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4 15:55:0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新聞報道策劃,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1.追蹤報道策劃。突發性、即時性的動態信息總是很多的,但能成為新聞予以報道的卻是不多的。很多的新聞并不是一次報道就能夠了結的,其根源就在于報道的事件還在運動、變化和發展,這個過程還有新聞可挖掘,如果錯過了時機,就浪費了新聞資源。追蹤報道策劃依賴于報道的新聞事件是運動的,其運動的過程具有可報道的價值,對于新聞價值,有的是在報道前可以預測到的,有的則是在報道之中才逐步顯現加重的,如果僅站在事件的外面,僅對運動的事件進行記載和評論是不夠的,還必須最大限度地深入事件中,為事件向著良好的方向發展做一些己所能為的事。
2.專題報道策劃。在新聞報道策劃中,有一些新聞要根據上級部門的宣傳意圖和本地工作需要,在一定時間和空間內選擇兩個或多個選題,調動有關方面人員相互配合進行集中報道。專題確定之后,所組織的材料和所進行的報道,必須圍繞主題而展開,不可隨著情節的延伸使報道無邊際地拓展或報道過多與主題無關的內容而沖淡主題。
3.紀念日(節日)報道策劃。有一種特殊報道,即紀念日報道,做好這類報道意義深遠,如一年一度的國慶節報道及各種紀念日報道等等。今年適逢黨的90華誕,各級媒體各顯能勢加強策劃,出新、貼近、可親、震撼,不僅營造出了濃厚的迎慶氛圍,更起到了一次極為深刻的愛黨愛國的教育作用,可以說,媒體功不可沒。紀念日報道的策劃,應注意兩點:其一,在內容上出新,即選擇在這一時刻什么內容最具代表性和吸引力。其二,在形式上出新,即用不同于往常的傳統報道模式,力求將完美的內容充分地表現出來。
新聞報道策劃畢竟只是一種手段而非目的,進行策劃要審慎地制定方案,把握好一些原則,注意一些方式方法和技巧的運用。在策劃主題上要遵循新聞價值和社會效益的統一,在選題上要選取那些具有廣泛社會意義,具有局部指導意義,能從宏觀和微觀上解讀政策,解疑釋惑,引導輿論。要從貼近百姓,關注民生入手,真正架起黨、政府和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
策劃時要把握“五性”,一是目的性,策劃以事實為基礎,以創意為核心,以達到最佳報道效果為目的,策劃的目的越明確,也就意味著減少了無序和不確定性。
二是可行性,策劃時要充分考慮這一選題是否為政策所允許,報道后,所反映的問題政府部門能否較快地很好地解決。所以策劃中一定要吃透“兩頭”,兼顧“上下”,既要傳達黨和政府的聲音,更要反映百姓的所思所想。既當好黨和政府喉舌,又要不斷滿足廣大受眾的需求。
三是整體性,在策劃活動中,有目的地保持整體最優化,注意參與其間的各個部分的有序性和科學性;注意發揮參與其間各子系統相互配合的最佳整體效益。
近年來在媒介融合趨勢、網絡媒體迅速發展等的影響下,會議報道的形式更豐富,媒體對新聞資源的爭奪也更激烈。而每年“兩會”的報道,一向是媒體的重中之重。在2012年“兩會”報道中,各路媒體在時效性、新聞呈現形式上的表現旗鼓相當。在這一背景下,出色的新聞策劃能力便成為在信息海戰中突出重圍、亮出特色的有力武器。
作為在亞洲和大中華地區中排名第一位的主流媒體網站,鳳凰網著眼于全球華人,是整合了鳳凰衛視、鳳凰周刊等集團旗下多項媒體資源的互動傳播平臺,它的“兩會”新聞報道策劃更能體現一種大局觀和全球視野。在2012年“兩會”報道中,鳳凰網在延續其“新聞動態+重點策劃+互動議政”基本框架的基礎上,對策劃部分進行了重點著墨,取得了廣泛的社會影響。本文分別從鳳凰網2012“兩會”報道策劃的內容策劃、報道形式策劃兩個主要方面進行分析,希望給以后的“兩會”新聞報道策劃以新的啟示。
一、時空、人物、落點:策劃內容的優化組合
一個好的新聞策劃,其內容不是隨意安排自由組合的,而是經過合理策劃,使內容優化組合,達到最佳的策劃效果。此次鳳凰網的“兩會”新聞策劃內容豐富信息量大,但仍有清晰脈絡可循:在把握了時空因素的基礎上,用鮮明的人物來豐富事件,并找到最佳落點將所有資源串起來,清晰呈現。
1、時空:提供廣闊視野
“任何新聞作品必須要具備三要素:事實主體、事實發生的時間、空間。”①新聞報道策劃非憑空想象,而是依事實、資源量體裁衣,因此可根據新聞的時空屬性來找好的切入點。
考慮時間,即在進行新聞策劃時不是只看單一事件的時間點,而要前后聯系,有歷史視角。2012年“兩會”報道策劃,鳳凰網專題頁面的顯著標題為“第十年”,打頭就為整個系列找準了時間點。在策劃的欄目中,“十年兩會”、“國家十年”,追溯了自換屆以來十年發展歷程,是沿著時間的維度進行策劃。思路清晰,把受眾帶入到整個策劃中,并且具有一種歷史回顧、奠定基調的效果,使整個策劃具有厚重的事實支撐。
同時,時間延伸還能強化新聞策劃的傳播效果與影響力。找準時間點,向前回顧可豐富事實背景,向后延展則具有前瞻、展望的效果,使得策劃更具建設性。站在“第十年”這個時間點上,鳳凰網的這一策劃引導人們反思,為下一個十年提供經驗參考。
考慮空間,即在新聞策劃時應有靈活的視角,廣闊的視野,不拘泥于自身狹窄空間,善于謀劃布局。鳳凰網“兩會”專題既有自己的獨家策劃,也有集眾多知名媒體之聲的“媒體觀察”;雖是網絡媒體,卻不拘泥于網絡,聯合鳳凰視頻、鳳凰衛視知名評論員曹景行打造“曹景行兩會觀察”,實現內部聯動。
2、人物:讓策劃有血有肉
時空為策劃找到最佳切入點,人物則使得策劃“活”起來,和新聞事實一起串起整個策劃。如果在新聞報道策劃中,只有事實的展現,而沒有人物,則策劃會喪失活力,事實的呈現也會略顯生硬。“要想吸引住受眾的注意力,貼近百姓生活幾乎已成為一個屢屢得手的法寶。”②人物,能夠使會議內容更貼近生活,貼近情感。
鳳凰網以“盤點十年兩會熱點人物”作為策劃中的一條線,輔之以最新的“2012年兩會十大熱點人物”、“2012年兩會十大熱點言論”,用人物來連接十年內的熱點事件,將醫改、礦難、教育改革等十年間的重要議題自然地連接。例如2010年熱點人物朱清時,體現了南方科大所代表的高校改革,以校長朱清時這一人物形象切入,使事實更具體,嚴肅認真的話題也豐滿起來,依靠人物實現硬話題的“軟著陸”。
