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5 16:11:5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園林專業研究方向,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15-0174-02
課程體系的建設與改革創新是體現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手段,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的構建是現今職業教育的重要建設發展方向,能更好地實現高等職業教育提出的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我校的園林工程技術專業也在積極進行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建設。
一、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
高職教育與本科教育最大的區別是培養技術型人才,其人才培養特點主要為應用型人才:從實踐到實踐,他們沒有理論研究的成分在里面,職業型人才培養的全部任務就是從一種實踐到另一種新的實踐,以實踐開始以實踐結束的符合企業需求的技術型應用人才。現代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為: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要求掌握一定理論知識,具有某一專門技能,能從事某一種職業或某一類工作的高級技術工人,以滿足各類企業對高級技術工人的急需。這一人才培養目標也給高校職業教育提出了新的改革發展方向。
二、高職園林工程技術專業課程改革的方向
企業對高職學生滿意度不高,形成了企業需求量大,而實際能夠適應崗位的學生較少的現象。針對這一問題很多高職院校提出了基于工作過程的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特別是對于園林工程技術專業,只有少數幾所學校開始探索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建設。鑒于此,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高職園林技術專業課體系建設與開發也成為我校該專業改革建設的重點。我校園林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主要圍繞培養以適應企業需求的高技能型應用人才為目標,課程體系構建加強職業能力培養,以工作過程為導向進行課程體系改革。改革傳統學科型課程體系,針對實際工作對課程體系進行重新構建,并將現有的課程進行整合,增加實訓課程的比重,形成以職業崗位為核心、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體系。
三、高職園林專業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開發研究
1.社會需求,職業崗位能力分析。(1)職業面向:園林規劃、建筑外部環境等行業(植物配置為主)。崗位能力描述:對植物效果有較強現場施工把控能力,并能為現場提供種植施工指導,熟悉園林花卉植物的栽培以及養護知識。(2)職業面向:園林規劃、施工等行業(施工管理為主)。崗位能力描述:能按照設計圖紙、施工規范操作規程及施工組織設計進行管理;能負責園林綠化工程的組織施工、安全監督、驗收及結算能力。(3)職業面向:園林規劃、施工等行業(繪圖為主)。崗位能力描述:熟練掌握基本繪制圖原理和規范,能將設計草案進行深化和完善,熟練應用AutoCAD、Photoshop、Sketchup軟件進行工程圖的繪制與表現。
2.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重構。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通過校企合作和工學結合的形式,以市場需求為目標,以就業為導向,將學習與工作全面結合,把工作過程的各個部分按一定的順序導入課程體系中,重構課程體系。通過深入的專業調研,合理確定出園林工程技術專業三大核心崗位能力,進一步嚴格確定了適應核心崗位能力需求的專業核心課程,從而探索構建出了基于工作過程的園林工程技術專業“公共基礎理論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技能課”、“綜合實踐課”四大模塊的理論課程體系。(1)基礎理論課:培養學生思想素質、數學、應用文寫作、體能素質等。(2)專業基礎課:主要包括本專業基礎理論課程、專業基礎技能課程。(3)專業核心課:傳授從事園林職業崗位或崗位群實際工作應具備的專業知識,培養園林規劃設計、園林工程施工與管理、園林植物養護管理等專業技能和專業能力。(4)綜合實踐課:開展從事園林工程技術職業崗位或崗位群實際工作應具備的校內外實訓課程及頂崗實習。
研究生教育以培養適應社會的高級專業人才為目標,是我國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結合點和至高點,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和不可替代的地位。自1980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以來,我國研究生教育取得了長遠的發展。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社會對高級人才的需求日益趨向多樣化,應用型、復合型、創新性人才需求越來越多,而目前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尚不能完全滿足要求。1999年12月,教育部頒布的《關于加強和改進研究生培養工作的幾點意見》中明確提出了改革培養制度和培養模式。2002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和教育部研究生工作辦公室組織編寫的《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戰略報告》中提出了明確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研究生培養目標;根據不同的培養目標設計科學合理的培養過程;積極推進彈性學制的實施等內容。2005年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實施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加強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進一步提高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更是從指導思想、主要任務、組織實施三個方面給加強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提出了若干重要意見。可見,改革創新研究生培養模式,培養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應用型、復合型、創新性高層次人才是研究生培養工作中一項現實的、緊迫的任務。
本研究以“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學科研究生培養為試點,以全面提高研究生創新能力、綜合素質為重點,以切實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為目標,構建培養社會發展所需求的高素質人才的研究生培養模式。進而為推進我國的研究生教育改革做出自己的探索和努力。
一、研究思路與方法
(一)研究思路
首先明確本研究所涉及的研究生培養模式的基本概念、范疇,調研清楚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歷史沿革和現狀,找出園林學科研究生現行培養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全面分析新型培養模式構成要素和關鍵環節,從理論層面構建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新型培養模式在實踐中的運用,根據實施過程中的效果反饋,進一步修改培養模式,最終形成完善的園林學科研究生培養模式。
(二)研究方法
遵循客觀性、發展性、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采用文獻法、調查法(問卷調查法和走訪調查法相結合)的方法調研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歷史沿革和現狀。調查的內容包括教學方面、導師指導情況、培養質量評定、研究生管理及能力拓展等方面。
二、調研結果分析
通過對調查的結果進行分析,發現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①培養方案中培養方向面窄、課程設置中課程較少,范圍較窄,學生選擇余地小,不利于研究生的多方向、個性化培養。②教學管理制度不規范,研究生課堂教學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③導師組的作用沒有充分發揮,部分導師工作責任心不強,創新創造能力有所欠缺。④研究生日常管理組織和制度體系尚不完善,研究生第二課堂活動數量少,質量有待提升,研究生個人綜合能力尚需增強。⑤研究生實踐動手能力、專業創新能力有所欠缺,難以滿足社會對應用型、復合型、創新性高級人才的需求。⑥研究生培養質量監控評價標準體系不健全,科學性和可操作性有待加強,培養的各環節都存在一些重視不夠,把關不嚴等問題。培養質量實時監測和信息反饋機制尚不健全。
