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9 16:42:1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高效溝通五步法,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前言
城市的發展,給城市的供水帶來了壓力,為保障城市供水管網的安全運行,將水資源利用好,文章將詳細講解具體的措施和解決辦法,如處理不當,將會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當發生供水管道爆管后,加壓的自來水將產生巨大的沖刷力,造成市政道路損壞,還會危及車輛和人員的安全。同時,大量的自來水噴涌而出,導致水資源的浪費,加大供水企業的產銷差,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供水企業為盡快恢復供水還將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搶修,使得企業的經營成本增加,對外服務壓力增大。因此,尋求一套確保城市供水管網安全運行的管理措施,已是勢在必行。
1.提高供水管網建設工程質量
供水管網的設計、施工質量直接決定其竣工后運行的安全可靠性,因此,必須對管網的設計、施工的各個環節進行嚴格把關,確保供水管網的建設質量,方可實現供水管網安全運行。
1.1 合理、科學設計新增供水管網。供水管網的設計既要保證管網供水能力為最佳狀態,又要保證各管段中的技術參數(如流速、水壓、流量等)處于安全經濟運行的范圍內,因此,設計人員在進行供水管網設計時,要做到經濟和技術的合理結合。
1.2 管材及接口形式的優化。管道的斷裂及接口的損壞往往由于管材本身質量,或管材受到外力作用、基礎不均勻沉陷、溫度變化較大等因素而造成的,因此在選用管材時要優先考慮質量好、信譽好的生產廠家的產品。管道接口最好不采用或少采用剛性太強的接口,而采用柔性接口或剛性、柔性相結合的接口方式。
1.3 加強新增供水管網驗收管理。嚴格按照設計要求、施工規范進行施工,建立完整的質量驗收體系,嚴格按照有關驗收標準對施工工序進行中間驗收和竣工驗收。若上道工序不合要求,下道工序決不施工,杜絕僥幸、遷就的意識。
1.4 合理設置排氣閥門。排氣閥門是保證管網安全運行的重要設施之一。管道設計時,在管道中高點設置排氣閥,且在日常管理中,應經常檢查其運行情況,保證排氣暢通。
2.引進先進檢漏設備檢測漏點
城市供水管網安全運行管理中,自來水的漏損控制是一項重要內容,它對提高供水管網安全可靠性,防止因管網漏水而發生爆管事故,節約水資源,發揮供水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起到十分積極作用。
2.1 Soundsens“i”多探頭相關儀的使用。要特別注重暗漏檢測工作,特別是新型檢漏儀器的應用。經多方調研,Soundsens“i”多探頭相關儀。多探頭相關儀在漏水檢測中的應用,為盡早發現漏水,盡快控制漏損,維護供水管網安全運行起著關鍵作用。
2.2 檢漏五步法。檢漏工作事關全市用水安全,不是簡單聽一聽、測一測就能解決問題,需要用科學的方法、嚴謹的工作態度及時排除供水管道由于漏水產生的隱患。檢漏人員熱愛本職工作,鉆研業務技能,勇于創新,通過多年來的工作實踐,實施檢漏工作五步法。
知:熟知被測漏水管線的確切位置深度。管道的相關資料可以通過查詢竣工圖紙的方法得到。對于一些竣工圖紙不全的供水管道,就需要先用管線儀進行管道定位,然后再使用相關儀進行漏點定位。
看:認真仔細檢查漏水主、支管道周邊的閥門井、下水井、電力井、通信井等有無異常,然后判斷漏點位置,這是最簡單有效的檢漏方法。
測:即用多探頭相關儀去確定漏點,多探頭相關儀是目前漏點定位最先進的儀器,多探頭相關儀Soundsens“i”,使用效果非常好。
鉆:開挖前要對確認漏水部位打眼或開孔驗證漏水點,確保檢測正確,避免誤差造成的開挖損失。
存:開挖后使用數碼相機對漏點部位進行拍照存檔,制作暗漏鑒定報表,總結經驗提高檢漏水平。
五步法的應用,使漏水檢出率就會明顯提高,隨著各水司對檢漏工作的重視,對檢漏設備的要求也逐漸提高,使用便捷高效的檢漏設備,可以快速檢測管網漏水,對確保供水管網安全運行起到積極作用。多探頭相關儀的引進,對于降低供水管網漏損,節約水資源,降低檢漏工作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3.改進巡線工作管理方法
巡線工作是一項直接接觸管網及其設施的管理工作,由于近年來城市大建設的開展,道路改造、立交橋建設等市政建設工作增加,無疑給埋設在道路下面的供水管線安全運行帶來嚴重威脅。為確保供水管網的安全運行。
3.1 明確巡線管理工作的職責。長期以來,巡線員認為日常工作中是尋找漏水為主,主要的精力都放在找漏上,對設施維護工作反而放在了其次,事倍功半。其實,如果能夠選擇一種合理的巡線管理方式,完全可以達到對管網設施進行維護并對管網上漏水現象及時匯報的目的。把巡線員管理區域的管網設施資料交給巡線員,包括管線口徑、閥門、消防栓數量等,巡線員通過短期對管網相對位置的熟悉,制定每日巡查的線路,必須沿管線進行巡視,對轄區的閥門、消防栓做到心中有數,并及時制止對管網及設施的堆、壓、圍、埋、占的現象。只要巡線員確定按管線巡查,漏水完全可以被及時發現。
3.2 加強對市政建設工程施工監視。對于市政工程施工,要求巡線員做到認真監護,做好地下管線標識,并及時向施工單位交底。與施工單位負責人保持密切聯系,了解工程進展狀況,巡線員現場監護。對于危及供水管線安全的施工,巡線員積極與施工單位溝通,協商解決辦法,在得到施工方對管線有效的保護后才允許施工。市政工程同時開工較多時,要確保監護得力,有效控制市政施工損壞供水管道的事故發生,保障供水管網安全運行。
4.城市供水管網安全運行管理建議
(1)制定源水管道爆管搶修預案,不定期進行源水管道爆管搶修演習。
(2)利用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用于閥門、管線定位,不再擔心因市政建設造成管線、閥門找不到。一旦發生大口徑管道爆管,有了準確的閥門定位,結合先進的閥門啟閉器,將有效提高緊急關閥停水效率。
當今就業形勢嚴峻,我們應該集思廣益,積極探索新思路新方法,使大學生的成長更加科學,更加完美,不至于千人一面。在教育方法上應該是百花爭妍,百家爭鳴。筆者認為SWOT分析法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應該大有作為。SWOT分析法是通過分析優勢、劣勢、機會與威脅來分析個人特性的教育方法。在近兩年的工作中,我針對學生的特點和目標趨向,并結合個人職業生涯規劃對不少同學進行分析,并積極進行指導。
一、SWOT分析法的分解與引入。
SWOT分析法(具體是指以下四個因素:優勢Strengths,劣勢Weaknesses,機會Opportunities,威脅Threats)即態勢分析法,20世紀80年代初由美國舊金山大學的管理學教授韋里克提出,經常被用于企業戰略制定、競爭對手分析等場合。主要是著眼于企業自身的實力及其與競爭對手的比較,而機會和威脅分析將注意力放在外部環境的變化及對企業的可能影響上。
(一) 機會與威脅分析(OT)
隨著經濟、社會、科技等諸多方面的迅速發展,特別是世界經濟全球化、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全球信息網絡的建立和消費需求的多樣化,使得企業所處的環境更為開放和動蕩。這種變化幾乎對所有企業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正因為如此,環境分析成為一種日益重要的企業職能。
環境發展趨勢分為兩大類:環境威脅和環境機會。環境威脅指的是環境中一種不利的發展趨勢所形成的挑戰,如果不采取果斷的戰略行為,這種不利趨勢將導致公司的競爭地位受到削弱。環境機會就是對公司行為富有吸引力的領域,在這一領域內,該公司將擁有競爭優勢。
(二) 優勢與劣勢分析(SW)
識別環境中的機會是一回事,擁有成功所必需的競爭能力是另外一回事。每個企業都要定期檢查自己的優勢與劣勢。
筆者認為SWOT分析法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應該大有作為。SWOT分析法是通過分析優勢、劣勢、機會與威脅來分析特性的教育方法。在近兩年的工作中,筆者針對學生的特點和目標趨向,并結合個人職業生涯規劃對不少同學進行分析,并積極進行指導。SWOT分析步驟如下:
1、確認當前的戰略是什么? 即學生的需求及目標趨向。
2、確認企業外部環境的變化。即當今各種就業政策及壓力。
3、根據企業資源組合情況,確認企業的關鍵能力和關鍵限制。即挖掘學生的優勢,尋找適合學每個學生的職業。
4、按照通用矩陣或類似的方式打分評價。即對學生自己總結的優缺點進行點評。
把識別出的所有優勢分成兩組,分的時候以兩個原則為基礎:它們是與行業中潛在的機會有關,還是與潛在的威脅有關。用同樣的辦法把所有的劣勢分成兩組,一組與機會有關,另一組與威脅有關。
5、將結果在SWOT分析圖(見圖1)上定位或者用SWOT分析表,將剛才的優勢和劣勢按機會和威脅分別填入表格。
圖1.SWOT分析圖
6、 戰略分析。即根據學生自己所得結論進行有效指導,這個過程溝通很重要。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方法探索
現舉出一例:學生石XX,女性,來自農村家庭,長相一般,皮膚稍黑,國際商務專業,2011屆畢業生。在進入大二時,該生對自身產生了疑惑和迷茫,不知道自己的將來怎么規劃,并一度認為自己一無是處,導致該生很是缺乏自信。針對這些,我向其介紹SWOT分析法,并讓其用該方法分析自身,該生通過自我分析和向同學、朋友、家人咨詢得到以下結果: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該生有些自卑,雖然想上進,但是由于各方面條件人認為比不上別人,所以感到自己一無是處,對未來失去了信心,一定程度上,與周圍環境與同學格格不入。
于是,為了讓該生能夠從自卑的陰影中走出來和讓她對前途充滿信心,將其所得結果進行了分析和修改得到以下結果:
從修改結果中,優點占有優勢,而且,很多的缺點稍微努力就可以克服或者轉變為優點,并勸其注重內在修養提高,增強本領,用發展的眼光看世界。對其中的優點,對其進行了強化,對缺點指導其改進。并將分析結果復印一份,留給其本人,用優點鼓勵自己,那些缺點,克服一個就劃掉一個。最后,向該生介紹了什么是職業樹,怎么樣制作自己的職業樹,和怎么樣澆灌這棵“職業樹”(圖2),指導其利用職業生涯“五步法”( 見圖3)制作三十年的職業生涯規劃連同職業樹一起一式兩份,她和我每人一份。
圖2.職業樹
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過程,總體上看可以分為五個步驟,包括自我認知、職業認知、目標定位、方案設計以及動態調整等。簡而言之,職業生涯規劃就是知己知彼,擇優選擇職業目標和路徑,并用高效行動去實現職業目標。
圖3. 職業生涯“五步法”
第一步:客觀認識自我,準確職業定位(自我認知)
職業生涯規劃最基礎的工作首先是要知己,即要客觀全面認清自我,充分了解自己的職業興趣、能力結構、職業價值觀、行為風格、自己的優勢與劣勢等,人才素質測評是全面、科學地認識自我的有效手段和工具。只有正確地認識自己,才能進行準確的職業定位并對自己的職業發展目標做出正確的選擇,才能選定適合自己發展的職業生涯路線,才能對自己的職業生涯目標做出最佳選擇。
在客觀認識自我方面,我們至少需要了解以下四個方面:
1、喜歡干什么――職業興趣;
2、能夠干什么――職業技能;
3、最看重什么――職業價值觀;
4、適合干什么――個人特質;
正確自我認識越來越受到各界的關注,哈佛大學的入學申請要求必須剖析自己的優缺點,列舉個人興趣愛好,還要列出三項成就并作說明,從中可見一斑。