核心人物,也是新聞策劃中的重要一環。核心人物可以是平凡大眾,可以是重要人物,但應集中體現策劃的意旨。此次“兩會”策劃,鳳凰網圍繞總理這一核心人物,根據溫總理發言時擅于以詩言志的特點,推出了“溫文爾雅詩言志,賦到滄桑句便工――兩會記者會全記錄”特別策劃。選取每年溫總理在兩會記者會上引用的詩句作為引子,沿著時間脈絡,呈現了溫總理履職十年的記者會實錄,對十年的變遷進行詩意的解讀,增添了策劃的感彩,拉近了與普通民眾的距離。此外,人物背后的故事、人物花絮、人物言論等,使新聞內容豐富立體,為枯燥的內容增添趣味性。
3、落點:為策劃再添價值
在掌握了大量新聞消息與新聞資源的基礎上,找到一個整合手中資源、體現策劃意圖的落點,能強化傳播效果。新聞的內涵通常是隱藏著的,關鍵在于記者尋找落點時能否統籌考慮全局,是否有雙慧眼去發現可以做文章的“策劃點”。一旦發掘出有創意性的落點,就能給整個策劃增添附加值。
鳳凰網此次的落點是“十年”。十年回顧,十年歷程,十年展望,站在第十年一個小結式的點上,反思展望的思路對國家對人民更有價值。新聞策劃的意義在于“不僅可以敏銳地看到眼前發生的事實,而且可以敏銳地回憶過去發生的歷史,可以科學地預測未來,找到過去、現在和未來之間的發展趨勢。”③這一落點,將整個策劃拔高了一個層次。在為策劃增加價值的同時,好的落點也能體現媒體的定位,凸顯媒體品牌。“十年”落點,宏闊大氣,既有感性追懷與期待,亦有理性反思。這是追求國際視野、全球華人主流媒體的鳳凰網特點的體現。
二、自身特點與熱點趨勢結合:策劃形式的嘗試
1、國家情懷與平民視角
作為定位于全球華人的主流媒體網站,鳳凰網一直秉持的是客觀理性、具有國際視野的新聞態度,風格新銳大氣。因此在進行“兩會”新聞策劃時,策劃的呈現形式也會和普通門戶網站所追求的草根、細碎、花邊有明顯不同。與其他網站重點呈現的微博問政、明星代表出席兩會不同,鳳凰網在策劃中體現的是國家情懷與平民視角的綜合。“民意代言錄”以“這些年,他們代表我們”為主題,深度對話9位人大代表,以訪談的形式體現熱點議案與人大代表的行動,代言民意,記錄點滴進程。“全民相對論”,在兩會的參政議政背景下,以“粉給力和圍正義”為題,將本年度網絡關鍵詞“粉”與“圍”進行了大討論,探討他們對中國社會有多大影響,他們的呼聲是否能換來正義與公平,將民間的參與同兩會的背景相結合。一些年度熱點話題如李莊案,也在此次策劃中出現。從以上這些案例可看出,鳳凰網的策劃既延續了其一貫的理性大氣、有高度有意義的特點,又從普通民眾所關注的事件切入,走進普通人中,言國事,為蒼生。
2、熱點聯動,資源整合
報紙版面有限,難以在策劃時做到面面俱到;電視節目更是時間金貴,難以詳細展開。而網絡媒體卻能利用互聯網的空間與數據特點,最大化地實現資源整合,使整個策劃內容厚重翔實,多角度視野。
鳳凰網在策劃中的聯動整合體現在頻道與熱點話題兩個方面。熱點頻道分設兩會熱點專題,例如網站下的汽車頻道、財經頻道、房產頻道等都有“兩會”新聞區,相應的新聞發到對應的頻道,使信息細分,將“兩會”新聞覆蓋到各個頻道;其中鳳凰視頻頻道還被納入到“兩會”新聞策劃中,作為重要一部分,制作了國家十年專題視頻,鳳凰視頻的重要節目“全民相對論”也針對性地制作了“兩會”專題節目,以此將視頻頻道的特點長處融入到整個策劃中。
熱點話題的整合,主要體現為對近年來國內重要新聞的聯系與解讀。“兩會”新聞策劃如果只是就事論事,只關注“兩會”會場上發生的事,則不免狹隘,也缺乏深度。聯系“兩會”的大背景,在參政議政的氛圍下討論、解讀近年來的重要新聞事件,才更有深意和建設性。鳳凰網此番策劃利用深度解讀、回顧、辨析討論等形式,涉及了李莊案、“圍觀改變世界”、南方科大教育改革等曾經的重磅話題,以回顧、思考的形式,對照當下的政策形勢進行新的解讀。
三、對新聞報道策劃新啟示
鳳凰網的此次實踐,在積累經驗的基礎上,也給新聞報道策劃帶來啟示。
1、找到有價值的“落點”是脫穎而出的關鍵
“兩會”報道,基本上新聞資源是共有的,各媒體難做獨家。大家都在信息的時效性和全面性上下足了功夫,想單純從內容上來一較高低是不實際的。因此策劃出新就更加必要。新聞信息浩如煙海,在把握全局的基礎上,篩選信息,找到能為我所用的“落點”,讓手中掌握的新聞信息資源以別人沒有的形式落地,這就做出了心思和差異。受眾在各家媒體相似的新聞字眼中,就能被這種新意、看頭所吸引。
2、網絡媒體在新聞策劃時應凸顯自身的強大整合力
紙媒的策劃長處于深、精,電視策劃則有最佳的視聽效果,網絡媒體在策劃時的優勢則是媒體聯動與整合能力。通過簡單的超鏈接,即可實現全網內容的聯動整合,豐富的網絡資源都能為新聞報道策劃所用;網絡媒體各欄目、各頻道間都能及時互動,針對一個話題實現內部聯動,形成一個有組織的策劃整體。同時,網絡媒體能在一個頁面內實現音頻、視頻、文字及與受眾互動的結合,最大程度地調動各方資源,達到最優策劃效果。這是網絡媒體在新聞報道策劃中應堅持的長處。
綜上,基于新聞事實,發揮策劃的功效,鳳凰網的“兩會”策劃方式是值得研究借鑒的,也給以后的“兩會”新聞報道策劃帶來了新啟示。
參考文獻
①陳力丹,《推敲新聞概念》,《新聞實踐》,2001(11)
中圖分類號:G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2)10-0039-03
一、引 言
會議新聞,歷來是主流媒體的城市黨報報道的重點。因為黨報承擔著對黨和政府事務的宣傳報道任務,而黨和政府研究中心工作、權威政策信息多以會議形式呈現。尤其是一些會議,由于主題重大、內容豐富、出席人員特殊或層次較高而引人注目,具有較強的新聞性、政策性、指導性和政治性[1]。如,一年舉辦一次的人代會和政協會。宣傳好、報道好會議新聞,把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及時準確地傳達給群眾,是黨報的職責所在。
同時,黨報對會議新聞先天的重視,來源于黨報的定位和讀者群的需求。黨報的定位是影響“有影響力的人”,其受眾主要是各級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的高端人群,是關注社會發展,關心時事政治,引領時代潮流的社會中堅階層。為他們提供新聞信息服務,就必須在重大會議這類新聞報道上下功夫。只有這樣,黨報才能真正發揮其權威性、公信度和影響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面前立于不敗之地。
