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2 09:19:15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小學音樂教學技能,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從課程特點性質來看,在學術上,音樂是有著顯著知識性和技術性的,但作為小學的教育客體,知識性和技術性的深度和難度在大綱和教材中有著恰當的限定,主要內容都是針對培養音樂基本素質的感受力,音樂風格的感受力,音樂情景意向的感受力等。在培養這些感受力的同時使學生的人格情操得以陶冶。教學為達到這一目標,相關知識的認知是不可缺少的。但這些知識內容不是音樂欣賞教學要追求的目標,而是為目標服務的輔教學內容。學習這些內容也不是培養學生音樂感受力的必要條件。孔子對音樂的感受力非同一般,他有過聽音樂三日不知肉味的體驗。但他并沒有過系統音樂知識的學習和音樂技能的訓練,他的音樂感受力,來自于音樂的熏陶和自我豐富的人生感受對音樂的移情。因此說,音樂欣賞教學中,感悟音樂是教學的核心。
唱歌教學的主要目標仍與音樂欣賞教學目標一樣,只不過是客觀對象和教學途徑有所改變。音樂欣賞是通過主體對客體的感受和審視來達到教學目標的,而唱歌教學則是按客體符號―音樂樂譜的要求來實施的一種主體活動―歌唱,從而在活動中感受、體驗、審視和表達音樂和音樂的美來達到目標的,在活動過程中同時獲得了正確的歌唱方法。唱歌教學有技能訓練內容,諸如吐字、發音、音準訓練等,但對這些追求的目標不是專業要求,而是普及性要求,只要能自然地運用嗓音來歌唱,使個體的歌唱潛力得到一定的發掘就達到了教學目標。
從表面上來看,音樂知識的教學是純粹的認知性教學,與感悟音樂無關,實際上并非如此。音樂知識是對音樂現象、音樂符號的邏輯性界定和詮注,或是人對音樂感受經驗的抽象表達。因此,音樂知識教學除具有文化承傳目的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邏輯性、抽象性的理解力之外,還具有培養學生對音樂感受力的輔助作用。音樂感受力是一種以形象思維活動為主的情感判斷力。通過音樂知識的教學,強化了學生對音樂的邏輯思維能力。它有助于學生在音樂感悟中形象思維活動的定位和情感活動的定勢,它促進了音樂感受力的發展,這是音樂教育所特有的規律性。另一方面,音樂知識教學并不是完全的抽象和邏輯界定,而總是把概念界定與感悟音樂緊密結合起來的―或者以感悟某個音樂對象來印證某個音樂概念,或是總某個概念出發來感悟某個相對應的音樂對象,這是音樂教學的一般常規,在這里,感悟音樂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可想而知音樂知識教學只是從概念到概念,既不可能達到認知的目的,更不可能實現培養音樂感受力的目的。如果音樂知識的教學是以認知音樂知識本身為終極目的,那么,音樂教育功能僅僅實現了其文化承傳的作用,便失去了小學音樂教育在現實社會存在的基礎。
一、農村小學音樂與學科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的現狀
要想農村小學音樂課堂與現代技術學科課堂教學深度融合,就必須要大力推進農村學校的現代技術在音樂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我國農村現代技術與音樂學科課程的融合,逐步實現素質教育所要求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式。素質教育以學生為本,因此需要我們音樂教師對學生學習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與創新,充分發揮現代技術的優勢,為農村學生的學習、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強有力的學習工具。但是,現階段我國有些農村教師認為在音樂課堂上運用了多媒體課件以及一些教學軟件教學就是融合了現代技術,這樣在理解上與真正意義上的音樂課堂與現代技術學科課堂教學深度融合就有偏差,理解不是很全面。農村小學音樂教學與技術學科課堂教學深度融合開展首先就要求農村小學音樂教師聯系實際對此不斷地探索思考,并將其有機地結合一起,但是有些音樂教師在教學思想上就有些懶惰,沒有做到素質教育中對教師的要求,教師必須終身學習,而有些年齡較大的音樂教師在思想上對現代技術的操作存在畏懼心理,懶于研究使用。現代化技術是農村小學音樂課堂開展的重要使用工具,素質教育要求我們學生終身學習,也要求我們教師終身學習,因此教師技術必須鞭策提高,如果教師自身不愿意或者抗拒提高,那么農村小學音樂與技術學科課堂教學深度融合就很難能夠順利地進行,對于那些不是學習信息技術專業的音樂教師而言,現代化技術的使用確實難度較高,提升自身的信息技術素養是刻不容緩的。
二、農村小學音樂與技術學科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的探討
農村小學學校的音樂教育與技術學科課堂教學深度融合是一項重要的工程,農村學校領導的重視與支持直接影響到農村小學音樂與技術學科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的水平。農村小學需要根據應用的需要推動現代信息化設備的配備,這是進行農村小學音樂與現代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深度融合重要支持性教學環境,其次教育行政部門要給予農村小學音樂教師教改方面行政上的支持,對于在課堂上開展現代技術學科教學融合方面研究的教師和提供技術支持,信息技術教師給予政策上的支持。新課程改革的音樂課程仿佛一陣春風,沐浴著孩童的身心,讓農村校園充滿無限生機,新課程改革激勵著我們音樂教師們不斷地積極進取,創新與展開各種新的教學方式。農村小學學校的音樂教育與技術學科課堂教學深度融合就需要我們音樂老師在教學教研過程當中去大膽嘗試、探究,認真學習“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并在平時課堂教學中貫徹新思想、新觀念。力求做到轉變陳舊的教學觀念,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使農村音樂課堂更加富有開放性和創新性。農村的一些學校需要定期組織教師現代化技術水平的培訓,創造多條件、多角度、多形式的機會讓音樂教師參加技能培訓。一是熟練掌握常見的教學軟件以及辦公軟件的使用。二是提高音樂教師的計算機操作的技能,把計算機技術作為備課、上課和組織學生的重要工具手段之一;三是對五線譜電教板設備使用培訓,讓教師了解設備的性能、用途與使用方法,以便在教學中更好地應用。關于音樂教學的課題研究對推進小學音樂與技術學科課堂教學融合工作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農村小學音樂教師在這些方面所做出的研究與探索學校應給予鼓勵與支持,提升農村小學音樂教師探索研究的精神,鼓勵著重探討農村小學音樂課堂與現代技術學科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的方式、方法,探索出一條科學高效的農村小學音樂課堂與現代技術學科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的途徑。
三、結語
以往傳統的音樂欣賞課就較為單調,有時可能需要為其他文化課程讓步,即使上課也是單純用錄音機讓學生聽或者教師直接講解音符等,那學生就只能通過聽覺上感受歌音樂或者機械地記憶一些東西以應對考試,所能夠了解到的僅僅是從收音機發出的聲音或者老師直接在黑板上講解,這樣欣賞音樂的形式以及上課形式就較為單一,學生并不能很直觀地了解。在新課程改革大環境下,為了順利地到達預期的教學目標,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的視覺直觀作用、文字概括作用和視頻擴大信息量的作用來設計制作課件,把無形的音樂通過有形的形式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感知音樂作品。在農村小學音樂課堂上,現代技術的巧妙使用,既直觀又形象,既激發學生欣賞音樂的興趣又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通過現代技術的使用,創造新課堂,讓學生們展開想象力的翅膀,遨游在音樂世界的海洋里。
參考文獻:
[1]楊國,龍杜涓.“整合連貫型教師教育模式”視域下山區中、小學音樂教師教學組織能力的培養與實踐[J].黃河之聲,2017(02).
