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9 16:42:2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小學音樂教學學情分析,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所謂情感教育,旨在關注學生的態度、情感以及信念等,簡言之,情感教育是使學生感到身心愉快的教育。作為音樂教育目標的情感教育,應該是以音樂為手段,將美的感知傳達給學生,豐富他們的情感世界,提升他們的情操。在日常的音樂教學實踐中,情感教育既是音樂教學的目標,也是一種音樂教學的模式,互為因果,相輔相成。
一、創設課堂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情感
音樂的創造原理就是一種情感的表達方式,教師要是不能夠很好地將情感傳遞給學生,學生不僅失去了學習音樂的興趣,也會降低音樂素質的培養。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比較好動,不能夠長時間集中注意力聽老師講解音符和作詞作曲的含義,教師可以利用孩子們好動愛玩的特點進行創新教學。
例如,在學習《讓我們蕩起雙槳》歌曲中,教師可以利用PPT幻燈片播放出湖面還有小船的視頻,鼓勵孩子們將教師裝扮一番,營造出春意盎然,小朋友們要進行出春游的意境來。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們很容易聯想到船兒輕輕推開波浪,水中倒映著美麗的白塔的情景,好似身臨其中,學生們不自覺的就會把情感流露出來,進而通過情感教學的方式,更好地進行小學音樂的教育。
二、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促進學生情感
音樂中情感的教育不僅僅局限在音樂感情的領悟上,還有師生之間的感情培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感情培養。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有著引導的作用,是實現音樂教學完善的關鍵。教師和學生之間要多進行互動,與學生建立很好的朋友關系,融入到小朋友的生活中,并理解他們所想的事情理解他們的情感敏感點。同時,還要增加同學之間的互動,增進同學之間的感情,美化同學之間純潔的友情。
例如,在學習《雨花石》的過程中,主要表現的就是一顆小小的石頭很孤獨很寂寞,一直靜靜地躺在泥土之中,沒有同學朋友們的陪伴,此時就可以激法同學們的憐憫之心,可是有一天雨花石找到了自己的朋友,找到了自己的歸屬,為人們鋪起一條條美麗的大道,在實現它們價值的同時,也找到了自己的快樂。就如同一個班集體一樣,每一個同學都是小小的石頭,在今后的學習中大家也要相互鼓勵,每一個人都要融入到集體中,共同進步,努力學習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三、結合文本巧設問題,激發學生情感
優秀的音樂作品凝聚著作者崇高的思想感情,偉大的人品和感人的藝術美,它們都是營養豐富的精神食糧,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開展情感教學不可多得的教材。為此,音樂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充分發掘音樂形象中的情感因素,使學生的情感體驗在音樂審美中逐步豐富和發展。
如歌曲《摘草莓》是一首優秀的兒童歌曲,它以流暢的旋律,輕快跳躍的節奏,真摯樸素的歌詞塑造并歌頌了一位農家姑娘擁軍敬老的高尚品格。在學生學會了歌曲的演唱后,可進一步引導學生體會歌詞的內涵,引出“小姑娘為什么舍不得吃那鮮美的草莓呢”?是因為她要把這些草莓送給軍屬老奶奶。這時,學生明白了“擁軍敬老”這一事理。
四、深刻理解歌曲內容,鞏固學生情感
音樂作為一種聲音的藝術,有其獨特的魅力。音樂的展現是因為人情感的投入,歌曲在創作過程中融入創作人的情感,是創作人在特定意境下的情感宣泄。只有將演唱人融入相似的意境中,才能產生情感的共鳴。要注意運用多種手段,表達好歌曲感情,引導學生研究討論對歌曲的理解,讓學生逐步掌握藝術規律,較完整、恰當地表達作品情感。仔細分析歌曲的體裁、題材、歌詞的文學創作手法、曲調的音樂風格等,不放過任何細枝末葉,使學生對歌曲的思想內容、表現手法,以及詞曲作者、歌曲時代背景有個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例如,在歌曲《雪絨花》這課中,首先讓學生欣賞雪絨花的圖片并作介紹:雪絨花生長在阿爾卑斯山脈的雪線以上,只有在冰雪連年的地方才能見到它,可見它的生命力非常地頑強。奧地利人把雪絨花作為自己的國花,只有最勇敢的戰士才有資格佩戴它。后來,雪絨花就成了勇士的一種象征。然后,向學生介紹法西斯時期納粹的殘忍行徑,丑上校和瑪利婭對祖國的深切熱愛之情,隨著音樂學習歌曲,讓同學們感受著優美的旋律,帶著對主人公的深切愛戴和對法西斯的深悟痛恨,體會奧地利人民苦難的過去和光榮的斗爭歷史。這樣,在學唱歌曲的時候,就能和音樂主題產生共鳴。歌曲背景的再現,能使學生更融入歌曲的意境,更好地把握情感。
音樂的核心,就是一個情字的體現,作詞和作曲人都是將飽滿的感情投入到音樂的創作之中。因此,在學習了音樂的基本知識外,還要進行感情的教育,教會學生在音樂中表達自己的感情,釋放自己的感情,積極地體驗生活的美好,同學和老師之間的美好情誼,在提高音樂素養的同時,也要提高綜合素質,實現小學生全身心的健康成長。
在小學音樂課程教學中,教師必須做好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在新課改的理念下,已經明確規定出,音樂教育不僅僅是對學生進行知識以及技能的傳輸,同時也要充分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利用情感熏陶、頓悟以及凈化等激發學生的情感意識,促進學生全面成長。對于小學音樂教學來說,教師必須以情感教育為主線,貫徹整個課堂,不斷提升對學生的情感教育,讓學生在音樂中獲取情感體驗。音樂情感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符合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能夠以學生為主體,站在學生的角度,將培養學生作為音樂情感的教學目標,以此來擺脫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不斷點燃學生對音樂的情感之火,激發學生音樂靈感,從而來讓學生真正的感受到音樂的魅力所在,讓學生真正的欣賞音樂。并且情感教學能夠有效活躍課堂的氛圍,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生能夠在情感教學中感悟音樂,這樣將有效培養學生積極向上樂觀的心態,從而來促進學生形成一個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
二、目前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現今來看,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還是存在較大的問題。首先就是課堂授課涵蓋的知識面比較狹窄,很多小學生對音樂課的重視度不夠,感覺音樂課沒有太大的作用,這樣導致學生在學習中無法提起興趣。產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音樂課所涵蓋的知識面較為狹窄,無法滿足小學對音樂知識的需求,從而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次就是教師教學方式較為枯燥,很多學校音樂課的教學都是采用單一的教學模式,教師帶領學生去唱教材上的歌曲,并且生硬的講解一些知識。這樣導致學生學習過程十分枯燥,最終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樂趣。教師也沒有為學生延伸一些課外知識,這樣限制了學生的發展,對音樂不夠理解,最終產生厭倦的心理。最后就是學生對課堂參與的程度不夠,音樂教育不僅要讓學生了解到音樂理論知識,同時也要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情感魅力所在,能夠去想象去創造音樂。但是由于教師的教學方式不夠合理,這導致學生興趣不高,課堂參與度也較低,導致學生對于音樂的學習不夠深入,最終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質量,阻礙了學生審美素質的提升。
三、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應用情感教學的措施
