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4 15:54:51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股市資金流向分析,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引言
早期學者對股票市場資金流向的研究相對較少,原因在于對資金流向數據的統計存在困難,隨著計算機數據處理技術的在股票市場的廣泛運用,學者對資金流向的研究才日益增多,大部分都認為資金流向對股價在短期有一定影響。
Chan和Lakonishok(1995)認為資金流向與歷史收益率呈正相關關系[55]。Kim(2000)對資金流向數據進行了研究,發現訂單的不平衡性與股票收益率具有負相性。Bennett和Sia(2001)利用1997年6月至1998年6月期間紐約證券交易所的1622家上市公司數據,發現不僅資金流向與同期收益率正相關,而且歷史資金流向可以預測未來資金流向和收益率。Campbell和Ramadorai(2009)認為機構日訂單流對股票未來收益有明顯作用,特別是機構的委賣訂單對股票收益的這種負面作用更為顯著[58]。
侯麗薇,謝赤(2010)通過研究A股市場分鐘級高頻交易數據分析資金流向和當期股票收益率以及未來股票收益率之間的關系,發現資金流向對股票的收益率有一定的預測作用。王義和柳會(2011)從目前中國股市市場主力(機構投資者)與個人投資者之間的博弈關系出發,研究資金流向對股價短期波動的機理,并總結提分析驗證主力資金進出對滬深股指、板塊指數以及個股走勢的主導作用。
二、資金流向的定義和機理分析
目前關于資金流向的統計方法目前還不統一,主要有根據主動性買盤和賣盤來定義資金流入和流出的資金凈流入數據,以及根據大額報單來定義市場中主力資金流向的大單動向數據。
資金凈流入是從外盤內盤角度出發,從價格角度出發通過價格變化反推資金流向。股價處于上升狀態時產生的成交額是推動股價上漲的力量,這部分成交額被定義為資金流入;股價處于下跌狀態時產生的的成交額是推動股價下跌的力量,這部分成交額被定義為資金流出;當天兩者的差額即是當天兩種力量相抵之后剩下的推動股價上升的凈力,定義為當天的資金凈流入。具體到統計數據而言,是按照成交單的方向和大小來定義資金流向。根據交易所提供的成交數據,如果單筆成交的成交價在現價之上,即主動性買盤(外盤),表明買方的意愿更強烈,該筆成交定義為資金流入;如果單筆成交的成交價在現價之下,即主動性賣盤(內盤),表明賣方的意愿更強烈,該筆成交定義為資金流出。這種計算資金流向的具體計算方法表述為:
資金凈流入=主動性買入成交金額-主動性流出成交金額
大單動向是從成交單的金額大小出發,將市場中的大金額成交單作為市場中的主力資金。在股票市場中,由于機構投資者資金集中度高,持有資金量大,其交易必然與一般投資者會有很大不同。資金量小的投資者不可能報出大金額訂單,只有資金量大的機構投資者可能提交大金額報單。大金額成交單一般是市場中的主力(主要是機構投資者)的成交單,由于他們具有信息優勢和資金優勢,主導了股價的走勢。大金額成交單賣出視為資金流出,大金額資金買入視為資金流入。這種計算資金流向的計算方法表述為:
大單動向=大金額成交單買入金額-大金額成交單賣出金額
三、資金流向對股價影響的實證研究
(一)變量選取及數據說明
深證成份指數是我國證券市場在理論界和實務界運用廣泛的并且具有代表性的股價指數,本文選取深證成份指數指數的日漲幅值作為研究的因變量,符號為RIndex。
本文選取了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4月30日的日漲幅值,資金凈流入,大單動向數據,共計323期數據。其中資金凈流入符號為Netinflow,大單動向符號為Largeamount,大單標準為成交量大于50萬股或者成交金額大于100萬元的成交單金額,單位均為億元。
(二)平穩性檢驗
運用單位根檢驗各變量的平穩性,分析宏觀層面資金信息各變量的平穩性,檢驗結果見表1。
四、結論及分析
通過實證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結論:1、資金流向對股價具有一定的正向影響作用,大單動向與股價漲幅互為格蘭杰因果關系。2、資金凈流入不是股價漲幅的格蘭杰原因,股價漲幅是資金凈流入的格蘭杰原因;3、大單動向對股價有較為顯著的正向影響作用。
資金凈流入是投資者在股票投資過程中常用的參考指標,但是它不是股價漲幅的格蘭杰原因。從理論上看,這種以價格方向推定資金流動方向顛倒了資金與價格的因果關系,這種以價格方向定資金方向的資金流向信息不是股價變動的原因,只是股價變動時同步運用資金數據對股價行情的一種描述而已,雖然它對投資者分析股價有一定的參考意義,但是它不是股價在交易層面上引起股價變動的影響因素,我們需要另外的途徑解析資金流向。
股價的波動從交易層面看就是買賣雙方資金博弈的結果,大單動向是大金額成交資金綜合結果,大金額資金成交是市場中的主力機構資金博弈產生的,機構投資者主導股價的波動方向。
另外,股價漲幅是大單動向的格蘭杰原因,是因為股價對大單動向有一定的反饋作用,市場中的主力資金一定程度上是順應股價的走勢進行交易,股價的波動也會對大金額資金交易產生影響。
因此,雖然關于股票資金流向的定義沒有一致的規定,但是實證結果表明以大單動向為標準確定資金流向更為科學合理,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時要密切關注市場中主力資金的動向。(作者單位:集美大學)
參考文獻:
[1]Chan K.and Lakonishok J.The Behavior of Stock Prices around Institutional Trades[J].Journal of Finance,1995,1147-1174.
[2]Kim,Jung-Wook An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Trades on Stock Returns Using Money Flow Data[J].Harvard University Paper,2000.
