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9 16:42:3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初中物理質量概念,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物理概念是物理學習的基礎,如果對于物理概念存在疑問,那么接下來的物理學習將無從下手,所以物理概念的學習至關重要。但是,由于物理概念的學習非常枯燥,學生難以提起學習的興趣,導致教學質量受到影響。所以,在物理概念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充分利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手段開展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提高物理概念教學的質量。
首先,物理概念自身的特點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物理概念的學習是無聊的、枯燥的,并且過于抽象,學生學習起來需要非常強大的理解力。但是初中生的抽象思維正在逐漸養成過程中,真正面對抽象思維運用的時候仍然會顯得非常吃力,甚至他們當中的絕大部分仍然存在具象化的思維階段,使得理解物理概念的時候頗具難度。久而久之,物理概念的學習掌握不了,后面的物理學習也會受到阻礙,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漸消失。其次,學生的理解能力受到限制。初中生年紀都還小,沒有形成系統的思維模式,抽象思維還不具備。在學習概念的過程中既抓不到學習的重點,也難以對已知的概念理論進行理解。例如,在學習到質量和重量的有關知識時,很多學生受到自身理解能力的約束,難以真正區分二者的不同,形成錯誤的理解,大大影響了今后的物理知識學習。
二、初中物理概念多元化教學方式的應用
1.聯系生活進行概念教學
生活處處有物理,學生在生活中可以接觸到許多與物理知識有關的物理現象。因此,初中物理教師在進行概念教學的時候,應當緊密聯系生活中的物理現象進行概念的講解,引導學生學習物理概念知識,那樣必然可以提高概念教學的效果[1]。比如,在學習到“慣性”的有關知識之后,進行慣性概念教學時,物理教師可以根據生活實際對慣性的概念進行講解。如:大家平常在坐公交車的時候,司機減速停車靠站,想一下,你們的身體會出現什么樣的變化?這個時候,學生將會結合自身的親身經歷,回想坐公交車的情景,然后積極回答身子會向前傾。然后物理教師繼續:那我們今天就來探討為什么我們在公交車的時候身子會向前傾。之后向學生闡述“慣性”的有關概念,慣性和物體的質量有關,質量越大,慣性也就越大。有了前面公交車的例子,物理教師再次讓學生回憶哪類人的身子傾斜的最厲害。學生此時將會恍然大悟,慣性確實和物體的質量有關。
2.積極建立生活情境
生活情境的創建,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具有重要的提升作用[2]。新課標改革后,初中物理教學應當一改傳統的呆板教學,而是要利用各種熟悉的場景活躍課堂氛圍,尤其是創建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情境,幫助他們理解物理概念。在講解到“氣壓”的相關知識時,涉及到“壓強”的概念講解,教師不要繼急于拋出“壓強”的基本概念,可以試著從學生的日常生活著手,將生活情境引入課堂教學過程中。比如,物理教師可以問學生:你們平常背書包的時候是背寬帶子的書包速度還是窄帶子的書包舒服?對于這個問題,學生可能會產生一定的疑問,物理教師可以讓學生就地進行簡單的體驗,兩兩之間嘗試交換一下書包。學生通過在課堂上的真實體驗,了解到了“壓強”的概念及其影響因素,不但讓學生感受到了課堂學習的樂趣,還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3.提供充足的實驗機會
物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初中物理教師在進行物理概念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積極提供實驗機會給學生,從而將抽象化的概念教學變得更加直觀、具體,學生的理解力自然而然會得到提升。比如,在學習“磁場”的有關概念時,物理教師可以適當設置一個小實驗:將球形物體作為地球,然后讓學生用磁針扎在不同的位置上,學生會驚奇地發現無論扎在什么位置磁針都會指向球形物體的頂端。當教師在學生進行小實驗之后,將秘密告訴學生,這個時候學生才知道原來里面放置了一小塊磁鐵。
總而言之,初中物理概念教學是其他內容教學的基礎,抽象化的概念教學也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初中物理概念知識,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發散思維(Divergent Thinking),又稱輻射思維、放射思維、擴散思維或求異思維,是指大腦在思維時呈現的一種擴散狀態的思維模式,它表現為思維視野廣闊,思維呈現出多維發散狀,具有積極性、求異性、廣闊性、聯想性等特性。在初中物理教學實踐中,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是幫助學生建立起屬于自己的完整、準確的初中物理知識結構體系的重要途徑之一。下面筆者將通過具體的例子來闡述發散思維在構建知識結構體系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例如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物理》(八年級上冊)中《質量與密度》中,抽象的密度概念讓初中學生難于理解。教師如果只是簡單地采用灌輸式的方法將概念傳授給學生,將使這一物理概念孤立于學生自己已經初步構建形成的初中物理知識結構體系之外,且不利于整個初中物理知識結構體系的完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采取以學生動手、體驗為主,師生互動,共同探究的探究式教學方式來進行教學。我們可以先測出不同體積的銅、鐵的質量,并將數據記錄在表格中。然后通過設問“體積相同的銅塊與鐵塊質量是否相同?體積不同的銅塊(或鐵塊),它們的質量是否相同”,引導學生分析數據,初步感知質量不但跟體積有關,還和物質種類有關。進一步設問:“對銅塊(或鐵塊)來說,它的質量跟體積有什么關系?質量與體積之比又有什么特點?銅、鐵的質量與體積之比是否相同?它表明了什么?”通過學生對表格中數據的進一步分析討論,認識到同種物質的質量與它的體積成正比;對同種物質來說,質量/體積的值不變,與質量、體積無關,而不同的物質,質量/體積的值一般不同;說明質量/體積的值反映了物質的一種特性。這樣學生們就能很直觀地知道,為了表示物質的這種特性,物理學中引進了密度這一物理量。
