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2 09:19:34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小學音樂微課教學,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小學音樂新課程改革論》強調,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堅持貫徹“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改善課程教學機制和體制,引進新型的“微課”模式,不斷激發學生的音樂興趣,使學生在合作、創新、自主的學習環境下不斷培養自己的音樂樂感,提升對音樂的整體感知。微課主要是采用視頻講課的方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錄制幾分鐘的短視頻,對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進行一一講解,便于學生更好地抓住本課的重點和難點,理解課程內容。它改變了傳統的教案設計的模式,直接突出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刪去不必要的講課內容,便于學生學習。采用“微課”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可以很輕松地抓住課程內容的重點和難點,給學生點明了正確的學習方向。所以在小學音樂新課改的背景下,引進微課教學模式很有必要。本文通過分析三種新型的小學音樂微課教學模式,希望為新課改下的小學音樂有效教學提供借鑒。
一、引進“微課”講授教學重點
“微課”的教學模式可以使學生抓住教學的重點,便于學生對所學的內容進行理解,從而促進教師的高效教學和學生的有效學習。
例如,在講小學音樂(人教版)《拉薩謠》的時候,由于本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通過練習本歌曲,進行具體的吐字和發聲練習,結合具體的民族風情,體會自然質樸、深邃的思想感情。本課教學的重點是使學生了解藏族民歌的創作特點以及其他相關的人文知識。在進行本課教學之前,教師先在多媒體上給學生播放《拉薩謠》的視頻舞蹈,提高學生的興趣點,使學生在輕松的教學環境中感受這首音樂的魅力。接著給學生在小視頻里面展示藏族民歌的一些基本創作特點和人文魅力,使學生在演唱過程中充分融入這些人文因素。之后教師給學生講述這首音樂的演唱節奏,同時在黑板上給學生畫出本首曲子的“旋律線”,使學生跟著《拉薩謠》的“旋律線”進行具體的演唱練習,從而提升學生的音樂節奏感。“微課”很好地抓住了教學的重點,提升了學生的理解能力。
二、引進微課講授教學難點
微課教學模式給學生講述了所學內容的難點,并把難點進行簡化,促進學生理解,便于學生對后面教學內容的學習,從而提升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培養了學生的音樂樂感。
例如,在講小學音樂(人教版)《鷹》的時候,由于本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學會唱《鷹》這首歌曲,在歌曲練習的過程中注重理解運用漸強、漸弱記號的演唱模式,通過一系列的練習模式,不斷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由于本課的教學難點是“使學生在有感情歌唱過程中熟練掌握力度記號在歌曲中的應用”,教師先在多媒體上給學生展示這節課的難點教學內容,通過音符演奏的動態效果給學生進行詳細的解說,使學生掌握這種練習模式。之后教師帶領學生進行力度記號的演唱練習,從而促進學生的深刻理解。基礎練習完成之后,教師帶領學生學習本課《鷹》的演唱練習,使學生先跟著多媒體上的音樂進行哼唱,之后教師帶領學生進行綜合訓練、輪唱訓練等,逐漸訓練學生二聲部的合唱能力。“微課”講述教學難點的模式促進了學生的理解,提升了W生的音樂素養。
三、引進微課激發學生興趣
微課采用多媒體的展示形式,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展示動態的圖畫和優美的音樂,從而促進學生有效理解課堂的重點和難點,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講小學音樂《可愛的家》的時候,由于本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熟悉掌握本首歌的演唱技巧,通過飽滿、深情地演唱,培養學生對家的熱愛。在上課之前,教師先給學生展示一個小視頻,對本課的重點和難點進行一一闡述,即“使學生可以看懂這首歌的樂譜,并學會跟著樂譜和彈奏進行模唱”,教師帶領學生緊緊圍繞著教學重點和難點,給學生播放一個《可愛的家》的小視頻,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之后在黑板上給學生畫出樂譜,帶領學生分析具體的演唱模式,從而完成課堂的教學目標,促進學生的高效學習。
在小學音樂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創新音樂教學模式,通過在課堂上引進新型的微課教學,把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給學生進行一一闡述,促進學生的有效理解和深刻思考,一方面可以減輕教師的工作負擔,另一方面促進了教師的高效教學和學生的有效學習。
音樂是美育的載體,可以豐富學生的審美想象,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培育學生的音樂素養。小學音樂教學以基礎性的音樂知識和技能為核心,主要目標在于培育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使學生掌握用音樂抒感、表達情緒的方法,并體會音樂的價值與魅力。微課與小學音樂教學的整合是教育信息化的一大趨勢,但就目前的融合實踐來看,依然存在教師對微課認知有誤,微課與音樂教學內容整合程度不足,微課切入時機不正確等問題,導致微課應用的實效性偏低。為此,小學音樂教師需要立足教材,把握好音樂教學的基本要求,結合微課的特點及功能,探尋其與音樂教學的契合點,充分發揮微課優勢,提高學生音樂素養,夯實學生的基礎音樂知識與技能。
一、小學音樂教學與微課的整合現狀
隨著素質教育工作的推進,小學音、體、美三門學科的教學地位都得到了明顯提升,這也對三門學科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學工作者要優化教學形式,進一步提高音樂教育的有效性。近年來,伴隨著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持續推進,小學音樂教學可運用的教學媒介、教學資源、教學平臺及教學軟件愈加豐富,小學音樂教師也在積極思考并探索信息技術在音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路徑。在長期的實踐與不斷的研究中,筆者發現,微課作為時長短、內容精練、知識集中的視頻教學資源,可以顯著擴大音樂課堂知識容量,激活課堂氛圍并調動學生表達與演繹音樂的內在動力。在此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師對微課應用的重要性、迫切性的認知程度明顯提升,并積累了一定的微課應用經驗,甚至,部分教師能夠設計制作包含圖片、文字、音頻、視頻在內的微課輔助音樂教學。但就小學音樂教學與微課的整合效果來看,現狀不容樂觀[1]。首先,部分教師設計與選用的微課時間較長,內容過于復雜,導致學生在觀看微課時不知道將注意力集中在哪些內容上,影響學生對音樂知識的深入學習,并弱化微課的應用價值;其次,部分教師通常將微課應用于課堂導入階段,嘗試通過直觀、形象的微課視頻吸引學生關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這種做法雖然可以起到一定的導入效果,但學生并未在微課中學有所思、學有所獲,微課成為除黑板、教材之外的知識呈現載體,未能發揮其總結、引導、啟發的功能;最后,教師所采用的微課資源較少,且與學生的實際需求脫節,微課與小學音樂教學的整合尚處于初級階段,距離真正融入每一教學環節尚有很多工作要做,還需要不斷創新與探索。
