時間:2023-07-06 16:11:5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高校的績效管理,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二、績效管理對高校管理創新的重要性
高校是為社會培養專業性人才的重要場所,做好高校管理工作對人才的培養有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而績效管理對高校管理創新同樣重要。首先,高校實施績效管理的對象對教職員工,教職員工是高校實施教育的主要人群,在教學過程中,教職員工應該要充滿激情與責任感,這樣學生才能得到更好的教學,教學活動才會有意義,要讓教職員工對教學等活動充滿激情,高校就應該要做好管理方面的工作,讓教職員工對學校的相關制度滿意,對學校忠誠,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教職員工的主動性。績效管理是在管理的過程中為工作人員建立相應的目標,教職員工在工作中會朝著這個目標努力,同時伴有獎罰制度,例如:很多企業設立的全勤獎,就是績效管理的手段之一,績效管理在高校管理創新中也是如此,獎勤罰懶,制定合理的制度促進教職員工的不斷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同時也能提高高校的綜合競爭實力。
三、績效管理在高校管理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績效管理目前已經在很多高校管理創新中實施,對高校的發展也確實有促進作用,但是還是存在相關問題。很多高校將績效管理分為兩部分:績效計劃和績效考核,績效計劃就是實施管理的過程,而績效考核可以看作是績效管理的結果,其中存在問題的主要是績效考核。在高校的管理中,績效考核其實并沒有一個科學的標準,考核的結果到底是怎樣才能算是達到了高校想要的效果,在實施管理的過程中,高校并沒有確立明確的考核目的,實施過程中也可能有所放松,所以績效管理達不到預期效果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此外,缺乏績效反饋機制也是存在的問題之一,現在雖然很多高校都在其管理中實施了績效管理,而且可能做的比較到位,但是最后的實際效果卻往往是不盡如人意的,高校沒有設置績效反饋機制,封鎖績效考核的結果,或者是為了個人或者是高校的利益、“面子”問題保留一部分人的考核結果,這種情況的出現使的績效管理失去了原本的意義,最終也達不到預期的目的,對高校的管理起不到相應的促進作用。
四、加強高校績效管理的相關措施
高校管理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績效管理也是如此,實施績效管理要掌握好績效管理非常關鍵的幾個部分,例如:績效溝通和績效問責。溝通是管理的橋梁,很多高校在實施績效管理后沒有達到實際效果,很可能是在管理的過程中存在溝通問題,而要落實好高校績效管理工作,高校就必須要重視績效溝通、建立科學合理的溝通制度,績效管理的對象是高校的在職人員,高校要實施管理,首先就需要做好每個職工的思想工作,了解職工的需求,溝通這這方面有很大的作用,績效溝通可以讓高校的在職人員了解到自己在績效管理中的主要作用和責任,在實施績效管理中,將績效溝通作為績效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去處理,可以有效的提高績效管理的效果。另外,績效問責是為績效為核心,在實施管理的過程中,在職人員出現過失的時候,按照相關規定對其進行責任追究,高校的工作人員要意識到自己身上的責任,既然參與了教學工作,就應該遵守高校的規章制度,績效問責并不是說教職員工沒有達到規定的效果就要受到相應的懲罰,而是根據自己的工作狀態來進行反思,要考慮結果出現的原因,分析自己的日常工作,在績效問責中不斷的充實自身的實力。當然,績效管理最重要的還是需要持續改進,社會在不斷進步,管理制度也需要迎合社會的發展,在改革中進步,面對目前績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高校應該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找出解決問題的實際方法,并且要合理的將其運用到實際管理中去。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陸續頒布了一系列高校財務管理實施細則,如《事業單位財務規則》、《預算法》、《高等學校財務制度》等,將高校的收入與支出納入到統一的預算管理體制中,實現了預算管理由單一的國家財政平衡模式轉換為高校自主平衡模式。在這一轉變過程中,需要一套能夠實現高校財務管理科學、公平及客觀的衡量指標,從而實現高校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加強高校財務資金的使用規范,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從而為我國高校財務管理提供一定的參考資料。
二、高校財務績效管理的創新意義
(1)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是高校財務績效管理的最終目標之一,因而必須按照高校財務預算的要求對資源進行合理配置,以實現預算管理的有效性。高校通過集中采購、政府招投標等方式進行的資源配置具有一定的政策性,因而需要財務績效管理模式對其進行評價,實現教育資源的二次分配,達到教學資源的優化配置。
(2)提高教育教學經費的使用效率。高校財務績效管理有助于對財務預算實施有效評價。高校財務預算不僅包括資金預算,同時也包括高校的整體運作計劃、高校的發展戰略規劃,加強高校財務預算就是促進高校發展的重要天劍,能夠保證高校戰略計劃的順利實現。在科學合理的財務績效管理下,能夠促使高校的發展規劃更加具有科學性和合理性,降低高校辦學成本、提高辦學質量。
三、高校財務績效管理的創新措施
(1)加強高校預算管理,促進校內各部門之間的合作。高校財務預算目標主要就是對其項目支出進行預算,預算執行要落實到每一個行政管理、教學、科研部門;高校內部的項目預算、部門預算等構成了高校財務績效預算管理體系的基本框架。高校財務績效管理體系的建立要以項目預算、部門預算為主,建立起財務績效評價指標,使得高校財務績效管理行為從單一的責任履行向著依法履行預算編制和預算決算的方向轉化,保證國有公共資產的增值可能性,實現高校財務績效管理的效率化。高校財務管理部門與其他各教學研究部門之間存在著密切聯系,要做好經費的科學、合理安排,保證各單位、部門的活動與教學計劃順利進行。高校財務管理部門要做好統籌協調,增強各部門之間的聯系與互動,增強學校的整體凝聚力與向心力,促使學校財務預算管理獲得組合效益,為高校領導層制定發展計劃、劃歸權利和義務,協調各部門之間的利益關系,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2)建立財務管理控制體系,完善財務績效管理評價指標。以高校的長遠發展目標為準的財務績效管理評價指標的建立,要以國家財務管理法律法規為前提條件,建立起有效的高校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保證學校的各項財務支出都有章可循,在最大程度上滿足學校教職工的各項利益要求,實現學校的可持續發展。要建立客觀公正、科學合理的業務考評和財務考評體系,實現財務部門項目預算的精細化管理,保證預算的績效性及財務績效管理水平的提升。相對完善的財務績效管理評價指標主要包括財務運行的合理性分析、財務現有狀況分析、財務發展建議分析等。在國家法律法規的允許范圍之內,依照高校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長遠發展財務績效評價標準。首先財務人員需要到各二級院校展開調研,了解文理科的教學流程、各個專業的性質、實驗課程的時間及所需要的種種器材,以部門上報的年度預算,將其具體培養成本進行計算,將之前所采用的依照總額來對其比例統一制定的方式取消。同時還要對預算計劃編制的科學性逐漸加強,嚴格監督其預算執行過程,以能夠位置后預算方案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參考資料,有助于對其預算編制和實際應用之間的差額進行詳細的了解,這樣績效考核體系也就會進一步的完善。
(3)實施監控措施,提升高校財務績效管理水平。高校財務績效管理要加強監督與管控,建立起以監察部門、財務部門及預算單位為基礎的聯合管控體制,以提高監管效率。要重點加強財務預算執行監督與管控,保證預算執行的高效化。財務預算執行單位要根據相關的預算使用管理規定制定月度或季度部門預算金額,不得超額使用;財務管理部門要對各單位的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年終匯總分析與核算,落實各單位的預算執行效率;監督部門要對各單位的預算執行進度、項目決算信息的完整性、真實性做出系統評估。在各監管部門的共同努力下,不斷完善整體評價系統,提升高校績效管理水平。目前,各高校已經以電算化記賬對傳統的手工記賬方式進行取代,不但大大對工作人員勞動強度進行減低,同時也有效的提高了財務收支的監控力度,對其會計核算效率有了大大的提高;會計人員也要進一步對現代技術的優勢進行發揮,依照高校實際情況,建立適合的財務管理系統,如經費收支系統等,以便于財務人員實現數據獲取手段的多樣化,進而提高財務分析的準確度。對教育投入和支出管理的精細化和有效性進一步提高,則可以提升高校資金利用的有效性,從而為高校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產生推動作用。
(4)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素質。高校財務管理效率及質量的提升有賴于相關的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的提升,由一支高水平的隊伍所構成的財務管理機構,是實現財務管理質量提升的關鍵。高校財務管理人員所具備的素質中,不但包括誠實守信、愛崗敬業、廉潔自律等基本的職業道德素養,同時也包括積極參與、強化服務、技能提高等專業的會計職業道德要求,而且要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能夠認真學習國家新出臺的各種和會計工作相關的法律法規,并嚴格依照其進行高校財務管理。加大對綜合型的財務管理人員的培訓,改進部門考核評價體制,對于優秀的負責人予以獎勵,從而在整體上提高部門的業務素質。高校也要積極安排人員培訓機會,讓財務管理人員接受定期的業務培訓,進行脫產進修等,以鞏固舊知識、掌握新業務,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財務管理人員也要積極對其傳統觀念進行改變,逐漸實現高校財務管理從之前“報賬型”向“管理型”的成功轉換,必須立足于高校實際情況,對其財務經濟業務進行管理,以此為學校高層管理提高重要的參考資料、數據。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校財務績效管理是新形勢下教育管理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行財務績效管理能夠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促進高校教育事業全面、協調、健康發展。以上本文就在分析了高校財務績效管理體系創新意義的基礎上,提出了創新高校財務績效管理的措施,以提高高校財務績效管理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 顧芳.關于高校財務管理有關問題的探討[J].教育財會研究,2012(2).
