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8 16:50:1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頸椎病的防治,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199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08-2574-01
頸椎病是由于骨質增生、椎間盤退變、追關節損傷等原因引起的頸部軟組織與頸椎平衡失調,對頸部的血管、神經、脊髓產生刺激和壓迫的一系列臨床綜合征。患頸椎病的以中老年人為多。在當前頸椎病的發病年齡逐漸走向年輕化。該病病程較長,治療后容易復發。病的癥狀表現不一樣,有的頸部變硬、頸后、頸背及上肢酸痛有的手指尖麻木不適。有的頭暈、眼花視物不清等。我們基層醫院檢查頸椎病主要依靠X線拍片來檢查診斷。下面將我們診治的39例青年頸椎病患者的診斷及防治措施,總結、分析報告如下,供同道們參考。
1 一般資料
本組39例青年頸椎病患者中,男性有25例、女性有14例。發病年齡均在25歲-32歲之間。其中:25歲的有3例、26歲的有2例、27歲的有4例、28歲的有6例、29歲的有5例、30歲的有7例、31歲的有4例、32歲的有8例。
2 臨床表現
本組39例青年頸椎病患者中,有22例臨床表現為頸部不適、活動不靈活,肩背部酸痛;有17例臨床表現為:頸部有硬感、活動受限、頭暈頭痛、上肢及軀干無力、手指尖麻木等。
3 X線檢查
本組39例青年頸椎病患者頸椎拍片顯示:頸椎生理曲度發生異常、變直、椎間孔變扁、椎間隙變窄,側位片上顯示頸椎體前緣略呈唇樣改變,個別的有項韌帶鈣化。
4 討論
頸椎病是頸椎的慢性退行性關節病。患頸椎病的多為中老年人,青年人少見。但目前發現青年人患頸椎病的也不少,有逐漸上升趨勢。今年上半年我們就診治了39例青年頸椎病。頸椎病在臨床上一般分為四型,即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及交感神經型。以神經根型為常見,但各型之間常合并發生。根據影像學表現,發現老年人頸椎病多為退行性病變,如:骨質增生、椎間孔變扁、椎間隙變窄、椎間盤突出等,多為軟骨性改變,而青年人頸椎病多以非軟骨性改變,如生理曲度改變等。青年頸椎病的原因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①由發育因素導致的頸椎病:如椎管狹窄、頸椎小關節失穩。②由損傷因素引起的頸椎病:頸椎外傷史,長期低頭姿勢造成頸肌勞損,使韌帶松弛椎間盤突出、椎體滑脫等,壓迫刺激椎動脈、硬膜囊而產生一系列癥狀。③由年齡因素導致的頸椎病:中老年人頸椎病發病率最高,但目前來看,青年人的患頸椎病發病率也逐漸有上升趨勢,我們必須要嚴加防治。④不良習慣導致的頸椎病:如整天打麻將、成天玩電腦、長時間開車、各類會計、統計、長期伏案工作者,均可導致頸椎病發生。⑤職業性因素導致的頸椎病:如長期處于低頭,固定不動的位置工作,使頸椎周圍的肌肉及軟組織會發生痙攣性改變,導致生理曲度變直,長久以往,頸椎就發生代償改變:如項韌帶鈣化、骨質增生、椎間盤彈性減退,甚至突出、椎間孔變扁、椎間隙變窄等,嚴重的壓迫脊髓及神經根,導致頸椎病發生。
5 影像學特點
頸椎病的X線表現主要是:頸椎生理曲度異常、棘突偏歪,生理曲度變直或后突,椎體及鉤錐關節增生,椎間隙及椎間孔改變,椎間隙變窄,椎間孔變小變扁,小關節及鉤椎關節退行性改變及骨質增生,項韌帶不同程度鈣化等。頸椎生理曲度改變,是青年頸椎病患者的主要X線表現特征,是神經根型頸椎病。定期檢查頸椎有無病變,是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降低頸椎病對人們的擔心和困擾的重要保證。X線檢查頸椎病是首先方法之一,也是最普通最常規的檢查方法,它對頸椎病骨質增生,椎間隙變窄,鉤突骨質增生,椎間孔變形、生理曲度變直后突、椎體滑脫及項韌帶鈣化等均有定性的重要的診斷意義和價值。
頸椎病是指頸椎間盤退行性變導致的脊髓神經根或血管受壓引起的相關臨床癥狀,癥狀和癥候多種多樣,上自頭顱,下至腿足,淺始皮膚,深至某些內臟均可有異常表現[1]。通過近年來文獻報道和門診頸椎病患者的就診情況分析,青少年頸椎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且出現低齡化趨勢[2]。據調查顯示:青少年頸椎病患者占頸椎病患病人群10%~20%,且發病年齡越來越小[3]。已引起全社會和醫學界的高度重視。就青少年頸椎病的發病原因及防治措施做一綜述。
青少年頸椎病的發病特點
現代醫學認為頸椎病發病因素主要有頸椎的退行性變,慢性勞損,先天性椎管狹窄,50%以上發病與外傷有關[1]。其主要癥狀表現為頸部的酸、痛、脹,肩臂疼痛、麻木,眩暈。并伴有頸部肌肉的拘緊,壓痛,頸部活動受限,皮膚感覺減弱,肌力下降,臂叢牽拉試驗陽性,壓頸試驗陽性相關體征。X線片檢查可見頸椎生理前突消失或反曲,椎間隙狹窄,雙側鉤突增生等病理性改變[2]。
“治未病”思想的核心內容
唐代醫家孫思邈則將疾病分為“未病”、“欲病”、“已病”三個階段,并提出“上醫醫未病之病,下醫醫已病之病”,“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醫之于事之前”。并倡導“發宜常梳、齒宜常叩、耳宜常鳴、腹宜常摩”的養生保健大法。明代名醫張景岳對哮喘證治論述說“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未發時以扶正氣為主,既發時以攻邪氣為主”,以后就有“發時治肺,平時之腎”之說,至今指導著臨床實踐。“治未病”思想作為中醫防治疾病的理論核心,其科學內涵就是: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變,就是對疾病預防學和養生學的總體概括,是對人的生命和健康狀況進行管理的一種手段和機制。