二、小學音樂教學與微課的整合意義
傳統小學音樂教學以知識灌輸、教師范唱為主,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加之音樂教學內容一成不變,課堂氛圍壓抑僵化,導致學生對音樂學習產生應付、抵觸、厭倦等不良心理,長此以往,便會降低學生參與音樂活動的積極性,導致小學音樂教學逐漸邊緣化。而小學音樂教學與微課的有機整合,契合小學生認知特點與興趣特征。其一,微課可以將抽象籠統的樂理知識轉化為生動形象、鮮明立體的情境、案例、故事等,有效突破音樂教學重難點,降低學生學習音樂的難度,培育學生學習音樂的信心,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扎實的音樂基礎知識的支撐下更加靈活自由地以音樂表達情感[2];其二,有助于豐富音樂教學資源。傳統音樂教學以教材為核心,知識面狹窄,而基于微課的小學音樂教學可以將不同地區的民俗民風、特色文化、歌舞視頻等引入到課堂,使學生理解音樂的本質,感受不同地區音樂文化的特色,這有利于培育學生的音樂文化觀念,使其在堅定文化自信的基礎上以包容、接納、取長補短的心態看待多元音樂文化;其三,可深化學生音樂情感體驗。奧爾夫倡導“訴諸感性,回歸本源”的音樂教育,鼓勵教師采用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詮釋與表現音樂。微課能直觀呈現音樂內容、音樂形象,以形象化方式引發學生情感共鳴,使其體會到音樂中自然流露的情感。
三、小學音樂教學與微課的整合路徑
基于對小學音樂教學與微課整合現狀及意義的分析,建議小學音樂教師采用以下策略將微課融入音樂教學。
(一)微課樂理教學,化抽象為形象
小學音樂樂理知識如人聲、民歌類型、民族器樂類型、著名音樂作品、音符、各類記號、讀譜識譜、基本節奏型等雖然基礎性較強,但對于思維活躍、天性好動的小學生而言,樂理知識枯燥乏味、抽象難懂,沿用傳統的講授式、灌輸式教學方法很可能會誘發學生的畏難心理,弱化學生學習音樂的信心,并阻礙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若教師將樂理知識教學與微課結合為有機整體,化抽象的樂理知識為形象的圖片、視頻等,可以顯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活動的參與度。以音符知識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階段播放“音符兒歌”微課視頻,學生一邊觀看一邊跟隨視頻內的音樂律動身體,自然而然地參與到音樂表現中并初步感知音樂世界中絢麗多彩的音符。接下來,教師引導學生回歸課堂,借助微課呈現音符圖片,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音符的外形特點,并思考這些音符的形狀“像什么”,如全音符像圓圓的雞蛋,二分音符像空空的腦袋,四分音符像彎彎的勺子等。教師根據學生的表述將音符與實物建立關聯,利用微課呈現音符知識順口溜,進一步強化學生對音符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在微課的引導下,學生不僅可以掌握音符知識,還能學會聯想的音樂學習方法。
(二)微課歌唱教學,化靜態為動態
在傳統小學音樂歌唱教學中,教師通常采用作品聆聽—教師范唱—學生跟唱—學生嘗試獨立歌唱的教學流程。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指出,表達情感與情緒是人類的本能欲望,而以音樂、舞蹈、歌唱等抒感則是人類固有的能力。上述歌唱教學流程違背了學生的天性,將學生局限在課桌之前,制約了學生的音樂表現力與創造力的發展。為此,小學音樂教師需積極推進微課與歌唱教學的整合,以微課活躍課堂氛圍,為學生提供體驗、創造、感受的機會,從而化靜態的歌唱教學活動為動態的音樂自主表現活動[3]。以《豐收之歌》歌唱教學與微課整合為例,這首充滿豐收喜悅的丹麥民歌節奏歡快、旋律優美,體現出丹麥人民勤勞踏實、互幫互助的良好品質,描繪了豐收時節人們歡聲笑語的場面。為使學生直觀感受音樂內容,教師可以播放慶祝豐收的微課視頻,為學生打造視聽一體化的審美空間。接下來,播放歌曲微課音頻,請學生閉上雙眼,回憶自己剛才看到的視頻或親歷過的豐收場面,感受歌曲旋律的自然流淌、節奏的疏密及強弱的變化,律動身體并拍手配合音樂。在微課的帶領下,學生不知不覺地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中,配合著律動與打拍子把握歌曲的節奏特點。播放結束后,教師請學生說一說應當帶有何種情感演唱歌曲,并請學生嘗試演唱,其余學生點評并補充。在上述教學案例中,微課幫助學生完成了歌唱技巧、情感的自主建構,相對于傳統歌唱教學而言更為生動活潑。
(三)微課樂器教學,化籠統為具體
由于部分小學音樂方面的基礎設施較差、教學資源不足,目前,小學樂器教學情況不容樂觀,教師往往對樂器的形制、音色、演奏方法等一語帶過,這不利于發展學生音樂特長,培育學生音樂興趣愛好,并且,難以滿足學生學習樂器的多元化需求。為此,建議教師將樂器教學與微課結合為有機整體,將籠統的樂器知識轉化為具體直觀的演示。以《新疆之春》為例,此部分教學內容涉及新疆手鼓知識,為體現新疆手鼓鮮明的地域特色及其在新疆音樂伴奏中的地位,教師可以設計并呈現新疆手鼓微課,以時長在5分鐘以內的視頻展現手鼓的形制,展示手鼓演奏時的手型、持柄姿勢、拍擊的位置,請學生體會與感受敲擊鼓面不同部位發出聲音的音色特點,體驗手鼓演奏的多樣性與豐富性。展示結束后,教師請學生結合《新疆之春》的音樂風格、旋律等嘗試自主演奏手鼓并進行配樂,不斷調整拍擊的位置使其音色逐漸向整體風格靠攏。微課與樂器演奏教學的結合可以為學生創造豐富的樂器演奏實踐機會,深化學生對民族器樂的情感,并提高學生即興音樂創造能力和音樂感知能力。
(四)微課節奏訓練,化枯燥為有趣
節奏訓練是小學音樂教學的重難點之一,部分學生的音樂基礎較為薄弱,在節奏把握上困難較大,這會影響學生的歌唱與樂器學習成效。為此,建議教師將微課融入節奏訓練,一方面增強節奏訓練的趣味性,使學生感受到節奏學習的樂趣,另一方面降低學生學習節奏的難度,幫助其掌握感知節奏的方法[4]。比如,在講解《小鳥,小鳥》歌曲節奏時,教師可以借助微課展示小鳥歡快跳躍的節奏:xx|x0xxx0xx|x0xxx0|,小鳥自由飛翔的節奏xx|xxxxxx|x.xx|x.|,引導學生跟隨微課中的小鳥做動作,感受跳躍或者自然流暢的節奏。在學生演唱歌曲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提示休止符的停頓、附點的時值等,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節奏,自然而然地把握歌曲的節奏特點。再如,講解基本節奏型時,教師可以應用游戲型微課,如引入“擦窗”節奏游戲,教師運用柯達伊教學法做出節奏指令,如“tiritiri”等,學生在教師指令的引導下有節奏地做出上下左右擦窗的動作,這種方法可以讓學生動手、動腦,全身心參與到節奏學習及訓練中,感受音樂魅力,并對音樂學習產生濃厚興趣。
(五)微課游戲教學,提高課堂參與度
在課堂教學中,課堂設計和導入環節十分重要,它關乎著一節課教學質量的高低,因此,在進行正式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要讓微課短小精悍且同時具備視聽效果的優勢得到最大發揮,使教學活動更好開展。例如,微課游戲教學就是很好的方式。教師可以根據課本、利用微課制作一些視頻,設置合適的背景音樂,幫助學生提高課堂參與感。比如,在教學經典兒童歌曲《火車開啦》時,教師可以先用微課制作好一段火車開動的視頻,然后把游戲規則詳細展示給學生,學生們按照制定好的游戲規則站成一個數列,然后,后面同學的手搭到前面同學的肩膀上,接著,教師就可以大聲告訴學生:“火車開啦!”學生們則要問“往哪開?”教師可以隨即說一個地名:“北京”,然后,指引做火車頭的同學往北京的方向移動。依此類推,每一個同學都要說一個地名。在游戲的過程中,教師制作的微課可以播放《火車開啦》作背景音樂,進而烘托課堂氛圍,這樣的方式可以使學生在學習中收獲更多的快樂。
(六)活用微課,增加教學內容
