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4 15:54:59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倉庫管理風險評估,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關鍵詞:
倉庫管理;消防安全;灰色層次分析
隨著現代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物流行業呈現出了迅猛發展的趨勢。根據國家統計局年度數據統計顯示,2009~2014年度快遞總量(單位:萬件)分別為185786.00、233892.00、367311.00、568548.00、918674.89、1395925.30。可見,快遞數量呈現每年增長的趨勢,而每年如此多快遞的流通是以倉儲為基本保障的。而快遞件的包裹材料基本以塑料膜、瓦楞紙箱等為主,這些材料都屬于易燃品,在如此龐大的快遞數量的條件下,消防安全對于倉庫的管理來說最為重要。
現階段,從學者的研究來看,對于物流倉儲安全已有一定的對策及建議。例如申秀乾等探討了超高倉儲建筑物內自動噴水裝置系統的設計優化問題;李默等從建筑物自身考慮,對倉儲內消防安全提出了一些防控措施;李曉哲等更進一步,通過倉儲的特點,對防火類別進行了詳細的劃分,并從整個倉儲布局、安全疏散通道設計、消防安全設施系統建設等方面,系統地對物流倉儲消防進行了研究;宋光偉通過對于實地的調研,淺談了物流倉儲方面存在的問題,并對相關建議進行了初步地探討。以上學者基本是對物流倉儲消防安全進行了定性研究。而對于物流倉儲消防安全不能單純地對其進行定性的研究,于是,于作明通過系統思考,對于建筑物火災安全風險評估,從定性、定量兩個方面進行了全面研究,系統分析了火災成因,并指出了建筑物火災相關影響因素,并通過模糊數學和層次分析方法,綜合評估建立了數學模型進行分析,最終給出了一套綜合評價評估體系。但是,其研究的對象主要為建筑物,并沒有對物流倉儲內部以及其它因素進行分析。而大多數學者的建議都只停留在表面,并沒有一整套的物流倉庫消防安全的評價體系,也沒有現實的案例。本文嘗試對此研究進行補充,通過利用灰色層次分析的方法,更全面系統地對消防安全進行評估。并通過實例,運用德爾菲方法,結合灰色層次分析進行研究。
1倉庫火災風險指數法
火災風險指數法(FireRiskIndexMethod)是一種運用模糊打分的方式給倉庫火災特性參數進行賦值,通過Delphi問卷調查,征集專家主觀意見并給出合理的權重因子,然后運用數學方法求出最終的火災風險指數。火災風險指數法一般按下列步驟對火災安全參數進行分級,以決定它的相對重要性:(1)確定火災安全的決策水平(方針、目標、策略、參數和考核項目);(2)根據決策水平和火災風險分析,描述實際影響火災的5個決策水平的因素;(3)屬性權重賦值;(4)選擇評估模型。
2案例分析
以某公司為例,簡要對火災風險進行評估和分析。根據表1中的4個火災安全目標和14個火災安全策略的關系和表2中的22個火災安全重要參數,通過Delphi專家組打分,確定關系矩陣。火災安全參數與火災安全策略之間的關系矩陣,用矩陣C表示為:火災總安仿真與火災安全目標之間的關系矩陣用矩陣A表示:A=15,4,2,31根據公式W=A×B×C,計算行向量W,將W歸一化得到:W=(0.0520.0640.0690.0530.0510.0390.0380.0420.0250.0550.0350.0400.0640.0680.0540.0540.0530.0430.0310.0490.0290.034)通過專家組給倉庫火災安全重要參數打分,打分標準參考Likert量表,打分矩陣為:根據專家打分及計算結果,火災安全重要參數中的結構裝配的完整能力、結構裝配的隔熱能力、火災探測系統、滅火系統等對倉庫火災危險性影響很大。現針對評估情況我們可以做出如下的建議:(1)可以根據風險指數R=ni=1ΣWiPi對風險進行評分,得分越高的區域,發生火災的危險越大,我們要對火災風險進行消除,對倉庫、倉庫消防系統、倉庫消防管理3個方面進行改善,達到預防火災安全的4個目標。(2)倉庫設計之初應該對各構件的完整性進行認真衡量,從源頭上杜絕和減少火災的發生。(3)構件要采用耐火、隔火、隔熱的材料。(4)設置火災探測系統,盡早發現火情,做好職工的疏散活動。(5)倉庫內的滅火系統要定期檢查,避免火災時無法啟動滅火系統帶來損害。(6)保證消防通道的暢通。
3總結
如今物流行業正在飛速崛起,特別是大型的物流倉儲不斷的建立,這就要求物流倉庫具很高的安全級別,特別是消防安全系數,根據倉庫的面積、倉庫的貨物類型、建筑物特性等綜合考量,最大限度降低物流倉庫的火災安全隱患,綜合以上研究本文給出下列建議:(1)加強倉儲消防安全知識的培訓,不斷提高倉庫人員的安全意識。(2)建立一整套的倉儲安全應急預案,即便遇到突況也能迅速的做出反應。(3)加強消防安全文化建設,通過定期倉儲消防演練,讓員工真正了解在遇到突發狀況時應該如何去做。(4)杜絕一切隱患源頭,定期對倉儲內部可能潛在的安全隱患點進行排除。
參考文獻:
[1]郭金玉,張忠彬,孫慶云.層次分析法的研究與應用[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8(5):148-153.
[2]周堂春.灰色層次分析法及其應用[J].工科數學,1998(2):48-52.
[3]李亮,楊俊輝.基于灰色層次分析法的工程項目風險綜合評價[J].西安郵電學院學報,2009(4):121-124.
[4]李默,張峰.物流倉庫火災特點與防控設計[J].消防技術與產品信息,2012(6):3-6.
[5]宋光偉.物流倉庫消防安全現狀及對策研究[J].消防技術與產品信息,2012(7):6-8.
[6]李曉哲.物流倉庫消防安全對策研究[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373-376,380.
[7]申秀乾,包秀華,包明輝.倉儲式物流中心的消防設計與探討[J].消防技術與產品信息,2005(1):8-10.
[中圖分類號] F713.3 [文獻標識碼] A
德勒(Deloitte)咨詢公司在2004年的一個供應鏈研究報告中指出,供應鏈風險是指對一個或多個供應鏈成員產生不利影響或破壞供應鏈運行,使其達不到預期目標甚至導致供應鏈失敗的不確定因素或意外事件。
近幾年來,各種供應鏈中斷事件已經讓很多公司損失慘重。例如Nike公司在2001年,因為供應鏈管理軟件的運用錯誤,導致公司損失了3/4的銷售收入,公司市場占有率也下降了20%之多。隨著現代供應鏈的復雜性不斷增加,供應鏈的脆弱性正在逐漸增加。2000年,諾基亞和Ericsson共同的芯片供應商飛利浦公司在美國墨西哥州的第22號芯片廠發生火災,Ericsson公司由于沒有有效應對損失高達17億美元的銷售額,市場占有率從原來的12%下降為9%,而其競爭對手諾基亞由于行動迅速不僅實現了其生產目標,甚至將市場份額從27%提高到了30%。現代商業戰略的發展要求我們對供應鏈風險有更清晰的認識,并對供應鏈風險進行有效地管理。
A企業隸屬于某化工集團,是該集團化工產品的銷售公司,主要負責該集團化工產品的銷售業務。業務范圍集中在華南地區,主要產品包括合成樹脂、合成纖維和合成橡膠等,是塑料制品的主要原材料。
一、A企業供應鏈現狀分析
(一)供應鏈結構
該企業上游有四家供應商(化工生產企業)生產產品,A企業向這四家生產企業購買產品,并通過自己的銷售網絡將產品銷售出去,主要是企業客戶。這些企業客戶中一部分是生產企業,即從A企業購買產品作為原材料進一步加工制造,另一些客戶自A企業購買產品后轉售給其他工廠等,也就是經銷商。A企業供應鏈結構圖如圖1所示。
上游供應商(化工生產企業)由于體制等方面的原因,不存在合作中斷和協調的風險。但是其倉庫庫容很小,產品下線后倉儲工作主要由A企業負責。
下游客戶數量眾多,客戶類型不一。從客戶性質上分,有生產類型企業,這些企業是該公司產品的直接終端;有中間商,從該公司購買產品后再轉手給生產企業。
(二)A企業產品物流系統
該企業將產品的運輸和倉儲業務采用外包方式。
產品從供應商(生產企業)處通過三種運輸方式運抵銷售市場鐵路、水路、公路。其中公路運輸直接運抵配送中心倉庫,水路和鐵路運輸先到達港口和鐵路場站,再用汽車運至配送中心倉庫。倉儲需求也采用租賃方式。在供應商工廠附近和各銷售市場都有租用倉庫存放貨物。
(三)A企業供應鏈特點
1.上游供應商由于生產的連續性和大型化特性,為保證安全可靠生產,要對全生產過程動態監控,并全力做好設備維護。
2.產品特點使得產品運輸要求高。影響運輸安全的因素比較多,涉及到司機、車輛、貨物、制度、環境等多方面的因素,且難于防范。
