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9 16:42:3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音樂對教育的重要性,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開放幾十年,中國在藝術、醫學、文化等領域均受到國外的沖擊。中國社會不可避免地產生了一定的崇洋思想,導致民族音樂發展遲緩,人才凋零。這種思想對我國學齡前兒童音樂啟蒙、專業音樂院校以及綜合性大學的音樂專業的辦學思路、課程設置、教師的教學導向等均產生了相當大的沖擊。在學齡前兒童的音樂教育中,雖然教師也會教唱如《茉莉花》等中國傳統歌曲,各專業音樂院校也開設了《民族音樂概論》《中國音樂史》等理論課程,并相應開設了各種民族樂器的專業課程,但是,西洋音樂已經被“神話”,很多師生以學習西洋樂器、演奏西洋曲目為“時尚”,學習中國民族樂器、演奏中國曲目則顯得“土氣”。導致了學齡前兒童啟蒙、專業院校音樂技法學習都是圍繞著國外的各種教材展開。幾十年來,國內民族色彩曲目創作寥寥。縱覽20世紀以來世界上通用的音樂教學體系,絕大多數都在強調民族音樂的學習對于兒童甚至是成年人在音樂教育方面的重要性。如匈牙利的柯達伊音樂教育體系,其主要思想就是學校音樂教育應建立在民間音樂的基礎上;日本的鈴木鎮一音樂教育體系也是圍繞著母語教學展開的。由此可見,民族化、本土化的音樂元素對于音樂學習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
一、學齡前兒童音樂教育
學齡前的兒童,自主學習能力很弱,所以必須要依靠教師、家長進行引導才能習得新知識。但是該年齡段的兒童模仿能力極強,對于一切外界因素都十分敏銳,是學習的極佳時機,這個時期所學的知識會影響其一生。在美國出生長大的中國孩子可以說一口流利的英語,這就是語音環境對于兒童成長的影響,如果在此時的音樂啟蒙教育中將民族音樂的元素大量融入進去,那么孩子的思維和潛意識里就會存在民族音樂的記憶,對于以后的學習有著極大的幫助。相反,如果這個時期只是單純進行西方音樂教育,那么就算是土生土長的中國兒童,也很難對中國的民族音樂、民族樂器建立起興趣。以柯達伊教學體系為例,在他的教學思想里,民族音樂的教育是首當其沖的,他在年輕時與好友巴托克游歷了整個匈牙利,搜集了許多當地的民族音樂,并對它們進行改編,使這些樂曲更加適合兒童的演唱及學習。再將這些音樂融入合唱教學,一方面提高兒童的合作意識;另一方面也加強了他們對于民族音樂的學習。在我國學齡前兒童的教學中,可以參考此教學法。由于我國學齡前音樂啟蒙教育多以歌唱為主,所以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先搜集各地不同風格、不同體裁的民歌,在原有音樂的基礎上對樂曲進行改編。如保留原曲,對歌曲進行重新填詞等。類似于“花兒”這種表達成年人情感的民歌,可以將其中與兒童年齡不相符的歌詞進行改寫,從而使音樂更符合兒童的思維。山歌類民歌音域寬廣,可以將曲調進行改編,降低部分音高,使歌曲更適合兒童演唱和學習。再如,將一些抒情的南方音樂改編為無伴奏合唱曲,對于培養兒童合作精神以及訓練兒童音準有著很好的效果,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如果能將中國不同地域的音樂元素合理融入到學齡前兒童的音樂教育中,勢必會增加他們的民族心。
二、專業音樂教育
對于專業音樂院校的學生而言,該年齡段學生的音樂想象力與創造力都很強,如果此時加強對學生的民族音樂教育,不僅對保護我國的文化遺產意義重大,對民族音樂的發展更是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因為這類學生將來從事音樂教育以及音樂創作、演奏的機率是相當大的。以鈴木鎮一教學法為例,其教學法的核心內容即是母語教學,他提倡以個別課和集體課相結合的方式,用母語進行教學,并進行大量重復練習。雖然他的教學法針對的是兒童,但是對于專業音樂教育也有著極大的參考作用。我們不能單純將母語教學中的“母語”理解為本國的通用語言,還應該理解為本國所特有的音樂術語與音樂體系等。比如在專業音樂教育中,學生會接觸許多國外作品,這些作品的音樂表情術語都是以作曲家的本國語言寫成的,學生若想搞清楚這些表情術語的意思,就只能靠查字典解決。但是字典中的解釋又太正式,許多學生在一首作品練習完之后還是對作品所表達的情感一知半解,甚至對作品的速度都無法準確把握,比如“Adagio”與“Largo”,字典中的解釋分別是“柔板”與“廣板”。學生無法搞清楚二者之間到底有什么區別,該如何演奏。此時教師可以根據中國人的語言思維對其進行解釋說明反觀許多中國本土音樂,開頭都標注有“深情地”“活潑地”等讓人容易理解的表情術語,相比較而言,中國學生還是更容易理解中國式的表情術語。幾乎每一所專業音樂院校都開設了曲式分析、歌曲寫作等課程,比如曲式分析課,教師讓學生欣賞學習的大多是貝多芬、肖邦等國外大家的作品,對于國內的作品涉及寥寥;在歌曲寫作課上,老師教授的也基本是國外大小調的寫作方法,對于中國傳統的五聲調式、七聲調式的寫作基本沒有涉及。這就不利于學生了解我國傳統音樂的風格,更別提培養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喜歡、發揚它了。國外的音樂學習都是以本國音樂為主體,以鈴木鎮一所在的國家日本為例,日本的音樂教育無論是專業型還是普及型,都強調從小學習本國音樂、將音樂教育植根于本國土壤。這樣做,一方面能夠讓學生更容易了解民族音樂;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能夠繼承和發揚本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無論是音樂的學習還是其他方面,一味封閉自己和一味借鑒別人都是不可取的,而應該將優秀的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融合在一起,大力發揚民族音樂。所以,應該加大民族音樂在音樂鑒賞課與音樂理論課中的學習比例。例如,在最有可能提高學生創作能力的歌曲寫作課上,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欣賞這些民族音樂,從中學習我國傳統的民族調式,并學習這些調式的情感色彩,更好了解中國的傳統民族音樂,也為學習寫作打下良好基礎。而對于曲式分析課,教師不要將欣賞的樂曲局限在古典主義時期,可以選擇我國古代的古曲、近現代創作的樂曲進行欣賞、分析。這些樂曲既符合本國的國情,學生也更容易理解,最重要的是,可以在欣賞的過程中,在學生的潛意識里植入民族音樂的思想,更加利于民族音樂的發展。鈴木教學體系的另一個教學方法,即定期組織音樂會,也適合專業音樂院校借鑒使用。此方法用在早期兒童音樂教育的實踐中可能比較困難,但是對于行動能力較強的大學生而言,要容易很多。