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6 16:11:4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加強稅收管理措施,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李澤福所長介紹到,當前正值早稻抽穗揚花期,農戶應保持田間淺水層,對部分積水過深田塊,要及時排出多余水分,保持田間2-3厘米淺水層。灌漿期應以淺、濕、干結合,后水不見前水,以降低田間濕度,減少病害發生,防止水稻后期發生倒伏、早衰現象。收割前期要注意斷水不宜過早,收獲前7天左右排干田水即可,以提高土壤通透性,做到以氣養根、以根保葉、以葉促粒重。
如何才能做到合理施肥呢? 李澤福建議農戶,要做到看苗施肥,對于葉色較濃、長勢較好的田塊,可以少施或不施肥料。對葉色淡綠、長勢一般或較差的田塊,需補施粒肥,一般畝施氮肥1-2公斤或用磷酸二氫鉀200克加尿素250克兌水進行葉面追施,確保灌漿結實期的養分供應,防治早衰,促進灌漿結實,提高結實率和千粒重。
與常年相比,今年早稻的病蟲害偏重發生。農戶要重點防治紋枯病、穗頸瘟,同時根據田間枯心苗情況,做好一代二化螟補治工作。紋枯病防治可用5%井岡霉素、紋霉凈或枯草芽孢桿菌等藥劑防治;穗頸瘟可用40%稻瘟靈、25%吡唑醚菌酯和75%三環唑等藥劑防治;一代二化螟20%氯蟲苯甲酰胺(康寬),20%氟蟲雙酰胺(壟歌),40%氯蟲噻蟲嗪 (福戈)等藥劑防治。
單季中稻 除澇保苗 增施速效肥
近年來,在經濟快速發展帶動下,我國企業取得了較快的發展,為我國稅收做出了較大的貢獻。根據我國稅收管理的實踐經驗來看,目前我國大企業顯露出了自身的獨特性,其無論是資產規模還是機構都具有龐大的特點,同時企業生產經營流程較長,購銷業務量較大,市場覆蓋面較廣,而且企業管理結構較為規范,具有健全的內部控制機制。大企業中財務人員數量較多,具有精湛的業務能力,企業納稅意識較強,財務稅收專業化水平較高,具有非常重要的經濟地位。
1 加強大企業稅收管理的必要性
大企業不僅功能較為齊全,而且還是當地稅收的主要支柱。由于大企業自身具有較多的特點,生產規模較大,業務較為復雜多樣,這就使大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涉及到的稅收和稅收政策也具有多樣化的特點。稅收作為國家的重要收入來源,為了能夠更好地促進我國稅收事業的健康發展,則需要加強大企業稅收管理工作。同時在大企業發展過程中,通過加強稅收管理,可以有效地確保大企業健康、經濟地發展,有利于共建和諧稅收的實現。而且通過加強大企業稅收管理,可以更好地對大企業稅收和定量中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行有效的彌補,有效的提高大企業稅收管理的科學化和專業化。另外,加強大企業稅收管理也是更好的順應稅收管理趨勢的需要,對于加快推動我國稅收管理現代化建設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在大企業稅收管理工作中,需要在強化稅務機關職能的同時,還要加強大企業對大企業涉稅方面自我遵從能力。由于大企業具有自身的特點,其與一般企業相比,稅務風險更多來源于相關治理層和管理層的納稅態度和觀念、內部控制及經營目標和經營環境等方面。同時大企業管理人員在社會活動中具有較高的政治地位,作為行業中的主導者,具有較強的示范效應,影響度也較高。所以大企業決策層需要對稅收管理工作給予充分的重視,財務人員要正確地對稅收風險進行認識,明確企業內部財務關系,嚴格對企業財務管理工作進行監管。同時稅務企業還要加大大企業涉稅違法犯罪行為成本,為大企業稅收管理工作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2 我國大企業稅收管理存在的問題
大企業稅收收入較為集中,稅收事務較為復雜,納稅意識和稅收遵從度較強,目前稅務機關在征管力度和業務水平方面還遠遠落后于大企業專業化和精細化管理。而且稅收管理具有較強的挑戰性,盡管大企業稅收管理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但在當前大企業發展過程中,稅收管理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加以解決,確保更好的推動大企業健康、穩定的發展。
2.1 稅收管理手段落后,難以滿足大企業稅收管理工作的需求
在當前大企業稅收管理工作中,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大企業稅收管理信息技術還存在著一定的滯后性,稅收信息化建設速度較慢,不能與大企業稅收和定量的實際需求相符合。目前很大一部分稅收管理信息系統不僅功能較為單一,而且具有復雜性,這給大企業稅收管理工作帶來了較大的難度。
2.2 大企業缺乏專門的稅收管理人才
相對于中小企業來講,大企業內部組織較為復雜,部分大企業中存在著跨國和跨區域的分公司,這就使其在稅收方面具有較強的流動性,從而給大企業稅收管理工作帶來了較大的難度。再加之稅務機關一些復合型專業人才較為缺乏,同時大企業內部專門的稅收管理人才也較為缺乏,這就導致在稅收管理工作中存在許多不完善的地方。
2.3 稅收管理制度不完善
當前大企業稅收管理政策還存在許多不完善的地方,部分政策具有較大的隨意性,再加之不能得到有效的落實,這就導致在稅收管理工作方面,大企業還沒有一套較為完善的稅收管理方法,稅收管理工作存在著一定的盲目性,這對于大企業稅收管理的順利開展帶來了較大的制約作用。
3 加強大企業稅收管理的策略
3.1 積極地完善稅收管理手段,創新稅收管理模式
在當前大企業稅收管理工作中,需要在傳統的管理模式和手段下加快信息技術的應用,以信息技術作為依托,在稅收管理工作中以納稅評估和防范稅收風險作為主要的稅收管理手段,從而對企業的基礎信息進行全面掌握,加強監控企業的資金流動情況,更好的提升大企業納稅的質量,有效的防范和控制稅收的風險。
3.2 加大對稅收管理人員的培養
針對于大企業復雜的生產經營情況,以及稅務部門專業管理人員的缺失,大企業的稅務管理部門應該積極加大對稅收管理人員的培訓工作,為企業配備全方位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全面提升大企業稅收管理團隊的整體素質。同時還應該針對大企業的特點,重點培訓財務分析和會計電算化等方面的內容,培養稅收管理人員的信息化技術,進一步提高大企業稅收管理的實效性。企業可以聘請專員來對現有的稅收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建立一支能夠有效適應大企業稅收管理工作的專業化隊伍,還應該定期對其進行考核,保證企業稅收管理人員能夠適應稅收管理工作的需求。
3.3 完善對大企業稅收管理的管理機制
對于大企業稅收管理工作,需要進一步對大企業稅收管理制度進行完善,確保制定的稅收管理制度具有較好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同時確保稅收管理制度能夠具體落實到實處。企業管理層也需要充分地認識到稅收的重要性,強化企業的稅收管理工作,確保做到依法交稅,努力提高大企業納稅的遵從度。
3.4 建立稅源管理平臺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快速發展,需要加快稅源管理平臺的建設工作,確保稅收管理信息化的實現。對于所構建的稅源管理平臺,需要具備較強的信息化功能。不僅需要應用信息化技術,同時還要建立基礎資料庫和外部信息資料庫,為稅收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充足的信息支持,確保大企業稅收管理水平的提升。
3.5 引入稅收風險管理
在大企業發展過程中,需要積極地引入稅收風險管理,同時按照風險管理的總體構架來對稅收管理制度進行創新,構建具有風險識別和風險等級的管理制度,而且能夠與管理層進行良好的銜接,有效的提升大企業稅收風險的管理。同時還要加強對專業稅收管理人員的培訓,建立專業素質較高的專業型管理團隊,更好的展開對大企業的稅收管理和專業評估工作,降低大企業稅收的風險。
4 結束語
稅收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收入來源,大企業稅收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因此為了能夠有效的提高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水平,無論是國家還是大企業自身都需要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加大對大企業稅收管理的力度,確保更好的推動我國稅收制度的發展和完善。
參考文獻
伴隨著新稅制的實施和稅收征管改革的不斷深人,我國稅收管理取得了歷史性的進步。但是。稅收管理中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和矛盾,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特別是加人WTO后,傳統的稅收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體制正面臨新的挑戰,迫切要求加快稅收管理的改革創新,實現傳統型管理向現代型管理轉變。
一、稅收管理的理論創新
理論創新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創新稅收管理理論是變革稅收管理的前提。由于歷史的原因。長期以來,我國對稅收管理理論研究不夠重視。稅收管理理論的發展遠遠落后于稅收改革與發展的實踐,也落后于其他一些重要社會科學領域。
我國稅收征管改革摸著石頭過河走了0多年。稅收征管改革從一開始就缺乏科學的理論準備和理論指導。稅收征管改革基本上是憑經驗和直覺進行。在解決改革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中徘徊。無論是20世紀80年代末,進行的“征、管、查”三分離或二分離的摸索,還是新稅制實施后,對傳統專管員制度全面改革,所形成的“以申報納稅和優化服務為基礎,以計算機網絡為依托,集中征收,重點稽查”的新征管模式,以及進人2世紀后,采取科技加管理措施,以信息化推進專業化的深化稅收征管改革,基本上都是在理論準備不足的情況下進行的,未能從理論上對稅收管理改革目標體系進行深人系統地研究,在科學把握稅收管理的本質、規律、原則等基本理論問題的基礎上,形成稅收管理改革的基本理論框架,給予稅收管理改革堅強有力的理論指導。因此,在改革的目標方向上,缺乏準確清晰的定位。目標設計缺乏系統論證,征管改革的框架和基本模式一直處于變化之中,對征管改革的方向經歷了反復探索和較長時間的認識過程;在改革的思路上。始終循著相互制約的指導思想,沿著職能劃分的思路。把分權制約過多地寄望于征、管、查職能的分解上。追求稅收征管的模式化;在改革的范圍上,側重于稅收征管的改革,忽視稅收行政管理的改革。未能把對以納稅人涉稅事項為主要管理對象的稅收征收管理和以征稅機關、征稅人為主要管理對象的稅收行政管理作為改革的整體進行系統設計,忽視人力資源的配置管理和開發利用;在改革的進程上,對不同地區制約征管改革的因素研究不夠,缺乏整體規劃。常常處于走一步看一步,造成各地改革進度不一。帶來征管業務的不規范、信息技術應用的不統一。由此導致稅收管理改革走了一些彎路,浪費了不少人力、物力和財力,增大了改革成本。
