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2 09:15:31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語文古詩解析,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詠鵝》是小學一年級學生學到的一首古詩。這首詩的作者是“初唐四杰”之一的駱賓王。駱賓王(約640-684),婺州義烏(今浙江義烏)人,唐代文學家。唐高宗永徽年間官至侍御史。武則天時,駱賓王因上書而獲罪,被貶為臨海縣丞,仕途不得志遂棄官而去。曾隨同徐敬業起兵反對武則天,作了著名的《討武曌檄》指斥武則天之罪狀,傳誦一時。后因兵敗,下落不明,被殺、出家為僧之說都有。他是初唐杰出的詩人,著有《駱賓王文集》。《詠鵝》一詩傳說是駱賓王七歲時隨口吟成的。這首詩生動地描寫了白鵝戲水浮游時自由自在的神態、動態、聲韻和色彩,反映了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題目《詠鵝》是歌唱、贊美鵝的意思,“詠”,歌唱、贊美。“鵝、鵝、鵝,曲項向天歌”這兩句詩的意思是:鵝彎著脖子向著天空叫,好像在唱歌似的。“曲”,彎著;“項”,脖子。用“曲項”二字寫出了鵝“向天歌”時的神態。一個“歌”字寫出了鵝的聲韻美。鵝那清脆的叫聲,在作者聽來就好像是在唱一首嘹亮而動聽的歌。一個“歌”字讓作者喜愛白鵝的心情躍然紙上。“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用“白毛”二字寫出了鵝的顏色。“白毛”,潔白的羽毛。“浮”,漂。“浮綠水”,寫出了鵝游泳時自由自在的樣子。用“撥”字寫出了鵝游泳時的動態。這兩句詩的意思是:鵝的身上是潔白的羽毛,它漂浮在綠色的水面上,一雙通紅的腳掌正在撥動著清清的水波。
全詩僅十八個字,便把一副活潑、清新的白鵝游泳圖展現在讀者面前。一只只普普通通的大白鵝,在詩人的妙筆下卻顯得活靈活現、有聲有色:鵝的聲音響亮而悅耳,鵝的色彩鮮明而豐富,既生動又形象,令人如身臨其境,仿佛見其形聽其聲,嘆賞不已。
《詠鵝》這首詩是剛入學兒童學到的內容比較淺顯易懂的古詩,讀起來朗朗上口。根據詩的內容和兒童的年齡特點,筆者認為教學時可采用三步教學法來講讀。第一步,采用觀察法。就是把課文中的插圖放大成彩色掛圖,指導學生觀察,按照詩句內容的順序去觀察。首先,指導學生觀察鵝的頭、頸部位;其次,觀察鵝的羽毛和紅掌部位;再次,觀察綠水。第二步,采用談話法,就是讓學生回答問題。
1.這幅圖上畫了什么?
2.這幅圖上共有幾種顏色?都是什么顏色?
3.白鵝的全身有幾種顏色?(從頭到掌按順序說)
4.水是什么顏色?
5.鵝叫喚時是什么樣子?
6.鵝游泳時的動作怎樣?
對于從小生長在農村的孩子來說,回答這些問題十分容易,因為幾乎家家都養鵝,但對于從小就生長在城市的孩子來說恐怕就比較難了,因為有的孩子雖然在動物園里見過白鵝,但未必見過白鵝游泳時的場景。進行教學時,有條件的教師可采用多媒體、投影片和光盤等,讓學生觀察后再回答。第三步,采用“情境教學法”。讓學生模仿問題5和6,增強課堂氣氛,從而達到增加課堂趣味性的教學效果。
在學生明白了以上問題后,教師可用兒童語言把詩的內容繪聲繪色地描述一遍,最后泛讀、領讀這首詩,進而讓學生從詩中受到藝術美的熏陶和感染。
附“板書設計”以供參考:
(一)詠鵝
歌唱贊美曲項向天 (神態)歌 (聲韻)白毛、紅掌 (色彩)撥 (動態)
(二)詠鵝
歌唱贊美神態美 (曲項向天)聲韻美 (歌)色彩美 (白毛、紅掌)動態美 (撥清波)
小時候,我們村里沒有學校,我們要跑到八里外的鎮上去上學。路途遠,最怕遇上雨天。沒準走到半路就會下起大雨來,就會被澆成個"落湯雞"。那時候,我多么想有一把傘呀!
