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2 09:19:25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高效課堂工程,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在實踐中積累和提升教育科研成果
這個觀點的提出,其實就是對教育科研“為何而研”“為誰而研”“研究什么”“如何研究”這些根本性問題的思考。在實際的教育科研工作中,教學和科研呈現“兩張皮”的現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不僅需要有效的科研管理方式和激勵機制,還需要進一步提升教師對教育科研的理解和認識。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教師的勞動就其本身的邏輯、哲學基礎和創造性來說,不可能不帶有研究的因素。這是對“教師即研究者”的最好說明。事實上,如果能不斷地對日常教育教學生活發出追問,不斷發現和提出那些值得思考和研究的問題,就找到了教育科研的真實源頭。最近,東莞市推出的教育十大工程中的“高效課堂工程”,就有著許多值得深刻思考和認真研究的問題。比如,衡量高效課堂的標準究竟是什么?怎樣去觀察和評價一堂課是否高效?怎樣根據本校學情借鑒和選擇課堂教學模式?這些問題,是各個學校,特別是“高效課堂工程”的實驗學校應該認真研究的問題。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教師對教育教學中所遇到的問題熟視無睹,或習以為常地不看作是問題,那么教學就會成為一種重復的、單調的、操作性的簡單勞動或盲目行動,而教師也就丟失了作為一個思想者和研究者的價值。而更為重要的是,教師的研究意識若不強,沒有自主開展教育科研的積極態度,則會因思考的缺失而造成教學中智慧的缺席,使原本應該充滿生機和靈動的教學變得枯燥乏味,由此很容易產生職業的倦怠感,進而影響自身發展。
中小學教師開展教育科研,什么樣的選擇才有意義,這也是需要認真考慮的。盡管有的教師也具備發現和探討教育科學理論(或科學結論)的水平和能力,但那畢竟不是中小學教師教育科研的主流。基層教師的研究主要應該針對發生在課堂和學生身上的“真實的問題”而不是“假想的問題”,應該是“自己的問題”而不是“他人的問題”。這樣的研究,才會因為有真實背景的支持而具有理論和實踐的雙重意義。
有一種說法是教師要“在研究的狀態下工作”,這是中小學教師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一種高境界,它意味著教師不是為做課題而做課題,而是直接從教學的需要出發,將教育科研滲透或融入備課、設計、上課、評課等日常教學環節中,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同步地、自然地進行教育科研。教師可以通過“課例分析”“教學反思”“教育敘事”“教育行動研究”等方式,感悟教學中各類事件所包含的教育問題;經過先進教育理論的識別、教育價值的澄清和選擇,形成正確的教育理念,沉淀和積累教學思維。這樣,教育科研課題或成果就會帶著豐富的感性認識和明晰的理論指向,自然而然地產生在這一過程中。這就是“教學型教研”。在這種形式的教育科研中,教師能夠找到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之間的聯系,課堂和學生成了教師教學和科研的匯集點。當教育科研在現實的教育土壤里自然地生成時,才能真實實現中小學教育科研的價值,回歸到教師教育科研的本真意義。
二、科研促教,
讓教育科研成為一種工作和生活方式
在學校中,教育科研不能是一種階段性或突擊性的任務,也不能只是少數人在唱“獨角戲”,而周圍的其他人甚至連觀眾都算不上。學校的教育科研所呈現的應該是一種教師廣泛參與的態勢,應該自然地成為教師日常工作生活的一部分。要想實現這一點,除了要求學校領導班子有明確的指導思想,通過行政力量有效推進以外,還需要在學校培育和構建一種良好的教育科研文化。
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一些樂趣,使每天上課不致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該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這段話啟示:需要通過校園的言說、成果的分享以及必要的激勵,創造一種氛圍,讓教育科研在學校得到足夠的尊重,讓教育科研工作者獲得由衷的敬意;需要引導教師感受到教育科研會使教學更有意思、更見成效,感受到在教研過程中所獲得的專業化發展和個體生命素質的提升,感受到因為有深刻的思考而讓日常的工作學習成為了一件非常快樂、有價值的事情。對于這種氛圍的創造,就是在建設一種教育科研文化。在這一方面,各學科帶頭人、各名師工作室的導師,有責任推出更有說服力的教育科研成果和經驗,以對身邊的教師產生積極的影響。當教育科研在教師的眼中不再是一種額外的負擔時,才會獲得來自教師的向前推進的持續原動力。
此外,在學校的精神文化建設中,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諧合作的人際關系、為而不爭的處世原則、和而不同的W術觀念等,都應該成為學校教育科研精神和行動的導向;在學校的制度文化建設中,也應該把對教育科研的激勵和保障作為重要的內容。教育科研中的力量,要能夠形成一種共同的價值觀念、一種積極的精神引領、一種穩定的“心理契約”、一種良好的行為規范。這樣,教育科研就有了基礎保證,就能改變原先“一盤散沙”的狀態,也就有可能成為學校教師常態化的生活方式。
三、實事求是,把科學態度與改革精神相結合
隨著教育形勢的發展,教育改革進入“深水區”,可能會遇到難度更大、障礙更多、情況更復雜、矛盾更突出的問題。面對這樣的形勢,東莞市課程和教學的改革以及相應的教育科研工作,需要更加積極而科學地推進。
1.教育科研呼喚更廣泛的參與
對于一些小范圍內簡單、零散的教育變革,教師在個人的努力下也能夠有所收獲。但對于復雜、整體的教育變革,就必須是更多的教師以團隊合作的形式展開,通過教師群體的共同努力才能逼近和達到預期的目標。當前,東莞市教學改革的整體目標是在全市中小學實施“高效課堂工程”,這是一種整體的變革。首先通過207所高效課堂實驗學校的先行探索與實踐,積累經驗,進而在全市中小學全面推進。這就要求全市的教育科研要更加擴大參與面和推廣面,讓更多的教師以高效課堂的建設為目標,成為學校教育科研的主動參與者和踐行者。另外,為更好地解決教育科研的信息交流和成果推薦的問題,需要推廣網絡教育科研,為全市教育科研工作的開展提供一個更廣闊、更便捷的平臺。
2.教育科研需要具備攻堅精神
教育改革由于其自身的復雜性、外界影響的多因素性以及傳統課程文化轉型的長期性、艱巨性,會不斷面臨各種難題和挑戰。這就需要一種教育科研攻堅的意識和精神,抓住主要問題,做好重點課題的規劃和部署,突破教育教學改革的關鍵問題。