第二步:評估職業機會、知己知彼(職業認知)
每一個人都處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之中,離開了這個環境,便無法生存與成長。只有對這些環境因素充分了解,才能做到在復雜的環境中避害趨利,使你的職業生涯規劃具有實際意義。
除了要正確客觀地認識自我,還必須更多地了解各種職業機會,尤其是一些熱門行業、熱門職位對人才素質與能力的要求。深入地了解這些行業與職位的需求狀況,結合自身特點評估外部事業機會,才能選擇可以終生從事的理想職業。
對職業機會的評估需要理性評估,真正做到知己知彼,切忌想當然,對不熟悉的行業和職位不切實際的向往,結果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進入城中,一入圍城馬上受到現實沖擊,迫不急待又要出城,兜兜轉轉之間,年已蹉跎,空自消磨。
第三步:擇優選擇職業目標和路徑(確定目標和路徑)
職業生涯規劃的核心是制定自己的職業目標和選擇職業發展路徑,通過前面兩個步驟,對自己的優勢劣勢有了清晰的判斷,對外部環境和各行各業的發展趨勢和人才素質要求有了客觀的了解,在此基礎上制定出與符合實際的短期目標、中期目標與長期目標。
職業目標的選擇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人生事業的成功與失敗。據統計,在選錯職業目標的人當中,超過80%的人在事業上是失敗者。正如人們所說的“女怕嫁錯郎,男怕選錯行”。由此可見,職業目標選擇對人生事業發展是何等重要。正確的職業選擇至少應考慮以下幾點:
1、興趣與職業的匹配;
2 、性格與職業的匹配;
3、特長與職業的匹配;
4、價值觀與職業的匹配;
5、內外環境與職業相適應。
職業目標確定后,向哪一條路線發展,此時要做出選擇。是向行政管理路線發展,還是向專業技術路線發展;是先走技術路線,再轉向行政主管路線;在具體的崗位方面也需要作出選擇,行政管理?市場營銷?技術研發?……由于發展路線不同,對職業發展的要求也不相同。因此,在職業生涯規劃中,必須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抉擇,以便使自己的學習、工作以及各種行動措施沿著你的職業生涯路線或預定的方向前進。
第四步:終生學習、高效行動 (計劃、策略、行動)
在確定了職業生涯目標后,行動便成了關鍵的環節。沒有達成目標的行動,目標就難以實現,也就談不上事業的成功。這里所指的行動,是指落實目標的具體措施,主要包括工作、訓練、教育、輪崗等方面的措施。例如,為達成職業目標,在工作方面,你計劃采取什么措施,提高你的工作效率?在業務素質方面,你計劃學習哪些知識,掌握哪些技能,提高你的業務能力?在潛能開發方面,采取什么措施開發你的潛能等等,都要有具體的計劃與明確的措施。并且這些計劃要特別具體,以便于定時檢查。
彼得•圣吉在第五項修煉中說,企業未來唯一持久的競爭優勢是比競爭對手學習的更快和更好,個人也是一樣(個人需要注意學習方法的探索與堅持)。我們現在的時代是終生學習的時代,要取得事業上的成功,重要的是要不斷更新知識、提升能力,才能保持自己的職業競爭力,逐步達到自己設定的職業目標。
第五部分:與時俱進、靈活調整(動態反饋調整)
俗話說:“計劃趕不上變化”。影響職業生涯規劃與發展的因素有很多。有的變化因素是可以預測的,而有的變化因素難卻以預測。在此狀況下,要使職業生涯規劃行之有效,就須不斷地對職業生涯規劃進行評估與調整。其調整的內容包括:職業的重新選擇;職業生涯路線的選擇;人生目標的修正;實施措施與計劃的變更等等。
職業發展過程中理想與現實的脫節幾乎人人都會碰上,對職業人來說,有些是致命的,有些卻能走通另一條路。發生這種情況時,最不可取的態度是急于求成,消極對待當前工作。正確的做法是――穩定中求發展。
當然,事在人為,再優秀、再動人的職業生涯規劃也取代不了個人的主觀努力。職業生涯規劃的目的是建立目標、樹立信心,職業生涯規劃只是走向成功的必要手段,能否成功則主要取決于個人的努力。
談話之后,該生修訂了“三十年職業生涯規劃”。一個月左右,該生狀況有了明顯改善,性格開朗了,班級里的活動參加的多了,還當了校報記者,并且每天下午六點到操場跑步鍛煉身體,整個人的精神面貌也煥然一新。在暑假中,該生到山東省濰坊市找到了滿意的工作,而且,通過兩個月的工作,很受單位重視,現在已經被單位正式聘用。
當今就業形勢嚴峻,作為高校教育者,我們應該集思廣益,善于探索新思路新方法,使大學生的成長更加科學,更加完美,不至于千人一面。在教育方法上應該是百花爭妍,百家爭鳴。
一、改變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在傳統的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中,教師要求學生死記硬背,這樣一來使得學生對品德課程的學習處于單一枯燥的狀態,過去古板的教學模式“灌輸式、填鴨式”,忽視了對學生的獨學、對學、群學、質疑、展示以及能力的培養,也就影響了思品高效課堂結構的改革。
在我校的教育教學改革中是以“快樂高效課堂”作為教改的新理論,把每個教學班的學生分成多個小組,讓學生給自己小組命名,真正目的在于對學生進行分組教學。也就是說,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小組里參加討論獲得新的知識,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的小組里體驗自己的成長,從而提高每個學生學習思品的興趣。比如我在全縣“高效課堂”示范課的教學中以人教版八年級思想品德“兩代人的對話”為主題,選取了學生生活中與父母難以溝通的事例,如初二學生何××,向其父提出吃完飯后到同學家做作業,順便看會兒電視劇的事情。其父同意了,但要求他8點前回家,何××想已經7點了,那么快就回去不合理,很難接受這個要求,導致溝通困難。我叫同學們迅速回到快樂小組閱讀課文,然后在各組里進行討論,想辦法來幫助何××正確處理這件事,探究解決沖突的途徑和程序。各小組閱讀后通過對學、群學、討論、質疑、歸納總結,然后各組指派一名同學展示各組的意見。追星組代表崔××同學回答:“當我們與父母發生矛盾的時候首先要冷靜下來,心平氣和地與家長商量,商量就是溝通的過程,通過商量,弄清分歧的所在,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辦法。”同學們聽了之后報以熱烈的掌聲。夢想組代表王×同學說:“我們與父母進行溝通,其實是辨明是非,尋求最佳結果的過程。有效溝通要掌握基本要領,其中,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關鍵,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換位思考,溝通的結果要。只要我們同樣以愛的方式對待父母,溝通的障礙就會大大減少,這是溝通的要領。”當王×同學回答完畢,教室里又響起了一片熱烈的掌聲。藍月亮組何×同學確有獨到的見解,她認為溝通還可以分六步走:第一步明確沖突是什么,第二步明確沖突產生的原因,第三步找出解決這一問題可能涉及的各種方式,第四步判斷哪些解決方式是沖突一方不能接受的,第五步確定一種雙方都能夠接受的最佳方式,第六步檢驗最終選擇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是否有效。她說:“這六步法也許不是解決家庭矛盾的萬能鑰匙,但給我們提供了解決家庭矛盾的思路。嘗試它會對我們有幫助。”教室里再次想起了熱烈的掌聲。聽到同學們的發言,我感慨萬千,學生們太了不起了,整堂課我沒說幾句話,學生卻找出了溝通障礙的方法,學會與家人交往的方法,知道了用愛去感受父母,用心去構架理解溝通的橋梁,用愛心去化解矛盾構建和諧家庭;當我們用心去聆聽父母,用情去贊賞父母,用行動去幫助父母,用寬容的心去愛父母,我們能從容應對煩惱,克服逆反心理,真正做到在成長的道路上與父母攜手同行。這樣溝通起來就容易多了。通過本案例分析,我有理由相信,引導學生對身邊的事完全可以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并通過理論聯系實際來培養學生歸納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所以,采用學生獨學、對學、群學、質疑、展示、點評的方式,學生就會學得快樂、輕松、活潑,自然而然就掌握了本課知識。
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基本。我們經常說“安全需要黨政工團齊抓共管”,可是實際工作中,行政抓安全,看得見,摸得著,有手段,可考核,而黨政工團“齊抓”“共管”方面,如何抓,如何管,向來都缺少具體實施內容。還是一個模糊概念。筆者通過對企業事故案例進行深入細致地分析發現,黨群系統抓安全,不是無的放矢,而是有本可循,并且可以抓出成效來。
人是安全的主要指向之一。從工作角度出發,撇開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人是發動不安全狀況的唯一因素,所有不安全因素,都源于人的操作行為。在人的操作過程中,安全自保意識、風險識別能力、精力集中程度、反應靈敏本能、緊急避險能力等等,都決定了安全系數的高低,人是本質安全體系中的第一要素。通常的安全檢查與監督,易于發現物的靜態下不穩定的安全隱患,難以跟蹤糾正物與人的動態下的不安全行為。拿油田鉆井施工作業來說,作業所動用的一切設備設施處于一種良好狀態并不難,但是,并非這種靜的良好的狀態就是安全的保障。而只是個基本。設備設施,只有在工人操作運轉起來后,才會產生對人的傷害,而運轉過程中,每個環節都由專業人HSE監督員去盯守、旁站。顯然是做不到的,即使有專業人員盯守、旁站,操作的行為還是在于操作者本身,也是盯守人員、旁站人員所無法掌控的。所以,發揮鉆井隊的團隊自我安全保障責任意識和主動性猶為重要,同樣,鉆井隊班組的自我保障安全的能動性更為重要,最重要的是崗位工人的自我安全保護能力。
通過對事故案例統計分析看,注意力不集中、未盡相互提醒義務、輕心大意違章這幾個方面占事故發生的絕大比例,這些方面靠通常的安全培訓、HSE監督員監管,收效并不大,恰恰可以通過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加以解決,黨群系統抓安全。
既然一切的安全與不安全行為掌控于操作者手里,那么。安全監管必須能夠真正解決操作者的思想意識與能力問題。通過靈活多樣,符合實際的思想政治工作,為操作者創造一種和諧的工作環境、使操作者持有謹慎的操作態度、保持操作者穩定的思想情緒。調劑操作者從事與之避險能力相適應的崗位,必將提高本質安全水平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一、和諧與安全,善盡提醒義務
思想政治工作,是營造企業和諧氛圍的主導,和諧的團隊,各成員之間團結友愛,團結友愛的崗位操作工人之間,是相互幫助與保護安全的。相互提醒、相互指導、相互顧及等成為聯保安全的必然。舉例說來,甲某實施某項操作,首先想到的是他的操作存在哪些對乙某可能的不安全影響,及時予以提醒,并按規范操作,盡可能地減少波及他人的風險,這是出于對乙某的關愛:同時。乙在甲某實施操作時,適時地進行安全提醒,按安全規范進行校審,盡可能地減少當事人的風險,這是出于對甲某的關愛。推而廣之,在相互配合的操作面內,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相互獲得安全。與此相反的是,工友之間不夠團結,甚至存有嫌隙,更談不上友愛,那么甲在操作時,就不會想到提醒對方。也不會顧及自己操作給他人帶來的潛在風險。更有甚者,甲某有意夸大動作,希望對乙某小懲以戒,以平日常之怨。往往這種看視平常的心理與舉動,就會釀成大的事故。與之相同的是,因為缺乏關愛與友善,在甲某實施操作不夠規范的情況下,乙某又抱著前面所述甲的心理,不盡提醒義務,不盡糾正義務,也存在著巨大的安全隱患。這種工友間一對一的配合,是最直接的安全保護行為,類同于旁站式管理,又不僅僅是旁站式,是相與求得安全的主體,相對于專人監督,專人巡查來比,具有高效、實用、及時、精到的優點。嘗與資深的鉆井隊書記探討安全工作,感覺現在設備穩定性已經很高了,各環節都有安全操作規范。安全教育十分強化,有什么不安全的?只要操作工人互相關愛,怕傷及別人,怕工友受傷,善盡相互提醒義務,互保安全,就不會出什么問題。事故案例分析也證明了這一點。以往的不安全現象,多出于“未盡相互提醒義務”這個原因。