隨著教育經費的上漲,高校的殘留問題成為“怎么用好錢,如何管理好錢”,此時高校對教育經費的有效使用,成為我國高校亟待解決的問題。總體而言,高校績效管理評價指標體系的理論研究還很不深入、不系統,對究竟建立什么樣的高校績效管理評級指標體系,尚未達成共識,需要學者們繼續探索。本文從高校績效管理的綜合指標體系的設計思路、框架結構、指標權重、具體應用和評級制度建設進行較為全面系統的討論,對高校制定具有自身特色的績效管理的綜合指標體系具有參考意義,借此希望引起高校對這一問題的關注和深入研究,推進我國高校的內涵式發展。
一、高校績效管理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設計
(一)高校績效管理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思路
高校注重內涵發展,具有很強的系統性和層次性,構成內容復雜,鑒于高校績效管理的特殊性質,筆者認為,我國高校績效管理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應遵循以下思路:
1.定性與定量相結合
任何考核評價指標體系,無論是定性分析還是定量分析,其應用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績效評價時定量指標可以計算實際數量和比率,而且可以制定明確的評價標準,然而不是所有反映績效的內容都可以量化,特別是高校從事的是非物質生產活動,它在教學、科研、人才培養方面所表現出的效益從數量上很難完全概括,進行績效評價時,既要運用量化指標,又要運用定性指標。
2.考慮指標數據的可獲得性,增強可操作性
建立指標體系的過程中要考慮將其運用到實際中去,以便更好地對高校進行績效管理,促進高校精細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指標數據要易于搜集,涵義明確,計算簡單,讀者易于掌握。一方面,評價指標中的定性指標通過科學的方法使其定量化,便于計算機進行分析與處理,使被評價對象實現績效管理目標。另一方面,使用同一的衡量標準,減少人為的可變動因素,確保評價結果的可比性和準確性。
3.注重全面性和系統性
指標體系應全面反映高校績效管理的本質特點,多層次、多角度反映高校績效管理的內容,運用全方位的視角和系統的觀點,將高校績效管理的總體目標層次化,然后綜合考慮形成完整的指標體系。
4.考慮正確導向性
我國高校發展在未來時期重點關注“內涵發展、提高質量、穩定規模”的道路,要從內涵發展的角度開展高校績效管理的評價,引導高校關注效率,提升自身的辦學質量,減少辦學資源的浪費,形成全面發展的局面,正確引導高校立足基礎,正確定位,辦成有特色、有水平的高校。
5.堅持立足國情和借鑒國外評級經驗相結合
在具體設計評價指標體系時,要立足于中國當前高校的內涵發展特點,遵循全面性、均衡性和數據可靠性等原則綜合考慮其他因素,構建起既符合國際慣例又具有中國特色的高校績效管理評價指標體系。
(二)高校績效管理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按照上述思路,本文從投入和產出兩個方面對高校績效管理指標體系結構進行設計。其中,產出指標由教學績效、科研績效、社會滿意度3個一級指標和11個二級指標組成;投入指標由資源投入和發展能力2個一級指標和7個二級指標組成。評級體系的具體構成內容如表1所示。
二、高校績效管理綜合評價的應用
(一)高校績效管理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權重確定
利用1―9標度法進行比較,矩陣Bij表示相對于A而言,Bi和Bj的相對重要性,根據調研數據和專家意見,確定各因素的相對重要性,賦予相應的數值,其標度含義見表2。
通過求解AW=λmax?W來獲得排序值,其中λmax?W是矩陣A的最大正特征值,W為排序矢量,計算原理主要有五個步驟:(1)計算矩陣A的每一行元素的積Mi,Mi=■by;(i=1,2,3,…,n);(2)計算各行Mi的n次方根值,wi=■Xi■;(3)歸一化處理微量,得出各指標的權重系數Wi,Wi=■;(4)計算一致性指標CI,CI=■;(5)結合一致性指標RI值,計算一致性比率CR,CR=■。
為了檢驗判斷矩陣是否具有滿意的一致性,需要將CI與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RI進行比較,RI的取值見表3。
如果判斷矩陣CR
下面對A-B指標進行兩兩比較,然后根據各指標的重要性構造判斷矩陣進行計算,結果如表4。
CI=0.0892RI=1.12 λ■=5.3569
CR=0.0892÷1.12=0.0796
同理,得出高校績效管理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權重(見表5)
對總排序結果進行一致性檢驗,計算結果如下:
CR=■aiCIi/■aiRIi
=(0.3494×0.0472+0.3494×0.0391+0.0857×0.0152)/(0.3494×0.90+0.3494×0.90+0.1310×0.58
+0.0857×0.90+0.0844×0.90)
=0.0030
綜上所述,綜合排序具有滿意的一致性,因此,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各種因素之間相對重要性程度是可行的。
(二)高校績效管理綜合評價的實證分析
下面以某高校為研究對象進行實證分析,某高校學科門類齊全,涵蓋工學、理學、醫學、管理學、經濟學、法學、文學、歷史學、教育學、藝術學10大學科門類。設有26個學院,87個本科專業。擁有11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9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2個博士學位授權點,35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70個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3個江蘇高校優勢學科,4個江蘇省“十二五”一級學科重點學科,2個江蘇省“十二五”一級學科重點(培育)學科,7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26個工程碩士授權領域。工程學、材料科學、臨床醫學和化學4個學科進入ESI排名全球前1%。表6是某高校2010年至2013年的各指標值。
對于已選定的指標體系,由于各個指標的量綱不同,所以一般不能直接進行簡單的綜合。必須先將各指標進行標準化處理,變換成無量綱的指數化數值,再按照一定的權重進行綜合值的計算。本文采用歸一化法,在決策矩陣X=(xij)m×n中,令yij=■,(1≤i≤m,1≤j≤n),對各指標進行標準化處理,歸一化處理如表7所示。
根據表5中各子指標占總指標的權重,本研究采用使用廣泛、操作簡明且含義明確的線性加權和法,對表7中各指標值進行合成,計算指標得分值,見表8。
三、結論與建議
(一)研究結論
由表8可以得出以下幾點結論:(1)某大學的教學績效2010年最高,2011年教學績效最低,之后呈上升趨勢,科研績效四年內均呈上升趨勢,這與學校緊扣“提升內涵,強化特色”發展主題,秉承“教學質量優先、拔尖人才優先、強勢學科優先、自主創新優先”辦學理念,堅持走“高水平、有特色、國際化”的發展之路,大力推進“國字頭”品牌建設工程、管理創新工程、和諧校園建設工程和黨的建設工程,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全面提升。(2)某大學的社會滿意度在逐年增加,2013年得分達到最高值0.0196,從表6中可以看出畢業生的就業率逐年遞增,第一志愿填報率基本達到80%以上,某大學的排名也是在逐年的提高,2013年全國排名63,達到歷年最高排名。
上述實證分析還進一步揭示了以下幾個值得思考的問題:(1)2010―2013年高校的資源投入得分均為0.0307,這雖然符合高校精細化管理的發展要求,但是如果資源投入不提高的話,高校就不能得到很好的發展,從發展能力得分上可以看出,除了2010年得分達到最大值,2011―2013年得分呈遞減趨勢。如何解決資源投入與高校精細化管理之間的關系,成為高校發展值得商榷的問題。(2)高校在追求自身內涵式發展的同時,要注意用“走出去”的戰略發展眼光,甚至走出國內,與國外高校進行比較,不斷在全世界高校的發展中提升競爭力。(3)高校精細化管理因學校而異,根據學校自身發展的特點,運用符合自身發展要求的績效管理制度和方法,增強實力,提升社會滿意度。