(一)創設情境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必須要為學生創設有效的情境,能夠利用情境來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教師只有融入自身的真實情感,才能有效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所以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開展情感教學十分重要,而教師要利用一定的媒介來將自身的情感傳遞給學生,而且情境教學法則是一項有效的教學措施,能夠讓學生在相關的情境中學習,最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一些游戲情境,以此來讓學生參與到學習中,加深學生的音樂體驗,同時也促進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以及溝通。例如:教師在進行《小鳥,小鳥》的歌曲講解時,那么小學音樂教師必須要掌握歌曲的主體,能夠以小鳥為主題,將春天中的陽光、花草以及樹木等大自然風景形象生動的表現出來。同時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一些春天的圖片等,以此來充分的吸引學生,讓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在進行圖片的欣賞中,其興趣得到激發,在歌曲中感受到春天的魅力所在。這樣學生對教師也會感到親切,會拉近師生距離,從而來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
(二)以情動情
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利用自身的情感去激發學生的情感,去感動學生。這要求教師必須具備一顆愛心,能夠熱愛自己的學生,從而來對學生進行有效教育。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要將愛心散播在課堂之上,以此來讓學生感受到親切的感覺,以此來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要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愛。教師對學生的愛可以利用很多方式表達,教師可以對學生一個關切的眼神,去問候關心一下學生等,這樣學生都會感受到教師的親切,都會主動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從而來去進行音樂課程的學習。例如:教師在回答問題中,教師必須要面帶微笑,和藹可親聽學生的答案,并且要給學生以鼓勵的眼神。若是學生出現了錯誤,教師不能嚴加指責,必須耐心為學生講解,告知學生錯誤在哪,從而來促進學生主動改正,避免學生產生叛逆的心理。這樣教師將自身的愛心傳遞給學生,學生的音樂學習質量以及課堂參與度都會得到提升。
(三)利用疑問激發學生主動學習
就目前多數高中英語教學的實際現狀來看,我國高中英語青年教師群體的專業化水平并不算太高,而專業化的青年英語教師不僅要熟練掌握各類新型教學方式和新課程教學內容,同時還應該能夠將學生感興趣的網絡英語資源融入到教學體系中,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全面的了解英語文化和英語語言特征,完成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但我國多數高中的青年英語教師都跟這個標準還有一定的差距,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高中校長及高層管理人員并沒有真正重視青年英語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在平時的時候也沒有針對性的對英語教師進行培訓,使得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速度非常慢,已經跟教學改革出現了較大的脫節。
二、促進中小學學校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策略
(一)轉變教師教學理念
隨著我國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高中英語教學的內容和方向也出現了一定的變化。在新課改的教學背景下,英語教師不能一味的采取灌輸式教學將知識傳遞給學生,而應該讓學生主動接受教學內容。這個時候,教師在教學中從以前的主導地位轉變為了引導地位。因此,高中英語青年教師一定要轉變教學理念,盡快適應自己的新角色。一方面,學校應該將這些教學理念和方式的轉變傳達給青年英語教師,讓教師能夠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建立教師和學生的雙向溝通渠道,摒棄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和講授式教學。另一方面,青年教師還應該注重累積英語文化知識,在教學中使用這些文化來讓學生自主探究英語語言的形成與發展,避免向學生傳授單向的結論性知識。
(二)完善教師的知識結構
在青年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中,知識累積和結構搭建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特別是對于高中英語教師來說,豐富的專業知識是特別必要的。根據新課程標準的相關內容可以知道,高中英語青年教師的知識結構主要可以分為兩個方面,即知識廣度和知識深度。教師不僅要具有非常專業的英語知識和教學技能,同時還要掌握英語相關的教學知識,能夠將其融入到教學過程中。這主要是因為青年英語教師的專業化需要教師掌握非常全面的知識體系,并且能夠利用這些知識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比如在教學活動開始之前,教師可以使用自己預先制作好的英語視頻小課件,結合當下流行的影視作品來引入教學內容,在強化教學重難點的同時,也提高學生對于英語教學內容的興趣點和關注度。而這個過程不僅需要教師具有專業的英語教學知識,同時還考驗了教師對流行英語影視作品、多媒體課件制作、高中生興趣點把控等各個方面的能力。因此在日常教學管理中,各個高中應該注重培養青年英語教師的這些能力,促進教師群體的專業發展。
(三)提高教師教學反思能力
教學反思主要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反思自己教學活動存在的不足,并在下一步工作中進行相應的改善,屬于一種自我審視行為。事實上,教學反思是教師自我能力提升,實現終身學習的關鍵性能力,在高中英語青年教師專業成長中至關重要。因此各個高中也應該引導青年教師群體認識到教學反思對自身專業發展的重要性,并有意識的提高自我監督能力和行為反思能力。特別是目前我國高中英語教學模式已經在社會上引人詬病,很多人都認為高中英語教育比較死板,無法培養出對英語文化有較深理解的學生。很多高中生都是為了應對高考來學習英語,而教育模式也遷就與高考英語內容,因此也就無法對學生進行原汁原味的英語教育。從這些角度來看,高中英語教育還具有較大的提升潛力,各個英語教師的教學活動也跟理想中的英語教學有較大的差距。因此,青年英?Z教師群體更容易通過教學反思來明確自身教育模式存在的問題,在提高自身專業成長水平的同時也能夠改善英語教學模式。
(四)強化教師的職業認同感
二、整體感知
《科學》四年級上冊由“熱”、“變化的天氣”、“振動的聲音”、三個單元組成。在三年級上、下冊的基礎上,本冊教材將繼續引領學生經歷一系列有意義、有價值的科學探究活動,使他們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加深對科學的理解,增進科學探究的能力。
“熱”單元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本單元主要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通過對一些常見的現象提出問題,然后安排一系列有趣而又意義的探究活動,讓學生意識到生活中處處有科學,并進一步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和樂趣。本單元是由“冷和熱”、“溫度計”、“熱往哪里傳”“熱對物質狀態的影響”5部分13個活動組成。
天氣的觀察與測量從天空中云的形狀和變化開始,對構成天氣的四個基本要素分別進行觀測。其中包括云量的觀察和測定、雨量的觀察和測定、風的方向和等級的觀察和測定以及氣溫的測定。這一部分活動中,還包括嘗試記錄各種天氣情況,觀察生物預告天氣的行為以及學習獲得天氣信息的多種方法。