三、構建新的研究生培養模式
針對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制定完善該專業研究生培養方案、健全研究生教學管理運行機制、形成運轉有力的學生管理工作體制、全面實施以增強實踐創新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完善研究生培養質量信息反饋和綜合評價體系入手,構建具有理論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新型研究生培養模式。
(一)根據社會對高層次人才需求,修訂形成了新的園林學科研究生培養方案。新增了園林植物造景應用和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兩個研究方向;同時調整優化了課程設置,增添了拓寬學生知識面、強化實踐技能、體現技術應用能力的6門專業選修課。
(二)圍繞提高教學質量,完善了研究生教學管理運行機制。采取多種舉措提高研究生教學質量,形成以促進知識創新和能力培養為主導目標的研究型教學方式,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研究能力;完善課程教學大綱,制定規范教學日歷,嚴格按照教學日歷進行教學;制定修訂研究生系列教學管理制度,形成了較為健全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三)建設高水平導師隊伍,增強指導學生的業務保障能力。將在園藝學科和校外科研院所從事觀賞園藝研究工作的教授、研究員邀請至本學科,聯合成立導師組,學科之間的交叉、交流、融合,極大拓展了青年導師的知識面,創新能力得以增強。
(四)夯實思想政治教育基礎,構建研究生日常教育管理運行機制。健全了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各級組織建設,形成了科學、嚴密,旨在加強研究生思想教育和行為管理的組織體系,加強化建設。制定了系列研究生日常教育管理的制度,形成了較為完備的,涵蓋研究生思想教育、素質拓展、先優評比、行為管理、安全保障等在內的制度體系。
(五)多措并舉,切實增強研究生素質。加強了條件建設,依托“十一五”省級重點學科建設項目,在原有校內科研創新平臺的基礎上,相繼建成了山東農業大學城鄉風景園林研究院、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綜合實驗室、園林校內實訓基地,并積極建設校外實踐創新基地。倡導學生積極從事科研活動,激勵學生自己確定感興趣的研究方向、獨立進行實驗設計。定期舉辦林學院研究生學術論壇和階段性學術交流報告會,濃厚學術氛圍,開闊學術視野,提高其科學研究和論文撰寫能力。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國內外各種學術研討會,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來校做專題報告。加強第二課堂活動的分類指導。起到豐富生活、培養愛好、形成專長、增進身心健康的作用。多種措施的實施,增強了學生的實踐創新、動手操作和發現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綜合素質。
(六)完善培養質量實時監測和信息反饋機制,建立健全了研究生培養質量綜合評價體系。制訂了一系列事關培養質量的評價辦法,每學期一次研究生、導師人才培養質量座談、調研會,每年度一次畢業生跟蹤調查,涵蓋了從研究生復試、課堂學習、課程考試、能力培養、中期考核、學位論文、畢業答辯、工作表現等各個環節,形成了比較完備的研究生培養質量考核評價和監控督導機制。
四、新培養模式的應用及效果
該培養模式從2008年9月開始在2008級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學科點研究生中實施,后擴至2009、2010級學生,經實踐檢驗,有力提升了園林學科研究生培養質量,取得了較好成效。
(一)研究生的科研素養、學術素質、綜合能力得到較大提升。研究生的科研素養和學術素質得到較大提升。在國家核心期刊發表的論文數量顯著增長,質量明顯提高。研究生的整體素質和綜合能力得到明顯增強。
(二)研究生的就業質量和社會評價得到顯著提高。該模式實施后,研究生社會競爭力得到增強,就業情況有明顯變化,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得到提高,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反饋良好,總體評價較高。
該培養模式的推廣應用產生了良好的輻射帶動效應,并促成了招生、培養、就業的良性循環。該培養模式已在山東農業大學林學院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專業實施三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林學、水保等相近學科專業相比,產生了明顯比較優勢。受其影響,林學院內林學、水保等學科也在研究生培養方面借鑒其做法,推廣其經驗,相信隨該模式的進一步完善,將會產生更大的輻射帶動作用。與此同時,隨著園林學科研究生培養質量和就業層次的提高,近年來園林學科的招生狀況趨于火爆,每年研究生報名數量達到招生名額的3倍以上,每年招生人數在30人左右,占到學院研究生招生數量的一半,同學院其它學科相比,具有比較明顯的生源優勢,好的生源又為培養出更優秀的人才奠定了基礎,從而在更深層次上推進了園林學科研究生培養模式的健全和完善。
參考文獻:
[1]陳聞. 碩士研究生綜合素質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 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6) 73-75
[2]崔慧霞等. 護理專業研究生的培養模式[J]. 遼寧醫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 49-50
[3]劉紅奎等. 我國研究生培養模式的弊端及改革[J]. 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9(2) 35-36
[4]牟艷娟等. 提升研究生就業競爭力的培養模式研究[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32) 78-79
[5]陳新忠等. 碩士研究生綜合素質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9(11),4-6
[6]馬林剛等. 優化培養模式 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J].中國高等教育評估,2007(3) 41-43
作者簡介:
園林景觀設計在中西方都有悠久的發展歷史,也都曾創造了燦爛的園林文化。中國的古典園林與風景區規劃、法國園林、英國的自然式風景園林都是園林景觀設計的優秀例證。現代意義上的景觀設計產生于19世紀末的美國,并以奧姆斯特德于1900年成立哈佛大學LA學院為標志。景觀設計這一名稱就由Landscape的翻譯而來,這種現代意義上的景觀設計不僅繼承了傳統園林設計的一些理念和方法,還融合了自然生態、地理、歷史等多種學科門類,形成了多學科的復合型設計體系。而這種現代意義上的景觀設計在中國則發展較晚。面對中國經濟的高速大發展,我們迫切的需要大量的、專業化的、高層次的景觀設計師來設計和重新規劃日益緊張的人地關系。為解決這一問題,急需探索出一條適合當代國情的景觀教育之路,吸取國外景觀設計學科教育發展經驗,推動國內景觀建設的大發展。
認識景觀設計
景觀一詞最早出現在希伯來文本的《圣經》中,“景觀”最早的含義更多具有視覺美學方面的意義,19世紀初,德國地理學家Von. Humboldt將景觀作為一個科學名詞引入到地理學中,并將其解釋為“一個區域的總體特征”(Naveh and Lieberman,1984),后來美國人蘇爾在建立自己的文化地理學體系時首次提出了“文化景觀”的概念,強調景觀具有文化屬性。而旅游學家將景觀定義為一種不可復制的特色資源。生態學家則將景觀定義為生態系統。不同的學科門類,從不同專業的角度定義景觀都有所不同,但卻存在共通之處,從景觀的內涵和外延來看,景觀是人對地表進行塑造的產物,它是人們對某一特定區域文化的各種印象和感覺的集合。因此,景觀也稱文化景觀或人文景觀。
景觀設計學(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核心是生存的藝術!是關于景觀的分析、規劃布局、設計、管理、改造、保護和恢復的科學和藝術,是一門建立在廣泛的自然科學和人文與藝術學科的基礎上的應用學科。景觀是多種功能的載體,是一個具有結構和功能、以及內在和外在聯系的生態系統;是一種記載人類過去、表達希望與理想,賴以認同和寄托的語言和精神空間符號。現代景觀設計理論強調設計的基點以人為本,在更高的層次上能動地協調人與環境的關系和不同土地利用之間的關系,以維護人與其他生命持續與發展。因而景觀設計師是美學家、協調者,可持續發展的人居環境的規劃設計和創造者,是地區文化的傳承和再現者。西蒙茲在其經典著作《Landscape Architecture》一書中有一段話道破了景觀設計師的工作及其對應學科的定義:“我們可以說,景觀設計師的終生目標和工作就是幫助人類,使人、建筑物、社區、城市以及他們的生活—同生活的地球和諧相處。”