3.存儲和運輸費用高,需要利用儲罐、散貨卡車和鐵路進行運輸,柔性低,加急費用大。
4.物流外包的方式帶來的風險,要求對外包企業嚴密監管。
5.客戶數量多,需求波動較大。
二、A企業供應鏈風險評估及分析
A企業的供應鏈是個三階段供應鏈。根據企業實際,將其供應鏈的風險分為供應風險、物流風險、客戶需求風險和企業自身風險。由于企業有非常完備的制度、系統、內控制度等來降低自身運營風險,在這里不做分析。
(一)供應風險
供應風險主要有供應延遲和供應中斷兩種風險,來源于上游化工生產企業以及供應物流。
化工生產連續型的特點,供應商生產設備失效、發生故障會導致供應中斷、產品結構失衡等。產品結構失衡,尤其是當液體產品產量激增時,由于倉容有限,必須緊急調派槽罐車,以車代庫盛放產品。供應中斷會影響交貨周期,降低客戶服務質量。由于化工企業產能剛性強,通常銷售計劃與生產計劃對接嚴密。因此對A企業而言,供應風險產生嚴重后果的幾率較小,不是企業面臨的最大風險。
(二)物流風險
化工產品物流管理在企業運營中占據特別重要的地位,因此把物流風險單列出來。對A企業而言,物流風險是供應鏈風險的主要來源。
A企業采取外包的方式。企業產品物流量大,不同產品物流特點不同,承運商、倉儲租賃方數量多,這增加了企業物流風險管理的難度。
物流風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承運商選擇不當;運輸不當,造成交通等事故;運輸過程中發生環境污染、貨物失竊、短少、污損等;承運商運力不足或反應不敏捷,造成交貨延遲;倉庫租用不合理;配送中心倉庫發貨不力,延長交貨時間;存儲過程中發生環境污染、貨物失竊、短少、污損等。
(三)需求風險
主要是需求市場的需求波動。A企業的客戶中,生產企業客戶由于生產的連續和穩定性,需求波動相對小。而經銷商客戶賺取差價,市場需求旺盛時要貨量多,使得供不應求,反之,市場需求疲軟時,要貨量銳減,供過于求,造成庫存量激增。
三、A企業供應鏈風險防范策略
(一)供應風險防范
1.與四個供應商(化工生產企業)繼續保持緊密合作、信息高度共享。
2.與其他市場區域化工企業保持溝通,相互之間調配貨物,滿足突發需求以及超產能需求部分等。
3.在生產工廠附近租賃倉庫,防備生產工廠生產事故。出于降低成本的考慮,倉庫租賃采用固定倉與臨租倉相結合的方式,與倉庫出租商簽訂長期合同。
4.在出現液體產品生產量激增情況下,緊急調集儲罐車,以車代庫,盡量減少資源浪費。
(二)物流風險的防范策略
1.運輸風險防范。一是嚴格選擇運輸服務提供商。招標方式選擇運輸服務商,每兩年招標一次。從資信狀況(注冊資金等)、自有車(船)數量、運輸工具狀況和安全管理狀況等方面對其進行全面、嚴格的評估。二是每年召開運輸服務商大會,進行交流溝通,并提供機會組織運輸服務商學習先進經驗和模式,學習A企業新的戰略思想、管理方法等,保持服務商與企業發展同步。三是建立服務商KPI評價體系,每月一次考評,在考評基礎上建立激勵、選擇、淘汰機制。四是在HSE管理體系下,通過定檢和不定檢兩種方式考核運輸商運輸情況,以確保運輸安全性和質量。五是服務商分級激勵。根據運輸商服務情況,給每個承運商打分,評出戰略服務商和一般服務商,指導A企業運輸任務的分配和下輪運輸服務商的選擇。六是購買國內貨物運輸預約保險、公眾責任險等險種保險。
2.倉儲風險防范。一是設立駐點倉儲經理,倉儲經理除負責向倉庫管理方下達出入庫指令外,每周至少兩次巡視各個倉庫,對租用倉庫實施動態監控。二是HSE體系重點監控。每月由A企業物流部門HSE負責人對所有倉庫進行一次不定時檢查,包括消防、現場管理、堆垛等方面。三是派駐工作人員督促倉庫管理服務升級。具體包括倉管方管理流程改進、軟件升級建議、堆垛方式改進等,以期倉租方與企業A的發展保持同步。四是購買倉儲保險,險種:財產一切險,公眾責任險。
(三)需求風險防范
生產企業客戶需求相對穩定的特性,能降低A企業的需求波動風險。因此A企業在努力開發生產企業客戶上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以減小經銷商客戶比例,提高直銷率,目前A企業的直銷率已達到58%。同時與其他市場上的化工產品企業保持聯系,以緩解需求疲軟時的庫存壓力。
利用公司的CRM(客戶關系管理系統)對客戶進行有效管理和服務。與客戶實時溝通,跟進訂單狀態、訂單執行中產品交付狀況,做好客戶服務和客戶回訪工作。客戶可通過網絡查詢訂單執行情況。增加提前期的柔性,通過網絡化管理增加提前期易變性,在交貨提前期上多采用區間型模式。
四、結束語
供應鏈風險是企業風險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著企業的生死存亡。化工供應鏈風險管理研究對加強化工供應鏈運作的安全性、促進化工供應鏈的可持續發展、保護社會環境等都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A企業應該繼續完善自己的供應鏈風險管理,做好風險的監控與反饋。
[參 考 文 獻]
[1]Deloitte. Supply chain risk management[R].2004
一、熱電企業物資管理內部控制的重要性
物資管理是指在生產過程中對所需物資的采購、使用、儲備等行為動作進行必要的計劃、組織以及控制。而物資管理的目的是通過對物資進行有效的管理,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熱電企業的生產成本,加速資金的周轉,促進盈利,并加強熱電企業在經濟體制中的市場競爭力。物資管理主要包括對物資進行需用計劃的確定、必要的物資采購、物資的使用以及物資儲備等多個環節,這幾類環節環環相扣、相互影響,這其中任何一環出現了問題都將對物資的供應鏈造成不良影響。
目前,熱電企業區域性的競爭力已經遠遠不能夠滿足于當前的市場經濟,各行各業都希望在競爭中尋求機遇,不斷發展。而發展的前提條件就是熱電企業對本身的建設進行管理,物資管理工作是一項極受外界因素影響的工作,外界許多的不可預見因素,都是直接影響著整個物資管理工作的質量的,只有全面地提高物資管理的內部控制質量,才能夠讓物資管理工作的整體質量更為穩固、更為經受得住社會的考驗。
物資管理工作是一項極具系統化、規范化的工作,其中由許許多多的環節與工作組成,能否做好這些工作,能否銜接好這些工作,是直接影響著熱電企業整個物資管理工作的質量的關鍵因素。而物資管理工作中的內部控制工作,則是一項物資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物資管理工作的質量是否滿足市場的需求,很大程度上是取決于物資管理的內部控制工作的能否滿足預定的要求,內部控制工作的質量是否是足夠的。因此,要想做好一項物資管理工作,要想控制好一項物資管理工作的質量,首先必須保證其內部控制工作的質量。
熱電企業的發展必須緊扣時代的脈搏,跟上時代的潮流才能夠在市場競爭中保有相對的實力。對于物資管理而言,最主要的是加強物資管理中的內部控制,只有對其內部控制進行不斷加強,才能在根本上得到發展。那么,該如何加強熱電企業物資管理內部控制工作,本文將從下列幾項對策中進行分析。
二、如何加強熱電物資管理的內部控制
(一)加強熱電企業物資采購計劃工作
物資采購計劃的編制是物資管理的主要環節。首先檢查物資的適用性和新材料的代用性。然后對生產或使用部門提出的物資需求,嚴格對照定額、方案等標準性的資料,核對并確定需求數量。最后依據庫存情況(現有庫存、保險庫存、庫存定額等),在充分利用庫存的基礎上,根據進貨渠道,合理確定進貨批量和進貨時間。避免超儲和物資短缺的問題。
(二)建立健全物資驗收和支領的制度
物資采購回來后,在進入倉庫之前,應當對物資進行合理的驗收,這是入庫前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不管是生產部門或是銷售部門,其貨物的抽調都是從倉庫中進行運作。因此,物資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了熱電企業的信譽問題。在物資入庫前,應當對采購回來的物資的數量、質量、品種、規格進行檢查,觀察其是否與當初制定的采購計劃是否相符,并對檢驗合格的物資才可批準入庫,對檢驗不過關的物資及時進行更換。嚴格杜絕殘品、次品進入倉庫,嚴格把握質量關。
(三)加強熱電企業倉庫物資管理,與相關部門信息互通
倉庫管理應根據銷售計劃、生產采購資金籌措等制定倉儲計劃,合理確定庫存存量的結構和數量;加強日常管理,嚴格限制未經授權的人員接觸存貨;建立庫存存貨分類管理制度,對全部存貨以其重要程度、價值高低、耗用量大小和訂購難度等為標準,劃分出A、B、C類分別管理。同時,建立健全倉庫定期盤點制度。在對庫存材料管理中,倉庫管理員應做好材料的盤點工作,做到賬實相符,尤其是應掌握最新的存貨數據。為采購材料提供依據,為生產投料做好準備。