[2]賈曉靜.新課改視野下小學音樂教師專業發展研究[J].寧夏大學,2014(08).
[3]張麗珊,林長春.農村小學音樂教師專業知識與專業能力狀況的實證研究———基于重慶市39個區縣的調查[J].基礎教育,2012(02).
[4]張麗珊,林長春.重慶市農村小學音樂教師專業發展現狀調查與分析[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4).
合唱是聲樂藝術中最具表現力、感染力以及人文精神的藝術形式。人們欣賞合唱,可以得到多種形式、多種音色、多種層次的音樂享受,從而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合唱要求每個演唱者的發聲方法基本一致,音高準確,節奏穩定,吐字咬字清楚,音色明亮,以及力度和速度掌控自如,在感情的表達上高度統一協調。中小學音樂合唱教學不僅可以讓學生享受音樂的快樂,幫助中小學生學習音樂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提升他們的演唱能力和表達能力,還可以讓他們學會控制情緒,保持良好心態,激發他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增強自信心,培養協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沒有不好的合唱團,只有不稱職的指揮”。這句話道出了指揮在合唱團中的地位與作用,因此,中小學音樂教師具備一定的合唱指揮知識與技能是非常必要的。
一、合唱指揮的基礎知識
中小學音樂教師在教授或者排練合唱作品時,應遵循省、準、美三個指揮原則。省是指指揮動作的節省,教師在指揮過程中要根據作品來設計指揮動作,例如動作的幅度等。準是指把握拍點的重要性、準確性,教師在指揮過程中要根據合唱譜給出準確的拍點,如起拍、收拍等,拍點要清晰,讓學生明確理解教師給的提示。美是指指揮動作要美觀大方,中小學音樂教師在指揮合唱團時,身體要正、直,自然大方,不能兩腳相并,也不能兩腳分開很遠,要一腳在前,一腳在后,重心在兩腳之間,這樣有利于移動上身,引導合唱團。中小學音樂教師要想教授合唱,應具備四個條件:較強的聽辨能力、較強的讀譜能力、較強的表達能力、較強的分析音樂作品的能力。中小學音樂教師在進行合唱指揮時應具有一定的聽辨能力,要能清楚地分辨出各類不同性質的音程與和弦,這樣才能對合唱團的節奏、音準、聲音做出迅速的反應和及時的處理。樂譜是音樂的文字,所以中小學音樂教師要盡可能地利用鍵盤樂器熟悉和了解作品。指揮要具有很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動作表達能力,讓中小學生在排練時,及時把握作品要點。中小學音樂教師在排練合唱的過程中,不僅要對作品的曲式結構有準確的把握,還要對作品的藝術風格、主題思想、社會意義、美學價值做出明確的分析和判斷,從而使學生對作品有較為深刻的認識和了解,激發學生的演唱熱情。
二、合唱指揮的動作
在指揮過程中要正確運用手腕、小臂和大臂等,運用傳神的表情以及細微的肢體語言來表現音樂作品的內容和情感。指揮的基本動作包括預備動作、起拍動作、收拍動作。預備動作是指必須在合唱隊員和伴奏準備好的前提下才能起拍,預備動作包括三個步驟:預備、呼吸、進聲,預備拍包括強拍的預備拍和弱拍的預備拍。起拍動作包括三個環節:準備動作、預備動作和起拍唱,要了解第一拍起唱的預備拍即強拍起拍,第二拍起唱的預備拍即弱拍起拍,第一拍后半拍起唱即強拍的后半拍起,第二拍后半拍起唱即弱拍的后半拍起等知識。起拍好壞決定了作品是否具有良好的開端,收拍好壞決定了作品是否具有良好的結尾。收拍動作由兩個步驟組成:預備動作和收拍動作,預備動作多在結束前一拍進行,起到提示合唱隊員按照收拍動作所要求的速度、力度、情緒(性格)去結束聲音的作用,是關鍵步驟。收拍動作是整個過程中的必然結果,是為作品畫上完美的句號的過程。收拍動作有短時值收拍動作和長時值收拍動作。短時值收拍動作分為短時值強收(例如《義勇軍進行曲》)和短時值弱收(例如《紅梅花兒開》)。長時值收拍動作,在長時值收拍時,左手要給長音手勢,右手展示拍子,在倒數第三拍時給準備拍、倒數第二拍時給預備拍,最后一拍進行收拍。
三、指揮的動作變化
中小學音樂教師在指揮過程中要注意指揮的動作變化。在一首作品當中,我們常會遇到合拍與分拍的打法。合拍是將二拍子或三拍子合并成一拍,或者將六拍子合成二拍子、將九拍子合成三拍子等,例如老師們常用的作品《我和我的祖國》。分拍是將樂曲中的其中一拍分成兩拍或者多拍的打法,但是在使用時,用得過多會打破作品的連貫性,分拍一般用在結尾,例如作品《在太行山上》。中小學音樂教師在指揮作品時需特別注意雙手的分工與配合,右手以擊拍為主,顯示作品的節奏性,左手與右手配合時,不需要同時擊拍,要有較大的移動空間,可以隨時提醒各聲部進入,以及調整呼吸和歌唱位置。指揮靠力度變化來控制速度變化,例如《在太行山上》這首作品,動作幅度大則速度慢,動作幅度小則速度快。突快與突慢必須用預示動作來表現或者用面部表情來提示。指揮的動作較大時,雙手離胸部較遠,指揮的動作較小時,雙手離胸部較近。在擊拍時,擊拍的力度大,拍點的反彈速度快,表現強,擊拍的力度小,拍點的反彈速度慢,表現弱。在指揮時還要注意手型的變化,在漸強時,掌心向斜上方,手指微曲,上舉移動。在漸弱時,掌心向斜下方,自上而下滑落。突強時虎口打開,掌心處于緊張狀態。突弱時掌心向斜前方用力擊拍,并快速收回。