要幫助學生構建完整、有序的初中物理知識結構體系,必須建立在學生充分理解物理概念、規律、觀念、方法的基礎上。怎樣才能使學生理解物理概念、規律、觀念、方法呢?我們必須通過實驗或現象分析、數學推理來揭示物理現象、物理量之間定性或定量的關系,并通過分析、概括、推理等思維活動歸納出物理概念、規律。這一過程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實驗能力和思維能力,體會和認識物理學的研究方法和思維方法。這里的思維能力和思維方法指的其實就是發散思維及其方法。通過對已知知識的運用推導出未知知識的原理。通過對已掌握內容的整體把握,歸納和梳理,發現自己知識結構體系中存在的缺陷,進而有目標的吸納新的知識,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體系。我們的教學過程就是將相關概念、實驗演示視頻、現象分析、前置問題以及習題等之間建立一定的聯系,形成結構體系,使之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為學生探究和建構新知提供必要的支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是以頭腦中已有的信息為材料,通過發散思維與集中思維,借助于想象與聯想,直覺與靈感等,以漸進性或突發性形式對頭腦中的現有知識和信息進行新的加工組合,從而產生新觀點、新設想的過程。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呢?筆者認為發散思維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在教學過程中抓住一切可能的契機一點一滴地進行,將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與知識結構體系的構建有機結合起來,在幫助學生構建完整、有序的物理知識體系的同時,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提升他們的自我學習能力。
事實說明,很多學生在物理學科的學習上不能按照教師設想的那樣順利地發展,常常是因為他們在學習物理概念時遇到了困難,這是由于初中物理教材中的概念數量多,而且涵蓋面廣,在《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11版)中,將認知性的物理概念分成三個水平:(一)了解,是對概念的初步認識,只要求說出概念的要點、大意,在有關的問題中能識別它們;(二)認識,是對概念的進一步認識,除了包含了解的要求外,強調應知道概念的確切含義,要會用它來分析解釋簡單的物理現象,進行簡單的計算;(三)理解,除了包含認識的要求外,主要是運用知識的要求更高一些。因此,要想更好地做好物理概念的教學,研究物理概念的教學是初中物理教師面臨的重要任務,下面筆者結合自己教學中的經驗和教訓,談談對初中物理概念教學的一點認識。
一、重視物理概念的引入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個物理概念的教學能否成功,引入是關鍵環節之一。用一開頭就抄黑板寫定義的方法,是注定不會收到好的教學效果的,若教師能下點工夫,做點功課,用新穎的方式引入物理概念,吸引學生的興趣,則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達到預期教學目的打下堅實的基礎。
1.精心設計生動的演示實驗,刺激學生感官神經
在講授新概念之前,教師要千方百計從生動入手。生動的實驗往往更能吸引學生注意,也可以增加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這方面多費點精力是值得的。例如上《靜電現象》這一課,講到摩擦起電的概念時,我用一塊事先使之帶電的泡沫塑料塊放在一個同學頭上吸引該同學的頭發,同學們很快被吸引住了,發出“咦……”“啊……”的聲音,當我看到同學們瞪大的眼睛、張大的嘴巴時,我就知道我這節課已成功了一半。
2.精心組織學生自主活動,引導初建物理概念
新課改的課程理念要求以學生發展為本,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就是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的體現,以學生活動引入概念教學,可以增加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如在引入“摩擦力”概念時,我讓一位同學用兩只手壓住同座位同學的一只手,被壓住的同學用力抽手,兩個同學都能體驗到手之間產生的力,從而引入“摩擦力”。學生活動除了動手操作實驗外,也可以用問題討論的形式,通過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參與討論,最終引入物理概念,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積極思考。
3.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從生活走進物理
對于初中學生,從日常生活中感知到的大量的、豐富的物理現象是他們認識物理概念的必要的感性材料,這些感性材料為他們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物理環境,教師利用好這些生活素材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引入“慣性”概念時,讓學生觀察剎車、加速、轉彎時乘客的表現,結合自己生活中的經驗,從而引入慣性,貼近生活,學生比較容易接受。
4.合理使用信息技術手段,巧妙引入物理概念
概念引入的方法多種多樣,而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教師也不能忽略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教師可以用一段錄音、錄像、圖片、動畫等,將抽象的概念形象化,靜態的概念動態化,使教學活動變得生動有趣,富有吸引力。如在引入“速度”概念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動畫,一只大公雞和一只蝸牛同時從起點出發,慢慢地大公雞會走到蝸牛的前面,學生能夠直觀地了解到將要學習的概念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物理概念的巧妙引入,一方面能引起聽課學生的注意,明確概念學習的目的,概念用來解決的問題,另一方面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習動機。而概念引入方式有多種多樣,要根據學生和教學內容的具體情況,采用最恰當的引入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關注物理概念的形成過程,注意教法的多樣化
1.應用各種物理研究方法,幫助形成物理概念
初中物理中涉及許多研究方法,諸如“類比法”、“對比法”等都對物理概念的教學有一定的作用。如在定義“速度”、“功率”、“密度”等概念時,思路是完全相同的,即通過兩個物理量的比值反映物體本身的某種屬性,對這些概念,教師通過類比,使學生能夠達到融會貫通。
