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4 15:55:11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進出口貿易業務,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2物流業與進出口貿易關系分析
一般來說,物流業與進出口貿易存在正相關關系,基于以上認識,本文選取貨物周轉量指標代表華北地區物流業發展水平,進出口總額代表華北地區進出口貿易發展水平,并運用相關性分析和彈性分析兩種統計學分析方法,實證檢驗物流業對華北地區進出口貿易的發展是否有影響,以及影響程度。
3.1貨物周轉量和進出口總額的相關性分析對貨物周轉量和進出口總額進行相關性分析,其目的是驗證物流業對進出口貿易是否有積極的影響,如果有影響,影響程度的顯著性如何。華北地區2003-2012年間貨物周轉量和進出口總額的統計數據
3.2貨物周轉量和進出口總額的彈性分析以上研究通過相關性分析驗證了華北地區物流業發展對其進出口貿易具有正面的促進作用,但無法計算出影響程度有多大。本部分研究以經濟學原理中的彈性理論為依據,力求定量分析出華北地區物流業發展的變化引起進出口貿易變化的幅度有多大。
我國加入WTO以來,國內的經濟逐步融入到了全球經濟發展的大潮之中,我國的出口貿易經營也正在全方面的展開。部分出口貿易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忽視了財務管理的重要性,企業管理被限制在生產經營管理格局之中,財務管理思想落后僵化,財務管理的作用在企業中并沒有充分發揮作用,與國際經濟市場的要求還存在著巨大的差距。
一、出口貿易企業財務管理的現狀
近些年來,國際經濟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對于我國出口貿易企業來說,其經營環境的復雜多變,給財務管理工作帶來了嚴峻的挑戰。2012年,我國進出口總額為3985億美元,比2011年增長了45%,其中出口2895億美元增長39%,進口1090億美元增長29%,出口貿易比重從2011年的15.2%提高到16.7%。在國際金融危機之后,我國主要出口市場全面恢復,新興市場出口數量穩定提升,主要貿易伙伴仍為歐盟。我國部分出口貿易企業生產經營機制應變能力強、相對靈活,在企業財務管理方面也投入了很多的精力。但是也有部分出口貿易企業面對著日趨白熱化、激烈的國內、國際宏觀環境和日趨復雜的市場競爭環境很難適應,特別是財務管理不能很好地滿足企業國際化經營的需要,一些出口貿易企業在財務管理方面還比較薄弱,有的出口貿易企業的會計核算不規范,財務報表不齊全,財務管理基礎工作不完善,財務管理深層次更無從談起。同時,一些出口貿易企業財務管理中還存在著“兩本賬”的現象,財務核算管理人的不嚴格和不規范,也導致了企業資產的嚴重流失。
二、出口貿易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1.管理觀念陳舊、管理模式僵化
我國的出口貿易企業雖然正處在市場經濟改革大潮之中,但是企業長久以來受到舊的財務制度限制,企業財務管理觀念比較陳舊和滯后。一方面企業管理者的管理素質、管理能力和管理思想落后,另一方面企業的經營者同時也是投資者,在這樣的企業中存在著很嚴重的集權現象,并且企業的管理也是家族化模式,管理層基本都是業務出身,比較熟悉業務,因此在日常工作和決策中就會偏重于業務方向。同時,出口貿易企業普遍還存在著輕財務、重業務,輕管理、重融資的狀況,形成了企業的效益不是財務管理的結果而不是業務做出來的觀念,企業管理有效體系并沒有把財務管理納入其中,缺少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思想,大部分出口貿易企業沒有建立諸如風險價值、時間價值、機會成本、邊際成本等財務管理的概念。
2.籌資方式單一,企業融資困難
由于出口貿易企業的一些主、客觀原因導致企業的自有資金很少,企業經營使用的資金主要來源于銀行貸款。出口貿易企業籌資渠道比較單一,造成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目前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環境使得出口貿易企業在價格和商品中競爭的空間越來越小,在國內、國際貿易核算中,作為競爭的主要手段付款方式來說所占份額越來越大,運用商業信用周轉的范圍越來越小,因為企業原因,不能通過發行股票或債權來融資,只能通過單一的融資渠道銀行貸款來滿足企業的需要。但是企業取得銀行貸款又非常的難,造成了企業越是貸不了款,企業的業務越是進行不下去,業務展開不下去,就不能貸款的惡性循環。而形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是:一是企業規模小,資信與信用等級偏低,風險也就偏大;二是出口貿易企業屬于流通企業,不容易找到貸款的擔保的單位,如打包貸款、信用證押匯等非常的困難,更不用說流動資金的一般貸款了,對企業生產經營來說就會造成資金周轉不靈,形成呆滯。
3.財務控制薄弱,監管問題突出
隨著出口貿易企業的不斷發展,企業財務內部控制也被企業的經營者所關注,但是對于如何控制管理層仍是盲點和難點。管理層把控制作為對所屬員工的管理手段,把自己架設在企業內部控制之上,造成企業的股東和監事會如同虛設。企業缺少有效的監督,企業的決策由管理者自己說了算,缺少科學的監管機制。另外,有些出口貿易公司為了取得收入,增加出口規模,將出口業務按自營出口業務入賬,形成“假自營真”,造成企業的收入、成本、庫存商品不實,而且企業將出口退稅變通轉付給被方的處理也是不合法的。這些都是違背會計真實性原則的,這些假自營的出口企業在財務賬面上的經濟業務并不是真實發生的。因此,企業的很多財務分析指標就沒有了真正的意義。
4.管理水平受限,整體素質偏低
目前出口貿易企業普遍存在財務人員專業知識水平有限,缺乏高級財務管理人員。有些企業財務人員沒有經過系統化、專門化的財會知識學習,造成無證上崗情況大量存在。會計與財務職責分不清,缺少專職的財務管理工作人員,有的企業甚至出納、會計、管理由一人兼任,造成企業財務管理內部混亂,職責分工不明確。另外,財務人員只是關注會計核算方面,整天忙于付款、記賬等事務性工作,并沒有把工作重點從記錄賬薄轉移到財務管理工作上來,在財務預測、預算、決策、分析、控制等方面都缺少理論知識的支持,不能達到企業財務管理的需求。
三、出口貿易企業財務管理的改進措施
1.完善財務管理環境與內部控制體系
出口貿易企業的管理者要重視財務管理工作,對財務工作進行全力的支持,這樣才能為企業財務管理創造一個好的環境。企業的財務人員都要參與到企業財務管理決策中來,全面增強財務管理工作的水平,進一步完善財務管理在出口貿易企業中的作用。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出口貿易企業應該建立獨立的企業內部審計規范,監管企業所有的經濟活動,保證企業資金的完整與安全。只有這樣才能讓財務管理工作在企業中更好地發揮服務與監督的作用,有助于企業的經營者更好的認清企業真正的財務與經營狀況。
2.提高出口貿易企業的整體融資能力
首先,出口貿易企業應該增強企業的內部融資,重視積累內部資金。企業可以與國內、外的客戶建立友好的合作關系,充分運用應付賬款和預收賬款等融資方式,來改善企業一部分資金周轉的緊張問題。其次,出口貿易企業也可能采取借助外部力量的方式來提升企業的融資能力。依據銀行貸款信用等級要求對企業相關制度進行規范,積極取得銀行的高信用等級評定,這樣才能更多取得銀行貸款的機會。企業也可能與一些規模大、信用好的企業進行合作與聯盟,運用大企業的優勢來取得銀行的貸款機會,爭取更多的融資機會。
3.提高企業財務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
提高企業財務人員法律意識,增強財務管理人員的法律意識,不僅可以減少違法亂紀行為的發生,還有助于幫助財務人員依法向企業提供真實完整的會計信息。加強財務人員的隊伍建設,遵循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合理配置會計人員,實行憑證上崗的制度,重視在職財務人員的后續教育培訓,提升財務人員的綜合業務素質,建立和改善激勵制度,開展最佳的職業道德培訓,依法調動財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其次強化會計基礎工作,實現管理規范化。會計信息失真、混亂的財務管理是造成企業財務工作基礎薄弱的原因,只有科學設置財務機構和人員才能真實準確的打好會計核算的良好基礎。應該根據《企業會計制度》等相關制度規范企業財務人員的行為,做到賬賬、賬證、賬表的統一性。
四、結論
綜上所述,財務管理是出口貿易企業中最重要的部分,為了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的需要,完善財務管理工作是必然的選擇,出口貿易企業只有認清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積極地想辦法加以改進,才能不斷的成長,穩步的發展。
一、 三種貿易方式下出口退稅相關規定