東莞市“高效課堂工程”的推出,針對的是本市中小學課堂教學中仍然較為普遍存在的課堂“低效”或“無效”狀況,這項工程中就有著許多難題需要攻克。東莞市教育局在《關于實施基礎教育“十項工程”的意見》中提出,全市“高效課堂工程”的推進,在共同目標和方向的指導下,在小學、初中和高中,分別從不同的方面切入展開研究。小學以提升小學教師專業素養為抓手,開展“項目推進式教研促進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實踐研究”,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初中以提升初中教育質量為導向,推進“初中區域協作教研的實踐研究”,搭建合作交流教研平臺;普通高中以提高普通高中持續發展的競爭力為主題,開展“構建高效課堂促進高中教學質量持續提高”的課題研究,推動高中結對交流合作機制。
這些全市性的大課題研究,就是東莞市教育科研攻堅的方向,需要全市各學校的參與和支持,共同把這些課題做大、做實,做出成效,為東莞教育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3.教育科研需要科W謹慎地前行
教育科研需要一種積極的心態,需要一種改革的激情,需要一股攻堅的沖勁,但與此同時,還需要一種科學的、謹慎的態度。
中小學的有效教育科研不同于高端的純學術研究,它通常都有一個開展實驗的過程,這種實驗會在課堂教學現場,面對學生群體展開。這就警示了教師們:實驗將直接關系到一批學生一個時期的成長,并且有些影響又是不可逆的,所以絕不可以掉以輕心,草率行事,更不能因急功近利的行為而造成學生成長的損失。因此,教育科研既需要大膽探索,也需要謹慎前行。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1-0204-02
一、打造高效課堂的迫切性
2015年5月19日,國務院正式印發了《中國制造2025》,其核心是加快推進制造業創新發展,實現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中國制造業要從大國走向強國,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培養是關鍵,這是高職教師肩負的使命,也是高職院校發展的契機。
但現實的教學實踐中,課堂低效是教學管理的一大難題,不利于高技能人才培養,打造高效課堂迫在眉睫。本人通過2013―2015年來對課堂教學效果的思考與探索,以水利工程CAD這門課程來淺談一下自己對高效課堂的做法。
二、水利工程CAD課程低效課堂的因素分析
水利工程CAD課程是在畫法幾何與工程制圖的基礎上,利用AutoCAD繪圖軟件來繪制水利工程圖。這門課程是培養學生的計算機繪圖能力,為學生在后繼課程及工作中,能運用AutoCAD高效、準確地繪制專業圖。本課程重在操作,課程難度并不大,但通過本校及對兄弟學校的調查,該課程的教學效果普遍不理想。
據調查,能在本課程學習階段就較好掌握CAD繪圖技能的學生只有二分之一左右,其他學生的學習尚不能滿足本專業對CAD應用的要求,這會影響后續《建筑結構》、《水工建筑物》等專業課程的課程設計,也影響學生的頂崗實習和畢業設計。筆者在2013―2015年間,通過調查本校和其他高職同行的教學過程,同時跟蹤學生在校內和工作中的情況,分析低效課堂的原因如下:
1.課程安排不合理
高職課程的課時在壓縮,由于專業的不同,我校的水利工程CAD課程有50課時和30課時;50課時的水利工程CAD每周授課兩次,30課時的每周只安排一次課(其他兄弟院校的CAD課時和安排也類似)。每周一次授課,教學間隔時間太長,等到上課時學生已經把上周課程的內容和操作忘記了,教師必須多花時間來復習,教學進度被滯后,教學效果不言而喻。即便每周安排兩次授課,對于操作性強的課程來說,效果也不好。這樣的課程安排,老師上得著急,好學的學生在每次下課鈴聲響起時,覺得意猶未盡。
2.缺乏合適的教材
高職教育培養的是具有一定理論知識和扎實職業技能的應用型人才,對教材內容的選擇和設置應密切聯系具體的工作崗位。但現在市面上的CAD教材繁花一片,有各大院校老師編寫的,也有專業人員編寫的。仔細研究,各大院校編寫的大多雷同,但有的教材實例練習與專業聯系不緊密;有的教材雖然有專業圖例題,但教材中只有簡單的命令操作講解而沒有專業圖的練習指導,不利于學生課后自學;而專業人員編寫的CAD教材卻不適用于教學。
3.學生的特殊性
近年來,隨著高考生源減少,高職的生源從高中畢業生,擴大為中專、技校、職高的畢業生。這些學生基礎知識較薄弱;但更主要的是學生對待學習和老師的態度:相當的學生對學習沒有熱情,應付是常態;對老師也有抵觸情緒,不信任和戒備老師。帶著這樣的主觀意識,想學好課程難度很大。
三、打造高效課堂的方法
1.保證教學效果的課程安排
水利工程CAD是一門實踐性強的課程,在課時不多的條件下要保證教學效果,教學安排上應該集中授課。水利工程CAD課程安排可以效仿實訓類課程,30學時的CAD可集中安排一周授課,50學時的CAD可以安排兩周授課。這樣水利工程CAD的授課就避免了每次上課要多花時間來復習導入,反而通過連續上課強化學生記憶,還有足夠的時間保證操作練習。學生學習的強度雖大,但學習效果確是成倍增長!當然,如果一周連續上課不能實現,也應該安排四節連上,一周授課至少兩次,才能保證好的教學效果!
2.編寫有專業特色的校本教材
怎樣找到一本適合初學者又能與本專業聯系起來的教材?校本教材的開發是一個途徑。校本教材可以結合學校及本專業的特色,通過選擇、改編、整合、補充、拓展等方式,對市面上已有的CAD教材進行再加工,把繪制符合水利工程制圖標準和專業要求的工程圖樣作為主線進行校本教材的編寫;同時還可以編寫配套的“水利工程施工圖識圖、繪圖”習題集;還能隨著AutoCAD軟件的發展更新校本教材。這種為學生量身定做的個性化教材,既突出了專業和學校特色,又能使學生適應今后學習、工作的需求,也能促進教師和學校的持續發展。
3.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學生才是課堂學習的主角,是學習過程的主人。面對學生的現狀和國家實施“中國制造2025”對人才的需求,教師只有認真地研究學生才能提高自己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高效性。研究學生就是讀懂學生,教師要對學生的知識結構,學習興趣、愿望等因素,以及學習方法、能力等情況進行了解,以選用適合學生的方法施教。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我摸索了以下方法:
(1)精彩導入新課
高職學生由于學習習慣和學習道路上的挫折,課堂上學習的積極性不高,他們十分需要教師的努力引導。每次上課,教師通過精彩地導入新課來引導學生學習的興趣;拿出圖例來展示當天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成果,讓學生一上課就處于期待的氛圍中,自然會去關注將要學習的內容。一個好的開端便是成功的一半!