音樂會這種形式在我國專業音樂院校很常見,但是,大部分院校的大部分音樂會都是演奏西方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甚至印象派大家的作品,就連聲樂音樂會演唱的也大多是西方的歌劇、詠嘆調,涉及中國的作品少之又少。對于這種情況,器樂教師可以搜集一些耳熟能詳的民族器樂改編曲,一來減少學生對于此類樂曲的審美疲勞;二來可以將民族音樂以一種更新、更吸引人的形式呈現在眾人面前。而聲樂教師可以選取我國近現代,甚至是當代的一些優秀歌劇、音樂劇供學生學習、表演。許多業余人士,甚至是一些專業音樂院校的學生,對于傳統民族聲樂的認識還停留在京劇、越劇等傳統戲曲上。殊不知,我國從開始到如今,幾十年里產生了大量表現我國人民勤勞勇敢、團結向上的歌劇和音樂劇。如由國家大劇院推出的首部歌劇《運河謠》,就將民族音樂元素與現代音樂元素融合在一起,展現了一副悠長的民族畫卷,表現了中華兒女善良正義、勤勞勇敢的特質。這些音樂便可以作為聲樂音樂會的首選曲目,既可以加強學生對于民族音樂的認識,也可以使音樂會“西洋化”的情況得到改善。無論是柯達伊,還是鈴木鎮一,甚至是其他本文沒有提及的教學體系,他們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圍繞的核心一方面是學生;另一方面就是音樂教育本土化。我國《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提出“弘揚民族音樂”的課程基本理念。2001年音樂教育改革后,我國一直在大力強調推進音樂民族化,但是這些思想也一直停留在理論上,并沒有在實際教學中得到實施。無論是學校音樂教育,還是專業音樂教育,所使用的教材基本都是國外著名的教材,欣賞、演唱和彈奏的樂曲也基本都是國外的著名樂曲。人的生理機制是刺激—反應模式,也就是說,個人的音樂素養不僅和遺傳因素有關,更與外界的環境刺激有關,只有將民族音樂元素融入到日常教學中,才有可能對學生產生刺激,引起相應的行為。不可否認的是,國外一些作曲家非常偉大,但是他們身處的國家和時代與我們完全不同,所以對于他們創作的樂曲一些學生甚至是老師無法理解都是在情理之中。民族化的音樂不同,它是植根于中國本土,將中國人日常生活元素都融合其中,這樣對于樂曲的情感理解就更加容易。綜上所述,基于民族音樂的音樂教育,對于各個年齡段的學生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作為教師,我們不僅要傳道授業解惑,更要對教育進行深入研究,將教育改革提出的要求真正落到實處,在日常教學中大力弘揚民族音樂。
參考文獻:
[1]曹理,何工.音樂學科教育學[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中圖分類號: J619-4;G65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8809(2010)08-0149-02
電腦音樂制作系統作為一種實用性極強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在音樂教育中已展現出極為廣闊的應用前景。隨著電腦音樂制作技術的深入普及,必將使傳統的音樂教學體系從觀念、內容、手段、方法等各個方面都會產生嶄新的變化,同時也為學生開辟了一條全新的音樂學習途徑。
一、有利于視唱練耳教學
將電腦音樂制作應用到視唱練耳中,已成為當前視唱練耳教師必須掌握的現代教學手段之一。它可以有效地豐富傳統方式的視唱練耳訓練,還縮短了學生與實際作品之間的距離。改善了以往教學所處的單一音響的狀態、聽覺材料有限和風格單一的狀況,而且對其他音樂基礎技能教學的輔助意義也是相當有益的。
在以往的視唱練耳教學中,視唱與聽音訓練是必不可少的內容,在以鋼琴為教具進行教學時,教師一定會遇到訓練音色單一、不斷反復彈奏、無暇顧及學生學習效果的難題。但電腦音樂制作的運用,使老套的課程變得生動化、現代化,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
教師可以事先運用電腦音樂制作系統制作好訓練內容。如:不同音色的音程、和弦、旋律、節奏,還可以自己用MIDI制作伴奏。上課時通過電腦對視唱曲和練耳內容進行編排,自動播放,從而使教師在集體訓練時可以對學生進行近距離輔導。同時,在視唱時更可以減少減輕教師不停伴奏和范唱的辛勞。電腦制作的內容節奏音準非常精確,可以任意逐小節、逐句隨教師意愿及學生熟練程度播放。其速度、音調、音色均可任意變化。只要合理運用電腦音樂制作系統,教師將會在授課時既省時又省力,還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效率。在運用了電腦為教具后,練耳不再是鋼琴單一的音色了。教師可以使用不同音色來播放同一旋律,讓學生體會不同音色的同一旋律、風格。為學生今后參加各類演唱、演奏、合奏、協奏打下良好的聽覺基礎。
有“音樂靈魂”之稱的節奏在視唱練耳中占有相當比重,也是具有訓練難度的。因為節奏訓練要求精確度的掌握和不同風格的把握。電腦音樂制作系統內具備了打擊樂器效果。調出打擊樂音色后,每個鍵盤上有相對應的打擊樂音色,從全套爵士鼓到木魚,從拉丁手鼓到梆子應有盡有。教師可以將打擊樂音編成節奏型,又可以根據教學要求即時改變速度、力度,與以往教師用跺腳拍掌,用口讀“噠噠噠”進行相比,不可同日而語,兩者效果有天壤之別。
二、服務于聲樂教學
聲樂的教學不同于其他科目教學,它是一種看不見的教學,也就是一種非常抽象性的教學。除了外在的演唱外,它不再具備直觀性。很多人都說聲樂是最難學的科目,因為它不像理論課或器樂課那樣直觀。另一個問題就是聲樂教學雙方要付出巨大的體力代價和時間代價。教師在講課時要求學生能準確找到聲音的位置,教師就要反復示范。如果示范的時間過長,就會造成教師的疲勞。再者,傳統方式下的聲樂教學是沒有自身參照物的,有的也只是教師的演唱或是大師的CD或磁帶,學生無法聽到自己真實的聲音。教學中無法保持學生良好的歌唱狀態和瞬間產生的歌唱靈感,對磁帶的模仿又容易造成依賴心理或方法錯誤。
利用電腦音樂制作技術可以讓聲樂直觀化。可以應用到相應的音樂制作軟件Cakewalk 9.0或音頻軟件Cool Edie pro、2496或Sound forge錄制聲音。教師可以把自己的示范在講課時實時錄入電腦,電腦將生成音頻波形文件。這樣,聲音就可以看到了。好的聲音的音頻波形與不好的音頻波形是有很大區別的。教師可以把波形給學生進行分析、研究。這樣便可直觀地去講述問題的關鍵了。這種直觀化的最大特點就是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以自己的聲音為參照,切實體會聲樂學習中的點滴,發現自身的不足。如聲音的位置、咬字、音準,及時發現、及時改正。教師可以把自己錄好的聲音反復播放,讓學生聆聽,并穿插講解。這樣能大大提高教學效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課后教師還可以把課堂示范及一些重要資料復制到光盤上,使課堂教學得以延續性發展,同時又無形地對學生進行了課后輔導。
