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6 16:11:4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市場監管典型案例,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1 電力建設施工現場的安全管理
1.1 建立健全施工現場安全保障體系
電建施工現場作為一個多工種作業的群體, 健全完善施工現場安全保護體系是搞好施工安全的基礎和保障。安全生產保障體系的管理思想應該是:職責分明、預防為主、把握重點、有始有終、封閉管理。即指導施工單位在生產過程中貫徹各種安全法律、法規,執行標準的管理,從項目經理到操作人員都明確安全生產保障體系的職能,強化各級人員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同時要改變在安全生產中只注重物資的投入, 轉變為在管理資源開發上投入,通過安全策劃,從人、財、物、機、法、料、環方面制定預防措施,由事后處理改變為事前控制,真正體現以預防為主的指導思想,合理分配和明確各級部門、人員的權限,制訂出各個節點的控制。制定危險、關鍵點的安保計劃,從根本上改變施工組織設計中安全措施缺乏針對性的局面,從源頭上抓,實施封閉管理。
項目法人(指業主方)在工程安全管理方面的主導作用同樣不可忽視,必須樹立“管工程必須管安全的思想”,加大項目法人對項目安全的管理責任, 要徹底改變安全生產僅由施工單位管理的傳統觀念,可由項目法人牽頭組織成立由施工、監理、設計等單位共同組成的工程安全委員會的安全監督機構, 對工程的安全管理、文明施工進行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協調、統一監督,及時解決工程建設中的安全問題,為工程建設創造良好的大環境。
1.2 應急預案的建立
在施工現場編制預案的目的, 是為了預防和控制在施工作業過程中發生意外情況時, 對施工人員的傷害能夠迅速得到響應,最大限度地減小人員的傷害程度,并在最短時間內得到有組織的緊急救治在電建施工現場中, 制定的主要預案應該包括:①火災事故處置應急預案;②化學危險品應急預案;③機械設備應急預案;④射線事故應急預案;⑤食品中毒應急預案;⑥防臺風、防汛應急預案;⑦傷亡事故應急預案等。
應急預案的編寫內容和格式力求規范(包括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標準規范,有關程序文件、危險源清單、環境因素清單等),保證應急預案編寫的科學性、針對性、有效性、可操作性。建立應急救援體系,并成立應急救援領導小組,配備必要的應急救援器材、設備,組織有關部門進行經常性維護、保養,保證正常運轉。應急預案編制完成后,有關部門對應急預案進行專業審核,并在審核各簽字頁處簽字。
應該指出的是, 應急預案是針對具體事故進行組織搶險救援行動的指南。所以,對制定的應急預案要有演習計劃,定期組織演習,驗證應急預案及響應的有效性。
1.3 優化危害因素辨識程序
加強電建施工現場的危害辨識, 加強施工現場職業安全和環境保護因素,評價其風險程度,判定一般危險源和重大危險源,確定主要危險源和主要環境因素, 從而為作業人員的安全提供科學依據,并能夠得到有效控制。電建施工現場的危害辨識應包括:①常規和非常規的活動;②作業場內所有人員的活動;③作業場內所有的設施、設備等。職業安全衛生危害辨識、環境因素識別的原則主要依據“輸入- 輸出”的原則(見圖1),根據施工過程中原輔材料、能源及機械設備、安全設施的投入來判別企業活動、產品或服務中能與環境相互作用或產生安全隱患的要素。
圖1 施工現場各類材料、設備和設施的“輸入- 輸出”流程
工程安全環保部門會同各有關部門依據職業安全衛生和環境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和標準,對照施工項目的特點,對可能造成施工現場的人員傷亡、設備損壞、環境污染及資源浪費等產生影響的所有危害進行對照分析,按《危險源調查表》、《環境因素排查表》辨識、確認其危害。工程安全等相關部門在此基礎上,編制《危險源清單》、《環境因素清單》, 并根據各作業層的情況將《危險源清單》、《環境因素清單》遞交各相關部門確認。在實施過程中,根據作業節點,不定期危險源清單及對策。
1.4 安全技術措施的編制
安全施工技術措施是為了在施工過程中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運用技術手段,改善勞動條件,避免失誤,清除事故隱患,確保安全施工的重要保證。一份完整的技術措施是保證安全有效管理的前提,因此在編制技術措施之前,要根據電廠的不同機型、地理位置等,加強技術措施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面的研究,編制切實可行的施工方案,嚴格做到工程項目從措施的編制、審核、批準、布置、交底、實施和監督的程序化和規范化,使作業層便于操作履行,減少施工過程中的隨意性。
安全施工技術措施是項目施工技術措施不可分割的重要內容,應做到同時編制、同時審核、同時批準、同時執行。對于特殊的工程項目必須編制單項的安全施工技術措施。安全施工技術措施的編制原則上誰組織施工誰編制, 但涉及到專業性較強的配合工種,應由專業配合的工種提出單項安全施工技術措施。
1.5 大型機械設施的管理