(一)一般貿易方式下生產企業出口退稅規定 一般貿易方式下的出口退稅實行“免、抵、退”的辦法。“免”是指企業出口貨物銷售環節免征增值稅。“抵”是指企業出口自產貨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動力所含進項稅額可以抵頂內銷貨物的應納稅額,在貨物出口環節免征增值稅,并對未抵頂完的進項稅額按按規定辦理退稅或留待下期抵扣,但根據出口貨物離岸價與當期外匯牌價折合成人民幣金額后,其與征退稅率之差的乘積不能在進項中抵扣。“退”是指企業在有增值稅留抵稅額的情況下,其折合成人民幣的出口額與退稅率的乘積可辦理退稅。以下舉例說明。
例1:A公司某月出口貨物100萬元,內銷貨物 30萬元(不含稅價),當月國內采購80萬元(不含稅價),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無上期留抵稅額。產品征稅率為17%,出口退稅率為13%。假設當期出口貨物單證已全部收齊。
當期內銷貨物的銷項稅額=30×17%=5.1萬元。
當期免抵退稅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100×(17%-13%)=4 萬元。
當期應納稅額=5.1-(80×17%-4) -0=-4.5萬元。
當期免抵退稅額=100×13%-0=13 萬元。
由于當期留抵稅額 4.5萬元
(二)進料加工方式下生產企業出口退稅規定 進料加工貿易方式的出口退稅也是實行“免、抵、退”的辦法,但申報程序與一般貿易方式有所不同。企業在以進料加工貿易方式進口料件后,需填報“進料加工貿易申請表”,并報經稅務機關同意后,向稅務機關申請開具《生產企業進料加工貿易免稅證明》,由此產生當期“免、抵、退”稅計算的“免抵退稅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抵減額”及“免抵退稅額抵減額”。其計算方法分為是購進法和實耗法兩種。購進法是指以企業當期實際從境外購進料件金額為基礎計算“免抵退稅額抵減額”和“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抵減額”的方法。實耗法是指以企業當期實際耗用從境外購進料件金額為基礎計算“免抵退稅額抵減額”和“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抵減額”的方法。由于“購進法”較為簡單,易于實際操作,所以目前我國大部分企業采用此方法計算,假設A公司也是采用此方法。
例2:A公司某月出口貨物100萬元,內銷貨物 30萬元(不含稅價),當月國內采購20萬元(不含稅價),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以進料加工方式進口料件60萬元,無上期留抵稅額。產品征稅率為17%,出口退稅率為13%。假設當期出口貨物單證已收齊。
當期內銷貨物的銷項稅額=30×17%=5.1萬元。
當期免抵退稅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 =100×(17%-13%)-60×(17%-13%)=1.6萬元。當期應納稅額=5.1-(20×17%-1.6) -0=3.3萬元。
當期免抵退稅額=100×13%-60×13%=5.2萬元。
由于當期留抵稅額=0,所以當期應退稅額=0,當期應免抵稅額=5.2萬元。
(三)來料加工方式下生產企業出口退稅規定 來料加工業務的出口退稅是實行“不征不退”的免稅政策。對企業在料件進口環節不征收關稅及增值稅等稅費,在出口環節通過相關審批后對加工費收入免稅,出口環節不予退稅,但企業從國內購買料件所包含的進項稅也不予抵扣。進口料件必須接受海關監管,料件加工完成后辦理核銷手續。
例3:A公司應國外客戶B公司委托加工貨物一批,收取加工費20萬元。主要材料B公司提供,該批材料價值 230萬元,以來料加工貿易方式在海關辦理了相關手續,另外從國內購進輔料70萬元(不含稅價),并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
A公司在該業務中,在進口環節、出口環節及收取加工費時都免交各項稅費,但從國內采購料件的進項稅額=70×17%=11.9萬元,根據規定不得抵扣,直接計入材料采購成本。
二、具體籌劃
(一)進料加工貿易方式和一般貿易方式選擇的稅務籌劃 根據“免、抵、退”辦法規定,假設在產品增值稅征稅率(17%)大于出口退稅率(t)的情況下,本期出口YH元,當期無國內銷售,無上期留抵稅額,國內采購X1元,采用進料加工貿易方式進口料件X2元,則:
當期應納增值稅額 T1=當期內銷貨物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當期免抵退稅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上期留抵稅額=0-{X1×17%-[YH(17%-t)-X2(17%-t)]}-0=(YH-X2)(17%-t)-X1×17%
如上述條件改為X2不采用以進料加工方式貿易進口,而是采用一般貿易方式進口,進口關稅為t′,則:
當期應納稅額 T2=當期內銷貨物銷項稅額+當期繳納進口環節增值稅-(當期進項稅額-當期免抵退稅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上期留抵稅額=0+(X2+X2× t′) ×17%-{(X1+X2+X2× t′) ×17%-[YH(17%-t)]}-0=YH(17%-t)-X1×17% T1-T2=(YH-X2)(17%-t)-X1×17% -[YH(17%-t)-X1×17%] = -X2(17%-t)
由以上測算可知,對需進口料件采用進料加工貿易方式較一般貿易方式減少繳納增值稅X2(17%-t),所以應選擇進料加工貿易方式。另外,采用進料加工貿易方式進口還可減少繳納進口環節關稅的支出。所以,當產品的增值稅征稅率大于出口退稅率的前提條件下,應采用進料加工貿易方式進口。以下通過舉例驗證。
例4:A公司某月出口貨物700萬元,當月國內采購200萬元(不含稅價),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需從國外進口料件400萬元,當月無國內銷售,無上期留抵稅額。產品征稅率為17%,出口退稅率為13%,進口料件關稅稅率為5%,城市維護附加稅稅率為7%,教育費附加費率為3%。假設當期出口貨物單證已全部收齊。
方案一:選擇以進料加工貿易方式進口。
當期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700×(17%-13%)-400×(17%-13%)=12萬元。
當期應納增值稅=0-(200×17%-12)-0= - 22萬元。
當期免抵退稅額=700×13%-400×13%=39萬元。
因為當期免抵退稅額大于增值稅留抵稅額,所以當期應退稅額=22萬元,當期免抵稅額=17萬元(39-22)。
當期應納城市維護建設稅=17×7%=1.19萬元。
當期應交教育費附加=17×3%=0.51萬元。
A公司經營利潤=700-400-200-1.19-0.51=98.3萬元。
方案二:選擇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
當期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700×(17%-13%)=28萬元。
當期應納增值稅=0+400×(1+5%)×17%-〔400×(1+5%)+200×17%-28)〕-0=-6萬元。
當期免抵退稅額=700×13%=91萬元。
因為當期免抵退稅額大于增值稅留抵稅額,所以當期應退稅額=6萬元,當期免抵稅額=85(91-6)萬元。
當期應納城市維護建設稅=85×7%=5.95萬元。
當期應交教育費附加=85×3%=2.55萬元。
當期應交進口環節關稅=400×5%=20萬元。
A公司經營利潤=700-400-200-5.95-2.55-20=71.5萬元。
通過兩個方案的比較可知,選擇進料加工貿易方式進口較一般貿易方式進口應退增值稅多16萬元(22-6),經營利潤多26.8萬(98.3-71.5)。所以,應選擇方案一。
(二)進料加工貿易方式和來料加工貿易方式選擇的稅務籌劃 根據進料加工貿易方式和來料加工貿易方式的出口退稅政策的不同,采取哪種貿易方式取決于企業出口貨物所需從國內采購材料的多少。從國內采購材料多時,采用來料加工方式不能進行進項稅抵扣,使企業成本增加,所以應采用進料加工貿易方式。從國內采購料件少時,在產品的征稅率大于退稅率的情況下,采用進料加工貿易方式將產生征退稅差額增加成本,而采用來料加工貿易方式不予征稅可避免此部分成本產生,所以應采用后者。
可以通過尋找兩種貿易方式下增值稅退稅成本平衡點的方式,作為選擇哪種貿易方式的依據。設本期出口額為YH元,國內采購金額為X1元,國外進口料件為X2元,產品增值稅征稅率為T,出口退稅率為t,產品加工增值為G元,即G=YH-X1-X2。當兩種貿易方式下增值稅退稅成本相同時:
(YH-X2)(T-t) = X1×T。即(G+X1)(T-t)=X1×T。
設產品加工增值G=N×X1。
可得:(N×X1+ X1)(T-t)=X1×T。
當產品加工增值為國內采購料件N倍時,兩種貿易方式下出口退稅成本相同;當產品增值大于國內采購料件的N倍時,選擇來料加工貿易方式出口退稅成本較低;當產品增值小于國內采購料件的N倍時,選擇進料加工貿易方式出口退稅成本較低。