2.重視學生對概念的錯誤認識,建立正確的物理概念
在概念形成的初期,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往往不全面、不深刻,甚至還存在某些錯誤的認識,教師在物理概念教學中對學生出現錯誤應高度重視,切不可視而不見或一帶而過。例如,當像如圖那樣截去一半后,長方體密度將如何變化?或許有學生回答質量減少一半后密度也減小為原來的一半了。針對這種錯誤認識,我們要引導學生分析,截去一半后,長方體質量m如何變化?體積V如何變化?那根據公式ρ=m/V可知,密度ρ如何變化?最后再加以強化,密度是物質的一種屬性,雖然可以由質量和體積進行計算得到,但與質量和體積均無關系。通過錯誤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豐富學生對概念內涵的認識,也有利于對思維能力的培養,學生在這種不斷釋誤,理解和反復認知的過程中,將會促進自身對物理知識的深度理解和長久記憶。
3.注重物理知識前后遷移,分析概念間的相互聯系
很多同學對每節課的單個概念能夠理解到位,卻從不善于把這些概念有機地聯系起來,不能把相關概念綜合成一個相連相容的概念網絡,也就不能把它們應用于各種物理場合。事實上,初中物理的許多概念前后都有聯系,只要教師精心設計,對概念規律的內在聯系加以挖掘,可以使學生的知識形成系統化,從而收到一石數鳥之效。
三、運用概念解決實際問題,鞏固所學的物理概念
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在新的課程標準下,教師必須打破過去傳統的只重“雙基”的教學目標,正確理解新課標的三維目標下所必須達到的教學目標和要求:
1、知識目標:此項目標中包含重點知識(如密度、壓強、電功、電功率等概念,歐姆定律、能量守衡定律等內容,要求領會、鞏固、運用),重要知識(力、重力、慣性、電流、電壓、電阻等概念,二力平衡、杠桿平衡條件、光的反射定律等)及一般的常識了解知識(如電磁波、材料、能源等),教師在教學中要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并有針對性,使學生掌握、理解重點知識、了解常識。
2、實驗操作技能:要求學生會使用基本儀器(如刻度尺、天平、彈簧稱、溫度計、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等)測量基本物理量,并能記錄數據及方法、會寫出簡單的實驗報告,要求學生養成規范、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基本的實驗操作動手能力。
3、實驗探究:初中物理中有大量的實驗探究(如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影響物體吸熱的因素、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因素、影響電流做功的因素等),通過提出問題、設計方案、進行實驗、收集整理數據、分析數據、并經過交流得出結論等壞節再現物理學家的研究過程和方法。通過實驗探究,培養學生的探究方法(控制變量法、類比法、等效替代法等),培養學生觀察、提問、制定計劃和實驗方案、信息收集和處理能力、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表達交流能力,養成學習、思維、規范表達的習慣。這是新課標背景下學生所必須達成的目標,也是教學質量真正提高的重要一點。
二、初中物理教學質量的體現
初中物理教學質量的最直接體現是考試分數,特別是中考的分數,但教學質量的體現不能簡單體現在分數上,要改變傳統應試教學中只見分數不見人的現象,初中物理教學質量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體現:
1、中考成績及高中繼續學習能力:在當今情況下中考成績是物理教學質量的直接體現,學生高中學習的持續性也可反映初中物理質量、特別是物理學習興趣和能力是否養成的直接體現。這兩點在當前新課標下是教學質量的重要體現。一部分教師由于傳統應試觀念沒有改變,雖花了大量的力氣,但從考試分數上仍不能收到較好效果;有的學生雖然中考成績好,但上高中后感覺物理學習太困難,這實際是一種短視的應試的后果、不應是高質量的教學成績。
2、學生的物理素養和興趣的形成:物理教學中所逐漸形成的對物理概念的理解、物理規律的掌握、進一步建立物理分析、建立基本模型等能力,這是學生終身受益的最大收獲,也是物理教學質量提高的最終目標。
三、提高物理教學質量的基本策略
1、提高課堂教學的吸引力和有效性。初中物理是一門非常有趣的學科,教師必須在理解教材、課標、考綱和學生的前提下,確定教學標高,并根據不同的課型設計相應的活動,比如對概念課一定要講透、不僅注重其內涵,還要注重其外延,在理解概念時必須字斟句酌,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物理相關概念,而不是死記硬背;對復習課注重物理規律及知識的網絡形成;對實驗課既要注重規范性和嚴謹性,又要注重學生的主動性和對物理學家探索過程的再現,讓學生真正參與和感受,反對機械式的訓練和題海戰術,更反對把物理當成文科教,而不注重物理與生活的聯系及物理的實驗動手能力的培養。教學中要轉變觀念,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注重講、問、看、練結合,注重激勵性評價以激發學生興趣,不斷提高教學的藝術性,使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也能享受物理之美和教師魅力。真正使學生樂學、好學,進一步達到學好、提高教學質量目的。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3)11-066-001
物理學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物理概念、物理規律都是從生活、生產實踐等實際問題中抽象、概括出來的,而物理實驗對于建立物理基本概念和理論及加強對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的理解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初中學生剛剛開始學習物理,學習方法及抽象思維能力都還沒有形成,因而從實驗著手進行教學顯得尤為重要。同時現在的學生在平時接觸了大量的影視作品,有些影視作品由于視覺效果或制作手段的不足等原因,在作品中出現了相當多的反物理現象。例如太空傳聲,人下落時速度不變等。同時學生還在平時的觀賞中不斷的被動加深,以至于在頭腦中形成了這樣或那樣的錯誤觀點。對于這類錯誤光是簡單的知識更正,會造成學生感知與知識上的矛盾,這時一個簡單并親手操作的實驗,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學生的好奇心比較強,他們的觀察力也比較敏銳,所以通過實驗來教學,對于幫助中學生學習是非常有效的一種手段,特別是培養學生形成物理概念方面。物理概念是物理現象的本質抽象,它是在感知大量材料的基礎上,經過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思維活動中形成的。學生形成物理概念,感知是第一要素。概念內容的具體化又是學生形成物理概念的第一個起點。所以教師必須緊緊依托實驗教學,引導學生先從直觀的實驗現象中,獲得感性認識,再加以分析、綜合,最終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物理概念。
