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2 09:19:3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財政審計要求,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財政審計大格局是審計機關為了維護資產安全,防范財政風險,將全部財政資金作為審計的內容,把財政審計的核心放在財政管理上,以政府預算為紐帶,統籌審計資源,整合審計計劃,從各個層面整合審計信息的財政審計工作體系。財政審計大格局并非是簡單地擴大財政審計的規模和數量,而是在擴寬審計廣度的基礎上,注重審計高度和深度的提升,著重從審計內容和審計的組織形式、管理方式等層面上對原有的財政審計工作進行改進,實現財政審計工作的最終轉變,從而促進財政審計的發展。
2.構建財政審計大格局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2.1財政審計覆蓋的范圍不夠全面
首先,財政審計的縱向鏈條不夠長,資金鏈條的兩端往往被忽視。一般來說,財政資金的完整流程包括資金的籌集、分配、撥付、管理、使用、績效評價等環節。受審計手段與資源的制約,財政審計范圍難以覆蓋到財政資金運行鏈條的每個環節,同時,目前的財政審計更多偏向于預算執行這一環節,對資金鏈條兩端的預算編制以及財政決算的審計關注度還不夠。
其次,財政審計的評價內容不夠全面。目前,財政審計的重點內容是對財政資金使用情況的真實性、合法性進行審計,以揭示財政資金閑置、擠占、挪用等問題。但對財政資金的損失浪費情況等方面卻缺乏審計力度,影響對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的整體評價,難以對使用效益低下的原因進行深入分析,導致提出的審計建議不夠切實可行,從而大大降低了財政審計的效用性。
2.2財政審計方法滯后
第一,信息化手段應用的力度不夠。目前,除海關等機構外,其他如社保、農業等財政審計領域尚未開發出通用的審計軟件。此外,部門之間的數據接口也并未形成,財政聯網審計與審計數據庫的建設進度緩慢。
第二,缺乏標準的財政審計操作指南。目前,政府部門尚未出臺標準的財政審計操作指南,財政績效審計評價體系也未完全建立,財政審計人員在審計工作中往往使用傳統審計方式,依據審計經驗開展工作,在事前審計和事中審計方面的控制力度不夠,發現的問題也難以及時進行審計評價,直接影響了財政審計質量。
2.3法規體系與監督機制不健全
目前,我國的財政審計法規體系不健全,財政管理中的眾多改革都沒有相應的審計依據,導致審計人員在開展審計工作時無法可依。同時,審計法規的版本并不統一,造成審計執法沒有統一的標準,法規體系并不健全。另一方面,監督體制也不健全。財政審計監督包括內部監督與外部監督,目前內部監督受獨立性等因素的影響往往流于形式,而外部監督受點多、面廣、法律意識薄弱等因素的限制而無法發揮作用,從而導致財政審計工作出現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等現象。
3.新常態下深化財政審計大格局的措施
3.1重視審計實施方案的制訂
隨著財政體制改革的深化,財政審計的內涵和外延都有了相當大的擴展。在時間安排上,應增大審前調查及編制審計實施方案的比重。在充分摸清情況的基礎上,確立財政審計的重點,找準定位,明確方向。應將整個審計任務按財政資金運動環節細分,既要有總方案更要有明細方案,各方案之間要力求做到互相對應,確保整個審計實施方案具有指導性和可操作性。
3.2在信息資源的整合上,構筑審計信息平臺
現今,被審計單位廣泛使用計算機管理系統及審計機關廣泛使用計算機審計系統的狀況,為審計人員進行信息的搜索、傳遞、處理和反饋提供了有利條件。而信息的完備性、傳導的流暢性,在財政審計大格局的項目管理中具有決定性的意義。構筑審計信息平臺,形成審計信息的共享機制,便于及時交換各種信息,更將有助于財政審計大格局項目的有效推行。
3.3加大審理復核力度
財政審計大格局要求質量控制大格局。負責審計質量把關的法規部門應創造性地開展現場審理復核工作,及時認真復核審計證據和工作底稿。一方面,財政審計大格局后,審計工作量比原先增多,需要復核的審計業務文書增加,現場復核不僅可以減輕復核人員以往審計后集中復核所形成的工作壓力,也便于復核人員及時了解實際情況,把好質量關;另一方面,財政審計大格局后,審計內外環境的變化將帶來新的審計風險點,風險不僅存在于財政資金運動的各個環節,還可能存在于幾個環節之間,為此,法規部門應與業務部門共同研究解決新增的審計風險點。
3.4從體制上、制度上提出建議,達到審計成果的再利用
推進財政審計大格局,將進一步凸顯財政審計的綜合性和宏觀性,這是其他任何單個審計項目所不能實現的。審計人員應提高洞察問題的敏銳性和選擇重點的敏感性,善于從宏觀上對財政審計中發現的問題和情況進行歸納分析,透過現象挖掘產生問題的根源,從體制、制度和機制等層面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達到預期的審計效果,充分發揮財政審計的建設性作用。
3.5加強對審計整改落實情況的檢查和反饋
為了突出財政審計大格局成效,審計機關應把對審計整改落實情況的檢查和反饋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在審計階段,能整改的問題要求被審計單位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問題酌情限期整改;在審計結束后,應定期進行審計回訪,對整改落實情況進行檢查和督促,以提高審計成效;在審計公告時,應將整改落實情況一并進行公告。
4.結語
近年來,審計相關部門提出了深化財政審計發展,構建財政審計大格局的新要求。本文在對財政審計大格局理論進行闡述的基礎上,分析了當前構建財政審計大格局面臨的問題,提出了構建財政審計大格局的相關途徑,以期促進財政審計的不斷發展。
二、當前財政審計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工作目標不明確
財政審計工作中需要關注很多財務指標,并對各專業要素進行兼顧。但是,當前我國財政審計工作過程中,僅關注會計數據,既沒有對資金來源進行全面徹查,也未對資產進行清理核算,使新舊資產的損益情況比較模糊。而財政審計工作中,過度重視財務審計,沒有對具體賬目進行明確核查和審計,導致責任界定模糊,無法達到良好的審計效果。
(二)審計范圍狹窄
財政審計仍然秉承一般預算收支檢查,尚未向政府性基金、社會保障基金、政府性債務等方向轉變,也沒有對政府收支情況進行全面管理和監督,不注重對資金的真實性、規范性和效益性進行考量。各級政府部門機構設置不合理,地方審計機關很難實現全面覆蓋。而預算執行審計是財政審計中的主要內容,但是并未將資金分配、預算執行與調整、決算編報等工作落實到位,導致審計范圍比較狹窄,無法發揮充分發揮財政審計功能。
(三)審計成果利用不足
審計觀念落后,使財政審計過程中僅關注資金和財務方面的問題,缺乏對政策和體制的關注度,也沒有對資金運行和財務管理中的權力和責任進行明確界定,無法充分發揮審計成果的作用。審計監督仍然采用事后監督的方式,很難對相關問題進行明確分析,也無法達到良好的審計效果。同時,審計過程中,忽略了財政政策的執行及具體改革,制約了財政審計作用。[1]
(四)審計人員專業素質低
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在財政審計工作中應用比較普遍,對審計人員提出了較高的工作要求。而很多審計人員的專業素質普遍偏低,并未將計算機技術應用到日常審計工作中,實現有效對接,無法對財政審計工作中面臨的新問題進行有效解決,也不能夠達到良好的財政審計效果。加之,部分審計人員剛涉足該工作領域,審計經驗缺乏,不能夠勝任財政審計工作,使財政審計工作質量普遍偏低。