在實際工作中,除了考慮出口退稅成本外,還應考慮到以應交增值稅以及增值稅免抵額為基數計算的城市維護建設稅及教育費附加等附加稅費。以來料加工貿易方式進口料件適用“不征不退”政策,不會產生附加稅費,但以進料加工貿易方式進口料件時當產生應交增值稅或增值稅免抵額時就會產生附加稅費的支出。也就是說,即使在兩種貿易方式下出口退稅的成本相同的條件下,因為附加稅費因素的存在,也會產生進料加工貿易方式的稅費總支出大于來料加工貿易方式的情況。
設A公司的產品增值稅征稅率為17%,出口退稅率為13%,通過以上公式可得:(N×X1+ X1)×(17%-13%)=X1×17%。
通過計算可得:N=3.25,即當A公司的產品增值為國內采購料件的3.25倍時,兩種貿易方式下出口退稅成本相同;當產品增值大于國內采購料件的3.25倍時,選擇來料加工貿易方式出口退稅成本較低;當產品增值小于國內采購料件的3.25倍時,選擇進料加工貿易方式出口退稅成本較低。以下通過舉例驗證。
例5:A公司為國外客戶生產一批產品,該批產品需從國內采購原材料300萬元(不含稅價),對應的進項稅額為51萬元。現有兩種貿易方式可供選擇:一是采用進料加工貿易方式,先免稅進口料件1000萬元,然后出口產品銷售價格為2300萬元;二是采用來料加工貿易方式進口所需料件,收取加工費1300萬元。本期無國內銷售,無上期留抵稅額,該批產品的增值稅征稅率為17%,出口退稅率為13%。
由以上資料可知:N=G/X1=(2300-1000-300)/300=3.33>3.25,所以應選擇方案二,也就是來料加工貿易方式。以下就兩個方案分別計算進行驗證。
方案一:選擇進料加工貿易方式。
當期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2300×(17%-13%)-1000×(17%-13%)=52萬元。
當期應納增值稅=0-(51-52)-0=1萬元。
當期免抵退稅額=2300×13%-1000×13%=169萬元。
因為當期留抵稅額為0,所以當期應退稅額=0,當期免抵稅額=169萬元。
當期應納城市維護建設稅=(169+1)×7%=11.9萬元。
當期應交教育費附加=(169+1)×3%=5.1萬元。
A公司經營利潤=2300-300-1000-52-11.9-5.1=931萬元。
方案二:選擇來料加工貿易方。料件進口和產品出口環節都免征增值稅,加工費收入也免征增值稅,出口產品所耗用的國內采購料件對應的增值稅進項稅不能抵扣,需計入企業成本。
A公司經營利潤=1300-300-51=949萬元
通過兩個方案的比較可知,采用方案二可比方案一增加利潤18元(949-931),所以應選擇方案二。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各個國家、各個經濟體之間的關聯程度不斷提高,某一國家、某一經濟體出現問題時對世界經濟的影響程度也在加大,各國、各經濟體之間的貿易摩擦也在加劇,世界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也在加大,各國企業進行國際化運營的風險也在加大。發達國家的企業較早地融入了市場經濟,較早地參與了國際化運營進程,積累了豐富的國際化運營經驗,適時開展了貿易管理體系的創新,構建了比較完善的貿易管理體系。例如,發達國家的企業都非常重視市場調查和預測,許多企業都建立了專門的市場分析機構,通過縝密的市場分析發現貿易機會,為貿易戰略及策略的制定提供決策依據;例如,在20世紀中葉的美國,針對信用交易迅速擴大、信用交易違約現象大量發生的現狀,美國政府、社會和企業開始進行有關信用管理的研究與探索,從而誕生了貿易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信用管理制度,許多企業建立了專門的信用管理機構以保證企業貨款的及時、足額回籠;在20世紀90年代至21世紀10年代,伴隨著金融風險日益加劇、財務欺詐頻繁發生的現狀,美國政府、社會和企業加快了內部控制研究的步伐,推出了與貿易管理體系息息相關的風險控制制度,許多企業都建立了專門的風險管理機構以規避、降低或化解由于貿易環境發生變化產生的各種風險。
我國企業實施國際化運營是一種大趨勢,是企業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歷史必然。為此,我國企業必須克服體制上的障礙,建立滿足國際化運營的治理結構,形成緊跟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體制與機制,這也是我國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實現資源全球范圍內的合理配置必須破解的重要課題之一。近年來,國內許多專家學者從具體業務操作層面進行了大量的論述,提出了很好的運營對策。本文力圖從如何構建滿足國際化運營要求的貿易管理體系方面進行論述,該體系的建立、有效運行、持續改進是企業在國際市場中求得長期生存與發展的充分必要條件。
二、我國企業進出口貿易管理體系現狀
縱觀我國外貿企業的發展歷程,一類是由上世紀70年代末,改革開放前的國有進出口公司演變形成;一類是上世紀90年代末,國家放開進出口權以后新成立的專業外貿公司或企業的專業外貿機構。原國有進出口公司演變而成的外貿公司開展國際貿易較早,但長期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開展國際貿易運營,此類外貿公司實質性自主開展國際化運營是在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后,為其不滿20年;上世紀90年代末以后建立的外貿企業或企業中的外貿機構中的大多數則是在本世紀初,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才實質性開展國際化運營的,為其不過10年左右。因此,我國外貿企業或企業中的外貿機構參與國際化運營的經驗遠不如發達國家的企業,絕大多數企業建立的貿易管理體系與發達國家企業相比還處在較低的層次。分析我國企業建立貿易管理體系的現狀,大致可分為如下四類:
第一類,企業沒有專設的進出口貿易管理機構,進出口業務基本上采取業務流程服務外包(BPO)運營模式進行。也就是說,從市場調查、客戶資信調查到進出口貿易合同簽訂、履行(包括外貿融資、報關、報檢、保險、物流、外匯收付、繳納稅費、退稅辦理、外匯核銷等)到合同糾紛處理、保險理賠等全部委托專業的公司進行。此類企業進出口貿易管理體系存在五個重大缺陷,一是由于專業的貿易機構不可能對貿易國的行業保護政策了解,不可能洞察到貿易國有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加上存在貿易國“貿易壁壘”、“國家違約”等問題發生,使我國企業進出口貿易蒙受損失的風險;二是由于企業實施進出口貿易全過程“信用管理”難度大,落實機構、崗位、職責設置的“相互制衡原則”、“不相容原則”難度大,存在因業務流程當事人(包括本企業員工)不當操作、不規范操作、不法操作使企業進出口業務蒙受損失的風險;三是企業的進出口業務流程沒有實現計算機信息管理,存在監督與被監督之間、監控與被監控之間因“信息不對稱”,使企業蒙受損失的風險;四是缺少企業文化建設管理體系或企業進出口專業系統子文化建設體系,存在不能以先進的價值觀引領員工思潮,導致不能抓住最佳進出口貿易時機或無尋找最佳貿易時機的意識,使企業蒙受“機會損失”的風險;五是缺少風險識別、風險控制、風險監督、風險考核與評價管理子體系,難以及時發現有關進出口組織架構、人力資源、業務運營、供應鏈管理、子文化建設等方面的風險并及時采取應對措施。我們稱其為C類“企業進出口貿易管理體系”。
第二類,企業設立有進出口貿易機構,為該機構及其下屬機構分配了相應職責、建立了相應的規章制度,但是沒有形成體制上或制度上的相互制衡。例如,進出口機構缺少專設的市場分析科室及信用(風險)管理科室,進出口貿易活動除合同結算外全部由進出口機構下屬的外貿科室負責,結算由其下屬的財務科室負責,雜務由其下屬的綜合科室負責。此類進出口貿易管理體系與C類體系的區別僅僅是全部業務流程由企業自己運作,但是沒有形成實質意義的體制上的制衡和機制上的制衡以及崗位設置上的“不相容設置”,所以存在重大缺陷,我們稱其為B類“企業進出口貿易管理體系”。
第三類,在企業層級或企業的進出口業務部門內部設立了信用(風險)管理機構及市場分析機構,在管理體制上、運行機制上、管理職責及崗位職責分配上均體現了“相互制衡”、“不相容設置”的原則。能夠對進出口貿易業務實施“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信用管理,能夠根據市場的變化及時調整企業的進出口貿易策略,并建立健全了考核、評價、激勵機制。但是,進出口業務風險識別、控制、監督及考核評價子體系不完善,存在部分風險不能化解的風險;沒有建立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缺少信息化與業務流程的有機融合,存在因“信息不對稱”產生風險的可能性;缺少進出口業務系統“企業子文化建設”管理體系,存在不能始終以先進的企業子文化引領員工思潮、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員工主觀能動性的風險。我們稱其為A類“企業進出口貿易管理體系”。