當然,稅務部門在改革實踐中也進行了一些理論探索,但主要還是停留在對改革方案的修修補補。疲于尋求解決具體問題的措施上,缺乏在稅收管理改革實踐基礎上理論創新的自覺性和主動性。要解決稅收管理改革中的問題和矛盾,加快建立現代化稅收管理體系,提高稅收管理水平,必須創新稅收管理理論。
推進稅收管理的理論創新,首先要轉換傳統稅收管理的理論視野和研究方法,注意在改革實踐中進行稅收管理的理論探討,善于總結經驗教訓,把成功的經驗系統化、理論化;其次,要注意研究借鑒當代西方公共管理理論和工商管理領域發展起來的管理理念、原則、方法和技術,結合我國稅收管理的實際,創造性地加以吸收和運用,形成適合中國稅收管理特點的新思想、新方法、新體系,并在指導稅收管理改革實踐中加以豐富和發展;還要注意不斷研究稅收管理的內在規律、原理和發展趨勢,善于抓住揭示稅收管理內在客觀性的發現性認識,創造稅收管理科學的前沿理論。通過尋求稅收管理理論突破與創新,推動稅收管理的組織創新、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徹底改變我國稅收管理改革目標不明、方向不清的被動局面,徹底改變稅收管理理念僵化、管理方式陳舊、管理手段單一的落后局面,實現傳統稅收管理向現代稅收管理的根本轉變。
二、稅收管理的技術創新
科學技術是稅收管理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創新稅收管理離不開現代科技手段的支撐。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對稅收管理正產生著革命性的影響,為創新稅收管理開拓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創新稅收管理技術,以信息技術和通迅技術為基礎,實現稅收管理信息化是深化稅收管理改革,提高稅收管理質量和效率,實現稅收管理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伴隨著稅收征管改革的深入,我國稅收管理信息化經歷了從無到有、從人腦到電腦、從單機運作到網絡運行的歷史性跨越,信息技術對稅收管理的支撐作用日益顯現,稅收管理技術有了重大突破。但不容忽視的是,我們不惜重金投入,購置相當數量和一定檔次的計算機技術裝備,與應達到的應用程度和應用效果仍有相當差距。在推進稅收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存在著不少問題,突出表現在稅收信息化建設缺乏總體規劃,軟件開發應用雜亂無序,信息系統平臺不統一,數據處理缺乏層次性和綜合性,形成許多“信息孤島”;信息資源利用不充分,集中分析監控能力不強,導致高技術與低效率并存,高成本與低產出共生,造成人財物的極大浪費。對此,我們應當認真總結和吸取過去在稅收信息化建設中留下的深刻教訓,從戰略高度推進稅收管理的技術創新,加強對信息化建設工程組織學的研究,克服盲目性和隨意性,加強對稅收管理技術的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徹底改變機器運作模擬手工操作的狀況,挖掘信息網絡技術的潛在效能。
創新稅收管理技術,實現稅收管理信息化,是科技與管理相互結合、相互促進,推動稅收管理發展,實現稅收管理現代化的過程。目的是要使人工管理與機器管理組成的整個管理體系效能最高。實現稅收管理的技術創新,推進稅收管理信息化應突出四個重點:
其一、堅持按照一體化原則,遵循“統籌規劃,統一標準,突出重點,分步實施,保障安全”的指導思想,進一步完善優化信息化建設的總體方案和具體規劃,逐步實現業務規程、硬件配置、軟件開發、網絡建設的一體化,在稅收管理信息化建設整體推進上求得新突破。
其二、從管理思想、管理戰略上突破傳統觀念和管理方式的束縛,適應現代信息網絡技術發展的要求,實現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的互動,在現代技術和科學管理有機結合上求得新突破。通過稅收管理的技術創新,改造管理流程,重組職能機構,變革管理方法,優化資源配置,規范權力運行,把整個稅收管理工作有機地聯系和帶動起來,形成上下級之間、同級之間的互動響應機制,構建起與信息技術發展相適應的管理平臺。
其三、利用先進的通訊和網絡技術,建立多層次有針對性的稅收服務技術體系。一方面大力推進網上申報、電話申報、磁盤申報、銀行卡申報等多種電子申報方式,大力推進稅、銀、庫聯網,實現納稅申報和稅款征收信息的網上流轉,最大限度方便納稅人及時快捷申報納稅,為實現集中征收奠定基礎。另一方面全面建立稅法咨詢、稅收法規、涉稅事項的計算機管理系統,包括提供電話自動查詢和人工查詢系統,電子化的自動催報催繳系統;利用電子郵件向納稅人定期提供稅收政策法規信息,向特定納稅人進行有針對性的納稅輔導。利用互聯網提供稅收法規查詢,與納稅人溝通交流,實行網上行政,網上辦理涉稅事項,接收對偷稅違法行為和稅務人員廉政問題的舉報、投訴等等,使信息技術在方便納稅人,提高辦稅質量和效率,降低稅收成本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其四、以先進的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為依托,把稅收管理全過程納入完整、統一、共享的信息系統,實施全方位的實時監控。一是建立高度集中的數據處理系統。在統一數據結構和標準的基礎上,逐步實現征收信息向地市局和省局集中,進而再向省局和總局兩級集中,克服信息傳遞中封鎖、變異和沉淀,提高征收入庫操作的規范度,實現數據管理效率和質量的全面提升。二是建立以信息收集分析利用為重點的稅源稅基監控系統。從信息經濟學角度分析,管理薄弱是與信息獲取能力不足相伴而生的,只有信息完備才能實施有效管理。因此,在加強納稅申報信息采集管理的同時,要加快與工商、銀行、技術監督、海關、公安等部門的信息交流和共享,以增強稅務機關獲取外部信息的能力。三是建立以依法行政為重點的管理流程控制系統。在將稅收管理全過程納入計算機管理系統的基礎上,利用信息技術控制業務處理流程,減少自由裁量的環節和幅度,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參與稅收管理質量的控制和改進,實現對執法行為的監督制約,使稅收管理全過程每個環節責職、每個權能行使、每項工作績效,都能通過網絡透明地呈現在管理決策平臺上,提高依法行政的透明度。
三、稅收管理的組織創新
稅收管理機構是根據履行國家稅收職能需要,圍繞稅收行政權力設置、劃分和運行而形成的組織體系。設計科學的稅收管理組織結構是有效實施稅收管理的組織保證。稅收管理組織結構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能否履行好國家稅收職能,能否為納稅人提供優質高效的納稅服務,影響到稅收管理質量和效率的高低。
回顧我國稅收征管改革歷程,有關方面一直在尋求建立一個科學高效的稅收管理組織體系。每次征管改革幾乎都離不開對征管組織機構的撤并調整,特別是新稅制實施后,征管組織機構處在不斷的調整變化之中,有的撤銷稅務所,按區域設置全職能分局;有的在分局下還設有中心稅務所;有的很快又取消全職能分局,按征、管、查職能外設征收局、管理局和稽查局等專業局;有的仍留存著一直游離于機構改革之外的外稅局、直屬局。總的說來,這些改革措施始終沒有打破原有征管機構的層級,沒有跳出按征、管、查設置機構的框框,沒有沖破地區行政管轄范圍的界限,沒有發揮運用網絡技術構造組織結構的優勢。稅收管理組織機構龐大臃腫,管理層級環節過多,機構設置不統一,職能部門交叉重疊,權力結構過于集中,管理組織過于分散,資源配置不講成本效益,組織結構效率低下的問題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甚至有些更為突出。
要從根本上解決征管組織結構問題,提高稅收管理組織合理化程度,必須大力推進稅收管理機構的改革創新。隨著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建設步伐的加快,稅收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日益提高,稅收管理機構改革創新的著力點應放在依托信息網絡技術,打破部門約束和層級限制,根據稅收管理的內在規律,優化管理資源的配置,使傳統封閉的機械式組織向現代開放的網絡化組織方向發展。
一要減少管理層次,收縮征管機構,確立稅收管理機構改革的總體目標和基本框架。現代管理組織理論和發達國家的實踐證明,要提高組織結構效率,必須減少行政管理層次,精簡管理機構,實現組織結構的扁平化。我國目前稅收管理組織結構,從總局、省局、市(地)局、縣局到基層分局有5個層級,除基層分局外,有4級行政管理層。世界上很少有這種5級架構的征管組織體系。要創新稅收管理組織結構,必須打破這種僵化的5層“寶塔”結構,沖破行政區劃的約束,根據經濟區域、稅源分布、規模大小,設置稅收管理機構。從改革的漸進性考慮,稅收管理機構改革的近期目標可以定為實行總局、省局、市局、縣局4層組織結構。今后條件成熟時,對省級局還可以進一步考慮打破行政區劃,根據經濟區域進行撤并,設置跨省大區局,如像人民銀行跨省設置分行機構。
二要統一征管機構設置,實現基層征管組織結構的扁平化。根據企業組織理論學的研究,企業管理組織機構設置通常有四種模式,即以產品為基礎的模式、以職能為基礎的模式、以客戶為主的模式和融合前三種的矩陣模式。按照前述稅收管理機構的改革目標和國外稅收管理機構設置的做法,適宜采用按稅種類型和職能分工相結合的模式設置內部機構。在基層局(縣、區局和將來實現征管實體化的地市級局)適宜按職能分工和納稅人類型相結合的模式設置機構,除稽查局可作為外設機構外,其它專業局都應全部轉為內設機構,同時還應撤銷過去外設的直屬局、外稅局,實現對內外稅、不同行業、不同預算級次企業的統一管理。基層局的主要職能是對轄區內稅源稅基的控管。分類管理是專業化管理的基礎,對納稅人實施分類管理是國際上許多國家的成功做法。
三要構建與信息化相適應的稅收征管運行機制,實現稅收征管的信息化。利用信息技術改變稅收管理的流程和組織結構,建立一種層級更少基層管理人員權責更大的管理體制。在縣(區)局內部,根據稅收征管和信息化的內在規律,重新設計和優化稅收征管業務和征管流程,將咨詢受理等納稅人找稅務機關辦理的涉稅事項集中到前臺辦稅大廳實行全方位服務,解決納稅人多頭多次跑的問題;將納稅評估、調查執行、稽查審計等稅務機關找納稅人的所有管理事項,集中到后臺實施分類管理,解決稅源稅基控管薄弱的問題。
四、稅收管理的制度創新
