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5 16:02:4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教育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教育的基礎是基礎教育,在我國基礎教育特指九年義務教育,而小學教育則是九年義務教育中的重要部分。自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小學教育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重視,小學教育教學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革變化。例如,小學教學設施有了較大的提高,校舍也進行了修繕改造;小學師資也受到重視,給予一定學習機會,師資水平有了極大提高;教學器材的質量和數量得到提高,教風學風得到相應改善。但是由于小學教育存在自身的復雜性和特殊性,依然存在著一定問題,一些頑疾人就存在,需要逐漸去努力改變。
1.應試教育思想影響評判
我國傳統的教育教學一直是以應是教育為主,雖然近年來強調素質教育,但是應是教育的影響依然存在,部分教育者還是以成績為核心來評判學生的優良好壞。在填鴨式的應試教育的成績評判系統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創新創造力都受到了壓制,從而形成了許多“書呆子”,只會讀書,其他能力較弱,創新能力、綜合素質均較弱,與社會當下所需要的創新人才和高素質綜合人才的要求相悖。
2.教師隊伍素質有待提高
小學教育新課改進行過程中,小學師資隊伍建設雖然有了較大的提高,但是與新課改的要求還存在一定距離。小學教師隊伍有部分人綜合素質較低、缺乏教育責任感,無法與現代社會的教育需求相匹配,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部分:其一,傳統應試教育思想與時代要求相悖。有部分教師始終以傳統應試教育的方式進行教育教學,方式方法較為落后。有個別教師為了提高學生成績,通過體罰的手段對學生進行教育,都會造成學生身心不健康發展。其二,現代專業知識不夠完備。小學教師常年工作在一線崗位,雖然有一定學習機會,但是由于工作性質較忙,相對來說,培訓機會還是較少,小學教師利用現代化先進教學設備、科學有效的教學模式以及對小學生健康心理成長的引導方式都亟待改進。
3.家校聯合亟待完善
小學生的教育教學不僅僅只是學校的一方面責任,應該是家庭和學校共同的責任。而大部分學校往往只注重校園內的教育教學,認為校園之外的生活和教育是與學校不相干的,因此導致了家校二者信息溝通的不對稱。學校和家庭的溝通僅限于小學生出現重大問題,而平時二者的溝通很少,這也間接導致了學校對于小學生的教育教學具有局限性和片面性,無法充分全面了解學生的動態和心理,使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無法真正體現出來,對于新課改的充分實施有一定阻礙作用。
二、當前小學教育教學問題的解決對策
1.傳統應試觀念的轉變
針對部分教師單純以學習成績好壞定論學生,對學生進行評判評價的弊端,作為教育者應當及時對此種傳統應試教育觀念進行轉變。針對現行的新課改的要求,小學教育者應該制定更為適合現代社會的評價體系,應把全面培養高素質人才作為重要標準,培養發展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小學生。小學時期,因學生年齡較小,無法擁有完整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社會觀,此時作為教育者,更多的應該是幫助小學生形成基本的讀寫算技能、基礎的文化知識和簡單的社會經驗。因此,學習成績雖然可以作為其中一個指標,但是更多應該是注重學生的生活能力、學習習慣、社會實踐等多方面的培養,使小學生能夠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真正推進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
2.教師隊伍素質的提高
部分小學教育者綜合素質較低、缺乏教育責任感這一問題的解決,小學一線教育者應該隨時更新現有的教育教學技能,多提供給一線教育者培訓學習的機會,并提供先進的教育教學設備和手段,讓教育者能夠通過現代先進的理念和手段培養小學生優良的思維模式和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同時在快樂的教育中獲得學習的滿足感和愉悅感。在廣西部分地區,當地生活水平較低,教育條件有所制約,小學生所接觸到的社會新鮮事物較少,其思想也較為落后,對于未來沒有較大的理想,對于生活也缺乏較高的追求,而且留守兒童也較多,因此,小學教育者面對這一問題,更應該去學會與學生進行溝通,通過先進的教育手段和理念能迅速幫助困難學生解決學業上的難題。
3.家校聯合教育的重視
小學教育教學,并非是學校單方面能夠完成的,可以這樣說,校園是第一戰場,家庭則是第二戰場,兩個戰場相互支持配合,才能獲得勝利。學校應該形成一個暢通的與家庭溝通的橋梁,轉變傳統的被動形式,主動與家長進行溝通聯系。教育者應該充分利用座談、家訪等傳統的溝通形式,及時了解學生在家的學習和生活動態,為小學生制定合乎其個人個體發展的具體教學計劃。同時也應充分發揮新媒體的作用,通過建立QQ群、微信群的網絡社區,讓學生家長與學校形成一個良好的互動平臺,實現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學生。同時教育者還可利用朋友圈、微博等網絡陣地,開發教育者個人的公眾號,及時相關的教學信息,讓家校兩個戰場真正聯合,為學生學業保駕護航。
教育的目的是讓受教育者在教育中身心獲得健康全面發展,應當充分發揮小學教育教學的力量,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有著只管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解決當前小學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非常有必要。小學教育者需要轉變傳統的應試教育觀念,提高自身素質,重視家校聯合的作用,這是小學教育教學中問題解決的主要對策。
參考文獻:
[1]吳久安.對小學教育管理的思考與探索.小學教育.2015(10).