四、指揮的藝術表現手段
指揮的藝術表現手段有Legato(連貫流暢的)、Staccato(彈跳、轉快的)、Marcato(強而有力的)、NonLegato(不連不跳的)四種形式。教師在讀譜時要清晰地把握四種藝術表現手段的內涵。Legato適合表現柔美抒情、速度緩慢的音樂作品,要求采用曲線,線條圓滑流暢,拍點不突出,例如作品《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Staccato適合表現輕快跳躍的作品,要求采用直線,線條動作幅度小,拍點要輕巧有彈性,以腕部為主,例如作品《阿拉木汗》。Marcato適合表現強而有力、氣勢磅礴的作品,要求直線線條,拍點有重量有彈性,擊拍有力,動作有棱角,具有爆發力,使用時一般是大臂帶動小臂。NonLegato適合表現莊嚴、寬廣、熱情豪邁的音樂作品,一般采用直線與曲線相結合,指揮拍點清晰,運動協調放松,主要通過手腕帶動小臂來指揮作品,例如作品《我的祖國》。
五、合唱總譜讀法
合唱分為混聲合唱與同聲合唱,合唱作品各聲部所使用的樂譜,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成統一的譜表,使指揮一目了然。指揮在讀總譜時要熟悉各聲部的旋律、節奏、節拍、調式調性,了解作品的內容與風格,對作品進行完整構思,利用合適的藝術表現手段進行藝術處理與藝術設計。指揮讀譜與合唱隊員不同,指揮不僅要唱會四個聲部的旋律(橫向讀譜),而且還要注重和聲連接(縱向讀譜)等,最好能用鋼琴彈總譜。讀譜的步驟可以分為以下五個:橫向讀譜、縱向讀譜、聲部交錯讀譜、聲部方位讀譜、總譜與指揮動作結合。(一)橫向讀譜(旋律分部讀譜)。指揮拿到合唱總譜后,首先要熟悉各聲部的旋律并分析曲目結構,找到作品的難點部分,做重點突破,根據作品的表現特點和作者的意圖,設計處理方案。(二)縱向讀譜(和聲連接)。縱向讀譜時應借助鋼琴,將和聲連接彈奏出來。掌握和聲連接的特點,奏出實際音響效果。(三)聲部交錯讀譜。將四個聲部看作一個整體,分清主調與支調的關系,將縱橫交錯的聲部濃縮成平面,按聲部的進入關系,畫出旋律進行的總譜圖,準確標出旋律的進入與轉移關系。(四)聲部方位讀譜。在熟悉總譜的情況下把握合唱隊的聲部位置,聲部進入要準確,左右手分工要合理。(五)總譜與指揮動作結合。在聲部較為復雜的作品中,指揮會感到雙手不夠用,其主要原因是讀總譜的方法有問題。在復雜的合唱作品中,要注意各聲部進行的相互關系,并和指揮動作結合起來,從而準確找出各聲部交錯進行的重要部分與結合點,用清晰準確的手勢指揮各聲部。
六、總結
作為中小學音樂教師,在合唱指揮過程中不僅要了解合唱指揮的基礎知識,還應該具備一定的聲樂技能、鋼琴彈奏技能和與學生溝通的技能。聲樂技能是中小學音樂教師的必備技能,在給學生排練的過程中,應該教授給中小學生一些呼吸方法、發聲方法。指揮者不僅要會唱,還要懂唱,這樣才能在合唱過程中根據學生的換氣、呼吸變化來進行準確的指揮,從而更好地提升演唱效果。合唱伴奏在合唱團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掌握較好的鍵盤彈奏技能,不僅能給作品錦上添花,還能使學生根據鍵盤的音高快速學會作品。指揮者只有將聲音和伴奏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才能呈現出最好的合唱效果。合唱是一個集體活動,在中小學開展合唱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凝聚力,利用好的音樂作品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格,樹立正確的觀念,同時開展合唱教學活動有利于構建文明和諧校園。作為中小學合唱指揮,要有較好的與學生溝通的能力,了解學生的心聲、興趣,善于幫助學生解決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指揮在團隊中起到領導的作用,要充分調動團員的積極性,讓他們始終處于最好的狀態。在和中小學生交往的過程中,要尊重每一個團員的意見,虛心聽取學生的建議,及時和學生進行溝通,帶領學生取得更好的合唱效果。作為一名中小學音樂教師,要想帶領學生進行高效的合唱排練,必須要有較強的綜合能力。合唱指揮需要不斷地提升自己、完善自己,還要做到教學相長,與學生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張婷婷.中學合唱實踐教學方法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9.
[2]秦逸然.合唱指揮應具備的知識與技能[J].戲劇之家,2019,(27):66.
[3]孫相根,劉琪.談合唱指揮應具備的知識與技能[J].當代音樂,2019,(02):6-8.