有一回,放學的路上,我又淋了雨。回到家就病倒了,渾身燒得滾燙滾燙的。媽媽摸著我的頭,眼圈兒紅了。那時候我小,不懂事,不能體諒媽媽的難處,竟對媽媽說媽咱能買把傘嗎有傘就不會被雨淋了媽媽沉思了一會兒買咱買一把傘媽媽一字一句地說著聽了媽媽的話,我半信半疑,家里哪兒有錢給我買傘呀?可是今天媽媽的話是那樣的堅決,我知道媽媽的脾氣,對孩子,她從來都是說一句是一句的。
這天晚上,媽媽早早地上了織布機,腳一蹬,手一搬,"哐里哐當",滿屋里便都是機聲了。
這一夜,我枕著機聲入夢了。一早醒來,機聲還在響。啊,媽媽怎么織了一夜的布?我想著,悄悄地走到媽媽跟前,"媽,您一夜沒睡?"媽媽用熬紅的眼睛看著我,笑了笑。我的眼淚奪眶而出:"媽,您別再熬夜了,我不要傘了!""傻孩子,傘咱還是要買的。媽多熬幾夜就有了……"
終于有一天,媽媽從集市上賣布回來,一臉喜氣。見了我,她立即打開了印花包袱,笑著說:
"看,你要的傘!"啊,傘!我喜出望外,從媽媽手里接過傘來。這是一把嶄新的用黃油布制成的八角大傘。我快活地拿起傘,撐開,合上,再撐開再合上,舉起來,擰動傘柄,讓它在空中旋轉。
"媽!"我一抬頭,忽的,我看見了媽媽那帶笑的黃油布似的臉,我心里一酸,"媽!"淚水就從眼里涌了出來……
從此,這把傘伴隨我,上初中,升高中,讀大學,一直到參加工作。漸漸地,這把黃油布傘落伍了,我卻舍不得扔掉它。我帶著它仿佛母親就在我的身邊,使我忘不了母親,忘不了母親對我的那份深深的愛。
1、聯系上下文理解"喜出望外"的意思。(3分)
喜出望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寫出下面詞語的近義詞或反義詞。(4分)
近義詞:堅決-()反義詞:快活-()
3、給短文第2自然段的空白處加上恰當的標點符號。(4分)
4、用"______"畫出一處描寫"我"心理活動的句子,體會一下"我"此時的心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請寫出第3自然段的主要內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漸漸地,這把黃油布傘落伍了,我卻舍不得扔掉它"中"我"為什么舍不得扔掉它?(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媽!’我一抬頭,忽的,我看見了媽媽那帶笑的黃油布似的臉,我心里一酸,‘媽!’淚水就從眼里涌了出來"請想象一下"……"省略的內容,當時會是怎樣的情景,用三四句話描述出來。(4分)
參考答案:
1、答案:媽媽買傘是我意料之外的事,使我特別高興。
2、答案:堅定傷心
3、答案::",?。",",!