景觀設計在中國的發展前景
雖然我國的風景園林專業有著幾千年的發展史,但同美國現代意義上的景觀設計專業相比,我們的風景園林專業還僅局限于風景區的規劃、園林設計、城市綠化等設計領域,還沒有能夠全面進入城市環境設計領域,為解決城市環境的根本改變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我們在建立自己的現代意義的景觀設計專業方面起步較晚,至今尚未完全打破專業學科發展的局限。近十幾年來,在維護生態、可持續、人性化設計等發展思想的推動下,景觀設計專業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它已不是可以用簡單的詞匯描述的學科,而是具有極大包容性和發展潛力的專業。景觀設計師解決的問題相當的繁雜,范圍十分廣闊,它幾乎包括了建筑師、城市規劃師、生態學家以及管理者所涉及的一切領域,并負責各種元素之間的協調關系,加以整合,已達到人與自然之間和諧的最佳平衡。景觀設計的范圍小到私家花園大到城市規劃、生態規劃等一切領域,因此客戶范圍也由私人業主到政府機構的決策層。正因為景觀設計師的知識技能和專業結構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此寬泛,因此在我國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對景觀設計師的需求不斷增加。現今,人們對環境質量的需求已不僅僅是滿足生活的需求,而是更加注重生態和可持續建設。所以,在未來的發展中,景觀設計將增加以解決這方面的問題的能力而承擔更大的、更重要的責任。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7.168
隨著我國城市建設的不斷發展,我國風景園林教育事業也在不斷地發展。這種跨越式的發展,讓風景園林學科逐漸興起。經過多年的教育發展和西方教育模式的引入,教育界對當前我國風景園林教育模式、教學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教改的方案,為高校展開該專業的改革探索提供了理論依據。然而,國內和國際教學水平的差距仍在不斷拉大。根據相關的調查發現,在國外,學生經過幾年的大學教育之后,能夠成長成為有獨立工作能力的專業技術人員;在國內,大部分高校對于學生的培養還存留在基礎設計階段。由此可見,提高學生的素質已經成為當今高校風景園林在專業人才培養方面的主要目的。如何提高學生們的專業素質,是當今高校面臨的重大問題。
1 目前我國風景園林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
1.1 課程特點
風景園林專業中的課程設計是高校本科生的重要專業課程之一,它主要包括了城市園林的規劃、工程、建筑設計和園林設計等課程內容。該課程教學主要包括理論知識和各類園林綠地的設計,與城市園林設計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融合了各項專業基礎課的知識應用,并設計了美術、制圖、設計等課程。因此,具有多學科綜合性的特點,專業內涵和外延不斷豐富。
1.2 教學存在的問題
關于風景園林專業,很多北方高校在教學上,主要是以理論教學為主要目的,設計方面或者時間方面的課程反而成為了輔教學。在課堂內容當中,學生主要熱衷于記筆記,對于課程的思考較少,因此對技能掌握的程度有限,動手能力較差,走到社會上,往往會因為實踐能力不強而適應不了社會的需要,被社會所淘汰。
2 教改建議
2.1 培養明確的目標,改革教學體系
教學一定要以“厚基礎,重實踐”作為主要的目標,以人文教學和自然通識教育為基礎,不斷開拓學生的事業,構建多元化的園林風景知識結構。著力在實踐當中培養學生在設計過程中的思維能力,培養他們解決實際問題、應用技術的能力。在知識的構建上,從原來偏重于規劃設計或者園林植物設計,轉向兩者相結合。將學生的專業發展方向與人才培養階段性目標相結合。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才能,對自身的職業進行分析,明確專業方向,進而確定其具體知識結構,為培養專業目標的進一步具體化和個性化奠定堅實基礎。
舉個例子,北方某學校教授將風景園林學科分成三個層次,分別是傳統園林學、大地景觀規劃、城市景觀設計。目前,對于風景園林教育基本從基礎層次進行辦學。該學校按照國際風景園林教育學會提出的教育課程安排要求,并與該學校校慶和辦學目標相結合,開展富有特色的課程,為學生日后的職業規劃做好準備。下面對該校的教學方案進行詳細分析:
第一,專業基礎課:該課程主要包括:繪畫、設計、測量學、園林藝術、園林史、城市生態學、園林美學、土壤學等方面的課程。老師在進行這方面的教學之后才能進行下一步的必修課程,為學生們打好堅實的基礎。
第二,專業必修課:城市規劃、園林建筑設計、城市綠地系統、園林工程、計算機輔助設計、園林案例分析等課程。老師在進行基礎教學的同時,必須要按照相關的課程內容安排學生實踐。
第三,專業方向課:專業方向課程往往決定著學生們日后工作的方向。關于風景園林專業的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①植物造景以及設計、園林植物栽培學、植物遺傳育種、病蟲防治等課程。②建筑概論、獨立項目研究、風景區規劃、場地規劃與設計等。老師一定要要求學生對自身情況進行了解,選擇合適的專業方向。
第四,選修課:關于選修課,包括了職業教育、風景攝影、工程預算、建設水景設計、項目可行性研究、社會學、寫作表達、外語、風景資源調查等課程。老師必須要指導學生在課程的學時分配上進行合理的規劃,根據其自身的興趣愛好技術方向,對課程進行選擇。
2.2 改革教育方法,完善教學實踐體系
由于風景園林專業是一個專業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教育,因此,教師應該要注意構建系統的技能培養體系。該體系主要包括了:課程實驗、設計、實習等方面。在進行實踐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遵循“簡單――復雜”、“綜合――專業”、“基礎――方向”這幾個原則進行教育,要注意循序漸進。
舉個例子,某北方高校對于風景園林專業的教育規劃非常重視,大力建設校內基地。將教學、科研、生產三者成功相結合,為培養實踐性人才發揮了重要作用。該學校以教師為載體,在常規教學之余,不斷推動學生參與科技型實體項目設計,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真正讓學生們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們的素質。
2.3 注重對外交流工作
知己知彼,才能夠百戰百勝。高校要做好專業人才的培養,必須要積極跟蹤國內外風景園林學科好的教育模式,對于一些先進的教育方法要及時借鑒,并結合本校情況做出適當的調整,力求對其進行超越。國內的學校要積極和國外院校的風景園林專業進行相結合,學校的老師和學生積極參與國際風景園林教育的相關研討會,積極吸收國外的先進理念。或者可以自己設計相關作品,并在相關研討會上進行介紹。這樣是有利于開拓學生的視野,對于日后學生設計思維的發展有著很好的幫助。
3 結束語
風景園林設計涉及的專業比較復雜,并具有非常強的實踐性。學生必須要通過畢生的努力,才能夠領略其風姿。因此,學院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能夠在日后從事工作的過程中能夠發揮重要作用。對學生 “授之以漁”,對提高他們的專業素質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①多學科組成的綜合性應用型專業;
②實踐教學環節較多,重視學生理論水平的提高和專業技能的提高并舉;
③人才培養中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培養學生科學研究和藝術創作雙重思維的能力;
④課程體系復雜且更新迅速。
1.目前的本科教育基本是四年制,在這很短暫的時間內,學生要學習多個專業領域的知識,既保證有廣泛的專業基礎,又要求有良好的專業訓練,這是一個兩難選擇,而理想與現實操作之間的差距較大。
2.經過多年的實踐專業教育脫離工程實際的現象比較嚴重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實踐教學薄弱、工程訓練軟化、專業缺乏行業背景等。
二、加強學生專業素養培養的途徑
1.不同的階段的專業素養培養。
①新生入學階段。新生入學對自己所學習的專業知之甚少,這個階段主要是以專業認知、教學大綱的了解和就業方向介紹為主。學生詳細了解園林專業特征、今后需要學習的課程及就業方向等,使學生對所學專業產生濃厚的興趣,并由此逐步熱愛園林專業,這也是培養專業素養的第一步。
②一、二年級學習階段。進入一、二年級的學習,學生大多數都是在學量的專業基礎課程。比如素描、色彩、制圖、設計初步、植物學等,很多學生在這個階段學習的過程中都會出現對基礎課程不感興趣,覺得這些課程與以后的園林規劃設計沒有聯系。就制圖課的授課授課而言,很多學生就會詢問,以后還要學習CAD為何還要學習手工繪圖。學生不知道在不了解制圖規則的情況下無論是用手工繪圖還是計算機繪圖,都無法準確的表達其設計內容。此階段的專業素養的培養最注重的應是夯實基礎知識的掌握,加強基本技能的訓練,培養細心、耐心的做事態度,為下一步專業課程的展開以及拓寬專業口徑奠定良好的基礎。