【摘 要】音樂技能課程的學習一方面依靠學生的悟性,另一方面需要的是學生主動鉆研音樂的內涵。音樂學習對學生的主動性要求很高,國內大部分的課程方式仍然停留在“你教我學”的授課模式,我們不能完全否定這種模式,但對于某些學科其中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本文主要介紹“翻轉課堂”與音樂技能課程的融合,并結合眾多高校成功的案例,從幾個不同方面談一談高校音樂技能課程“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高校;音樂技能;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6-0186-02“翻轉課堂”最早起源于美國,于2001年興起,隨著我國經濟事業的發展,“翻轉課堂”在我國產生了良好的反響。“翻轉課堂”顧名思義就是將課堂翻轉,和以往的教學形式相比,翻轉課堂是教師不再是知識傳授、課堂管理人,而是學習促進、指導者,學生不再是被動學習者而是主動學習研究者。因此,我們在現今高校音樂技能課堂引入“翻轉課堂”,目的是使音樂課堂更加高效。筆者根據“翻轉”的模式作出解讀,從多方面探究音樂“翻轉課堂”。一、高校音樂技能課程“翻轉課堂”實施原則(一)視頻制作。不論是什么類型的教學視頻制作,在“翻轉課堂”中都要求其短小精悍,不能冗雜,也不能過長,否則影響課堂的效果;再者音樂教師要提前錄制好教學視頻,針對每個知識點都側重講解。視頻內容要根據教學時長、形式、內容來設定,查找起來也相對方便。比如學習基本樂理中的大調,可以在視頻中結合實際問題,先從簡單的半音和全音入手,語言要生動,引入實際琴鍵,兩個相鄰的白鍵就是一個半音,白鍵間相隔一個黑鍵就是全音,再講解音程和度的內容,然后循序漸進引入大調的識別方法,這樣學生就會很容易理解大調的含義。教師制作視頻時注意視頻的美觀程度,有些內容講解時間過長,讓學生失去觀看的耐心,所以制作時要注意語言的精煉,學生課前學習的內容如果過于繁多,教師則可以制作相應的學習知識點,以便節省學生學習時間,同時知識點也可供學生邊看視頻邊了解。課后教師布置的思考問題和練習項目,可以選擇性完成,如果學生認為此項內容完成得不錯,則不必重復這項內容的專項訓練,學生可以與教師在留言板交流互動。“翻轉課堂”教學注重的內容是視頻播放,不意味著課堂的視頻教學。視頻教學主要也是讓學生能夠自主學習,長篇大論的教育性視頻教學不利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使學生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那么“翻轉課堂”也就只是個形式而已。(二)信息技術的支持。“翻轉課堂”需要良好的硬件設備,有些課堂視頻看著看著就卡了,這樣很會影響上課時的效果,一節課的時長全都浪費在等待網速,恢復加載中,高性能的硬件設備是學校應該達到的目標,學校應該盡可能的優化教學環境,創建一個優良的教學環境。比如,學校盡可能地開放音樂教室供學生使用,機房按時為學生開放,但要限制使用范圍,以免學生沉迷游戲。(三)教師素養。教師在“翻轉課堂”中占據了很重要的地位,如果用演戲來形容,教師則是戲外的導演,學生是演員,教師負責指導學生,戲演得好不好完全看導演的指揮和學生自己的演技。因此,教師也要提升自身素養,“翻轉課堂”中教學質量的完成、時間支配、教學視頻的制作,這都需要教師有高要求。學校應加強對教師素質教育培養,從音樂專業技能、視頻錄制方面、品德教育出發進行專項培訓。二、高校音樂技能課程“翻轉課堂”實施策略(一)學生評估。學生的音樂技能有高低,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音樂水平,所以在實行分層教學時不能像小學時依據年齡進行分層教學。高校學生的認知水平已經達到了一定程度,差異也能很明顯地對比出來,所以,教師應該整合一套自己的評估手段,從心理、音樂基礎知識、音樂技能、音樂認知程度、適合方向出發,給學生做一個全方位的音樂評估,了解哪些學生應該分為A層,哪些學生應該分為B層,哪些又是C層,隨時因材施教。(二)主動學習。“翻轉課堂”的本質要求是讓學生能夠主動學習,包括課前和課上。課前學生自主學習要求教師先創設一個強大的音樂網絡學習平臺供學生學習使用,平臺應該設有音樂史實篇、基礎樂理篇、視頻講解篇、樂器演奏篇、專項訓練篇、論壇交流篇、打分篇、反饋篇等內容。舉個例子,史實篇主要幫助學生了解音樂的發展歷史,視頻講解主要對音樂中的問題作出詳細的說明和解釋。學生課前使用這個網站,網站打分篇會給學生今日完成的程度進行打分,學生每次訪問網站都可以與上次的得分進行比較,學生也可以對教師的每個篇章進行打分,教師根據每個篇章的訪問量、反饋和打分對篇章進行改進,優化學生學習網絡環境。課上,學生通過觀看視頻也要主動學習,此時教師不再是一個授課者,教師扮演的僅僅是一個解答者的角色。(三)選擇性視頻。教師將音樂錄制成不同難度的演奏方式,學生根據自身的理解能力進行選擇觀看。優化了學生在觀看視頻時的選擇問題,節約了學生的時間,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能使學生更好地進行演奏訓練。學生課上可以針對自己的問題自行研究,即使大家演奏的難易程度不同,教師也不用擔心課程的教法,學生只需對自身存在的問題進行提問,教師依據問題解答,如果其他同學也存在類似的問題可以同這位同學一起聽;如果沒有,其他同學可以繼續他自身的學習研究。教師有目的地回答疑惑使得課堂探究更有針對性,教師不必唾沫橫飛的講半天,學生不必每個知識點都要聽一遍,使得課堂更加高效。(四)評估和反饋。學生是否掌握音樂知識,是“翻轉課堂”研究的核心,評估學生的狀態,教師進行針對性解決。評估的標準可以從學生的課業完成情況、階段測驗、教師評估出發來對學生進行評價。課業完成情況主要檢查學生對于音樂知識的掌握程度,對學生平時成績進行記錄。階段測驗則不是對書面知識的檢查,而是教師通過檢查學生實際的演唱、演奏和表演形式進行打分和分析。教師是教學的主導,要進行全方位的評估,不能只看到學生的一方面,要全面評價,優勢發揚,劣勢找出來。評估的主要目的并不是為了找出學生的缺點,讓學生有比較心理,主要是讓學生發現自身的不足,完善學習。那么這時就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反饋的時候了。教師針對學生的問題,可以協助學生共同解決問題,但不能包辦解決問題,讓學生養成依賴他人的習慣,只是在學生實在不能解決時給出意見和建議。音樂技能是指學生應該擁有歌唱技能、識讀樂譜技能、樂器演奏技能、創作技能、指揮技能和其他技能。在高校音樂學習中大部分是在進行先理論后實踐的課程。由于學校人數眾多,教師往往不能逐一兼顧,造成課業完成率不理想,而且學生們大多只是在“聽課”并未進行多方面的思考。“翻轉課堂”最應該注意的是學生的學習態度,因此,讓學生轉變觀念很重要,不能像以往只依靠教師講課,而是要學會獨立思考;其次,“翻轉課堂”要教會學生合理支配時間,不能因為只喜歡唱歌就只注重聲樂練習,其他的不注意培養,盡量做到讓每個科目都有趣味性使學生全面發展;最后,使知識“活”起來,知識要活學活用,能與各個音樂中的內容融會貫通,這就要求學生自學時的透徹性和徹底性。學生要經常進行小組討論,共同探討音樂中的問題。參考文獻:[1]吳明微.“翻轉課堂”模式在高校中的音樂教學中的運用[J].成功教育版,2013,(7):19-27.[2]肖園園.高校音樂課堂中的“翻轉”模式研究[J].音樂時空,2015,(23):25-28.[3]龍君.“翻轉課堂”在高考基本樂理的應用[J].音樂時空,2015,(23):62-66.