(2)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水利工程CAD的學習重在實踐操作,課堂上要做到教師少講學生多練。有的學生領悟能力和動手能力強,有的學生相對較慢,怎樣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讓起步快的學生吃得飽又不會打擊走得慢的學生,我采取了這樣的辦法:
1)分層練習
在水利工程CAD教學中,筆者講解、演示了相關命令的用法、注意事項后,接下來就是學生的實操練習階段。我會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一定量的練習,掌握較好的同學要完成2-3道練習,掌握較慢的同學完成1-2道練習。對成績好的學生,在規定時間內要比別人的任務量大,既有壓力也有被欣賞的動力;成績稍差的學生,在規定時間內沒有因為壓力而手忙腳亂,放松之后反而可以加快進度。
在學生練習的過程中,我會深入同學中去觀察他們練習的進度和程度,一方面可以了解學生學習的效率,另一方面可以給需要的學生提供幫助,加強與學生的互動。自主練習結束后,學生通過教師端程序上傳課堂練習,教師以此作為學生的平時成績。
2)小組式學習
教學中,我發現有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碰到問題,會傾向于尋求同學的幫助。在水利工程CAD學習了一段時間之后,我根據學生成績將他們分組,動手能力強的和稍慢的均勻搭配,平時上課就按小組就座。在實操練習階段,采取小組間PK。規則是:在要求的時間內每個小組成員都要完成課堂任務,筆者根據小組成員完成的情況進行成績評定。實操中,先完成的同學可以指導本組成員,但不能代替完成。如果小組成員全部按時完成,每人滿分;若有一人或多人沒有完成,每位成員的成績均按比例扣分。先完成的小組,每位成員還可以加分;反之減分。這樣的PK,如果有成員沒有完成,就會拖累本組的其他同學。這樣做,會給學生壓力,也會激發學生的好勝心。
實操結束后,還有一項重要環節,就是每個小組推選一位同學,將他們的實操任務演示或講解一遍,最后由教師來點評。有些題目有多種繪制方法,哪些小組使用的方法最優也就一目了然。這樣的小組式教學方式,一是能盡量使學生一個都不掉隊,二是能讓學生靈活運用CAD命令,促進學生的學習效果!
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可以靈活多樣。教師可以充分運用現代教學手段,豐富教學內容,啟發和誘導學生進行拓展思維,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
(3)關愛學生
孔子《學記》言――“親其師,信其道”:是說一個人只有在親近、尊敬自己的師長時,才會相信、學習師長所傳授的知識和道理。然,學生親其師,師必先愛其生。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19-0154-02
一、引言
傳統的《工程制圖》課堂教學通常是以教師為主體,課堂連續教學時間大于等于40分鐘,“講”在教學過程中居于核心地位,教師認為自己“講”了很多知識給學生,后續課程的使用及工作中卻發現學生并未真正掌握多少。多年來的教學改革也一直致力于在“講”上改,改革效果并不理想。
二、學習金字塔理論[1]
美國著名學習專家愛德加?戴爾的學習金字塔理論如下圖1所示。該理論指出,學習者在兩周后平均學習保持率(還能記住多少內容)的高低取決于其學習內容獲得方式。由圖可知,學習保持率在50%以上的,都是團隊學習、主動學習和參與式學習,而我們通常采用的“老師在上面講(包括圖片、動畫、模型展示等),學生在下面聽”的被動學習方式,學生最多可記住講授內容的30%。這就是為什么老師講得累,學生學得累,教學效果還不理想的原因所在。
三、如何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高效課堂
以學生為主體的高效課堂是指讓學生出現在教學活動的前臺,喚醒和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充分調動和發揮其積極性、主動性來提高學習效果的一種教學模式。1987年Arthur W. Chickering和Zelda F. Gamson提出了后來被廣泛認可的《大學教育良策的七條準則》(Seven Principles for Good Practice i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2],其中包括:鼓勵師生密切接觸;鼓勵學生之間的合作;鼓勵主動學習;給學生及時反饋;確保學生作業時間;傳達對學生的高期望;尊重個性和學習方式的多樣性。該準則可指導教師如何通過一系列課堂設計為學生搭建腳手架,一步步地實現主動學習。
1.作業前置,帶著問題上課。討論式學習是主動學習的主要方式之一。要想在課堂上實現有效討論,學生必須在課前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技能。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教師需將新課內容所涵蓋的知識點進行梳理,并將其導入3道左右的典型習題中布置給學生,要求學生下次課前提交,計入平時成績。此環節保證了學生在課前必須投入一定的時間和精力自學新課基本內容,確保后續的課堂討論順利進行。
2.課堂討論,解決問題,內化知識。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是學生思維精細化、精密化的過程,教師要盡可能多地提供方法和手段,幫助學生實現這一過程,課堂討論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為了方便討論,要求學生在教室的座位相對固定,一學期內不變。我們按座位前后將學生分為每6人一組(同時盡可能兼顧學生同一宿舍,方便課后討論),并配備一套表達工具(60X40白板一塊、白板筆一支、板擦一塊)。課堂出現問題開始討論時學生移動椅子,圍坐在一起,通過在白板上畫圖各抒己見,并最終達成一致。學生在有理有據地論證自己觀點的過程中內化了所學知識,體驗到了極大的成就感,這對其學習的鼓舞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3.組內互助,共同提升。組內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掌握程度高低不一,為了讓每位學生都能掌握當堂的知識要點,積極參與討論,教師可依據“鼓勵學生之間的互助”原則設計教學手段,隨機抽取組內成員(甚至可以特別要求掌握程度較低者)上臺用白板展示本小組的討論結果并接受其他小組質疑。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會激起小組內互幫互助的熱情,掌握程度好的學生會對需要幫助的學生進行點撥,這一舉措不僅可以彌補教師不能在課堂內對每位學生一一指導的不足,使有需要的學生都得到及時的指導,還可以使“教”者更深入地理解所學知識,共同提高。
4.課后糾錯,鞏固知識。傳統的課堂教學教師會在課上給出上次作業的正確答案,學生對照答案進行改錯。這種被動地接收,學生過后就忘,這也是為什么學生的錯誤會多次重復出現的原因。高效課堂的課后糾錯是讓學生相互挑錯,挑出各自作業中的錯誤并改正,直至改到正確為止。這其實是課堂討論的課后延續。對同一題目反復修改和理解的過程,在最大程度上保證了學生所學知識的內化。
5.評價模式多元化。《工程制圖》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不僅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讀圖能力,對機類學生更要求其具備較強的繪圖能力。而傳統的評價模式相對單一,一般只考慮由作業和出勤構成的平時成績和卷面體現的期末成績,且期末卷面成績所占比重偏大(一般在70%左右),這就造成了很大一部分學生平時懈怠、,到考前臨時抱佛腳的局面。為了改變這種狀態,讓學生將精力花在平時,我們采用了多樣化的評價考核模式,該考核模式突出了平時成績的重要性,將小組成績、課堂測試、課前作業、課后作業等都納入了平時成績之列。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下表1所示。
課堂測試是指在課時允許的情況下,針對已學過的教學內容測試1~2題,時間20分鐘。學期內測試8~10次,最后計入平時成績的測試成績是去掉2次最低分后的平均成績。由于可以去掉2次最低分,學生可不必糾結于一次成績的好壞,而將注意力集中于下次測試[3,4]。
6.以學生為主體的高效課堂實施效果分析。我校從2012年秋季學期開始進行相關改革和研究,目前已對《工程制圖I》和《工程制圖II》兩門課程分別在12個課堂進行教改實踐,結果顯示,在以學生為主體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出勤率平均達到96%,比傳統教學模式時提高約20%,學生作業量減少(40~50)%,期末卷面平均成績提高絕對分值14分,這些數據表明,高效課堂教學效果明顯提升。
四、結語
本文以學習金字塔理論和大學教育良策的七條準則為主要依據,從課前準備、課堂組織、課后跟進等方面闡述了高效課堂的具體實施方法,并針對學習方式的多樣性引入多元化評價模式,以各項具體評價引導和確保高效課堂各環節的順利實施。
經試點教學,以學生為主體的高效課堂教學效果提升明顯,實際推廣難度不大,各組只需配備一套討論展示工具(白板、白板筆、板擦)即可。高校課堂的實施需要教師投入非常大的精力課前精心梳理知識點、設計習題、課后批改登記各評價項的成績,而這些工作在傳統的工作量考核中又很難被計入。同時,實施高效課堂對教師的課堂掌控能力要求相對較高,但經過幾輪教學實踐和摸索,相信都可以實現。
參考文獻:
[1]顧敏.“學習金字塔”理論在高校管理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1,(21).