③專業學習階段。進入三年級專業課程學習,可以從專業主干課《園林規劃設計》、《城市規劃》、《綠地系統規劃》、《園林建筑》、《園林工程》等課程中學到系統的專業知識。由于在低年級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還可以為學生開設例如《城市設計》、《室內設計》、《平面設計》、《植物保護》等一系列與園林專業相近的選修課程,拓寬學生的專業口徑。同時也為同學提供了一個多選擇的平臺,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和興趣選擇以后的專業方向。在專業方向選定之后,學生就可以有針對性的加強該專業方向內更深層次的學習,掌握的相關的專業理論及相關知識,再結合市場要求在教師的指導下,以理論聯系實際地開展一些相關的工作,進而將獲得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內化,并能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另外,加大實踐教學課程的比例、把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緊密結合起來,按照基本技能、專業核心能力、綜合職業能力分層培養、層層遞進的思路,構建實踐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形成真正的職業能力。在科研單位的實踐實習,能培養他們認真的科研態度,在以后工作中更具競爭力。
④畢業實習階段。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已經從對“全才”的需要慢慢轉變為對“專才”的偏好。畢業實習是學生踏入社會的最后一個學習階段,也是使學生成為“專才”的訓練過程。學生根據自己的專業發展方向,選擇不同的研究方向和指導老師。在園林規劃設計、城市規劃、室內設計、植物造景、苗木管理、園林綠地管理養護、園林施工等不同的方面進行實踐能力和專業素養的綜合培養。學生由以前的“紙上談兵”逐步進入到的實戰訓練階段,能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靈活運用專業知識的能力,從而將專業能力內化成為學生自身的專業素養。
2.不同類型課程的專業素養培養
不同類型的課程也對學生專業素養的培養起到不同的作用,缺一不可。專業基礎課是為學生奠定專業基礎技能和基礎專業素養的課程。如《素描》和《色彩》課程,可以培養學生對空間、體積、明暗、色彩的感覺。而《制圖》課程則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空間想象能力,投影知識和制圖規則的學習可以保證設計的準確表達。《設計初步》課程讓學生了解美學原則,從最基本的構圖元素點、線、面開始設計出最和諧、最符合大眾審美要求的圖形和圖案。專業課則是培養學生專業技能和專業素養的主要課程。如《園林規劃設計》、《綠地規劃設計》課程以系統的規劃設計原理、規則和方法進行導入,讓學生的作品達到適宜觀賞、居住、游憩的優美的環境要求。《園林史》和《建筑史》能使學生深刻理解不同園林體系的風格特征、古典園林造景手法等。在學生的設計過程中,既可以純熟的表現出古典園林的風韻,也可以達到標新立異的設計。《園林藝術》不僅學習到美學原則在園林設計中的應用,同時也通過大量中外古今優秀園林作品的賞析,將設計理念與功能需求相結合,合理運用美學原理創造景觀的方法。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生活,將生活中的所思、所想、所見抽象化、圖案化。以加深學生對美的欣賞能力和創造美的能力。《樹木學》和《花卉學》在學習園林植物的習性和識別之后,培養學生發現植物觀賞價值的能力、通過日常的積累記錄植物觀察日志,了解當地植物的習性特征,為植物的配置設計準備好全面的第一手資料。
關鍵詞:旅游管理 教學 團隊建設
一、基本情況概述
北京林業大學是教育部直屬、教育部與國家林業局共建的“211工程”國家重點大學。該校園林學院是我國建立早、規模大、師資力量強的園林教育基地。園林學院旅游管理系的前身為創始于1994年的森林旅游專業,1999年教育部學科專業調整為旅游管理專業,2002年獲得旅游管理碩士學位授予權,2010年成為首批獲得旅游管理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的單位之一。截至2010年,為國家培養旅游管理本科畢業生600名、碩士40余名,并對全國各地高校和景區的進修教師、管理技術人員進行了專業培訓。圍繞人才培養建議重組旅游師資團隊,突破以往的教育理念與機構設置框架的束縛,整合院內或校內乃至校外各種旅游教育和人才資源優勢,構建面向旅游景區的“六項全能”(滿足食、宿、行、游、購、娛需求)分類人才培養模式,打造北林大旅游管理專門人才培養特色,提升北林大旅游教育和人才培養的檔次。在培養人才的環節上樹立“以教學為基礎,以技能培訓為推動環節,以科研為發展導向”的大旅游教育觀,按照“產— 學—研”一體化的思路,構建教學—實訓—科研一體化的開放式、拓展型旅游人才培養新模式;實行旅游景區與院校結合的管理運作模式,配合旅游景區的運營,成立相應的培訓機構,為旅游人才培養鋪路架橋,保證旅游管理專業的畢業生達到理論功底深厚、實踐技能熟練的標準;在辦學方式上以合作辦學、聯合培養、教師互訪、學術交流等形式,積極開展和加強國內外橫向聯系,實現教育理念和人才培養質量向國內高水平看齊、與國際接軌。依托所在的園林學院,面向旅游規劃、旅游景區的管理與建設,培植專業特色。應特別關注生態旅游景區的規劃、管理與建設,如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農村生態景觀、濕地公園、地質公園、郊野公園、世界自然遺產等。
二、團隊建設任務
1、完善教學團隊的梯隊建設
完善教學團隊的梯隊建設,形成教授、副教授和講師的組合模式,重點在學科創新與發展方面下功夫,在整體上提升旅游管理學科的學術統一性,加速本學科的跨越式發展。
2、平衡教學團隊的專業結構
現有教師的專業背景集中在風景園林學、地理學、林學、外國語等方面,這與旅游管理學科的跨學科特點還有一定差距,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科體系的完善與發展,影響教學計劃的有效實施與教學改革的力度與廣度。旅游管理學科具有跨學科的特點,其研究多基于地理學、文化學、經濟學、心理學、管理學、環境科學、生態學、倫理學、人類學、美學、風景園林學和林學等多學科。在不斷完善學科專業結構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發揮該學科的優勢力量,打造北京林業大學旅游管理學科特色。
3、構建教學團隊的教學與科研平臺
目前學科沒有教學科研載體,學科團隊在完成基本的教學任務之外,鮮有機會參加專業相關課題以及高水平學術交流活動,進一步造成社會影響力與學科知名度與國內同學科相較差距逐漸擴大,使得學科在專業前沿探求等方面機會少、后勁不足,從以往研究生畢業論文可以明顯發現,目前學科學術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體驗、旅游影響、統計方法等方面,盡管這些研究對于夯實學科發展基礎具有重要作用,但卻較少涉及學科核心的旅游管理技術與方法、旅游規劃技術、生態旅游核心技術等的相關應用性的研究,這與目前碩士研究生培養注重應用研究的目標還有一定差距;由于沒有教學科研載體作為學科團隊交流的平臺,學科師資之間學術交流較少,出現研究方向與課題的重疊,無法更好地發揮學科交叉互初具優勢,研究生導師指導研究生論文課題方向較為集中,也無法體現目前學科所具有的生態旅游、旅游地管理、旅游規劃和旅游文化四個研究方向。
三、團隊建設途徑
1、研究與建設
(1)團隊特色
①旅游管理學科團隊由從事旅游專業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的10名教師組成,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講師5人;擁有博士學位者6人,另有3人博士在讀。此外,多為教師具有在美國、日本、英國、芬蘭等國的海外留學和訪學經歷,為學科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②團隊教育背景多元,由園林、林學、地理、管理等組成,學術結構交叉性好、互補性強,學科發展比較平衡。
園林是一門建立人與自然和諧關系的藝術和科學,是社會、自然環境和人文藝術的結合體。主要涉及園林的規劃、設計和工程施工管理等幾個方面。是建筑學、城市規劃、樹木學、花卉學、植物生理學、生態學、測量學、工程學和美學等多方面的綜合體系。園林專業課程以園林規劃設計為中心,綜合確定、安排園林建設項目的性質、規模、發展方向、主要內容、基礎設施、空間綜合布局、建設分期和投資估算的活動[1]。園林規劃設計包括風景名勝區規劃與設計、城市綠地系統規劃設計和公園規劃設計等。園林工程施工與管理則是園林規劃設計的成果體現,通過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技術、施工材料與施工藝術將圖紙上的內容付諸與實踐。目前,各大院校開設的園林專業都把園林規劃設計和施工技術作為教學中的重點。隨著我國城市化的發展進程和生態城市建設的需要,園林專業的發展和人才的需求也不斷增加,這就對高校的園林學科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出體現在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教學改革等方面。
一.園林專業教育的培養目標
園林專業課程培養需要從具象的感知到抽象的思維再到具象的實施。查看很多設置有園林專業的高校,他們的專業培養目標大多為:具備園林規劃設計、城市規劃與設計、風景名勝區和各類城市綠地的規劃設計等方面的知識,能在城市建設、園林等管理部門或企事業單位從事規劃設計、施工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從培養目標上看,園林規劃設計、園林工程施工和管理是培養學生的主要目標,培養的人才主要是工程設計和施工的應用性人才,這也是學校在制定該專業培養目標時,為學生制定的初步的職業生涯規劃[2]。
