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8 16:50:21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音樂節奏訓練教案,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中圖分類號:G623.71
目前,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出臺,小學唱游課程的教學越來越受到音樂教育界的關注。小學唱游課是音樂學習的一個重要階段,是音樂學習潛能啟蒙的基點。在日常教學中,如何上好小學唱游課,如何設計好唱游課程的教學方案,如何在心理上引導好學生對音樂學習的樂趣,是大家長期值得探討的問題。
小學唱游課的學生大多在8、9歲,學習的強度,穩定性,持久性都表現得較差,往往上課幾分鐘后便“自我失控”起來,說說小說話,拍拍手,拉拉小辮,甚至站起來伸個懶腰,這些都是很正常的現象。上課的教師既要把控好課堂紀律,又要圓滿完成上課的內容。必須運用一定的心理教育的方式,使課堂教育能順利開展下去。
上好小學唱游課,教師所具備什么素質呢?對自身而言,教師對所任教的學科要有濃厚的興趣,最好有自己音樂方面的一技之長,如聲樂、器樂等,這樣在日常的教學中可以潛移默化的感染學生,往往有時候,老師的興趣可以讓不愛音樂的學生,慢慢喜歡音樂,讓愛學音樂的學生更專心學音樂。老師可以縮短了與學生的距離,在如此的音樂教學中,教師營造自由、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不斷給孩子直接、新的內容,讓他們有新的發展。其次,在教學的過程中,具有強烈的責任心。音樂教師不是簡單使用教材照本宣科,而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合理、巧妙地設計教學方案,讓學生愉快地學、愛學。在使用教學法的問題上,近來越多教師認為提倡不拘一種教學法。的確,每一種教學法都有可取之處,關鍵看我們如何運用。如在唱游律動、節奏環節中,可采用柯達伊教學法中“音樂與身體結合的節奏運動喚起人們的音樂本能,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敏捷的反映能力”的理念。這樣,通過學生的行、走、跑、跳、拍手、點頭等動作來感知和掌握音樂的節奏,培養學生學習音樂最初的技能。在新授和游蜆程階段,我們可采用奧爾夫教學法,強調藝術教育綜合的特點,音樂游戲、歌唱、舞蹈、繪畫、演小劇、演奏奧爾夫樂器等多種形式,使孩子不僅興致勃勃地參與音樂活動,在活動中還有機會讓孩子即興創作,鼓勵學生的創新精神,享受創作的樂趣。
教學手段的運用是課堂教學重要的手段。在教學課堂中,情境創設是音樂教學課堂必不可少的過程。情境,是運用語言、實物、音樂等手段,依據音樂審美教育目標和學生心理特征,按照審美規律精心地創設審美情境,是音樂教學得以成功和優化的保證。如在教授《大鹿》時,我用多媒體播放了一段動畫片段,提問:一個茂密的大森林,住著好多小動物,它們和睦相處,團結互助,無憂無慮的在這里玩耍,忽然有一天清晨,“啪”一聲槍響,發生了什么事呢?全體同學神情專注的邊看邊說動畫片中的人物名字:小兔、大鹿、獵人。我抓住時機,引導學生,這樣在語言的襯托下,環境創設順利開展。
在整個教學課堂上,還有很多如猜謎語、談話法、設問、游戲、表演、懸念等教學方法。不管使用那一種教學法,都應該把形象性,趣味性,愉快性融入到教學中,從而變單調為豐富多彩,變刻板為生動活潑,變機械為愉快靈活,使學生對音樂課發生濃厚的興趣,自覺地、主動地參與音樂審美活動和學習中來。
正確運用賞識性評價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生某種良好的行為出現之后,教師對學生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個贊許眼神、一個豎起大拇指的表揚、拍拍肩膀的激勵、握握手的感激,都是相應的認可評價,使學生產生某種心理滿足,形成愉悅的心境,并使同類行為繼續向更高層次需要做出積極努力。
在很多次唱游課上,都有這樣的一個情況,當問題提出后,有很多人舉手,我選了一位平時不太愿意舉手的同學起來回答問題,結果他并不知道答案。我問他:“不會,為什么舉手?”他說:“剛想到怎么回答,也想舉一回手,沒想到,老師叫我站起來就忘了。”我笑了笑說,老師相信你一定是個很棒的同學,證明你鍛煉地還不夠,以后,你多多努力,多舉手,老師會給你很多機會的,好嗎?果然,他每次上課注意力都很集中,思維也快。
“檔案袋”、“收獲袋”“光榮樹”等方式,對于平時的教學中很容易辦到,這些看似簡單實用方法就如課堂的生命,極大地激發了孩子們的興趣和主動參與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了空間。這種評價低起點,小目標,勤評價,快反饋的做法,也最容易接受,也最能撥動孩子的心弦,可以讓學生每天發現自己在進步。
日常教學的心理引導中還應該避免有失控的情況。長期以來,課堂的紀律,節奏訓練的參差不齊、新授導入的不科學、新授知識重難點的忽視、學生個性情況、游戲角色創作失控等問題一直困擾著大家。
一般來說,每學期的前一二月的摸底,可以了解學生的個性情況,隨后進行教學安排和教案設計,在日常的教學中注意養成約定俗成的教學常規,如拍手鼓勵的節奏、律動的肢體語言的常規訓練、練聲、同學合作角色互動等,讓孩子們如蝴蝶般在課堂里飛起來,同時注意空間和符合音樂節奏上的安排,強調音樂節奏和孩子們創造的結合。在欣賞音樂的同時還可以讓學生模擬扮演音樂角色,或拉琴,或表演動物的神態,或做樹林里的小鳥和植物,或翱翔天際。或在微風里偏偏起舞。在老師小結的時候,獎勵要注意以精神獎勵為主,懲罰為輔,注意程度得當。課堂里,舉手表揚的往往是一部分優秀的同學,這樣就容易造成一部分同學自卑、自暴、自棄心理。所以,教師多注意這類情況,多開展課堂探究學習,提倡用個人分工、團結協作的方法,強調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助與協作,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參與性,淡化競爭氣氛。真正使所有人參與到學習愉快的環境中。可以使絕大部分同學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勝任感,獲得成功的喜悅。
一、構建體育教學資源庫的意義
長期以來,學校體育教學資源結構單一,除了教材以外,其他資源的內容、機制、條件等比較零亂,未能形成有機的整體,不利于師生進行有效的互動教學。那么,如何解決這一難題呢?筆者認為學校應根據原有的體育教學資源進行整理、歸納、開發,構建符合本校實際體育教學需求的體育教學資源庫。
(一)課堂教學的需要
學校體育課堂教學資源廣泛而多樣,有游戲、音樂、舞蹈、民間體育活動等等,現階段又沒有現成的教材對這些資源進行重新歸納,這些資源就顯得雜亂無章。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好這些資源,重新構建一個教學資源庫,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
(二)教育科研的需要
體育教科研的開展需要以大量的實踐材料為基礎,以往都是將一些材料形成文字資料存放,時間長了資源的保管、統計、整理比較麻煩。構建體育教學資源庫后,可將平時掌握的各種數據、材料分類輸入電腦存入該資源庫,如需要某方面資料時就可及時從資源庫中調取,高效實用。
(三)兒童求知的需要
新課程理念指出:“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不同需要,選擇個人喜歡的方法參與體育活動。”基于這個理念,可把學生感興趣的一些體育運動常識、健康知識、安全知識、野外生存技能等知識放入體育教學資源庫中,利用網絡學生可自由地進行選擇學習。既鞏固了課堂學習的效果,又培養了終生體育習慣。
二、構建體育教學資源庫的內容
構建體育教學資源庫,主要是對以往的一些教學資源進行整理、開發再利用,為師生的教與學提供服務,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課堂教學資源
如今的體育課堂教學已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其中大量的、全新的教學資源運用到體育課堂教學是一個特色,體育課上歡快的音
樂、活潑的游戲、優美的舞蹈等都成了學生主動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因素。
1.音樂類資源
體育課上的音樂資源大致可以分成四大類:第一類是熱身音
樂。這類音樂節奏歡快,主要是讓學生在音樂情境中活動開身體,為進一步練習做好準備,減少不必要的損傷發生。如,在一堂課的開始中,播放音樂《向前沖》,讓學生在歡快的音樂聲中邊唱邊做動作,不知不覺便完成了熱身練習。第二類是練習音樂。這類音樂節奏平穩,主要是為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愉快的音樂氛圍中增強練習的興趣。如,學生在進行團隊合作練習時,就可配上音樂《團結就是力量》,于是學生練習時就更加投入了。第三類是游戲音樂。這類音樂主要是根據一些游戲內容來選擇合適的音樂,讓學生在做游戲時,能在音樂的情境中享受到體育活動的樂趣。如,在進行《沖破火力網》游戲練習時,就可播放槍炮聲,可以發現學生練習時甭提有多興奮了。第四類是放松音樂。這類音樂節奏輕緩、抒情,主要是讓學生在輕柔的音樂聲中放松身體、愉悅身心,如,《回家》《感恩的心》等。
2.游戲類資源
體育游戲是學生樂于參與的一種練習方式,主要分成兩大類,一類是室外游戲,另一類是室內游戲。室外游戲按照功能用途可以分成奔跑類、跳躍類、技巧類、投擲類、唱游類、心理訓練類、球類等游戲。這類游戲主要是讓學生在游戲玩耍的過程中學習體育運動技能,達到鍛煉身心的目的。像游戲《貓抓老鼠》,學生在不斷的追逐玩耍中提高了奔跑、躲閃等能力,練習結束時總是覺得玩得不過癮。室內游戲主要是一些場地要求小、運動量不大的小游戲,如,“猜猜我是誰”“換位接力”“偷渡崗哨”等。
3.舞蹈類資源