【中圖分類號】G639.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9-0-01
去年九月,教育局派我們到江蘇省洋思、文津和東廬三所中學參觀學習。這一次的參觀學習,從思想上受到了很大的啟發,也有了許多新的感受。從思想上充分認識到,要想讓課堂高效的關鍵,還是要轉變育人的觀念。
一、帶著問題參觀學習
前面我們學習了昌樂二中的辦學模式。當時,思想上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昌樂二中充分挖掘學生的個人潛力,在課前讓學生認真完成好導學案中的預習案,教師在掌握了學生完成預習案的前提下,做到心中有數,組織教學的過程中才能有的放失。學生的合作意識強,探究問題表現積極,也能夠充分張揚學生的個性,展示個人的風采。在此過程中,不論是學生的自律意識,還是自我管理能力都得到了鍛煉和培養。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那么,為什么我們在實踐中,即在教學過程中,會出現偏差。有的教師臨摹昌樂二中的教學模式感到格格不入,導致教學成績下滑。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來到了江蘇省參觀學習。
二、通過學習查找我們存在的問題
揚州教育局師資處處長王力耕做了關于《有效教育的實踐與反思》的報告,他概括性的介紹了文津中學的“四導四學”教學模式,即:導預疑學;導問研學;導思慧學;導評促學。以及洋思中學的“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和東廬中學的講學稿的編制使用等等。他的講話給我們出了一個題目:“是尋找適合我們教育的學生,還是創造適合我們學生的教育”。“怎么認識我們的教育應該通過知識這個載體來培養學生的能力”等問題。他列舉了大量生動的實例來闡述這些問題,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大的思考空間。
在學習和研究中,發現了我們工作中的缺陷。比如在學習昌樂二中的小組討論這個環節中,我們的許多學生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自律意識差,有的學生在探究問題這一活動中說了些與課堂無關的話語,往往又被熱鬧的討論氣氛掩蓋了。老師發現不了問題,自然就不能流暢的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再比如導學案的設置上,東廬中學叫講學稿,是把學生的學案、教師的教學設計案和訓練案融為一體的,事實上還是與導學案大同小異。但他們的這個講學稿編得非常嚴謹。教師提前準備,然后學校教研室定稿,再下發到學科組組織討論,針對眼下的學生進一步完善講學稿。老師在課前批閱了學生自學完成的習題后,再次修定講學稿,做到因材施教。課后進行反思補充。最后又回到了學校教研室,為下次學校制定講學稿提供依據。我們這些方面做得都很欠缺。再比如昌樂二中學生做預習案的時間可以充分保證,學生上晚自習時間長,這是我們沒辦法比的。
我們可以比較的是揚州文津中學,這是一所公辦初級中學。他們沒有延長學生一分鐘在校時間,沒有讓學生多補一節課。教師卻能夠順利完成“四導四學”的教學任務。細想文津中學這種模式與洋思中學的“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也沒有本質上的區別。我們所想的問題呈現出來了,他們的學生為什么可以把自學部分完成的這樣好,在不增加學生在校時間的前提下,課前通過預習完成的習題做得那么認真呢?為第二天課堂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我們在課堂上看到了學生的表現,不論是洋思中學還是東廬中學,隨意聽一節課,都是如此。學生的預習很充分,預習部分的習題做得非常認真仔細。帶著問題舉手發言,井然有序。就連舉手發言的動作都是一個姿勢。不能不使人感到驚嘆。我們到底落后在哪里了,缺失在哪里呢?實際上問題的答案不難尋出,還是一個教育觀念滯后所導致的。
三、教育觀念滯后,淡化了學生的品行教育
我們的家長同志把眼光盯在孩子的分數上,我們的許多教師同樣以學生的學習成績來評價所教學生優劣,忽視了對學生人格培養,淡化了對學生的品質教育,也同樣缺少對學生的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雖然我們也大力提昌大德育教育,倡導學生的養成教育、誠信教育和理想教育等等,但是并沒有切實做到“知行合一”。因為社會對學校的評價是以教學成績來論長短,家長對教師評價也是看能把自己的孩子教多少分,以此來定論老師的水平高低。在這樣的氛圍下,教師怎么能不看重教學成績呢?有的班會課可以改成數學或英語的輔導課。晨會、夕會課也怕耽誤了學生的學習,甚至把正常的課外活動也取消了。缺少思想教育這一課,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就不能夠在家里積極完成教師布置的預習任務,導致教師不能及時掌握學生的認知程度。學生沒有好的習慣,在課堂上說閑話做小動作,教師就不能順利完成教學的組織引導工作。再加上盲目增加學生的學習時間,導致的是學生厭學。在這種情況下,不完成作業,上課搗亂紀律的現象出現就見怪不怪了。由此可以想象,又會導致怎樣的結果呢?嚴重的就會出現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的現象。這樣,很容易損傷學生的自尊。其結果是差生越來越差。
我們可以細心想一想,現在學生的智商并不低,有些學生相當聰明。他們擺弄起電腦得心應手,復雜的游戲也能找到制勝的招法。就是要編造一個故事也能自圓其說。學生真想學會課本上這些知識,怎么可能做不到呢?學生只要花些時間認真閱讀教材,許多知識點的掌握,可以做到無師自通。這就是王力耕說的百分之七十的知識靠學生自學掌握;百分之二十的知識靠學生在探究中、互動中學會;剩下的百分之十的知識才是通過老師來教會的。這不正是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帶著問題學習、老師的精講、少占用課堂授課的時間,反過來學生不就有更多的時間來看書或做練習了嗎?看來,讓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學習文化知識的重要性,守規矩,把學習變成自覺的行動,才是我們急需解決的工作。
四、轉變育人觀念是順利完成教學工作的關鍵
一、前言
瑜伽,是起源于印度,流行于全世界的一種東方古老的強身術。古代瑜伽注重心靈與肉體的超越發展,隨著時間的推移與洗滌,現代瑜伽已經發展為一項富有時尚氣息的更適合全民參與的健身項目。當代瑜伽追求身心平衡與健康優雅;主要由呼吸法、法、冥想組成;一種在自然健康的環境當中,伴隨著悠揚的音樂,由意念指引軀體舒緩流暢地練習各種動作,以期達到內外兼修的一項健身項目。瑜伽同時也可以消除人們潛意識當中的垃圾,消除煩惱,使得練習者得到身心兩方面的均衡修養。
二、公共體育課程改革
《全國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對大學體育課程目標作了詳細的規定,其總體目標是:增強體質、增進身體健康和提高體育修養。不難看出,增強體質依然是我國高校體育的主要目標之一。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改革需要面對全體學生,開展切實有效的課程以供學生選擇與學習,從而使學生養成終身鍛煉的習慣。因此,僅僅是傳統的課程項目已經無法滿足當代擁有求新存異心態的大學生的需求。新課程的設置是適應社會需要的有效方法之一。而合適的新課程則需要各高校認真遴選,既是不同以往的傳統課程,同時還需要擁有符合《全國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的目標要求,能夠指導并促進當代大學生的身心發展。被喻為“白領的運動”的瑜伽,無疑很符合成為普通高校公共體育的一門新的課程的各個方面的要求。它能夠滿足當代大學生身體和心理方面的需要,有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
三、瑜伽課程
(一)高校開設瑜伽課程的意義。
作為當今流行于全球的一項健身項目,瑜伽擁有很全面的調理功效,涉及身、心等各個方面。
