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5 16:11:5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文化創意調查,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引言
在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時代背景下,創意產業是我國實現經濟快速和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北京作為我國的文化中心,具有非常豐富的文化資源,具備發展創意產業的雄厚基礎和絕佳條件。同時北京市政府也給予了大力支持,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有力推動了北京市創意產業集聚區和各行業的快速發展。在2013年,北京市規模以上的創意產業總收入超過以1萬億元,增加值約2406.7億元,占全市GDP比重為12.3%,僅次于金融業,成為僅次于金融行業的第二大支柱性產業,同時產業集聚初步形成,至今共認定了30個市級集聚區,主要涵蓋7大領域。然而在該產業高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許多問題。
二、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的現狀
(一)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現狀
北京市創意產業迅速發展,在2010年~2013年期間,創意產業分別實現增加值1697.7億元、1989.9億元、2189.2億元、2406.7億元,占北京市生產總值比重在第三產業中僅次于金融業。(詳情見表1-1)
表1-1 2010~2013年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總體發展概況
資料來源:北京市統計局。
目前,北京創意產業形成了軟件、網絡及計算機服務,新聞出版,旅游、休閑娛樂,廣告會展和廣播、電視、電影等五大優勢行業,2013年,五大行業實現的業務收入占全市創意產業的比重達到74.6%。(見表1-2)
表1-2 2010~2013年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各領域業務收入比重(%)情況表
資料來源:北京市統計局。
(二)北京文化創意產業政策支持現狀
北京市政府切實加大財政資金支持。自2006年起,市政府每年安排5億元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采取貸款貼息、項目補貼、政府重點采購和后期獎勵等方式,對符合政府重點支持方向的文化創意產品、服務和項目予以扶持。北京市市政府還積極支持產業集聚區的建設。市政府設立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基礎設施專項資金,資金規模5億元,分3年投入。經認定的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公共設施工程,市政府在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基礎設施專項資金中安排資金予以支持。
2009年7月,我國第一部文化產業專項規劃――《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由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標志著文化產業已經上升為國家的戰略性產業。2010年3月,為落實《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加快文化產業發展,提升相關金融服務,、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文化部等九部委聯合了《關于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首次從國家政策層面提出加大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的力度,推動金融業與文化產業全面對接,促進文化產業大發展大繁榮
(三)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的金融支持現狀
各銀行針對創意產業推出的特色金融產品,匯總整理如下(見表1-3)
表1-3 各大主要銀行針對文化創意產業特色金融產品表
資料來源:各銀行官網上的相關資料。
二、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金融支持存在的問題
項目組成員前往北京市包括北京798藝術區、中關村科技園區雍和園、高碑店文化創意產業園、尚8文化創意產業園、77文化創意產業園、北京東億國際傳媒產業園等各個文化創業產業園區,對園區內的文化創意產業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其金融支持的詳細情況。與此同時,對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內的金融機構(主要是銀行)在園區內設置的營業點進行訪問,了解銀行對文化創意企業融資方面的態度和現行做法。在調查的40家企業中有30家為私營企業,10家為國有企業,私營企業運營時間大多為1~5年,服務類型包括文化藝術,廣播、電視、電影服務,網絡文化服務,廣告和會展服務及出版發行和版權服務。企業無形資產的主要形式為版權,著作權及商標權,在總資產中占有率較高。對于金融支持方面,95%的企業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資金缺口,資金的需求期限平均為1~2年,在面臨資金問題時企業選擇的籌資渠道主要為民間融資、自有資金和銀行貸款。
(一)初創期企業融資能力弱
由圖2-1可知,超過一半的企業成立時間在1~5年,屬于初創期企業,規模小,盈利能力不穩定,財務狀況欠佳,在金融機構貸款時無法出示良好的運營狀況證明,銀行等金融機構對其信用評級較差或者無信用評級,認為風險較大,銀行無法為其在現有的貸款制度下無法滿足其貸款要求。
圖2-1 企業運營時間分布圖
(二)缺乏無形資產抵押類貸款
創意產業的主要資產是無形資產,無形資產占總資產比重超過60%以上的企業有26家,占被調查企業的65%。可由于目前缺乏無形資產抵押貸款類產品以及無形資產價值評估機構專業化程度不高。銀行更傾向于保證貸款和有形資產抵押貸款,無形資產質押貸款占貸款總次數的比重只有14%(詳細見圖2-2)。
圖2-2 抵押貸款方式分布圖
(三)金融市場不完善,融資渠道窄
統計結果顯示有20家企業僅靠自有資本維持企業的運轉,有12家企業僅通過向銀行貸款或者民間融資的方式籌集過資金,僅有8家企業通過除銀行貸款和民間融資以外的,如擔保或典當、私募基金、信托公司理財產品等其他金融產品籌集過資金。
(四)政策資金支持覆蓋面低
項目組成員統計了問卷中被調查企業獲得政策優惠的情況。統計結果如圖2-3所示
圖2-3 政策優惠情況分布圖
由圖2-3可看出國有企業中有40%的企業曾享受過政策優惠,而私營企業中卻只有16.7%的企業享受過政策優惠。在詢問沒有獲得政策優惠的原因得知,部分私營企業因為申請手續繁雜而且獲得政策優惠的希望渺茫所以放棄申請,還有些企業不知道政府有相關優惠政策。
三、A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金融支持情況分析
A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第一批被授予電視劇制作許可證(甲種)的民營公司,公司創建于1999年,如今已經發展成為年生產電視劇200多小時、電影1~2部的全方位影視制作集團。它的經營范圍主要有:電影、電視劇制作;其衍生品;影視大數據的收集與處理等。A集團作為中國最具實力和影響力的影視制作機構之一,近幾年來出品了《西游記》、《青盲》、《5號特工組》系列等數十部膾炙人口的電視劇。
(一)A集團金融支持基本現狀
對于資金來源,獨家制作作品主要通過集團內部撥款以及銀行貸款獲取資金。慈文傳媒經過妥善經營,拍攝了《射雕英雄傳》、《半生緣》等多部收視率極高的作品,也通過出售影視作品、外國作品引進版權等獲利許多,在原始資金的基礎上有了一定數額的后期累積,因此集團內部撥款成為獨家制作作品的主要資金來源。多方合作作品主要的合資方有企業與電視臺,在合資企業中影視制作公司為主體,當一個劇本同時被幾家公司看好但每一方的通過人脈關系等所取得的資金有限時,會出現多家影視公司合作出品一個作品的情況,作品所得利潤也會按照制作過程中的投資比例來合理分配,這一形式是多方合作作品的主要融資形式。另一種模式就是電視臺既是買家,又參與到影視作品的制作,不僅電視臺能夠獲得利潤,同時該影視作品也可以得到更好的前期宣傳等,是一種雙贏模式。而且A集團正在積極籌備上市,計劃將在明年3~4月進行IPO第一階段,希望通過發行股票來籌得資金。再者相應國家主旋律號召,拍攝內容符合國家主旋律、符合政府支持內容的影視劇作,享受政府優惠政策,如項目補貼和貸款貼息,但對于制作作品所需全部資金而言這方面獎勵金額較少。
(二)A集團金融支持的制約因素
首先,公司沒有抵押質押物,目前北京市乃至全國對非物質形態資產都缺乏價值評估體系、版權評估制度和系統的評估標準,無形資產評估帶有一定的隨意性,區域差異大。作為影視文化產業,A集團沒有足夠的可抵押動產、不動產用作質押,這對企業申請銀行貸款有極大的阻礙。其次,項目的經營風險較大。影視產品能否盈利取決于市場,難以保證全部作品都能盈利,企業現金流不穩定且產品生產過程的潛在風險較大且影視企業的主創風險發行推廣環節風險大。最后,專項基金規模小,各地設立影視文化產業發展專項基金規模較小,影視企業的受惠面較窄,保險和擔保機構對影視文化產業的認識還不夠深入,影視發展缺陷多。
四、關于北京市金融支持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建議
(一)企業向規范化、規模化和產業化發展
為更好地實現文化產業與金融市場有機融合,促進文化產業大發展,文化產業投融資體系應該與金融市場規律相適應。文化創意企業應該建立健全企業的財務會計制度和企業內部結構,應該有較穩定的經營模式、盈利模式來為企業創造收入。只有文化創意企業增強了自身的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和長期營利能力,銀行才有可能為企業的優質項目提供貸款,也為企業的長期發展甚至以后上市直接融資做好制度準備。比如小型初創期企業可以通過并入大企業的方式得到更多的支持,進而在產業內部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較強實力的企業集團,讓龍頭企業帶動整個產業的發展,釋放文化創意資源的整體經濟效應,圍繞“創意”這一核心環節完善文化創意產業鏈條來提升文化創意產業整體競爭力。
(二)完善無形資產抵押貸款配套措施
北京市政府應該規范引導文化產權交易機構健康發展,整合各類文化資源和金融資源,提供文化產權交易和投融資綜合服務,適時制定文化產權交易規則;積極探索文化類無形資產確權、登記、評估、質押、流轉和變現等一系列操作規則,探索科學的無形資產評估標準,完善與文化產業發展相適應的無形資產流轉市場;開展文化產業征信體系建設,建立適用于文化產業的信用評價體系;鼓勵各類擔保機構探索創新與文化產業適應的融資擔保方式,分散化解文化企業融資風險,完善無形資產抵押貸款配套措施。
(三)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完善金融市場
充分發揮金融機構對文化產業發展的推動作用。深入推進文化部門與金融機構的合作機制。銀行應該進一步提高文化產業信貸融資規模,提高信貸、集合票據等融資手段對文化企業的支持力度,特別是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以中小企業作為重要客戶進行市場開發;證券公司應該推動文化企業上市融資,建立并完善文化企業境內上市的培育輔導和審核推薦機制,形成文化企業上市梯次推進格局;推進保險業支持文化產業,設計開發文化產業保險品種,完善保險服務體系。除此之外,大力發展擔保或典當、私募基金、信托公司理財產品等其他融資渠道,促進金融市場的全面發展,使得企業在有資金需求時,市場可以給予多樣化的渠道選擇。
(四)拓寬政策資金支持的覆蓋面
北京市政府應該加大北京創意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和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資金的規模,通過強有力的監管保證資金的運用效率,同時應該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性、調控性作用,充分調動金融機構和社會資金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積極性。扶持對整個文化創意產業有重要影響的大企業的同時,拓寬資金支持的覆蓋面,也給予有發展潛力的小規模企業一定的資金或是特殊貸款,使企業及時得到資金,并持續跟蹤資金使用情況和企業后續發展狀況,根據具體情況制定資金撤回或資金持續注入政策,使企業快速走向正軌。
[中圖分類號]G1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6)05 ― 0082 ― 02
隨著文化創意產業的不斷發展,對于資金的融通需求變得越來越迫切,投融資的問題已經成為制約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桎梏。因此,如何以金融手段來解決文化創意產業的資金短缺,已成為業內專家和各經營單位不斷探索的重要命題。
一、黑龍江省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與金融支持現狀
1.黑龍江省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現狀
近幾年黑龍江省文化創意產業蓬勃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占到了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不斷增加,自2010年至2013年化創意產業增加值分別為217.7億元、285億元、398.6億元、500億元,占GDP比重分別為2.1%、2.27%、2.9%、3.25%。截止到2013年文化產業機構達到8.4萬個,從業人員55萬人,1個國家級文化創意產業試驗園區,8個國家級示范基地,56個省級園區基地,帶動了全省影視制作、演藝娛樂、藝術品生產等傳統文化創意產業加快發展,也促進了旅游休閑、動漫游戲、網絡信息、文化會展等新興文化創意產業迅速興起。
2.黑龍江省文化創意產業金融支持現狀
隨著黑龍江省委、省政府的重視,黑龍江文化創意產業己經形成了與產業相關的一整套投融資體系。
(1)黑龍江省文化創意產業政策支持現狀
從2009年黑龍江省政府及人民銀行哈爾濱支行等相關部門制定了一系列相關政策推動和支持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如:《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金融辦等部門關于促進我省融資性擔保機構規范發展實施意見》、《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于促進全省金融保險業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有關政策,對黑龍江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起到了強有力的支持和推動作用。
