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7 15:54:1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扶貧資產監管,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招聘原則
公開、公平、公正,擇優錄用。
二、資格條件
1、具有履行職責所需要的思想品德、職業道德,有勝任本職位的業務能力和業務素質。
2、具有崗位所必需的職稱、執業資格和其他任職資格條件。
3、身體健康。
4、曾受過刑事處罰、勞動教養的,曾被開除公職、開除學籍的,涉嫌違法違紀正在接受審查尚未作出結論的,以及法律法規規定不符合報考條件的其他人員不能應聘。
三、招聘條件及人數
1、大專及以上學歷,財會、審計相關專業,具有會計或審計中級及以上職稱;
2、男45周歲、女40周歲以下;
3、具有5年以上財會、審計相關工作經驗,注冊會計師或近3年有會計師事務所工作經驗的優先。
四、報名
1、報名時間:2018年1月3日至2018年1月15日
2、報名方式:報名入口(開放時間2018年1月3日9:00至2018年1月15日16:00)
五、考試
1、開考比例:招聘崗位與通過資格預審的人數按不低于1:3的比例開考,不滿比例的崗位相應減少崗位招聘人數或取消該崗位。
2、考核方式:綜合考核。若崗位招聘人數與通過資格預審人數比例多于1:5的,則采用人崗相適度評價+綜合考核測評。
3、人崗相適度評價:對照招聘條件和崗位要求,根據報名者信息資料逐個評價,以不高于1:5的比例,按分數從高到低來確定進入下一輪考核的人員。
4、資格復審:在面試前對進入面試人選進行資格復審。資格復審時,報名者應提供所有網上報名時所上傳的證件資料原件及復印件和1寸免冠近照一張。經復審,不具備報考資格、材料不全或材料信息不實影響資格復審結果的,取消其面試資格。因放棄或復審不合格造成缺額時,在報考同一職位的人崗相適度合格人員中從高分到低分依次遞補面試人選。
5、綜合考核測評以面試為主,面試時間、地點另行通知。
六、體檢和考察
1、根據綜合考核成績,按照1:1的比例確定參加體檢人員,參照相應標準進行體檢。因體檢不合格等出現缺額時,可在報考同一職位的應聘者中,按考核成績從高分到低分依次遞補。
2、組成考察組,對體檢合格者進行考察。
七、公示和錄用
1、根據考察結果確定擬錄取人員名單進行公示,公示期為5天。公示結果不影響聘用的,辦理聘用手續。
2、新錄用的工作人員,經試用期考核合格的,予以錄用;考核不合格的,取消錄用資格。
3、錄用的工作人員為企業編制,實行合同管理,與太倉銘證投資有限公司簽訂勞動合同。
八、其他
本次招聘具體詳情、通知、公告請注意瀏覽太倉市人才網(tcrc.com.cn)官方網站,不再進行書面通知。
本次招聘工作由太倉市人力資源有限公司負責實施(聯系電話:0512-53123587,周一至周五上午8:30-11:30,下午13:00-16:30)。由市國資辦負責監督(監督電話:0512-53890316)。
我國國土面積遼闊,各地區在貧困問題上各有特點,現行模式下,僅僅依靠救濟式扶貧不能徹底改變貧困人口的處境,要處理好經濟開發扶貧與社會救助政策扶貧的關系,明確最低生活保障是消除絕對貧困現象的“兜底性”制度安排,而扶貧開發則要側重幫助有“造血”功能的貧困人口提高發展能力,實現脫貧致富。“一刀切”的扶貧政策并不能滿足所有地區的政策需求,需要多角度,多領域探討扶貧模式,因地制宜扶貧,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發揮各地扶貧的“十八般武藝”。在“精準扶貧”實踐中,下面的扶貧模式是行之有效的。
“互聯網+扶貧”。 互聯網的應用和大數據時代的來臨為精準扶貧提供了一個新的契機,互聯網與大數據的應用一方面為精準識別提供了解決方案,另一方面也是貧困地區產業發展的有效工具。扶貧工作的動態監管是一個難題,現在可以依據互聯網和大數據實施有效的監管,通過建立扶貧信息大數據庫,實現扶貧信息的全程信息化管理。這個扶貧信息大數據庫不僅僅是對貧困人口的錄入和建檔,還可以進一步對數據背后的有用信息進行提取和分析,及時掌握貧困人口的變化情況,也為進一步了解扶貧工作、開展扶貧研究奠定了基礎。
“電商扶貧”。電商扶貧是“精準扶貧十大工程”之一。依托互聯網開展電商扶貧,匯聚扶貧資金,動員公益組織參與扶貧,為貧困地區農戶打開的一條致富之門。隨著農村電商的不斷發展壯大,產業鏈的不斷完善,發展電商可以讓農民通過在網上銷售產品來提高收入,帶動諸如農業、手工業、物流、網店服務等相關行業以及餐飲、住宿、旅游等服務業的發展,為村民提供就業機會和創業機會。特別是為偏遠閉塞的貧困村打開進入市場的大門,電商具有顯著的效果。從近年的發展來看,電商扶貧不僅能夠扶貧,更有利于精準扶貧戰略的真正落實。
“綠色生態扶貧”。我國的貧困地區大多生態環境脆弱,其中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大多生態環境惡劣,自然資源緊張或是人口數量超過了自然環境所能承載的范圍,存在人地關系緊張問題。生態脆弱的貧困地區探索生態脫貧新路子,用生態扶貧帶動精準扶貧,從開發式扶貧轉向保障式扶貧。這些貧困地區在增加農戶經營性收入的同時,通過生態補償、生態保育制度增加農戶轉移性收入,通過區域特色的生態修復、生態農業、生態旅游實現減貧脫貧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雙贏”局面。還有些地方雇用農民做森林養護員,由地方財政按月給農民發工資,使農民成為森林的守護者。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在鄉村振興戰略引領下,我區以積極探索農村經濟發展新路、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為切入點,財政資金主導的資產收益扶貧項目,思路是著力補齊發展短板、夯實基層基礎、構建為農服務體系、密切與農民、貧困戶利益聯結、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具體工作在資金匹配項目的基礎上加快推進,現將2020年1-6月資產收益扶貧工作開展情況報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是強化領導。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成立資產收益扶貧工作領導小組,統籌組織、調度、協調全區資產收益扶貧工作,確保工作開展按時間節點快速推進。