一、通過“愛和友誼”的教育教會學生如何與同伴交往
“愛”是人類永恒的主題,有了愛,生活才變得溫暖和美好,也只有充滿愛心、助人為樂、情感豐富的學生才能夠勝任和諧的人際交往。所以音教工作者要利用音樂教育能凈化心靈、培養情感、激發審美體驗的功效,重視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蘇教版音樂教材中就出現了許多激發愛心、歌頌友誼的作品,比如三年級教材中有一首歌曲《小傘花》,就表達了同學間的真摯友情。在教授這首歌曲時我首先用講故事的形式深情導入:“你們看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來了一把傘‘友誼傘’(師撐傘),也許小朋友們會問,為什么這么普通的一把傘,會叫友誼傘呢?因為傘下有這樣一個動人的故事。”進而引出下雨天三個小朋友合打一把傘,三個小腦袋和六個小腳丫出現在傘下有趣、動人的音樂故事情節。因為歌曲接近學生生活,富有情趣,所以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學習情緒高漲。在學會演唱這首歌后,我還組織學生進行了情景劇表演,讓學生群體研討、自主分配、協作交流,在表演中一起感受音樂、理解音樂。通過合作,學生用不同的方式進行交流,探討和表現音樂,培養了參與意識,在一系列的音樂活動中學會如何正確與人交往,感受到親切、愉悅、溫暖的情緒,體驗人與人之間的種種關愛。并且潛移默化地告訴小朋友,遇到困難時要及時、主動地伸出援助之手,懂得在給他人帶來溫暖的同時,自己也獲得快樂的道理。《小傘花》不僅培養了孩子的愛心,讓他們懂得了友誼的珍貴,而且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協調能力,加強了人際交往的能力,知道了怎樣和同學相處,關心身邊需要關心和愛護的人。
二、通過“感恩教育”教會學生如何與父母交往
由于目前的小學生絕大多數為獨生子女,他們在家庭交往的對象多為成人,在這種不協調的交往中,孩子常常是在“以自我為中心”的“順境”下生活的。因此,學生普遍存在著較任性、固執、依賴性強的特點,尤其是有的小朋友認為父母對自己的付出是應該的,一有不順心的事就向父母亂發脾氣,導致在與父母的交往中常常唯我獨尊,不懂得關心、體貼父母,感激父母的無私付出。
學校為此開展了“感恩父母”的大隊主題活動,在音樂課上我也選擇了一些關于“感恩父母”的歌曲進行教授,教會學生如何關心他人,享受孝敬父母的快樂。如:蘇教版二年級教材中有一首欣賞歌曲《生日》,就是適時教育學生的好材料。《生日》這首歌節奏舒展、旋律動人,通過孩子對自己生日活動的回憶,表現了父母對自己的美好愿望。在歌曲動人的旋律中,我先請學生說一說自己爸爸、媽媽的生日是哪一天?回憶爸爸媽媽是怎樣為自己過生日的?受到音樂的感染,有的同學深深地低下了頭,有的同學檢討自己遺忘了父母的生日,還有的同學說只記得自己過生日時的激動和興奮,以及收到父母贈與禮物時的開心,卻從未看過爸爸、媽媽為自己過生日,有的同學聽著、聽著甚至還流下了愧疚的眼淚。由此可見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純真、善良的心,關鍵是老師、家長如何正確引導。于是我就提出建議,下次爸爸、媽媽過生日的時候,能不能設計一個為自己的爸爸媽媽過生日的方案呢?學生一致贊同。在深情演唱這首《生日》后,學生積極踴躍地展開小組討論,稚嫩的小臉上充滿了對父母的濃濃的感恩之情。或許一聲祝福對自己算不了什么,但對父母來說,這聲祝福卻比什么都美好,都難忘,都足以使他們熱淚盈眶。這首歌曲就像一塊小石子激起學生心靈之河的漣漪,在欣賞歌曲的同時還教育學生學會關心自己的爸爸媽媽,做到心中有他人。
三、“民主、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有助于提高小學生人際交往能力
教師的作用在于“你不會學習,我來指導你學習,你不愿意學,我來吸引你學習”,在音樂課堂別要重視在和諧互動中放飛學生的個性。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創新活動,在課堂中注意傾聽學生的發言,并接納學生的行為,不橫加指責或粗涉,對有獨到見解的給予表揚,對不完善的意見給予補充,對錯誤的看法及時引導。同學們的思路有時比老師還要深還要廣,每當遇到這種情況我一定給予充分肯定,并表示向同學們學習,從而樹立起一種師生平等、勇于探索、不斷創新的學習風氣,在這種氛圍中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讓評價、激勵促進學生和諧發展,讓學生在民主、平等、自由的環境里,在和諧互動的氛圍中學會探索,創造自己的音樂生活,充分放飛童心。
不知不覺又到了期末,在這半年中,我經歷了很多事情,對音樂課又有了新的感悟。回憶這四個月的時光,有過歡喜,有過難過。學生開心的上完一堂課是我最開心的事情,相反,學生無趣的上完一堂課是我最難過的事情。但是不管成功與否,我都是開心的,因為這些都是我的經驗。下面就將這學期做一個。
在教學課堂中,我這學期主要抓學生的音樂基礎,課下認真備課,積極設計一些新的教學方法運用在課堂,注重以學生為主體,努力地讓學生在愉快的音樂實踐活動中主動地去發現、去探究、去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課后,我立即對這節課做反思,找出問題。
不足之處:教學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課堂秩序,針對課堂紀律我一直都有些困惑,我試用過很多方法,但是效果都不太理想,在這方面上我還是需要和有經驗的老師和班主任溝通才能更好的解決,在以后的時間里,我還是更加需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在新的一年里,我會多看點書提高自己的素質,勤動腦,勤發問,勤反思,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聽課也是一個學習的好渠道,在這學期中,我聽了很多節課,也學到了很多的知識。知識是無窮無盡的,看了別人的課我發現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尤其是這次的課堂觀察,讓我受益匪淺,每節課的教學環節新穎創新。聽了這些老師的課,再反思自己的教學工作,覺得應該要做好幾個方面:首先,我積極反思自導航地圖下載己的教學方法,更好的擔當組織者、參與者、欣賞者等多個角色。其次,加強自己的教學基本功和駕馭課堂的能力,學習靈活的應對課堂的能力。學會善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后,在教學中,還要加強學生的學習習慣,我要多用鼓勵的形式對待每一個學生。
暑假來臨,休息的同時,我還要好好的充實自己,多讀書,多練習自己的專業,制定好下學期的學習目標,整理好下學期的教案,等到寒假歸來的時候,讓自己更有把握的工作。我相信經過自己的努力,我的教學水平會更上一層樓。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1-0236-01