(2)黑龍江省成立文化產業投融資平臺
黑龍江文化產業投資控股集團與其旗下的黑龍江文化產業發展基金被黑龍江省委確定全省文化產業唯一的投融資平臺。該集團創新發展了“1+8”的產業模式,即文化與科技、金融、旅游、地產、教育、體育休閑、物流、信息融合發展的模式,努力打造以黑龍江文化產業基金、融資擔保、文化藝術品產權交易為核心的文化資本產業群,以文化置業、文化傳媒、文化園區為核心的文化實業產業群,助推龍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3)黑龍江省成立文化金融服務中心
2014年黑龍江文化金融服務中心成立。該中心是全國首家省級文化金融專業服務機構。該中心包括融資擔保公司、文創銀行、文化小貸公司、文化產業發展基金、文化產權交易所、版權評估公司、文化金融研究院等機構,形成一條完整的文化產業金融服務鏈。
(4)黑龍江省銀行等金融機構對文化創意產業的支持狀況
截止到2013年5月,黑龍江省共有金融機構64家,證券業機構9家,保險機構38家。銀行業金融機構針對我省實際文化產業項目及文化企業的資金需求,采取多種方式提供了資金支持,信貸金額不斷增加,2011年至2013年文化產業信貸余額分別為:12.9億元、21.4億元和33.6億元。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分別為:8548.7億元、9906.7億元、11906億元。分別占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的比重為:0.15%、0.216%、0.282%。
二、黑龍江省文化創意產業金融支持存在的問題
黑龍江省文化創意產業近幾年得到了快速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相對于其他省份仍然處于落后的地位。就東北三省來說,黑龍江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速度遠遠低于遼寧和吉林,金融對文化創意產業的支持力度嚴重低限制了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腳步。
1.金融支持滯后于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黑龍江對文化創意產業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但相對于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速度來說遠遠不能滿足文化創意產業對資金的需求。黑龍江的文化創意產業起步較晚,大部分都是中小企業且處于初創期和成長期,根據企業生命周期理論,在該階段對資金的需求較大,而主要的融資是從金融機構獲得貸款,文化創意企業的特點使得從金融機構獲得的貸款很少,很多項目由于資金短缺而擱淺。金融業對文化產業的貸款總額占社會貸款總額的比重還不到0.3%,與文化創意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重不匹配。
2.政策支持不完善
黑龍江省委省政府雖然制定了多項政策引導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2014年設立1.5億元專項資金,支持文化創意和設計產業發展,但缺少基金的具體安排和用途安排的規范性文件。也沒有稅收優惠和政府貼息等規范性的文件。
3.金融機構發展滯后
黑龍江省與金融發達的地區相比,一是金融機構種類少,主要是銀行類金融機構,而證券類和保險類的金融機構較少,限制了金融與文化創意產業有效對接。二是金融機構創新能力差,多數金融機構對文化創意產業的信貸支持模式不符合文化創意企業資產特點和資金需求特點,只有哈爾濱銀行和浦發銀行創新性推出以版權、專利權、商標權等知識產權質押貸款和針對知識產權質押及應收賬款質押、未來收益權質押、訂單質押、聯保等組合擔保方式的貸款產品等適合文化創意企業的金融信貸產品。
4.中介服務體系建設有待完善
目前黑龍江省融資擔保公司法人機構共176家,注冊資本超過一億元的為90家。擔保業務主要有:動產抵(質)押擔保、供應鏈訂單融資擔保、一般性融資貸款擔保和銀行承兌匯票擔保。從全省來看擔保機構發展不平衡,機構數量少,規模小,擔保方式品種少。另外雖然建立了文化金融服務中心,但為文化創意企業提供定價、流轉、擔保等全方位服務水平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和完善。
三、黑龍江省文化創意產業金融支持村完善對策
為促進黑龍江省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金融部門應把握金融支持文化大繁榮的有利時機,積極創新適合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金融產品并積極探索融資支持模式,為黑龍江省文化創意產業體系和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做好資金需求服務,實現雙贏的格局。
1.完善文化創意產業政策支持體系
(1)健全文化創意產業金融支持相關政策
文化創意產業的金融支持政策應包括黑龍江省財政資金中設立文化創意產業專項資金、財政貼息、稅收優惠和拓寬融資渠道等方面進行完善。
黑龍江省文化創意產業專項資金:一是應設立黑龍江省國家級和省級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資金,用于該園區的環境治理、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二是設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用于貸款貼息、擔保補貼、高端創意人才獎勵、新技術開發、創新項目補貼及數字化建設與傳播等方面。
稅收優惠政策:主要是針對從事文化創意業務的單位和個人以及從事文化創意產業技術開發的科研機構取得的收入免征或減征營業稅或所得稅。
拓寬融資渠道:在該方面政府應創造文化創意企業在資本市場融資的條件,制定政策完善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機制,引導、支持擔保機構為中小文化創意企業進行融資擔保。
(2)完善文化創意產業政策推動機制
制定的各項文化創意產業的金融支持政策一般只是綱領性文件,不具備可操作性,因此針對每項政策都要制定具體的實施辦法和指導意見,對政策內容和具體事項予以詳細說明,來推動該政策的有效實施,否則就形同虛設。
(3)建立文化創意產業信息共享機制
黑龍江省為加大文化創意產業的支持力度,應建立文化創意產業信息共享機制。政府要支持建立文化創意產業公共服務中心,該中心應匯集政府政策信息、銀行的金融產品信息和中介機構的服務信息,實現政、銀、企信息共享。提供以投融資服務為核心的產權評估、交易咨詢和流轉、金融中介服務等公共服務平臺。
(4)設立文化創意產業管理中心
黑龍江省政府應設立專門的部門負責文化創意產業的相關工作,包括相關金融支持政策、實施辦法、實施意見、基金管理辦法各種優惠措施等細則的制定;相關部門的協調與溝通;先期工作的組織與引導等。
(5)設立文化創意產業投資發展基金
在黑龍江省文化創意產業管理中心的領導下,以文化創意產業專項資金作為引導資金,引進商業性合作資金,啟動和運作文化創意產業投資發展基金,為黑龍江省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
2.完善文化創意產業商業支持模式
為實現黑龍江省文化創意產業與金融的有效對接,金融機構應抓住文化創意產業振興和大繁榮發展的有力時機,在政府政策的推動和引導下,應積極構建文化金融服務體系,創新文化創意產業金融產品,在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同時,實現金融與文化創意產業的共同繁榮。
(1)建立文化創意產業專業行或專營機構
黑龍江省銀行類金融機構應建立文化創意產業全面服務體系,首先應建立文化創意產業專業行或專營機構,培養專業團隊,創新文化創意產業服務模式,搶占市場先機。
(2)構建多元化融資平臺
為滿足不同發展階段文化創意企業的資金需求,金融支持不能僅僅局限于銀行放貸,應積極探索多元化融資渠道,設計基于債權、股權和版權為基礎的交易平臺,建立包括在內的完整的金融服務鏈條,發展多元化融資。對于經營穩定處于成熟期的文化創意企業應推動其在主板市場上市,引導社會資本進入文化領域。支持文化創意企業采取發行企業債、集合債和公司債等方式融資。對于中小文化創意企業應發揮信用增進機構的作用,積極發行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集合票據等為中小文化創意企業融資提供便利。
(3)開發創意金融產品
[中圖分類號] G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893X(2013)01?0078?03
一、創業教育與大學文化競爭力現狀的調查
1. 樣本選取
為了解創業教育與大學文化競爭力的現狀,從樣本的有效性、代表性、科學性和隨機性等角度出發,對浙江地區的浙江大學、浙江工業大學、浙江工商大學、浙江理工大學、寧波大學、溫州醫學院、溫州大學等若干高校的相關老師、大學生及大學生創業者進行調查。一方面,老師相對于學生而言對創業教育有更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大學生及大學生創業在接受和實踐創業教育上存在著不同的立場,有著不同的經歷和感受。因此,作者結合當地特色、各高校文化和各年級實際情況,通過撒網的方式進行非等比例分階段隨機抽樣。
2. 實測過程
調查方式分為問卷調查和訪談兩種形式。問卷的填寫一部分通過調查員發給被調查者,現場填寫并當場收回;一部分通過網絡傳閱即借助QQ、E-mail等網絡平臺來完成。前者的受眾方主要分布在溫州茶山高教園區,后者的面向方主要為杭州、寧波等非溫州地區的高校。2012年8月下旬開始問卷的下發及訪談,截止至9月末,共下發300份問卷,收回294份,有效問卷291份,有效回收率為97%。問卷調查和訪談的內容涉及大學生創業的瓶頸、創業教育的現狀和作用、大學文化的本質和作用、提高大學文化競爭力的途徑等。
3. 數據處理
本研究全部的問卷資料、訪談資料及其它文獻資料全部由作者核實、錄入。運用SPSS統計軟件進行邏輯查錯處理,通過相關分析、多元分析,在確保真實性、準確性的基礎上進行深度分析,以定量研究為主。
二、創業教育和大學文化存在的問題
1. 創業教育體系不完善
76.8%的被調查者認為中國高校的創業教育體系極度不完善,創業教育極不成熟。對于大學生創業失敗的原因,調查結果顯示社會支持程度不夠,課程設置不合理和學生自身素質問題分別占29.3%,46.9%和20.8%。事實上,不論是社會的支持程度,包括高校、政府、企業、行業、社會在資金、技術、人脈等方面的扶持力度,還是創業教育的課程設置,即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平衡、師資力量的專業程度等確實不夠到位。
一個完整的創業活動應該包括創新想法、開創事業和價值創造,即前奏、進行、尾音三部曲。但是,中國的傳統教育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和阻礙著學生的創新創造本能,創業教育的核心是創新創造,但是填鴨式的教育方法,使得一部分學生失去了主動探索、積極創新的意識與習慣,被動取代了主動,模仿代替了創新。大學生創業者的素質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質疑,例如創新創意程度、吃苦耐勞程度等。同時,由于學校、政府、企業、行業、社會的支持力度不夠,使得大學生創業面臨四座大山:資金短缺、技術短缺、創意短缺、人脈短缺。于此,價值創造無從談起。
另外,現有創業教育課程以理論學習為主,創業實戰少之又少。溫州大學是全國創業教育示范院校,是國家創業型人才培養溫州模式創新實驗區,可以說,在創業教育上處于全國領先地位,雖然他的創業教育改革試點班課程設置分為創業理論、創業實務和創業實踐三大課程模塊,但是創業實踐的執行率極低。據創業學院2010級A同學透露,他們只有暑假去企業實習過一次。需要注意的是:實習遠不等于創業。浙江工商大學的創業孵化班的B同學說,學生能真正走出校園進行創業的機會亦是微乎其微。
對比國內外的創業教育,不難發現成熟的創業教育應當配有耳熟能詳的創業模式。美國有聚焦模式、磁石模式和輻射模式;日本有創業家專門教育型、經營技能綜合演戲型、創業技能副專業型和企業家精神涵養型。但是,中國沒有完善的本土創業模式。據資料顯示,我國大學創業教育啟動較晚,屬于一種由政府要求、畢業生就業壓力沉重的強制,不是大學價值觀轉型的自主行為,從而呈現為功利性。
2. 創業項目深度不夠,局限于校短期創業
調查結果顯示:創業項目服務類占69%,網絡類占21.8%,技術類占8.2%,即大學生創業者的創業項目主要集中在餐飲、服裝、鞋帽、二手書等服務類項目,其中占21.8%的網絡類項目中包括網店類似的不具創新性和技術性的項目,相反,最具創新性、技術性和戰斗力的技術類項目只占8.2%。
由此可見,大學生創業者的創業項目深度不夠。80%的大學生創業者都將目標集中在“賺多少”“哪個項目的成本最低”“哪個項目的成本回收時間最短”等類似的膚淺問題上。他們沒有把目光放長遠,沒有將項目與社會長期創業項目對接,只是局限于校園短期創業,滿足于在校期間的創業。溫州大學的商臣傳媒(原名“藍蝸牛工作室”)開創者安樂和安順兩兄弟,只是在校期間對工作室進行經營管理,畢業之后就另謀生路。至今為止,商臣傳媒的每一屆掌管者都是做出這種選擇,即“在校—經營管理,離校—另謀生路”。
3. 大學文化呈現趨同化與邊緣化
中國高等教育從精英式教育轉向大眾化教育,加劇了高校之間的競爭。故各高校應當重視個性教育,這是應當也是必然趨勢。大學的地理位置不同、人文環境不同、學科特色不同、教授師資不同、大學管理不同等必然要求多樣性、差異性的大學文化形態[1]。然而,當前我國大學辦學思想的隨意化、組織機構的科層化、辦學目標的趨同化,造成了大學精神文化的缺失[2]。當前的大學文化建設普遍注重形式性的師資力量、校園美化、特色活動建設,忽略了大學文化內涵性、本質性的建設,走向愈來愈膚淺。文化的缺失與膚淺即趨同化、邊緣化。
當下是文化營銷的時代,特色深遠的大學文化建設達到了從未有過的現實意義和戰略高度。然而,當問及“請您簡略概括一下浙江高校的大學文化特點,比如浙江大學、寧波大學、溫州大學等”這一問題時,將近百分之百的被調查者僅僅知道自己所在學校的大學文化最突出的特點,比如溫州大學的創業文化,有的甚至連自己學校最顯著的大學文化特征都無從知曉。很多被調查者反應,大學文化建設停留于口號階段,很多高校提出的大學文化建設都大同小異,沒有明顯的本土特色與深刻內涵。若干高校把精力放在“擴大”上,狠抓物質建設、師資力量等,使得大學文化應有的凝聚力、號召力、影響力逐年減弱。其次,大學文化的趨同化和邊緣化,造成了當今大學生和大學生創業者的素質教育面臨嚴重警告。
4. 創新創造的大學文化逐漸流失
大學文化包括四大文化: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精神文化,其核心是精神文化。創新創造是精神文化的精髓,是大學文化的延展之基。大學的創新性是由大學文化的屬性決定的。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發揮國民教育在文化傳承創新中的基礎性作用。”大學作為保存、傳承、弘揚和創造先進文化的關鍵陣地,有責任進一步發揮對社會文化建設的示范功能、輻射功能和提升功能,義不容辭地肩負起傳承創新文化的神圣使命[3]。
但是,對于當今高校文化建設的側重點,調研結果給予我們的數據是:校園美化占31%,特色活動站23.8%,師資力量占19.4%,專業學術占15%,創新創造占9.9%。顯然,當今高校大學文化建設的中心已經偏離了正常軌道。
其次,大學生創業的眾多創業項目也反映了大學生創業者在自主創新、價值創造、吃苦耐勞素質上的嚴重欠缺。從論文造假到網店、餐飲店的加盟,我們感受到了學生不論是在專業領域的發展還是在創業領域的涉獵,都無法擺脫抄襲與模仿的影子,自主創新創造的大學文化大學精神與個人素質又何去何從?