二是制定方案。先后印發了《區財政支農資金支持資產收益扶貧實施方案》、《關于進一步做好資產收益扶貧工作的通知》、《資產收益扶貧項目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區光伏扶貧電站收益分配實施細則》,為開展資產收益扶貧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是加強項目調度。立足各貧困村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交通區位、人力資源等情況,緊貼市場需求,從實際出發,選取光伏項目,構建科學合理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和促進貧困戶增收、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長效機制,努力實現農村產業升級、農戶收入增加、集體經濟發展、基層組織加強的共贏局面。
四是強化監督管理。通過扶貧動態監控系統對項目進行實時監管,系統要求每季度填寫資產收益扶貧的報表;根據《區財政局區扶貧開發局關于進一步加強財政扶貧項目資金績效管理的通知》,區供銷社每月報送《光伏資產收益項目績效運行監控表》。
二、資金投入與投資完成情況
(一)資產收益扶貧資金計劃投入情況
1-6月,區計劃投資5400萬元用于資產收益扶貧,其中:財政資金5400萬元。
(二)資產收益扶貧項目投資完成情況
2020年,區計劃建設資產收益扶貧項目1個。1-6月已簽訂分紅協議的項目1個,簽約率100%。項目投資完成金額5400萬元,其中財政資金5400萬元,完成率100%。
三、取得成效
1-6月,區已實施開展資產收益扶貧的項目1個,為光伏資產收益項目,涉及216村,其中貧困村74個。貧困村平均投入資產收益項目資金25萬元,項目帶動貧困村集體增收53.92萬元;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4360人,累計增收197萬元,人均增收451.8元。
當前我國經濟差距在逐漸增加,這一方面說明貧困地區缺少資金和技術支持,難以獲得有效的發展資源,另一方面也體現出當前某些體制對貧困地區的發展難以起到推動作用。對此我國政府提出了“精準扶貧”和“農村金融創新”等相關概念,希望以改革和創新金融體制推動農村金融的不斷發展,進而刺激農村地區經濟條件的不斷改善。
一、精準扶貧戰略概述
(一)精準扶貧概念
精準扶貧,指利用科學規范的制度和流程,對貧困地區的貧困群眾進行詳細的扶貧行動。在行動中,扶貧人員或者單位要根據地區和經濟的差異,制定針對性的扶貧計劃,加強對于貧困群眾的區分和管理,使用動態的機制建設方式,及時對貧困群眾的扶貧方式和扶貧力度進行改變,真正實現國家扶貧的一種扶貧方式。精準扶貧既是一個扶貧方式概念,也是一項扶貧模式概念更是一項扶貧改革方向的概念。
(二)金融精準扶貧
金融精準扶貧實際上是一種農村金融改革的應用性稱呼。指通過利用農村金融改革的契機,實現金融業對農村扶貧的幫助。由于金融業直面扶貧對象,同時又具備相比于政府更為充裕的資金力量,因此農村金融創新后將迸發出更為強大的金融力量,推動農村金準扶貧的發展。農村金融創新包括金融營業模式的創新、資金借貸管理的創新、經營利潤要求的創新以及金融監督管理的創新。
二、農村金融改革的現狀與困境
(一)農村金融營業網點總量明顯不足,金融機構類型單一
我國農業金融的發展起點較低,在農村金融改革以及農業金融對于及精準扶貧的過程中仍然體現出基礎較差的弱點,比如當前我國農業金融的營業網點總量和分布數量明顯不足,并且地區分布不均衡,這已經嚴重干擾到我國農村金融改革的持續推進和深入發展。
根據2015年3月中國人民銀行開始會同有關部門和機構編寫的《中國農村金融服務報告》中給出的數據進行分析,截止到2015年第一季度,我國涉足農村金融的商業銀行和金融企業總量連續增加,從2010年的85家增加到2015年的873家。但是相對于我國擁有2800余個縣級行政區域的廣袤政權組成來說,總體量明顯不足。
在金融網點的類型上看,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農村資金互助社和農村合作銀行依舊是農村金融構成的主力,在農村金融發展中付出較大的精力,但是對于當前總體量不斷增長的社會金融企業,在農村金融的涉足點上并沒有發力,占據比重較小。
(二)農村金融擔保機制與能力欠缺
當前我國農村經濟持續發展,其中農業大型化和規模化成為農村經濟增長的優化方式之一。當前農村金融機構提供的信貸業務和無擔保業務資金總量較小,要求較為嚴格,嚴重束縛了農村經濟的發展,難以滿足農村經濟的資金需求。而在農村中,由于缺少專業的擔保公司和政府擔保機制,對于土地的所有制限制也難以滿足金融企業提供大規模資金信貸的操作底線。雖然在當前的農村金融擔保機制中,已經存在了農機具抵押、活體抵押、存貨抵押和訂單農業質押等擔保方式,但農村經濟的風險性和資金需求都使得農村資金的輸出具有較大的風險性。再加上農村地區缺少政府支持的擔保機制扶持,使得農村金融擔保機制與能力欠缺。
(三)金融產品引導和資金供需不平衡
我國的農村金融創新一直希望建立一套健全完善的農村金融鏈條,但是由于目前金融機構在農村開展缺少整體的創新和突破,使得農村金融在金融產品和服務上十分單一,在資金的供給和需求上存在較大的不平衡性。一方面,當前農村金融產品收金攬儲業務只有存款、農業理財等寥寥幾種方式,但資金的輸出方式卻出現了農戶小額信用貸款、農戶聯保貸款、農戶擔保抵押貸款、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村經濟組織)貸款、助學貸款、存單質押貸款、棉糧油收購貸款等十幾項農村金融項目。