4、答案:我多么想有一把傘呀!此時的心情很迫切。
中圖分類號: F407 文獻標識碼: A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會遇見不同的電氣故障。電氣故障單產生式千奇百怪的,排除故障的方法及方式只能根據故障的具體情況而定,也沒有什么嚴格的模式及方法,在排除故障的過程中,往往會走不少彎路,甚至造成較大損失。作為一名電氣部門員工,在遇到電氣故障時,能準確查明故障原因,合理正確的排除故障,對提高勞動生產力,減少經濟損失和安全生產都有重大意義。
一丶電氣故障的分類
按照電氣裝置的構成特點,從查找電氣故障的觀點出發,常見的電氣故障可分為三類:
1.電源故障:缺電源、電壓、頻率偏差、極性接反、相線和中性線接反、缺一相電源、相序改變、交流電混淆。
2.電路故障:斷線、短路、短接、接地、接線錯誤。
3.設備和元件故障:過熱燒毀、不能運行、電氣擊穿、性能變劣。根據故障現象分析故障原因,是查找電氣故障的關鍵。分析的基礎是電工基本理論,二隊電氣裝置的構造、原理、性能的充分理解,是與故障實際的結合。某一電氣故障的產生原因可能很多,重要的是在眾多原因中找出最主要的原因,并運用方法排除解決
二丶掌握電氣故障排除的方法
故障的排除是維修人員的一項重要工作,要徹底排除故障,必須清楚故障發生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能從理論上分析,解決故障發生,要具有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要掌握排除故障的方法。
(一)電阻測試法
電阻測試法是一種常見的測量方法。通常是指利用萬用表的電阻檔,測量電機、線路、觸頭等是否符合標稱值以及是否通斷的一種方法,或者用兆歐表測量相與相、相與地之間的絕緣電阻等。測量時,注意選擇所使用的量程與校對表的準確性,一般使用電阻法測量時通用做法是先選用低檔,同時要注意被測線路是否有回路,并嚴禁帶電測量。
(二)電壓測試法
電壓測試法是指利用萬用表相應的電壓檔,測量電路中電壓值的一種方法。通常測量時,有時測量電源、負載的電壓,有時也測量開路電壓,以判斷線路是否正常。測量時應注意表的檔位,選擇合適的量程,一般測量未知交流或開路電壓時通常選用電壓的最高檔,以確保不至于在高壓低量程下進行操作,以免把表損壞:同時測量直流時注意正負極性。
(三)電流測試法
電流測試法是通常測量線路中斷電流是否符合正常值,以判斷故障原因的一種方法。對弱點回路,常采用將電流表或萬用表電流檔串接在電路中進行測量;對強電回路,常采用鉗形電流表檢測。
(四)儀器測試法
借助各種儀器儀表測量各種參數,如用示波器觀察波形及參數的變化,以便分析故障的原因,多用于弱點線路中。
(五)常規檢查法
依靠人的感覺器官(如:有的電氣設備在使用中有燒焦的糊味兒,打火、放點的現象等)并借助于一些簡單的儀器(如:萬用表)來尋找故障原因。這種方法在維修中最常用,也是首先采用的。
(六)更換原配件法
即在懷疑摸個期間或電路板有故障,但不能確定,且有代用件時,可替換試驗,看故障是否消失,恢復正常。
(七)直接檢查法
對在了解故障原因或根據經驗,判斷出現故障的位置,可以直接檢查所懷疑的故障點。
(八)逐步排除法
如有短路故障出現時,可逐步切除部分線路以確定故障范圍和故障點。
(九)調整參數法
有些情況,出現故障時,線路中原件不一定壞,線路接觸也良好,只是由于某些物理量調整的不合適或運行時間長了,有可能因外界因素致使系統參數發生改變或不能自動修正系統值,從而造成系統不能正常工作,這時應根據設備的具體情況進行調整。
(十)比較、分析、判斷法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 巷與城市的起源