對聲音的探究從傾聽周圍的聲音開始,通過對發聲物體的觀察和實驗,研究和探討聲音是怎樣產生的、聲音是怎樣傳播的,以及如何控制物體發出的聲音。在這一單元結尾設計的“制作我們的小樂器”活動,將由學生自由取材,利用身邊材料制作一件能發出不同音調的小樂器,并嘗試著奏出簡單的樂曲。
這些活動的教育意義和價值是多方面的。我們在新學期的教學中需要特別關注的是這些活動在科學探究方面對教學提出的新目標。
1、要求學生提高觀察的準確性和精確性。
三年級的觀察認識活動以定性為主,很少涉及物質的量。而在四年級的的活動設計中,不僅要求學生更為準確和細致地觀察物體,而且在很多情況下,要求使用測量的方法,并選擇適當的詞匯、數據和圖表來描述物體和有關現象。例如,云量和雨量、氣溫、天氣、聲音的高低等。
2、要求學生不僅關注收集和了解事實,而且要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這也是本冊教材在學生科學探究能力方面提出的新要求。觀察和收集事實上只是探究活動的一部分,在此基礎上,對搜集到的事實進行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以形成新的認識才是科學探究活動的全部。
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提高,以及對科學探究的理解是漸進的,需要我們引領他們經歷一個又一個具有科學意義的探究性學習活動,才能逐漸獲得發展。在新學期的教學中,希望老師們勇于探索,積累更多的經驗,將以探究為核心的小學科學教學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三、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
1、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并能音樂于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于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取知欲,形成大膽相信、著重證據、敢于重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4、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寫發展。
四、學情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四年級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他們普遍習慣于死學硬記死板知識,而不善于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并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學生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科學常識極為缺乏,科學探究能力。家長和某些教師偏重于語數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五、德育目標:
1.通過觀察實驗等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認真、細致、實事求是與人合作不怕困難等各方面的科學態度。
2.通過天氣變化,向學生進行看圖聽懂天氣變化知識。
六、教學重難點
1.歸納、概括同類物體的共同特征,并建立初步概念。
2.歸納、概括同類物體的共同點,發現其中規律。
七、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八、主要導學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參觀法 實踐法 討論法
實驗法 列表法
九、主要教學活動類型:
搜集信息 現場考察 自然狀態下的觀察與實驗
隨著新一輪的課堂標準改革的深入進行,健康第一的觀念已深入人心,但是我認為要貫徹健康第一的理念,在實際教學工作中要做到兩個堅持,首先要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使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創建良好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學生在愉悅的壞境下進行學習。其次堅持體育課教學要堅持基本運動技能的傳授不動搖,體育課畢竟是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學生運動技能的提高是 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培養的關鍵,根據上述原則結合有效教學的理念我設計了本課。
第二,教材分析
排球是深受學生歡迎的球類項目,根據《義務教育實驗教科書》《體育與健康》的教材內容結合本校實際,我們確立排球是初二年級的主教材,本學期12次課,本結課是第三次課,屬于新授課。根據動作技能形成規律,學生動作技能處于泛化階段,結合學生原有水平,我確立了本節課的3個教學目標為:
(一)認知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排球正面雙手墊球的動作技術結構,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陳述排球正面雙手墊球的動作要領。
(二)技能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較熟練地掌握排球正面雙手墊球的動作技能,通過初步練習提高運動水平。
(三)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在集體環境中互幫互助,團結協作的精神,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目標確立后,結合正面雙手墊球的 “插”“夾”“壓”“抬”的 技術要領,“插”即墊球時,面對來球,墊球時插入其后下部分;“夾”即面對來球雙肩內扣,兩臂夾緊,前臂外展,形成墊球面;“壓”即墊球時手腕下壓;“抬”即觸球后要蹬地,跟腰,提肩,頂肘。
根據動作要領我確立了本節課的重點:手腕下壓,接球部位準確;難點:四個環節的協調配合。注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易犯的錯誤:手腕沒下壓,接球部位不準確,接球屈臂,抬臂時機不對等。
第三,學情分析
初二學生還帶著小學生的稚氣。好動是他們的天性,但往往又具有一種不順從性,不愿屈服于傳統的“看教師示范――聽教師講解――模仿教師徒手練習――持球練習”的教法。因此,在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安排靈活多樣的練習,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公平競爭的氣氛,留給學生一定的活動天地,讓學生在學習中思考,從中受到啟示,得到鍛煉,要多表揚,少批評。
第四,教法與學法
在本堂課中,除了常規的講解法,示范法,巡回指導法糾正錯誤法以外,我著重采用了探究式教學法、自主學習法、合作教學法來引導學生自學、練習、交流。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形成學生質疑、探究、主動合作學習的局面。具體的方法我將在教學流程中詳細講解。
第五,教學流程
根據認識事物的規律和人體生理機能活動能力變化規律,將本節課分為開始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三個部分。
開始部分包括一般性準備活動和專門性準備活動,(高中生一般為韻律操,初中生為徒手操,小學生為游戲)。專門的準備活動為三個內容1.原地徒手模仿手形,2.移動中的手形練習,3.自拋自墊熟悉球性練習。
基本部分為了解決這一內容的重難點,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此技術,我采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激發他們的潛能,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教學,
(一)創設情景,設疑導入,就是探究式學習。先隨機抽取兩個學生墊球,向學生提出疑問,為什么他們墊不好球,我們應該怎樣墊球又平又穩呢?讓學生帶著疑問進入下一個自主練習。
(二)自主練習,理解知識,就是學生自由練習。學生自由練習5分鐘以后,相互討論,教師再進行集合,要求學生自己提出要墊好排球的動作要領及理解本節課墊球時要做到手腕下壓,墊球部位在手腕上10公分的知識目標。