另一方面方面,在農業貸款總量上,農村金融有了較大的突破,具體數據見下圖:農村全國涉農貸款總數為30.7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3%,較2007年增長301%。有了較大的發展。農村存款數量并不高,而且遠遠落后于城鎮居民的存款數量。
(四)政府主導與市場調控存的差異性
當前我國處于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經濟正處在新舊經濟結構交接的當口,表現出融合新舊兩種經濟情況的特點。一方面,政府積極推動經濟體制改革,進一步放開市場,加快政府由控制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的步伐。另一方面,由于我國缺少西方世界的經濟發展底蘊,使得經濟中各行各業沒有應對當前復雜經濟形勢的經驗和能力,又不得不需要政府進一步制定規范行業發展的約束機制。同樣,農村金融創新也存在類似問題,政府需要對農村金融的資金來源、盈利模式、利息和金融監管等做出進一步的規定,才能給農村金融創新指明發展方向。但是這樣一來就難免與市場上金融行業的自用發展產生碰撞,出現各種問題。
三、基于“三方擔保農業信貸”方式,探索農村金融改革對扶貧的推動力作用
對于當前我國農村金融發展和精準扶貧戰略,筆者認為應該借鑒世界上的優秀經驗,再引入、吸收和創新的基礎上創造出符合我國現階段國情的農村金融機制,突出農村金融改革對精準扶貧的新助力。
(一)“格萊珉模式”的成功與瓶頸
“格萊珉”一次譯于孟加拉國,原意為“鄉村”的意思。因此,格萊珉銀行又被稱為鄉村銀行。“格萊珉模式”是1972年,穆罕曼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經過研究后提出了一種應用于廣大農村中的扶貧金融方式。穆罕曼德?尤努斯在研究中發現,在金融界一直奉行的“越有資產,越容易獲得貸款”的理念。所以農村由于缺少資金和資源,有沒有可靠地擔保模式,所以難以獲得促進發展的貸款。
尤努斯發其道而行之,設計出一種可以不用擔保即可獲取貸款的扶貧金融模式,利用3-6人的工作小組,貸出資金獲取勞動資源,付出勞動后戶的收益,償還本金和利息。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格萊珉模式在孟加拉國獲取了巨大的成功,格萊珉銀行也成功涉足了電信、旅游業、醫療等十幾個行業,穆罕曼德?尤努斯更是獲得了2006年的諾被爾和平獎。格萊珉模式也在世界上其他國家和地區也取得了廣泛的成功。
“格萊珉模式”1993年登陸中國,但是23年來僅有一項業務取得進展,其余項業務全部夭折,具體發展成果見下圖。從“格萊珉模式”在中國的發展路徑來看,由于資金缺少擔保,使得金融企業難以承擔農村金融的風險。由于政府缺少實際支持的而政策,格萊珉模式下金融企業在農村的發展陷入到一種“有規劃、無實施”的狀態中,陷入了發展的瓶頸。
(二)“三方擔保農業信貸”概念與實施
反思格萊珉模式在中國的艱難推進,我們不難發現,制約格萊珉模式進行農村扶貧的重要因素有兩個。一是農村勞動力價格上漲,二是我國農村金融缺少持續不斷的穩定資金。針對前者可以選擇我國相對落后的西北和西南地區設立定點扶貧實驗地區;后者則需要借助農村金融改革,創立穩定的資金輸入渠道。因此,“三方擔保農業信貸”模式的出現就成為農村金融改革與格萊珉模式精準金融扶貧的有力保障。
“三方擔保農業信貸”概念主要指借助扶貧互助資金、農村物權、銀行擔保,幫助農民和貧困戶完成資金的擔保,提高農村信貸的放款速度,推動農村信貸業務開展的一種農村金融模式。在以往的農村金融中,一方面農村金融企業網點和從業人員數量不足,工作難度較大;另一方面農村信貸業務資金量小但客戶群體眾多,放款風險大、催收難度高。沒有有效的擔保機制作補充難以實現資金的持續輸入。 “三方擔保”機制利用政府、農村資產做合法的抵押擔保,給金融企業帶來農村金融盈利的信心,降低金融企業在農村扶貧中的風險。
在“三方擔保農業信貸”的實施中,必須進行系統的農村金融改革,將農村精準扶貧與金融企業緊密結合在一起,充分發揮金融企業的資本力量,實現農村的金準扶貧。比如金融企業可以與地方政府合作,利用農村廉價的土地資源,設立金融企業的辦事處等機構,發展和推動金融營業網點擴大范圍,同時對農村信貸資金的使用方向進行有效的監督和管理。同時在資金的擔保過程中,形成農村-政府的整體擔保機制,利用政府的公信力和農村的農業資產作為資金輸出的抵押擔保,提高鄉村血緣等紐帶關系在貸款催還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提升借貸人還款的動力,防止資金的流失。
(三)農村金融改革的創新和方向
“格萊珉模式”和精準扶貧的發展需要“三方但保農業信貸”的推動,而“三方但保農業信貸”則需要正確的發展方向和科學的金融創新作為保證。
1、明確推廣目標,尋找需求對象
對于農村精準扶貧,首先要確定扶貧的目標,也就是對資金輸出地區的經濟狀況和勞動力狀況做出科學準確的評價。農村金融在選擇資金幫扶對象的時候并不是隨意的釋放資金,而是要根據格萊珉模式的具體要求制定互助小組以及審核資金使用方向,對缺失需要啟動資金的群眾發放貸款,以最小的風險提升精準扶貧的資金輸出。
2、創新農村金融產品,提高風險補償
農村金融的創新不僅要建立資金的放貸機制,同時還要創新農村金融的產品設計。設計出符合農村農民實際收入能力的金融理財產品,讓農民獲取更多的選擇。同時還要結合“三方擔保”的具體內容,評估政府的財政能力和擔保資產的實際價值,完善對于金融企業風險的補償機制。
3、完善法律法規,強化農村金融監管力量
對于農村金融創新,還是需要盡快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尤其是對于當前農村金融信貸業務的開展現狀,必須制定專門的農村金融法律,防止金融企業利用農村精準扶貧轉變資金信貸的方式,攝取不正當利益。同時還要提高金融監管機構對農村金融的監管力度。當前我國金融監管機構對于城市金融的監管已經形成了相對穩定的監管審計體系,但是對于廣大偏遠農村地區的金融企業的具體業務監管,尚處于空白地帶。因此必須對農村金融的監管方式進行改革和創新,利用資金流轉渠道控制農村金融機構的資金來源,防止、強買強賣、高利貸 、非法信貸等問題的發生。
