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2 09:19:3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生態環保標準,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在細節上下功夫
在我們對這里優美的養殖環境感到震撼的同時,也被懸掛在養豬場門口醒目位置的“進場須知”標識所吸引,尤其是第一條“以防為主,以治為輔,防重于治”的提示更是讓人印象深刻。吳董強調,“以防為主”最為重要,如果能切實做到在災害沒有來臨之前從各個環節上加以預先防治,就能將大的禍患止息于未然之時。當踏進廠區大門時,我們根據提示進行進場消毒:第一道程序是腳踩消毒水,進行從頭發到腳的噴霧式全身消毒;第二道程序是將鞋子放在特定消毒盆里進行再次消毒:第三道程序是在特制通道上用消毒水進行第三次消毒;最后一道程序是進更衣室換上專業的全身消毒服。令我們感到奇怪的是沿途非但沒聽到豬的叫嚷聲,更沒有聞到豬糞的味道。“這里是養豬場嗎?怎么這么安靜,而且沒有任何臭味呢?”我們輪番發問。吳董笑著說:“因為豬糞便經過“生物發酵舍零排放”養豬技術處理,已沒有任何臭味:豬排泄物經生物活菌發酵后就是天然、優質的有機肥料,可以做為場內各種植物的天然養料。”我們這才恍然大悟。舉目望去,場內各條通道甚至角落都撒滿了石灰,吳董介紹說石灰有預防、消毒、凈化空氣的作用,可以有效阻隔瘟疫傳播。再往里走,綠意盎然,通道兩旁則整齊有序地栽種了一千多株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竹柏”,它們恣意地在微風中舒展著腰肢。這種高貴樹種能以其特有的功能吸收豬場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廢氣,再轉換出新鮮的空氣使豬健康成長。樹感恩著豬的“有機滋養”,豬呼吸著樹創造的清新空氣,這種自然生態的和諧氛圍令人稱嘆。
從種源著手回歸自然
從吳董那里得知,“豬”在中國文化中有著七千年的歷史,古時稱豬為“豕”(Shi),在《易經、大畜卦》六五爻辭曰:“殖豕之牙,吉。”殖豕是指一種小公豬,在沒有之前它的牙齒非常鋒利,兇狠無比,還會咬人,也不長肉,只有后它的牙齒才會慢慢退化,才被馴服,才會長膘。在古人眼里,家里不養豬就不像個家,所以“家”字是由“一”頭和“豕”組成,而寶蓋頭在古文里代表房子,意思是家里養了牲口才像個家。在豬、牛、馬、羊、雞、狗六畜中,豬排在首位。古有六畜興旺之說,豬又是家里的攢錢罐、聚寶盆。另外,在《易經、大畜卦》六五爻屬陰卦,陰為黑,所以是黑豬為上。因此吳董推崇從“豬”的種源著手,回歸自然,返璞歸真,傾力打造一條純生態的黑豬產業鏈,以自己獨到見解,引領消費者重新認識豬、青睞豬。
據吳董介紹,豬的種類很多,大體上有從國外進口的洋豬品種,有土洋結合的雜交品種,還有本土的土豬品種。一般來說洋豬飼養5個多月即可出欄,雜交品種豬出欄時間不到6個半月,而土豬飼養時間則長達一年。由于受飼養周期較長、豬肉價格較高等因素影響,我國特有的土豬品種面臨著被逐漸淘汰的窘境。這些話題令吳董神情憂慮,但他旋即頗為欣慰地指著一群活潑健壯的黑豬說道:“還好,通過幾年的不懈努力,我有幸得到了本土的黑豬品種。這些品種是純黑豬,由野豬演變而來,特點是頭大、毛長、毛發粗硬、性格兇狠,飼養的時間需要一年,這也就是所謂的‘年豬’。黑土豬具有優良的抗病能力,品種精良卓越,肉質鮮嫩無比,它的遺傳基因里就有著別的豬種無法比擬的基能。比如,它的氨基酸、肌苷酸含量是外來品種的1.5倍以上,不飽和脂肪酸是外來品種的兩倍,膽固醇含量卻只有外來品種的40%左右……這與它們千百年來對氣候、環境和水土的適應不無關系。相比之下,洋豬在抗病力方面就要脆弱些,因為它的遺傳基因來自國外,面對一個全新的環境它需要時間來適應。加之又被要求縮短成長周期,品質就會大打折扣,患病幾率相對較高。其實,豬沒有罪,它們很可愛,餓了就叫,吃飽就睡,憨態可掬,全身是寶。錯的是人,例如為了加快洋豬的生長過程,除了采用大量高能量、高蛋白的人工復合飼料外,飼養時間也很短暫,使得很多營養成份在豬身上還沒有完全轉化和代謝出來,就被人類屠宰加工,有些不良因素就轉換到人體身上,并對人體產生了害處。仔細想想,以前人們吃土豬肉后并未出現像現在這么多的心腦血管疾病和‘三高’等癥狀!”
他接著說:“黑土豬的肉質香醇細嫩,氨基酸、肌苷酸含量很高,精瘦適中,肥而不膩,口味適宜。特別是在它的肉皮中含有大量的膠原蛋白質,對人體的皮膚、筋腱、骨骼、毛發都有重要的生理作用,既能增強細胞的生理代謝,改善機體生理和皮膚組織細胞的儲水功能,使細胞得到滋潤,并保持濕潤狀態,更能有效防止皮膚過早褶皺、延緩皮膚的衰老,是老少皆宜的最佳食品。豬骨頭湯更是補品中的上品,能在人體中起到抗衰老的作用,這是由于人體骨胳中最重要的是骨髓,隨著年齡增長和機體的老化,骨髓打造紅、白細胞的功能也逐漸衰退,骨髓能量降低,直接影響到人體新陳代謝的能力,而骨頭湯中含有的膠原蛋白恰恰能增強人體打造血細胞的能力。因此對中老年人來說,喝骨頭湯加以調理,可以減緩骨髓老化:同樣,骨頭湯也有助于青少年的骨髓增長。如此寶貝中的寶貝,我們怎能將它丟失呢?就算代價再高,成本再昂貴也要把黑土豬品種保留下來。”
從飼料源頭做起防患于未然
在吳董的生豬產業鏈中有一塊占地約600畝的生態園基地,因其擁有一條流水潺潺、悅耳動聽的山溪,故取名為“鳴溪”,專門種養各種綠色有機農產品。養豬場主要以生態園內種植的天然牧草加上自己生產的優質飼料喂養生豬,防患于未然,從飼料源頭杜絕不健康因素的滲入。據吳董介紹,他的生態養豬方法和傳統養豬方法相比,既有相同之處但也有所區別。相同之處是養豬場以優質牧草和五谷雜糧,添加有益微生物,并按照一定的比例調配出不含抗生素和激素等化學藥品的有機飼料,生豬的飲用水也是從一百多米深的地下抽取的甘泉:不同之處則在于過去大多是用剩飯、剩菜,餿水等喂養生豬,這樣
很不衛生,甚至可能使豬患上傳染病。因為有部分人群的疾病是先天遺傳的,例如肝炎,肺結核等,這些頑固性疾病的潛伏期特別長,有的一代,甚至幾代人都可能遺傳。無論是先天或后天,有遺傳疾病的人用完后的剩菜、剩飯、剩湯都歸總到一起喂養生豬,即使經過高溫蒸煮?消毒,這些剩飯剩菜也會產生眾所周知的致癌物質一一亞硝酸鹽,這樣從人身上殘留下來的疾病就轉換到豬的身上,再從豬身上還給了人。這是個該引起我們人類深思的問題。這種現象的發生就如同,“進門盜竊之人固然不可道,但開門防盜之人也要有所覺醒”。人類健康的維護是個很寬,很廣的課題,必須從每一個人做起,從每一個小細節著手。一個有責任感的養殖企業,一定要憑良心賺錢,每一分錢都要賺得心安理得,才能做到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內不愧己。我們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進一步傳承、發揚和改進傳統的飼養方法,就是苦一點,累一點,少賺一點也是值得的。
目光長遠打造極品豬肉
一、考核對象
列入**市年度生態示范創建(包括生態縣(市)創建、生態示范區創建、環境優美鄉鎮創建、生態文明村創建)工作計劃的縣(市、區)、鄉(鎮)、行政村。
二、考核標準
按照國家、省、市制定的生態縣、生態示范區、環境優美鄉(鎮)和生態文明村考核驗收標準。
三、考核驗收程序
(一)市政府每年以責任目標的形式,向各縣(市、區)下達生態示范創建任務,各縣(市、區)結合自身實際確定任務落實單位,并報**市環保局備案。
(二)列入**市省級以上創建名單的縣(市)、鄉(鎮),經過創建,自查達到驗收標準的,將申請驗收報告、總結材料、技術報告報**市環保局,由**市環保局組織初步驗收,合格后報**省環保局進行正式驗收(審核)。
(三)列入**市市級生態示范創建名單的村,經過創建,自查達到驗收標準的,將申請驗收報告、總結材料、技術報告報所在縣(市)環保局,由縣(市)環保局組織初步驗收,合格后報**市環保局進行正式驗收。
四、獎勵辦法
(一)目標獎勵
完成生態縣(市)或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創建工作目標,并通過環境保護部驗收,每個獎勵50萬元,記重大業績一次。
完成國家級環境優美鄉(鎮)創建工作,并通過環境保護部驗收命名后,每個獎勵總額10萬元;完成省級環境優美鄉(鎮)創建工作,并通過**省環保局驗收命名后,每個獎勵6萬元。逐級申報命名的,獎勵金額補足總額。
完成國家級生態文明村創建工作,經過環境保護部驗收命名后,每個獎勵總額5萬元;完成省級生態文明村創建工作,經省環保局驗收命名后,每個獎勵總額3萬元;完成市級生態文明村創建工作,經**市環保局驗收命名后,每個獎勵1萬元。逐級申報命名的,獎勵金額補足總額。
(二)特色獎勵