深化稅收管理改革,既需要消除不適應現代稅收管理發展要求的制度,更需要針對解決新情況、新問題作出新的制度安排。優化稅收管理制度設計是稅收管理改革與發展重要內容,也是從制度層面解決當前稅收管理存在問題的必然要求。稅收管理的制度創新應當緊緊圍繞提高納稅人稅法遵從度和稅務機關管理效能,降低稅收風險即法定稅收與實際稅收之間差額這一稅收管理目標,在稅收管理制度體系優化設計上求得新突破。
當前稅收管理制度創新應當突出兩個重點。
(1)要著眼提高納稅人的稅法遵從度,促使其如實申報納稅,解決稅務機關與納稅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一要建立以納稅人為中心的稅收服務制度。稅收服務是保證納稅人依法納稅的重要條件,必須按照新征管法的要求,盡快將稅收服務從過去的道德范疇上升到行政職責,構建起以納稅人為中心的稅收服務制度體系,為納稅人提供享受各種稅收服務的制度保障,包括設立多渠道政策的制度,確保所有公民享受和獲得稅收知識的權力,使納稅人有能力自覺、及時、準確申報納稅,減少無知性不遵從;設立以客戶為導向的程序制度,確保辦稅公平公開,程序簡便規范“一站式”服務到位,使納稅人減少“懶惰性”不遵從;設立完善的權益制度,確保客觀公正開展行政復議,主動實施行政救濟,保障納稅人合法權益,減少情感性不遵從。
二要建立以納稅評估為基礎的納稅信用等級制度。納稅信用度的高低直接體現著稅法遵從和稅收管理水平的高低。實施納稅信用等級制度,根據納稅人納稅誠信度實行差別管理,對信用等級低的納稅人嚴加管理。制定鼓勵誠信守信,制約懲處失約失信的政策措施,促使納稅信用成為與納稅人生存發展緊密相聯的無形資產。讓依法納稅者受到社會廣泛尊重,使誠信納稅者得到實惠,增強忠誠性遵從的榮譽感;讓失信違法者付出利益代價和榮譽代價,促使納稅人誠信納稅。同時要把建立納稅信用等級制度與建立納稅評估制度緊密結合起來,建立起科學的納稅評估機制。
三要建立“輕稅重罰”的違法處罰制度。增大違法成本是強化稅收管理的重要舉措。對外要健全偷逃稅處罰管理制度,增大偷稅成本;嚴懲知法違法者,對不按規定履行納稅義務,該罰的要罰,該判刑的要判刑,減少納稅人自私性不遵從,增加預防性遵從。
(2)要著眼提高稅務機關內部管理效能,約束稅務人員尋租,對工作業績進行有效激勵,解決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伴隨著新稅制的實施和稅收征管改革的不斷深人,我國稅收管理取得了歷史性的進步。但是。稅收管理中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和矛盾,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特別是加人wto后,傳統的稅收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體制正面臨新的挑戰,迫切要求加快稅收管理的改革創新,實現傳統型管理向現代型管理轉變。
一、稅收管理的理論創新
理論創新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創新稅收管理理論是變革稅收管理的前提。由于歷史的原因。長期以來,我國對稅收管理理論研究不夠重視。稅收管理理論的發展遠遠落后于稅收改革與發展的實踐,也落后于其他一些重要社會科學領域。
我國稅收征管改革摸著石頭過河走了10多年。稅收征管改革從一開始就缺乏科學的理論準備和理論指導。稅收征管改革基本上是憑經驗和直覺進行。在解決改革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中徘徊。無論是20世紀80年代末,進行的“征、管、查”三分離或二分離的摸索,還是新稅制實施后,對傳統專管員制度全面改革,所形成的“以申報納稅和優化服務為基礎,以計算機網絡為依托,集中征收,重點稽查”的新征管模式,以及進人21世紀后,采取科技加管理措施,以信息化推進專業化的深化稅收征管改革,基本上都是在理論準備不足的情況下進行的,未能從理論上對稅收管理改革目標體系進行深人系統地研究,在科學把握稅收管理的本質、規律、原則等基本理論問題的基礎上,形成稅收管理改革的基本理論框架,給予稅收管理改革堅強有力的理論指導。因此,在改革的目標方向上,缺乏準確清晰的定位。目標設計缺乏系統論證,征管改革的框架和基本模式一直處于變化之中,對征管改革的方向經歷了反復探索和較長時間的認識過程;在改革的思路上。始終循著相互制約的指導思想,沿著職能劃分的思路。把分權制約過多地寄望于征、管、查職能的分解上。追求稅收征管的模式化;在改革的范圍上,側重于稅收征管的改革,忽視稅收行政管理的改革。未能把對以納稅人涉稅事項為主要管理對象的稅收征收管理和以征稅機關、征稅人為主要管理對象的稅收行政管理作為改革的整體進行系統設計,忽視人力資源的配置管理和開發利用;在改革的進程上,對不同地區制約征管改革的因素研究不夠,缺乏整體規劃。常常處于走一步看一步,造成各地改革進度不一。帶來征管業務的不規范、信息技術應用的不統一。由此導致稅收管理改革走了一些彎路,浪費了不少人力、物力和財力,增大了改革成本。
當然,稅務部門在改革實踐中也進行了一些理論探索,但主要還是停留在對改革方案的修修補補。疲于尋求解決具體問題的措施上,缺乏在稅收管理改革實踐基礎上理論創新的自覺性和主動性。要解決稅收管理改革中的問題和矛盾,加快建立現代化稅收管理體系,提高稅收管理水平,必須創新稅收管理理論。
推進稅收管理的理論創新,首先要轉換傳統稅收管理的理論視野和研究方法,注意在改革實踐中進行稅收管理的理論探討,善于總結經驗教訓,把成功的經驗系統化、理論化;其次,要注意研究借鑒當代西方公共管理理論和工商管理領域發展起來的管理理念、原則、方法和技術,結合我國稅收管理的實際,創造性地加以吸收和運用,形成適合中國稅收管理特點的新思想、新方法、新體系,并在指導稅收管理改革實踐中加以豐富和發展;還要注意不斷研究稅收管理的內在規律、原理和發展趨勢,善于抓住揭示稅收管理內在客觀性的發現性認識,創造稅收管理科學的前沿理論。通過尋求稅收管理理論突破與創新,推動稅收管理的組織創新、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徹底改變我國稅收管理改革目標不明、方向不清的被動局面,徹底改變稅收管理理念僵化、管理方式陳舊、管理手段單一的落后局面,實現傳統稅收管理向現代稅收管理的根本轉變。
二、稅收管理的技術創新
科學技術是稅收管理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創新稅收管理離不開現代科技手段的支撐。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對稅收管理正產生著革命性的影響,為創新稅收管理開拓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創新稅收管理技術,以信息技術和通迅技術為基礎,實現稅收管理信息化是深化稅收管理改革,提高稅收管理質量和效率,實現稅收管理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伴隨著稅收征管改革的深入,我國稅收管理信息化經歷了從無到有、從人腦到電腦、從單機運作到網絡運行的歷史性跨越,信息技術對稅收管理的支撐作用日益顯現,稅收管理技術有了重大突破。但不容忽視的是,我們不惜重金投入,購置相當數量和一定檔次的計算機技術裝備,與應達到的應用程度和應用效果仍有相當差距。
在推進稅收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存在著不少問題,突出表現在稅收信息化建設缺乏總體規劃,軟件開發應用雜亂無序,信息系統平臺不統一,數據處理缺乏層次性和綜合性,形成許多“信息孤島”;信息資源利用不充分,集中分析監控能力不強,導致高技術與低效率并存,高成本與低產出共生,造成人財物的極大浪費。對此,我們應當認真總結和吸取過去在稅收信息化建設中留下的深刻教訓,從戰略高度推進稅收管理的技術創新,加強對信息化建設工程組織學的研究,克服盲目性和隨意性,加強對稅收管理技術的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徹底改變機器運作模擬手工操作的狀況,挖掘信息網絡技術的潛在效能。
創新稅收管理技術,實現稅收管理信息化,是科技與管理相互結合、相互促進,推動稅收管理發展,實現稅收管理現代化的過程。目的是要使人工管理與機器管理組成的整個管理體系效能最高。實現稅收管理的技術創新,推進稅收管理信息化應突出四個重點:
其一、堅持按照一體化原則,遵循“統籌規劃,統一標準,突出重點,分步實施,保障安全”的指導思想,進一步完善優化信息化建設的總體方案和具體規劃,逐步實現業務規程、硬件配置、軟件開發、網絡建設的一體化,在稅收管理信息化建設整體推進上求得新突破。
其二、從管理思想、管理戰略上突破傳統觀念和管理方式的束縛,適應現代信息網絡技術發展的要求,實現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的互動,在現代技術和科學管理有機結合上求得新突破。通過稅收管理的技術創新,改造管理流程,重組職能機構,變革管理方法,優化資源配置,規范權力運行,把整個稅收管理工作有機地聯系和帶動起來,形成上下級之間、同級之間的互動響應機制,構建起與信息技術發展相適應的管理平臺。
其三、利用先進的通訊和網絡技術,建立多層次有針對性的稅收服務技術體系。一方面大力推進網上申報、電話申報、磁盤申報、銀行卡申報等多種電子申報方式,大力推進稅、銀、庫聯網,實現納稅申報和稅款征收信息的網上流轉,最大限度方便納稅人及時快捷申報納稅,為實現集中征收奠定基礎。另一方面全面建立稅法咨詢、稅收法規、涉稅事項的計算機管理系統,包括提供電話自動查詢和人工查詢系統,電子化的自動催報催繳系統;利用電子郵件向納稅人定期提供稅收政策法規信息,向特定納稅人進行有針對性的納稅輔導。利用互聯網提供稅收法規查詢,與納稅人溝通交流,實行網上行政,網上辦理涉稅事項,接收對偷稅違法行為和稅務人員廉政問題的舉報、投訴等等,使信息技術在方便納稅人,提高辦稅質量和效率,降低稅收成本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其四、以先進的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為依托,把稅收管理全過程納入完整、統一、共享的信息系統,實施全方位的實時監控。一是建立高度集中的數據處理系統。在統一數據結構和標準的基礎上,逐步實現征收信息向地市局和省局集中,進而再向省局和總局兩級集中,克服信息傳遞中封鎖、變異和沉淀,提高征收入庫操作的規范度,實現數據管理效率和質量的全面提升。二是建立以信息收集分析利用為重點的稅源稅基監控系統。從信息經濟學角度分析,管理薄弱是與信息獲取能力不足相伴而生的,只有信息完備才能實施有效管理。因此,在加強納稅申報信息采集管理的同時,要加快與工商、銀行、技術監督、海關、公安等部門的信息交流和共享,以增強稅務機關獲取外部信息的能力。三是建立以依法行政為重點的管理流程控制系統。在將稅收管理全過程納入計算機管理系統的基礎上,利用信息技術控制業務處理流程,減少自由裁量的環節和幅度,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參與稅收管理質量的控制和改進,實現對執法行為的監督制約,使稅收管理全過程每個環節責職、每個權能行使、每項工作績效,都能通過網絡透明地呈現在管理決策平臺上,提高依法行政的透明度。