黨報會議新聞報道一直以來不太受讀者歡迎,究其原因是會議報道的內容公務化、形式程式化、文風八股化。報道多為機關視角、工作視角,仍單純停留在紀錄、宣傳層面;報道中領導講話多,議程敘述多,就會議寫會議,見人不見事,讀者關心的需要的信息少;報道形式單調,平鋪直敘,缺乏立體感、縱深感,角度不新;報道語言比較生硬、呆板,有的甚至空話連篇,言之無物。由于長期以來黨報會議新聞報道在內容形式等方面的問題得不到解決,甚至導致讀者產生逆反心理,強化成一種心理定勢。說起黨報就想起空洞說教和生硬的面孔形象,使得黨報本來擁有的會議新聞宣傳優勢,反而成了黨報輿論引導上的軟肋。
因此,會議新聞報道的創新,成為了新聞業務改革的突破口。特別是對重大會議的報道,已成為新聞媒體顯示綜合實力和新聞創新成果的重要場合,直接影響和推動著新聞媒體報道業務水平的提高。
那么黨報會議新聞報道如何策劃創新?結合《西安日報》近年來的會議新聞報道,尤其是在“兩會”這樣的重大會議報道上的策劃與創新嘗試,談幾點認識。
二、創新報道理念,回歸新聞本位
黨報的辦報人,記者、編輯要破除以往“黨報特殊論”的陳舊觀念,將報道中存在的一貫的工作性宣傳性思維調整到新聞規律的本位上來。
(一)要增強受眾意識
新聞傳播是否有效,取決于受眾對傳播的新聞信息的接受程度[2]。因此黨報工作者首先要樹立受眾意識,要講究報道效果。我們報道會議新聞不是傳達文件,不是會議記錄,更不是上級對下級安排工作,要分析受眾心理,從受眾的視角去審視新聞素材,盡可能選準受眾心理的共振點,增強與受眾的親近感。由過去的“我說你聽”轉變成“我說你想聽”。在當前傳媒發展多元化、分眾化、受眾選擇多樣化的情況下,黨報更應發揮會議新聞資源優勢,挖掘政策性、方向性、權威性的第一手新聞信息,去爭取更廣泛的高層的受眾群。
(二)要增強服務意識
黨報要唱響主旋律,要講主題、主調,但“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群眾”的主旋律是最有生命力的。因此要牢牢樹立服務意識,從讀者的需求出發,用讀者樂于接受的方式,整合會議新聞資源,用更精準、更深入的報道,為讀者解讀方針政策,提供工作指導。
(三)要強化新聞意識
目前黨報缺乏吸引力,主要是由于“宣傳”味過濃,“新聞性”不夠。黨報是黨和政府的喉舌,但黨和政府的主張和聲音是通過新聞報道來實現的。要有鮮活的新聞事實為載體,而不是簡單的傳聲、傳達。因此要處理好發揮宣傳功能與遵循新聞規律的關系,報道中講求時效性、新聞性和可讀性。
三、創新報道內容和形式,策劃貫穿始終
會議新聞報道的創新,離不開整體的精心策劃。不同內容、規模、層次的會議,報道策劃的主體和側重點不同,效果就不同。通常,根據會議的內容、受眾的關注程度以及新聞價值的大小等,大致可將會議分為重大會議、重點會議和一般會議三類,按照會議的不同類型,報道策劃的重點不同。
(一)一般會議報道策劃:一次性報道,突出新聞內容
一般會議大體主要包括各級政府、部門、行業召開的例行工作會和報告會、總結表彰會等等集會。這類會議報道通常采取單向信息的傳播形式,報道策劃的重點是挖掘有價值的新聞,簡潔求實。要根據新聞報會議,而不是根據會議報新聞。尤其是一些研究、部署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具體工作的會議,會議只應該是新聞的由頭、背景和舞臺,唱主角的應該是會議中蘊藏的新聞。
(二)重點會議報道策劃:組合式報道,會議報道+新聞拓展
中圖分類號G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708(2010)28-0013-01
新聞策劃,是新聞改革的產物,是新聞采編人員對新聞業務活動進行有創意的謀劃和計劃。其目的是更好的配置與運用新聞資源,使報道更具特色,取得最佳的宣傳效果。新聞策劃一般可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但無論是廣義還是狹義的新聞策劃,都必須限制在新聞業務活動范圍內和維護新聞的真實性的基礎上進行。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具有自己的“度”。作為宣傳科技的――科技新聞,也不例外,也有其自己的“度”。科技新聞策劃的“度”,是規定媒體及采編人員對所要報道的科技新聞事件進行策劃的范圍、策劃的量的界限。科技新聞策劃一定要在“度”的范圍內進行。科技新聞策劃要達到一定的量的積累,且不能超過科技新聞策劃的“度”的界限。否則將引起科技新聞報道的質的變化。只有把握好科技新聞策劃的“度”,才能使科技新聞報道達到理想的目的,取得最佳的宣傳效果。
1 把握科技新聞策劃的“度”,是科技新聞宣傳報道的根基
科技新聞的策劃是科技宣傳實踐活動中的新生事物,它的產生是科技進步和發展的需要,也是宣傳工作的需要。目前各大媒體及采編人員在科技新聞報道上廣泛的應用策劃進行宣傳報道,收到了顯著的效果。
我們知道,采編人員在接到一個關于科技方面的新聞報道任務后,特別是重大題材、重要內容、重大活動的報道。就會在頭腦中進行思考,諸如怎樣采訪、選擇什么角度、以什么為切入點、采用何種形式、手段報道等等。這些問題經過采編人員的思考和反復推敲,形成了一個方案后,采編人員就會在精力、物力、行為上按照方案有目的、有計劃的進行準備并實施,這種從思考――計劃――實施過程,是一次報道策劃的完成過程,如果這個科技新聞策劃是在合理的范圍內進行一定的量的積累,不超過一定的界限,即一定的“度”,那么這個策劃就是一個成功的科技新聞策劃,會產生與科技新聞策劃相匹配的報道效果,科技報道的質量就能得到保障,就能夠形成正確的傳播氛圍。
科技新聞報道不能“過度”或達不到一定的“度”,過度的策劃就會造成以點帶面,以偏蓋全,夸大事實、脫離實際的失實的報道和假新聞。反之,如果重要題材,重大內容不去有目的的策劃而沒能達到一定的“度”,那么所報道的科技新聞是呆板、平淡無味,失去科技新聞應有的鮮活的生命力,受眾是不會愛看的,更談不到保證質量。所以說“注意分寸”、“掌握火候”科技新聞策劃就能夠發揮報道的主動權。就能夠為科技報道取得社會效益奠定良好的基礎。
2 掌握好科技新聞報道策劃的“度”是科技類新聞報道創新和發展的需要
