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30 15:45:15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國外貿易流程,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成果獎由領導委員會、評審委員會和秘書處組成。商務部部長擔任領導委員會主任,于廣洲副部長擔任副主任。評審委員會委員由國內相關學科和行業有造詣的學者和專家擔任。秘書處為成果獎的常設機構,設在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
成果獎設著作一、二、三等獎,論文一、二、三等獎和優秀作品獎各若干名。論文獎和優秀作品榮譽獎將以論文集的形式編輯出版。
成果獎秘書處從本通知印發當日起開始受理第六屆(2003/2004年度)參評作品申請。凡是于2003年7月1日至2004年6月30日內在全國性刊物上公開發表的,具有較高學術理論價值的社科類(外經貿領域)研究作品,或雖未公開發表,但在內部發行的刊物上刊登的研究成果均可申請參加評選。第六屆參評作品申報時間從本通知印發當日起至9月30日。遲于規定日期(以寄出當日郵戳為準)寄出的作品將不被受理。
申請者可根據《全國外經貿研究成果獎參評作品申請書》的有關規定,認真填寫、報送參評作品。
申請者可自行向秘書處或當地商務主管部門索要《申請書》(復印件有效),也可直接從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的網頁中或商務部網頁(mofcom.省略 商務部重要通知里)下載《申請書》。
秘書處聯系方式及聯系人:
聯系人:呂更生、范曉瑩
地 址:北京市東城區安外東后巷28號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全國外經貿研究成果獎秘書處
郵 編:100710
電 話:(010)64216661-1608,1208
隨著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愈加重要,面臨的挑戰也接踵而至。2015年,多邊貿易自由化有所進展,世貿組織《信息技術協定》擴圍談判達成全面協議,成員國對《貿易便利化協定》的批準穩步推進。但在全球工業產能過剩、國際貿易大幅下滑、份額競爭激烈的情況下,一些國家試圖通過貿易限制措施保護國內產業,全球范圍貿易保護主義升溫,中國外貿面臨的外部政策環境趨緊。根據世貿組織2015年底的貿易限制措施報告,世貿組織成員國仍在實施的貿易限制措施超過1900項,2008年以來出臺的貿易限制措施中75%仍在實施。在此背景下,中國遭遇的國外貿易保護主義壓力明顯加劇。國際市場日益嚴峻,貿易保護主義日益盛行,貿易摩擦日益加劇,面對三個“日益”的不利國際經濟環境, 原產地證作為一種特殊的貿易保護形式登上了經濟舞臺,通過保護本國市場,增加本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占有率,發展對外貿易,產地證在我國出口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
隨著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大環境,也更多地受到世界經濟運行規律的影響和制約,中國與越來越多國家的區域合作,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為雙方都帶來了不可小覷的經濟利益,越來越多的貿易企業也加入到申請原產地證書的行列中。福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2007-2015年區域優惠原產地證書簽證數量呈現逐年上升趨勢,簽證金額也在不斷攀升,原產地證證書為出口產品順利享受區域性關稅協議下各成員國關稅減讓的待遇提供了方便。
正是因為意識到了產地證在我國出口中的重要地位,福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不僅致力于充分發揮產地證的作用,還不斷創新,站在企業的角度,不斷優化產地證的簽證模式,加大產地證的宣傳力度,通過簡化模式和政策宣傳,讓企業意識到產地證所帶來的巨大優惠,讓更多的企業加入到產地證的簽證隊伍中,享受產地證這一塊“大蛋糕”帶來的甜頭。2015年以來,福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在自貿區探索構建以信用、風險管理為基礎的事前分類管理、強化事中事后驗證監管的“網上申請,在線審核,雙向寄遞”新產地證簽證業務模式。這一業務模式改變了以往企業法人代表或申領員需要持書面申請材料到辦事大廳窗口面簽的方式,企業足不出戶就能輕松在家領證,實現“零見面”簽證,很大程度上節約了企業的時間成本,但這一模式需要快遞寄送紙質證書,依然會因快遞原因產生的時間滯后問題或是證書漏蓋章簽字等問題,為了更加方便企業簽證,提高簽證的實效性及正確率,通過對產地證簽證系統的研究與開發,通過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技術,促進“互聯網+質檢”的發展應用,進一步方便企業申領原產地證書,福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通過在原產地電子簽證系統基礎上研發使用電子簽章輔助系統,開展原產地證電子簽證業務改革試點,實現了遠程電子簽發原產地證書。
一、現有原產地證申領流程和存在的問題
(一)現有產地證申領流程
首先由企業通過企業端申報系統進行原產地證電子申報,然后數據發送到檢驗檢疫局局端系統,由局端簽證人員進行電子審核,企業端收到局端審核合格的回執后,即可在企業端進行紙質證書打印并在企業欄簽字蓋章,最后紙質證書遞交局端,由前臺簽證人員簽字蓋章。
(二)存在的問題
1.流程的最后環節沒有實現“無紙化”。在現有簽證系統及產地證申領流程中,通過福建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八項惠企措施”實現企業產品備案模式簡化。在福建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惠企措施基礎上,福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創新“網上申請,在線審核,雙向寄遞”模式,雖然允許企業采用郵寄方式,但在最后的簽領環節還是需要耗費較大的時間和經濟成本,沒有徹底完成全流程“無紙化”。
2.現有產地證簽證系統不能提供電子證書。現有系統不能提供與紙質證書相一致的電子證書,不方便國外海關針對證書、印章以及簽名查詢真偽。
3.現有產地證簽證系統已落后于其他單位簽證系統。貿促會簽發的原產地證書已實現電子簽章,企業可以自行彩色打印已電子簽章的原產地證。檢驗檢疫機構產地證信息化建設已落后貿促會,不利于促進企業在檢驗檢疫機構申領原產地證書。
4.地域局限性太大。企業制證、收回執、打印證書要通過某臺特定的裝有相關系統的電腦,無法通過簡便的形式登錄到證書平臺,只能在特定電腦上查到證書的流程及相關信息,這就造成了制證、查證的地域局限性,若是特定電腦或是網絡出現問題,易造成證書的實效性或是重要信息丟失。
5.“減負”作用或有針對性。對于產地證“網上申請,在線審核,雙向寄遞”模式,對于簽證選擇快遞業務的企業,節省了時間成本,但是對于未選擇快遞業務的企業,依然存在著時間成本以及交通費等隱性成本。另外,企業的印章管理也存在問題。隨身攜帶印章易造成印章丟失,或是證書上蓋錯簽證章或是簽證章不明顯的現象,都會造成企業證書簽證的延誤,對企業也會造成不利的影響。
二、原產地證電子簽章輔助系統對現有系統的改進
通過對企業實地調研,并結合檢驗檢疫產地證業務的現狀,本文對產地證申領業務流程進行深入梳理,初步形成了電子簽章輔助系統實施流程。
(一)新的產地證申領流程
新的產地證簽發流程與原簽發流程比較,前面各環節不變,從原“企業打印證書”環節開始變更,環節變為由企業制證并發送局端,局端產地證簽發人員直接實施電子簽章后發送企業,企業自行打印加蓋電子簽章的證書。(見帶電子簽章輔助系統的原產地證簽證流程圖)
(二)解決的問題
1.通過系統企業可自行打印證書,實現簽證過程“無紙化”。徹底免去快遞費用以及寄送證書的時間,真正做到為企業“減負”,企業足不出戶就可以輕松辦理產地證,也方便了企業的印章管理,避免了隨身攜帶印章的麻煩,基本消除了證書上蓋錯簽證章或是簽證章不明顯的現象,為企業提供了更大的便捷,做到真正實現“無紙化”。