機械設備的安全是電建施工現場安全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于機械使用壽命的全過程,管理上稍有不慎,往往會造成群死群傷的后果,負面影響大。從近年事故看,主要原因是機械質量不過關、審批把關不嚴、吊裝方案不完善、安全措施不具體、不落實、違規指揮等原因造成各類慘劇。因此大型機械的安裝、拆卸、維護、使用、操作、保養各個環節都要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消除一切可能使機械受到損壞,人身安全受到威脅的因素和現象。根據機械設備管理好的電力施工企業經驗,應做好以下幾點:①為確保機械的完好率,財政保障機械的保養和修理;②財政保障機械安全保護設施齊全、可靠,用電、接地符合安全規程要求,確保安全使用;③對機械操作、指揮管理人員進行充分的培訓;④加強單機安全技術檔案,搞好狀態識別和標識,定期檢驗鑒定做好相關記錄;⑤補充、完善機械保養、修理的各項技術標準、規程、規范,堅持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對機械進行定期保養和故障檢修, 確保機械設備良好的技術性能和安全狀況。
2 電力建設的質量控制
2.1 施工方面存在的問題
具有電力施工資質的企業不多,市場缺乏競爭。部分企業由于自身素質與能力較低,甚至根本就無力完成作業,就分包給別的單位,坐收管理費,但在實際上又失于管理,造成了很多不應有的失誤。例如直線塔基礎面不平導致直線塔傾斜的,轉角塔基礎沒有預偏導致鐵塔向內角傾斜的,灌注樁基礎斷樁的,導線液壓不及格的,不按圖紙施工導致導線對地距離不夠的,鐵塔螺栓未緊好就緊線導致鐵塔彎曲的, 不打反方向對消拉線緊線導致鐵塔橫擔變形的,等等,各種工程質量問題令人擔憂。
監理、施工混為一體,基本問題很難及時掌握,給工程管理增加很大工作量。有很多問題,應當在監理處理的卻推到業主發現才解決,例如原材料設備把關不嚴,不履行手續,監理不看,供應部門無人進場,只有廠家與施工單位,甚至是拖運人員代交貨物,給部分劣質產品進入施工現場提供了可乘之機。
2.2 解決問題的方案
(1)加強行業管理,早日健全競爭有序的電力建設市場,全過程實行招投標制,促進公平競爭,技術進步,選取優秀的設計單位、監理單位、施工單位,并將其名單、資質、參與過的重大或主要工程名稱在媒體及有關部門予以公示。同時,加大設計、監理、施工單位黑名單的曝光力度。
(2)強調落實制度,使制度由文字變為具體的行動。
各種制度已經制訂,各種合同已經簽訂,就要把它落實到工作中。施工中落實各種規章制度,以檢查督促落實,分級管理,不越級指揮,責任分清。在建設管理上從以往的人治轉到法制的軌道上來,這些規章制度是我們行事的準則。
嚴格按照基建程序辦事, 從施工準備到竣工驗收必須按要求一一落實,每道程序都不放松。
對監理單位的項目部人員到位情況, 監理大綱編制情況,人員基本素質及責任心問題,都要逐一落實。
施工單位、材料器具、施工組織設計、人員安全培訓、持證上崗狀態,人員到位情況是否受控,還是形同虛設,是以分包代管還是完全不管,這些都直接關系到工程質量的保障能力。
進入施工工地的人員必須進行安全知識教育, 考試合格后,考卷歸檔,人員方可進入工地。特殊作業持證上崗。
工程中所使用的設備工器具, 必須有權威單位檢驗的合格報告才準進入施工現場進行作業。
檢查措施落實情況,以事實說話。方針制度一旦確定,實際的執行就顯得尤為重要,再好的制度沒人遵守,那就如同虛設。因此要著重檢查工作的執行力度,三大措施編寫的都不錯,執行得又怎么樣呢?三措不是要掛在墻上,寫在紙上,讓大家欣賞,而是要變
為大家的行動。所以我們必須始終如一堅持原則,照章辦事,形成這樣一個常效、常態機制。時刻掌握施工動態,使施工處在受控、可控、在控狀態,對于違章、違紀的事隨查、隨糾,讓大家感到罰得公正,獎得痛快,做到罰有理獎有據,一切以事實說話。
(3)嚴格設計審批(審查)制度,設計審批是工程建設的重要環節。其一,工程設計審查是貫徹“適用、安全、經濟、美觀、環保”建設方針的重要措施,也是基本建設管理的重要環節,設計是否科學、合理、完整,關系到整個工程能否滿足使用要求,工藝技術是否可靠先進,結構、消防是否安全可靠,投資、環保能否保證可持續發展等大事。其二,工程設計審查是保證設計質量,促進設計水平提高的重要措施。通過審批,一方面可及時發現設計中存在的問題,采取措施,消除隱患。另一方面,鼓勵設計人員創優秀設計,把壓力變動力,促進設計質量的不斷提高,通過審查,確定設計的收費標準,使設計成果與經濟效益真正掛上鉤,體現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區別。
完善設計變更手續,嚴肅設計變更流程。設計變更內容必須有人提出,總監理師認可,主管部門同意,設計單位才能進行變更方案設計和經濟指標的調整。
只有經過有關人員會審簽字通過, 總工程師或主管領導批準后方可交監理和施工單位實施,不斷提高設計、監理、施工人員的素質,加強各專業人員的傳幫帶,在工作中還要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加強各專業之間的交流與溝通,特別是設計人員,更應加強專業之間的配合,使設計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對于建筑業而言,建筑的工程質量是其永恒的主題,直接關系到人民的生命財產和安全。由于電力建筑工程均具有周期比較長,需要較多的露天作業和高空作業的特點,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出現不可控因素的情況較多,這些都對電力建筑工程現場施工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能否做好電力建筑工程的施工現場的質量控制,不僅關系到電力工程建設能否得到正常的發展,也關系到電網技術裝備水平與節能降耗水平的提高。本文結合具體實際情況,對電力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的質量和安全管理措施方法進行深入的探討和分析。
一、電力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的控制和管理措施