防治措施
未病先防:針對青少年頸椎病發病的特點。首先,要糾正不良。長期低頭伏案學習者,家長要糾正小孩的不正確坐姿,不能駝背、彎腰、低頭或偏頭長期看書,堅持做到適當休息、勞逸結合。入睡前要調整睡枕,長時間不良的睡眠必然引起椎旁肌肉、韌帶及關節的平衡失調。所以睡覺時應選擇合適的枕頭,一般以6cm左右高度為宜[3]。這樣可以使椎間隙內壓恢復,避免椎間隙內壓持續升高,使后側韌帶松弛、張力降低,與前側韌帶不平衡導致頸椎生理曲度改變。其次,要積極進行體育鍛煉。無任何頸椎病的癥狀者,可以每日早、晚各數次進行緩慢屈伸。左右側屈及旋轉頸部的運動,使頸部肌肉、韌帶、軟組織得到充分的牽拉放松,使紊亂頸椎小關節以及內在平衡得以調整。最后,要避免頭頸部外傷。青少年在體育鍛煉時,要充分做好預備活動,避免頭頸部外傷。注意保暖。夏季避免長時間受空調或風扇的冷風刺激,冬季注意頸肩部保暖。
已病早治:①手法治療:讓患者靠坐在靠背椅上,術者站于身后,運用拿、捏、揉、按、點等手法使患者局部肌肉放松,在頸部肌肉起始處查找“壓痛治療點,確定治療部位[4]。一手固定患者頭部,一手用拇指指腹點壓治療點,指下有明顯團塊,按壓有酸困沉感且有明顯的舒服感,松手后癥狀明顯減輕,每次30分鐘,1次/日,10天為1個療程。②針灸治療:常用穴位有肩井、后溪、懸鐘、阿是穴等。風寒侵襲者加合谷、風池;氣滯血瘀者加內關、膈腧;肩痛者加外關、肩;背痛者加天宗。施平補平瀉手法,提插捻轉,得氣后留針,刺激強度以患者能耐受為度。每次30分鐘,1次/日,10天為1個療程。③中藥治療:治宜疏風解表,散寒通絡,常用桂枝加葛根湯,葛根湯由葛根、麻黃、桂枝、生姜、甘草、芍藥、大棗組成,以葛根湯為基礎組方,藥用:葛根18g,白芍18g,桂枝9g,麻黃9g,赤芍12g,蜈蚣3條,漢防己15g,生姜5片,大棗1O枚,甘草5g。偏頸肩部疼痛,頸部僵板的頸型以原方治療;偏頭痛頭暈,欲嘔或嘔吐,加天麻12g,半夏12g,藁本12g。日1劑,水煎早晚分服,30天為1個療程。中藥外治療法以行氣散瘀、溫經散寒、舒筋活絡為主,如常用的敷貼藥、噴劑等。
既病防變:青少年頸椎病早期可出現頭痛、項僵、肢體麻木,如若沒有得到及時治療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頸椎間盤發生退行性變是不可避免的。會使癥狀進一步加重,出現頭暈、四肢無力、步履不穩,影像學方面由早期的頸椎弧度變直發展為頸椎間盤突出壓迫脊髓,甚至脊髓變性等,嚴重影響青少年的工作生活。因此抓住頸椎病的發展的主要矛盾,即各種原因造成的頸椎間盤的退變,是指導防治頸椎病的核心理念,而消除矛盾,則成為防治頸椎病的技術關鍵。
討 論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征、頸椎間盤脫出癥的總稱,是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主要由于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導致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表現為頸椎間盤退變本身及其繼發性的一系列病理改變,如椎節失穩、松動;髓核突出或脫出;骨刺形成;韌帶肥厚和繼發的椎管狹窄等,刺激或壓迫了鄰近的神經根、脊髓、椎動脈及頸部交感神經等組織,并引起各種各樣癥狀和體征的綜合征。
如果能在診治過程中多做些青少年頸椎病預防教育宣傳,青少年頸椎病的發病率定會降低。目前西醫科學大力提倡預防醫學,而祖國傳統醫學已早在《黃帝內經》中充分論述了預防遠遠勝于治療的重要性,所以筆者認為傳統醫學“治未病”思想的核心理念即:預防,是具有科學性、遠見性的預防醫學。
參考文獻
1 裴的善,汪公才.頸椎病的全身表現[J].醫學理論與實踐,2003,16(5):536-538.
頸椎病是由于頸椎間盤退變、頸椎骨質增生以及頸椎關節急慢性損傷等引起的頸椎內外平衡失調,刺激和壓迫頸部的血管、神經、脊髓而產生的一組臨床綜合征。頸椎病是一種常見病,其發病以中老年為多,近年來發病年齡逐漸年輕化,其病程長,易反復發病,臨床癥狀表現不一,輕則頸后、肩背、上肢酸痛、麻木不適、頭暈頭痛,重則上述癥狀明顯加重,嚴重影響人們日常生活和正常工作,已成為一社會問題[1]。因此,早期準確診斷、早期治療十分重要。雖然CT、MRI技術對頸椎病變的診斷日益明確,但常規的X線檢查仍是經濟、直觀、方便有效且首選的檢查手段,在基層醫院仍為診斷頸椎病的主要方法[2]。影像學檢查是頸椎病臨床診斷的主要依據,其影像學表現多種多樣,本文回顧我院2004年至2009年青少年頸椎病患者120例,對其X線平片及CT進行綜合分析,總結了其X線表現,提出了頸部軟組織勞損及頸椎退行性變是頸椎病的發病基礎,頸椎生現曲度異常是青少年頸椎病最早出現的主要影像學表現。其影像學改變與中老年頸椎間盤變性引起的頸椎病影像學表現有所不同。現將其X線表現特點做一總結。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5月臨床診斷為頸椎病且影像學有異常的37歲以下患者120例,男66例,女54例,年齡最大37歲,最小10歲,平均26歲。經頸椎牽引、按摩、理療及對癥等綜合治療,大部分患者冶愈或好轉。
1.2 方法 收集其平片(其中48例有頸椎左右斜位,15例有頸椎開口位,21例有過伸過屈位)、CT、MR資料。120例中,有35例做了CT檢查,11例做了MR檢查。頸椎側位片以上齒列處于水平時為頸椎中間位側位片。判斷頸椎曲度變直及反曲的測量方法是以C2椎體前上緣和C7椎體前下緣為A、B兩點,將A、B兩點間相連成a線,然后連接各椎體前緣成弧線c,再由c線的最突出點做c線到a線的垂線,所得值即為頸椎生理曲度值。影像檢查中X線平片測量頸椎管矢狀徑的大小,現在一致接受頸椎管狹窄的標準是椎管絕對矢狀徑