2.通過電子簽章,提升簽證質量。系統自帶了企業申領員/法人的簽字、簽證章、簽證機構人員的簽字以及印章,避免了因為印章模糊等類似問題造成的證書退回,節省了企業的簽證成本,提升了簽證質量。
3.生成電子證書,方便網絡傳輸。企業可以通過登錄證書平臺,打消了制證的地域局限性,真正做到只要硬件條件允許,企業就可以在任何地點打印證書,方便國外針對證書、印章以及簽名查詢真偽,促進了數據的共享。
三、充分發揮原產地證電子簽證的作用
原產地證書,作為國際貿易中被稱為“有價證券”和開啟國際市場的“金鑰匙”,是出口商應進口商要求而提供,由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等出具的用以證明貨物原產地或制造地的文件,是進口商減免關稅的重要憑證。出口企業在貿易洽談時若能主動提出能提供優惠產地證,并要求對方將其進口時得到的關稅減免以提高出口價格的方式返利給出口商,我國出口企業就能與進口商共享關稅優惠。
輔料是服裝的骨架、眼睛,它決定著服裝品質的高低。歐美等國對服裝產品質量安全關注的新動向,即不僅關注成品主要原料(如面料等)的質量,也關注服裝產品的輔料的質量安全。近年來,由于童裝輔料安全原因而導致的貿易摩擦層出不窮,召回通報案例屢次發生。本文所指的輔料包括繩帶、扣件、紐扣、拉鏈、縫紉線及其他裝飾件。
一、常見不符合項目
1.繩帶設計不符合要求
童裝的繩帶安全性問題在國際市場上十分敏感,特別是歐盟地區要求十分嚴格。目前,歐盟、美國對此都有明確的技術規范要求。如兒童帶帽服裝使用了彈性繩索,拉伸后容易打到臉部和眼睛;服裝的帽繩、下擺繩、固定腰帶、裙帶、背帶等部位超過長度限制,形成過長套索,在兒童活動過程中易被周圍的物體鉤住造成意外傷害,或誤套頸項后造成窒息。
2.扭拉力強度不符合要求
各種紐扣、鉚釘、小絨球等服裝小零件的縫制牢度未達到規定的拉力要求。由于使用人群的特殊性,兒童因對小物體的好奇心,會撕扯、啃咬這些小附件,脫落后誤吞而造成窒息,因而拉力強度也成為衡量服裝品質的一個重要標準。
3.尖端或銳邊而存在致傷風險
因配件加工品質不良或使用后破損等原因,各種塑料及金屬扣件和拉鏈等附件形成尖端或銳邊,造成兒童被刺傷、割傷等而存在致傷風險。此外,刺繡圖案背面手感較硬,極易磨傷嬰兒皮膚,由于細節設計未充分考慮嬰幼兒的生理特點,存在安全隱患。
4.化學安全問題不符合要求
兒童對重金屬的吸收率高,且自身解毒,排毒功能差,所以極易受到鉛等重金屬的危害。國際市場日益關注童裝產品生產中使用的化學品安全問題,特別是對童裝中的重金屬含量進行了嚴格的管控,出口童裝輔料的標準也日趨嚴格。美國CPSC近期雖已決定免除幾乎所有紡織品的鉛測試要求,但對紐扣、拉鏈、裝飾物和緊固件等仍需進行鉛測試。歐美等國外市場的新法規將檢點落在紐扣、金屬飾物、拉鏈和印花所使用的油漆上。可見國際市場對服裝輔料的質量要求十分嚴格。
5.含有禁用偶氮染料
偶氮染料是紡織品服裝在印染工藝中廣泛應用的一類合成染料,用于多種天然和合成纖維的染色和印花。在特殊條件下,禁用的偶氮染料可能會裂解出致癌芳香烴,引起直接接觸的人體皮膚病變,嚴重情況可誘發癌癥。
禁用偶氮染料因其高毒害性,一直作為紡織品中有害物質監管的主要指標。紡織品中禁用偶氮檢測以面料為主,縫紉線、花邊因其在服裝當中作為細小輔料,往往被忽視。近期有一批兒童尼龍夾克,由于在灰色縫紉線中發現69.9ppm的四氨基偶氮苯遭通報。生產企業對服裝面料進行了檢測后投入生產,但對產品所用縫紉線未做要求。
二、原因分析
1.標準的差異和缺失
上述出口童裝存在的問題,國外都有相應的強制性法律法規要求。國外的標準或技術規范后,還隨時對收集的數據進行分析,以定期評估和修訂所有的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的有效性和適宜性。但國內大部分出口企業完全處于被動狀態,國外買家要求什么項目就做什么,不要求的項目就不做。
2.缺乏嚴格的設計和開發流程
國內大部分服裝企業自主研發能力不足,盲目依賴國外客戶的設計要求,簡單地從事仿制品的生產,對國外最新標準了解掌握不夠,對設計方案是否符合國外的質量安全要求缺乏辨別能力。造成大部分童裝安全性不符合要求的原因并非出自服裝企業的生產環節,主要是外方客戶的產品設計存在缺陷。部分外方客戶對輸入國技術法規不夠熟悉,有的客戶為了產品美觀、別致,而給出了繩帶過長或帶有珠片的設計等。
3.國際貿易壁壘的寒流尚未傳遞到出口服裝行業的供方
出口服裝企業直接面對國際市場的貿易壁壘,受到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安全項目要求的約束,而國內輔料配套生產企業對來自國外的要求還沒有清醒的認識,自檢自控的意識和能力較弱,其產品在禁用偶氮染料、重金屬含量等方面還落后于最終出口制品的要求。
三、應對措施
1.把好質量關,健全質量控制體系
首先,把好采購關,童裝生產企業必須采購安全的輔料,采購的輔料檢測指標必須合格,從而從源頭上杜絕不安全因素。建立合格輔料供應商目錄,對外購或客供輔料,要求提供檢測合格證明,并靈活完善合同條款,有效規避貿易風險。第二把好生產關,每道環節嚴格把關,建立相應的質量安全保障體系,只有這樣,才能生產出生態、健康、安全的童裝產品。
2.提高應對國外貿易壁壘的能力
出口童裝企業應加強對國外技術法規的學習,及時了解國外貿易壁壘動態,不斷提高防范意識,并嚴格按照輸入國技術法規和標準要求生產,使自身產品適應進口國標準法規要求。
3.建立嚴格的首樣件審核制度
兒童作為不具備或不完全具備自我保護能力的特殊人群,其生活用品的設計均有特殊要求。兒童服裝在設計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其行為特點和心理特點,對首樣件的產品風險存在點進行評估和自檢,要深刻認識和了解童裝機械安全性能要求。
4.政府部門做好引導工作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本文嘗試結合當前國際貿易的新變化和格局特征,立足于專業貿易公司的供應鏈管理現實,從貿易公司供應鏈管理的核心內容――客戶管理上,分析和闡述貿易公司在客戶關系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和弊病。并為公司建立專業貿易服務型高效供應鏈管理體系提出優化措施,為我國眾多貿易公司降低經營費用、增加效應規模,形成行業優勢競爭力提供幫助。
從目前我國眾多專業貿易公司的業務實際看,其供應鏈管理中客戶管理方面的主要問題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過分強調價格優勢的供應商選擇標準
目前貿易公司的供應商選擇過程中,雖然引入了信用評價和供應商風險識別系統,但是在具體業務的供應商選擇上,依然以價格最低化和利潤最大化的選擇標準為最高追求,而總是有意無意的淡化風險、信用、綜合資質等方面的選擇權重。或者說,一般的貿易公司尚缺乏一套對供應商信用、價格、供應能力、應急能力的綜合評價系統從而實現合理價格選擇,特別是供應商的價格、信用與供貨能力等相關參數出現矛盾時,公司現有的評估體系尚缺乏一種科學的綜合分析能夠在多家供應商中進行識別與選擇,這使得供應商的選擇存在一定的風險隱患。同時處于供應鏈內的各企業,由于作為合作伙伴的加工貿易企業與供應商,為了各自企業的利益,在價格和信息方面經常處于搏弈狀態且存在利益沖突,也容易積累違約風險。
二、貿易公司海外分銷的終端需求客戶培養能力偏弱
一般的貿易公司依托本土化優勢,在國內直接需求客戶的挖掘與關系網絡建設方面均表現出較強的能力與經驗,但是在相關產品的海外分銷上,由于對市場的熟悉程度差、資金投資能力限制、海外貿易服務競爭優勢較弱等原因,貿易公司在出口貿易中往往愿意選擇海外貿易商進行產品海外渠道銷售,而很少能夠直接針對海外終端客戶進行貿易服務。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銷售速度與資金周轉速度。但是以國外貿易商為主構建海外銷售網絡,會因為貿易商的競爭激烈、價格波動巨大等原因導致銷售網絡的穩健性極差,同時即使選擇進行分銷,也往往由于國外貿易商處于買方市場,而難以簽訂到符合公司預期的長期合同。或者說,國內的貿易公司到目前為止,尚未找到一種良好的模式,能夠直接發掘海外終端需求,這與一般公司長期以來忽視海外終端客戶培養有關,當然也與國外產品銷售市場渠道銷售模式的根深蒂固有關。
三、共贏為基礎的伙伴關系有待強化