一、資金流策略的意義
資金流是一種反映股票供求關系的指標,是指證券價格在約定的時間段中處于上升狀態時產生的成交額是推動指數上漲的力量,這部分成交額被定義為資金流入;證券價格在約定的時間段中下跌時的成交額是推動指數下跌的力量,這部分成交額被定義為資金流出;若證券價格在約定的時間段前后沒有發生變化,則這段時間中的成交額不計入資金流量。當天資金流入和資金流出的差額可以認為是該證券當天買賣兩種力量相抵之后,推動價格變化的凈作用量,被定義為當天資金凈流量。
有效市場假說的概念是說證券價格已經能夠完全反映所有可獲得的信息,即在有效的證券市場中,不論選擇何種證券,投資者只能獲得與證券風險相當的正常收益。然而完美的有效市場存在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同樣對于中國證券市場而言,市場并不十分有效,并且股價在短期內可能受到某些消息的影響,或者某些市場內在因素的改變從而產生劇烈波動帶來的差價投資機會,因而在市場中經常存在交易性機會,從而在量化投資選股方面也有很多種選股策略,根據資金流選股便是其中一種。
資金流策略是指根據資金流這一指標進行選股的一種量化投資策略。該模型使用資金流向主要通過衡量當前市場上的股指或股票的資金流入或者流出的狀態,從而進一步去衡量未來股票的漲跌情況:如果是資金流入的股票,則股價在未來一段時間可能會上漲;如果是資金流出的股票,則股價在未來一段時間可能會下跌。這樣就可以根據資金流向來構建相應的投資策略。
二、資金流策略具體操作及結果分析
(一)資金流策略指標含義及操作步驟
對于資金流向的判斷,根據買賣雙方的力量對比來衡量。資金流分為流入流出兩個方向,如果當前的成交價格在買方,則認為是賣方出賣股票的意愿較強,資金流出;如果當前的成交價格是在賣方,則認為是買方買股票的意愿較強,資金流入。對于資金流的測算,采取日數據計算,即當日價格上漲全部計算為流入,若當日價格下跌則計算為流出。本文采用的選股指標包括:1. 資金流信息含量IC(資金流中有效信息含量),將資金流向標準化,用當天的資金流凈額除以當天的股票成交量,即資金流凈額/交易額。2. 資金流強度MFP,資金流凈額/流通市值,即標準化資金流的強度。3. 資金流杠桿倍數MFL,流通市值/資金流凈額,即衡量資金流的撬動效應。
操作步驟:選股策略基于滬深300指數成分股,并將股票按照各指標進行排序,去除數據計算無效的股票;研究的時間從2014年10月1日到2016年8月31日,共6期;組合調整的日期為4月30日(一季報披露完成)、8月31日(二季報披露完成)、10月31日(三季報披露完成);剔除在組合調整日前后長期停牌的股票;組合構建時為等權重;組合構建時股票的買入賣出價格為組合調整日收盤價,若調整日為非交易日,則向前順延;在持有期內,若某只成分股被調出滬深300指數,不對組合進行調整;將各成分股的季收益率與其相應指標進行合并,去除無效數據;將已合并好的滬深300成分股按照指標按照從高低的順序排列;分為6組:排名前10的成分股、排名前20的成分股、排名前50的成分股、排名在50~100的成分股、排名在100~200的成分股、排名在200以后的成分股;計算出各組平均季收益率,將各組平均的季收益率與同期滬深300指數的收益率作對比,考察跑贏概率。在2014年10月1日至2016年8月31日共進行了12期組合的調整,不計交易成本。
(二)資金流信息含量假說及檢驗
1. 資金流信息含量假說
信息無效――回歸擬合優度很差
信息泄露――回歸擬合優度很好,資金流系數為正
信息反應過度――回歸擬合優度很好,資金流系數為負
R■=MFPt,iβ1,j+MFLt,iβ2,j+R■β3,j+αi
其中,R■表示第t期股票i的超額收益率;R■表示第t+1期股票i的超額收益率;β表示各公示因子的回歸系數;MFPt,i表示第t期股票i的標準化資金流;MFLt,i表示資金流杠桿倍數。
2. 對資金流信息含量假說的檢驗
本文以浦發銀行(600000)為例,設第t期為2016年3月10日到20日,則第t+1期為2016年3月20日到30日,對于非交易日順延并剔除無效數據信息;首先計算出第t期的資金流強度MFP和資金流杠桿倍數MFL;然后計算出第t期和第t+1期浦發銀行的超額收益率;最后用Eviews進行多元回歸分析檢驗。檢驗結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線性回歸系數為0.965963,擬合系數為0.933085,接近于1,說明擬合程度很好,第t期的股票超額收益率、資金流強度和資金流杠桿倍數這三個自變量對于第t+1期的股票超額收益率的解釋程度很高。
由表2可知,F值為6.97219,F>F0.01(5.64),即方程極其顯著,各自變量對因變量有很顯著的影響,方差值很小,比較穩定。
由表3可知,資金流信息含量IC的回歸系數為-1.05399,與t+1期超額收益率呈負相關,資金流強度MFP的回歸系數為257.5974,與t+1期超額收益率呈正相關,資金流杠桿倍數MFL為-4.6E-07,與t+1期超額收益率呈負相關。從而回歸方程為:
R■=257.5974MFPt,i-(4.6E-07)MFLt,i β2,j-2.05606+R■+αi
綜上所述,當期的超額收益率、資金流強度、資金流杠桿倍數這三個指標對于下一期的股票有著很好的預測效果。
3. 根據資金流信息含量IC選股策略結果
由表4可知,整體上看,資金流信息含量較低的組合表現較好,其中資金流信息含量排名200之后的成分股構成的組合表現較好,記為組合IC(200)。在2014年10月1 日至2016年8 月31 日間,不考慮交易成本,組合IC(200)年化收益率為8.97%,高于同期滬深300 指數的表現。在6期中,組合IC(200)有5期跑贏了滬深300 指數,跑贏概率為83.33%。
(三)資金流強度MFP
1. 根據資金流強度MFP選股策略結果
2. 根據資金流強度MFP選股策略結論
由表5可知,整體上看,資金流強度較低的組合表現較好,其中資金流強度排名200之后的成分股構成的組合表現較好,記為組合MFP(200)。在2014年10月1 日至2016年8 月31 日間,不考慮交易成本,組合MFP(200)年化收益率為10.62%,高于同期滬深300 指數的表現。在6期中,組合MFP(200)有5期跑贏了滬深300 指數,跑贏概率為83.33%。
(四)資金流杠桿倍數
1. 根據資金流強度MFL選股策略結果
2. 根據資金流強度MFL選股策略結論