科技新聞報道中“適度”的策劃,是科技報道的必要準備。報道前的策劃,可以對可知的可能發生或一定發生的重大題材、重要事件進行科學的分析,縝密思考研究,做充分精細的思想、物質、行為準備,使報道的科技新聞主題突出,特點鮮明;更具有針對性,導向性和正確性。
科技新聞報道中“適度”的策劃,能拓展報道領域,科技新聞報道是為受眾提供生動的、形象的受眾愿意接受的科技信息,科技新聞策劃在科技報道中的作用就是有目的、有計劃的使科技新聞報道豐富多彩,同時適度的策劃,能夠及時的發掘、發現與科技新聞事件相關的信息和科技新聞事實內在的本質的東西及科技新聞背后的新聞,從而使科技新聞報道的領域更加寬闊。
科技新聞報道中“適度”的策劃,是媒體發展的需要。目前,我國科技發展迅速,科技發展水平和科技推廣日新月異,這也為各個媒體提供了良好的新聞報道素材,但是目前我們媒體競爭相當激烈,都在爭搶有利的要地。媒體的競爭說到底就是信息占有量和的速度的競爭,就是爭奪聽眾和觀眾,媒體都想在第一時間得要重大新聞,并出去,在激烈的競爭中,誰都沒有把握保證永遠在第一時間得到重要新聞,但可以通過對科技新聞事件進行“適度”的策劃,尋找科技新聞的其他落點,最佳的角度,在做精、做細、做深上下功夫,同樣會在競爭中占據主動。
3 影響科技新聞策劃“度”的幾個關鍵因素
1)編采人員的素質。編采人員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及主動性和創造性,決定著科技新聞策劃的“度”。提高編采人員的兩個素質和編采人員對科技知識的認識和理解成度,是做好科技新聞策劃的前提
2)科技新聞事件的價值。一條科技新聞是否能策劃,關鍵要看這一新聞是否有策劃的價值,也就是說事件的價值決定了策劃。如果沒有價值的科技新聞事件,硬要去策劃,就可能是策劃出一些失實的東西,也就嚴重的違背了新聞報道規律。
3)宣傳紀律。宣傳紀律這把尺子。是度量科技新聞策劃的重要工具,編采人員在運用新聞策劃時,要具備較強的宣傳紀律意識。否則將對受眾和社會造成一定的危害。
4)策劃者的實力。掌握好科技新聞策劃的“度”,策劃者要充分考慮自身的條件,量力而行。盲目的不切實際的策劃不僅收不到效果,只能適得其反。
形態層次。構成報道形態層次的要素主要有報道的表現形式、組織方式和報道者組成方式。在新聞報道的策劃中,報道表現形式一般要求多種體裁和手段并用,力求靈活多樣。如2008年春節前吉水縣重大交通事故頻發,社會上眾說紛紜,吉水臺及時進行了報道策劃。先是以消息的形式報道了重大交通事故的狀況,接著又邀請交警大隊的領導到演播室進行訪談,既談了交警大隊采取防范重大交通事故的措施,又談了群眾出行應注意的事項,使群眾對交通事故有了準確的了解,也知道交警部門采取了哪些有力措施,還獲得了有關出行的交通安全知識。
報道者組成方式包括新聞單位內部各部門之間的相互配合、兄弟新聞單位的相互配合以及邀請上級新聞單位前來參戰。在紀念楊萬里誕辰880周年報道中,吉水臺打破常規,抽調精兵強將,邀請省、市級新聞單位的記者聯手合作,各展所長,互為補充,形成合力,從而產生廣泛而深遠的社會影響。
時態層次。包括以報道時間長短作為劃分和報道時機的把握兩個方面。從報道時間的長短看,可分為長期、短期和單個報道策劃。長和短的劃分是相對的。報道時間長短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報道的規模、力度。如對“兩化”(工業化、城市化)的報道,吉水臺做了長期的策劃,開辟了專欄,對“兩化”的進展時刻關注,跟蹤報道。“雙創”(創省級衛生城市、創省級園林城市)是一段時間的階段性工作。我們從“雙創”的目的,相關單位采取哪些措施,廣大市民應該如何配合進行了報道策劃,并在挖掘“雙創”典型等方面作了短期策劃和安排。由于策劃到位,報道起到了很好的鼓動和推動作用。
報道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與報道的時機是否恰當直接相關。報道時機一般有三種情況。一是配合式,即配合形勢變化,政策頒發,工作布置等。比如中央召開重要會議、重大政策出臺之時,媒體立即組織力量進行報道。由于配合式報道各媒體同時進行,容易雷同,因此,策劃要特別注意發揮創造性,講求宣傳藝術。二是即時式,即對突發新聞事件進行的報道策劃。突發新聞事件一經發生,立即進行報道策劃,在報道過程中,隨著事態的發展做出即時反映和調整。三是預見式,即對尚未發生、可能發生的現象或問題進行的報道策劃。從預見性的事物中,尋找有新聞價值的事件進行報道策劃,喚起群眾關注,引導社會輿論。
“報道計劃”是根據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觀眾要求。對一個時期或一個專題的報道內容和方法所作的統籌安排。一般包括報道的意圖、報道的重點、報道的階段、報道的重要選題以及報道方式的選擇和報道力度的安排等。
從“策劃”與“計劃”的異同可以看出,用“報道策劃”來取代“報道計劃”,不僅轉變了話語形式.而且改變了實質內涵。
1.報道計劃是以被宣傳者為主導,而報道策劃的前提是受眾
傳媒在產業化運作的道路中,傳授關系也從傳者本位走向受眾本位。傳者本位是新聞傳播活動以傳播者的需要出發,以傳者的愿望為中心,忽視乃至無視受眾的需要,強調自上而下的思想灌輸。受眾本位則與此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強調要滿足受眾需求,形成良好的信息互動,提高傳播效果和社會效果。于是,如何根據受眾的需要、興趣來確定報道的選題、內容、方式等,就成為媒介需要精心策劃的重要問題。
2.報道計劃缺少主動性,報道策劃更具有充分的創造性。
報道計劃的目標、內容、方式往往由上級主管部門事先確定,報道計劃是對上級主管部門的主觀愿望和要求的加以執行。而報道策劃則意味著媒介機構從領導者到一般記者、編輯,都必須主動地根據黨和國家有關的方針、政策,根據媒介自身的定位,根據當前社會的實際情況,自主地確定報道的目標、內容和方式.創造性地完成傳播任務。
3.報道計劃的實施缺少靈動性,而報道策劃的實施具有強烈的動態性
在傳統的新聞工作中,報道計劃一經制定,編采人員往往是按部就班地開展工作,缺乏靈動性,缺乏應變性,缺乏創新性。而報道策劃則強調實施過程中必須靈活應對實際情況的變化,及時調整、修正原來的報道方案,通過不斷創新來取得最佳的傳播效應和社會效果。
新聞報道策劃具有什么樣的本質內涵呢?