[2]周煥新.淺談小學教育存在的問題及相關對策.中國校外教育.2012(04).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校的逐年擴招,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各類企業卻抱怨招不到優秀人才。形成這樣的尷尬局面,主要原因是大學生的理論知識比較豐富,但卻缺乏相應的職業技能,不符合企業對人才的根本要求。在這樣的環境下,人們開始寄希望于職業教育,迫使職業教育重視教學管理中的各種問題,采取相應對策加以解決,培養創新型技能人才,滿足企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一、職業學校教學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管理模式嚴重落后
很多職業學校的領導不懂職業教育的教學特點,采用普通學校的教學管理方式,課程表也是遵照普通學校的模式進行安排,實訓課較少而且經常被占用,教學效果不明顯。有些課程內容嚴重脫離社會實際,教師也不做任何改變,直接將教材內容傳授給學生,學生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學習的內容在以后的工作中完全用不到,對一些比較專業的技能培訓缺乏必要的科學指導。對職業學校的教學質量評價也沿用普通教育的模式,沒有彰顯出職業教育的特色,容易誤導教師的發展方向。
(二)教學計劃管理不規范
目前,很多職業學校不能制定有效的專業教學計劃,教學計劃管理不規范。如一些職業學校沒有對市場進行充分的調研,對企業對人才的實際需求不了解,不能進行準確的專業定位。一些職業學校偏面地將職業教育理解為就業教育,只重視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而忽視了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
二、提高職業教育教學管理的有效對策
(一)樹立現代職業教育教學觀念,對職業教育進行明確定位
傳統的職業教育觀念中,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教師只關注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而不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培養出的學生和大多數大學生一樣,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當時在具體的實踐中卻不能很好地應用,不能將理論知識和實踐進行有效的結合,不符合當今企業對創新型技能人才的要求。因此,職業教育學校的教師要跟上時展的步伐,積極轉變傳統的職業教育教學觀念,樹立現代職業教育教學觀念,注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而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能力,更好地掌握知識和技能,進而促進學生溝通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同時,職業學校應對職業教育進行明確的定位,以就業為基本導向,并注重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和創新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提高,讓學生在獲得生存技能的同時,人生境界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這就要求職業學校改變傳統的教學管理模式,積極整合各種職業教育資源,優化職業教育結構布局,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為社會培養出創新型技能人才,促進經濟社會更好地發展。
(二)積極完善各種教學管理制度,加強教學計劃的規范管理
目前,職業學校的各種教學管理制度還不完善,不利于促進職業學校的健康發展。如我國職業學校的教師數量嚴重缺乏,而且很大一部分教師沒有經過相應的專業培訓就直接上崗,整體素質不高。因此,職業學校要重視并加強對教師的培訓,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和教學水平,重視每一個教學環節并制定相關規章制度,積極建立并完善教師評審體系,以職業技能和論文為主要評審標準,引導教師在正確方向上發展。為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還可以職業學校還可以建立建立健全激勵制度,對于教學效果較好的教師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對于得到學生普遍認可的編制外教師,學校可以考慮提前給予轉正。由于職業學校教學中操作性的內容較多、需要投入大量設備,而很多學校目前還不具備這個實力,所以,職業學校要進行靈活辦學,積極引導學生到各類企業中去進行實踐鍛煉,有效鞏固自己所學到的理論知識,使理論知識和實踐進行有效的結合。這樣,學生畢業后會很快進熟悉工作崗位,盡快進入工作狀態。這樣,不但職業教育服務職能得到了進一步完善,而且學生的技能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符合職業學校辦學的目標。另外,職業學校還要加強教學計劃的規范管理,這就要求相關人員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充分了解企業的崗位需求和崗位標準,進行準確的專業定位,然后在遵循學生掌握技能的基礎上,按照具體的教學計劃實施針對性的教學,培養出符合企業發展需要的創新型技能人才。
結語
總之,職業學校管理工作的重點和核心就是教學管理,所以職業學校要正確認識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結合社會和企業發展對人才的具體需求,以及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加以解決,努力提高職業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培養出大批創新型技能人才,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參考文獻:
隨著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我國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探索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以來,高等職業教育已經成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對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改革也從來沒有停止過,過去許多專家、學者及教育工作者都在不斷地開展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得到了長足發展。但是,當前高職教育教學改革還是不能很好地適應高職教育不斷增長的需求和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社會經濟及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高職教育教學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與挑戰,同時不斷地促進了高職教育的深化改革。
職業教育的發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水平和現代化教育發展程度。隨著高等職業院校數量的增加,高職院校面臨著學生就業、政策、環境等多方面的壓力,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因此,如何提高教學質量,轉變教學模式,開展教學改革成為高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高職教育教改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高職教育教改中還存在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學理念的落后
目前,許多高職院校的教育理念還存在問題,常常以升本作為學校發展的目標,校內的教師也缺乏動力和主動性去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方法,特別是一些老教師,往往固守傳統教學方式,著重培養學生的學科教育,傳授理論知識,這實際上與現代職業教育理念相違背。在這樣的理念下培養出來的學生往往不能滿足企業對高職學生的需要,其理論知識比不上本科生,而操作能力又不行,這也不符合社會的發展。因此,在開展高職教育教學改革中,首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教學理念的問題。
(二)課程體系及教學安排不太合理,缺乏靈活性
許多高職院校在設置人才培養方案的時候沿用過去的老三段教學計劃,采用學年學分制,且設置過于死板,缺乏靈活性。且其課程體系相對不合理,理論課程相對較多,實踐課程安排不足。且在選修課程上,往往是看菜吃飯,有什么老師就上什么課程,沒有真正讓學生去自由選擇,實際上選修課程就是學生的必修課程。這導致了學生不能根據自身的發展方向和興趣去選擇自己想要的課程,是非常不合理的。
(三)實踐教學不能滿足人才培養的需要
高職院校與本科院校的根本區別在于其時間性特點,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因此,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的一個基本特征就是加強實踐教學的培養,然后現實中,實踐教學卻存在許多問題。如許多高職院校還存在實踐課程的比例明顯偏低,理論教學與實踐相脫節,通常是先上理論課程,等理論講完了再去實踐,這就往往導致學生在上理論課程的時候不能有效的將所學的理論運用于實踐,上實踐課程時又缺乏足夠的理論去指導。此外,許多實踐課程特別是文科類的實踐課程過多地依賴于軟件模式,缺乏真實的環境下去實踐操作,結果導致實踐與企業相脫節,學生在學校模擬的非常好,但是一到企I就手足無措,不知從何做起。
(四)教材建設跟不上高職人才培養的需要
目前,高職教材普通存在質量比較低,實用性不強的特點。教材是教學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人才培養的質量保證。然后現在許多高職教材對自身的定位不準確,質量比較低,內容交叉重復,缺乏針對性,技術知識陳舊,跟不上社會發展的需要等問題。目前,大部分高職教材都是理論性很強,即使有實踐性項目設計,這些內容也會受到資源等限制使得其他高職院校或學生開展實訓,明顯缺乏實操性,且大部分教材都是以學科教材為主,與行業企業共同合作開發的教材數量不多,對應的配套管理制度也不完善。總體來看,高職教材主要存在重理論、輕實踐、職業特征不明顯、知識與技術含量不高的特點,沒有跟上現代高職教育的發展。
(五)師資隊伍建設有待完善
高職院校的師資隊伍建設是教學教改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好的師資隊伍是高質量的人才培養的有力保障,它直接影響到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改革工作。而目前,國內高職院校的師資力量明顯不足,結構不太合理。對此,高職院校的專業教師的學歷、年齡、職稱、教學能力及道德素養、指教能力教學效果等都會影響其承擔教育教學改革與研究的能力,教學效果強、執教能力強、治學嚴謹、主動參與校企合作、為企業提供專業的技術服務的教師在教學改革中往往效果較好。然而,現實是許多高職院校的師資結構不合理,以青年教師居多。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對教學改革熱情不高,而年輕教師學歷普遍比較高,但是卻缺乏相關的教學經驗,想開展教學改革工作都顯得力不從心。此外,大部分教師是畢業后直接從學校到學校,沒有在企業工作的經歷,在開展實踐教學改革工作時缺乏相應的經驗,無法真正做到教學做一體化。盡管當前很多高職院校會要求教師下企業實踐,但是由于企業不愿意接收及學校的監督考核成本高,使得下企業實踐淪為形式。對于學校聘請的兼職教師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一些兼職教師工作經歷短,還有一些兼職教師則是上完課就走,沒有動力與校內專職教師共同開展教學改革的動力。
(六)課程考核改革的深度不夠
大部分高職院校對學生的考核是以理論考核為主的,而對于實踐技能考核則開展的比較少,占比也非常低,這就使得學生沒有動力去提升自身的技能,而是單純通過死記硬背來通過考試獲取學分。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高職院校學生的操作技能培養。
(七)教學質量保障和評價體系不夠完善
當前高職院校的教學管理與教學評價體系都還不是很完善,特別是對實踐教學缺乏一個完善科學的質量評價標準與體系。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教學改革的實施。
二、高職教育教改問題的對策分析
(一)加強培訓,轉變教學理念
要轉變高職院校傳統的舊理念,就需要校內至上而下的學習并提升先進的教學理念,它可以推進教學改革工作的發展。對此,可以采用一下方式來提升教學理念。首先,選派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對國內外建設較好的高職院校進行參觀、培訓與學習,通過學習可以讓教師開闊眼睛,更新現有的教學理念,學習到先進的教學方法;其次,還可以邀請國內外的專家與學者來校開展報告與講座,對教師的教學活動進行指導;第三,訂購高職院校建設項目成果匯編及精品課程建設匯編,讓教師開展自主學習,提升其課程資源建設能力和專業素養;最后,定期安排教師到校企合作企業實踐,每年實踐時間不少于兩個月,切實提高其實踐技能與實踐教學理念。
(二)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優化師資結構
要做到教學改革工作,就必需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優化師資結構,提高雙師比例。這就需要加強高職院校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可鼓勵教師參加培訓和下企業實踐,將實踐工作納入教師的年度考核當中。規定教師必需每年完成多少培訓和下企業實踐。其次,要加強兼職教師的管理,穩定兼職教師隊伍,形成規范的兼職教師聘用及考核機制,逐步提高兼職教師比例。再者,重點培養專業帶頭人,提高其專業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最后是加強教師師德建設。
(三)加大課程體系改革,強化實踐教學
高職院校在編寫人才培養方案時應重視實踐教學的比例,因此,需要對課程體系進行優化改革,同時提高實踐教學比例。同時,在編寫實踐方案時,應注意科學合理,提高其可用性。同r,還應該加強校企合作,共建實訓基地,提高實踐教學的基礎條件。
(四)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機制
要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就必需改變課程考核的方式,應該減少對理論知識的考核,加強對實踐技能的考核,對此,可以構建多元化的考核體系,降低期末考核的所占比重,加強平時實訓過程的考核。
(五)加強校企共建教材的開發
加強與行業企業合作開發教材,突出其工學結合的特點,開發項目化教材,提高教材的質量,確保教材中實訓設計的有用性和可用性。
(六)完善教學質量保障與評價體系
建立科學的教學質量評價指標,同時制定相關的質量保障制度,并嚴格執行相關規定,做到實時監測與及時反饋。
參考文獻:
[1]劉丹.高職教育教學改革中的問題與思考[J].科技資訊,2012,(28).