2、結果
120例青少年頸椎病平片X線表現統計結果如下,生理曲度異常117例(97.5%),其中包括頸椎曲度變直68例,反弓狀35例,側彎14例,一般側彎及同時伴有側位頸椎曲度的改變、椎體旋轉29例(24.1%),棘突偏歪11例(9.1%);椎體滑移13例(10.8%),一般在1~3mm之間,以1mm最多見,椎間隙狹窄6例(5%),鉤椎關節增生8例(6.6%),椎體前或后緣骨刺12例(10%),椎間孔狹窄9例(7.5%),椎管狹窄3例(5.0%);35例經CT檢查的患者有9例顯示頸椎間盤膨出,其中C5~6間盤8個,C6~7間盤6個,C4~5間盤4個;其余CT檢查未見明顯異常。MR檢查11例,發現共7個間盤突出,但對脊髓(硬膜囊)的壓迫較輕,分布于C4~5、C5~6、C6~7。頸椎生理曲度異常是診斷頸椎病的X線征象之一,正常人頸椎生理曲度平均值7.6mm~12.2mm(男性7.4mm~12.2mm,女性7.6mm~10.1mm)[3]。本文將小于7mm定為頸椎生理曲度異常,對臨床治療有可靠指導意義。
3、討論
一般認為,頸椎病是在頸椎間盤退變的基礎上發生的。而頸椎間盤退變在花季20歲以后才開始[4],頸椎病多發生在中老年人,而40歲以下年輕人患頸椎病者則較少見。近年來筆者發現青少年頸椎病并不少見,且有增加的趨勢,和所見報道相同。 根據頸椎病臨床癥狀可分為頸型、神經根型、脊髓型、交感神經型、椎動脈型和食管壓迫型等6型[5]。本組病例可看見頸型83例,神經根型19例,椎動脈型11例,其中包括混合型7例;其他型未見。 頸型頸椎病 在青少年頸椎病中最多見,表現以頸部酸脹、疼痛不適為主,常在晨起后、勞累或受涼時加重,經常落枕,臨床癥狀局限于頸部。經熱敷、按摩后可好轉;本組83例。神經根型 臨床表現為頸、肩、臂部疼痛,以手指麻木為主,有時疼痛劇烈,呈放射性。特點是自頸部開始,逐漸按肩、臂、肘、手順序發展。癥狀可因受涼及勞累誘發;本組19例。椎動脈型 表現為頭暈眼花、昏睡或伴有視力下降、耳鳴耳聾、記憶力減退等。頭暈常在轉頸時加重,甚至暈厥。做頸椎后仰旋轉檢查能誘發眩暈、惡心嘔吐等;本組11例。 而根據本組患者統計結果及影像表現,發現它的影像學特點與老年人頸椎病表現有所不同,老年人頸椎病患者多為退行性病變,如:增生,椎體滑脫,椎間隙變窄,椎間盤突出等,多為骨軟骨性改變,而青年人多以非骨軟骨性改變,如生理曲度的改變在本組病例中達97.5%,而骨質改變僅占12例。
3.1 青少年頸椎病的病因
其形成的原因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①發育因素:如椎管狹窄,頸椎小關節失穩等。②損傷因素:如有頸部損傷史,長期低頭姿勢,而造成頸肌勞損,使韌帶松弛,椎間盤突出,椎體滑脫等壓迫刺激椎動脈、硬膜囊而產生一系列癥狀。引起的原因有以下幾個, 年齡,就如機器一樣,使用時間越長,磨損必然越重;還有先天畸形及頸椎管狹窄、頸部外傷、不良的生活習慣等。其中后者更是不容忽視,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戶外活動時間的減少,一些所謂的“現代文明病”隨之而來。陪親友通宵達旦玩麻將,青年人沉迷于電腦前玩游戲,家庭主婦長期坐在沙發上看電視肥皂劇,駕駛員局限在駕駛室里長途疲勞駕駛,有些職業如會計,長期使用電腦者,長期伏案工作者,及一些要求長期低頭及偏頭工作的職業,甚至還有喜歡“高枕無憂”的人,當頸椎長期處于固定不動的位置,頸椎周圍的肌肉及軟組織發生痙攣性改變,導致頸椎生理曲度變直,長久以往,頸椎發生代償改變,如頸椎韌帶增厚,骨質增生,椎間盤退變,彈性減退,甚至突出,椎間隙變窄,嚴重時壓迫脊髓及神經根,進而導致頸椎病。與文獻報道相似[6,7]。
3.2 影像學特點
青少年的X線主要表現在頸椎生理曲度異常,棘突偏歪,椎體旋轉雙邊雙突征,頸椎失穩,椎體及鉤椎關節增生,椎間隙及椎間孔改變,特別是頸椎生理曲度的改變在本組病例中達97.5%,可見青少年頸椎病患者這種不同于中老年人頸椎病的X線征象特點的形成,可能與頸椎病發生過程中生物力學因素及青年人的生理特性有關[8],頸椎生理曲度的消失或向反向隆凸,往往提示有急性頸椎間盤突出等急性損傷或是頸型、神經根型頸椎病(尤其是急性期)[9]。說明頸椎曲度的異常是頸椎病早期的重要影像學征象之一。提高對此征象的認識,可以早期對頸椎病予以診斷,正確的治療和預防,減少本病對人類的困擾[10]。X線平片是基層醫院診斷頸椎病的首選及常規方法,特別是骨質增生、間隙變窄、鉤突增生、椎間孔變小變形、生理弓度改變與韌帶鈣化以及頸椎滑脫等具有肯定的診斷意義。簡捷直觀,對治療及預后有重要價值。雖然CT和MRI逐漸廣泛應用于頸椎病檢查,其價值昂貴,應作為X線平片的補充。
防治對策 青少年型頸椎病X線特點是頸椎生理彎曲異常,經頸椎牽引、按摩等非手術治療,糾正異常彎曲,大多患者均能收到很好效果,愈后佳。青年人處于生長發育期,除采取積極合適的治療方法外,預防外傷、糾正生活中不良姿勢、選用合適高度的枕頭、長期從事低頭工作者要做工間操及自我頸部按摩進行保健治療,對于鞏固和提高療效是必不可少的。
參 考 文 獻
[1]王金紅,歐陽甲,韓偉等.椎動脈型頸椎病研究進展[J].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02,17(1).
[2] 王武,張雪哲等.頸椎病變的影像學診斷[J]. 中華放射學雜志,1998,32(7):439-441.
[3]王成林.頸椎生理曲度的X線測量[J].中華放射學雜志,1991,25(2).
[4] 白人駒,馬大慶等主編.醫學影像診斷學第2版 758.
[5] 孫宇,陳琪.第二屆全國頸椎病專題座談會紀要.中華外科雜志,1993,31(8):472.
[6] 李晶.不良姿勢與頸椎病的發病及康復治療.中國康復醫學雜志,1995,10(4):184.
[7] 趙定麟.頸椎病專題座談會紀要.中華外科雜志,1985,23(1):57.