目前體育課上的舞蹈主要可分為熱身性舞蹈、放松性舞蹈兩種。前者是一些節奏比較強烈的韻律體操、節奏操等。如,體育課準備活動組織學生進行《兔子舞》練習,學生在節奏強烈的音樂聲中模仿小兔蹦蹦跳跳,既達到了熱身的效果,又為下一步練習打好了基礎。放松性舞蹈主要是一些音樂節奏舒緩的,讓學生身心恢復平靜的舞蹈練習,如,《幸福拍手歌》《小白船》等。
4.課件類資源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有一些運動技能是用語言不容易表達清
楚的,把這些運動技能制作成一些教學課件,學生看了便一目了
然。如,蹲踞式跳遠動作,即便教師講得很清楚,但學生未必能理解什么是“蹲踞”動作,如果把這個動作做成一個Flash小課件,讓學生觀看就一清二楚了。筆者認為學校教學資源庫中的課件、教程資源應包括以下幾種:第一種是教學課件,如上面提到的Flash等教學課件;第二種是教學光盤,主要是一些體育運動技能的練習和訓練方法,如,《籃球基本技術教程》《跟我學乒乓》等。
(二)課外學習資源
現在的體育課已完全不能滿足學生求知的需求,學生對課堂以外的很多體育知識感興趣,因此,構建體育教學資源庫就應該給學生提供這樣一個平臺,讓他們學習到更多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
1.運動常識
運動常識方面,首先,資源庫應向學生提供一些他們感興趣和在課堂上學不到的體育運動常識,如一些運動項目鍛煉價值、怎樣進行自我鍛煉、體育運動時的安全措施等。其次,新課程下尤其要注重學生在野外環境中如何獲得基本生存的知識及如何面對突如其來的災害事故,如何避險、逃生等技能知識。
2.衛生保健
衛生保健方面,學生通過學習資源庫中的資料,能夠掌握有關身體健康的知識和科學的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識;堅持鍛煉,促進健康,養成健康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心理,具有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
3.社區資源
學校體育打開校門,走向社區,延伸家庭,是終身體育的必然要求。近年來,體育作為社區開展活動最基本的形式之一,普遍受到人們的歡迎。活動內容五花八門,民間的、民族的、傳統的、現代的應有盡有,各種體育活動和競賽開展得有聲有色。每到假期,學生可利用自己的特長,參與社區文體活動,為社區文體活動注入了朝氣和活力,同時也是自己進行社會實踐的最好途徑。
4.信息資源
在當今信息社會里,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如廣播、電視、報紙、網絡以獲取體育信息,不斷充實和更新教學資源庫內容。對奧運會、世界杯等重大比賽的信息可根據需要,及時提供給學生,利用課外活動時間組織師生觀看。體育信息資源庫構建,使學生懂得如何獲取、整理、篩選、利用信息,為自己終生從事體育鍛煉提供參考依據或借鑒資料。
(三)教科研資源
體育教學與科研是相輔相成的,一方面教學實踐需要教育科研理論來指導;另一方面教學實踐又推動教育科研理論水平的發展。構建體育教學資源庫應加強對相關資源的收集與整理,尤其是新課程實施中的一些焦點問題,如,學生評價系統、新課程下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等等。從學校體育教學的實際來看,教科研資源主要分兩類:第一類是課堂教學科研資源,主要包括:體育論文、教案、教學隨筆、教學反思。第二類是課余訓練科研資源,主要包括:科學訓練方法、訓練心得體會等。
(四)地方體育特色資源
根據學校實際情況,開展富有地方特色的體育教學,是新課程改革中的亮點之一。我校坐落于太湖南岸的溇港地區,這里有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體育游戲,如,炒蜆子、丟銅板、大漁網、甩水片、滾鐵環、抓柒、單腳踢石子等等。蜆殼、鐵環、蘆葦稈或是廢舊的漁網,都可作為廉價的體育器材,開展豐富多彩、簡單有趣的體育活動,如,舊漁網可以進行排球練習;蜆殼可以進行“跳房子”游戲;將鐵環擺成各種圖形,進行跳躍練習;將蘆葦稈編成墊子可以進行技巧練習。教師還可以把體育教學與環境教學、健康教育有機整合,引領學生進行“家鄉環保”“低碳生活”等活動,變廢為寶:木板、草繩、可樂瓶、木桶……所有這些教學資源,我們都可以放入學校體育教學資源庫中,從而提高了學校特色體育教學的效果。
三、構建體育教學資源庫的模式
體育教學資源庫建好以后,采用什么樣的方式來為廣大師生服務呢?方法雖然很多,但筆者認為最好的形式是通過網絡教學模式來完成。
一方面,把體育教學資源庫建成專題網站在網絡平臺上,學生和教師可以隨時隨地通過網絡訪問資源庫進行學習;另一方面,通過網站留言、聊天室、微博等可使師與師、師與生、生與生之間進行同步或異步交流變得易如反掌,通過網絡教師可以共同分享教學經驗和體會,學生能夠很容易地從教師那里獲得針對性的學習指導和幫助。
體育教學資源庫的構建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它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我們的探索才剛剛開始,相信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體育教學資源庫必將進一步彰顯特色,閃耀更加奪目的光輝。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812-2485(2012)04-025-4
民族舞教師作為教育者,首先應該明白現代社會提倡的“素質教育”。素質教育就是指發展人的身心最基本品質的教育,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勞動者素質,國民素質和民族素質,要求整個教育全方位的實現三個轉變:即把單純培養少數拔尖成才轉變為提高全體學生的素質;把單純注重智育轉變為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把基礎教育片面的為科學服務轉變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那么,怎樣實現這三個轉變呢?這在教育工作者面前既是個十分緊迫的任務又是十分現實的問題,我認為要盡早實現“三個轉變”,必須要有一套適應素質教育的優質高效的教學方法,我歸納一下主要有三個方面:
(1) 教師必須要有對所教學科系統的,堅實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并且具有一定廣度的相關學科的知識,并能恰當地融入本學科教學之中;
(2)教師對教材內容必須有完整,深刻,全面的理解和掌握,教學語言必須準確生動,演示熟練準確;
(3) 教師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教學內容靈活運用先進的教學方法,有較強的教學組織能力,能夠在較短時間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想象力得到提高,從而在學生的不斷進步中體現其教師的教學成果。
歸納的這幾點只能非常粗淺的說明普通教師要注意的教學方法,而舞蹈教師作為一種特殊的教育者,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則具有更多的專業性。而舞蹈教師分為很多種:基本功教師,排練教師,身韻教師,舞蹈理論教師,民族舞教師等等,每一門舞蹈課的教師因所授課程內容的不一樣,所以在教學方法上,訓練學生的目的也不一樣。因此,筆者將對民族舞教師所應具有的專業素質進行分析與闡述。
1 具備舞蹈最基本的專業素質
1.1 自我表演能力和傳授表演的能力
“一個成功的舞蹈教師,必須是一個成功的舞蹈表演人才。”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因為在做演員的時候,他對某一個動作的理解能夠作到最直觀的感受,在完成動作的同時,能夠體會到這個動作的運動路線,動作幅度和身體運動空間等等感受,這些都是今后在教學過程中最寶貴的財富,有了這些直接經驗體會,才能使在教課過程中對這一動作的運動原理,舞蹈身體的最大極限上有清晰的思路,從而更好的指導教學。
一個成功的演員在表演上的功底肯定很好,而在表演方面不僅要只有身體的表現能力,還有情感表現能力,情感表現能力的最直接方式就是表情的運用。作為專業民族舞教師應該教會學生表情不光只有一種表現的方式,這要根據所跳舞蹈的情感表達進行表演。
1.2 對六(七)大民族的舞蹈的基本掌握
中國少數民族民間舞的課程設置上主要以藏、蒙、維、朝、傣(彝)漢幾大民族作為訓練核心內容,所以作為傳授者來說掌握這幾大民族的舞蹈方式來說是必須的。少數民族民間舞蹈的形式多樣,如:藏族有碾步、踮步、果諧、卓等等;蒙古族有甩手、馬步、繞腕、鄂爾多斯等;維吾爾族有賽乃姆、刀郎、賽乃開斯、切克特曼等;朝鮮族有古格里、踏令、安旦、陽山道等;傣族有大鵬、小普哨、嘎光、孔雀飛等;彝族有踩橋、拐腿等;漢族有手絹花、圓韻、雙顫等這些都是作為以靠民族舞為辦學特色的我們應該必須掌握的,而且應該掌握的純熟,使得在示范時能夠準確無誤,學生在低年級的單純模仿中能夠作到模仿準確。
1.3 相關舞蹈學科的基本掌握
我認為現代民族舞教師除了應具備自身民族舞的基本知識技能以外,還應該掌握芭蕾舞,古典舞,現代舞等相關知識技能,每一門學科不可能承擔起培養一個舞蹈演員所應具備的全部知識技能,能力是多方面的,不應該任意削弱任何一門課程或割裂各門課程之間的聯系,掌握其他相關舞蹈學科都為教好民族舞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如古典舞中掌握“圓韻”的訓練和少數民族民間舞中強調的圓韻是一樣的,同樣是以腰為根源。再如現代舞中強調解放身體乃至全身最小的部位,這和我們蒙族舞中“軟手”解放手指關節也是有著絲絲聯系的,總之,掌握好其他舞種門類對指導民族舞教學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2 具備編寫系統教材的能力