問題一:日常行為習慣差
農村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時常出現:不穿鞋套進機房,學生行為隨意,桌椅亂擺,室內常有雜物……學生日常行為習慣差,我們有責任培養、糾正學生的行為習慣,規范課堂。我的對策是下面兩點。
1.嚴
行為習慣的訓練要從小抓,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學生學好信息技術的保障。可根據班級學生情況,騰出一些課堂時間,學習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制定一些簡單易懂的規章制度,把它貼在機房顯眼的地方,讓學生對照、約束自己的行為。
低年級的行為習慣訓練可融入趣味性,如結合兒歌。上課后,教師帶領學生先唱一唱兒歌,“上課鈴聲響,腳上穿鞋套,快快進課堂,起立要站直,坐正不亂晃。豎起耳朵聽,不做小動作。”簡單易懂的兒歌教給學生,使學生一邊娛樂,一邊復習行為規范。教師可根據場合編排、應用兒歌。此外,還可以巧用“星星”來評價學生在課堂上的行為表現,表現好的授予紅星,表現差的給與黑星,達到調動學生的目的。
高年級可以直接和他們講道理,指出不足。訓練中可以采用對比、表揚等方法來激勵學生。比如,我教的班級進網絡教室都采取競爭方式,哪組鞋套穿得快,排得好先進教室,享受成績加分;不好的在門口反思,做好才能進。出機房門,小組長檢查本小組的電腦關閉情況,東西擺放情況,合格后,才能以小組為單位出去。把進出的主動權放在學生手里,效果顯著。
2.寬
教師應教育從嚴,管理從嚴,處理從寬,處分過嚴會挫傷學生的自尊心。教師可執行獎懲制,對學生上課的行為習慣進行記載,課上進行適當表揚、批評。記載情況作為期末學科成績的一部分,對學生行為習慣起到鞭策的作用。
問題二:學生學習能力、信息素養待提高
信息技術學科在農村小學開設時間短,學生計算機水平低,差距大。課堂上,教師強調技術,忽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壓抑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性。信息技術教育應該貫穿“學生本位”和“能力本位”的思想,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信息素養。這需要信息技術教師多花時間去研究教材、分析學生,制定有效的課堂教學策略。但情況是:信息技術教師要幫其他教師制作課件,維護軟硬件,提升自身專業水平,一天工作繁雜,很難靜下心深入研究教學。面對困難,信息技術教師要主動減負。
對策一:大家多動手
信息技術教師的一大任務就是幫助其他學科的教師做課件。隨著信息技術和其他學科的整合不斷深入,教師接受的現代教育技術培訓也多了,掌握了一些課件制作技術,所以在平時應盡量學以致用。信息技術教師也可以主動給其他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傳授一些有技術含量的制作技巧,讓這些教師也充當一些大型課件的制作者,盡量給自己多騰出時間研究教學。
對策二:資源共享
利用網絡,我們可以方便地查找需要的備課資料,根據情況,進行修改,融入自己的教學理念,變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二次備課,有效借鑒、提高效率,信息技術教師就有更多的時間反思教學,提高課堂有效性。
問題三:學生德育薄弱
有些學生掌握了一些計算機知識就搞起小動作來了。我在教授學生文件的復制、刪除內容后,計算機中的文件副本冒出來很多,保存文件經常被刪除。有的學生瀏覽一些不該瀏覽的網頁,玩一些不該玩的游戲。硬件也時常遭到破壞,比如鼠標球經常丟失,耳機經常被掰斷,給課堂教學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現在這種情況危害性小,但學生掌握的技術越多,越高級,沒有一個好的思想品質,對社會是一種潛在的巨大危害。現在網絡犯罪案件上升勢頭迅猛,犯罪人也呈現低齡化。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具有前瞻性,加強對學生的品德教育。
對策一:重在平時
平時在教學中,教師應增強育人意識,做個有心人,多留意學生的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或小動作,及時指出,監督學生改掉。對于“重點”學生重點關心,把潛在的危險扼殺在萌芽中。
一、對媒體一知半解的新聞教學
眼下,除了新聞專業開辦的過多過濫,畢業生人數遠遠超過了媒體的需要。再一個原因就是專業不專、質量不高,以至于新聞專業的學生(包括研究生)在招生很火的同時,就業卻很艱難。筆者曾先后在新聞媒體工作了20多年,近兩年轉至高校搞新聞教學,切身體會是,目前許多高校新聞院系無論是辦學思路、課程設置、教材選用,還是教師選聘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媒體到底為何物?它有哪些基本運作規律?到底需要什么樣的人才?等等問題知之甚少,不少新聞院系的管理者和老師對媒體的業務運作流程都不了解,甚至有的人連新聞單位的大門都沒有進去過,僅憑從書本上學到的一些新聞知識就來給學生上課,難免一知半解、掛一漏萬,其效果和說服力可想而知。使用的某些教材也存在著數據陳舊、觀點落后、與媒體現實脫節的問題,有的甚至把媒體的內設機構、職稱名稱都搞錯了,以對媒體似懂非懂的了解來培養新聞專業人才是不可能的。
新聞媒體作為我國意識形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有其基本的管理體系和運作流程,內部也有一套相對完整的機構設置,日常新聞稿件處理有著基本的程序,隊伍建設、產業發展、廣告經營、設備管理等等方面有其自身的方法和規律。而反觀目前高校從事新聞教學或管理的人員中又有多少人對它有較深的理解和體會呢?