三、新形勢下強化財政審計工作的途徑
(一)調整財政審計的內容和重點
我國預算制度改革中,需要對預算編制進行細化,采用硬性的預算約束,規范預算管理工作,實現預算監督,確保財政審計工作透明,且具備約束力。審計機關要依據財政體制改革的背景及要求,對審計內容和重點進行及時調整和確定,使審計覆蓋范圍不斷擴大,并明確財政審計具體內容。財政審計中一定要包含政府性資金,并對審計對象進行確定,使其包括一般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障預算以及尚在預算管理范圍之外的全部政府收支。它也包括稅收、政府債務收入,以及行政事業性收費、彩票公益金等非稅收入,以及由政府出面管理的相關貸金。政府和相關部門要依據實際情況,對財政審計工作進行延伸,使二、三級部門對相關預算工作進行執行。同時,也要審計財政轉移支付資金,使審計工作輻射到財政資金運用的方方面面。[2]
(二)建立風險防范制度,控制財政審計風險
財政工作是國家經濟活動中的主要內容。財政審計無法對財政收支中的違規違紀問題進行全面反映,或者無法對其進行依法處理,使審計部門和人員面臨失職。要建立完善的財政審計風險防范制度,對審計工作中的責任和義務進行明確,并將財政審計過程中的監督處罰工作落實到位。財政審計中涉及的專業要素比較多,對象層級也很高,需對審計過程中的風險進行有效控制,避免出現紕漏。審計部門及人員要具備較強的風險意識和質量意識,嚴格遵照《審計法》《審計法實施條例》執行審計監督工作,最大程度降低審計風險。
(三)規范收入分配體制
依據我國具體國情,對財政審計工作中的具體制度和政策等進行有效調整,并綜合運用稅收政策和財政政策等,使收入分配更加合理,縮小貧富差距,推進社會公平。財政審計過程中,要對社會熱點及民生焦點問題進行明確關注,做好相關籌劃工作,開展審計調查,使我國的收入分配體制更加規范。[3]
(四)加強財政專項資金審計
財政工作的有效推進,使各類財政專項資金的管理及使用更加規范,也從根本上杜絕了財政資金的擠占挪用情況。政府和相關部門要著重對財政專項資金使用效益進行審計,使資金分配更快科學合理,充分發揮它的實用效益,提高財政專項資金審計質量,從根本上強化我國財政審計工作。
(五)充分利用財政審計成果
財政部工作重點包括財政同級審計工作報告、結果報告和整改報告。近年來,我國財政同級審計報告內容比較豐富,且數字準確具體,能夠深刻揭示具體財政問題。同時,財政審計工作也更加透明,在財政審計工作執行中,賦予了人民群眾以知情權和監督權,審計監督與輿論監督并重,從根本上實現了審計工作改革。不僅要對審計公告制度進行有效實施,也要對整改聯動機制進行完善,使財政部門預算管理職能得到充分發揮和利用,并對部門單位預算執行和專項資金使用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明確和糾正。
審計成果運用機制的構建,使政府決策更具依據。將財政轉移支付、縣財政體制改革、重大民生資金支出等專項審計調查工作落實到位,立足于宏觀?用娑韻喙匚侍飩?行有效思考,并及時向本級黨委和政府反映審計結構,對財政審計工作進行有效監督和整改。[4]
(六)加強財政審計隊伍建設
財政審計工作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全面落實財政審計隊伍建設。具體實踐過程中,要對財政審計骨干進行保留,并對其進行思想政治建設。依據審計署提出的“以骨干帶全員,以重點帶一般,以考核保培訓”原則,著力于培養高水平的財政審計專家。并將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應用到審計工作中。加大資金投入力度,配備充足的計算機,注重對審計人員進行培訓,使他們能夠熟練應用計算機專業審計軟件,提高財政審計工作質量,達到良好的審計效果,實現新形勢下財政審計工作目標。
各級審計機關履行職責、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和自覺性不斷提高,但是由于上下級審計機關審計目標不一致、審計計劃不銜接、審計組織方式不統一、審計結果不能相互認可等原因,審計視角片面、審計成果不能共享和提升、不同審計機關對同一事項進行重復審計等問題凸現,審計決定、審計報告等法律有效文書不能像其他執法機關的文書一樣具有同等效力,這也成為了中國審計的一大“特點”。橫向看,審計機關內部處室和同一級政府的派出機構之間重復進點、重復審計的現象時有發生;縱向看,上級審計機關對下級審計機關已審事項不管不問,對審計結果不予理睬、不予認可,國家審計資源形成巨大浪費。統一審計目標、整合審計計劃、共享審計成果成為財政審計發展的必然要求。構建財政審計大格局是構建完整審計大格局的要求財政審計與企業審計、金融審計和經濟責任審計共同組成了我國政府審計的主體架構。近年來,根據我國審計在國際地位中的提升,涉外審計也成為了政府審計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這一審計主要在審計署及其派出機構進行,在整個政府審計中所占份量有限。由于企業審計、金融審計和經濟責任審計的審計對象具有特定性,隸屬關系具有唯一性,審計權限具有排他性,因此上述三種類型的審計管理較為單一,審計管理權限較為明確,審計目標的確立、審計計劃的制定、審計工作的實施和審計成果的利用都可以由一個審計機關來完成,適應三種類型審計的統一完整的格局基本形成并日趨成熟。唯獨財政審計由于財政對象的多樣性,造成了目標、計劃、實施、成果等各個方面不能形成全國財政審計一盤棋的局面,進而影響了整個審計大格局的形成。
突破思維定式,創新財政審計工作觀念只有觀念創新,才能引領實踐創新。財政審計人員要突破現有思維定式,改變現有工作慣性,樹立宏觀意識大局,從全局的角度統籌把握和安排財政審計的目標、任務;樹立公共財政意識,充分體現財政“國家”和“公共”的內在要求;樹立審計跟進意識,將財政審計貫穿于財政管理全過程。二是在履行財政審計職能上實現新拓展。緊跟財政資金走向開展全程跟蹤審計,逐步推進政府效能審計。整合審計資源,提升審計效能針對財政審計內容豐富,涉及面廣等情況,審計機關在審計計劃確定、審計力量安排和審計組織實施等方面,都要把它作為一項全局性的系統工程來統籌安排。一是整合審計計劃。以計劃為載體統一審計目標。構建財政審計大格局是一項系統工程,科學確定審計項目和審計計劃極為重要。二是整合審計力量。針對重點專項資金和涉及全局性的審計項目,積極開展上下聯動審計,實現資源共享,成果共用,做到縱深推進、一查到底。三是統一組織實施。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減少審計機關內部處室之間的壁壘,成立財政審計協調小組,負責財政審計工作的組織、管理、協調。改進審計方式,提升審計效率不斷深化財政審計工作,有效改進審計方式,積極探索財政審計與其他審計相結合的路子。一是堅持與專項資金審計相結合。以財政審計為龍頭,以專項資金審計為延伸,揭示政府財力的投入價值,促進政府財力的合理配置及行政效能正常發揮。二是堅持與一般部門單位審計相結合。把對財政部門審計與預算單位審計結合起來,稅務審計、國庫審計與企業審計結合起來,對財政資金從預算分配環節和使用環節,從稅款實現環節到征收入庫環節進行全方位監督。三是堅持與政府部門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相結合。具體實施過程中,制定統一方案,派出同一審計小組,一次進點,做到審計成果共享,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加強綜合分析,提升審計層次財政審計工作當中,始終堅持站在宏觀、大局的角度,針對體制、制度、機制、管理上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環節,從服務宏觀決策和規范財政管理的實際出發,通過定量、定性分析,提出審計建議,有效發揮審計工作建設性作用。堅持以“兩個報告”為平臺,綜合反映預算管理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對政府公共財政的發展提出評價,為人大常委會審議預算提供依據,進一步提升財政審計工作的層次。堅持以審計報告為基礎,通過把微觀的經濟事項放到宏觀、全局角度去綜合考察、分析、判斷,查找出帶普遍性、規律性和傾向性的問題,總結提煉出有價值的審計信息,及時向黨委政府報告。