(二)相關建議
高校績效管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近年來我國高校在這方面取得了很大進步,但是相比國外高校,在理念和體制上還有很大差距。高校績效管理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完善我國高校績效管理體系,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培養高校績效管理文化,轉變管理理念
高校績效管理應注重以人為本,注重內涵發展,深入了解高校文化是廣泛參與的前提條件。以人為本的對象是學生、教師、管理者,高校當前任務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教師教學科研創造條件,充分發揮管理者的工作熱情,使得教職工主動地完善和發展自我,廣泛宣傳績效管理文化,使得績效管理理念深入民心,最終促進高校內涵式發展。
2.不斷完善和改善高校預算管理的相關財務制度
績效預算管理要求高校注重產出,不斷優化成本效益,設定績效目標,按核算達到目標所需的成本來編制預算。因此,高校必須建立科學規范的財務制度,明確核算和測量方法,從而實現績效預算。但是,現行的制度遠不能滿足高校實施績效管理。因此,高校應明確績效成本核算和管理制度,提出高校績效管理的目標和方法,改革現行的財務制度,將權責發生制逐步應用到高校的經濟活動中,記錄高校資產、負債以及支出,正確計算出績效成本。
3.考核多元化,促進高校績效管理的全面發展
高校財務績效管理是指在財務預算的編制、上報、審批及執行過程中所建立起來的一系列合理的績效評價方式,從而實現高校績效管理的科學化和規范化。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陸續頒布了一系列高校財務管理實施細則,如《事業單位財務規則》、《預算法》、《高等學校財務制度》等,將高校的收入與支出納入到統一的預算管理體制中,實現了預算管理由單一的國家財政平衡模式轉換為高校自主平衡模式。在這一轉變過程中,需要一套能夠實現高校財務績效管理的科學、公平及客觀的衡量指標,從而為我國高校財務管理工作提供科學、可靠的依據。
1 實施高校財務績效管理的意義
高校通過集中采購、政府招投標等方式進行的資源配置具有一定的政策性,因而需要運用一定的績效評價方式對其進行評價,這就要求高校實施財務績效管理。同時,實施財務績效管理,對資源進行合理有效的配置,是高校發展戰略的具體化,能夠促使高校的發展規劃更加具有科學性和合理性,提高教育經費的使用效率,降低高校辦學成本,提高辦學質量,保證高校長遠發展。
2 當前高校財務績效管理存在的問題
2.1 高校財務績效管理意識不強
隨著高校的擴招、學生數量的增加,高校對于學生、設備及各種教學資源的投入也在逐漸增多,高校之間的比較指標大多為招生規模,以及所投入的實驗設備等,但是,在重視這些硬性指標的同時卻沒有意識到 財務管理對高校發展的重要性。各高校開展財務績效管理過程中,普遍存在著輕管理、重資金、管理效率低的問題,具體表現在:其一,高校財務績效管理大多停留在事后核算及報賬方面,甚至有的項目在開始之前僅僅只作了簡單的支出預算,所列出的預算計劃并不能詳盡的體現出該項目推進過程中所需的全部支出,因而往往出現一邊施工、一邊調整財務預算的現象,導致財務部門在資金調動方面經常處于被動局面,只能在預算之外補充額外開支,因而難以做到對財務管理進行科學、合理的績效評估。其二,固定資產的采購沒有經過科學的論證與考量,使得教學設備利用率低,導致教學資源的浪費,也增加了教學設備的維修與保養成本。其三,機構體系臃腫、龐雜,財務管理人員內部缺乏有效的溝通,這不僅加重了財務管理的工作量,更加容易導致財務預算與實際執行行為相脫節,實際有用的資源卻得不到應用。總之,在缺乏強有力的財務績效管理意識下,高校財務部門對于可實際應用的資金資源不能夠做到物盡其用,經常發生財務管理落后于經濟行為,導致資金使用效率低下,財務項目管理調整隨意等現象時有發生,也就不能夠對高校財務運行狀況作出科學、合理評估。財務部門相關人員管理理念的缺失、管理意識的淡化,是導致高校財務績效管理水平低下的直接原因。
2.2 高校財務績效評價體系不完善
缺少財務管理控制體系和監控措施,財務績效管理評價指標也不完善。高校大多按照部門下撥資金,雖然財務預算的編制已經嚴格按照各部門的項目進行指標確立,但一些部門負責人出于各部門利益的考慮,總會以種種方式獲得更多的經費。高校沒有對各部門項目的資金使用情況作出詳細調查,預算、資金使用效益、實際資金使用所產生的差額等都未作出分析和研究,因而無法落實資金使用的具體情況。而科學、完善的評價指標的缺乏,對于必需、或需的經費的比例的劃分是不全面、不周到的,無法確定哪些項目的經費為必須劃撥的,而哪些項目的經費是可以縮減的,資金的使用效益無法得到合理體現。同時,資金使用效益考核制度也未形成,從而使得資金使用情況無法被相關監督管理部門及時掌握,高校的管理層無法對各部門的資金使用狀況作出客觀、正確的認識。在這種情況下,高校財務績效管理始終處于一種不完善的、模糊的運行狀態。
2.3 高校財務績效管理人員素質不高
近年來,高校加強了財務管理人員專業知識的考核力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財務管理人員的整體素質,但仍然存在一部分非財務會計專業的財務管理人員,他們僅僅只掌握了基礎的簡單的專業知識和業務技能,在遇到復雜的經濟業務時,可能會因為無法應付而導致財務信息失真;而某些專業的財務管理人員,由于多種個人問題,沒有將全部精力投入到日常財務管理業務中,也會導致財務管理出現諸多問題。在入職后的培訓方面,財務管理人員由于忙于日常業務,難以抽出時間接受系統培訓,而高校每年所提供的培訓也都只是聽課型的理論學習,缺乏有效的業務交流,財務管理人員的業務知識更新速度緩慢。因而,從整體來講,高校財務績效管理人員水平偏低,素質有待提升。
2.4 財務績效管理部門間缺乏溝通
各大高校的財務績效管理仍然采用傳統的、分散式的管理模式,部門各自為政。財務部門除了掌握自身的財務核算信息之外,并未與教學、科研部門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信息共享系統,高校財務績效管理部門間缺乏溝通,沒有掌握其他部門的預算使用信息,導致財務績效管理始終處于一種相對獨立的狀態,缺乏整體性的、真實有效的財務信息,這使得財務績效管理與控制將難以落實。
3 創新高校財務績效管理的方式
3.1 完善財務績效管理體系
首先,完善財務績效管理評價指標,要堅持以下原則:以高校的長遠發展為目標,以國家財務管理法律法規為前提條件,保證學校的各項財務支出都有章可循,在最大程度上滿足學校教職工的各項利益要求,實現學校的可持續發展。相對完善的財務績效管理評價指標主要包括財務運行的合理性分析、財務現有狀況分析、財務發展建議分析等。在進行財務績效目標的制定時要兼顧到教職工、學校的整體利益,保持學校持續、健康發展。
其次,要實現對各項目的精細化管理,建立客觀公正、科學合理的財務考評體系,保證各項資金的績效性。財務管理人員要深入各部門及二級院校展開調研,了解其工作及教學流程、各專業性質、實驗課程的時間及所需器材,以部門上報的年度預算計算出培養成本,取代之前一直采用的以總額來制定統一的比例,確保專款專用,用到實處,并發揮資金的最大效益。已變更詳細的了解資金的實際使用情況,使得學校的各項財務收支程序都有章可循,使得績效考評體系更加合理與完善。
第三,加強監管措施,建立起以監察部門、財務部門及預算單位為基礎的聯合管控體制,以提高監管效率。要重點加強對財務預算的執行的監督與管控,保證預算執行的落實和高效。財務預算執行單位要根據相關的預算使用管理規定制定月度或季度部門預算金額,不得超額使用;財務管理部門要對各單位的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年終匯總分析與核算,落實各單位的預算執行效率;監督部門要對各單位的預算執行進度、項目決算信息的完整性、真實性作出系統評估。
3.2 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素質