(三)分解糾錯,鞏固技能,是指各種分解練習。著重采用了4個練習來鞏固技能。
1.學生四個人一組墊固定球,一個人持球于腹前,其他三人體會墊球時的“插”“夾”“壓”“抬”的技術要點,并相互糾正動作。
2.自拋自墊練習:體會擊球點和控球能力。
3.一拋一墊練習:相距3~4米一人拋球,其他三人輪流墊球,再輪流交換拋球,主要體會抬臂動作和用力時的力度控制。
4.兩人對墊練習:距離3~4米連續對墊。要求學生隨時做好墊球前的準備姿勢,并快速啟動和移動,保持好合理的位置進行墊球,四人分成2小組輪換進行,先可以是原地對墊再練習移動的對墊。
(四)合作競賽,延伸課堂指最后的比賽
最后我采用游戲――托球接力游戲。將球置于手腕上10公分處,進行接力跑游戲,確保球在手腕上不掉落。這個游戲可以鞏固墊球動作和墊球的位置(手腕上10公分),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結束部分1.在教師的帶領下跟隨音樂做瑜伽放松練習,讓學生消除疲勞,使學生身心得到恢復。2.小結,講評本節課的學習情況,表揚肯定學生的成績和進步,指出其不足和缺點,提出下節課的期望。3.安排學生歸還器材。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2-0148-02
一、指導思想
“摧毀敵營”是一節綜合素質練習課,依據《體育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在體育課程教育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的體質,我們在進行體育教育教學過程中,要適當增加一些素質練習的內容;同時,要考慮初中學生興趣廣泛、模仿力強、活潑好動、思維活躍,喜歡游戲和歌舞等特點。
二、學情分析
在《摧毀敵營》的教學設計中,如只是單純的素質練習,學生肯定會感到枯燥和乏味,所以,我把游戲和舞蹈融入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情景教學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同時,通過比賽,培養學生的團結互助,頑強拼搏的精神。
三、教材分析
“摧毀敵營”是一節綜合素質練習課,它不受年級,班級,場地,人數和運動水平的限制,容易開展.通過學生完成“摧毀敵營”這樣一個軍事任務,通過模擬情景教學,結合游戲和舞蹈,使學生在歡快的氣氛中,興趣盎然、情趣高漲,產生強烈的角色體驗和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玩在其中,學在其中,樂在其中”。
四、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本次課的學習,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技術進行積極的身體素質練習和娛樂,能夠積極開動腦筋,學會勇于創新
2.技能目標:培養學生掌握快速反應能力,跑跳能力、投籃的準確能力、創新技術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集體主義精神和團結互助的精神,培養學生戰勝敵人,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以及頑強拼搏的精神
五、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情景教學的導入。
難點:穿越封鎖線和奪取陣地兩個環節的創新表現。
六、教學策略
1.導入熱身部分通過游戲看誰反應快和行進間徒手操的練習,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活躍課堂氣氛。
2.在學習知識技能教學中,充分利用情景教學方法,為學生創設情景,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好安全教育,避免傷害事故的發生。
3.放松結束部分,師生伴隨優美的音樂,共同做好放松動作,在慶祝勝利的氣氛中全面放松,使學生在活躍,輕松的氣氛中全面完成本次課的教學任務。
七、教學方法的運用
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和目標,本節課主要采用觀察法、模仿練習法、自主學練法、小組互助法、示范法等,引導學生主動去嘗試體驗,合作探究,養成主動學習、探索創新的習慣。
八、教學流程
(一)教學內容
“摧毀敵營”[綜合素質練習]:(培養學生跑、跳、鉆、投能力及自由創新能力)。
(二)場地器材
籃球場一個、大跳繩3根、排球60個、大體操墊六塊、礦泉水瓶16個、跨欄架8個,小墊子12塊,大竹籃四個、信號旗兩面、放滿沙子的水桶兩只。
(三)教學環節
1.導入熱身部分。課堂常規:(1)體育委員整理隊伍,清點人數。(2)師生問好檢查服裝。(3)安排見習生。(4)宣布課的內容。
教師活動:(1)教師宣布課堂要求和任務。(2)教師講解練習要求(學生在跑動中聽哨音做動作,一聲做反方向跑,兩聲下蹲,三聲立定)。(3)行進間徒手操:①頭部運動。②直臂繞環。③擴胸運動。④體側運動。⑤體轉運動。⑥腹背運動。⑦跑跳運動。(4)隨著教師一起練習。(5)師生一同完成徒手操。
學生活動:(1)學生認真聽講,注意觀察。(2)學生在教師指揮下練習。(3)充分活動各關節。
教學組織和要求:(1)學生成四列橫隊。(2)學生跑成圓形。
2.學習知識技能部分。課的任務:A.摧毀敵營。(1)急行軍:快速跑20米(用大跳繩布置兩條跑道)。(2)趟過小河:跳過六個石頭(用小墊子布置)。(3)穿越雷區:變向跑(用礦泉水瓶布置地雷八個)。(4)穿越封鎖線[學生自主創新](跨欄架放置于體操墊上邊)。(5)炸碉堡(一邊的竹筐裝滿排球,距離3米放空竹筐,把排球投入筐中)。(6)奪取陣地:學生自主創新(體操墊、旁邊放裝滿沙子的水桶,插上信號旗),學生拿下信號旗后在墊子上做一個慶祝動作。
教師活動:(1)教師講解示范。(2)教師講解練習要求,特別強調創新部分的動作要求,鼓勵學生多開動腦筋,多做創新動作(選擇優秀學生示范)。(3)穿越封鎖線時,教師可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從跨欄架下鉆或爬過。(4)奪取陣地;教師可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拿下信號旗后在墊子上做一個慶祝動作(提醒學生做完后把信號旗插回水桶)。B.大比武:學生基本掌握動作后,按要求把動作完整做一遍進行比賽兩次,看誰做得好,創新能力強。把學生按男女生分兩組進行比賽(男生在外圈)。
學生活動:(1)學生認真聽講。(2)學生認真觀察教師做的示范。(3)學生按教師要求練習。(4)學生分兩組進行比賽。
教學組織和要求:把器材按要求布置成一個半圓形,學生完成練習后回到起點。
3.放松結束部分。教師活動:(1)放松(慶祝勝利):播放音樂,教師帶領學生做放松動作,在歡快的音樂中完成本次課的教學任務。(2)本課小結:本次課學生學習積極性高,充分發揮了學生的獨立性和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自主設置學習目標,發展學習策略,使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深層次的體驗,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學習能力,探究學習能力,同時還運用了游戲法、比賽法、情景教學等,使枯燥乏味的素質練習變得生動有趣。(3)布置作業,引導學生在課后利用愛好的體育項目鍛煉身體。(4)宣布下課。
學生活動:(1)學生跟教師練習。(2)表情飽滿,注意力集中。(3)師生再見,回收器材。
教學組織和要求:學生成圓形練習。
九、教學效果預計
1.預計90%以上的學生能基本掌握本課所學的動作技術。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下冊《不一樣的你我他》
【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內容旨在引導學生了解自己的特點基礎上,通過與其他學生的比較,意識到他人的存在與自己的不同,尊重他人的想法、選擇。讓學生明白正是不同的每個人,組成了豐富多彩的世界。讓學生始終保持積極的心態參加學習活動,拓展學生的思維。
【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屬于低年級向高年級過渡的階段,但學生已經能夠自己具備獨立學習的能力。本課是讓學生認識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選擇和想法,理解、尊重他人的想法和選擇,觀察同學身上的閃光點,感受大家的不同給集體生活帶來的豐富多彩。積極參與各種學習活動,并從學習活動中感到快樂!