改革審計機關行政隸屬關系,從根本上建立全國一體化的財政審計大格局當前,我國實行的行政型分級負責的審計體制,由此而形成的審計組織隸屬關系、干部管理權限、地方和部門利益、財政對審計經費的控制等因素,使審計工作的獨立性和目標的一致性方面受到嚴重影響,不同層級的審計機關在審計目標確立上、審計重點選擇上和審計成果利用上缺乏一致性,審計的范圍、審計的深度和審計的立足點方面存在較大差異。現階段下,各級審計機關所提出的構建財政審計大格局的構想基本上都是基于本級審計機關內部機構之間橫向一體化去謀劃實施、組織協調的,而構建縱向一體化的全國財政審計大格局還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在現階段的審計體制下,構建上下一體化的全國財政審計大格局任重而道遠。建立全國一體化的審計體制,即長期以來社會和輿論所倡導的上下垂直管理的審計體制,是構建真正意義上的財政審計大格局的關鍵所在。構建財政審計大格局,是國家審計發展的內在要求,是財政審計發展的必然趨勢。審計人員要提高對構建財政審計大格局重要性的認識,增強構建財政審計大格局的緊迫感,明確構建財政審計大格局的工作要求,更好地推動財政審計事業科學發展。
作者:趙斌
所謂財政審計一體化就是在現有的人、財、物等資源條件下,對審計資源進行合理調配、整合,提升財政審計的層次和水平,力求形成一個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整體。通過推行財政審計一體化,實現對財政性資金從收入、分配、使用、效果的運作全過程進行監督,把查處問題和促進改革、完善制度結合起來,以規范各級政府的財經管理行為,提高財政資金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現行財政審計應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及時更新、調整審計理念,更加關注體制制度、政策法規、社會效益、程序控制、監督體制等深層次問題,并從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角度提出為宏觀決策所需要的對策,為推進財政體制改革服務,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公共財政體制框架。
二、推進財政審計一體化的對策
(一)要樹立財政審計“一盤棋”的觀念。充分發揮審計各專業部門的優勢,形成合力,統籌規劃,突出重點。發揮審計機關的整體效能,為社會公眾和黨委政府提供更加豐富的審計產品,充分發揮監督作用。要以預算執行審計為主線,以促進預算管理的規范性,提高財政資金的效益性為目標,在指導思想上樹立為黨委政府決策和人大常委會財經監督服務,推進公共財政審計制度的逐步完善。要圍繞預算執行,從預算編制的科學性、預算執行的嚴肅性、預算收支的合規性進行檢查,拓寬和增強預算執行審計的深度和廣度,使財政審計一體化的工作,從預算編制的源頭和預算執行結果的過程中統一起來,為人大常委會加強預算執行監督提供審計依據。要突破“同級審”、“上審下”的局限,應根據各級政府的工作重點和財政資金走向,突出對重點部門、重點資金的審計,關注財政資金的走向是否符合社會公眾利益和長遠利益。
(二)要更新結合財政審計理念,逐步深化財政審計的內容。通過財政審計一體化,實現審計工作的“四個轉變”:一是從關注一般預算資金向全方位關注財政性資金轉變;二是從財政收入和支出審計并重向以財政支出審計為主轉變;三是從真實合法性審計為主向真實合法性審計與效益審計并重轉變;四是從側重解決微觀層面的問題向注重研究宏觀層面的問題轉變。財政審計的重點要轉向全方位關注預算內外所有財政性資金,關注財政性資金支出的方向,關注各部門的預算管理,關注專項資金的合理分配、有效使用,關注財政投資的績效,以促進財政改革的深入和制度的完善,提高財政資金的管理水平和績效,規范各級政府部門的財經管理行為。同時,要把對綜合財政預算、稅收及部門預算執行情況的審計作為基礎工作,力求做到審計內容完整、審計方式和結果規范;對不同年度的政府采購、轉移支付、國庫集中支付及財政部門的預算組織與管理工作等,應作為專項審計監督的重點。審計重點部門包括有經濟決策制定權、經濟調控權、資金分配權、執收執罰權的部門;重點資金包括專項資金、預算外資金、各項非稅收收入等;重點內容包括制度體制問題、與行政權力相關的經濟活動、重大損失浪費問題、資金使用結構不合理效率低下問題;重點環節包括決策環節、資金分配環節、管理環節、預算編制和執行環節等。
一、公共財政的責任與公共財政審計
財政經濟理論告訴我們,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市場是一種資源配置系統,是一種有效率的運行機制,但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不是萬能的,它有其本身固有的缺陷;政府也是一種資源配置系統,財政是一種政府的經濟活動行為;由于存在“市場失靈”和“市場缺陷”,為政府對公共活動的介入和干預,提供了必要性和合理性的依據。
財政作為政府行使職能和進行社會公共活動的一種財力保障,代表國家支配和管理公共經濟資源。在此過程中,國家的經濟責任也轉移到財政部門的預算行為和公共資金的分配使用;在現行體制下,財政活動主要應定位于彌補市場經濟的缺陷,滿足社會對公共物品的需求,建立相應的公共財政政策和制度,引導和不斷規范用財財政行為,維護國家公共資源的合理和有效使用。
財政部門和政府其他的預算執行部門,作為公共資源的管理者,執行著國家的各項財政收支計劃,其對公共資源行政作為的有效性,直接體現了政府的公共經濟責任的履行。由此而言,公共財政的執行部門,不僅需要按照政府的公共職能使用財政資金,謀求社會的公共利益,而且,還有責任對公共財政資金進行有效的管理。
社會公共資源是有限的,有限資源的分配和使用,如何才能促進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以增加公共的益,這就產生了外部的評價問題。公共財政的支出,責任在于效率和效益,其根據就在這里。從這個意義上講,增強公共財政的責任行為,提高公共財政支出的使用效益,是公共財政支出的核心問題。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堅定不移地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以人為本,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把經濟社會發展切實轉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科學發展觀的提出,將為國家公共財政的體制發展,提供更加明確的導向,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公共財政的框架,是現階段及今后一個時期財政體制改革與發展的目標。財政改革的重點應轉向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增強公共物品的投資建設,完善財政管理制度的職能。使財政行為更好地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增強社會公共有效供給,促進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財政的社會公共屬性將更加明確。