傳統的聲樂課都是以鋼琴伴奏為主,它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有利的是它可以隨時適應學生的主觀處理;不利的是鋼琴自身的音準問題,再者是可變的“跟節奏”伴奏無法給予學生準確的節奏感和風格感訓練。同時,教師在伴奏時不容易更投入地去聽學生聲音的正確與否。正所謂“一心不能二用”。
運用電腦音樂制作可預先做好歌曲的樂隊伴奏,強調風格和節奏,使學生能夠樹立較強的節奏觀和風格觀,從而達到表達的準確性。可見,電腦音樂制作能很好地服務于聲樂教學。
三、對教師的素質要求
在教學改革的背景下,要求教育工作要實現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以確保人才的能力素質能夠滿足當前社會的實際需求。在幼兒教育中,音樂教學的開展能夠通過自身優美的旋律變化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進而使幼兒在音樂的熏陶下逐漸具備綜合素養,為幼兒的全面成長奠定基礎。但是,在實踐的過程中,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等無法滿足學前音樂教育的實際要求,致使學前音樂教育的重要性無法得到充分的發揮,幼兒綜合素質的培養無法得到落實。
一、當前學前音樂教育所呈現出的弊端
(一)片面強調技巧的教學。對于幼兒音樂教學來講,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應該注重的是以音樂在聽覺上的優勢作用來實現對幼兒智力的開發,這不僅符合了幼兒發展階段的特點,同時也是幼兒教育階段實施音樂教學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所注重的是音樂技巧的傳授,要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如何唱歌,而不是如何通過歌曲來表達自身的情感。幼兒音樂教學更應注重的應是情感教學,強調的是要通過音樂教學來實現對幼兒情感的啟蒙,進而確保幼兒能夠度過健康、快樂的童年。
(二)過于重視學前音樂教育的商業價值。實施學前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能夠實現對幼兒智力以及其情感的啟蒙,以確保幼兒身心的健康成長,因此,在開展幼兒階段音樂教育的過程中,需要將這一教育建立在幼兒興趣的基礎之上。但是,由于大多數家長要么禁錮在傳統的教育理念下,要么對素質教育的理解出現偏差,使得學前音樂教育在實踐的過程中偏離了軌道,成人化的教育思想使得教育者過于重視學前音樂教育的商業價值。實施學前音樂教學是為了給幼兒以更好的情感啟蒙,進而使其在音樂的世界中懂得什么是快樂,能夠表達自己的情感,這也是幼兒音樂教學之所以倡導寓學于樂的原因所在。
二、學前音樂教學對幼兒素質培養的重要性
(一)能夠通過音樂韻律節奏的感染力來激發幼兒的感知力。音樂作為一門藝術,能夠通過韻律與節奏的變化來展現歌詞中所蘊含的情感,進而引起聆聽者情感上的共鳴。而對于幼兒階段的學生來講,其尚未具備邏輯思維能力,更多的是以感性思維來理解這個世界,音樂在聽覺上所制造出的感染力要遠遠強于生硬的語言文字,這就能夠更好的實現對幼兒注意力的吸引,使幼兒全身心的融入于音樂的世界中。正因如此,在學前音樂教育中,通過音樂的感染力能夠啟發幼兒的感知力,使其在音樂的情感世界中快樂的遨游、健康的成長。比如在節奏、韻律歡快的音樂中,幼兒能夠通過對音樂的感知力來享受音樂的快樂;在節奏與韻律舒緩的音樂中,幼兒能夠放松自己,安逸的聆聽。
(二)能夠提升幼兒的審美能力,并具備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學前音樂教育能夠使幼兒在感知音樂、享受音樂的過程中,以快樂、輕松的姿態來度過每一天,而正是在這種積極、陽光且快樂的心態下,幼兒才能在受教育的最初階段擁有良好的心態,這就為其日后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奠定了基礎,也是確保當代學生實現全面成長的根本所在。與此同時,開展學前幼兒音樂教育能夠使幼兒具備審美能力,進而在發現美、感受美的過程中能夠將美進行傳遞,這種正能量的傳播是一個人終身所應具備的美好品質,只有幼兒階段具備此種意識,才能夠樂觀、自信的成長、成才。
(三)能夠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并培養幼兒的興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不斷的培養、增強幼兒的興趣,才能夠使其集中注意力投入到學習中。音樂本身所具備的感染力與吸引力會使得幼兒愿意投入到其中,加上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會充分的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引領下,幼兒便會情不自禁的走進音樂的世界中,這種好奇心與興趣的培養不僅使幼兒能夠更好的投入到音樂教學中,還能夠使其逐漸探索新的未知領域,進而具備敏而好學的求知精神。知識的世界是無窮的,只有具備強烈的好奇心以及濃厚的興趣,才能夠在不斷求索的過程中具備奮發圖強的精神。
(四)能夠通過對幼兒情操的陶冶使其具備良好的精神品質。音樂能夠陶冶人的情操、凈化人的心靈,這是音樂本身所具備的藝術魅力。在音樂的學習中,最為重要的是用心去感受音樂中所蘊含的情感,優美的音樂往往能夠使人變得從容而豁達,而高亢的音樂往往能夠使人熱血沸騰、斗志昂揚。任何一種形式的音樂都能夠給人以不同的情感體驗,在幼兒音樂教育中,正是通過音樂本身能量的傳遞來實現對幼兒心靈的凈化與陶冶,進而使其具備良好的精神品質,能夠在音樂中獲得快樂的力量,并健康、全面的發展。
綜上所述,學前音樂教學對于幼兒綜合素質的培養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通過音樂教學能夠激發幼兒的感知力,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與良好的精神品質,并使幼兒具備對事物的好奇心與興趣,進而在全面提升幼兒綜合素質的基礎上,確保幼兒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因此,這就要求當前學前音樂教育要結合自身在教學中所呈現出的問題,強化對學前音樂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從而以全新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來發揮出幼兒音樂教育的價值與作用。
參考文獻:
幼兒是指一歲至六歲的孩子,這個時期是音樂學習者掌握音高、音色等的最佳時期,他們聽到的音符不必依附在標準音上,聽到的音樂更純粹。在未達到學習樂器的最佳年齡之前,比如2-4歲的幼兒,老師或家長可在鋼琴上彈奏單音,讓學習者模仿聽到的音,長時間做這樣的練習可以使其對固定音高有一個最初的基本的概念。這樣的啟蒙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幼兒可能不會一次就記熟音高,但是在潛移默化中會很自然的對音樂有自己的理解。在當代,為什么有越來越多的人注重胎教,其實胎教是音樂啟蒙教育中很重要的的一個環節,有研究表明,胎兒可以聽清并分辨音樂。