善盡安全提醒義務和安全“唯他”的做法,可以推及多工種配合和遠程作業。例如,啟動電力系統與維修電力系統不在同一工作視線內的情況下,考慮工友是否會因為啟動電力系統而面臨風險,就會在啟動前主動詢問與告知,而不是自顧自的,想當然的,下意識地去操作。就可以避免間隔作業區因上下游工況溝通不好而造成的傷害。同牢記規范相比,這種深植人心的對他人的關愛,更容易成為下意識的良好的自覺行為。
二、態度與安全,摒除輕心大意
事故往往出于大意與輕視。先哲說得好,火,看起來很猛烈,人們敬而遠之,便很少有被燒灼的;水,看起來很柔弱,人們玩而戲之,卻有很多溺水而死的。凡事皆如此,再危險的事情,只要充分預見到了困難與危險,予以高度重視。就易于克服并保證安全;再安全的事情,越是感覺很容易很安全,就會放任自然,粗心大意,安全的也會轉化為不安全。這就是河溝里易翻船、登高山而不墜的道理。所以,動態情況下,操作工人是否對自己的行為有充分的安全評估,是否高度重視,萬分小心。猶為重要。事故安案例分析中我們也發現,凡艱難險重的環節,事故反而很少,事故多出于粗心大意,多出于輕視的態度,一出事故就是一個沒想到。就是一個小違章,就是一個肓區,其根源就在于操作工人對風險的判斷不夠,或者說,下意識里就覺得沒問題,就沒有進行風險評估。
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抓工作態度。要抓安全態度,本人認為“退后五步法”就是基于這種考慮。相反的論調(多出于操作工人本人)是“那樣還要不要工作了”,認為影響了工作效率,這就要從思想上做工作,要教育員工懂得慎重操作的重要性,輕心大意的危害性,但最重要的是要教育員工,“退后五步法”是一種理念,是一種習慣,是一種態度。并非真的事事都要退后五步去端詳半天才去操作,那可真的不用工作了,甚至退后五步退無可退。再退就掉下操作臺了。關鍵是要員工養成每一次操作都要進行風險評估的習慣。形成這種素質和能力,評估的時間是快速的,是自我保護和保護他人成為一種本能,就如同開車行經路口本能地帶一下剎車一樣,并不需要停下車來思考怎樣通過這個路口。
三、情緒與安全,保持精力集中
通過案例分析我們看到,注意力對
于安全。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方面。精力集中就不會誤操作。注意力集中。在突發事故時就會快速正確避險。以往的經驗告訴我們,常常是那些愣怔中的人在危險面前手足無措,原可以輕松避險的小事件成為了大事故。這是一個反應能力的問題,更是一種能不能第一時間做出反應的問題,當沒有更多反應時間的情況下,注意力集中者避險的成功率遠遠大于走神者。而精力集中與否,有充足的體力精力是一個方面,現在大都能作息平衡。有充足的休息時間,這也不能排除上網、娛樂等熬夜造成疲困以至于精神難以集中的現象,只要善于觀察和疏導,不難發現和予以杜絕。容易忽視的方面是員工情緒,情緒不好,是精力無法集中的一個重要方面。為情為事為關系,對象、妻子、父母、朋友、工作、錢財、婚喪、喜怒等等。都可能誘緒波動,才下眉稍,又上心頭,工作時茫茫然,雜念叢生,都會發生注意力無法集中現象。
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善于發現員工的情緒波動。加以疏導和消除。可以根據情緒波動產生的不同原因,對癥下藥,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強化安全意識;或傾之以心,動之以事。幫助解決困難;或慰之以語,動之以義,解開思想包袱等等,使員工不上情緒崗,不緒呆,不出情緒事。
四、天分與安全,減除人事風險
安全在于教育,安全教育可以提高風險識別能力,這方面行政已經做了很多工作,并且成效顯著。但是,不可忽視的一個方面是,有些人天生就反應慢。安全意識及行為能力較差。以往經驗證明,受傷害的總是那些天生反應遲鈍者。操作不能遵循規范,危險中不能快速走避,辦多少培訓班,實施多少安全教育,對他都毫無幫助,典型的“避險低能兒”。這樣的人不常見,但是有一個算一個,風險系數就得按乘方計算。對于這類“避險低能兒”,要么解除用工(在用工各類限制情況下,恐難辦到),要么調換崗位,安排到安全系數較高的崗位去工作。企業新招錄新人時,要設置緊急避險能力測試,凡天生的“避險低能兒”,應慎重錄用,或用于風險系數較低的崗位。
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善于發現“避險低能兒”,從組織上予以協調,解決安全隱患人或削減安全隱患人造成風險的可能。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在日常的計算機操作課中,存在著以下幾類問題:(1)許多學生憑自己的興趣、愛好“各自為政”,不按指定的內容操作,極大地影響上機操作課的組織。這種情況造成的結果之一是學生無法全面掌握應有的技能,結果之二是教師不能按計劃完成教學任務。(2)部分教師對學生的要求過于茍刻,使學生在上課操作時存在著恐懼感,不敢主動、輕松、靈活地去使用計算機,更談上對教學內容進行探索式學習,這使得學生無法真正地掌握計算機的操作技能。(3)個別教師缺乏責任心,由于學生的學習基礎薄弱以及學習習慣較差,教學難度大,因而對學生采用“放羊式”教學,對學生的操作沒有明確的要求,在學生操作過程中沒有給予必要的指導,這樣的結果是學生更容易迷失了。
比較班級 班級人數 學習課程 授課方法 研究時間
二年級甲班 31 Access2000基礎與應用 傳統教學方法 一學期:20周
二年級乙班 35 Access2000基礎與應用 課題研究的教學方法 一學期:20周
針對這些實際問題,筆者嘗試在教學過程中因材施教,因人施導,在教學中采用“五步法”。堅持下來,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從整體上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在研究的過程中筆者在如下兩個班進行了對比研究:
作為研究對象的兩個班級在學生素質和學習能力上基本相當,學習的課程相同,而且都由筆者一人授課,只是在上課的過程中采用了不同的教學方法,筆者也在教學及比較中不斷地總結教學方法。
下表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的一次對比過程:
筆者經過一學期在對兩個平行班級的相同課程采用不同教學方法的研究基礎上,總結出了一套計算機操作課課堂教學的方法,即“激發興趣—確立目標—相互幫助自學實踐—師生解疑—評價作品,修改完善”的“五步教學法”,將一堂課分成五步來上。在教學中步步深入,充分發揮學生的獨立自主性,從根本上提高學習興趣,讓學生自己想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1. 演示示例,激發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中,要有一個精彩的新課導入過程,一開始就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起迫切的求知欲。例如講授ACCESS窗體這部分的內容,首先筆者把課前準備好的窗體演示給學生看,學生立刻討論起來,很多學生驚奇的說:ACCESS還有這個功能啊?這個背景圖片好漂亮!這個窗體怎么做啊?這時學生的學習興趣頓時濃厚起來了,便有一種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的感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便調動起來了。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和興趣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對于學生來說,學習興趣是他們學習的主導動因。濃厚的學習興趣能調動學生的內驅力,使學生具備“能源”,促進大腦處于積極活動狀態,促進觀察力、注意力、思維力等智力因素的高效率活動。
2. 剖析示例,明確學習目標
在興趣激發起來之后,就是要明確學習的任務和目標,做到有的放矢。筆者立刻告訴學生本次課的目的就是讓每個學生完成窗體的制作。第一步:創建窗體;第二步:在窗體上添加標簽、文本框、圖片和按鈕四種控件;第三步:修飾窗體,添加背景圖片等。學生看到演示的窗體再加上明確的學習目標,對課堂的內容有了直觀的認識和了解,知道自己要學些什么,課堂上的學習就不再茫然,學生學習更加主動。
教學目標是預期的學生學習的結果或者是預期的學習活動要達到的標準。明確教學目標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有效途徑。計算機操作課中,學生可以支配的時間相對比較自由,教師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全部控制,通過具體的任務、明確的目標來約束學生的操作練習,從而避免上機課的盲目性。
3. 引導質疑,有針對性自學
當學生有了興趣,同時又明白要學些什么的時候,筆者趁熱打鐵,讓每個學生開始動手,自己試著創建一個新的窗體。根據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學習能力合理地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以小組長為核心組成—個團隊,以小組為單位,有任務大家討論解決,分工完成;有疑問大家商量探討,共同解決,讓學生們團結協作。創建窗體這部分內容,通過討論以及互相幫助,所有的學生都完成了。這時學生就會產生學習的成就感,感覺學習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困難,進而想學習更多的知識。筆者緊接著提出下一個知識點:在窗體上添加標簽控件,如何修改控件的設置。此時讓個別能力強的學生演示標簽的添加和修改過程,筆者對其操作中的問題點評,并且補充該學生沒有演示到的內容。然后讓所有學生動手操作,要求學生舉一反三,將文本框控件、圖片控件以及按鈕控件全部添加到窗體上并且修改控件的設置。鼓勵學生大膽的操作,相互討論幫助。對于不能自己解決的問題記錄下來,及時詢問。這些做完之后,就可以完成本次課的最后一個知識點:給窗體添加背景,美化窗體。這時候要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要有每個人自己的特色。
計算機課程的教學區別于其它課程,更應該注重學生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培養,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自學能力在中專學生能力層次當中屬于最重要最基本的。
4. 師生共同解決疑惑和問題