對于實際操作而言,電力建筑工程能否正確合理的施工,在施工的過程中對質量的有效監控是現場質量管理的重要環節,合理有效的質量監控能夠保證工程質量達到預期的目標,從而促進施工質量的不斷提高,降低整個工程的成本。
1.建立電力施工現場的安全保障體系
由于電力建設施工現場是一個擁有多個工種共同作業的群體,因此不斷的健全和完善對施工現場安全的保護體系是保證施工安全的重要基礎與保障。對于安全生產保障體系而言,其主要的管理思想是要實現權利和職責分明、在掌握重點的基礎上以預防為主、封閉性管理和有始有終的目標。在實際應用中,就是要引導電力建設施工單位在建設的過程中依照各種安全法律和法規的要求,無論是管理層人員還是基層操作人員都能夠樹立安全生產的意識,轉變只重視物資投入而忽視管理投入的傳統落后觀念,通過一系列的策劃,將事后處理轉變為提前預防,并且制定出全方位的安全保護計劃,從而從根本上面扭轉以往電力施工過程中施行的安全措施缺少針對性的局勢,確保各項安全保護措施能夠得到合理有效的實施。
2.電力施工過程中相關應急預案的確立。
首先要明確建立相關應急預案的目的,其是為了能夠有效的控制與預防在電力施工現場中出現緊急情況和危險,當意外發生時,能夠在最快的時間和速度內對事故進行及時的解決和控制,從而最大限度的減少財產的損失與人員的傷亡。目前通常制定的主要預案包括:火災事故應急處理預案、機械設備故障處理應急預案、食品中毒應急預案、自然災害處理應急預案等當面。
3.對安全技術措施的有效編制
所謂的安全技術措施,是指在電力建設的施工過程中要始終堅持“預防為主、安全第一”的方針,通過運用一系列的技術手段來不斷的改善勞動環境和勞動條件,從而減少失誤的出現,消除安全事故隱患。因此一份準確完整具有實際操作性的安全技術措施是實現安全合理電力建設的重要前提,要根據變電站及電力線路的電壓等級、地理位置和目前所采用的技術設備等方面制定切實有效的施工方案,實現對電力工程項目監督的合法化和規范化,從而有效的提高電力施工建設的安全性和科學性。
二、電力建設施工現場存在的具體問題
由于在目前國內市場里,擁有電力施工資質的企業還不是很多,因此電力市場缺乏有效的競爭。對于一些企業而言,自身的能力和素質都比較低,無法獨立完成電力作業,于是就采取將工程分包給其它單位而自己收取管理費的方法。這樣不僅導致電力工程建設的過程中缺乏有效的管理,而且還造成了許多不應該出現的失誤和事故。
比如在實際操作中容易出現:直線塔基礎面不夠平整而導致直線塔傾斜;轉角塔基礎沒有預偏而導致鐵塔向內角傾斜;灌注樁的基礎斷樁和導線的液壓不合格;不依照圖紙進行施工而導致導線對地距離不足;鐵塔的螺栓沒有緊好就緊線而致使鐵塔彎曲;不打反方向就對消拉線緊線而導致鐵塔橫擔變形等電力工程質量問題。
建筑工程質量主要集中在墻體,樓地面,門窗,屋面等方面。表現為空鼓、裂縫、麻面,安裝不牢開啟不靈活,滲漏等問題。
由于將監理和施工統一為一體,而使施工單位很難及時掌握在施工的過程中存在的基本問題,因此大大的增加了施工管理的工作量。在實際操作中,由于對原材料設備的質量把關不嚴,不執行相關的手續,以及托運人員代交貨物而供應部門沒有人進場等現象的發生,不僅為假冒偽劣產品混入施工現場提供了有力的幫助,而且造成了在施工過程中監理不當,由業主發現時才解決問題的不良情況。
三、電力施工現場質量監控和安全管理的具體方法與手段
質量監控是電力施工現場的重要監控對象,一般來說,分為事前監控、施工中的監控與分項完成的監控。對于設計圖紙和原材料半成品以及成品的監控要在分項施工之前進行,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合理的實現事前監控。
針對一些在施工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的質量問題,應該加強建筑現場施工過程中的監控,爭取做到實時發現實時糾正,從而把質量問題消滅在施工的過程中。在現實操作過程中,有些分項工程雖然已經完成,可是離整體的交工還需要一段時間,要加強這段時間的產品保護,一直到交工為止。
隨著經濟的進步和社會的不斷發展,質量監控的方法和手段必然會朝著更加科學和規范化的方向發展。因此我們應該充分的發揮現有的技術與質量管理方法,進行有機的協調和結合,使整個工程質量處在受到控制的狀態,從而達到實時監控的目的。在建筑現場施工的過程中,還要詳細的研究每一項工序有可能發生的危險性,充分的了解每一項工序的運作方法,利用魚刺圖或者事故樹等科學的研究分析辦法,來讓施工人員真正的明白和了解其所從事的工作的危險性,根據預測的結果來制定符合實際的預防政策和操作方法,從而最大限度的降低安全事故的頻率與強度。
結束語
綜合上文所述,對于整個社會而言,能否確保科學合理的管理建筑工程質量和安全是社會化和企業化的重要問題。就目前而言,我國的電力建設管理水平同國外相比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因此對電力建設施工建設的質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是管理人員和從業者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為了預防重大安全事故的發生,我們可以采取多種措施:比如嚴格的執行項目法人制度、擴大內涵、縮小外延的做法,或者開展建筑工程質量與安全的宣傳活動,不斷的改進新工藝,采用新材料,從而把以上都歸入建筑現場施工質量和安全生產管理的范圍內。與此同時,要調動一切可以發動的積極因素,采取切實有效的手段來進行實時監控,將各種有可能發生的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的狀態內,從而實現生產和質量安全的良性循環建設,加快電網技術的升級,提高電網的技術裝備水平與節能降耗水平。
參考文獻
[1]鄒泓榮.建筑病害診治實例與工程質量保證[M].中國計劃出版社,2007,5(6):23.
[2]梁世連,惠恩才.工程項目管理[M].東北財經出版社,2008,8(6):27.