教材是具體規定一門課程所應傳授的知識技能的內容,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依據,教師在教課前必須認真備好教材。系統的教材應該要規定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的范圍廣度,還應該規定他們可能掌握的知識和技能的深度。
科學的系統是客觀事物的發展和內在聯系在意識上的反映,系統的科學知識各個部分之間都有他內在的邏輯聯系,某一部分知識總是以另外許多知識為基礎,必須學會基礎的知識,才能學習這一部分的知識,教材的編寫就應該按照這樣的邏輯順序來組織,另一方面還應考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認識活動,所以教材的系統性還要根據心理程序來組織,教材的邏輯程序和心理程序相結合。
系統的教材應包括教學大綱、教案、教學法等內容,這三部分是教材的主要內容,教師應對自身所授的課程在教學大綱、教案和教學法上進行詳細闡述。
首先,在教學大綱上要對所教的民族舞種類進行嚴格的劃分,重點培養學生身體的能動性和適應性,使學生掌握不同的民族舞蹈風格。并說明授課目的、授課內容、授課方式和授課時數,指出所教班級在這一學期里所應該達到的標準、要求。其次教案工作。教案是教師為教學而準備的書面授課計劃,是教師實施課堂教學的書面依據。在編寫過程中,應寫出某一時間段授課目標、內容和所教知識的重點難點以及教授動作的先后順序。再次教學法的編寫及運用。舞蹈課的教學法一般是言傳身教似的,老師的授課方式的好與壞,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質量。教師的教學法應該多種多樣,就我個人而言,喜歡與學生互動式的“提問-講解法”,即學生提出對動作的疑問,老師給予解答,這樣的教學必定事半功倍。又如“相互欣賞法”,即某同學進行單獨表演,而其他同學“欣賞”,過后提出舞者的毛病,這樣舞者知道了自身的問題,也是對“欣賞者”的一種提醒,使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避免同樣的問題在自身出現。所以教師應注重教學法的運用并在教材中寫出自己的教學法。
民族舞教材編寫結構在總體上呈現出兩種形式:1、直線式:就是把一門課程的教材組織成為一條在邏輯上前后聯系的直線,前后教材基本不重復,由淺入深,循序漸進。2、螺旋式:則在不同教學階段,使教材內容重復出現,但逐漸擴大范圍和加深程度。這兩種形式在我看來還是比較成功的,教師應該在這個總綱指導下完成自身對教學大綱、教案、教學法的編寫。
舞蹈教材的編寫不同于其他學科教材的編寫,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民族舞蹈教師在編寫教材時應該注意到教材的科學性、系統性、典型性、訓練性和藝術性,這樣就能更好的指導學生科學的訓練,不是盲目的今天練練這,明天練練那。所以,教材編寫的好壞與否也是直接關系到教學水平的好壞與否,因而我覺得在編寫教材備課方面也是衡量民族舞蹈教師的專業素質高低的評價標準之一。
3 具備深厚的音樂素質能力
“音樂是舞蹈的靈魂”這一句話說明了音樂和舞蹈是分不開的,是血與肉的結合他們之間是相互幫助,相互升華的關系
音樂包括旋律與節奏兩部分,我覺得民族舞蹈教師應該在民間舞蹈課上著重注意對學生處理舞蹈節奏的能力進行訓練
在遠古時期,沒有旋律但是人們就伴著生命跳動的節奏進行舞蹈,在現代阻礙舞蹈發展的“歌伴舞”中,我們只能聽到優美的旋律,看到與旋律“合拍”的舞蹈動作,基本沒有節奏的處理,而作為一部舞蹈作品來說,不光要有準確的合拍,而且要有很好的節奏處理變化。民族舞蹈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很以來于音樂節奏的變化,改變舞蹈節奏就必然改變動作在時間、空間、力度、流暢度上的變化。如:馬躍教授的《草原茫茫》開場一段就在快節奏的音樂旋律中處理動作節奏,使動作慢做,達到一種太陽初升時朝氣蓬勃的意境。蘇自紅和色尕教授編創的藏族雙人舞《天唱》中間有一幕,女主角死后退到后場換裝時男主角的動作沒有按照音樂的旋律來做,而是加快動作的幅度,忽大忽停從而表現痛失愛人的悲傷心情。再舉一個簡單例子,拿一個八拍的舞蹈節奏為例,動作可以在前三拍由小做起,在第四拍時加快,第五拍時強調幅度,在第六拍時達到整個動作,在第七拍和第八拍突然禁止,所以,舞蹈節奏的處理對于跳好舞蹈來說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而現今節奏處理的運用已成為舞蹈發展的必然趨勢,所以教會學生如何處理節奏是一個很現實又必須要訓練的問題
4 具備繼續挖掘原生態舞蹈、保持現有教材成果,融入符合民族舞蹈發展方向的新時代物質的能力
個人對信息的占有量和運用往往決定著自身的發展,在信息把握方面教師的意識應該超前。民族舞蹈教師的自身專業信息在早期來源于向民族地區群眾、民間藝人學習,而現在我認為當今的民族舞蹈教師的專業信息基本來源于課堂,沒有很好的向群眾和藝人們學習,還是應該多去民族地區采風,搜集更多的民間舞蹈素材,然后整理提煉,融入課堂中去,這樣不僅豐富了自己的教學成果,也能使學生提高學習興趣,不使每一屆的學生所學知識重復,應該不斷在保留原有好的成果基礎上翻新,這樣使得教材不會陳舊,不會失去生命活力,真正做到“與時俱進”!
去年在北京舞蹈學院的廣場上有一群來自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民間老藝人獻藝。我有幸觀看了他們的表演,看后感覺是新鮮,在新鮮之后給人的思考是他們雖然業余,動作也極其簡單,但是他們那種對原生態舞蹈動作,舞蹈情感的詮釋讓人將在舞臺劇目上的民間舞相比,更覺得他們所跳的舞蹈更應該稱為“民間舞”。雖然這二者同屬于當代民間舞的行列,不能與之混為一談,但給人的直觀感受就是他們的民間舞是真正來自于民間,沒有經過半點修飾的民間舞,當然我們的民間舞訓練課是老一輩教師們從上百上千的類似于他們的這種民間舞蹈中提煉出來的,是為解放和訓練人體各部位的能力而編創的,特點是訓練性,但它只是作為一個基礎,為的是使學生通過一系列的訓練之后更好更快的適應不同的民間舞。
當今社會是滿地都是手機,滿天都是飛機的信息時代,任何事物都在發展,民族舞蹈也是一樣,很多新的事物出現。民族舞教師應該有這個能力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好的東西留下融入教學,將不適應我們民族舞教學的東西剔掉,按照當今民族舞蹈的發展來看,我認為現在的一些民族舞蹈根本就不能稱之為民族舞蹈,更應該說是現代舞,或者說是雜技,它們將這幾個藝術門類或相近課程混淆,弄得“莫名其妙”。照這個方向發展是不利于我們中國民族舞蹈發展的,而我們中央民族大學的民族舞蹈教師在這點上是做得比較好的,我們在民族組合、劇目安排上也加入了一些現代的東西,只是我們更巧妙的加進去,讓人不能輕易察覺而已,有人說我們是“守舊”,但我想說這并不是“守舊”,每個學校探索的道路不同,我們只是開辟了另外一種表現民族舞蹈的道路。但時間能夠證明一切,相信再過十幾二十年,誰能守得住“最純粹最原始”的民族民間舞,誰就是最棒的。而對個人來說,誰能將最地道最純粹的民族民間舞保留在手中,他就是最棒的,就是民族舞蹈界中的“國寶”,具體到現在來說民族舞教師則應該在平時利用業余時間,走出課堂,走向遠離課堂以外的民間,尋找第一手材料和信息,走進民間去了解和吸收原生態的舞蹈文化是民族舞教師的又一專業素質。
5 具備基本文化素質
民族舞教師應具備包括對所教民族舞蹈的相關知識,再以文學、美學、藝術理論等各方面的理論文化加以輔助的基本文化素質。
首先,民族舞蹈教師在課堂上教學生某一個民族舞時,應先把這個民族的特點,如:人口多少、分布的地域狀況、、生活情況、習俗、為何會形成這一民族舞蹈風格等諸多因素告訴學生,使學生在跳這個民族舞之前有所了解,使學生在掌握風格方面能夠順利一些。
其次,在文學方面應該有一些底蘊。在我們身邊就有一個很好的榜樣:馬躍教授能夠成為一名優秀的集教、編于一身的學者,不可能是因為單純的有舞蹈方面的功底,正式因為他有很深厚的文學底蘊,所以每編創的節目都是有思想、有內涵的深度節目,給人在欣賞之后有思考的遐想空間,這樣就說明文化底蘊的深淺程度極大的關系到民族舞蹈教師個人素質的高低,關系到民族舞蹈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關系到民族舞蹈教師在個人的發展空間上的程度高低。
再次,還應該對美學、藝術理論等有所了解。美學直接影響藝術的發展,廣泛的了解和學習各種美學思想有助于教師自我美學判斷和自我美學思想的形成。而藝術理論方面的文化能夠使民族舞蹈教師具有深層的思考民族舞蹈的創編、傳承等的能力,形成對民族舞蹈的自我理論觀點,重視自身對民族舞蹈理論意識的培養,成為學者型的民族舞蹈教師,所以基本文化素質是民族舞蹈教師應該具備的。
總之,作為民族舞蹈教師來說,具備的各種專業素質應該很多,本文只是談了我自己的一些看法,且談的只是我認為更應該具備的某些因素。
時展到今天,民族舞蹈教師應該是具備多種專業素質的復合型人才,這樣,“往下”在教課中能夠做到游刃有余,“往上”為做學者型的舞蹈教育家奠定了基礎。
所以我認為民族舞蹈教師在具備了自己民族舞專業素質以外,加上具備編寫系統教材的能力,音樂素質的能力,把握民間舞蹈信息走向的能力和基本文化素質的能力之后,才能真正成為新時代所需要的合格的民族舞蹈教師。
參考文獻
1平心主編.舞蹈心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2)05-0212-01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中小學的藝術教育已越來越受重視,其中音樂教育也在不斷的改革創新。在音樂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這既能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也為學生開辟了自我表現欲自我創新的新天地,這是素質教育有效性的真正體現。與此同時,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的引入也給當前的音樂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斷探索、創新、實踐,才能給新時期的音樂教育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