人類大腦發育在幼兒時期(兩歲)已經很接近成人,大腦中不論學習、肢體動作等功能在五歲的時候已經完全健全,這個時間段的聽覺啟蒙教育是一個人所擁有的所有聽覺記憶的基礎。所以在學習者五歲至六歲之間可以選擇一門樂器來幫助他們更清楚的認識音高,由于前期對學習者的有意啟蒙,他們在學習樂器、樂理知識的時候也更加容易接受。
聽,是利用我們的聽覺來感受聲音,所以這個階段的教學是可以不需要教科書的,家長和老師要做的只是誘導孩子們善于發現生活中的音樂,并將這些聲音與鋼琴或其它樂器聯系起來。生活中的任何聲音在孩子們聽來都是新鮮的音樂,大自然給了他們最好的教學,生活中的音樂不但能讓他們分辨出音高,更加能使音色這個概念在他們的腦海中存在。所以只要老師或家長稍微加以誘導,他們會很自然的將這些聲音與琴鍵上的音樂聯系起來。這些教學方法對這個年齡段的音樂學習者來說就是最好的教科書。
二、“唱”出來的音樂
美國著名教育學家沙連娜?哈伯邁耶認為:“人類的嗓音是樂器之一,實際上也是我們所學的第一件樂器。它被稱為最動聽、最完美的樂器。”所以“唱”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之一。有研究表明,兒歌可以很好的培養幼兒的節奏感和音高感,家長可以挑選節奏歡快明顯的兒歌來完成初期的節奏節拍訓練,在訓練中可以適當加一些舞蹈動作來幫助其更好的感受節奏感。每首兒歌都有不同的節奏變化,所以唱兒歌可以提高孩子的記憶里和聽覺功能。比如在學習英文單詞的時候,比較復雜的單詞只要加上旋律,學生就會很快又有效的記住它。
如果孩子在4-5歲時開始接觸鋼琴,就要配備相應的教材,在練習彈奏的同時,學習者會真正認識節奏節拍的意義,但是在識譜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困難,最好的解決方法之一就是在彈奏前先唱。所以在學習者熟悉了五線譜之后,最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就是讓他們學會唱。把要彈奏的曲目按照其節奏節拍唱出來,在心里形成一段旋律,然后再彈的過程中就沒有那么困難,節奏也能準確地把握,比較容易識別彈錯的音。在樂器教學中,指法、手型、坐姿等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習者彈奏出音樂,而不只是音符。
目前越來越多的鋼琴教師主張練琴之前,尤其是拿到一首新的作品時,先唱譜,在唱的過程中,注意節奏、節拍、音高等問題,這樣就為彈奏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把練習做到水到渠成。事實上在小學音樂教育中,唱譜已經成為了一種最重要的教學內容,視唱練耳對幼兒音樂教育的啟蒙也越來越重要。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29-0020-01
一、前言
對于大學生而言,音樂素質的培養不應該局限于原有的思維模式與授課習慣,更加豐富和多元的概念可以引入日常教學之中,教師通過持續的試驗與改進,能夠逐步摸索出一條有新意、有實效的音樂素質培養之路。盡管結合不同特征、不同側重以及各異的職業方向,音樂類教學被劃分為多個專業,但是在常見的音樂院校以及音樂類專業的教學活動中,仍然能夠大致了解學生音樂素質培養的基本途徑,聽音識譜、聲樂練習、和聲創作等仍然是學生們需要重點掌握的。舞蹈和音樂都屬于藝術范疇,它們起源于相似的歷史背景,同樣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得到打磨和升華,都是現代人們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具有良好的群眾基礎。大學院校中的教師在開展專業教學的過程中,不必拘泥于二者所屬范疇上的區別,只要是有益于學生更深層次理解藝術本質,有助于專業能力提高的教學手段都能夠被應用于實踐,將舞蹈和音樂教學巧妙結合同樣會為師生帶來全新的藝術享受,全新的素質培養模式也將就此展開。
二、舞蹈教育在大學生音樂素質培養中的重要性
(1)強化舞蹈與音樂之間的藝術互通。就藝術領域而言,它的原型并沒有過多的概念劃分,現在人們所認知的藝術形式也是通過人為的區分和細化得來的。因此,無論是舞蹈、音樂,還是美術、工藝等等都能夠被歸結為藝術的表現形式,它在給予人們充分的審美體驗與享受的同時,也在不斷地引導人們更加全面和細膩地感知世界,推動著人類文明的不斷前進。最為常見的歌伴舞形式就是將舞蹈與聲樂表演相結合,民族舞蹈搭配地域性特征明顯的山歌、民歌,唱法多元、曲風輕快的音樂搭配節奏感較強的POPING、BREAKING則能夠增強舞臺渲染效果。在春晚上為人們所熟知的《千手觀音》就是一個比較生動的例子,通過舞蹈動作編排、隊形變化以及肢體上的律動,不僅向人們展示了千手觀音這人物的神秘感,還與音樂在節奏、韻律、起承轉合等方面達成了良好的契合。由此可見,二者之間的關聯性值得人們進行更多形式的嘗試,不管是音樂類專業學生還是老師,都可以大膽地將不同的舞蹈風格、表現形式以及舞臺元素有機地融合到日常的音樂學習與表演之中,進一步增強表現張力以及藝術理解力,從而實現個人音樂素質與專業能力的全方位提升。
(2)促成創新性音樂素質教育的新形式。在大多數的音樂專業教學中,學生們所接觸到的學科教育是相當豐富的,除了常規音樂基礎和聲樂知識,他們還會在舞臺表演、幕后編曲制作、剪輯等方面進行更加專業和深入的學習,這不僅是未來職業規劃的要求,也是每個學生完善自身素質、激發個人潛能的必經之路。因此,將舞蹈作為增強學生音樂素質的重要一環不無道理,事實證明,這種相對新穎的方式在大多數的教學實踐中獲得了良好的效果反饋。比如,音樂專業學生會通過音樂劇、文藝匯演等形式積累演出經驗,而這一過程中他們往往會加入舞蹈元素來渲染與主題相適應的氛圍和情緒,與此同時,其表現的觀賞性也能夠大大提升。學生在這一系列的實踐中既能夠感知未涉足的新鮮領域,還能夠使原有的基本功和個人能力得到強化。因此,這種創意類的舞臺表現和更加多元化的編排逐漸受到人們的支持和喜愛,這也是越來越多創新性作品受到人們追捧的原因之一。基于此,老師和學生們可以將舞蹈元素與音樂創作相結合,吸納來自國內外各個層次的靈感,讓學生們的創造性思維和音樂素質珠聯璧合,形成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3)凸顯學生在音樂素質培養中的自主性。現階段的大學生較之前的學生相比更具有獨立、張揚的性格特點,再加上如今越來越完備的技術設備支持和豐富的可利用資源,他們逐漸成為了新時代音樂領域發展的主要力量。更多飽含情感的好作品和鬼馬精靈的新想法都出自他們之手,更多的教師也逐漸意識到,“修行在個人”是一種高于日常教學層次的再創造。在保障學生基礎能力和知識比較扎實的前提下,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摸索感興趣的音樂形式、表現方法以及展示途徑,是對學生個人能力最有效的歷練,也將是在其音樂學習生涯中受益最多的部分。音樂專業學習本身就涉及個人音樂創作,學生掌握一定的主動權是保證其作品獨立性的重要保證,同樣也是音樂創作領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