創造是發揮學生想像力和思維潛能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學生進行音樂創作實踐和發掘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過程和手段,對于培養創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新課程標準在課程內容中重點強調了創造教學這一部分的重要性。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許多老師在歌唱、欣賞、演奏、表演等中都會設計、安排、創編表演這個環節。設計合理的創編表演可以全面的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激發學生音樂審美的主動性、積極性,對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有著積極的作用。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說:"處處是創造之地,時時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關鍵是要抓住第每一個創新教育的機會,所以作為一個小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教學內容和任務精心設計各種創編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各方面:
1.聯系生活實際進行創編
俗話說: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們的音樂大部分是來自于生活中,如:民歌中的山歌、號子、花兒等都是來自于生活中的音樂。所以聯系生活實際進行創編是學生們最擅長的方式之一,如在學習歌曲《小雨沙沙沙》時,由于曲調相對簡單,學生們掌握得較快,為了避免在復習鞏固對一直重復演唱而顯得單調乏味,我采用讓學生創編歌詞的方法來復習歌曲,學生的積極性雖然很高,但是由于一年級的學生沒有什么創編經驗,所以開始的創編有些困難,后來我啟發他們:"春天的時候,還有什么東西最喜歡雨水呀!"大家想了想馬上有了答案:小草、筍芽、果樹……這些生活中天天都看見的東西馬上脫口而出,編出了許許多多的新歌詞,如春天來了,春天來了,小雨沙沙,落在花叢里,花兒羞得紅了臉。有的同學的歌詞還非常富有詩意。最后,全班同學挑選一兩段編的較好的歌詞進行演唱,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創作積極性和主動性。
2.通過模仿進行創編
模仿應該是低年級孩子的天性,從呀呀學語時模仿大人說話,到幼兒園時模仿其他孩子的動作、行為。低年級孩子模仿身邊的人和事物都是一種學習的行為。在音樂課堂上,《音樂的動物》這一單元是孩子最喜歡的。在這一單元的學習中我采用模仿動物的聲音、動作、形體來進行教學,大大的激發了學生的歌曲的興趣。如在教學歌曲《小動物回家》這首歌曲時,我就設計了讓學生創編各種動物走路的形體,配合歌曲進行表演。同學們的想像力在我的意料之外,有的同學模仿的是動物平常走路的樣子:小貓走路時大搖大擺的、小鹿一蹦一跳的、小烏龜慢慢吞吞的……,活靈活現、惟妙惟肖。而有一個同學卻模仿了一只機器貓和一只穿了溜冰鞋的烏龜,引得大家捧腹大笑,孩子們天真無邪的表演,使得音樂課堂活了起來,真正做到了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音樂教育并不是音樂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
3.運用歌詞的內容創編舞蹈
表演是學生最喜歡的方式,鄉村的孩子鍛煉機會少,上臺表現的機會不多,所以上起表演課來總是缺少活力,一個個都躲在下面不敢上臺展示。有的同學雖然很想表現,但是由于不知道怎樣表演,也是表現的縮手縮腳的。針對學生的這種情況,我采取了從最簡單的歌詞內容入手的方法來教學生表演。我讓學生想想:"歌詞唱了什么?你能根據歌詞想出最簡單的動作是什么?"這時候一些大方的同學就會開始展現一些簡單的動作,從而帶動班上的其他同學。如在表演《健康歌》時,同學們就會跟著可調內容一抖抖手、抖抖腳、扭扭腰,做一些簡單的動作。我再適時引導學生:"運動進我們還可以做什么呀?"有些同學又想到可以擺手臂,踏步走,接著跳繩、打球的動作都添加進來了。學生表演的欲望一下子就激發出來了。下面再請同學跟著音樂表演,就有不少同學爭先恐后地上臺來展示了。今后再上歌表演課,同學們再也不會感到害怕,而是充滿期待。因為他們又可以展現自己豐富的想像力了。
4.運用打擊樂器進行創編
新課程提出:學生必須有探索音響和音樂的能力。而低年級體現在能夠用打擊樂器或尋找發聲材料探索聲音的強弱、長短和音色。在低年級,學習了五六種打擊樂器,學生最樂意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如在欣賞完《春天音樂會》后,我請同學用打擊樂器來舉辦一個"春天音樂會"。全班同學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并用不同的樂器來演示音響效果,不一會兒一聲動聽的音樂會開始了。有的同學用大鼓敲出×× ×× ×O的節奏,說是轟隆隆的雷聲;有的同用串鈴搖出×××× ×××××-的節奏,說是下雨的聲音;也有的同學用人聲來模仿蜜蜂、青蛙等各種動物叫聲。各種聲音組合起來,演繹了一場完美的音樂會。這樣一場熱鬧的音樂會,學生怎么會不喜歡?雖然有些同學編得不是很理想,但是通過創編曲活動,學生的主動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的,并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這樣學生就會勇于實踐,敢于創作了。
5.創編聲勢圖
運用聲勢為歌曲伴奏,既是一個復習鞏固歌曲的好辦法,也是掌握節奏的較好方法之一。低年級多采用拍手、跺腳分組進行的方法進行,節奏也較簡單。通常是×× ×和× ×的節奏。在進行一段時間這樣的訓練之后,學生完成的較熟練了。這是我再要求同學們去創編新的聲勢圖。除了用手和腳,想想還可以運用其他身邊的東西。有的同學想到了還可以拍肩膀、拍腿、摸頭、輕拍桌子等,再結合腳的動作,創編出了許多新穎、有趣的聲勢圖,真正做到了讓學生全身心都投入到音樂課中來。
隨著時代的發展,為適應社會對音樂人才的廣泛需求,鋼琴教學也要隨之不斷探索與發展,也應采取相應的改革措施。然而當前的高校音樂鋼琴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如:
1.教學方法單一,幾十年的傳統教學模式是一架鋼琴、一本書,黑板、粉筆、一張嘴,教師紙上談兵,課堂氣氛凝滯,學生呆板。
2.理論與實際脫節,課堂上往往沒有教學互動,忽視能力的培養。教師在鋼琴上彈出的譜例瞬間即逝,難以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聽覺聯想和音樂思維。
3.學生素質發生了變化,教學內容卻沒有變化,用統一的內容對不同素質的人,不能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教材的使用不適合學生的現狀,結果是知識缺少系統性,學生感到音樂理論課難學、難懂,所以沒有了學習興趣。