護士易患頸椎病,與其工作性質和特點有密切的關系。本調查通過了解護士頸椎病的發生情況,提出相應的防治對策。
1 調查對象與方法
抽查住院部護士50名,在臨床工作<3年的21人,3~5年的12人,工作≥7年的17人。對以上護士頸椎病的發生率及相關因素進行問卷式調查。
2 結果
住院部護士頸椎病發病率為60%,不同工齡護士其發病率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護士不同工齡頸椎病的發生率(n=50)
3 原因分析
頸椎病是一種常見的職業性疾病,尤其是護士易患。主要癥狀表現為:頸部肌肉持續性酸痛、眩暈、雙上肢疼痛、麻木、無力、惡心嘔吐、頑固失眠、肩背酸痛,甚至出現下肢無力、踩棉花感等,長時間處于同一姿勢癥狀將加重。目前認為導致護士患頸椎病的主要因素歸為三大類:即職業因素,組織管理因素和社會心理因素。
3.1 職業因素重復或靜態的不良姿勢,如特護病人時的吸痰、量血壓、電腦操作等低頭工作使頸部肌肉長時間的處于牽拉狀態,易造成頸部軟組織疲勞、肌肉損傷,進而發展成頸椎失穩、小關節錯位。這是頸椎病的主要危險因素。
3.2 組織管理因素缺乏相關的培訓(如 使用正確的工作姿勢等)亦是導致頸椎病的一個原因。
3.3 社會心理因素護士工作單調、緊張、工作量大、社會地位低等是護士頸椎病發病率較高的因素。
4 對策
4.1 堅持做頸椎保健操[1,5]①拿捏后頸法:仰臥或側臥,一手掌托頭后,另一手掌放在頸后部,用2,3,4指與掌部用力拿捏后頸肌肉,手指觸及腫痛或隆突的鉤椎關節時,可停在該處多拿捏幾次,左右兩側由上而下、由下而上往復2~3次,達到左右轉頸均感舒適為佳。②仰頭搖正法:仰臥位,以右側為例,左手托頭后部,頭向右轉30°,右手掌托下頜部(右手各指向右耳),用短促的力,右手向上右方推下頜部,使頭作仰頭并向右上方復正,每次2~3下。雙手換位,如法做左側,如有頭頸單側麻痛的,應先做健側,后做患側。③仰臥推肩法:仰臥位,雙肩平放床上,屈肘,雙手放胸前時靠床,頭轉右時,右肩用力向前推動(右肘不離床),頭轉左側,如法推動左肩,左右各3~6次。除以上方法外,平時也可做一些頸部和雙肩部活動,如頸部上下左右緩慢轉動10~30次,雙肩部向前或向后緩慢轉動10~30次。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如健美操、游泳等。這些方法對鞏固治療效果,緩解頸部肌肉緊張,預防頸椎病有較好的作用;必要時可采用頸椎牽引、按摩、理療[4]等;另外預防頸椎病特別重視枕頭的選擇,枕頭應該以中間低,兩端高之馬蹄形為佳,根據肩寬選用枕頭,枕高等于肩寬長度的1/3左右。睡眠最好以仰臥睡枕頭中間,側臥睡枕頭兩端。每次睡前都有將枕頭調整好,睡時應將頸后凹陷部自然支托在枕頭上,不要懸空[3]。
4.2 加強培訓[2]護士發生頸椎病與缺少自我保健有關,因此初級預防中的主要措施應為護士提供相關的在職培訓項目,如正確姿勢使用各種設備及正確的工作姿勢等。我們知道一個醫院護患比少,意味著護士的工作量將大大增加,而護患比的多少是與管理決策部門的決策密切相關的。此外護士一天的工作任務分配不合理、無足夠的工間休息時間、工作進度安排過快及工作室布局不合理,如采血臺過低、電腦位置放的不夠舒適、設備配備不夠等等,這些與頸椎病的發生密切相關。
4.3 加強自身修養,學習各種社會知識,心理健康知識等,正確處理各種人際關系,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早睡早起,遇事冷靜,不急躁,學會精神上自我放松,不斷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護士出現易引起整體心理壓力的問題時,采用小組討論形式較好,通過討論找出應對措施,減輕群體壓力,加強相互溝通。設立護士心靈加油站,讓護士傾訴心中的不快和需求,給予精神支持,減輕心理壓力,穩定情緒。可有計劃邀請心理學專家針對女性群體和護士易出現的心理問題,以及應對措施進行學術講座,提高護士自身心理健康的認識,培養護士擁有健康的心態。
參考文獻
[1] 魏征.脊柱病因治療學.香港:商務印書館,1987.234-237.
[2] 謝紅珍,藩紹山,王紅.護士職業性腰背痛的研究綜述.中華護理雜志,2001,36(12):935-937.
中圖分類號:R681.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2349(2016)07-0093-03
頸腰椎病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主要由于頸腰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突出、韌帶增厚,使頸腰椎脊髓、神經根受壓,出現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1]。隨著電子商品的普及,人們的工作、學習、生活模式發生顯著改變,頸腰椎病已成為一種常見病、多發病。據調查,我國頸椎病平均發病率為13.76%[2],部分地區可達17.53%[3],腰椎間盤突出癥在國內發病率為 5%~10%[4]。器質性病變一旦形成想要根治則很難,給患者及家庭帶來沉重的身心創傷及經濟壓力。因此,探尋一種簡單、經濟、方便、實用的方式來預防和治療頸腰椎病具有深刻的意義,本文主要從導引功法鍛煉的角度來探討如何防治頸腰椎病。
1導引功法的起源及運用
“導引”一詞始見于《莊子?刻意》,“吹楹粑,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已矣”。楊上善在《補注黃帝內經太素》中說:“導引,謂熊經鳥伸、五禽戲等,近愈痿辟萬病,遠取長生久視也”。王冰說:“導引,謂搖動筋骨,動肢節”……。導引是以肢體運動為主配合呼吸吐納的一種運動方式,長期練習可以養臟腑、練筋骨、通氣血、盈精神。人類通過導引功法防治疾病的歷史悠久、功種繁多,如《淮南子》中的 “六禽戲”、華佗編創的“五禽戲”、《諸病源候論》中的“脊柱導引法”、明代少林寺所珍藏“八段錦”等均為古人強身健體、防治疾病的典型代表。
2導引功法防治頸腰椎病的特點
導引功法鍛煉可使頸、腰椎相應關節、韌帶及肌肉得到舒縮、伸展,緩解肌肉痙攣、增強肌力,起到“柔筋健骨、正脊調曲”的作用,能有效預防和治療頸腰椎病。其次,導引功法鍛煉對場地的要求較低,如公園、小區花園、球場等可供選擇,甚至在辦公室或居室內都可以進行,其可控性強,不需要專業的運動器材,使更多的室內人群在閑暇之余隨地進行導引功法鍛煉成為了可能。最后,該法防治兼備、經濟簡便、不良反應少,練習者可根據病情有針對性的練習某一個動作或某一種功法,逐步增加次數及強度,貴在持之以恒!