公共財政的改革和發展,也給公共財政的審計提出了新的要求。公共財政審計是以國家法律法規為依據,對政府財政及其他預算執行部門分配、管理和使用公共資源,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等履行公共經濟責任的行為,進行監督、評價和報告的獨立控制活動,是與市場經濟條件下公共財政相聯系的一種財政審計形式。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公共財政的改革和發展,正促使審計機關進一步更新思想觀念,調整審計理念,關注體制變化,從宏觀的、全局的、辯證的、跨專業的角度,去研究和思考公共財政審計的發展問題。根據政府財政的工作重點和資金流向,更加突出對重點部門、重點資金的審計,更加關注財政公共資金的使用與績效,更加顧及社會發展目標和民生的公共利益,即財政審計需要樹立財政審計一體化的工作理念。
二、關于財政審計一體化的實踐與討論
關注科學發展,關注公共財政的走向,審計機關應重視對財政審計一體化的認識和目標把握。財政審計一體化在一般意義上可理解為:集中配置審計資源,對公共財政資金從收入組織、預算編制、撥付執行、管理使用等過程環節的審計;對公共財政資金的運動過程進行審計監督,并對其真實性、合規性和有效性發表審計意見;最終以審計報告和審計信息的形式反映審計成果,影響和提供對政府公共財政行為的決策評價。
財政審計一體化與傳統的財政審計相比,在認識上更為深入,定位上更為靈活,組織上應更為周密。
首先認識上,傳統的財政審計是針對本級財政(或者說對財政部門)的年度預算收支審計,側重于預算審查、數據核審、批復程序、內部控制等環節的審查;而財政審計一體化更關注年度預算執行的一個系統性,從預算的編制、收入的組織,資金的撥付,預算的執行,使用的績效加以檢查和評價,沿著財政資金的走向進行重點沿伸和審計,因此,對公共財政資金運行一體化的認識和評價更加深入、更加全面。
其次,在定位上,傳統財政審計的目標定位,主要側重于收入的真實性和合規性。財政審計一體化的取向目標,更應注重公共財政支出的合規性和效益性;在資金的界定上,不僅要看財政預算資金,而且應該關注其他非稅性資金和國有資產的運行;在審計項目上,不僅要看本級預算執行,而且應該關注財政性投資建設、專項資金使用管理,主要預算部門預算執行的情況。在一個大的公共財政資金和資產運行框架內,來審視本地區財政綜合經濟的運行質量和存在的問題,反映和揭示宏觀層面的情況,結合黨委政府科學執政的方向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來提升審計的運用成果。
其三,在組織上,財政審計一體化是審計機關在現有的審計對象、人員配備、裝備手段、審計組織程度條件下,對審計資源的一種整合和配置,以求在規定的時期內,能最大效能地實現審計目標,提升審計成果。這種資源整合,不僅有審計對象的配置,還有審計力量的配置,包括社會審計力量、內部審計力量的配合。在審計對象、審計力量、審計信息、審計資源共享的條件下,審計一體化的價值取向十分清晰,審計職能的履行具有高度的統一性和針對性,這對審計組織者來講,是一種考驗,需要一種宏觀的跨學科的駕馭意識,以便能生產出更好的“審計產品”。
有學者提出:“國家審計的產品就是審計信息”,這個觀點十分形象和恰當,如果審計最終產品-審計報告和審計信息,最終只是會計數據的確認和羅列,而不能經常地適時地從財政經濟一體化的角度提示分析,為黨委政府的科學執政的領導和公共財政的分配導向,提供有益的審計評價和監督,審計的公共性監督和評價的職能必將弱化。
近幾年來,在浙江省審計廳和杭州市審計局的領導下,杭州市下城區審計局在推進財政審計一體化方面作了如下的審計實踐:
實踐A:以預算執行審計為主線,以促進預算管理的規范性,提高財政資金的效益性為目標,在指導思想上樹立為黨委政府決策管理和人大常委會財經監督服務,推進公共財政審計制度的深入。連續三年來,審計機關對本地區財政預算執行進行客觀反映和提示問題的同時,對預算執行中16項重要事項提出審計建議,引起了黨委、人大、政府的高度重視,財政部門和有關政府部門有效執行審計意見,落實審計結論,區政府及有關部門隨之形成一批政策性的規定,極大的豐富了財政審計的內涵,使審計成果得到有效的轉化。
實踐B:區審計機關連續二年推行了六個預算執行部門的決算審計,圍繞預算執行,從預算編制的科學性、預算執行的嚴肅性、預算收支的合規性進行檢查,拓寬和增強了區級預算執行審計的深度和廣度,使財政審計一體化的工作,從預算編制的源頭和預算執行的過程中統一起來,為人大常委會加強預算執行監督提供了審計依據。
實踐C:圍繞黨委政府的工作中心,結合部門決算、財政績效、專項資金、轉移支付、政府采購等關聯問題,拓展財政審計一體化的內容,探索對財政重要的專項資金的跟蹤監督,在本地區已建立了對工業技改、商貿發展、農業開發、科技進步、外貿支助等五項政府貼息資金的年度定期審計制度,開始形成主管部門立項、財政部門分配、審計部門監督的工作運行機制,有效地促進了財政資金使用管理部門的責任意識,提高了財政資金使用的績效性。
實踐D:根據近年來,財政公共性建設投入增多的特點,按照省市政府的要求,我區落實和建立國家建設投資項目的審計制度,推進國家建設項目的必審制,審計機關全面介入國家建設投資的審計監督,并建立了有效的工作控制流程,二年半來,先后實施投資審計項目202個,核減和節約財政性建設投資5584萬,為提高財政投資的績效,筑起一條新的監督防線。
實踐E:按照公共財政體制下,財政資金、國有資產一體化運營的特點,在財政審計一體化中加大對國有資產的監督和關注,二年來,審計機關組織了對八個部門(街鎮)的國有資產資金審計,取得巨大的監督成效。為政府掌握本地區重要的公共資源、國有資金、土地存量、公有房產、或有債務提供了審計依據,使公共財政在資金和資產二種形態上的資源配置基礎更加清晰,為黨委政府對公共資源的統一調控和運營奠定了決策基礎。
浙江審計廳根據全省的審計實踐和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以及公共財政審計體制發展的趨勢,對財政審計一體化已經作出新的定位,提出:財政審計一體化,除有關原有財政審計內容為基礎外,還應包括政府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審計、政府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公司的審計、其它財政收支審計和專項審計調查。上級審計機關對財政審計一體化范圍和內容的涵蓋,結合審計的實踐來認識,我們認為具有很大的針對性,帶來很大的啟示,是一個切合實際的導向,值得引起我們在工作中深入研究和思考。
公共財政體制改革的深化和完善、科學發展理念的更新,標志著我們正步入構建公共財政建設新框架的階段,公共財政體制的改革,也必然會激發審計環境和審計觀念的全方位變革。在審計資源一定的情況下,解決問題的關鍵,要靠審計工作理念的轉變,審計監督職能的調整,并善于把握工作的取舍,以從更高的層次上認識財政審計工作的發展和創新,更好地把握全面審計、突出重點的工作內涵。
三、推進財政審計一體化的對策思考
實現財政審計一體化,要樹立財政審計“一盤棋”的觀念,充分發揮審計各專業部門的優勢,形成合力,統籌規劃,突出重點,使審計機關的整體效能大于分兵出擊,最終為社會公眾和黨委政府提供更加豐富的審計產品,使審計的成果得到有效的提升和利用。
(一)重視審前計劃提高組織管理
審計一體化可以看作一項系統工程,涉及的面廣點多,需要加強審計項目立項和審計計劃編制的思考,做好審前調查方案的形成,按照財政資金的走向和資金運動的規律,確定本地區的計劃目標。審計一體化工作,既是一個系統,就具備一定的網絡和層次,具備一定的時段和對應。審計的組織需要跨越時空和項目的單一觀察,從年度審計的重點和關注的傾向性問題,進行串聯和分析,分而不亂,合而為一,以提高年度財政審計項目的組織化程度。財政審計一體化,對審計機關內部來講,首先要做到審計項目組織管理的一體化,提高項目指揮協調、項目質量控制、項目問題綜合、項目成果提煉的一體化。