【教學理念】
課標中明確指出:“道德與法治是一門活動型綜合課程。”所以,我設計通過一系列活動讓學生體驗快樂,樹立信心,感受大家的不同給集體生活帶來的豐富多彩,并為此而驕傲。本節課在教法、學法指導上我通過讓學生充分地觀察、體驗、感悟、參與等學習活動,采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討論,主動參與以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共同解決型方法相結合。同時注重學科間的整合,最大限度地調動每個孩子的積極性、創造性,使他們更健康、更愉快的生活,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悟理說理能力。
【教學重點】
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同時,意識到每個人各有不同。
【教學重點】
觀察同學身上的閃光點,感受大家的不同給集體生活帶來的豐富多彩。
【教學目標】
1.
了解自己的特點,意識到每個人各有不同。
2.
通過引導學生自己去觀察、體驗、感悟、參與,認識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選擇和想法,理解、尊重他人的想法和選擇。
3.感受大家的不同給集體生活帶來的豐富多彩,并為此而驕傲。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引出話題:現實生活中,有樹葉是完全一樣的嗎?別急著回答,拿出你們桌子上的兩片樹葉,這些都是老師在同一棵樹上摘下來的。用你的火眼金睛仔細觀察一下:這兩片葉子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呢?
學生紛紛回答觀察情況。
2.引出正題:這些葉子的大小、長短和紋理等都不一樣。就像一位哲學家說的那樣: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所以,孩子們你們都是不一樣的。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一同走進不一樣的你我他。(師板書:不一樣的你我他)
二、指導體驗,感受不同。
活動一:看繪本
比一比
1.
激趣:你們的聰明活潑吸引了我,為了獎勵大家,我給大家欣賞繪本中的一組圖片,你們想看嗎?
2.明確要求:看繪本時要認真看,想想他們在干什么?
3.
PPT出示圖片:誰能給大家說說給你印象最深的一張圖片?
學生根據看到的,說說。
小結:他們都在跑,卻又不一樣。正因為這些不一樣的你我他,我們的語言才會如此豐富,我們的生活才會如此有趣。
活動二:找不同
說一說
過渡:看完了跑得不一樣,我們來找找自己和別人有什么不一樣?先來聽聽滿滿是怎樣介紹自己的,她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自己的?你能學學她的樣子來說說自己嗎?
1.聽了滿滿剛才的自我介紹,你發現了什么?
發現她們雖然長得一樣,但是性格不一樣,特長也不一樣。
2.接下來,我們也來學著說一說,我們來找一找你自己和同學哪兒長得不
樣。活動前先聽清活動要求。(PPT出示要求,指名讀一讀。)請同學說一說。
3.除了長相,還有什么不一樣?(性格不一樣)
4.你平時喜歡干什么?我們來聊一聊你的興趣愛好?
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長,很了不起。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都是與眾不同的。
小結:剛才,我們了解了每個小朋友身上都有不同的特點,不同的本領。通過兩年多的朝夕相處,我們發現咱們不僅外貌不一樣,而且性格愛好也不一樣,那么我們還有沒有不一樣的地方呢,別急著說。我們再來玩一個游戲。
活動三:畫圓圈
變一變
1.激趣:有一個小圓圈看我們的課堂這么精彩,也想加入到我們中間,和我們一起游戲,這個游戲就叫畫圓圈變一變。看到這個圓圈,你想到什么呢?大家在這樣的畫紙上,展開想象,畫一畫吧。(配音樂,學生開始動腦筋,動手畫畫,教師巡視)
剛才老師看到大家都在積極的想,用心的畫,有哪位小朋友愿意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作品呢?并說說你的想法。
請幾位同學到講桌前談談自己的畫,說說自己的創意。
看一看老師帶來的幾幅作品和同學們的畫也不一樣,在同一個圓上作畫,我們畫的都不一樣,這是為什么呢?(指名回答:因為我們的想法不一樣)每一幅畫代表著你們與眾不同的心,正因為有了不一樣的你我他,才有了這個創意無限的大千世界。
總結:我們的外貌不一樣,性格不一樣,愛好不一樣,想法不一樣,我們還有有很多很多的不一樣。不同的樹葉將大叔妝扮地枝繁葉茂,不一樣的同學組成了我們這個班集體。我們長得不一樣,每天老師都能看到不一樣的笑臉。我們為班級做得貢獻不一樣。你們就像這一朵朵不一樣的小花,正因為有了這些不一樣的你我他,我們的班集體才這么豐富多彩、充滿活力。
三、課堂總結
課后延伸
結尾:遇見不一樣的你我他,我們將會遇見不一樣的美好的世界。那么,如何與人很好的相處呢?下節課我們將討論這方面的有關話題。最后,老師送給你們一首歌《不一樣的我們》,讓我們在歌聲中結束我們的課堂。
板書設計:
不一樣的你我他
外貌
性格
不一樣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國家教育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要:嚴格教師資質,提升教師素質,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作為教師教育核心課程之一的公共教育學,似乎有了新的歷史使命。對于教師培養質量的追求要求我們必須重新審視教育學課程,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改變“教師厭教,學生厭學”的狀況。
1.對教育學課程的重新審視
1.1課程性質及任務。
教育學是教師教育專業必修課程,更是教師教育的核心課程之一。教育學教學是教師教育專業進行現代教育觀念、教育學知識與實踐、教育研究意識教育的基本途徑。通過《教育學》的教學及學習,學生能夠比較系統地理解和掌握教育的基本思想和理論,認識教育的客觀規律,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培養正確地分析教育現象、解決教育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從事教育和教學工作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1.2教材處理。
根據教育學的課程性質和任務,我對教材進行了分析和整理,將整個教材分為兩大部分專題:第一部分為理論層面,包含:1.認識教育學;2.認識教育;3.教育的兩大基本規律。第二部分為實踐層面,包括:4.素質教育與我國教育目的;5. 21世紀的教師與學生;6. 21世紀的課程建設;7.教學工作;8.班主任工作。根據每一專題在教材中的不同地位,設置不同的課時,詳略得當,突出重點。
2.對教育學教學的再審視
2.1教學方法的選擇與運用。