下面,我就以實驗教學為主要途徑,談談實驗在物理概念教學中的作用。
一、提供比較形象的實驗,幫助學生形成物質屬性的物理概念
物理學中很多物質的屬性比較抽象,學生較難理解。比如密度、比熱容、熱值、熔點、凝固點等一系列概念,學生難以理解。通過實驗教學,提供比較形象、具有說服力的實驗,使學生獲得一定的、有說服力的感性知識,對理解抽象的物質屬性較為有利。例如密度概念學習中,學生對于密度概念的形成較困難,因為學生不能通過感官,直接感覺到物質的密度這一特性,學生難以接受這樣的物理量。通過測幾個外表涂成顏色一樣、大小不一的幾個金屬塊(如銅塊,鋁塊,鐵塊各三個)的質量和體積實驗,比較容易形成“同種物質質量和體積的比相同,不同物質質量和體積的比一般不相同”的概念,同時讓學生在計算過程中得出“質量、體積無法影響質量體積比”這一簡單事實,從而理解密度概念。與此同時,進一步引導學生分析實驗數據,使學生獲得不同物質密度有大有小的感性知識,并加深為密度值是由物質種類決定的觀點。這樣,對學生形成利用密度等物質的物理屬性可以鑒別物質的全部概念,找到了極有說服力的依據。
二、提供系列化的實驗,幫助學生形成電磁相互聯系與作用的物理概念
在物理學中,電與磁是統一的,但在初中階段學生還不能理解這一事實。所以,當學生在學習電磁相互聯系與作用時,如果光是聽老師敘述電生磁,電流的作用,磁生電是怎樣的,有什么聯系和區別。要想在學生的腦中形成正確的概念是比較難的,甚至不同學生的想象也是不同的。對于這個問題,我們可提供一系列的實驗來展現電磁相互作用。例如發電機是利用電磁感應原理工作的,讓學生看教材中的圖片很難想象它真實的工作狀態。這時教師可以利用發光二極管,微型電扇,通過展示微型電扇內部結構,演示通電后電扇轉動展示電動機工作的同時,把二極管接到微型電扇的插頭處,讓學生手搖扇葉,觀察二極管發光,使磁生電展示于學生眼前,又可以讓學生捏住電扇插頭,體驗“麻”的感覺,激發他們求知欲。教具手搖發電機和靈敏電流計的配合演示也可以進一步讓學生直觀觀察交流電,便于理解電流大小和方向的周期性變化。
三、提供真實、鮮明的實驗,幫助學生形成物理能量概念
反映做功和能量的實驗,教材中作了統籌安排。為了深刻說明能量的概念,教師精心設計的實驗,應該是真實的、鮮明的、生動的,直觀性強,現象明顯,易于激發學生形成物理概念。例如紅墨水在熱水比冷水中擴散的快、熱菜香味撲鼻等擴散現象,都是幫助學生直接觀察的直接感知,使學生信服熱運動的概念。同樣反映能量概念,由于提供實驗不同,會得到不同效果。我們并不一定要局限在書本上,可以結合生活物品和例題,對實驗作一定的修改。例如,電熱實驗,用不同電阻絲給等質量的煤油通電中,煤油升高的溫度不同,反應電流的熱效應。可是換成給火柴加熱使其燃燒實驗,就更加形象、生動,效果明顯。由此觀之,只有生動、鮮明、真實的物理實驗去刺激學生大腦興奮中心,才能有助于學生形成深刻的物理概念,使具體的物理概念在學生大腦中打上深深烙印。
四、提供典型、系列的實驗,幫助學生形成物理方法的概念
物理學中有許多實驗設計都利用控制變量法、轉換法、等效替代法、模型法、間接測量法,實驗+推理法等物理方法。為了幫助學生掌握這些物理方法,我們要安排、設計好一系列物理實驗,引導學生學會應用不同的物理方法。例如在動能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教學中,我們借助比小車推動木塊距離遠近反映動能大小,形成轉換法概念,借助保證小車從斜面同一高度滑下,改變小車質量比較動能大小,幫助學生認識控制變量法。在平面鏡成像教學中借助另一個等大的蠟燭與虛像重合,幫助學生理解等效替代法。這些方法都是通過典型、系列的物理實驗后,歸納、總結而形成的。指導、培養學生形成物理實驗方法概念時,讓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通過分析、推理、綜合、歸納、總結,直至思維加工,把獲得的感性知識進行深化,即把零碎的、片面的感性知識,進行科學的概括總結。
以上所述就是我在物理教學實踐中的一些淺析。要教好物理,實驗是首當其沖。在實驗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形成物質、運動和相互作用以及能量的物理概念。其次提供典型、系列的實驗,促進學生想象、思維、記憶、遷移。最后設計比較形象,具有說服力的實驗,才能培養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進行邏輯推理,形成正確、清晰、深刻的物理概念。
參考文獻:
一、初高中物理學習者的認知差異
根據心理學理論,學習者的認知包括感知、記憶、思維和注意。因此,初高中物理學習者的認知差異具體表現為:
1、感知的差異
感知包括感覺與知覺,是學習的開始。初高中物理學習者的知覺差異表現為:初中物理學習者知覺的目的性不強,多憑個人興趣與愛好;精確性不高,對空間與時間、微觀與宏觀等概念的知覺比較籠統;持久性不強,知覺易分散轉移;觀察力不高,不懂觀察的程序與方法。高中物理學習者知覺的目的性較強,能據個人需要有選擇性地知覺;精確性較高,對空間與時間、微觀與宏觀等概念的知覺精細;持久性增強,能在一較長時間內靠毅力專注知覺;觀察力提高,懂得觀察的一般程序與方法。
2、記憶的差異
記憶包括記與憶,是學習中的環節。初高中物理學習者的記憶差異表現為:初中物理學習者的無意識記明顯,對自己感興趣的識記好,其他的容易遺忘;以機械識記為主、意義識記為輔,主要靠死記,但也能通過簡單的聯想、表格與圖表進行識記。高中物理學習者的有意識記明顯,識記能服從于識記的目的與任務;以意義識記為主、機械識記為輔,不光會死記,更多是靠形成知識網絡來識記;記憶力強。
3、思維的差異
思維包括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系統化與具體化,是學習的核心。初高中物理學習者的思維差異表現為:初中物理學習者以形象思維為主、經驗型的抽象思維為輔,其思維靠具體、直觀、感性經驗來支持,理解、概括及判斷推理能力都不高;思維具備初步的獨立性和批判性,但較盲目且缺乏邏輯性;想象力豐富,但想得多做得少。高中物理學習者以理論型抽象思想為主,已具備一定的理解、概括及判斷推理能力;思維活動已有較高的獨立性批判性,但易受情緒的影響,邏輯性已經很強;想象力豐富,已經能把自己的創造性想象與創造性活動結合起來。
4、注意的差異
注意是感知、記憶、思維的共同特性,伴隨著學習的整個過程初高中物理學圣者的注意差異表現為:初中物理學習者的不隨意注意比較突出,主要靠直接興趣及客觀對象的新奇性而被吸引,分心走神的毛病突出;注意的穩定性與集中性不高,容易受情緒影響;有一定的隨意后注意能力,學會了分散注意,注意的轉移有一定的自覺性,總體而言注意力不強。高中物理學習者的隨意注意比較突出,能夠靠間接興趣而被抽象對象所吸引;注意的穩定性與集中性有很大提高,學會用意志來控制自己的情緒,更加專注;隨意后注意能力發展快,懂得分散自己的注意,注意的轉移有一定的靈活性,總體而言注意力更強。