三、結束語
舞蹈與音樂本身就是難以分割的,盡管它們能夠在不同的情景和需求下表現為系統且獨立的個體,但二者的巧妙融合總會使人們眼前一亮,并從中獲得強烈的渲染與帶動。教師在著力強化學生音樂素質教育的同時,有必要將舞蹈領域中的部分元素篩選出來,用更加具有新意和開創性的手段實現原有教育教學活動的改良升級,用更加包容的方式和更加積極的態度去探索技術領域素質培養的新渠道、新方法。通過師生在教育教學領域的不懈努力,人們不僅能夠欣賞更多具有獨創性的音樂作品,領略藝術魅力,還能夠看到一批專業素質優良的音樂領域人才。
參考文獻:
音樂是一門多學科互相滲透的綜合性科目,對發展學生的智力、記憶力、理解力和想象力等都有著較大作用。音樂又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一門藝術。所以音樂教育成為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面提高高校學生的素質時,音樂教育有著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作用,它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擴大視野,促進學生的智力發育;有助于培養健康豐富的情感世界,陶冶高尚的情操;有助于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提高審美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個性。音樂教育以它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成為高校美育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高校育人的特殊途徑。
一、音樂教育的德育功能
偉大的教育家孔子說:“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可以看出他提出樂教的主要目的是培養人們心胸寬廣,心地善良的品德。同時他也指出“樂所以修內也,禮所以修外也”。這進一步提到通過音樂教育來提高人的道德修養、感化人的內心。
著名鋼琴家帕萊夫斯基說:“音樂是唯一真正生存的藝術,它的震顫、律動,也就是生命的要素,任何有生命的地方,必然也有音樂。”音樂是人生的一部分,是人心與心的溝通,是思想火花的碰撞。作曲家通過音樂表達他們的思想和內心情感,音樂又可以直接觸動學生的情感中樞,影響了學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修養。
例如,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反映了我國人民不屈不撓的抗日斗爭精神,在今天重新歌唱,依然令人熱血沸騰。貝多芬的《第五命運交響曲》,這部作品能提示人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同命運做斗爭,這種精神現在乃至將來,都會同那鏗鏘有力的音響一樣,在人們的心頭久久回旋。
音樂教育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健康的音樂作品蘊涵的政治思想內容,倫理道德,能使心靈得到凈化,人格得以完善,進而達到較高的精神境界,促進個性向著完善和優化的方向發展。
二、音樂教育的智育功能
音樂教育能使大學生擴大文化視野,提高文化品位,并掌握一定的音樂基礎知識與音樂技能。
雨果曾說過:“開啟人類智慧的寶庫有三把鑰匙,即文字、數字和音符”。
愛因斯坦認為,“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而且是知識的源泉。”
音樂是一門特殊的藝術,音樂藝術是一種以形象思維為主的思維藝術活動。在音樂藝術活動中,學生演奏或演唱作品時,會努力表現作品意境,從而觀察力、理解力、想象力、應變力和創造力等都會得到全面鍛煉和發展。
所以,通過音樂教育,能激發人的靈感、開發潛能,促進智能的發展。
三、音樂教育培養非智力因素的功能
音樂作品是人類文明的產物,它能表達人類復雜的情感和內心活動,具有其它任何表達方式所不能替代的獨特作用。
列寧非常喜歡貝多芬的《熱情奏鳴曲》,每次聽到這首樂曲,他都會熱情沸騰,他常說:是音樂堅定了他的革命意志,是音樂激發了他的革命熱情。所以在音樂實踐中,有助于自信心、自制力、毅力、耐心、細心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從而促進人的整體素質的全面提高。
大學生通過聆聽或表演,達到情感的體會和抒發,不僅具有消除疲勞、調節精神的功效。還有一些精神、心理方面的問題也可進行自我調節,這也就是盛行的音樂療法。
四、音樂教育的審美功能
在音樂教育過程中,通過音樂作品向學生講述結構的形式美、旋律和聲的和諧美、樂器的聲音美、內容的思想美、環境的意境美等,以審美教育為中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培養他們感受美、認識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促進身心和諧健康的發展。
例如民歌欣賞,就有著很大的作用。目前,當代大學生就嚴重存在著忽視民族文化的現象,對我們的民族音樂知之甚少,往往在他們耳邊環繞的都是流行音樂。我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勞動人民創造出了豐富多彩的民族音樂,它是我們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先輩們為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所以通過高校音樂教育,可以提高大學生的民族音樂修養,形成正確的審美觀,也更好地弘揚了民族音樂文化。
總之,音樂對于大學生的素質培養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在高校加強大學生的音樂教育,對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巨大價值。
參考文獻:
[1]楊娜.高校公共音樂藝術教育初探.社會科學論壇,2008.
[2]鄧輝.素質教育視域內的音樂育價值的實現問題.大學時代,2006,(6).
[3]章佩君.試論學校音樂教育對德育的滲透作用.育人,2006,(4).
[3]常云昆.淺談高校音樂教育的育人功能.民族音樂.2006,(1).