二、專業經歷不足的教師隊伍
同志曾經說過,如果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必須親口嘗一嘗。新聞工作何嘗不是這樣?新聞工作無論是采編還是管理、經營,都是實踐性很強的工作,它要求有很強的實際動手能力和應用能力,就像一名外科醫生,光靠讀書,沒有臨床經驗,他無論如何是不敢也不可能為病人動手術的。近些年來,新聞專業教師的學歷門檻越來越高,甚至有點學歷崇拜的味道,很多學校非博士不要。其實,這已步入了一個誤區,因為新聞工作是要做具體工作的。簡言之,報社采編人員一定要會寫稿子組版面,電視臺的記者一定要會攝像、寫稿和會上機器編片子,授課的老師從來沒有接觸過這些工作,他的課無論如何也不會生動到哪里。筆者一些在高校任教的新聞學或傳播學博士朋友,經常聊起自己在教學中的苦惱,說自己最大的不幸就是沒有新聞從業經歷。有的人讀書期間盡管到媒體實習過,但那往往是蜻蜓點水,所以上起課來總是不得要領,時常招致學生的非議。一次,省電視臺的一個朋友告訴筆者,某高校的一位傳播學博士生導師在私下里問他電視攝像的“推、拉、搖、移”是怎么回事,并苦笑著說:沒有摸過攝像機啊!新聞學不同于其他基礎學科,業務經歷十分重要,僅靠坐而論道恐怕是不行的。試想,你是新聞專業的教師,甚至是碩士生、博士生導師,不會起碼的實際采訪,連一個短小的消息都不會寫,你的教學質量和效果又能怎么樣呢?
三、萬金油式的人才培養方案
以己昏昏難以使人昭昭。一些高校培養的學生與媒體的需求不相適應或者說不符合媒體要求,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培養方案不夠科學合理。
查閱開設新聞專業相關學校新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基本都有這樣的表述,即培養具備新聞傳播(或廣播電視新聞傳播)、播音以及藝術、影視等多學科知識與能力,能在報社、電視臺、廣播電臺、音像出版、文藝團體、企業宣傳部門及其他單位從事新聞(廣播電視)采編、播音、節目主持工作與宣傳工作的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就業去向是各級報社、電視臺、廣播電臺、音像出版、文藝團體及其他單位。筆者所在學校把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培養具備廣播電視新聞學基本理論和寬廣的文化科學知識,能從事廣播電視新聞采編、節目制作與管理的人員;培養從事播音主持工作的人員;培養網絡和新媒體需要的欄目策劃與編輯人員。培養規格細化為掌握新聞學、廣播電視學、傳播學的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了解廣播電視新聞工作的方針政策與法規,了解人文社會科學知識與科技常識,了解國內外廣播電視事業現狀與發展趨勢,具有較好的文化修養和文學功底,比較精通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具有廣播電視節目策劃、攝錄、編輯、采訪、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具有編導、播音、主持節目的基本能力;具有網絡傳播媒介欄目設計與制作的技能,并能結合專業實際進行應用等。諸如此類,十分詳盡。應該說,這些年,教育教學單位為了培養新聞合格人才確實是動了腦筋費了心事的,但萬金油式的人才培養方案顯然是不可能打造出所謂的一專多能的復合型新聞人才的,何況一些高校的教師隊伍和教材本身就存有諸多問題和不足。
四、形同虛設的專業實習
相對而言,由于學生多媒體少,新聞專業的學生實習目前比較困難(對此,筆者曾經專門撰過分析《今傳媒》2007年第6期)。加之,新聞傳播教學實踐環節嚴重缺失,一些新聞傳播院系沒有或很少有媒體實習基地,學生實習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各找門路。好多學校在大四以前幾乎沒有安排專門的實習時間,而在最后一個學期的實習時間里,不少學生因找工作、考研、考公務員和寫畢業論文等,導致實習無法真正進行,使本來時間就不多的實習變成了“放羊”,也使新聞教學中十分重要的實習環節變得徒有虛名。
五、缺乏專業知識的院系管理者
近20年來,各類高校紛紛開設新聞傳播類專業,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多為綜合性高校或文科類高校開辦,進入本世紀以后,理工類高校也紛紛設立新聞類專業,并成立相關院系。以江蘇省目前開辦的播音與主持專業為例,從中可以窺一斑而知全豹(見右表)。廣播電視新聞學或編導專業比這還要多。
起初,全國僅有幾所高校設有新聞傳播院系,傳統的文科類高校開設新聞專業大多依托的是中文院系的班底。隨著新聞事業的蓬勃發展,許多高校紛紛開設新聞傳播專業,有少數學校連一個新聞專業畢業或新聞從業背景的老師都沒有就開始招生了(這與前幾年新升本院校申報新專業比較容易也有一定關系),除了師資隊伍嚴重不足,也造成了院系外行領導的現實。盡管這些年高校也意識到這些問題,吸納了一些業內專業人士尤其是新聞傳播專業的碩士和博士,但由于這些人進入高校的時間相對較短,難以進入到管理層面,甚至受到一些非專業管理者和老師的抵制、排斥,挫傷了這部分人員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影響了專業的建設和發展,有的學校甚至貽誤了最佳的發展時期。
諸如此類,不一而足。那么,如何調整、改變這種現象呢?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首先,要切實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隊伍建設無疑是新聞傳播教育最重要的環節。新聞傳播教育的現實,要求教師必須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新聞媒介現狀、運行規律和發展趨勢,對新聞傳播教育的特殊性有充分地認識,努力改變目前新聞傳播院系教師學歷逐漸趨高但實踐經驗明顯不足的現實。“從世界范圍來看,卓有成效的新聞傳播教育需要有豐富新聞傳播從業經驗的教師。在新聞傳播教育比較成功的美國,大學新聞學院里只有17%的教授沒有當過記者。據調查表明,在美國大學從事新聞采寫和編輯教學的教授中,具有豐富實踐經驗者是最受學生歡迎、最成功的老師。①近年來,我國許多著名高校的新聞傳播院系如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暨南大學、汕頭大學、重慶大學等也開始學習借鑒這一做法,主要負責人全為曾經在媒體擔任過領導職務的資深媒體人擔綱,并注重從媒體引進大批編采、經營人員從事新聞傳播教學工作,有效地改變了這些學院的辦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取得了豐碩的教學科研成果。譬如,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02年成立以后,先后開展的新聞觀教育活動、新聞采訪大篷車教學方法、實踐教學成果李強的《鄉村八記》都在全國引起了強烈反響,并且被教育部發文在全國高校新聞傳播院系加以推廣,這完全受益于他們擁有像范敬宜、李希光等業界精英和一批較高新聞素養的師資隊伍。原國務院新聞辦主任趙啟正擔任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院長以后,對他們的辦學思路、師資隊伍、專業建設、課程設置等也提出了建設性意見。但由于種種原因,目前多數高校新聞院系難以做到上述學校那樣,從媒體來的教師仍然偏少,這或許是當前新聞傳播教育脫離媒體實踐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新聞傳播院系除了要吸納部分高學歷教師,更應從新聞媒體引進一些具有豐富實踐經驗而且具備一定理論素養的教師。對于那些沒有從事過新聞傳播實踐的教師,應該設法讓他們到新聞媒體掛職工作一個時期,以便從實踐層面更深入地理解新聞傳播的現狀、發展和規律,適應教學的客觀需要。
其次,制定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計劃和方案
新聞院系在制定人才培養計劃或方案之前,應該到新聞媒體進行調查研究,聽取業界的意見和建議,根據他們的實際需要制定培養計劃,開設相關課程,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呆在學校里面靠上網拷貝相關高校的人才培養方案刪刪改改或憑自己的想象制定培養計劃、搞課程設置,既沒有針對性又缺乏合理性,使培養出來的學生專業不專、眼界不寬、技能不強,無法適應媒體的需要。因此,新聞院系一定要根據媒體的需要,結合自己的實際制定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人才培養計劃和方案。
第三,開設靈活而又操作性強的課程