鑒于生態示范創建的示范性和先進性,為鼓勵探索和創新,設立特色獎勵,每年在全市范圍內挑選2個在生態示范創建中對環境改善、污染治理、生態建設方面具有推廣、示范、借鑒意義的生態工程予以褒獎。特色獎勵最高金額為5萬元,由**市環保局組織專家進行先進性評價,視其科學性和推廣性價值予以一定獎勵。
(三)先進個人獎勵新晨
對在生態示范創建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先進個人進行獎勵。獎勵對象為政府職能部門相關人員、縣(市、區)、鄉(鎮)、村領導及環保相關人員。獎勵名額為全市每年10名,獎勵金額為每人20**元。
以上獎勵所需資金列入市政府年度環保預算,目標獎勵和特色獎勵資金應用于受獎勵單位的生態示范創建工作,不得挪作他用。
五、處罰辦法
對逾期未完成生態示范創建年度目標任務的單位,在全市通報批評,并依據所簽定的責任目標給予一定的經濟處罰,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
附件:1.生態縣建設考核指標
中圖分類號:X3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7)05-0316-01
隨著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過去很多以犧牲環境來換取的經濟發展行為也得到了極大地整治,環境保護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而對環境的保護就要制定相應的保護標準,制定整治的管理規范和標準,以環保為主要目的,實現生態資源的可持續循環發展。
一、我國環境保護標準化的發展現狀
我國的環境標準累計達到了1418項,現行的標準就有1307項,被廢止和更新的標準有111項,我國在過去的40多年的時間里也在不斷完善我國的環境保護標準,并且形成了“五類兩級”的保護環境的標準體系。五類主要指:污染物排放(控制)標準、環境監測規范、環境質量標準、環境基礎標準、環境標準修訂規范與管理規范類的環境保護標準。其中:污染物排放(控制)標準、環境監測規范、環境質量標準屬于環境保護的核心標準,其他兩類屬于國家環境保護標準體系。“兩級”主要指的是地方級別的環境保護標準和國家級別的環境保護標準。在國家現行的環境保護標準中,包括國家制定的環境質量的14項標準,國家規定的排污控制的138項標準,國家環境監測的707項標準,基礎環境標準18項、環境保護的規范類430項。國家在排污的標準控制、環境質量標準、環境的監測規范等方面的標準體系基本上已經建立。我國的環境保護的體系標準框架已經形成[1]。
二、當前我國環保標準化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環境保護標準體系建立至今,歷經了40多年的發展,環境保護體系的框架已經形成,并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深入發展,也得到了不斷地完善,環境保護標準的建立對我國在環境保護工作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我們在開展各項環保工作中有標準可以作為參考,大大地提高了我們在環保工作中的工作效率,也使環保工作更加規范化,使環境保護有了具體可以參考的數據,便于指導我們具體的經濟工作的開展,所以,環境保護標準的制定為整個環保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尺度作用,對環保工作的成敗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價值,環保標準的建立對我國的環保工作的成敗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環保標準的建設仍存在一些具體問題,影響到環保工作的持續有效地開展。
(一)環保標準制定的局限性
雖然我國的環保標準體系是在1973年就制定了,現在以及形成了一定的規范框架,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我們的環保標準還只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標準,還沒有與國際的環保標準相對接和相關聯。我國的環保標準的要求是對一切行為都是強制要求達到環保標準,對于達不到標準的行為和相關的違反環保的行為都要受到處罰,在環保強制性中,最突出的就是對排污的規定和環境質量的規定,但是在國際的環保標準中,很多的標準都是以自愿的實施原則,而在推薦的環保標準中,則是由很多非政府組織頒發的,目的也是在一種人們自愿參與的情況下,主動為之的環境保護行為。因此在制定的強制性和制定的主體方面,我國與國際上的通用的標準有一些差距。
(二)環保標準的認識程度的不足
在中國的環保標準里面關于排污、環境污染等規范的制定都是為了規范政府和企業、個人對環境污染的指標規定,都帶有法律的強制性。因此很多企業都是考慮的強制性后面的處罰和對企業帶來的不利影響,才勉強而為之,并不是從內心真正地愿意去實現環保標準的指標考核,很多企業甚至從意識方面并不認同環保標準的制定,他們表面上服從國家、政府的對環保標準的規定,但是私下卻為了經濟效率而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環境。這種從內心深處為了經濟效益而視環保標準為虛設的情況存在很多,這也為我國開展環保活動,制定環保標準體系帶來了很多的挑戰,嚴重地阻礙了環保標準的順利實施和環保工作的持續快速的發展。
(三)環保產業的發展還不健全
隨著環保工作的越來越重視,環保標準的不斷規范和完善,環保事業的發展必將帶動了相關的環保材料、環保器材、環保服務的全方位發展,環保工作的發展也將帶來了整個環保產業的連鎖反應,但是目前我國的相關產業仍處在起步階段,環保產業化發展還不健全。在過去的環保標準中,過多地強調的是環保的技術、環保的設計的發展,更多地資金和人力物力都投入到了環保工作的技術提升和測評工作中了,對整個關聯的環保產業的重視程度不夠,因此導致環保產業發展的滯后性,也影響了環保產業標準的更加健全和完善。
(四)環保標準的制定的內容不全面
我國在當前對環保的標準體系的制定越來越完善,對環保標準中的排污等環保標準的執行也越來越規范,但是,在環境保護的標準制定中對環境生態破壞的平衡保護、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循環、環境破壞的修復等的具體實施規范并沒有制定相關的標準,使人們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沒有一個標準作為參考,例如現在的很多制藥企業,雖然在監測中,各項污染物已經達到排放標準,但是周圍的人群仍然可以聞到溢散出的無組織氣味,這些氣味導致身體的不適,但是按照環保部門的環境排放標準,企業所排放的污染物是_標的,因此管理部門無法對相關的企業給予處罰,這就是我國現有環境保護標準缺失,在環境保護標準的制定上沒有以人體健康指標作為相關聯的參數,忽略了環境最終的受體人群,而只是從技術、數據層面上去設計環境標準。因此,在環保標準體系健全中,應該更加注重標準體系內容的全面性,以人為本,以受體人群的切身利益出發,對于環保的標準制定還應該包括相關的生態發展方面的標準體系的建立,對環保標準的建立應該有一個大環保、大生態的概念,因此在環保標準中應該加入生態系統的環保標準[2]。
(五)我國環保標準體系技術有待提高
目前我國環保標準體系的技術相比國際環保標準體系的技術還有很大的差距,在當前國際競爭日益激烈,全球化多元化趨勢進一步發展,國家的貿易也正在走向國際化,但是因為我國環保指標體系技術與國際環保指標技術的差距,導致我國在出口貿易上很難打破國家貿易壁壘,這會嚴重阻礙了我國的出口貿易的發展,而國際貿易主要是建立在環保的標準上的,但是我國的環保標準的制定還沒有完全制定完善的與國際接軌的環保標準體系,因此,環保標準體系制度的不完善和技術的薄弱將嚴重影響到我國的國際貿易的發展。
三、當前我國環保標準化發展的新思維
雖然我國的環保標準發展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面對國際競爭和與國際上環保標準的對比,我國還有很大的差距,如果降低差距,提升我國環境保護標準的新思維,加快提高環保標準化,是當前我國政府和整個中華民族必須要共同面對的問題,在各種新思維的沖擊下,如果還一味地沿用傳統的環保標準和思想將無法跟上時展的步伐,因此在環保標準化的進程中,必須要創新新思維,用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來帶動新的發展,因此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不斷完善環保內容,增加大環保的思想;