三、稅收管理的組織創新
稅收管理機構是根據履行國家稅收職能需要,圍繞稅收行政權力設置、劃分和運行而形成的組織體系。設計科學的稅收管理組織結構是有效實施稅收管理的組織保證。稅收管理組織結構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能否履行好國家稅收職能,能否為納稅人提供優質高效的納稅服務,影響到稅收管理質量和效率的高低。
回顧我國稅收征管改革歷程,有關方面一直在尋求建立一個科學高效的稅收管理組織體系。每次征管改革幾乎都離不開對征管組織機構的撤并調整,特別是新稅制實施后,征管組織機構處在不斷的調整變化之中,有的撤銷稅務所,按區域設置全職能分局;有的在分局下還設有中心稅務所;有的很快又取消全職能分局,按征、管、查職能外設征收局、管理局和稽查局等專業局;有的仍留存著一直游離于機構改革之外的外稅局、直屬局。總的說來,這些改革措施始終沒有打破原有征管機構的層級,沒有跳出按征、管、查設置機構的框框,沒有沖破地區行政管轄范圍的界限,沒有發揮運用網絡技術構造組織結構的優勢。稅收管理組
織機構龐大臃腫,管理層
級環節過多,機構設置不統一,職能部門交叉重疊,權力結構過于集中,管理組織過于分散,資源配置不講成本效益,組織結構效率低下的問題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甚至有些更為突出。
要從根本上解決征管組織結構問題,提高稅收管理組織合理化程度,必須大力推進稅收管理機構的改革創新。隨著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建設步伐的加快,稅收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日益提高,稅收管理機構改革創新的著力點應放在依托信息網絡技術,打破部門約束和層級限制,根據稅收管理的內在規律,優化管理資源的配置,使傳統封閉的機械式組織向現代開放的網絡化組織方向發展。
一要減少管理層次,收縮征管機構,確立稅收管理機構改革的總體目標和基本框架。現代管理組織理論和發達國家的實踐證明,要提高組織結構效率,必須減少行政管理層次,精簡管理機構,實現組織結構的扁平化。我國目前稅收管理組織結構,從總局、省局、市(地)局、縣局到基層分局有5個層級,除基層分局外,有4級行政管理層。世界上很少有這種5級架構的征管組織體系。要創新稅收管理組織結構,必須打破這種僵化的5層“寶塔”結構,沖破行政區劃的約束,根據經濟區域、稅源分布、規模大小,設置稅收管理機構。從改革的漸進性考慮,稅收管理機構改革的近期目標可以定為實行總局、省局、市局、縣局4層組織結構。今后條件成熟時,對省級局還可以進一步考慮打破行政區劃,根據經濟區域進行撤并,設置跨省大區局,如像人民銀行跨省設置分行機構。
二要統一征管機構設置,實現基層征管組織結構的扁平化。根據企業組織理論學的研究,企業管理組織機構設置通常有四種模式,即以產品為基礎的模式、以職能為基礎的模式、以客戶為主的模式和融合前三種的矩陣模式。按照前述稅收管理機構的改革目標和國外稅收管理機構設置的做法,適宜采用按稅種類型和職能分工相結合的模式設置內部機構。在基層局(縣、區局和將來實現征管實體化的地市級局)適宜按職能分工和納稅人類型相結合的模式設置機構,除稽查局可作為外設機構外,其它專業局都應全部轉為內設機構,同時還應撤銷過去外設的直屬局、外稅局,實現對內外稅、不同行業、不同預算級次企業的統一管理。基層局的主要職能是對轄區內稅源稅基的控管。分類管理是專業化管理的基礎,對納稅人實施分類管理是國際上許多國家的成功做法。
三要構建與信息化相適應的稅收征管運行機制,實現稅收征管的信息化。利用信息技術改變稅收管理的流程和組織結構,建立一種層級更少基層管理人員權責更大的管理體制。在縣(區)局內部,根據稅收征管和信息化的內在規律,重新設計和優化稅收征管業務和征管流程,將咨詢受理等納稅人找稅務機關辦理的涉稅事項集中到前臺辦稅大廳實行全方位服務,解決納稅人多頭多次跑的問題;將納稅評估、調查執行、稽查審計等稅務機關找納稅人的所有管理事項,集中到后臺實施分類管理,解決稅源稅基控管薄弱的問題。
四、稅收管理的制度創新
深化稅收管理改革,既需要消除不適應現代稅收管理發展要求的制度性障礙,更需要針對解決新情況、新問題作出新的制度安排。優化稅收管理制度設計是稅收管理改革與發展重要內容,也是從制度層面解決當前稅收管理存在問題的必然要求。稅收管理的制度創新應當緊緊圍繞提高納稅人稅法遵從度和稅務機關管理效能,降低稅收風險即法定稅收與實際稅收之間差額這一稅收管理目標,在稅收管理制度體系優化設計上求得新突破。
當前稅收管理制度創新應當突出兩個重點。
(1)要著眼提高納稅人的稅法遵從度,促使其如實申報納稅,解決稅務機關與納稅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一要建立以納稅人為中心的稅收服務制度。稅收服務是保證納稅人依法納稅的重要條件,必須按照新征管法的要求,盡快將稅收服務從過去的道德范疇上升到行政職責,構建起以納稅人為中心的稅收服務制度體系,為納稅人提供享受各種稅收服務的制度保障,包括設立多渠道政策的制度,確保所有公民享受和獲得稅收知識的權力,使納稅人有能力自覺、及時、準確申報納稅,減少無知性不遵從;設立以客戶為導向的程序制度,確保辦稅公平公開,程序簡便規范“一站式”服務到位,使納稅人減少“懶惰性”不遵從;設立完善的權益制度,確保客觀公正開展行政復議,主動實施行政救濟,保障納稅人合法權益,減少情感性不遵從。
二要建立以納稅評估為基礎的納稅信用等級制度。納稅信用度的高低直接體現著稅法遵從和稅收管理水平的高低。實施納稅信用等級制度,根據納稅人納稅誠信度實行差別管理,對信用等級低的納稅人嚴加管理。制定鼓勵誠信守信,制約懲處失約失信的政策措施,促使納稅信用成為與納稅人生存發展緊密相聯的無形資產。讓依法納稅者受到社會廣泛尊重,使誠信納稅者得到實惠,增強忠誠性遵從的榮譽感;讓失信違法者付出利益代價和榮譽代價,促使納
稅人誠信納稅。
同時要把建立納稅信用等級制度與建立納稅評估制度緊密結合起來,建立起科學的納稅評估機制。
三要建立“輕稅重罰”的違法處罰制度。增大違法成本是強化稅收管理的重要舉措。對外要健全偷逃稅處罰管理制度,增大偷稅成本;嚴懲知法違法者,對不按規定履行納稅義務,該罰的要罰,該判刑的要判刑,減少納稅人自私性不遵從,增加預防性遵從。
(2)要著眼提高稅務機關內部管理效能,約束稅務人員尋租,對工作業績進行有效激勵,解決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伴隨著新稅制的實施和稅收征管改革的不斷深人,我國稅收管理取得了歷史性的進步。但是。稅收管理中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和矛盾,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特別是加人WTO后,傳統的稅收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體制正面臨新的挑戰,迫切要求加快稅收管理的改革創新,實現傳統型管理向現代型管理轉變。
一、稅收管理的理論創新
理論創新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創新稅收管理理論是變革稅收管理的前提。由于歷史的原因。長期以來,我國對稅收管理理論研究不夠重視。稅收管理理論的發展遠遠落后于稅收改革與發展的實踐,也落后于其他一些重要社會科學領域。
我國稅收征管改革摸著石頭過河走了10多年。稅收征管改革從一開始就缺乏科學的理論準備和理論指導。稅收征管改革基本上是憑經驗和直覺進行。在解決改革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中徘徊。無論是20世紀80年代末,進行的“征、管、查”三分離或二分離的摸索,還是新稅制實施后,對傳統專管員制度全面改革,所形成的“以申報納稅和優化服務為基礎,以計算機網絡為依托,集中征收,重點稽查”的新征管模式,以及進人21世紀后,采取科技加管理措施,以信息化推進專業化的深化稅收征管改革,基本上都是在理論準備不足的情況下進行的,未能從理論上對稅收管理改革目標體系進行深人系統地研究,在科學把握稅收管理的本質、規律、原則等基本理論問題的基礎上,形成稅收管理改革的基本理論框架,給予稅收管理改革堅強有力的理論指導。因此,在改革的目標方向上,缺乏準確清晰的定位。目標設計缺乏系統論證,征管改革的框架和基本模式一直處于變化之中,對征管改革的方向經歷了反復探索和較長時間的認識過程;在改革的思路上。始終循著相互制約的指導思想,沿著職能劃分的思路。把分權制約過多地寄望于征、管、查職能的分解上。追求稅收征管的模式化;在改革的范圍上,側重于稅收征管的改革,忽視稅收行政管理的改革。未能把對以納稅人涉稅事項為主要管理對象的稅收征收管理和以征稅機關、征稅人為主要管理對象的稅收行政管理作為改革的整體進行系統設計,忽視人力資源的配置管理和開發利用;在改革的進程上,對不同地區制約征管改革的因素研究不夠,缺乏整體規劃。常常處于走一步看一步,造成各地改革進度不一。帶來征管業務的不規范、信息技術應用的不統一。由此導致稅收管理改革走了一些彎路,浪費了不少人力、物力和財力,增大了改革成本。
當然,稅務部門在改革實踐中也進行了一些理論探索,但主要還是停留在對改革方案的修修補補。疲于尋求解決具體問題的措施上,缺乏在稅收管理改革實踐基礎上理論創新的自覺性和主動性。要解決稅收管理改革中的問題和矛盾,加快建立現代化稅收管理體系,提高稅收管理水平,必須創新稅收管理理論。
推進稅收管理的理論創新,首先要轉換傳統稅收管理的理論視野和研究方法,注意在改革實踐中進行稅收管理的理論探討,善于總結經驗教訓,把成功的經驗系統化、理論化;其次,要注意研究借鑒當代西方公共管理理論和工商管理領域發展起來的管理理念、原則、方法和技術,結合我國稅收管理的實際,創造性地加以吸收和運用,形成適合中國稅收管理特點的新思想、新方法、新體系,并在指導稅收管理改革實踐中加以豐富和發展;還要注意不斷研究稅收管理的內在規律、原理和發展趨勢,善于抓住揭示稅收管理內在客觀性的發現性認識,創造稅收管理科學的前沿理論。通過尋求稅收管理理論突破與創新,推動稅收管理的組織創新、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徹底改變我國稅收管理改革目標不明、方向不清的被動局面,徹底改變稅收管理理念僵化、管理方式陳舊、管理手段單一的落后局面,實現傳統稅收管理向現代稅收管理的根本轉變。
二、稅收管理的技術創新