1 以音樂審美為核心,轉變教學重心
新課標指出:“音樂教育要體現以音樂審美體驗為核心,為學生終身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良好的基礎。”這為我們新時期的音樂教育,指明了方向,廣大音樂教師應深刻認識到音樂有別于其他學科。傳統的音樂教學過于強調知識的傳授,過多的進行樂譜、音符等機械、枯燥的訓練,而偏離了音樂審美這一音樂教學的基本目的,這違背了中小學音樂教學的主旨。因此,我們應轉變這種傳統觀念,要努力使學生從感受音樂、鑒賞音樂、表現音樂的角度出發,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從而進一步調動起學生識譜的積極性,并通過這些音樂基礎知識的學習,加強學生對音樂的領悟,進而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從簡單的識譜、唱歌,即“上課-復習-再上課”的機械教學模式中解脫出來,從側重課堂音樂賞析、音樂表現、音樂游戲以及音樂感受交流等方面進行教學設計,從而幫助學生拓展音樂的思維空間,激發學生體驗音樂的興趣。教師可以有目的的設計音樂教學環境,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也可以創辦校合唱團或樂隊,盡可能的為學生創造更多的音樂體驗與實踐的機會。
2 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面向全體學生,這是基礎教育對每一門學科的共同要求,也是音樂教育發展性評價方案中的重要指標。中小學音樂教學是基于音樂與生活,以及音樂審美的大眾教育,是有利于每一位學生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課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給予每一位學生均等的表現機會,關注并鼓勵不同層次的學生,使他們能全身心的投入到音樂課堂學習中去。要做到這一點,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教師應轉變傳統的“一言堂,滿堂灌”的以自我為主的教學方式。
其次,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兼顧各個層次的學生來設計教學方案。從教學策略上講,就是要做到教學思想與教學目標的分層遞進。每堂課至少應設計出兩個有利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參與實踐的教學重點。
再次,教師在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多參與、多思考、多探索、多表現、多提問、多質疑,通過多種方式實現師生間與學生間的互動交流。
音樂,作為一門體驗性學科,它的教育教學方式必須有利于學生情感的抒發與個性的張揚,只有形成良好的課堂氣氛,才能讓學生的個性得以解放,使學生的情感得以流露。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學科特點,努力創造靈活多變的教學形式,從而為學生打造出適合其個性發展的空間。
3 優化課堂教學,促進“三結合”教育的實施
針對中小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持續時間不長等特點,教師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應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曾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興趣,它會像磁鐵一樣,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好奇心,我們應尊重學生的感受,鼓勵他們對所聽音樂有獨特的見解或感受。作為一名優秀的音樂教師,我們應當明白音樂它是生活,而不僅僅是一門學科,讓音樂充滿我們的生活,讓我們的生活充滿快樂,這才是音樂教學的最終目的。
例如,筆者在進行音樂節奏訓練的教學中,利用了動物聲音的表現方式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并培養他們的節奏感。筆者先把各種動物的叫聲模擬成節奏型,然后想學生展示一種動物,就讓他們模仿其叫聲,并可以輔助相應的動作表演,最主要是要求其節奏正確。同學們對這一新型的教學模式感到非常新鮮,同時也很渴望能在老師和同學面前展示自己,因此,這樣的教學方式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還讓學生體驗到了音樂的快樂,產生了情感上的共鳴。
此外,人們在教育過程中常常忽略了社會音樂與家庭音樂的重要性,其實學校與社會及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忽視任一方面,都將破壞其整體性與邏輯性。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今天,我們更應該加強中小學音樂教育與社會、家庭音樂教育的結合。在不影響正常教學的情況下,可以鼓勵學生多參加社會組織的音樂活動或比賽,學校還可以利用特殊節日,如“六·一”兒童節組織一些適合家長與孩子一同參與的音樂活動,從而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同時加強家長的音樂教育觀念。
4 總結
綜上所述,素質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既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與主動性,同時也注重對學生智力潛能的開發。中小學音樂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音樂教育,其目的是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針對教育對象的個體差異,教師應采取分層教學方法,努力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總之,我們要以“以生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指導我們的教學,關注學生健全人格的養成,努力從教育理念、教學方法以及師生關系上轉變教師角色,從而盡快適應新課標教學。
參考文獻:
在中班上計算課——《點數1——10》也是如此。她運用唱游中的歌舞表演《十個朋友出來走》,使幼兒們對抽象的1——10數字概念有了形象的認識。幼兒們邊唱邊跳,精力集中,然后以好奇的目光觀察小黑板上的三只兔子,很快找到了每只兔子欠缺部分,并踴躍上臺給兔子添上尾巴、添上耳朵、添上眼睛,從而達到了教學的目標的,實現了教學目標。像這樣巧用唱游于幼兒每一學科的例子不勝枚舉,我對這個幼師班14位同學在銅仁市實驗幼兒園實習教學中進行抽樣調查,從統計表可見:唱游不僅是幼兒音樂教學的最有效的形式,在幼兒綜合教學中,作為一種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程序中或是用于開始部分,誘導幼兒;或是用于基本內容部分讓學生接受信息;或是調節課堂氣氛;或是用于結束部分,鞏固和復習一課學習的內容;或是貫穿一節課的始終等等,已不同程度地促進了每門學科的教學效果。這一結論只是在一種教學實踐中得到的,也許有人認為有些偏激。認為幼兒每一門學科,每一課時選用教學方法都為一定的教學目的、教學任務。廣泛運用唱游形式會有使幼兒精力分散、教學重點偏離的嫌疑。其實不然,人的大腦并不是單一地接受信息,它的存儲系統非常復雜,潛力很大。它是靠聯系皮層,按照不同的記憶庫相似的信息連接起來,每一部位能夠以綜合方式共同協作。比如唱游中的歌表演,用于計算機教學時,幼兒們的左半腦在理解歌詞,右半腦在感受旋律。歌詞理解的過程與教學信息相聯系,將與旋律一道進入大腦存儲系統。這一教學方式不但比單一的只用左半腦或右半腦接受一種知識信息增加知識量,而且記得更牢,印象深刻。因為唱游是幼兒音樂、舞蹈藝術的綜合體現,是感情最集中、最激動的表現形式。它融入幼兒每一學科的教學,是調動幼兒大腦的情感中心,大腦感情中心是很緊密地與長期記憶存儲系統相連。這樣帶有高密度情感因素的知識信息,最容易記住。縱觀現在使用的每一門類的教材,多是為了幼兒容易接受而采用兒歌、游戲等簡單易學的形式編寫的。從內容上看與幼師生學習的《新編唱游輔導教材》有著密切聯系,這正是唱游的教學形式融入幼兒每一門學科可行性的前提。
2、唱游突出表現了幼師的教學個性
教育改革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素質教育的成果體現在受教育者的工作質量上。幼師生走向工作崗位,面臨的是幼兒教學。而唱游在開展幼兒綜合素質教學中的運用,最能體現幼師生的各方面素質。那么,幼師生唱游教學就要圍繞唱游的實用功能而改變教學目的、教學重點。從實習教學這一實踐活動,可以看到唱游與幼師教學的其它科目最大的區別在于它是較實用的一門學科。如果說其它文化學科是在于強化幼師生內在文化課素質,那么唱游作為一門技能,在于表現得實用的素質。所以按照幼師唱游教材中談到的教學方法,單一的灌輸唱游中的律動、音樂游戲、歌表演、兒童舞蹈等內容顯然不妥。更重要的是講解、示范唱游如何結合幼兒特點開展教學,也就是說要傳授給幼師生唱游教法、運用方法、幼兒學習唱游的方法。這一教學目的,教學重點轉變的原因還在于幼師生在接受唱游這門學科學習時,是在三年制師范教育的第三個學年開始的。她們在師范一、二年級已經較為系統地學習音樂、舞蹈,具有了相當地音樂、舞蹈基礎。如果單一地灌輸唱游內容,等同于教幼兒,而不是教幼師生,反而抑制了幼師生在唱游學科的創造意識。現行師范唱游教材,從內容到形式都是為了培養幼兒,兒童的音樂感而編寫的。教學對象改變了,教學目的也隨之改變。否則就抓不住幼師生唱游教學的特性。