“報道策劃”是在新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對傳統新聞工作中“報道計劃”或“組織報道”的一種發展,一種創新。這種發展和創新的實質就在于報道策劃是對新聞工作者主觀能動性的充分肯定。
作為對報道活動的思考與謀劃,報道策劃事實上是一種思維活動,也就是一種意識活動。人的意識對客觀世界的反映,不是被動的機械的反映,而是一種能動的反映,在一定的條件下,意識能夠對客觀世界的發展起著巨大的反作用,意識的這種能動性是人類特有的一種有目的、有計劃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因此,報道策劃所強調或宣揚的新聞工作者的主觀能動性。完全符合關于意識能動作用的認識論原理。
1.報道策劃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前瞻性
根據認識論,意識能動作用的第一個具體表現,是意識活動的目的性、計劃性。人的行動與動物的活動不同,它總是在一定的目的、主張、計劃的指導下進行。新聞工作者在報道事實之前產生某種動機和目的,并為實現這個動機和目的而謀劃相應的對策,正是為了達到新聞報道的目的性、計劃性,而開展新聞報道工作。
2.報道策劃具有一定的創造性
認識論認為,意識能動作用的第二個具體表現,是意識活動具有創造性。人的意識活動能夠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律.能夠從認識現在而探索過去,推測未來,為了使新聞報道更充分深刻反映當前社會現實,報道策劃應是立足現在,著眼未來,在具有豐富材料和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設計出獨具匠心的報道方案,促進新聞報道的創新。
3.新聞報道策劃在新聞報道中具有很強的積極作用
由于報道策劃是認識能動性的表現,所以是否進行報道策劃,傳播效果大不一樣。實踐證明,報道策劃對于推動新聞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有利于深化報道主題,強化輿論導向
需要進行報道策劃的題材,往往是那些具有重大社會意義的事件、現象、問題。一般來講,這些事件、現象、問題往往涉及方方面面,紛繁復雜,不易把握,經過報道策劃,新聞工作者就可以更好地認識其本質,把握其精神,從而深化報道主題,做好輿論導向工作。
(2)有利于發掘新聞價值,滿足受眾需要
新聞報道對新聞(事實)的新聞價值把握得越好,也就越能滿足新聞報道的需要,要搞好新聞報道工作,就必須充分發掘新聞價值。報道策劃是若干新聞工作者一起研討報道對策,集中了集體的智慧,從而準確地進行新聞報道。
(3)有利于強化報道創新,提高傳播效應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互聯網的廣泛應用,使得新聞競爭變得更加激烈,各個媒體要想在這種激烈的競爭中保持自己的地位,就必須擁有自己獨特的吸引受眾的法寶。新聞策劃作為當今比較流行的新聞運作方法,在這種情況下變得炙手可熱,各個媒體在不同程度上越來越重視新聞策劃,特別是在重大的新聞事件中,更加離不開新聞策劃。本人結合多年以來在清遠廣播電視臺擔任記者、編輯工作之實踐,現就“新聞策劃在新聞報道中的作用”這一議題一敘管窺,以期拋磚引玉。
一、什么是新聞策劃
新聞策劃是新聞報道的主體遵循新聞規律,圍繞一定的目標,對已占有的信息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和研究,發掘已知,預測未來,著眼現實,制定和實施相應的政策和策略,以求最佳效果的創造性的策劃活動。新聞策劃一般包括策劃者、策劃目標、策劃對象、策劃手段、策劃成果。新聞策劃它是人們的主觀意識活動,這種主觀活動是在占有大量信息的基礎上,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活動后進行的,是在堅持事實第一性的原則下,新聞工作者意識能動性在新聞報道活動中的充分反映。這些信息包括對采訪對象各種新聞要素的了解,對各種報道手法和技巧的運用,對本單位、本地區、全國以至世界范圍新聞單位對同類或相似報道的歷史資料的掌握。
二、新聞策劃的途徑與方法
1.根據社會公眾熱點來策劃新聞
公眾在不同時期,關注的“熱點”問題也不相同。策劃新聞者,要洞悉新聞媒體的運作規律,知道什么時間記者對什么新聞感興趣,根據“熱點”問題來策劃新聞。
例如:在2008年冰雪災害發生時,清遠人民廣播電臺就及時組織策劃,并發揮電臺特點,利用記者連線的方式,第一時間采訪了抗災現場的情況,使聽眾在最快時間內獲得最新的信息。另外,報道了供電部門積極搶修受損線路、努力保障災區用電的情況,穩定了災區群眾的情緒。
又如:在近期日本的地震、海嘯、核危機以及利比亞內戰這些新聞事件中,中國中央電視臺就緊緊抓住上述事件,分別在央視國際頻道、新聞頻道中開辟專欄、新聞性專題,大量報道有關事件,此舉在全國及港澳電視臺都堪稱力度最大,份量最足的,央視的報道也因此受到了國內外的廣泛矚目,相關節目的收視率也一舉超越此前在此類新聞事件的報道中一直處于翹楚地位的鳳凰衛視臺。
2.借節日慶典來策劃新聞
借節日慶典來策劃新聞,這種手法并不新鮮,但無需晦言的是,這種手法在最近這些年來呈現出越來越被眾多媒體采取的策劃方式,而且隨著時代和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的越來越高,人們對于節日或慶典追求的信息量愈來愈大,這種比較不新鮮的策劃手段越來越多地被媒體采用了。
最近幾年,清遠廣播電視臺、清遠日報等多家本地媒體,圍繞每年的春節、2.28清遠建市日開展了多次借節日慶典策劃新聞的報道,從老百姓每逢佳節到來時,衣、食、住、行等方面生活的變化來展示清遠的變化,并通過展示這些變化,成功運作了一批經營項目,媒體在因此而產生良好社會效益的同時,也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另外,在今年的4月2日于廣州舉行的20011年中超聯賽開幕式,承辦方廣州恒大集團,就可以說運用節日慶典成功實施了一次特大型的策劃活動。這次號稱史上最華麗的中超開幕慶典,吸引了包括國內的三十多家電視臺并機直播,兩百多家媒體到場采訪,恒大的名聲因這場開幕式的成功舉辦而愈加廣為人知。不管恒大企業、恒大俱樂部今后的發展之路將何去何從,但這場開幕式無疑讓其賺足了眼球。當然,恒大集團承辦的這一屆開幕式,在新聞策劃上也有一些不盡人意之處,這一點將在后面的論述中提及。
3.借名人效應來策劃新聞
生于清遠市清新縣的莫鋒,2003年9月從北京大學醫學部畢業后,放棄福利待遇在業界首屈一指的深圳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金碗”工作,響應國家號召志愿服務西部,扎根內蒙古大草原。2004年,他被評為中國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由于工作出色,他先后擔任內蒙古巴林右旗衛生局副局長,大板鎮黨委書記,共青團巴林右旗委員會書記,現任巴林右旗衛生局副局長兼大板鎮黨委副書記。清遠廣播電視臺就圍繞這一典型人物,組織了一系列的策劃報道,使莫鋒在清遠家喻戶曉,成為一代青年的楷模。
4.借新聞機構來策劃新聞
一個組織如果和報社、電臺、電視臺等新聞機構聯合舉辦各種活動,就能增加該組織在新聞媒介中出現的機會。因為新聞機構參與了這一活動,自然會在自己的新聞媒介上報道這一活動的,組織因此也得到機會和廣大公眾見面,提高知名度。
四、新聞策劃中應注意的問題
第一、新聞策劃一定要符合實際。新聞策劃的基礎是客觀實際,因此在進行新聞策劃時,一定要從實際出發,緊密聯系實際。新聞宣傳工作千頭萬緒,但是每一個時期都有一個時期的中心工作,都有一個時期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新聞策劃只有摸準“脈搏”,吃透精神,找準切入點,才能產生好的效果。這就是 新聞策劃新聞性原則。
第二、新聞策劃不能濫用于所有的新聞報道工作中。這就是適度性原則。在新聞策劃的實施過程中,需要把握好“度”,宣傳要適度,不能炒作過頭,產生副作用。真理與謬誤只有一步之遙。在新聞策劃中,一定要講辯證法,防止因片面性造成本質的失實,從而影響受眾對是非的判斷,影響媒體的影響力和公信力。一家新聞媒介每天報道的內容是大量的、全方位的,客觀世界中有許多事實都可能成為新聞媒介報道的新聞。對此,任何一家新聞媒介都沒有必要、也不可能對全部報道進行策劃。真正能夠產生重大影響的新聞策劃,只能是那些對于重大事實、典型事實和代表某種發展趨勢的事實的策劃。
第三、新聞策劃不能變成策劃新聞。新聞策劃是對新聞報道方式的策劃,不是對新聞事實的策劃。有時候,新聞媒介為了擴大自己的社會影響,會抓住時機參與或組織一些社會活動。如果這些活動是有益于受眾的,當然無可非議。但若僅僅是為了擴大自己的影響,特別是僅僅為了擴大自己的廣告效益,則是不可取的。
第四、新聞策劃應該跳出老套,力求出新,更不能一招用到老,從而導致新聞策劃活動不僅未能收到其應有的效果,反而變得“畫虎不成反類犬”,以致貽笑大方。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新聞策劃在新聞報道中的積極作用是毋庸質疑的。一個好的新聞策劃往往能夠讓后來出現的新聞報道更加有聲有色。新聞策劃的方式方法可以有很多,但我們必須切記的是:新聞策劃絕不是,也不應該是策劃新聞,更不能夠是“制造新聞”。
參考文獻:
[1]趙振宇《新聞策劃》 武漢出版社 2000年8月 第185頁.