現在,許多新聞院系開設的課程比較傳統且教材選用陳舊,不能適應日新月異的媒體變化,缺乏創新意識;教學方法也比較保守,不能與時俱進。可喜的是,這些問題已引起許多高校新聞傳播院系的重視,有的已經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如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在課程設置上就圍繞學生的寫作、觀摩、英語、說話、理論、創作六條線展開,以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借鑒能力、外語能力、表達能力、思考能力和動手能力,強化實踐實驗課程設置。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盡管2002年才成立,但由于擁有一批曾在各大媒體任職的資深媒體工作者擔任教授和全職授課老師,課程開設經常翻新,教學手段不斷變化,在開設常規課程以外,近年又把業界講座“新聞與傳播學前沿講座”定期化、課程化,使學生受益匪淺。這些有益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第四,加強學習,苦練內功,提高教師素質
在有的高校新聞傳播院系,筆者看到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一些教新聞的老師不愛看報紙、電視和新聞類雜志,也不太搞業務研究、撰寫論文,上網關注新聞界信息也不多。從事新聞傳播教學的教師,不關注時事,不了解媒體最新變化,不知道社會發展動態,怎么能行呢?所以,新聞傳播院系一定要強化教師的新聞職業素養,加強新聞理論和新聞實務學習,努力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同時還要經常邀請業界的專家、學者、編輯記者到學校為師生開辦講座,幫助老師開闊眼界,了解傳媒,提高素質,促進教學。
我國高等會計教育承擔著培養具備綜合素質的會計專業人才的重任,但由于受各種各樣因素的影響,在知識經濟迅速發展,全球經濟日益一體化的今天,我國高等會計教育也存在很多不足,現行高等會計教育體制遠不能滿足經濟發展對會計人才培養的需求,我國高等會計教育改革勢在必行。
一、我國高等會計教育目前存在的問題
(一)會計本科教育目標不夠明確
會計教育目標作為會計教育模式的出發點,從根本上決定整個會計教育的發展,因此是不可或缺的,是會計教育面臨的首要問題。但我國會計教育目標到底是什么,至今未有定論。國家規定高等學校會計本科教育的培養目標為:“培養在企、事業單位,會計事務所、經濟管理部門、學校、科學機構從事會計學的實際工作和本專業教學、研究工作的德才兼備的高級專門人才。”但這一目標存在如下弊端:一是該目標表述不夠明確,各高校對其的理解各異。該目標雖由國家制定,但不同的高校對其的理解并不完全相同,例如,有的學校認為是通用型人才,有的認為應側重于應用型、專門型,還有的提出開拓型、外向型等等。由于思想不統一,教改的側重點不盡一致,因而難以評價、判斷教改成果。二是職業性和專門性過強。過分強調學生會計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不注重綜合素質的教育,缺乏對學生開拓創新精神、協作交際能力、職業道德水平以及使學生終生受益的學習方法的培養,難以適應當今社會對綜合性高素質會計人才的要求。三是未能與時俱進。會計職業界隨著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對會計人員的素質要求有了新變化,教育界沒有及時意識到這一問題,調整自己的教育目標,致使許多會計專業的學生無所適從,于是大都把通過注冊會計師考試作為學習的主要目標,影響到會計人員的整體質量。這些問題都說明會計教育目前存在著比較嚴重的問題,我們有必要重新確立會計教育目標
(二)課程結構不合理
課程結構是指課程體系的各個組成部分及其關系。目前,我國會計學專業課程體系普遍存在的問題表現在:一是專業課程與基礎課程比重失調。基礎課程的學分數在全部課程總學分數中所占的比例為20%一30%,而專業課程學分數則占全部課程總學分數的70%一80%。顯然,基礎課程學分數占全部課程總學分數的比例小。二是專業課程內容重復較多。如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在貨幣時間價值、長期投資決策、存貨管理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復;基礎會計與中級財務會計在會計要素等方面存在重復。這樣就增加了教師的負擔,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三)課程內容跟不上社會變化,教學方法單一,不能適應市場的需求
在教材內容上,目前我國高等會計教育側重于實務性的制度解釋,而缺乏應有的理論論述與分析,會計實務中新問題層出不窮,而會計教學的具體內容往往多年一成不變。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缺乏對社會經濟熱點問題的講解和分析,這不利于學生及時了解實務界出現的新問題、新動態,影響學生對未來會計發展趨勢的把握。教學在方法上仍然是傳統的 “鎮鴨式”,只重視強調教師的講授,師生之間的互動性差,學生在教學中的積極性不能得到有效的發揮,缺乏啟發性。這不利于學生深入思考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
(四)會計實習沒有真正發揮作用
會計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會計實習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教學環節,實習能讓學生掌握會計基本技能,熟悉會計制度,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為學生畢業后順利走上工作崗位做準備。但近年來高等學校由于種種原因,一般各高校都把實習置于最后一個學期,而畢業班的學生為了求職會放棄實習,即使一些學生勉強進行了,也大多“身在曹營心在漢”;另外,企業考慮到商業機密等各種因素,不愿意接收沒有經驗的學生實習,這樣致使會計實習沒有真正發揮作用。
二、高等會計專業課程設置的對策
(一)重塑會計本科教育的培養目標
知識經濟時代到底需要什么樣的會計人才,是影響會計教育培養目標最重要的因素。美國大學商學院聯盟提出會計教育應該使學生對各種會計職業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包括公共會計職業、企業、政府及非營利組織的會計工作。澳大利亞的會計教育不僅要求學生具備企業或其他組織的會計記賬和報表編制的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求學生具有分析和解釋財務報表,建立和運用計算機會計系統,并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和文字組織方面的能力,以便日后更好地參與企業的管理決策。
我們當前所處的知識經濟時代,知識迅猛擴張、更新,學科之間知識相互滲透,會計學科不斷吸收其他學科的知識。我國會計本科教育目標的確定,應當借鑒國外經驗結合時代特點并立足于中國實際,注重培養知識全面的高素質專業人才。由于我國當前和今后本科畢業生的去向一是進一步攻讀碩士研究生,二是流向會計職業界,因此本科教育自身可以分為精英教育和大眾教育兩個層次,對于前者應為他們繼續深造創造一定的條件,其培養目標可界定為:在培養專業意識的基礎上,拓寬知識口徑,擴充基礎知識范圍,使其具備較為扎實的經濟學、管理學的基礎和較為寬廣的考察社會經濟現象的視野,真正構建起金字塔式的定量分析與定性描述相結合的知識結構;而對于后者,則可以培養成具有較高會計專業素養和操作能力的會計專業應用型人才,可將培養目標定位為:培養具有較強的市場經濟意識和社會適應能力,專業扎實,視野開闊,能滿足會計職業界需要的會計專業人才。
(二)適當調整課程結構
課程結構體現著專業培養的目標,是學生適應未來的保障。就會計課程設置而言,會計人員僅僅掌握會計操作技能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了解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等方面的知識,這樣才能更好地參與企業戰略的制定。因此,在我國高等會計教學計劃中應增加基礎課程學的內容,擴充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方面的課程,增大基礎課程學分在總課程學分的比例。另外,正確界定各門課程之間的內容,例如,如何界定“管理會計”“和財務管理”的范圍,以避免課程內容的重復。這樣也節約寶貴的教育資源。
(三)改進高校會計教學方法,推行會計案例教學