(二)綜合審計內容做到“六個結合”
審計機關內部各職能部門有著自己的特性和優勢,在財政審計一體化的目標下,各專業審計都承擔著為終極目標提供服務的責任。局部項目與整體工作目標是一個統一體,局部的問題不能局部看,應連貫看,綜合看。從中得出公共財政資金運行的真實性、合規性和有效性,加強各單項審計項目的綜合性、宏觀性。
因此,在財政審計一體化中,應努力做到“六個結合”:(1)加強專業審計目標與財政審計目標的結合;(2)加強一般部門單位審計與財政預算執行審計的結合;(3)加強財政財務收支審計和財政績效審計的結合;(4)加強經濟責任審計與財政審計的結合;(5)加強專項審計調查與財政審計的結合;(6)加強審計信息化建設與財政審計的結合。
(三)整合信息資源構筑信息平臺
我們說,從本質上講,財政作為一個經濟范疇,可以說是以國家(或政府)為主體的分配活動。財政收支體現了政府與其它經濟主體之間的利益關系。財政審計一體化的實施,使這種“分配活動”和“利益關系”在一個新的統一體方面得到觀察和思考。比如說一筆“財政專項資金”在預算執行審查中,觀察的要點是程序和合規。但在審計一體化的組織中,將沿著資金的流向,一直跟蹤到受益單位(企業)使用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得到的信息又反饋出該項財政支出的績效性和必要性。
因此,在財政審計一體化條件下,各類審計資源的整合尤為必要。這既包括審計機關內部的審計資源整合,也包括外部的社會審計和內部審計資源的整合。這些縱橫交錯的審計信息,同置于一個公共的審計信息平臺,通過各審計組信息的共享,使財政審計信息得到更好的開發利用。客觀上,審計信息的一體化,信息的完備性,傳導的流暢性,在財政審計一體化的項目管理中具有決定性的意義。特別在審計計算機管理系統(OA)和審計計算機輔助審計系統(AO)條件下,使信息的搜索、傳遞、處理和反饋機制成為可能,審計信息的共享機制,將有助于財政審計一體化項目的有效推行。
(四)確定終極目標提高審計成效
推行審計一體化,其最終的目標,應該是不斷深化財政審計的內涵,提升財政審計的質量,綜合反映財政經濟的情況和問題,形成具有價值的“兩個報告”,為政府公共財政的發展提供評價,為人大常委員會審議財政的預算執行提供依據,使審計成果得到有效的利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審計機關年度財政預算執行的審計報告,要求立意高、力度強、容量大,具備全局性和宏觀性,這是審計機關審計成果反映的最重要的載體,需要認真的把握。
中圖分類號:F239文獻標識碼: A
財政審計大格局是一項系統工程,是審計機關充分發揮審計監督公共財政的職能作用,以維護財政安全和促進公共財政制度的建立、完善為目標,以全部政府性資金運行為紐帶,以揭示和防范財政風險為著力點,統籌整合審計資源,有機結合不同審計類型,依托“兩個報告”平臺,從宏觀性、建設性、整體性層次整合審計信息,形成目標統一、內容街接、層次清晰的財政審計工作體系。
劉家義審計長在2009年中央預算執行審計培訓班上講話時指出,構建國家財政審計大格局,必須做到四點:一是必須整合審計計劃,實行審計計劃的科學管理,國家財政審計總體目標是什么,審計內容和重點是什么,總體上要抓哪幾個問題,要在哪些方面提出建議,必須進行整合,統籌研究確定。二是必須整合資源,統一組織。三是必須將不同的審計項目或類型實行有效有機結合。四是必須從財政管理體制、制度和財政績效這個高度來整合審計信息,充分利用和挖掘審計信息。審計結束后,要按照宏觀性、建設性、整體性的要求,充分挖掘審計取得的各類信息,分析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在2009年財政審計大格局業務培訓班上,在談到如何構建財政審計大格局時,劉家義審計長再次強調了上述四點。劉家義審計長的上述四點要求是對財政審計大格局基本精髓的高度概括,對于各級審計機關構建財政審計大格局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所以說,財政審計大格局是一種以系統論為指導,以高度整合資源、提高財政審計的效率和效果為目標,在審計計劃、審計內容、審計程序、審計結果與報告等方面都進行科學規劃、合理調度、系統整合的財政審計新思維。它是建設社會主義公共財政體系過程中我國審計機關為更好地適應我國財政管理體制改革與發展的要求而作出的一種探索和嘗試。
構建財政審計大格局有一個由破題向逐步深化、完善的漸進過程,就縣級審計機關而言,現階段應著重把握以下幾點:
一、處理好“三個關系”。一是處理好上下關系,夯實對地方審計機關雙重管理的基礎。上級審計機關要強化對財政審計工作的領導,特別是要加強對財政預算執行審計工作的領導和業務指導,堅持預算執行審計結果報告向本級政府和上級審計機關同時報告的法律規定。要整合審計力量資源,加大對在地方的垂直管理部門、單位和財政轉移支付資金、各項建設資金的審計授權工作力度,把這些部門、單位的資金納入財政審計范籌,拓展財政審計的覆蓋面。要完善對地方審計機關的績效考核機制,突出財政審計的分量。二是處理好財政審計職能機構與其他審計職能機構的關系。財政審計職能機構必須負起整體謀劃,提出方案,督導實施和情況綜合的責任,其他專業審計職能機構應主動圍繞和服從大格局的目標、方案要求,認真抓好審計實施。運用目標管理技術去整合審計資源,一次審計多項成果,以財政預算執行審計帶動其他審計項目的開展。在條件成熟時,可以積極穩妥地探索將經濟責任審計成果納入財政審計工作報告中,為人大、政府任命干部做好參謀。三是處理好財政審計與其他專業審計類型的關系。從宏觀意義上講,財政審計與其他專業審計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但因其內容復雜而被劃分為多個專業審計類型,致使預算執行審計成為財政審計的代名詞。因此,大格局下的財政審計必須堅持預算執行審計與其他專業審計相結合。按照目前的管理模式,全部政府性資金分為預算管理資金和非預算管理資金兩大類,前者主要指一般預算和基金預算資金;后者主要指未納入預算的非稅收入、專項資金(基金)、部門(單位或國有投資機構)管理的資金(包括政府負債)。從部門分布看,全部政府性資金包括:財政部門管理的各類財政性資金;未納入財政管理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滯留于國土部門、土地儲備中心、經濟開發區等的土地出讓金收入。政府各部門及政府所屬投融資機構的政府負債。社保部門未納入財政管理的社保資金;地稅部門減免的稅費;國土部門減免的土地出讓金;其他符合全部政府性資金涵義的資金,如行政部門結余資金,包括行政經費結余、專項經費結余和其他資金結余。從收入種類看,全部政府性資金包括:政府憑借法律法規賦予的公共權力取得的稅收收入、政府性基金、罰款和捐贈收入;政府憑借公共產權取得的國有資產收益、土地出讓金、政府性收費和特許權收入;以政府的名義或者憑借政府所掌握的公共產權如土地所取得的地方政府性債務;由政府管理、需要政府承擔最終支付責任的社會保障金等基金以及體現政府對自身資源讓渡的各類減免的稅費。只有合理界定全部政府性資金范圍,才能確定工作的內容和目標,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部政府性資金審計。
以期及時披露和查處公共財政收支中存在的不真實、不合法、不規范問題,努力當好公共財政“衛士”,切實發揮審計在規范財政收支、預防違規違紀等方面的“免疫”功能。