三、幾點建議
1. 完善創業教育體系建設
第一,形成五方聯動。知識與網絡經濟下的創業時代需要創業教育。創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一份完備美好的創業計劃書,一個理念相融的優秀團隊,一些必備的創業知識與技能,若干接近有去無回的風險資本等。同樣地,創業教育也是一項極具前瞻性、挑戰性的大工程。它不可能僅僅由學校這一個角色孤軍奮戰,而應是一個“家族事業”,應該有高校、政府、企業、行業、社會等成員,并以這五者為主要、重點成員,五方聯動、凝聚力量、缺一不可,形成“高校主導”“政府扶持”“企業參與”“行業支持”“社會關注”的創業教育體系,不僅使得創業教育得到了全社會人的關注,也能有效地解決資金瓶頸,從而全方面多角度地倡導、參與、完善創業教育和創業教育體系。
第二,完善課程設置。創業教育的載體是創業課程,創業型人才的培養是創業教育理念外化為行為的過程。從浙江大學、寧波大學、浙江工商大學、溫州大學等浙江高校開設的創業課程及實踐情況來看來看,我們不難發現目前的創業課程集中在理論教學。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走出校園、面向社會的創業實踐占所有課程的20%都不到。并且,有些課程直接從國外移植過來,沒有結合我國創業教育的現狀。同時,創業教育應當在義務教育階段開始普及,高校階段則是提供更多的創業平臺,例如創業計劃大賽、創業服務指導站等。所謂“臺下十年功,臺上一分鐘”,夯實的基礎必須通過良好的平臺才能展現出來。
第三,提高師資素質。教授創業課程的老師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沒有創業經歷的學者,甚至沒有在企業工作過,他們的經驗與能力局限于理論部分。師資中真正具有豐富的創業實戰經驗的老師都是鳳毛麟角,其課程內容和教授方式也就難以“脫離理論,面向實戰”。因此,創業教育亟待有豐富創業閱歷的企業家的加入,急需多元化的師資隊伍。
2. 將創業教育上升到文化高度
國際創意產業泰斗、“紅歲之父”姚研成曾經提出這樣一個理論:一個文化家等于一萬個企業家。大連大學在短短的20年里,從被撤銷建制警告到如今遼寧省名列前茅的高等院校,其質上的飛躍源于文化的力量。文化的作用顯而易見,大學文化則是一所大學的靈氣所在,具有引導功能、凝聚功能、熏陶功能、輻射功能等。潛移默化中影響著人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改變著人們的行為方式、處事風格、交談能力。可以說,當今中國大學存在的諸多問題,歸根結底都是大學文化建設的問題。當今高校的競爭其實就是大學文化的競爭,大學文化的傳承程深度、創新程度決定了大學的厚度與高度。創業教育、創業文化、大學文化是一條循序漸進的文化鏈,三者的核心都是創意、創新、創造。在某種角度上,創業活動的背后是創業文化的作用、支撐和體現。美國的高技術產業園區硅谷就是最有利的說明。
因此,把創業教育、創業文化轉換為外顯文化徽證,把創業教育提升到文化高度是時代主流的要求,是創業教育快速發展的要求,是提高大學文化競爭力的必然要求。創業教育與大學文化息息相關,創業教育強調的是創新精神、創業精神,這種既內斂又外放的精神凝練于創業文化,作用于大學文化。大學文化應當是海納百川的包容文化,創業文化是它的一條主要干流即細分文化,必不可缺。由創業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才必定內涵與外顯著她所在高校的大學文化,這對于大學文化的宣傳無疑是一種最直接、性價比最高、效果最好的宣傳,對于提高大學文化的競爭力無疑是最有說服力,最具霸性的一種成品展現。所以,想要將創業教育做到極致,必須采用一顆文化之心。
3. 注重個性素質的創新創業教育
大學文化建設和創業教育的契合點有著高度的相融性,即創新創造。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創業者的個人素質和個人魅力正在走下坡路。一方面是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和獨生子女政策,使得當今大學生都是全家的寶貝,經歷的磨難越來越少,另一方面則體現了中國教育在學生個性素質培養上的短板。
注重個性素質的創新創業教育,提高大學文化的競爭力。第一,要在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基礎上,必須傳承本土的優秀文化,借鑒外來的經典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必須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加強兄弟院校之間的交流,加強國際交流;第二,明確辦學理念,堅持系統性原則和個性化原則。創新創造的大學文化并非一蹴而就、你我共通。系統性是指大學文化的建設要有整體規劃,不能盲目跟隨,從最初地設想到最后的落實,必須有理可依,有據可憑,有序可循。個性化則指大學文化的建設要有本土特色,區別于一般化和大眾化,結合當地特色、辦學以來的傳統特色和成就和世界、國家、學校、師生對未來的展望,制定并實施一種獨特唯一的大學文化身份證。第三,讓創新創造之風遍布大學每個角落。可以設立相關的形象標識物,倡導并提供廣闊的創新創造創業平臺,例如科技園區、創業大賽等,逐步從理論走向實踐。
參考文獻:
研究設計
(一)研究假設與問卷設計
首先,本文將創意農業金融支持影響因素歸納至13個方面,包括基礎設施、政策法規、社會中介組織、社會信任、決策、組織、領導、控制、資源、產業、營銷、財務、文化,并假設以上方面對于創意農業金融支持具有直接的正向影響。最后,針對上述研究內容,形成了13個維度47個測量指標的分析框架,具體參見表1,并據此設計調查問卷。問卷設計中,對各變量依據其影響程度采用五級量表設問,設定“高”、“較高”、“一般”、“較低”、“低”5個取值刻度。
(二)預調查問卷信度、效度分析
1.預調查問卷的信度分析
在進行預調查之前,本研究征求了五位專家對預調查問卷文字描述及格式的意見,形成了預調查問卷;再向泉州、漳州、福州、廈門、武夷山等城市農業局、人民銀行、商業銀行、創意農業企業的專家發放并收回50份預調查問卷。吳明隆﹙2003﹚認為,Cronbach?sAlpha與研究目的和測驗分數的運用相關。如果研究目的在于編制預測問卷或者測量某構思的先導性研究,信度系數在0.5至0.6就已足夠①。當前,創意農業金融支持影響因素尚處于探索性研究階段。鑒于此,本文設定信度標準為a≥0.6。本文對預調查的數據進行測算,分析結果顯示,總量表以及各分量表的Alpha系數均大于原先設定的標準數值0.6,符合信度檢驗要求,證實問卷設計的創意農業金融支持影響因素能夠反映影響創意農業支持效果的概念。總量表的Alpha系數為0.968,明顯高于各分量表,代表此量表信度頗佳。
2.預調查問卷的效度分析
本研究實施預調查的目的是通過專家訪談,充分收集專家意見,并將意見納入預調查問卷,再通過數據分析以保證度量的表面效度。內容效度指度量是否涵蓋足夠具有代表性的變量﹙或題項﹚來度量所屬概念。而保證問卷內容效度的首選方法是由該研究領域的專家對量表進行反復評價,直至取得一致意見。本研究在多次咨詢資深專家的基礎上,最后形成預調查問卷。此外,問卷中的變量﹙或題項﹚均來自權威文獻,依據創意農業和金融支持的相關理論,對各因素的概念及操作化變量進行了充分的理論分析。
3.正式問卷調查過程及信度分析
在充分進行預調查的基礎上,本研究最終形成正式調查問卷。之后,于2012年79月向福州、泉州、廈門、漳州、龍巖、三明、南平、莆田、寧德九市農業局、林業局、人民銀行、銀監局、商業銀行、創意農業企業發放問卷400份。共回收355份,其中有效問卷329份,回收率為88.75%,有效率為92.67%,均達到研究設計取樣標準。本研究采用SPSS19.0統計分析軟件對所取得的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因子分析、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從實證角度肯定或否定研究假設,進而得出相關結論。信度是某一特定受試群測驗分數的特性,分數受不同受試者的影響。基于此,對已經回收的正式調查問卷,再次檢驗量表分數的信度。預調查階段已設定信度標準為Cronbach?salpha≥0.6。整理后各因素的Cronbach?salpha值如表2所示。從正式調查問卷的信度分析結果可知,表2各因素變量值較預調查時信度有所提高,均符合本文所設定之標準,說明正式問卷調查一致性程度較高。其中,決策的Cronbach?salpha值最高,為0.900。
數據分析
(一)主成分分析
將創意農業金融支持指標測量體系中的47個指標,即基礎設施﹙3個指標﹚、政策法規﹙3個指標﹚、社會中介組織﹙4個指標﹚、社會信任﹙4個指標﹚、決策﹙3個指標﹚、組織﹙3個指標﹚、領導﹙4個指標﹚、控制﹙3個指標﹚、資源﹙5個指標﹚、產業﹙4個指標﹚、營銷﹙4個指標﹚、財務﹙3個指標﹚、文化﹙4個指標﹚。運用SPSS19.0進行因子分析,從而提取最能影響創意農業金融支持的主要因素。KMO和Bartlett的球形度檢驗結果顯示,KMO的值為0.950,根據KMO度量標準,在0.80~0.90被認為是極佳的。同時Bartlett的球形度檢驗的值為3560.501,說明相關系數矩陣和單位矩陣存在顯著差異。從此兩點可得出,原變量適合做因子分析。因子分析結果特征值表明,3個因子解釋了總體方差的75.033%,而3個因子的一致性Cronbach?salpha值分別為0.831、0.905和0.911,顯示因子內部一致性較好。依據有關因子對應各項目的含義,將3個因子分別命名為:創意農業組織、金融機構和社會環境。其中創意農業組織包括:產業、營銷、資源、財務、文化這5個因素;金融機構包括:決策、組織、領導、政策法規、控制這5個因素;社會環境包括社會中介組織、基礎設施、社會信任這3個因素。#p#分頁標題#e#
(二)相關分析
為探討對創意農業金融支持影響最為重要的關鍵變量,并驗證有關變量間的因果關系,應對這些影響因素與創意農業金融支持績效進行相關分析。分析結果表明,所有的相關系數均為正數,即創意農業金融支持的13個影響因素與創意農業金融支持績效存在正相關關系,其中尤以營銷因素與創意農業金融支持績效的相關性最為顯著,相關系數達到0.732﹙在p<0.01的水平上﹚,創意農業金融支持績效與產業、財務、資源、文化、決策、組織、領導、社會信任、控制這9個因素存在著較為顯著的正相關關系,相關系數在0.6000.706;而基礎設施、政策法規、社會中介組織等3個因素相關系數分別為0.568、0.542和0.511。同時,營銷、財務、產業、資源、文化與創意農業組織的相關性比社會環境與金融機構的相關性更顯著;基礎設施、社會中介組織、社會信任與社會環境的相關性比創意農業組織與金融機構的相關性更大;政策法規、決策、組織、領導、控制與金融機構的相關性比與社會環境和社會中介組織的相關性更顯著。下一步通過回歸分析檢驗各因素與創意農業金融支持的因果關系。
(三)回歸分析
各因素與創意農業金融支持績效存在顯著的正線性相關。但是否為因果關系,需經回歸分析證明。
1.單變量回歸分析
回歸結果顯示,三個主要因子對創意農業金融支持績效有顯著影響。但分析表明,創意農業組織對金融支持的影響最大,調整后的R2=0.674,表示該因素單獨作用時,可解釋創意農業金融支持績效的67.4%,回歸系數為0.821,F檢驗通過,表示回歸模型具有統計意義;金融機構因子與社會環境因子對創意農業金融支持績效的影響較小,R2分別為0.554和0.420,回歸系數為0.744和0.648,F檢驗均通過,表示回歸模型具有統計意義。可見各個影響因子對創意農業金融支持績效的影響程度是不同的,創意農業組織的影響是最主要的。
2.多元回歸分析