二.目前園林專業學生的培養模式
培養模式是在培養目標的指導下,以相對應的教學內容、課程體系、管理制度和評估方式,實施人才教育的過程[3]。因此大部分設置園林專業的高校,主干課程為園林制圖、園林藝術、園林建筑、園林規劃設計、園林植物配置、園林計算機輔助設計、園林工程等。當前,以空間規劃設計作為主導是國際上園林盛行的教學方式,而我國大部分開設園林專業的院校也都以園林規劃設計為主,而園林工程施工與管理、園林工程概預算等也被列入主干課程,這些專業的主干課程都是以就業為導向的,培養模式大都是為理論加實踐,有的課程例如園林制圖、園林規劃設計、計算機輔助設計等都是以實踐為主。
三.園林專業畢業生就業狀況
在現在的大學教育中,學生的培養目標大都是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師是教育中的首要角色,教師的類型及教育方向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就業方向。目前,園林專業的畢業生畢業時大致有三種途徑,一種是考取研究生,繼續深造,一種是考取公務員、事業單位,而絕大多數都進入企業,這些企業里面包括規劃設計公司、房地產公司、園林工程公司和工程咨詢公司等。從目前職業收入狀況來看,從事規劃設計、工程施工、工程咨詢(工程預算)等行業收入水平最高,甚至有些畢業生考上公務員之后又辭職從事本專業工作。由于就業狀況良好,近些年來園林專業招生生源充足甚至競爭非常激烈,在社會上取得了良好的信譽和美譽,園林景觀專業已變成設置該專業的高校的熱門專業。
雖然園林專業現在招生和就業狀況良好,但是也應該看到,很多畢業生剛開始就業時的困難和艱辛。目前查看各大網站的招聘情況,無論是景觀設計師還是園林工程施工技術人員,大都要求三年以上工作經驗。這對于應屆畢業生來時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是對于園林景觀相關公司而言,則是保護企業的一種方式。因為作為招聘企業來說,他們深知剛畢業的大學生基本上用不上,無論是CAD、Photoshop亦或是3DMax、Sketchup等作圖軟件基本上沒有一樣精通,把他們招聘進公司,公司做了大學老師們應該做的事,教他們把這些常用的軟件從會用到熟練。而這個專業跳槽的頻率也很高,他們一旦學成,就會跳槽到待遇等各方面更優厚的單位去了。真正一畢業就能派上用場的學生很少,要么是在校期間自學的結果要么是花錢上培訓班接受了外界的專業培訓。所以很多園林專業的畢業生都感慨,上大學所學的知識能很快變成生產力的很少。
四.雙師型教師在園林專業教學中的必要性
目前,高校引進人才一般都是博士,園林專業也不能例外。進入高校的園林專業老師大都是從本科讀到博士,研究生階段都以科學研究為主,雖也能接觸一些橫向課題,但大都以規劃設計類為主,很少能參與工程施工與管理等具體的事項,由高校畢業之后再進高校,進而由學生身份轉變成教師身份。這種培養模式在傳統研究性學科非常適宜,但是在園林專業這樣一個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就顯得有些被動和不合時宜。很多園林專業的老師,上課多以講授理論教學為主,當涉及到實踐部分的時候,僅僅照本宣科,因為很多實踐知識他們也沒有經歷過。這樣不僅耽誤了學生,更是對學校教育的一種不負責任的結果。亦或是一些操作性很強的課程,老師上課僅講授基本命令的操作,而能把幾門專業課程綜合起來,在風景園林美學、設計指導思想的指導下,進行綜合性的園林景觀設計設計平面圖、效果圖、施工圖等的操作幾乎沒有。情況更糟糕的是,十年前上課的內容,到現在還在用,基本上沒有更新,這無論是對學校的長遠教育還是學生的長遠發展,都是不利的。
學生就業是教育教學的最終目標,要能使畢業生良好就業,就應該在師資結構方面進行適當調整[4]。“雙師型”教師是對職業院校教師提出的一種專業發展要求,以能力和技能為職業教育理念,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輔相成[5]。師資隊伍建設是高等院校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專業教育中,師資配備是關鍵因素。“雙師型”教師要求教師既要很強的理論基礎,更要有過硬的實踐經驗,教師可以參加兩個職稱系列的評審,即高等學校教師系列和其所學專業對應的專業職稱。園林專業的教師除了可以評講師、副教授和教授,也可以參加工程技術系列職稱的評審,即工程師、高級工程師和教授級工程師。園林是一個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從現場調查、設計構思到最后的建設施工每一個過程都需要積累豐富的經驗。所以筆者認為,高等院校(不僅僅是職業院校)設置園林專業的老師也都應該是“雙師型”的,對教師有一個基本要求之后,才能鼓勵更多的老師去參加工程系列的評審。目前園林專業的教師大都只參加教師系列評審,而很少有老師去參加工程系列的評審,因為工程系列的評審尤其是高級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的評審非常難,除了有發表的文章之外,更需要實踐項目的支撐。目前,由于高校園林專業的部分老師參加了園林景觀的規劃設計工作,所以園林規劃設計的相關課程可以在課堂上結合所參與的實際案列來講授,以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學生,會讓學生更加投入和生動的學習,但是園林工程施工與管理、園林工程概預算等這些與施工工地實踐經驗緊密相關的課程就很少有老師能夠拿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講授,學生上課也僅僅停留在理論階段,跟時間脫節,學習效果也不佳。
五.園林專業“雙師型”教師解決途徑
目前,在我國還沒有專門的針對風景園林專業的職業注冊制度,而美國有47個州都實行了風景園林設計師考試注冊制度,相關人員只有通過了由美國風景園林設計師注冊管理委員會舉行的注冊考試才能執業[6]。所以要想推行“雙師型”的園林專業教師,首先應在在職業制度上完善。其次就是要求園林專業老師有條件的都實行“雙證”上崗,既要有教師系列支撐,更要求工程系列支撐。同時針對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青年教師,要是企業里面進行專業的實踐、掛職鍛煉和現場考察,要多渠道的從社會上聘請園林專業技術人員、工程師進行兼職任教,充實“雙師型”教師隊伍,優化教師結構,使園林專業的“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更加完善,推進制度創新。
參考文獻
[1]宋建軍.鄧健劍.甘德欣.園林學科研究方向及人才培養工作調適――基于園林升格為一級學科后的思考[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
[2]劉濱誼.園林學科發展坐標系初探[J].中國園林.2011.06.
[3]林廣思.關于規劃設計主導的園林教學評述[J].中國園林,2009.11.59~62.
[4]鄭秀英.周志剛.“雙師型”教師:職教教師專業化的發展目標[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27.
[5]張寶強.高校職業發展教育課程“雙師型”師資隊伍培養探析[J].繼續教育研.2010.10.
一、基本情況概述
北京林業大學是教育部直屬、教育部與國家林業局共建的“211工程”國家重點大學。該校園林學院是我國建立早、規模大、師資力量強的園林教育基地。園林學院旅游管理系的前身為創始于1994年的森林旅游專業,1999年教育部學科專業調整為旅游管理專業,2002年獲得旅游管理碩士學位授予權,2010年成為首批獲得旅游管理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的單位之一。截至2010年,為國家培養旅游管理本科畢業生600名、碩士40余名,并對全國各地高校和景區的進修教師、管理技術人員進行了專業培訓。圍繞人才培養建議重組旅游師資團隊,突破以往的教育理念與機構設置框架的束縛,整合院內或校內乃至校外各種旅游教育和人才資源優勢,構建面向旅游景區的“六項全能”(滿足食、宿、行、游、購、娛需求)分類人才培養模式,打造北林大旅游管理專門人才培養特色,提升北林大旅游教育和人才培養的檔次。在培養人才的環節上樹立“以教學為基礎,以技能培訓為推動環節,以科研為發展導向”的大旅游教育觀,按照“產— 學—研”一體化的思路,構建教學—實訓—科研一體化的開放式、拓展型旅游人才培養新模式;實行旅游景區與院校結合的管理運作模式,配合旅游景區的運營,成立相應的培訓機構,為旅游人才培養鋪路架橋,保證旅游管理專業的畢業生達到理論功底深厚、實踐技能熟練的標準;在辦學方式上以合作辦學、聯合培養、教師互訪、學術交流等形式,積極開展和加強國內外橫向聯系,實現教育理念和人才培養質量向國內高水平看齊、與國際接軌。依托所在的園林學院,面向旅游規劃、旅游景區的管理與建設,培植專業特色。應特別關注生態旅游景區的規劃、管理與建設,如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農村生態景觀、濕地公園、地質公園、郊野公園、世界自然遺產等。
二、團隊建設任務
1、完善教學團隊的梯隊建設
完善教學團隊的梯隊建設,形成教授、副教授和講師的組合模式,重點在學科創新與發展方面下功夫,在整體上提升旅游管理學科的學術統一性,加速本學科的跨越式發展。
2、平衡教學團隊的專業結構