國務院《關于加強審計工作的意見》和中辦、國辦《關于完善審計制度若干重大問題的框架意見》的,給審計事業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作為財政審計主體的審計機關應充分履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賦予的財政審計監督職責,強化探索與實踐,著力構建適應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新常態的財政審計運行新模式。以全方位、寬領域、多維度的審計監督體系增強審計監督效能,更好地維護國家財政經濟秩序,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促進廉政建設和國民經濟的和諧健康發展。
一、構建財政審計運行新模式的必要性
財政審計是國家審計的永恒主題和基本職責,是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維護公共財政安全的重要舉措。隨著公共財政體系的不斷完善和財政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進入新常態,審計機關在政府公共財政審計上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原有的財政審計模式已不能適應新的形勢和要求,一些突出問題成為阻礙審計事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
首先,財政審計覆蓋范圍不全。如預算執行的審計,主要關注一般預算、政府基金預算、中央轉移支付資金和地方財政收支的審計,而對政府性非稅收入、地方政府債務、社會保障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等重視不足,使得部分財政資金處于審計“盲區”。其次,財政審計目標定位不準。
盡管財政部門已較成熟地運用財政杠桿和宏觀政策“聚財、理財、用財”,但審計部門的財政審計還停留在就事論事層面,偏重于對具體單位和具體項目的審計,沒能從更高的角度認識資金、數字所反映的體制、機制和制度方面的深層次問題,闡述對問題產生原因的整體性、針對性分析。
第三,財政審計組織形式分散。在“各管一塊”的審計職責劃分體制下,財政資源分屬于審計機關內部不同職能科室審計,財政審計的項目計劃、工作實施由各專業科室分別完成,審計人力資源得不到有效整合,“各走各路、各自為戰”的審計局面嚴重影響了審計信息的交換,消弱了財政審計的效能發揮。
第四,財政審計技術手段落后。主要體現在審計人員習慣于用傳統方法進行審計監督,信息化手段的應用不足,財政聯網審計、被審計單位數據庫和審計數據庫建設滯后。面對上述問題,審計工作者應充分認識構建財政審計運行新模式的必要性,堅持“揭示問題、促進改革、規范管理、維護安全、提高效益”的審計工作原則,強化探索與實踐,總結和完善財政審計運行新模式的構建策略。
切實強化財政審計在財政管理、預算執行、資金流向、財政支出結構和資金使用效益等方面的監督保障作用,促進廉潔政府、責任政府、效能政府的建設。
二、財政審計運行新模式的構建策略
改革與創新是構建財政審計運行新模式的核心要素。只有在財政審計的內容、目標、組織方式、資源配置、信息利用等方面潛心研究和總結,才能探索出與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新常態相適應的財政審計運行新模式構建策略,進而統籌整合審計資源,充分發揮審計的公共財政監督職能,有效提升財政審計整體質量和水平。
(一)完善審計計劃,實現財政審計的全覆蓋
制定完善的財政審計計劃,是避免財政資金游離于審計監督之外、實現財政審計全覆蓋的基礎和保障。審計機關和審計工作者要進一步提高對審計計劃重要性的認識,緊緊圍繞財政這一中心,結合黨委、政府、人大、政協及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重點、熱點、難點問題,制定周密的財政審計計劃。要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公示財政審計計劃,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的集體智慧,多環節、多渠道征集對財政審計計劃的意見和建議,在此基礎上完善財政審計計劃,科學安排審計項目。通過完善審計計劃,使審計范圍實現全覆蓋,既涉及政府財政預算、投資、撥付、管理和使用環節的審計,也包含對普九化債專項資金、淘汰落后產能專項資金、社會保障資金、保障性住房專項資金等專項資金的審計。不僅對重點國有企業的稅收征繳情況進行審計,也對以往審計中忽視的民營企業、個體經營戶進行審計。這樣就了消除財政審計的死角,使審計視野不斷向全部政府性收支擴展,有力地推動預算執行和財政收支管理的規范化、制度化和科學化。
(二)把握審計重點,明晰財政審計的既定目標
財政審計的重點也是當前財政改革的熱點、難點。審計機關和審計工作者要通過明確財政改革的發展方向把握財政審計重點,進而明晰財政審計的既定目標。為此,財政審計應突破單純的查賬、就收支審收支,以發現資金違規問題為目的的簡單、狹隘的審計內容,關注財稅政策體系的完善、財政體制的改革、財政支出結構的優化以及稅費改革和依法理財,將公共財政項目與資金的決策、分配、使用和績效等環節全部納入審計范疇。不僅要審計資金收支是否按照預算執行、預算執行是否實現了既定目標、財政資金的使用和管理是否符合國家的政策法規,也要審計財政資金使用是否符合經濟性原則、是否有利于經濟結構調整以及推動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更要從體制、制度層面和管理層面分析財政審計中發現的問題,揭示違法違規問題所反映的體制障礙 制度缺陷和管理漏洞,從專業的角度提出整改意見,有效發揮財政審計的建設性作用。
(三)優化審計資源,促進財政審計的部門協作
政府性資金量大面廣,涉及單位既有行政機關事業單位,又有私營企業和個體經營戶,以往的各部門“單打獨斗、各自為戰”的財政審計格局顯然難以適應新的經濟形勢。審計機關應結合構建大財政審計的審計理論研究新成果,整合優化審計資源,促進財政審計的部門協作。成立由主要領導負責的財政審計協調指揮中心,統一規劃安排方案擬定、業務處置、工作協調、信息傳遞和審計綜合等財政審計工作。
根據財政審計工作的新特點,打破科室分工,實行審計部門之間、審計人員之間的混合編組,合理搭配,改變按行業歸口安排審計項目的傳統做法,注重人力資源、信息資源、技術資源的共享,充分發揮不同類型審計人員的業務專長,營造主體清晰、團結互助、共同進步的財政審計環境。加強與政府和企業內部審計機構的協調配合,充分發揮內部審計機構熟悉本單位、本行業工作特質的優勢,通過對內部審計的監管和質量評估,科學利用內部審計結果,減少與內部審計工作的交叉重復,提高審計資源的配置效率。
(四)更新審計手段,推動財政審計的信息化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計算機網絡已融入財政審計的各個環節,給審計手段的更新創造了有利條件。審計機關和審計工作者應抓住這一歷史機遇,變革傳統審計手段,有效履行國家審計在信息化條件下的審計監督職責。第一,要認真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利用計算機信息系統開展審計工作的有關問題的通知》,加強對審計人員的計算機審計教育培訓,使審計人員熟練掌握計算機應用技術、數據處理技術和網絡多媒體知識,培養復合型審計人才。第二,以“金審工程”為依托,創設財政審計數據平臺,利用ETL工具將分散在財政、稅務、社保、金庫、銀行等部門單位的海量財務業務數據進行有效整合,建立起相對完善、規范的綜合性財政審計數據庫。