采購部門對物資的采購數量及品種在采購前應有一個合理的測算。首先應考慮倉庫材料的庫存數量;其次再根據采購需求,確定實際采購數量。這就要求物資保管部門與采購部門應建立良好的庫存信息共享平臺。最好的管理模式是采用辦公自動化管理,出入庫直接在軟件中填制審批,做到倉庫物資及時更新,同時相關部門能及時查詢、確認。
(四)建立健全報廢物資的管理制度
在物資一旦被確認報廢后,應當由專門的管理部門建立報廢賬目,對報廢物資根據情況進行分類登記,并對報廢物資存放的地點以及報廢情況,是否還有利用價值進行合理明確的注明,并對不同的物資進行分門別類,以便區別。主要是分析其造成損失的原因,找出主要因素加以整改,避免再次出現廢品。
(五)建立健全工具使用調換管理的制度
熱電企業中的物資管理無論是公用的還是個人的,都需要制定合理的使用調換管理制度,以免造成熱電企業或是個人物資的損失。工具使用調換制度需要根據企業中不同部門使用工具的不同,進行相應的記錄和分配。對每個部門中工具的使用次數、使用年限、損耗情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調配或是更換,并在一段時間內,對工具進行保養或是更換。
三、熱電企業物資管理中內部控制的策略
(一)營造良好的控制環境
從企業整體上加強對物資采購決策者進行有效的監督,要實行回避制度,禁止領導干部的近親屬擔任采購部門的負責人,禁止非物資采購部門的人員參與到物資采購工作中來。對于重要的物資采購項目要進行集體決策,成立領導小組,經過會議全面的進行研究,對物資的質量、性能、價格等要做出具體的范圍規定。
建立落實責任制度,需要物資采購納入領導責任問責之中。同時,還要提高經營者對物資采購環節的重要性認識,合理的設置物資采購機構有利于熱電企業建立良好的內部控制,并對采購部門進行合理有效的監督。同時,也要加強對物資采購人員的教育工作。相對于熱電企業其他部門來說,采購部門由于經常與外界發生交易行為,處于比較敏感的地位,所以要切實對采購人員進行遵紀守法教育,增強采購人員的法律意識,還要增強采購人員的道德教育,使采購人員在物資采購過程中能夠自覺的維護企業的利益和形象。
(二)進行科學的風險評估
應當對物資采購行為采取必要的避險管理控制措施。要強化熱電企業風險意識,注意市場環境的變化,健全內部控制系統,在采購活動中及時的進行風險評估,并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調整,將采購活動中的風險控制到最低水平。還要對采購計劃進行有效的可行性分析,通過對市場行情的調查,評估出所需物資的價格、質量等能否滿足熱電企業需求,并對供應商的資質和信譽等進行評估,在此基礎上選擇恰當的時間,根據生產經營和倉儲成本進行采購活動,有效控制熱電企業物資管理中的采購風險。
(三)構建完善的物資新舊更替管理機制
對大的備臺、備件要實行以舊換新,并進行備查簿管理,納入物資臺帳管理的范圍;在廢舊物資的處理方面,應加強各主管部門間的協調與溝通,保證物資處理的及時性。 以后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剩余物資應嚴格按財務制度的規定及時予以處理,并沖減工程成本,避免形成賬外物資。
(四)實現熱電企業庫存管理的科學化
如果倉庫當中存有大量的物資,不僅會占用大量的流動資金,還會增加管理成本,同時也容易產生物資浪費和物資流失的問題。因此,可以借鑒“零庫存”的有關念,對熱電企業所需的各種原料、備件等進行科學的規劃,根據需求能力來進行物資采購,優化企業的物資管理,控制物資管理成本。
(五)健全內控制度,進行及時監督
物資的采購牽扯到方方面面的權力與責任,而且外部環境因素也無法確定,如果熱電企業內部管理不健全,容易對物資采購的內部控制產生較大影響。所以應當加強對采購環節的控制,注重事前、事中監督,使物資采購趨于合理化、規范化。
首先要健全業務員的崗位責任制度,業務人員要對所需的物資進行計劃編制,尋找能夠滿足需求的供應商,并以最低的價格向供應商發出購貨訂單。在驗收貨物、存儲或使用物資時,都要進行會計記錄。也要健全物資采購的檢查制度,對庫存物資進行定期的檢查,由多個部門成立檢查小組,定期對物資進行盤點,查明賬物是否一致,如有不符要查找原因,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還要健全內部審計制度,通過對物資采購的審計,防止采購活動的舞弊行為,發現問題及時的進行糾正,保證采購活動在國家法律和內部規章的范圍內有效進行。
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離不開各種材料的采購工作。而材料采購并不是像一般家庭中那樣,簡單的拿錢買東西這么簡單。對于企業而言,材料采購不僅是買東西,更關系企業的產品質量、企業的綜合競爭實力的發揮等等方面。企業材料采購所涉及到的影響因素眾多,要加強企業材料采購控制并不是一件易事。在材料采購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需要注意的方面也非常多。所以如何科學合理的管理材料采購這一環節對企業發展意義重大。
1.內部控制缺失在采購環節會引發的風險
1.1合同風險
首先是由于對于采購人員的監管不力,造成采購人員與材料供應商之間達成某種利益關系,采購人員為了一己私利而虛報材料價格,而企業又無法實現全方位立體式的監控管理,給予采購人員過多的自主采購權利,又對市場上所需材料價格等重要信息了解甚少,以至于給違法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機,用虛高的價格將企業資金據為己有。
其次是在合同訂立過程中,條款細則訂立得不夠詳細,對所需材料的規格、質量等要求不明,以至于造成讓供貨商惡意抬高材料價格,給企業造成嚴重經濟損失。還有在材料采購之后的運輸問題,許多企業不夠重視,未能對運輸方式、數量等做出明確規定,以至于在材料運輸過程中與供應商發生分歧,造成運輸費用攀升。另外還有對結算方面未能明確規定,以至于影響到最后的結算環節,這些問題同樣會給企業造成成本上升。
第三是合同執行方面的執行力問題,許多企業對于采購合同不夠重視,在合同簽訂之前未能對所需材料進行嚴格仔細的檢驗檢查,在合同中又未能明確規定質量問題的權責歸屬,從而在材料出現問題之后,無法通過法律途徑尋求理賠,讓企業蒙受損失。
最后合同簽訂時的違規行為嚴重影響了采購合同的準確性和科學性,給企業遭受損失造成隱患。
1.2采購內控不力造成的風險
首先是在采購內部控制方面存在極大的不合理因素。其次是采購前提準備不足。再次是采購計劃缺乏合理性。再次是在供貨商的選擇上面,缺乏科學合理的安排。最后是采購驗收方面存在不合規的問題。
2.關于健全材料采購內部控制的措施建議
2.1建立嚴格的采購申請制度
采購申請是嚴格采購管理的第一步。物資采購申請要根據物資使用部門的實際使用情況和使用進度以及倉庫保管部門的保管條件作為基礎,然后向上級主管部門提出采購申請。采購申請要經由企業的采購負責人進行嚴格審批,對于采購數量特別巨大或者突發性采購項目等必須經由公司全體管理干部共同討論其合理性。只有通過審批的采購申請才能夠進行實際上的采購活動。
2.2加強市場信息收集分析
市場信息特別是材料市場的信息對于企業進行材料采購活動至關重要。企業要進行及時的市場信息收集整理及分析工作。要準確比對市場上現有的材料的各種信息。要對企業常用材料的信息建立專門管理,并且要定期對這些信息進行更新。對于企業所需材料的規格,企業要制定嚴格的標準體系。在市場信息收集分析部門,一方面,要準確掌握市場信息,另一方面還要提升采購人員的采購水平和業務素質,以便制定出最為合理科學的采購方案,最大限度的提升企業經濟收益,降低采購成本。
2.3加強供應商考察評定
企業材料采購不是心血來潮,也不是看誰家的好就臨時決定采購誰家的材料。企業進行材料采購必須建立供應商的檔案信息,并且安排專門人員對這些企業的信息進行日常管理和信息更新。在供貨商信息管理方面,不僅應該考察供貨商的供貨能力、資金周轉情況、歷史供貨誠信狀況、企業生產能力及產品質量等等。并且定期對收集到的供貨商信息進行評估考核,對于不合格的供貨商或者供貨一個階段時間產品質量出現問題的供貨商,艱巨取消其供貨資格,并在日常工作中積極發掘新的供貨渠道,努力降低供貨商方面所產生的采購成本。
2.4加強采購制度及合同控制管理