現有教師的專業背景集中在風景園林學、地理學、林學、外國語等方面,這與旅游管理學科的跨學科特點還有一定差距,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科體系的完善與發展,影響教學計劃的有效實施與教學改革的力度與廣度。旅游管理學科具有跨學科的特點,其研究多基于地理學、文化學、經濟學、心理學、管理學、環境科學、生態學、倫理學、人類學、美學、風景園林學和林學等多學科。在不斷完善學科專業結構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發揮該學科的優勢力量,打造北京林業大學旅游管理學科特色。
3、構建教學團隊的教學與科研平臺
目前學科沒有教學科研載體,學科團隊在完成基本的教學任務之外,鮮有機會參加專業相關課題以及高水平學術交流活動,進一步造成社會影響力與學科知名度與國內同學科相較差距逐漸擴大,使得學科在專業前沿探求等方面機會少、后勁不足,從以往研究生畢業論文可以明顯發現,目前學科學術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體驗、旅游影響、統計方法等方面,盡管這些研究對于夯實學科發展基礎具有重要作用,但卻較少涉及學科核心的旅游管理技術與方法、旅游規劃技術、生態旅游核心技術等的相關應用性的研究,這與目前碩士研究生培養注重應用研究的目標還有一定差距;由于沒有教學科研載體作為學科團隊交流的平臺,學科師資之間學術交流較少,出現研究方向與課題的重疊,無法更好地發揮學科交叉互初具優勢,研究生導師指導研究生論文課題方向較為集中,也無法體現目前學科所具有的生態旅游、旅游地管理、旅游規劃和旅游文化四個研究方向。
三、團隊建設途徑
1、研究與建設
(1)團隊特色
①旅游管理學科團隊由從事旅游專業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的10名教師組成,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講師5人;擁有博士學位者6人,另有3人博士在讀。此外,多為教師具有在美國、日本、英國、芬蘭等國的海外留學和訪學經歷,為學科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②團隊教育背景多元,由園林、林學、地理、管理等組成,學術結構交叉性好、互補性強,學科發展比較平衡。
③團隊以青年教師為主體,思想活躍、樂于進取,有較強的團隊凝聚力,勇于探索多樣化教學方法和前沿化的科研思路。
④注重與教學、科研與實踐緊密結合,團隊教師在旅游規劃、生態旅游等方面均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并得到了業界的高度認可。
⑤團隊重視學科交流與對外拓展,與學界與業界均建立了廣泛的交流機制,這些交流與合作為學科發展了拓展視野、加速了學科總體水平提升。
(2)專業特色
北京林業大學的旅游管理專業是在園林學科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學科,旅游管理教學團隊吸收了我校園林教育的經驗、融合了旅游學科的特點,形成了以園林學為背景,融生態旅游、旅游規劃設計、景區管理、旅行社、會展企業等方向于一體的特點鮮明的旅游管理專業特色。
(3)課程特色
①課程門數多,課程體系完備。目前,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分為專業基礎模塊、專業核心模塊和專業選修模塊三種類型,專業基礎模塊包括旅游學概論、旅游地理學、旅游資源學、旅游經濟學、旅游環境解說、旅游調查方法、節事及活動策劃、旅游英語、旅游綜合實習等,專業核心模塊包括旅游規劃、旅游文化、旅游景區管理學、旅游市場營銷學、會展旅游策劃與管理等,專業選修模塊包括生態旅游導論、旅游地學基礎、旅游心理學、旅游目的地管理、世界旅游地理、旅游英語口語、世界遺產概論、旅游社會學等,形成了“金字塔結構”的理論與實踐教學課程體系,體現“寬口徑、厚基礎、重特色”的培養目標。
②內容更新快,實踐應用性強。旅游業的高速發展,對旅游管理教學內容更新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為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表達與溝通能力、實際應用能力、創新能力、協作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實踐環節的教學內容多,與產業活動結合緊密,教學內容緊密與行業特點相適應。
2、配套建設
圍繞項目目標開展的教學條件建設、隊伍建設(包括對教學和管理人員的培訓),以及配套教學管理措施落實和制度建設等,簡要論述所在單位為保證項目研究的順利進行而采取的各項措施。
(1)創新性教學改革措施
①在對目前旅游行業發展和旅游教育對策研究基礎上,根據社會發展需要,重新制定了人才培養模式,并在此基礎上分布開展課程體系的改革和建設;
②根據不同課程的內容特點,靈活多樣地組織教學,鼓勵雙語教學、案例教學、情景模擬等新教學方法的嘗試與探索。
③注重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通過社會實踐、第二課堂和參加教師的科研項目等形式,推行與實踐緊密結合的教學模式,努力培養學生實際工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2)實驗教學或實踐性教學
①旅游管理專業實驗、實習課程數量較多,主干專業課程基本上都有與理論教學相配套的實踐教學環節,通過實踐環節的加強,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學生動手能力和專業技能。
②畢業實習及畢業論文(設計)一般都給工作實習或指導教師的科研和設計實題進行,科研與實踐選題比例大于80%,學生的畢業論文與設計均有較強的實際應用價值。
(3)教學資源建設
根據新人才培養模式重實際工作能力和技能培養的特點,完善實踐教學體系。重點強化實踐基地建設,學科與國家林業局調查規劃設計院、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北京市多家旅行社、飯店、會展公司建立了廣泛的業務聯系,為學生廣泛開展科學研究和實踐性課程奠定了基礎。轉貼于
(4)網絡教學
網絡教學建設主要是積極參加學校的網絡教學建設體系,部分課程已進入教學平臺,具有全套教學文件和教學課件,為學生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對照項目任務書中關于在項目執行期間的改革活動規劃,深入總結自項目生效以來圍繞項目目標開展的各項研究與改革,如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與手段改革,以及各類教學研究的初步成果等。重點論述項目研究的整體思想、調研結果、推進情況和初步實施效果。
二、國內風景園林專業辦學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辦學現狀據統計,2009年我國共有38個風景園林類學科博士培養點、88個學科碩士培養點,25個風景園林碩士專業培養點和184個本科專業培養點,覆蓋全國175個學位授予單位,其中高校為172個。1998—2009年間,我國風景園林學科和專業培養點高速增長,學科博士點年平均增長約20%、學科碩士點年平均增長約20%、本科專業培養點年平均增長約14%。在風景園林學成為一級學科之前,這些專業培養點分設在工、農、理3個學科門類多個一級學科內,名稱混雜重疊,即使是業內人士都很難說清楚。2012年,教育部對風景園林學進行了學科評估,參評高校共計38所,其中建筑背景類19所,農林背景類18所,藝術背景類1所,從評估結果來看,排在前5名的高校中(含并列),建筑背景類有7所:同濟大學、清華大學、東南大學、天津大學、重慶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農林背景類有7所:北京林業大學、南京林業大學、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四川農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福建農林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就專業特色而言,建筑背景類院校的風景園林專業側重于空間形態塑造,農林背景類院校的風景園林專業的優勢在于植物材料的應用。就應對中國當前日益復雜的戶外環境問題而言,無論在專業知識結構方面,還是規劃設計理論與方法等方面,各校均需要繼續發展完善。從發展規模來看,參評的學校有些是一個學院,如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現有教職工約100人,其中工程院院士1名,教授21人,副教授30人,現有學生3145人,其中本科生2014人,全日制學術型碩士研究生366人,全日制風景園林專業碩士研究生205人,博士研究生142人,在職研究生418人。有些則是一個系,如同濟大學景觀學系,現有教師21人,其中教授9人,博導13人,每年招收本科生60人、碩士生100人(其中普研40人、專碩60人)、博士15人、博士后1~2人。人數雖少,但無論是科研水平、教學質量,還是畢業生質量,都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
(二)存在問題多年來,針對風景園林教育中出現的問題,眾說紛紜,歸納起來有如下幾個方面。
1.風景園林學的科學性問題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的風景園林專業培養點,一方面說明了本學科發展的強勁勢頭,另一方面也提出了一個問題,是不是任何學校都可以辦風景園林專業?辦學是否有專業門檻?風景園林的科學性如何考量?