第四類,在A類“企業進出口貿易管理體系”的基礎上完善了風險管理控制子體系,對涉及進出口業務的各類風險進行識別、控制、監督及考核與評價,建立了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實現了全部業務流程的電子信息化處理,降低了因“信息不對稱”產生的風險。建立了進出口業務系統“企業子文化建設”管理體系,以先進的進出口業務系統子文化潛移默化員工的作業活動,用先進的核心價值觀引領員工思潮,提升其創造力。我們稱其為A+ 類“企業進出口貿易管理體系”。
三、構建企業國際化運營要求貿易管理體系的做法
(一)健全滿足國際運營要求的組織機構并分配相應職責
對于大中型企業應根據“相互制衡”和“不相容”原則進行組織機構、職責的設計。例如,在進出口貿易機構下至少應分別設置市場(信息)科、信用(風險)管理科、外貿科、綜合科等科室,對于大型企業集團在進出口機構下至少還應設置財務科室。
市場(信息)科的主要職責為:對各種進出口貿易市場環境進行動態分析、形成分析及預測報告,為董事會調整進出口貿易發展戰略提供決策參考,為管理層調整進出口貿易策略提供參考,為外貿科實施具體貿易操作提供信息參考,為信用(風險)管理科實施進出口貿易全過程(事前、事中、事后)控制提供信息參考,為財務科實施貨幣保值提供“匯率變動”參考。
信用(風險)管理科的主要職責為:復核進出口貿易客戶的資質、審核及鑒證進出口貿易合同、審核貿易合同項下的結算單據,審核信用證(付匯)條款,會簽產品出庫單。對客戶的資信狀況進行動態跟蹤,根據客戶的履約情況對其實施信用等級評定,根據客戶的信用等級評定結果對其授予不同的“信用結算條件”。對進出口貿易全過程實施信用(風險)監督、監控、預警和警報。
外貿科室的主要職責為:對信用(風險)管理科提出的進出口業務預警或警報實施風險控制并實時進行信息反饋。對客戶進行資信調查、獲取客戶有關資質證明等書面材料并實施審核。簽訂并履行合同、為信用管理科提供貿易合同及其項下的有關單據,提出信用證開據條款,開具產品出庫單等。配合信用管理科實施合同違約處理、合同仲裁或法律訴訟等。根據信用管理科動態跟蹤的結果,對存在較大以上問題的合同中止或終止合同履行。
綜合科室的主要職責為:對信用(風險)管理科提出的進出口業務預警或警報實施風險控制并實時進行信息反饋。配合企業相關部門,對進出口貨物依據合同約定(例如國際標準或貨物到達地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或合同約定標準)實施驗收、未經驗收的貨物不得放行(入庫或出庫)。根據信用管理科動態跟蹤的結果,對存在較大以上問題的合同中止或終止原料入庫或產品出庫驗收手續。
財務科室的主要職責為:對信用(風險)管理科提出的進出口業務預警或警報實施風險控制并實時進行信息反饋。復核合同項下的“信用結算條件”是否與信用管理科的授予條件相一致,會簽合同審批單、產品出庫單,復核貿易項下的結算單據等。根據合同約定收匯或付匯(復核信用證條款、辦理信用證或其他付匯手續)。根據信用管理科動態跟蹤的結果,對存在較大以上問題的合同中止或終止會簽產品出庫手續、中止或終止支付貨款等。
(二)建立健全外貿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平臺
建立健全對外貿易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平臺,是提高進出口貿易運營效率、降低人為因素、降低信息傳遞不對稱風險的必要手段。注意其必須實現與企業網的互聯及信息傳遞、處理流暢,切忌搭建進出口貿易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的“孤島”,在進出口機構內部和企業層級,實現進出口業務流程處理無障礙電子信息化,實現監督與被監督、監控與被監控的“信息傳遞對稱”。在企業互聯網層級上,通過企業層級的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實現整個供應鏈的“信息傳遞對稱”,實現管理層與部門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有關進出口業務“信息傳遞對稱”。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信息傳遞不對稱使進出口貿易運營蒙受損失的風險。
(三)建立健全市場分析及預測機制
進行市場分析及預測的主要目的,一是為鞏固原有市場、開拓新的市場、擴大企業的市場占有率、提高企業品牌的知名度及美譽度提供決策參考信息;二是為企業在原料、物資設備進口市場抓住價格低位、在產品出口市場抓住價格高位提供決策參考信息;三是為原材料進口保值、產品出口保值提供決策參考信息。市場分析及預測應該堅持“五位一體”原則:(1)通過供求關系變化(要關注宏觀政策,如財政、金融、產業政策等可能對供求關系產生的影響)進行市場分析及預測;(2)通過周期性規律變化對原料市場、產品市場進行技術圖形分析及預測;(3)通過相關產品市場或相關衍生品市場的相關性變化規律進行分析及預測;(4)密切關注世界范圍內大型基金對市場的炒作;(5)分析“預判突發事件(例如預判可能發生戰爭、動亂、罷工等)”及“已發生突發事件(例如已經發生的戰爭、動亂、罷工等)”可能對市場產生的影響。同時,依據分析預測結果制定出原材料進口及產品出口保值方案或應對措施并上報。
(四)建立健全風險管控機制
建立健全風險識別、控制、監督、考核與評價機制主要有五大步驟:第一步,通過各類官方、非官方渠道獲得各類有關風險信息,例如可以通過政府商務網站或行業協會網站獲得行業(產業)預警信息,通過國家駐外機構網站獲得進出口貿易所在國的預警信息、政策信息,通過國內外金融機構網站獲得有關金融政策變化、匯率變化可能帶來的收、付匯風險信息,通過有償或無償信息服務機構獲取有關風險信息,在情況緊急時還須進行實地考察、走訪獲取有關風險信息等。對進出口客戶合同履約情況進行動態跟蹤及監控,發現合同履約過程的風險信息等;第二步,歸納、整理、分類上述獲取的有關風險信息,進行風險識別,制定出風險控制方案或風險應對措施;第三步,根據識別出的風險向有關科室發出風險預警或風險警報,并監督、監控其風險控制過程直至風險預警或風險警報解除;第四步,對各科室的風險控制進行月、季、年考核與評價,其結果作為經濟責任制考核的重要指標;第五步,要求各業務科室通過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實時向信用(風險)管理科傳遞風險管控動態,保證進出口機構內部有關風險管控信息傳遞的對稱,定期向企業層級的風險識別、控制、監督、考核與評價體系傳遞有關管控信息,保證企業層級有關進出口業務管控信息傳遞的對稱。
(五)建立健全內部供應鏈互動聯動機制
企業運營的效果與進口環節、生產環節、質量保證環節、出口環節等環節息息相關,整個供應鏈環節貫穿了一系列重要環節,直接關系到企業運營的好與壞。換句話說,進口環節也好,出口環節也好,都應該與生產等環節形成互動與聯動、形成一個以市場為導向的有機整體。建立供應鏈互動聯動機制、及風險管控機制的目的正是將市場變化迅速傳遞到生產等環節,采取各種應對措施以規避或降低進出口業務涉及的市場價格波動風險、供應鏈運營風險及其它風險。企業應著重從供應鏈互動聯動機制的建立、內部市場模擬外部市場運作、供應鏈內部環境,供應鏈內部控制活動,供應鏈活動監督、考核、評估與評價,供應鏈運營機制持續改進等幾方面入手,抓好供應鏈運營機制的建設。
(六)建立健全外貿系統子文化建設體系
從企業文化的生成來看,企業文化是根植于社會文化之上的子(亞)文化。與企業文化是社會文化的子文化一樣,每一個下級企業同樣具有根植于企業文化之上,但是又具有自己文化差異的企業子文化。同樣,由于各專業管理體系(生產管理體系、質量管理體系、技術創新管理體系、安全管理體系、進出口管理體系、計量檢驗管理體系、供應鏈管理體系等)的管理理念和運營模式的更加細化,導致各專業管理體系同樣具有自身特征的專業管理體系子文化。而此階段建設活動的成效如何,直接關系到企業文化建設活動能否與企業的制度建設、企業的生產運營機制建設相輔相成、互為促進。換句話說,要通過先進的子文化體系建設潛移默化員工的業務運作,最大可能地調動員工創新、創效的主觀能動性。
(七)建立健全貿易管理體系的監督考核與評價機制
企業的進出口貿易管理體系的監督、考核與評價應該從四個方面開展:一是自我監督、考核與評價,主要是指進出口機構下設的信用(風險)管理科室定期對其他業務科室開展的監督、考核與評價(應該每月開展);二是企業上級部門和企業分管領導依據管理制度定期對進出口管理機構開展的監督、考核與評價(至少每季度開展一次);三是企業效能監察部門依據效能監察制度定期對進出口管理系統或供應鏈系統開展的監督、考核與評價(至少每年度開展一次);四是董事會財經審計部門定期開展的監督、考核與評價(至少每三年一次)。從而,上述四個方面的監督、考核與評價形成了保證進出口貿易管理體系有效運行、持續改進的立體監督、考核與評價機制。
四、結語
為了構建好符合國際化運營的貿易管理體系,企業應該委托具有較高聲譽的專業咨詢公司對現行的組織架構(主要包括進出口貿易方面的組織機構、管理體制、管理制度、運行機制等)進行梳理與評價,制定新的組織架構方案或對原組織架構進行完善的方案,必要時實施流程再造。企業的主要領導要親自過問,企業的分管領導要親自參與并主持實施組織架構的落實和流程再造,這也是體系構建和有效運行的關鍵因素之一。