[2]肖云、王卉:《新聞策劃的本質和對象新論》,媒體競爭研究網站,2005年2月27日.
[3]吳粲.策劃學(第2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3.
[4]董天策:《走向21世紀的中國報業理念》,《新聞知識》2000第9期.
[5]陳宣良《理性主義》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8年版17――18頁.
[6]鄭興東等:《報紙編輯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8年第2版.
[7]《都市報現象研究》新華出版社 1998年版 第164頁.
[8]賈奮勇:《撿回來的“新聞沖擊波”》,鄭興東主編《好新聞后面》,新華出版社1993年版.
一、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報道策劃的新特點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網絡、手機客戶端等新興媒介成為百姓獲取新聞的主要渠道,極大地改變了人們認知世界的方式,也影響著媒體的新聞策劃與生產。我國的新聞專題策劃也出現了一些新特點。
(一)多媒體聯動成為新聞策劃的主要形式
截至2015年底,中國網民規模達6.88億,互聯網普及率為 50.3%,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6.20億,有90.1%的網民通過手機上網[2]。通過網絡獲取新聞成為大多數年輕一代關注新聞的主要方式,并且隨著社會化新型媒介如微博、微信、社交網站的廣泛普及,網民在獲得新聞信息的同時更加注重分享和轉發,成為新聞信息傳播廣泛度的主要推手。在此大背景下,包括《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等在內的國內傳統主流媒體紛紛推出自己的APP,借助互聯網多媒體聯動,使同一新聞資源可以在不同的媒介形式中得到共享,提高自己的競爭力。
(二)受眾的互動參與成為策劃的重要內容
傳統媒體的新聞策劃更多的是以引導輿論、激發熱情為重心的策劃,而在媒介融合的時代背景下,這種策劃已經無法適應滿足社會的需求,策劃更多的強調受眾的參與程度以及活動本身帶來的直接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這在一些公益活動的新聞策劃中最為常見。從2011年起,《南方日報》不間斷地策劃了“幸福廚房”公益活動,旨在為全國范圍內缺乏午餐條件的學校建設以“加熱自帶午餐和集中蒸飯煮粥”為主要功能的電器型“幸福廚房”。2013年6月,南方公益執行團隊聯合廣東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共同設立“幸福廚房”專項基金,面向全社會公開募捐,截至2013年12月,“幸福廚房”在全國范圍內已建成154間。
(三)新聞內容更加分眾化成為新聞策劃的主要方向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傳統媒體紛紛嘗試新媒體運營,推出不同的介質,分享同一新聞資源,但如果只是簡單的信息分享,很難實現真正的轉型,因為不同的介質對同一新聞資源的要求并不同。借助大數據對每種介質的受眾實現良好精準的定位,積極地使新聞內容分眾化,成為眾多媒體的必行之路。如2013年底,北京電視臺生活頻道策劃了“2014生活微行動”,倡導大家通過一系列微小行動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策劃組針對網友受眾的特征,在微博上發起志愿者征集活動,并應邀數十位演藝界明星及社會各界專家學者共同加盟“微行動助力團”,配以大量的圖片、視頻進行宣傳,不到半個月,就有7萬網友參與轉發與評論,并承諾愿意加入到“微行動”中來。電視媒體通過微博平臺與網友良好互動,擴大了新聞的影響力。
(四)網絡新聞策劃日益活躍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各大新聞網站也順應潮流,不斷推出賦有自己特色的網絡新聞專題策劃,從而提高網站的點擊率,吸引更多受眾的關注。2012年,騰訊網和新浪網響應世界自然基金會提出的“地球一小時”倡議,精心策劃了“地球一小時”網絡專題報道。在各種專題的吸引下,全球超過5000座城市的地標性建筑參與了2012年的“地球一小時”活動,一共有124座中國城市加入到活動中來,并公開了自己的環保承諾。隨著互聯網使用的進一步深入,借助網絡進行報道策劃已經成為重大國際、國內新聞事件報道的主要方式。
二、媒介融合給新聞報道策劃教學帶來的新挑戰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聞資源來源廣泛,渠道眾多,傳播速度加快,傳播形式多樣,受眾互動性極高等特點,對新聞策劃教學理念與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戰,主要表現在三方面。
(一)傳統的教育理念與媒介融合的發展要求不相適應
傳統的教育理念主要是以教授新聞策劃的知識和技巧為主。這些理論知識的傳授有其必要性,但也存在過于理論化,與業界實踐存在一定脫節的問題。媒介融合背景下,業界需要既有扎實的人文社會學科基礎知識,又能突破專業界限,熟練使用多種媒介手段,能夠同時勝任文字、攝影、攝像、錄音等各種工作。這些變化要求學生及時掌握媒介形態的變化,熟悉業界優秀生動的實踐案例,具備復合型的能力,才能及時跟進適應新的媒介生態下新聞策劃的需要。
(二)傳統的教材與媒介融合的發展要求有所脫節
我國新聞傳播學界對新聞策劃專業教材建設較為積極,涌現了一批優質的專業教材,比如蔡雯教授的《新聞報道策劃與新聞資源開發》(2004年)、趙振宇教授的《新聞報道策劃》(2008年)等。同時,受出版時間較早的影響,這些教材大都存在對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聞策劃關注不多,甚至沒有關注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傳統的教材不能完全適應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聞策劃教學需要,在授課過程中需要依靠教師自己總結摸索合適的教學內容。
(三)實踐環節薄弱與媒介融合下新聞策劃的需要不相適應
當前,高校的新聞教學實驗室設備往往落后于業界的更新速度,尤其是一些高精尖的跨媒體設備更是匱乏。同時,傳統的課堂教學對實踐環節重視不足,大多以課堂講授加一點實習作業的模式開展教學。這種實習作業往往由學生隨意進行,多是一些應付之作,起不到實踐的作用,不利于提升學生跨媒體的新聞策劃技能。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報道策劃教學的改進措施
目前,大部分的國內大學新聞院系都將新聞策劃作為大學本科和碩士研究生的必修課。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如何引導學生適應新的媒介環境,掌握全媒體環境下新聞策劃能力,是新聞教育的重要課題。