本學期的教學,我始終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和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采用專題式教學。專題式教學[1]不是一種方法,而是一種教學形式,它以“進步教育”的理念為指導,以把公共教育學課“講活”“做實”作為基本的指導思想,采用專題研討、案例分析等有效方式,由任課教師在遵守課程教學計劃的前提下,把整個教學階段的教學內容按照一定的標準分成若干部分,然后把每個部分視為一個相對獨立的專題進行教學的形式。所謂“講活”是指在忠于原有教材內容體系的基礎上,與時俱進,結合學科發展前沿理論知識和現實實際問題,巧妙調整教學內容和結構,靈活把握考試方式方法,使得課程真正吸引學生來學習,讓學生對公共教育學課程感興趣。所謂“做實”是指讓公共教育學成為學生真正有用的課程,更重要的是讓公共教育學課程對師范生的專業成長和發展產生積極作用。
每一專題的教學都是從教育現象入手,提出問題啟發學生聯系實際進行思考,使枯燥的教育理論變得生動形象,使學生不感覺教育學理論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實實在在地存在于我們身邊、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
另外,教育學課程為理論與實踐并重的課程,在傳授理論知識的同時,注重對于學生教學實踐的鍛煉和指導,在“教學”專題中,安排學生講課、說課、評課。通過實踐鍛煉,學生基本掌握教學過程的基本環節,并且對于教學工作中常用的教研方式的說課與評課有更加感性的認識。
2.2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了08級數教普本、生教普本、音教普本和10級專接本音樂教育、體育教育、美術教育、生物教育兩個班七個專業的教育學課程教學,不同專業的學生的思維模式,性格取向,對于教育學的興趣點和需求都各不相同,尤其是普本和專接本的學生,他們的知識能力基礎各不同,對于同一問題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也不一樣。面對學情如此復雜的授課對象,我沒有一味采用講授法,而是貫徹了因材施教的原則,例如,普本學生和接本學生的區別在于,接本學生曾在專科期間接受過教育學課程的學習,經調查了解,由于種種原因,很多學生對于教育學學習的印象并不深刻。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側重于案例教學法,搜集大量的教育教學案例,通過案例的分析,呈現出教育學理論知識,喚醒學生的記憶,加深學生對于教育學理論的理解。而面對普本的學生則結合討論法,通過學生的討論與教師的講授,加深學生對于教育理論的認識,使學生學有所思、學有所得。
3.教學效果反思與建議
整個學期下來,教學效果總體還是不錯的。學生對于教育學有了比較系統的認識,基本理解和掌握了教育的基本理論,認識了教育的客觀規律,樹立了科學的教育觀;能對教育現象進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且初步具備教學的基本能力,為從事教育和教學工作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但是,在教學過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引發了我的思考。
3.1取消大班制,實施小班教學。
大班教學存在難以避免的問題。大班教學,班額大,專業多,學生之間相互影響。如何控制好一兩百人的大課堂很是考驗教師的課堂掌控能力,并且也不利于因材施教。對于教學過程中案例的選擇和分析,不能很好地照顧到每個專業的學生。另外,專題式教學改變了原有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為師生創建了對話的平臺,有利于教學從“灌輸”走向“對話”。但是,班級人數多,規模大的這一特點制約了專題教學的落實,使其流于形式。
建議實施小班教學,不超過40人為宜,僅限一個專業的學生,結合學科進行教育學教學,使教育學課程學科化,我想這樣更有利于教師專業化的發展,只有改變現有的教學組織形式才能保質保量地完成教學任務,真正實現有效教學。
3.2課時不足成為制約講授法有效實施的瓶頸。
公共教育學課是為了實現高師培養合格中小學教師的目標而開設的一門重要的教育專業課程。按照教育學教學大綱的規定,高校公共教育學的教育基本理論、教學論、德育論和班主任工作等幾大部分一定要講懂、講透,而公共教育學課的課時僅有54學時,教師只能“蜻蜓點水般”地講授。通過這樣短短的一個學期幾十個課時的學習,沒有人能熟知深奧的教育理論、把握共同的教育規律、掌握高超的教育技巧、形成堅定的職業意識,高師公共教育學的課程目標無法有效實現,課時不足已成為制約講授法有效實施的瓶頸。因此,應該適當地增加課時,并且增加學生見習、實習的機會,給學生實踐的機會。
3.3“教師之師”對基礎教育的不了解制約了課堂教學的生動性。
在教學過程中我深切地體會到“硬邦邦”的理論晦澀難懂,沒有生動的教育實踐來充實自己的課堂教學,這些都源于自己對于基礎教育的陌生。因此,教育學教學應該加強與中小學的合作,教師應該定期下到中小學去,做到“走下去”才能“收回來”,豐富自己的課堂教學,使高高在上的理論真實可觸,使先進的教育理念落到實處。
3.4功利思想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
小學一年級養成教育計劃(一)一、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入學之后,一方面由于學前段的教育不同,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也是參差不齊,另一方面,一年級的學生本來就比較好動,加上學習環境的突然改變,學生會很難適應小學的學習方式與方法。通過習慣養成這一校本課程的學習,幫助學生在行為習慣,學習習慣衛生習慣等方面都得到發展。讓他們盡快適應小學階段的學習。
二、指導思想:
根據教學大綱對低年級的最基本要求和初入學兒童的年齡特點,著重對學生進行最基礎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深入淺出地寓行為習慣要求與于生動活潑的具體形象之中。
三、本學期習慣培養的具體目標要求:
行為習慣:
1、尊敬國旗國歌
2、講文明懂謙讓
(十一月重點)
3、維護公共衛生
(本學期重點)
4、課間午間活動正常秩序
(本學期重點)
5、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本學期重點)
6、孝敬父母
(本學期重點)
學習習慣:
1、做好課前準備
(九月十月重點)
2、寫字姿勢:一拳一尺一寸
(本學期重點)
3、上課聽清老師的要求,發言先舉手
(本學期重點)
4、與書報交朋友
(本學期重點)
衛生習慣:
1、衛生好習慣
(本學期重點)
2、小學生衛生習慣
(本學期重點)
3、講究個人衛生
(本學期重點)
四、教學措施:
1、新生入學一月內加強各項習慣的培養力度,尤其是開學一周內集中訓練學習常規。
2、寓訓練于游戲中,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習得習慣,體會到小學學習的樂趣,熱愛學校生活。
3、時常注意強調學生的學習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時時滲透小學生日常行為要養成好習慣的思想。
4、做好家長工作,家校聯動,向家長講明習慣對人生發展的重要性,在家庭鞏固各種正確的習慣。
5、努力體現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
小學一年級養成教育計劃(二)一、目的意義
教育德為先。養成教育是德育工作中的基礎工程。更是一年級新生德育工作的重點,通過系列有效地常規養成教育,培養學生文明禮貌,自立自強的優良品質,豐富我校關于《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工作內容,促進學校德育工作的深入開展。