3、唱游教學要在新的教學模式中展開
根據幼師生現有的綜合素質,在此基礎上拓寬、強化唱游技能素質的教學模式表現在:
關鍵詞 初中體育 耐久跑 練習方法
一、研究對象和方法
(一)研究對象
隨機選取本校80名學生,把其平均分成兩個班級進行實驗教學,并相互比較。
(二)研究方法
1.實驗法。按照中學生體質測試方法的需求,分別對兩個班學生的形態、機能以及素質能力進行實驗前的測試,以此來觀察引起的變量變化,對其中存在的差異進行具體分析,從而發現所具備的因果聯系。
2.數據統計法。把兩個班的學生放在一起測試其體質,再把相關數據進行統一的核對整理、分類歸納、統計處理。
3.文獻法。本文在參照《運動訓練學》和《田徑體能訓練》以及《身體素質訓練》等眾多文獻資料的基礎上,針對耐久跑訓練方式展開分析、鑒別從而為深入探討初中耐久跑練習方法提供理論依據。
二、研究內容
(一)對象分析
為了方便比較,在研究開始之前對兩個班的學生分別從身體形態、機能以及素質上進行了全面的檢查,選取了表格中的六項指標數據展開比較,所測結果如表1所示:
經表1我們可以看出在開始實驗前實驗班與對照班的學生在耐力素質上并不具備明顯的差異。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取的是教學實驗法和經驗總結歸納法兩種研究方法,在進行實驗時,體育教師把實驗班和對照班放在一起開展教學。實驗班根據實驗教案上課,而對照班的則按照以往的教學計劃上課,兩班的課時都一樣,在測試成績時力求時間和要求統一。下面是實驗班的教學過程中采取的一些主要練習方法:
1.采取間歇跑形式,達到最佳教學效果。我們以200米跑道為例,在跑道上設置一個標志物,要求學生跑完100米后再步行100米,而對跑步和行走所需時間分別規定為15秒和80秒,通過這種5-7圈連續性訓練方式練習耐久跑。如此以來我們就把整個跑道分別劃分為兩個跑的區域以及兩個用以調整呼吸的區域。在練習最初我們要求學生進行直道跑,而在學生進入狀態,練習一段時間后再在直道跑中融入彎道跑,但是這一方法在冬季運用效果會更加佳。
2.練習中加入音樂元素,增添運動趣味性。我們可以在練習過程中加入音樂,通過音樂讓學生掌握跑步節奏,而音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興奮性,慢慢放松對耐久跑緊張的心情,把以往枯燥乏味的跑步運動變為快樂的節奏運動。比如我們可以把國際籃聯對裁判進行體能測試的“萊格爾跑”練習法經過一定的改造加入進耐久跑練習中,根據音樂節奏由慢到快的變化,進行二十米折返跑。讓學生在聽到“嘀”的音樂聲后迅速跑到折返點,而再一次聽到“嘀”聲后就返回到起點,通過這樣的方式在無形中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克服了長時間跑步帶來的疲勞感,讓學生了解到耐久跑并不是不要命的奔跑[2]。
3.結合器材、圖形融入訓練,讓學生感到新意。我們可以把訓練場地分成多個區域,把排球、籃球以及跳繩等運動器材放入各個區域,然后讓學生在清楚每個器材的玩法和次數后,進行分組比賽,從而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以此增加耐久跑的趣味性。同時我們也可以運用到各種圖形,讓學生按照各種圖形的樣式變換跑步路線,如蛇形跑、“8”字跑、對角線跑、五角星跑等多種方式,讓學生感到新意,保持高漲的練習情緒。
4.創設情景跑步模式,讓學生完成運動量。我們可以采取類似于定向越野的方式,在開始之前規劃好跑動路線,并在場地上標上一些點,而學生則手拿數字牌,按照順序從起點跑到最后一個數字后返回終點。利用這樣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觀察判斷能力以及敏捷性,讓學生在連續的挑戰和游戲活動中完成必要的運用量,既能活躍場內氣氛,又能獲得更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三、結果與分析
通過在一段時間內對教學方式的改變,再次從身體形態、機能以及素質上對兩個班的學生進行全面檢查,所得結果如表2:
從對表1、表2觀察我們看出,通過采取間歇跑、加入音樂、結合圖形器材以及創設情景跑步模式等方法,實驗班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主要表現為:實驗班的學生與之前相比不論是從肺活量、每秒跳繩次數以及跑步速度上都有明顯提高,而對照班并無明顯變化。
四、結論與建議
(一)應轉變思想觀念,提高思想認識
耐久跑教學開展起來如此困難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前期學生對耐久跑產生了恐懼的心理,這也與學生缺乏正確的耐久跑理論知識有關。因此在教學開展之前,應首先對學生講解正確的耐久跑理論知識,讓學生對耐久跑的重要性有一個充分認識,讓學生能主動參與到練習活動中。
(二)掌握正確技術,減少體力消耗
要讓學生主動自覺地參與到耐力跑練習中,較為關鍵的一步就是讓學生掌握正確的耐久跑技術動作。我們從學生之前的練習過程中,經常都可以發現許多學生都存在錯誤的動作,比如“后仰跑”、“腳后跟跑”等,這些錯誤的動作不但影響了學生跑步的舒適性,而且會大量損耗學生的體力。因此,要在平時的練習過程中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動作,并告知學生當達到耐久跑“極點”時,應加大呼吸深度,減少呼吸次數,調整節奏,堅持跑下去,這樣就會使難受的感覺逐步減輕[3]。
(三)加強趣味教學,提高教學效益
耐久跑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且過程單調、枯燥,因此要想讓耐久跑練習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增強學生的練習興趣,應從教學方法上著手,通過利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使耐久跑的趣味性得到提高。比如:在教學過程中利用長短距離結合的跑步方式,以及變速跑、追逐跑、游戲跑等各種形式將枯燥乏味的練習過程變得生動有趣。
參考文獻:
1教師是美的傳播者
1.1教師的語言美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的教學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英語教師的語言水平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的質量。教師流暢的語調,抑揚頓挫的節奏能使學生置身于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保證教學信息在傳輸的過程中發揮最佳的效能,在潛移默化的熏陶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和英語語音語調。教師的語言是一種專業語言,要在簡明、準確、形象、生動、幽默、風趣和韻律、節奏等方面下工夫。英語教師必須堅持用英語教學,讓學生用英語來想英語。同時,相應的“體態”要盡可能符合英美人的習慣,這種“仿真”,使學生產生新奇感,并置身于英語語言環境之中,以滿足學生語言美之心理需求。
英語教學的語言不僅要具有與其他學科一樣的形象性與確鑿性,還應追求語言的韻律感、幽默感、新鮮感。作為一名英語老師,除了口語流利外,還要學點洋腔洋調,注重語意與語境、語調與語速相結合。“自然規范的語音、語調,將為有效的口語交際打下良好的基礎。”當教師在課堂上講英語時,具有節奏感的語調,聽起來像外國人特有的那種韻味會讓學生從聽覺上感受到語言的另一種美。學生在欣賞中獲得了令人陶醉的美感,就會增強說英語的欲望。
語言要風趣,有幽默感。英語教師不應總板著面孔上課,這樣學生就如芒刺在背。笑是感情激流的浪花,課堂里常有笑的細流在潛動,師生感情融洽,課堂氣氛活躍。教師要善于用風趣的語言開導學生,講究幽默,把情趣和理趣結合起來。家斯維特洛夫講過:“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
語言要新鮮,青少年學生具有好奇好新鮮的特點,新異的刺激物能引起他們的定向探求活動。語言新鮮,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進行新的探求活動,保持旺盛的求知欲。語言要優美,愛美是人的天性。愛迪生說過:”最能直接打動心靈的還是美。“自然美、人文美能打動學生心靈,教師優美的語言更能直接打動學生的心靈。美的語言悅耳動聽,學生不僅興趣盎然,而且容易入耳入心。
1.2教師的教態美
要實現美育教學,首先要增強外語教師的審美意識,提高教師自身素質修養。教師教態要親切自然,態度端莊大方、熱情活潑,衣著美觀得體,既可讓學生感受到美的愉悅,又為教學活動創造了一個美的氛圍。教態美包括儀容、風度、神情、目光、姿勢和舉手投足等等。教態是無聲的語言,它能對有聲語言起到恰到好處的補充、配合、修飾作用,可以使教師通過表情讓語言的表達更加準確、豐富,更容易為學生所理解。所以,教師親切而自信的目光、期待而專注的眼神可以使學生產生安全感,消除恐懼感,縮短教師與學生的感情距離;教師熱情洋溢的微笑、友善慈祥的面容可以使學生獲得最直觀、最形象、最真切的感受;瀟灑得體的身姿手勢,無時不在感染著學生,可以使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記憶。
小學英語課本知識接近生活,情景性強,是一個多姿多彩的百花園,猶如一個大舞臺,老師與快樂的小朋友在舞臺上盡情飾演著來自生活的角色。英語教師們必須集言語、表演、造型等藝術手段于一堂,全方位地給學生施加影響,以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訓練學生的聽說能力,并帶動學生積極地參與英語學習,使英語課充滿陽光!每當上課鈴響,英語老師總是精神飽滿、面帶微笑地走進教室,并親切地向學生問候:“Howareyou?Nicetomeetyou.”每當學生回答問題正確時,老師可微笑著豎起大拇指說:“Excellent!Goodjob!”然后點頭致謝:“Thankyouverymuch.”反之,則搖搖頭或擺擺手并鼓勵學生:“Trynexttime.”