(二)不斷提升環保標準的市場化,大力培養相關聯的環保產品的開發,不斷完善發展環保產業;
(三)不斷創新環保技術,開發與選用與國際接軌的環保指標體系,使國家的環保事業能與國際無縫對接;
(四)不斷提升國民環保的認識和提高環保的思想覺悟,從內心深處接受環保標準,從行動上自覺遵守環保標準的相關規定,生產、生活都在環保規定的標準內進行;
(五)不斷完善環保標準的反饋機制,對于環保標準的制定,不但要注重環保工作結果,更要關注環保工作的前瞻性,制定出完善合理的環保標準,做到真正地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統一。
四、結束語
隨著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過去以犧牲環境、破壞生態換取GDP的發展的年代將一去不復返了,建立環保標準,重視環保工作,將越來越重要,對于我國的環保工作來說,因為國家政府的逐漸重視,環保標準體系的不斷完善,我國的環保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們也該看到與國際環保標準的差距,與國際環保產業的差距、與國際上環保技術的差距,特別是國人對環保的認識上的差距,這些都需要我們要改變固有環保觀念,創新新思維,用新思維來引領我們不斷創新,不斷鉆研,不但在環保體制上、環保技術上、環保產業上與國際接軌,更要在人們的環保意識上用新思維去思考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并自覺遵守我國環境保護制定的標準,運用環境保護標準化的新思維來指導我國的環保工作。
責任單位:縣環保局、城鄉規劃建設局。
(二)縣域水環境功能區達標率95%以上
責任單位:縣環保局。
()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每年達95%以上
責任單位:縣環保局、水利局。
(四)全縣輻射環境質量保持環境正常水平
責任單位:縣環保局。
二、污染防治目標
(一)2015年與年相比,全縣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如下:化學需氧量減少9.5%(其中工業加生活9.1%、農業10.9%),氨氮減少13.3%(其中工業加生活14.0%、農業10.9%),二氧化硫保持不變,氮氧化物減少7.5%。其中:2013年各項減排比例要達到2015年減排目標比例的60%以上。
責任單位:縣環保局、經貿局、農業局、統計局。
(二)工業危險廢物、醫療廢物每年全部規范處理;工業企業每年實現穩定達標排放;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75%。
責任單位:縣環保局、衛生局、經貿局。
(三)完善城區污水收集管網建設,新增污水管網2公里;加強污水處理廠的運行管理,確保城區污水處理廠運行負荷穩定在80%以上;加強垃圾處置管理,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5%以上,所有污泥按規范處理處置。
責任單位:縣城鄉規劃建設局、環保局。
(四)開展機動車尾氣專項整治和機動車環保標志管理,所有在路行駛的機動車每年均達標排放。
責任單位:縣公安局交管大隊、環保局。
(五)全面推進清潔生產,2015年前按規定完成省、市下達的清潔生產審核任務。
責任單位:縣經貿局、環保局。
、生態保護目標
(一)全面取締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開礦、采砂,和各類生產性、經營性排污口,以及一級保護區內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完成鄉鎮級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劃定及基礎環境調查、評估和規劃工作,并對鄉鎮級水源地水質開展定期監測,每年一次以上;省、市政府確定的流域整治年度重點項目完成率超過95%。
責任單位:縣環保局。
(二)2013年建成省級生態縣,2014年建成國家級生態縣;2014年建成國家級生態鄉鎮11個;2015年轄區內50%的社區達到綠色社區的要求。
責任單位:縣環保局、發展和改革局。
(三)所有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和養殖小區大力推廣四種環保養殖模式(豬—沼—果(草、林、菜)、達標排放、漏糞地面—免沖洗—減排放和生物發酵墊料床零排放),其中主要推廣豬—沼—果(草、林、菜)、漏糞地面—免沖洗—減排放模式;完成80%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全過程深度治理;按照“屬地管理”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制訂畜禽污染治理長效管理辦法,建立健全監管網絡,加強日常監管工作,對縣域內禁建、禁養區進行定期不定期的巡查,對違反有關規定的畜禽養殖場堅決予以整治,以鞏固治理成效,防止回潮。
責任單位:縣農業局。
(四)按時完成省下達的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和農村家園清潔行動工作任務。2015年前,所有鄉鎮均成立承擔環保職責的機構或確定專(兼)職環保管理人員。
責任單位:縣環保局、城鄉規劃建設局。
(五)科學劃定礦產資源禁采區、限采區和可采區,落實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制度和企業責任制,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方案實施情況納入礦山年檢指標。2015年前,所有開采礦山能嚴格實施礦山生態恢復治理方案,實現“邊開采,邊治理”。
責任單位:縣國土資源局。
(六)2012年,完成積善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建設并投入運行。
責任單位:經濟開發區管委會。
四、環境監管能力目標
(一)按要求完成依法行政工作,無違反國家法律法規、決策失誤造成重大環境事故或者干擾執法造成嚴重后果的情況;及時上報環境違法信息。
責任單位:縣環保局。
(二)環保投入納入公共財政支出的重點,中央、省級項目的配套資金按承諾落實;每年縣政府的環保投入(按“211環境保護”支出科目核算)不低于上年水平。
責任單位:縣財政局。
(三)加強核與輻射監管能力建設,全面使用國家核技術利用輻射安全監管系統。2012年前,縣環保局應有輻射防護安全監督員。
責任單位:縣環保局。
(四)按規定完成年度環境應急工作任務;2015年前,達到《全國環保部門環境應急能力建設標準》要求。
責任單位:縣環保局。
(五)2012年前,本級環境監察機構標準化建設達到國家中部地區相應標準;2015年前,按照國家東部地區標準,全面完成縣級環境監察機構的標準化建設。
責任單位:縣環保局。
(六)按全省年度污染物總量減排監測體系建設實施方案要求,完成減排監測體系建設工作任務;2015年前,縣環境監測站達到東部地區三級站標準,并通過省級環保部門驗收。
責任單位:縣環保局。
(七)加快推進城市供排水管理系統建設,建立專業化管理機構,完善監測設施設備,提高行業監管水平。
責任單位:縣城鄉規劃建設局。
1引言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環境問題、資源問題更加的突出。智慧環保通過合理的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對各項環境數據進行全面的收集、分析和處理,有助于環境數據的研發使用,能強化對環境的管理。智慧環保在生態城市建設中的運用,有助于不斷的完善環保相關管理制度,有助于節省能源、資源,促使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發展。
2智慧環保對于生態城市建設的促進作用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建設和城市生活、生產所造成的環境問題、資源問題更加的突出,環境保護的壓力更大,需要強化生態文明建設,要推動城市可持續健康發展。傳統的以人工為主的環保防控治理體系已經不太適應現代環保監管的需求,需要相關的政府部門不斷的創新環保防控、管理的手段和方式。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運用,政府部門也逐漸的將其運用到環境管理當中,構建城市智慧環保系統[1]。