參考文獻:
(一)集體公益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和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牽頭單位:環林局責任單位:環林局)
1.目標任務。11個貧困村集體公益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總面積115142.2畝,按每畝14.75元,總投資169.83萬元;鞏固退耕還林成果2385.13畝,按每畝155元,總投資36.96萬元;鞏固退耕還林成果2385.13畝,按每畝155元,總投資36.96萬元。
2.序時進度。1-12為常規管護,12月底完成資金兌現工作。10月前完成農戶考核;11月底前通過農村信用社以“一折通”一次性兌付到農戶手中,全面完成集體公益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和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工作,完成率100%。
3.完成情況。已于9月底前通過農村信用社以“一折通”的方式一次性兌付到農戶手中,超前完成兌現工作。
(二)草原生態保護(牽頭單位:環林局責任單位:農牧科技局)
1.目標任務。11個貧困村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其中享受禁牧補助2.5799萬畝,按每畝7.5元,總投資19.34萬元;草畜平衡獎勵9.5265萬畝,按每畝2.5元,總投資23.81萬元。
2.序時進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和退牧還草工程。1-3月,收集年度補獎基礎數據資料;4-6月,完成年度草補實施方案的編制報批;7-9月,開展草原巡查、生態監測,啟動牧戶考核;10-12月,完成牧戶考核,將2017年度草原禁牧補助和草畜平衡獎勵補獎資金兌現到戶,完成率100%。
3.完成情況。已于10月底前通過農村信用社以“一折通”一次性兌付到農戶手中,超前完成兌現工作。
(三)地質災害治理(牽頭單位:環境保護和林業局,責任單位:國土資源局)
1.目標任務。
2.序時進度。
3.完成情況。已于10月底全面完工,超前完成。
二、工作開展情況
(一)高度重視,積極上下對接到位。為確保2017生態扶貧專項目標任務盡早實施,個各相關單位理清扶貧工作發展思路,認真梳理扶貧建設項目,積極主動地與州級主管部門就2017年度生態扶貧工作進行了多次銜接,與縣發改、縣扶貧、縣財政等生態建設扶貧專項責任部門積極聯系和溝通,并組織工作人員就生態扶貧專項工作與各鄉鎮逐一、逐項對接,確認貧困村、貧困戶的脫貧需求,核實生態扶貧項目清單,明確工作責任主體。在充分對接的基礎上制定了目標任務,梳理出工作計劃和資金投入情況,明確了時序進度和工作責任主體。
(二)制定方案,層層細化落實到位。生態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擬定了《生態建設扶貧專項2017年實施方案》,方案明確了生態建設扶貧的年度目標任務,成立了生態扶貧工作領導小組,細化了工作措施,制定了時序進度,落實專人專班負責工作推進,并重強調了年度重點工作和對工作進度作了詳細安排,確保生態扶貧項目落到實處。
(三)積極籌措,確保項目資金到位。2017年,退耕還林工程落實資金754萬元,鞏固退耕還林成果7.9萬畝,完善退耕還林政策補助面積2.9萬畝,(其中涉及2017年“摘帽”貧困村16個、鞏固退耕還林成果面積3426.53萬畝,9月底通過“一折通”兌現資金53.11萬元);集體公益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落實資金2120.2萬元,繼續依法有效管護全縣集體公益林143.73萬畝(其涉及16個“摘帽”貧困村41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管護集體公益44212.70畝。9月底將兌現集體公益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65.21萬元);落實11個貧困村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資金19.34萬元,草畜平衡獎勵資金23.81萬元,已于10月底前通過農村信用社以“一折通”一次性兌付到農戶手中;落實梭坡鄉共布村1處排位除險工程資金46.13萬元,并于10月底全面完成工程建設任務;
(四)強化保障措施
1.加強生態用地用途管制。根據我縣自然資源差異、現有開發強度、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主要生態環境問題和重點保護的生態功能,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制定生態紅線管理辦法,嚴格生態資源監管,堅決打擊破壞生態紅線行為。在上級林業主管部門指導下,結合本縣實際,科學制定生態用地項目禁限目錄,控制城鄉建設使用生態用地,限制工礦開發占用生態用地,確保全縣生態資源不減少、生態功能不降低、生態環境得到持續改善。
2.加大生態治理投入。根據我縣生態保護與建設的實際,謀劃一批生態保護與建設重大工程項目,積極爭取國家、省、州財政的支持,加大地方公共財政對生態保護的投入,制定相關優惠政策,鼓勵和吸引社會力量投入我縣生態治理,積極落實各級財政對農村環境基礎設施運行維護補助制度,確保生態項目的落地實施。
3.增加農牧民生態收入。以《農牧民參與工程項目建設和管護暫行辦法》為指導,制定出臺全縣支持農牧民直接參與重大生態工程建設的地方性政策,鼓勵農牧民組建管護隊、造林隊、防治隊,參與政府購買社會化服務,增加農牧民生態建設管護收入。鼓勵農牧民有償轉讓生態景觀資源使用權,參與旅游企業經營等,增加財產性收入和經營收入。