2.專業教育的規范性與各高校辦學的獨特性問題強調規范辦學,最直接的就是要確定專業核心課程,而發揮高校各自的優勢,則可以實現人才培養模式的多樣化。隨著《高等學校風景園林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2013年版)》的出臺,專業教育的規范性問題已經得到了根本的解決,然而各高校辦學的獨特性問題仍然懸而未決。3.高校與用人單位在培養目標上的錯位問題設計單位希望學生畢業后便能獨立工作,是成熟的專業人員,而不是設計院的實習生;希望學生在學校內通過系統的訓練,掌握全過程的設計知識,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方案階段。設計單位不希望學校通過設計院實習來彌補設計教學中的不足。高校則認為用人單位對畢業生存在急功近利的要求,認為學生在校讀書是為了發展智力、學習理論、提高創造力和培養綜合素質,為未來的就業和職場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4.教學方法問題作為一門應用性的學科,風景園林具有藝術和科學的雙重屬性,很多問題的答案都可以不止一個,因此,培養風景園林師應注重創造性,注重與實踐對接。國際風景園林師聯合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風景園林教育》指出,在學習階段,教師指導、師生互動及討論式教學應占各課程體系的實質性內容的一半左右。目前,很多高校受到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教學模式影響,教學方法有待改進。另外,教學環節上還存在不完整的現象。以法國國立凡爾賽高等風景園林學院為例,其非常注重對場地的觀察分析,每個課程設計對場地的考查次數一般不少于3次。國內高校對這一環節一般不太重視,有時甚至不會到現場去,很多課程設計所選的題目本身就是假題。
5.教學資源問題國外風景園林教育非常注重教師隊伍建設及教學資源的整合。以美國佐治亞大學風景園林專業為例,其所在的環境設計學院擁有世界一流的教學團隊,全院37名教師多數既是學者,又是注冊風景園林師。學院注重與校內眾多學院(如人文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社會科學學院、物理學院、藝術學院等)的交流、合作教學與科研。風景園林五年制本科教育要求學生每年必須選修2~3門其他院系的專業課程,以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學院還不定期從校外、國外以各種形式聘請著名教授、設計師及社會成功人士來系里參加教學、評圖和講座,開闊學生的視野。美國哈佛大學是全球第一個開設風景園林專業的大學,至今仍在美國處于領先地位。該學科的領軍人物全都有在事務所從事規劃設計的工作經歷,高級選修規劃設計課主講教師全是風景園林大師級的教授。除了建設自己精干的師資隊伍外,哈佛大學還從校外、國外以各種形式聘請著名教授、設計師來系里參加教學、講座和評圖工作,從而使師生時刻能接觸到最新和最先進的知識。法國國立凡爾賽高等風景園林學院有廣泛的社會資源,眾多法國一線風景園林師都在此任教,其中不乏大師級人物。學院實行項目輪換制,根據不同的項目來安排導師。幾乎所有的導師都擁有自己的設計事務所。學生四年學習期間可以直接接觸到不少于20位活躍在風景園林界的設計師。相比之下,國內很少有高校能做到這一點。
三、華東理工大學風景園林專業概況及辦學特點
(一)風景園林專業發展概況華東理工大學風景園林專業設在藝術設計與傳媒學院里,起始于藝術設計專業的環境藝術設計(后更名為公共藝術設計)方向和旅游管理專業,2012年新增景觀學本科專業,2013年統一更名為風景園林專業,同年增設景觀規劃與設計碩士點。至此,形成了從本科教育到碩士研究生教育的風景園林專業教育格局。
(二)風景園林專業辦學特點1.原公共藝術設計方向植根于藝術學門類設計學一級學科之下,課程設置偏重于形態訓練、設計中的創意構思、藝術處理,在工程技術方面較為欠缺,把握宏觀尺度規劃設計能力一般。再者,課程設置兼顧風景園林和室內設計兩個方向。學生精力分散,受課時限制,兩個方向授課內容都有待于深化。盡管如此,師生經過共同努力,還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我們在上海市城市規劃學會組織的2013年城市袖珍廣場大學生設計競賽中獲二等獎1項,優秀獎3項,在上海市風景園林學會組織的2013年現代杯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大賽中獲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佳作獎2項,并獲得優秀組織獎。2.風景園林專業教師由原旅游管理系的教師和公共藝術設計方向的教師整合構成,現有教授3名,客座教授3名,副教授8名,講師及助教5名,個別教師專業上不對口,特別是風景園林規劃設計、景觀植物學、景觀工程師資存在缺口。景觀規劃與設計碩士點為設計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相交叉后產生,如何加強學科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是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四、華東理工大學風景園林專業教育發展方向
基于辦學基礎、國內外風景園林專業發展背景、中國社會經濟發展背景,我們對華東理工大學風景園林專業的教育發展方向探討如下。
(一)學科交流與融合面對中國城市化進程和環境惡化現實,我們加強與校內其他學院如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生物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等相關學科的交流融合,發揮風景園林專業在改善生態環境方面的優勢。加強量化研究,提高風景園林專業的科學技術含量。風景園林專業是科學與藝術結合的專業,那么科學與藝術各自比重是多少呢?有專家認為,科學技術應占到90%,當今的風景園林雖有藝術成分,但主要的理論實踐都基于科學、工程、技術。1999年美國風景園林師協會(ASLA)百年慶典上對該專業的定義也再次體現了風景園林的科學性遠大于藝術性,甚至其中都未提及“藝術”(Art)一詞。對于當今風景園林專業人士,“需要一個全面的科學方面的培養,但同時也必須具有創造力和想象力,這樣我們的設計才會與自然環境和諧,同時保護人類的生活質量,保存地球上豐富的文化遺產”。華東理工大學的風景園林專業應該依托相關優勢學科,大力提升科學技術含量,以理性為基礎,再談感性浪漫,這是今后立足于國內風景園林教育界的一個重要問題,需要我們認真研究落實。
(二)重點教學方向面向日益增長的生活需求,風景園林專業教育應走出城市。近期可以以新興旅游游憩地為對象,探索規劃設計的理論與方法,力求在專業教育及理論研究上有所突破。出于三方面考慮,一是華理風景園林專業以旅游管理系為主體申辦,在旅游游憩方面有一定的基礎;二是在中國,優秀的自然風景資源基本都已經被開發,針對人們閑暇生活的需求,大量新建的或改造的旅游游憩地規劃設計建設方興未艾,亟需要理論與方法進行指導;三是中國傳統風景園林擅長于小尺度的園林設計,對宏觀、中觀層面的規劃設計,無論是理論還是方法都還處于探索之中,這是重塑中國作為世界園林之母形象、形成風景園林教育中國學派的重要契機,值得我們努力奮斗。另外,在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方面,部分教師也有較深厚的研究積累,這也成為另一個可以重點發展的研究方向。
(三)專業教育特色華理的風景園林專業教育不僅要依托學校理工科學科群優勢,不斷加強該專業的科學性、理性特色,而且面向日益提升的大眾審美水平,我們也需要依托藝術設計與傳媒學院,在風景園林細部設計、景點設計上不斷提升藝術設計水平。以風景園林專業為交叉點,可以實現多個專業的交融共生,如工業設計、產品設計、藝術設計、廣告設計等,充分發揮藝術設計學院的學科群優勢。