3常用的幾種導引功法
3.1八段錦八段錦是我國古代傳統健身方法之一,其歌訣如下:雙手托天理三焦,左右開弓似射雕,調理脾胃須單舉,五勞七傷往后瞧,搖頭擺尾去心火,雙手攀足固腎腰,攢拳怒目增氣力,背后七顛百病消。通過習練八段錦可充分活動頸椎、腰椎關節活動范圍,拉開椎間隙,同時增強肌肉力量,從而加強脊柱的穩定性。程林江等[5]對18名亞健康態頸部疲勞的在校大學生進行30天的八段錦導引法干預鍛煉,結果示干預周期內受試者的頸部疲勞量表及NDI量表評分均呈遞減趨勢,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徐浩等[6]對治療組采用常規保守治療配合八段錦鍛煉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所致腰腿痛患者,結果顯示治療3個月后和6個月后,治療組與單純采取常規保守治療的對照組相比在VAS評分和JOA評分上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2五禽戲五禽戲是以模仿虎、鹿、猿、熊、鶴5種動物的形態和神態,來達到舒展筋骨、暢通經脈為目的的一種仿生功,由后漢著名的醫學家華佗在“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的思想指導下,總結前人健身活動經驗所創。該法通過前俯、后仰、側屈、擰轉、折疊、提落、開合、縮放等各種不同的姿勢,對頸椎、腰椎等部位進行有效的鍛煉,達到暢通經絡、調和氣血、活動筋骨、滑利關節的作用。如通過鹿戲練習,能補腎壯腰、舒筋活絡、滑利關節;虎戲練習能疏通經脈、行氣活血、強筋健骨等。方磊等[7]用五禽戲治療中老年慢性非特異性下背痛,結果表明五禽戲可顯著減輕中老年慢性非特異性下背痛患者的腰背疼痛癥狀,與常規腰腹康復體操相比具有一定的優勢。張鵬程等[8]采用五禽戲練習配合口服頸復康顆粒治療中老年頸型頸椎病患者,結果提示:五禽戲對中老年頸椎病的康復以及預防有著積極的意義,能夠有效減緩頸椎病的發病率。
3.3易筋經易筋經是一種以中醫學基本理論為基礎的傳統養生健身功法,具有“伸筋拔骨,以形引氣,意隨形走,柔和流暢”的特點[9]。通過練習易筋經可以放松頸、腰椎部的勞損肌群與韌帶,同時鍛煉平時較少活動的肌肉,改善椎間盤的受力狀態,減少其發生病變的可能性。如通過練習掌托天門勢、九鬼拔馬刀勢、工尾勢等能很好的鍛煉頸、腰部肌筋,改善關節的活動功能,加強肌肉力量和柔韌性以維持正常的生理曲線。朱毅等[10]對腰椎間盤突出源性急性下腰痛患者進行2周的易筋經鍛煉,結果提示易筋經組在MRMQ功能障礙記分顯著低于骨盆牽引組(P
3.4練功十八法練功十八法是在繼承和發掘我國古代的醫學遺產,如“導引圖”、“五禽戲”、“易筋經”等,依據推拿治療的臨床經驗以及按照現代運動醫學和運動生物力學理論編寫而成的[11]。該法具有動作針對性強、動作幅度大、動作緩慢而有勁的特點,是防治頸腰腿痛等病的一套保健醫療體操。如練習頸項爭力、左右開弓等可以有效防治頸椎病;練習雙手托天、轉腰推掌、叉腰旋轉等可以防治腰椎病。王瓊等[12]將練功十八法聯合推拿治療頸型頸椎病,結果示2周后及中期隨訪6個月時治療組在頸椎活動度及NPRS、NDI水平均優于單純推拿手法治療的對照組(P
4小結
導引功法鍛煉能有效防治頸腰椎病,提高人們的健康水平,實現社會、醫院、患者的共贏,是一種值得推廣和普及的有效鍛煉方式。其鍛煉應始終貫穿于頸腰椎病的預防、治療與康復的整個過程中。在未病之時,積極、堅持練習導引功法培補正氣,提高人體抵御外邪的能力,做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防止疾病發生;發病后及時治療,防止疾病的發展與傳變,并同時配合導引功法舒筋活血,促進氣血流通,加強及鞏固治療效果,盡早康復;病愈之后,通過習練導引功法培補元氣,防止疾病復發。《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中明確提出要將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堅持預防為主,促進健康和防病相結合。正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故在防治頸腰椎病的3個階段中,以“未病先防”最為重要,這是導引功法發揮作用的最佳時期,同時也是中醫治未病思想的特色所在。
參考文獻:
[1]任文琪,王銳.從“骨正筋柔,氣血以流”談頸腰椎病的預防[J].江西中醫藥,2015,03:16-17+27.
[2]田偉,呂艷偉,劉亞軍,等.北京市18歲以上居民頸椎病現況調查研究[J].中華骨科雜志,2012,32(8):707-713.
[3]升,芮永,林研,等.陸家嘴地區金融從業人員頸椎病現狀的流行病學調查和預防對策的研究[J].脊柱外科雜志,2006,4(3):150-154.
[4]于杰,朱立國,高景華.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免疫學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06,14(3):54-58.
[5]程林江,任樹軍.中醫“八段錦”對亞健康態頸部疲勞人群的影響[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5,11:84-85.
[6]徐浩,方姝晨,晉存,等.八段錦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所致腰腿痛治療中的應用[J].湖南中醫雜志,2015,08:65-67.
[7]方磊,嚴雋陶,曹彥俊,等.五禽戲對中老年慢性非特異性下背痛患者腰腹核心肌群力學性能及疼痛影響的臨床研究[J].上海中醫藥雜志,2015,09:49-53.
[8]張鵬程,蘭崴,唐巍.五禽戲對中老年頸型頸椎病患者簡化McGill疼痛詢問表疼痛指數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10:2763-2764.
[9]張宗豪.易筋經功法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臨床療效的觀察[J].遼寧中醫雜志,2009,03:451-452.
[10]朱毅,李凝,金宏柱.易筋經鍛煉和骨盆牽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源性急性下腰痛療效觀察[J].中國運動醫學志,2010,03:288-290.