4.積極推進體制機制創新。進一步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推進國有林場和國有林區改革,完善草原承包經營制度和禁牧休牧巡查制度,加快推進農牧區集體土地所有權、集體土地使用權、國有土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探索建立莊園式生態牧場或聯戶經營模式,鼓勵支持發展庭院經濟;深入推進以林地經營權流轉證、經濟林木(果)權證、村級農民互助擔保合作社為主的林權抵押貸款改革試點,盤活森林資源資產。
5.構建科技服務支撐體系。以生態扶貧工作為契機,通過多種形式培養各類技術人員;加大生態環境監管能力建設的資金投入,建立健全生態環境監管機構,按工作需求配備人員和設施設備。加強生態環境監管人員隊伍建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執法隊伍建設,使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規范化、程序化和標準化。加強優良林(草)種快繁、森林高效培育。加強林業、草原科技標準化體系建設,建立林業、草原科技標準體系。加速科研成果轉化利用、提升我縣生態建設和生態保護利用水平和效益。
6.建立健全生態扶貧考核評價體系。建立生態扶貧考核評價制度,將生態扶貧作為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增減等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始終堅持貫徹環保“三同時”制度;探索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對領導干部實行自然資源資產和環境責任離任審計。建立和實施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對造成生態環境損害有責任的領導干部嚴肅追責。
(一)、收入規模持續增長,財力水平穩步提高
面對全縣經濟增速持續放緩、政策性增支密切疊加的雙重壓力,通過科學謀劃、主動協調、持續跟進等有效手段,狠抓財政收入組織,保證了財政收入在量的提升中實現了質的有效增長。1-6月,全縣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2075萬元,占年初預算的34%,比上年同期減少28%。(從收入結構:地方稅收收入完成1112萬元,非稅收入完成963萬元)。政府基金預算收入357萬元。
(二)、支出結構逐步優化,民生保障強勁有力。
從全局角度出發,進一步加大支出結構調解力度,重點支持經濟發展,確保民生支出,提高保障水平。最大限度將寶貴財力向民生領域和重點項目建設傾斜。截止目前,2020年三十件民生實事共計投入資金3743.38萬元,共計支出2125.71萬元。(其中: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支出653.2萬元,學生營養膳食支出206.71萬元,十五年免費教育支出145.25萬元,學前雙語教育支出328.04萬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支出249.17萬元,計劃生育扶貧保障支出14.57萬元,困難殘疾人生活補助支出9.33萬元,綠色殯葬支出0.36萬元,生態護林(草)員勞務報酬432.37萬元,“四館”免費開放支出13萬元)。1-6月,全縣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完成36,643.51萬元,占年初預算的56%,比上年同期減少32%。(其中支出為:一般公共服務支出5,006.26萬元,公共安全支出2,221.08萬元,教育支出5,060.51萬元,科學技術支出54.36萬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3,776.70萬元,衛生健康支出2,978.67萬元,節能環保361.22萬元,城鄉社區968.78萬元。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完成394.15萬元。
二、財政改革發展各項工作有序推進
(一)、堅持發展優先,強化收入征管,確保財政收入快速增長。
一是加強稅費征收管理,積極培育新稅源、依法組織收入,努力實現應收盡收,充分調動相關部門組織收入的積極性,繼續保持財政收入穩定快速增長。二是規范稅收征管秩序,嚴厲打擊各種偷稅、漏稅、騙稅登違法活動。三是加強國有資本經營收益管理,積極推行國有資本預算制度,完善收益收繳辦法。四是盤活存量資金。
(二)、堅持保障重點與壓縮公用并舉,確保各項支出安排科學合理。
按照“保運轉、保民生、保穩定、保重點、優結構”的原則,統籌安排各項財政性資金,區分輕重緩急、突出重點,確保改革發展穩定的重點支出需要,實現收支平衡。
(三)、堅持深化預算管理改革。
著力構建與新時代匹配的現代化財政制度。一是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大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統籌力度,探索完善中期財政規劃管理,促進預算管理協調、可持續。二是完善政府預算體系,加大全口徑預算統籌安排力度,改進和規范項目支出管理,強化預算執行監控和通報、加快預算執行力度。
(四)、堅持從緊從嚴,強化監督管理。
以嚴格防范財政風險,不斷加大財政監管力度,在大方向上布局,從細微之處著手,牢牢把握財政防控風險中的樞紐地位,充分發揮財政對金融風險和經濟風險的調節作用,打贏防范化解財政風險攻堅戰。
1、深化政府信息公開工作。
進一步完善預決算及政府采購信息公開制度,拓寬公開渠道、規范公開內容,“陽光財政”穩步推進。截止目前,全縣72個預算單位已全面公開,公開率達100%。
2、規范地方政府債務管理。