音樂教育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幼兒音樂教育,它以自己獨特的內容滲透到幼兒的日常生活和思維習慣中,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在我國的幼兒教育中,應該加強幼兒音樂教育,加強幼兒情感體驗活動。
一、音樂教育與兒童早期教育的關系
兒童早期教育是一種有目的、有豐富環境的教育活動,能有效地促進兒童的智能發育。兒童時期是孩子各種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這就顯得早期教育對于兒童而言尤為重要了。早期教育并不意味著強迫孩子背唐詩或認字,而是要了解孩子天生的學習與探究的動力,為孩子們提供良好的發展條件,使智力得以顯現,身體、情感、智力、意志等獲得全面的、充分的發展,滿足他們成長所迫切需要的感覺刺激和學習經歷。因此,早期教育并不是單純地為了促進發育,而是讓孩子在教育活動中開發潛能,是一種重在學習過程而不單純追求技能訓練和知識掌握的教育。
音樂教育和兒童早期教育最大的共同點就是要促進兒童全面的、和諧的發展。應該充分發揮音樂教育這一優勢,發掘兒童的潛能,塑造兒童健康活潑的個性,促進兒童全面和諧的發展。在音樂教育中,進行的應該不是單純的音樂課程教學,而是對人的培養,應創造機會讓孩子們都積極參與、充分體驗和發現。兒童有了一定的音樂能力之后,再結合與教材相關的知識和生活體驗,引導兒童感受和領悟音樂的情緒情感和教育內涵,這樣就能促進兒童多方面的發展。當然,兒童音樂能力的形成、音樂教育的成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一個個音樂教育活動中,通過音樂教材,一點一滴的培養起來的。如果老師能有意識有目的地安排培養和教育計劃,組織好每一個音樂教育活動,就一定能使音樂教育在兒童成長中發揮其應有的重要作用。
二、幼兒音樂教育的重要性
1、有利于兒童情感的培養
作為情感藝術的一種,音樂能夠有效地傳達人類感情,而情感的培養也正是現代素質教育所提倡的核心內容。情感上的體驗是幼兒音樂教育的首要目標,通過這種體驗,兒童能夠得到寧靜、松弛、緊張和愉悅等種種不同的感受,這些情緒都會帶給兒童不同的心理反應。通過音樂的方式進行情感教育能夠更加深刻地觸及兒童的內心世界,讓兒童在音樂中成長,能夠為其音樂知識的學習和健全人格的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也能夠培植其學習動力。兒童在音樂學習過程中,能夠受到旋律和音樂的刺激而產生各種情感,從而使其消除緊張狀態,達到心理和情感上的平靜狀態,更能夠獲得情感上的平衡。
2、培養兒童的感知能力
感知能力是智力發展的基礎。同時也是兒童認識世界、積累知識、經驗的重要途徑。兒童學習音樂不需要先認識文字符號,而是通過感知。對于音高、節奏、力度、音色等的辨別力,對于音樂結構形式的感知,都會提高兒童聽覺的敏銳性、選擇性和對音樂的整體感受性。音樂的學習不僅是耳朵和手指的事情,它還會引起全身官能的反應。伴隨著律動、舞蹈、樂器進行的歌唱或表演活動,要求兒童的耳、眼、腦、四肢協調作用,可以培養孩子的敏銳感覺,提高大腦反應的靈活性。音樂藝術和其他藝術一樣,具有形象性的特征,但音樂中最重要的樂音又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其高低與時值的長短、音樂的開始和結束、時間和空間的關系等等,對于培養兒童的直覺、分析、想象、創造等具有重要意義。我們可以在兒童游戲及日常活動中,給他們播放一些喜歡的、旋律優美動聽的世界名曲,如《天鵝湖》、《動物進行曲》等,這些樂曲的形式、內容都符合兒童欣賞的水平,兒童也能理解。通過那一首首優美的樂曲,把兒童帶入美的境界。
3、培養兒童健全的人格
音樂教育能夠培養兒童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欣賞和學習中體驗到真正的快樂。兒童在音樂欣賞過程中,常會隨著音樂的旋律來進行自發地舞蹈,充分體驗到肢體語言的表達給他們帶來的快樂,同時在這一過程也能夠潛移默化地教育和熏陶兒童的心靈成長,幫助兒童有效地駕馭和調節自身情緒,還能通過重唱、合唱與欣賞等方式促進人格的健全,培養合作意識和協作心理。在合作的過程中兒童能夠學會分享快樂、珍惜友情、互諒互讓和團結友愛。另一方面這種合作方式還能夠增進兒童之間的交往和聯系,提高集體的凝聚力,讓兒童在團體協作中實現自我的價值。通過學習和欣賞音樂,兒童能夠實現心靈上的凈化與感染,無形地建立起對于所有美好事物的感情,從而養成對于人生的積極態度與對未來的美好向往以及奮斗精神。同時幼兒音樂教育者要根據兒童認知的獨特規律,重點培養兒童的意志品質和心理素質,讓兒童能夠身心健康地成長和發展。
4、培養兒童的想象、創造能力
想象力是人類創造活動的基礎。音樂活動中兒童的參與、探索、表演、動手實踐,使他們有機會獨創、試驗自己的藝術想象。他們哼唱或是拍擊出一個旋律或節奏的片斷,或者表演了什么動作,可能很幼稚,甚至不可能再重復,但這是可貴的創造性活動,是兒童嘗試對已經感知了的東西進行變化與重新組合。那些極富想象力的兒童音樂作品,更是童心幻想的大世界。比如,聽完一首兒歌之后,我們可以引導孩子用圖畫、符號描繪出對音樂的想象,說說對音樂的感覺,配合音樂做一些即興的、帶有簡單情節的表演等等。老師不要以過多的語言、過于具體的描述代替對音樂的聽賞,要讓孩子從聽引發感覺,做出表現,給他們留有充分的想象空間,以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要高度重視音樂教育對兒童成長的影響,發揮出幼兒音樂教育應有的感知社會功能,塑造兒童健康活潑的個性,促進兒童全面和諧的發展。同時也為今后能從事音樂藝術的孩子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遵循幼兒生理心理特點,培養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音樂教育活動對于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人際交往能力具有積極的作用。幼兒天真可愛、活潑好動,沒有較好的自控能力,所以運用動靜交替,情景交融等各種形象生動的方法,讓幼兒在動、聽、看、辨、唱的趣味實踐中體驗:尋找音樂感受音樂理解音樂鑒賞音樂表現音樂的全歷程。
如在給中班幼兒上音樂活動“走路”時,可用兒歌朗讀和打擊出象征小兔、小鹿、小鴨走路的聲音,讓幼兒很快掌握切分音的基本節奏。又如在“打電話”這一活動中,可運用扮演角色的形式,來引發幼兒學習齊唱、分組唱的歌唱方法,讓部分幼兒當打電話的娃娃,另一部分幼兒當接電話的娃娃,配上道具“電話”,幼兒很容易在感興趣的氛圍中學會此種歌唱方法。
選擇不同的音樂素材提高幼兒分辨音樂的能力。在進行音樂欣賞時,教材的選擇直接關系到幼兒對音樂欣賞的興趣。選材應注意幼兒的可接受性、可接納性。不同的音樂會帶給幼兒不同的感受。
設計好教學語,增添音樂的特有情趣。活動組織的音樂教學語,是指在音樂活動中點綴性的音樂語言,如活動前后師幼問好等常規,就可用音樂的形式來表現,放一段歡快的音樂讓幼兒做律動,表示音樂活動開始了,既可突出音樂活動的特點,又可激發幼兒的興趣,還可間接傳授知識。
2.進行節奏訓練,培養音樂情趣