貿易公司的供應鏈由于其業務特征決定了供應鏈模式屬于共生網絡模式,其客戶較為松散,在此條件下加強伙伴關系建設的重要基礎就是公司與客戶間共贏機制的形成。從這一點上講,當前貿易公司業務中,為客戶提供增值能力而體現公司核心價值的服務尚相對缺乏,公司服務的可替換程度高,無法體現出獨有優勢。共贏機制的缺乏,使得公司業務部門和高管必須拿出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與客戶關系的經營中。多年前高管滿天飛拜訪客戶、靠人際關系維持伙伴關系的經營模式依然是公司的重要方式。公司高管疲于奔命,而客戶流失度依然較高。
基于供應鏈管理理論和相關伙伴關系管理理論,未來國內貿易公司提升客戶忠誠度,擴大客戶網絡覆蓋能力的關鍵點就在于建立高效供應鏈模式下的客戶管理體系,具體的方向可歸納如下:
1.建立基于供應商綜合評價的選擇模式
以往以價格為標準選擇供應商和采購商的策略,確實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實現最大化利潤的經濟目標,但是這種策略選擇會形成一種相對松散和碎片化的供應商網絡,特別是在供應商的價格、信用、應變能力、技術能力等指標存在差異的條件下,以價格最優為標準在可能造成違約風險的同時,難以培養客戶的忠誠度與粘性,也不利于建議一種長期伙伴關系,難以保證供應鏈的穩定與客戶網絡的成熟。
因此,國內貿易公司應該將供應商選擇的重心從價格策略向價值策略轉移,加快建立能夠綜合反映供應商情況的評價系統。對供應商的選擇,不但要審查所提品的價格、合格率、交貨期、合作態度,還要了解供應商經營產品的狀況,經營效益,生產設備、技術水平,服務狀況,市場占有率,發展潛力、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人員素質等方面的情況,同時還需要注意企業文化是否有沖突,合作的積極性等,并構建能夠綜合評估供應商的評價體系。評估體系可參考“Q.C.D.S”系統,即質量,成本,交付與服務四維評估系統,供應商評價綜合指標體系可按表1設計, 通過該評估體系企業對所有供應商有一個公平、客觀、統一的評判標準;然后在優選出來的供應商中與他們簽訂長期合作合同,建立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Supply Chain Partnership),并對企業內部不合理的?購流程進行優化,加強公司供應鏈系統的協調性、集成性、同步性。
當然,上述綜合評價體系在執行初期存在一個較高的信息搜尋成本,需要公司對具體供應鏈的信息做全面了解,這可能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可以考慮綜合系統與現行系統實行并行運轉一段時間再實現全面過渡。
2.加強供應商管理,提升供應商粘性
在科學選擇供應商基礎上,公司應進一步重構貿易供應鏈中的伙伴關系模式,與經過綜合選擇評價后遴選出的目標供應商簽訂合同后,應致力于建立長期合作關系,保持多層面的信息共享,通過高效信息網絡的有機連接,使得供應商能夠及時使用相關信息來協調他們的供貨與買方的需求和計劃相匹配,以實現信息對接的無縫一體化,加強企業供應鏈在市場中的競爭能力。可以參考的策略包括:
(1)長期合同管理
與優選供應商簽訂一份較長期合同。長期合同的簽訂使得供應商把公司的生存與自己的公司聯系在一起,可以為公司儲存一部分原材料,不會因為原材料漲價,找不到貨源,而影響供貨。供應商也不會擔心產品滯銷的現象出現。如有一些產品市場需求量不是很大,公司也可以先不進行提貨,暫時存放在供應商處,以節約庫存成本。
(2)引入競爭機制
有意識地引入競爭機制以加強供應商管理強度。因為考慮到只選擇一家目標供應商,一旦出現不可抗力因素,唯一的一家供應商無法供貨,公司將出現違約與資金損失,因此常規產品與銷量大的產品的目標供應商可以選擇2-3家,這樣在出現問題的時候,還可以有一家備選供應商。而且可以戰略性的讓供應商之間形成良性競爭,努力提升技術能力,提高產品質量、改善服務。
(3)建立供應商長效溝通機制
公司可以根據往年的銷售記錄,在年初制定全年的采購計劃,并把這一預測報表分享給供應商,讓他們在第一時間做好準備提高產能。并在每個月月底與供應商開電話會議,對每月的?購量進行總結,比較全年采購計劃。對供應商在技術,生產方面的問題給予支持如產品更新等,這樣不僅顯示了對供應商的高度信任,而且公司也最大程度的掌控了市場,提升了采購效率。
(4)建立積極有效的供應商績效考核體系
公司應該定期對供應商進行系統績效考核分析,考評周期可以設計為一年兩次,考評內容包括來貨批次合格率、來貨抽檢缺陷率、來貨使用報廢率、準時交貨率、交貨周期、訂單變化接受率、采購價格成本率、表現的合作態度、參與本公司的產品改進與開發項目、售后服務等,對考評結果進行詳細的分析,找出問題點,分析不可控因素。對于需要改進的問題提出限期改進意見。通過績效考核,不斷改善整供應商管理強度,增加T公司與供應商的緊密度。
3.加大與客戶間的雙贏分享強度
一、何為中國人民幣跨境結算
跨境人民幣結算是我國人民幣國際化最初的、比較重要的一個步驟。2009年7月中國國務院批準深圳、東莞、珠海、上海和廣州等城市的三百余家都開始進行人民幣跨境結算試點。2010年6月試點地區由幾個城市擴到到二十多個省,而境外區域則有港澳和東盟地區擴展至全球。國務院規定試點的業務范圍是跨境貨物與服務貿易結算。由于開始時國稅總局對于人民幣跨境結算業務的出口退稅是否進行出口退稅不明確,相關企業參與不太積極,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額僅為三十余億。
人民幣跨境結算在我國金融危機匯率不穩定的時期很好地保護了我國國內企業的利益。人民幣跨境結算可以很好的避免美元和歐元等國際結算貨幣大幅波動所導致的匯兌損失。
在境內地域分布上,雖然人民幣跨境結算已經在全國范圍內展開來,但是東南沿海尤其是廣東省所占的比重還是最高的,在2011年達到31%,其次是上海市。這是由于中國相當份額的對外貿易基本上都是由香港中轉的,許多出口企業在香港設有分支機構和辦事處,對人民幣也有相當程度的認可,所以廣東省成為人民幣跨境結算的重點地區。
在境外地域分布上,人民幣可以在全世界范圍內進行跨境結算,然而事實上人民幣跨境結算的業務仍舊主要集中在新加坡和香港兩地。
二、人民幣跨境結算存在的問題
人民幣跨境結算最初的原因是為了在金融動蕩的環境中保護我國的出口產業,我國國內的大部分企業對這項方法是持支持態度的,然而我國政府卻沒有過多的考慮過貿易的另一方——國外的進出口商。
因為境外人民幣存量較少,匯率波動較為頻繁。而資本項目下的管制導致資本不能直接進行匯率套利,不能有效的撫平匯率波動。由于匯率波動較大,進口商和出口商在對人民幣升貶值上分歧較大時,不容易達成人民幣結算的協議,只好用相對穩定的美元進行結算。如果國外進出口商不看好人民幣前景導致其不接受人民幣支付的話,堅持用人民幣結算不但不會保護國內外貿商的利益,而且可能成為國外貿易商抬高(或者壓低)進/出口商品價格的借口,甚至導致談判破裂。
由于境外人民幣存量較少,匯率波動劇烈。資本項目下的管制導致資本不能直接進行匯率套利,不能很好的穩定匯率波動。在匯率波動較大的時候,進口商和出口商在對人民幣升貶值上分歧較大時,不容易達成人民幣結算的協議,只好用相對穩定的美元進行結算。
另外,因為人民幣跨境結算的時間較短,商業銀行在進行跨境人民幣結算方面的經驗又比較少,能夠很準確的熟悉流程的工作人員只存在極少數的銀行中。 由于人民幣在國外存量較小,國外商業銀行并沒有建立開設收付人民幣的相關系統,這種技術供給嚴重不足的情況直接對人民幣結算業務的拓展造成了阻礙。
三、人民幣跨境結算的建議
如果想逐步地推進人民幣跨境結算業務,中國政府首先要做的是維持人民幣幣值的穩定。進出口商傾向于固定匯率制,賺取合理的利潤,幣值不穩定的貨幣是不受貿易商歡迎的。國內價格持續上升和人民幣的持續走強對人民幣發揮跨境貿易中載體貨幣(vehicle currency)的作用是不利的,所以政府需要使人民幣匯率趨于穩定而不是加大波動,給國內外的貿易商一個穩定的期望匯率,這樣才能促進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業務拓展。
跨境結算推行不暢的一個深層次的主要原因是中國的出口產品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屬于較初級的工業產品,國際競爭力不強,在簽署合約時往往只能由對方指定結算貨幣。所以,針對這一點,中國政府應該逐步地推進產業轉型,提高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出口其他國家無法替代的尖端技術和產品,這樣才能提高中國出口企業的議價能力,在選擇結算貨幣時可以選擇對自己更為有利的人民幣。