由表6可知,整體上看,資金流杠桿倍數較低的組合表現較好,其中資金流強度排名100~200的成分股構成的組合表現較好,記為組合MFL(100,200)。在2014年10月1 日至2016年8 月31 日間,不考慮交易成本,組合MFL(100,200)年化收益率為-2.93%,高于同期滬深300 指數的表現。在6期中,組合MFL(100,200)有4期跑贏了滬深300 指數,跑贏概率為66.67%。
三、各策略比較分析
將根據不同指標所選股的結果放到一起進行比較,時間是從2014年10月1日到2016年8月31日,由進一步的比較分析可知,按照低資金流強度選股的策略表現最好,年化收益率達10.62%,在6期的分析中有5期的收益率超過大盤,跑贏概率為83.33%。
四、資金流策略的有效性分析
正因為中國的A股市場不是特別有效的市場,量化投資策略正好可以發揮其紀律性、系統性、及時性、準確性、分散化的優點而不惑國內市場的各種投資機會。相比定性分析,現階段A股市場的特點更適合采用客觀、公正而理性的量化投資風格。股票市場復雜度和有效性的增加已對傳統定性投資基金經理的單兵作戰能力提出了挑戰。相對于海外成熟市場,A股市場的發展歷史較短,有效性偏弱,市場上被錯誤定價的股票相對較多,留給量化投資策略去發掘市場的無效性、尋找超額收益的潛力和空間也就更大。事實上,盡管在國內發展歷程較短,從國內已有的采用了量化投資方法并且已經運作了一段時間的基金來看,量化基金可以被證明是適應中國市場的。
本文采用現代計量經濟學的方法研究了從2014年10月1 日到2016年8 月31 日間滬深300成分股的情況,探討了資金流信息含量的預測作用,研究了根據資金流三個指標進行選股所做策略組合的收益情況。主要涉及資金流信息含量IC、資金流強度MFP、資金流杠桿倍數MFL這三個指標,分別根據每個指標進行選股,觀察其組合走勢情況,得出的主要結論有:第一,資金流信息含量對下一期的股價走勢有一定的預測作用;第二,根據上述的三個指標進行選股所做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獲得超過大盤的收益率。
作為量化投資的一個組成部分――策略指數基金已經發展起來,其中選股策略就包括本文所論述的資金流策略。不僅能夠做到有的放矢,而且可以滿足投資者不同風險收益偏好的投資需求。
參考文獻:
[1](美)羅伯特?A?哈根.金融學――有效市場的反例[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2](美)羅伯特?阿諾德,許仲翔,約翰?韋斯特.基本面指數投資策略[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
[3]丁鵬.量化投資――策略與技術[M].電子工業出版社,2012.
[4]朱世武.基于SAS系統的金融計算[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5]曹立著.透視無形之手――中國證券市場資本流量運動解析[M].深圳出版發行集團海天出版社,2009.
[6]田存志,王聰.證券市場信息非對稱問題的理論與實證研究[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
[7]陳威杰,蔡志成.數量化投資指標之資金流策略指標研究[J].時代金融,2013(12).
[8]石建輝,基于資金流的股指期貨投資策略[J].中國證券期貨,2014(01).
企業貸款變成存款,如果主要是活期存款,問題不會很大,活期存款可能是項目的總體貸款分期投資的一個臨時性資金管理行為,可能成為下
階段的投資而進入實體經濟,對當期經濟增長仍然會產生拉動效應。但如果企業長期信貸轉變為大幅增加的定期存款,對當期經濟增長就很難有直接拉動效應了。如此,我們在判斷分析信貸增長和投資增長拉動驅動經濟增長的乘數效應時,可能就要打折扣,那將大大降低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作用。換句話說,如果是后一種情況,7.37萬億元的信貸增長,不會帶來正常情況下信貸增長的經濟拉動效應。
其次,資金流入股市,樓市隱藏銀行系統風險。房地產投資推高房價,顯示資金流入投資性房地產。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在上半年房地產開發企業資金來源中,國內貸款為5381億元,同比增長32.6%,個人按揭貸款2829億元,同比增長63.1%。由此估計,上半年金融房地產信貸資金超過8000億元。
最近各地房價不斷上漲,已接近2007年的高峰水平,如此高房價絕對不是所謂“剛性需求”群體所能承受的。所以,近期房地產的繁榮應該是投資性活動,或者是投機性活動所致。而投機性活動的目的是為了賺錢或轉手賣出,并不是為了居住,只不過是把空置率從發展商手中轉移到投資人手中,對實際拉動相關產業,比如裝修業的投資和消費沒有實際意義。因此,投機性房貸不能算進入實體經濟。
更嚴重的是,房價高漲,發出了房地產市場回暖的錯誤信號,開發商又開始高價拿地,銀行判斷房地產又成為優質貸款,因而放寬信貸條件,會大大增加信貸風險。誰是將來的買家呢?如果到時候賣不出去,所有的風險就要銀行承擔。
管住銀行資金對投機性活動的支持,是確保房地產市場穩定,回歸正常調整的關鍵,也是避免金融體系乃至整個經濟體系系統性風險和危機的關鍵。
現在沒有官方數據顯示有信貸資金流入股市。但看看當下滬深股市資金流進流出的變化,特別是貨幣政策變化受高度關注的情況;從貨幣政策變數的“權重”不斷被強化的市場氛圍中,可以判斷,也可能有一部分巨額信貸進入股市,其正是股市近期上漲的動力之一。
銀行資金推動股市上漲,就存在巨大的系統風險。如果說去年股市下跌近70%,對經濟和金融體系沒有太大影響,那么其最重要的原因也是上一輪泡沫的形成不是由大規模銀行資金推動的。銀監會在泡沫形成過程中盡心盡職地充當了“watching Dog”,使銀行系統避開了泡沫危機的沖擊,也使經濟體系沒有受到本土市場泡沫破滅的影響。
再次,還應該值得注意的是,若資金和信貸沒有流入實體經濟,可能帶來三方面的問題。
從微觀層面看,銀行信貸可能主要給了國有企業,而國有企業不缺錢,信貸返存銀行變身存款,不能達成貨幣政策拉動經濟增長的既定目標。所以,銀行信貸應該更多向有資金需求的中小企業和民曹企業傾斜,拉動民間投資,才能真正發揮新增貸款對經濟增長的拉動效應。
從宏觀層面看,6月份貨幣供應量增長28.46%,比上月末高2.72個百分點,再創新高。如果以8%的經濟增長,加上2%的通脹預期,代表經濟運行中的貨幣需求,那6月份貨幣供應增長遠遠超過了經濟運行所需要的貨幣增長18個百分點。也就是說,那些超出經濟運行所需要的貨幣供應量,流進了資產市場,推高了資產價格泡沫,進而可能產生銀行風險。所以,貨幣政策應該有必要收回“過剩”的貨幣供應,以避免將來不必要的麻煩。