隨著國門的打開,越來越多的企業將發展眼光放到了國外,紛紛開展進出口貿易。在當前社會發展形勢下, 進出口貿易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然而在進出口貿易中,對產品的要求非常嚴格。對于化工產品,它屬于危險性產品,處理不當,會造成巨大的損失。就我國化工行業而言,在技術、規模、經營管理等方面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都存在較大的差距,這種差距也就決定了化工產品進出口貿易中處于劣勢地位。而我國化工行業要想發展進出口業務,在進出口貿易中獲得更好的效益,就必須做好進出口戰略規劃工作,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化工產品進出口戰略作為指導,從而推動進出口業務的更好發展。
一、我國化工產品進出口現狀
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后,我國與世界各國之間的交流越來越頻繁了,通過世界貿易組織這個平臺,我國化工行業也迎來了發展的機遇。據相關數據統計顯示,2014年,化工行業進出口貿易保持良好的勢頭,全年,化工行業進口1864.8億美元,同比增長0.6%,出口1621億美元,同比增長11.1%,其中,有機化工原料和合成材料分別進口553億美元和723.6億美元,合計占化工進口的68.5%;橡膠制品出口523億美元,增長9.2%,占化工出口的32.2%。化肥實物出口2959.4萬噸,增長52.4%;農藥出口116.1萬噸,增長6%。雖然我國化工進出口業務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依然存在許多問題,如質量問題、節能效果以及科技含量等。我國與世界先進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而化工行業要想更好地發展進出口貿易,就必須認識到當前化工行業發展進出口業務中存在的困境,加大技術的投入,研發高質量、節能環保的化工產品,從而在出口貿易中脫穎而出。
二、制約化工產品進出口業務的因素
(一)科技因素
在進出口貿易中,產品致勝的關鍵因素就是科技,科技含量高的產品,其在進出口競爭中處于一定的優勢地位,然而就我國當前化工產品來看,產品的科技含量還不夠高,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受科技水平的制約,我國化工產品在進出口貿易競爭中就處于一定地劣勢,難以獲得好的經濟效益。
(二)質量因素
對于產品而言,高質量的產品自然受到廣大消費者、客戶、商家的歡迎;反之,質量差的產品就會失去市場地位。然而在這個以利益為核心價值觀的社會里,許多企業盲目的追求量,追求利潤,對生產了一些質量不合格的產品,對于化工行業而言,在發展進出口業務中出現了這些不合格的化工產品,就會對企業的名譽造成損失,使得企業失去市場,嚴重的還會面臨著倒閉的風險。
三、世界貿易環境對我國化工產品進出口的影響
(一)全球經濟一體化對我國化工產品進出口的影響
全球經濟一體化是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一種趨勢,是指世界各國在全球范圍內的經濟融合。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為我國經濟的發展既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環境下,世界各國先進的技術、經營理念逐漸進入到我國,使得我國化工產品生產工藝水平不斷提高,化工產品科技含量不斷增加。同時,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背景下, 資金的流入,跨國公司的直接投入活動和本國產業機構的改造,使得我國出口商品結構逐漸改善,制成品在出口中的比重也在不斷上升。但是,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挑戰,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使得我國化工產品面臨的市場競爭越來越大,稍有不慎,就會被市場給淘汰。
(二)世界貿易組織給我國化工產品進出口的影響
世界貿易組織是獨立于聯合國的永久性國際組織,它取代關稅及貿易總協定,主要職責就是防止貿易保護主義的出現,保證貿易組織各國之間公平、公正、公開的進行貿易往來。世界貿易組織通過規定各成員政府所應承擔的主要契約義務,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國化工產品進出動能夠在公平、公正、公開的環境中進行,促進我國化工產品進出口貿易量的增長。但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也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我國化工行業在進出口貿易長期處于逆差的行業,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化工行業處于利好的地位。同時,世界貿易組織逐步削減進口關稅,進口將大幅度增加,對國內化工產品帶來一定的沖擊。
四、化工產品進出口戰略措施
(一)加快對外開放,加強對外聯系和交流
對外開放是一個偉大的戰略決策, 對外開發使得我國與世界各國之間的交流越來越緊密。為了促進我國化工產品進出口的發展,國家就應當加快對外開放,加強世界各國之間的聯系,尤其是貿易伙伴的合作與交流,從而促使我們根據國際市場決定分工,揚長避短,學習他人的經驗,少走彎路,從而促進我國化工產品進出口的更好發展。例如,我國可溶性鉀鹽資源有限,在生產過程中需要投入較大的成本,通過對外開發,可以讓我們充分利用國家市場的鉀鹽資源,進而減少成本。
(二)堅持走可持續發展戰略
化工產品的危害性較大,尤其是對環境的危害。在可持續發展戰略下,保護環境是我國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在化工產品進出口戰略中,應當注重環境保護,在產品生產中,要全面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優化生產工藝,減少環境的破壞,從而促進我國化工行業的更好發展。
(三)制定科技戰略
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科技水平還比較低,化工產品科技含量偏低,在競爭中往往就會處于不利地位。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誰掌握了先進的科技,誰就能夠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獲得更好地發展。故此,在化工產品進出口戰略中,應當重視科技,要制定科技戰略,一方面要加大自主科技的研究和創新,不斷優化化工產品生產工藝,另一方面,要加大對外聯系,學習發達國家先進的科技,產品生產工藝,從而促進我國化工產品進出口的發展。
(四)協調產業結構發展
為了促進我國化工產品進出口的發展,對我國化工行業的產業機構進行調整十分必要。對產業機構進行重組和優化,可以更好地優化生產工藝,生產出高質量的化工產品,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首先要強化核心優勢業務,精簡無競爭力或者盈利較差的非核心業務,加大重組和改造傳統工業的力度。其次,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著眼于市場,建立具有市場前景的特色經濟和優勢產業,發展配套產業,促進產業鏈整體轉移,營造局部優勢,壯大優勢產業群,形成產業鏈。
(五)加強產品質量管理
質量問題的產生歸源于質量監管工作的不到位,一旦這些有質量問題的產品銷往市場,就會引起巨大的負面效應和損失。故此,在化工產品進出口戰略中,針對化工產品,要強化質量監管。化工企業要對產品的生產過程進行全面的加工,對每一個環節都必須檢查,確保質量過關;相關部門也要發揮自己的職責,對化工產品的質量進行監管,對那些不合格、不規范的生產工藝、行為要進行嚴厲的懲處和打擊,從而提高產品質量,促進化工產品進出口的更好發展。
五、結語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以及對外開放的實施,進出口貿易活動也越來越頻繁,國門的打開給我國化工長夜既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面對機遇,我們要善于把握,面對挑戰,我們要勇于接受,要根據我國經濟發展狀況以及國際貿易環境來制定科學、合理的進出口戰略,從而促進我國化工產品進出口的更好發展。
參考文獻:
[1]譚超.中國化工產品進出口戰略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0.
[2]沈根榮.進出口戰略聯盟――入世后我國國有外貿企業競爭戰略探討[J].國際商務研究,2000(06).
[3]趙亮.歐盟REACH指令對我國化工產品進出口的影響及對策分析[J].科技信息,2010(18).
[4]劉國林.2014年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進出口貿易分析[J].中國石油和化工經濟分析,2015(03).