由于商業銀行中很少有熟悉人民幣結算業務的工作人員,但是培養此類人才是需要過程的,必要時可以借助“外腦”進行培訓。由于人民幣海外存量比較小,大部分國外銀行并沒有建立開設人民幣收付的相關系統。針對這一點中國政府可以通過補貼的方式激勵國際清算組織和跨國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協助人民幣結算,同時支持國內銀行走出去為本國和國外企業辦理清算和匯兌業務,畢竟國內銀行更加熟悉國內企業。
參考文獻:
[1]劉陽.人民幣跨境使用與銀行國際化[J].中國金融,2013,No.75505:57-58
[2]朱敏.人民幣跨境結算問題初探[J].時代金融,2013,No.50806:133-134
[3]中國銀監會珠海監管分局 馮可勵 王曉紅.對橫琴新區開展跨境人民幣融資的思考與探索[N].珠海特區報,2013-02-25006
[4]中國銀監會珠海監管分局 馮可勵 王曉紅.對橫琴新區開展跨境人民幣融資的思考與探索[N].珠海特區報,2013-02-25006
一、信息化技術在中小型外貿企業經濟管理中的原則
(一)信息化建設服務于企業戰略
信息化建設的目的是更好的實現公司戰略,并不是為了建設而建設,因此不能將兩者分開對待。有的企業失敗的原因是單純的將信息化作為一項技術工程對待,對于那些基礎管理水平低下的企業而言,誤解信息化建設的含義比推遲信息化建設更容易導致破產。
(二)重視規化與管理
外貿企業經濟管理部門在信息化應用中要重視規化與管理,要遵循“三分軟件,七分實施,十二分管理”的原則,管理作為外貿企業的核心也是信息化建設的核心內容,管理和信息化的聯合將為企業業務流程優化以及管理模式創新提供有利條件。企業在實現信息化管理的過程中將遇到眾多阻力,有人會因信息化改造與利益分配模式變動而阻攔,因此企業信息化管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僅靠系統與技術人員以及管理者都難以解決。外貿企業經濟管理在信息化應用過程中,要注意協調好人員和信息以及商業過程的關系,這些要素的完善協調將有效提升外貿企業的工作效率,并減少成本投入,進而使企業擁有更強的核心競爭力。
(三)需求引導,效益驅使,統一規劃,分步驟實施
外貿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首要目的就是解決企業在當前發展階段所遇到的難題,并做出符合預算要求的最佳解決方案。因此企業管理信息化必須要按照實用、有效、能整合、可維護以及可支付原則進行建設。
(四)謹慎選擇信息化戰略合作商
外貿企業在信息化建設中將碰到關于管理科學、通信技術、網絡技術、計算機技術、信息工程、信息安全、質量管理、數據庫、數據倉庫、人工智能、Internet/Intranet、Web技術以及開發技術等多項專業學科技術,因此企業很難獨自制訂出符合實際需求的信息化戰略。選擇合適的信息化戰略合作商對外貿企業非常重要,工程成本、工程質量以及按期完工等都會有所保障。外貿企業在選擇合適的信息化戰略合作商的基礎上,將會得到合作商關于信息化建設的專業技術與經驗的指導。對本企業在信息化建設中需要克服的問題進行全面、系統以及透徹的分析,找出信息化建設的關鍵技術,進而有效解決建設難題,并在明確本企業實行管理信息化目的與需求的基礎上,做出一份可行性較高的總體規劃以及實行方案,從而有效降低企業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
二、對中國外貿企業經濟管理進行信息化建設
(一)市場營銷部門的信息化建設
我國目前已步入市場經濟發展環節,市場營銷部門對企業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為了企業能更好的實現盈利以及擁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就必須在企業發展過程中重視營銷水平的提升。企業營銷部門的信息化建設已經刻不容緩,電子商務技術作為企業營銷信息化一個重要發展方向,要得到重視。電子商務的產生來源于信息技術與開放模式下市場經濟的相互交融。據可靠數據顯示,虛擬市場發展迅猛,其交易額占據市場總交易額的比例越來越大,依托于B2B、C2C以及B2C等模式的虛擬市場也在日漸繁榮。在以后幾年期間,在虛擬市場完成的交易量將占據全球總交易額三分之一,中國外貿企業只有致力于本企業電子商務建設,才能抓住這個巨大的商機。外貿企業以往的業務工作,主要依靠員工來完成每一項業務的跟進,這種模式下需求的都是職業素質較高的員工,而且不利于企業對客戶資源進行掌控。電子商務應用到外貿企業市場營銷后,企業將充分利用電子商務平臺對客戶資源、銷售交易以及各種資源進行有效管理,平臺會對信息進行篩選和整理在反饋給企業,使企業能夠更好的把握其產品消費群體,進而制定出更完善的營銷戰略。
(二)實現供應鏈的信息化管理
供應鏈是外貿企業市場營銷最重要的環節,也是展現企業管理水準的窗口,因此供應鏈具有完善和簡潔以及高效等特點的外貿企業一定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因此外貿企業要重視供應鏈信息化建設。運用信息技術實現供應鏈的管理過程,企業會更快速、準確的獲取國際信息,并找到最合適的買家或賣家,進而有效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企業在供應鏈管理中應用信息化技術,將使原料采買、生產、以及銷售等不同環節集合在同一條信息鏈中,有利于企業快速、完整的獲取各環節信息,并使環節之間都能實現相互作用、相互聯系。
(三)運用信息化手段進行客戶管理
外貿企業的經營方向是滿足客戶需求,因此客戶管理是外貿企業發展的工作要點,信息化作為新型管理方式應在企業客戶管理中運行。客戶管理的目的不只是進行市場維護,更重要的是企業通過客戶管理明確自己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而使問題得到改善和解決。目前我國外貿企業在客戶管理信息化建設水平還很低,信息化建設的技術要點在建立數據庫,企業通過數據庫跟進顧客的消費狀況,并運用數據庫分析出客戶的消費習慣及偏好,進而為企業制訂營銷計劃提供數據服務。
三、小結
在推進經濟全球化的熱潮中,企業已經逐步將國內貿易和國外貿易整合在一起。規模較小的外貿企業要在以往的外貿交易經驗上,不斷推進經營理念革新,同時也要高度重視信息化建設對推進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作用。外貿企業在安裝信息系統以及信息網絡后,能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投入,并有效改善生產、經營以及決策的方式,進而提高企業的創新意識、經濟效益和核心競爭力。因此對外貿企業進行信息化經濟管理建設已經刻不容緩。
參考文獻:
一、引言
據相關統計分析廣東省的企業數量在全國是最多的,其中主要的是一些中小企業,數量之多已經超乎想象,幾乎占到企業數量的95%以上,其總產值占廣東省的75%,對廣東省的GDP貢獻非常大,提高了廣東省的經濟發展速度。電子商務作為新興的商務手段與形式對,對企業產業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把電子商務恰當的應用于中小企業對中小企業有著重要的影響。
二、廣東省中小企業展開國際貿易面臨的困境
(一)對國際貿易環境的認識不夠
從事對外貿易的企業無疑不是對國家政策很了解的,這是最基本的,如果對于自己的所從事的工作不了解的話,在激烈競爭中只能是出于下風的不利地位,所以適時地關注相關領域的國家制度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是十分必要的,防止在貿易的過程中出現重大的失誤造成嚴重的經濟影響。不幸的是,對于許多中小企業對我國的經濟發展政策和當前政府貿易伙伴國的相關政策重視態度是不夠的,因此給企業帶來的經濟貿損失的例子比比皆是。
(二)與大型企業的差距日趨擴大
近幾年來,中小企業和大型企業的差距與不平等的發展不僅在傳統意義上如“數量”上擴張,而且也產生了質上的差距,在功能,組織和行為也有同樣的變化。這就是大企業的優勢所在,因為大企業的固定資產以及流動資產的雄厚所以大企業在制定一系列的規劃愿景的時候可以有很大的預算,這樣有利于貿易的擴大,以及對貿易領域行業的投資,開展多元化的服務信息功能等多用途平臺,這樣就進一步加大了綜合經營公司的管理能力。大企業往往在旗下有很多的子公司,這些子公司在母公司大的綱領下統一協調經營相互補充同時內部競爭有益于企業的發展和多功能完善,在生產、經營、銷售方面各司其職,從單純的內部行政協調,使多個單一企業合并成一個統一的整體,使管理服務有了共同目標,這樣它就具有抵御市場風險和一定程度控制市場的能力。小公司相對來說預算有限,所能開展的經營活動相對較小。