從政策層面看,如果不把資金流向分析清楚,僅從巨額信貸增長的角度判斷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就會誤判將來的經濟形勢,誤導可能的經濟政策。
以上分析表明,政策取向,至少貨幣政策溫和調整的必要性凸顯。不過,在經濟還未真正復蘇,民間資本的投資意愿還不足的大背景下,調整基準利率有百弊而無一利,相信貨幣政策不會大動干戈。但是,公開市場操作,定向票據發行,必要的時候調整存款準備金率,還有新增貸款規模控制等量化型工具,應該都是下半年收回過量貨幣可能動用的政策手段。
相關鏈接
專家視點:信貸流向與結構
魏加寧(國務院研究中心研究員):
2009年上半年,大約有20%的信貸資金流入股市,這就意味著僅在今年1~5月,就有大約1.6萬億元的信貸資金流入到股市。
張明(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金融研究室副主任):
按照歷史經驗,如果銀行信貸資金流入企業固定資產領域,那么企業存款也將伴隨銀行信貸資金的增長而大致同步增長,因為企業很難在短時間內將貸款全部用掉。然而,今年上半年中國企業存款增加5.27萬億元,如果再考慮到企業自身盈利增長,則企業存款增量與企業部門信貸增量之間存在一個顯著的缺口。
與此同時,2009年上半年新增票據融資1.71萬億元,占信貸總量的四分之一左右。票據融資屬于流動資金貸款,如此大的票據融資增量令人疑惑。
此外,去年10月份人民銀行與銀監會取消商業銀行的信貸額度管理而引發的信貸飆升,恰好與去年11月以來的A股市場指數飆升完美地重疊在一起,“令人不能不懷疑信貸資金在股市上漲背后的推手作用”。
資金再次流入,似乎是第二季亞洲區經濟發展的共同特點之一。政策風險紓緩,刺激資金流入亞洲市場。就香港而言,資金持續流入構成港元升值壓力,為捍衛聯系匯率制度,香港金管局自7月初起多番入市,購入美元并沽出港元。迄今,金管局合共向銀行體系注資 437 億港元,以免港元匯價突破強方兌換保證水平。今次是金管局逾 18 個月來首次干預外匯市場,引起市場的高度關注。
資金流入不只于金管局注資
隨著金管局多番注資,香港銀行體系總結余――即商業銀行在金管局開設的結算戶口結余總額――亦在 7 月上旬顯著上升。部分意見認為,如果單從銀行體系總結余的每日變幅判斷資金流向,今年上半年資金流入香港的規模不值一提。但要注意的是,銀行體系總結余之變化,并不能全面反映香港的實際資金流向。我們要指出,以銀行體系總結余變化來量度資金流向,至少存在兩大局限:
其一,有關指標未能過濾金管局公開市場操作所帶來的雜音。由于金管局可視乎需要,隨時發行或贖回外匯基金票據及債券,而銀行可憑外匯基金票據及債券作抵押,向貼現窗借取流動資金,故外匯基金票據及債券被視為組成貨幣基礎的一部分。因此,單以銀行體系總結余變化來計算港元流動性存有偏差。
其二,商業銀行亦可選擇容許貨幣錯配,接受外來資金而不與金管局平盤。2012 年的情況便為一例,當時外來資金涌進香港,但銀行體系總結余卻無甚變化,主要因為銀行增持外幣資產以作抵銷。換言之,只有商業銀行不愿意增加外幣資產,而把外幣敝口轉讓予金管局,銀行體系總結余方會隨著資金流入而上升。
怎樣量度資金流向?
總括而言,與一般認知不同,金管局沒有對外匯市場進行干預,或者銀行體系總結余維持不變,均并非代表沒有資金流入。為掌握金管局公開市場操作及商業銀行外幣資產變化之影響,我們根據兩項指標,包括貨幣基礎(由銀行體系總結余、外匯基金票據及債券結余額、負債證明書及流通貨幣所組成)變幅及認可機構持有的外幣資產凈額變幅,判斷資金流向。
據我們估算,在夏季來臨前香港已見資金明顯流入。雖然1月份、2月份香港曾出現資金外流的情況,但自3月起資金便持續流入,每月平均達 510 億港元,為 2013 年9月以來最高。今年首五個月合計,凈流入資金為 452 億港元,高于金管局約 437 億港元的注資規模。然而,相對現存金融體系流動性的規模,迄今資金流入的規模仍相當有限,故其直接影響只屬輕微。
另一值得留意的趨勢,是近月流入的資金,似乎都被商業銀行以增持外幣資產的形式吸納,而非反映于銀行體系總結余之上。今年首五個月資金流入規模為 452 億港元,其中446 億港元已反映在商業銀行外幣資產凈值的升幅上。商業銀行增持外幣資產的意欲增加,相信與過去兩年本地銀行外幣貸款快速增長有關。
推動資金流入的真實原因
既然肯定資金在較早時間已開始流入香港,接下來的問題是資金流入的原因。或許資金流入與以下因素有關:海外投資者風險胃納增加;股票價值被低估;季節性融資需求及首次公開招股活動引起海外投資者的興趣;被人民幣升值潛力所吸引;港元與美元息差輕微擴闊。
透過分析 2000 年 1 月至 2014 年 5 月的月度數據,我們嘗試尋找左右資金進出香港的主要因素。我們的研究顯示,恒生指數市盈率對資金流向起重要作用,但港元與美元的息差未對資金流向產生重要影響。這可能反映選擇把資金停泊于香港的投資者,并非被息差所吸引,而更看重實質增長前景。我們認為,市場參與者預期內地經濟回穩,是吸引資金流入的重要誘因。
當然,資金流向亦受其他因素影響。根據我們的分析,人民幣匯率預期走勢改變,亦是資金流向出現變化的原因之一。雖然央行官員對經濟形勢的評論與此前相若,但 4 至 6 月份公布的貿易數據及采購經理指數均較市場預期理想,令市場對人民幣貶值的預期已逐漸減弱。
實際上,違規違法流入股市的信貸資金正面臨巨大風險,并通過放大效應令銀行處于危機的邊緣。――這正是當前銀行監管當局高度關注銀行信貸資金流入股市的原因所在。
一般來說,流入股市的信貸資金按主體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企業信貸資金;另一類是個人信貸資金。無論是企業信貸資金,還是個人信貸資金,從其“合法”取得銀行貸款資金,到資金成功進入“證券公司”,這一路線往往是隱蔽和曲折的。當事主體通常借助第三方或通過多家銀行的過渡會計科目、跨行跨地區多次轉移達到信貸資金流入股市的目的。從涉及的銀行貸款品種來看,企業類涉及的貸款包括:短期流動資金貸款、中長期項目貸款、票據貼現等;而個人類涉及的貸款則包括:存單質押貸款、個人綜合經營貸款、二手房按揭貸款、個人信用貸款等。其涉及的會計科目則有個人貸款、企業貸款、企業存款、儲蓄存款、開出銀行承兌匯票、貼現、同城代轉戶、同業往來、匯兌款項等九種之多。
通過對有關案例進行調查分析,銀行信貸資金流入股市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六種類型:
1、不經過第三方,直接進入股市
企業或個人,通過虛擬貸款用途或者挪用貸款資金,將銀行發放的用于企業生產經營或個人生活消費的信貸資金直接投入股市。這一路線不涉及第三方,有時甚至也不會涉及到第二家銀行,路線比較清晰,也容易被識別。
2、借助關聯企業或第三方賬戶隱蔽入市
這里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企業借款人從甲行取得貸款資金;然后將貸款資金轉入在乙行開戶的關聯企業賬戶;再由關聯企業將貸款資金轉入在丙行開戶的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有些情況可能要更加復雜,涉及多家關聯企業、多家銀行。
第二種情況,企業借款人在甲銀行借款,獲得貸款后,將資金轉移到在無借款關系的乙銀行開立的存款賬戶,再從該賬戶將資金轉移到證券公司賬戶。
圖1 借助關聯企業或第三方賬戶隱蔽入市(第一種情況)
圖2 借助關聯企業或第三方賬戶隱蔽入市(第二種情況)
3、企業通過高管人員名義間接入市
借助高管人員名義入市的企業往往是擁有較多關聯企業的集團客戶,他們在操作信貸資金入市時,往往先以企業高管人員的名義在異地(或者當地,更多的則是在異地)注冊若干關聯公司。在關聯公司名下,以自然人名義在多家大城市開立資金賬戶和股票賬戶。通過資金在多家子公司之間匯進、匯出的串賬方式,將信貸資金間接轉至關聯公司及自然人名下賬戶,再轉入證券公司,從事股票買賣。
圖3 企業借助高管人員間接入市
4、借助“票據業務”曲線入市
采用票據貼現資金流入股市的企業,往往利用多頭開戶,多家銀行借款,以及對貼現資金用途審查不嚴的漏洞,采用先在一個銀行簽發銀行承兌匯票到其他銀行貼現,貼現資金再轉到另一個金融機構資金賬上,然后再將資金劃入證券公司。
圖4 借助“票據業務”曲線入市
5、個人從銀行貸款后套取現金并轉移入市
借款人以資金周轉(或消費貸款、信用貸款)的名義從銀行取得貸款后,采用取現的方式終止銀行跟蹤資金流向的線索。然后,該借款人再以自己或他人名義以現金方式存入其銀證通或者銀證轉賬賬戶,達到進入股市的目的。由于銀行對大額現金的支出有詳細記錄,這種方式很容易被識別。比如,有案例顯示,某借款人獲得貸款并取現后,其家人在同一銀行用“現金繳款單”交等額現金給另一行開戶證券公司;在償還貸款的路線上,該借款人用現金歸還貸款,其還貸現金來源于其家人的“銀證通”賬戶。
圖5 個人從銀行貸款后套取現金并轉移入市
6、證券公司從銀行融資后進入股市
美國近期公布的一系列經濟數據比較樂觀,比如,去年四季度GDP增長強勁,今年1月份ISM制造業活動指數創下2004年8月以來的新高,去年12月份個人收入環比增長幅度高于市場預期,2009年12月份美國舊房簽約銷售數字出現環比增長。這些數據都有助于增強投資者的信心。
雖然上市公司公布的去年第四季度業績好壞參半,但一批公司如福特汽車、埃克森美孚、UPS等的業績超出投資者預期,為市場提供了上漲的動力。
不過,美股出現的此次調整已在市場人士的預料之中。道指自去年3月探底以來,在美國政府的刺激措施下,至今年1月19日,漲幅高達64%。當投資者開始擔心未來流動性將出現收縮的情況下,投資者傾向于獲利了結,保留前期的投資成果。
美國研究機構Bn-inyi Associates表示,過去歷次的大反彈都會經歷4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平均漲幅為37%,第二階段為10%,第三階段為12%,第四階段為22%。其認為美股在完成10%以內的階段性調整后將重返上升通道。
但不可否認,美國股市仍面臨考驗。美國總統的首席經濟顧問勞倫斯?薩默斯近日表示,理論上美國經濟正在復蘇,但由于失業率高企,所以美國正遭受“人力衰退”。
最新公布的美國就業數據顯示,首次申請失業救濟金的人數不跌反增,這導致美股再次出現大跌。
港股集資引來熱錢
近期港股走勢反復,主要原因是受到了內地政策調整的影響。
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陳德霖近日對熱錢涌入香港問題提出警告。他指出,去年第二季度至今,流入香港的外資總額達4200億港元。這些資金主要由股票集資活動所帶動,其中內地公司的集資額達3400億港元。大部分資金仍未兌換成外幣,以港元方式留在香港或內地銀行體系內。有關公司如果有資金需要,資金則會被抽走,金額可能高達2600億港元。不過,今年如果香港股市仍然暢旺,股市的集資活動持續,美元利率依然低企,資金流入香港的壓力可能持續。
在過去股票市場實際運行中得到反復驗證,M1增速變化已經成為目前股票市場投資策略選擇的先前指標之一,股票市場投資者不妨借助這一指標變化特點,進行短、中、長線投資策略的把握都將有很大幫助。
從去年11月6日國家宣告4萬億刺激經濟計劃,隨后央行宣布信貸規模控制解禁,當月銀行信貸資金增長為4769億元,12月份銀行信貸資金新增為7718億元,到今年1月份銀行信貸資金新增為1.62萬億元,累計近3個月銀行信貸資金規模達到2.86萬億,在節節攀升貨幣供應量增長基礎上,今年1月份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18.79%,是近5年來最高。與此同時,滬深股票市場也走出了一波反彈行情,如滬市綜合指數11月6日1703點,振蕩反彈到今年2月17日2402.81點,升幅為700點,現在股市呈現出反復震蕩格局,后市何去何從,有必要從貨幣供應量變化這一角度加以分析,因為貨幣資金流向、流量和流速變化,比股票市場上通常用基本面分析方法和技術分析方法更為貼近市場,借鑒價值更高,波段操作指導作用甚為有效。
從公布今年1月份信貸資料看,當前市場貨幣資金流動性的確出現局部性寬裕,但是M1同比增長僅為6.68%,這是歷史上最低水平,1月份M1與M2增速差距迅速擴大到12.11個百分點,M1與M2“剪刀差”是1996年9月以來新高,表示貨幣資金存款定期化特征甚為明顯。M1與M2增長方向一減一增,意味著活期存款與定期存款增速一減一增趨勢,正是反映企業投資需求下降,利潤減少,居民消費意愿下滑,市場投資和消費信心趨弱,貨幣資金更多以定期存款等形式被企業和個人通過銀行進行“窖藏”,從公布1月份居民儲蓄(主要是定期儲蓄)增加1.53萬億,創下多年新高,就可見一斑了。說明大量流動性資金沉淀滯留在銀行體系內,充裕寬松的貨幣資金量沒能夠有效地流向實體經濟,而流向了虛擬經濟,如果缺乏實體經濟基本面增長的支持,虛擬經濟資產價格上漲,很可能是一種“虛胖”,尤其是1月份M1增速減慢,對資產和資本價格推動作用較為有限,對股市短期演繹則不利,所以講,M1增速變化對股市運行影響較大。