在多元回歸分析中,首先,用Durbin-Waston統計判斷是否存在序列相關。初步回歸結果輸出Durbin-Waston統計值為1.672,接近2,說明不存在序列相關。依據測算的標準化回歸系數,創意農業金融支持績效的標準化回歸方程是:金融支持績效=0.171營銷+0.195產業+0.107領導+0.219財務+0.112基礎設施+0.116控制+0.105文化可見,財務、營銷和產業等3個因子對金融支持績效的影響較為顯著,其余4個因子的標準系數均接近0.1,影響力相似。
結論與對策建
議通過上述數據統計分析,本研究對提出的假設進行了驗證。具體結果見表3。需要說明的是,本研究數據獲取以問卷調查分析為基礎,以行業相關人士的專業判斷作為變量取值樣本,側重反映的是被調查者就相關因素對被解釋變量產生影響的看法的一致或差異程度。上述假設驗證結果說明,基礎設施、領導、控制、產業、財務、營銷和文化對創意農業金融支持績效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而政策法規、社會中介組織、社會信任、決策、組織、資源對創意農業金融支持績效有影響但不顯著。財務對創意農業金融支持績效的影響最大,財務因子包含創意農業組織資產負債率、利潤率、現金流,這三個指標一方面表明財務狀況良好、利潤率高的創意農業組織在獲得金融支持時,能夠取得較好的績效,另一方面也表明財務指標是商業銀行在評估創意農業組織融資申請時最重視的一個環節。因此創意農業組織在獲得扶植政策的情況下,也應著力改善財務狀況,提高企業贏利能力,以獲得銀行持續的支持。
一、引言
(一)問題的提出
創意產業的概念最早出現在1998年出臺的《英國創意產業路徑文件》中,該文件明確提出,“所謂創意產業,就是指那些從個人的創造力、技能和天分中獲取發展動力的企業,以及那些通過對知識產權的開發可創造潛在財富和就業機會的活動。”這一概念主要從文化創意產業的主體來分析的。我國在定義上與之稍有差異。根據2006年北京市統計局出臺的《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分類標準》,文化創意產業“是以創作、創造、創新為根本手段,以文化內容和創意成果為核心價值,以知識產權實現或消費為交易特征,為社會公眾提供文化體驗的具有內在聯系的行業集群”。
隨著技術和管理的創新,人類用于物質生產勞動的時間越來越少,而自由時間越來越多。在自由時間,人們進行文化生產和文化消費。這一經濟社會發展律動已經使得文化產業研究進入學者和民眾的視域。北京市作為中國的文化中心,已經將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作為支柱產業,眾多學者開始對北京市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展開研究,主要從三個視角進行研究的,第一個視角是從政府的視角,如對北京城區文化產業空間分布的研究(周尚意,2009);對北京文化產業發展的整體分析(北京市文化產業發展規劃課題組,2010);對北京文化產業發展的區域性優勢的分析(鄒紅,2011)。第二個視角是從企業的視角,如對動漫類企業的發展路徑的分析(劉玉珠,2011),對軟件類企業的發展路徑的分析(曹仁超,2011),對出版類企業的發展路徑的分析(李彥珍,2011)。第三個視角是從一般民眾的視角對文化產業進行分析,如從大眾文化的視角對文化產業展開分析(鄒廣文,2011)。
以上學者的研究對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有很大的價值,但是有一點不足,就是對北京市文化產業的發展的研究欠缺大學生文化需求的視角。文化產業的主要消費群體是青年尤其是在校的大學生,從這一個群體的視角來看待文化創意創業產業是至關重要的。本研究的最大的特色就體現在,研究者是首都在校大學生,主要調研的群體也是首都大學生。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1.學術價值:基于大學生的文化需求的視角構建區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基本分析框架,有一定的理論學術價值。
2.現實價值:基于大學生的視角對北京市的文化創意產業進行調查研究,得出一些有意義的研究數據和分析結論,對于政府和企業進行文化產業發展有一定的實際借鑒價值。
3.戰略價值:基于大學生文化需求視角的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對策研究,對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抵制文化侵略,維護國際的文化安全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
二、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采用了二手資料調查、走訪以及問卷調查三種調查方法。如下面所顯示:
三、調查對象及樣本選擇
鑒于對調查的可操作性與調查的現實意義代表性的綜合考慮,在本次調查中,選定了北京市區的大學生以及文化企業作為主要調查對象。通過設計專門的問卷以及訪談提綱,實地去接觸調查對象,來進行調查,獲取所需的信息。經過初稿的制作、試投放以及反復修改后,完成問卷設計并進行了投放與后期處理。
(一)抽樣方法
我們采用的是分層抽樣的方法,大學生方面根據其所在院校的類別以及代表性進行大致的分層,文化企業方面根據其企業主要業務以及發展方向進行分層,然后根據他們各自在所在分類中的人群中所占的比例進行抽樣。
(二)抽樣地點
為了更高效的獲取有效的問卷樣本,根據調查對象的特點,以及能夠完成的工作量的具體情況,我們選擇抽樣的具體地點主要在大學校園、自習室、文化企業聚集區。
(三)抽樣過程
抽樣的過程比較科學、合理、有效,且主要以通過紙質問卷填答的實地問卷發放,為信度和效度提供了保障。
(四)抽樣結果
問卷共發放了160份,回收篩選得有效問卷為153份,問卷有效率為95.625%,具有統計分析意義。
(五)數據分析軟件
我們將有效問卷進行了整理、數據錄入,用SPSS統計分析軟件、EXCEL軟件進行了分析。以下是具體的數據分析過程。
四、數據分析過程
(一)文化消費的主要內容
在調查中,我們首先詢問了受訪者文化消費的主要內容,并且做了詳細的分類。有修讀本科課程、專業知識類、通識教育類、娛樂類、藝術類、投資類、益智類、運動類、休閑類等。每個分類后還有具體項目的舉例,以便受訪者更好的作答,共收集了來自北師大、北理工、人大、民大,北航五所學校共153名學生的問卷反饋,同時也對他們的個人基本情況有所調查,應該說可以保證樣本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從表1中可以看出,22%的受訪大學生文化消費的主要內容還是娛樂類(看電影電視劇、聽音樂、玩游戲、打牌、瀏覽娛樂新聞等);通識教育和專業知識位列第二和第三,兩者差距較小。只有11%的受訪者會把主要精力放在本科課程上。受訪者的偏好依然以娛樂為主,但時事要聞和專業知識依然占據了不小的部分,分類的詳細和選擇的分布也體現了大學生文化消費的多樣性。
(二)大學生欣賞與體驗文化產品的主要目的
大部分大學生欣賞與體驗文化產品的目的還是相當良好的。“補充和鞏固專業知識”、“拓展視野”與“提升藝術修養”這三項共計56.7%,這反映了當代大學生正確使用文化產品的大趨勢。當然,也有17.2%的被訪者選擇了消遣娛樂,9.6%的被訪者選擇了發泄情緒,但是總體而言,大學生依然是以自我提升為基本目的進行文化產品的欣賞與體驗的。
(三)北京市文化產業需要加強的方面
分析調查結果得出,39.9%的廣大高校學生認為對于北京市文化產業而言,最重要的是要“利用各種新興手段,豐富文化內容的表現形式,提高文化原創力和競爭力”。結合我國具體的文化產業現狀,這一建議不無道理。當今的文化產業雖然有了快速發展的態勢,但是仍沒有將世界文化產業烙上“中國印記”。而反觀美國的好萊塢影視公司,則紛紛將“花木蘭”、“功夫熊貓”等中國形象搬上屏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通過高科技方式,將原有的文化內容以全新的形式演繹了出來,而這,也是我們的文化產業迫切需要加強之處。
(四)北京市文化產業發展的目標指向
調查發現,在北京市文化產業發展的目標指向上,除“建立和維護文化市場競爭秩序”之外,大學生的選擇的差異度較小。一方面,這表明了大學生對北京市的文化產業的發展了解有限,并不能在短時間內做出相對集中的判斷;同時,這也說明了首都高校學生認為北京市在這幾個方面都急需加強,也表明了北京市文化產業發展的艱巨性與復雜性。
(五)存在的問題
通過我們調研問卷總結的數據及對部分文化產業基地和企業的訪談中得出當前北京市文化產業發展存在如下問題:
1.文化產業的迅猛發展使得文化產業方面的人才需求加大,企業及相關部門提供給大學生新的就業機會和方向,但相關人才匱乏的現象十分明顯。
文化產業中主要缺乏新興行業專業人才和復合型人才,既有寬廣人文視野、又具備精深產業理念的復合型高素質經營管理人才是目前文化產業重點需要的人才。以北京為例,創意產業從業人員在總的就業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不過千分之一,不僅人才的儲備不夠,而且結構也不盡合理,尤其是缺少一批頂尖的領軍人物式的創意人才。相比之下,在紐約,文化創意產業的從業人員占該城市全部工作人口總數的12%;在倫敦占14%;而在東京,這一比例更高達15%。
2.我國文化產業起步較晚,與國外成熟的文化產業體系具有不小的差距。不可否認,中國具有豐富的文化資源。但是,我們認為文化資源不等于生產力。從擁有資源到形成生產力,到形成高附加值的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生產力,需要走很長的一段路。而且,新經濟時代的文化產業對資源的依賴度不高。文化產業更多地依賴其自身建立起來的時尚文化和當代大眾流行文化機制,以及全球化的市場及其明星制度、經紀人制度和全球營銷方式,這幾點恰恰是中國文化產業所欠缺的。
3.我國文化產業現階段基本停留在吸取國外成功經驗,進行模仿再創造階段。沒有實現自主創新,自主研發。這一方面是起步晚,而另外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傳統文化中規避風險的意愿,企業不愿主動嘗試新鮮事物,不愿意輕易冒險。企業的最終目的仍然是盈利為主,雖然有國家或相關部門的資金補貼,但是依然很少有企業敢于對文化產品進行自主創新,融會我國傳統文化的產品研發寥寥無幾。所以當國外先進的文化產業對我國市場大規模進軍時,我國本土的文化產品相比國外產品缺乏競爭優勢。這種嚴峻情況使得我國文化企業生存空間狹小,漸漸形成了惡性循環。這是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詬病。
五、建議和思考
(一)政府層面
1.繼續加大政府對文化創意產業的扶持引導力度。文化創意產業具有投資周期長、研發成本高、風險高等特點。從文化創意產業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政府的扶持,特別是政府在產業、金融政策方面的引導是推動文化創意產業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助力。一方面,要將北京市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財政、金融和科技等政策進行統一整合,為其打造一個良好的發展平臺和成長環境;另一方面,要對這些扶持政策的實施程度、效果進行監督和考核,使政策落實到位。
當前北京市文化創意企業均處在成長期,尚未形成足夠規模,游戲、動漫、影視企業在發展中需要相關信息和技術服務,但沒有力量建立自成一體的平臺。建議北京市搭建一個公共的技術和服務平臺,一般性的技術和服務均可通過該平成,不必企業各起爐灶,從而減少企業的運營成本,抵御風險、共享信息。該平臺今后還可以稱為各企業互通信息,創造合作機會的一個有效途徑。