高校財務管理效率及質量的提升有賴于相關的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的提升。高校財務管理人員所具備的素質中,不但包括誠實守信、愛崗敬業、廉潔自律等基本的職業道德素養,同時也要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能夠認真學習國家新出臺的各種會計準則、財經法規、稅收政策等,并將新要求應用于實際的高校財務管理中。要及時引進德才兼備、綜合型的財務管理人員,改進部門考核評價體制,對于優秀的負責人予以獎勵,從而在整體上提高部門的業務素質。同時,高校要加強財務管理人員在入職后的培訓,讓其接受定期的業務培訓并進行考核,進行脫產進修,以鞏固舊知識、掌握新業務,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財務管理人員自身要積極配合、轉變觀念、與時俱進,實現財務管理人員由“報賬型”向“管理型”轉換,在處理經濟業務的過程中,要立足于財務管理的角度為高校提供更具參考意義的資料和數據。
3.3 促進高校各部門之間的合作與交流
高校財務管理部門與其他各教學研究部門之間存在著密切聯系,要科學合理的安排好教育經費,保證各單位、部門的活動與教學計劃順利進行。高校財務管理部門要做好統籌協調,增強各部門之間的聯系與互動,增強學校的整體凝聚力與向心力,促使學校財務預算管理獲得組合效益,為高校領導層制定發展計劃、劃歸權利和義務,協調各部門之間的利益關系,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4 結語
總之,高校財務績效管理有助于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教育教學經費的使用效率,因而必須更多的關注當前高校財務績效管理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創新高校財務績效管理方式,以提升高校財務績效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喬玉梅.高校財務管理與績效評價探討[J].科技信息,2009(28).
[2]韓卓飛.高校財務績效與評價[J].科協論壇(下半月),2008(5).
一、為加強預算績效管理整體上應注意的事項
第一,在財務預算編制中應開展摸底調查,掌握基礎資料。通過對各院系、部門人員的編制與結構、院系學生數量和分類、部門科室設置、材料消耗、資源配備等基本情況摸底調查,核實和掌握基礎數據,為細化收支預算編制奠定基礎。同時應合理測算各項可能收入,不僅應測算高校可控制財力,還應將院系的創收、橫向科研收等不可控收入納入預算中。第二,在財務預算執行中,應加強支出過程監控,尤其是注重基本建設經費、實驗室經費、基礎設施改革經費以及大宗設備購置、圖書資料采購等管理。第三,在財務預算績效考核中,應建立一套科學、合理并行之有效的評價指標體系,使其呈現多層次、多因素的立體結構。
二、增強前期預算績效編制
1、正確編制部門經費預算,合理安排各項財務計劃。部門預算是市場經濟國家財政管理的基本形式,預算以部門為依托,以部門為基礎單元。高校的部門預算管理是指高校下屬的院及其附屬單位的所有經費收入和支出都由本部門或單位負責編制,并提出預算建議方案然后報學校財務處的預算管理辦公室,經審核通過后,統一上報給預算管理委員會審議,最后在此基礎上匯總、編制全校的總預算。
2、強化激勵,實施合理預算獎懲。學校實施的部門責任預算,是按經濟活動的主體來反映的,勾畫出了各個責任單位的經濟活動的藍圖,為各個責任單位確定了奮斗的目標。這個目標能否達到,則取決于各個責任單位的實際執行情況。為了保證預算得以完成,在實施預算管理時,學校還應當制定一定的配套措施,以便激發員工完成預算的積極性,實現學校各個部門自主管理的境界。這種配套激勵措施不僅要考慮精神上的激勵,而且也要考慮物質上的激勵;不僅要有近期的激勵,而且還要有遠期的激勵目標。
三、實行中期預算執行績效控制
1、建立財務預算績效管理信息庫。在高校財務預算績效管理的過程中,面對大量的、龐雜的信息流,如果評估者和被評估者無法迅速、有效地得到必要的信息,那么,評估者就無法對被評估者的績效進行合理的控制,績效管理職能就無法發揮。績效管理對信息的要求,可以歸結為及時、準確、適用、經濟。績效管理結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信息的質量。所以,管理過程實質是信息過程,信息是高校預算績效管理的基礎。
2、資金集中管理與會計集中核算。在“財力集中、財權下放”的原則下,高校財務以學校管理為中心,很大一部分教育經費分散到學院管理。如果資金有學院自行管理,容易造成資金分散。資金結算中心可以解決這個矛盾,各學院的資金統一由資金結算中心管理,資金相互之間可以調劑使用。
3、財務預算管理執行監控。應通過審計的方式,加強財務預算管理的執行監控。對當年預算支出安排的審計,可從人員經費和公用經費兩部分進行。審計人員經費,要考慮人員經費的安排是否打足,是否強化了效益意識。對公用經費的審計,首先對占用很大比例的公務費安排的審計,因為合理的公務費的開支是學校工作正常開展的基本保障。其次應加強對重點及新上學科建設費用的審計,看是否符合重點學科發展建設需要。再次應注意基本建設經費、實驗室經費、基礎設施改革經費、房屋修繕經費以及大宗設備購置、圖書資料采購等審計,國有資產管理中的采購與付款環節、工程項目的招投標環節和實物資產的領用環節是關鍵點。高校必須針對采購過程中存在回扣等現象而導致單位資金流失或采購物資質次價高等問題進行控制,控制的重點是采購決策。應實行有紀監、審計、財務和專家參與的集中招標制度和預算審計制度,加強請購、審批、驗收、付款等環節的規范,形成采購環節的制約和監督機制。對工程項目除了規范其決策程序和責任制度之外,應強調對項目招投標、承發包等關鍵環節實施控制。財務部門應確切掌握和控制項目基金撥付頻率、規模和速度,嚴格遵循先審計后開工、先審計后付款、先審計后結算的“三先三后”原則,強化工程監理和驗收制度,實行規范化管理,提高資金使用及效率。
四、確保后期預算績效考核
1、建立預算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確定績效目標是編制預算的重要環節,也是目前通常被高校預算編制所忽視的環節。如果想要擁有確實有效的績效目標,首先就要有科學的預算績效指標體系。高校戰略規劃中的長期宏觀目標可以分解細化為短期微觀的績效目標,而預算就是實現績效目標的資源配置工具。預算和績效目標之間由一組績效指標建立聯系,預算通過績效指標的計算衡量是否達到績效目標,績效目標通過績效指標的計算對預算方案的執行結果進行反饋。
2、高校預算績效指標的制定原則。第一,科學性原則。高校績效指標體系要求所選擇的指標不遺漏、不重復。指標種類中既包含資產績效、校產績效等財務指標,也要包括教學績效、科研績效、聲譽績效等非財務指標。第二,整體性原則。高校績效指標體系實際是一個指標群。該指標群中的指標個體的內容要各有側重又相互聯系,這樣才能反映高等學校的總體績效。第三,可比性原則。高校績效指標應該在統一的核算范圍之內建立。這有利于高校同時進行縱向與橫向比較。
3、高校預算績效指標的設計。我國高校績效指標體系可以使用平衡計分卡評價體系和關鍵績效指標體系相結合的方法,并借鑒《英國高校管理統計和績效指標體系》的做法,首先將我國高校的戰略目標劃分為教學績效、科研績效、自籌能力、資產績效、校產績效、聲譽績效等六大層次。然后在這六大層次中選取共若干個關鍵績效指標,對預算執行結果加以衡量,這樣就構成了表達高校預算導向的績效指標體系。
【參考文獻】
《國務院關于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決定》為預算改革指明了方向,加快轉變預算管理方式,加強中期財政規劃,實施項目庫管理,是深化高校預算改革,實施規范透明預算制度的迫切需要,是提高高校資金配置效率和支出績效的必然要求。按照預算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的工作要求,針對項目預算編制和執行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為進一步加強項目預算管理,加快項目支出進度,解決預算管理各環節存在的問題,高校要建立預算項目庫,構建以項目庫建設為基礎,實現預算項目庫滾動管理,以預算績效管理為支撐的高校預算管理新模式。