根據人民銀行公布2008年貨幣信貸資金統計資料顯示:去年新增貸款為4.91萬億,按照往年貸款慣例,每年第一季度新增貸款投放占全年比例60%到70%,按此推算今年第一季度貸款信貸資金投放應該約有3.15萬億元,而1月份新增信貸資金又往往占第一季度投放總額一半,也就是說應該約在1.58萬億元,那么今年1月份新增貸款1.62萬億元,是符合往年新增信貸資金慣例,不是被一些媒體渲染為暴增現象,現在市場紛紛預測2月份信貸資金投放可能縮至5000至8000億元左右,又讓市場人士擔心,實際上也是屬于正常現象,盡管今年2月份新增貸款數據肯定會大幅度下降,可與2008年、2007年、2006年的2月份新增貸款2470億元、4137億元和1528億元相比,仍然高于往年同期新增貸款規模,可見信貸資金投放量依然處于較高水平,問題關鍵1月份票據融資快速增長應引起有關部門注意,日前央行已經得到關注并召集商業銀行開會討論,提醒商業銀行注意這樣問題。因此要密切關注3月份中旬公布2月份金融數據,現在有市場分析人士預計,2月份M1增速可能大幅反彈9%以上,如果預測成立,對后股市行情演繹又會構成重要參照作用。
1月份M2增速加快與M1和M0增速明顯放慢背離格局,“剪刀差”擴大到12.11%,是近12年來從未出現過現象,反映市場中相對活躍資金減少,貨幣流通速度放慢,會致使貨幣承數作用降低。顯示貨幣資金流向、流量和流速發生變化,當這一組金融數據在市場上公布后,兩市大盤指數也就開始出現回調走勢,波段格局甚為明顯,似乎M1增速變化,在過去股票市場實際運行中得到反復驗證,已經成為目前股票市場投資策略選擇的先前指標之一,不妨股票市場投資者借助這一指標變化特點,進行短、中、長線投資策略的把握都將有很大幫助。
數據公布之后,在預示了好的市場前景和信心之外,關于資金流向和隱藏風險的擔憂成了市場關注的焦點。與此同時,對于上半年度次高的新增信貸,央行立即著手進行了密集的專題調研,以解背后謎題。
流向之偏
1.3萬億的信貸,有多少流入了實體經濟,有多少流入了虛擬經濟?在今年上半年,樓市重拾2007年高峰,且有過之而無不及;滬指飆漲一倍有余,遠勝實體經濟的復蘇速度。這不能不讓人猜疑有相當一部分信貸資金直接或者間接地流入了股市和樓市。
就在此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副部長魏加寧分析,今年前五月近6萬億的信貸,約1.16萬億的信貸資金流入到了股市上。如果按照這個比例,上半年7.3萬億的信貸,至少有1.5萬億左右的資金流入了虛擬經濟,占比20%左右。
這也是市場對于信貸激增的最大擔憂。燕京華僑大學校長、著名經濟學家華生說,現在并沒有權威的數字表明究竟有多少信貸資金流入了股市,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有一部分信貸資金直接或間接地進入了股市。分析人士稱,有些企業由于對生產前景不看好,肯定會把部分資金用于非主業投資,其中不排除一些大型企業把信貸資金放入集團“資金池”后投入股市和樓市。
從放貸比例來看,中小銀行占到了6月新增貸款的絕大多數。如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它們6月份新增貸款是4970億,6月份貸款一共是1.53萬億,中小銀行貸款在6月份的新增貸款當中占了1萬億以上。分析人士張鴻認為,這些錢大多流向了地方政府的融資平臺。
“地方政府苦于刺激經濟所需資金的捉襟見肘,于是一些縣、市級的政府,搭建自己的融資平臺、成立了類似建司,以類似財政擔保的形式取得貸款,進行公共事業、市政項目的建設。”
同時,也不排除另外一些可能。據中國銀行董事長肖鋼透露,存在部分企業,包括銀行,擔心貨幣政策可能會收緊,遂提前放貸以做后用。
經濟學家、太平洋研究院院長向松祚表示,盡管今年每次公布的信貸增長數字都大大超乎了人們的預料,但在配套4萬億和“雙防”政策松綁后的背景下,天量增長也有一部分的合理性。
然而,關鍵問題是在信貸的流向和結構上,它過度集中到了國家的大項目,很少流到一些真正對于就業,或實體經濟增長具有最大幫助的這些中小企業里面去。
事實上,為刺激經濟而放開的信貸,有接近20%的份額進入了虛擬經濟而催生經濟泡沫,只有5%的份額進入了解決70%以上就業的中小企業,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風險之辯
今年上半年,新增信貸已經達到了7.3萬億的巨量,長此以往,一系列問題將隨之浮現。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許小年擔憂,天量貸款有可能變成壞賬,投資效益和風險堪憂。“很多銀行都是在壓力下放款,而不是根據投資項目的收益和風險的平衡來放款,應該讓商業銀行,根據商業上收益和風險平衡的原則,讓它自主地選擇貸款項目和貸款額度。”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博士認為,因為貸款投放多數是給中長期項目融資,所以叫停很難,預計這種勢頭還將持續。預計2009年全年貸款總額將過10萬億元。
某股份制銀行信貸部門負責人對媒體表示,6月貸款增加較多,與季度效應有關,尤其是部分股份制銀行在第二季度出現爭放貸款沖業績勢頭。而存款增長則與貸款增長直接體現的關聯性最大。因為天量信貸有可能與票據融資和個人房貸增長有關,如果房價一旦下跌,風險可想而知。
貨幣信貸的迅猛增長對保增長功不可沒,但是也存在諸多風險,包括產能過剩、通貨膨脹預期等。因此,在未來貨幣政策適度寬松的基調不改變的前提下,應對貨幣政策適時適度作些微調。
若要未雨綢繆,就要尋根溯源。至于信貸,就是流向哪里去,就要在哪里監管。對于流入股市的資金,需要特殊監管,以免動搖經濟復蘇的根基,滋生泡沫;對于流入房市的資金,則應根據具體形式加以調控,不能肆意放貸,加劇呆賬壞賬之險,日前披露的某國有銀行被房產商虛假騙貸數億元的本金損失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交通銀行經濟學家連平將這些風險歸納為六個方面,第一,交通運輸、電力煤炭行業集中過高,第二,大銀行放貸傾向大客戶,對小型微型客戶信貸增量小,第三,在單一客戶上集中度過高,有些銀行超過15%甚至更高,第四,對中長期集中提高,第五,不同銀行集中在同一家客戶上過高,第六,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集中過高。顯而易見,結構矛盾與后續的風險皆存。
政策之判