(三)缺少專業外貿人才
中小企業的通病就是缺乏了解國際貿易的專業人員。對于大多數小型和中型企業要配備上述人員顯然是不能夠達到要求的。在實際工作之中,企業所聘請的對外貿易人員,公司領導希望他們是全能的。既希望他們是翻譯同時又是個不錯的銷售人員。這也是國內很多企業的通病,造成的困境時專職不專,工作人員不能一心一意的去從事自己專職工作。
(四)外貿信息渠道不暢
在電子互聯網日益發達的今天有些中小企業由于制度的不完善,沒有相應的部門去主動獲取對外貿易信息。中小企業在和國外的企業交流中缺乏自信,對于自己的實力信任不足,所以在和國外貿易公司的合作中往往吃虧。另外在國際市場領域由于廣東省的中小企業力量過于薄弱在和國外大客戶戶談判的時候沒有發言權沒有談判的實力,所以在經銷商和零售商拿去一部分利潤以后,中小企業所剩利潤已經所剩無幾。這樣的情況需要盡快轉變,長此以往,在相關領域的市場份額只會越來越小。
(五)出口產品結構雷同
廣東中小企業產品檔次比較低,品種也不多,技術含量不是很高,出市場比較小,各個企業為了爭奪市場份額,加大了自己的營銷力度,甚至不惜走在法律的邊緣游走。
三、中小企業利用電子商務進行國際貿易的對策
(一)轉變觀念,積極投身電子商務發展大潮
電子商務有著巨大的潛力,中小企業應該適時抓住機遇,面對挑戰,摒棄一些過時的想法,及時跟進時代的步伐,使自己的觀念與時俱進。認真研究電子商務這種新觀念,在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浪潮中力爭跟上國際市場形成競爭優勢。
(二)積極創造條件,循序前進打造電子商務環境
電子商務的核心絕不是前臺電子商務這種表面的業務,重中之重是電子商務的背景,以及整個操作流程的全部信息。以及這種流程中所包含的組織、制度、環境等的加強與優化。在此基礎上實施企業資源規劃(ERP)系統,建立和完善客戶關系管理(CRM)、供應鏈管理(SCM)、企業信息化的內部和外部環境的無縫對接。
(三)著力塑造網絡品牌
隨著經濟全球化程度加深,世界各國的貿易聯系日趨緊密,世界知名品牌也隨之加多,品牌對消費者的影響力是直接的,在客戶心中有比較大的影響力。在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品牌以網絡的形式發揮作用,并且傳播更加迅速、快捷。網絡品牌的作用是直接引導顧客進入本企業網站,也是顧客足不出戶就能了解到該企業相關信息的媒介。一個優秀,有特色的網站是中小企業推銷自我,打造自我品牌的重要王牌。由于各種業務信息在互聯網上的“質量”不可靠,企業選擇貿易伙伴和消費者選擇滿意的商品,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所選擇的網絡品牌。
(四)重視客戶關系管理
企業需要時間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服務,這在國際貿易活動中是至關重要的,因為中小企業加強進出口企業如何經營電子商務培訓,是保持與客戶良好的關系的基礎。良好的客戶關系管理能夠幫助中小企業把握住市場機會,這不僅對規格產品貿易有利,也可以根據客戶的具體要求量身定做特種商品,如此可讓客戶獲得最大的滿意。
(五)重視人才開發
各個中小企業在建立自己的電子商務商業的過程中,不能僅僅依靠自己的技術和經驗建設適宜于自己的電子商務。與此對應,必須有實際領導參與到相應的業務,使得這種流程操作更加的規范,制度趨近完善,使電子商務的進程加速建設。考慮到以上的因素,企業需要不定期的對員工進行深造,加強員工自身的職業素養,這對于企業未來發展以及規模的擴大都是十分有益的。(作者單位:新疆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 黃州應.跨入新世紀的世界貿易.求是,2003,21.
[2] 馬宇.中國?經濟:所謂“市場經濟地位”.經濟觀察報.
[3] 湯承,劉錚.發改委:我國中小企業已占經濟總量“半壁江山”.新華網.
[4] 黎敏莊.Bto C春天在哪里?.中華工商時報.http://.cn.
[5] 郭誠忠.全球電子商務發展趨勢及對我國的啟示.網絡世界,周報第46期.
[6] 李玉潭.美歐中小企業理論與政策.
[7] 陳同仇,薛永久.國際貿易,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2.
[8] 陳雪梅.中小企業集群的理論與實踐,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11,第1版.
[9] 崔日期主編.入世后中外經貿關系新變化,經濟日報出版社,2002,3,第1版.
[10] 顧露露.電子貿易―中小企業出口貿易新方式,理論月刊,2005,2.
關鍵詞:烏茲別克斯坦;企業;經濟發展
引言
烏茲別克斯坦獨立20多年來,中小企業作為烏茲別克斯坦主要經濟主體,在居民實際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克服經濟危機、促進就業、加快中產階級形成、保持經濟快速增長等方面功不可沒。中小企業在烏茲別克斯坦經濟發展作用日益增長的趨勢,政府對中小企業的大力支持之下得到了明顯的成果。
一、烏茲別克斯坦中小企業是緩解就業壓力的主要力量
中小企業是烏茲別克斯坦企業生產組織體系中最重要組成部分,并具有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吸納勞動力就業,擴大投資領域等多種功能。下圖為烏茲別克斯坦中小企業就業情況:
2005年至2011年,2011年烏茲別克斯坦中小或私人企業就業人數增加到了6.04萬多,提供的新增加的就業崗位人數占65%;在這些新崗位的就業人數達到了8.9千萬人。(在中小企業就業的人數在俄羅斯23.4%,哈薩克斯坦21.0%)其中60%的就業崗位集中在中小企業和私有經濟體。
二、烏茲別克斯坦中小企業是貿易發展中占主要地位
烏茲別克斯坦中小企業在2011年的國際貿易流量達到了6762.1百萬美元,比2010年增長了33.4%;中小企業在國際貿易占比從2010年的22.9%提高到了2011年的26.5%;其中參與國外貿易的主體數量從2001年的2.8萬個增長到了2011年的6.0萬個。下圖為烏茲別克斯坦中小企業在烏國進出口貿易中的占比(%)
從上圖可以看出,烏茲別克斯坦中小企業在國際進出口貿易占比發生同步的變化,由于進口的現代化和經濟的全球化所進行的所帶來的機遇,進口產品結構有了新變化,其主要進口產品有:無色和有色金屬,汽車和汽車材料等。烏茲別克斯坦中小企業出口產品中主要有:食品、能源品和化學化工品等。
三、烏茲別克斯坦中小企業的發展促進各地區經濟的發展
2011年,烏茲別克斯坦中小企業的總量達到了21.8921萬家,GDP的占比為54%、就業人數占比為74.8%、工業產值占比21%、出口貿易占比18.8%、進口貿易占比37.4%;在這些領域,中小企業的占比呈現出持續增長的趨勢。
烏茲別克斯坦中小企業在烏國各地區經濟的分布情況
數據來源:根據Асосий макрои=тисодий кырсаткичларнинг ысиш суръатлари的數據整理。烏茲別克斯坦統計年鑒;
根據烏茲別克斯坦統計局的統計年鑒,烏國中小企業在個地區經濟的分布主要涉及企業從業人數、就業人數、工業產值、貿易,其出口和進口等五個方面。烏茲別克斯坦從事商業活動的經濟主體在2011年達到了218921萬家,集中在塔什干洲為34304萬家、卡什卡達利亞洲為44469家。烏茲別克斯坦中小企業在工業產值的比重是由于地區自然資源的差異而有差別,主要生產機械制造、金屬加工、輕功、食品加工等。
四、結語
從烏茲別克斯坦情況看來,政府扶持和企業創新精神是能推動經濟轉型的最有效動力。在此,促進創新的中心點是中小企業,推進發展的動力也來自于中小企業,烏茲別克斯坦中小企業在烏國經濟領域的發展沒有發生結構性變化,生產產品種類比較小,都是以資源優勢為前提。而在適應世界經濟局勢的過程中政府還是需要給中小企業創造更多的環境而促進企業的轉型升級。中小企業需要在轉型過程中不僅是品牌建設方面的注重更是在優化制度流程、人才的轉型、商業模式和合作方式的轉型等方面投入資金。(作者單位:新疆師范大學中國少數民族經濟)
參考文獻:
[1]姚大學.王澤壯.中亞五國經濟發展模式[J].俄羅斯中亞東歐市場.2004(06).