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不應以教為主,重在啟發學生,引導學生自己積極的學習。借鑒國外的做法,實行會計案例教學。會計案例教學法是在學生學習和掌握了一定的會計與理財理論的基礎上,通過剖析會計案例,讓學生把所有的理論知識應用于會計與理財實踐活動中,以提高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會計具有很強的應用性和可操作性。會計案例教學通過個案分析,采取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動的方式,達到教學相長,共同受益的效果。此外,會計案例教學的意義還在于,通過會計案例教學,能解決當前我國高等會計教育存在的理論嚴重脫離實際的問題,實現由會計教育課堂化過程向社會化過程的轉變。但是,由于案例收集上作時間長,難度大,建議有關教育部門組織各大高校分工協作,按課程內容建立內容豐富的會計教學案例庫,實施案例教學。這樣一方面可以增加學生興趣,另一方面可以增強感性認識,加深理解。
(四)強化會計實踐課程。
會計實習的作用并不僅僅是將會計理論知識和實際工作聯系起來,更重要的是通過會計實習,他們能最直接地感受到職業的狀況和要求。因此學校應千方百計地通過各種方式保證會計實習的質量。學校可采取第二課堂方式開拓教學資源,如成立學生會計服務模擬公司,為中小企業會計業務,讓學生真正接觸社會實踐,體驗真實、完整的會計實踐過程。學生會計服務模擬公司的公司環境雖然是模擬的,但是會計業務是真實的。另外,實習盡量不要安排在畢業最后一個學期,可以從大學一年級一直到大學三年級的寒暑假,都可以定期安排學生實習,等到畢業實習,即使學生不能參加,由于其前三年的積累,其也具備了一定的實際工作經驗。
參考文獻:
[1]邵軍.談改革本科會計教育的課程設置與教學方法,財會月刊(綜合),2008.
[2]冉艷.高校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問題與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11.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24-0306-02
開放教育經歷的十余年的發展,其教學質量一直受到社會的關注,其中,教學管理是其重要的一環。加強教學管理,對于確保開放教育的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開放教育教學管理是一項比較復雜的系統性工作,參加開放教學的學生主要以成人學生為重,他們具有一定的社會經驗、學習經歷、教育背景等,同時還可能肩負著工作和家庭的雙重負擔,學員個體之間的差異較大、學習時間較少,因此容易產生厭學、情緒不穩定以及輟學等現象。針對這些情況采取什么樣的教學管理方法才能使學生能留得住,安心學習,對學習產生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開放教育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師資隊伍建設不足,部分專業教師專業能力不強。師資隊伍的建設是整個學校基礎建設中的重中之重,隨著開放教育的不斷發展,對教師隊伍的建設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階段嚴重缺少雙師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還沒有轉變角色,仍然沿用著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經驗因此教學過程中缺少必要的師生互動交流。由于個別老師對現在教育技術使用還不夠熟練,不能很好的利用各種現代技術與學生進行交流。在開放教育發展中,對于水利水電、建筑施工、畜牧獸醫等專業性較強學科,普遍存在著專職教師少或無專職教師、實驗基地少或無實驗基地等現象。在從事開放教育的學校中普遍存在專職教師較少的情況,這就需要聘請較多的兼職教師,兼職教師的素質良莠不齊,缺乏必要的管理制度,因此兼職教師隊伍穩定性差。這些也嚴重阻礙了開放教育教學質量整體水平的提高。
2.網上資源不足,利用率較低。隨著開放教育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導致教育資源普遍緊缺。網上資源的建設對開放教育的發展十分重要,它是開放教育開展網絡教學的基本載體,但目前我們的網上教學資源總是一味的在追求數量而忽視了資源的質量,資源太多,重點不突出,資源大多是制作簡單的文本材料如教材或輔導材料等,缺少動態的資源,這些生硬的教學資源不能使學生產生足夠的興趣。有些資源長期不更新甚至教材更新后網上資源還很陳舊不同步,學生無法通過網上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嚴重挫傷學生學習的熱情。由于部分學生的學習觀念還停留在傳統的學習形式中,學習過程還依賴于紙質教學資料,不習慣利用網上資源進行學習,還有一些學生應用現代學習技術不夠熟練,因此在網上教學過程中,學生在課程論壇中的活躍度不高,發帖的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不高,老師無法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學習狀態,師生間缺乏真正的學習交流。
3.面授輔導效果差。面授輔導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起著答疑、解惑的作用,是開放教學中不可確實的一環。由于成人學生工作忙、學習時間少、學習能力不同,而任課教師教學方法單一、陳舊使得參加面授輔導的學生人數較少,部分老師缺少明確的服務意識,對于學生的各種問題缺乏耐心,傳統的教學方式導致缺乏以學生為本的工作理念,目前面授課還停留在教師講授課程的主要內容,學生不參與課堂討論只能一味的聽老師照本宣科。教師不知道學生接受課程的程度,學生對課程內容也不感興趣,因此面授輔導的效果不是很讓人滿意。
4.教學管理規定不完善,落實不到位。目前少數從事開放教育的學校由于受到經濟利益的驅使,盲目擴大招生規模,致使自身的教學資源無法適應學生的增長要求,注重招生數量輕視教學管理,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由于現有的教學管理規定不夠完善,教學檢查作為教學管理的關鍵,在很多從事開放教育的學校中缺乏足夠的重視,有甚者更是敷衍了事、得過且過、有章不循。主要表現為教學文件不齊全或不符合規范要求、教學安排不合理內容陳舊、實踐環節管理不嚴等,教學管理工作形同虛設,教學管理形式化,失去了其嚴肅性和制約性。教學管理規章制度陳舊,不適合現在的教學形式,缺乏科學性、針對性。
二、開放教育教學管理中存在問題的具體對策
1.提高教師隊伍建設,加強專業能力培養。提高教師綜合素質是解決教學管理質量的關鍵。首先,要制訂適合開放教育教學特點的師資培訓計劃、專業知識、職業技能水平等,通過進修、繼續教育等方式,使教師不斷吸取包括現代教育技術、專業知識更新等方面的新知識、新技能和新經驗,使我們的教師無論從知識、能力、情意以及理念和個性品質等都有很高的提高,以適應開放教育的教學發展要求,促使教師的業務素質和理論水平提高。其次,我們面對的是成人學生,應注意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同時也應鼓勵教師的個性化教育形式,使學生能在學習過程中產生學習熱情、學習興趣。對于專業性較強的學科,可以利用其他高教的優質資源,健全完善的兼職教師管理制度、客座教授制度,建立穩定的兼職教師隊伍,做到博取眾長為我所用。對教師的教案、教學進度計劃、教學大綱的執行情況等進行考核,確保教學質量的提高。還可以采用學生打分和專家評分相結合的手段,對教師教學全過程進行監督。針對實驗基地不足,可以利用企業的環境來綜合培養人才的形式,學校提供理論知識,企業提供實踐場所,在企業中建立實訓教師隊伍和實訓技能實驗基地,同企業共同制定教學內容和真實的實訓案例,使學生能在實踐中找到經驗,在學習中增長理論知識,使開放教育學生真正成為培養企業需要的實用型人才。
2.豐富網上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網上資源的數量和質量直接影響著開放教育教學質量,不僅要求網上資源的數量,更要注重網上資源的質量,加強網絡隊伍建設,確保網絡教育的順利進行,培養和培訓一批能熟練掌握網絡管理、軟件技術、視音頻多媒體制作、素材資料收集等能力的專業人才,把生硬呆板的文本教學資料轉換成生動、易學的多媒體學習資源,使我們的網上教學資源的內容更加多元化、個性化,因此,必須加強網站建設的技術力量。對于知識的更新,應及時維護保持知識的同步性。在大力發展本校網上資源的同時,應適當整合其他優質的網絡資源取眾家之所長。資源的豐富勢必會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到網上學習中,提高網上資源的利用率,增加師生網上交流互動。