有時,學生們在學習歌曲時,對待一個發音點,往往難以準確地把握發音的節奏和曲調,這個時候,如果用傳統的方式,教師只能反復講解,這一方法不僅費時費力,教學效果還很一般,但是,有了微課就不一樣了,微課除了暫停、播放、前進、倒退外,還具備快放、慢放的功能,對于教學中遇到的重點和難點,教師可以進行倒放和慢放,讓學生更加準確地發現教學難點中的節奏規律和發聲規律,這十分有利于增強教學效果。除了這個功能外,微課還可以進行舞蹈劇的教學。舞蹈劇是音樂教學中的難點,很多專業的動作,不經過專業的訓練學生很難熟練掌握。但是,如果要練習,學生們又缺乏充足的時間。這時,教師就可以先自己錄制好一段跳舞的視頻,然后對動作要領進行講解,再融合視頻制作成微課,然后發給學生家長,這樣一來,學生就可以在課余時間進行練習,在練習中遇到不是很通順的地方時,學生就可以拿出老師制作的視頻來觀摩和學習,這十分有利于學生們學習更多音樂知識。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進一步增加授課內容,還能讓學生們感受音樂教學的美學特點。
四、結語
近年來,隨著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逐步推進,小學音樂教師逐步認識到微課與音樂教學整合的重要價值,但是,目前的微課與小學音樂教學融合過程依然存在許多問題,如微課時間長且內容復雜,切入時機不正確,微課資源較少等。小學音樂教學與微課的整合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豐富音樂教學資源并深化學生情感體驗,為此,小學音樂教師要積極探索微課與樂理知識教學、歌唱教學、樂器教學、節奏訓練的契合點,發揮微課直觀簡潔、生動形象的優勢,活躍課堂氛圍,提升音樂教學質效,培育學生的音樂學科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吳莉.微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文理導航(下旬),2021,(10):11-12.
[2]張婧.微課在小學樂理知識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教師博覽,2021,(24):87-88.
關鍵詞:
教學策略;小學音樂;課堂教學
音樂是一門以欣賞、鑒賞為主的學科,主要鍛煉與培養的是學生性情與情感,激活其創造能力與想象能力,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和諧發展。音樂是小學階段教學中的一門基礎學科,同時也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從我國目前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現狀來看,絕大部分的教師采用的還是傳統教育下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學策略,使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使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缺乏藝術性與創造性。可見,轉變傳統教育教學模式,選用適宜的教學手段、教學策略以及教學方式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迫在眉睫,勢在必行。基于此,本文將提出以下幾個教學策略,以期幫助廣大音樂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水平,優化教學效果。
1轉變課堂形式,創新教學方式
課堂管理不僅只是簡單地管理課堂紀律,而應當有效地將其與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環境、教師教學態度以及與音樂管理技巧等相關因素進行結合。有機地將這些因素進行結合,并巧妙地運用到音樂課堂管理教學中來,以更好地優化音樂課堂管理。大部分教師認為音樂這門學科在小學教學中隸屬副科,認為沒有教學的必要,在其教學課程的設置過程中,未能給予足夠的重視,這就給學生一個心理暗示,認為音樂課可以隨心所欲,學習態度也就不端正。教師每每走進課堂,都需要較長時間去管理班級紀律,甚至連吼帶叫,整堂課下來,難免身心力疲,精心準備的教學設計瞬間化為烏有。教學實踐表明,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過于單一死板,應當隨時跟隨學生以及教學進度靈動進行變化,并掌握多種教學方法與管理技巧。例如,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課堂當成一場比賽;一場秀;一檔節目,這樣課堂的教學效果就會截然不同,學生注意力也得到集中,學生學習情緒也會被調動起來,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音樂課堂教學中。如此以往,不僅豐富了課堂教學方式,調動了學生主觀能動性,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還還有助于教師操控課堂,達到優化課堂教學紀律,優化教學管理的目的。
2創設音樂情境,營造良好氛圍
語言是教師與學生進行正常交流與傳遞信息的重要工具。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尚小、心理認知能力有限,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注意語言的使用。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設語言教學情境,用生動的話語將學生帶入到特定的音樂情境中,引導他們深入感受與體會作品所蘊含的情感。值得注意的是,用語言創設音樂情境需要注意如下幾點:
2.1語言表達準確有序
教師在運用語言創設音樂情境時需要緊繞課堂教學內容而展開,以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教師如果在音樂情境創設中,未能合理地組織語言,模糊不清或者語無倫次,就會影響學生的理解與想象,從而是自己處于一種尷尬的狀態中,更別提課堂教學有效性。因此,在音樂情境創設中,教師要確保其語言表達的準確性與有序性。
2.2語調語速以及課堂節奏應當與音樂情境相一致
通常而言音樂作品會在旋律、速度以及節奏等方面上存在一定差異,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根據不同的音樂作品創設不同的音樂教學情境。在音樂情境創設過程中,為了能真實準確地表達音樂作品情感,需要借助語調語速與節奏來進行表現。例如,《七個小兄弟》主要的教學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感受音樂、并體驗音樂,在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過程中,教師應當盡量減緩語速,運用輕松的話語引導學生進行歌唱,以引起學生情感共鳴。
3貼近學生生活,加強學生體驗
藝術源于生活,在我們的生活世界中隨處可見音樂的存在,如鳥的歌唱、風的呼嘯。因此,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將富有生活氣息的音樂作品帶入到課堂教學實踐中,以加深學生對于音樂的理解與鑒賞,以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有效注意力。小學音樂課堂要善于打破傳統教學模式下“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主動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讓音樂課堂教學具有多元化與靈活性,促進學生音樂鑒賞能力、創新能力以及想象能力的發展。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活潑好動、思維活躍、好奇心強等特點,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這些心理特征,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以及身心發展規律,合理選擇與學生生活實際相關聯的實例來誘發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調動其主觀能動性,讓其能在教師所營造的輕松、愉悅、寬松的教學氛圍中主動學習,并盡情地展示自己的才華,為學生的表現提供舞臺,讓學生勇于參與,勇于表達。例如,在教學《我的朋友》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借助“找朋友”這首歌,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教學中,引起他們的注意,讓其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音樂課堂實踐中來,以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為學生的后續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4結語