所謂采購制度,主要是針對材料采購各個環節進行細致控制,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對于合同的控制管理,要遵循真實性、有效性、嚴密性等幾個原則。從每一個細節入手,嚴格控制所采購的材料符合高質量、低價格的要求,同時還要對合同的合法性、公平性作出嚴格控制。
2.5加強部門間聯合
企業采購,過去往往是由企業采購部門一個部門或者幾個采購人員單獨進行。但是采購回來的材料卻是需要投入到企業生產環節的方方面面。所以新的采購制度應該加強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的聯系。對于采購材料的品質、數量、規格等,都需要獲得企業內部各個部門的認可和通過。所以,新的采購制度應該加強部門聯合作業,加強對材料質量方面的篩選。這樣才能更加準確的掌握企業材料采購的信息及需求。發揮出聯合作業的優勢。
2.6加強采購物資入庫審查制度
當所采購的物資順利運送到公司之后,采購部門要第一時間通知倉庫管理部門,倉庫管理人員要嚴格按照驗收制度對材料進行驗收,要核對申請材料、采購合同,防止采購過程中的舞弊行為。在驗收過程中要有驗收人員獨立審批,要嚴格的對材料數量、規格、質量等進行全面驗收。并且在驗收完成之后入庫之前向上級管理部門提交貨物驗收報告,以便日后核算。在驗收數量特別巨大的貨物和特殊物品時,要開具一式兩份的入庫證明,交由財務部門和采購部門分別保管。
2.7合理制定限價政策
采購過程中,可能會因為采購人員出于私利考慮而虛報材料價格等情況,有時候就算企業努力掌握市場信息,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企業應該根據歷史采購記錄,對常用材料進行分析,制定出一個最高采購限價。對于超出這一價格的報價,要專門進行調查分析,這樣就能很大程度上避免采購人員違規操作,為企業挽回可能產生的經濟損失。
3.結束語
企業采購是一門學問,材料采購的方方面面都需要進行嚴格把關,企業想要最大限度的降低采購風險就必須制定出一整套嚴密的內控制度和采購制度。雖然我們目前在企業采購方面存在的問題還很多,但是相信通過全行業的共同努力和企業領導者的重視,必然能夠將我國企業采購方面的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幫助企業有效降低采購風險,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
參考文獻:
二、物流企業財務風險應對措施
1、梳理成本結構,加強資金類別管理
物流企業最大的特點就是在營業成本的構成上較為復雜,某種程度上影響了財務管理者對財務風險在細節上的預測和管控,然而財務細節風險往往是整個企業資金鏈健康運營的最大隱患。因此按照物流企業在業務活動中所面臨的實際活動性質,將企業的固有資金和流動資金進行清晰分類管理是降低財務風險的有效措施之一,這樣可以給物流企業財務管理者提供有效的信息資源和分類管控的切入點,便于資金預算調整等。從物流行業特征上可以將業務分為銷售環節、訂單處理環節、倉庫管理環節、貨物運輸環節以及售后服務環節等,因此可以將資金成本按照以上環節進行不同類別的管理和預算,根據企業總體的運營戰略進行利潤預算,從根本上避免了企業在成本使用上的“一刀切”模式所造成的缺陷,使得企業資金管理更加具體化,某種程度上降低了企業財務風險。
2、構建現代化財務風險評估體系
財務風險的最大源頭是企業內部對資金的預算控制和風險預測的科學性,物流企業在財務風險預測與評估上必須依靠科學合理的評估體系來實現。一般地,科學的財務風險評估體系包括完整的信息資源獲取系統、行業調研分析機構、資金回籠能力評估系統以及企業內部健全的監控機制等。從根本上說,構建現代化財務風險評估體系需要物流企業財務部門形成有機的監控體系,采用現代化信息技術,盡可能獲取廣泛、前沿的行業資訊,再結合自身企業的運營能力制定最佳的資金分配制度。具體地可以根據物流項目的稽核標準,對所涉及的業務進行損益計算,將企業可流動的資金盡可能用于周轉周期較短的項目,建立資金風險等級制度,通過專業核算對不同項目進行財務風險的等級定義,按照風險等級決定資金投入的力度,這樣才能將物流企業潛在的財務風險降至最低。構建現代化財務評估體系也是物流企業在財務管理上的預警體系,能夠為企業運營提供直接的預警信號,這種措施有效的避免了現階段我國物流企業在資金管理和分配上的滯后性和非科學性。因為我國物流企業存在的普遍現象是在資金投入上缺乏長期預算機制和有效的前瞻性戰略目標,在風險評估環節上用到的現代化信息技術較少,這種管理模式不符合社會現代化發展的特征,因此構建現代化特色的評估體系是我國物流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3、加強業務質量管控,拓寬企業融資渠道
物流企業從利潤水平上來說處于較低的層次,目前國內大多物流企業自有資產相當有限,這也是物流企業自身的特點所致,涉及到大項目資金籌集時,往往面臨的問題和自身企業的固定資產掛鉤,譬如當企業處于競爭的關鍵時期時,大量融資是企業升級的新鮮血液,然而金融機構融資的先決條件是企業自身的固定資產是否達標,此外要求企業具備較高的資產信用。對于物流企業來說,抵押資產的窘迫和信用水平的限制使得大多企業在規模化方向局部為難,甚至在面臨已知的財務風險時沒有能力實施新的項目彌補財物損失等。因此,物流企業必須從業務上提升自身企業的服務質量,提高一線員工的基本職業素養,加強后期服務質量,使得物流企業在不同行業內樹立起良好的聲譽,有利于業務范圍的拓寬,擴大企業運營規模,從根本上強化企業競爭力,對于融資機構來說也是考慮投資的關鍵因素之一。
4、加強企業對潛在風險的控制
物流企業在經營中財務風險必定存在,然而有效的應對措施能夠避免最終的經濟損失。因此首先必須加強物理企業在財務風險上的控制能力。提高物流企業抵抗風險的前提是要對整個企業的財務風險有較強的控制能力,首先必須通過業務需求,透析市場信息,按市場的需要組織運輸、生產,對營運設備進行技術革新等。然而這一過程所涉及到的資金投資風險也是對風險控制的環節之一,社會環境的現代化程度日益成熟,因此提高物流項目的運輸服務的質量,革新企業落后的營運設備技術,是增強物流企業潛在風險控制能力的有效手段。同時,企業對固定資產的投資進行慎重評估,考察投資項目的可行性,避免盲目的擴大規模所導致的財務風險也是物流企業加強風險控制能力的必要手段。財務管理者必須從潛意識上認識到財務人員的管理觀念也是導致財務風險的“導火索”,因此對每一項目的投資都要有實際的控制能力,杜絕不可控的財務項目投資。
5、完善企業部門結構,構建專門的財務風險應對機構
物流企業從經營形式上來說部門構成形式相對單一,甚至一些小的物流企業沒有專門的部門劃分,這樣在業務流程上職能分工不明確,對于財務管理來說能夠獲取的有效信息也較為匱乏,因此無形中增加了企業運營的財務風險。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物流企業所處的環境日益復雜,因此健全的物流企業必須具備職能明確的部分,尤其在財務相關的流程上使得各項投資有章可循,最關鍵的是能夠讓企業在利潤預算以及分配上具備公平、合理性。國內外環境的復雜性決定了物流企業在財務運營上潛在風險的必然性。因此要想在未來市場中健康發展,企業必須具備專門的風險應對部門,在項目實施前期,根據項目投資和市場信息制定多套備用方案,再結合科學的現代化風險評估系統,當出現財務問題信號時,應對部門有目的性的做出項目調整,使得物流企業的財物損失降至最低,保證企業在市場中的健康發展。
中圖分類號:F2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11-0-01
一、引言
在國家所頒布的《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211號—通過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識別與評估重大錯報風險(2010)》中明確強調制定注冊會計師風險評估程序,以及時地判斷與評估財務報表層次以及認定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這一準則的頒布使得注冊會計師即使不執行控制測試,也難以逃避對內部控制的了解。注冊會計師未來業務發展過程中最新的趨勢就是對審計的整合,同時測試內部控制也成為了其實際工作中必須具備的一項重要技能。
二、內部控制對審計的作用