3.注重學生參與,提高面授輔導質量。開放教育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面授輔導作為輔助的教育形式。教學中教師主要起導學作用,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及時轉變舊觀念、老思想,課堂教學要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共同參與面授教學,師生面對面交流有易于教師更多的了解學生的特點,從而能更好地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個性化的學習支持服務。面授中教師應將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參與討論,教師起到引導、輔助、促進的作用。從成人學習的特點出發設計面授教學計劃,教師采用引導學生進行交流的討論式教學,針對相關話題進行討論,在整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從理論方面對學生進行輔助思考,從而促進參與者將獲得更多知識、經驗和技能,提高面授輔導質量。
4.制定相關教學管理規定,使教育管理制度化。采取多種措施,如評估機制和評價體制,建立科學、嚴謹的教育管理體系,提高開放教育的教學質量。要科學規劃專業設置和制定教學大綱,完善教材選擇、教學檢查等規章制度,其中是教學檢查是關鍵,通過制定完備統一的教學質量標準,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注重教學管理過程的落實,強化監督,使教育管理制度化、程序化和規范化,從而提高教學水平。
總之,開放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開放教育的發展,只有不斷的完善教學管理制度、模式才能推動開放教育健康、持續的發展,教學管理模式的改革和不斷完善是一項緊迫工作。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3)-12-0172-01
初中思想品德課是初中德育教育的首要學科,對該課程的學習程度,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品格、態度甚至人生的成敗。下面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實踐,就新課程理念下如何做好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談點不成熟的看法,與大家交流。
一、目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主要存在的問題
1.教材中的插圖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一部分教師仍然沿用傳統思想課堂教學的滿堂灌形式,一方面使得課堂變得枯燥無味,學生學習乏味,也不利于學生觀察分析問題能力地培養。人教版初中政治教材插圖是教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對課文內容的補充,而且發揮著教材中文字所不能發揮的作用,并以形象生動、直觀的方式表達出豐富的信息,有利于學生對各種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助于培養學生觀察、想象、思維、分析綜合等方面能力的培養。然而,據筆者了解,在教學實踐中,一部分教師卻忽視了插圖的這些功能,不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深入分析,只是走馬觀花式地帶領學生瀏覽。
2.正文與閱讀輔助材料在教學中得不到有效的整合。教材中的輔助材料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它是用于鞏固、遷移、拓展學科知識和增強應用能力的教學參考材料。在教學中有的教師讓正文失去了其中心地位,把握不了重點,主次不分;有的拋棄輔助材料,只讓正文孤立存在,使學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不利于學生分析問題能力的培養。
3.教材內外資源缺乏有機結合。教材中內容的包括正文、插圖、說明材料、名言警句、案例分析材料、思考練習等。教材之外的資源是指教師和學生自己收集的、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生活實例和時政熱點及相關練習題。教材中的資源固然重要,在教學中不容忽視,而教材之外資源更能結合實際、聯系時政背景,不可忽視。
二、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必須處理好的幾個關系
基礎教育改革的10多年時間以來,在教學層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戰就是教學低效甚至無效。構建高效課堂是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而思想品德是初中學習的重要學科,鑒于當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存在的問題,結合初中學生心理特點,教師應該怎樣正確引導學生學好這門學科,我們不妨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圖文并重,突破教學重點。圖像圖片資料具有生動、形象、直觀等特點。新版本的教材中圖片大量增加,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地運用插圖,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總結出圖片所蘊含的各種知識內容。例如,筆者在九年級教材(人教版)“循環利用資源”教學時,在沒有引導學生觀察“生態農業圖”之前,學生一頭霧水,在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生態農業圖”,后,學生從圖中直觀地看出“生態農業”不但循環利用資源,又保護環境的意義。
2.正文與輔助資料并重。新教材中,每節教材內容主要由正文部分、插圖、案例部分和“相關鏈接”等構成。正文部分用以陳述觀點與概念,是教學的主要內容;案例部分列舉相關的典型事例對正文中的觀點和概念加以論證;相關鏈接材料則對正文中的觀點和概念作補充說明。我們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后兩個部分的輔助作用不可忽視。教師在教學中如果只注重正文部分的教學,而忽視了輔助材料部分的分析,就難以讓學生將正文中的觀點理解透徹。筆者在九年級教材(人教版)“我國人口現狀與特點”教學時,從“相關鏈接”的數據中讓學生總結出我國農村人口多、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等特點。
體育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學生在參與體育鍛煉的過程中,身體素質會得到有效提升,繼而對學習與成長產生積極的影響。在農村小學體育教育工作開展的過程中,體育觀念存在偏差,體育意識淡薄,加上資源條件的局限,致使農村小學體育教育面臨許多難題。因此,體育教育改革勢在必行。
一、農村小學體育教育的問題所在
(一)體育教育理念落后
農村小學教育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頗深,教育工作的重點都放在了語文、數學和英語等主要學科當中,對于體育教育不夠重視,這與農村地區體育教育理念落后有著直接的關聯。很大一部分農村小學對于體育教育不重視,未能將其作為教育工作內容。課程安排不合理,其中還有一部分課時被語文、數學等學科占用,體育似乎成為了可有可無的課程。教師與家長的體育觀念落后,甚至將體育視為學生“玩”的學科,對體育教育的支持不夠。體育教育的缺失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學習能力同樣重要,一味地追求成績,而忽視了身體健康,終究會得不償失。體育教育理念落后是農村小學體育教育的問題根源所在,需要適時予以改善。
(二)體育設施不完善
體育設施的不完善是農村小學體育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體育教學的開展。受到資源條件的限制,運動器材的購置及場地建設很難滿足體育教育的需要。這就導致農村體育教學形式單一,學生對于體育運動的接觸面狹窄,體育課程的開展局限性較大,難以吸引學生的興趣。體育設施不完善,加上枯燥、單一的教學,農村小學體育教育存在的問題更加突出。
(三)體育教師的教學水平有待提高
農村小學體育教師的職業素養和教學水平有待提升,其中,一部分體育教師并不是體育專業出身,雖然也經過了系統的體育課程學習,但體育教育的專業性不強,很難保證教學的規范化。體育教師在運動技能和知識方面存在明顯不足,能夠給予學生的幫助不大。體育運動知識匱乏、運動技能掌握不熟練及動作不規范是學生在體育學習當中的主要問題,與體育教師的能力水平有直接關系。因此,提升體育教師的專業技能和體育教學水平,對改善當前農村小學體育教育教學現狀有積極作用。