[中圖分類號]F740.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2670(2007)02―0077―03
近年來,我國的國際貿易合同中出口以FOB價格條款成交,進口以CIF價格條款成交的比例逐漸增多,某些外貿企業已達80%以上,甚至超過了貿易額本身的增長幅度。究其原因,我們發現,不少中國賣/買方認為,出口以FOB價格條款成交,進口以CIF價格條款成交,賣方/買方比較省事,可以省卻耗費在租船訂艙、投保等環節上的諸多精力及費用,全力以赴做好與貿易本身有關的工作。也有不少新走進國際市場的外貿企業,由于業務不熟練,常常對于包含在整個國際貿易過程中的運輸、保險等環節研究不多,或者說重視不夠。
但從現在FOB條款合同日益增長的情況來看,其對外貿企業而言并不省心、省事。目前在我國以FOB價格條款成交的出口合同中,收貨人指定船公司的少,指定境外貨代的多,這并不符合FOB條款的含義。出口合同以FOB價格條款成交的比例為什么越來越大?弊端在哪里?出口商該如何應對?這是本文將要重點探討的問題。
一、出口FOB條款合同增多的原因
1.20世紀80年代,我國的對外貿易實行的是國家統制政策,除少數三資企業外,外貿經營權局限于各級的專業外貿公司,國家為保護國輪和保險業的發展,提出了出口做CIF、進口做FOB,這成為當時對外貿易洽談運輸條款的準則。20世紀90年代以前,上述貿易條款占80%以上。但自從1988年外貿企業試行自負盈虧以來,各公司以至各業務員對外成交往往以盈虧為前提,因此,很少再去考慮保國輪、保國險等因素,這樣在對方要求FOB價格條款時,也不去做更多的說服工作,甚至還抱有現在生意難做,不要說多了反而把生意說跑了的顧慮。
2.20世紀90年代以后,隨著我國航運市場改革的深入和航運市場的開放,各外資班輪公司紛紛搶灘中國的主要沿海港口。外資船公司的進入,為國外買家指定船公司提供了條件。同時隨著三資企業的蓬勃發展,國家逐步放開進出口經營權,我國已不再是專業外貿公司一統天下的局面,而是形成了大經貿的格局。加之國際貿易也從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出口做CIF除國有企業有一定的傳統影響外,其他企業是隨行就市,使出口FOB的貨量有一定程度的上升。
3.隨著境外船公司進軍中國航運市場,境外貨運也蜂擁而入。由于外國班輪公司、貨代企業的服務好,價格優惠,門到門服務到位,國外買主都愿意指定外國班輪公司和貨代安排運輸。因此在同我國外貿公司磋商合同條款時,買主要求簽訂FOB合同條款。尤其是自從我國《國際海運條例》出臺以來,獲得“無船承運人一NVOCC”經營資格許可證的中外企業已達1600多家,這為國外貿易商指定境外船公司、貨代或NVOCC安排運輸提供了更優越的條件。境外貨代、無船承運人的活躍,使我國出口做FOB指定的貨量急劇上升。
4.外國班輪公司在占據我國航運市場一定份額以后,便利用班輪公會、運價組織的名義,在我國航運市場頻頻炒作運價。1997年以來班輪公司屢屢漲價,漲價次數頻,漲價幅度大,漲價通知急都是歷史上罕見,使原來略有盈利的運費支出變為無利甚至反虧,迫使中國貨主為規避運價風險,對外主動使用FOB貿易術語。另一方面船公司又紛紛讓利于外國的FOB買主和CIF賣主,利用其壟斷優勢地位擠壓我國貨主的利潤空間,在運費之外向中國貨主收取各種不合理的附加費,甚至是重復收費,最典型的如21302年初強制向我國貨主征收THC(碼頭操作費,Terminal Handling Charge)。這樣在出口FOB貿易術語下,原本由國外買家承擔的班輪運費中應包含的THC費用,卻強加在中國貨主頭上。因此近幾年來出口做FOB的貨量連連飚升,有些外資企業已達到80%以上,而且還有上升的趨勢。
二、出口合同以FOB價格條款成交的弊端
1.FOB價格條款如指定船公司,在船公司艙位緊張的情況下,不一定保證能訂到艙。對FOB價格條款貨物,船公司通過電腦查出運價低、又不是大客戶的,往往不安排箱位。據有的外貿公司反映,當他們在趕交貨期時,某船公司聲稱沒有箱子,需從別處調箱,要增加調箱費用500美金。而此時我方貨已備好,如不能及時裝運,則意味著與信用證規定不符,因此只好支付高昂的調箱費用。指定船公司的另外一個弊端就是,往往賣方從備貨到付運時間比較急促,而船公司在港口通常每周只有一個航班,若我方貨備不齊,就得等下周才能出運,而延誤裝運期需買方修改信用證,遇上國際市場起了變化,對方不修證,而我方貨已備好,則損失是肯定的了。
2.FOB條款合同下更多的是客戶指定貨代,而不是指定船公司,這對賣方來講風險就更大了。目前,我國出口商使用的FOB條款大多數是進口商要求的,由買方指定境外貨代或無船承運人(NVOCC)安排運輸,買方往往接受契約承運人(或稱無船承運人一NVOCC)提單,托運人、發貨人、收貨人由買方在L/C中明確。目前使用契約承運人提單越來越多,而對船公司來說,托運人往往又不是貨主本身,而是契約承運人,甚至是收貨人本身,因此在FOB出口條件下,惡意的無單放貨風險越來越大。
有些被指定的境外貨代或NVOCC存心不良,與買方合謀串通。大多是以小金額的訂單試幾票,讓發貨人感到結匯安全,然后就以較大金額的訂單騙貨。這里出問題的關鍵在于契約承運人提單只能提供給賣方作結匯之用,它不是物權憑證,真正的物權憑證――船公司提單掌握在NVOCC手里,NVOCC憑船公司提單把貨提取出來,買方則不去銀行贖單,使出口企業貨、款兩空。也有些客戶特意設置境外貨代或NVOCC來國內進行騙貨。近幾年來,在出口FOB條件下發生的無單放貨案例屢見不鮮,貨主往往是貨、款兩空。
2002年1月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海運條例》及其細則對無船承運人的管理很松,沒有注冊資金的要求,也沒有必須從事過貨運業務的資格要求,更重要的是沒有責任保險的要求,只要求交80萬元押金、提單報備就可以取得無船承運人資格。對于境外的無船承運人,雖規定由中國境內的人代辦手續,但沒有規定代辦人要承擔的責任。這對貨主的利益來說是沒有保證的。如果遇到存心不
良的無船承運人搞無單放貨,貨主將損失慘重。
三、如何避免FOB條款陷阱
通過對上述問題的分析,我們會發現,此類欺詐通常導致一種無奈的結局:真正獲益的境外公司逃之夭夭,我國國內的賣方卻必須承擔慘重損失。而這種損失其實源于賣方接受FOB條款及買方指定的契約承運人簽發的HOUSE提單所造成的。因此,我國出口商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風險防范:
1.作為國內賣方,在訂立國際貿易合同時應當保持警惕,充分注意到FOB條款的風險,針對不同的客戶進行不同程度的風險控制。人們常說:只有完美的客戶,沒有完美的交易條件。在具體操作中,對于那些不知底細的客戶,信譽不良的客戶要嚴格遵守操作規定,高度警惕,嚴格把關,切不可操之過急,否則會事與愿違的。但對于信譽較好的老客戶,也不可掉以輕心,要隨時關注他的業務的變化,并設立風險控制底線,不可將口子開得太大,以免掉進惡性循環的泥潭。
2.簽訂出口合同時,應盡量簽訂CIF或CFR條款,力拒FOB條款,避免外商指定船公司、境外貨代或無船承運人安排運輸,由我方掌握安排運輸的主動權。總體來講,在出口業務中采用CIF或CFR術語成交要比采用FOB有利。因為在CIF條件下,國際貨物買賣中涉及的三個合同(買賣合同、運輸合同和保險合同)都由賣方作為其當事人,他可根據情況統籌安排備貨、裝運、投保等事項,保證作業流程上的相互銜接。另外,有利于發展本國的航運業和保險業,增加服務貿易收入。FOB條款增多,對國輪、保險業的發展都不利,近幾年來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我國的三大船公司(中遠、中海、外運)都有長足的發展,如果外貿為規避運費上漲風險而去做FOB價,就會使國輪的發展失去貨源基礎。國輪壯大不起來,最后受害者是國家和國內的發貨人,因為外輪占據了航運市場的主要份額,我國失去了對外運輸的主動權,將使進出口易受制于人。現在從北美、歐洲向我國出口的運費是低的,增強了他們出口產品的競爭力;反之我國出口運價水平持續偏高,削弱了我產品出口的競爭力。