幼兒藝術感知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是長期的,是在充滿藝術氛圍的環境下參加無數次藝術活動中得到發展的。節奏性活動是幼兒喜歡的活動。針對這一特點,一方面通過拍手、拍腿、踏腳的動作來進行節奏訓練,另一方面是為幼兒提供一些打擊樂器,引導他們在有節奏的身體動作和運用樂器演奏活動中感受節奏性活動的興趣和美感,同時在活動室內,布置音樂角,引導幼兒自己擺弄節奏樂器,熟悉節奏樂器的音質、音色,幫助幼兒自己從敲打節奏樂器的活動中辨別各種樂器聲音的特色和性能,引導幼兒自己去探索,敲打節奏。教師要注意觀察了解他們喜歡什么樂器,喜歡什么樣的節奏和聲音,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使用各種節奏樂器,鼓勵他們多聽、多練、多感受。如學習《什么樂器在歌唱》,準備小鈴、小鑼、小喇叭、小鼓,讓幼兒用這些樂器進行節奏練習。通過練習讓幼兒感受各種樂器的音質、音色。通過有節奏的訓練,聯系這些樂器的特點,培養他們對音樂節奏活動的感受力、表現力和興趣愛好。
音樂滲透于幼兒的一日生活,對幼兒的發展起著積極的作用。我們要讓幼兒關注生活中的細節,如下的大雨和小雨能讓幼兒認識一些樂器,如串鈴、鈴鼓、鼓、沙鼓。讓幼兒選擇適合大雨和小雨相匹配的樂器,這樣不僅讓孩子通過歌聲和小樂器表現了對大雨和小雨的感受,同時在探索中學習了不同樂器的敲擊方法。
3.聯系與歌曲內容相關的知識,培養幼兒動手動腦能力,拓寬知識面,提高唱歌的興趣
幼兒歌曲來自幼兒生活,反映幼兒生活。引導幼兒了解與歌曲內容的知識,不僅可以拓寬幼兒的知識面,結合歌曲內容培養動手動腦的能力,還有助于對歌曲內容情緒的理解和感受,提高歌唱的興趣性和表現力。如在教《不倒翁》這首歌之前,教師為幼兒準備了蛋形塑料糖盒,橡皮泥。教師唱這首歌時拿出一個做好的不倒翁放在桌上,教師輕輕的推不倒翁,但不倒翁馬上又立了起來,這時幼兒那驚訝的表情都表現在臉上,都想來玩玩,體驗之后都想自己擁有一個。教師心靈深處感應到孩子們的渴望,于是拿出早已準備好的道具讓孩子們自己去體驗制作不倒翁的樂趣。
通過對該首歌的學習,不僅拓寬了知識,而且感受到了自己動手做玩具的成就感。這樣,應用多種手段有機的結合,互相滲透,提高了幼兒對音樂的興趣,使幼兒多方受益。
二、語言是開展音樂教育的重要保證
音樂和語言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一首活潑、動聽的歌曲往往就是一首首好的兒歌、詩歌;一首首優美、詼諧的樂曲都好象講述著一個個有趣的故事。音樂教學不僅能培養幼兒的音樂素質,而且能全面促進幼兒身心協調發展。其中,語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語言是開展音樂教育的重要保證,我們應該寓語言于音樂教育之中。
首先,我們在進行音樂教育時,要有意識地去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其次,要把握好尺度,即在進行音樂教學活動時,要正確處理好音樂與語言的關系。再次,要做到有機結合,要努力將發展語言能力有機地滲透到音樂教育中。總之,幼兒園的音樂教育不應局限于音樂課中,應滲透于日常生活中。教師應當為幼兒創造多樣化的環境,使幼兒的生活、游戲、勞動都有優美的音樂伴隨,美化幼兒的生活,美化幼兒的心靈。
三、音樂教育和心理教育統一起來
音樂教育對兒童心理健康的影響是由于音樂內在的特點,充分挖掘現有的音樂教育中潛在的心理教育資源,充分利用現有音樂教育的各種形式,結合心理教育的目的和內容,很好地實現二者的有機結合。這就需要音樂教師做到以下幾點:
幼兒園音樂教育的開展對促進幼兒整體素質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認識幼兒園音樂教育的重要性應該是每一個幼兒教師應該認真研究的問題。
一、現階段幼兒園音樂教育的現狀
1.現階段幼兒園音樂教育的目的不夠明確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一些幼兒園音樂教育的教育目的不夠明確的問題比較突出,我們要知道,幼兒教育的對象與其他的受教對象不同,幼兒音樂教育有其特殊性,義務教育階段的音樂教育其培養學生的音樂技能的目的性更強,應該認識到幼兒園的音樂教育目的更多強調的是通過各種有趣的音樂教育活動激發幼兒的音樂學習興趣,讓幼兒分享音樂活動帶來的樂趣,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幼兒園音樂教育的目的是為幼兒音樂素質的發展起到一個奠基的作用,而這種幼兒園音樂教育目的的模糊給幼兒音樂教育的有效開展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2.現階段幼兒園音樂教學的方法較為陳舊
在現階段的幼兒園音樂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相對陳舊,依然沿襲著小學的音樂教學方法,在教學的實施過程中,音樂理論灌輸與音樂知識強化依然大行其道,這顯然與幼兒的年齡是不相適應的。幼兒正是心智發展的啟蒙階段,這一階段的孩子,對于音樂的理解還處在懵懂的階段,在這一階段音樂教學的實施中,采用音樂知識灌式的教學顯然是不恰當的,拔苗助長式的音樂知識化教學不僅不能讓幼兒的音樂素質得到明顯的提高,相反還會造成幼兒對音樂的厭倦,不利于幼兒音樂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嚴重點說,將這種陳舊的教學方法運用到幼兒的音樂教學中是對幼兒的一種折磨,這對幼兒園音樂教育的有效實施是極其不利的。
二、幼兒園音樂教育的重要性
1.幼兒音樂教育是學前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應該認識到幼兒音樂教育的開展是幼兒學前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學前教育是一種較為全面的素質教育,是一種以幼兒為本的全面發展的教育,如果輕視幼兒音樂教育,那么幼兒的素質教育實施也就無從談起,并且音樂教育本身又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與其他的教育具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其他方面的素質教育與音樂教育彼此關聯、互相影響、相互促進,過分突出任何一種教育而忽視另一種教育是不可取的,因此,幼兒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幼兒音樂教育在學前教育實施中的重要性。
2.對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作用
相關研究表明,在幼兒階段開展音樂教育對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幼兒音樂教育的實施過程中,優美的音樂可以使幼兒的動作與情緒都得到很好的鍛煉,這是幼兒參與生活實踐的極好機會,幼兒通過音樂活動的開展,身體的動作變得更加協調了,音樂的感知力也隨著音樂教育活動的開展而逐漸地增強,在音樂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幼兒的心智也得到了很好的培養,在豐富了幼兒生活的同時,也促進了幼兒身心的健康成長,因此,在幼兒園開展音樂教育是極其必要的。