在傳統的技能課上,鋼琴教師面對的往往只有幾個學生,人數少,學生的學習情況、個性不同,教師很容易就能掌握,可以針對學生的練習、錯誤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而在鋼琴集體課上,教師面對的學生人數多了,學生學習能力和個性有別,教師精力有限,分配給每個學生的指導時間相對就會少些,因此也就難以實現學生的能力提高。
因此必須采取一定的措施,優化鋼琴教學課堂,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
1.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讓學生充分認識到鋼琴課的重要性。
鋼琴的學習可以促進整個音樂專業及音樂理論學習,它的鍵盤使樂譜上所有的音符都成為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對象。鋼琴,使音樂理論的表述和學習成為方便操作和掌握的樂器。同時也為配器、視唱練耳等課程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對于學生而言。他們很難把這些學科和鋼琴聯系起來,對于教育者來說,要充分利用所學知識,盡可能的創造條件。把音樂知識靈活運用。如在上視唱練耳課程時,把聽過的音加上和聲,彈出來。所唱的視唱樂曲,加上和聲織體配上伴奏,這樣就大大的豐富了教學內容,同時從音響給學生全新的感受,使學生從課堂上學到書本上沒有的知識。進一步提高學生對鋼琴的興趣。
2.養成正確的練琴習慣,提高技能技巧及培養樂感。
好的練琴習慣是打好演奏基礎,提高彈奏質量的關鍵所在,良好的習慣可以使鋼琴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進而增強學習興趣和信心。而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練琴習慣,就必須讓學生做到正確讀譜、合理科學訓練、并注意傾聽。
在鋼琴教學中,樂感的培養也是至關重要的。要獲得樂感,必須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技巧。因此在鋼琴教學中,教師應把技能技巧的訓練始終貫穿其中,加強音樂進行的通順感、樂句樂段的完整感、音樂語言的自然流暢感,并在此基礎上來增強學生的樂感。教師要針對不同曲目,根據其不同特點、不同內容,進行適當的分析、講解和引導,讓學生在慢慢的體會琢磨中了解音樂的內在魅力。
3.教學方式上從單一授課向多種教學方式并存方面轉移。
當前在高校,學習聲樂的學生占多數,而大多數學生的鋼琴基礎薄弱,需要提高。因此針對這種情況,在課堂教學上,就不能只以一種教學方法貫穿始終。可以使集體課教學、合作教學、研究教學等各種教學方法結合靈活使用。
如在學習的初級階段,可以采用集體課教學,這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在此階段,可以講解一些基礎和共性的問題,如彈鋼琴的姿勢、彈琴方法和技巧的初步掌握。另外還應注重培養學生意志和信心的培養,一些學生在課堂或是自己練習時能夠彈奏得很好,而一到比賽或是考試時,卻由于心理緊張或是對自己信心不足而使得演奏效果不佳,甚至是無法演奏。因此可以在鋼琴集體課上,給學生鍛煉的機會,一人彈,眾人聽,經常轉換角色,鍛煉學生舞臺表現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意志和信心,增強集體意識,形成合力,團結友愛,共同進步,增強學生上進心與學習自覺性。
而對于非鋼琴專業學生的鋼琴教學,在教學上也不能拘泥于一種教學模式,要大膽的改革和創新,靈活多樣。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是獲得好的教學效果的關鍵。
4.適當增加合作性曲目。
鋼琴是一件獨奏性很強的樂器,因而在鋼琴教學過程中我們往往只看重學生個人演奏能力,而忽視了學生與他人合作的能力培養。對于學生今后的工作實踐而言,有效的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并且必要的。因此在具體的教學中,我們應有意識地增加一些合作性強的曲目,如學生合作,雙鋼琴合作、鋼琴與其他樂器合作等等,這類作品也是鋼琴藝術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鋼琴伴奏能力,也是普通高校音樂系鋼琴課程最為實際的教學目標之一,伴奏包括正譜伴奏和即興伴奏兩個方面,在授課時加入適當的即興伴奏教學內容,可使學生在進入工作崗位后適應實際需求。許多普通高校音樂系忽略了器樂伴奏的重要性,音樂藝術不僅是聲樂的藝術,器樂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我們應該挑選出一些典型器樂伴奏曲目對學生加以培養,這樣使鋼琴學生在練習自己專業的同時可以得到適當的調節和多方面的鍛煉。
5.理論與實踐的巧妙結合。
注重教師的示范性。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應做好足夠的準備和示范。在上課時,應該靈活的把握音樂理論課,調理好課堂的節奏,力求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示范時使理論與彈奏并舉。如果學生對鋼琴集體課的內容還沒有完全掌握好,教師就要反復示范,絕不能盲目的導人理論課的內容,否則,就會使學生目回吞棗,該學的沒學會,適得其反。
調動學生的參與性。在課堂上,應正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一切教學活動都應以學生為主,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帶動學生手腦并用,積極創新,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要本著先動腦,后動手的原則,把音樂理論課的講解與學生技能技巧訓練結合起來,通過示范、講解、聽音、訓練等幾個教學步驟,為學生創造出觀察、思維、表達、創造的空間,調動其主觀能動性。挖掘其潛能,讓其特長得以充分的展示,使其課上的內容課上解決,輕輕松松學會理論,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了有效的知識。
新的時展和教育形勢為高等教育提供了新的平臺,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對鋼琴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鋼琴教學應正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障礙,不斷探索創新,完善教學模式,優化教學手段,使學生在對音樂作品的體驗和感悟中全面提高音樂修養。
參考文獻:
[1]周薇.鋼琴教學研究的歷史與現狀.鋼琴藝術.人民音樂出版
社,2005,8
[2]童道錦,孫明珠編選.鋼琴教學與演奏藝術[M].人民音樂出
版社,2003.
[3]應詩真著.鋼琴教學法[M].人民音樂出版社,1992.