3.如外商堅持FOB條款并指定船公司、境外貨代或無船承運人安排運輸,可接受知名的船公司,盡量避免接受指定的境外貨代或無船承運人。爭取采用船公司提單取代貨代提單。船公司大多信譽良好,即便有時憑擔保將貨放給客戶,但一旦出現問題,會憑借其信譽與實力,妥善地處理糾紛,其信譽度遠非貨代公司可比。如外商仍堅持指定的境外貨代或無船承運人,為不影響出口,必須嚴格按程序操作。對指定的境外貨代或無船承運人的信譽要進行嚴格的調查,了解是否有我國合法人向交通部辦理無船承運人資格的手續,同時要求其國內的合法人或無船承運人出具保函,承諾被指定境外貨代或無船承運人安排運輸的貨物到達目的港后必須憑信用證項下銀行流轉的正本提單放貨,否則要承擔無單放貨的賠償責任。只有這樣,一旦出現無單放貨,才能有依據進行索賠。
4.拒絕接受“記名提單”。在國際貿易中提單具有物權憑證的法律功能,出口方可通過控制提單來有效控制和支配提單項下貨物所有權,確保收取貨款。但對于記名提單這種做法卻并非萬無一失,使用“記名提單”不僅會引起因對方無單提貨而導致的風險和糾紛,而且會在以后如發貨人因故要將貨物退運、轉運或委托第三方提貨等方面造成很難解決的人為障礙。因為在此種提單項下,只有提單的收貨人才有權對提單項下的貨物進行處置。
中圖分類號:F74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4)07-0015-02
收稿日期: 2014-04-21
一、引言
隨著世界各個國家貿易往來的不斷增多,很多發達國家以保護生態環境和食品安全等為理由,對出口國家的農產品設置綠色貿易壁壘,以保護本國的利益。由于客觀或者主觀的各種原因,中國的農產品生產者和加工者在農產品出口貿易領域遭遇了巨大的綠色貿易壁壘問題。對中國農產品實施綠色貿易壁壘的國家越來越多,遭受綠色貿易壁壘的中國農產品的種類越來越多,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遭受的損失也越來越大,而且這種狀況大有愈演愈烈之勢。因此如何正確認識國際綠色貿易壁壘對中國農產品出口的影響,進而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顯得十分重要。
國外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了對于綠色貿易壁壘的研究。國外學者對這個問題的研究已經有了一些成果,包括:綠色貿易壁壘的一般理論、貿易的環境效益、綠色貿易壁壘實證研究以及綠色貿易壁壘產生的原因、影響等方面。早在20世紀70年代,Baldin(1970)就提出了關于技術性貿易壁壘問題。在綠色貿易壁壘產生的原因方面, Hankan Nordstrom(2005)認為農產品出口技術標準在不斷提高是因為貿易的發展不僅推動經濟增長,而且對環境保護提出了更高的標準。而國與國之間對標準及貿易與環境關系等問題上的認識存在不同,導致農產品綠色貿易壁壘摩擦不斷。Thomas J.Sargent(2006)認為綠色貿易壁壘的形成來自于兩個重要的原因:第一個是生態環境的惡化:第二個是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
在中國,學者們對綠色貿易壁壘的研究起步較晚,但是也研究出了一些成果。在綠色貿易壁壘的概念方面,孫洋(2011)通過對各種綠色貿易壁壘概念的比較,結合實際情況,得出了較為合理的定義,并在此基礎上澄清了概念的內涵與外延;趙宇(2012)詳細分析了綠色貿易壁壘的具體形式及特點,探討了綠色貿易壁壘對中國的影響。張相文(2010)調查列舉了歐盟在國際貿易中的各種技術壁壘,特別是歐盟在檢測農產品農藥殘留方面的最新標準,佐證了中國越來越多的農產品遭到了綠色貿易壁壘的限制;王宇哲(2012)認為綠色經濟觀念淡薄,環保法規不完善、信息閉塞,缺乏有效的信息中介等是造成中國屢遭綠色貿易壁壘的重要原因;王劍文(2010)認為面對落后的農產品家庭聯產承包制帶來的弊端,就要改變農產品生產模式,推進農業產業化。
從總體上看,中國學者是在立足于當前中國國情基礎上,分析了中國農產品出口遭遇綠色貿易壁壘的內因和外因,進而提出了應對綠色貿易壁壘的一些對策。下面我們將從中國農產品出口現狀入手,具體探索中國農產品出口中存在的問題,以求找到中國農產品出口遭遇綠色貿易壁壘的根源所在。
二、中國農產品出口遭受綠色貿易壁壘現狀
(一)中國農產品出口遭受綠色貿易壁壘的總體情況
自從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后,中國出口的農產品遭遇綠色貿易壁壘的案例日益增多。從種類上來看,大規模的遭受發達國家的綠色貿易壁壘開始于蜂蜜和凍雞,然后迅速擴展到畜牧產品以及水產品等其他農產品;從對中國實施綠色貿易壁壘的國家來看,不但包括傳統的西方發達國家,最近幾年更有一些發展中國家也對中國實施比較嚴格的綠色貿易壁壘,比如巴西、印度等國家。從近年來的情況來看,每年中國農產品出口遭受綠色貿易壁壘的案例有增無減,并且每年都以很大的幅度在增長,以歐盟對中國農產品進口實施的TBT為例,參見表1。
(二)中國農產品出口遭受綠色貿易壁壘的特點
1.以美國、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為主導
據商務部統計,目前在中國農產品出口遭遇綠色貿易壁壘沖擊的國家和地區中,歐盟、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占總受限比重的90%,其中40%農產品出口企業受歐盟限制、27%農產品出口企業受美國限制、25%農產品出口企業受日本限制。
2.農產品出口市場受限范圍越來越廣
近年來,隨著中國農產品出口范圍的日益廣泛,中國和很多發展中國家也產生了很多農產品出口摩擦,很多發展中國家比如印度、巴西、墨西哥等國家也對中國設置比較嚴格的綠色貿易壁壘。在對中國實施綠色貿易壁壘的這些國家和地區會有某種聯動性,一個或幾個國家對中國某種農產品實施綠色貿易壁壘會引起其他一些國家也采取相應的綠色貿易壁壘措施。例如,2002年6月2日墨西哥農業部在抽樣檢查中,發現從中國進口的蜂蜜中含有鏈霉素等一些有毒物質的殘留物和一些對人體健康和國家養蜂業造成危險的污染物,于是下令把扣留的356噸受污染的中國蜂蜜銷毀或退回中國。隨后,日本、加拿大、美國也相繼加強對來自中國蜂蜜的檢查。2007年中國的五種水產品遭受到美國扣留也同樣引起了歐盟、日韓等出口市場的限制措施。2010年2月23日,韓食品醫藥品安全局宣布即日起在每一次進口中國產蜂蜜強化檢查氯霉素含量。
3.農產品出口標準越來越多、檢驗越來越頻繁
在發達國家的農產品市場,它們對進口農產品的檢測都很嚴格,很多在中國被認為是合格的農產品在西方國家并不符合標準。此外,歐美等發達國家的技術標準壁壘不僅對最終農產品有技術性要求,還對農產品的整個種植、生產、加工等過程都提出了想當高的技術要求,并有強制性的技術標準限制轉向無定量的、人為的管理控制的方法進行限制。
三、中國農產品出口遭受綠色貿易壁壘的原因
(一)國際因素
首先,農產品國際貿易中保護主義抬頭。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發達國家的農產品生產商不僅面臨著本國其他生產企業的生產競爭,還要面臨來自國外特別是發展中國家農產品生產企業的沖擊。這些發達國家迫切希望找到一些既能獲得國內民眾支持、又能有效限制他國農產品進口的非關稅壁壘措施。而在眾多非關稅壁壘中,綠色貿易壁壘因其實施對象的針對性、方法的隱蔽性和范圍的廣泛性成了各個國家貿易保護主義的首選。其次,農產品國際標準制定中發達國家享有話語權。在農產品出口國際標準的制定過程中,發達國家以其先進的高科技手段、雄厚的經濟技術基礎、強大的綜合實力在綠色貿易壁壘的相關技術標準和準入規則制定中享有決定權,這就使得看似公平合理的國際綠色貿易實際上更多的是體現發達國家的意志、維護發達國家的經濟利益。最后,國際社會對環保意識和健康意識的增強。隨著各個國家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生態價值觀被越來越多的民眾接受,人們對自己的生存環境和食品衛生安全的重視度也日益強烈,綠色經濟、綠色產品、綠色消費、綠色產業成為21世紀世界經濟的主旋律,生態文明和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二)國內因素