總而言之,音樂是一門以鑒賞為主的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教學方法以及教學策略,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主動走進課堂,從而有助于實現學生鑒賞能力、審美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提升。
作者:王曉會 單位:江蘇省沭陽縣孫巷小學
參考文獻:
[1]范培.探究巧用教學策略激活小學音樂課堂[J].課程教育研究,2015,33:213.
一、情景渲染來“引趣”
在音樂課教學中,技巧訓練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枯燥的發聲、節奏練習、視唱以及樂理知識等單純的學習難以引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只有抓住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與一些有趣的形式結合起來,使其變得生動活潑,讓學習在興趣昂然中參與活動,學生潛力才能得到充分發揮,從而進一步掌握知識。
如在學習《小小粉刷匠》。在這堂課前,教師可以事先在教室外墻壁上都貼上了白顏色的紙,還準備了許多小刷子和報紙。在歌曲新授后,《粉刷匠》這首歌曲的背景音樂漸漸響起,教師帶領同學們用報紙折成帽子,帶上小刷子來到教室外面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粉刷游戲。此時,同學們都充分施展他們的裝扮才藝,儼然一個個小小粉刷匠正在認真的工作著。試想,如此生動的情境還不足以吸引學生嗎?還怕激發不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嗎?學生們在這次活動中既體會到了勞動的辛苦,又收獲到了勞動的喜悅。
在學習常用的力度標記和速度記號時,教師可以編一些音樂謎語或順口溜。像延長記號,教師可編其為“眉毛彎又長,眼珠圓又亮;你要碰到它,歌聲唱得長”。教師說出前兩句時,讓學生在黑板上畫出其記法,然后再讀出后兩句,使學生充分掌握它的意義。這樣,增強了音樂課的娛樂活動性,有利于培養、激發兒重的音樂興趣。
在節奏的訓練中,教師可采用象聲詞讀出節奏,如:模仿馬蹄聲等等,讓學生先以感性入手,通過這些自然的音響,使學生饒有興趣地進行學習。節奏練習也可利用語言節奏或歌謠等多種形式,伴隨著一種積極的情緒狀態,學生會認為學習音樂是一種愉快的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負擔,意志力也會增強。在視唱教學中,可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選用口琴、豎笛等樂器來吹奏。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提高了學生識譜的能力,加強了音準的培養,收到了一舉兩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發聲練習可選擇一些學生熟悉喜愛的兒歌或世界名曲,如《閃爍的小星》、《歡樂頌》等等。
二、豐富教學手段中“激趣”
教學手段在音樂課的運用中表現得靈活多樣,豐富多彩,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教具的制作上,可以做一些動物、音符的頭飾,美麗的“花朵”形象的圖畫,還可以制作“活動”的教具。如在歌曲《誰唱歌》的教學中,老師可先將幾個卡片制作的“小動物”貼在黑板上,當老師教授歌詞內容時,啟發學生“誰唱歌兒嘰嘰嘰?”學生回答:“鳥兒唱歌嘰嘰嘰。”老師就將黑板上的“鳥兒”“飛”到掛圖中歌詞的空白處。這樣,對于歌詞的記憶就起了十分積極的作用,得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現代音樂課堂教學中,電化教學手段的普遍應用,使音樂課更顯形象、直觀,對學生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它將學生們帶入了五彩繽紛的音樂世界,從而開闊了學生的音樂視野,發展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如三年級欣賞《森吉德瑪》時,教師可編輯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錄像內容,用豐富多彩的畫面來展示美麗廣闊的大草原和勤勞勇敢的內蒙人民,學生不僅從中了解了內蒙人民那種積極向上、能歌善舞的生活習俗,而且還通過錄像學會了幾個典型的蒙族舞蹈動作,加深了對樂曲的理解。幻燈的運用同音樂課堂教學結合更加緊密,選擇有藝術感染力的圖畫繪出特定意境,豐富學生的想象能力,啟發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如在歌曲《愉快的夢》的教學中,教師可采用抽拉與旋轉結合的特技影片,在利用錄音范唱時,教師不斷移動“我”與“我”的小船,在無邊無際的“大海”中邀游,隨著波濤洶涌的海浪起浮,駛向那“神奇的椰子島”。這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共鳴器官,把光、色、音、像有機地結合起來,引導學生把自己全部感受都融于歌曲之中,從而來加深對歌曲的基本情緒、速度、力度的變化以及旋律進行的理解,提高了學生音樂欣賞能力及演唱、表演的能力。
三、學生自身表演中“品趣”
我們在過去的教學過程中曾經看到:課堂上參加表演的同學總是個別的尖子生,涉及學生范圍面很窄,大多數學生常常處于靜止狀態,聽別人唱,看別人演。這樣,不能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進來,學生的積極性就不能充分調動。因此,教師應使每一個學生都加入到表演的行列中,讓學生在自身表演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感受、品味學習音樂的無窮樂趣,發展他們的智慧,啟發他們的想象力,培養他們的創造力。
例如在歌曲《小紅帽》學會之后,可將學生分為幾組進行表演賽。一組中每個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小紅帽”、“大灰狼”、“外婆”、“獵人”、“樵夫”等。先讓學生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的重要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在表演中充分地表現自我。同時,采取現場評比的方式,調動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增強競爭意識,使表演更精彩。在器樂教學中,如豎笛的吹奏,教師可選擇簡單的樂曲或歌曲的旋律,讓學生看譜試吹,當大部分學生幾乎能完全掌握時,要抓住適當的時機,問學生:“誰能來表演?”教師可讓學生采取獨奏、小組吹奏、對吹等多種形式,多給他們自我展現的機會,通過他們表演,去感受品味學習音樂的樂趣,并由此產生更高層次的興趣。
四、結論