為加強我縣債券資金規范使用及管理,初步制定了債務管理系列條例及辦法。2020年上半年我縣共接收新增債券資金0萬元,截止6月30日,我縣2020年新增債券資金共計支出0萬元。
3、強化財政投資評審。
2020年上半年,共計下達財評批復123份,送審金額37745.25萬元,經審定金額為34886.14萬元,合計審減2859.11萬元,審減率為7.64%。為做好政府性投資項目預算和竣工決算評審工作,規范和完善評審工作程序,進一步提高評審質量和效率打下堅實基礎。
4、擴大政府采購監管范圍。
不斷拓展政府采購規模,充實政府采購評審專家庫,拓展采購范圍,確保審批采購項目優質高效完成,截止目前,共下達政府采購批復89個,金額10821.18萬元。
5、加強國有資產監管力度。
一是為全面規范和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摸清資產家底,夯實管理基礎。二是截止目前,接收各單位資產處置申請18項,已完成處置15項,資產處置收入15169.61元(已按規定繳縣財政局非稅收入專戶)。
6、增強預算績效管理觀念,積極開展預算績效工作。
在當期我縣經濟下行壓力大,財政收支矛盾突出的形式下,加強預算績效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以效益的提升來緩解收支矛盾,顯得愈加迫切和需要。截止目前已制定并下發《縣預算績效目標管理辦法》。
7、進一步完善內控制度。
今年在財政局《關于印發防范化解經濟、財政運行風險“1+8”方案的通知》(甘財發〔2019〕9號)基礎上,制定了《縣財政局防范化解政府債務風險實施方案》、《縣財政局防范財政收入不真實》、《縣財政局防范縣級“三保”支出風險實施方案》、《縣財政局防范庫款不嚴格實施方案》、《縣財政局防范財政監督不到位實施方案》、《縣財政局防范化解輿情風險實施方案》、《縣財政局加強社會運行監控防范財政運行風險實施方案》、《縣財政局深化財政部門廉政風險防控方案》等8個專項風險防控辦法。
(五)、強化黨風廉政建設,打造廉潔可靠財政隊伍。
牢固樹立“抓好黨建就是最大政績”的理念,深入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和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全面加強財政系統自身建設,迅速召開全局動員大會,詳細制定工作方案,著力打造忠誠、干凈、擔當的財政隊伍。
(六)、財政助推脫貧攻堅再加力,鞏固脫貧成果。
一是積極調整優化支出結構足額安排縣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600萬元。二是認真落實涉農資金統籌整合政策,2020上半年,我縣財政涉農資金統籌整合方案中計劃整合資金12613萬元,截止6月30日,共計支出1098.49萬元。三是加快扶貧專項資金下達力度,并加快扶貧資金支出進度。四是強化扶貧資金的監管力度,利用扶貧資金動態監控系統,實現對各項目推進和資金支付情況的動態監控,及時準確掌握項目資金支出情況,增強監管準確度和及時性。
(七)全面推進惠民惠農“一卡通”專項工作。
一是為扎實推進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專項工作,全面摸清補貼資金發放情況,讓惠農惠民資金及時發放到群眾手中,制定并下發《縣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社會保障卡“一卡通”推進方案》、《縣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社會保障卡“一卡通”實施細則》、《縣聚焦扶貧領域腐敗問題,深化“一卡通”專項治理工作方案》。
(八)“互聯網+精準扶貧記賬”工作顯成效。
為提高村級財務管理水平,強化扶貧資金監管,及時召開鄉鎮村財管理工作推進會,保障村級財務記賬規范管理有效運行。
上半年,我縣財政收支較為平穩,但運行中仍面臨一些問題和隱患不容忽視。
財政收支壓力大,剛性支出需求劇增收支平衡壓力增大,通過整合統籌、盤活存量資金,解決了部分資金缺口。今年上半年,財政全力以赴推進預算執行各項工作,財政總體情況平穩向好,但運行中還存在著以下問題:一是缺乏強有力的新增稅源支持,收入增長乏力,完成預算任務較大困難。二是剛性支出增長過快,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全年實現收支平穩難度較大。三是解決遺留的隱性債務問題、化解居高不下的暫付款難度仍然較大,勢必對今后的財政運行產生不利影響。
(九)聚焦疫情防控,全面落實財政職能作用。
一是統籌保障防控經費。縣本級財政共撥付疫情防控專項經費111.54萬元。二是建立資金支付“綠色通道”。加強與人民銀行、國庫銀行協同配合,對中央、省、州、縣疫情防控資金即到即辦,確保疫情防控資金第一時間支付到位。三是建立采購“綠色通道”。嚴格落實疫情防控物資采購“綠色通道”相關要求,確保防控物資及時到位。截至目前,我縣通過綠色通道采購防護口罩、消毒液等疫情防控物資共計71.54萬元。
(十)切實落實“三保”主體責任。
硬化“三保”預算執行約束。在部門預算編制中,明確要求不得改變“三保”支出用途,嚴禁通過壓減“三保”資金用于償債或項目建設,不得隨意調整“三保”支出預算安排用于其他方面。壓減一般性支出。樹牢過“緊日子”的思想,壓減一般性支出10%以上。
三、下半年工作計劃
針對存在的問題,我們將緊緊圍繞縣委政府年初確定的工作重點,下半年抓好以下工作:
一要持續聚焦脫貧攻堅,鞏固脫貧成果。鞏固扶貧幫扶成果。繼續加大結對幫扶力度,全面開展結對幫扶“回頭看”、“回頭幫”,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對脫貧戶持續跟蹤,確保穩定脫貧。
二要緊盯全年目標,做好“增收”文章。用好強化調度分析、努力培植財源、提升征管效能“三種方法”,確保實現年度目標任務。