科學技術是稅收管理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創新稅收管理離不開現代科技手段的支撐。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對稅收管理正產生著革命性的影響,為創新稅收管理開拓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創新稅收管理技術,以信息技術和通迅技術為基礎,實現稅收管理信息化是深化稅收管理改革,提高稅收管理質量和效率,實現稅收管理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伴隨著稅收征管改革的深入,我國稅收管理信息化經歷了從無到有、從人腦到電腦、從單機運作到網絡運行的歷史性跨越,信息技術對稅收管理的支撐作用日益顯現,稅收管理技術有了重大突破。但不容忽視的是,我們不惜重金投入,購置相當數量和一定檔次的計算機技術裝備,與應達到的應用程度和應用效果仍有相當差距。在推進稅收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存在著不少問題,突出表現在稅收信息化建設缺乏總體規劃,軟件開發應用雜亂無序,信息系統平臺不統一,數據處理缺乏層次性和綜合性,形成許多“信息孤島”;信息資源利用不充分,集中分析監控能力不強,導致高技術與低效率并存,高成本與低產出共生,造成人財物的極大浪費。對此,我們應當認真總結和吸取過去在稅收信息化建設中留下的深刻教訓,從戰略高度推進稅收管理的技術創新,加強對信息化建設工程組織學的研究,克服盲目性和隨意性,加強對稅收管理技術的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徹底改變機器運作模擬手工操作的狀況,挖掘信息網絡技術的潛在效能。
創新稅收管理技術,實現稅收管理信息化,是科技與管理相互結合、相互促進,推動稅收管理發展,實現稅收管理現代化的過程。目的是要使人工管理與機器管理組成的整個管理體系效能最高。實現稅收管理的技術創新,推進稅收管理信息化應突出四個重點:
其一、堅持按照一體化原則,遵循“統籌規劃,統一標準,突出重點,分步實施,保障安全”的指導思想,進一步完善優化信息化建設的總體方案和具體規劃,逐步實現業務規程、硬件配置、軟件開發、網絡建設的一體化,在稅收管理信息化建設整體推進上求得新突破。
其二、從管理思想、管理戰略上突破傳統觀念和管理方式的束縛,適應現代信息網絡技術發展的要求,實現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的互動,在現代技術和科學管理有機結合上求得新突破。通過稅收管理的技術創新,改造管理流程,重組職能機構,變革管理方法,優化資源配置,規范權力運行,把整個稅收管理工作有機地聯系和帶動起來,形成上下級之間、同級之間的互動響應機制,構建起與信息技術發展相適應的管理平臺。
其三、利用先進的通訊和網絡技術,建立多層次有針對性的稅收服務技術體系。一方面大力推進網上申報、電話申報、磁盤申報、銀行卡申報等多種電子申報方式,大力推進稅、銀、庫聯網,實現納稅申報和稅款征收信息的網上流轉,最大限度方便納稅人及時快捷申報納稅,為實現集中征收奠定基礎。另一方面全面建立稅法咨詢、稅收法規、涉稅事項的計算機管理系統,包括提供電話自動查詢和人工查詢系統,電子化的自動催報催繳系統;利用電子郵件向納稅人定期提供稅收政策法規信息,向特定納稅人進行有針對性的納稅輔導。利用互聯網提供稅收法規查詢,與納稅人溝通交流,實行網上行政,網上辦理涉稅事項,接收對偷稅違法行為和稅務人員廉政問題的舉報、投訴等等,使信息技術在方便納稅人,提高辦稅質量和效率,降低稅收成本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其四、以先進的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為依托,把稅收管理全過程納入完整、統一、共享的信息系統,實施全方位的實時監控。一是建立高度集中的數據處理系統。在統一數據結構和標準的基礎上,逐步實現征收信息向地市局和省局集中,進而再向省局和總局兩級集中,克服信息傳遞中封鎖、變異和沉淀,提高征收入庫操作的規范度,實現數據管理效率和質量的全面提升。二是建立以信息收集分析利用為重點的稅源稅基監控系統。從信息經濟學角度分析,管理薄弱是與信息獲取能力不足相伴而生的,只有信息完備才能實施有效管理。因此,在加強納稅申報信息采集管理的同時,要加快與工商、銀行、技術監督、海關、公安等部門的信息交流和共享,以增強稅務機關獲取外部信息的能力。三是建立以依法行政為重點的管理流程控制系統。在將稅收管理全過程納入計算機管理系統的基礎上,利用信息技術控制業務處理流程,減少自由裁量的環節和幅度,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參與稅收管理質量的控制和改進,實現對執法行為的監督制約,使稅收管理全過程每個環節責職、每個權能行使、每項工作績效,都能通過網絡透明地呈現在管理決策平臺上,提高依法行政的透明度。
三、稅收管理的組織創新
稅收管理機構是根據履行國家稅收職能需要,圍繞稅收行政權力設置、劃分和運行而形成的組織體系。設計科學的稅收管理組織結構是有效實施稅收管理的組織保證。稅收管理組織結構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能否履行好國家稅收職能,能否為納稅人提供優質高效的納稅服務,影響到稅收管理質量和效率的高低。
回顧我國稅收征管改革歷程,有關方面一直在尋求建立一個科學高效的稅收管理組織體系。每次征管改革幾乎都離不開對征管組織機構的撤并調整,特別是新稅制實施后,征管組織機構處在不斷的調整變化之中,有的撤銷稅務所,按區域設置全職能分局;有的在分局下還設有中心稅務所;有的很快又取消全職能分局,按征、管、查職能外設征收局、管理局和稽查局等專業局;有的仍留存著一直游離于機構改革之外的外稅局、直屬局。總的說來,這些改革措施始終沒有打破原有征管機構的層級,沒有跳出按征、管、查設置機構的框框,沒有沖破地區行政管轄范圍的界限,沒有發揮運用網絡技術構造組織結構的優勢。稅收管理組織機構龐大臃腫,管理層級環節過多,機構設置不統一,職能部門交叉重疊,權力結構過于集中,管理組織過于分散,資源配置不講成本效益,組織結構效率低下的問題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甚至有些更為突出。
要從根本上解決征管組織結構問題,提高稅收管理組織合理化程度,必須大力推進稅收管理機構的改革創新。隨著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建設步伐的加快,稅收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日益提高,稅收管理機構改革創新的著力點應放在依托信息網絡技術,打破部門約束和層級限制,根據稅收管理的內在規律,優化管理資源的配置,使傳統封閉的機械式組織向現代開放的網絡化組織方向發展。
一要減少管理層次,收縮征管機構,確立稅收管理機構改革的總體目標和基本框架。現代管理組織理論和發達國家的實踐證明,要提高組織結構效率,必須減少行政管理層次,精簡管理機構,實現組織結構的扁平化。我國目前稅收管理組織結構,從總局、省局、市(地)局、縣局到基層分局有5個層級,除基層分局外,有4級行政管理層。世界上很少有這種5級架構的征管組織體系。要創新稅收管理組織結構,必須打破這種僵化的5層“寶塔”結構,沖破行政區劃的約束,根據經濟區域、稅源分布、規模大小,設置稅收管理機構。從改革的漸進性考慮,稅收管理機構改革的近期目標可以定為實行總局、省局、市局、縣局4層組織結構。今后條件成熟時,對省級局還可以進一步考慮打破行政區劃,根據經濟區域進行撤并,設置跨省大區局,如像人民銀行跨省設置分行機構。
二要統一征管機構設置,實現基層征管組織結構的扁平化。根據企業組織理論學的研究,企業管理組織機構設置通常有四種模式,即以產品為基礎的模式、以職能為基礎的模式、以客戶為主的模式和融合前三種的矩陣模式。按照前述稅收管理機構的改革目標和國外稅收管理機構設置的做法,適宜采用按稅種類型和職能分工相結合的模式設置內部機構。在基層局(縣、區局和將來實現征管實體化的地市級局)適宜按職能分工和納稅人類型相結合的模式設置機構,除稽查局可作為外設機構外,其它專業局都應全部轉為內設機構,同時還應撤銷過去外設的直屬局、外稅局,實現對內外稅、不同行業、不同預算級次企業的統一管理。基層局的主要職能是對轄區內稅源稅基的控管。分類管理是專業化管理的基礎,對納稅人實施分類管理是國際上許多國家的成功做法。
三要構建與信息化相適應的稅收征管運行機制,實現稅收征管的信息化。利用信息技術改變稅收管理的流程和組織結構,建立一種層級更少基層管理人員權責更大的管理體制。在縣(區)局內部,根據稅收征管和信息化的內在規律,重新設計和優化稅收征管業務和征管流程,將咨詢受理等納稅人找稅務機關辦理的涉稅事項集中到前臺辦稅大廳實行全方位服務,解決納稅人多頭多次跑的問題;將納稅評估、調查執行、稽查審計等稅務機關找納稅人的所有管理事項,集中到后臺實施分類管理,解決稅源稅基控管薄弱的問題。
四、稅收管理的制度創新
深化稅收管理改革,既需要消除不適應現代稅收管理發展要求的制度,更需要針對解決新情況、新問題作出新的制度安排。優化稅收管理制度設計是稅收管理改革與發展重要內容,也是從制度層面解決當前稅收管理存在問題的必然要求。稅收管理的制度創新應當緊緊圍繞提高納稅人稅法遵從度和稅務機關管理效能,降低稅收風險即法定稅收與實際稅收之間差額這一稅收管理目標,在稅收管理制度體系優化設計上求得新突破。
當前稅收管理制度創新應當突出兩個重點。
(1)要著眼提高納稅人的稅法遵從度,促使其如實申報納稅,解決稅務機關與納稅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一要建立以納稅人為中心的稅收服務制度。稅收服務是保證納稅人依法納稅的重要條件,必須按照新征管法的要求,盡快將稅收服務從過去的道德范疇上升到行政職責,構建起以納稅人為中心的稅收服務制度體系,為納稅人提供享受各種稅收服務的制度保障,包括設立多渠道政策的制度,確保所有公民享受和獲得稅收知識的權力,使納稅人有能力自覺、及時、準確申報納稅,減少無知性不遵從;設立以客戶為導向的程序制度,確保辦稅公平公開,程序簡便規范“一站式”服務到位,使納稅人減少“懶惰性”不遵從;設立完善的權益制度,確保客觀公正開展行政復議,主動實施行政救濟,保障納稅人合法權益,減少情感性不遵從。
二要建立以納稅評估為基礎的納稅信用等級制度。納稅信用度的高低直接體現著稅法遵從和稅收管理水平的高低。實施納稅信用等級制度,根據納稅人納稅誠信度實行差別管理,對信用等級低的納稅人嚴加管理。制定鼓勵誠信守信,制約懲處失約失信的政策措施,促使納稅信用成為與納稅人生存發展緊密相聯的無形資產。讓依法納稅者受到社會廣泛尊重,使誠信納稅者得到實惠,增強忠誠性遵從的榮譽感;讓失信違法者付出利益代價和榮譽代價,促使納稅人誠信納稅。同時要把建立納稅信用等級制度與建立納稅評估制度緊密結合起來,建立起科學的納稅評估機制。
三要建立“輕稅重罰”的違法處罰制度。增大違法成本是強化稅收管理的重要舉措。對外要健全偷逃稅處罰管理制度,增大偷稅成本;嚴懲知法違法者,對不按規定履行納稅義務,該罰的要罰,該判刑的要判刑,減少納稅人自私性不遵從,增加預防性遵從。