1.3教師的板書美
板書是教師課堂教學思路的高度濃縮,是教師的微型教案,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它是對教材的一種藝術再創造。板書設計要文字精練,一目了然,運用和諧的色彩,圖形、表格等清晰構圖。創造板書的形式美可以強化課堂教學效應。板書形式的美,順應了學生喜新、好奇心理,能進一步強化學生的感知,生發美的思索。實踐證明,人對不同色彩的注意程度是截然不同的。色彩搭配合理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單調的色彩使學生心理上產生厭倦情緒。精心設計的色彩搭配、和諧美觀的板面,更能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創造意識,也是課堂美育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這樣有利于加強記憶,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操。
改進教學模式、革新授課,把講堂轉變為樂堂。教師要進行角色轉換,扮演主持人并與學生結成合作伙伴,到學生中間去努力將自己融入課堂中和學生一起活動,讓學生來當小老師,營造一個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讓學生始終保持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心態,鼓勵學生創造自由探索的音樂空間。要在誘發和培養學生好奇、求知的內在動力方面下功夫。根據教學目的,教師可以設置一些與課程相關的故事、游戲、律動等,將教學的難點分散在各個環節中,讓學生在教與玩的結合中獲益;在課堂上敢于想象,敢于打破常規,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感受到音樂課的快樂,讓創造貫穿整個教學中。例如:筆者在一年級校本課程(視唱練耳)教學中,通過說外形、看圖示、聽辨音的長短等形式,讓學生認識和區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時值,整合音樂教材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師生采用對答歌唱的形式,請學生在兩拍內有節奏的說出自己的名字。這時,請學生自由結成合作伙伴尋找編創生活中、游戲中出現的幾種節奏型的各種聲響、詞語,讓孩子們在玩中相互聽、相互辨、相互演示學習。這樣學生很自然地在輕松愉快的學習心態中掌握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節奏組合。
對于小學生來說,教師應努力把音樂學習與他們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通過對已有生活知識經驗的回憶,對類似生活情境的聯想,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觀念,在生活中學習,在實踐中學習,在創造中學習。教師要多扮演“設計師”和“合作伙伴”的角色,讓學生成為教師的“好伙伴”,成為音樂的愛好者。讓他們在自己的興趣體驗里獲得知識與能力。如《火車開了》一課,在火車鳴笛的聲響中引入課堂教學,學生在有興趣的模仿中體會音高、感受節奏,一堂生動的音樂課就從孩子熟悉的生活中開始了。
二、教學過程“新”“巧”“奇”,得到“美”
每節課都要有一個主題,大家圍繞這一主題表現、欣賞、學習音樂知識。教學過程要以環環相扣、節奏緊湊的方式展開課堂教學,避免學生出現遲鈍和厭倦的情況,改變課堂情緒低沉的局面。防止學生分散注意力,要讓學生感到課堂是在不斷變化中進行著的,總是有新的事情要參與。例如在學唱歌曲《大樹媽媽》時,教師可以結合詩歌利用電腦課件,先讓同學們想象春天的景色,播放春景幻燈片,伴隨著美妙的音樂,學生看到了碧綠的田野、爛漫的山花、快樂的小鳥、飛舞的蜜蜂,聽到了潺潺的流水聲,仿佛置身其間。在學生談論的過程中,感受到濃郁的花香和青草氣息,加深對歌曲內容的理解。最后再教唱此歌,學生能很快進入歌曲的意境之中、當學生用優美動聽的歌聲,表演唱《小樹快長高》時,看到教師在黑板繪畫出小樹長高,長出了茂密的樹葉,變成了一顆參天大樹。此時,全體同學情不自禁地齊聲和道:“哇,小樹長高了!”在歡樂的氣氛中,體現了音畫情景交融,歌入畫境,令人神往。再通過“小樹”與“大樹”節奏、旋律的對比學習,使學生理解旋律變化,進而掌握歌曲。教師在教案設計時,同一類內容要避免單調的重復,選擇教學方式的多樣性,讓學生感到整節課的過程一直發生著不同的變化,始終有新鮮感。總之,教學過程要做到“新”――內容新穎;“奇”――導入奇特、奇異;“巧”――環環相連,方法靈活、巧妙。
三、在動靜交替中的創新學習的“美”
低年級學生好奇、好玩、好動、好表現,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短。因此在低年級的音樂課堂教學中,可以開展游戲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樂中學、動中學。這樣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促進學習的效率,而且對于培養學生學習態度,增強愉快學習的情感體驗,都是很有益處的。游戲是孩子表現生活、學習生活的重要方式,也是情感最好的外在表現,更是學生喜歡的活動之一。在音樂學習中,教師通過學生個體體驗、個體情感抒發,發揮學生的創造潛能。好動是學生的天性,課上音樂響起時,有很多學生就開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如:教師選擇適當的音樂,當音樂響起時,學生可以在教室內任意創造動作,并隨意走動;如果音樂停止,教師可以請學生維持音樂靜止時的動作,也可以用某個指定動作靜止,甚至可以做木偶、機器人的動作,做快動作、慢動作等,直到音樂再次響起時再繼續創造新動作,或滑稽、或優美、或跳躍、或笨重,教室內充滿歡聲笑語。學生在音樂的響響停停中,自然地跟隨音樂節奏律動。這時,教師要及時抓住學生好動的天性,把表演和欣賞音樂相結合,讓學生用自己的身體動作來表現歌曲的情緒和內涵。在輕松的氛圍中完成教學任務,又培養了學生的肢體創作能力、音樂感受能力、鑒賞力。
音樂教材中,有許多內容是對音樂知識的學習。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創造力來進行教學。在課堂上,有意識的選擇一些有利于思維訓練的活動,讓學生大膽表演。教師應大膽放手讓學生去動、去實踐、去玩,在玩中感受音樂,并同時培養肢體協調能力,發散學生思維,培養創新的個性。
有的音樂作品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而且歌詞曲調都比較簡單,教師可以深挖掘,培養學生的歌詞創新能力以達到更好理解音樂作品的目的。這樣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即興創作能力。在實踐中掌握曲調特點和旋律特點,提高思維反應,學生的音樂表演自然流暢,富有激情,并且在創造中加深了對作品的理解和記憶。
四、創設和諧愉悅的心理環境,讓學生敢于創新
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思維活躍,敢想、敢說、敢問、敢于發表意見。音樂課堂教學中應熱愛、信任、尊重每位學生,滿足學生的表演欲,巧妙運用激勵語言、動作、神態,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鼓勵學生大膽創新。還要給學生提供自學、聯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有機會去創新,讓學生占有足夠的自學空間,享有廣闊的聯想空間。這樣,學生不受教師先入為主的觀念制約,不時迸發出創新的火花。
有人教育家說: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作為教師時刻要告訴孩子“你真棒!你真行!”要意識到賞識教育的重要性。教師的真情與愛心,正是孩子們充滿無限童真童趣的美好世界,這里有陽光、博愛、勇敢、美麗、善良、理想、自信和內心的渴望。
尊重是一種情操,教師要有勇氣以平等的態度坐在孩子的身邊,促膝談心,要重視肯定孩子的可貴品質。教師的熱情、真誠可以形成無可比擬的教育優勢,要以孩子為友,采用平等對話方式對學生施教;要用和諧的態度、熱情的語言、商量的口吻施教,尊重他們的建議,尊重學生的思想,賞識他們的建構創意。
賞識是樹立學生自信心的土壤。“良言一句三冬暖”。教學中,一句由衷的贊賞是孩子不懈努力的動力源泉;一次熱切的目光接觸會讓孩子奮發進取,克服困難去取得成功;一個贊許的微笑、一個鼓勵的手勢,讓孩子在肯定中看到自己點點滴滴的進步,體驗成功的,堅信自己只有經過努力,才會獲得成功;一次親切的交談如春風沐面,化解了孩子心頭的煩惱,又如涓涓暖流溫暖孩子的心。
敬業、愛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也是成為一名優秀教師的關鍵。教學要有情感,要建立在民主、平等和充滿信任、和睦關系的基礎上,要把教師的奉獻融入到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教師就必須深入孩子們的心靈,想他們所想,學他們所學,與孩子們共享喜怒哀樂的情感世界。
教師要學會活用教材,讓學生既要學好教材,又要超越教材;既要滿足課堂,又要超越課堂;既要尊重自我,有要超越自我。音樂教材不是學生唯一的學習資料,要尋找一種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體現時代特點的教材,打破傳統的教學理念,把教材中的一些內容延伸、修改、重組、再創造,讓學生的發展更廣闊,讓課堂活而不亂,活而有序,做到寓教于樂,將教學推向一個嶄新的高度。