二、進一步完善措施,全力保障農產品市場健康有序運行
各縣(區)要按照市政府的總體要求,高度重視農產品生產發展、市場供應和價格穩定工作。農業部門要深入企業、市場了解掌握大蒜、綠豆、玉米等農產品供應、銷售、市場價格等情況,正確引導農民合理種植,穩定農產品種植面積,優化種植結構。商務部門要進一步加強產銷銜接,加強農產品產銷信息,減少中間流通環節,確保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物價部門要密切關注農產品價格動態,加強農產品市場的監督檢查,加強監測分析預警,啟動重點農產品價格日監測報告制度,發現異常情況迅速向當地政府和上級物價部門報告,并查明情況,必要時依法采取臨時價格干預措施,確保市場供應價格基本穩定。金融部門要加強農產品交易資金監管,預防和制止社會游資對農產品進行投機炒作。
三、組織力量,集中開展農產品市場專項整治行動
各縣(區)要切實加強對農產品收購、流通等環節市場交易和價格行為的監管。近期,要組織發改、商務、工商等部門,對農產品市場交易和價格情況開展一次全面檢查,重點查處捏造散布漲價信息、哄抬價格的行為;查處市場旺銷情況下,多進少售、只進不售或者囤積拒售,加劇市場供應緊張的囤積居奇行為;查處生產成本和經營成本沒有明顯變化,大幅度提高銷售價格,牟取暴利的行為;查處相互串通,操縱市場價格的行為;查處壟斷貨源、阻斷流通渠道,造成市場脫銷斷檔的行為。對違法違規行為,要嚴肅查處,從重從快,嚴厲打擊。對情節嚴重、性質惡劣、社會影響大的案件,要依據《價格法》和《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沒收全部違法所得,并處違法所得5倍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100萬元以下罰款。對屢查屢犯的,要責令停業整頓,或者吊銷營業執照。對嚴重擾亂市場經濟秩序,構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專項整治工作要在7月底前結束,有關工作情況和查處的典型案例,由市發改委、商務局、工商局等部門分別報省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局)、省商務廳和省工商局。
四、正確引導輿論,充分發揮社會監督的作用
通過一段時間的集中整治,依法查處一批違法違規案件,使地圖編制、出版、展示、登載、出口、備案以及互聯網地圖服務等得到有效規范,違法違規行為得到有效遏制,地圖市場秩序明顯好轉,公民的國家版圖意識和安全保密意識進一步增強。
二、工作重點
(一)以最大限度減少常規地圖及網站登載的地圖中存在的嚴重政治性問題,以及互聯網上傳標注敏感和信息為重點,進一步規范互聯網地圖和網上地理信息服務行為,及時發現并認真做好相關信息內容的認定或鑒定,聯合做好違法違規案件的查處。
(二)以核查“三不”地圖為重點,強化地圖市場監管,對地圖市場開展檢查,不斷凈化地圖市場環境。
(三)以問題多、影響大的典型案件為重點,依法查處、處罰各種涉及地圖的違法違規行為,對問題嚴重的互聯網地圖服務網站予以關閉,對未依法取得審圖號的地圖出版物堅決下架,對問題嚴重的地圖產品全部銷毀。
三、工作步驟
(一)動員部署階段(2012年8月)
1.制定方案。市協調指導小組制定專項治理工作方案,提出工作要求,明確職責分工,落實工作責任。
2.宣傳發動。市協調指導小組印發文件進行部署,各縣區成立協調指導小組,結合本地實際,制定本地區的實施方案,并做好宣傳發動工作。
(二)組織實施階段(2012年8月—10月)
1.組織自查(8月)。各縣區協調指導小組組織對本地區互聯網地圖服務網站以及地圖編制、出版和銷售單位(各類書店、報刊地圖銷售點、文化用品市場)等認真進行自查,及時發現并改正存在的問題,提交自查報告。
2.執法檢查(9—10月)。各縣區協調指導小組組織對本地區互聯網地圖服務網站以及地圖編制、出版和銷售單位有關情況進行全面檢查。對情節輕微的問題,以批評教育和自我糾正為主;對拒不自查、拒不糾正等嚴重問題,依法嚴肅查處。市協調指導小組將加強對縣區進行指導,并對縣區工作情況進行重點抽查。
3.典型案例上報(10月)。各縣區協調指導小組對本地區有關地圖違法違規行為進行梳理,并及時將典型案例上報市協調指導小組。
(三)總結鞏固階段(2012年11月)
市協調指導小組對各縣區專項治理工作情況進行督查。召開部門聯席會議審議專項治理工作情況,通報一批違法違規案件。
各縣區協調指導小組于10月15日前對本地區專項治理情況進行評估,總結工作經驗,分析存在的問題,并將專項治理情況匯總上報市協調指導小組。
四、工作要求
(一)成立專項治理協調指導小組。各縣區應盡快成立組織,制定方案,及時開展工作。
(二)組織全面檢查。各縣區協調指導小組要組織對本地區互聯網地圖網站和用戶,以及地圖市場進行全面檢查,認真查找相關問題,及時監督整改。
一、工作目標
通過在全縣開展整頓和規范工作,有效遏制未依法取得測繪資質或超越資質等級許可范圍擅自采集、加工、提供、使用地理信息數據的行為,依法查處各種地理信息泄密、竊密案件和非法提供互聯網地圖和地理信息服務,基本杜絕地理信息市場中各種涉外、涉軍非法測繪活動,進一步提高地理信息市場監管能力和水平,使地理信息市場秩序明顯好轉,推動地理信息產業健康發展。
二、工作重點
(一)組織市場檢查。對從事地理信息數據采集、加工、處理、提供和保管以及從事導航電子地圖制作、互聯網地圖和地理信息服務等活動的單位集中開展專項執法檢查,查找問題和漏洞,督促整改,完善制度,從源頭上消除各種隱患。
(二)查處違法案件。查處未依法取得測繪資質或超越資質等級許可范圍非法從事地理信息生產、加工、處理和使用的行為;查處各種地理信息在提供、使用、生產、出版和傳輸過程中的、竊密案件和非法提供互聯網地圖出版行為;查處涉外、涉軍非法測繪活動。
(三)開展警示教育。深入開展測繪、國家安全、保密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警示教育活動,選擇部分典型違法案例予以通報并曝光,深刻剖析成因和危害,通過“以案說法”的形式,充分發揮查辦案件的警示教育功能,不斷把整頓和規范地理信息市場秩序工作引向深入。
(四)建立長效機制。針對整頓和規范地理信息市場秩序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健全部門間信息通報和聯席會議制度,互通信息、明確責任、協同配合,形成統一監管、條塊結合、上下聯動的監管機制。
三、時間安排
(一)動員部署階段(2009年8月)。