內部控制的主要作用是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和外部社會經濟活動所產生的影響及效果。在當前生產的社會化中,內部控制是企業日常經營生產活動中自我調節與自我約束的重要內在機制,在企業審計實務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它的重要性就會充分的顯現。內部控制是否是完善的,關乎到企業的經營成敗。所以,應對內部控制具有的作用充分的認識,這是企業經營管理、維護企業財產安全以及增強經濟效益的重要保障。以下,對內部控制在審計實務中的作用進行一一介紹。
1.確保國家相關方針、政策以及法規在企業內部的有效實施
企業實際生產經營過程中,必須全面落實國家頒布相關方針、政策以及法規。構建一套完善的內部控制,以對企業內部各部門及各業務流程加以充分的監督與控制。及時地發現問題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以確保國家頒布的相關方針、政策及法規能夠順利地實施。
2.確保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性
構建一套完善的內部控制,能夠使得會計信息的采集、歸類以及記錄等全過程得以有效的開展,將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全面的反映出來,及時地發現存在的錯誤,采取相應的措施有效的處理,以提高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性。
3.避免企業經營風險的發生
企業要想良好的生存與發展,前提條件就是有效的預防與控制各種風險的發生,內部控制在企業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企業防范風險發生的最佳手段。它在對企業存在的風險進行有效評估后,能夠有效地控制企業經營風險中的薄弱環節,消除了企業各個環節風險發生的可能性。
4.增強了企業的有效經營
構建切實可行的內部控制,通過會計、業務等相關部門的制度規劃以及相關報告,將企業的生產、財務等諸多環節有機的結合起來,以提高各部門間形成良好的合作機制,將其整體作用全面地發揮,從而實現企業預期經營目標。另外,由于考核與監督較為嚴密,將工作業績全面的反映了出來,并通過合理的獎懲制度,有效地激發出全員工作的積極性及技能,使得企業經營效率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三、對審計實務中內部控制相關事項探討
1.審計過程中測試與了解內部控制的探討
首先,在對內部控制了解時,不允許一發現偏差就放棄對該項控制的了解及測試;注冊會計師剛開始對內部控制進行了解與測試時,經常會出現這樣的錯誤,就是發現控制執行存在偏差就斷定控制無效,不再對該控制進行測試。其實,得到執行的內部控制根本不存在,在對內部控制的設計進行了解與評價后,決不能因內部控制設計存在缺陷而判斷該設計就是無效的,不能就此而放棄對內部控制深入了解與測試。其次,采用的程序類型不能太過單一;在對控制設計了解以及測試出運行的有效性之后,審計工作人員所使用的審計程序類型基本上是詢問。由于詢問自身并不能夠提供全面的審計證據,我們可以將詢問與其他審計程序結合起來,以此獲取到相關的審計證據。詢問的主要對象是被審計單位各部門負責人員,一方面對級別較高的人員進行詢問,然后對級別較低的人員進行詢問。將從級別較低的人員那里所詢問到的信息和級別高的人員進行細致的核對,看其是否是完整的;將從級別高的人員那里詢問到的信息和級別低的人員進行核對,看其是否真的存在。從審計證據可靠性角度上分析,通過彼此印證的證據可靠性明顯高于單獨印證的證據。另外,對“例外”業務實施控制措施;雖然企業處于經常變動的市場中,但是其在制定內部會計制度時通常都是在曾經發生以及重復發生的業務基礎上而進行的,從而使得其對不正常的或者能提前預料的“例外”業務類型失去了控制力。這一業務通常會構成特殊的風險,而對于這種風險,注冊會計師應對有關控制設計情況加以有效的評價,同時還要確定其是否已經得到全面的執行。假如根據特殊風險只有實施實質性程序,那么,注冊會計師應進行細節測試,因為應對特殊風險所要獲取的具有高度相關性與可靠性的證據,只有實施實質性分析程序是難以全面地獲取到相關的特殊風險以及合理的審計證據。
2.了解內部控制后對相關評價的探討
首先,不能只測試一項控制后就急忙的進行評價,還應對有關檢查性控制的影響加以考慮。比如,某企業倉庫管理人員確保只為已發出的貨物制定出庫單;發票管理人員按照由倉庫管理人員簽字的出庫單出具與之相配套的銷售發票;財務人員確保銷售發票只和一張出庫單相配套后方可進行登記并入賬。如果注冊會計師在對上述控制過程進行觀察時,查出了這一控制實際并未得到有效的執行,那么,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下,審計工作人員并不能就此而制定銷售存在性,這一目標難以獲取到科學合理的結論,一旦審計工作人員在后續檢查過程中發現了以下一項檢查性控制,該企業專門人員在對發貨數量與開票數量進行核對的程序中,可以對銷售流程中涵蓋的存在性目標提供相應的保證。其次,對內部控制存在的執行偏差加以充分的評價;在對內部控制進行測試過程中,假如之前所選取的項目和實施審計程序不相符,不能將其認定為執行偏差,應盡可能的采用替代項目,如果合理判斷過程中不能使用替代項目,那么,方可將該項目認定為一種誤差。
四、結論
綜上所述可知,當前,在現代企業制度下,注冊會計師應積極地構建完善的內部控制,將其具有的作用全面發揮,了解與測試內部控制,這是現代注冊會計師們必須具備的一項重要技能。本文著重對審計實務中內部控制相關事項進行了探討,論述的還不是很全面,以期相關人員提出寶貴的意見或建議。
參考文獻:
(2)全面熟悉公司組織架構、公司規章制度和體系文件,了解各部門管理制度、崗位職責說明、工作流程。
(3)掌握董事長秘書崗位工作職責和工作流程。
(4)認識公司主要領導、部門管理人員或相關人員便于開展工作。
(5)深入公司各基層,生產現場,了解公司產品、工藝流程。
(6)保管好公司印章,法人章。
(7)起草公司文件,參與公司戰略制定。
(8)做好董事長工作行程安排,必要的時候提醒董事長。
(9)電話的接聽和記錄及電話內容的處理。
(10)董事長信件和郵件的接受和回復,重要事項的呈報。
(11)重要節日給董事長重要朋友和客戶寄發賀卡和信件。
(12)檔案的管理,文件的接收、下發、歸檔,急件、重要文件的請示和處理。
(13)負責董事長會議的籌備、與會人員的通知、確認工作,提前準備會議資料,做好會議記錄。跟綜落實董事長會議精神貫徹落實情況,任務達成情況。
(14)做好來賓的接待,重要領導蒞臨前的準備工作落實。
(15)做好保密工作,并嚴格遵守公司保密規定。
(16)隨同董事長參與商務活動。
(17)完成董事長交辦的其它事項。
(18)監督各部門日常工作,臨時協調處理部門突發事件,保障各部門工作順利進行。
(19)參與企業項目投資,項目風險評估,項目執行和項目控制和項目監督。
(20)參與公司采購管理,了解公司采購管理現狀,采購人員業務情況,原材料市場情況,價格波動情況,采購成本控制情況,采購質量控制情況,供應商管理情況。為董事長采購管理提供信息支持,提出建設性意見。
(21)參與公司倉庫管理,了解公司倉庫管理情況,零庫存實現情況,倉庫三防管理情況及7S實現情況。
(22)參與公司生產計劃控制管理,了解、跟進、分析公司生產計劃執行情況、落實情況和控制情況。對設備、原材料、輔料、及人力資源計劃性、合理性、有效性進行分析。監督生產7S執行情況,JIT生產情況,精益生產情況,分析生產中存在的問題,為董事長生產經營提供信息支持,提出建設性意見。
(23)了解公司產品技術與質量控制情況,分析從原材料采購、庫存、生產、運輸、銷售及客戶和消費者使用過程中的質量信息收集,為董事長質量控制提供信息支持,提出建設性意見。
(24)搜集市場信息、競爭對手信息,公司信息、產品信息,參與銷售戰略、營銷策略和營銷方案的制定。參與公司銷售目標的制定(1.根據公司往年的銷售目標制定今年銷售目標;2.根據市場調究分析制定銷售目標;3.根據同行業銷售目標制定銷售目標;4.根據公司投入成本、毛利、純利制定銷售目標)。參與公司銷售目標的細分,根據產品、部門、人員、薪資、市場等進行銷售目標細分等,為董事長銷售管理提供信息支持,提出建設性意見。
(25)跟蹤落實各分公司和部門銷售目標達成情況(包括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銷售目標)
(26)參與公司財務部工作,進行成本費用控制,分析財務報表,了解公司資產、負債、收入、費用和利潤情況,分析公司現金流、資產負債率、速動比率、投資回報率等,為董事長財務管理提供信息支持,提出建設性意見。