1.1健康人體正常關節活動范圍如下:
1.1.1頸椎關節左右側屈伸各45°。
1.1.2頸椎關節屈伸35°-45°。
1.1.3頸椎關節左右旋轉60°-80°。
1.2患病頸椎關節活動范圍如下:
1.2.1頸肩痛病人關節屈伸30°-40°。
1.2.2頸椎病人以上3種活動范圍都有程度不同受限。
2、頸椎關節靜止范圍變化
這種變化有兩種,正確枕位和不正確枕位。
2.1正確枕位用坐標。圖1注明:頸椎x(支點標)頸椎Y(阻力標)脊柱平衡軸。
A-B(自身拳頭高度為點。略低為宜)
A-E肩寬(自身)B-C(后枕底一點)
2.2不正確枕位坐標圖2、3
3、討論
以上枕位力學坐標顯示不正確枕位,加重阻力點改變,使所處的施力點加大負荷。正確枕位可以保持頸椎生物力學保持平衡,不正確枕位可以使脊柱動力系統構成的破壞。
4、體會
認識頸椎病
頸椎病是一個很常見的疾病,很多人都受到過頸椎病的困擾,為了能夠更好地了解頸椎病,首先我們應該了解一
下頸椎的結構和功能。人的脊柱分為頸椎、胸椎、腰椎和骶尾椎四部分,頸椎是最上面的部分,位于頭和胸椎之間,正是來自這短短七節頸椎的疾病,不知讓多少人陷入痛苦的深淵。
人體的脊柱,每一節脊椎骨之間,都是一個關節。有了這個關節,才能有柔軟的活動度。有一種病叫作強直性脊柱炎,大家可能聽說過,這種病發展到晚期,脊柱的活動度就喪失了。
有一些病人大家可能也見過,經常駝著背,有時想抬頭,看前方都非常困難,這就是因為脊椎之間失去了活動度,最后就僵硬了。
每個椎體之間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叫做椎間盤的結構。簡單地說,人體的頸椎由七節椎體構成,椎間盤就是在每兩個椎體之間的一個重要結構,有點兒像彈簧,有一定彈性,比較柔軟。如果每個椎體之間沒有椎間盤,沒有這種像彈簧一樣的結構,人們在奔跑和跳躍時產生的震蕩就會傳到腦部,就可能會發生腦震蕩。
椎間盤之所以能夠像彈簧一樣工作,源自其非常復雜的內部結構,而通常情況是,結構越復雜的東西越容易出問題。
頸椎病的發病機理
人們在點頭、搖頭時,頸椎活動是最大的;人們坐下,站起來,做彎腰動作時,腰椎活動度也是非常大的。
人這一生當中會點多少次頭、搖多少次頭、彎多少次腰呢?不計其數。所以長年累月下來,椎間盤就會發生退變。退變以后會發生什么結果呢?彈性首先會下降,彈性下降就會發生一種改變,叫做椎間盤突出,超出了椎體的邊緣,向后突出了,后面正好是脊髓和神經,突出的椎間盤就會壓迫脊髓和神經。我們都知道,是脊髓和神經把大腦指令傳遞到四肢或者內臟的,那么神經如果受到壓迫后,就會發生一些病態變化,如果是負責感覺的神經受到壓迫,我們就會覺得疼痛、麻木;如果是支配肌肉運動的神經受到壓迫,所支配的肌肉就會癱瘓。
生活中的不良因素
大家都知道,有一個成語叫作高枕無憂,所以很多人以為,枕頭枕得高一點肯定對健康有利,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喜歡把枕頭墊的很高的人,睡醒后脖子非常容易落枕。
枕頭的高度到底多高合適呢?告訴大家一個簡單的評判辦法,躺在床上時,頭和脖子的角度應該跟立正姿勢時候差不多。假如是仰臥位睡眠,您應該就能看見天花板,你不能躺在床上還能看到墻上的電視,側臥時候也是一樣,只要躺下后脖子能夠保持平直,就是一個健康的枕頭高度。
我們還可以做一個小圓柱枕頭,直徑大約是10到12厘米,把它枕在脖子后方,枕上以后頭會輕輕的向后仰,因為頸椎病經常是因為頭向前屈的時間太多了,所以治療時你要盡量地讓它后仰,就會有比較好的效果。
也有人提倡用一個啤酒瓶子枕到脖子后面,從理論上講也是可以的,枕上這個啤酒瓶子以后,只要不覺得太硬,覺得比較舒適的話,是完全可以的,但瓶子里最好灌注些熱水,以起到保暖作用。
再有就是伏案工作的時候,每隔半小時要停下來,活動活動脖子,但這個活動動作是不是越大越好呢?
我們的建議是:如果是年輕人,活動可以范圍大一些;如果是中年以上,頸椎已經開始發生退變了,就不適宜做過大范圍的動作。只要把工作停下來,脖子放松一下,前后角度不要太大,讓繃緊的肌肉得到休息就可以了。
現在很多人都離不開電腦,工作、學習、娛樂、上網聊天,老離不開電腦,那么長時間地盯著電腦屏幕,頸椎處在一個固定姿勢上,時間長了也會導致頸椎退變。還有一些比如說女同志織毛衣,用的時間很長,聚精會神的織,頸椎老處在一個彎曲的姿勢下,也很容易導致頸椎病。還有人們娛樂的時候打麻將,長時間盯著麻將牌,頸
椎也同樣處在彎曲姿勢下。
頸椎病的常見癥狀
頸椎病可以分成很多類型,最常見的叫作神經根型,這一類型的常見癥狀出現在上肢,如疼痛、麻木、酸困、手指活動不靈活等,上肢疼痛可以出現在很多部位,最常見的是脖子和肩膀這一帶,叫作頸肩痛。有一些人前胸部也可以有疼痛,還有一些人是肩胛骨一帶疼痛。
另外,胳膊的任何部位都可能會有疼痛、酸困等不舒服感覺,所以大家在平常發現上肢周圍的疼痛,就要想想是不是頸椎出問題了,可先做一次頸椎檢查。
還有一種類型叫脊髓型頸椎病。這個類型診斷起來稍微有點兒困難,它的特點一般是先出現下肢僵硬和不靈活,一開始總覺得兩條腿走路不太靈活,動作也顯得笨拙,不像以前那么靈活了。還有一些人稍微走快點兒就容易摔跤,然后慢慢地才出現上肢、胳膊麻木、活動不靈活的癥狀,拿筷子、扣扣子等比較精細的動作做起來都覺得不像以前了,這一類病人的頸部也不一定有癥狀,大部分都是找到專科大夫后,經過詳細的分析和檢查才發現原來是得了脊髓型頸椎病。
再有一種類型是椎動脈型,這種類型相對少見,主要特點是眩暈。現在很多朋友一發生眩暈后就想到是頸椎的問題,很多病人來看病的時候都說我最近老是頭暈,是不是頸椎出了問題?比如駕駛員,駕駛員工作的時候,總是風吹日曬,保持一個姿勢。時間長了以后,頸椎就容易出問題,脖子發皺,坐的時間長了,就覺得頭有點暈。
頸椎病引起的眩暈有一個術語叫作頸性眩暈,它的特點是在頭部轉動的時候引起眩暈發作。比如你正在走路時,后面有一個熟人一招呼你,你一轉頭突然發生眩暈,這是最典型的。大家眩暈以后想到有頸椎病的可能性是對的,但是從檢查到確診,要看很多科室。