(2)要著眼提高稅務機關內部管理效能,約束稅務人員尋租,對工作業績進行有效激勵,解決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縣級財政稅收管理的有效實施能為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提供穩定的財政收入,是國家全面開展經濟建設的重要支撐措施,但是面對經濟和社會的迅速而持續的發展,在縣級財政稅收管理方面還存在著不少問題,因此,我們就需要對傳統的財稅務管理體系進行改革,以此彌補傳統財稅管理中的不足之處。
1縣級財政稅收管理措施改革的成就
近年來,我國的縣級財稅管理體系改革已經取得了一定成績,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地方的財政管理水平,為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奠定了基礎。其取得的成就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財政支出方面;主要表現為改進了財政支出制度和加強財稅績效管理,實行由政府集中采購和政府統一支出,并對財政支出進行了評估,使其與稅收績效掛鉤。(2)預算管理方面;主要表現為加強了預算管理,實行部門預算、單一賬戶制度以及收支兩條線制度。(3)稅制改革方面;對增值稅進行了改革,建立起以增值稅為主、營業稅和消費稅為輔的新型流轉稅制度,并且通過實行分稅制度,同時實行稅制轉型,對企業所得稅進行了改革,并統一了內資企業所得稅制度。
2縣級財政稅收管理的問題
2.1監管工作不到位
綜合分析我國的縣級財政稅收的問題,其中,我國縣級財政稅收監管部門的監管力度不夠是導致縣級財政稅收管理工作出現問題的主要因素。部分政府在改革和規劃的過程中,會減少財政部門的管理范圍,同時其部門的下屬管理機構也會被刪減,而這就使得財政部門的管理能力被削弱,從而導致大量的縣級財政稅收管理人員被分配到該縣政府的其它辦公機構就職,并且這些被調動的人員大多是具有專業知識的財政管理人員。人才的大量調離,導致財政部門的稅收管理工作因不能滿足實際的發展需要,而致使該地區的財政部門的管理落后,有的地方甚至直接免除財政管理機構,最終影響該地區的財政收支分配,導致資金混亂。
2.2財稅法律制度尚不完善
法律制度是體制順暢運行的保障,但目前我國對于稅收管理方面規章明顯多于法律,強制力度不夠,縣級財政稅收管理人員在工作過程中享有過量的自由權,致使稅收工作人為性強,隨意性大。此外,我國財稅體制現有法律不夠系統化,相關規定也極為分散,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我國財稅執法部門的公允性和權威性。
2.3縣級財政稅收職能轉型緩慢
在新時期國家倡導政府職能轉型的背景下,縣級財政稅收管理作為一項取之于社會,服務社會的重要資金調節手段,在轉變自身職能方面步伐太慢,并在很長的時間內,縣級財政稅收的大部分資金投資于基礎建設和一些競爭性較強的項目,而對切實改善民生、提高當地人民生活質量的教科文衛投資較少,從而影響了縣級財政稅收職能向服務型職能的轉型。
3深化縣級財政稅收管理的改革措施
3.1建立分級分權財政體制
要深化縣級財政稅收管理工作,就需要對各級政府以及政府部門之前的分級、分權財政體制進行合理地劃分,同時適當減輕地方政府的財務管理壓力。另外,管理人員還需要對政府的支出實施規范化的管理,在財政權利方面要適當的給予,不可過多也不能過少,并且還要控制好財政自由。此外,在一般性轉移支付的比例方面,還需有針性的對一般性轉移支付和專項轉移支付進行搭配,而在當前的轉移支付分配方式中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需要實施相應的改革,以建立合理公平的資金分配體系。
3.2建立健全財稅制度
想要實現科學化管理,必須有相應的法令作為指導,因此管理人員應建立系統的縣級財政稅收法律制度,從而保證既能從整體上縱覽全局,又能對財稅工作的細化環節進行約束,使每一個工作步驟都能有法可依、有規可循,為縣級財政稅收管理工作的順利運行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同時,應注重稅收與支出管理范圍的科學劃分,明確稅負比例,進一步加大在公共設施與社會服務方面的稅收支出,加強服務型政府建設,并在此基礎上兼顧中央宏觀調控與區域發展需求,對財稅制度進行積極的引導與調控,以促進我國整體縣級財政稅收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3.3提升縣級財政稅收管理人員專業素養
對于各項縣級財政稅收管理工作的開展來講,其相關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對縣級財政稅收管理工作質量與效率有著直接影響,同時它既是縣級財政稅收管理工作的主要執行者,也是提升其管理工作效率的關鍵力量。因此,為了進一步提升縣級財政稅收管理效果,管理人員應首先針對人員的實際情況,以及管理工作的實際需求,建立完善的縣級財政稅收內部秩序;其次,制定出一系列科學、有效的管理措施,以此來對人員的學習、教育和培訓工作做出科學規范。
3.4確定稅收范圍
縣級財政稅收政策是一項重要的經濟政策,在對其進行改革和創新時需要遵循高效、優化、市場、服務的原則來進行,以確定縣級財政稅收管理的范圍。首先,管理人員需要明確規定縣級財政稅收的管理項目,并在稅收管理中保證各級的管理部門和管理人員能夠在管理范圍之內來進行管理工作,使縣級財政稅收的責、權、利得到統一。其次,財政部門應在管理中將稅收管理納入國家預算中,并且充分的調節管理狀況,建立健全管理體制,以使整個縣級財政稅收管理井然有序。最后在創新縣級財政稅收管理方面,管理人員還需要提高財稅資金的使用效益,并將縣級財政稅收資源進行整合,以科學、合理的原則來管理縣級財政稅收,使縣級財政稅收情況公開、透明。
3.5加強縣級財政稅收的內外監督
(一)加強培訓,提高認識,增強業務技能
為了使每位干部職工理解《稅收管理員制度》和《稅源管理制度》,我局從去年3月份起多次組織召開稅收管理員培訓班,參訓人員達到420余人次,基本上每位稅收管理員參加了三次培訓,另外還特邀請了市局領導將稅收管理員工作手冊的填寫以及納稅評估的操作方法面對面授課,同時還將《稅收管理員制度》、《稅源管理制度》、《稅收管理員考核辦法》、《納稅評估辦法》印制成《稅收管理員手冊》200余冊供大家學習,讓每個干部職工真正地理解“兩制度”的實質內涵,并注重“干與學”相結合,全面提高稅收管理員工作技能及綜合素質,為“兩制度”的落實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配套制度建設,規范管理行為,完善征管機制
根據“兩制度”的要求,結合我區實際,分別制定和完善了《咸安區地稅局稅收管理員制度》、《咸安區地稅局稅收管理員考核辦法》、《納稅評估操作辦法》、《稅源管理辦法》、《重點稅源管理制度》以及稅收管理員的“六項制度”,使稅收管理員清楚地知道自己該做什么,怎樣做,更明白自己的權利及義務,以達到外促征管內促廉的目的。另外,我們還建立了稅收管理員的公開制度,將稅收管理員的相片、姓名、工作職責、服務范圍等在辦稅場所及服務大廳進行公開;以及個體稅收稅負核定制度;欠稅公告制度;注銷戶、停歇業戶、非正常戶、個體稅負調整戶的公示制度。通過制定和完善各種制度,規范了稅收管理行為,完善了征管機制。
(三)界定機構職能,明確工作職責
為了更一步明確稅收征管崗位職責,優化業務流程,規范執法行為,提高工作效率。我局將基層分局內設機構進行了優化重組,明確基層分局以“綜合管理、辦稅服務、稅源管理、檢查督辦”四大類型設置辦公室、辦稅服務廳、稅源管理股、行政督辦股。稅源管理股按照行業劃分為企業稅收管理崗、個體稅收管理崗、集貿市場管理崗、重點行業稅收管理崗,并明確各個股室及各個崗位的工作職責,企業稅收管理崗位及重點行業稅收管理崗位,我們實行競爭上崗和定期輪崗制,實現了人員與崗位的最佳匹配。同時將稅收管理員的工作職責明確為稅務登記管理、賬簿憑證管理、申報管理、征收管理、稅源管理、日常檢查、納稅評估、納稅服務、征管資料管理等,做到分工明確,各行其事、各盡其責。
(四)以稅收管理員制度加強稅源管理
稅收管理員制度是規范稅收管理員行為的制度,是加強稅源管理確保稅收收入的有較措施,我局是從以下幾方面貫徹落實的。
1、加強稅務登記管理,實施稅源源泉控管
稅務登記管理是稅源管理的重要環節,也是最難管的一個環節,在進行戶籍登記時,我們要求各分局組織力量對轄區內納稅人進行全面摸底登記,使稅收管理員清楚地知道轄區每戶納稅人的生產經營情況、納稅申報情況、稅源動態情況,充分發揮稅收管理員在戶籍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同時,注重部門協調配合,加強與工商、國稅、房產、土管、交通等部門的信息登記交換情況,實行信息資源共享,形成“社會綜合治稅護稅網絡”,增強管理實效,實現了稅源在源泉上得到了監控。今年我局通過各部門的信息共享,核查出漏征漏管戶46戶,補辦稅務登記證46套,補繳稅款3900元。
2、實行巡查巡管,尋找稅源漏洞
我局根據戶籍巡查制度的規定,統一建立巡查日志,列出需要巡查監控的內容和項目,要求稅收管理員每月有針對性地在轄區內進行巡查,巡查面不得低于85%,每月的巡查次數不低于兩次,并且有詳細的巡查記錄,以巡查巡管及時地了解、掌握納稅人的生產經營情況,發票使用情況,停歇業、注銷戶、減免稅戶、末達到起征點戶及新開業戶的情況,實行稅源動態監控。今年上半年通過巡查巡管,共巡查出假停歇業36戶,假注銷戶6戶,不符合減免稅戶13戶,申報未達到起征點而實際達到的有42戶,已開業而未辦理稅務登記證的有56戶,并按照《稅收征管法》及實施細則的規定進行了處理。
3、開展納稅約談,深化納稅評估
年初,我局為了彌補稅收征管上的空白,要求各分局成立納稅評估專班,由分管業務的局長負責,從分局內部精選數名業務技能比較好、工作經驗豐富、工作態度認真的稅收管理員組成。并認真研究分析納稅評估管理辦法及各種稅收稽查案件,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制定《納稅評估操作辦法》,并對電源水電公司、信用聯社等45家企業開展約談、進行納稅評估,共評估入庫稅款400多萬元。我們根據企業的稅負率、稅負變化差異、稅負變化幅度、銷售變動率,銷售額增長幅度與應納稅額增長幅度對比、零(負)申報次數、銷售毛利率、成本毛利率、往來賬戶異常變動情況、負債、資產負債率、存貨周轉率、總資產周轉率、銷售利潤率、總資產利潤率、成本利潤率等一一進行對比,確定相關指標,然后按照行業稅負監控結果,采取綜合評估,確保納稅評估質量。
另外,我們準備進一步拓展納稅評估體系,在資歷上由老手帶新手;在業務素質上以能手帶差手;在技術上從手工操作發展到征管軟件及計算機網絡信息;在崗責體系上建立健全崗位責任制和考核機制,強化評估考核;在評估范圍上從企業行業深入到建安、個體、集貿市場等各個行業及各個稅種。從而形成人人會開展、個個會評估的局面。通過納稅評估,有效地對納稅人的依法納稅狀況進行及時、深入地控管,發現涉稅違法行為及時糾正;進一步提高納稅人的依法納稅意識和納稅申報質量;更淡化征管矛盾,融洽征納關系,有較地制止了納稅人被稽查處罰的風險。