并通過標準數據接口與計劃信息系統、支付信息系統、稅務征管信息系統、非稅征管信息系統實現有效的數據交換和共享,為財政審計數據挖掘提供堅實的數據基礎。第三,規范計算機審計程序,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制定具體、詳細、周密的計算機審計準則、標準與規范,充分利用數據分析載體和信息傳遞載體,加大數據分析力度,有效規避計算機審計風險。
就現狀而言,我國政府財政審計工作還需不斷完善,制度漏洞將會使審計工作難以有效開展,不能對政府財政收支有明確的展現,審計資源缺乏,內容狹隘,審計方式相對落后,這與高速發展的社會現狀嚴重不符,因此必須重新定位審計制度,并且依據具體情況合理調整審計制度,推動政府財政審計工作的順利實施。文章主要論述了政府財政審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依據問題來源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一、政府財政審計存在的弊端分析
(一)審計范圍較廣,人員與任務匹配上難以衡量
從目前情況分析,政府財政審計范圍相對較廣,而審計的對象也涉及到多個經濟活動,關系到國有資產的有效管理。從廣義角度分析,審計范圍的不斷擴大對審計人員的需求量日益增多,并且對審計人員的素質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就現狀來說,政府財政審計人員儲備不足,數量相對有限,與此同時,審計人員素質也是制約政府審計工作難以有效開展的最直接因素,就現有政府審計人員來說,他們并不是對所有行業都有一定的認知,復合型人才短缺也是影響政府財政審計工作難以落實的重要原因。
(二)審計平臺的缺失,審計內容缺乏全面性
在“大格局”的形式下,政府財政審計工作應該與時俱進,擁有審計平臺,繼而實現資源共享,審計平臺的建立能夠有效推動審計工作的順利實施,審計人員通過信息平臺得到資料,減輕了他們的審計負擔,實現審計工作的高效,避免重復的開展有關工作,節省工作時間。但就現狀而言,審計平臺構建還存在一定的漏洞,并沒有實現統一聯網,無法實現資源共享。除此之外,在審計內容上,政府財政審計內容相對而言缺乏全面性,特別是在財政資金利用上存在明顯不足,政府財政審計效益關注有待提升。這對于審計工作的開展是極大的阻礙,亟需解決。
(三)審計的成果分配不科學,導致團隊力量不能充分顯現
財政審計的大格局涉及到很多傳統財政、社保以及環保部門的業務審計工作,具體的組織方式和常見的審計項目也有比較大的差異,不過對審計的成果分配,尚且還沒有形成科學的對制度進行適當的建設,還處在滯后的狀態當中。考核業績也僅僅停留在原本的機制模式下,沒有正確看待并解決利益分配上的問題,造成形式上的整合財政審計項目,事實上卻并沒有達成一致。在人力以及時間都非常有限的現實情況基礎之上,為了能夠盡快完成自身審計目標,大部分部門都僅僅“自掃門前雪”,一旦遇到和成績沒有關聯的工作都不會重視,十分不利于調動整體的合力,對原本團隊優勢來說十分不利。
二、解決政府財政審計問題的具體措施
(一)完善審計人員培訓,加強儲備審計力量
針對上文中提到審計人員儲備不足的現狀,政府部門需要發揮宏觀調控作用,積極吸收相關的專業人才,最好是通過考試選拔的形式實施人才招聘,以此彌補政府財政審計人員短缺的現狀。與此同時,對現有審計人員實施專業知識培訓,現階段審計工作范圍不斷拓寬,涉及到的審計內容也越來越廣泛,審計人員知識儲備相對不足,因而必須定期對審計人員實施培訓,使其從多個層面了解審計工作,提升審計工作效率,促進政府財政審計的有效開展。
(二)運用現代化的手段實施財政審計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其在各個領域都得到了有效使用,且效果非常顯著,政府財政審計也可以借助現代信息技術來完成。在信息化背景下,政府財政審計應該借助信息化完善相關工作,利用信息化技術優勢高校開展審計工作。利用計算機優勢,引入較為先進的計算機軟件,構建財政審計數據資源庫,實現資源共享,尤其是針對審計資源,還有審計結果,利用計算機設備,審計人員可以操作審計計算,實施資料傳輸,進行圖表對比等,擴寬審計平臺,促使政府財政審計工作有效開展,形成透明化的財政建設,構建信息化審計平臺,提高公眾參與度。
(三)統一審計思想,提升成果轉化率
在當前經濟情況下,牢牢抓住自身的轉型發展的時機,借助審計創新來促進財政審計構建大格局的發展,切實提升審計工作的建設性以及預警性的作用,借助全部的政府性資金,并將其作為主線,秉持“五個統籌”的理念完善計劃。與此同時,制定出未來一年的審計工作基本計劃。審計工作的“大格局”屬于系統性的工程,需要從績效、聯網、工程三方面的審計工作當中尋找適當的突破點,首先確定財政的聯網審計,待成功實施之后,著手進行非稅收入征繳的管理審計,最后進行預算管理的執行審計,完成全部資金審計。
三、結束語
總體來說,政府財政審計工作對政府經濟建設幫助非常大,能夠使其財政資金得以有效使用。本文中詳細闡述了政府財政審計工作存在的弊端,并且給予相對應的解決對策,進一步推動政府財政審計工作能夠落實到位。
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財政審計和財政監督,決定了我國財政經濟的發展趨勢和取向。隨著財政監督體系的逐步確立和基本完善,使我國的財政審計工作產生了巨大變化。
一、對財政監督的理解
對財政監督的理解存在著三種代表性的觀點:一種觀點是從經濟運行全過程闡述財政監督的含義,以孫家琪主編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概念辭典》提出的財政監督的定義為代表,認為財政監督指的是通過財政收支管理活動對有關經濟活動和各項事業進行的檢查和督促。另一種觀點是從廣義的角度對財政監督的含義進行歸納,以顧超濱主編《財政監督概論》提出的財政監督的定義為代表,認為財政監督是指政府的財政管理部門以及政府的專門職能機構對國家財政管理對象的財政收支與財務收支活動的合法性、真實性、有效性,依法實施的監督檢查,調查處理與建議反映活動。還有一種觀點是從財政業務的角度來闡述財政監督的含義,以李武好、韓精誠、劉紅藝著的《公共財政框架中的財政監督》提出的財政監督的定義為代表,認為財政監督是專門監督機構尤其是財政部門及其專門監督機構為了提高財政性資金的使用效益,而依法對財政性資金運用的合法性與合規性進行檢查,處理與意見反饋的一種過程,是實現財政職能的一種重要手段。
二、對財政審計的理解
財政審計是指國家審計機關對中央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財政收支活動及財政部門組織執行財政預算的活動所進行的審計監督。財政審計,又稱財政收支審計,是審計機關依照《憲法》和《審計法》對政府公共財政收支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所實施的審計監督。根據我國現行的財政管理體制和審計機關的組織體系,財政收支審計包括本級預算執行審計、下級政府預算執行和決算審計,以及其他財政收支審計。根據《中央預算執行情況審計監督暫行辦法》的規定,中央預算執行審計主要對財政部門具體組織中央預算執行情況、國稅部門稅收征管情況、海關系統關稅及進口環節稅征管情況、金庫辦理預算資金收納和撥付情況、國務院各部門各直屬單位預算執行情況、預算外收支以及下級政府預算執行和決算等七個方面進行審計監督。隨著我國公共財政體制框架的建立和完善,財政審計逐步實現了三個重要轉變:一是由收支審計并重轉向以支出的管理和使用情況的真實性、合法性審計為主;二是由主要審計中央本級支出轉向中央本級與補助地方支出審計并重;三是財政審計范圍已由傳統的財政決算審計、專項資金審計、稅收和海關征管審計,擴展到預算執行審計、部門決算審計、轉移支付審計、稅收和海關收入審計、政府采購審計、財政績效審計、社會保障審計等。逐步形成了“大財政審計”的概念。大財政審計是財政審計的擴展,也是財政審計的補充。
三、財政監督中對財政審計的監督