1、全面動員部署。根據*市人民政府辦公室《轉發市國土資源局等部門關于整頓和規范地理信息市場秩序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對專項整治工作作出周密部署和安排。
2、制訂具體工作方案。各相關部門按照要求聯合制訂具體工作方案,明確職責分工,落實工作責任。
3、印發整頓和規范地理信息市場秩序工作法律法規文件。
(二)組織實施階段(2009年8月至2009年10月)。
1、組織自查。2009年8月,組織地理信息產業各從業單位開展自查和整改工作,摸清地理信息市場基本情況。
2、組織抽查。2009年9月,縣整頓和規范地理信息市場秩序工作領導小組根據自查情況組織抽查工作,對抽查中發現的問題,按照職責分工依法處理。
3、開展督查。2009年10月,縣整頓和規范地理信息市場秩序工作領導小組根據自查、抽查情況,組成工作組進行督查。對督查中發現的突出問題或重大隱患,依法嚴肅處理。
(三)落實整改階段(2009年11月至2010年1月)。
1、督促落實整改。針對存在的問題和隱患,明確整改重點,制訂整改措施,落實整改責任。督促各企事業單位總結經驗教訓,完善管理制度,規范市場行為。
2、通報典型案例。根據案件查處情況,集中處理、通報一批地理信息市場違法案件,充分利用新聞媒體開展宣傳,擴大社會影響力,發揮警示和教育作用。
3、擴大典型經驗。總結、交流工作經驗,樹立先進典型,加強宣傳推廣,進一步推動整頓和規范工作。
(四)總結驗收階段(2010年2月至2010年3月)。
1、總結工作。縣整頓和規范地理信息市場秩序領導小組組織有關單位對本次整頓和規范工作進行檢查、驗收,分析、總結并形成階段性成果書面總結,書面材料報市整頓和規范地理信息市場秩序工作領導小組。
2、表彰獎勵。總結整頓和規范工作取得的經驗,對成績突出的單位和人員予以表彰。
3、建立長效機制。針對發現的問題和隱患,研究提出進一步深化地理信息市場監管工作的意見,建立健全相關制度,完善地理信息市場監管措施,建立部門間聯合工作機制,提高地理信息市場監管能力。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縣成立整頓和規范地理信息市場秩序工作領導小組(見附件),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國土資源局,具體負責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
二、維護群眾利益,營造和諧價格環境。要求各地區制定食品市場價格監管檢查工作方案,密切關注市場價格動態,對主要食品的價格監測實行周報制度,必要時實行監測日報制度,使檢查工作落到實處。對重要商品價格實施預測預警制度,加強形勢分析與研究,及時發現苗頭性、傾向性問題。以糧食、食用油、蔬菜、肉禽蛋奶等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商品和服務價格為重點,會同相關部門,嚴肅查處捏造散布漲價信息、變相漲價、短斤少兩、不明碼標價等違法行為。對典型案件,要堅決嚴厲查處,并通過新聞媒體公開曝光,切實維護正常的市場和價格秩序。暢通群眾價格權益訴求渠道,加強“12358”價格舉報電話領導帶班制,專人負責制,確保舉報電話24小時暢通。及時糧油等重要農產品市場供求和價格信息,增強群眾信心,穩定社會預期。加強對經銷糧油等經營者的價格政策法規宣傳,引導經營者加強價格自律,規范經營行為。
農產品是群眾的生活之需。加強市場監管,維護農產品正常的生產流通和價格秩序,既是保持農業生產穩定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一項民生之策,對于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期,一些地區的少數經營者利用發生自然災害,部分農產品生產和價格波動之際,捏造和散布虛假的漲價信息,囤積居奇、哄抬價格、牟取暴利;部分不了解實情的媒體報道炒作,助推價格上漲,嚴重擾亂了正常的農產品市場秩序。由于蘭渝鐵路等重大項目實施,外來務工人員增多,商品供應緊張,少數農產品也出現了價格波動,影響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正常生活。加強農產品市場監管,維護正常的市場秩序,是促進價格總水平趨于穩定,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安定人民群眾生活和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迫切需要,是政府相關部門的重要職責所在。各鄉(鎮)、縣直有關部門要把加強農產品價格監管和維護市場秩序作為當前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工作來抓,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到位,依法查處和嚴厲打擊各種違規行為,切實維護正常的市場秩序。
二、進一步完善措施,全力保障農產品市場健康有序運行
要按照縣政府的總體要求,高度重視農產品生產發展、市場供應和價格穩定工作。農業部門要深入企業、市場了解掌握大蒜、綠豆、玉米等農產品供應、銷售、市場價格等情況,正確引導農民合理種植,穩定農產品種植面積,優化種植結構。商務部門要進一步加強產銷銜接,加強農產品產銷信息,減少中間流通環節,確保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物價部門要密切關注農產品價格動態,加強農產品市場的監督檢查,加強監測分析預警,啟動重點農產品價格日監測報告制度,發現異常情況迅速向縣政府和上級物價部門報告,并查明情況,必要時依法采取臨時價格干預措施,確保市場供應價格基本穩定。金融部門要加強農產品交易資金監管,預防和制止社會游資對農產品進行投機炒作。
三、組織力量,集中開展農產品市場專項整治行動
要切實加強對農產品收購、流通等環節市場交易和價格行為的監管。近期,組織物價、商務、工商等部門,對農產品市場交易和價格情況開展一次全面檢查,重點查處捏造散布漲價信息、哄抬價格的行為;查處市場旺銷情況下,多進少售、只進不售或者囤積拒售,加劇市場供應緊張的囤積居奇行為;查處生產成本和經營成本沒有明顯變化,大幅度提高銷售價格,牟取暴利的行為;查處相互串通,操縱市場價格的行為;查處壟斷貨源、阻斷流通渠道,造成市場脫銷斷檔的行為。對違法違規行為,要嚴肅查處,從重從快,嚴厲打擊。對情節嚴重、性質惡劣、社會影響大的案件,要依據《價格法》和《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沒收全部違法所得,并處違法所得5倍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100萬元以下罰款。對屢查屢犯的,要責令停業整頓,或者吊銷營業執照。對嚴重擾亂市場經濟秩序,構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四、正確引導輿論,充分發揮社會監督的作用