2建立自己的信息情報系統,降低市場風險
現代社會網絡發達,各類信息可借助于網絡快速、便捷獲取,但是網絡信息渠道多變、種類繁多,有關信息的權威性、時效性并非完全可信,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都有可能導致外貿企業做出錯誤的決策。企業可以建立自己的信息情報系統,時刻關注與此相關的時事政治、經濟等各方面動向,以及消費者增加的新需求和產品的供需狀況,對這些情況加以調查、研究,預測可能導致的風險事件,讓企業能盡早展開套期保值等業務來中和市場風險。
3完善信用管理體系,弱化信用風險
通過逐步的建立規范的企業內部的管理以及企業外部相關客戶的規范來減少因為規范不合格而遭受的欺詐導致損失的行為。在世界的進出口貿易中我們會遇到形形的貿易企業,但是要想在貿易中起的勝利,首先就要有個規范的操作來取得好的客戶,有個規范的內部操作能夠在進出口貿易中的整個操作過程沒有漏洞。外貿企業可根據具體貿易業務情況來降低信用部門造成的收匯風險,其中包括出口信用、出口保理業務、銀行保兌業務等方式。
4及時投保,防范運輸風險
可以通過對于風險的預測和在運輸船上做必要的風險防范,對于運輸船只和運輸的貨物進行相應的保險投保是最重要的。在進出口貿易中,運輸貨物多數有以下幾個特征:運輸程序復雜、環節眾多、運輸路途遠、運輸時間長,在貨物運輸的過程中風險事件發生頻率較高。因此,在這一過程中運輸貨物的投保問題一定要得到重視,及時做出決策。如果保險由進口方負責,那么出口方應將貨物裝運時間告知進口方。如果出口方被委托投保,那么進出口雙方應盡早溝通,將投保的險種、范圍、費用等問題確定下來,避免發生風險事件后兩方推卸責任。
一、匯率對進出口貿易的影響
匯率水平是影響進出口貿易的一個重大因素。經濟學的常識告訴我們,本幣升值,意味著其它國家的貨幣貶值,在進行出口貿易的時候,同樣的貨物進口國需要拿出更多的本國貨幣,因此進口國可能轉而求其它國的商品,不利于本國的出口。而本幣貶值,意味這他國的貨幣升值,進口同樣的貨品需要更多的本幣,不利于他國出口。
匯率變動會影響進出口貿易以及貿易收支,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匯率變動引起收入變化,影響進出口貿易
匯率變動的最直接體現就是本幣的升值或貶值。貨幣升值會造成進口商品價格下降,而出口商品價格上升,雖然不利于出口,但是可以改善國際收支,貨幣貶值則可以達到相反的效果。但是實際上,貨幣的貶值對收入的影響主要來自兩個方面:貶值會造成進口商品價格上升,出口商品價格下降,從而使得貿易條件惡化。與此同時,在同樣名義收入水平下,消費者只能購買較少的商品,也就是導致實際收入的下降,這必然導致該國支出的下降,從而改善貿易收支。另外,如該國存在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的資源,則貶值可以刺激國內外居民對本國該種產品的需求。根據凱恩斯經濟學的原理,民眾的經濟支出會通過凱恩斯乘數而數倍提高國民收入,國民收入的提高又會提高國內支出,達到良性循環的結果。
2.匯率變動引起價格傳遞,影響進出口貿易
前面說到,匯率變動的最直接體現是貨幣的相對價格上升或下降,這首先在進出口貿易中體現出來。但在金融全球化的今天,國際市場的價格變動最終也會影響國內市場的一般價格。因此匯率的變動會引起國內一般價格水平,從而影響進出口商的貿易額和國家的貿易收支,這從以下兩個方面體現:首先,貨幣的升值是以本幣表示的進口商品價格下跌,如原料或半成品,然后通過價格傳遞,影響最終商品成本的下跌和價格的下跌。其次,匯率變動會使得貿易收支發生變化,如貨幣貶值后會出現貿易收支順差,然后使得外匯儲備增加,而外匯儲備的增加,又使得央行必須通過購買外匯而在國內市場上投放更多的基礎貨幣。顯然,更多的基礎貨幣會導致通貨膨脹。近兩年中國的外匯儲備不斷的增長,盡管不是人民幣貶值的結果,但是大量的外匯儲備和國際經濟的變化,使得中國的通貨膨脹率一直較高就是很好的說明。當通貨膨脹出現的時候,其實是鼓勵人們消費,因為在名義貨幣不變的情況下,公眾更有意愿將貨幣轉化成有形的資產,客觀上又會推動物價上升。
二、應對匯率變化的一般對策
應對匯率變化的一般對策主要從進出口貿易中多樣化的進口來源,結算貨幣的選擇,以及利用各種金融工具。
1.選擇多樣化的進口來源
如同一國貨幣緊盯著另一國貨幣有很大風險一樣,進口來源的單一很容易使得出口商轉移匯率風險,甚至操縱價格。因為如果進口來源過于單一,反映了該國的某種資源對其貿易對象國或者地區的高度依賴。年底和年7月發生的兩次大的石油漲價行為可以說明這一切,因為全球的石油資源過渡依賴一些產油國或地區。某些資源過于依賴單一國家或地區,必然導致企業的經營嚴重受制于該國的貨幣匯率的波動,該國進而將匯率的風險轉嫁到進口商。這種單獨的依賴本來就是不明智的選擇,再加上當前全球經濟的不明朗,進口商的經營風險進一步放大。因此,必須適當地擴大進出口業務的地域分布,在國際范圍內分散原料來源和銷售地點,在多個資金市場上以多種貨幣籌措資金,按照匯率走勢和國際貿易形勢,建立一定的貨幣組合,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分散國際貿易和投融資中的外匯風險。
2.進出口貿易中選擇合理或多種交易幣種
進出口貿易中的出口,特別是出口商要選擇合理的貨幣作為結算和付款的幣種,當然這一般是進出口商雙方*弈的結果。因此,在有關對外貿易和借貸等經濟交易中,簽訂合同時選擇何種幣種,作為計價結算的貨幣或計值清償的貨幣,直接關系到交易雙方是否將承擔匯率風險。一般而言,出口貿易采取硬幣計價,以防匯率貶值給自己帶來損失,而進口商會選擇軟幣,以避免升值造成的匯兌損失。如當前的國際貿易中,歐元和人民幣有升值的壓力,而美元貶值已經成為現實,因此出口商更多意愿是以歐元和人民幣作為結算和付款的幣種,而進口上則更愿意選擇美元結算。當然在實際進出口貿易中,雙方*弈的結果一般是約定采用一部分硬幣和一部分軟幣,甚至多種貨幣計價和付款。其結果是進出口商共同承擔匯率的風險,增大了談判的成功率。在長期合同中,還可以使用貨幣保值的方式,即選擇某種與合同貨幣不一致的、價值穩定的貨幣,將合同金額轉換成用所選的貨幣來表示,在結算或清償時,按所選貨幣表示的金額以合同貨幣來完成支付。還有一種降低匯率風險的辦法是,出口時雖然選擇了軟幣,但可以適當提高價格以防貨幣貶值風險,進口時選擇了硬幣,則可以適當壓低價格以防范升值損失。
3.充分利用國際金融工具低于匯率風險
隨著社會經濟迅猛發展,為了使自身仍然能夠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下立于不敗之地,企業實施內部控制是必由之路。內控制度逐漸變成對一個企業的業務活動、經營活動成敗與否的衡量準則。企業出現的不合法經營、會計信息偏離事實以及經營失敗等現象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為缺乏內控機制或者內控機制未能發揮其應有的效能。由于進出口公司也不例外,因此,對進出口公司內控機制進行研究,發現其存在的不足并且提出改進策略具有深遠而重要的意義。
一、內部控制的內涵
企業內部控制即企業自身為了確保業務以及經營活動行之有效以及資產的完整性以及安全性,及時發現、防止或者糾正舞弊以及錯誤,力保會計信息完整性、合法性以及真實性而有針對性的在企業內部所制定并且執行的一系列程序、措施以及政策。內部控制最重要的目標即將虛假會計信息降到最低水平,確保資產得以完整以及安全,內控之基本目標是盡其所能幫助企業實現其經營目標。公司治理旨在確保公司按照正常軌道高效運行,防止經理或者董事等人對股東利益造成損害。公司只有使治理制度不斷完善,才能夠為企業實現其目標提供有力保障。構成一個完整的內控機制的要素應當和管理者對企業所采取的運營方式緊密相聯,并且和管理過程息息相關,具體來說,包括控制活動、內部監督、風險評估、控制環境、信息以及溝通。實施內控的基本途徑為:預算控制、成本控制、審計控制、實物控制、風險控制、授權批準以及組織規劃控制等。