二、具體內容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養成教育的內容分為下列幾個板塊:
(一)禮儀常規
1、自學生入學起,著重讓學生懂得:
①上學穿戴要整潔;
②上課鈴聲響立即有序的進教室坐好,不打鬧、不講話,能唱歌,在班干部指揮下朗讀或背書。
③上、下課時,起立向老師致敬問好。站立正直、聲音自然洪亮、整齊。
④上學遲到,應在教室門口先向老師報告,經老師同意后才可進入,進教室時,腳步要輕捷,入座時不要發生較大響聲,并立即集中精神聽課。
⑤懂禮貌,在校內外見到老師主動問好,會用“請”、“您好”、“對不起”、“沒關系”、“謝謝”等禮貌用語。
⑥課間如有緊急情況需要離開課堂,須向老師請假,經老師同意后才可出去。
(二)學習常規
1、培養學生養成課前準備的好習慣每天自覺將下堂課所需物品準備妥當。
2、班主任要結合每周一的升旗儀式對學生進行“我愛國旗”的教育,讓學生懂得國旗是祖國的象征,升旗時態度要認真嚴肅、列隊要整齊、唱國歌時聲音要響亮、整齊。
3、老師上課時應向學生強調讀書寫字的基本要求:①文具擺放:書、本分別擺放在課桌左右角,文具盒與書本垂直成直角,上什么課擺什么書;
②坐姿:兩手自然下垂 分放兩邊,胸離課桌一拳,身坐正,眼平視;③握姿:握筆姿勢正確,手離筆尖一寸;④寫姿:眼距書本一尺,書本擺正,不歪頭、不斜肩、不橫寫;⑤讀書:書拿 起,傾斜45度角,朗讀時身坐正,讀書聲音洪亮,要抑揚頓挫,不能唱讀。注意句與與之間的停頓;⑥發言:先舉手,動作要輕,經允許再發言。身體站直,聽準 問題,回答完整,聲音洪亮,不說半句話。
4、要求學生上課認真聽課,及時、獨立完成作業,并交老師批改,如作業有錯誤要及時訂正。
5、班主任和數學老師要利用晨會和口語交際課,讓學生學會專心傾聽,積極思考,主動表達。
(三)紀律常規
班主任要結合新頒布的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對學生進行校紀、校規教育。
1、每天按時上課、不遲到、不早退,有事向老師請假。
2、集隊做到快、靜、齊,行進中不打鬧。
3、上下樓梯時靠右走,不準推擠別人,不扶肩搭背。
4、課間活動不追趕打鬧。
不大聲喧嘩,不做危險、劇烈的動作。
5、愛護公物,不破壞花草樹木。
(四)衛生常規
1、各班設立學生輪流值日制度。
學會打掃衛生。學生值日時不許家長代勞,班主任要及時表揚做得好的同學。
2、不亂涂墻壁,不亂丟亂吐。
3、注意個人衛生,做到勤洗澡,早晚刷牙。
常剪指甲。
4、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5、愛惜課本、文具。
6、教育學生不亂扔雜物,主動維護校園衛生清潔,見到紙片拾起來。
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隊活動時間舉行如“我能行”、“小鬼當家”之類有益活動。有針對性的開展“比學習、比紀律、比能力”的活動。同時要善于發現優點,及時表揚,以點帶面。
(五)列隊做操
要求學生學會聽體育口令,班干部報數。培養從小鍛煉身體的意識,齊步走、向右、向左轉等基本常識。養成做操認真、動作規范,出操、下操要有秩序的好習慣。
具體內容:
1、是否快速準確到達指定地點。
2、按音樂完成整套動作。
3、做操動作正確,規范、到位,整體效果好。
小學一年級養成教育計劃(三)一、指導思想:
小學生,特別是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剛從幼兒園步入小學,在行為習慣上存在很大的可 塑性,許多好習慣都尚未養成,他們就像一張白紙,等待著教育者在上面勾勒出豐富的內容。所以一年級是學生各種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只有在良好的行為習慣 的保證下,學生才能學會認知、學會合作、學會做一個合格的小學生,最終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他們必須靠家長和老師的引導來認知世界。我堅持從實踐出發的 原則,把《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小學生守則》等作為確立養成教育內容的主要依據。經過大家集思廣益,初步歸納出了適合一年級學生特點需要的10種道德 行為習慣,像愛國、守紀、待人、勞動、愛護公物、關心集體、助人、勤儉、刻苦奮發、團結友愛等,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質,諸如誠實、虛心、正直、寬容、自尊、自愛、自信、自強等,這些都是道德教育范圍以內的,也是小學生力所能及的。
二、活動開展目的意義:
播種一個信念,收獲一 個行動;播種一個行動,收獲一個習慣;播種一個習慣,收獲一個品格;播種一個品格,收獲一個命運。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真接影響到學生的一生,為此,我根據 學生實際情況,組織開展良好行為習慣養成主題教育系列活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學生的健康成長鋪平道路。
三、活動內容:
1、熱愛祖國,關心時事,收聽收看新聞,了解國內外大事。
2、自覺參加學校的升旗儀式,尊敬國旗、國徽,唱國歌聲音洪亮。
3、熱愛班集體,有較強的集體榮譽感。
愛護公物,熱心為集體服務。
4、同學之間友好相處,互相幫助。
5、尊敬師長,有禮貌。
見老師能主動問好;對家長稱呼“您”;不頂撞老師和家長;
6、使用文明用語:“謝謝”、“對不起”、“你好”等已成學生口頭語、
7、遵守學校規章制度,不罵街,不打逗,不欺負弱小。
8、遵守公共秩序,遵守交通法規,走人行橫道,不亂穿馬路。
四、教育計劃:
(一)學習習慣:
1、課前要盡量早點進教室,擺放好學習用品,靜靜的坐在座位上等待上課。
離開教室整理好桌面。
2、課堂上積極表現,大膽表達出自己對問題的想法,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習慣。
經常參加集體活動,可以使自己變得更開朗、更樂觀,還可以交往更多的新朋友。
(二) 充分利用班隊會及晨會的時間學習《一日常規》,《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并在日常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知道什么行為是對的,什么是不對的, 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在班級內設立“小小監督崗”,專門負責監督檢查學生的日常行為,并在班會時間進行一周總結,通過監督崗的匯報,評出“最 佳拇指獎”“文明禮儀之星”等,對表現不夠好的學生,及時進行點撥,指導,加強教育。
(三)合理利用升旗儀式,重大節日,加強學生的德育教育。舉行一些有意義的主題班隊會,使學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培養其愛國主義情感,同時,讓學生在各種活動和勞動中學會合作,學會生活。
微課程作為地理課堂補充與拓展的重要途徑,不僅能補充與拓展教材知識,更是地理教學方式的拓展。地理教師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學校的教學環境和教學安排,開發校本微課程,為學生提供嶄新的學習天地,將校園文化、家鄉風土人情、生活中的地理、身邊的案例融入校本課程,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加深了學生對家鄉文化的理解,激發了學生對生活和家鄉的熱愛,并引導學生加強對生活的關注,感受地理就在身邊,領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2.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培養自學能力。