二、健全完善食鹽安全管理體系
市政府成立“全市食鹽安全管理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由分管副市長任組長,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鹽務局局長擔任副組長,發改委、經信委、公安局、市場監管局、衛計委、鹽務局分管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鹽務局,鹽務局局長任辦公室主任,負責與相關職能部門溝通聯系,牽頭組織實施食鹽安全管理專項行動。各鄉鎮人民政府對本鄉鎮食鹽安全負總責,要認真履行食鹽安全屬地管理職責,建立健全相應的組織領導機制,加強對食鹽安全工作的統一領導和組織協調,制定具體措施,細化任務分工,堅持把推進鹽業體制改革與提升安全監管能力結合起來,在力量配備、資源配置、投入保障等方面予以傾斜,確保滿足食鹽安全監管工作的需要。
三、著力提升食鹽安全保障工作水平
1.強化我市食鹽市場監管。要圍繞保障全市合格碘鹽供應和全市人民群眾食鹽安全,突出對重點地區、重點環節的日常市場巡查,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鹽業市場整治行動。各相關執法部門在開展食品安全的市場檢查和階段性市場整治過程中,要將食鹽市場情況一并列入檢點,加大對食品流通、生產、餐飲等環節食鹽抽檢力度。要強化對食品、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用鹽情況的監管,督促使用合格碘鹽原料。要對采購、使用來源不明、標識不清的食鹽原料或工業鹽(工業廢渣鹽)的行為進行查處。積極配合鹽務部門開展鹽業市場專項整治聯合執法,確保全市人民群眾食鹽安全。
2.加強對工業鹽經營環節的整治。市場監管部門要對工業鹽零售單位進行一次全面清理,配合鹽務部門建立登記備案管理制度,嚴把市場準入關。各相關部門要加強協作配合,對將工業鹽直接或間接銷售到食鹽市場的,要及時移送公安部門立案偵查,依法從重、從嚴打擊。對查實使用假冒偽劣食鹽用于餐飲、食品加工的單位和個人,一律將其列入黑名單,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確保我市鹽業市場的長期穩定。
3.健全鹽業市場長效監管機制。領導小組要適時召開鹽業市場管理專題會議,及時了解研究鹽業市場狀況,協調各相關執法部門建立健全正常的市場監管協作機制,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加強鹽業市場監管。鹽務部門要加強農村食鹽安全訪萬家活動和食鹽安全放心店建設,充分發揮農村食品協管員、信息員作用,將管理觸角延伸到農村。
一、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監管困境
金融衍生產品采取標準化合約和保證金的交易方式,主要用于保值或投機,其交易有別于一般的金融基礎交易,具有杠桿性、復雜性和隱蔽性等基本特征。這些特征超出了常規金融監管的范圍,加大了監管難度,易使金融衍生品陷入監管失效的困境,從而埋下金融風險隱患。的范圍,加大了監管難度,易使金融衍生品陷入監管失效的困境,從而埋下金融風險隱患。
首先,杠桿性降低了監管能力。金融衍生品在進行交易時只需要繳存一定比例的保證金,而不必繳納資產的全部價值,從而可起到以小搏大的作用。就本次次貸危機而言,次貸衍生品把杠桿進一步放大,風險相應地從最初的次級按揭,傳遞到CDO(債券抵押憑證),再到CDS(信用違約掉期)以及其它相關金融產品,整個交易過程具有較高的傳遞性,使得監管機構對其實施有效監管力不從心。
其次,復雜性加大了監管難度。如今,金融衍生品的設計日趨復雜、深奧,人們把遠期、期貨、互換作為基本工具,通過組合、分解、剝離等技術,創造出了各種各樣具有不同風險收益特征的金融衍生品。若要對它們有一個透徹的認識是需要很多時間和精力的,甚至就連設計這些金融衍生品的工程師也無法對它們有一個準確的判斷。而金融監管當局對金融衍生產品的特性、影響更是認識不足,常常貽誤制定相應的監管方式和采取有效及時的手段,面對金融衍生產品創新的日益復雜化,監管當局難免顧此失彼,金融監管效果被弱化。
最后,隱蔽性造成了監管真空。金融衍生產品具有隱蔽性,絕大多數金融衍生產品在資產負債表內得不到列示,表外業務成為監管真空。于是,經驗豐富的投機家便通過大量金融衍生產品交易達到改善資產負債結構的目的,使得財務報表越來越難以反映企業真實的業務情況,經營透明度下降,金融衍生品市場交易的重要信息得不到充分披露,從而放大了金融風險,致使金融監管無的放矢。
二、國際金融衍生品市場監管模式借鑒
(一)三大典型監管模式
根據監管主體的介入程度和多樣性可以將國際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眾多監管模式劃分為三種典型監管模式:一是以美國為代表的多頭監管模式和“集中立法型”;二是以英國為代表的單一監管模式和“自律為主型”;三是日本的第三方治理模式和“行政監管型”。
1、多頭監管模式
美國實行“三級監管”模式,即政府監管、行業自律和自我管理并存的監管體制。
首先,政府監管分為機構監管和功能監管。從機構監管角度看,聯邦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負責監管期貨市場;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負責監管證券期權、外匯和股票指數期權交易;聯邦儲備委員會和貨幣監理署負責監管商業銀行的衍生品交易。從功能監管的角度看,CFTC和SEC同時也是功能監管者。
其次,全國期貨業協會(NFA)是一個行業性自律組織。該協會主要管理所有期貨經紀者登記、會員糾紛仲裁、會員財務狀況審計、期貨推廣教育以及與期貨經紀業務相關事項,側重監管期貨交易人員。