學生在學習操作的過程中,教師在課堂上巡視,要注意傾聽和發現學生在操作中遇到的問題,做好記錄和總結。教師把新知識、難點、操作要點作為主要內容講,把課堂的多數時間盡量留給學生操作,學生在操作中更能積極主動地學習、思考、實踐。教師最好能積極地利用多媒體教學系統,演示主要的操作步驟和要領,這樣小組中的學生才會很快掌握,然后他們通過討論可以解決許多問題,并能產生許多新的思想火花(新操作技巧誕生等)。若個別小組仍有問題的可進行個別輔導答疑,操作中讓小組長配合,作好輔導和督促工作。
5. 展示優秀作品,修改完善作品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是評價教學效果的重要依據。自主合作學習方式下政治課堂教學要做到一切為了教學目標,一切圍繞教學目標,帶著教學目標走進課堂,圍繞教學目標開展教學活動。考試說明是高考的大綱,它系統、全面地告訴學生高考考查的知識點和能力要求,是學生學習備考的重要依據。準確把握所學知識點和能級要求,是提高學習針對性、有效性的必然要求。在學案中設置“聚焦考點”這個環節,有利于學生明確本堂課的學習目標,引起學生的注意,使學生學會有針對性地解決重點問題,從而為達成課堂的高效率奠定基礎。
二、親近課本,自主探究質疑
在學案的編制中,依據考綱把以時代內容為背景材料的系列重點問題作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向導,做到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讓學生帶著問題回歸課本,學生能獨立閱讀的就放開讓學生閱讀,學生能獨立思考的就讓學生獨立思考,學生能質疑的就一定讓學生暢所欲言,讓學生在“預熱”過程中發現問題、發現難點。這樣一方面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另一方面通過不間斷地培養,能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習慣。
在學生自學過程中,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第一,要指導學生自學的方法。譬如告訴學生學案中哪些內容只要略讀教材就能掌握,哪些內容應該注意知識的前后聯系才能解決等。第二,教師應要求學生把自習中有疑惑的地方做好記錄,并對這些地方進行一定的分析判斷和歸類整理,為有的放矢地進行合作探究做好準備。這樣一方面能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和正確的自學方法。良好的預習習慣和正確的自學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學生受益終身。第三,教師在學生自學的過程中要進行有效的督查,及時表揚和鼓勵那些自學速度快、效果好的學生,同時重點給中等生和后進生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幫助。
三、合作探究,完善知識構建
在學生充分自學后,進入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合作探究環節,實現以學定教、互動合作、完善知識構建、提升合作水平的目標。教師要先檢查學生自學情況,在了解學生學情的基礎上,決定“教什么”和“怎么教”。那些大部分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不需要教師反復講,教學的真正重點應該放在大部分學生自學、預學時覺得困難的地方,而不是教師備課時自己以為困難的地方。我在教學中的具體步驟是:首先,讓學生向全班展示已經獲得的個性化的學習成果,并提出自己的疑難問題。成果展示時,A類問題盡量照顧到后進生,如果連后進生都學會了,那么就可以保證全班學生基本上都已經達到了該知識點的目標要求。B類問題要以中等生為主。其次,發動學生通過交流、質疑、討論的方式解決自學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教師可參與到學生提出的較難問題的討論中,盡量把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聽,用自己的嘴巴去說,用自己的雙手去做,用自己的頭腦去判別,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最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合作,遇到疑問要主動請教教師和他人,謙虛學習他人的經驗,主動地和別人分享自己的快樂,從而完善知識構建,提升自主合作水平。
四、學以致用,高效達成目標
向美集團(本文提及的企業及人物均為化名)是一家時尚服裝生產企業,由于進入市場較早,市場占有率一直穩步增長。近年來,隨著Zara等國外品牌的入侵,向美集團的市場份額逐漸被蠶食鯨吞。集團總裁程郁眼見市場失守,提出了組織能力的變革思路――產品方面要更有創新能力,市場方面要更有渠道影響力。
變革產生的高壓使公司人才出現缺口,外部招聘來的人才由于文化融合性等問題,始終頂不上去,而內部人才供給也表現乏力。從去年開始,集團人力資源部經理邵陽開始建立二三級管理人員的高潛質(后備)人才隊伍,啟動了“Hi-Po(高潛質人才)成長工程”,針對空降兵和內部人才提供一系列培訓。
邵陽和他的團隊找來咨詢公司開發關鍵崗位的素質模型,辛辛苦苦設計培訓課程,并從外面聘請知名講師來講授。然而,大量成本投入后,人才培養效果卻羞于見人。人力資源部費心設計和組織的培訓課,并沒引起參訓者的興趣。大家紛紛反映:有的課聽著讓人熱血沸騰,但解決不了工作中的關鍵問題;有的課程引經據典,但與實踐完全脫節。集團總裁程郁得到這些反饋后,果斷決定止損,不再允許邵陽在這種培訓模式上繼續燒錢,要求他探索一種“真正有效”的培訓模式。
人才培養模式的悖論
邵陽和大多數人力資源經理一樣堅信人才培養是有周期的。但他們眼下面臨的情況是,老板對培訓的要求越來越功利,越來越要求立竿見影,恨不得錢一投進去,馬上就能收獲人才,一旦關鍵崗位頂不上人,往往不問青紅皂白直接歸咎于“人才培養不力”。面對這樣的問責,“邵陽們”幾乎難以辯駁,他們不得不正視傳統人才培養模式的問題,希望能探索出一條創新之路。
傳統培訓――看上去很美 向美集團的人才培養模式比較傳統,主要依賴于培訓,其做法無非是按照人才素質(包括知識)的短板設置課程,根據課程招募內外部師資,再設置培訓后考核或獎勵(如學分)以確保參訓學員的學習積極性。這種邏輯似乎非常有力,邵陽也從來沒有懷疑過這種模式,但是,在總裁程郁要求創新的壓力之下,他組織了一次調研,結果發現這種模式有很多缺陷。
第一,培訓形式老套。傳統培訓大多采用課堂授課模式,這讓“職場一族”感到頗為枯燥,為了調節氣氛,很多講師在授課時會加入“包袱”和“段子”,但這很可能讓課程變成管理相聲,沖淡了主題。更尷尬的是,有時這些段子也不新鮮,講師才說了上句,員工就接上了下旬,然后笑成一團,大家對培訓課頓時失去了新奇感,熱情大減。
第二,知識更新不足。由于課程體系中對于知識的規劃是基于頂層設計,由人力資源部決定,參訓人員學習的內容大多是一些管理基礎知識。但現實中,員工需要掌握的知識時時刻刻都在隨著環境更新而更新,過于厚重的管理基礎知識從理解到轉化為實踐需要漫長的過程,員工更需要新穎輕快、能“解決問題”(problem solving)的知識。
第三,能力發展不夠。知名咨詢公司開發出的素質模型以能力素質為導向,但據此設計的課程體系卻沒有“情境化”,沒有考慮到參訓人員所處的現實大環境和小環境。例如,針對采購人員素質模型中的談判能力這一維度,人力資源部設置了相應課程,但根據高潛質人才上級主管的反饋,其培訓效果依然不明顯,參訓人員的談判水平沒有提高。學員則反映,課程講的是那個道理,自己也記住了要點,但和實際工作中遇到的情況好像不是一回事。
發展中心――陽春白雪的獨舞 傳統培訓模式走不通,邵陽開始求助于“外腦”。多番咨詢后,他發現了發展中心(Developing Center)這一工具。發展中心來源于評估中心(Assessment Center)的概念。評估中心原是為了選拔高層次人才而設計的測評方法,簡單來說,就是在三天左右的時間里為評鑒對象設置公文筐、演講、角色扮演、商務談判、無領導小組討論等模擬的工作場景,并觀察他們在這些場景中的表現。這樣的評估方式,效度和信度都比較高。后來,學者和實踐者逐漸發現,在這種模式中嵌入一定的輔導也能幫助人才發展,于是,又提出了發展中心的概念。換句話說,這種做法相當于讓人才去打仿真的“熱身賽”,并安排教練進行輔導,比起講授課程后讓他們自己摸索,自然更能夠促進高潛質人才的能力提升。邵陽嘗試為向美集團引入發展中心,卻又發現了新的問題。
其一,定制化使得成本失控。發展中心本來就是針對少部分高端人才的培養模式,此類模式要為每個培養對象設置一系列模擬工作情境,每次只能針對一人,還要有多個心理專家隨時跟蹤輔導。高度的定制化必然使其無法規模化量產,因而造成了成本高昂。而向美集團的需求是針對大規模的人才庫進行發展,其成本更是難以估算。
其二,“一元化模式”使得功能受限。發展中心對于“能力”的發展大于“知識”的擴展,功能傾向一元化。這是因為評估中心很大程度上默認了被測評者已具有必要的知識,因此,它僅僅設置了少量關于知識的考核點。發展中心受限于這種傳統,對于被測評者的知識擴展自然有限。而在現實中,人才培養應該兼有“能力發展”和“知識擴展”的二元化模式。比如,按照向美集團對于高潛質人才的培養需求,戰略性知識的更新就應該是一項重要目的。所以,發展中心還不能完全滿足向美集團的人才培養需求。
看來,走新路和走老路一樣吃力不討好,邵陽感到自己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之路上已經走到盡頭。身為向美集團的一名外部咨詢專家,我向邵陽推薦了一種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企業劇場。這種培養模式,簡言之,就是模擬企業現實情境編寫“劇本”,讓參訓人員充當演員來演這出“戲”,在戲中獲得成長。這種做法不僅能實現人才培養的規模化,有效降低培訓成本,更能在“知識導入”和“能力提升”兩方面都有所兼顧。
劇本編寫
“劇本,劇本,一劇之本”。企業劇場能否成功,關鍵在于劇本,劇本決定了培養的內容和形式。傳統人才培養模式一般通過素質模型來確定培養內容,所謂素質模型,是由若干個素質指標組成的指標組,它們包括了某些工作范圍內最重要的能力要素,能夠區別不同員工在履行這些工作職責上的能力高低。但是,素質模型的產生本身就是一個信息精煉的過程,這一過程很可能損失信息,因此它只能作為一種參考。而且大量的實踐告訴我們,在模擬工作情境中對人才進行觀察才是最準確的。因此,我帶領團隊以“關鍵情境”為中心,運用“五步法”進行了劇本編寫。(參見副欄“企業劇場劇本編寫‘五步法’”)
第一步:確定關鍵情境 關鍵情境是指挑戰性達到一定程度的工作情境,這些工作情境能夠區分高績效人員和一般人員,換句話說,處理這些情境是需要特定素質的。收集關鍵情境的途徑有兩條:其一是來自高層、中層和其直接下屬的訪談,人力資源部基于對戰略的梳理,為這些訪談設置了半開放式的訪談框架;其二是來自“績效關鍵事件”的記錄,人力資源部在盤點績效時會發現一些中層管理人員所在部門或個人的績效異動,此時進行“復盤”可以發現是何種事件影響了績效,而這些事件就是“績效關鍵事件”。
例如,我們發現,向美集團在轉型過程中重新設計了一些運營流程,但這些流程尚不穩定,因此,隨著市場變化,常常有臨時任務倒逼到各部門,而能否處理好這些臨時任務就成為組織能否高效運行的關鍵。于是,“臨時任務的處理”便成為向美在當下的一個“關鍵情境”。
第二步:擴展關鍵情境 以關鍵情境為中心,對情境可能涉及的對象進行定向訪談,充分還原這些情境的完整信息,明確情境中不同的角色分配。
中層管理人員通常需要對高層的指示上承下達,尤其在當前向美集團戰略轉型的關鍵階段,事務性工作之外還有許多臨時的重要任務,這些任務往往時間緊、工作量大、責任壓力大,且受到高層密切關注。我們為此設置了一個問題:在面對這類任務時,你是怎樣處理的?能否給我們舉個例子?