二、初高中物理學習內容的差異
物理學習內容分為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兩部分(簡稱“雙基”)。以人教版初中《物理》為例,其學習內容包括概念、規律、現象、常識、技能、實驗六部分;以人教版高中《物理》為例,其學習內容包括概念、規律、現象、方法、技能、實驗六部分。表面上看兩者相似,但本質上相差很大,這些差異反映了學習者的認知規律,也體現出循序漸進的學習特點以及對初高中物理學習的不同要求。具體表現為:
1、基本知識的差異
(1)初中物理中有的知識被高中物理延續了,但知識的內涵與外延擴大了。例如質量概念,初中物理中它只是用來描述物體所含物質多少的量概念;而在高中物理中質量則分成了慣性與引力質量。又如聲現象,初中物理中只是介紹了聲的產生與傳播、特性、控制與利用等常識性知識;而高中物理中則著重介紹波動原理、傳播現象、聲波種類等理論性知識。再如光的折射定律,初中物理只是用文字敘述;而高中物理則采用數學公式精確描述。還有物理學方法,初中物理沒有專門介紹物理學方法,只是鑲嵌在物理學習過程中;而高中物理會專門介紹物理學方法,既包括發現、研究、建立物理學的方法,還包括物理學思想方法,以及應用物理學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等。
(2)初中物理中有的知識未被高中物理延續。例如透鏡成像規律、物態變化現象、升華與凝結概念、物理常識等。
(3)初中物理中沒有而高中物理增設的知識。例如超重失重現象、熱力學定律、安培力與洛倫茲力概念及規律等。
2、基本技能的差異
(1)初中物理中有且被高中延續的技能,其中部分技能不需重新學習,部分技能則需學習提高。例如作圖(力與力臂圖示、畫光路與電路圖等)、查表、判斷等技能不需重新學習;而識圖(運動圖象等)、畫圖(示意圖等)、估算(分子與天體的大小與質量等估算)技能需要學習提高。
(2)初中物理實驗以測量為主、探究體驗為輔;而高中物理實驗則以測量為輔、研究驗證為主。
關鍵詞 情景教學模式;初中物理教學;應用
引言:
情景教學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主要是指老師在物理教學的過程中針對需要講解的某個具體的概念和問題而引入具體生動的情景,使得學生們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識,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和應用學到的知識的能力。我國傳統的初中物理教學模式主要就注重課本理論的講解,而很少結合生活中的實際情景來向學生展示具體的物理問題,缺乏情景創設,使得學生只是很淺地知道了物理課本中的知識,而很難將其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來發現和解決問題。而初中的物理教學是一個學生物理學習的啟蒙,所以提高初中物理教學質量就顯得更為重要。這就要求初中物理老師在上課時,要科學合理地應用情景教學模式來培養學生們的興趣,加強學生們對物理知識的理解,為將來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1.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情景教學模式所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情景教學模式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提高物理教學的質量,使得教學更加靈活有趣,同時拓寬學生們的學習思路,提高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所以在應用情景教學模式時,教師們應當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則。
創設的情景一定要針對要講解的物理知識展開,而且設計的情景應當在初中生能夠接受和認知的范圍內。初中學生有著其特定的年齡特點和思維特點,情景創設時要考慮是否他們能夠理解,是否有利于他們思維的發展。所以情景創設時,最好能夠盡量地和真實的生活貼近,最好是學生們常常能夠看到或者經常經歷的生活場景。遠離實際生活的情景創設不容易使學生產生親切感,使他們接受速度較慢。例如,就可以拿學生們乘車過程中司機猛剎車而乘客會向前傾的情景來講解慣性方面的知識。因為這種經歷人人都有,使得學生們易于理解和體會。這樣的講解才可以使學生們印象深刻,使他們認識到生活中隱藏的物理知識。
針對具體物理問題設計的情境應當具有趣味性、科學性、發展性和探究性。所以需要科學合理地對情景的結構,內容和表述進行設計。同時該情景還應當具有探究性和趣味性,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們的想象力,使學生們的思維活躍。最后,設計的情景還應有一定的發展空間,這樣才能使學生們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思維進行物理問題的探索。
2.情景教學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的策略
現在越來越多的初中學校開始注重情景教學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情景教學模式具體實施的策略也越來越多,本文主要圍繞以下幾個進行展開討論。
2.1創建良好的實驗環境,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創建良好的實驗環境,培養學生親自動手進行物理實驗的能力,這是一個很好的應用情景教學模式的策略。物理課本中的很多概念都是根據生活中實際存在的事實進行抽象的概括總結,這就使得學生們僅根據概念理解規律比較生澀難懂。所以讓學生們親自動手進行實驗就可以使學生們形象地認識該規律,從而深刻地理解規律。同時動手實驗可以培養學生們的動手能力,為將來學生們進行科學研究奠定堅實的基礎。所以學校應當重視物理實驗室的建設,努力為學生們創造一個良好的實驗環境。
2.2應用多媒體來創建物理情景,使抽象的知識更加直觀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發展,國家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現在大部分中學教室都配備了多媒體,所以在教學中應充分應用這一資源。現代各種信息資源都非常充分,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當針對需要講解的具體的物理概念,搜集相應的信息來應用圖片或者制作動畫進行展示和講解,使得課堂知識更加豐富,課堂氣氛也更加活躍,同學們可以通過直觀的感受來體會和獲得課本中的知識。
2.3應用生活中的現象來創建物理情景,使學生們易于認識