一、高校預算管理模式現狀分析
1、項目預算與學校發展戰略規劃脫節年度預算項目的編制缺乏規劃性,注重考慮短期的年度工作任務,缺乏對長期規劃的考慮。學校預算要服從學校的發展戰略,資金的分配是圍繞學校發展規劃進行的,項目預算的編制也要緊緊圍繞學校中長期的發展規劃。如果預算沒有實現與學校長期發展戰略的緊密結合,就不能實現學校資金的合理配置,無法實現學校資產的穩定增長;不聯系學校中長期發展目標,只考慮年度工作計劃,制定預算項目不分輕重緩急,預算項目編制的隨意性大,執行中缺乏對預算項目的控制。2、項目庫建設滯后,項目儲備不夠,預算項目管理落后年度預算只考慮當年的預算項目,沒有考慮到一些項目是跨年度的,需要幾年連續支出,容易導致一些項目在建設期就現金流斷裂。項目常態化儲備工作不到位,沒有做好項目的前期準備工作,有些專項資金下達后,缺乏可以馬上啟動建設的項目,導致“錢等項目”的局面出現,嚴重影響了項目資金的支出進度,導致專項資金的預算執行率偏低。3、預算的績效評價機制缺乏科學性高校預算雖然有預算額度控制,但卻輕視監督預算支出的經濟性,預算編制沒有確定合理的績效目標,項目執行前沒有高度重視項目預期產生的績效,預算執行過程沒有有效地監督控制,也沒有進行事中的績效評價。項目完成后沒有進行有效的事后績效評價,沒有真實反映專項支出的實際效果,項目資金沒有實現高效運行,造成了實質上的資金浪費。在項目庫建設時,首先要確定一級績效指標,其次是下一級的績效指標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個性化設計。因為各個項目不同的資金來源和規劃目標,可以個性化設計末級績效指標。但是,在實際的評價活動中,高校在項目庫績效管理中,不能根據不同項目的實際情況設計個性的績效指標,出現脫離實際的情況。
二、構建高校預算項目庫績效管理模式
1、創新滾動預算管理職能,與學校戰略規劃緊密結合學校戰略規劃是學校的發展方向,滾動預算管理應該是落實學校戰略規劃強有力的工具。預算管理職能的定位直接決定預算在學校管理中作用的發揮。所以,學校的滾動預算管理是以學校戰略規劃為導向的滾動預算管理體系。根據學校的重要戰略目標編制各年度預算計劃,并通過執行年度滾動預算計劃,使戰略規劃具體化,從而實現戰略目標。從橫向和縱向兩個角度,通過預算來固化和量化既定戰略。從橫向上看,通過滾動預算管理方式把實現學校戰略目標的總任務分解到各學院和各部門,各單位把任務細分到每個教職工,可以體現預算的全面性;從縱向上看,把幾年的戰略規劃任務,分到年度預算,年度又分為月度預算,并通過滾動預算的管理方式把各個時間段的預算有效連接起來。這從機制上保證了戰略目標的實現,所以實現學校戰略目標必須要依靠預算管理這個重要手段。2、建立動態的項目庫信息系統(1)項目數據常態化采集。建立以業務分類、動態更新的項目數據庫。學校設立專門的項目庫管理辦公室,通過項目庫管理系統的開發,可以實現入庫申報、審核項目,實現項目數據的常態化采集。項目庫管理辦公室組織業務職能部門和專家對入庫項目進行充分論證,如實訓基地建設項目,組織實訓中心、教務處、專家教授對入庫項目進行充分論證,論證通過的項目進入項目庫,按照項目安排的先后順序,分為儲備項目和侯建項目。儲備項目為校長辦公會通過的項目,侯建項目為專家論證通過而暫緩建設的項目。當儲備項目建設完畢,再將侯建項目提交校長辦公審批通過后轉為儲備項目。所有儲備項目在項目庫系統中按輕重緩急進行排序,比如今年的實驗室建設經費預算1000萬安排到儲備項目的第五個項目,那么第六個以后的項目就安排到下一年度建設。(2)分類管理各種項目。從項目屬性或項目類型等不同角度,按業務類型對預算項目實行分類管理。通過分類管理,使項目庫信息更加清晰。實行按業務類型進行分類管理,比如科技處負責科研類項目的管理,教務處負責教研教改類項目的管理,實訓中心負責實驗室建設項目的管理,后勤處負責維修修繕項目的管理等等。通過業務歸口部門分類管理,使項目庫管理更加精細化,更加科學合理。(3)動態更新項目數據。根據每個入庫項目的項目編碼,項目庫統一動態管理項目申報、評審、執行、監督等各個環節,實現動態項目數據庫。通過項目庫信息管理系統,實現對項目的全過程動態管理,能夠保證高質量的項目庫信息。對項目實行全過程管理,項目庫系統可以綜合反映預算編制、預算執行和績效評價信息;同時改變僅編制預算時開放項目庫的做法,實現實時申報和審核項目,支持項目的跨年度申報和項目的滾動管理;憑借數據大集中系統的優勢,項目庫系統還能做到實時動態監控所有入庫項目,可以及時掌握項目的進度和建設成果。3、加強項目庫滾動管理通過項目庫建設,實現年度預算與中期規劃的無縫對接,規定項目最長滾動時間為三年。凡超過三年或屬于到期的一次性項目,則自動清理;屬于常年安排的項目,在三年內原則上項目名稱不變、項目金額自動滾動;屬于跨年度安排的項目,根據項目期限按年度滾動安排預算資金。在各二級學院組織申報的基礎上,認真篩選并論證支出項目,規范編制項目預算。各學院在填報項目投資及分年度預算情況時,需多年連續實施或每年都需實施的項目,根據項目實施年限分別填列各個投資年度的項目預算安排情況,并且至少填列三年;需后兩年安排的項目,應填列對應項目實施年份的項目預算安排情況。編制項目預算要明確三年總體和分年度的績效目標及考核指標,還要具體說明項目在經濟和社會發展領域的最終預期效果。并且,每年均需上報三年期預算項目內容,并逐年依次向前滾動。財務部門在此基礎上進行審核、評審或再論證后,將符合要求的項目分別納入財政三年期項目庫。對于校長辦公會通過并已確定的年度項目和跨年度支出項目,應提供項目立項依據、項目總預算、項目執行期限及項目分年度預算等。對一次性項目和執行年限到期的延續項目,則自動清理;對延續項目,要逐年編報按照項目立項時核定的分年度預算。編報延續項目預算時,項目名稱和項目資金用途不得變動。4、建立項目庫全過程績效管理機制預算績效管理是對預算全過程的績效管理,績效目標管理、預算控制、績效評價考核、運用預算評價結果組成預算績效管理的基本流程。項目庫項目管理不但能歸集項目事前、事中、事后各類預算執行、績效評審等動態管理信息,還能進行績效管理。在項目立項前期,建立健全績效考核評價體系。一方面通過項目庫管理系統,明確每個項目的績效目標,加強對項目全過程的管理控制;另一方面建立部門間的信息共享機制,加強預算編制部門與職能部門、項目執行單位的溝通。細化和量化績效目標是實現績效管理信息暢通的有效途徑。設定的績效指標值只有實現可以衡量的數量化時,才能通過數據支撐項目的績效考核,才能成為績效管理的有效工具。因此,必須設立以定量指標為主的具體績效指標值。此外,還要綜合考慮歷史數據和專家意見,進行科學化的指標值編制,增強績效指標的可鑒性。在預算編審環節,強化績效導向,重點參考項目上年度預算執行率和第三方績效評審結果,減少安排上年度預算執行率較低或項目績效評價結果較差的項目。動態考評專項項目預算,即每月月初進行責任分析上月的項目預算實際執行結果和預算指標之間的差異。通過項目滾動預算方式實現對項目運行狀況的實時動態監控,能進一步提高項目的管理水平、項目的執行效率、項目的經濟效益;綜合考評期末分析評價各責任單位預算完成的情況,考評學校各個部門,劃清各個責任層次,明確各個責任范圍,問責各責任單位的預算完成情況。在預算實行期間和期終要落實好高校預算考核管理制度,要加強對預算考核結果的運用。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預算評估考核及獎懲機制,考核各部門預算執行情況,制定相應的配套獎懲措施,獎勵積極增收節支預算執行情況良好、資金使用效益高的部門,懲罰浪費資金預算、超支預算執行情況不好、資金使用效益低下的部門。明確考核內容指標,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是預算執行考核,考核各部門預算執行的效率和經濟效益等,充分發揮教職工的積極性,不斷提高預算管理水平,更好地做好高校的財務預算管理工作。
三、結語
適應新《預算法》的管理要求,實現高校預算管理的精細化、科學化目標,必須建立科學高效的項目庫管理系統,在項目庫管理中加強績效全過程管理,才能提高預算的管理水平,才能提高預算項目的經濟效益,最終提高資金支出的績效水平。
參考文獻
[1]靳燕:績效預算在高校項目預算中的應用[J].河北工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
一、前言