0.前言
本文主敘述俄羅斯園林的發展、特征與風格,并分析了影響俄羅斯園林的因素,最終領略、欣賞俄羅斯園林的造園特征與精髓。
1.俄羅斯園林的歷史背景
1.1.留里科王朝時期(公元882――1698)
俄羅斯千年歷史上,共有兩個王朝。第一個王朝就是留里克王朝,建于公元9世紀。留里科王朝時期由彼得大帝執政時期(約1682-1725年),引進了歐洲多國的先進技術、天文數理、建筑園林風格、城市構筑、政治制度、軍事管理、稀有物資等等。在這期間,經過大帝的強制推廣與改革,塑造了俄國公民積極學習新事物、探究新發明、發揚新理念的風氣,實現了知識、教育的迅速普及,提高了整體公民的素質、生活質量,推動了城市的發展。
1.2.羅曼諾夫王朝時期(1613――1917)
17世紀中旬,伊凡雷帝崩世后近10年,俄羅斯一直處于朝代更替政治混沌的時期。直到諾夫哥羅德的米寧和波扎爾斯基率領民兵把波蘭侵略軍趕出莫斯科,1613年1月,米哈伊爾?費多羅維奇?羅曼諾夫(1596―1645)被推舉為沙皇,才建立了羅曼諾夫王朝。在這一時期,俄羅斯處于封建農奴制國家,并在這一時期不斷對外擴張,掠奪物資,從而滿足俄羅斯的霸權主義和皇室或貴族、官宦的奢靡、享受的生活,并為他們造就許多珍貴的建筑、園林景觀與歷史文物。例如:葉卡捷琳娜二世宮殿與花園就在這一時期建造的。
2. 俄羅斯園林景觀風格的演變
2.1.9世紀――17世紀的古俄羅斯園林萌芽時期
俄羅斯園林景觀萌芽于中古世紀公元9世紀到17世紀。受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影響,俄羅斯在9世紀中葉的基輔羅斯開始,就有了祭祀天神的木質建筑。作為俄羅斯最大的宗教東正教對園林景觀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東正教是俄羅斯的國教,人的生離死別、喜怒哀樂、紅白事、信仰與依賴都影響著著東正教的發展,并對俄羅斯文化藝術領域產生了重要影響。例:11世紀希臘建筑師設計的基輔圣母升天大教堂、12世紀后半葉斯摩棱斯克的天使長米迦勒塔式教堂等。
謝爾蓋夫鎮的圣三一大教堂( 圖1)是代表性的一座宗教園林,由謝爾蓋?拉多涅日斯基(1337年)創建。教堂周圍中常有些泉井、亭( 圖2)、井、花壇、十字架、墓志銘(圖3)、鐵藝、木柵欄等等的園林設施、紀念性小品( 圖4)的陳列。
圖1 圣三一教堂 圖2圣三一教堂前的亭子 圖3墓志銘 圖4 紀念墓
2.2.17世紀――19世紀的亞歐洲園林風格
公元17世紀――18世紀末,熱衷于西歐的科技文化與藝術的彼得大帝,對政治、經濟、城市建設上都有巨大的推動作用。受政治、宗教文化等影響,在建筑與景觀風格上,經歷了探究、借鑒、模仿、超越等發展。其中俄羅斯園林深受法國勒諾特爾規則式園林、英國自然式園林、中國古典式自然園林的影響較深。
例如:彼得大帝時期修建的――皇家園林“夏宮”,即借鑒了法國勒諾特規則式園林和英國自然式園林造詣手法將園林分為上下兩個花園,上花園借鑒了英國自然式園林造詣手法;下花園借鑒了法國凡爾賽宮園林的幾何圖形,以發散式直線道路形式為主的構造,由兩條橫豎十字交錯的景觀軸線為主要中心,向四周發射。豎向景觀軸線由水連接著階梯型雕塑群,跌落與中心的十字架鏈形水景河道中(圖5),再匯入遠處的波羅的河,形成了良好的景觀豎向軸線和景觀視角,同時為彼得大帝也巡航時,可從海域流入河道直達宮殿;橫向的景觀軸線上參照了法國地毯式園林(圖6),在筆直的道路兩旁使用連續性與規則性的花案紋樣的彩色草坪。在部分的道路兩邊還選用法國梧桐(圖7),將枝干修剪為規則矩形,將豎向的圍合空間突出了筆直的道路和前方的景色,并在規則式樹木周圍保留了大片的原始樹木的同時,采用密林與疏林的結合,使得空間疏密對比鮮明。在樹木的選擇上采用了分支點較高的梧桐、白樺、松樹、云杉科等高桿且耐寒類樹種,提高了基礎兩邊綠化高度,塑造了威武和森嚴的違和感,突出了主要景點。
在彼得大帝時期1703年5月開始修建的軍事要塞彼得保羅宮(圖8),該堡坐落在市中心的涅瓦河岸的兔子島上。在北方戰爭期間,建此要塞是為了防備瑞典襲擊新首都,但該堡壘卻從來沒有實現其軍事目的。彼得保羅宮是以軍事為目的設立的城堡,在要塞的環境里,設有仿制當時的要塞軍用物資的裝飾藝術小品,像編鐘(圖9)、琥珀鐵藝椅(圖10)、剩余軍用物資(圖11)等景觀小品。
圖8 彼得保羅要塞 圖9 編鐘 圖10 座椅 圖11 鐵藝小品
2.3.20世紀的現代園林景觀風格
在20世紀時期,陸續發生了很多戰爭,比如日俄戰爭,法西斯戰爭,二月革命戰爭、十月革命,爭奪戰,十二月革命黨人保衛戰等,這些戰爭無論是正義是否都將摧殘著國家的發展。許多建筑堡壘、軍事堡壘、皇家莊園、花園都被破壞,但許多城市的重工業產業和軍事堡壘、紀念性景觀與雕塑都被較好的保留下來,并將戰后的剩余物資產品(圖12、圖13)和建設產房保留下來,有的通過運用現代技術的重新修整,已經作為教育基地、博物館、政府、軍事辦公等其他功能的建筑,有的已經倒閉或繼續生產重工業。而在俄羅斯街頭和道路兩旁常見剩余物資,無名烈士碑、紀念性主題廣場等通過現代元素的裝飾,已經散發出新的魅力,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俄羅斯紅場內的列寧與無名烈士紀念碑,20世紀俄羅斯現代園林景觀的精髓。
以下是俄羅斯園林景觀的演變時間、風格、特性與代表作品總結表格(表1):
時間 風格 代表性園林 類型、其他
9世紀~17世紀 古俄羅斯園林 宗教園林:基輔索菲亞教堂花園、克里姆林宮花園、鮑里斯修道院花園。宮廷園林:哈墨維尼宮。其他:布托夫花園等。 宗教園林、宮廷園林、實用園林等
17世紀~18世紀后期 法國規則式園林、古巴比倫園林等等 宮廷園林:夏宮、夏花園、圣彼得堡、科洛門斯花園、伊斯麥伊洛甫花園、部分普希金花園等。莊園:奧斯坦基諾莊園、阿爾漢格斯克莊園、庫斯科沃莊園等。 宮廷園林、莊園、裝飾性園林等
18世紀后期~19世紀 英國自然式園林、中國古典自然式園林等 宮廷園林:葉卡琳娜宮、圣彼得堡沙皇村、普希金中國城、斯托海德園、加特幟傘巴甫洛夫園林等。公園:索菲耶夫卡、斯特海德公園等。 宮廷園林、莊園、休閑、紀念公園等
在20世紀時期 名族性景觀、蘇維埃園林、
現代主義園林 廣場:克林姆林宮紅場、十二月革命紀念廣場、戰神廣場、圣彼得堡勝利廣場等。
紀念園:特列波夫紀念園、列寧流放營地公園、彼斯卡列夫斯基紀念園(墓園)、圣彼得堡海濱勝利公園、斯大林格勒紀念園。 公園:舍夫琴科中央公園、高爾基中央公園、頓涅茨克公園等。 雕塑、版畫等紀念性園林小品或廣場。休閑、娛樂、文化、紀念性公園、墓園等。
表1 俄羅斯園林景觀的歷史時間、風格、代表性園林等特性列表
3.俄羅斯園林特點
一,園林形式根據時代和影響因素的不同而不一。受各國文化影響,園林展現出來的風格不一。常有自然式、幾何式和混合式三種;二,常有寬闊的視野和廣闊的景觀空間。園林中常保留了原始森木并在林木中設有空曠小綠地,展現出寬廣的景觀空間,同時在城市、郊區中常有廣闊的水域與廣場空間;三,園林植物塑造內容簡樸。其植物的維護手法較為粗礦和簡潔,常用鄉土植物,例如高桿、耐寒的松柏類;四,有鮮明的政治色彩。園林設施、小品通常圍繞著建筑主體、園林主題、人物事跡等內容設計,材料多為鐵藝、木質、石材,且風格較為統一。
4.總結
本篇文章通過簡述俄羅斯園林園林的歷史背景,闡述了俄羅斯園林景觀的特點和風格。從而,為進一步的了解俄羅斯園林的興衰與發展做好知識與理論的積淀,為融合俄羅斯園林景觀和我國的園林景觀提出了一點參考。
參考書目
[1].邵佳嶺,論俄羅斯建筑藝術設計與宗教的聯系[J];美術教育研究; 2013(04). ?
[2].吳澤英,在外來與本土文化并融入中發展的俄羅斯園林[J];現代園林論壇;2011(01). [3].(俄)葉?維?阿尼西莫夫,俄羅斯歷史故事集[M];東方出版社;2009.07.
[4].趙迪,俄羅斯園林的歷史演變、造園手法及其影響[M];北京林業大學;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