2.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文化創意產品的形成是智慧和創意的體現,對文化創意產品知識產權的保護對于相關企業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在調研中,北京斯巴科工業設計公司的負責人指出,企業在申請外觀設計專利時,出現申請程序繁瑣、周期長、費用高等問題,導致企業喪失了最好的發展時機。因此,政府必須見面專利權申請費用、簡化專利權申請的程序和周期,盡快使相關企業從其文化創意產品中獲得應有的收益,從而為其發展提供正向的動力。
此外,要在北京市營造尊重和保護文化創意產業的氛圍,加大對文化創意產品知識產權保護的執法力度,特別是要重點打擊對文化創意產品的盜版侵權行為。對于電影、動漫企業的反盜版行動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和支持。
3.根據各地區資源稟賦的不同,科學規劃,形成產業集聚區錯位競爭發展。目前北京市各個區縣均以建設產業集聚區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規劃之一。在對朝陽區、石景山區、東城區、西城區的文化創意產業基地進行調研中,課題組發現各產業基地定位的差異性不足,導致產業基地內企業間惡性競爭,甚至打價格戰,導致企業入住產業基地的積極性減弱。這阻礙了文化創意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面對“產業集聚區熱”的現象,北京市應統一規劃,立足全局,依據各自資源特色與現有規模進行嚴格審核,對于重復的集聚區報批的要慎批、限批。鼓勵各集聚區良性發展,避免惡性競爭。對于已形成的聚居區,努力吸引國際知名企業入住園區,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示范作用,帶動中小企業進入園區,形成產業發展生態鏈;要采用市場化模式,積極引進有園區開發經驗的文化創意產業龍頭企業,規劃園區產業發展,制定園區發展戰略;加強集聚區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構筑市場化的資源共享模式,為園區企業和機構提供咨詢服務、技術支持、決策輔助等各種服務,形成結構合理、功能互補、分工明確的專業服務網絡。
(二)企業層面
1.打造核心產品,樹立品牌形象。任何產品想在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必須有自己的核心產品,打造自己的品牌,文化創意產業也同樣如此。北京文化創意產業需要立足本土文化資源,采取差異化競爭手段,在市場競爭中保持競爭力。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優勢和經營手段開發精品,打造擁有自己專利的高水準核心文化產品。北京市的個別文化產業已形成若干初具實力的核心產品,如湖廣會館、老舍茶館等處的曲藝藝術表演、報刊行業的《北京青年報》等。這些核心產品都是不斷地推陳出新,擴大自身的品牌效應。而對于那些缺乏核心產品的文化產業,如廣告業、動漫、著作業等產業亟待提高自身產品地位,創造出自身的產品優勢。
2.把握大學生需求,提高產品品味。大學生普遍認可制作精良、有人文關懷、技術水平高、有中華文化背景的文化產品。美國的迪斯尼樂園、好萊塢影視城的競爭優勢正是源于其高品質的文化產品。北京的文化創意企業要注重利用中國文化和北京地域文化資源,結合兩者得天獨厚的優勢,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企業,提高文化產品的質量和品味。
3.加強企業間協作,抱團發展。文化創意企業相互協作可以完善管理體制,形成規模經濟,。北京DRC工業設計創意基地中的“DRC”是“Design Resource Cooperation”強調的就是企業間的協作。處于成長期的文化創意企業加強合作,可以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并能有效抵御各類市場風險,做到標準化、集約化管理。在廣播電影電視業,可借鑒中國廣播電影電視集團公司(CRFTG)的經驗,集合北京幾家影視劇制作單位,聯合組建成北京影視劇制作集團,實現電影電視節目內容系列化、影視劇制作化、精品生產機制化的目的;在電子出版物行業組建以形成“大出版”格局為目標的北京市電子出版產業集團,集制作、出版、開發、進出口貿易為一體,紙介質、圖書、光盤、網絡等多媒介并行發展。
參考文獻
[l] 諾思.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績效[M].上海:格致出版社,2008.
[2] 徐丹丹.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金融支持[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1.
[3] 邁克爾?波特.競爭優勢[M].上海:華夏未來出版社,1997.
[4] 于國華.文化創業產業實務全書[M].臺北:商周出版社,2004.
[5] 肖璇.北京圈文化創意產業分布及集群式發展研究[D].沈陽:北京工商大學,2010.
[6] 吳悅.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研究[D].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1.
[7] 王世崇.北京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SWOT分析[J].經濟縱橫,2012(3).
[8] 吳婷婷,李存金.北京文化創業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當代經濟,2010 (6).
[DOI]10.13939/ki.zgsc.2016.40.034
文化創意產業因其本身的復雜性,其內涵仍然充滿爭議,行業分類也較為模糊,不同國家各有不同的標準。筆者在研究過程中留意到,盡管國內學術界、政府對文化/創意產業的研究和發展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和支持,但作為大眾的文化消費者對于何為文化/創意產業沒有比較清晰的認識,目前這方面的研究也很少。而任何產業的發展必須要有明確的市場定位,因而本研究擬從文化消費者的角度探討文化/創意產業內涵的傳播程度,并基于數據分析結果,為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提出建議。
1 研究假設
根據心理學認知態度與行為的關系,認知影響態度,態度決定行為,行為是認知態度的外在表現,但是行為與態度有時也會出現偏差。由于文化消費者對文化創意產業的認知態度難以直接測量,因此研究者通過測量文化消費行為來間接衡量其對文化創意產業的認知態度。劉平(2014)提出文化消費空間日益多樣化,“微傳播”“微內容”能創意地與體驗消費融合,給消費者帶來新鮮有趣的創造性的文化體驗,使人們享受文化創意帶來的豐富多彩的生活方式,進而產生對創意的喜好。[1]據以上提出假設1如下。
H 1:日常瀏覽新聞偏好、去公共文化場所的頻率、使用社交軟件關注文創信息的程度與文化消費者對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意義的評價正相關。
資樹榮(2013)在梳理國外關于文化消費的研究時發現年齡、性別、教育水平、職業層次等對文化消費有顯著影響。[2]姚永玲、鄭國楠(2012)認為創意產品不存在收入歧視,證明了創意聚集區的消費階層不存在收入歧視的論斷。[3]因而提出假設2如下。
H2:日常瀏覽新聞偏好、去公共文化場所的頻率、使用社交軟件關注文創信息的程度與文化消費者對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意義的評價這4個變量與收入水平無關,但與年齡、文化程度相關。
Hesmondhalgh(2002)提出文化產業主要生產具有社會意義的文本和象征物,包含影視廣播、出版、音樂、廣告和行為藝術。[4]Howkins(2001)認為,創意產業是其產品都在知識產權法保護范圍內的經濟部門,包括版權、專利、商標和設計四個部門。[5]Reese(2010)等借助產業和職業分類法,認為創意產業不僅包括藝術、音樂和寫作,還應納入教育和高科技產業。[6]可以看出盡管學者關于文化創意產業分類仍有爭議,但是媒體藝術被基本認可,網絡信息相關也日漸被接受,但設計相關的爭議較大,基于此提出假設3如下。
H3:文化消費者對于文化產業行業分類中媒體、藝術業的認可度最高,網絡信息業其次,工業、建筑設計的認可度最低。
2 樣本的基本特征
本次調查問卷共發放210份,回收210份。剔除一些填寫不完整或者不規范的問卷,此次有效問卷共200份,有效回收率為95.2%。
由于問卷中人口統計學方面的變量皆為分類變量,因此只做簡單的頻率統計,并不涉及均值、方差等。在所有被調查者中男性占35.5%,女性占64.5%;被調查者年齡集中在兩個層次,20~30歲的占47.5%,20歲以下的占25%;職業以學生為主,占54.5%,其次是教育工作者和行政管理人員,分別占14%、10%;文化程度以本科為主,占50%,其次是碩士,占24%;月收入水平集中在2000元以下,占57.5%,其次是2000~5000元,占28.5%,這可能與被調查者多數為學生有關。
3 數據分析
3.1 因子分析
采用因子分析,檢驗日常生活中文化消費相關的行為、文化消費者關于文化產業涵蓋行業的理解或接受度這些問題是否存在潛在變量。由表1可知,KMO值為0.691>0.5,此處樣本量基本可以接受;X2=217.738,P
3.2 信度檢驗
因子分析后,再進行信度檢驗。分別對已得到的4個因子進行信度檢驗,結果如表3,只有因子1的α值為0.734,0.7
戲劇文化市場是連接戲劇文化生產與戲劇文化消費的紐帶,無論是發展戲劇文化生產,還是擴大文化消費,都能促使文化市場的擴展。所以,戲劇文化企業積極開發戲劇文化產業項目,既有利于戲劇文化企業自身的生存與發展,更能增加戲劇文化市場的有效供給,從而滿足戲劇文化消費者不斷增長和變化著的需求。
戲劇文化產業項目的開發類型
戲劇文化產業開發項目按是否具有創新性劃分,可以分為產業創新項目和產業推廣項目兩大類。
戲劇產業創新項目產業創新項目是指文化企業運用藝術創作、科學普及、技術發明、表現形式等手段生產出具有一定思想內容的戲劇產品。產業創新項目包括內容創新和形式創新兩大類:①內容創新,即創造性生產具有一定思想內容,通過某種載體形式表現出來或進行傳播的戲劇產品。②形式創新,即應用現代化的藝術手段、大眾傳播技術生產出來新的戲劇產品,以及利用特定地域的人文資源編排出來新的戲劇劇目。
戲劇產業推廣項目戲劇產業推廣項目是指戲劇文化企業安排生產本地市場或本國演出市場短缺或緊缺的、具有市場推廣價值和發展前景的優秀劇目。
收集作品創意確定作品開發目標之后,就需要收集有關作品方面的創意。所謂創意,就是開發作品的設想和構思,它既包括新作品創意,也包括引進作品創意。創意信息來源主要有以下渠道:觀眾。觀眾需求是尋求創意的基本源泉,因為只有適合觀眾需要的新作品才會有市場。從顧客那里獲取創意的最佳方法,就是調查和收集觀眾對現有作品的印象和意見;專家學者。在知識經濟時代專家學者的學術思想和理論成果迅速升值,并且成為創意的重要源泉。他們能對文化產品的內容創新、形式創新、局部改進、引進改良等提供最有價值的創意,所以咨詢專家學者的意見和建議是非常必要的;競爭對手。分析同業以及關聯競爭者作品的成功和失敗之處,往往可以發現新的創意。戲劇表演團體必須隨時注意同業以及關聯競爭者開發的新作品,了解其作品的演出市場情況以及觀眾對他們的反映和評價;推銷人員。他們經常與觀眾打交道,最了解觀眾的需求欲望和觀賞動機,也最清楚競爭對手的作品優勢。所以,從他們那里獲得的作品創意往往更加符合市場的需求;演出市場調查公司。戲劇表演團體可以委托演出市場調查公司對觀眾需求偏好的發展趨勢進行專題調研。此外,還可以通過社會團體、行業協會、大眾傳媒等渠道收集有價值的作品創意。