1.瑜伽練習的養生功效。瑜伽是最安全、最富有成效的健身術之一。瑜伽的練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練習者在練習的過程中不能夠急于求成,而是通過最基礎的動作一步一步地改善自身的身體素質。瑜伽的獨特姿勢,在練習的過程中逐步提高練習者肌肉的彈性、關節的靈活性,改善身體的柔韌性和協調性,在無形當中保持了形體的勻稱。
瑜伽將呼吸作為練習中的一個基本組成部分,不同于我們生活當中習慣的胸式呼吸,瑜伽練習中要求腹式呼吸;學生在練習當中,呼吸變得緩慢、均勻而且悠長,吸進更多的氧氣,充分呼出二氧化碳,凈化血液。當然,作為有氧運動的一種,瑜伽也能夠起到減肥的功效。2.瑜伽練習的健心功效。瑜伽是在舒緩的音樂背景下展開的,練習者在安詳寧靜的狀態下舒緩地呼吸與運動,將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自己身上,排除一切雜念,放下工作生活當中的負擔與煩惱。當代大學生在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教育轉變為普通教育的環境中,承受著無形的學業和就業的雙重壓力,很容易產生焦慮、煩躁的感覺,瑜伽的練習可以幫助學生調整心態。
瑜伽的冥想術是一種很好的減壓方式。練習者在冥想時會不由自主地集中注意力,回歸平靜。與此同時,瑜伽冥想術能夠幫助練習者控制自身的意識,調節身心,逐步開闊練習者的胸襟,使得練習者比之前更為沉著、冷靜。
(二)有效地開展瑜伽教學。
1.硬件設施。瑜伽練習的場所沒有太多的限制,但是練習場地必須通風順暢、空氣清新,瑜伽的呼吸法要求空氣的質量不能低,否則對于練習者不利反有害,這違背了瑜伽練習的養生與健心的初衷;此外,練習的場所能夠保證練習者自己足夠的私人空間,瑜伽是一項較為安靜且獨立的健身項目,全神貫注方能達到練習的功效,旁人不小心的打擾很有可能影響練習者之前的境界。所以,開設瑜伽課程的高校需要為該課程設置合適的教學以及練習場所。瑜伽練習過程中背景音樂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引導練習者進入忘我、安詳的狀態,因此,背景音樂的選擇和播放就需要高校以及任課老師的認真對待。
2.師資要求。由于瑜伽的綜合性,瑜伽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專業素質。例如:瑜伽課初級階段主要是體法的傳授,教師的動作必須標準無誤才能引導初學者進入真正的瑜伽的王國。另外瑜伽派別眾多,教師需要為學生選擇合適的動作以用于教學與學生課余的練習。而目前的瑜伽教師并不是全部為專業的瑜伽師,部分教師沒有接受過正規的培訓,沒能拿到瑜伽師資格證書。為了對學生負責,各高校最好在招聘到合格的教師之后再開設瑜伽課程。瑜伽背景音樂是否合適同樣取決于教師的選擇。瑜伽不僅僅是動作的練習,瑜伽的精髓是呼吸法和冥想。瑜伽教師隨著課程的進行應該能夠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與進步程度為學生制定科學的教學與練習進度。瑜伽的傷害是不可見的,這就要求瑜伽教師在教授過程中正確引導,并根據學生自身特點制定相應的評價標準,以免出現不必要的練習傷害……當然,各高校也應該為教師的素質的提升給予支持:聘請專業的指導老師來校培訓或授課,派送教師參加專業培訓等。
3.科學地教學。作為一門新興的課程,教師需要制定較為科學的教學設計,全方位考慮教學過程,使得教學過程順利實施。
選擇合適的教學環境與背景音樂,為學生創設較為優質的學習環境與練習場所;安排合適的教學內容,根據學生自身特點,靈活地教授合適的,同時結合呼吸與冥想,使得整堂課舒緩但不松散,豐富但不繁縟。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在教學當中,教師做好示范,之后可以一對一地指導,力求每位同學的姿勢正確,在呼吸與冥想時,教師最好運用合適的語言引導學生自己探索瑜伽的奧妙。在學生自主練習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慢慢地突破自己的極限,不能夠不顧及個人身體素質一味追求動作的難度,以免瑜伽傷害的出現。
4.合理地評價。鑒于瑜伽的綜合性,瑜伽的考核不能僅僅依據最終的期末考試,可以以平時上課的情況以及小組互相督促,共同練習,共同進步作為總成績的一部分。而且最后期末考試時不能僅僅依據學生的能夠做到什么程度,要結合學生自身的身體素質;還需要加上瑜伽的精華——呼吸與冥想,盡管二者不能夠直接檢測,但是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平時的改變判斷學生心境的改變以及思想道德的提升。
四、瑜伽課程的長遠影響
學校開設一門合適的課程,能夠給學生個人以及整個帶來更為深遠的積極影響。
瑜伽課程有助于學生道德素質的提高。正如我們都知道的瑜伽的功效當中有一項,即經常練習瑜伽有助于幫助練習者緩解生活工作當中的緊張狀態,降低以致驅散練習者的失敗感,在練習的過程中逐步復歸于靜,調節心理穩定平衡,相對于消極的情緒狀態來說是具有積極作用的,這是最直接的道德方面的提升。而在平時的練習當中,無形中培養了學生高雅的氣質,激發了學生內在美的表現力,增強了自信,學生更有信心步入社會,發揮他們的潛力,創造屬于自己的精彩。
在主要的瑜伽體系當中,有兩種瑜伽體系值得我們關注:實踐瑜伽和愛心服務瑜伽。在中國瑜伽之母張蕙蘭女士所著的《瑜伽的賜予》一書中,其恩師柏忠言這樣寫道“樹根供應養分,使果樹掛滿甘甜的果實,卻不求回報;要知道,人們無償的付出,會換來無窮的快樂。”這就是蕙蘭瑜伽的奉獻精神。當一個人真正融入到瑜伽的世界中之后,他們會以為他人服務而快樂,這就是瑜伽的精神,將快樂傳遞。高校瑜伽課程的設置,使得學生有機會接觸瑜伽,并且逐步進入瑜伽的世界,得到自我的提升,同時也為他人帶來幸福。
瑜伽課程的開設有助于促進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的興起。綜合性的健身項目——瑜伽集運動、娛樂與健身于一體,深受大學生的喜歡,學生樂于在課余時間練習,無形當中影響更多的同學參與到鍛煉的隊列當中,不僅鍛煉了身體,也使得學校的整體氛圍更加活躍,更加健康。
瑜伽課程的開設有助于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瑜伽不僅可以強身健體,也能夠解除疲勞和緊張情緒,還能夠調養練習者的身體素質,提升練習者的氣質,因此被大多數人所喜歡。另外,瑜伽的練習場所要求并不苛刻,只要是空氣清新,通風順暢就行了。學生在自己往后的生活當中可以自由練習,自由度足夠就利于瑜伽的持續發展,避免了因場所、設施等的限制而使得學生在離開學校之后被迫放棄在學校養成的鍛煉習慣。
五、小結
瑜伽因其自身的特點流行于世界,在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改革的趨勢下,瑜伽也能夠憑借自身的魅力而進入各大高校。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幫助。但是,瑜伽在高校的發展并不能一蹴而就,特別是教師的素質關系著整個課程的興與衰。我們應該理智地對待新開設,腳踏實地地使其發展完善。
參考文獻
[1]史艷莉.瑜伽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可適性研究[J].湖北大學學報,2006,33(6):799-800.
G623.5
在小學階段,低段學生正處于基礎知識的積累階段。中段學生開始了專題訓練,也有著照葫蘆畫瓢的作業。而高段學生,在夯實了數學基礎知識的條件下,更注重思維能力的培養。這時候布置的作業應富有探究性與彈性,提倡實踐性、情趣性、創造性、開放性的作業。下面,我想就自己任教的四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談談自己布置作業的想法及做法。
一、必做作業要認真對待
老師教書,學生做作業,天經地義。作業的布置與批改是教學常規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布置作業對數學教師來說,是一件手到擒來的事,再加上種類繁多的教輔資料,也為教師提供了廣泛的選擇空間。