(一)加強案例教學,促進學生適應全媒體環境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聞資源來源廣泛,渠道眾多,傳播速度飛快,傳播形式多樣,受眾互動性極高。這些特點都要求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時時更新教學理念與思維,摒棄陳舊的教材與案例,打破傳統報道形式,創新信息多樣化的表達方式,通過分析媒介融合背景下眾多優秀的新聞報道策劃案例,讓學生充分掌握全媒體下新聞報道策劃的原則、方針、方法等。同時,客觀而言,高校授課教師往往多是博士或碩士畢業后直接進高校教學,本身大多沒有新聞策劃的實戰經歷,對案例的講授往往也是照本宣科。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引入在新聞媒體一線工作,具有實戰經驗的新聞策劃專家講解案例,通過案例教學提高學生對新聞策劃的基本理解。
(二)加強實踐教學,培養學生適應新媒體需求的業務技能
中圖分類號:G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4)01-0125-02
新聞是靠記者像蜜蜂采蜜一樣去采集來的,還是靠幾個人坐在辦公室里拍拍腦袋“策劃”出來的?這應該是常識,無需多問。可是在具體工作中我們發現,許多人已把“策劃”當成搞新聞的主要手段,而對新聞信息采集的重要性卻認識不足。一般來說,媒體的新聞報道策劃其實就是有計劃地進行采訪、寫作、編輯和編排。就電視新聞而言,就是通過策劃,使新聞節目的質量更高,更能吸引觀眾。策劃實際上是在已有新聞事實的基礎上如何去做好報道的行為,如果只強調“策劃”而輕視現場采集,那么新聞工作的客觀性和公正性就難以保證。
筆者認為,對電視新聞報道的策劃行為必須進行正確的理解,避免走進“策劃”的誤區。
一、新聞報道“策劃”的誤區
(一)設置圈套,造假做假
現在,一些電視新聞節目為了片面追求收視率,總是想方設法去“策劃”一些另類題材。
如雇一個老太,讓她背一個大包,假裝剛下火車,走在路上向行人求助。記者拿著攝像機躲在車內偷偷地跟拍,把一些看似很真實的長鏡頭自然地展示給電視觀眾;有的則在過往行人多的馬路上扔幾枚硬幣,看誰會來撿,讓撿錢的人在電視屏幕上出出丑,并在片子后面再發一通“現在的市民素質不高”之類的議論。如果把記者當作行為主體,那么采訪對象和受眾就是客體。靠設置圈套、造假做假“策劃”出來的“新聞”,傷害了兩個客體,一是愚弄了當事人,二是欺騙了受眾。
(二)小題大作,變相廣告
“有償新聞”是新聞界的四大公害之一,錯誤的“策劃”理念為搞有償新聞的人大開了方便之門。如一些小店開業,店主想做廣告又出不起錢,于是就請那些熱衷于搞“有償新聞”的媒體人士去“策劃”一些“活動”,花幾百元小錢買點水果什么的,到一些福利院或敬老院去“送溫暖”,同時叫上一些媒體的記者朋友來為店名亮相。有一家保健品商店做變相廣告的“策劃”可高明了,該店新進了一些“海馬強腎”保健品,急需做廣告,但沒錢,于是叫上媒體人士“策劃”。他們請來了一個老太太做托兒,裝作買藥時營業員錯給了她“海馬強腎”保健品。
稿子是這樣寫的:某地一個老太,最近一段時間晚上尿頻經常睡不好覺,于是她來到某地某路的一家保健品商店,營業員讓她買“海馬強腎”,說能治此病。于是老太花100元錢買了9盒“海馬強腎”。當晚服了一粒藥丸后就渾身發熱,精神異常興奮,整夜都不想睡。后來經過了解,原來,“海馬強腎”是一種治療男性障礙的藥物。報道名義上看是在對這家保健品商店進行曝光,而實際上是在為該新上市的保健品做隱性廣告,不但宣傳了藥效,還把價格也“標”了出來。
(三)主題先行,按圖索驥
有人說,新聞內容的“策劃”是主觀新聞客觀化。只要想出好的點子,就能做出好的片子。于是,少數幾個自認為是“精英”的人就開始閉門造車,他們為記者定好調子,劃好框框,甚至選好采訪對象,讓記者拿著“圖紙”去“施工”。對于主題先行的報道,你要想去找些例子,世界這么大,正反兩方面的都找得到。更為嚴重的是,這種按圖索驥的做法還存在著一個以偏概全的問題,不是對客觀事物的真實、準確反映。
報道策劃的立足點應該是新聞的真實性,離開了真實,所謂的“新聞策劃”就成了“策劃新聞”,就是為了追求某種轟動效應,在主觀的預想和操作下人為地策劃一些可供報道的東西,這就走進了新聞報道策劃的誤區。“商業化的競爭,使得傳媒一方面表現出更加貼近讀者和觀眾,強化對新聞的捕捉,強化服務功能,改進包裝等等;而另一方面,在新的競爭環境中,爭奪市場已經不惜以新聞的真實性為代價,煽情聲色,弄虛作假”[1]。
現在,經過所謂“新聞策劃”而出籠的假新聞已越來越多。這讓人們清醒地認識到,“新聞必須完全真實”的底線是絕對不能突破的。那種妄圖通過惡意“策劃”、片面報道、刻意炒作來贏得收視率的投機做法,只會把電視媒體帶入死胡同。
二、策劃者與操作者認識的差異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斷地發展變化著,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認為,萬事萬物轉瞬即逝,“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這是說明現實生活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長期坐在辦公室里的人是預料不到的。有時編輯策劃出一個自己認為很不錯的題材,但記者到現場后發現事實并非如此。這就是策劃者和實際操作者對事物認識差異所造成的。因為許多客觀事實的存在、發展和變化是我們料想不到的,必須一切以實際情況為準。根據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觀點,事實是第一性的,新聞是對客觀事物的真實反映,是第二性的,事實在先,新聞在后。什么是新聞?新聞是新近發生和正在發生的事實的報道。還未發生的事實,經過你的“策劃”,就能成為新聞嗎?“新聞的本源是事實,新聞報道策劃必須要忠于事實,反映事實。無論如何策劃,新聞報道都要實事求是、取信于受眾,丟失了真實性的新聞報道,即使策劃的再好也只能稱之為炒作,失去了意義。[2]”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還要區別新聞宣傳與新聞報道的不同點,正確處理好這兩者的關系,絕對不能混淆報道策劃與宣傳策劃的概念,新聞宣傳可以有主觀色彩,而新聞報道卻要強調它的客觀性。新聞記者是社會公正的守望者,最講實事求是,由于記者的職業特點,有時他們在受眾的心目中甚至是正義和真理的化身。去“策劃”報道內容和題材,是違背基本的新聞倫理和職業操守的,喪失了媒體作為社會公器應承擔的責任。這種現象再持續下去,將導致媒體公共性、公正性和公信力的名存實亡。
三、正確實施報道策劃行為
報道策劃作為媒體傳播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新聞報道的事前準備、角度選擇和事實提煉,它是一個系統工程,有相對的穩定性和科學性。記者的職責是深入生活、發現新聞、報道新聞,忠實地去記錄和客觀地去反映客觀新聞事件,而不是先去刻意制造一個事件,然后再去加以報道。報道策劃以客觀新聞是否存在為策劃的前提條件,是一種被動的、“第二性”的行為,策劃要準確預知和估算受眾的心理期待與滿足的度,一旦超出了度,效果就會適得其反。不少媒體在策劃時對度的理解和把握不當,從而成為讓人反感的新聞炒作。