書本中的物理知識和概念都是來源于現實的生活,它和我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所以老師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可以應用科學的語言描述與物理概念相關的生活現象。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們去調查研究生活中的實際現象來解釋當中存在的物理學知識。這樣有利于學生們進行自我思考,拓寬學生們的思維,培養學生積極主動進行探索的能力。平常生活中要善于觀察和思考,把具體的物理問題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設計一些巧妙有趣的來源于生活的物理實驗,并付諸實踐,這樣才能讓生活資源成為很好的教學資源。
3.情景教學模式對于提升初中物理教學質量具有重要作用
在初中物理課堂中應用情景教學模式對于提升初中物理的教學質量是具有重要意義的。通過設計科學合理的情景教學模式將課本中的知識形象生動化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本中的物理概念,激發學生們的情感,有助于促進學生們心理機能的發展。情景教學模式的應用更好地完善了教學系統,使課本的知識能夠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培養學生們活躍的思維,使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將枯燥無味的物理概念和定義以豐富多彩的生活場景來呈現促發了學生們學習的熱情,有利于學生創造力的培養。所以情景教學模式的應用不僅僅是為了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成績,而是為學生們將來進行更深的物理研究作準備,為國家培養人才打下穩固的基礎。因此,應當要注重情景教學模式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尤其是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它是學生將來學習更高深物理知識的基礎。
4.結語
初中教師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應當科學合理地應用情景教學模式來提高物理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能力。老師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應當認真深入地分析教學大綱和教材中的內容,用心研究分析初中學生的學習特點,從而在這基礎上設計合理有效的教學情景,來使學生們的思維更加活躍,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最終達到培養和提高學生們創新學習能力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王軍虎.淺談情境創設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4(11):102-104
一、初中物理概念教學的重要性。
物理概念反映了物理事實中最本質的東西,物理規律本身表達了有關的物理概念之間的相互聯系與嚴格的數量依存關系。所以,學生只有掌握好物理概念,才能理解物理事實,掌握物理規律,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物理概念反映物理事實的本質,是進入理性認識的第一步,只有抓住了物理事實的本質才能分析有關物理的內在聯系,才能掌握物理教學的基本定律和原理(物理規律)所以,物理概念又是掌握物理規律的基礎。
二、對概念的理解。
1、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概念的內涵即概念的本質。概念的內涵即反映了物理對象中某種屬性的質,又反映了物理現象中某種屬性的量,即量度方式和量度單位。概念的外延即概念的適用范圍,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具有某種屬性的一個或一類的現象和實物。例如,力的定義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此即“力”的內涵。一切力,如萬有引力、彈力、電磁力、核力等都具有這特有屬性,這是“力”的外延。
2、概念的特征。
物理概念因其在物理學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而各具特征。
(1)固有特征。
有些物理概念反映了物質或物體本身固有的屬性,這種屬性不隨外界的某些條件的改變而改變。例如質量是物體本身的固有屬性,它不隨物體的形狀、狀態、位置的改變而改變。
(2)方向特性。
有些物理概念在量的方面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切不可忽略方向這一重要因素,例如磁體周圍存在磁場,但磁場的方向總為小磁針靜止時北極所指方向。
3、概念的關鍵詞。
物理概念的文字表述是人們經過長期的觀察,總結概括出來的,所用詞語經反復推敲,是很精練、準確、科學的,要正確理解它,就必須咬文嚼字,抓住關鍵詞,比如滑動摩擦力的定義,要抓住“相對運動”、“阻礙”這兩個關鍵詞,對它的方向要抓住跟接觸面“相切”跟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這兩個關鍵詞。
4、區別日常觀念
在學習之前,人們常會根據日常生活現象,在頭腦中形成一些觀念,而有些觀念未經認真研究和推敲,常常是一些錯誤觀念,如馬拉車前進,是因為馬拉車的里大于車拉馬的力,重的物體比輕的物體下落慢……這些錯誤的日常觀念對我們正確接受物理概念有很大干擾,因此我們在學習物理概念時,一定要了解哪些觀念是不科學的,并通過多個例子去證明它是錯誤的。
三、初中物理概念教學的方法應用。
學生由小學階段進入初中階段是學習過程的大轉折。事實說明,部分同學在物理學科的學習上不能順利地完成這個轉折,常常是因為他們在學習、掌握物理概念時遇到了困難。因此,研究概念教學的方法和規律是初中物理教師的重要任務。
1、重視從實踐中引入概念
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引入概念,因為生活實踐留在記憶中的形象(表象)容易為學生理解。尤其對于初中學生,從生產生活中感知到的大量的、豐富的物理現象是他們認識物理概念的必要的感性材料。這些感性材料為他們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物理環境。教師利用好這些生活素材布置學生觀察或動手實驗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如在壓強的教學中,課前布置學生完成兩個實驗:
①一個較胖的同學和一個較瘦的同學同時站在沙坑中,觀察腳陷入的情況如何?