幾年來,很多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建設和運營一直存在著一些問題:一是園區同質化嚴重,園區發展產業定位缺失,沒有重點、缺少特色,專業不突出,發展無規劃,方向不明確,經濟效益差;二是變相搞房地產,成了不少文化產業園的主要項目。這些項目或者以文化休閑,或是以高端概念出現,實際就是開發一批商住樓盤或者別墅,利用產業優惠政策或資金扶持政策等,一方面把錢圈到手,一方面打政策的球。這類文化產業園區,通常在占地后,主要設施就是蓋房子,主要業務是賣房子或者租房子。許多學者概括為新一輪圈地運動;三是硬件不完善,物業管理不到位;四是軟件和服務不到位,產品展示、信息、技術研發服務、孵化培訓、知識產權保護、融資服務等等均不到位;五是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缺乏上下游產業的支撐;六是開發成本高,資源浪費嚴重,甚至形成投資泡沫,政府資金支持方向不明確,“撒芝麻鹽”傾向嚴重;七是創意人才缺乏,知識產權缺乏,只有文化企業,實質上還沒有形成文化創意產業等等。
針對這些問題,文化部早在2010年6月下發的《關于加強文化產業園區基地管理、促進文化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中就尖銳指出:“值得注意的是,當前文化產業園區、基地發展進程中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不良傾向,一哄而上、盲目發展的問題比較突出。這些勢頭如不及時加以引導和調控,勢必影響到文化產業的科學發展,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基金項目:本文為2012年江蘇省教育廳項目(項目編號:2012SJD790066)《蘇北白酒文化創意產業的金融支持研究》和江蘇省2013年大學生實踐指導項目(項目編號:201314160010Y)《洋河酒業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金融支持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原標題:蘇北白酒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SWOT分析——基于宿遷學院萬名以上學生家長的問卷調查
收錄日期:2014年1月24日
創意產業的概念最早出現在1998年出臺的《英國創意產業路徑文件》中。”創意產業之父約翰·霍金斯在《創意經濟》一書中指出,全世界創意經濟每天創造220億美元,并以5%的速度遞增。一些國家增長的速度更快,美國達14%,英國為12%。文化創意概念其實早已應用于蘇北白酒的發展中,如蘇北白酒中“洋河藍色經典”的藍色文化、“雙溝酒”的醉猿文化、“今世緣”的緣文化等。“蘇酒”現在又正處于全面振興的階段,尤其是在當前,蘇北白酒面臨沿海開發和融入長三角的重大發展機遇,更應以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為引擎,尋求比較優勢,培育競爭優勢,加快轉型升級,推動工業經濟新一輪高水平增長,集聚資源優勢,推動沿海開發實現新突破。
蘇北白酒的兩大主力品牌均位于宿遷市,宿遷學院的學生也均來自于江蘇省,很多學生家長工作在白酒類相關領域,同時90%以上的家長都飲酒,對蘇北白酒發展了解得非常深入。為更好地了解蘇北白酒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優勢、劣勢、機遇及威脅,促進其更好更快發展。利用地域優勢,特對宿遷學院萬名學生家長進行問卷調查,此次問卷調查總共發出問卷13,000份,回收有效問卷12,501份,占96.16%。
一、蘇北白酒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優勢與機遇分析
(一)傳統文化底蘊深厚。我國的酒文化歷史悠久,伴隨著傳統文化的發展,與其早已息息相通、水乳相融。早在唐詩、宋詞、四大名著等,很多文人對酒的描述和鐘愛,不勝枚舉。在現代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國的白酒文化一方面繼承了傳統文化,另一方面緊跟時代步伐正在迅速流傳。我國的蘇北白酒(三溝一河)傳統文化因素豐富,經歷了享有盛名到漸衰,到如今又走向全面振興。早在兩漢時,“蘇酒”的主力品牌洋河釀酒便起源,興于唐宋,在唐代時洋河大曲盛名遠播,到了明末清初,洋河大曲更是聞名遐邇。洋河大曲歷史上多次獲得名獎。(表1)
洋河酒業從2009年上市成功后,發展態勢良好。在2011年9月16日,華樽杯第三屆中國酒類品牌價值研究成果會(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行)上,中華品牌戰略研究會及我國酒類流通協會共同公布出我國新的白酒品牌,洋河的品牌價值再創新高,品牌價值(210.89億元)僅次于國酒茅臺和五糧液,位列第三位,與其他主力白酒品牌形成強有力的競爭,“茅五洋”的時代正在逐步形成。2012年8月8日,洋河又以320億元的品牌價值首次入選胡潤研究院的《2012中國企業品牌排行榜》,位列第17位,在江蘇上榜品牌中居首位。
“蘇酒”另一主力品牌“雙溝”被譽為中國酒源頭,自古已名揚江淮,香飄九州。早在1910年的南洋勸業會上獲金質獎章,被評為國際名酒第一。在1984年、1989年的第四、第五屆全國評酒會上,均獲評“國家名酒”,榮獲金質獎章。“蘇酒”中的今世緣酒業近年來以其“緣”文化為主打,發展態勢也非常好。傳統文化元素一直在助力蘇北白酒文化的發展。
(二)軟實力助推蘇北白酒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在國家的“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文化創意產業建設成為國民經濟新的支柱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伴隨著我國的經濟轉型,白酒自身也相應經歷了農業-工業-服務業-文化創意產業,現已進入文化創意階段,充分利用文化創意元素提升中國白酒產業競爭力成為業界努力的方向。蘇北白酒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面臨著江蘇省大力振興“蘇酒”,打造“酒都宿遷”的良好契機。江蘇省政策上鼓勵蘇北白酒產業帶的發展,同時江蘇省乃至全國經濟發展也為蘇北白酒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扎實的溫床。隨著茅臺、五糧液等高端產品的價格不斷攀升,空出來的價格必須要有產品替代并覆蓋;高端產品價格不斷攀升,逐步成為奢侈品,而奢侈品是不可能作為行業主導產品的。目前,蘇北各家白酒廠商作為次高端的上升趨勢非常明顯,無論是政商宴會還是家庭用酒,都可以經常看到蘇北白酒的影子。
(三)洋河酒業快速發展。“蘇酒”以三溝(雙溝、高溝、湯溝)一河(洋河)而著稱,洋河和雙溝為“蘇酒”的龍頭,為更好促進“蘇酒”的發展,在政府的支持下,從2010年開始,洋河酒業分為三個階段逐步收購雙溝酒業,使雙溝酒業成為洋河酒業的子公司。洋河酒業成功牽手雙溝酒業,為蘇北白酒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拉開序幕,也為洋河酒業的快速發展帶來了眾多潛在的經濟效應。洋河酒業并購雙溝酒業后,大幅度提高了產品獲利能力,營業收入攀升,2012年實現營業收入140億元;同時也很好地改進了資產管理效率,短期償債能力表現增強。
“蘇酒”的龍頭老大和老二的強強聯合,洋河酒業獲得更大的經濟效應。我國白酒業前三名為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隨著洋河酒業突飛猛進的發展,白酒行業前三位巨頭的排名已逐步被改寫,洋河酒業逐漸位居第三。通過杜邦財務體系對比分析五糧液和洋河股份的盈利能力,五糧液和洋河股份利用財務杠桿能力都比較好,兩企業在產品獲利能力方面相當;但五糧液在資產管理效率方面低于洋河股份;在利用流動資產方面,洋河股份做得更好些;五糧液的凈現金流入更充足些。洋河股份作為后起之秀,成功上市后,充分發揮其傳統白酒優勢,與雙溝酒業強強聯合,帶來強大的規模優勢和產業集群效應。目前,該企業是白酒領域同時擁有兩大名酒、五枚中國馳名商標的白酒企業集團,與五糧液和茅臺形成強有力的競爭。2013年2月4日,由市委宣傳部、宿遷廣播電視總臺(集團)、宿遷報業傳媒集團共同組織開展的“2012宿遷最具影響力十件大事”評選活動正式揭曉,“江蘇洋河酒廠股份有限公司(蘇酒集團)躋身上市公司全球500強”成功入選。2012年7月1日,在英國《金融時報》評選出的上市公司全球500強排行榜中,公司首次入圍,位列425位,打破了江蘇省上市公司世界頂級企業的零記錄。
(四)婚宴市場的迅速發展。伴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大家的婚宴費用上升速度非常高,酒水在婚宴開銷中占非常大的比重。在婚宴上,熱鬧的氣氛需要我們的白酒文化。問卷調查中顯示,98.9%的家庭辦婚宴時選擇的用酒均是白酒。一方面是根據我國傳統的飲酒習慣;另一方面也是對我國白酒文化的追溯。據統計,我國每年約有2,000萬青年男女喜結良緣,平均每次婚宴用酒(指白酒)大概在80瓶,則總用酒量為16億瓶,每瓶以平均80元計算,總消費量為1,080億元。如果以10%的市場占有率計算,就可擁有108億元的銷售額。而且這種商機的主流地位輕易不會發生改變,因為白酒是我國中華民族非常寶貴的物質文化遺產。如此巨大的商機怎能不吸引眾多白酒企業,因此越來越多的白酒品牌將搶占婚宴消費市場。蘇北白酒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早已發現此商機,“今世緣”酒的“緣”文化,品牌定位——中華婚宴用酒;核心訴求——中華文化名酒,婚宴首選品牌;文化內涵:今世有緣,無怨無悔,包容創新,日日增輝,內圓外方,和諧社會。今世緣迅速搶占了很多婚宴市場的用酒,同時也很好地為其做了免費的宣傳。2012年今世緣酒業的“幸福”工程打造,充分體現了今世緣酒業充分利用白酒文化創意為其宣傳,既提升了其自身的品牌價值,也為蘇北白酒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起了很好的帶動作用。
二、蘇北白酒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劣勢與威脅分析
(一)蘇北白酒文化創意觀念弱。在宿遷學院萬名學生家長進行問卷調查時發現,大多數對白酒文化了解較多,對蘇北白酒文化也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整體上對蘇北白酒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了解較少,同時能給出蘇北白酒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對策建議的也比較少。(圖1)
(二)影響蘇北白酒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對蘇北白酒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影響因素問卷調查中發現,資本因素、人才因素、科技因素、人文因素、信息通訊因素等均是主要影響因素。54.4%的人認為資本因素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20.3%的人認為人才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15.4%的人才認為科技因素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5.3%的人認為人才因素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4.6%的人認為信息通訊因素也非常重要。(詳見圖2)蘇北白酒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這幾方面因素都存在一定不足。(圖2)