(27)參與公司人力資源管理,了解公司人力資源戰略規劃情況,招聘與配置情況,薪酬與福利情況,培訓與開況,勞動關系情況。為董事長人力資源管理提供信息支持,提出建設性意見。
(28)參與公司行政后勤管理,創造舒適、安全、滿意的工作生活環境。
(29)參與公司安全管理,監督各部門安全防范工作,保障生產安全有序進行,避免工傷發生,給個人、公司和社會帶來不必要的損失和負擔。
(30)參與公司企業文化建設,制度建設,參與企業刊物的設計與印發,不斷完善公司制度。為董事長公司制度法建設提供建設性意見。
(31)參與公司企劃部公司,了解企業品牌運用情況,市場反響,為董事長企劃工作提供信息支持,提出建設性意見。
一、物流服務和金融服務完美的結合――金融物流
金融物流是物流服務和金融服務相結合產物,主要指在供應鏈中,物流企業提供的一種金融與物流集成式的創新服務,其服務內容主要包括:物流、流通加工、融資、評估、監管、資產處理、金融咨詢等。金融物流不僅能為客戶提供高質量、高附加值的物流與加工服務,還為客戶提供間接或直接的金融服務,以提高供應鏈整體績效和客戶的經營和資本運作效率等。金融物流是面向物流業的運營過程,通過應用和開發各種金融產品,有效地組織和調劑物流領域中貨幣資金的運動。這些資金運動包括發生在物流過程中的各種存款、貸款、投資、信托、租賃、抵押、貼現、保險、有價證券的發行與交易、金融機構所辦理的各類涉及物流業的中間業務等。
在國內,由于中小型企業存在著信用體系不健全的問題,融資渠道貧乏,生產運營的發展資金壓力大。金融物流服務的提出,可以有效支持中小型企業的融資活動,可以盤活企業暫時閑置的原材料和生產成品的資金占用,優化企業資源。金融物流可以提高企業一體化服務水平、競爭能力、業務規模,增加高附加值的服務功能,擴大企業的經營利潤;金融物流可以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拓寬企業的融資渠道;可以降低企業原材料、半成品和產品的資本占用率,提高企業資本利用率,實現資本優化配置;可以降低采購成本或擴大銷售規模,提高企業的銷售利潤。對于金融機構而言,金融物流服務可以幫助金融機構擴大貸款規模,降低信貸風險,甚至可以協助金融機構處置部分不良資產。
二、倉儲物流企業開展金融物流服務優勢
(一)倉儲物流企業現狀
近年來,我國倉儲業迎來了一個發展的春天,倉儲企業,尤其是大型倉儲企業的經營狀況明顯好轉,企業取得了較快的發展。但其繁榮背后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隱憂,中國倉儲協會2007年的統計報告顯示,倉儲業在物流市場中的競爭力仍然較弱。無壟斷性資源,企業數目較多,任何一個企業都無法產生價格影響力;負債較多,債務及利息壓力較大,無力進行積累用于擴大再生產能力;倉儲企業規模小,不能適應現代物流的大規模出貨需求,不能產生規模效益,缺少為大客戶、跨國客戶服務的能力。倉儲業體制、機制方面的痼疾仍未得到徹底解決,服務能力欠缺、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也在影響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同時由于制造業的快速發展,造成了許多地方倉儲設施供不應求,因此不少倉儲企業將擴容當作了第一要務,而忽視了倉儲設施的現代化建設和增值服務的拓展,造成了規模不小、收入不少、水平不高、利潤平平的現狀。倉儲物流企業通過物流服務所能獲得的利潤不斷下降,迫使其必須開辟新的服務領域,開拓新的利潤增長點。金融物流服務已成為倉儲物流企業提高競爭力增加利潤的突破口。金融物流相結合,使得倉儲物流企業能夠全程控制供應鏈,并建立長期穩定的客戶關系,提升物流企業的客戶滿意度,形成獨有的競爭優勢。
(二)開展金融物流服務優勢
1、連接紐帶優勢。現代經濟中,競爭已從企業層面上升到供應鏈水平,企業要生存、發展就必須找準自己在供應鏈中的位置,在產業上、下游的協調運作下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要降低金融機構的借貸風險,增強企業的市場風險抵御能力就必須實現物流網絡的優化。倉儲物流企業作為連接供應鏈各節點的紐帶,掌握著包括產、供、銷等多方信息資源,對供應鏈有全局的把握,同時熟知物流專業知識,在物流網絡的優化業務中占據有利地位。
2、專業服務優勢。在金融物流的運作中,針對金融企業的操作難點,利用自身業務優勢,在不泄露業務對象商業機密的前提下提供相應參數,其中包括貨物變現能力評估、變質風險評估、價格波動風險評估、企業信用評價等等。通過參與企業融資過程,與銀行、企業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在增加收入的同時鎖住顧客,用服務打造企業的競爭力。當然,咨詢服務供應領域不僅局限于金融物流,還包括投資項目策劃、企業產品開發、物流成本核算等各方面。
三、倉儲物流企業開展金融物流服務模式
根據金融機構參與程度不同,把金融物流參與倉儲物流企業運作模式分為資產流通模式、資本流通模式。資產流通模式是指一些大型倉儲物流企業利用自身綜合實力、良好的信譽,通過資產經營方式,間接為客戶提供融資、物流、流通加工等集成服務;資本流通模式是指提供金融物流的服務中間商利用自身與金融機構良好合作關系,為倉儲物流企業與金融機構創造良好的合作平臺,協助中小型倉儲物流企業向金融機構進行融資,提高企業運作效率。
資產流通模式的最主要形式是替代采購,它是由倉儲物流企業代替借款企業向供應商采購貨品并獲得貨品所有權,然后根據借款企業提交保證金的比例釋放貨品,并收取一定的管理費、倉儲費和資金利息費。實際運作有兩種模式。
第一,倉儲物流企業為發貨人承辦一批貨物時,首先代提貨人預付一部分貨款;當提貨人取貨時則交付給全部貨款。倉儲物流企業將剩余貨款交付給發貨人之前,產生了一個資金運動的時間差,即這部分資金在交付前有一個沉淀期。在資金的這個沉淀期內,倉儲物流企業等于獲得了一筆不用付息的資金,倉儲物流企業用這筆資金從事貸款,而貸款對象仍為和本倉儲物流企業相關的企業客戶或者限于有相對應價值貨物存放在本企業倉庫內的企業主體。這筆資金不僅充當交換的支付功能,而且具有了資本與資本運動的含義,而且這種資本的運動緊密地服務于倉儲業務鏈的運動中。同時由于貨物是寄存在自己倉庫內的,安全、可控,還可以收取相應的倉儲管理費用。
第二,銀行為了控制風險,就需要了解質押物的規格、型號、質量、原價和凈值、銷售區域、承銷商等,要察看貨權憑證原件來辨別真偽,這些工作超出了銀行的日常業務范疇,這時候銀行離不開倉儲物流企業的協助。一般情況下,商品是處于流動變化當中的,作為銀行不可能了解其變動,安全庫存水平也就是可以融資的底線,但是倉儲物流企業如果能夠掌握商品分銷環節,向銀行提供商品流動的情況,則可以大大提高這一限額。商品銷售的網點分布、單點銷量、平均進貨周期、結款信譽度,在信譽誠信體制尚未健全的情況下,這些資料的取得依賴于第一線企業的資料,如果倉儲物流企業有完善的信息系統,就可以使整個資金周轉過程透明化,使銀行、生產商隨時得知商品的現有狀況,更好地把握風險。
資本流通模式主要是提供金融物流服務的中間商代替中小型企業向供應商采購貨品并獲得貨品所有權,并將貨物寄存在倉儲物流企業的倉庫內,然后根據借款企業提交保證金的比例釋放貨品。在采購過程中,通常向供應商開具商業承兌匯票并按照借款企業指定的貨物內容簽訂購銷合同。倉儲物流企業通過與中間商合作,承擔貨物運輸、倉儲、拍賣變現,并協助客戶進行流通加工和銷售。資本流通模式的主要形式是融通倉模式,融通倉不僅為金融機構提供了可信賴的質物監管,還幫助質押貸款主體雙方良好地解決質物價值評估、拍賣等難題,并能有效地融入中小企業產銷供應鏈中,提供良好的物流服務。倉儲物流企業在整個運營過程承擔倉庫管理和貨物發放的工作,與金融物流服務的中間商是合作共贏關系,融通倉借助倉儲物流企業良好的倉儲、配送和商貿條件,吸引輻射區域內的中小企業,幫助中小型企業以存放于融通倉的動產獲得金融機構的質押貸款融資。融通倉包括有倉單質押和保兌倉(買方信貸),兩者最大的區別在于倉單質押業務先有貨、再有票,保兌倉業務先有票、再有貨。倉單質押模式的運用一般是指在中小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中,原材料采購與銷售普遍存在批量性和季節性特征,庫存往往占用了大量流動資金,通過倉單質押獲取寶貴資金,提高其贏利能力。保兌倉是指以銀行信用為載體,以銀行承兌匯票為結算工具,由銀行控制貨權,倉儲物流方受托保管貨物并對承兌匯票保證金以外金額部分由賣方以貨物回購作為擔保措施,由銀行向生產商(賣方)及其經銷商(買方)提供的以銀行承兌匯票的一種金融服務。