2.1有助于強化生態城市建設
智慧環保通過科學的運用物聯網技術、GIS技術等手段,可以隨時隨地獲取環境監測的數據和信息,然后利用云技術、大數據技術等對收集到的數據信息進行整合、分析和處理,深入的挖掘各類環境保護數據信息的價值,通過利用虛擬化等技術進行模型化分析,促使對環境污染狀況、環境質量狀況、環境變化趨勢、影響環境的潛在因素和潛在威脅等有更加全面的、準確地了解,從而為環境保護決策和科學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據,促使采用的環保措施更加的合理。而且,還可以在環境危機發生之前,對各種傳感器所采集的信息進行分析,實時監測環境變化趨勢,對有可能出現的環境危機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防范,降低環境危機發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此外,在環境危機發生后,智慧環保可以更快的分析造成環境危機的原因、危機的現狀、發展趨勢,方便及時的、快速的處理好環境危機事件。
2.2對城市生態狀況進行相關的科研工作
一方面,科研部門利用智慧環保可以更加全面地、更加系統化地、動態地、及時地獲取所需要的第一手相關數據和信息,為相關科研工作提供全面的、準確地數據依據。通過利用智慧環保收集、分析和處理信息。由于信息收集過程受到的限制條件和主觀因素等的影響相對比較小,能確保收集到的信息更加的準確,能有效的減少調查結果偏差。另一方面,通過合理的利用智慧環保的數據分析系統,利用各種模型分析和預測環境發展的趨勢,能更加科學的預測生態環境變化的趨勢,方便制定合理的措施,加強生態環境管理。
2.3更好地為人們的生活服務
城市的生態環境狀況對于城市居民的生活有著重要的影響,減少環境的污染,提高環境的整體質量,有助于確保民眾的健康。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居住環境的要求更高。民眾通過利用智慧環保云平臺、官方網站、環保微信公眾號等渠道,可以更方便的了解環保方面的信息和資訊,了解城市生態建設的情況。民眾也可以反饋身邊的環境保護、生態建設方面的問題,表達自身的需求,提供科學合理的對策和建議等,共同參與到城市生態建設當中。在參與的過程中增強環保意識、節能減排的意識等[2]。
2.4更好地為生態產業發展服務
智慧環保可以為生態園區的建設、生態產業發展的相關調查和研究活動提供更加全面的、更加客觀的數據信息,科學合理的構建生態建設的模型,并不斷的修正、不斷的完善相關的信息數據。通過真實的、直觀的模擬現實情景,對生態產業進行全面的研究和分析,分析其是否科學合理、分析其可行性等。通過不斷的調整,通過合理的利用智慧環保云計算平臺等信息化系統,實現各項數據資源的共享,促使生態產業園區內的各產業更加合理的配合、更加的協調,進而推動生態產業的發展,增加生態工業園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3更好的發揮智慧環保對生態城市建設的促進作用的措施
3.1智慧環保的建設要有高定位
智慧環保需要不斷的創新和升級原有的數字環保系統,通過科學合理的利用智慧城市云計算平臺等信息化系統促使全社會參與到環境保護、資源節約和城市生態建設當中,其作為一項綜合性的、長效性的事情開展。智慧環保建設、相關的信息化平臺的建設、數據庫的構建需要與智慧城市建設相一致,要嚴格的依照智慧城市建設的理念、標準進行。要強化智慧環保與智慧城市其他的模塊間的信息交流,提高信息的共享和利用程度,確保交流和溝通更加的順暢,從而更好的為城市生態建設服務。要努力的構建更加開放的、更加系統的、更加現代化、信息化的智慧環保系統,更好地發揮其在城市生態建設當中的促進作用。
3.2設立統一的標準進行環境管理
智慧環保利用大數據、云計算、GIS等信息技術分析和挖掘生態環境建設的相關信息資源,準確的反應城市生態建設的狀況和發展變化的趨勢,促使所制定的生態管理方面的相關政策更加的科學,輔助城市生態建設,不斷的提高環境管理的水平,提高環保的工作效率。在智慧環保系統建設的時候,需要有效的將信息化的建設和傳統的人管理有效的結合,要設立統一的標準進行管理,規范全國范圍內的智慧環保的建設、實施和運營、維護,促使各項資源信息在全國范圍內有效的利用,更好的為城市生態建設服務,更好地完成環境保護、資源節約、生態建設的目標。
3.3強化人才隊伍的建設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加快深化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改革、建立與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相適應的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已經成為實現國家環境治理現代化、建設生態文明的緊迫要求,為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改革指明了方向。生態環境保護管理已成為我國一個熱點問題,目前對生態環境保護管理已有不少研究,一些學者梳理了國際組織和研究機構針對中國生態環境保護問題的研究。[1]有學者認為我國快速的城鎮化建設對生態環境帶來了一些問題,[2]但也有學者認為城鎮化建設有利于解決農村生態退化、鄉鎮企業污染等環境問題。[3]許多學者針對目前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諸多建議。何隆德(2014)認為可以借鑒澳大利亞把生態環境保護納入國家戰略、建立全民參與的環境保護機制、堅持依法依規治理環境、實現城市建設和管理的生態化、強調尊重自然規律等成功做法;[4]謝枝麗、宋長英(2014)則提出環保管理的關鍵是要強化政府的參與和干預;[5]馬源春、高廣闊(2015)認為改革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要在構建生態環保預測機制、經濟懲罰機制、綜合評價應用機制以及“無悔”的環保政策等方面作出努力。[6]也有學者基于洞庭湖生態經濟區視角提出從行政體制改革推進生態環保管理。[7]不難看出,學者們從生態環保管理存在的問題、制度建設、政府職能等角度進行了較為深入的分析,這些成果極大地豐富了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管理問題的研究。本文通過對湖南省的一些生態主體功能區的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進行深入調查,對我國環保管理面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闡述和原因分析,并針對相應的問題提出了更具有操作性的對策建議。
一當前我國環保管理面臨的主要問題
當前,我國環保管理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距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所確立的環保管理新常態,仍有較大差距,深度推進我國環保管理仍面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價值激勵嚴重不足
地方政府及其官員作為“理性經濟人”,有著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經濟追求,同時做出最大努力。長期以來,由于我國“重發展,輕環保”,對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環境問題投入偏少,一些生態主體功能區為生態環境保護做出了巨大經濟犧牲,其生態收益與經濟發展損失不匹配,以致地方政府對環保管理存在價值激勵嚴重不足,出現環保政策偏差。一是生態補償不足。2015年,中央政府對省內國家級和省級重點生態公益林補償標準每畝為17元,例如,湖南省江華縣生態公益林的補助才每畝每年15元,這個標準低于公益林的管護成本(約每畝每年35元)。二是權責不對等。法律法規沒有對中央和地方事權進行清晰界定、劃分,地方政府肩負有環保管理的職責,但缺乏提升環保管理服務的積極性和與之相匹配的財力。
(二)環境執法能力不足