鋼琴教學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并非通過死記硬背能夠理解相應的樂理知識,如果教師只是按照相應的課程內容進行教學,沒有明確鋼琴學科的特性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就會導致學生在鋼琴學習中遇到多種困難。樂感是鋼琴學習中的重要基礎,也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途徑,只有當學生具有良好的樂感時,才能真正理解相應的樂理規律,掌握相應的學習技巧[1]。因此,在開展鋼琴教學時,教師須加強對學生樂感的培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更好地幫助學生進行鋼琴學習,提高學生的鋼琴水平。
一、鋼琴教學中培養學生樂感的意義
樂感是音樂學習中的一種重要能力,指的是在音樂層面的一種敏感度、反應度,這種能力是幫助學生進行鋼琴學習的重要基礎條件,也是真正提升學生鋼琴水平的前提。在鋼琴教學中,只有當學生具有良好的樂感時,才能更好地理解各類鋼琴作品的內涵,這樣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進行鋼琴學習。因此,在鋼琴教學中培養學生樂感有著重大意義。在鋼琴教學中培養學生樂感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鋼琴學習需要長期的堅持和訓練,只有當學生具有充足的學習動力,才能主動投入到鋼琴學習中,為學生后期的鋼琴學習創造條件。鋼琴教學以學生的興趣為基礎,培養學生的樂感則能較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能夠深度融入鋼琴學習環境中,在進行鋼琴演奏時能全身心融入鋼琴作品中所營造的環境,進而增強演奏效果[2]。在開展鋼琴教學時,如果只通過教師進行約束,將難以確保教學效果,學生的學習熱情也不高。因此,培養學生的樂感至關重要。在鋼琴教學中培養學生樂感能夠增強鋼琴學習的整體質量。在鋼琴教學過程中,教師大都偏重于演奏技巧的傳授以及基礎樂理知識的講解,這樣雖能取得一定的教學效果,但在其他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培養學生樂感能夠全方位提高學生的鋼琴學習質量,確保學生鋼琴學習的整體性、全面性[3]。在鋼琴演奏中,只有當學生具有良好的樂感時,才能真正領悟鋼琴音樂的魅力和藝術特性,了解音樂作品的深層含義,這樣能夠較好地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為學生后期鋼琴的高效學習準備條件[4]。在鋼琴教學中培養學生樂感能夠激發學生學習鋼琴的潛在欲望。在開展鋼琴教學的過程中,加強對學生樂感的培養能夠較好地滿足學生在鋼琴層面的追求和欲望,這樣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5]。很多學生雖然知道樂感對鋼琴學習的重要性,但是不懂得如何提升自身的樂感,在鋼琴學習中遇到了較大困難[6]。因此,加強對學生樂感的培養滿足了學生在鋼琴學習中的潛在欲望,這樣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確保教學質量。
二、鋼琴教學中培養學生樂感的途徑分析
學生的樂感并非天生就有,而是經過后期培養以及學生的長期實踐獲得,所以教師須加強對學生樂感培養的重視度,并在鋼琴教學中從多個層面著手,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循序漸進,并營造出良好的教學環境,以更好地對學生的樂感進行培養。鋼琴教學中培養學生樂感的途徑如下:(一)加強對學生聽力的培養聽力能力是學生學習鋼琴的基礎條件,也是掌握鋼琴音樂節奏的重要前提,只有加強對學生聽力的培養,才能為后期鋼琴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實際在開展鋼琴教學時,樂感的培養前提之一便是聽力,一般在鋼琴學習中的聽力指的是聲音辨別能力以及接受能力。只有當學生準確辨別鋼琴音樂中所表現的旋律、音調,才能更好地掌控相應的樂理規律。在鋼琴教學中,教師須注重對學生的聽力進行培養,讓學生更多地接觸音色、曲調、節奏等內容,全方位地提升學生的樂感[7]。學生在進行鋼琴學習時,教師須加強對學生的引導,讓學生善于聆聽自己彈奏的音樂,辨別聲音的準確度、節奏的適宜性,找出相應的不足。教師可依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制定出針對性的培養方案,指導學生做好練耳課方面的學習,這樣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為樂感的培養創造條件。例如,在學習斷奏與觸鍵時,教師可先讓學生預習相應的課程內容,熟悉各按鍵及樂理知識。之后教師可選擇幾段曲目進行斷奏彈奏,讓學生判斷是否為斷奏的彈奏方法。然后教師再引導學生采用斷奏的彈奏方法進行觸鍵練習,并讓學生對自身彈奏的聲音和效果進行判斷,注重循序漸進,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聽力水平。(二)加強對學生鑒賞能力的培養對學生的鑒賞能力進行培養能夠幫助學生深入理解鋼琴音樂的內在含義,讓學生準確辨別高品質的鋼琴音樂,這樣能夠更好地增強學生的樂感。因此,加強對學生鑒賞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作用。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很多教師都是自己主講,留給學生的實踐時間較少,這樣會給學生的鋼琴學習帶來不利影響。所以在開展鋼琴教學時,教師須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音樂欣賞時間和機會,營造出良好的教學環境,并通過環境對學生進行感染,這樣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的鋼琴音樂鑒賞能力,為學生樂感的培養創造條件。在長期連續的鋼琴音樂欣賞實踐中,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認知能力,培養學生的音樂情感,這樣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在鋼琴音樂方面的水平。例如,在學習非連音時,教師可根據課程內容選擇一些相關曲目。之后教師可讓各學生從鋼琴音樂的欣賞中對音樂的內涵進行描述和表達,并引導學生深入領悟相應的音樂情感和鋼琴音樂背后的含義。然后教師可布置一些鑒賞題目,讓學生根據從音樂欣賞中獲得的感悟處理相應的題目,并總結相應的樂理規律,這樣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三)加強對學生讀譜能力的培養讀譜能力的培養是鋼琴學習中的基礎條件,也是后期鋼琴學習中的必要前提,如果學生的讀譜能力不強,將難以準確理解相應的樂理知識,也難以進行鋼琴的演奏,進而給學生后期的鋼琴學習帶來不利影響。因此,加強對學生讀譜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作用。鋼琴教學與音樂教學之間有著緊密聯系,所以在進行鋼琴教學時,也需傳授相應的音樂知識,做好讀譜能力的培養工作。鋼琴作品中的琴譜是鋼琴音樂傳遞的載體,也是表現鋼琴作品魅力的重要基礎,只有當學生準確把握相應的樂譜時,才能更好地演奏出相應的鋼琴作品,增強學生的樂感[8]。實際在開展鋼琴教學時,教師必須明確培養學生讀譜能力的重要性,加強對學生的引導,讓學生深入了解樂譜中的各類記號、指法,明確相應的樂理知識,讓學生能夠根據樂譜準確進行彈奏,且在彈奏中能胸有成足,將鋼琴演奏技巧與音樂作品進行緊密結合,這樣能夠增強學生的樂感。例如,在學習連奏時,教師可先對樂譜中的難點和重點進行明確,并做好標記。之后教師再讓學生結合所掌握的知識進行讀譜練習,明確自身存在的不足,并記錄下相應的問題。然后教師再對相應的問題進行總結,并做出針對性的講解,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讀譜,為學生樂感的培養創造條件。(四)加強對學生聯想力的培養鋼琴教學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和較強的藝術性,注重依靠良好的環境對學生進行熏陶,培養學生的情感意識,所以加強對學生聯想力的培養能夠增強學生的樂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在鋼琴演奏中的表現力,進而更好地提升學生的鋼琴水平。豐富的想象力是培養學生樂感的關鍵條件,如果學生在鋼琴學習中缺乏想象力,將難以有效融入鋼琴學習環境中,也不能深入理解相應的作品內涵,進而給學生的鋼琴學習帶來不利影響,所以須加強對學生聯想力的培養。例如,在學習雙音彈奏時,教師可通過多媒體播放相應的音樂視頻,讓學生能產生一定的畫面感。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對整個鋼琴彈奏過程進行聯想,并與各類畫面進行聯系。然后學生再結合相應的聯想畫面進行鋼琴彈奏練習,進而更好地增強樂感。
三、結束語
以往在進行鋼琴教學時,大都以相應的教案為教學依據,所采用的教學模式也較為固定,致使課堂氛圍較為沉悶,難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也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樂感的培養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真正融入鋼琴所營造的音樂世界里。因此,教師須明確培養學生樂感的重要性,并落實到課堂中的各個環節,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鋼琴教學效率,讓學生更樂于學習鋼琴知識,確保整體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于佳弘.鋼琴教學中學生樂感的培養路徑探析[J].時代教育,2014,(7):125+127.