4、加強稅源分析,挖掘稅收空檔
稅收管理員根據月初收集的稅收基礎信息及上月的巡查情況,對轄區內的固定稅源、流動稅源、潛在稅源、預期和發展稅源從稅務登記管理環節到稅種管理環節,從行業變化到重點稅源變化進行科學的評估分析,分析稅收與經濟總量之間關系、具體納稅人收入指標與相關財務指標之間關系、當前稅收動態與上月稅收情況等進行認真的分析,通過各項分析來確定稅源的主流及挖掘隱藏的稅源,并撰寫出稅源分析材料,從中找出征收重點,做到有計劃、有重點、有步驟地完成每月的各項工作任務。
5、加強重點行業,重點稅源的管理
根據稅源管理辦法的要求,制定重點稅源、重點行業管理制度,借etax征管軟件建立重點稅源監控數據庫,按照稅源的多少實行分級監控,凡是年納稅額在100萬元以上的稅源戶報省局監控;凡年納稅額在30萬元以上的稅源戶報市局監控;凡年納稅額在5萬元的稅源戶由區局負責監控。在餐飲業、服務業、娛樂業、房地產稅收一體化行業除了以票控稅外,稅收管理員每月不低于兩次對其納稅戶的經營情況、納稅情況及進銷貨、成本、利潤等進行科學的分析、預測、評估,通過重點監控管理來及時發現、糾正、處理納稅人納稅行為中的錯誤,來促進納稅申報的真實性。對納稅意識淡薄、納稅申報不及時、隱蔽性強、流動性比較大的納稅戶進行重點管理,跟蹤監控其經營、納稅情況,確保其稅款及時足額地入庫。
6、實行行業管理,責任到人。為了便于管理,我們根據我區的實際情況,對所有的稅源分為企業組,個體組,市場組,建安組,車輛組,實行分行業管理。對稅收管理員明確監控任務和工作標準,使稅收管理員知道自己該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同時各分局與各稅收管理員簽訂了目標責任狀,確定其任務和責任,按照制度的規定月月進行考核評估,并與當月的獎金掛鉤,通過考核評估來調動稅收管理員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實現了稅源管理質量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五)加強考核機制,提高工作效能
工作成績的好壞在評比和考核中得出結論。我們根據《咸安區地方稅務局稅收管理員考核辦法》及《咸安區地方稅務局稅收管理員工作考核評分表》的要求,每月按照稅收管理員工作手冊填寫的情況及各項工作任務完成情況,認真地進行綜合考核,考核的結果同稅收管理員的經濟利益、能級管理和評先評優掛鉤,并且每個月及時地進行獎懲兌現,嚴格實行責任追究,使稅收管理員制度做到“工作范圍清、工作內容清、工作職責清、工作獎懲措施清”。到目前為止我局共有8人未按規定落實稅收管理員制度受到懲罰,懲罰金額共計400元,6人能出眾地完成稅收管理員工作而得到300元的獎勵。從根本上解決了“干與不干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干多干少一個樣”的問題。
(六)強化事后監督,抓好檢查督辦
檢查與督辦的目的是更好地完成工作。為了更好地把稅收管理員工作落到實處,我局成立以局長為組長,分管局長為副組長,相關科室負責人組成的領導小組,每季度對各分局稅收管理員制度的落實情況及考核情況進行檢查督辦,對考核工作不兌現,工作落實步驟慢,不完善,不規范的分局進行通報批評,并且采取相應的處罰。各分局對稅收管理員的考核情況每月書面報送給區局,區局將納入個人檔案,年終作為評先評優的依據。
二、取得的成效
(一)逐步解決了過去那種“淡化責任,疏于管理”的問題。由于以前管理職能交叉,致使在收入任務分解落實上成難題,出問題,部門之間容易相互推諉。實行“兩個制度”后,明確了稅收管理員的工作職責和質量標準,分戶到人,任務到人、責任到人,對納稅人的動態管理和整體評價有了直接的責任人,有效地解決了責、權歸屬問題,保證了征管責任的層層落實。另外,稅收管理員的觀念得到了根本改變,樹立了“責任大、管理細、要求嚴”的日常稅收征管思路,消滅了各部門管理區域之間“空白地帶、交叉地帶”,減少了工作中的扯皮現象,提高了工作效率,稅收管理員工作責任感明顯增強。稅收收入穩步增長,今年我區稅費1億2仟萬能夠如期如數地過半,是我局貫徹落實“兩制度”的最好體現。
(一)、體制運行還不夠健全,有效控制也沒有很好地進行管理。財政稅收工作同時受到業務和行政的制約,在財政稅收管理進行過程中,這樣就會造成一定的弊端。部分管理工作者會目無法紀,為了自己的私利違背原則,做出影響財政稅收管理順利進行的事情。有些地方,稅收人員不斷削減,管理機構也在日益減少,使得管理力量單薄,而且缺少了組織的穩定性,工作人員缺少工作的激情,無法帶動先進的管理。
(二)、財政稅收的管理的監督監管不到位。稅收管理體之中缺乏有效可行的監督機制,這會造成一種無責任和危機意識的狀態,導致違法亂紀現象時有發生。
(三)、民主管理的形式在體制上只是空有口號并沒有完全落實。部分地區不能落實民主管理制度,無法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政務公開,即便有形式上的民主小組形式,但是并無實際意義。選舉幾乎都是大領導內定,不能通過民主決定,造成管理人員不夠專業,無法以身正則,起不到任何監督監管作用。沒有很好地要求,財政稅收工作就不能很有序的運行。
(四)、在目前的稅收系統中資金效益并沒有得到完全的優化。即便在制度上將收入和支出分成兩個部分,但是實際還是混為一談,一起運行。而且在專項資金調用時需要層層過關,分批撥付,這就直接影響了資金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效益,從整體來看,各部門之間的權利、責任和利益沒有完全有序化,分工不夠明確,致使我國財政稅收管理資金效益得不到提高,造成嚴重的浪費現象,阻礙了我國財政稅收管理的快速發展和創新。
二、改善財政稅收管理體制的創新之舉
(一)、財政稅收的管理體制需要完善,必須要根據實際的需要整改體制。就目前狀況來說,我國的財政稅收管理體制依然不夠健全完善,并且在這個體制的建設中始終循環著集權分權,而且影響深遠。在財政稅收的管理上,目前我們的狀態是很疏忽的,工作人員對于管理的認知觀念也是比較淡薄。要改變這一局面必須要加強財政稅收管理體制的整改,并將此工作作為現行財政工作的最主要的任務。在這一過程中首先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強化制度規范,加強法律權威;同時財政稅收管理秩序也要穩步的落實,做好財務管理機制的完善,對于債務管理要加之強化,避免出現不正常的債務現象,使得財政稅收管理關系處于健康、和諧的關系之中,能夠有效的促進其適應時代的發展。
(二)、財政稅收管理工作中的主要執行者是工作人員,因此提高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并加強績效評估,深化體制整改的強度只管重要。稅收管理工作要想取得很大的成效就需要由綜合素質高的工作人員。人是管理運作的主要傳達方,因此為了財政稅收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必須要加強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為此,我們必須要形成成文的規章制度,并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定期的培訓以強化行動觀念。并且對于財政稅收的專業知識以及培訓材料,要加強規范創新,優化知識結構,使得管理服務與理論指導相統一,提升整體的協調能力和辦事效力,為大眾提供優質的服務。同時要做到有效的精兵簡政,盡量減少繁冗機構,降低自身成本支出。績效評估對于提高工作人員的積極性有著良好的作用,因此在稅收管理工作也實行績效評估,會大大提升工作人員形象,提高工作積極性,提高財政管理工作的效率。
(三)、收支是財政稅收的體現,收入和支出要有明確界定以避免出現混亂管理的現象。管理中會有很多的經濟措施,對于收支的管理要利用好可行措施,建立一整套可行方案和體系。在人員管理上要認真做好收支項目的分配,根據實際情況和市場需求,遵循一定的原則明確收支范圍的定義,科學確定稅負比例,并且合理配置各種稅收服務領域,推進區域公共服務均衡化的發展;還要明確財政稅收管理職責權限,進行相關的職責劃分,逐步把財政稅收管理歸入預算管理范圍之內,同時調整在稅源轉移以及跨區域分配過程中出現的不公現象,降低市場或者國家政策等因素對于財政稅收收入的影響。財政稅收工作要想穩步健康地發展,就必須要有一個長期的健康機制,因此我們要為了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做好稅收機制的運作。
(四)、資金作為財政稅收的體現,必須要提高使用效益。我國的財政稅收一般都是用在公共事業上,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們必須要提財政稅收資金的有效使用,使其發揮有利的效益。財政稅收管理部門要整合財政稅收資源,公開化、透明化財政稅收,加大對潛力事業的扶持,并為了信息的有效傳遞,為了資源的共享做好一個共享機制。在這個過程中,管理部門要適當的照顧基層發展,現在基層發展需求的扶持比較渴望,稅收資金在這一方面會有很高的效益體現。最重要整個資金的使用過程要有一個完善的監督機制的管理,以最大化資金的使用效益。
二是稅收管理員的素質不能夠完全適應當前稅收征管工作的要求,特別是信息化發展的要求,有的稅收管理員至今不能夠獨立操作綜合征管軟件和稅收管理員系統等相關應用系統,需要靠手工的方式統計各種數據、查看紙質報表等。
三是稅收管理員職責界定不盡合理,重復工作較多。
四是稅收管理員工作量不平衡,畸輕畸重,缺乏激勵機制。調查中發現,有的稅收管理員管理二三百戶,有的僅管理十幾戶;有的稅收管理員月份最高調查核實、巡查、評估等任務數達到120戶次,有的稅收管理員月份任務僅為幾戶次,這種工作量上的畸輕畸重挫傷了部分稅收管理員的工作積極性,同時由于缺乏績效考核和激勵機制,造成部分稅收管理員缺乏責任感,影響了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五是稅收管理員存在很大的執法風險。由于稅收管理員是稅收征管的重要抓手和載體,人數眾多,并且有相關的管戶責任,必然會帶來“管戶責任”的執法風險。而一些行政執法的監督部門在監督稅收行政執法過程中,也以此為依據,追究稅收管理員的行政執法責任。
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完善稅收管理員制度。
一、對稅收管理員的職責進行梳理,進一步明確稅收管理員的職責。
根據“管戶與管事相結合”的原則,將稅收管理員由“管戶”為主的管理方式,向“管戶”和“管事”相結合轉變。“管戶”要了解納稅人的動態信息,掌握企業的“活情況”。具體的職責包括日常巡查及采集涉稅信息資料、責令納稅人依法辦理各類涉稅事項,進行違法違章行政處罰的調查和執行、送達有關稅務文書、稅收保全或強制執行等稅收管理措施的執行等。結合稅收管理員管理信息系統的應用,細化日常巡查、調查等內容。“管事”要管理一般性事務工作,具體職責主要包括納稅人申請的涉稅事項的調查核實和稅務機關安排事項的調查、日常檢查、上級交辦的其他工作任務等。