隨著對科學研究的重視,國家將越來越多的經費投入到了高校的科研。隨著逐年增長的科技經費的投入,國家越來越重視高校科研經費的管理。研究如何將績效管理有效的運用在高校科研經費的管理可以有效的解決我國高校科研經費的管理問題,利于促進高校科學研究以及高校整體的發展。
二、高校科研經費管理存在的問題
充足的科研經費是高校進行科研活動的物質基礎。近年來,隨著對科學研究的重視,國家將越來越多的經費投入到了高校的科研。但是,高校科研經費的管理也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使科研人員的科研積極性受到極大影響,也使得科研經費效益的作用沒有真正發揮出來。
(一)高校科研經費的管理政策不完善
很多高校沒有一個完善的科研經費的管理制度,或者是制度制定得不夠細化,科研經費的支出沒有范圍的限制。高校的財務部門對科研經費的管理只是數字上的管理,并不能有效的控制科研經費的真實性和效益性,導致挪用、濫用科研經費的情況經常發生。
由于科研經費來源的多樣性,沒有一個統一的管理方法對科研經費進行管理。例如某些項目的進行,需要用科研經費購買相關的設備儀器,但是這些設備儀器卻不能作為高校的不動產進行入庫保存;或者有些項目的固定資產即使入庫,也是由項目組長期持有,難以實現資產的共享。
很多高校沒有將科研活動所形成的版權、專利技術、新型發明納入學校的無形資產,對這些無形資產缺乏一個有效的管理機制,不能充分利用這些資源為學校創造效益。整個科研活動雖然花費了大量的經費,但是其形成的資產不能真正為學校創造效益。
(二)科研經費結題不結賬現象普遍存在
目前很多高校對于科研課題的預算制度不夠嚴謹,制度的內容不夠細化,缺乏準確性和科學性,導致經費支出的彈性比較大,這就容易導致科研經費結題不結賬現象的發生[1]。有些高校是由科研部門負責提取管理費,并負責科研項目和科研合同的管理,不能對經費的使用的有效性和合理性進行追蹤,就不能及時發現科研經費使用時出現的問題。而高校的財務部門僅僅對科研經費的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進行負責,沒有真正有效的跟蹤項目科研經費的使用。
(三)科研經費核算制度不完善
科研經費核算制度的不完善主要表現在:高校開展的科研項目往往是由高校的老師組織進行的,而很多高校的老師既要從事教學工作又要進行科研活動,這就導致了高校科研活動的雙重性。由于高校科研活動的雙重性,高校的科研活動中往往不容易確定科研活動的人員費用的承擔比例。很多高校的儀器設備、實驗室、消耗的水電費等都是由科研和教學共同承擔。很多高校的科研管理部門沒有重視科研成本與產出的比例,不能將教學與科研所消耗的費用區分開來。一些高校沒有制定設備儀器、實驗室使用等相關科研項目的收費標準,沒有制定水電、儀器、試劑等資源使用的計量方法。所以高校就很難將教學和科研需要承擔的資源消耗費用比例區分開來。
三、績效管理在高校科研經費管理的實踐應用
在高校科研經費管理中實施績效管理主要是為了實現科研經費的“3E”原則,即效率性(Efficiency)、經濟性(Economy)和有效性(Effectiveness)。
(一)高校科研經費績效管理的內容
高校科研經費績效管理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1、科研經費的投向管理。科研經費的投向管理是指對科研經費的用途、性質和和標準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科研經費的投向管理主要是針對經費使用前的管理,科研經費的投向管理有利于對經費投入的可行性進行分析,是保證科研經費有效利用的前提。2、科研經費的使用管理。科研經費的使用管理是指對科研經費使用過程中的管理,以保障科研經費使用的經濟性、合法性和有效性。3、科研經費的效果管理。科研經費的效果管理是指對科研經費的具體執行情況和完成情況進行管理。科研經費的效果管理,是將來安排項目預算的重要參考依據。
(二)提高績效管理在高校科研經費管理的應用對策
在高校的科研經費的管理中,只有將科研項目管理和經費管理有效的結合,才能提高科研經費使用效益,使科研工作順利的開展。
1、樹立績效管理觀念
科研經費如果在使用前能夠對科研經費的科研經費預算合理用途、性質和和標準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在使用過程中將科研經費的使用經濟化、合法化和有效化;并對科研經費的執行情況和完成情況進行實時的追蹤,樹立績效管理觀念,才能夠切實提高科研經費使用效益,使科研工作順利的開展。
2、高校的財務部門和項目的管理部門有效溝通
項目的負責人在進行課題的申報時應將項目的總體預算方案告知財務部門。財務部門應該結合科研經費的管理辦法,將上報的預算方案進行分析,最后才能確定科研經費的預算方案[2]。科研項目申請成功后,課題組成應嚴格按照財務部門確定的預算方案執行,而財務部門應實時監控經費的使用明細,并進行不定期的檢查。
3、對高校的科研項目實行績效撥款
高校的科研管理部門應不定期的對已經獲批通過的科研項目進行檢查,并對科研項目的完成進度進行監督,建立一個獎懲機制[3]。通過對高校的科研項目實行績效撥款,可以將項目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并及時調整下撥科研經費的額度。比如對完成監督指標的項目,項目經費可以先行撥付;而對于沒有完成監督指標的項目,應及時提出整改,如果整改還不符合要求,就延遲項目經費的下發。
四、結語
科學的管理好科研經費,有利于促進高校科學研究以及高校整體的發展。只有將科研項目管理和經費管理有效的結合,才能提高科研經費使用效益,使科研工作順利的開展。
參考文獻:
高校財務預算績效管理是指在財務預算的編制、上報、審批、執行、調整以及分析過程中,建立以合理合規的績效評價為目標,實現預算和績效相聯系的組織行為。近年來,隨著國家陸續頒布《預算法》、《事業單位財務規則》、《高等學校財務制度》等一系列財經法律制度以及政府采購、綜合部門預算、收支分類制度改革等財政體制改革的實施,學校的全部收支被納入預算管理,預算管理由單一國家財政平衡模式轉為學校自主平衡模式,在此轉變過程中,迫切需要一項能夠對高校財務行為以及結果進行公正、科學、客觀的衡量、比較和綜合評價的管理體系。引入財務績效管理體系的概念,便可以實現此評價,可以實現合理分配教育資源,優化支出結構,規范資金使用,提高資產使用效率,為加強財務管理、增強財務風險防范提供合理準確的決策依據。
一、當前高校財務績效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財務績效管理理念缺失
目前各高校的預算管理普遍存在“重資金、輕管理以及低效益”的問題,財務預算與執行脫節。由于缺乏績效管理理念,從而導致不能充分利用資源,財務管理滯后于經濟行為發生、資產使用效率偏低,項目管理調整隨意等不合理現象, 更不可能進行財務績效評估。財務部門及管理人員缺乏績效管理理念直接導致高校財務績效管理發展緩慢。
(二)財務績效管理信息不健全
目前各高校財務管理還處于相對傳統分散的管理模式,除財務自身核算信息系統外,缺乏與教學、科研等不同部門間的信息共享和控制的信息系統,財務績效管理“孤立無援”,與之相關聯的指標體系缺失和信息反饋遲緩,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無法保證,工作有效協同方面存在信息障礙,財務管理與控制措施也難以有效落實。
(三)財務績效指標評價體系不完善
高校財務績效管理需要以評價體系為依托,不斷對其進行補充和完善,但各高校的評價體系缺乏科學性、規范性和合理性。高校沒有建立以部門或項目為基點的資金效益分析體系,缺少資金使用效益考核制度,以至于無法根據資金使用效益情況對部門進行考核。
二、建立高校財務績效管理體系的意義
(一)有利于提高教育經費的使用效率
高校財務績效管理體系的建立可以對財務預算進行有效的評價,預算不僅包含資金預算,還包含高校的運作計劃,高校財務預算是高校發展戰略目標的細化及量化,真正體現著戰略規劃的緊密結合。通過科學有效的財務績效管理,并在此基礎上對未來財務狀況作出理性判斷,才有可能使高校的規劃科學合理,才可以不斷提高教育經費的使用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辦學效益。
(二)有利于教育資源的有效配置