總之,通過趣味教學,學生學習的知識面會越來越廣,不僅能很好的完成作業,也能更深層次的詮釋作品內在,進行深層次的賞析與審美。由于本人學識及經驗有限,本文的有些對策也值得進一步推敲。
審美的教育是目前我國教育改革的方向和基本的教學理念,審美教育是通過教學內容的情感教育和價值觀念的教育,培養學生基本的審美情感和審美的基本觀念。讓學生能夠在學習中發現美,這種美包含了人性的美好、生活的美好以及奮斗的美好等等,把審美的學習貫穿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成為了審美教育的終身特性。審美情感不僅能豐富學生們的內心情感還能為提高學生的道德和文化素養奠定基礎,培養學生們的品德與品質。
(二)音樂審美的基本認識
我國課程改革的腳步不斷前進,所涉及的教學領域也不斷的加深,很多地區的音樂教師對音樂有了新的教學認識。將音樂提升到了美育的教育中來,這是我國課程改革的成果也是我國未來教育發展的方向所在。音樂是集合了美的教育和藝術教育的雙重理念,通過對學生美的培養去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對學生形成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讓他們在音樂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和未來世界的美好。音樂教育就是人類美好情感的教育,學生通過對音樂的學習,切身的體驗到音樂給自己帶來的一種美的享受,每一個學生對音樂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方式,作為教育者要尊重學生的理解,不能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學生,教師在教育中處于一種引導的地位,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為了能夠給學生打下良好的音樂基礎,要鼓勵學生進行創新,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性思維。
二、我國小學音樂教育的現狀分析
(一)教學觀念的誤區
很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的音樂訓練比較重視,這樣就忽視了學生在音樂審美方面和音樂情感方面的培養。由于教師水平的不同,很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夠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指導,教師本身節奏感不強就會采用比較單一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教學,很多教師在基本節奏的展示過程中只是使用專業的術語進行教學,并沒有給學生做好示范,這樣學生就不能很好的理解教師所講授的內容。特別是對于剛剛學習音樂的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就更加的困難。
(二)學生學習態度比較被動
在音樂的學習中,很多學生由于對音樂沒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所以缺乏學習興趣、對音樂的學習比較被動。由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失去,教師的教學對學生沒有更多的意義可言,所以對于音樂審美的學習也就沒有了體驗和感受。只是被動的為了取得成績而學習音樂。
三、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音樂知識和方法的教學
(一)不同音樂作品的對比和喚起共鳴的引導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列舉多種不同風格的音樂,形成比較鮮明的反差,這樣讓學生能夠在這種比較中體驗出不同,幫助學生去更好的理解音樂所蘊含的人文感情和生活之美。音樂不管是旋律還是歌詞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情感的共鳴,這就是音樂的一種審美的形式。在我們進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教授中,讓學生進行歌曲的演唱,學生們就會聯想到升國旗奏國歌的場面,引起自己內心對祖國的情感。教師還可以對一些歌曲進行思想感情的表達然后讓學生去了解其中蘊含的情感和音樂的美感,讓學生自己去了解這種美的存在。
(二)激發興趣,產生審美聯想
教師在教學中要能夠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興趣的方法主要有進行歌詠比賽、分小組比賽、組織學生進行自編創作等等。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音樂的學習中來,發揮自己的特長了解自己國家的音樂風格和特點,以此進行審美感受的提升。審美聯想是指教師進行音樂教學的時候,要讓學生對音樂中表達出來的美麗畫面展開想象,并將這幅畫面在自己的頭腦中描繪出來,這樣才能達到對學生審美情感的培養。
(三)音樂審美教育案例分析
很多老師疑問怎樣在音樂作品中進行審美感覺的設計,而在進行湖南湘教版的小學音樂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對新課標的理解,設計出合適的課程,例如對音樂課本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這一音樂曲目進行分析,包括歌曲的創作時間與創作背景等內容,隨后我們讓學生共同聆聽這首歌,感受祖國山河以及祖國處于水深火熱時祖國人民的反映,聽過以后,讓學生進行回答,這首歌對自己的啟發,還有這首歌的演奏特點是什么?通過對這首歌的學習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思想情懷。學生可以進行小組討論和繼續演唱的方法反復的體會這首歌所蘊含的審美情感,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一直處于教學的引導地位,學生是思考的主體,學生在積極的思考中找出教師問題的答案,從而才會真正的提高他們對音樂的鑒賞和審美能力。
一、精選器樂,推進器樂教學
我們在給學生選擇樂器時一定要選擇適合學生的樂器以及樂器的普及性。由于小學音樂課是綜合性的審美教育,又采用了班級課堂教學形式,因此選用的樂器應該是簡易型的樂器。但是簡易不等于簡單,它既要易學易奏,又必須有一定的質量保證,符合音樂審美的需要和要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器樂教學中必須根據小學的實際情況來選用樂器,才能保證器樂的順利進行。我們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學生家庭經濟的情況,讓學生學習簡易樂器的演奏。易教易學是符合小學生認知規律,貼近學生生活,所以我們分別在音樂課中引入巴烏,因為攜帶方便,經濟實惠,考慮到學生的購買能力,從培養學生能力出發,我們還提倡讓學生自制簡易樂器,以達到樂器的普及。
二、巧用器樂,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音樂課堂曾經被稱作“唱歌課”,說明歌唱是音樂課上一個比較重要的環節。但不可否認,在現實中有些學生因為種種原因(如聲音沙啞、音準不好、音色特別等)不愛唱歌而愛樂器,他們能從演奏樂器的過程中得到音樂的熏陶從而對音樂產生興趣,如果教師能就勢引導,讓他們在自己喜歡的音樂表現形式中享受音樂的快樂,提高他們學習音樂的興趣,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三、活用器樂,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新課程標準要求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少講精講。作為音樂教師,我曾經很困惑:這音樂屬于技能科,老師不教,學生不會,讓教師少講,把課堂交給學生,那課堂豈不亂套?課堂效率豈不更低了?可通過慢慢的音樂教學,我突然明白了,第一節課是學生被動地參與音樂。他們雖然跟著鋼琴在唱,可實際情況卻可能是“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課堂效率當然就低了;第二節課是學生主動地參與音樂,他們認真細致地演奏著每一個音符,每一句旋律,這時候,他們的確成為了課堂學習的主人,學習效率自然就高了。只要我們認真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研究教學法,教師在課堂上要創造一切條件,盡可能地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四、教學方法多樣化,讓器樂教學有聲有色