四、倉儲物流企業開展金融物流服務的風險與防范
(一)倉儲物流企業開展金融物流服務主要風險
1、信用風險。一方面倉儲物流企業服務的中小企業規模小、經營業務范圍較單一,對市場風險的抵御能力較差,往往因政策變化、經營管理、市場競爭、價格波動等因素而無力還款,甚至出現惡意逃債的現象。在針對中小企業而開展的金融物流業務中對于倉儲物流企業來說信用風險的控制問題較為突出。
2、信息風險。倉儲物流企業以存貨為擔保實現動態質押,這就要求對質押物有全面的了解。倉儲物流企業主要負責貨物的倉儲與配送環節,對貨物的了解依靠貨主提供相關參考信息,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速度的加快,越來越多的貨物特別是高科技產品快速貶值,有些存貨二次出售的價值很小或是根本就難以轉讓,這就造成倉儲物流企業和金融機構不可能對所有質押物品有完整、翔實的了解,對存貨的銷售與變現情況很難進行非常準確的估量,這就給金融物流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
3、操作風險。抵押項目的選擇以及核算比率的確定成為操作過程中的難題。為了盡量降低風險,金融機構和倉儲物流企業在選擇抵押物上更傾向于價格波動小、易于保管、易于變現的產品,例如鋼材金屬、成品油、木材等。但大多數中小企業的存貨主要為半成品、產成品,這使得金融物流業務操作難度加大,而且在確定了質押存貨后,貸款核算比例的確定過程也很難加以規范,目前一般由審核員根據以往經驗判斷,缺乏科學依據,隨意性很大。
(二)倉儲物流企業開展金融物流服務的風險防范
針對上述實際運做中出現的風險問題,倉儲物流企業可以通過風險防范來積極應對:
1、倉儲物流企業應與客戶及銀行建立戰略伙伴關系,共同建立一整套信用機制。倉儲物流企業為客戶提供金融物流服務的基礎是對客戶的充分了解,建立相對應的信用機制,并與客戶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有利于提高效率,防范金融風險。
2、金融機構積極創新,提高技術水平。金融物流是金融業與倉儲物流業的有機結合,需要雙方共同努力完成,金融機構要成立專門的部門,通過了解物流的專業金融人員去管理和操作,設立相關的適合金融物流特點的操作模式。對于金融機構來說,該類金融創新產品的提供也離不開倉儲物流的支持。
3、促進物流企業的資源整合,提高企業自身的信用度。倉儲物流企業發展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是只有單一倉儲功能的企業,自然信用度也不是太高,由此制約了金融物流發展。當務之急是將倉儲物流企業資源進行整合,形成一定規模后,信用度上升,有利于開展物流金融業務。
五、總結與展望
金融物流作為一種新型服務模式,使得“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結合”從概念變成了現實。它在拓展了金融機構業務范圍的同時也進一步促進了中小企業與倉儲物流企業的發展,是一種多贏性的金融服務產品。“未來的物流企業誰能掌握金融服務,誰就能成為最終的勝利者。”這是UPS的發展戰略,目前金融服務已經成為該公司第一位的利潤來源。倉儲物流通過積極參與金融物流活動,既增加了自己的競爭地位,同時又獲得了可觀的利潤。倉儲物流企業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雖然也有突飛猛進的飛躍,但還不能完全滿足國內發展需求。在世界領先物流企業進入中國市場以后,我國本土倉儲物流企業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和發展,大力開展金融物流服務不失為一計妙招。
參考文獻:
1、羅齊,朱道立,陳伯銘.第三方物流服務創新:融通倉及其運作模式初探[J].中國流通經濟,2002(2).
2、林勛亮.對第三方物流企業開展物流金融服務的思考[J].廣東商學院學報,2005(6).
3、顧建強,王銳蘭.金融物流――現代物流服務的新領域[J].市場周刊,2006(1).
4、于洋,馮耕中.物資銀行業務控制模式及風險控制研究[J].管理評論,2003(9).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78(2013)04-043-01
物流金融是物流企業與金融機構合作在供應鏈運作過程中向客戶提供的結算、融資和保險等相關服務的創新業務。物流金融業務以物流為核心,主要依托供應鏈上存貨應收賬款訂單等豐富的擔保品資源進行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整合運作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提升我國產業鏈水平的有效途徑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一、物流金融概述
物流金融是物流企業與金融機構合作,在供應鏈運作過程中向客戶提供的結算融資和保險等相關服務的創新業務。其核心是物流融資即銀行等金融機構與物流企業通過合作創新,對供應鏈上企業資金投放商品采購銷售回籠等經營過程的物流和資金流進行鎖定控制或封閉管理,依靠企業對處于物流企業監控下的商品和資金的貿易流轉所產生的現金流實現對授信的償還。
二、物流金融信息業務系統建立分析
(一)物流金融信息業務系統特性分析
物流金融業務信息系統是根據物流金融服務對企業的特殊要求,針對客戶存貨的動態質押,結合金融機構實時監管的要求,為提高管理協調效率,面向物流金融業務高效運作而開發的管理信息系統。這一信息系統應該適用于物流金融業務的動態管理,既需要物流企業自有存貨質押倉庫管理,也需要為社會第三方倉庫、銀行指定的專業質押倉庫提供管理,還可以獨立構建銀行的物流金融監控系統。
(二)信息系統架構的技術特點
基于以上分析,在構建物流金融業務信息系統的基本構架時,必須充分地考慮以下技術特點來進行設計:
1 平臺化、組件化:采用平臺化設計和應用分層技術基于組件式開發減少子系統和模塊之間的耦合度增強系統穩定性。
2 高速度、高性能:采用多進程多線程編程高速緩存負載均衡快速隊列機制等各種先進的軟硬件技術可在最短的時間內響應大量用戶的并發訪問同時降低對系統資源的占用。
3 高可靠性:采用分布式體系結構負載動態均衡可提供一天小時一年天的不間斷服務。
4 高安全性:通過多級權限管理保證系統中不同角色間的數據訪問安全性系統網絡環境安全由網絡構成方式系統防火墻保證數據傳輸采用加密技術對用戶名和密碼采用算法加密兼容第三方身份認證和電子簽名、電子證據保存。
5 高靈活性:采用模塊化設計可方便實現功能的分拆組合和個性化定制系統可以根據企業需求進行模塊重組和流程再造支持不同角色擁有不同的模塊和不同的操作權限。
6 易用性:易檢索性信息檢索提供詳盡的復合查詢條件便于快速查找。
7 開放性:采用開放的技術標準和接口標準數據交換采用標準的格式能夠方便實現與各種外部系統的對接支持。
8 移植性:基于技術開發具有良好的平臺無關性和可移植性,可方便移植到UNIX、WINDOWS等不同平臺應用。
9 可擴展性:采用SOA架構可根據需求隨時進行擴展。
(三)物流金融業務信息系統構建
在充分考慮這些技術特點的基礎上,物流金融業務信息系統應該從底向上進行設計。這一信息系統應該由系統設置、業務管理和決策分析三大部分組成,支持以下多種管理內容,:
1 系統設置:金融機構設置、客戶設置、物流資源設置、質押模式設置、質押流程設置、監控等級設置工作組角色員工設置等。
2 業務管理:存貨質押、解除質押、存貨流量、監控存貨、品質監控、存貨價值監控、質押到期預警、客戶信用評級、計費與結算、工作量統計、存貨物流信息匯總、金融信息匯總等。
3 決策分析:系統建模分析、風險評估與預警、融資成本分析服務增值分析、潛在客戶挖掘等。
(四)系統功能提升的主要內容
在開發物流金融業務信息系統的基礎系統以及基本模塊后,開發企業應該在試點企業的實驗基地進行試運行調試和完善工作進一步滿足物流企業物流金融業務管理的基本需求為融資銀行及客戶提供動態查詢并強化系統的管理功能擴大對物流企業金融機構及眾多客戶的適應性實現物流金融業務信息系統的功能提升。
一般而言物流金融業務信息系統功能提升的主要內容包括:
1 增加自定義報表功能:按用戶需要,由用戶自由定制報表。
2 加入數據導入導出功能:提供多種格式的數據交換。
3 模板打印功能:質押單、存貨單、預警單等的模板自定義功能。
4 多系統的接口:可以對接ERP、CIMS、SCM等大型管理軟件。
5 可視化工作流定義:按需定制物流金融業務的審批流程。