一是環保管理職能分散。環保職能分散在環保、土地、農牧、礦產、林業、水利、交通、國土、農業管理、海洋、港務和漁政等近40個部門,執法主體林立、責權分散、效率低下。二是環保機構不健全。例如,截止2014年,湖南省鄉鎮級設有環保機構842個,但大部分無法正常運轉,大部分鄉鎮政府仍沒有環保管理機構,缺少專職環保人員。三是環保經費短缺。由于排污費的足額征收很難到位,基層環境監管部門的業務資金大大減少,且難以保證辦案資金來源。一些縣市地方財政困難,無法滿足環保機構的業務經費需求,用于環境監管工作的經費更是寥寥無幾,許多環保局依靠大量征收污染費解決辦公費用。四是環保執法人員不足。以湖南省環保系統為例,按照國家環境監察、監測標準化建設要求,中部省份省級環境監察人員應當達到40人、環境監測人員應當達到100人,而2013年底湖南省環境監察總隊與應急中心合署辦公,在崗才29人,目前執法人數少、任務重、執法難、難執法,極大影響了監管、監測工作的正常開展,環境違法行為時有發生。
(三)公眾環保監督缺位
一是公眾無法獲取準確環保信息。政府、企業對環保信息的公開率不高,公眾難以獲取真實有效的環保管理信息。二是公眾缺少合法參與途徑。目前,我國還沒有出臺關于環保公眾參與的條例或其他形式的法規,公眾參與環保監管,缺乏規范化、制度化途徑。一旦遇到具體的環境問題,公眾無從知道該用何種方式參與,更難以把握采取什么樣的參與方式最合理、最合法,公眾在環境監督中被邊緣化。三是社會組織難以發揮作用。環保社會組織沒有完全獨立,資金來源對政府有依賴,在表達意見的過程中沒有獨立的話語權,對政府環保權力的制約大打折扣。
二引致環保管理問題的原因分析
我國環保管理深度推進面臨瓶頸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四個。
(一)“先發展后治理”觀念作祟
在處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間關系時,地方政府往往把先發展后治理的發展道路視為解決當地經濟社會問題的不二選擇。對湖南的一些縣市調研發現,一些縣市在實際做法中仍將干部績效考核與GDP掛鉤,刺激地方官員為促使所轄地域經濟增長最大化不斷尋找機會。一些縣市為能引進項目落戶,放松環保要求,甚至以招商引資為名簡化程序、減少環保考核權重等形式干預當地環保監管。
(二)部門之間利益掣制
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政府部門趨利現象明顯,“政府權力部門化、部門權力利益化”,對本部門有利可圖的互相爭奪,無利可圖的往往沒人愿意負責,互相扯皮推諉。環保各項管理職能分散在多個部門,不僅難以形成資金集中使用和嚴格監管的合力,反而加劇了不同部門間的利益沖突,造成環保管理的“公地悲劇”。
(三)環保管理政策滯后
污染防治政策文件不夠具體明確,一些必要的條款處于空白狀態。污染防治的立法政策軟弱,缺乏強制性和引導性。環境收費制度建設嚴重滯后,環境違法處罰標準明顯過低,無法對環境污染起到震懾作用。
(四)環保監督機制虛化
上級生態環境保護部門和地方政府生態環境保護部門之間主要是行政業務指導關系,部門的財政權也由地方政府掌管,為地方政府對污染企業實行“掛牌保護”提供了土壤,導致地方保護主義成為生態環境保護的“攔路虎”。公眾參與環保缺乏有效協調機制,遇到具體環境問題,公眾無從知道該用何種方式參與,難以把握采取什么樣的參與方式最合理、最合法,公眾在環境監督中被邊緣化。
三破解我國環保管理體制問題的對策
破解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管理問題是一項長期艱難的挑戰,只有構建起政府、管理部門、市場與公眾等“四位一體”的環境保護管理機制,實現“四個增強”,才能有效解決環保管理體制存在的問題。
(一)增強參與主體環保管理的積極性,健全利益共享與成本分擔機制
一是創新生態保護財政補償機制。加大對生態脆弱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市)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探索建立區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制定出臺《重點流域生態補償暫行辦法》和《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質量考核實施方案》,探索建立由屬地政府負主責、省政府明確一個對口部門為主指導督辦、相關部門配合支持的多方協同機制,對做出重大環境貢獻的縣市鄉進行適當的獎勵,省市不再考核其生產總值。探索建立生態文明建設考核評價制度、生態文明示范點建設管理制度等。二是探索市場化的生態補償制度。對具有明確的保護者與受益者的領域(區域),在生態重點區域設立碳排放交易所,推動橫向碳排放以及在交界省份之間實施碳排放權、主要污染物排污權交易試點。還可以通過共建生態園區、在電價、水價中征收生態補償基金等形式來實現,實施各類排污指標的有償使用和交易。三是探索推進生態產品金融化。進行生態旅游項目經營權、林權等優質運營性資產抵押、收費權融資等,探索通過資產證券化方式直接融資。依托生態資源的市場資產定價,探索通過資產證券化方式進行直接融資。
(二)增強環保管理體系協調性,推動橫向環保職能整合與事權劃分
一是實現環保管理主體多元化。環境管理的主體由單純依賴政府管理發展到政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居民共同參與,健全“統一監管、分工負責”的監管體系,有序整合不同領域、不同部門、不同層次的監管力量,將全國所有排污單位的監管在中央、省、市、縣四級環保部門進行合理分工,明確各級執法檢查的層級責任、執法檢查頻次及程序,對全省所有排污單位實行“有計劃、全覆蓋、規范化”的環境執法檢查。二是實現環保管理決策多元化。明確各職能部門參與環境保護管理的責任范圍,建立統一監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環境保護管理協調機構,加強統一監管。加強發改、財政、國土、水利、農業、林業、環保、住建等職能部門間的統籌協調,建議設立協調機構統一領導,如生態文明建設委員會,實現定期召開協調會議,通報部門工作進展情況,做到信息互換互通,形成議事會商制度,推動工作落實,開展聯合執法。三是探索建立區域共治的聯動執法機制。針對省級行政邊界區域權屬復雜、監管薄弱等特點,建立邊界相鄰地區環境執法聯動工作機制,從大氣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等建立區域監測網絡和應急響應體系。
(三)增強環保管理執行力,加強環保執法能力與設施平臺建設
要按照“控總量,優結構”的思路,調整機構編制、優化資源配置,通過跨部門、跨系統、跨行業調劑,逐步解決生態環境建設與監管機構不健全、人員不足的問題。一是建立健全環境執法機構。構建中央、省、縣、鄉(鎮)四級環境執法監管網絡,確保每一個鄉鎮有環保機構,提高執法裝備水平。二是充實各級執法隊伍。強化各級管理者的生態意識和生態觀念,提升管理者知識結構。結合轉變政府職能和機構改革,充實環境監管力量,配備專業環保人員,對重點生態功能區專設水資源法警、森林資源法警,培育和引進一批節能和環保監測專業技術人員。三是加強環保設施平臺建設。加強污染物排放等監測網絡、預報預警、應急管理等設施和公共平臺建設,支持相關領域的技術開發和推廣應用。
(四)增強環保管理監督力,推進環保信息公開法制化與規范化
一是整合各部門環境監測和信息網絡。建立統一服務于各級政府和社會公眾的環境監測和信息網絡平臺。二是加強環境信息披露。加快制定出臺《環境信息公開實施方案》,建立重點項目、重點企業環境信息強制披露制度。政府在制定重大環境法規政策、土地規劃、城市規劃時,以及批準建設項目之前,應依法公開相關信息。對排污量超過一定標準、環境風險大的企業,強制其公開環境設施運行情況和污染物排放信息。對涉及民生、社會關注度高的環境質量監測、建設項目環評審批、企業污染物排放等信息以及環境狀況、重要政策措施和突發環境事件,要及時公開,主動向社會通報。三是完善公眾參與環境決策的途徑。建立環境保護“自下而上”的公眾參與,重大的發展規劃和建設項目,要廣泛聽取公眾意見,建立中央、省、市、縣四級環保微信工作體系。四是培育、規范環保社會組織發展。引導環保社會組織有序參與環保決策,鼓勵和支持其參與重大環境決策,對政府環保工作進行監督等。
作者:范東君 單位:湖南省社會科學院 綠色發展與兩型社會建設團隊
參考文獻
[1]張永亮,俞海.中國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改革思路與方向:國際社會的觀察和建議[J].中國環境管理,2015(1):43-47.