針對此類問題,我們采訪了30名二級管理人員和62名三級管理人員。其中,“臨時任務處理”采訪記錄的范例如下。
采訪一名二級管理人員,他提到自己比較成功的一次相關經歷是:“接到上級臨時安排的緊急任務,我迅速找到若干部屬,發動大家加班。接著,我考慮下屬的能力特點,有效分配了工作。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我一方面積極協調跨部門的資源,支持下屬的工作,并協調下屬之間的沖突;另一方面也對承擔重點工作的下屬進行了輔導。
最終,保質保量完成了任務。”接著采訪一名三級管理人員,他提到了類似的一件事,但他的描述是:“接到上級的臨時召集,其他工作進行了安排,確保自己迅速到位。在上級分配任務的過程中,積極影響上司理解任務,衡量自身的任務承載能力,用自己的長處承接任務。在任務執行過程中,與周邊模塊的同事積極溝通協調,處理沖突。任務完成后,對于任務的處理模式進行了總結,提煉了方法,確保下一次處理相似任務時能夠更加高效。”
不同層級的人員、同層級的不同人員從自己的角度給出了描述。所有描述疊加在一起,關鍵情境的信息就基本呈現出來了。
第三步:關鍵情境“碎片化” 每個碎片相當于劇本中的幕(act)或景(scene),對每個碎片中不同角色的考核點(也是培養點)進行提煉,并貼上素質標簽。事實上,這相當于為重新開發素質模型采集基礎素質指標。
在向美集團“臨時任務處理”的關鍵情境中,對于二級管理人員的角色來說,下屬激勵、解決問題、溝通協調、沖突管理、教練技能等素質都是考核點;而對于三級管理人員來說執行力、向上管理、團隊協作、任務管理能力等才是考核點。
根據這些素質標簽,設定不同的行為分級(參見副欄“溝通協調的行為分級”)。一方面,這些行為分級方便了對參訓者進行評估;另一方面,這些行為分級也為引導員工矯正行為并對其輔導提供了依據。
第四步:角色配型 為了明確參訓人員需要提升的素質,我們為其未來職業發展模板(例如成為渠道環節的中層管理人員)*設計了素質模型(參見副欄“中層渠道經理素質模型”)。按照職級和職類,我們提取前面采集的基礎素質指標,一共劃分出20余個素質模型,每個素質模型都對應一個職業發展模板。這些模型包含的素質指標就應該是劇本關注的重點,也是關鍵情境應該包括的內容。從人才培養成本的角度來說,一個適合采用的關鍵情境應該包括盡量多的角色和盡量多的考核點(針對素質指標),所以,能夠符合這一特點的若干關鍵情境都被挑選出來。隨后,首批50多個高潛質人才(10名二級管理人員后備,40名三級管理人員后備)被分配到了5個小組中,每個小組設置6個左右的關鍵情境。以某小組中的中層渠道經理為例,我們挑選了包括3個以上考核點的6個關鍵情境,當然,這些關鍵情境同時也符合為其所在小組其他參訓人員設置3個以上考核點的要求。
第五步:劇情串聯 用“主題思想”關鍵情境串聯成劇本,并對劇本進行修正補充。從第一個層面上看,主題思想關乎劇本的實體內容,這一內容是與企業當前的戰略密切相關的,是連接各個小組劇情的關鍵。我們針對向美集團力圖實現的“戰略轉型”,編寫了一幕《轉型之痛,轉型之美》的劇本,5個小組被分別設置為采購組、研發組、生產組、渠道組和終端組,共同在虛擬的情境中推動向美轉型。從第二個層面上看,串聯每個小組關鍵情境的主題思想又是企業當前戰略下該業務模塊的子戰略。例如,分配給采購組的主題思想是“靈捷供應鏈”,根據劇情安排,該小組必須通過改造靈捷供應鏈以適應公司的轉型,它所經歷的關鍵情境都圍繞這一主題思想展開(參見副欄“采購組劇本片段”)。換句話說,每個小組相當于分到了一個行動學習主題。按照上述模式,每個小組的劇情策劃都在三天內完成。
劇場公演和演員評估
完成了劇本編寫,我們組織團隊開始進行“公演”前的準備。
首先,每個小組分到我們從外部邀請的“行為教練”和“知識導師”各一位。行為教練都是職場經驗豐富的經理人,負責參訓人員(演員)的“能力發展”,主要是觀察他們的培養點,進行等級評估,并在固定時點進行一對一的行為糾偏;知識導師是對各小組行動學習主題有一定研究的學者或咨詢師,負責參訓人員的“知識更新”,主要是在劇情推進的過程中,隨時進行知識輔導,幫助參訓人員“干中學”(leam by doing),并對各小組的行動學習成果進行評估。小組和人員確定后,我們向行為教練和知識導師介紹了劇本梗概和參訓人員,并對其進行輔導技巧和測評方式的培訓,統一了標準。
隨后進入“公演”,正式“公演”當天,我們了簡單的“演出規則”:每個參訓人員都應忘掉自己在企業中的身份,進入劇本設置的角色。我充當“總導演”,行為教練則充當各小組的“導演”,“導演”給出演出背景,設置沖突點,負責劇情推進。各小組之間是協作與競爭的關系。協作是因為各組任務之間存在關聯,必須共同推動向美集團轉型,違反合作原則被扣分;競爭是因為各小組的成果接受知識導師組成的評審委員會的評估,按照評估結果排名,并獲得相應得分。小組的得分平均到參訓人員的記錄里。
正式表演開始后,各小組開始在行為教練的引導下推進劇情。起初,參訓人員們覺得新鮮,有點游戲心態,但隨著劇情的推進,大家都進入了角色,開始真刀真槍地爭資源,搞辯論。如果他們之間只產生一般性沖突,行為教練是不會介入的,只有當沖突升級影響劇情推進時,行為教練才會叫停。
所有成員的表演(能力表現)都被行為教練記錄在案,到了晚上,行為教練依次為每個人進行15分鐘左右的一對一行為反饋和輔導。高潛質人才在向美集團都是績效優秀的員工,大家習慣了平時的行為模式,從來沒有意識到自己有問題,此時,行為教練找到了問題點,進行“復盤”,并自己作為第三方的感受反饋給高潛質人才,同時向他們展示一些行為范例。這種做法對一向自我感覺甚好的參訓者形成了極強的沖擊。
例如,行為教練張銘在對劇情中的二級管理人員肖漢進行反饋和輔導時有如下對話:
張銘:我注意到,您今天作為組長在對小組成員的工作成果進行點評時,好像比較嚴格?
肖漢:嗯,這是我的領導風格,我想對下屬保持一定的壓力。
張銘:您認為這有效嗎?他們會對您的管理服氣嗎?
肖漢:應該會吧,都是為了小組的工作,只要我一片公心,大家都能理解吧?
張銘:不見得,據我觀察,好幾個人在聽到您對于成果的批評時明顯有消極情緒。隨后,我收到的反饋也顯示,好幾個人認為您只會批評,不會表揚,批評也沒有具體的改進意見,僅僅是體現您要求比較高。
肖漢:但我也表揚他們了呀……
張銘:對,我注意到您說:“大家都很辛苦,做得也很出色,好的地方我就不多說了,我主要挑挑刺。”您知道嗎,據我們的調查顯示,這是管理當中能夠排上前三位的“忌語”,是一種虛偽的表揚,重點是在批評,對下屬是極大的傷害。其實,您的潛臺詞是:“我是很嚴格的,我簡單說一句好已經是對大家最大的表揚了。”但您應該清楚,下屬是需要表揚的,表揚一定要具體,表揚一定要針對特定對象,具體和針對特定對象才有真實感,才能起到激勵的作用。
肖漢:(若有所思,仍不完全信服)就算我沒有表揚好,難道做得不好不該批評嗎?
張銘:不是不能批評,而是批評一定要有具體的點,而且要對下屬給予輔導和支持。您在批評××時,只拋下一句話:“反正你這東西還達不到我的要求。”××根本不知道您要的是什么,也得不到您的支持,自然只有抱怨。
肖漢:(開始梳理思路)嗯,我下次會注意及時對他進行輔導。
張銘:如果您當時對問題也想得不太透,我建議您發動小組成員進行頭腦風暴,一起來幫助××,您自己僅僅做觀點的匯集和點評,從大家的思路中找出思路。這樣您既能避免尷尬,又能鞏固自身領導者的形象。
肖漢:我明白了,謝謝!
除行為教練之外,另一個重要人物知識導師也在這一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知識導師不是體系化地灌輸知識,而是知識碎片化,最關鍵的碎片在大家推進劇情的過程中適時導入。這種好處顯而易見,成人學習具有極強的目的性,選擇在參訓人員需要時導入顯然更能幫助其理解知識。另外,在介入一個新領域時,參訓人員沒有統一的知識基礎(常識)和溝通語言,難免出現為爭吵而爭吵以強化話語權的現象。此時,知識導師能夠通過自身的權威地位進行判斷,避免各方走入歧途,轉而形成有價值的爭論。
三天的公演(脫產)接近尾聲時,每個小組都要花半個小時對行動學習的成果進行匯報,知識導師組成的評審委員會則對匯報進行評分。公演之后
公演結束后,行為教練和知識導師對于參訓人員表現的評估結果被匯總到參訓人員的《人才發展檔案》中,其中不僅包括評估得分,還包括對參訓人員在劇場中表現的行為描述,還有對其未來素質發展(包括知識和能力)的建議。參訓人員及其直接上級可以查閱《人才發展檔案》,而總裁程郁等向美集團高層則都收到了一本《人才發展白皮書》,這是對參訓人員培訓成果的整體評估,包括參訓人員整體素質短板、長板、明星參訓人員、行動學習成果等。
邵陽說,他以前曾費盡力氣搞各種名目的評估,辛苦地組織問卷、考試、回訪,甚至計算一些培訓的投資回報率(ROI)。結果,領導和同仁們看到他整出來的結果,只是客氣地笑笑,稱贊他挺能“來事兒”。有一次,一個私交甚篤的朋友實在忍不住勸他說:“你那些走形式的玩意兒就別弄了,尤其別算那個投資回報率了,人家怎么看怎么覺得你是在忽悠。”邵陽現在想想也是,那些考核能說明什么問題呢?從培訓到企業的收益,真的有那么強的邏輯聯系嗎?