1、資本因素方面。從資本市場發展上看,洋河股份2009年上市成功后,在資本市場上籌集到了一定的資金,為其進行產業整合奠定了基礎。不過目前在資本市場上融資情況逐漸下降,具體情況見表2(數據來源于東方財富股吧)。因此,需要更好地培育洋河酒業資本市場,以便為其提供充足快捷的資金。今世緣酒業現在正積極推進上市工作,還未能上市,其讓今世緣成為“最具影響力的文化品牌,最具競爭力的創新企業,最具吸引力的精神家園”的文化創意,還需成功上市為其帶來更多的發展機會。(表2)
從蘇北白酒本身的發展需要上看,我國白酒文化歷史悠久,有眾多的白酒品牌,各白酒品牌間競爭非常激烈。高端白酒“五糧液”產地宜賓,酒都宜賓的打造與中國“白酒金三角”發展戰略緊密融合,發展態勢非常好。蘇北白酒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剛剛起步,洋河酒業正極力打造洋河酒業文化創意新城,名優酒釀技改二期、三期工程、三萬噸名優酒釀造技改工程、雙溝酒業園區包裝物流項目等建設正處在穩步推進并逐漸投產階段。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大量資金,洋河酒業近年來雖然發展迅速,但與其他白酒企業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尤其在流通市值方面,洋河酒業的流通市值與茅臺和五糧液還存在較大差距。具體情況見表3和圖3。(數據來源東方財富股吧,2012年底)(表3、圖3)
2、人才因素、科技因素、人文因素、信息通訊方面。蘇北白酒的發展應實施“打造品牌、以質取勝、文化營銷、人才強企”的戰略。蘇北白酒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更是離不開人才和科技創新。而目前蘇酒的主要品牌“洋河”、“雙溝”位于宿遷市,“今世緣”位于淮安市。2012年宿遷市地區生產總值首次突破1,500億元,達到1,516.77億元,可比價比上年增長13.0%。全市人均GDP達到31,717元,按年平均匯率計算,首次突破5,000美元大關,達5,024美元,在江蘇省13個地級市排最后。宿遷市正在快速發展,但與其他發達城市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全國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沒聽說過宿遷。淮安市2012年GDP為1,968億元,常住人口479.99萬,人均41,000.85元,僅比宿遷好一些,在江蘇省13個地級市排第12。蘇北白酒的兩大主產地經濟發展雖然正在快速發展,但無論在人才引進、科技投入、人文環境方面,還是信息通訊方面都不是特別利于蘇北白酒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很多高尖端的人才,很多投資資金都不愿意來,這些因素均是蘇北白酒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障礙。
(三)其他酒類的競爭巨大
1、其他白酒品牌的競爭。我國有很多白酒品牌,汾酒、瀘州老窖、茅臺酒、西鳳酒、古井貢酒、洋河大曲、雙溝大曲、五糧液、郎酒、劍南春、綿竹大曲、全興大曲、酒鬼酒、沱牌曲酒、水井坊、孔府家酒、董酒、特制黃鶴樓酒、宋河糧液、寶豐酒、桂林三花酒、習酒、四特酒、白云邊等等;白酒香型也有很多,醬香型、濃香型、清香型、鳳香型、米香型、藥香型、馥郁香型、特香型、老白干型、豉香型、芝麻香型、兼香型、復香型等等。眾多的白酒品牌和白酒香型都和蘇北白酒的發展形成強有力的競爭。
2、洋酒的競爭。隨著國與國之間的交流越來越頻繁,我國酒業市場的半壁江山逐漸被洋酒占據。很多西方白酒(葡萄酒、紅酒、冰酒以及白蘭地、威士忌等)極大地挑戰著我國的傳統白酒。特別是在一些公關場合、涉外場合和高檔場合,我國的傳統白酒一定程度上好像有些不適合,傳統白酒的身影逐漸消失;另一方面在很多城市里,很多酒吧、KTV里,年輕人喝的大多也是洋酒和啤酒。如何進軍這些市場,為蘇北白酒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提出了極大的難題。
三、蘇北白酒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對策建議
(一)借力傳統文化優勢。蘇北白酒具備悠久的傳統文化優勢,我們可以繼續發揮其傳統文化優勢。以蘇北白酒中豐富的酒文化元素為基礎進行研究和提煉,大大提高蘇北白酒的附加值,開拓更廣闊的市場。一方面我們可以從尋找文化的根源和立足點處著手。白酒與其他商品不同,很多商品講究新鮮,而白酒卻不同,她講究的是年份越久越好,俗話說得好:“陳年的酒是佳釀”。我國現在有很多白酒品牌,像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山西汾酒、金六福等各白酒品牌,為增強其白酒品牌的歷史價值,均充分挖掘自身白酒的歷史素材。各白酒品牌在營銷時,哪一件文物,哪一處古跡,一個傳說,有時甚至連一句詩詞,都可能成為白酒企業獲得成功營銷、提升品牌價值的法寶。對于蘇北白酒文化創意發展,我們可以在乾隆下江南等歷史時間上下文章,乾隆帝大駕來宿遷,品嘗佳釀而贊不絕口,植入此類的歷史,大家對乾隆大帝的敬仰,為這個白酒品牌省去了很多宣傳和廣告,大家很容易便可將傳統的歷史嫁接到蘇北白酒文化創意中來;另一方面蘇北白酒文化創意在傳統文化方面下文章的同時,還需要通過對傳統文化的有效提煉,形成蘇北白酒獨特的個性。像“今世緣”酒,成為許多婚宴的首選酒,從省內省外強有力競爭的白酒品牌中能脫穎而出,讓消費者認準她的品牌,形成強有力的品牌號召,靠的就是她的“緣”文化,與消費者形成共鳴。消費者現在飲酒非常注重精神消費,在飲酒的同時,希望所欽之酒可以為其帶來精神方面的附加價值,希望酒的品牌具備文化符號。從調查問卷中,我們發現85.5%的家長選擇洋河藍色經典均是基于她的“藍”文化。蘇北白酒可以新創更多其他文化的白酒品牌,尤其是國際知名品牌。
(二)打造新生文化品牌。蘇北白酒具備傳統文化優勢,但如果全部打造傳統文化,容易脫離新生代消費者,使白酒成為傳統文物。蘇北白酒在奮力挖掘歷史文化元素來豐富自身內涵的時候,也要注意打造新生文化品牌,以適應新一代年輕群體。當今社會更具備消費潛力的還是不斷的年輕群體,而年輕群體一定程度抵觸古老的、傳統的、跟不上時尚的東西。蘇北白酒在借力傳統文化的同時,應針對不同群體打造不同白酒文化品牌。隨著經濟全球化、國際化,各方面與世界接軌,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尤其是新一代的年輕群體一定程度上不喜歡喝白酒,對白酒文化也不了解,使白酒的消費群體容易出現斷層。從調查問卷中我們發現,年齡在25歲以下的消費群體,有88.7%的人不喜歡喝白酒,傾向于喝紅酒和啤酒。蘇北白酒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應把這部分斷層通過新的白酒文化創意給補充上,可以通過更為年輕、時尚動感的包裝,更加小資的飲用方式方面來吸引年輕的消費群體;另一方面,蘇北白酒目前還未能有效打開國際市場,蘇北白酒雖曾獲過國際金獎,但并沒有形成國際市場。蘇北白酒也應打造新生的國際白酒文化品牌,突破白酒國際化瓶頸。從飲酒的生活方式如何與發達國家的現代生活理念相結合上入手,找出適應國外消費者口感和文化的白酒品牌,通過現代化的營銷渠道使蘇北白酒走上國際化。
(三)形成有效的支持蘇北白酒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機制。蘇北白酒擁有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和獨特的文化資源,只有有效保護和維護才能使其得到更好更快地發展。同時,蘇北白酒文化創意產業雖已起步,但起步相對比較晚,需要政府進行良好的引導與服務。
1、加大對蘇北白酒原產地傳統文化的保護力度,可以發展洋河古鎮和雙溝古鎮酒窖的旅游文化,在旅游文化保護區域內大大加快蘇北優質白酒的發展。
2、在資金方面,大力支持洋河酒業及今世緣酒業加大科研投入。一方面可以搭建銀行與蘇北白酒企業溝通合作平臺,洋河和今世緣企業也應建立文化創意信息庫,為關系型貸款的開展提供真實低成本的模塊化信息,以便更好地利用銀行資金;另一方面也可以引進外商直接投資。總之,多方面推動洋河酒業更好地提升自身白酒的核心競爭力,實施白酒文化品牌戰略、多極化戰略、國際化戰略、差異化戰略,使蘇北白酒突破目前已有的品牌,把洋河酒業打造成跨國公司,使蘇北白酒走向國際。
3、稅收政策上,加強公平稅賦的管理,創造機會使蘇北白酒與國外白酒企業享受同等待遇,支持蘇北白酒向世界酒類行業進軍,使蘇北白酒成為世界的白酒,像法國的葡萄酒一樣,成為全世界暢銷的酒,使蘇北白酒文化成為全世界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4、有效培育蘇北白酒發展的資本市場,放松洋河酒業、今世緣酒業等白酒創意企業無形資產占比上限的規定,加快其場外交易市場的建設。同時,政府應大力支持今世緣酒業快速上市成功,從資本市場上籌集到更多的資金,以促進蘇北白酒更好地發展,同時也可以減輕政府負擔。
5、建立有效的人才引進機制、培養和流動機制,洋河酒業和今世緣酒業一方面應加強對現有人才的培養,大量培養一批頭腦創新、善于營銷、管理的綜合型人才,同時支持相應人才到外地去學習;另一方面高薪和情感留人引進高尖端人才,同時形成良好的流動機制,實現人才區域內自由流動,資源共享,更好地優化資源配置。
(四)追尋消費者喜好。蘇北白酒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一定要注重消費者的喜好,消費者十分的滿意,是蘇北白酒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不懈追求。蘇北白酒目前以濃香型為主,現借力傳統文化優勢,可以試著推出醬香型蘇北白酒品牌,進一步搶占市場。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廣大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越來越注重健康飲酒,蘇北白酒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應將自然的、健康的元素引入蘇北白酒的生產中,在白酒的包裝、香、味、色、質上體現出健康、美麗、自然,讓消費者感受到,飲用蘇北白酒,是一種健康的文化消費;另一方面,蘇北白酒在文化形象的打造與廣告宣傳上還需繼續努力,加大蘇北眾多品牌在電視,網絡,路邊宣傳牌的廣告投資,既可以提升蘇北白酒的知名度,又可以宣傳其優秀的形象。我們不難發現,洋河近年來大大加大對電視廣告上的投資。如其與浙江臺的合作,主打“藍”這一概念,提出了中國藍的口號,很好地融入了藍色經典系列酒的宣傳。又如其在近年來央視春晚上的廣告投資,洋河酒在小品中的出現和廣告的插入,很好地提升了它的形象效應,為蘇北白酒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做了較好的鋪路;又如雙溝珍寶坊的廣告:“低度的柔和,高度的激情,開創中國白酒自由調兌風格”,很好地闡釋了其一瓶酒,兩個濃度的特點,合適而有宣傳力。蘇北白酒文化創意產業的創意出發點需始終圍繞著消費者的喜好,這樣才能更好地發展蘇北白酒。
主要參考文獻:
[1]姜麗麗.基于鉆石模型分析洋河收購雙溝的背景及動因[J].時代金融,2011.8.