頸椎病的治療
頭暈、上肢疼痛,甚至腿腳不靈活,都可能是頸椎病給我們帶來的痛苦,看來頸椎病的名堂還挺多,治標還得治本,搞清病癥原因,才好對癥下藥。
牽引:從機理上講就是通過牽引把椎體之間的距離拉開一些,讓變形的椎間盤盡量復原,以減輕其對神經的壓迫,牽引的辦法適合于大部分頸椎病病人,尤其適合于神經根型。如果你平時工作很忙,沒有太多時間去醫院看病,而最近又發現胳膊或者肩膀周圍總覺得有點兒麻木、酸困、不太舒服,不妨試著做一做牽引。
運動療法:通過健身活動來恢復頸椎彈性也是很好的辦法。天氣好的時候放放風箏,頭向上看風箏的動作就是一個治療動作;打羽毛球也是一項非常好的治療頸椎病的運動,頸部要經常后仰,同時腰也會有一個后仰的動作,對腰背部肌肉和頸部肌肉都很有好處;然后是游泳,一個標準的蛙泳姿勢里,抬頭換氣的時候,頭部和頸椎、腰椎都是一個后仰動作。但要注意的是,運動療法主要適用于頸椎病癥狀基本緩解,或者呈慢性狀態時,如果是在癥狀急性發作期內,不建議大家使用這種方法進行頸椎病治療。特別是有較明顯脊髓受壓癥狀者,更不應該使用這種方法。
理療:理療有很多種方法,也包括老百姓說的烤電。如果頸椎病癥狀比較重,用牽引辦法見效比較慢的時候,建議大家去醫院里的康復科或者叫理療科,請專業大夫幫你選擇一種適合你的理療辦法。
藥物治療:第一種是止疼藥。因為很多頸椎病疼痛都比較明顯,常見止疼藥如雙氯滅痛、芬必得、西樂葆、撲熱息痛等,都可以起到很好的止疼作用,但在服用時要注意一些禁忌情況。比如說有的藥心臟病人不要吃,或者慎重吃;有的藥有胃病的要注意不要吃;有一些藥連續服用不能超過五天,還有的藥連續吃不能超過三星期。剛才介紹的這幾種,都是副作用比較小的,但也要注意。
第二種是營養神經的藥物,現在比較常用的、價格也比較便宜的一種藥叫作甲骨安,頸椎病是因為神經受到壓迫、受到刺激以后產生的癥狀,所以神經營養的藥物能夠改善癥狀。還有一些更常用的、更便宜的如維生素B1、維生素B12,也都能夠營養神經。
第三種是改善血液循環的藥物,因為神經受了壓,所以神經本身的血液循環也就比較差,改善血液循環的藥物很多屬于中成藥,服用起來也比較方便。
手術治療:如果您在使用了上面介紹的這些方法后,療效還是不太好,就應該考慮手術治療。
一般人聽起來都比較害怕手術,但有很多病人確實需要手術治療,比如說頸椎病中的脊髓型,通常保守治療效果都不太理想,一般建議要盡早手術治療。因為脊髓型頸椎病是因為椎間盤突出以后直接壓迫了脊髓,導致下肢活動不靈活,走路笨拙,有的病人大小便控制的也不好。如果受壓時間較長,就變成不可逆的變化。
1 頸椎病的預防
1.1 正確的認識頸椎病,頸椎病雖然多發于老年人,但其病變過程往往始于年青人,所以要避免誘發因素,從小就養成良好的習慣,避免長時間伏案、書寫或低頭看書等。
1.2 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從生活細節做起。
1.2.1 注意端正頭、頸、肩、背的姿勢,不要偏頭、聳肩,談話、看書時要正確注視,要保持脊柱的正直。
1.2.2 長期伏案工作時,應定時改變頭部體征,及時做頸肩部肌肉的鍛煉。
1.2.3 選擇合適的枕頭,枕頭的形狀和質地對頭頸部的健康關系很大,枕頭應是柔軟的圓枕,大小超過自己的肩寬10―20cm,高度以壓縮后略高于自己的拳高為宜,經常更換睡眠。
1.2.4 注意頸肩部保暖,避免寒冷、潮濕,因為受到寒冷、潮濕的影響可造成局部肌肉的張力增加,肌肉痙攣,增加對椎間盤的壓力,使椎間盤突出誘發頸椎病,避免頭頸負重物,避免過度疲勞,坐車時不要打瞌睡。
1.3 及早徹底治療頸肩、背部軟組織勞損,防止其發展為頸椎病。
1.4 加強頸肩部肌肉的鍛煉,在工作或工余時,做頭及雙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轉運動,既可緩解疲勞,又能使肌肉發達,韌度增強,從而有利于頸段脊柱的穩定性,增強頸肩順應頸部突然變化的能力。
1.5 由于頸椎病是椎體骨質增生,骨質退化疏松等引起的,所以應多食富含鈣、蛋白質、維生素B和E的食物加以預防,如牛奶、魚、豬尾骨、黃豆、黑豆等。
2 頸椎病的康復指導
2.1 室內溫度適中,過低引起頸部肌肉僵硬,尤其是風寒濕癥,更應注意室溫與保暖。
2.2 正確的睡姿,一般以仰臥、側臥位時頭頸部處于向一側極度扭轉的,頸部呈緊張狀態,易引起頸部肌肉、韌帶關節等的勞損和退行性改變,故一般不宜采用,枕高不可過高,約為10―15cm。
2.3 正確的功能鍛煉,運動對骨骼肌肉系統有良好的作用,可以延緩骨質的退行性變,增加關節彈性和靈活性,增強肌肉的收縮力,減少頸椎病的發病,除每月在醫護人員指導下做醫療體操治療外,還可做頭部幾個方面的運動,包括前屈后伸、左右轉、左右側屈、繞旋等,重點是頭后伸和左右轉,每天可進行3―4次,每次10―15分鐘,動作要緩慢平穩,以不引起明顯疼痛為宜,如出現頭暈、心慌應停止。
2.4 防止外傷,有病早治,頸部外傷與頸椎病有密切關系,甚至有人提出:損傷性頸椎病的診斷,特別是頭頸輕微的扭傷,落枕及嚴重外傷的繼發影響,對產生和誘發頸椎病有一定作用,因此,對于頸部外傷落枕等都要給予及時徹底治療,實踐證明早期治療效果好,復發少。
2.5 調解飲食,增加鈣的攝入,如奶制品、豆類、魚蝦等,多食瘦肉、蹄筋類,以充養筋骨。
2.6 生活規律,精神愉快,避免不良刺激,病程久者,對疾病要有正確認識,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
取熟地黃、當歸、丹參、黃芪、天麻、葛根、枸杞子、白芍、骨碎補、威靈仙、蛇蛻、桂枝、牛膝、乳香、沒藥、槲寄生、甘草各10克,麝香1克,黃酒適量。將除麝香、枸杞子以外的藥物一起研成細末,與麝香、枸杞子、黃酒一起放入瓷瓶中密封保存2個月即成,可每次服10毫升,每日服2次。此方具有滋補肝腎、活絡止痛的功效,適合有明顯頸、肩、臂疼痛癥狀的頸椎病患者使用。