1 企業稅務風險的概念
所謂稅務風險,是企業的涉稅行為因未能正確有效的遵守稅法規定,而可能導致的未來經濟利益的損失,具體表現為企業涉稅行為影響納稅準確性的不確定因素,其結果會導致企業多繳稅造成損失,或者少繳稅遭到稅務機關的處罰。
2 企業稅務風險的成因
在這樣瞬息萬變的經濟背景下,企業的稅務風險主要源自于稅收政策的變化和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的各種不確定性。具體來說,表現為內外兩方面的因素,即內在原因和外部誘因。
2.1 企業稅務風險產生的內在根源
2.1.1 企業內部稅務控制制度不健全會導致稅務風險
企業內部稅務控制制度是指企業為了確保其戰略發展目標,提高稅法的遵從度,制定的預防、審查、發現和糾正錯誤及舞弊的一系列制度和規程。然而,現在許多企業并不重視這方面的建設,稅務風險意識不強,缺乏必要的專業稅務機構的設置。一方面,一些企業的財務部門會兼負會計和稅務兩種職責,那么當財務部門發現企業存在某些稅務問題時,就會試圖通過一些賬面調整來規避稅收風險,這樣會致使稅務機關認定其產生了偷稅等違法行為。另一方面,還有些企業雖然設置了專門的稅務部門,但是也只是程序性的履行某些納稅義務,缺乏良好的稅務規劃,沒有將稅務理念較好的貫穿到企業各部門的建設當中,當然也就不能充分的考慮到節稅等有利于規避稅務風險的各項行為。同時,稅務人員的能力和個人責任心也會影響到企業的稅務風險的大小。
2.1.2 企業內部管理制度不健全會導致稅務風險
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內控管理制度包括財務管理制度、組織及崗位責任制、內部審計制度、合同管理規定、倉庫管理制度等等。而企業內控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科學,從根本上制約著企業防范稅務風險的程度。如果一個企業的內控管理制度不健全,存在很多問題,如企業防范稅務風險的技術不高,管理秩序混亂,對稅法精神缺乏一個良好的認識。在實務操作中,一些財務或稅務人員,由于專業知識的局限性,或明知有風險而又不主動作為,在稅務上不作為或亂作為,表現出的職業道德素質的缺乏。
2.1.3 缺乏完備的內部稅務審計制度會導致稅務風險
很多企業并沒有建立健全完善的內部稅務審計制度,由于大多數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缺乏相關的稅務知識而不能很好的對企業的涉稅事務進行定期檢查和有效的評估,而只是根據相關稅務機關的硬性要求被動地對企業涉稅活動進行自查,或者是委托外部的稅務中介進行檢查,進而產生了外包風險。然而,有些稅務中介并不能如想象中那樣很好的完成這些工作,往往是由于外聘的稅務機關并沒有完全的熟悉企業的生產經營和涉稅狀況,甚至由于一些利益原因隨隨便便就給企業出具審計報告。
2.1.4 稅務風險預警機制尚未建立會導致稅務風險
企業的稅務風險具有一定的規律,它的發生絕非偶然,可以通過建立完備的稅務風險預警機制有效的避免。目前,我國不管是大型企業,還是中小型企業都很少能夠建立完備的風險預警機制。
2.1.5 企業稅務籌劃不當會導致稅務風險
目前,很多企業并沒有進行稅務籌劃,而進行稅務籌劃的企業卻沒有通過有效的合理的稅務籌劃來減輕稅負。企業在進行稅務籌劃時往往會由于過于主觀,對政策理解有誤或出現偏差,同時,由于稅務的一些政策都是在特定的條件下制定的,并不具有通用性,由此便會造成政策適用錯誤而產生稅務風險。
2.2 導致企業稅務風險的外部因素
2.2.1 稅務行政執法不規范
現階段,由于我國稅務行政管理體系復雜,企業的涉稅行為可能會涉及多個稅務執法主體,不同的稅法主體對同一涉稅行為的理解和處理可能會有所不同。其次,稅制的公平性欠缺,我國的現行稅制是以間接稅為主體的稅制結構,增值稅的非中性設置,營業稅的大量重復課稅,不同規模的和所有制形式以及內外資企業的稅收差異等必定增加企業的避稅和逃稅動機,進而產生稅務風險。同時,由于一些稅務行政執法人員的素質有高有低,以及一些其他因素的影響,在稅務機關享有自由裁量權和稅收法規的行政解釋權的情況下,就會大大增加企業的稅務風險。
2.2.2 我國稅法體系復雜
由于我國稅法體系龐雜,現行稅制設置共19種稅,比較復雜,相關法律法規及規范性文件規定模糊、籠統,也會造成征納雙方理解上的偏差,不同層次的稅收法規存在一定的差異或沖突,均影響了企業的涉稅行為,增加了稅務風險。同時,由于我國稅法屬于成文法,對法律責任的判定主要基于執法者對法律條文的理解,而在我國稅收法定主義觀念淡薄,立法層次較低,行政解釋居主導地位的情況下,必定使納稅人處于不利地位,從而加大了稅務風險。而且,我國稅制改革和政策變更頻繁,2008年“兩法”合并后,實行了新的《企業所得稅法》,2009年實現了增值稅完全轉型,尤其是我國“打補丁”似的立法程序和部門規章制度鋪天蓋地而來,使企業無所適從,加大了企業的稅務風險。
2.2.3 稽查力度不足與懲罰力度不強
我國現行稅收征管實踐中,稽查面不廣,基差頻率不高,一般只是舉報個案點差或者隨機調查,存在企業納稅戶多,稅務機關的稽查力量嚴重不足的情況,一些小的企業就會偷逃稅款,這樣如果被稅務機關發現必定遭受嚴厲的處罰。
2.2.4 信息不對稱
由于稅務中介并不能完全掌握納稅人的實際收入和納稅行為方面的相關信息,那么,在納稅人提供的信息不夠準確充分的情況下,就會產生稅務籌劃和財務會計等方面的風險。其次,由于自身利益的原因,稅務中介作為人,也會在過程中出現問題。
3 企業稅務風險防控與規避
稅務風險是不可避免的,但卻是可以化解和規避的,因此要努力將稅務風險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
3.1 依托信息系統開展稅務風險管理
所謂的稅務風險管理,就是將識別和應對遵從風險的一般原理運用到稅收管理中,以加強對納稅人登記、申報、報告和繳納稅款等行為的管理,目的是對納稅人的稅務風險進行識別和處理,進而不斷的提高納稅遵從度。它是伴隨著西方風險管理理論的運用而興起的。同時,目前我國很多地方的稅務機關都已經意識到稅收風險管理是提高納稅人遵從稅法的有效手段,將稅務風險管理理念大膽創新的運用到稅收征管實踐中,進行了科學化、專業化的稅收管理。
為了使企業有效的規避“稅務門”事件,建立有效的稅務風險管理體系,2009年5月5日,正式了《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指引(試行)》。《指引》中提示了四大防控重點,一是設立稅務風險管理機構,二是風險識別與評估,三是風險應對策略和內部控制,四是信息與溝通。《指引》在企業集團中得到了實踐應用。首先,它要求企業應該結合自身的經營狀況,內部的風險管理控制體系,稅務風險特征,來建立相應的稅務風險管理制度。其次,還要求稅務風險管理應由企業的董事會來負責監督并參與決策。同時要求,企業應該稅務管理人員的角色,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將稅務風險管理的工作成效與相關人員的業績考核相結合。
3.2 建立健全稅務風險內部控制
控制稅務風險的第一步就是識別評估稅務風險。稅務風險識別是為了識別與評估企業涉稅方面的重大風險。稅務風險識別過程包括風險識別準備,相關資料的收集,實地調查分析以及落實查證問題。稅務風險評估應遵循的原則是合規合法、方法科學、人員獨立和成本效益原則。稅務風險評估方法是定性與定量技術的結合。定量是對稅務風險在數量上的分析,定性是對稅務風險在質量上的分析。其中就稅務風險評估而言,定性是絕對的,而定量是相對的。評估程序大概分為,詢問本單位管理層與內部相關人員、分析程序、觀察與檢查。一般公司的稅務風險控制包括三個層面,治理層風險控制、管理層風險控制、和執行層風險控制。同時,稅務風險評估應該掌握重要性,可能性和時間因素這幾個關鍵點。
3.3 完善稅收法律制度及稅務制度
在這個時代的要求下,在稅收征管法中,國家已經通過立法保障納稅人的合法權益,納稅人應當充分利用國家賦予的權利,防范稅務風險。要完善稅收法律制度,依照法律程序充分表達自己合法的法律意見,堅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同時,建立稅務制度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建立稅務是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體制改革,加強稅收征管的要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