二、進出口貿易公司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問題
(1)內部控制機制不夠完善
進出口貿易公司所制定的內控制度能夠對財務以及進出口業務環節里特別摘要的控制環節進行有效控制,在公司運行、經營以及發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思想上并未對內部控制有足夠的認識,使得內控機制還不夠健全,某些操作仍然沿襲著以往的習慣做法,并未形成有條理、有系統的規章制度,缺乏固定的、科學的流程。而各種制度以及條例是使內控機制得以落實的根本保障,如果制度自身就不夠完善、科學、可行,內控機制就僅僅是一紙公文,成為擺設而無法發揮內控的實效,這對企業長足發展以及日臻完善無疑是一種障礙。
(2)內控觀念較為淡薄
由于會計業務不斷發展,為了在市場經濟浪潮中得以穩步發展,有力預防金融風險,我國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會計制度。但是有些進出口公司會計人員卻缺乏必要的法律意識,業務操作并未遵循應有的規則,缺乏責任感以及事業心,輕易相信他人,認為同事之間應當相互信任以至于不講原則,將自己業務上對應的各種密碼以及口令等都全部告知他人,相互之間都對彼此的業務以及公司財務狀況了如指掌,使得內控機制的建立與對應的考核之間相互脫節;更有甚者使得內控機制僅僅停留在紙面上,并未真正貫徹執行,形同虛設,有令不禁以及有章不循現象較為嚴重;少部分公司更是忽視內部控制,并未建立對應的機制,使得業務流程無章可循,具有較大的隨意性。此外,有些公司管理者也缺乏必要的內控意識,這樣就使的公司所建立起來的內控制度并不嚴格,并未形成一種良好的公司內控的氛圍。上述種種情況都可能使公司面臨不同程度的風險。
(3)對業務流程缺乏有效控制
進出口貿易公司對應的業務流程主要涵蓋進出口前相應的準備、對進出口合同進行商討、報驗以及備貨、信用證的改正、審證以及催證、租船訂倉、辦理報關以及保險、議付等一系列環節。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國大多數進出口貿易公司并未針對上述流程制定相應的內控規則,難以對這些流程進行有效、準確的控制,不僅不利于交易順利完成,使經營目標難以按照預期實現;甚至可能給對方可乘之機,利用對方國家嚴苛的法規條文造成貿易壁壘,抑或提出某些不合理要求,致使我方蒙受大額賠償損失。進出口貿易公司相應的業務流程控制不力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單證管理較為薄弱。單證管理決定了索賠、議付以及進出口合同相應的履行方式等環節能否順利實施,是公司對應的進出口流程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但是當前很多公司對單證管理并不嚴格而且非常松懈,較為普遍的存在著傳遞不快、職責不明、報關不嚴、流程不暢、處置不當等問題,造成業務流程缺乏應有的控制,給進出口貿易造成了巨大風險。
第二,業務人員全程包辦整個流程。進出口業務自身對應的整個流程和那些制造業有所區別,制造業各個環節分別對應著各自的操作人員,而進出口業務往往是將所有業務以及整個流程全部交由相關人員,這些包辦行為使得公司流程、訂單、客戶等資源載體日益呈現出個人化特征,使得公司不得不過分依賴業務人員,而缺乏對業務流程應有的約束以及控制。
第三,對國際結算方式缺乏嚴格的控制。進出口貿易中,國際上常見的結算方式為銀行保函、匯款、備用信用證、信用證以及托收等,而信用證為舉足輕重的方式,由改證、審證以及催證等環節組成。但是,很多公司并未對上述環節實施嚴格控制,因此難以覺察訂立信用證過程中對方設置的某些陷阱條款以及軟條款,使進出口公司時常蒙受信用證欺詐帶來的損失。
(4)風險控制缺失
很多進出口公司對風險缺乏有效管理以及控制,表現為風險信息滯后、分散、缺失,風險決策的方法以及機制落后,且交易決策具有較大的盲目性以及隨意性,缺乏科學、積極、可行、有效的規避風險對應的措施,財務、經營等部門之間互相沖突、互相脫節。因為管理措施滯后以及管理手段落后,使不少公司遭受了不必要的風險損失。
三、強化進出口公司內部控制的對策
(1)強化內部審計工作
在公司各級工作人員中,審計人員對內控占有特殊而又至關重要的地位。公司內部審計作為內控機制的組成部分,發揮著對內控機制其他環節進行監控之重要作用。現代公司管理中,內部審計者肩負著新的使命以及職責。所以,審計部門對應的工作不再僅限于監督公司內控是否得以落實,同時還應當協助組織經營軟控制環境,協助內控機制設計。管理者應當營造一種積極、健康的組織文化,促使員工在業務活動中自覺向職業道德以及辦事標準看齊。進出口公司應當采取積極措施盡量完善其內控制度,對境內外相關結構經濟管理以及財務活動定期的監督、評價以及檢查,建立重要經濟指標對應的偏離預警報告機制。為了使財務監督切實有效,對境外機構對應的管理人員的離職,實施離任經濟責任對應的審計,而對某些對外合作項目以及合同等,實施單項審計,監督、評估機構所設立的內控機制是否具有可行性以及是否行之有效,努力健全內控機制,確保公司圓滿完成其預期的目標。
(2)對業務流程加強控制
強化對業務程序的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進出口貿易公司所制定的內控機制是否行之有效。業務進出口業務持續時間長、環節復雜并且風險大,所以,公司必須強化對業務各個環節的控制,從根本上改變所有業務都有業務人員全程包辦的局面,減少交易決策不科學的盲目性以及主觀性。如,在出口業務中,針對出口前一系列準備工作、辦理保險、租訂船艙、簽訂合同、報關儲運、收匯核銷、合同磋商、安排生產等環節,公司應當將其所對應的責任層層落實,明確規定其相應的工作流程、工作要求、責任部門以及不同環節間互相協調以及銜接等事項,如對逾期卻未退稅或者未核銷的報告和相應處理措施予以明文要求,制定防范套匯、逃匯、騙匯以及騙取出口退回等一系列措施。確保交易進行井然有序,擺脫公司對相關業務者過分依賴,對交易實施有效管理以及控制。
(3)健全內控制度
制定內控機制旨在確保公司內部相應的經濟業務能夠依據既定計劃順利落實,防止公司內部易于出現的舞弊行為或者差錯,使會計資料保持完整與真實。第一,使憑證流轉流程規范化,加大內部牽制力度。財務管賬時,對審核、開票、記賬、經辦以及審批收付款等財務工作進行嚴格分離。對于收款憑證,財務人員應當開票之后再審核,之后收款,最后記賬和制單。對支出憑證來說,應當報批之后再經辦,經審核以及審批之后付款,最后將其交由會計人員進行記賬以及制單。第二,對授權批準進行控制。行之有效的內控制度必然會對所有經濟業務予以相應的授權,尤其是在貨幣資金支出方面一定不允許超出審批權限,必須得到領導審批才能夠允許那些大額資金以及貨幣支出,使資金以及貨幣流動完整并且安全。第三,內部會計機制必不可少。對會計記錄準確性以及完整性、會計憑證予以明確規定。對內部會計職責、具體分工、權限以及組織形式明確規定,規范報表、復核賬簿、審計憑證的方法。
(4)強化風險管理
進出口公司對應的風險具有復雜性以及多樣性,且滲透于業務流程的方方面面,因此,風險控制對進出口公司完善內控機制十分必要。首先,對風險控制點予以準確確定,做到有的放矢;其次,建立合理的風險評估機制,一是為客戶建立資信檔案,甄別優質客戶,保證交易安全,為進出易打好基礎;二是為業務交易建立跟蹤檔案,規范審核合同之流程;三是建立完善的風險預警體系,及時發現,及早預防。再次,主動采取措施,積極防范風險,重點在于對合同予以嚴格評審,對合同條款中的細則進行推敲,對其理解進行理性評審。
參考文獻:
[1]歐秀英. 中小外貿企業的內部控制問題分析[J]. 商場現代化, 2008,(16) .
[2]桂未名. 外貿企業內部控制建設應關注的幾個問題[J]. 國際商務財會, 2008,(12) .