[4]呂環.高等師范聲樂教學改革之探討[J].山西財經大學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4-0093-01
一 音樂類專業技能小課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的個性分析
第一,學生評教的不準確性。根據羅伯特?費爾德曼1977年的研究,當學生評估的數量達到或超過20人時,學生評估的可靠性就能勝過最好的客觀測驗。①以筆者所在高校為例,音樂類專業技能小課教師每人平均帶8名學生,有的教師只有3名學生,因此,學生評教的可靠性偏低。同時小課采用“一對一”授課模式,情感因素常常會影響學生評價的準確性。
第二,音樂專業的獨立性以及音樂專業授課模式的特殊性,導致同行和專家評教的困難。作為音樂學院除聲樂、鋼琴專業需要大量教師外,其他專業小課教師往往只有一個。專業的隔閡以及授課模式的差異會導致同行、專家評價指標體系建立困難。
二 音樂專業技能小課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
1.體系的構建
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就是人們在課堂活動當中,主體對教學客體的認識活動,也是主體對客體教學活動價值判斷的過程。這個過程凝聚著人們價值意向、情感特征和行為習慣。音樂類專業技能小課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也應由學生評教、同行評教和專家評價三部分構成,但是三者的比例要進行適當調整,筆者建議比例為50%、25%、25%。(各學校可以根據自身情況作調整)。
2.指標體系的構建
第一,學生評教指標的設計②(總分100)。學生評教指標分成教學態度、教學能力、教學內容、教學效果和交流互動五個方面。評定標準按照優秀、良好、一般、較差、很差五個等級劃分,具體指標如下:(1)教學態度(20分):明確告知課程在知識結構中的地位、目的、要求和考核方法;要求嚴格,保證上課時間;敦促我的學習,關心我的專業發展。(2)教學能力(20分):因材施教,深入挖掘學生專業發展潛力;思路清晰,表達流暢,舉例清晰明確。(3)教學內容(25分):曲目布置和技能培養成系統、有體系;啟發我從多個角度理解技能提升,激勵我努力學習;提供課外資料和藝術實踐平臺。(4)教學效果(20分):掌握技能的方法,拓展專業技能發展的空間;啟發學生的思路,使學生獨立思考。(5)交流互動(15分):師生互動,課堂氣氛活躍;將課堂教學作為平等的探討機會;誨人不倦。
第二,同行評教指標的設計(總分100分)。同行評教從教師基本素質、課堂教學、教學改革與建設、教學能力與效果四個方面設定評價指標。具體指標如下:(1)教師基本素質(20分):具有積極向上的情感力量、堅強持久的意志力量、鮮明獨特的人格力量;尊重學生、平等待人、處事認真公平;尊重專業,不斷探索和追求;關心愛護學生,以自身的道德行為和魅力,言傳身教,引領學生發展,深受學生愛戴。(2)課堂教學(30分):授課能力強,教學效果好。專業技能精湛,具備召開個人音樂會的素質和能力。(3)教學改革與建設(20分):積極參與教研室活動和教改工作,在課程資源、教材、教學方法與手段等方面有所創新和改革,有教改論文、項目以及著作等。(4)教學能力與效果(30分):教學基本功扎實,無教學事故,參加教學示范音樂會,公開課得到認可,能指導學生參加各類藝術實踐活動。
第三,專家評教的指標體系(總分100分)。專家評教指標體系由講課內容、教學方法、態度、藝術、效果和主觀性評價幾個部分構成:(1)講課內容(25分):內容充實,重點突出,以生為本,因材施教。(2)教學方法(25分):深入淺出,啟發思維,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3)教學態度(20分):嚴謹認真,備課充分,精神飽滿,講解透徹,關愛學生。(4)教學藝術(10分):講課熟練,教學規范,語言精練,層次分明,有感染力。(5)教學效果(20分):出勤率高,氣氛活躍,秩序井然,留有思考,富有啟迪。(6)主觀性評價:該教師在教學上值得肯定之處和應改進之處。
三 相關保障措施的建立
相關保障措施的建立:(1)建立同網評相適應的評教手段,以最大化地去除個人情感因素為基本,保證公平、公正。(2)建立科學、規范、高效的管理制度,做好定期、定質、定量的數據統計和分析。(3)建立有效、完善的信息反饋機制,保證信息反饋的及時和準確。(4)建立教師發展追蹤系統,將教師的教學質量評價歸納存檔,建立網上檔案,通過對比分析研制教師發展的追蹤系統,保障教學水平的提高、教學質量的提升以及教師個人的成長。
注 釋
①魏紅.高校學生評價教師教學質量的可行性研究[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1993(6):68~72
②王靖、陳怡君.高校學生評教指標體系初探[J].西安郵電學院學報,2010(5)
參考文獻
[1]北京高校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評價體系與案例研究課題組.課堂教學技能與評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1-0228-01
一、定位教學目標明確人才培養方向
音樂教育是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審美能力,以及對音樂事業推進的能力。為了滿足產業化人才的培養,高校音樂教學改革創新,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傳統的音樂教學目標只是注重對學生音樂基礎知識的傳授,忽略了學生審美體驗、音樂情趣、職業能力的培養,因而在產業化發展中難以凸顯自身價值。為了提高學生的產業化創新能力,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在音樂教學過程中體驗美、感知美,激感共鳴,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和專業能力,提升學生的音樂綜合素質,現音樂教學改革創新的目的,為產業化發展奠定扎實的人才基礎。
二、加強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的創新
教學模式的創新對于高校音樂教學改革和產業化人才培養是十分關鍵的。音樂教育不同于其他學科,具有一定的實踐性,應該構建科學的教學模式來促進教學的不斷發展。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也應總結出具有針對性、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方式,便于音樂教學改革有序開展,深化產業化發展。
首先,音樂教師應轉變教育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學生的興趣組織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創新手段指導學生主動思考學習,讓學生從被動接受轉為主動學習。其次,教師要改變傳統單一的教學方法,積極尋求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比如合作教學法和對話教學法等。合作教學法指的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課堂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是平等的,教師發揮引導作用,引導學生領悟音樂的文化內涵。對話教學法是教師與學生在課堂教學時探討和交流的教學方法,教師鼓勵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發表自己的觀點,尤其是多討論一些關于產業化發展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三、發揮多媒體優勢拓展教學手段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多媒體信息技術廣泛應用在高校課堂。高校音樂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都離不開多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一方面,高校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制作生動、活潑、多元的音樂教學課件供學生學習,改變傳統的聽音樂、識樂譜的單調教學形式。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應用使本來靜態的音樂素材轉為動態的表現力十足的教學形式,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另一方面,高校教師可以利用計算機網絡的優勢,拓寬教學手段。高校應該增大資金的投入力度,建立相關的音樂資源數據庫,便于學生系統學習音樂知識。音樂資源數據庫的建立拓寬了學生的音樂眼界,也提高了學生的音樂素養,豐富了產業化視野。所以,高校音樂教學改革創新要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優勢,不斷拓展教學學段,豐富教學內容,為音樂產業化發展做好保障。
四、打造高水平的音樂師資隊伍
從現有的情況來看,專業教師數量較少和音樂教師綜合素質修養較低是影響高校音樂教學改革、人才創新培養的重要原因。音樂是一門綜合性藝術學科,融合了全面的知識內容。所以,音樂教師不僅需要具備專業的音樂知識技能,同時還需具有綜合的藝術素養,能夠對學生進行專業的音樂產業化能力培養。隨著音樂教學改革的推進,雖然高校音樂教師的整體水平日漸提升,但是目前部分音樂教師的綜合素質水平仍然難以滿足教學改革創新發展的需求,對于人才培養有所欠缺。薄弱的師資力量影響了音樂教學效果的提升,使人才素養大打折扣,成為阻礙音樂教學改革創新的極大阻力。
高校音樂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都要求音樂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因此,高校要注重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提升現有音樂教師的綜合素質,同時引進高學歷、高技能型人才,改善師資隊伍結構,提高整體師資隊伍的教學水平。另外,高校還應經常組織音樂教師參加校內外的培訓,使教師多接受前沿的理論知識與信息,從多方面、多角度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以及教學水平,適應音樂教學改革創新發展的需要。
總的來說,我國高校音樂教學改革、人才培養創新任重而道遠,需要高校音樂教育工作者不斷努力和創新。只有教師在明確教學目標、創新教學模式和方法、拓寬教學手段等方面不斷加以改革,全面貫徹執行素質教育的要求,契合音樂產業化發展趨勢,就一定能使高校音樂教學改革的創新之路越走越開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