三要堅持“四保一優”,做好“支出”文章。堅持保運轉、保民生、保重點、保穩定、優結構“四保一優”,突出支出重點、支出進度、支出效用,優先安排民生資金,規范資金撥付程序,大力盤活結余結轉資金,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硬化預算執行約束,加快支出執行進度,確保年底財政支出達95%。
四要激發財政活力,做好“改革”文章。按照中央和省、州要求,以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為抓手,重點推進財政內部工作機制、預算管理制度、投入方式、國資國企、會計制度、非稅收入管理改革。
五要強化監督管理提績效,做好“監管”文章。要切實增強憂患意識,全面摸清債務家底,逐步化解歷史債務,做好政府債務風險防控;。加快構建財政“大監督”格局,積極構建預算編制、預算執行、財政監督、績效管理“四位一體”的公共財政管理體系,提高預算管理水平。強化對預算單位預算編制、執行情況以及預決算公開的監督檢查,加大對鄉鎮財政財務檢查力度。
召開鎮扶貧干部教育業務培訓會,宣講扶貧政策的同時,布置本次產業項目自查工作要求。成立了由鎮長為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駐村第一書記為隊員自查工作領導小組。全面核查鎮、村兩級扶貧產業項目進展情況,包括資金使用、項目收益、公示公告等。
二、目前進展及發現問題
(一)鎮蒲公英種植項目
村部分。正在進行:已制成品茶3000套,售出788套,收益58094元,剩余產品正在銷售。
村、村部分。正在進行:產品已在加工,估計產出成品茶800余斤。
存在問題:村蒲公英收益分配方案中的分紅比例與實際發放比例不一致。
整改措施:按實際情況重新調整發放比例。
整改時限:即知即改
(二)鎮吊袋黑木耳建設項目
正在進行:目前正在與合作企業洽談合作事宜,準備采取“企業+村集體+貧困戶”的方式進行合作意向。
存在問題:村的收益分配方案無法細分黑木耳項目和蒲公英項目的分紅比例
整改措施:按實際情況重新調整發放比例。
整改時限:即知即改
(三)鎮吊袋黑木耳種植基地扶貧項目
為貫徹落實省、市、縣、鄉精準扶貧全覆蓋的精神,使產業發展“一村一品一主體”項目惠及每個貧困戶,讓國家產業扶貧資金發揮更大效益,幫助貧困戶年年增加收入,如期完成脫貧任務,經支村委會研究,報鄉政府批準,決定實施光伏產業扶貧項目及合作社帶動項目。具體實施方案如下:
一、項目基本情況
喬村有4個居民組,301戶1300人,擁有耕地2450畝,機井5眼,黨員32人,低保戶16戶26人,五保戶3戶。主導產業為蘋果、玉米、小麥,另有少量、柿子樹、桃等,蘋果樹面積約700畝,近兩年新增核桃近100畝。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蘋果種植收入和外出務工經商收入。根據我村產業實際和貧困戶脫貧需求,進一步發展果樹種植,提高果樹管理水平。今年,縣政府撥付我村產業發展資金34萬元,用于建設42KW光伏產業扶貧項目,增加貧困戶收入,幫助貧困戶如期實現穩定脫貧。
二、加強領導,成立機構
為切實加強產業扶貧項目的管理,成立專門的領導機構。組長由支部書記擔任,副組長由第一書記和村委主任擔任,成員有支村委成員和貧困戶代表組成,確實加強對專項扶貧資金的管理和監督,使產業扶貧資金發揮最大的效益,保證每個貧困戶最大程度的增加收入,得到實惠。
三、管理辦法和措施
(一)光伏產業方面
1、村民委員會每年負責核對提供貧困戶名單,并監管財政撥付的貧困戶發展產業補助資金。每年負責制定光伏電站收益的具體分配方案。同時將村集體場所房頂用于光伏發電場地的建設,并以場地租賃的形式用以入股。
2、整合扶貧資金34萬元,在村委會提供的場地上建設光伏電站(42W)。
3、光伏電站效益分配:光伏電站發電度數*0.85元-稅費-電站維護費(每年1000元)。在此基礎上按照股份進行分配。
6喬村民委員會要將扶貧產業補助資金的使用情況和經營情況定期公示,接受監督。
7、貧困戶的股金按照上級精神中途不能退出。貧困戶脫貧三年后要轉股給其他貧困戶,貧困戶全部穩定脫貧后,貧困戶所占股金退回村集體進行重新分配。
2.實證調查桂西北農村扶貧現狀
2.1農村村民缺乏對網絡營銷的認識
目前桂西北農村中從事畜牧養殖等農業經濟工作的人大多是年齡高、文化程度低的狀況,面對新興的網絡營銷技術,接受能力較差。雖然在桂西北農村中尚有少數懂技術的青壯年,但其對網絡的接觸面較窄,使得網絡營銷技術還是不能在貧困山區農村中得到全面推廣。筆者選取以桂西北某農村為代表進行調查,結果如下表:
2.2農村網絡營銷缺乏資金支撐
桂西北地區農業經濟水平偏低,電腦普及度不夠,實施網絡營銷過程中由于缺乏設備購置資金往往使網絡營銷項目擱置,嚴重影響農村產業的網絡發展勢頭。而且地方政府多把資金投向收益明顯的城市項目上,貧困山區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得不到重視。根據筆者實地調查,桂西北地區網絡營銷扶貧投資情況如下表所示:可見,資金缺乏成為限制桂西北農村網絡營銷模式應用和發展的主要因素。
3.優化網絡營銷在貧困山區農村扶貧中的應用
3.1構建網絡化監管平臺
貧困山區農村扶貧過程中應建立專門監管管理農村網絡營銷的機構,制定網絡營銷規劃措施,并指導進行相關營銷行動,確保農村村民可以應用網絡營銷工具進行商品的網絡銷售,并可將所得收益,進行更大財富的網絡營銷投資。可運用現代化辦公手段構建基于網絡技術的監管系統平臺,由專人進行網絡營銷方面的監控,并及時更新網絡營銷中的商品動態,及時地反映出營銷信息的變化,從而使網絡營銷中各利益方均可合力進行該事業,實現對貧困山區農村扶貧的監管,為每個貧困山區農村建立資產、資源以及信息網絡數據庫,對農村“三資”實施動態監管。這樣既可以實現對“三資”監管的自動預警以及程序鎖定功能,規范農村集體“三資”經濟活動流程,也可讓農村居民更多地享受網絡營銷服務,有效提高貧困山區農村的生活水平。
3.2提升農村居民網絡營銷技術
在貧困山區網絡營銷實踐中應加強村民對網絡營銷理論的學習,不斷強化其網絡營銷意識,使其樹立正確的網絡營銷觀念;同時進行嚴格的選拔與培訓,例如,可引導和培訓貧困山區農村居民在淘寶網上開一個屬于農戶自己的營銷網站,只要其按照網站提供的相應步驟進行注冊很快就可以得到一個虛擬店鋪,并且可以將自家能夠出售的產品信息放到網上,通過網絡帶給自己經濟收益。通過培訓提升農村居民的網絡營銷技術水平,將網絡營銷與農村的產業經營機制進行有機整合,令其發揮系統性作用,給貧困山區農村經濟帶來推動性的發展。