[2]胡海蘭,安和平.貴州民族地區人口城鎮化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47-51.
[3]肖金成.城鎮化與生態環境保護[J].區域經濟評論,2014(5):124-126.
[4]何隆德.澳大利亞生態環境保護的舉措及經驗借鑒[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6):48-52.
2013年全國旅游業發展的預期目標為旅游總收入2.85萬億元,增長11%;國內旅游32億人次,增長10%,國內旅游收入2.49萬億元,增長12%;入境旅游1.34億人次,增長1%,其中,過夜旅游5850萬人次,增長2%,旅游外匯收入500億美元,增長3%;出境旅游99200萬人次,增長15%。我國旅游業為了經濟增長,忽視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增長。這種竭澤而漁的發展模式不斷導致人們生存環境的惡化和各種資源的枯竭,日益嚴重地威脅著人們的生存與發展。為此,旅游業必須尋求社會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一、旅游產業發展與生態環境的相互作用
(一)生態環境是旅游產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人們外出旅游總是希望能夠達到怡悅身心、回歸自然、療養保健的目的,因而只有那些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得到有效保護,生態環境處于良性循環,空氣清新、水體潔凈、衛生良好的旅游目的地,才能激發人們前往旅游的欲望并最終將轉化為現實的旅游消費需求;生態環境以其可提供的旅游資源數量決定了旅游產業發展的規模和潛力,是旅游產業的生存發展的根本。
(二)環境保護工作需要旅游產業做支撐
首先,旅游業的發展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推動了本地區經濟的增長,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增強了政府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投入能力,直接促進了環保工作的開展。其次,旅游能提高人們的文明程度,減少環境破壞和污染行為的發生;同時,旅游業的發展還可以提高公眾對環境的關注,推動環保各項工作的有效開展。再次,作為“無煙工業”的旅游產業的蓬勃發展,優化了旅游城市的經濟結構,替代了污染嚴重和資源消耗大的傳統產業,推動了本地區環境質量的改善。
二、當前我國旅游城市在環保工作中所共同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一)全社會的環境意識有待于進一步提高,與高標準的環保工作要求差距較大
這幾年來,盡管各旅游城市對環保日益重視,認識逐年提高,但在政府部門、旅游企業、游客和市民等有關單位和人員中尚未形成環境質量是旅游城市品牌的觀念,并未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提高到事關城市發展和旅游業的興衰成敗的高度來認識,致使因人為原因導致的生態環境被破壞、被污染的現象在各個旅游城市仍時有發生。
(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管理體制不順
與生態保護工作有關的各政府行政管理部門之間存在著條塊分割的現象,各自為政,不利于環保工作的開展。如旅游管理部門往往只注重旅游開發,環保部門又往往只考慮環境污染的防治,二者之間缺乏協調機制,致使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難于順利實施,影響到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三)生態環境法制建設工作有待于進一步加強和完善
旅游城市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法規不健全,生態環保行政執法力度不夠,行政執法水平還不太高,執法監督不健全,造成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沒有得到有效的法律保護。
(四)環保資金投入不足
這些年來,盡管各旅游城市用于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經費投入逐年增多,但總體而言,這些投入與環保工作的實際需要相比,與國家環保局規定的標準相比,差距仍然很大。資金投入的不足,使各旅游城市在垃圾處理、污水凈化、城市綠化等環保工作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資金缺乏的問題,嚴重制約了旅游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五)旅游區水土流失嚴重
由于自然資源的不當開發,使地貌和植被遭受人為破壞,導致旅游區水土流失,水資源銳減。其結果是一方面使市民和游客的生活用水緊張,另一方面使一些以水體為主的旅游景觀的游覽活動無法正常進行、吸引力下降甚至消亡。例如,截至2003年,黑龍江省鏡泊胡景區大慶湖光賓館旁被破壞的林草植被有1hm2,垃圾亂放對景區的環境質量產生了影響,二龍山萬佛寺的修建是3 hm2的山地植被遭到破壞;五大連池中小弧山山體的1/6被挖,出現了嚴重的山體滑坡現象。
(六)旅游垃圾污染嚴重
由于旅游景區配套設施不完備以及旅游者本身素質低等各方面原因,致使與旅游有關的服務行業產生的大量固體廢棄物不加處理或處理不當便棄于景區內。例如,南岳衡山每年約有6000噸的經營垃圾、2000噸的旅游垃圾倒入旅游區內的溪流和水體中。這些垃圾的處理也是一大難題,如果處理設備要耗電、耗能,而且部分污染防治設備會產生二次公害,再次威脅環境,甚至損害大眾健康,既影響了游人的游興,也降低了旅游城市的生態環境質量。
三、加強旅游城市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促進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生態環保工作存在的上述困難和問題,導致各旅游城市生態環境惡化、旅游經濟收益低下。因而,要保證旅游業的健康、穩定發展。為此,各旅游城市應著手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要進一步增強旅游城市的環保意識
生態環境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整個旅游城市經濟社會的長遠發展和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因而,全社會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決策部門以及旅游經營者等與旅游直接相關的單位和個人,要切實轉變觀念,樹立發展經濟必須以保護環境的長遠發展觀念。為此,要通過舉辦環保培訓班、環保知識講座以及報刊、電視、簡報、內參、錄像等各種新聞媒體的宣傳報道等途徑,不斷加大對全社會的環保宣傳教育力度,努力使旅游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更加深入人心。
(二)要正確處理好資源開發和資源保護的關系
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要求,旅游發展必須建立在生態環境承載能力的基礎上。因此在旅游資源開發問題上,各旅游城市一方面要積極開發資源、發展旅游業,為人類造福,另一方面又要確保資源能永續利用。應遵循“科學評價,合理開發,綜合保護”的原則,把保護與開發有機地統一起來,實施保護性開發,把保護放在首位,在開發中強化保護,在保護中合理開發。此外,開發與保護的利弊分折不能單憑經濟效益的高低作為標準,而應把資源和生態的可持續發展放在首要地位。
(三)進一步理順生態環保的管理體制,確保旅游業可持續發展工作的有效開展
建立合理、精干、高效的管理體制,是環保各項方針政策得到全面貫徹執行,環保各項工作得到有效開展的根本保證。打破部門分割,實現各部門對生態環保工作的共同參與、聯合管理,已經成為各旅游城市實現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為此,必須要建立一個高層次、直接對市委市政府負責的旅游產業發展協調管理機構,對整個旅游城市的生態環保工作進行宏觀調控,協調處理包括生態環保在內的旅游產業發展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推動旅游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四)加強環境執法力度,提高環保行政執法水平