二、明確劃分稅收管理員與辦稅服務廳人員、綜合管理人員、稽查人員的職責。
以“納稅人找稅務機關的事項到辦稅服務廳辦理,稅務機關找納稅人的事項由稅收管理員辦理”為原則,將稅務機關的行政行為分成依申請的行為和依職權的行為,納稅人申請事項的受理或辦理由辦稅服務廳人員負責,稅務機關依照職權進行主動管理的行為由稅收管理員負責;明確劃分稅收管理員與基層綜合管理部門的職責,稅收管理員根據基層法規、稅政、征管等綜合部門的安排,到納稅人實際生產經營地進行調查核實等直接面向納稅人的管理工作,綜合管理部門根據稅收管理員的調查結果作出審批決定或加強管理的措施;明確劃分稅收管理員與稅務稽查人員的職責,闡明日常檢查和稽查的關系,明確征管移交的條件、環節和反饋方式等。
三、梳理重復、存在稅收執法風險等工作事項。
在明確劃分職責的基礎上,對稅收管理員職責進行梳理,取消稅收管理員不必做的、重復做的工作,如受理文書、重復調查等;對稅收管理員存在執業風險的工作,如申報表簽字、發票驗舊等,進行梳理和規范;對多數稅收管理員不會做的,也就是稅收管理員能力不及的工作,如納稅評估、匯算清繳檢查等,將其從稅收管理員職責中剝離出來,實行專業化管理。
加強稅源管理,充分發揮稅收管理員的能動作用,只靠稅收管理員制度是不夠的,需要建立與稅收管理員制度相銜接的管理機制以及信息化的支撐,來保障稅收管理員制度的實施。
一是建立與稅收管理員制度相銜接的管理機制,做到管理、服務、風險并重。
從控制執法風險的角度,對管理制度進行梳理。對現行的各項管理制度進行梳理,從管理、服務、風險三個方面進行審查,將不利于加強管理、不利于為納稅人服務、稅務人員執業風險性較高的制度進行修改和完善。從管理的角度,理順各種涉稅事項的流轉過程,強化各個環節的管理責任;從服務的角度,減少納稅人報送的涉稅資料,統一各種涉稅事項的受理部門,實行統一受理,內部流轉;從風險的角度,減少不必要的調查、簽字。在清理審查的基礎上,建立制度出臺的辦法,對單項制度,由法規、服務、管理、監察等相關部門,從管理、服務、風險等幾個方面,對將出臺的制度進行會審,規定會審后才能夠下發執行。
建立統籌協調任務下派制度。在各級稅務機關建立統籌協調任務下派制度,對需要稅收管理員集中辦理或臨時辦理的任務,由一個綜合業務部門進行整合,統一下派,防止形成各個部門、各個層級下派任務過多,稅收管理員疲于應付、工作質量不高的局面。同時基層機關要淡化個人“管戶”概念,統籌布置工作,實事求是地合理分配工作量,實行集體負責制,團隊式管理,交叉進行檢查和核實相關事項。
平衡稅收管理員的工作量差異。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對稅源管理科所(分局)的職責進行理順和規范,合理分配稅收管理員的轄區和數量,避免稅收管理員之間的工作量苦樂不均,調動稅收管理員的工作積極性和能動性。
二是完善和規范稅收征管流程,減輕稅收管理員不必要的工作負擔。
完善和規范征管規程,明確稅收管理員責任。根據稅制改革、征管體制改革和稅收信息化的發展,制定和完善征管規程,明晰稅收管理員、辦稅服務廳人員、綜合管理部門人員的崗位職責,優化工作流程,減少業務環節,建立各個稅收崗位之間相互銜接和相互監督的征管工作機制,明確稅收管理員崗位責任。
簡化業務環節,減輕稅收管理員負擔。在制定規程過程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將納稅人辦理的涉稅事項能夠即時辦結的即時辦結,將一些事前調查的事項轉為事后調查或者日常巡查的方式進行,如備案文書、停業登記等,提高工作效率,減少調查環節,減輕稅收管理員的工作壓力。
三是加強信息
化的建設和應用,實現“人機結合”。
建立有任務管理、工作記錄、考核等功能的稅收管理員系統,通過稅收管理員平臺分配任務,在稅收管理員平臺中記錄稅收管理員的工作軌跡,進行系統自動考核,進一步規范稅收管理員的執法行為。
提高稅收管理員的信息化應用水平,提高數據的采集質量和應用能力,全面開展稅收管理員的崗位技能培訓。
充分應用信息化手段,減輕稅收管理員負擔。加快金稅三期建設,建立數據平臺等相關管理部門需要的應用系統,滿足各級稅務機關分析、管理的要求,使各級管理機關不再采取層層報送的辦法采集數據和分析數據;強化系統的應用,對現有征管系統中已有的數據,不得要求層層報送;對現有應用系統中的數據還不能完全滿足管理要求,需要到企業采集數據,可以通過一定的形式固化下來,以企業網上申報附報資料的形式,由納稅人進行報送,減輕稅收管理員采集數據的負擔;強化數據質量的管理,做好數據檢測,提高數據的管理和增值應用能力,保證信息化的應用成果。
二是稅收管理員的素質不能夠完全適應當前稅收征管工作的要求,特別是信息化發展的要求,有的稅收管理員至今不能夠獨立操作綜合征管軟件和稅收管理員系統等相關應用系統,需要靠手工的方式統計各種數據、查看紙質報表等。
三是稅收管理員職責界定不盡合理,重復工作較多。
四是稅收管理員工作量不平衡,畸輕畸重,缺乏激勵機制。調查中發現,有的稅收管理員管理二三百戶,有的僅管理十幾戶;有的稅收管理員月份最高調查核實、巡查、評估等任務數達到120戶次,有的稅收管理員月份任務僅為幾戶次,這種工作量上的畸輕畸重挫傷了部分稅收管理員的工作積極性,同時由于缺乏績效考核和激勵機制,造成部分稅收管理員缺乏責任感,影響了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五是稅收管理員存在很大的執法風險。由于稅收管理員是稅收征管的重要抓手和載體,人數眾多,并且有相關的管戶責任,必然會帶來“管戶責任”的執法風險。而一些行政執法的監督部門在監督稅收行政執法過程中,也以此為依據,追究稅收管理員的行政執法責任。
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完善稅收管理員制度。
一、對稅收管理員的職責進行梳理,進一步明確稅收管理員的職責。
根據“管戶與管事相結合”的原則,將稅收管理員由“管戶”為主的管理方式,向“管戶”和“管事”相結合轉變。“管戶”要了解納稅人的動態信息,掌握企業的“活情況”。具體的職責包括日常巡查及采集涉稅信息資料、責令納稅人依法辦理各類涉稅事項,進行違法違章行政處罰的調查和執行、送達有關稅務文書、稅收保全或強制執行等稅收管理措施的執行等。結合稅收管理員管理信息系統的應用,細化日常巡查、調查等內容。“管事”要管理一般性事務工作,具體職責主要包括納稅人申請的涉稅事項的調查核實和稅務機關安排事項的調查、日常檢查、上級交辦的其他工作任務等。
二、明確劃分稅收管理員與辦稅服務廳人員、綜合管理人員、稽查人員的職責。
以“納稅人找稅務機關的事項到辦稅服務廳辦理,稅務機關找納稅人的事項由稅收管理員辦理”為原則,將稅務機關的行政行為分成依申請的行為和依職權的行為,納稅人申請事項的受理或辦理由辦稅服務廳人員負責,稅務機關依照職權進行主動管理的行為由稅收管理員負責;明確劃分稅收管理員與基層綜合管理部門的職責,稅收管理員根據基層法規、稅政、征管等綜合部門的安排,到納稅人實際生產經營地進行調查核實等直接面向納稅人的管理工作,綜合管理部門根據稅收管理員的調查結果作出審批決定或加強管理的措施;明確劃分稅收管理員與稅務稽查人員的職責,闡明日常檢查和稽查的關系,明確征管移交的條件、環節和反饋方式等。
三、梳理重復、存在稅收執法風險等工作事項。
在明確劃分職責的基礎上,對稅收管理員職責進行梳理,取消稅收管理員不必做的、重復做的工作,如受理文書、重復調查等;對稅收管理員存在執業風險的工作,如申報表簽字、發票驗舊等,進行梳理和規范;對多數稅收管理員不會做的,也就是稅收管理員能力不及的工作,如納稅評估、匯算清繳檢查等,將其從稅收管理員職責中剝離出來,實行專業化管理。
加強稅源管理,充分發揮稅收管理員的能動作用,只靠稅收管理員制度是不夠的,需要建立與稅收管理員制度相銜接的管理機制以及信息化的支撐,來保障稅收管理員制度的實施。
一是建立與稅收管理員制度相銜接的管理機制,做到管理、服務、風險并重。
從控制執法風險的角度,對管理制度進行梳理。對現行的各項管理制度進行梳理,從管理、服務、風險三個方面進行審查,將不利于加強管理、不利于為納稅人服務、稅務人員執業風險性較高的制度進行修改和完善。從管理的角度,理順各種涉稅事項的流轉過程,強化各個環節的管理責任;從服務的角度,減少納稅人報送的涉稅資料,統一各種涉稅事項的受理部門,實行統一受理,內部流轉;從風險的角度,減少不必要的調查、簽字。在清理審查的基礎上,建立制度出臺的辦法,對單項制度,由法規、服務、管理、監察等相關部門,從管理、服務、風險等幾個方面,對將出臺的制度進行會審,規定會審后才能夠下發執行。
建立統籌協調任務下派制度。在各級稅務機關建立統籌協調任務下派制度,對需要稅收管理員集中辦理或臨時辦理的任務,由一個綜合業務部門進行整合,統一下派,防止形成各個部門、各個層級下派任務過多,稅收管理員疲于應付、工作質量不高的局面。同時基層機關要淡化個人“管戶”概念,統籌布置工作,實事求是地合理分配工作量,實行集體負責制,團隊式管理,交叉進行檢查和核實相關事項。
平衡稅收管理員的工作量差異。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對稅源管理科所(分局)的職責進行理順和規范,合理分配稅收管理員的轄區和數量,避免稅收管理員之間的工作量苦樂不均,調動稅收管理員的工作積極性和能動性。
二是完善和規范稅收征管流程,減輕稅收管理員不必要的工作負擔。
完善和規范征管規程,明確稅收管理員責任。根據稅制改革、征管體制改革和稅收信息化的發展,制定和完善征管規程,明晰稅收管理員、辦稅服務廳人員、綜合管理部門人員的崗位職責,優化工作流程,減少業務環節,建立各個稅收崗位之間相互銜接和相互監督的征管工作機制,明確稅收管理員崗位責任。
簡化業務環節,減輕稅收管理員負擔。在制定規程過程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將納稅人辦理的涉稅事項能夠即時辦結的即時辦結,將一些事前調查的事項轉為事后調查或者日常巡查的方式進行,如備案文書、停業登記等,提高工作效率,減少調查環節,減輕稅收管理員的工作壓力。
三是加強信息化的建設和應用,實現“人機結合”。
建立有任務管理、工作記錄、考核等功能的稅收管理員系統,通過稅收管理員平臺分配任務,在稅收管理員平臺中記錄稅收管理員的工作軌跡,進行系統自動考核,進一步規范稅收管理員的執法行為。
提高稅收管理員的信息化應用水平,提高數據的采集質量和應用能力,全面開展稅收管理員的崗位技能培訓。
充分應用信息化手段,減輕稅收管理員負擔。加快金稅三期建設,建立數據平臺等相關管理部門需要的應用系統,滿足各級稅務機關分析、管理的要求,使各級管理機關不再采取層層報送的辦法采集數據和分析數據;強化系統的應用,對現有征管系統中已有的數據,不得要求層層報送;對現有應用系統中的數據還不能完全滿足管理要求,需要到企業采集數據,可以通過一定的形式固化下來,以企業網上申報附報資料的形式,由納稅人進行報送,減輕稅收管理員采集數據的負擔;強化數據質量的管理,做好數據檢測,提高數據的管理和增值應用能力,保證信息化的應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