關于報道策劃,還有一個新聞預見力的問題。新聞預見力有利于新聞報道的前瞻性,是媒體現實抓住受眾的關鍵所在。報道策劃需要媒體從業人員必須具有較強的新聞預見力,不但要占有當前的信息,還應該把握那些尚未充分表現出來的、作用于未來的信息,并不斷挖掘和展示某一事件本身的新聞價值,在新聞報道時先聲奪人。當然,發揮新聞預見力的作用,不能違背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否則你的報道就會失實,影響媒體的公信力。如一些節假日報道、“兩會”報道、重點項目開工或落成、大型體育運動會等等。這些新聞事實的發生、發展過程,有些是可以預料的,策劃也不過是把這些報道做得更好而已。“別人按照慣常的思維報道,我獨辟蹊徑,圍繞著事件、會議、活動與節日本身,在橫向上拓展,在縱向上開掘,把新聞背后的新聞一一展現出來,使報道呈現出一定的高度、深度和力度。[3]”
所以說,報道策劃應該立足于客觀新聞事實這一前提,只能對報道活動進行有前瞻性的、有巧妙創意和構思的、能夠解答重要新聞熱點問題的謀劃與設計。這樣做是為了提高信息加工層次,對新聞信息進行深度解讀,同客觀主義報道思想并不沖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電視媒體作為一種文化產業,應該而且需要適應觀眾的需求,生產出觀眾喜聞樂見的新聞產品;但同時又不能背棄媒體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媒體既要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也要反映群眾的呼聲、愿望、社會生活的熱點,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百姓。
四、科學理解報道策劃要求
報道策劃不是策劃新聞,而是尋找新聞中的亮點、新聞價值之所在,并且賦予這一新聞亮點以恰當的表現形式,以達到“令人眼睛一亮”的報道效果。這是提煉的結果,也是深刻思考的結果。因此,不贊同“策劃”新聞,并不是要求編輯被動編稿,有啥編啥,腳踏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而是要不斷圍繞當地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焦點、重點問題來主動尋找和組織稿源,做到由被動接受信息變為主動尋找信息,由單純接受信息變為積極參與信息的加工和及時反饋。報道策劃的目的是追求新聞報道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增強節目的吸引力。一方面是爭取領導的滿意度;另一方面是追求節目的收視率。
特別是那些主題報道,為了做到位,是需要經過精心策劃的,同時更要強調它的客觀性和新聞性。一般是去尋找一個動態事件作為新聞由頭,再選擇部分典型事例加以分析,以小見大,以點帶面,由點入面,通過層層剖析來展示一個階段的成就,介紹某一方面的經驗,由此來闡述上級政策和措施的正確性。但策劃也不能脫離客觀現實情況,不能策劃內容,策劃的重點應該放在選取事例,角度切入,報道形態等方面。
要不斷提高電視新聞節目的質量,進一步增強電視新聞的影響力和吸引力,就必須科學理解報道策劃,先弄清楚怎樣做才是正確的。當然,對于報道策劃,也有事先策劃和即時策劃之分。事先策劃就是某一項戰役性報道或主題報道的前期策劃,有報道計劃、報道方案、記者分工等等;即時策劃則是在記者報題時,編輯與記者進行及時溝通,確定做片方向、切入角度、片子的體裁、長度、形式等。科學理解報道策劃好處很多,一是有利于調動各種資源;二是的利于記者深入采訪;三是有利于使新聞主題鮮明;四是有利于組織最佳采訪方案,確保新聞報道的質量和正確的導向。
參考文獻:
新聞策劃是指對已發生或即將發生的新聞事件進行有目的、有準備的報道,通過對新聞事件深入分析、構思、醞釀、調整,從眾多的報道方案中選擇最佳的報道方案,已達到預期的傳播效果,新聞策劃體現了媒體新聞制作水平。尤其是重大事件的新聞策劃,更是對新聞媒體制作水平的全面考查。新聞媒體要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更需要提升對重大事件的新聞策劃能力。如何做好重大事件的新聞策劃顯得尤為重要。
一、新聞策劃對新聞傳播的影響
好的新聞策劃,能引導輿論導向。對于社會上發生的重大事件和現象的新聞報道,做好一個明確的新聞策劃有助于報道的順利進行,重大事件一般都繁冗復雜,涉及到很多的厲害關系,不便于新聞工作者把握,通過前期的新聞策劃,新聞從業者就能很明確的掌握事件主題,從而全面順利完成新聞報道。另一方面,好的新聞策劃還有助于新聞事件的傳播。
好的新聞策劃,能滿足大眾需求。一則新聞存在的價值就在于傳播事實,為大眾所接受。如何引起大眾的關注,達到較大的傳播效果,就需要一個好的新聞策劃。他需要新聞成員研討對策以期在思想上達成一致,一個好的新聞策劃,是新聞工作者集體智慧的結晶和體現。從策劃中,既可以了解過去的歷史事實,又可以預測未來,從而準備發現并挖掘新聞價值,為大眾服務。
好的新聞策劃,利于新聞報道的創新。新聞報道是對社會所發生事實產生的及時反映,它同樣需要適當的創新,而新聞工作的創新就需要在新聞報道中融入新觀念,這是新聞報道的內在要求。大眾對新聞接受能力的提高促使著新聞報道的創新。作為新聞準備工作的新聞策劃,就有助于新聞報道的創新。
好的新聞策劃,是促成媒體獨家報道的前提條件。新聞媒體異軍突起,“搶新聞”也已屢見小鮮,在如此情境下,如何吸引大眾眼球,做出獨一無二的好新聞就顯得非常重要。在此,“獨家新聞”并小是要求新聞事實的獨家,而是新聞報道視角和新聞觀點上的獨一無二。好的新聞策劃可以幫助其發現小同的新聞角度,從而在新聞報道中贏得“新聞大戰”。
二、如何做好重大事件的報道
一切有組織、有策劃、有目的的新聞報道活動都是通過具體過程的實施來實現預期的目標。要成功策劃重大新聞題材報道,有三個方面需要著重把握,即深挖選題,以我為主;制定方案,監控過程;充分溝通,應變有方。
1.重大策劃要深挖選題,以我為主
在重大新聞題材的策劃中,媒體所面對的原始信息源、新聞資源是一樣的,但為什么在新聞終端產品上有時會有高下之別?這是由媒體的分析歸納能力、對新聞資源的挖掘提煉能力決定的。在重大策劃中,需要編輯記者具有分析歸納、挖掘提煉的綜合職業素質。從重大新聞事件中挖掘提煉出反映時代精神,緊緊抓住時代脈動,現實深層問題和個性特質的過程,能夠更好地展示企業形象。因此,對待重大新聞問題要用“吃干榨凈”的功夫,進行多層次、多角度、立體式的開掘,把新聞點放大、延伸,變成新聞線、新聞點、新聞面,使得重大策劃在脈絡和主題神韻的支撐上更有力量。
以我為主即要體現編輯部的策劃意圖。如果只是將手里的新聞素材歸歸類,或是拿來主義,是遠遠不夠。要成功策劃重大選題,需要將編輯記者所掌握的新聞素材分析梳理、整合重塑,提煉出編輯部最想表達的思想。
2.制定策劃方案,運用過程管理方法,保障策劃成功
制定一個周密可行的策劃方案,首先對完成策劃有利,可以保持思維的一貫性,認識高度的一致性,執行編輯部的意圖不走樣,同時對記者成長也有好處,他們在全流程中感受、探究、提高。一個流程走過,對重大策劃有一個相對完整的了解和對基本運作模式的把握。報道方案是報道思路的理性化、具體化的產物,是策劃實際操作的依據。它是根據編輯部的思想,將策劃研討中零星散碎的思想火花、不成條塊的任務目標、一盤散沙的信息點,進行梳理分析歸納提練后形成的,報道思路中的流程和所有細節都將有條理地明確表述出來。
通常情況下,重大新聞題材的策劃要經過的流程是:從總體策劃開始,收集資料、分析素材、制定方案、采訪寫作、溝通修改、過程控制、版面策劃、標題制作、編輯校對、總結反饋等環節。抓好這些環節,并對每個環節不斷完善和細化,使其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就能有成功的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