1.1文化創意產業的概念
關于文化創意產業的定義,目前并無統一的說法。“創意產業之父”英國經濟學家約翰霍金斯在其《創意經濟:人們如何從思想中創造金錢》一書中將創意產業界定為“其產品都在知識產權法的保護范圍之內的經濟部門”。英國、新西蘭、加拿大、芬蘭、韓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根據自身的文化傳統和發展路徑,對文化創意產業提出了不盡相同的定義。其中最有影響力的是在蒙特利爾會議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創意產業做出的如下解釋,“按照工業標準生產、再生產、儲存及分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一系列活動”。縱觀這些概念,創意產業包括物質形態的生產和服務兩個方面,它是從事文化產品的生產經營活動以及為這種生產和經營提供相關服務的行業。
1.2基于文化創意產業的歷史街區改造
北京的南鑼鼓巷和798藝術工廠、成都的寬窄巷子、上海的新天地,均是我國基于文化創意背景下的歷史街區改造的成功案例。南鑼鼓巷基于老北京獨特的胡同文化,將老北京的民俗、工藝、生活方式作為創意素材,將其形象定位為“大都之心、原生胡同、民居風情、創意空間”;寬窄巷子依托于僅存的南方胡同的文化布局,將成都的井肆文化例如茶館、曲藝、評書與名人、藝術家留下的雅士之風結合,既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內涵,又不脫離群眾保留著原生態的地域文化,成為成都的城市名片;798藝術工廠開我國創意工業園區之先河,將舊廠房的低價租金與創意產業的低成本、低投入、小企業的特點結合,廠房的現代工業建筑元素和大尺度的空間又能孵化出更多的創意產業,掀起我國創意工業園區潮流;上海新天地則充分利用了上海作為國際化大都市的優勢結合歷史街區建筑中西結合的特有魅力,將新天地打造成為城市名片。近年來,國內關于歷史街區與文化創意產業的研究一直都在持續,但是對于文化創意產業入駐前后歷史街區的變遷研究較少。本文希望通過對武漢市曇華林歷史街區的實地調研,從而尋求一種歷史街區與文化創意產業共生發展的可持續之路。
2曇華林街區現狀
自2005年武漢市對曇華林一帶進行了重新的保護和利用規劃設計。該項設計將整個曇華林街區劃分為核心保護、風貌協調區和建設控制區三個保護層次,制定了街區規劃道路網,同時對用地的結構進行了適當調整。在一期改造后形成了曇華林路的中西文化街區(中部:從十四中至瑞典教區)、市井文化街區(西部:從瑞典教區至得勝橋),改造后在市井文化街段形成了一個文化創意產業街區。
3案例調查
調研對象是現曇華林街東起中山路,西至得勝橋,全長1200m的路段(圖1)。為了更真實地了解曇華林歷史街區的實際情況,2013年4月,筆者在前期通過查閱文獻,實地預調研,對街區內的老居民進行了深入訪談,同時走訪了糧道街社區居民委員會,對整個曇華林街區情況進行了全面的了解。2013年5月,對街區交通等問題作了全天候的實地觀測,對環境空間作了全面勘查。5月9日,進行了問卷調查,同時走訪相關部門得到大量的文獻資料。問卷調查過程中,分別對街區居民,街區從商者以及過往的路人進行調研,對街區居民采用按年齡層次抽樣調研,對于從商者和過往的游客均采用隨機抽樣調研,考慮到各類調研對象的數量和調研的可操作性,居民問卷發放50份,經營者問卷40份,過路者問卷50份,問卷有效回收率分別為:居民90%,經營者85%,過路者92%。
4調查結果
4.1用地演變
(1)歷史文化基因顯著曇華林位于老武昌城的東北角,地處城區城墻內花園山北麓與螃蟹岬南麓之間,隨兩山并行呈偏南的東西走向,歷史上的曇華林是指在與戈甲營出口相連的以東地段。1946年,民國政府武昌地方當局將戈甲營出口以西的區域并入后統稱為曇華林,其街名一直沿用至今(圖2)。昔日的曇華林是儒釋道三教繁盛之地。街區內有集中的具有重要文化價值的歷史遺存,中西建筑華洋雜處比鄰而居,同時許多重大歷史事件的痕跡也展現了武昌舊城原汁原味的風貌特色,其文化積蘊深厚且具有多元性特點(表1)。(2)文化創意產業植入文化創意產業是指將抽象的文化直接轉化為具有高度經濟價值的精神產業。曇華林地區改造后,依托湖北美術學院曇華林校區的藝術專業優勢和曇華林歷史街區深厚的文化積蘊,許多文化創意產業入駐該地區。這些產業集聚在曇華林路中段及西段,形成以湖北當代書畫、雕塑、陶藝、創意設計、經銷展覽為一體的文化創意街區(圖3)。在調研中我們統計了街區內店面的種類和分布情況(圖4)。從文化創意產業分類來看,曇華林文化產業的類別比較集中單一,均屬于文化傳媒創意、時尚消費創意范疇。調查發現,如果嚴格的按照文化創意產業的定義來說,部分有文化創意和特色的休閑飲品店、餐飲店并不屬于文化創意產業范疇。但是它們為文化創意產業提供了靈感,帶來了客源,豐富了業態,文化創意產業依托于它們而生成。因此將文化創意產業分為創意核心層、創意依托層、文脈基底層等三類。創意核心層是指,直接從事創意文化產品的創作與銷售工作的店鋪,它們是創意文化產業的核心。曇華林街區的創意禮品、手工藝品、藝術工作室均屬于創意核心層,占比達到46%,它們是曇華林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主體部分(圖5~6),創意依托層是指,在文化創意產業集群上發展起來的相關餐飲、休閑文化配套設施。表現在曇華林的具體業態為休閑飲品店、餐飲等店鋪,占比達到54%。由此可見,曇華林的文化創意產業初具規模,但是從產業類型和占比來說,創意核心層仍稍顯薄弱。文脈基底層為創意核心層和創意依托層提供了文化創意產業的根基和文脈。一方面,曇華林獨特的歷史建筑與悠久的地域文脈為創意產業提供了場所、氛圍與靈感來源;另一方面其歷史價值又帶來了大量的游客,與文化創意產業一起,形成“曇華林”的品牌。文脈基底層是文化創意產業的動力來源和核心特色,使得曇華林形成獨具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3)用地結構的演變曇華林歷史街區用地演變與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圖7)。如圖7所示在文化創意產業進駐后,曇華林街區的用地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從之前的以居住為主發展成為居商結合的模式。通過實地調研和查閱文獻資料,總結出其用地結構演變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①商業用地增加——曇華林街區改造后,街區內的歷史建筑得到修繕,沿曇華林路兩側的居民大多將修繕后的房屋出租給商戶,沿街居住房屋的變為商業門面。②公共服務設施用地增加——文化創意產業進駐后,曇華林地區的一批新的為解決游客和購物者集散的公共服務設施逐漸增多,尤其顯著的是街區內的配套衛生設施增加。③綠化用地增加——曇華林街區改造前,街區內公共綠地較少,改造中拆除了一些建筑,退出場地建設綠地與廣場。例如在曇華林路與胭脂路交叉路口有一塊較大的公共綠地,位于花園山北側,是由拆遷民居后改建的。同時在整個街區的改造中,也有部分建筑拆除,退讓出街旁綠地。通過調研發現,隨著文化創意產業入駐,街區內的用地結構發生了諸多變化,沿街面房屋的一層空間,人流主要交通線的地方逐漸都成為商業用地,并且有逐漸向街區后的住區延伸的趨勢。街區內的居住用地逐漸轉為商業用地和綠化用地,各類用地比例向更適合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方向演進。
4.2交往空間
(1)外來空間主體入侵曇華林歷史街區文化和經濟價值早已為政府及社會各界所認知,在文化創意產業入駐后,多種多樣的主體也開始進入街區內部,并改變了街區舊有的社會空間結構,進而新的空間主體在對空間進行消費的同時也開始影響著空間的生產。
5文化創意背景下的曇華林街區改造分析
5.1曇華林街區改造要素分析
(1)營造有活力的交往空間①在規劃調整中建議在保持原有的街區肌理的基礎之上,整合建筑形體,同時在街巷內重點開辟一些供居民日常生活中的交往空間,補償街區居民被擠占的交往空間。②規范道路兩側停車,防止路旁停放車輛占據居民宅前的交往空間。(2)梳理層次性的交通結構①加強曇華林歷史街區內部道路的交通管理:將曇華林路段調整為限時通行,在人流量較多時,限制機動車通行。或者將其設為單向交通,以消除狹窄道路上的對向交通沖突。②充分利用街區的停車設施,同時規范道路兩側停車,避免阻擋周邊社區的消防出入口以及內部步行路與外部車行路段的交叉口。同時可考慮在非歷史風貌區增設停車設施。(3)改善街區的環境質量①加強街區垃圾的管理,集中規劃垃圾收購存貯點的位置。建議將臨近主街的垃圾站移至街區遠端。②適當拆除文化價值低的危舊建筑,增加主要街道的街旁綠化。(4)構建完善的管理制度①加強社區居委會對街區外來流動人口的管理,防范流動人口帶來的不安全因素和不規范行為。②增加街區安全基礎設施的配置,如設置電子眼等以加強街區安全的監控,同時加大宣傳提高街區居民的防范意識。
5.2基于文化創意產業的曇華林提升改造
曇華林歷史街區通過2005年的改造后,街區內文化創意產業初具規模。但通過調研發現,曇華林街區的創意核心層稍顯薄弱,提供的創意產品沒有根據曇華林街區的特點和老武漢的歷史人文要素進行本土化的提煉和推廣;針對年輕群體的“泊來”文化越來越受到推崇,而本土的地域文化正在逐漸消退。通過調研,筆者認為基于文化創意產業的曇華林提升改造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1)依托文化創意產業加大歷史街區的保護力度,完善動態保護機制計劃經濟時代,歷史街區保護往往依靠政府的資金投入,存在著資金匱乏的問題。基于文化創意產業與歷史街區的互動機制,歷史街區成為了孕育文化創意產業的土壤,同時文化創意產業帶來大量的經濟效益又能用于歷史街區的保護。首先,曇華林街區的歷史建筑雖不乏精品,但是如果不注入新的活力,大部分一般性歷史建筑將無法得到法規保護,它們將逐漸衰敗。其次,曇華林作為歷史街區的價值,是其作為反映武昌城百年發展的歷史老街,同時承載著近現代革命歷史文化、宗教文化等非物質形態的內容。它需要進行現代化的演繹,進行新的詮釋,才能保護文化的多樣性,延續文化的承載。歷史在不斷往前推進,今日將成為昨日,將創意產業引入歷史街區,實現了歷史性建筑的多樣化價值,為歷史街區的保護注入了新的生命,挖掘出曇華林的文化特色,才能讓歷史街區不再定格于某個歷史時期,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歷久彌新。(2)提煉特色文化創意資源,挖掘出文化創意產業的“地域特色”,打造整個曇華林地區的創意產業品牌曇華林歷史街區文化積蘊深厚且具有多元性特點,它承載著中國近現代革命歷史,融合了中西方的宗教文化,記錄著近現代教育衛生史。這樣豐厚的資源本是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絕佳前提,但曇華林的文化創意產業所缺失的恰恰是文化內涵和文化個性。調研發現,創意產品多是拾人牙慧,看不到當地特色文化,同樣的產品在全國各地比比皆是。具體來說,首先,充分挖掘出本地文化的特色,并將這種本地特色文化與新的文化進行一定程度的融合,形成一種創新的文化品牌。在這期間,可以充分利用當地人才優勢,與當地大學師生進行一些交流。其次,是品牌的推廣。政府可以給予相當的傾斜,制作官方宣傳片與武漢的城市形象一起推廣,建立官方網站,通過借助各種新媒體、新平臺進行品牌傳播而擴大影響力。發展創意產業的立足點在于文化品牌的塑造,正如好萊塢代表著美國大片、巴黎代表著浪漫時尚之都,文化品牌展示了城市別具特色的靈魂,只有這樣才能形成產業發展的可持續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