對于高校來說,資源的合理安排是必不可少的,必須按照預算的要求合理配置資源,才能保證預算管理的有效性,優化資源配置是財務績效管理的最終目標之一。通過政府采購、招投標等方式開展高校資源配置本身就帶有一定的政策性,但仍需要一種管理模式來對其進行評價。因此,必須對高校開展財務績效評價,并在此基礎上對教育資源進行部門的二次分配,以做到教學資源的有效配置。
(三)有利于控制高校各部門的活動
財務績效管理是一個控制系統,這一控制系統首先表現為員工、部門、組織績效因果鏈中前一環節對后環節的控制。預算績效管理系統的控制作用貫穿于整個管理的過程,預算編制是一種事前控制,預算執行是一種事中控制,預算分析則是一種事后控制。預算管理和績效管理的有機結合對高校各部門及其員工的日常活動進行了規范,使得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
三、高校財務績效管理體系的構建初探
(一) 建立以高校預算管理為基礎的財務績效管理體系
高校財務預算管理的主要對象以部門為單位的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預算落實到每一個具體部門,一般包括教學、科研、行政管理和后勤等其他部門。高校內部部門預算和項目預算是構建績效預算管理體系的基礎,財務績效管理體系的出發點就是要以部門預算和項目預算管理體系為手段,以財務績效評價為目標帶動事業發展目標,使財務行為從基于單一的責任履行—依法履行預算編制和預算執行,保值和增值國有公共資產,轉變為以績效導向為基礎的有效控制。
(二) 建立以財務管理控制為核心的績效評價指標系統
在國家規定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建立符合以高校建設為長遠發展目標的財務績效的評價標準。建立有效的會計內部控制制度,使學校的各項財務收支有章可循,確定績效目標要兼顧學校、教職工的利益,以學校的可持續發展目標為導向。建立科學合理、客觀公正的業務考評指標和財務考評指標體系,通過實現部門預算與項目預算細化預算編制,明確預算支出方向和績效目標,突出預算的業務性和績效性,從而整體協調推進財務管理控制水平的提升。該體系包括財務現有狀況分析、財務運行合理性分析、財務發展建議分析等。
(三)建立以提升財務管理水平為目標的績效監控體系
以財務部門、監察部門以及各預算單位聯合為實施范圍,強化財務管理的監控力度,提升效率。尤其加強對預算執行的監控,保證預算執行的高效率。預算單位必須根據預算規定使用經費,不得突破限額。財務部門落實各單位的預算執行情況,在年終對執行情況進行匯總分析。監察部門對預算執行的進度以及項目決算資料的真實、完整以及整齊性進行評議。通過強化監控,肯定成績并找出問題,為提升預算效率做準備。在此體系操作下,進一步完善整體評價系統,不斷完善體系功能,以滿足社會的發展需要。
參考文獻:
2電子信息技術對高校行政績效評價體系的構建
績效評價作為績效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也是作為高校的行政績效管理,必須具備的重要原則,所以只要做好高校行政績效評價,就可以加強對資源配置效益的提高,對資源的使用效率也會有很大的提高,最主要的是將帶動整個高校行政績效管理向前積極邁進。
2.1需要建立明確的績效管理構架
一般而言,對高效行政績效管理的措施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制定有效的績效計劃。各主管部門應對各高校進行指導,對于管理績效作出的規定,在項目進行申報并立項時,要對項目的績效管理方案進行負責,對項目績效目標進行負責,要實施績效管理申報、實施績效目標的申報等相關工作。主管部門應該負責統一規劃工作即組織、檢查、指導各高校績效的申報工作和目標制定。第二:評價績效考核。評價機構應按照規范的文本格式撰寫績效評價報告,同時對項目績效目標的實現結果進行績效評價。第三:反饋管理績效結果。各主管部門要做出及時的評價,并將評價結果反饋給對應的對象。第四:充分運用績效評價的結論。要充分的利用績效評價結制度結果,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與其他管理應用部門做好協調,各部門相互結合,缺一不可,這也是高校行政績效管理的關鍵的一個重要環節。
2.2運用現代電子信息技術建立科學的高校行政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高校行政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指的是根據預期績效目標,與相應的指標要求,按照一定的標準,來評論評價對象與管理內容,并進行適應可行、層次清晰、科學合理的分類形成的綜合指標體系。綜合目前高校實際情況,可以分幾個方面來建立。做好個性指標與共性指標在績效評價中的應用;根據不同的設置要求與評價內容,還有指標的使用范圍,可分為兩個指標,就是個性指標與共性指標。個性指標指的是:社會服務、科學研究與培養人才等方面的指標。共性指標指的是:經濟效益、管理水平、執行情況、目標設定、執行程度等方面的指標。其次,定性指標與定量指標在績效評價中的應用。按照指標能量化還可以分為定性指標與定量指標。這兩種分類方式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指標體系的設置方法。最后可以對評價進行分類,可以分為幾種不同等級的評價結果,根據計算,來確定評價對象達到的等次。
3對績效管理措施要有一定保障
就目前來看,我國對高校行政績效管理還處于初級階段,有許多制度體系并沒有完全建立,有的還沒有開展進行,開展與建立是做好績效評價工作中最不可忽視的一個環節,對評價工作非常重要,所以,要做好最初的準備,為今后績效評價工作的建立與開展打下良好基礎。
3.1加強基礎體系建設,搭建高效平臺
要加強績效管理中的各種規章制度。完善的規章制度是開展績效評價工作的基礎條件,我們要做好以高效績效管理,為核心的工作,更加有力的優化內部運作,即管理制度的規程;制定出合理、科學的管理績效評價體系,制定出完善的相關政策與實施細則,為績效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積極開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然后對績效管理信息系統進行完善的建立。信息系統的建立充分完善化,對于提供、收集的相關信息才能夠確保及時、準確。因此,要逐步建設并開發績效管理信息系統體系,它的建立能更準確地衡量高校管理的水平,高校運行成本的完整性也得到了及時的反映,并做到及時監控與采集,對于高校組織預期目標的實現情況有了及時的績效。
3.2建立完善的約束體制,評價結果的應用要加強
績效評價結果是加強高效管理、合理配置公共資源、增強績效理念的重要手段,也是開展績效評價績效工作的基本前提,另外,績效評價結果的應用有多種優勢,其中一種就是可以保證評價工作的順利開展,保障評價工作的進行。第一,高校運行管理要與績效評價結果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對績效評價結果進行及時的整理與分析,對于改善高校管理,提高運行效率作為重要依據。評價結果處于合格水平的,應采取相應的表彰措施,優先選擇資源配置,并進行綜合考量,對于評價結果未達標或結果不合格的,應在一定范圍內予以通報期限整改,并且相應減少其以后年度各項資源配置指標。第二,加強高效管理的公開透明度。增強高校透明度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強化高校監督的有利措施,而且,有利于主動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不斷地提高高校管理績效,這一重大措施是從根本上預防并治理腐敗。要積極主動地公開高校相關的年度計劃,政策的措施、發展規劃等,適時的公開項目的進展近況,特別是執行情況比較重大的項目。
3.3建立全新的績效機制,體現主體責任的資源使用
在高校行政績效環節中,各部門應該事先申報對績效可行的計劃、依據、方案及目標等,然后通過管理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責罰,各級負責人要做好年度工作中的考核,責罰結果要與考核進行掛鉤;這樣就建立了全新的績效機制,通過考核與責罰,實現高校行政績效管理的不斷完善的進行。