2.骨刺消痛液
取川芎、桂枝、獨活、當歸、草烏、烏梅、紅花、川烏、木瓜、麻黃、牛膝、威靈仙各10克,白酒適量。將上述藥物一起研成細末,與白酒一起放入瓷瓶中密封保存2個月即成,可每次服10毫升,每日服2次。此方具有祛風通絡、活血止痛的功效,適合有頸肩部酸脹、麻木、疼痛癥狀的頸椎病患者使用。
3.骨刺寧酒
取威靈仙、急性子、山楂、砂仁、白芷、紅花、烏梅各10克,白酒適量。將上述藥物研成粗粉,與白酒一起放入瓷瓶中密封保存2個月即成,可每次服20~25毫升,每日服2次。此方具有活血通絡、解痙止痛的功效,適合有頸肩臂疼痛、麻木、頭暈目眩等癥狀的頸椎病患者使用。
4.骨友靈擦劑
2 頸椎病的預防
頸椎病的預防,應從病因及發病誘因兩方面采取措施,以有效地降低發病率和防止已治愈患者的復發。頸椎是脊柱的一部分,要從脊柱的整體加以預防。
頸椎病的預防,應從兒童時期開始。加強體質鍛煉,促使椎周軟組織強狀有力,有助于增強脊柱的穩定性。注意防止外傷和糾正工作與生活中的不良姿勢。頸椎病的誘發因素除外傷外,常見的還有強迫工作、過度疲勞、落枕、受涼、姿勢不良等。
2.1 嚴防急性頭、頸、肩外傷:頭頸部跌傷、碰擊傷及揮鞭傷,均易發生頸椎及其周圍軟組織損傷,直接或間接引起頸椎病,故應積極預防。有些外傷不容易引起人們注意,例如坐車打瞌睡,遇到急剎車,頭部突然后仰,孩子為了躲避大人擰耳朵而急性扭頸,或擊打孩子后頭部等,都可以導致頸肌損傷;嬰幼兒頸軟,不正確抱孩子,都可導致頸椎損傷;體育運動之前不熱身,都有可能導致頸椎損傷,一旦發生應及時檢查和徹底治療。
2.2 心理上。對疾病要有正確的認識,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由于頸椎病病程比較長,椎間盤的退變、骨刺的生長、韌帶鈣化等與年齡增長、機體老化有關。病情常有反復,發作時癥狀可能比較重,影響日常生活和休息。因此,一方面要消除恐懼悲觀心理,另一方面要防止得過且過的心態,積極治療。
2.3 姿勢。工作學習的姿勢不正確是頸椎病的主要誘因,良好的姿勢能使勞累減輕。低頭時間過長會使肌肉疲勞,頸椎間盤出現老化,繼而出現慢性勞損。伏案工作的正確姿勢是頸部保持正直,微微地前傾,不要扭轉、傾斜;時間上,超過1小時,做些頸部運動或按摩;適當休息幾分鐘,一定要注意頭不能靠在床頭或沙發扶手上看電視。在行駛的車上不要打瞌睡,頸椎受傷時要用頸托保護。
2.4 飲食上。由于頸椎病是椎體增生、骨質退化疏松等引起的,所以頸椎病患者應以富含鈣、維生素C、維生素E、維生素B族和蛋白質的食物為主。
2.5 頸部保暖。頸部受寒冷刺激可以導致肌肉血管痙攣。空調溫度不能太低在夏季,防止頸肩部受涼特別是夜間睡眠時,最好穿高領衣服在秋冬季節。
2.6 睡床上。從頸椎病的預防和治療角度來看,如果床鋪過于柔軟,可造成由于人體重量壓迫而形成中央低、四邊高的狀態。時間一長,就會影響頸椎本身的生理曲線。用枕適當。人生的三分之一是在床上度過的,枕頭的高低軟硬對頸椎有直接影響,枕頭應該能支撐頸椎的生理曲線,保持頸椎的平直。枕頭要有彈性,枕芯以木棉、谷物皮殼為宜。側臥睡覺時,高度為10厘米左右,仰臥睡覺時,應選擇5厘米左右枕頭(受壓以后的高度),仰臥位時,枕頭的下緣要墊在肩胛骨的上緣,頸部不能脫空。“枕頸”應該是枕頭的真正名字。不合適的枕頭,是造成落枕的原因,頸椎病的先兆往往是反復落枕,診治要及時;另外要注意的是枕席,草編枕席最好,竹席太硬太涼。
2.7 身體上。頸椎病急性發作期或初次發作的病人,要適當注意休息,病情嚴重者更要臥床休息2-3周。臥床休息在頸部肌肉放松,減輕肌肉痙攣和頭部重量對椎間盤的壓力,組織受壓水腫的消退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臥床時間不宜過長,以免發生肌肉萎縮,因此應適當工作.
3 頸椎病治療
頸椎病的治療方法有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之分。絕大多數病人經非手術治療能夠緩解癥狀甚至治愈不發。每一種治療方法都有它所對應的適應癥,需要專科醫師指導,需要一定的療程。切忌病急亂投醫,多種方法雜亂并用,頻繁更換治療方法,會使病情加重。
4 保守治療
4.1 牽引法:通過牽引力和反牽引力之間的相互平衡,使頭頸部相對固定于生理曲線狀態,從而使頸椎曲線不正的現象逐漸改變,但其療效有限,僅適于輕癥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且在急性期禁止做牽引,防止局部炎癥、水腫加重。
4.2 鍛煉。頸椎的鍛煉應該持之以恒。①頭中立位,前屈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后伸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左旋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右旋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左側屈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右側屈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動作宜緩慢,稍稍用力。鍛煉時,頸部感覺有響聲并伴有疼痛,可以減少次數或停止鍛煉;沒有疼痛的可以繼續鍛煉。②頭中立位,雙手十指相叉抱在頸后,頭做緩慢的前屈和后伸運動,與此同時,雙手用力對抗頭的運動,以鍛煉頸椎后側的肌肉力量。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