最后,交易所本身是一個自律組織。自我監管主要體現在:一是監督會員業務活動是否依照法規、條例進行,監督不同類型會員的交易是否超出范圍;二是制定交易所規章和實施細則,監督和管理交易所內衍生交易的行為準則;三是檢查經紀行會員的資本充足率,監督有沒有多收客戶傭金而超出其資金限額能力的交易。
2、單一監管模式
英國對金融衍生品市場實行單一監管模式,金融監管局是金融市場上唯一的監管機構,它集銀行和證券期貨業的監管責任于一身。根據《金融服務法》,金融監管局不僅將原有許多行業自律組織和其他監管組織納入自己的組織機構,還于1998年6月接收了英格蘭銀行的銀行監管職能、保險監管職能以及證券交易所的上市審查職能等,成為身兼銀行、保險和證券期貨監管職能的單一監管機構。然而,英國政府監管的單一性,并沒有排斥行業自律組織、交易所、清算所以及衍生品活動參與者的自我監管。另外,企業的內部風險控制也是英國整個衍生品市場監管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3、行政監管模式
日本是金融衍生品市場實施政府干預式監管模式的典范。財務省作為日本金融業獨一無二的監管機構,集金融計劃立案與監督檢查職能于一身,對金融機構進行非宏觀領域的強制性干預,逐漸形成了由日本銀行(央行)實施貨幣政策、財務省制訂其它金融監管政策的獨特體制。財務省在早期管理經濟過程中成效斐然,但在金融市場日趨復雜的今天卻顯得不夠靈活,為了解決權力過度集中的弊端,日本政府將財務省的金融監督檢查職能獨立出來,組建專門的金融監管機構。
(二)不同監管模式效果的比較
建立于上世紀三十年代的美國多頭監管模式及其金融衍生市場的規范發展曾經扮演過成功角色,但本次金融危機的爆發,暴露出多頭監管模式的缺陷,如監管機構在監管對象和范圍上各有分工,協調難度大,造成相關監管信息溝通不充分,監管成本高,效率低下,容易出現監管真空,從而貽誤監管時機。
與美國多頭監管模式相比,單一監管模式實行統一的監管規則條例,統一的監管報告要求,在消除多頭管理、防止監管缺位、降低監管成本等方面存在明顯優勢,是衍生品市場監管模式的有效選擇。但單一監管制度在一個監管機構之下,仍然按不同的金融行業來分而治之,這樣,把不同目標合并到一個監管機構中,會產生理念和行為的沖突,從而抵消單一監管結構帶來的規模經濟效應。
三、我國金融衍生市場監管模式的選擇――建立統一監管模式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金融市場得到了迅速發展,并逐步形成了相對完整的金融市場體系。但是我國的金融衍生品市場才剛剛起步,距離規范市場還存在較大差距,存在相關法律規范的滯后、監管主體多元化、監管手段單一等問題,困擾著金融衍生品市場的健康發展。筆者認為,我國應該從國外案例中吸取教訓,加強金融衍生品監管制度設計的超前性,建立統一監管模式。
金融衍生品市場統一監管模式立足于維護國家金融安全,是在單一監管組織結構基礎上,以有效實現確定的金融監管目的而建立起來的,是對金融市場、金融機構組織及其業務等實施多層次共同監督和管理的金融監管法律制度體系。具體說來,統一監管模式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金融衍生品市場監管機構的統一。由于金融衍生品的復雜性和多變性,現實監管容易出現沖突和真空的問題,而在統一的監管機構體系下,有利于改善信息質量,避免信息的重復收集,使得監管人員從更高的角度來監控整個金融市場,也使金融機構更加明確內部風險控制的重點,從整體上降低了金融系統風險爆發的可能性,提高了金融衍生品市場系統風險監控的效率。
第二,金融衍生品市場監管目標的統一。在統一監管模式下,各個監管部門都設定統一的監管目標,并為實現這個目標劃分金融監管權,明確監管機構的權利、責任以及義務,從而不會出現重疊或缺位的現象,減少“摩擦成本”。
第三,多層次金融監管的統一。統一監管模式主張從多個角度、多個層次對金融衍生品市場進行立體監管,注重金融衍生品監管當局、行業自律組織監管和金融機構自控的合作及協調。在政府監管方面,政府主管部門必須加大對金融衍生品的監管力度、制定金融衍生品交易法律法規、頒布相關的行為準則、對市場參與者施行宏觀管理等;在行業協會自律管理方面,主要是金融衍生品行業協會為保證金融衍生品市場良性運行而實施的一系列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措施,制定行業協會宗旨,強化職業道德規范、負責會員的資格審查和登記工作、監管經營情況、調節糾紛和協調會員關系等;在交易所自我管理方面,主要包括對交易所會員和業務的管理、對交易所加以規制的管理、建立健全交易所的財務保障體系和對進入衍生品交易活動的信息披露等。
第四,國際金融衍生市場監管的合作和統一。隨著國際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的趨勢進一步加強,各國金融市場之間的相互依賴不斷增強,各種風險在不同國家和市場之間相互轉移、擴散和滲透,金融衍生品的國際性特點日益突出。統一監管模式要求加強國際分工和合作,建立多邊協調及信息共享機制,成立多國合作監管機構,負責對區域性甚至全球金融體系的穩定性進行監督。
與其他監管模式相比,統一監管模式不僅在實現市場的有效監管和提高系統風險防范效率方面,在節約監管成本、實現監管公平性原則方面均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同時也反映了進入衍生品市場監管的特殊性。金融衍生品往往涉及商品市場、證市場、銀行市場、基金市場等多個經濟領域,統一監管模式通過監管目標統一明確、監管職權合力配置等,避免了因監管主體的不確定性給交易者帶來的巨大風險,維護了整個金融體系的安全。
參考文獻
[1]周靈穎.完善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監管制度[J].企業導報,2009(10).
[2]黃上國.次貸危機對中國金融衍生品監管的啟示[J].湖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10).
[3]鄭文慧.美國次貸危機下的中國金融衍生品市場監管國際模式選擇[J].中國經濟評論,2008(12).
[4]陳鴻祥.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監管困境與管制安排――基于強制性制度變遷視角[J].上海金融學院學報,2009(4).
[5]萬繼峰.略談金融衍生品監管的幾個基礎性問題[J].武漢金融,2007(9).
[6]盧文道.金融衍生工具市場監管法制構建中的三個關鍵問題[J].法學,2006(3).