城市是人類文化的長期積淀,并以一定的物質空間形式表達其文化特征。我國古代城市是從傳統的市坊制度開始的。坊(居民區)與‘防’同義,最初是和市(商業區)嚴格分開的,并用圍墻各自封閉起來,白天開放、黃昏關閉。孔穎達疏據《毛詩正意》曰:“文公乃徙居楚丘之邑,始建城,使民得安好處,始建市,使民得交易。”
史學專家認為街巷與市坊有一種傳承延續的關系,市坊應可視為街巷的前身。坊中民房之間必然留有走道,此即最初的街巷,隨著人口增加,經濟發展,市坊已不能適應城市發展的需要。宋元以來,市坊已發生裂變,坊中出現了市場、店鋪,街巷的作用不再是單純的居民走道,而有了促進商品流通,方便商品交易功能。街多為商業性街道,巷則純粹為居住性是半私密性空間。說文解字:“街,四通道也,巷,里中道路”。
2. 古城泉州的街巷空間
任何一個城市都有自身的文脈和傳統。我國的城市在千百年的發展演變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城市結構形態――中心結構和大量的街道組成的城市網格。泉州于唐久視元年(公元700年)左右在今市區建城,城區為南北朝向。城市建筑群多為南北朝向,常常按照南北軸線布置,城市住宅區的道路則大多東西向設置。古城儒、釋、道三教并盛,互為融合,又是中國古代對外貿易的四大港口之一,世界各大宗教隨著經濟、文化的交流都在泉州留有豐富的遺跡,并對泉州街巷格局產生了重大影響。
2.1 城南(泉南蕃坊)
泉州城南歷史街區的興盛依托于港口的發達。這里為外國人集中僑居地區,中西建筑文化在這里交融,留下了豐富的民居建筑遺產。內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天后宮,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來遠驛遺址、富美宮等,另外涂門街的清凈寺,車站的蕃佛坊(即婆羅門的回教寺等),都是外國人常聚之處。這就是《蒲壽庚考》書中所稱的“泉南蕃坊”。
城南歷史街區內有保存較為完整的聚寶街、萬壽路、青龍巷等歷史街巷。街區內的主要建筑功能是居住,萬壽路與聚寶街在住宅基礎上沿街開店,是居住街區內的地方服務商業街。而青龍巷、橫街等街道依然保存著傳統居住街坊的職能。
街區現有道路空間格局較為良好。商業性街道寬都在6―10米之間,相當于現代住宅小區級道路標準。居住性街巷寬度略窄,為3-5米不等,雖略顯局促,但卻為居民的居住提供了親切的氣氛。
在街區豐富的民居建筑遺產中,典型的傳統名居類型有:傳統院落式民居官式大厝、手巾寮(手巾寮內部含中西合璧式樣)和從南洋傳入的中西合璧式洋樓建筑。洋樓俗稱‘番仔樓’,其平面布局為傳統四合院,但建筑夠造及裝飾卻吸引了不少西洋建筑的處理方式。首先洋樓為外廊樣式,外廊指在建筑周圍圍上廊子,即指建筑物外墻前附加的自由空間,是一種生活空間。另如西式山頭的做法和文樣、窗楣等一些裝飾性構件都明顯來源于西方建筑。除受西方建筑影響外,伊斯蘭建筑也在這里留下了重要的一筆,位于涂門街的清凈寺(圖1)始建于1009年(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回歷400年)。創建和重修者皆為阿拉伯伊斯蘭教徙。建筑采用西亞形式,是中國現存最古老、具有阿拉伯伊斯蘭建筑風格的清真寺。在涂門街上,它與閩南傳統建筑關帝廟已經和諧相處了數百年,這正是古城泉州街巷融中外文化的魅力。
2.2 城西(傳統風格)
西街地區是泉州最早繁榮地帶,在城市長期的發展過程中,西街地區一直保持著傳統城市‘魚骨狀’的街道坊巷布局。西街是泉州唐子城十字街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以來都是傳統商業街和交通道路。從西街進入兩側的支巷,人們立刻可以感受道環境氣氛的突變,瞬間擺脫了街道的喧鬧進入了平和安靜的天地中。巷中兩側的民居建筑及巷道豐富的空間散發著濃厚的歷史人文信息,正如傳統城市街巷的功能劃分,“街是商業性街道,巷純粹為居住性,是聯絡各住居的入口”。