②同一個人穿平底鞋和穿細高跟鞋站入沙坑中,腳陷入的情況又怎樣?這樣,使學生對壓強大小的決定因素先有一個初步的,感性的認識。這樣能為壓強概念的學習打下較好的基礎。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物理概念的興趣,教師必須充分發揮課堂演示實驗的作用。對初中學生,尤其要講究實驗形象、鮮明、生動。例如講磨擦起電這一課,當教師手托一塊事先使之帶電的泡沫塑料塊走進課堂,將它放在一個同學頭上磨擦后吸引該同學頭發,一定可以很快地吸引住學生,促使他繼續了解磨擦起電的原因。
2、通過應用,對物理概念加深認識
學生對物理概念的理解大部分是僅僅停留在表面的認識上,教師的任務就在于從不同方面啟發學生的思維活動,使他們深入理解概念的含義。對于物理實驗中的各種物理現象,初中學生往往是出于好奇心,而不是有目的地去觀察,只停留在物理現象的個別特征上。這樣不利于物理概念的形成。因此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以沸騰概念的學習為例,對于水燒開的過程,學生往往只注意冒氣泡這一現象,而忽略了它的變化,這樣不利于形成完整的沸騰、汽化的概念。這時教師應引導學生有目的地觀察水開的全過程:加熱前有無氣泡?加熱過程中,氣泡的部位如何?氣泡怎么變化?劇烈程度如何?溫度是否繼續上升等,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3、合理運用概念,分析概念間的相互聯系
運用物理概念進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必須對概念規律的內在聯系加以挖掘。有些同學對每節課的單個概念予以理解,卻不善于把這些概念有機地聯系起來。物理概念之所以有用,不僅在于它是具體的物理現象的概括和抽象,而且在于它與其他概念的聯系。學生不能把相關概念聯系起來構成一個知識網絡。事實上,初中物理的許多概念前后都有聯系,如電功、電功率,學生比較電功和電熱計算公式時,發現有時公式形式是相同的,這時就應引導學生分析:電流做功的實質是什么?兩個物理量形式上達到統一蘊藏著一條什么規律?使學生聯想到能的轉化和守恒定律,并由此進一步分析,何時Q=W,何時Q≠W。
4、在物理概念教學中,注意教法的多樣化。
(1)應用“類比法”幫助理解物理概念
初中物理的許多概念如速度、功率、密度、電阻等等,在定義的時候思路上是完全相同的:通過兩個物理量的比值反映物體本身的某種屬性。對這些概念,通過類比,使學生能夠達到融會貫通。例如把電流比做水流、把電壓比做水壓從而可使學生把看不見摸不著的電類比成實實在在的水,從而理解了電流和電壓的實質。
隨著課程改革不斷深人,傳統的物理課堂教學模式面臨著新的挑戰與機遇.教師應從初中物理教學中物理模型教學方法出發,深入探究新課改背景下物理模型教學的有效策略,通過模型來使原本抽象的物理知識更加具體、形象、簡單,從而促進初中學生掌握物理基礎知識,并培養學生的探究性學習能力.本文主要是對我國初中物理模型教學的現狀進行探討分析,從中找出問題所在,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一、初中物理中常見的物理模型
分析
1.條件模型化
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由于解決物理問題所涉及的知識面比較廣,對于某一具體問題的解決必須根據一定的條件來進行,才能使所解決的問題更加簡單、易懂.例如,在講述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相關知識時,由于帶電質量非常小,其所受的重力遠小于電場力.此時,可以不考慮重力的影響,使問題得到簡化,并將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對象模型化
當我們表達某些客觀實體,如質點等的物理狀態時,我們可以舍去物體的大小、形狀、轉動等物理因素,主要是突出其所處的位置和質量的特性,從而使復雜的實際物體簡單化.同時,對于那些本身體積大小可以忽略但是重量不能忽略的物體,本身的大小在所研究的問題中可以忽略.例如,薄透鏡、點電荷、彈簧振子以及單擺等,也能當做質點來處理.
3.數學模型
在初中物理模型教學過程中,應該根據相關物理數據不斷地建造能夠反映特定物理狀態及物理過程規律的數學模型.再借助于所建立的物理模型來分解物理過程.這樣不僅能夠達到使用理論知識來分析實際物理問題的目的,還能夠使學生對那些原本乏味、抽象的物理知識更加明白,進而提高初中物理教學的效率.例如,在講述單擺作簡諧運動的內容時,通過建立數學模型來分析,在單擺擺動過程中為什么要求擺角小于10°等問題,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對物理的學習熱情.
二、初中物理模型在教學中的運
用策略
1.構造過程模型,通過圖形來解決物理問題
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許多章節的內容都涉及物理過程的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結合課本的內容并構造過程模型,將物理過程進行模型化,從而建立相應的圖形,使一系列復雜、抽象的物理過程經過簡化、分解,使學生更加容易地理解物理過程.例如,在講述物體的平拋運動規律時,教師應該通過建立過程模型,使該質點的運動過程分為兩部分:(1)質點在豎直方向僅受重力作用下運動,也就是只考慮質點做自由落體運動;(2)不考慮豎直方向,只考慮水平方向的運動.由于水平方向不受力,因此,質點在水平方向上可看成做勻速直線運動.由此可見,通過建立相應的物理過程模型,不但可以使問題得到簡化,還可以加深學生對有關物理知識的理解,有利于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和綜合性問題的能力.
2.建立模型概念,加深物理概念的理解
所謂物理概念,指的是客觀物理現象在人腦中的反映,也就是將原本抽象的、空洞的物理知識高度概括出來.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要想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就必須將具體的物理概念與學生已有的物理知識有機聯系起來,使之更加形象化、具體化,加深學生對物理概念的理解.例如,在講述牛頓第一定律時,如果僅僅講解課堂上的內容將難以讓學生明白它的真正意義,并且顯得相當空洞.因此,必須建立模型,并且要通過實驗來證實該模型的正確性.只有這樣,才能切實地提高初中物理教學的效率.