可以說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有很大的自由性,但自由性并不意味著隨意性。其實,學生數學作業大都是由“必做作業+選做作業”的模式構成。在上級部門的教育督導下,一般學校都有一些“必做作業”:比如上級教育部門下發的數學練習冊、教材中規定的課后習題、本校教導處要檢查的課堂檢測本等。這類的作業是學生必須完成的,叫“必做作業”。可以說這一類的作業組成了數學作業的大部分內容。這類作業基礎性較強,針對的訓練面是大部分學生,起到了鞏固知識的效果,有一定的科學性。
我們知道只有基礎扎實了才能進行數學能力的提升。所以,我們教師應該認真對待“必做作業”, 既然是上級部門規定的作業,作為老師就應該切實落實到位。既然要寫,就應該寫好,寫出質量。堅決做到三抓:①抓書寫②抓正確率③抓效率。在完成作業的同時,讓學生練了字,鞏固了知識,訓練了速度,三項合一的綜合訓練,既節省了時間,又增進了實效,是對學生能力的提升訓練。
二、選做作業分等級布置
面對現今多元化、開放性的考題,教師不得不思索:我們究竟要教給學生什么?培養學生的什么能力?在作業中應該如何改革才能與時俱進,體現新課程精神?
我們面對一個班的學生進行教學,學生在學習上存在差異是毋庸置疑的,作為老師不能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如何讓每一個孩子快樂學習、開心作業?這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必須面對的問題。那就是尊重學生學習上的差異,給學生選擇作業的權利,使各層次的學生都有收獲。而這個作業分配的差別就在“選做作業”上。
我們可以把班上學生分為“ABC”三檔。C檔是指學習有困難的孩子,他們完成作業速度慢,錯誤多,正確率低,老師可以只要求他們認真完成“必做作業”,鞏固已學知識,打好數學基礎。B檔是指班上學習中等及部分中等偏下的學生,要求他們完成“必做作業”外,還要完成一些提高作業,比如課外數學綜合習題,進行口算訓練,提高他們的數學綜合能力。A檔學生是指班上學習成績一流及學習成績中等偏上的學生。他們完成作業速度快,正確率高,時間充裕,精力充沛,完全有能力進行更深度的學習研究,可以給他們布置創造性的作業,比如做有深度的思維題、奧數題,在生活中獲得科學知識,感悟人生哲理,提升自身品味,讓思想成熟、升華,從而培養會獨立思考、會自主學習的學生。
三、精選作業要有質量保證
隨著“減負”口號的提出,“精選作業內容,實施有效作業,確保作業具有典型性和啟發性”,已成為廣大教師開始改革作業的目標。作業的布置要依據新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認真精選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習題,要有利于學生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激活思維,培養創新動力。
所以,精選作業并不是單純的“刪減”作業,它首先應該建立在學業質量保證上。精選作業是指精心設計作業,少而精的作業布置,以此提高學習效率,開展有效的教學。在高段數學作業中更應該體現生活性、開放性、實踐性、思維邏輯性、多元性等能力的培養。
四、批改作業要形式多樣,二次批改要落到實處
作業的批改是至關重要的,老師批改嚴格的作業質量明顯高于抽查性質的作業,它是教學質量的保證,更是實現高效課堂的基礎。
教師批改作業一定要認真,批改作業一般分為集體批改、面批面改、自批自改、互批互改等幾種。集體批改又分為兩種:一種是傳統式的一次性收上來由老師統一批改;另一種就是組織大家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集體互改。
我認為不同的作業應該有不同的批改方式。比如口算本,可以讓學生先互改,鼓勵學生睜大“火眼金睛”,找出對方錯誤,這樣可以在實踐中教育學生計算要細心。
練習冊是數學綜合習題集,針對這種作業,老師要讓學生先做再改,讓學生自己動腦筋完成練習,再由老師批改,然后集體講評,再進行二次批改。
有學者認為:和諧社會是一種有層次的和諧,其核心是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和諧,即人與人的和睦相處,是保證社會機體協調發展的基礎。師生關系是教育過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與人的關系,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和諧課堂教學的基礎。教師要善于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和諧的課堂氣氛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輕松的教學流程
保持好心情,才有好氣氛。在課堂上,教師首先要輕松起來。試想,鈴聲響后,學生看見講臺前黑著臉的老師,誰還能輕松起來。因此,教師要努力保持微笑,讓微笑成為教師課堂上的基本面部表情。其次,教師不要刻意讓學生體驗學習壓力。
2、幽默的教學表達
幽默是一種智慧,它常常給人帶來歡樂,并給人以啟迪,其主要表現為:教師講課生動形象,機智詼諧,妙語連珠,動人心弦。有時一個生動形象的比喻,猶如畫龍點睛,給學生以啟迪。
二、讓學生體驗成功是和諧課堂的根本
新課程發展的核心理念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課程目標所確定的都是新世紀我國國民的最基本素質。怎樣讓每一名學生,尤其是中游、學困生獲得成功呢?簡單的說“低起點,小步子,多活動,快反饋”。
1、低起點:教學中可采取的方法:教授新知識時用原有知識作為起點,用鮮明的實驗或直觀表象作為起點,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社會經驗作為起點,用與本課內容的相關故事片斷、科學史作為起點。
2、小步子。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步子減小,盡量考慮能使學生成功,從而使學生每步都有進展,每時每刻都處于積極學習狀態。
3、多活動。首先,教師把時間空間還給學生,其次,處理好自主和合作的關系,容易解決的問題讓學生自主解決,而對于學生來說思維有困難的問題則需要合作、交流、多維互動。
4、快反饋。①課堂上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表情,傾聽課堂上聲音,及時調節教學。② 教學中有教師講、學生練,更要有教師的查,一定要走下講臺,走近學生,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③對學生的成功及時欣賞,提實學生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生活化、人文化走進課堂,是和諧課堂的支撐
和諧的課堂應充滿“生活味”和“人文味”,這樣更能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課堂上應竭力在“人文”和“生活”的碰撞中,促進學生整體性的發展,讓課堂充滿靈性,充滿智慧,充滿和諧。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0463(2011)08(A)-0050-01
中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必須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上都應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宗旨,構建高效課堂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