器樂教學中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把器樂教學作為一種音樂美的探索、表現和鑒賞過程,在指導學生學習樂器技能時,盡量避免那些枯燥的純技術訓練,將器樂技巧融于音樂作品之中,通過樂器和樂曲所蘊涵的美感來激發他們學習器樂的信心。所以在教學方法上我歸納了一下幾點:
1.器樂講解示范法:這是器樂教學新授課中常用的基本教法之一,是教師結合樂曲,簡介樂器的特點和基本演奏的方法。主要通過教師本人對器樂演奏的姿勢、指法、呼吸等要點進行規范性的操作表演,使學生能夠通過看和聽直觀性的了解該樂器又能及時糾正學生錯誤;既方便、靈巧、有趣,又能立竿見影獲得器樂教學實效。
2.器樂綜合訓練法:這是在以器樂為主的綜合課中常選用的基本教法之一,能將各種器樂教學手段與不同的訓練方法有機結合起來綜合運用,培養與提高學生獨奏與合奏能力。能集中優勢,用時短,收效快,便于學生綜合音樂素質的提高。
3.器樂合奏指導法:由于器樂教學是通過課堂集體教學形式進行的,因此器樂練習和器樂的形式應該以齊奏、合奏為主。這些器樂形式雖然不能像個別教學那樣可以集中精力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但是它不僅有助于訓練學生的合奏能力,而且還能夠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品格和在群體中的協調能力。
4.器樂演示法:只有激發學生自覺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的學習情緒,教學才會取得最佳效果。當然,器樂課堂教學也并不排斥少數有興趣愛好專長學生的能力發揮,如安排他們領奏、休息時請他們獨奏表演等,既滿足了這些學生的自我表現欲望,也為大家提供了相互學習和觀摩的機會。
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想方設法給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讓他們呢走上舞臺,通過演奏體驗成功的喜悅,進而激發他們的表現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器樂教學真正成為培養學生全面素質的有效途徑。
小學音樂是學生音樂藝術學習的基礎,其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關系著學生音樂素養和能力的養成,因此構建高效的小學音樂課堂很有必要,而活躍良好的課堂氛圍是高效課堂構建的基礎和重要途徑。活躍的課堂氛圍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具有雙向的促進作用。首先,氣氛活躍的課堂有利于拉近教師與學生的心靈距離,減少師生之間隔閡,使學生愉快地投入到教師所營造的音樂學校氛圍中,與音樂藝術融為一體,喚醒所有的感官細胞,沉浸在音樂的藝術熏陶中,享受極致的音樂。其次,活躍的課堂氛圍是以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為前提的,它更能凸顯學生主體性特征,為學生打造更加自由化的活動天地,為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和創新能力的養成提供廣闊平臺。和諧活躍的課堂氛圍有利于教師將抽象枯燥的音樂具體生動化,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在體驗音樂的無窮樂趣中提高學習效率,同時教師教學質量隨之得到提升。
二、小學音樂活躍課堂氛圍的構建策略
1.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營造活躍氛圍
小學生獨特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使其具有活潑好動、自制力弱、好奇心強等特征,枯燥的音樂內容與音樂課堂難免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如果在音樂課堂中引入生活化因素,讓學生于熟悉和生動的生活情境中體驗音樂的趣味,課堂氛圍會迅速高漲,教學效果也會事半功倍。音樂來源于生活,是用來表達人們對生活的微妙感受,音樂的魅力在生活現象的表達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將學生的生活體驗與音樂學習巧妙結合,將音樂教學生活化,教會學生用生活的思維學習與感悟音樂很重要。例如,在《小星星》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事先讓學生們將自己在生活中觀察到的星星的形狀和樣貌憑印象畫下來,并在自己繪畫的旁邊用簡單的文字來描述星星的特征。這樣在《小星星》歌詞的學習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發揮聯想與想象,使學生們將歌詞與自身心目中生活中的星星聯系起來,這樣學生不僅可以很快了解歌詞的意義,同時也極大活躍了課堂氛圍,提高了音樂學習效果。
2.發揮多媒體教學優勢,豐富音樂素材
多媒體是小學音樂課堂不可多得的輔助工具,是構建和諧活躍課堂氛圍的必備手段,發揮多媒體技術教學的優勢,豐富音樂教學素材,優化教學內容,可以為小學音樂教學注入更加新鮮、營養的教學元素,充分滿足學生對音樂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同時運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創設圖文并茂、豐富多彩的教學氛圍,可以充分調動學生音樂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增強音樂課堂的趣味性。教師可以通過播放音樂、視頻、動畫等途徑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音樂視聽享受,吸引學生的有意注意,讓學生在歡呼雀躍中加深對音樂的理解與感悟,同時提高音樂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唐僧騎馬咚得咚》的實踐教學中,考慮到學生對《西游記》唐僧和三個徒弟西天取經故事的極大興趣,教師可以先用多媒體展示西游記中“唐僧騎馬”的相關畫面,并播放一小段視頻,滿足學生的好奇心,繼而播放《唐僧騎馬咚得咚》的音樂,學生看著有趣的視頻,聽著美妙的音樂,思維處于極度活躍狀態,興趣完全被激發,學習氣氛濃郁,教學效果也出奇地好。
3.多元化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好奇心重等特征使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很難適應學生身心發展特征而取得良好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小學生的性格特征,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營造活躍生氣的音樂課堂氛圍,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游戲法、故事法、表演法成為常見而有效的音樂教學方法。例如,小學生天生愛動,愛表現,教師應善于為學生提展現自我和發展自我的機會,于是可以在教學中引入表演教學法,通過鼓勵學生表演誘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將唱歌與表演巧妙結合,讓學生在感知音樂內涵的同時,充分展現自己的音樂潛能,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養成,更能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例如,在《獅子舞繡球》的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通過歌詞想象獅子舞繡球的動作,并鼓勵學生進行模仿與表演,以此來激發學生興趣,營造生機盎然的課堂氛圍。