[Abstract] the duty high student just entered the school to start the physical study, because the foundation was not firm, simultaneously with deepened along with the knowledge breadth and the depth expansion, many students to the physical class felt difficult to study, the result was inferior to when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ideal. How enables the student to adapt the high school physics study as soon as possible, is improves the physical teaching quality the key,
[key word] professional high school; Physics; Foundation; Teaching idea
職高學生剛進入學校開始物理學習,由于基礎不牢,同時隨著知識廣度和深度的擴展與加深,許多學生對物理課感到難學,成績不如初中時理想。如何使學生能盡快適應高中物理的學習,是提高物理教學質量的關鍵,根據本人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 要消除學習上的心理障礙
由于學生在高年級同學、家長和社會的影響下,例如物理高考成績及格率低,高年級同學講高中物理難學,使高一學生產生了高中物理難學,怕學物理的心理障礙,缺乏學好物理的自信心,喪失了學習物理的興趣。在學習中對學生多鼓勵、多表揚,逐漸消除學習物理的心理壓力。注意把握第一、二次的單元測試題的難易程度,避免出現多數學生成績偏低,使學生感到高中物理難學,產生畏懼心理,挫傷學習的進取心,因此在教學中應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多做一些趣味強的小實驗,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尤其將所學專業知識能和物理知識聯系在一起更能吸引學生產生較好的效果。例如講物體在力矩作用下的平衡時,可將農貿市場常用的桿秤的原理進行分析,得出在秤砣質量一定的情況下,被稱質量與秤砣離秤紐的距離成正比,從而了解不法商販是通過減小標準秤砣的質量來坑害消費者的利益。使學生從生活實踐中去理解所學物理知識。
2 補充有關的教學知識
數學是物理研究的重要手段和工具,由于中學數學教學大綱的修改,初中數學教材中不講正弦定理、余弦定理,這給高中物理教學帶來了許多不便,如講矢量的平行四邊形定則時,求兩個力的合力時,得出合力大小的數學表達式時,就必須用到余弦定理,所以在講平行四邊形定則前,應將相關的數學知識進行必要的講解,在許多求解力學問題中,需要綜合運用代數、三角函數、幾何等知識,還有一些問題涉及求最大值或最小值,就要更多運用數學知識,教師在教學中應有意識地補充數學知識及常見的數學技巧,如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別式、配方法等求極值,在某些地方還涉及到微積分的初步知識,如在瞬時速度的教學中,高一學生還沒有“極限”的數學概念,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平均速度的概念出發,運用逐漸“逼近”的方法,引入瞬時速度的概念,這個處理方法在以后的加速度、向心加速度的概念的教學中還要進一步運用,通過這樣的反復,不僅使學生理解了這些物理量的概念,同時也掌握了極限的這一數學概念,而且逐步形成抽象思維的能力。
3 抓住新舊知識的銜接
高中學生已在初中學習了兩年的物理知識,這些知識都是繼續學習高中物理的基礎,但是有些知識進入高中后已有所加深和擴展,在教學中應注重新舊知識特點比較,尋找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區分它們本質上的差別。例如,在講質量時,初中教科書定義為: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而高中教科書定義為:物理慣性大小的量度,講解時可這樣過渡:物體的質量、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它們與物體的所處環境、運動狀態無關,而慣性只決定于物體的質量而與其它因素無關,故質量的大小標志慣性的大小,這樣就更加深了對質量、慣性的物理意義理解。
4 要注意思維能力的差別
初中物理對學生的要求與高中不同,且知識多為記憶型的,以形象思維為主,而高中物理多以抽象思維為主,許多同學不能較快地實現這個過渡,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存在著簡單化、片面化,機械地理解公式,一味背定義,照搬某些生活經驗,只注意事物表現膚淺的認識。例如,學習了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v=s/t后,不少同學就認為v與s成正比,v與t成反比,而不能透徹地理解勻速直線運動是速度不變的運動,其速度是一個恒量,與s、t無關。
不同學科有不同學科的特點,學習不同的學科也需要不同思維方式,只有掌握了學科的分析問題的正確思維能力,才能比較快地掌握該學科的知識,因此在教學中應有意識地著重培養學生掌握物理學的一些思維特點,解決實際問題時強調分析問題的方法,對物理學中的理想模型、整體法與隔離法、等效法、假設法等要有目的進行訓練,尤其對高中物理新出現的一些思維方法更要做為訓練的重點,如在受力分析中的矢量三角形法,在初中沒有運用過,教師通過例題的講解,習題的訓練,使學生真正體會到,此方法在一些受力分析問題既簡單又快捷,又如在利用圖象去表示物理規律,在初中這方面的訓練幾乎是空白,這要求通過具體事例的講解,幫助學生看懂物理圖象,理解圖象的物理意義。
5 深化基本知識
基礎知識包括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兩大部分,能否準確、透徹、完整地掌握和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直接影響到學習的效果。物理的一些基本知識雖然在初中已經學習過,但在高中教材中較初中有了很大的擴展和深化,力的概念是物理學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在高中教材中,對力的概念處理,首先與初中教材一樣指明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然后通過牛頓運動定律的學習逐漸提高為力是物體運動狀態改變的原因,是物體產生加速度的原因。
由于許多物理概念、規律比較抽象,不容易理解,講課時盡量用生動活潑的語言對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進行闡述,將抽象的物理概念、規律形象化、生活化,以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透徹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講靜摩擦力時,強調是物體間存在著相對運動的趨勢時,才會產生摩擦力,而物體間存在著相對運動的趨勢不能用肉眼觀察到,怎樣去理解這個相對運動的趨勢呢?可以這樣去處理:打了下課鈴,教師還有一點課程沒有講完,拖堂幾分鐘,這時教師沒有宣布下課,同學不能出教室,但心理已經存在著出教室的想法,雖然同學相對對教師沒有動,但相對教師產生了“運動”的趨勢,這樣講解通俗易懂,以便學生較深深刻理解相對運動趨勢這一概念。
6 樹立理想模型思想
物理知識都是從復雜多變的現象中,從最簡單的問題入手逐步深入,因此在物理學中建立合理的物理理想模型具有重要的意義,這是研究物理現象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學應通過實例的講解,使學生了解影響物理現象的各種因素中,有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應合理地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正確運用科學的抽象方法,進行合理的簡化,得到理想模型,理想模型的建立有利于揭示物理現象的本質,能更深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現象的內在規律,培養和發展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例如,質點的概念的建立對運動學的學習帶來了許多便利,理想模型的建立不僅是研究物理現象的一種方法,也是一種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上升,透過現象抓本質的一種歸納綜合能力。同時要使學生理解,任何物理模型的建立有一定的條件,因而在運用時一定注意適用的范圍,如研究地球公轉時可將地球視為質點,研究地球自轉時不能將地球視為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