二、農村小學體育教育新思路
(一)加強體育課程建設
首先,學校應轉變教學管理觀念,加強對農村小學體育教育的重視,圍繞著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在體育教育方面給予有力支持,推動小學體育課程建設。緊跟時代步伐,滿足社會需要,開展具有特色的小學體育教學,為學生提供更多體育鍛煉的機會。其次,制定合理的體育標準,并以此為參照進行體育教學。保證體育課程設置的合理性,確保足夠的教學學時,不得因為其他學科的教學而隨意占用體育課課時,將體育教育工作作為小學教育教學工作的重點。加強師資建設,提升體育教師的水平,保證教學質量。基于小學體育教學課堂,大力開展健康教育,讓學生積極參與進來,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明確小學體育教學的目標,將體育課程建設作為關鍵點執行。第三,將體育考核作為學生綜合成績考查的主要內容,進而加強學生對體育教學的重視。只有保證良好的身體素質,才能以更好的狀態投入到學習當中,學校和家長都應對此予以重視。在科學合理的考核制度下,加強體育課程建設,體育教育的價值才能充分展現出來,對農村小學體育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完善體育基礎設施
國家相關部門要給予農村小學體育教育足夠的資金支持,用來加強體育課程建設及完善體育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小學資源條件,購置運動器材,建設運動場地。增設籃球場、足球場、羽毛球場及乒乓球臺,強化體育基礎設施建設,為體育教學的開展提供良好的條件,使學生能接觸到更多的體育項目,積極參與到體育運動當中,從而有效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學生既鍛煉了身體,還享受到樂趣,對釋放學習壓力有著良好的作用。學生的身體素質得以有效提高,也有助于其他學科的學習。
三、結語
新時期的農村小學體育教育工作,改革創新是必然的。學校應結合當前農村小學體育教育現狀,針對農村小學體育教育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的辦法積極予以應對。通過加強體育課程建設,完善體育基礎設施,有效提升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參與體育運動的過程中,有效鍛煉其身體素質,這對農村小學體育教育發展也有積極意義。
作者:李華 單位:甘肅省嘉峪關市文殊鎮中心小學
參考文獻:
[1]胡燕霞.探析農村小學體育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赤子(上中旬),2015(2):202.
(一)師資匱乏是制約小學英語教學的首要問題。
從全縣來看,各鄉鎮小學英語教師普遍缺乏。雖然教研部門多次對其進行了培訓,使一部分教師取得了小學英語教師資格,但仍有百分之三十左右的非英語專業的教師工作在英語教學的第一線。這些教師依靠的是初、高中的英語基礎,且不談教學方法了,就連基本的語音、語調也掌握不準。如果小學生不打好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將來升入中學就極難糾正,甚至會影響他們一生。
(二)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逐漸減弱。
英語開課之初,學生對英語興趣深厚,把學英語當成一種樂趣,但隨著課程的深入,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越來越低,少數學生甚至把學英語當成了一種負擔,為什么會這樣?我認為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1.學生學習英語的時間不能保證。
英語新課程標準要求:小學英語課應遵循短時高頻的原則,保證每周不少于四次教學活動。但因為師資關系,每周最多只能開展三次教學活動,有的學校每周甚至只有兩次教學活動,這就無法保證英語教學的順利開展。
2.學習資源少,家長輔導跟不上。
學生手中除了書和練習冊外,再無其他的課外學習資料,教科書成了學生唯一可利用的資源。學生遇到疑難向家長請教,但能輔導孩子的家長少之又少。曾經有學生哭著跟我說:“老師,我不會問我爸媽,他們說連一個字母也不認識。”這就是大部分農村小學生面臨的實際情況。
3.教學方法滯后,課堂氣氛沉悶。
有些教師,特別是非正規英語教師,他們仍用滯后的教學方法教現在的孩子,教學方法單一,不能精心組織教學活動,訓練方式單一,課堂毫無新意。這樣的課堂不活躍,學生的積極性難以調動。
二、針對困難所在,采取相應措施
如何克服英語教學中的困難,圓滿完成英語教學任務,是每一所學校、每一位教師應認真思考的問題。我校本著“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的原則,通過深挖學校、教師、學生資源的方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克服教學中的困難。
(一)盡快提高英語教師的專業素質。
我縣在提高英語教師專業素質方面,提供了機遇和便利條件。
1.從點滴做起,搞好校內培訓。
規定每周三全鄉英語教師都集中到中心校,利用這寶貴的一天,把下一周的教學內容,從語音、語調、目標制定、教學方法的選擇等都以集體備課的形式完成,確保不出現知識性錯誤,確保教學方法的靈活多樣。
2.骨干示范,指導引路。
每學期,全縣都會準備幾節英語骨干教師的示范課,采取一聽二評三對照的形式,查找自身不足,吸取他人經驗,積極探索英語教學的模式,把新課程理念應用于教學實踐。
3.外出學習,開闊視野。
每學期,中心校都要組織英語教師參加省、市、縣舉行的觀摩課、教研課等活動。通過走出去,教師學到了新的教學方法,更新了教育教學觀念,更有利于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
(二)從教師主觀找原因,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英語教學中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困難,制約著小學英語前進的步伐。但我認為教師更應從自身找原因,通過主觀努力,彌補客觀不足。要想更好地完成英語教學、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我們應做到以下幾點。
1.認真鉆研英語新課程標準,駕馭教材。
英語課程標準明確了小學英語課開設的目的、課時結構及各學段在聽、說、讀、寫方面要達到的要求,同時明確教材的編寫意圖,各單元的知識點及前后知識間的聯系。只有對課程標準和教材熟練掌握,才能在英語教學中游刃有余,有的放矢。
2.精心備課,創設情境,調動和保持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小學階段英語課程的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建立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由此可見,激發和保持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重要性,教師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1)合理利用電化教學手段。在教學實踐中,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充分利用語音室和多媒體教室,把教學內容通過現代教學手段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雖然教師要付出更多的勞動,但教學效果顯而易見。
(2)精心組織課堂教學活動。小學英語教學要創建以活動課為主的教學模式。根據這一要求,要精心組織每一堂課,根據不同課時的特點,采取恰當的教學方法,改變以往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方法。在課堂中多采用歌曲導入、為歌曲編動作、復述對話、情景對話、創編對話等形式,讓學生感到每一節課都是新的,都有學習的欲望,把學生吸引到教學中來。根據三年級學生心理和生理的特點,在講解Is this/that a...這一句型時,運用了動物圖片來進行提問,而且這樣做還不夠,還要為每個句子編上動作。如,在Is this a bird?我就做出小鳥飛翔的動作,還有魚兒游、青蛙跳、小猴爬等動作來激發和保持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而且更有利于知識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