首先,中國傳統農業生產方式的弊端。在中國的廣大農村地區,農業生產從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是以的形式進行的,這種分散的、不統一的小生產狀態使得農產品生產方式極其落后,農業科學技術水平低下,難以實現農產品標準上的一致。其次,中國農產品生產加工中確實存在問題。中國農產品的生產者多數生活在農村,受到各種條件的影響,他們掌握的農業科學知識不足,接受教育的水平也遠遠低于發達國家的水平,沒用能力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從事農作物的播種、栽培和經營,也沒有能力保障生產出來的農產品的衛生安全,缺乏環境保護意識,基本上沒有綠色經濟觀念,化肥的濫用亂用、劇毒禁用農藥的噴灑已成為農產品生產過程中常有的事。最后,農產品質量與技術標準體系落后。中國雖然是一個農產品生產與出口大國,但其環保法規與標準尤其是與農產品出口貿易有關的條款并不健全,與發達國家相差甚遠。中國在農產品標準化方面,但仍存在不少問題,標準低、標準陳舊、與國際標準差距較大等等,很多農產品出口遭遇綠色貿易壁壘就是由于檢驗檢疫不過關,特別是在動物檢疫方面,很難達到發達國家的標準。
四、中國農產品出口應對綠色貿易壁壘的對策
(一)針對國外貿易保護主義
1.重視國際間的協商與談判
對于各個國家出于本國自身利益考慮采取的一些貿易保護措施應當予以理解,而不是采取相對的貿易保護主義、以鄰為壑。國際間的貿易協商與談判對于消除農產品綠色貿易壁壘有著重要的意義,雙方或者多方之間應該通過貿易協商與交流,在農產品進出口貿易中達成諒解,在互利共贏的基礎上共同開展經濟貿易。
2.主動參與國際農產品綠色貿易標準的制定
中國應積極主動參與到農產品國際質量標準的制定、更新與實施的工作中,在國際綠色貿易標準制定中掌握話語權,力爭將中國已具優勢的農產品項目標準納入到國際標準之中去,使國際標準也能反映中國農產品出口的利益和要求。
3.擴大國內農產品消費市場
各個國家在實施綠色貿易壁壘過程中主要目的是保護本國的農產品消費市場,這給中國農產品出口的主要影響也是在于中國農產品出口市場的萎縮,當前消費不足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癥結所在,與其寄希望于他國放松綠色貿易壁壘限制,不如首先鼓勵國內農產品消費,因此為應對國外貿易保護主義,中國可以通過擴大本國農產品消費市場來緩解綠色貿易壁壘危機,進而從依賴出口為主的農產品發展模式轉變為注重國內農產品消費市場的經濟發展模式,從而達到中國農產品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
4.實施農產品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
中國農產品出口對象主要是美國、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這些國家普遍實行的是相對嚴格的環境標準和技術標準,中國經常面臨來自這些綠色貿易壁壘森嚴國家的綠色貿易壁壘,農產品的出口連連碰壁,情況不容樂觀。那些復雜苛刻的標準,對于中國大部分企業來說,即使技術、設備的改善有充足的資金保證,也難以在短期內達到。但是并不是每個國家都有如此高的標準,中國出口的農產品依然符合相當多的亞非拉等發展中國家的要求,在保持原有發達國家的市場份額的同時,應當尋求跟多的機會,積極發展同這些發展中國家的貿易關系。
(二)針對國內農產品生產自身問題
1.改變落后的農業生產模式,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
當今世界農業競爭是規模化、產業化、集約化、科學化的大農業競爭,小農經濟已不能適應國際大農業競爭。中國需要高度重視農產品出口綠色貿易壁壘,堅持科技興貿戰略,不斷提高科學技術水平,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走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之路。農產品出口企業應通過各種有效途徑招納人才,吸引外資,引進國外先進機器設備,注重培養本國科研團隊,加大科學技術投入力度,用高新科學技術改造傳統農產品生產工藝流程,注重自主創新,增加產品的附加值,提高其技術標準、安全標準、衛生標準和環保標準,從根本上提高出口農產品競爭力,優化出口產品結構,提升農產品生產技術,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
2.強化綠色經濟意識,發展綠色農業
針對農產品污染嚴重的問題,中國政府和企業要積極提高農產品標準和質量,重視發展生態環保農業,走可持續發展的農業道路,提高中國農產品的在國際上的聲譽,實現弱勢地位的逆轉。在具體措施上,應首先強化公眾綠色經濟意識,加強生態環保教育,加大對農村地區的教育投入,還可以鼓勵相關農業技術人員、農業專家深入農村的田間地頭,利用現代農業科學技術深入分析農作物土壤成分,因地制宜,指導農民在農產品生產過程中科學合理有效地使用化肥、農藥等,并幫助農民解決農產品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引導農民樹立科學發展觀,走可持續的農業發展道路,對農產品進行科學種植,科學管理,使得綠色農業的觀念深入民心、綠色農業的行動落到實處。
3.健全中國農產品生產標準體系,完善綠色保障制度
為在國際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加強環境立法和建立完善中國農產品生產標準體系已成為當務之急,中國應盡快以國際農產品出口法規和標準為依據,修正中國農產品生產標準中不適應國際綠色貿易發展趨勢的環保政策,不斷完善中國農產品出口綠色保障制度。在制定標準時,應立足中國農產品生產的具體環境,以國際標準為基礎,努力提高中國現有農產品生產標準,擴大國際農產品出口標準的采用率。對于條件暫不成熟部分農產品,也應盡可能地向國際標準靠近或與之相匹配。
五、結論
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必然會面對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貿易的諸多限制,特別在中國農產品出口方面,面對綠色貿易壁壘帶來的各種復雜的情況,綠色貿易壁壘雖然給中國提供了提升農產品質量,轉變農業生產結構調整的契機,但是更多的是給中國的農產品出口貿易帶了挑戰,影響了中國農產品出口的競爭力。我們要認真研究中國農產品遭受的綠色貿易壁壘的不同表現形式,通過綠色貿易壁壘對中國農產品出口的現狀分析,了解綠色貿易壁壘產生的深層次的幾方面原因,有助于我們更清醒地認識到中國農產品出口所面臨的緊迫形勢以及應該采取的行動。
參考文獻:
[1] 畢金峰.歐盟食品安全法規體系及其借鑒[J].中國食品與營養,2005(3).
[2] 陳美榮.綠色貿易壁壘與中國農產品[J].經濟師,2007(7):55.
[3] 杭爭.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及對策[J].國際貿易問題,2003(3).
[4] 劉林奇.我國對外貿易環境效應理論與實證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