以企業劇場這種方式進行的評估則不同,它目光聚焦在參訓者的素質上。當這些人再次進入企業劇場,第二次評估結果與第一次評估結果一比對,人才發展的成效就能清晰地展現出來。《人才發展檔案》和《人才發展白皮書》的生成,更能夠直接影響到各級決策者對高潛質人才的選用,如此,培訓工作便得以和人力資源管理其他模塊高效聯動。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新課改的實施,改革對高中歷史教學有了新的要求。在高中階段,歷史教學已不再單純要求死記硬背歷史知識點,而是更強調歷史現象背后的深刻意涵,并通過分析史料把握歷史深意,幫助學生建構歷史知識體系,解讀歷史問題的原因、過程和意義。
一、解讀文字史料,綜合分析考量,恰當組織答案
文字史料的解讀,是一門深奧的學問,同時也需要反復的訓練,不是一蹴而就的,對文字史料進行準確的解讀,是學生分析理解史料內容的關鍵,解讀文字史料是有一些方法的,教師應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究文字史料,找出文字史料背后隱含的歷史知識,深入理解歷史知識,幫助學生實現對文字史料的準確解讀。一般來說,文字史料的解讀,主要可以劃分為信息提取、現象描述、成因分析、本質揭示等四個階段。學生已經帶著問題對文字史料進行了仔細閱讀和分析,對問題答案已大致心中有數。在很多教師觀念中,只要學生吃透了史料、找出隱含知識點,就算大功告成了。但實際上,很多學生對文字史料和問題理解很透徹,分數卻并不理想,這是由于答案無法做到有效組織。對此,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對文字史料進行系統全面分析,提煉要點,找出史料指向的核心知識點;其次,以問題設置的分值為依據,做好采分點的分配;第三,充分結合文字史料,用簡單、準確的語言總結出問題的答案,這樣既能節省學生答題時間,又能獲得理想的成績,而且也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實際分析與運用能力。
二、高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措施
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一直對教學進行著積極不懈的探索,希望用全新的教學模式和方式實現教育的目標,提高高中歷史教學的質量,通過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鍛煉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然而,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高中歷史教學中仍存在諸多問題。學習歷史不應只停留在對史實的學習上,教師應當注重歷史教學與現實生活相聯系,使歷史作用于現實的生活。在高中歷史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不少教師對于歷史學科的認識不夠深刻,教師對于歷史學科的教學僅僅停留在對歷史教材的學習上,沒有上升到總結歷史觀點應用于現實生活的層面。在傳統的高中歷史教學中,由于受高考壓力的影響,學生與教師都有著極大的升學壓力,高中歷史教學的核心仍然是考試的分數,幾乎所有的教師都將考試的分數作為衡量歷史學習效果的標準,而極少有教師關注到學生的歷史價值觀念、歷史學習能力等歷史素養。通過與學生溝通與交流筆者發現,不少在初中歷史成績優異的學生在進入高中后無法適應高中歷史教學,高一初期的歷史成績都不是很高。原因總結起來就是學生難以適應高中歷史教材的突然轉變,這打亂了學生一直以來的學習體系。
三、提高高中歷史教學質量的措施探究
要求高中歷史教師必須認真研讀新課改對于高中歷史教學的要求,及時更新教育觀念,真正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采用多樣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通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豐富學生的歷史學習視野。傳統的高中歷史教學,教師的目標是使學生對于高中歷史教材中的知識有一定的掌握,并能夠運用掌握的知識對事件進行歷史的分析。而新課改要求高中歷史教學不僅使學生掌握教材中的知識并運用知識,同時應當將歷史觀作為教學目標,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念。因此,教師在歷史教學中應該當重視歷史觀念的灌輸,使教學目標符合時展的要求。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教育改革的推進,教師應當重視高中歷史教育的改革。通過改革教育方式和理念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在保證學習取得較好的學習成績的基礎上樹立起正確的歷史觀,全面提高學生的歷史素養。
四、課堂教學有效性探討
正確認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現狀,受長期以來的傳統觀念和施教水平以及教學資源等多種因素的制約影響,歷史教學在一定程度上還是為考而教,為考而學,教學觀念還停留在“知識第一”、“考試萬能”的層面上,采用“知識點教學法”、“勾書圈點教學法”等,造成歷史課堂教學枯燥乏味,束縛了學生的個性發展,更談不上培養能力。而在新程課改革中,歷史教學不僅僅是參加高考,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師在相對短暫的時間,讓學生得到更多的事實和能力,獲得更加豐富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學習歷史的有效性,關注歷史教學的效益,要求師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共同完成學習目標,在學習過程中通過獨立思考、主動探究發現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創造出更高效的學習效益,更主要的是通過歷史學習吸取古老的智慧服務于現實的人生。多媒體教學手段合理地運用到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恰當地把握學生好奇好動的心理特征,深入挖掘歷史教材中的趣味性,以文字圖像、動畫視頻等多媒體輔助教學形式,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等多種器官同時參與到歷史課堂教學中來,把靜態的教學內容變為直觀快樂的動態學習過程,激發學生學習歷史課的濃厚興趣和強烈的學習欲望,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光大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2011年1月).《新課標教育研究》。
【中圖分類號】 F23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5937(2017)07-0124-06
一、引言
總理于2015年3月5日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互聯網+”是在“利用互聯網改造傳統產業”基礎上的進一步升級,是在創新2.0下互聯網發展的新形態、新業態,是知識社會創新2.0推動下的互聯網形態的演進[ 1 ]。大數據、云計算、智能化“互聯網+”的三大顯著特征影響著社會各行各業。目前我國新產業生態體系基本完善,新經濟形態初步形成,“互聯網+”在其中起著重要的驅動作用,會計行業必然面臨前所未有的沖擊和變革。我國財政部會計司正在積極探討“互聯網+”下會計的改革和發展。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簡稱IASB)于2015年開展了許多有關互聯網影響下會計問題的研究項目,比如對概念框架的修訂、對收入準則和計量方法選擇、業務的重新定義、對金融工具和資產的減值、對主動披露和未來電子化企業報告發展的討論等。因此,本文基于“互聯網+”對會計確認和計量、會計記錄及財務報表列報與披露等問題展開研究。
二、“互聯網+”及其對企業會計準則的沖擊
(一)“互聯網+”
何謂“互聯網+”?張詠梅和于英認為其是產品和服務在多屏全網跨平臺與用戶場景結合之后所產生的“化學反應”[ 2 ];“互聯網+”是把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推動技術進步、效率提升和組織變革,提升實體經濟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創新要素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秦榮生從商業生態出發,認為其是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科技手段發展背景下,與市場、用戶、產品、技術、企業價值鏈乃至整個商業生態進行深度融合、重組和創新的過程。
國外雖然沒有“互聯網+”的概念,但提出IoT(Internet of Things)+SMACS(Social、Mobile、Big data Analytics、Cloud、Security)是互聯網的發展趨勢。Brad Brown et
al.分析企業利用大數據在市場競爭中獲得的顯著優勢,闡明新商業模式因其而到來,并指出大數據在企業提高效率、進行管理和決策中起著重要作用。英國學者Viktor Mayer-Schenberger和Kenneth Cukier詳盡地描述了大數據帶來的商業變革、思維變革、管理變革和時代的轉型。
結合國內外學者對“互聯網+”的定義,簡單來說“互聯網+”就是利用互聯網下的新興技術進行創新,并作為市場經濟的一個引擎,不斷與傳統行業融合,提高各行各業的效率。“互聯網+”的特征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1)互聯網連接外部數據;(2)龐大而詳細的大數據;(3)云計算,數據信息的共享;(4)智能化,減少人工提高效率;(5)互聯網企業,新的商業模式;(6)透明化、簡潔化、開放性、創新性和平臺性。
(二)“互聯網+”對企業會計準則的沖擊
葛家澍提出會計同時服務于市場和企業,每當經濟環境發生變化,財務會計都會相應的進行變革。“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使市場經濟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關于大數據、云計算等互聯網方面的財務會計研究也不斷推進。潘東高研究互聯網網絡環境下會計理論和方法等問題,介紹網絡環境對會計基礎理論、企業會計準則、會計信息系統、會計軟件、審計技術和方法以及會計信息系統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方面的影響。肖繼輝、孟婷分析互聯網企業收入確認和計量的困難,對積分優惠、廣告收入以及網絡游戲虛擬產品的收入確認提出可能的方向和選擇[ 3 ]。曾慧研究云計算服務帶來的收入確認、計量等問題,對比以傳統商品交易的現行收入確認準則的沖突,借鑒FASB收入準則的征求意見內容,為云計算收入確認和計量提供清晰指南[ 4 ]。周潔指出大數據對總體性要求原則、會計信息質量要求原則、會計要素確認和計量屬性(歷史成本和權責發生制)原則等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和挑戰,迫切需要進行會計核算原則的變革以適應當前會計環境[ 5 ]。
Lianna AghabekyanM行了互聯網市場價值相關性的研究,其內容屬于會計研究市場的一部分[ 6 ]。Arslan Aliev提出政府如何創建一個公司和監管機構共享的電子平臺,在網絡服務器上執行商業和財務軟件,其數據訪問通過互聯網服務基礎上的云計算完成,旨在降低公司人員、計算機和軟件等的成本[ 7 ]。Kate Crawford指出大數據時代已經開始,大規模的數據分析幫助人們更便捷有效地獲取信息,改變學習方式、溝通和文化。Lev Manovich指出大數據的價值來自于數據的形式,通過數據片段的連接,了解信息本身的結構。Guzman認為互聯網搜索行為具有預測價值,通過技術輔助的實時信息流,加強了信息市場的競爭。快速涌現的網絡驅動現象和問題可能會影響會計信息在企業價值評估中的作用,為未來會計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方向。IASB自2010年到2013年一直籌劃進行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修訂工作,該項征求意見稿從目標、要素、確認計量到列報披露都作了較大修改和重新定義,目標是建立一套更清晰完整的概念框架,以改善和提升財務報告的質量。Zhulin Huang和Bixia Xu提出了一個新角度的會計政策,啟動信息流量的概念,通過調查會計和會計衍生信息的流量(即在線用戶的搜索頻率),捕捉投資者的在線關鍵字信息搜索頻率,探討這種搜索頻率是否包含任何預測有用會計信息的能力[ 8 ]。Chris Jay Hoofnagle和Jan Whittington研究互聯網用戶通過交換個人信息的方式使用互聯網上的免費服務,指出原因在于用戶通常過度關注價格而忽略成本。Michael Birnhack提出電子絲綢之路,利用互聯網將世界商務結合在一起,擺脫商務在信息服務方面受到的束縛。Dirk Beerbaum研究XBRL分類標準的設計,指出互聯網的廣泛普及和技術革命為XBRL財務報告的發展推波助瀾,并對比了IFRS和GAAP的設計差異。Solon Barocas et al.表示大數據能夠消除會計決策過程中的人為偏差。
在“互聯網+”下,新興的產業模式、交易形式和業務活動對企業會計準則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會計確認方面,新生的商業盈利模式并未得到企業會計準則的認可;在會計計量方面,“互聯網+”下的龐大用戶資源未能得到準確計量;在會計記錄方面,“互聯網+”下何時確認收入,確認多少成為一大問題。無論是我國還是IASB、FASB等其他國際會計組織,都有意對相應的企業會計準則進行修改,比如會計計量、收入準則、財務報表披露等。
三、關于會計要素和公允價值的討論
“互聯網+”下的互聯網企業比傳統企業既有更多的盈利方式,也有許多新的資源,比如,注冊用戶、交易平臺、App軟件下載次數、網絡虛擬產品、穩定的在線流量、彈窗及廣告。這些資源已經大大超出了現有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范圍。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作為當前的財務會計概念框架,規定了會計六大要素的確認要求,然而與互聯網企業盈利密切相關的資源卻因為不符合會計要素的定義排除在會計確認之外,并沒有進入會計信息的處理流程。會計計量方法的選擇一直是企業會計核算的糾結點,同時也是會計信息使用者的矛盾癥結,究竟是選可靠性強的歷史成本,還是相關性強的公允價值,由于“互聯網+”的特征為公允價值提供了有利條件,于是國內外高度關注公允價值,我國于2014年頒布了獨立的公允價值準則,同時修改了公允價值的定義。
(一)會計要素確認的討論