上半年的7.3萬億,使貨幣政策面臨新的挑戰。從去年11月開始的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已連續推行半年有余,是不是到了該適當調整的時候了?信貸投向是不是要重新設置調節?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黨委委員、行長助理李東榮在浙江省調研時表示,下半年央行將堅持防范風險的原則,繼續加強貨幣信貸管理,合理把握貨幣信貸的投向。
他坦承,下一步的貨幣信貸工作面臨新挑戰。“一方面,國內擴大內需的政策實施還受到一些條件制約,經濟結構調整的任務依然很艱巨:另一方面,國際上受金融危機沖擊的影響仍在延續,致使外部需求尚未走出低迷的狀況。”
申銀萬國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認為,下半年貸款增速預計將有所放緩。“實際上,現在的信貸情況完全處于預料之中。因為年初就明確了“早貸款,早上項目,早受益”的方針,這是避免中國經濟硬著陸的辦法之一。李慧勇說,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一切都還是處于可控范圍之內。
華生分析說,今年上半年特殊的寬松貨幣政策主要是為了刺激經濟復蘇,扭轉經濟下滑的步伐,在經濟啟穩回升以后,貨幣政策要逐步地收緊,這肯定是一個趨勢。“另外,經濟增長從下降轉為回升已經明朗,但是希望今年有特別高的增長或者明年有特別高的增長并不現實。”
數據公布當日,央行便開始重啟91天期正回購以及一年期央票。興業銀行經濟學家魯政委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本次1年期央票重出江湖,明確表示了貨幣政策的強勢微調。如果站在未來兩年回望,則很可能是貨幣政策轉向緊縮的最早期信號。“1年及以上期限央票的重啟,將是貨幣政策趨緊的標志。”
一、投資者資金流
股票市場的非理性追漲殺跌、板塊頻繁輪動以及市場的投機行為,造成資本市場的劇烈波動,不利于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如何揭示資本市場投資者的資金流向,捕捉投資轉移方向,有效地選擇投資股票和投資板塊,降低劇烈波動下的投資風險,建立資金流向沖擊下的投資策略,是我國學者和投資者普遍關注的問題。
資金流向預示著投資者投資轉移方向的選擇,定單流是捕捉資金流向的重要指標。本項目以定單流衡量個股的資金流向,以板塊加總的定單流衡量板塊的資金流向,以各市場加總的定單流衡量各市場的資金流向。通過對投資者頻繁投資轉移的“共同因素”檢驗,挖掘投資者頻繁轉移的共同影響因素和對各類市場產生影響的特殊因素,采取有針對性的宏觀經濟政策,避免資產價格的劇烈波動,提高政策實施的有效性。首先,通過本項目研究宏觀經濟變量和政策等共同因素對投資轉移行為的影響,分析和檢驗投資者投資轉移行為及其內在機理,揭示我國股票市場、債券市場等資本市場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為國家政府部門制定宏觀經濟調控政策提供理論依據。其次,通過“共同因素”檢驗,分析宏觀經濟政策對股票、債券等資本市場的不同程度影響,檢驗宏觀經濟政策效應,幫助投資者根據宏觀經濟政策的變化,選擇投資方向。另一方面,根據定單流的信息含量,選擇投資品種(如股票、債券等),指導投資者的投資決策。
資金持續流入預示著投資者的投資方向選擇、板塊輪動和投資轉移,是投資者關注的重要信息,也是投資者選擇投資品種考慮的主要因素。
二、安全性和流動性視角下的投資轉移行為
當股票市場的波動性增加時,投資者往往會將投資轉向風險更小的市場(如債券市場),即“安全性轉移”行為;在安全性相同的情況下,投資者偏好于流動性更好的市場(如短期債券等),即“流動性轉移”行為。Underwood(2009)分析了不同市場條件下,美國股票和國債市場定單流對收益率的相互影響,結果發現,股票市場不確定性較高時,股票市場收益率與國債市場收益率負相關,投資從股票市場轉到了國債市場;相反,當股票市場收益較高時,更多的投資從國債市場轉移到股票市場。Goyenko和Ukhov(2009)分析了1962-2003年間美國國債與股票市場流動性的關系,其實證結果發現一個市場的流動性狀況對另一個市場的流動性狀況具有預測能力,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的流動性存在領先滯后關系和雙向因果關系,與投資者“流動性轉移”和“安全性轉移”行為一致。 Dungey等(2009)建立理論模型研究了新興國家股票市場對美國國債市場的沖擊,實證結果發現投資者存在從新興國家股票市場到美國國債市場的“安全性轉移”行為。Beber等(2009)使用歐洲地區10個國家債券市場的數據研究了債券市場的安全性轉移與流動性轉移。實證結論表明,當市場出現危機(stress)時,投資者通常選擇流動性更好的資產,“流動性轉移”行為更加明顯。Hammed等(2010)通過研究股票市場下跌與流動性的關系發現流動性水平和流動性共性對股票市場正收益率和負收益率存在非對稱反應。伴隨著股票市場下跌,流動性成本上升,投資者將增加流動性需求,追求高流動性的股票。國內學者黃峰和楊朝軍(2007)對中國股票市場的實證研究表明我國股市和國外一樣存在對非流動水平的收益補償和“流動性轉移”現象。譚地軍等(2008)討論了我國債券市場的“流動性轉移”行為,發現國債市場內部不同債券之間的“流動性轉移”行為顯著,國債市場與企業債券市場之間的跨市場“流動性轉移”行為比較微弱。靳飛等(2009)對股票之間投資轉移的實證研究發現市場定單流上升、流動性變好時,由于存款準備金率調整等共同因素的影響,高市值股票和低市值股票之間存在投資轉移。
三、投資轉移下的股票選擇、板塊輪動及投資組合
不同的投資者有不同的股票選擇方式,資金的流入流出是目前比較流行的選股方式之一。在理論上,也有一些學者研究了股票選擇方式。王中魁,楊繼平和張力健(2009)以Arrow-Pratt風險厭惡度來度量期望效用-熵平衡系數以改進風險型決策的期望效用-熵模型;根據改進的期望效用-熵模型以及期望效用準則選擇股票,構造投資組合。杜江和史天雄(2010)通過分析公司內在和外在價值之間的聯系,即財務指標與其真實市值的關系,構建了基于市值管理理論的選股方式。王燕鳴和楚慶峰(2009)研究了IPO行業板塊效應,新股IPO對同行業板塊的其他股票的影響,導致板塊輪動,通過板塊的輪動選擇股票。
參考文獻
[1]譚地軍,田益祥,黃文光.流動性補償、市場內及跨市場“流動性轉移”行為[J].金融研究,2008(09): 23-43.