生態環保行政執法是環境管理的重要手段,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處于核心的地位并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為此,各旅游城市一是要結合各自實際,制定本地的實施細則,建立和完善生態環境保護的地方性行政法規,為旅游資源的合理開發和生態環境的保護提供更具針對性、更具體的法規保障;二是要切實加強環保行政執法隊伍建設,不斷提高環保行政執法人員的綜合素質,切實提高旅游城市的生態環保行政執法水平;三是要切實加強生態環保工作的執法監查力度,切實采取法律手段避免、減少或控制不利于環境保護的旅游項目的開發建設。
(五)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大環保投入力度
環保工作范圍大、任務重,需要大量的資金,各旅游城市一定要在環保投入上舍得下功夫,為環保工作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一是要進一步給予環保、農林、旅游等相關部門適當的政策傾斜,適度給予這些部門增撥城市建設維護費等資金用于環保的投入;二是要加強對排污費的征收工作,特別是要加強飲食服務業和建筑施工噪聲排污費、煙塵廢水超標費的征收力度,適當提高污水處理費征收標準,以此來補充污染源治理資金的不足;三是利用旅游城市聲譽和投資環境優勢,積極創造條件,通過網上招商、洽談會等形式,全方位吸引國外、市外資金投資環保產業,解決環保投入不足的問題。
(六)要開發、推出有利于環境保護的旅游產品
縱觀旅游業的發展歷程,要實現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積極推廣環保和高質量的旅游經歷,且還能給旅游地帶來最大經濟社會效益的旅游模式。為此,各旅游城市應順應旅游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積極開發、推出生態旅游、鄉村旅游、自然旅游等這些親近自然的特色旅游項目。
四、結 語
對生態環境保護和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日趨重視意味著人類更為注重自身的長遠發展。各旅游城市應堅決走旅游業的可持續之路,努力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協調發展。
1發展我國生態紡織品的意義與必要性
1.1生態紡織品的概念
生態紡織品的概念可分為狹義和廣義2種,狹義上的生態紡織品是指:原材料對環境無害或者少害,并合理利用該原材料而生產出健康無害的紡織品。廣義上的生態紡織品是指在生產、使用以及后處理等環節,都能做到對人體健康無害、生產和使用過程中給環境的負擔較小、處理過程對環境無害的紡織品。總的說來,生態紡織品必須具備以下幾個特點:1)原材料的可重復利用;2)生產過程對環境無不利影響或較小影響;3)消費者在使用過程中,不會對身體健康構成危害;4)在廢棄之后不會對環境構成污染。
1.2發展我國生態紡織品的意義與必要性
發展我國生態紡織品對我國的環境以及仿制產業的升級具有重大意義也很有必要。首先,發展生態紡織品能從一定程度上緩解當前的環境污染壓力。由于在進行紡織品的加工和生產過程中,會向外排放大量用于印染和漿料的污廢水,當這些污廢水直接被排放到土壤中,會對環境構成極大的威脅。同時,發展生態紡織品有助于推動整個紡織產業的結構升級,并有利于二次創業。“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淘汰傳統高污染、高消耗的產業,鼓勵和發展綠色產業,推動資源的優化配置。發展生態紡織品,需要開發利用大量的先進科技運用在生態紡織品的生產、使用和處理等各個環節,從而推動整個紡織產業的結構升級。
1.3發展我國生態紡織品的概況
在關于紡織品發展的政策法規方面,直到1998年,我國才針對紡織品的禁用物質,如偶氮染料、甲醛和重金屬等,出臺相關的檢測標準,如GB/T17952以及GB/T17953。到了2000年6月,頒布實施了《生態紡織品》的環境標志產品技術要求以及GB18401《紡織品甲醛含量限定》,到了2005年,國家正式出臺實施了強制性標準《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近年來,在國家相關政策的積極引導下,我國在生態紡織產業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發展:國家出臺了大量關于生態紡織品的規范以及認證標準;紡織企業及個人對生態紡織品的認識不斷加深,消費者的生態環保意識也不斷加強,對生態紡織品的認知度和接受度不斷增高,與此同時,相關的環保技術也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
2我國生態紡織品的不足和差距
2.1環保意識和觀念淡薄
雖然我國的生態紡織品產業方面有了巨大的進步,但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環保意識和觀念還比較薄弱。目前,綠色產業化浪潮已經到來,我國的紡織業的敏銳性還不強,對相應的生態標準,大部分企業仍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缺乏一種主動精神,還未真正認識到環保問題緊迫性。相關的仿制企業對于環境標志的重要性沒有足夠的認識,而且,部分企業盲目追求經濟利益,存在以有害染料替代無害染料的違法現象。
2.2環保法規和標準仍不完善
與國外先進的紡織品標準相比,我國在環保法規以及標準方面還有很多需要完善。目前,我國的制定的紡織標準無論是在檢測項目還是消費者的使用要求方面,都未涉及安全和衛生的項目列入強制性檢驗項目中。現行的國家標準大多以保護消費者健康安全為目標,對生態紡織產品的有害物質提出限量要求,而在產品生產與環境安全之間的聯系研究不多,未對各環節的控制目標以及相關措施作出明確的規范。
2.3發展生態紡織品的生產技術水平相對落后
目前,我國的仿制產業仍然是采取以量取勝、低價換市場的發展模式,對于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產品很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生產設備比較落后、技術相對薄弱。在紡織纖維以及紡織品生產方面,與國外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別是在新技術和新材料的開發利用方面,國外更是走在行業的最前沿,如綠色纖維、無污染工藝、無水染色等日趨成熟。而我國在紡織產品的開發、原料的使用以及廢棄物的處理等方面,對環境和人類健康的影響考慮較少,加之設備的老化、工藝水平較為落后,造成較大的環境污染。
3關于發展我國生態紡織品的建議
3.1提高環保意識,樹立綠色經營理念
生態紡織品企業作為產品生產以及經營的主體,必須提高環保意識,樹立綠色經營理念,提升環境保護的意識,明確自身的社會責任,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對此,可采取下列措施:1)企業應當重點研究該領域國內外的新技術、新工藝以及新標準,建立完善的環保信息系統;2)實時關注行業發展,把握市場動態;3)在此基礎上,還應當實行標準化戰略,積極參加相應的國際認證。
3.2順應紡織品服裝外銷質檢要求的變化
據調查,國外客戶對我國的紡織品質檢要求開始由傳統的重視外觀轉向內在的質量;由傳統的適用性、耐用性轉向內在的安全性和衛生性,同時對質量的各項指標要求也更高。中國的紡織企業要想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必須順應紡織品服裝外銷質檢要求的變化。綠色環保說起來容易,真正做起來很難。對于國內的中小服裝企業,由于整體的開發水平有限,難以承受巨大的綠色環保投資,這就需要政府出臺相應的扶持政策,同時加大宣傳力度,讓企業看到綠色環保的長遠利益,使仿制企業自覺踐行綠色環保的理念。
3.3提高我國生態紡織品生態標準水平
目前,在國際多邊貿易中仍然存在著貿易保護的關稅壁壘,各種苛刻、繁雜的法律和標準層出不窮。例如,美國就明確要求對其進口紡織品、原料以及中間體等都必須具有擔保證明。這使得我國在強化自身的安全、衛生以及生態環保意識的同時,必須更加注重自身相關法律法規的健全和完善,提高我國生態紡織品生態標準水平,從而切實保護我國的紡織品產業以及相關企業的切實利益。
3.4開發紡織品的綠色染整加工技術
在紡織品的生產加工過程中,污染最嚴重的就是染整加工環節,也是產生對人體有害物質的重要生產環節。發展綠色紡織品,最核心的技術之一就是進行綠色染整加工技術的開發。從綠色生態角度出發,綜合考慮紡織品的前處理環節、染色環節以及整理工藝環節。目前,綠色染整加工工藝還未實現絕對的綠色環保,還需要進一步的完善,同時,各種標準也需要與時俱進,針對綠色染整的發展做出相應的修改和完善。
4結論
今天,綠色生態的浪潮向我們迎面而來,國內的紡織企業必須樹立提高環保意識,樹立綠色經營理念,只有走生態紡織之路,未來才能走得更遠。同時,我國要走綠色生態的紡織之路,任重道遠,政府、企業、消費者都應當勇于摒棄陳舊的觀念,擁抱生態紡織,從而推動我國的經濟和環境保護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勝臻.生態紡織品基本安全性檢驗方法影響因素及不確定度的研究[D].上海:東華大學,2014.