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規定,會計要素分別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會計要素是以定義及確認條件為依據,辨認和判斷一個事項以何種要素記錄于賬簿,列報于財務報表。
隨著“互聯網+”與行業的融合,企業會計準則中有關會計要素的定義逐漸凸顯其局限性,對其定義的修改勢在必行。
首當其沖的是資產和負債的定義。依據我國2014年7月23日修改后的基本準則,資產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負債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現時義務。同時,還應當符合資產或負債的確認條件:(1)與該項資源(義務)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流出)企業;(2)該項資源的成本或者價值(未來流出經濟利益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
資產、負債的定義和確認適合“互聯網+”下的互聯網企業嗎?分析互聯網企業的盈利模式會發現,傳統行業在思考產品如何創新,互聯網則是以用戶為中心,當用戶積累到足夠多,賺錢的途徑就多得多,比如網絡商品交易、廣告收費、實物交易平臺、支付平臺、會員收費等。顯而易見,用戶是互聯網企業擁有的資源,然而因為暫時無法可靠地進行計量,用戶數量、數據流量、交易平臺這些與企業未來經濟利益密切相關的資源卻因為不符合資產的條件被排除在資產負債表之外,顯然很不合理。
IASB于2013年7月開始《概念框架》項目的討論,計劃于2016年5月正式確定修改后的概念框架。概念框架的修訂并不會對當前的IFRS具體準則產生立竿見影的變化效果,但是這將對之后具體準則的修改指引方向。國際財務會計概念框架擬定有關會計要素確認、計量和列報披露等方面的主要變化見表1。
IASB《概念框架》意見稿認為,會計要素的定義存在進一步重新定義的空間。通過將會計要素定義修改前后的對比(見表2),發現其定義修改的核心內容主要為:資產預期帶來經濟利益的流入(負債導致經濟利益的流出)是不需要可計量的;收益和費用的定義也要隨之更新,將收入定義為資產的增加或負債的減少,將費用定義為負債的增加或資產的減少;關于權益會計要素的定義,概念框架修改意見稿選擇保留原有內容,即認為會計主體的資產扣除所有的負債剩余部分即為主體權益。在現有的定義中,由于未來的利益流入或流出無法準確界定,從而導致“互聯網+”下企業重要的網絡平臺、注冊用戶、用戶習慣信息、點擊率、流量等資源無法確認,企業的財務報表沒有披露。這一問題的出現,表明“互聯網+”下的企業財務報告會計信息是不全面的,從會計信息使用者的角度而言,信息的參考價值大大降低。
綜合所言,我國會計要素的定義和確認條件有待進一步完善。在企業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條件下,我國可以借鑒IASB的意見,考慮“互聯網+”下新興商業模式的特點,降低對資產、負債未來經濟利益流入或流出的確定性要求。至于收入和費用定義的更新,其中涉及資產負債觀和收益費用觀兩大會計理論的比較討論,兩大截然相反的理論在企業會計準則的制定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我國,隨著經濟的發展,會計環境逐步變化,正由原來的收益費用觀逐漸走向資產負債觀。因此,我國是否根據資產負債的定義來確認收入和費用,這需要對我國的會計h境進行認真全面的分析,并結合我國國情進行選擇。
(二)公允價值會計計量的討論
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是會計核算的四個基本環節,計量是對主體的資產、負債、收入及費用以貨幣單位進行量化的過程,該過程涉及計量基礎的選擇。公允價值是會計計量屬性之一,它會直接或間接地關系到會計的記錄和報告步驟。
公允價值在我國推廣幾經周折,《企業會計準則39號――公允價值計量》(2014)的通知,對公允價值計量屬性進行了重新定義和完整的規范:市場參與者在計量日發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項資產所能收到或者轉移一項負債所需支付的價格[ 9 ]。對比企業會計準則(2006)中公允價值的定義,新的定義強調了以下四點:一是公允價值是脫手價格;二是強調市場參與者,而不再是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的作用;三是有序交易,這與會計四大假設中的持續經營假設是一致的,不包括清算、被迫解散等特殊情況;四是強調計量日的概念,計量日是指市場參與者出售資產或者轉移負債的日期。
公允價值估值新設定了三個層次,分別是:第一層計量日能夠取得的市價;第二層同類商品的市價;第三層使用內部假設,產品的最佳用途所值的價格。三個層次的可靠性逐級遞減。另外,準則提及了公允價值的三種估值方法,分別是市場法、收益法和成本法。在“互聯網+”下,依托大數據平臺,各類商品交易市價及相關信息能夠更加便捷地獲取,以阿里巴巴集團為例,截至2016年3月21日,其2016財年(2015.4.1―2016.3.31)電商交易額(GMV)突破3萬億元,平均每天的網上交易額高達82億元,淘寶商品總數10億件,大量商品交易信息被完整準確地儲存下來,商品的公允價值估值更及時準確。同時公允價值的有效確定也為企業產品生產及成本控制及時提供市場導向,極大地降低了由于信息不對稱導致的企業經營風險。
從準則國際趨同的角度分析,IASB修訂后的概念框架,對歷史成本和包括公允價值在內的現行價值進行了更為恰當的描述,同時為“互聯網+”下的企業提供了在計量方法選擇時應當考慮的因素。雖然存在分歧,但IASB在《概念框架》中所提出的“雙重計量模式”建議,不失為“互聯網+”下會計計量的發展方向。“雙重計量模式”是指依據交易或事項性質和內容選擇歷史成本和公允價值中較為合適的計量方法[ 10 ]。該模式其實已經在我國某些資產的計量中得到運用,例如金融資產中以公允價值計量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公允價值計量方法在“互聯網+”下,必將越來越多地被采用,這得益于“互聯網+”下的海量信息和信息的及時性、有效性。公允價值和歷史成本之爭究竟誰贏誰輸,或許在當下“互聯網+”環境中,兩者的混合計量模式是發展道路中的必然選擇。至于一項特定的資產或負債,究竟選擇何種計量方法才最為合理,需要國內外會計界共同努力解決。
四、關于收入準則的討論
一直以來,收入的確認都是一個飽受爭議的問題,不僅當前“互聯網+”確認存在困難,而且傳統的商業企業和制造企業也一直面臨如何確認收入費用的糾結。當然,財務會計概念框架中有對它們的原則和約束:一方面,權責發生制要求企業在對收入和費用進行確認時應該按照付出勞務的多少得到相應的收益和成果,即權利和義務形成時刻進行確認;另一方面,配比原則要求按照會計的分期,在每個期間內同時確認收入和費用,從而形成當期的利潤。然而收入確認最關鍵和最核心的問題是:確認的范圍和確認的時間,即潛在即將發生的交易是否應該在報表上確認、售出商品到收到貨款之間什么時點確認。
我國財政部于2015年12月7日了修訂的《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的征求意見稿。意見稿中關于收入確認時點的判斷作了一定的更改,由舊收入準則中風險報酬的轉移變成取得相關控制權為標準。對于收入的確認范圍,有意模糊銷售商品和提供勞務之間的區別。理由有兩點:第一,當前收入準則的問題和局限性;第二,與2014年IASB和FASB的收入準則趨同。
“互網+”下企業的交易內容主要包括電子商務產品或勞務的銷售、平臺和廣告費用以及游戲類電子產品和會員費等。對比傳統的銷售模式,互聯網企業電子商業交易增加了幾道中間過程:買方下單同時付款到第三方支付平臺、網商發貨給快遞、快遞公司送達買方、買方確認收到貨物、第三方支付平臺付款給網商。因此,在第三方支付平臺和快遞公司兩個主體的參與下,交易事項變得更加復雜,收入確認的過程面臨復雜的問題。例如網商由發貨到收到第三方支付平臺發來的貨款,一般有十天時間,收入確定的時間節點未能有效確認,收入確認多少成為難點。
FASB和IASB在收入確認問題上再次合體,共同組建過渡資源小組,所以在收入確認問題上兩大組織的目標一致且做法趨同,為收入確定和計量設定了五步法:(1)對客戶訂立的合同進行識別;(2)對合同中約定的單獨履行義務進行識別;(3)確認交易的價格;(4)把交易價格分攤到每項單獨履行的義務中;(5)在每項單獨義務履行完確認對應的收入。再看我國收入準則修訂的征求意見稿,用控制權的轉移作為界定收入確認的指標。控制權是指能夠主導該商品(或服務)的使用并從中獲得幾乎全部的經濟利益。通過以下五個跡象判斷控制權是否取得:(1)賣家已享有現實的收款權利;(2)買方已經擁有商品的法定所有權;(3)買方已占有商品的實物;(4)賣家已將所有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轉給了買方;(5)買方接受該商品[ 11 ]。也就是說“互聯網+”下的企業在確認收入時,只需觀察是否符合上述五大跡象的其中之一,便可以確定收入的確認時點。
為了更加深刻地理解收入準則修訂意見稿前后內容對“互聯網+”下的企業收入確認帶來的變化,同時直觀地體會互聯網交易第三方支付平臺和物流公司兩個主體以及無條件退貨對收入準則帶來的影響,現舉例如下。
例1:某電商在互聯網企業平臺上銷售A商品,價格為10元/件,交易方式由第三方支付平臺收款,通過快遞公司送貨至買方,待買方確認收貨后,支付平臺將貨款轉到電商賬戶。現有一買家,一次下單10件商品A,將100元支付到第三方支付平臺。
目前電商按照當前的收入準則做賬,其最大的弊端和問題是在發貨時全部確認營業收入,視同該項交易已經全部完成,與業務實質不符。假設該電商往常交易數據:70%商品到貨后客戶確認收貨,一貫的退貨率為30%,其中商品途中毀損的概率為10%。那么按照IASB和FASB設定的五步法,將交易價格分攤至每一項單獨履行的義務中,便在三個階段分步確認相應的收入,這種做法與業務實質更相符,能夠更加合理地反映交易的實際進程。電商按現行收入準則和五步法進行會計記錄的對比見表3。
無論是修訂后的我國收入準則,還是IASB和FASB的五步法,其采用的前提和關鍵是企業應做好管理會計的工作,對以往數據有詳細和準確的統計。
五、“互聯網+”下對財務報表列報的討論
為了進一步滿足大量現實和潛在的會計信息使用者、所有者、債權人的要求,以及企業自身的發展戰略,“互聯網+”對財務報表列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大數據環境下,要求對會計信息的重要性、相關性質量特征更加關注;第二,“互聯網+”下的信息處理和傳輸技術,使得會計信息更為及時;第三,計算機的軟硬件作為互聯網的基礎,其系統本身的脆弱性,導致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受到一定的威脅。
我國當前有關財務報表列報和披露的企業會計準則包括:30號――財務報表列報、31號――現金流量表、32號――中期財務報告、33號――合并財務報表、35號――分部報告、36號――關聯方披露、37號――金融工具列報以及2014年印發的41號――在其他主體中權益的披露。其中在2014年統一對財務報表列報、合并財務報表和金融工具列報進行了修訂,這足以體現財務報表列報和披露在企業會計準則中的重要地位。
IASB從2014年到2016年持續跟進和討論的一個項目就是主動披露。主動披露旨在通過會計信息市場反映會計信息使用者和企業管理層之間的相互利益關系,讓主動披露逐漸輔助企業會計準則引導企業進行財務報表的列報和披露。IASB強調如下:第一,節省傳統報表里冗長的格式模板,刪除一些沒有參考價值和信息質量的熱藎這其實就有考慮大數據環境的影響;第二,新興業務的復雜性,要求企業專注于關鍵業務領域的報告,明確報表重要性的質量特征;第三,加強附注的信息內容,強調其在財務報告中的重要作用;第四,關于現金和流動性限制的披露,要求某一項負債的償還所產生的現金流或未來現金流應當在現金流量表中的表內融資活動(償還)項目中反映,影響一個單位使用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的決定,應當披露其現金流動性的限制,并提議將流動性限制作為獨立的項目或財務報表的主要研究項目。IASB主動披露項目的主要內容如表4。
我國近年來有關財務報表列報和披露準則的修改也是如火如荼。2014年修訂版的財務報表列報準則基本要求規定,如果按照企業會計準則進行披露的會計信息不足以讓信息使用者清楚地了解特定交易或事項對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影響,企業還應當披露其他必要的信息,這一點和IASB的主動披露目的相似。另外,對比新舊準則可以看出,新準則增強了對附注內容的關注度及其重要性,同時強調了32號中期財務報告準則和33號合并財務報表對披露的規范。修改后的準則對重要性進行了重新定義,中期財務報告準則也可體現“互聯網+”環境下對會計信息及時性更高的要求。新準則還強調了交易形式的相同和相似,更加注重交易的實質。另外變動較大的部分就是綜合收益和其他綜合收益的定義和說明,而所有者權益變動表項目內容的變動,由凈利潤和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修改為綜合收益總額。除此之外,附注內容的規定也更加詳細。
結合前文,IASB對披露有如此多的改進及我國財務報表列報準則的修改,目的都是為了迎合“互聯網+”時代大數據、信息處理及傳輸技術等特征對列報和披露提出的新要求。
六、結論和建議
(一)“互聯網+”需要會計確認和計量等企業基本會計準則的改進
“互聯網+”對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的重構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加之我國具體企業會計準則的出臺和不斷更新,基本準則中會計要素定義的局限性逐漸凸顯。比如“互聯網+”下企業的重要資源如用戶數量、數據流量等因為不能確認,而排除在資產負債表之外。IASB的修訂為我國會計要素定義的修改提供了借鑒,資產預期帶來經濟利益的流入或負債帶來的流出不需可靠計量,為“互聯網+”下企業財務披露更相關、更全面提供了可能。同時,“互聯網+”為公允價值的廣泛使用和更有效的數據獲得提供了來源和支持,雙重計量模式成為會計計量的選擇和發展方向。
(二)“互聯網+”推動企業具體會計準則的修訂
在“互聯網+”下,收入的確認范圍和確認時間變得更為關鍵。我國收入準則修訂意見稿用“控制權的轉移”代替“風險報酬的轉移”,并模糊和縮小銷售商品和提供勞務兩類業務的界限,有利于更加明確互聯網銷售模式下企業業務收入的確認范圍和確認時點。但是每個轉移過程確認多少還需進行研究。“互聯網+”的大數據和管理會計的分析或許能為我們提供更多有價值數據,幫助找到不同互聯網類企業控制權轉移過程中會計收入比例確認的規律。
“互聯網+”對財務報表列報提出了更高要求,IASB和我國準則制定部門都進行了持續改進,IASB關于現金和流動性限制值得借鑒和探討。另外,會計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急需制定有效方案。
(三)“互聯網+”要求企業適時總結會計實踐經驗
企業會計準則一是規范企業會計行為,二是為企業提供服務。在“互聯網+”下,新的商業模式不斷提出,新的交易行為和業務活動不斷出現,這些都需要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企業只有適時發現問題,總結實踐做法,才能有利于準則制定機構及時討論、精準分析和提出有效修訂方案。
【參考文獻】
[1] 總理政府工作報告,2015年3月5日[R/OL].http: // /gn /2015 /03-05 /7103283.