匯率水平是影響進出口貿易的一個重大因素。經濟學的常識告訴我們,本幣升值,意味著其它國家的貨幣貶值,在進行出口貿易的時候,同樣的貨物進口國需要拿出更多的本國貨幣,因此進口國可能轉而求其它國的商品,不利于本國的出口。而本幣貶值,意味這他國的貨幣升值,進口同樣的貨品需要更多的本幣,不利于他國出口。
匯率變動會影響進出口貿易以及貿易收支,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匯率變動引起收入變化,影響進出口貿易
匯率變動的最直接體現就是本幣的升值或貶值。貨幣升值會造成進口商品價格下降,而出口商品價格上升,雖然不利于出口,但是可以改善國際收支,貨幣貶值則可以達到相反的效果。但是實際上,貨幣的貶值對收入的影響主要來自兩個方面:貶值會造成進口商品價格上升,出口商品價格下降,從而使得貿易條件惡化。與此同時,在同樣名義收入水平下,消費者只能購買較少的商品,也就是導致實際收入的下降,這必然導致該國支出的下降,從而改善貿易收支。另外,如該國存在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的資源,則貶值可以刺激國內外居民對本國該種產品的需求。根據凱恩斯經濟學的原理,民眾的經濟支出會通過凱恩斯乘數而數倍提高國民收入,國民收入的提高又會提高國內支出,達到良性循環的結果。
2.匯率變動引起價格傳遞,影響進出口貿易
前面說到,匯率變動的最直接體現是貨幣的相對價格上升或下降,這首先在進出口貿易中體現出來。但在金融全球化的今天,國際市場的價格變動最終也會影響國內市場的一般價格。因此匯率的變動會引起國內一般價格水平,從而影響進出口商的貿易額和國家的貿易收支,這從以下兩個方面體現:首先,貨幣的升值是以本幣表示的進口商品價格下跌,如原料或半成品,然后通過價格傳遞,影響最終商品成本的下跌和價格的下跌。其次,匯率變動會使得貿易收支發生變化,如貨幣貶值后會出現貿易收支順差,然后使得外匯儲備增加,而外匯儲備的增加,又使得央行必須通過購買外匯而在國內市場上投放更多的基礎貨幣。顯然,更多的基礎貨幣會導致通貨膨脹。近兩年中國的外匯儲備不斷的增長,盡管不是人民幣貶值的結果,但是大量的外匯儲備和國際經濟的變化,使得中國的通貨膨脹率一直較高就是很好的說明。當通貨膨脹出現的時候,其實是鼓勵人們消費,因為在名義貨幣不變的情況下,公眾更有意愿將貨幣轉化成有形的資產,客觀上又會推動物價上升。
二、應對匯率變化的一般對策
應對匯率變化的一般對策主要從進出口貿易中多樣化的進口來源,結算貨幣的選擇,以及利用各種金融工具。
1.選擇多樣化的進口來源
如同一國貨幣緊盯著另一國貨幣有很大風險一樣,進口來源的單一很容易使得出口商轉移匯率風險,甚至操縱價格。因為如果進口來源過于單一,反映了該國的某種資源對其貿易對象國或者地區的高度依賴。2007年底和2008年7月發生的兩次大的石油漲價行為可以說明這一切,因為全球的石油資源過渡依賴一些產油國或地區。某些資源過于依賴單一國家或地區,必然導致企業的經營嚴重受制于該國的貨幣匯率的波動,該國進而將匯率的風險轉嫁到進口商。這種單獨的依賴本來就是不明智的選擇,再加上當前全球經濟的不明朗,進口商的經營風險進一步放大。因此,必須適當地擴大進出口業務的地域分布,在國際范圍內分散原料來源和銷售地點,在多個資金市場上以多種貨幣籌措資金,按照匯率走勢和國際貿易形勢,建立一定的貨幣組合,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分散國際貿易和投融資中的外匯風險。
2.進出口貿易中選擇合理或多種交易幣種
進出口貿易中的出口,特別是出口商要選擇合理的貨幣作為結算和付款的幣種,當然這一般是進出口商雙方博弈的結果。因此,在有關對外貿易和借貸等經濟交易中,簽訂合同時選擇何種幣種,作為計價結算的貨幣或計值清償的貨幣,直接關系到交易雙方是否將承擔匯率風險。一般而言,出口貿易采取硬幣計價,以防匯率貶值給自己帶來損失,而進口商會選擇軟幣,以避免升值造成的匯兌損失。如當前的國際貿易中,歐元和人民幣有升值的壓力,而美元貶值已經成為現實,因此出口商更多意愿是以歐元和人民幣作為結算和付款的幣種,而進口上則更愿意選擇美元結算。當然在實際進出口貿易中,雙方博弈的結果一般是約定采用一部分硬幣和一部分軟幣,甚至多種貨幣計價和付款。其結果是進出口商共同承擔匯率的風險,增大了談判的成功率。在長期合同中,還可以使用貨幣保值的方式,即選擇某種與合同貨幣不一致的、價值穩定的貨幣,將合同金額轉換成用所選的貨幣來表示,在結算或清償時,按所選貨幣表示的金額以合同貨幣來完成支付。還有一種降低匯率風險的辦法是,出口時雖然選擇了軟幣,但可以適當提高價格以防貨幣貶值風險,進口時選擇了硬幣,則可以適當壓低價格以防范升值損失。
3.充分利用國際金融工具低于匯率風險
中圖分類號:F713.36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2-000-01
一、緒論
電子產業作為未來經濟發展的基礎,其市場前景非常的被看好,深圳華強北電子市場目前已經在世界范圍內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其進出口貿易也極大的帶動了深圳的經濟發展。
二、深圳華強北電子市場進出口貿易的現狀
目前電子市場分布開始面向整個亞洲以及環太平洋地區擴散,美國和日本分列世界第一、第二大電子信息產品生產國與銷售市場,而同時我國的電子產品制造業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生產基地,覆蓋了通信、高性能計算機、手機、數字電視等方面。由此可預見電子產品市場進出口貿易在逐漸的向亞太地區擴散。華強北電子市場由于其在中國電子市場特殊的作用以及歷史地位,全國的各種電子企業和個人都聚集在了華強北,這就造成了華強北出現了繁多的電子商城,例如賽格廣場華強電子世界、華強廣場、賽博數碼商城等,同時各類電子產品生產企業紛紛在這里落戶。隨著社會的需求以及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電子產品的市場重心逐漸的向計算機及手機通信產品偏離。降低電子產品的生產成本就成了眾多電子生產廠家主要的競爭手段,在降低生產成本的同時又能夠保證產品質量的手段莫過于電子產品生產的規模化。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電子市場的貿易手段,也逐漸的從實體店向網絡虛擬店鋪發展,這樣一方面可以節省企業的成本,另一方面可以讓企業與時代接軌,增加企業的競爭力,提升企業的知名度。而企業模式的網絡化,在未來也將成為電子市場的主流。
三、華強北電子市場進出口貿易發展中面臨的問題
1.進出口貿易對象減少
由于世界電子產品科技的發展,華強北的優勢在減弱,貿易對象有了更多的貿易選擇,并且在世界范圍內,進出口貿易的范圍也在發生改變。這都減少了華強北電子市場的貿易對象。
2.山寨的盛行,影響了市場信譽
由于在山寨手機時代,華強電子市場在進出口貿易中留下的名聲大多為山寨貨,導致在現今這個山寨不流行的時代,其山寨的形象嚴重影響了進出口貿易達到發展。
3.店鋪繁多,分散了的在對外出口時的優勢
在華強北電子市場中,每一個柜臺后面幾乎都是一個單獨的企業,這也就造成了競爭力的加大,同時不利于資源的規模化,也就在進出口貿易中失去了優勢。
4.電子商城的興起
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互聯網的盛行,很多的電子產品不在選擇華強北作為其主要的銷售場所,而是通過網上的電子商城。這就給華強北的實體店面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5.核心競爭力不足
現在的電子行業,已經不是之前的模式,隨著智能手機和平白電腦的盛行,其他的電子產品受到了很大的影響,而華強電子市場的進出口貿易在以前主要依靠的是山寨手機和其他電子產品,在智能手機等核心競爭能力中嚴重不足。
四、未來華強北電子市場進出口貿易發展對策
1.擴大貿易范圍
隨著世界電子貿易經濟向亞太地區發展的改變,華強北電子市場的進出口貿易也應該進行轉變,需要把重心更多的轉向亞太地區。適應進出口貿易發展的趨勢,發揮其本身電子元件的優勢。
2.規范市場,恢復市場權威性
在經歷了山寨貨風潮之后,華強北已經被貼上了山寨的名詞,想要撕掉這一說法,需要我們華強北所有的商家共同努力,并且建立一個良好的市場規范,制定市場的規則,嚴厲打擊盜版、山寨。目前,華強北已經成立了相關的街道辦事處,但是這還不夠仍需要更完善的法律制度去監督它,約束它。從而重新恢復人們對華強北電子市場的看法。
3.商場整合,發揮優勢
華強北電子市場有著繁多的電子商場,這就導致了很多外來客戶沒法集中快速的對比商品的優劣,從而降低了客戶來華強北的感官體驗,影響了貿易交易等行為,為此,華強北應當加大對商場的整合力度,讓華強北的優勢展現在客戶面前,真正的發揮出華強北電子市場的能力。
4.加強電子商城的建設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