高效課堂即在課堂的特定時間內,教師組織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最大限度地完成學習任務。教師設計的教學任務、教學目標也能保質保量地完成。高效課堂包括學生高效地學和教師高效地教兩個方面,“高效”是課堂教學評價最根本的準則。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策略和方法,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大膽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的嘗試,使課堂教學從應試教育模式下的“勞動密集型”向新課改形勢下的“教學智慧型”轉變,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由“學會”向“會學”轉變,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從而讓學生進行自主的知識構建。
一、教師高效地教是構建語文高效課堂的先決條件
教師要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因此,教師要多閱讀、多積累、多思考,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改變傳統教學中教師單向傳遞知識的教學行為,樹立以活動促發展的教學觀念,不再做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支配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和學生成績的評判者,而要努力做學生學習環境的設計者、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引導者,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找準切入點,巧妙設問,畫龍點睛。用提問來指導學生學習課文,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方法之一。課堂上問與不問,問什么,怎樣問,關系到教學的成敗。提問的時機、提問的方式選擇得當,才能起到啟發思維、發展智力、活躍課堂氣氛的作用。具體來說,提問要注意以下幾點:置問于教材的關鍵處;置問于教材的疑難處;置問于教材的矛盾處;置問于教材的含蓄處。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細細揣摩文本,問到關鍵處,問到學生心里去,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注意講、練結合。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填鴨式”的教學,教師“滿堂灌”,學生只是聽眾,而構建高效課堂,就必須注重師生的互動,教師少講,學生多說。同時,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課堂訓練,這樣,每節語文課都在讀讀、議議、練練中完成,才算是真正的高效課堂。
二、學生高效地學是構建語文高效課堂的最終目的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高效課堂應該是學生知識發展的課堂,是學生能力提升的課堂。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引領學生去發現、分析、解決問題,讓學生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學習,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從而在自主學習中享受到學習的樂趣,產生學習的興趣,因為興趣是學生學習動機中最活躍、最現實的因素,興趣越大,學習的效率就越高。
一是拿“預設”當“圈套”。部分教師為了按預設的教學方案完成預期目標,過分依賴“預設”的程序,教學結果只以預設目標的完成為標準,對學生超越教師預設而產生的新問題,或視而不見,或不置可否,或巧妙擱置。
二是“預設”只圖“標奇立異”。不少教師在預設過程中盲目追求新潮,過多地崇尚新異的教學方法,如多維目標的整合、多媒體的運用等,不深入鉆研教材,對學生已有的發展水平、學習情境以及學法指導等預設不夠。一旦“生成”內容與“預設”的目標出現矛盾時,手足無措。
三是預設“問題”只為“熱鬧”。有的教師把啟發式教學方法簡單地等同于提問,把“滿堂灌”變成頻繁而隨意、缺乏深度和廣度的的“滿堂問”。教學過程貌似是教與學的“雙邊互動”,課堂氣氛非常“熱鬧”,但實際上學生是被“提問”牽扯著鼻子走,既沒有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機會和時間,也沒有探究的熱情,“啟而不發”變成“啟而難發”,“熱鬧”使得課堂教學有“溫度”而沒有應有的“深度”。
二、讓預設和生成共促課堂高效
1、精心預設,構建高效課堂的前提
高效的教學始于準確知道所期望生成的目標。課前,教師必須對自己的教學任務有一個清晰、理性的思考與安排,適時預想到課堂可能生成的新問題和新方法,使教學能有序地展開,使生成具有方向感,從而實現高效教學。
(1)合理預設教學目標。合理預設教學目標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基礎。教師要以讓學生“學會―會學―樂學”為宗旨,精心設計每一課的教學目標,特別是對學生發展具有多元價值的過程性目標。
(2)潛心預設教學內容。高效的教學預設需要深入研究教材。一是要深入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學生發展的教學資源,使教材的內涵得以釋放,使預設的問題有生成的質量,促使學生從較高的層面掌握知識和獲取能力。二是要將有把握教材內容的重難點,充分預設課堂教學中可能產生的課程資源,預判學生可能的“非預期行為”,對教學內容進行嘗試的研討和多層次的開發,保證預設課堂目標的真正落實。三是要把教材當作實現課程一種教學資源,使教學過程成為教材內容的持續生成與轉化過程,成為學生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3)靈活預設教學策略。教師要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教學可能產生的走向、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等因素,設計出多角度、多層次的應對策略,比如:如何創設問題情境,如何創設互動的學習氛圍,如何對學生新的生成以及“節外生枝”做出反應、引導、點撥和評價等。
2、有效生成,構建高效課堂的關鍵
生成,是指師生、生生在互動的課堂教學中,即時生成的超出教師預設方案之外的新問題、新情況。教師課前的預設,不可能全部考慮到在教師、學生、文本的相互交流中產生的思維碰撞、意見分歧等級不確定因素。教學中,教師必須根據這些不確定因素,時刻關注課堂學習過程的變化,及時調整教學思路,有效地對生成資源進行組織、引導和運用,做到既能關注“生成”,又能駕馭“生成”。
(1)讓預設性生成資源引領課堂。預設性生成,是教師在充分而科學預設的基礎上的生成,是課堂生命的主體,是提高課堂效益的保證。因此,教師要把預設生成作為課堂生成的主流,讓課堂在預設中生成,讓預設性生成引領課堂教學。
(2)捕捉和利用非預設性生成資源。非預設性生成是指課堂偶然的、意外的生成。教學中,教師要把非預設性生成作為課堂生成的支流,并恰當地捕捉和駕馭這些“意外”生成資源。
(3)在合作、探究活動中“生成”。首先,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的內在潛力,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探究,為教學的有效生成創設良好的條件。
其次,教師要全程參與學生自學的過程,引導學生的思考,督導學生的合作,根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經歷由不會到會的過程,使學生從自學的過程中收獲知識,收獲知識產生過程的非知識元素,從而培養興趣,鍛煉思維,提升學習經驗,提高學習能力,促進可持續學習。最后,教師要把握好有意義的“接受學習”與“探究學習”的度,依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學習實際,選擇適當的探究內容,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活動。