20世紀90年代上半期,中國對原有的財務會計制度進行了一整套重大改革。會計準則的重要作用不僅得到實踐工作者的支持,而且也得到了政府財政部門的認可。與此同時,中國又全面地推進了新稅制改革,稅收的剛性通過立法途徑得到了保證。新稅制規定,當公司的財務會計制度與國家財經規章制度存在不一致的地方時。稅收征管機關在征稅時,應以國家財經規章制度的規定為準。這一規定對于理順政府與企業的關系,規范政府與企業的行為。明確政府與企業的分配秩序有積極的作用。自實施財會制度和稅制改革以來,理論界圍繞稅收原則的剛性內涵與會計準則的公允內涵的聯系和區別進行了深入的討論。從歷史發展的趨勢和邏輯來看。稅收原則體系同會計準則體系是一致的,二者都應體現社會資本和個人資本運行的客觀要求。但從某一特定的時期看,稅收原則體系與會計原則體系又是有區別的。首先,稅收原則由于階級性要求可能會做出某種強制規定,
但會計準則體系的階級性要求相對而言并不十分鮮明,審計的準則無疑應是以各項公認的會計準則為基礎的,其實我國早已有注冊會計師與注冊審計師合一之實。其次。財政監督有獨立存在的實體一財政資金言,財政實體還應包括國有資本部分;而審計則沒有獨立存在的實體。財政管理的目的應是加強財政管理、提高財政資金的運行效益;而審計則只是屬于方法論的范疇,審計的階級性并不突出,國家統治的代表——各級政府需要審計,對于微觀經濟單位——公司、企業來說。加強內部監督管理、完善公司的內部審計功能。也是它們管理的重要職能。再者,財政監督包括人事監督和財經監督兩方面內容,而審計監督只有財經監督之責,并無人事監督之權。從法律角度看,一級或上級審計機關實施監督所依據的法律準繩也只能是由立法部門或財政部門所制定的各項財經法規。我國現行的一級審計機關對同級財政的審計也只能在預算法等法規所規定的范圍內進行。當然在這里也可能會有新的情況出現。從長期來看,稅收剛性原則不會脫離會計準則而孤立發展,稅收在它的立法時,會不斷地吸收會計準則演進過程中出現的新東西來充實自己、完善自己。簡言之,稅收剛性既是立法的要求,也會體現會計準則演進中的精華。由于審計監督與財政監督在我們今后的財政活動中將會出現更多的交叉,而且審計監督也有由政府內部監督模式往人大的獨立審計模式過渡的趨勢。探索審計監督和財政監督各自的內容、監督范圍、監督手段、監督效率等也將會顯得日益重要。
四、完善財政審計監督機制的必要性
黨的十七大提出要完善公共財政體系,在今后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我國財政改革與發展都要圍繞完善公共財政體系這個目標努力推進。從內容上講,公共財政體系包括公共財政收入體系、公共財政支出體系、公共財政預算體系、公共財政政策體系、公共財政責權配置規則體系、公共財政制度體系、公共財政管理體系和公共財政監督體系八個方面。財政部部長謝旭人在全國財政工作會議上表示,在2008年財稅改革穩步,推進的基礎上,2009年將大力推進財稅制度改革。由此可見,將對我國財政審計產生了深刻影響,財政審計面臨著“五新”:一是面臨著新的財稅管理模式和管理內容;二是面臨著要確定新的審計客體和審計對象;三是面臨著要運用新的審計手段,開展計算機輔助審計已經刻不容緩;四是面臨著要確立新的審計的目標,更注重績效審計;五是面臨著要適應新的審計環境,要實行陽光審計。由此可見,在公共財政制度重構過程中,要解決制度缺陷,堵塞各方面的漏洞,不僅需要財政內部的檢查監督,更重要的還要借助于財政審計的作用。通過財政審計和財政監督,發現問題和提出建議,促進各項公共財政管理制度的完善。
參考文獻
[1]魏長生,查勇.淺談績效審計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審計與經濟,2009,(5).
財政審計是國家審計的永恒主題,也是國家審計工作的核心。近些年來,財政部門的“金財工程”逐步推進,各部門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紙質賬簿越來越少,數據信息量越來越大,財政各部門系統之間數據逐漸連為一個整體,如何把握財政數據之間的關聯,綜合比對,是快速精準抓住問題的關鍵,這就需要審計人員結合審計實踐,高效充分地運用計算機審計。
一、在財政審計中應用計算機審計的必要性
(一)應用計算機審計,是構建財政審計大格局的要求財政審計大格局,是指將全部的政府性資金納入審計監督的范疇,統籌規劃部門預算、政府決算、經濟責任、專項資金、民生資金等審計項目,構建協調、統一的工作體系,充分發揮審計維護經濟運行、服務國家治理的職能作用。財政大格局的實現,必須依托于對當地財政體系、資金分配管理的清晰認識和準確把握,而對財政資金的流向分析,卻是必須依托強大的計算機分析手段對大量數據的綜合處理才能實現的。(二)應用計算機審計,是財政信息大數據的要求財政部門的數據信息量大,門類眾多,類型各異,從基本層面上劃分,就包括計劃層、執行層、核算層,其中,計劃層包括部門預算編審系統,執行層包括指標管理系統、非稅收入收繳系統、集中支付系統、撥款管理系統、用款計劃系統、政府采購系統、清算對賬系統等多個系統,核算層包括總會計財務系統、專項資金系統、預算單位財務系統等。每個系統中又有數億的數據量,靠人工從這么龐大的數據中發現關聯并分析,是不可能實現的,只有運用計算機審計,才能實現對數據的分析挖掘。(三)應用計算機審計,是審計工作客觀實際的要求現在審計機關,尤其是基層審計機關,普遍面臨著人員少,工作任務重的客觀實際。面對這樣的現實,任何一個審計項目都不會有充足的人力和時間,要想取得審計成果,必須探索審計規律,創新審計方法,應用計算機審計,是節約人力、時間,快速抓住問題,取得審計實效的關鍵。
二、財政審計中應用計算機存在的問題
目前,在我國財政審計中應用計算機審計尚處于起步階段,沒有形成社保審計中計算機審計應用完整的思路和方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財政數據采集不全,無法形成全面的數據分析由于財政數據涉及部門多,分類細,很多科室自己都有獨立的系統,數據量大,審計人員在審計時很少采集全面的數據進行綜合分析,大部分都是需要哪方面數據采集那部分數據,如采集國庫和集中支付中心數據,然后對數據進行排序,或常用疑點的模糊字查詢,對數據分析浮于表明,難以形成對數據全面的分析和把握。(二)財政數據關聯節點多,無法形成系統的數據關聯由于歷史原因,財政數據并不是一個系統中的數據,而是各個獨立系統數據通過“金財工程”聯系起來,金財工程的財政數據中并不包括部門獨立系統的明細數據,審計人員在提取各個系統后臺數據后,由于不同公司的軟件設計差別很大,關聯點難以尋找或關聯難度較大,導致無法將數據統一到同一數據庫或數據表中,從而無法實現關聯分析。(三)審計人員中復合型人才較少,無法形成對財政數據的挖掘剖析目前,審計人員中具有較強財政審計能力的人較多,具有較強計算機應用能力的人也不少,但是同時懂得財政審計,又能熟練應用計算機審計的人卻不多,導致很多財政審計能手看不懂數據表,不知道那一個個數字是做什么的,很多計算機審計高手在面對獨特的財政系統時無從下手,不知道該干什么,無法形成對財政數據分析的突破性進展。
三、如何提高財政審計中計算機審計應用的效果
(一)組建具有綜合素質的團隊,對財政數據進行全面的分析關聯
通過組建包括財政、計算機、土地、環境、社保等多方面審計背景和經驗的人才,集中時間對財政數據進行全面分析,剖析各部門數據間的關聯,形成系統全面的數據,綜合對比指標、資金等多方面數據,查找其中存在的問題。
(二)研究預算、指標、用款之間的關聯,挖掘財政數據內潛藏的問題
由于審計人員對數據關注的局限性,財政審計工作的重心集中在財政資金的流向和在預算單位的使用上,對財政資金的預算和分配由于數據的采集缺失或數據難以處理出來,反而形成了財政部門本身的“燈下黑”。審計人員在對全面財政數據關注后,更能通過預算指標的調劑、追加,發現虛列年產預算指標、未按年初預算下達指標、挪用財政資金、滯留專項資金的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