音樂是用來反映人類情感的藝術形式,形式多樣,內涵豐富。不僅能給人帶來一種美好的聽覺享受,也具有塑造人良好品格的作用。小學是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的基礎性階段,這一時期音樂教學質量的高低對學生音樂素養的養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忽略小學音樂課不僅抹殺了學生追求音樂的天性,而且泯滅了音樂的藝術性。
一、小學音樂教育現狀
我國傳統的教育理念中,應試教育一直根深蒂固,為了達到較高的升學率,常常忽視了對學生其他素質的培養,不利于學生多方面的發展,音樂課就是被忽略的一項。面對升學率競爭的日益激烈,各個學校越來越重視文化教學質量,因此越來越少的忽略音樂教育的投入,導致師資力量嚴重不足,但為了響應新課程的教學標準,教師在音樂課上也是隨便教學生唱幾首歌,根本談不上教學,音樂課完全得不到重視。作為培養學生審美情趣和藝術情操的關鍵,音樂課應該得到應有的重視,而不只是簡單的活躍課堂氣氛。
我國對于小學音樂教育一直沒有明確的要求,各個學校也是因為課程標準開設了音樂課,但并不明白開設音樂課的意義,也沒有實現開設音樂課的目的。在我國小學音樂教育中常出現多重“硬套”的現象,為了上課而上課,完全沒有達到培養學生藝術庀⒌淖饔謾
二、小學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音樂教師素質參差不齊
在長期的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導致對音樂教育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這就使學校咋招收音樂教師時要求并不嚴格,教師水平參差不齊。尤其是農村,很多音樂教師沒有完善的音樂知識,情感把握也有偏差,不能帶給學生正確的音樂教育。
(二)音樂教學設備不完善
目前我國的城市和農村咋音樂教育方面仍存在較大的差距,教學資源分配不均。很多農村的孩子無法像城市的孩子一樣,使用先進的教學設備,在寬敞明亮的音樂教室進行上課。很多音樂知識教師只能是空洞的講解,不能用多媒體進行展示,學生在理解上也存在很大的困難。開設音樂課的重要意義
三、農村小學音樂教學改進的措施
(一)加大對教育設施的投入
農村的教育經費十分有限,除了必要的文化課經費,沒有多余的經費用在音樂課上。這就要求國家加大對農村教育經費的補給,加大教學設施的投入增加多媒體電視、各種器樂、光盤資料等等,改善音樂教學條件。通過音樂教育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幫助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把音樂教育放在學校教學中相對重要的位置。同時,要改變農村音樂教育的現狀,必須提高意識,轉變觀念,正確認識小學音樂教育的重要性。有序正常開展音樂教育課程,將農村音樂教育規范化,調動農村教師的教學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
(二)提高音樂教師的綜合素質,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
一些農村的小學音樂教師,雖然擁有極高的教學熱情和音樂知識基礎,但是因為沒有受過音樂方面的學習出現閉門造車的現象,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音樂教學。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是基礎設施完善,教學效果仍然得不到改善。因此學校在招聘過程中必須聘請專業的音樂教師或具有專業特長的教師進行培訓,對教師的教學方法加以規范和指導,提高教師的教育水平。
(三)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和自信
很多農村的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十分不自信,害怕受到嘲笑,沒有學習的熱情,這就需要教師在學習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提高自信,有了自信才有學習的熱情,才能更好的提高自己的音樂素養,在不斷的進步學習中,讓學生全面發展,不斷縮短城市和農村的差距,讓農村的孩子享受同等的教育,感受音樂帶給他們的快樂。
(四)創造和諧的音樂氛圍
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注意關注學生的動態,把握住學生的興趣進行教學,抓住學生的自身特點進行因材施教,盡力挖掘學生的潛能。例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采用游戲的手段,調動學生的熱情,為他們營造一種自由、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同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調動學生的多重感官,不僅僅是通過聽覺聽,也可以用視覺看,用心去感受音樂帶來了激勵心靈的美好,讓學生從中發現美。
(五)教師要尊重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
在課堂上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思考和發言,針對課堂中遇到的問題,師生要一起討論、交流,不能把問題一味地丟給教師。音樂教育作為一種藝術性的教育,與其他教育存在一定的差異,教師需要早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通過努力盡量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盡顯學生課堂主體的地位。
(六)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和創新
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教學模式需要不斷地創新。音樂教育也需要不斷的創新,傳統的音樂教育無法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教師要運用先進的教學設備,在教學過程中讓課堂煥發出全新的活力。為學生帶來全新的音樂享受。
四、結語
總之,農村小學音樂教育仍存在弊端,需要不斷的改進,這不僅僅是國家教育部門的責任,各個學校也要重視起來。農村小學音樂教育對培養學生的智力和創造力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希望農村音樂教育可以不斷改革和創新,運用多方面的手段,促進教育事業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曉梅.試論農村小學音樂課中學生的音樂素養[J].未來英才,2015,(01).
[2]鄭怡.試述音樂游戲在農村小學音樂課堂的實踐[J].黃河之聲,2015,(06).
[3]孫艷偉.探析樂器教學在農村小學音樂課堂中的作用[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