3、構建高效課堂,要堅持預設與生成共存互補
(1)“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高效課堂教學是教學預設和教學生成共同創造的產品。教師要正確處理教學預設與生成之間的關系,既要改變只以教師中心、一切盡在“教師掌控之中”的全封閉式的“預設”,又要避免無效的、無價值的隨意“生成”,雙管齊下,統籌兼顧,最大程度地通過預設去促進生成,通過生成完成預設目標,實現預設與生成的動態平衡。
成功體育是指學生不能按照目標要求完成練習。通過教師改變教學方法和降低練習難度。努力為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勇于創新,敢于勝利,頑強拼搏,不斷超越自我的教學過程。成功體育在高校公共體育課堂中應用有如下3方面意義。
1讓學生在自主設計中體驗成功和快樂
讓學生在自我展示中,獲得成長的平臺和環境。努力為學生的主體參與、主體實踐搭建平臺,提供機會,營造氛圍,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主體,在體育課上真正自主活動起來,從而推動學生實現了認識參與、行動參與、思維參與、情感參與,讓每一位學生在體驗成功與快樂的同時,逐步改善和提升自身素質。動技能項目是整個體育課程內容的基礎和載體。運動項目學習對于達成“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但是運動技能項目的學習,在傳統體育教學中,過分強調傳習,缺乏師生之間的有效交流,缺少一種開放的、動態的教學形態,不利于學生認知和技能的主動生成。這是必須加以改革的。就學生自主設計的內容和形式、系統性和可操作性,當然不乏稚拙和生澀之處,但是無論哪一位學生面對老師和學習伙伴展示他的設計成果時,無一不展示出他的獨特的思維和個性化的追求。而老師和學習伙伴充滿賞識和激勵的評價,更使設計者充滿成功的喜悅,而對體育學科的學習興趣由此而不斷高漲。體育課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死板執行教師指令的課程,轉指令課程為主動課程,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讓他們用自己的方式來解讀他們心中的體育課,這樣我們就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體育課的模型的做法,就是學生是原料教師和教學大綱是模板的教學方式。而成為了學生充分發揮自己創造才能的美好天地。
2挖掘學生的運動潛能使其享受到成功的樂趣
興趣的培養是很關鍵的,體育興趣的養成,就會增加學生體驗成功的機會,體驗到成功次數的增多,會增加體育興趣,二者是相輔相成的促進過程,當然在體驗成功的過程中會有。實施成功體育,教學過程應成為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教學策略應著眼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會學生學習方法,促進學生的良好發展。體育教學具有獨特的身心合一參與的特點,在學習過程中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負荷,而生理負荷必須在達到一定的水平,持續一定的時間,才能有效地增強學生體質和發展學生的意志品質.體育課程與其它學科課程相比,在促進學生全面素質提高中,有著不可取代的、獨特的功能。要使這種功能充分發揮,體教工作者就必須全力打造并充分利用好學生自我展示的平臺。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要使學生“為自己好好學習而感到自豪”,使學生“從自己取得的進步和學到的知識中體驗到自尊感”,重要途徑,“就在于要使知識、智力的豐富性成為學習個性的自我表現”本著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我們在實施成功體育教學的過程中為了讓更多學生獲得體驗,明確要求各組上臺作表演展示的代表要輪流更換,這樣組內每個學生就都有機會登上并利用這個體驗身心成長快樂的平臺。這在當代的大學生來說是很重要的,給學生展示自我鍛煉自我的機會,這對于一個剛剛進入大學的學生來說尤為重要,這樣可以使學生縮短適應大學生活的時間,盡早的投入到緊張又豐富的大學生活中。學生的交往能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都能得到良好的改善。在傳統體育教學中,雖然也有不少教師開展這類活動,但大都是作為點綴或某種教學活動的補充進行的,不太注重進行活動前的激勵和活動后的賞識性評價,而且缺乏一種明確的目標追求。筆者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自我展示”活動則更加強調和突出了展示努力和進步,推動學生培養堅毅的品格意志和頑強進取的精神。
3以學生為本進行成功體育的教學
成功體育的宗旨是對學生負責,積極創造條件,讓每一個學生都獲得成功的體驗,都成為學習上的成功者。隨著終身體育思想的普及,如今人們越來越重視對學校體育長遠效益的追求。因此,學校體育要以育人為根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使體育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并成為他們自己所理解、所熱愛的體育,使每一個學生都享有體育和健康。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經過意志努力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提高,獲得成功后的興奮、喜悅等情感體驗,并使學生獲得永無止境的心理感受和獲得不斷進取的能力。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在學習知識、技術的全過程中體驗成功,更重要的是在教學的全過程都滲透對學生自信心、創造精神、競爭意識及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自覺性,善于調動學生主動學習,致力于發展學生潛在的能力,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成為21世紀所需要的全面發展的人才。以學生發展為本,立足于培養21世紀的優秀人才.體育教學應以學生發展為本,從成功教育的理念出發,在充分掌握學生學習特點的基礎上,給每位學生創設一個能夠自我成功的民主和諧的學習氣氛和學習環境,立足于培養21世紀的優秀人才。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它要使每個學生都能在他天賦的容許范圍內得到充分的發展。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活。成功體育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分支,是建立在新的發展觀和教學觀的基礎上。新的發展觀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發展的主體,學生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主體意識的喚醒和主體活動能力的提高。新的教學觀認為,每個學生都有其獨特的智力結構和學習方式,每個學生都有發展的潛力,教師的任務是以適應學生特點和水平的有效方法“因材施教”,通過活動和練習,促進他們充分發展。成功體育的核心是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學生之間的差異出發,選擇適合學生的教育、教學方法,促使學生取得發展的成功,形成自主性的內部動力機制和成功心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