[7]周許道.現代金融監管體制研究[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5.
充分履行市場監管職能,全面開展成品油市場專項整治行動,進一步加強對成品油特別是車用乙醇汽油市場的監督管理,整頓規范成品油銷售單位經營行為;依法打擊違法銷售成品油和生產銷售劣質成品油等違法經營行為,大力整頓和規范成品油市場經營秩序,切實維護成品油市場穩定。
二、工作重點
(一)成品油市場監管對象和范圍。根據國家商務部《成品油市場管理辦法》(20__年第23號)有關成品油的定義,成品油是指汽油、煤油、柴油及其他符合國家產品質量標準、具有相同用途的乙醇汽油和生物柴油等替代燃料。全市成品油市場監管對象為從事生產、調配、儲運、銷售成品油的單位;監管范圍為汽油、車用乙醇汽油、煤油、柴油等燃料。
(二)嚴把市場準入關。嚴格執行有關行政許可規定,把好成品油經營企業的登記注冊關。依法查處超范圍經營成品油,堅決取締無證照從事成品油經營行為,特別是車用乙醇汽油生產、調配和經營活動。(三)嚴把油品質量關,重點查處成品油企業經營下列油品:1、非法煉制的油品;2、無合法進口來源的油品;3、假冒偽劣、質量不合格的油品;4、與標號、標識不相符的油品;5、明令淘汰并停止銷售的油品。
(四)規范成品油經營,重點檢查下列行為:1、缺斤少兩、摻雜使假欺詐消費者;2、擅自兌制油品或在油品中添加化工原料;3、假冒他人注冊商標,冒用認證標志、名優標志或擅自使用他人的企業名稱,引人誤認為是他人的油品;4、對油品質量作虛假表示引人誤解;5、違背消費者意愿搭售商品;6、偽造、涂改、出租、出借、出賣、轉讓營業執照;7、銷售企業(加油站)向機動車使用單位或個人銷售非車用乙醇汽油。
三、工作措施
(一)摸清底數,強化“經濟戶口”管理,實施有效監控。各單位務必于20__年1月15日前集中開展一次成品油市場摸底排查工作,通過登記注冊查詢系統,對轄區內成品油經營單位逐戶檢查,摸清底數及分布情況,并分類建立成品油批發、零售、倉儲企業臺帳,并于20__年1月20日前將成品油企業名單上報市局市場科。
(二)梳理問題,確立項目組,加大巡查力度,實施動態監管。成品油是事關國計民生的重要生產、生活資料,成品油市場健康與否關系到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關系到市場經濟秩序健康穩定發展大局,各縣(市、區)工商局要結合本地實際,總結吸取09年“焦點訪談”黑油事件曝光的教訓,針對成品油市場現存的問題進行認真梳理,確定“大問題”,及時成立項目監管組,對重點區域、重大問題要及時調度,集中解決。明確轄區監管重點企業,制定監管責任制度,細化具體巡查內容,并認真做好巡查記工商局20__年成品油市場專項整治工作方案錄。巡查中發現企業違規經營的,應及時予以糾正;凡存在違法行為的,必須依法立案查處,絕不能再出現媒體曝光事件,否則對有關責任人要嚴肅處理。同時,檢查過程中要積極向企業宣傳有關政策和法律法規,指導企業守法經營,提高其質量意識及責任意識,杜絕隱患問題。
(三)加強成品油質量檢測工作,嚴把油品質量關。一是要認真落實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流通領域商品質量監管職能,統籌安排抽查經費、時間及抽查的地區、企業和成品油品種,加大成品油質量檢測力度。對檢查中發現企業經營質量不合格油品的行為,除依法查處、監督其整改外,還要查明質量不合格的原因,追根溯源,并采取措施,確保油品質量。二是要嚴格執行質量抽檢程序,抽檢計劃由市局統一制定,并上報省局批準后方可實施成品油質量檢測工作,各縣(市、區)局不得自行安排(抽檢計劃省局批準后,另行通知)。三是各單位接成品油質量舉報需進行個別抽檢的,要及時報市局市場科,經批準后方可實施抽檢工作,否則一切后果自負。
(四)加大案件查處力度。一是充分發揮12315消費者申訴舉報網絡作用,建立和完善舉報獎勵制度。在加油站及乙醇汽油其他經營場所,張貼123本文來源:文秘站 15消費者申訴舉報電話或其它舉報方式的宣傳告示,擴大案件線索來源。二是嚴格依法行政,加強對大要案件查處工作的協調、指導和督查工作,完善大要案件掛牌督辦制度,對涉及犯罪的要及時移交司法機關,嚴禁以罰代刑。三是充分發揮輿論監督作用,積極開展執法宣傳,對典型案例要適時進行曝光,做到曝光一批,震懾一批,教育一批。
(五)積極探索建立健全成品油市場長效監管機制,營造良好經營秩序。一是建立和完善誠信體系建設。要積極推動成品油經營企業的信用分類監管工作,對違法違規企業要加大懲戒力度,及時記錄,重點監控;對屢禁不改、違法性質惡劣、造成嚴重后果的,要及時建議 主管部門取消其經營許可證,并依法責令企業停業整頓,情節特別嚴重的要依法吊銷營業執照。二是指導督促企業建立和完善購銷臺帳、查驗進貨票證及油品質量等內部管理制度,促進企業加強自律,提高其質量意識及責任意識。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認識,統一思想。各單位要充分認識成品油市場監管和車用乙醇汽油推廣的重要性,把成品油市場監管工作作為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促進我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工作來抓,確保我市成品油市場穩定。
(二)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各單位要按照省局《關于加強成品油市場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成品油市場管理(含質量檢測)統一歸口市場規范管理部門,理順工作關系,成立相應的協調機構,加強對成品油市場監管工作的組織領導。同時,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做到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措施有力,層層簽訂責任狀,落實第一責任人,做到責任清晰到人,努力形成多角度、全方位的監管體系。并建立內部監督和責任追究制度,完善執法監督機制,狠抓各項監管措施的貫徹落實,扎實開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