綜上所述,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當今多元化的新型社會中,培養學生音樂素養在內的多元才能是社會對智能綜合性人才的迫切需求,作為小學音樂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應充分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運用多種途徑與方法打造輕松活躍的音樂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音樂感悟力和審美力,使其感受到音樂藝術的獨特魅力,同時推動小學音樂教學質量的飛速提升。
參考文獻:
[1]童春泳.探究小學音樂教學的課堂氛圍構建[J].才智,2014,27:157.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16-0247-02
小學生是一個天真活潑可愛的群體,看到他們就讓人打心眼里喜歡,看到他們就看到了快樂。作為小學音樂教師更是如此。懷著一顆童心,播撒愛的種子,滲透到童年的海洋里,那將永遠是一件快樂的事。我的愛我做主,我愿意用愛的趣味性教學,來完成自己的園丁事業。
音樂課是人文學科的重要領域,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是基礎教育階段的一門必修課。要求音樂課程要力求體現審美體驗價值,創造性發展價值,社會交往價值和文化傳承價值。以此應貫穿教學過程始終。為此小學音樂課必須與時代變化相接軌不斷與時俱進,不僅教師要傳授知識更強調教師要充分發揮音樂課的美育功能,培養學生審美觀。
新課程改革要求尊重每一個學生,教育尤其是音樂教育不應強迫學生做他們不愿做的事情。應該把音樂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學習興趣,那么學習對他們來說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學生會越學越想學、越愛學。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等全面地了解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特征等,從而有針對性地激發每一個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使學生樂于投入到音樂學習活動中來,從而與教師形成一種愉快和諧的教學關系;因此,我們應把學習興趣歸還給學生,讓學習成為學生一種自覺的意識。讓要我學變為我要學,讓學生帶著興趣走進音樂課,讓學生時時保持一種對音樂學習的享受體驗,這樣音樂課堂便能成為學生精神上的家園,音樂真正走進學生的心中,成為其心靈里最美好的東西。從而為學生終生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基礎。興趣是趨使人活動的一種力量,學習興趣則是直接推動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
新課標下的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中應當運用大自然中的五彩繽紛來引導學生想象和表現音樂。注重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教師不會一上來就教一首歌該怎么唱,而是先讓學生凝聽、感覺,再開始解說,“一首歌會分首次凝聽、再次凝聽和最后凝聽,讓學生學會本身去感覺音樂的魅力。”也可以講故事給學生聽,甚至用自己的肢體語言邊邊表演邊講,讓學生從故事中找到吸引力,從面聽進去,就融入了音樂課堂的氛圍,借著這股子勁,繼續填充,既而完成教學。盡可能的給學生都分配上角色,讓學生來表演,讓學生參與進來,效果會更好。
在音樂課中創設情境,會使音樂課充滿精彩、有趣、生勸、活潑的科學氛圍,激起學生參與欲望,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心理滿足以及情感的共鳴,這樣可以提高音樂課的效果和質量。教師創設一個良好的課堂環境,讓每個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和創造力充分表現出來,有益于培養學生的思維多樣性。作為教師,讀書絕不能僅限于讀教材,讀教參,讀教輔資料,這只是小備課之需。新課改下的教師,更應該樹立大備課觀念。蘇霍姆林斯基說:“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可以這樣說,教師的閱讀量和閱讀率決定了課堂上每一句話的分量。當老師懷著一個被奧斯特洛夫斯基、克利斯朵夫等形象激勵過;被先秦神話、唐詩宋詞、舒婷、海德格爾的詩意浸潤過;被葉圣陶、陶行知、魏書生等教育家營養過;被真、善、美洗禮過的心靈走進課堂時,你一定會引經據典、激情滿懷,你的課堂也一定會呈現出生機盎然、春色滿園的景象。如果我們再能把讀書和教育教學研究結合起來,用讀書指導教學,以教學促進讀書,那么二者將會相得益彰,我們的學生就會自覺、自主、興趣盎然的遨游知識海洋。而舞蹈更是一種美的教育,通過讀書讓學生產生對真、善、美等舞蹈形象的熱愛,感染他們的思想、品質、情感,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美感教育,影響和陶冶人們的性情與品格。
音樂的要素中最基礎、最重要的是節奏,身體的反應是把握節奏最簡單的方法。我們可以在課堂上采用拍手或是踏步等身體參與形式來把握節奏。通過音樂信息的傳遞,讓學生聽到音樂、表現音樂是能動起來,以表達他們對音樂的興趣。比如《拍手歌》,就能很好的表現節奏。
每個音樂教學內容都能找到其趣味性的體現,只要教師積極、努力去挖掘音樂教材中的趣味,愛就自然體現出來了,創設良好的音樂趣味環境,愉快的學習,正確啟發學生,引導學生就能使學生從中感受到樂趣,表現出美,體驗愛的享受和感染,從而達到教學效果。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學會生存》的報告中警告說:“教師是有開發創造精神和窒息創造精神這樣雙重的力量。”我們再也不能在教育中為學生戴上各式各樣的枷鎖,“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給學生一個自我探索、自我評價、自我調控的空間。作為教師,我們也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堅持"先成人,再成才"的育人理念,用智慧去啟迪智慧,用人格去感化人格。廣大教師是新時代教育的主力軍,在教學改革中起關鍵作用,因為只有高素質教師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因此,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教師只有把握時代脈搏,緊跟時代潮流,開拓進取,努力創新,才能適應前進中的教育改革要求。
參考文獻:
抓好音樂教學,是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基礎環節,人才的藝術素質是素質教育體系中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關系到國民整體素質的提升。小學音樂課程九年義務教學任務明確規定,要求小學生學習我國優秀的民族音樂作品,接觸了解外國優秀音樂作品,初步掌握音樂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巧,培養基本的音樂鑒賞能力,增強對音樂的興趣、愛好,進一步由知識層面上升到精神層面,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要想真正達到這個目標,就要求教師要從自身做起,了解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主動調節他們的心理活動狀態,激發學習積極性,把學生帶入與教材內容相應的氛圍中,讓他們在歡樂活潑的氣氛中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音樂課堂之中。豐富教學手段,寓教于樂,啟迪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智力,是實施素質教育,實現高效音樂教學的必由之路。
一、通過情境教學激發學生興趣
情境教學中的“情境”,是指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共創的一種能激起學生學習興趣的場景,同樣,音樂教學也需要一種情境,引發學生聯想,使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或身臨其境,感受音樂的魅力。在歌曲教學中,適當給學生設置情境,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音樂教學屬于藝術教育,所以不能把音樂教學與其他基礎學科混為一談,也采取“老師示范學生模仿”的單一的教學模式,這樣既不能體現出音樂教學的欣賞性,也無法點燃學生的參與激情。重復單調死板的教學方式只會讓學生厭煩。因此,音樂教學不能只把學生拘泥于室內的學習,應當讓他們回歸生活,回歸音樂的本質。以低年級的音樂教學為例,可以讓學生走進大自然,聆聽樹葉的沙沙作響和小鳥的放聲歌唱,引導學生將這些想象成美妙的音符,在不知不覺中,感受音樂的存在,生活的美好。
二、利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興趣
欣賞音樂,不僅是用耳朵聽用嘴巴唱,還需要一種欣賞美的事物的思維能力,尤其是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喜歡生動形象的事物,喜歡色彩、圖片和動畫,形象思維能力比較強,教師要充分抓住學生這一心理特征,因材施教,投其所好,把多媒體技術引入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多媒體圖文并茂,聲形俱佳,能夠調動學生耳、口、眼、腦等多種器官,讓他們獲得輕松愉悅的情緒體驗。比如我在教《春天在哪里》這首歌時,通過提前準備的多媒體課件,播放春景幻燈片和“鳥語泉鳴”的錄音,伴隨著美妙的音樂,讓同學們想象春天的景色,然后又將一段關于春天的動畫片呈現出來,學生們的興致更高了,他們仿佛真正看到了碧綠的田野、爛漫的山花,聽到了淙淙的流水聲,感受到了濃郁的花香和青草氣息。借著學生們歡騰的氣氛,我開始了這堂課的主要內容。學生們很快進入了歌曲的意境之中,掌握的非常快,甚至平時不喜歡唱歌的學生也積極的參與進來,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同時加深了學生們對歌曲內容的理解。
三、鼓勵學生積極表現,參與其中
在當今的音樂課堂教學中,許多教師還停留在口口相傳的傳統式教學模式中,對于教材中選取的歌曲,很多老師只是要求學生會唱即可。因此,我們看到很多教師把錄音機當成了唯一的教具,甚至沒有任何教具,只是單純的老師唱一句,學生跟一句。學生們學會了這些歌曲,至于為什么這樣唱,這首歌表達了什么感情內涵卻一無所知。這和世界上許多先進的音樂教學方式相差太遠,也和我國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的教學要求相違背。音樂課可以使學生擴大視野,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記憶和鑒賞能力,而這一切都需要學生的主動參與。為了調動小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教師可以采用表演教學法。比如《大鹿》這首歌曲,歌曲曲調聽上去比較平淡,如果教師直接教授,學生可能聽不進去。根據這種情況,我先給同學們介紹了歌曲的內容,然后組織學生隨著優美的旋律分別扮成小兔和大鹿進行表演。幽默的表演逗得學生們哈哈大笑。隨著音樂擺動,同學們很快掌握了歌曲的旋律,輕松愉快地學會了歌曲,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即使是下課后,學生們還意猶未盡。
四、引導學生發現音樂之美
【中圖分類號】 G633.9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11―0069―01
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把音樂作為藝術學習領域的一部分,確定為必修課,要求學生必須參與學習,必須修夠相應的學分。但長期以來,音樂課僅僅被看作是一門可以被占用,可以用于緩解學習生活緊張情緒、調劑學生身心的副課,其規范性往往被忽視,課堂教學效益低下,美育的功能和作用沒能得到充分發揮。那么,如何提高音樂教學效益,保證美育效果,真正實現育人目的,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四方面做一些嘗試和探索。
一、挖掘美育素材,重視美感訓練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挖掘蘊含在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并加以概括和提煉。課堂設計要始終貫穿美感訓練,要有意識地強調審美教育效果。具體來說,就是音樂教學既要注重學生音樂感受力、判斷力、想象力和理解力的培養,又要注重學生用音樂語言和形式表現美的知識和能力的訓練。 如,在“音樂鑒賞”教學過程中,教師就要注意聯系作品創作背景、韻律節奏、情感思想、形式風格等讓學生感受領悟作品內涵,增加學生對美的認識和分辨,加深對美的理解,擴大學生的審美領域,對學生進行審美能力訓練,實現美育目的。
二、加強音樂欣賞,營造審美氛圍
音樂欣賞是對學生進行美育最直接的過程,讓學生學會欣賞評價音樂作品,學會把握歌(樂)曲的美學特征,這是高中音樂課教學設計目標必備的內容。
1.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教師要提供音樂欣賞必備的知識和有關背景資料,引導學生體會作品的藝術語言和音樂要素,了解作品的藝術特點。所有的音樂欣賞都應盡量用音響視頻或者表情形體語言來承載,可安排單曲分章節欣賞、多曲對比欣賞,也可安排同一作品的變調變奏欣賞;還可以邊欣賞邊點評,以引導學生把握不同作品和同一作品不同處理方法的審美特質,從而訓練和培養學生對作品的藝術分析能力和對美的感受能力。
2.充分準備教學資源。如果資料準備不足,光靠教師說教、灌輸,學生所了解掌握的知識只能是零散的、單純的和膚淺的,課堂效果也不盡如人意,學生的興奮情緒和興趣也不太容易激發起來,課堂效益會很低。因此,為使音樂欣賞課更有效果,教師課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如準備同一首歌(樂)曲的不同音響資料、掛圖、幻燈片、錄像片、圖片等這些有形資源,還要準備好范唱表演、解說點撥等無形資源,以充分全面的準備增加音樂課信息量,增強音樂欣賞課的藝術感染力。
3.采取生動靈活的教學方法。可以以講故事的方式、討論的方式、輪換上臺表演或觀看同學上臺演唱(奏)等方式進行,活躍課堂氣氛,增強課堂活力,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例如,在欣賞音樂作品時,教師有意創設情境調動學生動腦思考和聯想,增強學生的整體參與意識。學生的參與度提高了,欣賞效果自然會提高。
三、拓展數字化教學,激發學生審美情趣
1.應用多媒體技術,拓展音樂教學課堂內容。教師在課堂上播放CD、LD、VCD等音響資料,同時在音樂教室開辟音樂教學園地、張貼著名音樂家的掛像、授課時穿插音樂家的故事等等,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欣賞能力,使學生更容易理解音樂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