3.3強化政府支持
在貧困山區扶貧網絡營銷實踐中應加強政策引導,使其對網絡營銷項目有一定的認知,完善相關的政策、資金支撐④。首先,強化政府扶貧政策管理。可通過建立貧困山區商業投資、山區旅游等相關的網絡營銷社區,主動分享貧困山區農村的產品資源、信息,形成一種對貧困山區的歸屬感。其次,加強政府的政策引導,增加網絡營銷方面的經費支持,例如,在網絡營銷中可開展“網絡營銷供銷社”的形式,讓農戶及農業企業加入其中,為網絡中的買家和賣家構建一個交流溝通平臺,最終達成網絡交易項目。通過實施網絡營銷,客戶在網絡上對貧困山區農戶銷售的產品進行選擇,這樣不僅可以避免外部狀況對農產品銷售的干預,也可以降低農戶在農商品交易中的費用,從而實現真正的市場化網絡營銷。
中圖分類號:D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08)08-0328-01
1 小額信貸界定
1.1 小額信貸的定義及性質
由于各國國情和小額信貸模式的不同,國際上對于小額信貸的定義并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中國銀監會政策法規部主任黃毅在《小額信貸問題研究》中提出“小額信貸為貧困、低收入家庭以及微小企業提供一系列廣泛的金融服務,包括存款、貸款、支付服務、匯款、擔保、小額租賃、住房金融和其他非金融服務”。 筆者認為,他對小額信貸的定義符合世界小額信貸的現狀。
通過對各國現代意義小額信貸的總結可以發現,小額信貸本身具有以下特點:(1)屬于無抵押信用貸款;(2)貸款金額小;(3)以扶貧為首要目標,為家庭創造基本收入以維持生計、幫助企業生產發展,同時也包括對公益項目的支持,如(貧困人口的)醫療、教育。 不過,由于各國的經濟模式和金融成熟度的不同,現在國際上對小額信貸提品的目的上有兩種不同觀點:一種認為小額信貸只用于生產,而不應用于消費;另一種則認為小額信貸不應當僅僅局限于生產型的經濟活動,還應包括小額的消費信貸。
筆者更傾向于后一種觀點,即小額信貸除了農村扶貧信貸,還應包括著眼于能夠幫助自身發展的無抵押的個人消費信貸、助學貸款、創業貸款等。
首先,就小額信貸本身而言,顧名思義,它就是無抵押、金額小的信用貸款。而我國現有的貸款類型中,無論是農村扶貧信貸或是個人消費信貸,無論是助學貸款還是大學生或下崗職工創業貸款都具有前面所提到的特征,都屬于小額信貸的范疇。
其次,就我國城鄉二元化的現實國情而言,我國的小額信貸體系在城鎮和農村面臨著完全不同的狀況,我們必須區別對待。
最后,就小額信貸專門法律規制來說,法律本身必須具備的穩定性決定了在制定該法律時必須考慮到小額信貸的發展趨勢。如今,小額信貸機構市場準入資格和營業范圍規制問題除了考慮扶貧性因素外,還應考慮商業性因素已經是一個共識。
1.2 小額信貸的法律特點
1.2.1 小額信貸屬于無抵押和擔保的類似項目融資的新型信用貸款
根據我國《貸款通則》和相應的法律法規,我們以貸款有無擔保(或擔保的方式)為標準,將傳統貸款分為信用貸款、擔保貸款。小額信貸,不論是扶貧型的還是發展型的,其服務對象都是傳統信用評估中信用值較低的人群,因此,小額信貸雖與傳統意義上的信用貸款從表面上看極為相似,但實質卻完全不同。小額信貸以無抵押為其首要特征,顯然也不屬于擔保貸款。小額信貸中的小組互助、互保的制度設計與法律中的“擔保”不是同一個概念。我國《擔保法》規定擔保人屬于第三人且必須具有大于借款數額的資產,而小組聯保制度中的小組成員則均是借款人,同時也不具備一定大于借款數額的資產。
通過對小額信貸要件和原則的研究,我們發現它實質上與項目融資擔保貸款非常類似,項目融資擔保是指僅以項目本身的資產和收益作為擔保。 首先,兩種貸款中,貸款人對項目本身以外的其它資產和收益都沒有追索權。其次,兩者所提供擔保都是以借款所購財產進行擔保,即以將來的財產設定擔保,這一特點在農村小額信貸和創業小額信貸中更為突出。第三,雖然原因不同,但是項目融資擔保的風險分擔原則在小額信貸中也非常適用。項目融資擔保的項目建設多需要大資金,承擔高風險,且建設周期長,變現性不良好,因此,貸款人和借款人單方承擔風險非常不現實。所以,為保證貸款人的債權,要求將與項目有關的各種風險要素以某種形式在借款人與項目開發有直接或間接利益關系的其他參與者和貸款人之間進行分配,沒有任何一方單獨承擔其全部項目的風險責任,這就是風險分擔原則。小額信貸雖沒有明確提出這項原則,但是其運作卻一直在該原則的指導下。借貸方作為貧困人口,他們的特殊性、脆弱性決定了他們不可能單獨承擔風險責任,小額信貸扶貧的目的也決定了小額信貸機構以及為小額信貸提供信用評估和項目評估的機構應當承擔一定的風險責任。它從本質上將小額信貸與傳統貸款區別開來。
但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小額信貸與項目融資擔保貸款存在的巨大差別。項目融資擔保是為了平衡債權人、債務人和擔保人的利益,減輕政府和擔保人的責任,避免發展中國家陷入債務危機的一種融資形式;而小額信貸是以扶貧為目標的信用活動。
因此,小額信貸是一種無抵押和擔保的類似項目融資的新型信用貸款。
1.2.2 法律調整的相對獨立性
從制度經濟學的角度分析,小額信貸是金融創新和制度創新的產物,無論信貸產品和信貸方式都不同于傳統的金融活動。 從法律角度分析,它的要件不同于傳統貸款要件。因此,小額信貸發展較為成熟的國家一般都為小額信貸單獨制定了法律。
1.2.3 許可經營范具有廣泛性
傳統法律理念中貸款是指金融機構依法把貨幣資金按約定的利率貸放給客戶,并約定期限由客戶償還本息的一種信用活動。因此傳統貸款的許可經營范圍是局限在貨幣金融的范疇內的,而小額信貸的許可經營范圍與傳統貸款相比更具有廣泛性。小額信貸機構向其客戶提供的產品既包括傳統貸款所提供的金融服務,也包括傳統貸款所不具備的非金融服務,如提供項目評估、提供技術支持等等。
2 小額信貸法律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