shtml.
[2] 張詠梅,于英.“互聯網+”時代企業管理會計框架設計[J].會計之友,2016(3):126-129.
[3] 肖繼輝,孟婷.互聯網企業收入確認與計量問題研究[J].商業會計,2013(7):16-18.
[4] 曾慧.云計算收入確認問題研究[J].財會月刊,2014(3):11-14.
[5] 周潔.論大數據對會計核算原則的沖擊[J].財會月刊,2015(9):16-19.
[6] AGHABEKYAN L. Value-Relevance of financial and non-Financial information for the publicly traded internet-Based companies in the post-Sarbanes-Oxley period [D/OL]. Dissertation: 1-89.https: // /
sol3/papers.cfm?abstract_id=1982500.
[7] ALIEV A. The concept of the integrated accounting,operational financial control and tax collection[J].Ssrn Electronic Journal,2010(3):1-10.
[8] HUANG ZHULIN,XU BIXIA.Does information traffic matter to accounting information usefulness:evidence from internet search data[C].2015 Canadian Academic Accounting Association(CAAA)Annual Conference,December 15,2014.Toronto:CAAA.
從課改之初,就一直受到新理念的熏陶,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筆者可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曾經也試圖這樣去做,可總是收獲甚微。提出一個問題,舉手回答者寥寥無幾,真的站起來回答了,又很少有人能真正答到點子上,這樣原本準備一節課完成的內容,總是無法完成。還有的學生站起來之后面紅耳赤、語無倫次,或者干脆閉口不答。究其原因,并不是學生不想很好地表現自己,而是由于知識儲備不夠,學生根本不知道該如何回答。或者是原本會回答的可是課堂的緊張氣氛讓他無法順暢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所以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筆者注意培養學生基本的聽說讀寫的能力,交給他們不同題材文章的閱讀方法,讓他們在課堂中能夠更好地展現自己。而且,不論是課上課下筆者總是注意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從不擺出高高在上的架子,讓他們敢于在老師面前亮出自己的想法,即使有的時候和老師的意見并不一致。
在上《秋興八首》(其一)時,許多的內容都不需要筆者來講解,學生就可以自己完成。比如,對詩題的理解學生可以結合課下注釋完成,對作者的介紹學生可以結合以往的知識儲備來完成。這時筆者會對他們進行適時適當的鼓勵,以激發其積極性。在進行詩歌鑒賞的時候,筆者先帶領學生回顧以往所講的賞析詩歌的方法,學生的記憶被喚起,想起了“詩歌鑒賞五步法”——看詩題、想作者、通詩意、明手法、品情感。然后學生自己就可以分組按照這種方法進行賞析了。賞析完以后,每組派出代表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和其他組進行交流、學習,共同提高。他們的討論熱火朝天,有時甚至還會為了一個問題爭得面紅耳赤,真的成了課堂的主人。
二、立足文本,深挖文本,提升學生的能力
許多剛剛由初中升上來的學生很困惑,為什么自己初中時語文成績很好,到了高中時就不行了呢?怎么初中時讀讀背背的方法到了高中就不適應了呢?確實如此,初中時候,語文的學習更多的局限于課本,只要你不懶惰,該讀的讀,該背的背,考試時總會在試卷中碰到熟悉的面孔。可是高中的試卷更注重學生語文能力的考查,哪里還能再找到書本上的原題呢?這就要求教師要摒棄原本死板的讀讀背背的方法,注重學生能力的提升。學生的能力如何提升呢?教材是最好的抓手,文本意識絕對不能丟。
在教學《秋興八首》(其一)的時候,筆者重點培養學生通過感知意象、把握詩人情感的能力,培養學生品味詩歌觸景生情、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的能力。于是在鑒賞詩歌的過程中,筆者先讓學生找出詩歌中的重點意象,體會這些意象有何特點,有何作用。學生很快找到了意象,首聯中的玉露、楓樹林,頷聯中的江間波浪、塞上風云,頸聯中的叢菊、孤舟,尾聯中的刀尺聲、搗衣聲。接著筆者請學生討論這些意象分別有什么特點。學生結合著寫作背景很快發現這些意象都能給人帶來蕭瑟凄涼之感。如首聯頷聯中的玉露、楓林、波浪、風云等意象,表現了巫山巫峽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籠罩在一片蕭瑟陰森的氣象之中。接著筆者又請學生思考,作者為何要描繪這樣的景象呢?結合背景,學生自然能理解詩人寫景的目的所在。首聯頷聯情景交融,既是寫自然界的蕭瑟冷清,也是暗示詩人內心的感傷。頸聯見菊開而落淚,系孤舟而生故園心,是觸景生情。尾聯不直接言情,而是以景結情,給人余音裊裊之感。這樣就使學生明白了一個道理:“景乃詩之媒,情乃詩之胚。”下次閱讀詩歌時就有了突破口,就明白閱讀詩歌要從意象抓起,去品味詩人通過意象所傳達的情感,同時也就把握了詩人抒情的手法。
三、聯系文本,適當延伸,注意學生能力的遷移
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是多方面的,我們在一節課上重點培養他們的一到兩種能力本無可厚非,但是如果僅僅局限在這一兩種能力的培養上,又顯得過于單一。因此,在每一節課上,筆者都注意學生能力遷移的訓練。
比如學習《秋興八首》(其一)時,當學生悟出了詩歌的主要內容、表現手法及人的情感時,筆者并沒有就此打住,而是引導學生對詩歌進行個性化的解讀:“你最欣賞詩歌中的哪一句?為什么?”學生這下有話可說了。有的說:“我喜歡第一句,‘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這一句中‘傷’字用得好,比‘落’字更能傳達一種深深的感傷。”有的說:“我喜歡頷聯,頷聯中‘兼’字和‘接’字用得好。波浪在地,卻說兼天而涌;風云在天,卻言接地而陰。生動形象地表現了巫山巫峽自下而上,在上而下,全都籠罩在一片蕭森的氣象之中。”借此筆者引導學生去品味詩歌的語言,使之明了品味語言的方法:有沒有使用修辭?有沒有使用傳神、具有變現力的詞語?在詩歌中的作用是什么?具有怎樣的表達效果?等等。有的說:“我喜歡詩歌的韻律,讀起來朗朗上口,而且頷聯頸聯對仗,二四六八聯押韻。”借此筆者引導學生掌握律詩的特點。還有的學生說:“這首詩歌的構思很巧妙,首聯寫景,為頷聯蓄勢,頷聯承上展開,頸聯轉而由景生情,抒發感慨,尾聯再次寫景,而實際上是以景結情,給人留下余音裊裊之感。”由此筆者引導學生去把握杜甫詩歌中奇妙而嚴謹的構思。
這樣一節課下來,學生不僅學會了通過意象把握情感,也明白了賞析詩歌還得注意賞析語言、音律、結構等,使他們的能力更加多樣化。
四、儲備知識,培養能力,讓學生真正愛上語文
每一位老師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是如何培養學生的興趣卻讓人大費腦筋。經驗告訴我們,越是成績好的同學,越對學習感興趣;越是成績差的同學,越對學習沒有興趣。為什么呢?缺少這方面的知識儲備,缺少學習的能力,每每總是在學習方面受挫,幾乎從未品嘗成功的喜悅。試問長此以往,誰還能對學習保持興趣呢?人說:“失敗乃成功之母。”而我卻說:“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如何讓學生經常體會成功的喜悅呢?必須增加他們的知識儲備,想方設法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讓他們遇到問題時,可以調動自己的知識儲備,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又促進自己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從此進入學習的良性循環。
比如在教學《秋興八首》(其一)時,筆者設計了一個對比閱讀的環節,讓學生比較閱讀杜甫不同時期的詩作,體會他不同時期詩作的特點。筆者選擇的是《望岳》、《前出塞》(其一)和本詩。一首是學生初中時學過的,一首是課外的,一首是剛剛學習的。這樣學生可以調動原有的知識儲備,如對杜甫生平經歷的了解以及對《望岳》這首詩的了解,再運用賞析詩歌的方法來賞析《前出塞》(其一)所表達的情感,再加上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很快就能發現其中的奧秘。漫游時期,杜甫滿懷報國熱情,作品多是抒發自己的抱負;困守長安時期,國家遭受了空前之大難,詩人自己也倍嘗艱辛,看盡冷暖,于是作品更多地表達對親人的思念,對人民的同情,對國事的擔憂;西南漂泊,作者進入人生的暮年,歷盡了人生的一切苦難,所以詩歌中多了感傷的意味,創作的藝術也進入了更為精醇的境界。
了解了這些,學生是不是對杜甫及其詩作更感興趣了呢?擁有了詩歌鑒賞的能力,下次再遇到詩歌時,學生是不是更愿意看了呢?興趣就是在這樣不知不覺中培養起來的。
高效的課堂是真正有魅力的課堂,這課堂首先要是學生的課堂。夯實基礎,立足文本,不斷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讓學生越學越想學,越學越會學,才能真正實現高效課堂的目標。
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澆灌高效之花,在課改的大路上越走越寬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