美國、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對輔料已有嚴格的環保要求,并建立了環境標志制度,趨向協調一致,相互承認。對于到達這些地區的服飾產品,一旦某個極小的部件或細節不符合要求,很可能全批退貨,造成重大經濟損失.
在中國,大量服飾輔料生產企業面對環保問題缺乏敏銳性,對生態標準處于被動接受狀態,沒有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造成服飾產品進入發達國家市場步履維艱,使之成為“綠色貿易技術壁壘”。因此,不論是服裝出口加工企業、品牌經營者還是輔料產品供應商,轉變觀念、學習環保標準、研究新的環保技術及生產方式已成為其當務之急。
目前,根據生態紡織品的要求,不同原料的輔料主要檢測項目有以下幾種選擇:
由紡織材料(含皮革)制成的輔料與面料檢測項目相同;
由金屬制成的輔料檢測可萃取重金屬、鎳標準釋放量等;
由塑料制成的輔料檢測可萃取重金屬、禁用偶氮染料、有機錫化合物、鄰苯二甲酸鹽等。
以重金屬“鎳”元素檢測為例:輔料中的金屬拉鏈及金屬制品隨服裝出口,往往要求提供檢測報告,或過檢針,主要就是對重金屬“鎳”元素進行檢測。鎳被廣泛用于制造首飾、金屬鈕扣等,以增加光澤度。由于部分人會對鎳過敏,因此,歐盟對于“長期與皮膚接觸的物體”的鎳的釋放量有明確限制。1994年歐盟指令就規定,金屬鎳及其化合物不得用于耳環、項鏈、手鐲等,涉及紡織品服裝的有:衣物鉚釘鈕扣、緊固物、拉鏈、鈕扣和金屬標牌等。對于長期直接接觸皮膚的上述產品,鎳釋放量不得超過0.5ug/cm²/Week。
諸如鎳的檢測,國內相關機構和行業內正規商家對此都比較重視。一些相關檢測機構可以為企業提供專門檢測服務,如ITS(天祥)、SGS(通用)、MTL(申美),可根據客戶要求的檢測標準提供檢測并出具報告;對于不清楚檢測標準的客戶,檢測機構可以根據其提供的出口名和出口國,查找相關標準并完成檢測。正規輔料供應商自身就有檢測設備,也可代客戶送檢,提供客戶指定檢測機構、檢驗標準的檢測報告。
中圖分類號 S277.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2)17-0351-01
山東省壽光市是遠近聞名的“中國蔬菜之鄉”,隨著蔬菜產業的發展,壽光市城市建設逐步加快,品味逐步提升,2006年并被評為“國家園林城市”,2007年又踏上了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的征程。由于舊城改造不夠徹底、農民環保意識淡薄等因素,導致農村人居環境建設成為生態型新農村建設的瓶頸。
1 壽光市農村人居環境現狀
1.1 農村環保設施薄弱,菜農環保意識不強
由于受傳統耕作習慣的影響,菜農們只重視短期效益,缺乏必要的環保意識,破壞了人居環境,如粗放灌溉方式、農膜污染、生活垃圾污染、生活污水污染等成為農村人居環境污染的重要來源。
1.2 原有的城市規劃已經落后于生態型新農村建設的標準
從總體上來看,壽光市的土壤處于清潔的水平,具有大力發展綠色蔬菜的清潔土壤條件;就空氣質量而言,目前農村優于城市[1]。隨著壽光市城市建設的大力發展,原有的部分城市規劃已落后于生態型新農村建設的標準,如部分原有的農戶稀少的工業區現已發展成為農戶聚集區或居民生活區等。因此,企業污染影響了新農村的環境。少數農村房屋建設規劃已經不能適應生態型新農村的標準,村鎮綠化水平有待進一步改善,村容、村貌也尚待改善。
1.3 國家農村環保法律法規和農村環保監管能力尚且不足
相對于城市而言,農村的污染源、污染范圍、污染能力以及危害性都具有不確定性,且治理難度大,給環保監管部門的工作帶來了很大難度,因此對其監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環保標準和法律體系已經不再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特點,需要進一步修改、完善。
2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對策
2.1 加強農村環保宣傳教育,提高農民的環保意識
通過發放環保法律手冊、張貼宣傳畫、進行專題講座等方式,在廣大農民中普及環保法律、法規,同時適當地采用經濟刺激手段,鼓勵農民從自身做起,保護生存環境。
2.2 政府加大資金投入,防治環境污染
政府應投入大部分資金建立噴灌系統,進行科學灌溉;相鄰村鎮建立污水、糞便處理中心,變廢為用,節省能源,減少污染[2]。
2.3 完善環保法律、法規,增強監管力度
由于農民群體知識水平較低,多數只看重眼前利益,政府應逐步建立適合市場經濟體制的環保制度,針對農民群體靈活開展工作,引導農民盡量減少農藥、化肥、農膜的使用,最大限度地監管環境[3]。
2.4 著眼長遠,統籌兼顧規劃城鄉建設
將污染較嚴重的工廠、企業,如防水卷材生產、化工企業等,遷至羊口工業園內;不得以任何理由占用耕地和菜園;農村向城鎮化發展,成立居民生活區,并建立相關配套設施;進行園林綠化設計,提高人居環境質量,達到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景象。
2.5 加強農村文化建設
通過組建老年學校、技術培訓班等形式,免費教農民科學種田、種菜等相關技術,豐富其業余生活,提高農民的群體素質,從而提高其環保覺悟,使其自覺地保護人居環境。
3 結語
通過多管齊下、齊抓共管,壽光市在蔬菜產業發展突飛猛進的同時,農村文化產業得到了提升,農民的素質也逐漸得到提高,農村環保法律法規逐步健全,農村規劃布局愈見合理,人居與自然協調發展,逐步達到了生態型新農村的標準[4]。
4 參考文獻
[1] 成世才.山東壽光蔬菜基地生態地質環境現狀及選擇性種植研究[D].青島:山東科技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