一、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績效管理的現狀
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改革,各大高校形成了以獎學金、助學金、助學貸款、勤工儉學等為主體的學生資助體系。學校也成立了貧困生資助管理中心,幫助各學院開展學生資助工作。當前我國各高校在貧困生資助工作中還存在很多問題,需要學校進行改進,以提高資助工作的效果。首先,沒有明確貧困生資助工作考核制度實施的目標。學校在貧困生資助工作中很多都是走過場,沒有保證考核有明確的準則。其次,在考核的過程中缺少標準的體系,導致考核工作無從下手,沒有統一的標準,沒辦法保證考核的公信力。再次,在考核的過程中學校只注重結果而忽略了過程,學校一般都是根據各個學院上報的材料進行考核,與學院之間缺少溝通,對貧困生資助工作不清楚,影響考核結果。考核結束后,一般都是把結果通知給各個學院,學校很少會花時間去總結經驗,導致貧困生資助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一直沒有解決。
二、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績效管理的構成
績效考核的概念源于管理學,主要是為了有一套制度化的方法來衡量人們的職責,保證工作能夠順利完成。績效管理是一個系統,它包括從績效計劃的制定到績效考核的實施以及考核結果應用,強調的是通過績效管理可以有組織、有秩序地進行發展。在高校資助工程中建立績效管理體系,也是為了保證高校能夠順利進行工作。學校資助工作的績效可以看成是組織績效,各個學院在實施工作中可以看成是員工職責,資助工作的績效應該對應員工的績效。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績效管理體系的構成,主要包括績效計劃、績效實施、績效考核、績效反饋以及績效結果這五個部分。一是績效計劃。績效計劃是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績效管理體系的開始,有計劃才能夠引導資助工作進行開展。貧困生資助工作的管理者和實施者要根據學校資助計劃、學院貧困生的分布狀況對資助工作進行實施,保證資助績效管理有一定的參考指標。二是績效實施。學校為了保證貧困生資助工作的實施,就需要確保資助工作按照計劃進行。在進行資助時要保證學校、學院、學生之間的溝通,只有及時掌握學生的情況,才能夠發現資助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調整問題。三是績效考核。在貧困生資助工作中,績效考核占據很大的位置,學校根據資助計劃收集信息,學院對學生的情況進行分析和評估。四是績效反饋。績效考核結束后,學校和學院就會進行談論。然后通過績效反饋,認識到貧困生資助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五是績效應用。學院可以按照考核結果應用到資助資金的投入上。
三、構建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績效管理體系的建議
1.明確權責,建立管理組織機構
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比較復雜,其中牽扯到很多問題。貧困生資助工作的流程主要有資金來源的主體、資助工作管理者、資助工作實施者以及資助對象等主體。在高校資助工作中,各個學院的管理者是資助工作的實施者,而學校既是資助工作的管理者還是資助資金的主要來源。要想更好地推進貧困生資助工作,就需要明確貧困生資助工作中的權責問題。學校和學院在資助過程中分別擔任資助工作的管理者和員工的角色,為了保證資助工作績效管理體系的有效運行,就需要學校的資助管理中心承擔好資助績效管理考核,各個學院也要設立管理機構保證貧困生資助工作能夠順利進行。貧困生也可以參與到資助工作中,及時向學校反映信息,保證資助工作的透明化。
2.從貧困生的需求入手,制定資助績效考核
在制定資助績效考核時,首先要從貧困生的需求入手。制定不同的工作階段,保證最后“資助育人”戰略的實現。資助績效的制定需要掌握各學院貧困生的特點,然后深入了解貧困生的分布和貧困程度,比如可以采取貧困生評議,讓學生來進行評價。學校可以和學院進行溝通,然后根據貧困生的實際情況制定資助計劃。資助資金除了國家撥款、銀行貸款以外,還可以向社會尋求幫助。讓學校和學生能夠全面認識,單靠經濟的資助是很難完成的,還需要學生多從自己的生活入手,找一些勤工儉學的工作,既能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問題,還能夠提高學生的生存技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轉變工作方法,提高管理績效
在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績效管理中,為了保證各個階段的工作都能夠得到及時整理,就需要轉變工作方法。在資助工作實施過程中,需要學校、學院與學生之間相互溝通,然后建立比較系統化的資助工作管理標準,比如貧困學生認定制度、資助資金管理使用制度等,然后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規范資助工作。高校在發放貧困生資助金時,不要抱有發放完之后就沒事的觀念,要保證學院能夠花時間去監測學生的動態,當發現貧困生拿到助學金時做一些不符合資助要求的事情時要進行干預,保證資助金能夠被合理利用,幫助貧困生完成自己的學業。在資助的過程中,學校可以與學生簽訂協議,保證學生有計劃地去使用這筆資助金,讓學生能夠在日常生活中積極向上,利用資助金提升自我,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學院也要引導學生,對學生進行科學的評估,對于不合格的學生在次年資助金的發放上可以進行及時調整,提高管理的效率。
4.根據資助績效計劃,建立健全績效考核體系
貧困生資助工作的績效目標具有現實性、全面性和綜合性的特點,所以在建立績效考核體系時要結合貧困生資助的指標,這樣能夠保證高校各學院之間能夠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良好的資助績效考核體系主要包括學生對于資助的滿意程度、受助學生的學習生活是否得到改善、資助工作運行的指標等。資助工作成效最主要體現在學生對資助工作的滿意度,這個能夠衡量資助工作的公平性。貧困生接受資助主要是為了改善他們當前的物質生活,只有改善了物質生活水平才能夠讓他們有更好的機會去學習,滿足他們的精神需求。學校管理者要多與學生進行溝通,保證獲得更全面的資助信息,讓學院可以把日常資助工作匯報給學校,可以給學校提供更科學的數據。
5.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建立貧困生資助管理體系
為了建立更全面的貧困生資助管理體系,就需要利用現代科技手段。結合現代信息技術建立信息收集、分析資助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把數據輸入到管理平臺中,有助于資助過程可以有存檔,保證資助的情況有記錄,方便以后的資助工作績效管理的開展。高校可以在貧困生資助工作管理系統中分別建立貧困生檔案數據庫、資助資金來源管理模塊、各類資助資金發放管理模塊、對學生在校情況進行管理等。通過這個管理系統,讓學校能夠掌握各個學院資助學生的情況,然后根據各個學院提供的資助對象的信息,分析資助對象的情況,進而提高資助學生工作的效率。綜上所述,為了保證每位學生都能夠有機會上學,實現教育公平,貧困生資助體系在我國教育改革中應運而生。要想有效地進行貧困生資助工作,就需要高校管理人員從多方面對資助工作的現狀進行分析,找出問題所在,構建全新的工作績效管理體系,給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的評估提供合理的建議。
參考文獻
1.孫文遠,羅希.對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績效管理體系構建的思考.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