[2]鄭偉.高校鋼琴教學對學生樂感的培養[J].黑龍江科學,2015,(16):85+103.
[3]耿蕾.論鋼琴教學中的樂感培養問題——樂感培養的方式方法[J].當代音樂,2016,(12):30-33.
[4]聶蓓蓓.淺談鋼琴教學中學生樂感的培養[J].北方音樂,2014,(3):104-105.
[5]耿蕾.論鋼琴教學中的樂感培養問題(上)——樂感匱乏的原因分析[J].黃河之聲,2015,(12):19.
[6]鄭堯.論鋼琴教學中學生樂感的培養[J].北方音樂,2016,36(7):89-90.
【可遵循的理論依據】
1.尊重兒童的認知規律
美國教育思想家杜威認為從實用主義的經驗論和機能心理學出發,從做中學,在真正有意義的活動中學習,是兒童生長和發展的重要原則。而在音樂學習中,這恰恰符合兒童先會后知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通過聽、唱、動等多種實踐活動,使學生生理和心理機能在不斷刺激下產生條件反射,真正掌握音樂的基本要素,具有良好的音樂感知覺。
2.音樂是審美教育
審美先要立美,而學生作為學習主體,是不可取代的,在這個過程中兒童審美心理建構的過程在皮亞杰的理論視野里可以得到進一步的闡釋與會通。如果主體沒有相應的心理結構,也就是沒有立美,就無法對新的、美的刺激加以同化或順應,從而被判定為不美,并加以拒絕。學生對音樂的正確認識和感知會成為經驗,從而在評價性學習時,對自己和別人的學習效果作出準確評價。
3.教學過程的最優化,要遵循幾個原則:因材施教,問診式的預設教學
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為此提供了最有力的理論依據,在班級教學中,除了學生在接受學前教育的不同所產生的差異,在同起點時每個學生學習的效果也不盡相同,所以,教師必須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權力,并要認識到差異存在的合理性。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音樂教學如何尋找到一條發展之路,通過研究解決自己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積累資料,真實課例的認真分析,筆者認為通過教學實踐活動―分析教育現象―總結歸納成果―提升教育理念等一系列循環往復的過程,已逐漸形成了一種在小學階段音樂學習的較為系統的操作性較強的教學模式,教學思維以及脈絡的調整也在逐漸清晰,現提出一些觀點想法以求商榷。
以下是以一節小小的音樂課設計《過新年》為著眼點,所體現出的,正是這400余個建筑材料中非常精美的一處。
一、教學背景分析得準確與否直接影響確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并進而決定課程的學習效果,此分析應為兩方面
1.教學內容分析
《過新年》是一首歡快、熱烈的兒童歌曲。2/4拍,五聲C宮調式,一段體結構。歌曲采用了漢族民間音調和秧歌舞的節奏特點,曲調歡快、活潑,尤其是歌中模擬鑼鼓音響的襯詞“咚咚嗆”的反復出現,為歌曲增添了熱烈歡快的節日氣氛,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孩子們過新年的歡樂情景。
這首民族風強烈的創作歌曲,從音樂整體的美感,音樂形象的生動,旋律的流暢上口,都不失為一首優秀作品。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低年級學生的音樂學習過程中,在培養音樂感知覺能力的實踐活動中,這首歌曲從構成旋律的五聲調式音,到歌曲中包含的節奏的豐富性,更是不可多得的好教材,使學生又能夠進行完整有序的音樂學習,又可以感受到歌曲的音樂美和濃厚的中國年味,本體目標和審美目標同步實現。
該分析尤其強調了本課內容在學生現階段學習中的定位,知識技能的定位和藝術價值的定位,使歌曲的定位清晰地存在于音樂序列中。
2.接下來是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經過一年多的音樂學習,在音樂基本技能技巧方面,已經具備較穩定的音樂節拍感,尤其是對五聲音階的多種形式的聽辯,構唱和對以基本節奏單元組合形成的旋律的視譜,都有了一定的能力,雖然還不穩定,但總體進入了在音樂規則下學習的狀態。
在歌曲演唱及聲音控制方面,學生已經具備在老師給予引導后學習歌曲的能力,歌唱中所涉及的氣息控制,口腔狀態,咬字吐字等技巧,都是在日常學習中經常關注的。在對歌曲的情緒把握上,學生也懂得例如速度、力度、音色等合理運用對音樂形象的影響。
在前一節課的教學中,學生已經通過聽唱法學習了小拜年,對喜慶的中國年文化有了一定的感受。
在進行五聲音階的構唱中,學生中有高音do音高偏低的情況。
該設計中還有針對前期教學的部分內容,在此也做一附錄。
【附錄】
1.前期教學狀況
學生在一年多的音樂感知覺能力的綜合培養中,建立了相對的音高,也就是首調概念下的音高,尤其對五聲音階的聽辯及其與基本節奏單元結合的視譜能力有較強的能力,但還不夠穩定。
學生已經建立良好穩定的節拍感,與音高結合后會成為一個新的難點需要解決。
2.問題及其對策
在上一節課的學習中有個別學生存在高音do re偏低的情況,在演唱歌曲小拜年中表現尤其明顯,這節課對問題學生重點訓練。
新的教學里第三樂句的反復容易混淆,在節奏的律動中提出來,用按節奏讀前半句與聲勢結合后半句做接龍解決。
歌曲中的幾處襯詞節奏音高各有不同,也是容易混淆之處,可分組完成。
進一步的分析,已經涉及該課的前期學習狀況,這是針對一個班級的狀況而言,而對于不同的班級,還是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作調整的。
二、教學過程設計的合理性和方式方法的多樣化直接影響到課程學習的實施和效果
在此附流程圖一份
通過流程圖,可以清晰地看到該設計的過程和主要意圖,從立美操作與評價能力的建構到審美情趣的培養是并行的,且相融合,最終使學生達到的目的是解釋和演繹音樂的能力,也就是最終歸結到音樂的審美能力培養上。師生、生生互動過程清晰明顯。音樂教育的本體目標和終極目標達成一致。
三、評價性學習是自主學習的很重要的標志
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評價方式:
師生共同評價,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利用已經形成的學習評價習慣,師生、生生互動,進行時時評價。
評價量規:
對于音高聽覺的評價從兩方面來評價,即音高與唱名,學生經常出現的是音高對而唱名錯誤的情況,在評價時要明確指出,因為這是模仿學習和分析性學習的不同體現。
在整體的節拍感節奏感體驗過程中,通過外顯行為如劃拍、律動,可以準確分辨,可采用小組或集體方式檢測。
師生共同評價,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利用已經形成的學習評價習慣,師生、生生互動,進行評價。
學生學習一段時間過后,慢慢會建立評價習慣,除了公正公平,正確認識差異,良好的互助氛圍,不嘲笑,彼此鼓勵都可以使評價發揮其最大作用。
評價的可操作性和準確程度直接影響評價效果,而評價的效果是對當前學習的肯定或否定,確定新的努力方向,評價實際上就是立美,這需要一個過程。良好的音樂技能技巧可以在學生進行音樂表現和創作時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進而通過體驗表現音樂能力的增強,學生會更加熱愛音樂的學習。
四、教學反思比教學設計更重要
一個老師寫二十年教案可能沒有寫三年反思的收獲大,認真總結教學中的經驗教訓,提升教育思想,才能使教育效果最優化,該設計最后的反思部分較為細致具體。
【附教學反思】
1.對建立學生正確音高感不能放松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是聲音的藝術,因此,聽覺的培養,音高感的培養,有序貫穿著音樂學習的始終,也有序貫穿著每一節音樂課。這個序就是音樂學習的有序和兒童學習規律的有序。
2.因材施教,分層教學
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關注的是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近看,學生在上一節課的學習中學習結果有不同;遠看,在整個的音樂素質上也存在差異,這是在大城市班級音樂課堂上很常見的現象。在這節課中,同樣,在某些環節中,我請了小先生助學,在小組學習中也有了小助手,這在長期的教學里已經養成了習慣,其最大的好處是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找出幾個層次學生的學習切入點,利用合理的教學途徑設計教學。最終的目的,是帶動整個音樂課堂的學習,向更高的狀態靠近。使學生的自主學習不僅僅是一種形式。
3.音樂學習與意志品質的培養
我一直認為音樂學習在本體目標與審美目標統一的同時,每一個環節中都充滿著音樂的美,但這并不說明音樂學習是輕而易舉的,在不斷研究優秀的教學方法和呈現新的教學模式的過程中,學生對音樂的學習仍然需要良好的意志品質,遇到困難、遇到挫折不放棄、不氣餒。班級中良好的互助氛圍,在音樂學習中所體會到的快樂,除了音樂美帶來的快樂,那就是“登山”之后的快樂,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就像爬山,付出力氣和汗水,攀上高峰的時候成功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