微課程是針對某一具體的重點、難點或疑點問題展開的微型地理教學視頻,時間一般在10分鐘以內,由于其時間短,學生可以充分利用瑣碎時間觀看微視頻,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微課程學習,如等車、乘車、課間、吃飯等,以促進自主學習。地理教師制作的微課程可用于學生課前預習,教師根據教學進度提前將制作好的微課程上傳到班群或網絡平臺,學生獲取微課程后有針對地觀看微課程視頻,自主學習新課程內容,對于難點或疑點知識可進行反復觀看,經過微課程的學習,學生逐漸學會如何預習,培養自學能力。同樣的,微課程視頻也可用于課后解惑與復習,地理教師將重難點知識的講解做成微課程,學生可按需要自主選擇微課程內容,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和理解程度控制微課程的播放進度,進行知識的梳理與消化,經過一系列自主學習過程,學生對所掌握的知識印象深刻,并在這一過程中將新知識內化、建構形成知識體系,完善自身知識,提高自學能力。
3.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微課程”以“微”概念的形式吸引著地理教師、學生的關注,以短小精悍的“微”特點成為一種新型有效的教學模式。微課程作為一種創新教學模式,通過圖像、聲音、短片、文字和色彩的完美結合,以視頻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為學生提供直觀、清晰的圖像,生動、簡潔的文字,舒緩、優美的背景音樂,為學生營造舒適的學習氛圍,為學生提供身臨其境的體驗,使教學過程更加形象化、趣味化,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微課程地理教學活動時間短,符合中小學生認知特點和視覺駐留規律,為學習者提供合適的學習要求。微課程以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學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地理教學成效。
4.促進地理教師專業成長。
近年來,在教育部組織下,微課程被推廣到全國各地中小學課堂,越來越多的一線教師參與微課程相關培訓并切身投入到微課程研究中。從最初對微課程一知半解的認識,到制作微課程并運用到實際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通過培訓、學習、思考與實踐,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特別是在微課程的制作過程中,教學主題、教學內容、教學策略的選取與設計,圖片、文字、聲音、畫面的呈現方式都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為了制作有效而精美的微課程必須不斷學習現代信息技術,通過教學實踐不斷反思、修繕微課程,點燃了教師的創造熱情,提高了教師的研發能力與教學水平。微課程不僅能促進地理教師自身專業成長,通過教研活動或網絡平臺進行微課程交流與學習過程更能促進廣大一線地理教師共同成長。
二、地理教學中微課程的制作步驟
要制作好地理微課程,地理教師不僅要熟悉教學內容,了解學生身心發展與認知特點,還要掌握現代信息技術,適應信息化教學趨勢。地理微課程制作的基本步驟一般為“選題設計—教學設計—制作微課程—反思與修改”。
1.選題設計。
微課程的主題廣泛、題材微觀,經地理教師處理后,學生能自主探究完成的小主題內容都可以成為微課程主題。微課程主題的選擇是制作地理微課程的首要步驟也是重要環節,選題的好壞關乎微課程的質量與效果。因此,在制作地理微課程之前要慎重選擇主題,分析相關知識點,根據實際情況對知識點進行科學的處理或調整,使其更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特點,成為輔助學生學習的重要途徑。目前,許多地理教師在進行微課程選題時,容易出現選題偏大的問題,短時間內無法將知識點講清、講透,難以達到微課程地理教學預定目標。微課程是為學生服務的,選題要以學生為出發點,根據學生學情和學科特點選擇重點、難點或學生易錯點,可以是知識講解、教材解讀、方法傳授等,同時要充分把握“微”特點,即內容精、時間短,確保能在10分鐘內將知識講清、講透。
2.教學設計。
(1)準備教學素材。
明確地理教學主題后,教師可通過網絡、文獻檢索等方式收集與該主題相關的素材。地理微課程素材來源廣泛,可從央視網站、國家測繪局網站、中國氣象視頻網站等下載有用的圖片、視頻、音頻資源,其中央視網站的資源相較于其他網站更為清晰、齊全,特別是央視網站中擁有大量的區域地理資源,對于學生區域地理的學習具有重要意義。
(2)教學內容分析。
確定地理教學中的微課程主題后,根據微課程所要呈現的內容,分析教學內容及其地位、教育功能,依據地理課程標準對教學內容進行科學的調整與處理。
(3)學情分析。
分析學生已經具備的知識與學習能力、學習該內容的認知起點、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和學習障礙等。
(4)教學設計思想。
地理教師從自身實際出發,結合學校實際和教學條件,聯系微課程教學內容,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擬采取的教學理念、教學原則與教學方法。
(5)教學目標。
微課程地理教學目標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確定地理教學目標,使地理教師明確要教什么,讓學生知道要學什么、學到什么程度。
(6)教學重點和難點。
地理教學重點和難點是微課程所要呈現的核心內容,明確地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知識而制作的微課程才能做到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7)教學過程。
地理教學過程是教學設計中的關鍵環節,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創設教學情境、運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合理安排教學時間和環節、教學內容符合邏輯性與科學性、教學目標明確等。
3.制作微課程。
完成地理教學設計后,通過制作PPT完成微課件,再運用錄屏軟件將地理教學過程錄制成微課程。在錄制微課程時,地理教師只需要將制作好的微課件在電腦上進行演示,同時配上對知識點的講解說明,教師一邊演示一邊講解,軟件則全程記錄教師在電腦屏幕上的操作和講解。錄制的過程簡單,操作方便,教師只要在錄制過程中控制好課件演示的速度,調節好講解語速,保持周圍環境安靜,以免外來噪音影響視頻效果。
4.微課程的反思與修改。
微課程的制作過程離不開反思,反思作為地理教師的高級思維形式,應貫穿于地理教學活動的始終,從選題設計到微課程的制作再到微課程教學實踐的反思,地理教師不斷回顧這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將微課程中的不足之處進行修改、完善,以提高微課程作品的質量,同時在反思過程中能發現閃光點,積累經驗,為以后微課程制作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