一是無風險利率的繼續下行,居民資產再配置。2014年以來,由于監管部門對非標的控制,以及經濟持續疲軟所導致的資金需求不足,社會融資成本出現了下降。而央行在公開市場上調低14天期中標利率,更是在引導利率下行。
2014年11月21日,央行出人意料地下調存款基準利率0.25%、貸款基準利率0.4%,這無疑打開了市場對于貨幣政策進入寬松的預期空間。2015年,由于對經濟進一步疲軟的預期,繼續降息、降準的預期濃厚。隨著利率的下行,社會融資成本將繼續下行,各寶寶類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也將繼續下行,居民的資產配置將發生變化――存款進入股市將帶來資金面上的充沛。同時,在寬松貨幣政策的影響下,整體社會流動性也將趨好,因此股市的估值就會上移。
二是改革帶來市場風險偏好的提升。雖然在2014年中,很多層面已經開始改革,金融市場更是邁出了一大步,無論是利率市場化還是滬港通等都是可圈可點的奪目之筆,但是市場翹首以盼的國企改革整體進程還是慢于市場預期。在新的一年中,國企改革、、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等或都將提速,這對于市場而言,無疑又是一大利好。隨著改革的落實,企業、社會整體效率會得到提高,股市作為投資者情緒和預期的載體,必會使得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出現抬升,從而使得股市的估值出現上升。
三是金融杠桿的提升。自2014年7月起,融資余額突然放量。隨著兩融門檻的降低,兩融標的的增多,以及后知后覺者的紛紛加入,至2014年12月初,融資余額已經突破9300億元,直奔萬億元大關。投資者加杠桿成為了時髦的詞匯,富人帶領著窮人一起在股市加杠桿成為看多股市的又一大理由。
此外,從股市上漲的目的來看,資產證券化、盤活國有資產、注冊制以及鼓勵企業通過直接融資來完成轉型發展等都需要一個朝氣蓬勃、蒸蒸日上的股市環境。這一切均指向2015年將是一個讓投資者愉快的收獲大年。
同時,2014年10~12月的連續大漲、每日近萬億的成交量,說明市場情緒亢奮。而情緒會傳染,基金經理、研究員、交易員、分析師等都是這個市場的一分子,同樣也會受到樂觀情緒的影響。
未知的變量
但在這歲末年初之際,挑燈思索之時,筆者激動的情緒隨著思緒逐漸平復。回憶此前,我們分析師在做預測的時候,通常容易將事物進行線性外推,然而事物的發展均是非線性的。一個變量發生脫離軌跡的變化,那么結果就會發生偏離,甚至可能是相反的方向。
筆者認為,2015年的市場同樣存在著未知的變量,或是已知變量發生超預期變化的可能。因此,2015年的投資更像是走在獨木橋上,走過去了,投資者將獲得豐厚的回報,然而任何可能出現的閃失,都會讓投資者損失慘重。
國際資金流向
國際資金流向就是其中一個變量,這或可從外匯市場各國匯率的變化一見端倪。2014年年初,人民幣持續貶值,這一方面或是央行為了刺激出口有意為之,但另一方面也顯示出國際資金在流出中國。直到2014年二季度末,這種情況發生了改變。人民幣匯率在經過了近1個多季度的貶值之后,開始重新震蕩走高。從EPRF公布的資金流向變化上來看,也是如此,2014年整個一、二季度,國際資金以流出為主,直到二季度末,國際資金開始重新流入國內。似乎國際資金的流入、流出和股市的上漲、下跌存在著一些正相關的關系。
2015年,國際經濟形勢依舊復雜,尤其是美國加息的時間點對國際資金的流向影響較大。而中國此時則處在降息周期之中,兩國間利差減少或引發的資金變化是需要格外注意的一個變量。
融資余額增量
按照當前主流券商的預測,2015年兩融余額將達到1.5萬億元,也就是說從當前9300億元的基礎上還將有5000多億元的空間。從絕對量上看,5000多億元的融資量并不少。但是從相對量上看,2014年6000多億元的融資增量大部分是在下半年完成的,這說明2015年5000多億元的融資量較2014年下半年的增量在增速上將會出現下行。這似乎和2014年的9、10月份的情況有所不同。
今天加杠桿,或許在明天就是去杠桿。因此,需要持續觀察兩融的變化。另外,政策對兩融的態度也是非常關鍵的一個變量因素。因此,融資余額的增量是否能夠對沖國際資金外流,從目前這個時點上來看,是難以下定論的。
從庫存周期看A股周期
除了資金外逃之外,還需要觀察庫存周期變化情況。2002年以來,中國經濟共經歷了三輪庫存周期,分別是2002年10月~2006年4月(43個月)、2006年5月~2009年8月(40個月)、2009年9月~2013年8月(47個月),平均時長43個月律。其中庫存周期的上升期為26~28個月,大體占周時長期的2/3。研究庫存周期對于股市的意義在于,在2006年之后,股市的重要拐點提前庫存周期約8個月。由于上證指數存在著明顯的結構性問題,因此主要參考了深圳綜指。譬如庫存周期底部2006年5月對應股市底部2005年10月,庫存周期底部2009年8月對應股市底部2008年11月,庫存周期底部2013年8月對應股市底部2012年12月;同樣庫存周期頂部2008年8月對應股市頂部2008年1月,庫存周期頂部2011年10月對應股市頂部201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