西街地區與城南略有不同,在留存下來的民居建筑遺產中,中國傳統建筑所占比重較大,其中有些內容至今仍對城市生活中的宗教民俗有很深的影響。
開元寺位于泉州西街,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是古代大型公共性建筑群,其大型院落空間是城市整體空間形態中的重點。高大雄偉的東西雙塔(圖2)(東塔高48米,西塔高45米,是全國最高的石塔)與平鋪式的城市布局形成強烈的對比,極大豐富了城市的天際輪廓線 ,是泉州的標志。
開元寺在歷代修建、擴建中也不斷融合和吸收外來文化,其中包括印度教寺廟構件的使用和其他宗教建筑的作法。這使其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在中國傳統城市中,大的廟宇道觀周圍往往容易形成商業集中的繁華地段。近寺地區擁有豐富的社會層次,是多文化交流融合的場所。
2.3 中山路(僑鄉特色)
中山路自唐建城以來就一直作為泉州的主要商業街存在。騎樓是中山路的重要特征,作為一種商業建筑形式,它是當時華僑回鄉投資建設時由東南亞殖民地帶回來的,其特點在于中西合璧的建筑風格與華麗的裝飾及色彩。
中山路沿街均為騎樓,騎樓英文名為‘Arcade’,是指被覆蓋的通道,特指一側或兩側有商店帶拱廊的建筑,可擋日照,避風雨。由于沿街手巾寮進深都很大,不易通風,設騎樓可適當減少進深,改善通風。當人們行走于騎樓之下時,其視線必然聚于店鋪內。同時從騎樓向外看,一個個連續的列柱將街道立面劃分為一個個框景,就有如觀看一幕幕長長的卷軸畫。這有利于緩解購物者的疲勞,延長其購物時間,從而刺激消費。
中山路平面上的一些細小曲折,讓人們在運動中可捕捉一串串連續的畫面,它使得空間不容易被望穿,轉折處的空間有承與轉的作用,是前一段空間的收束,也是下一段空間的序幕。中山路直線型道路易形成空間視廊。鐘樓位于中山路、西街與東街的交匯處,當我們考慮一條以上的道路時,道路交叉點就變得十分突出。因此鐘樓自然成為中山路的空間視廊中心,是標志性建筑。不僅強化空間印象也是打破中山路總體輪廓的焦點。
古城泉州不同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街巷往往曲折,形成連續畫面。常運用空間的收放來變化場景 ,運用空間的藏與露求得細微的趣味,運用點、線、面等空間形態的對比,在若干處形成。最后運用標志性的建筑作為整個連續畫面的收尾。
3. 古城泉州的城市文化
泉州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其城市文化呈獻多元化形式,包括中原文化、海洋文化、僑鄉文化。從整體上看,其核心是中原文化,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奠定了泉州文化的思想基礎。泉州長期遠離政治中心,建筑、方言、民俗、戲曲等都具有古樸的特征。又由于長期與海外的交往,泉州擁有強烈的海洋文化。與泉州通商的國家多達70個以上。泉州作為僑鄉,具有顯著的僑鄉文化,特別是在近現代,華僑帶來了洋樓、騎樓等豐富的建筑行式,對泉州的城市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
泉州城市文化具有廣泛的包容性,中外各種宗教、文化都在這里得到融洽發展。帶有各種宗教特色建筑成為城市的主要空間節點,也使泉州的街巷空間變得饒有趣味。
4 結語
步行是人類最基本的空間易地方式,城市街巷最初的服務對象主要是徒步行走的人。街巷空間自古就是“步行者的天堂”,可惜現在街巷大多已被機動車輛占有,街巷文化也正變得淡薄,人們除了購物,正在遠離街巷,我們需要把建筑傳統繼承,也需要把街巷的文化氛圍繼承下來,創作出符合當代居民生活居住環境,讓孩子們玩耍的身影依然留在街巷。
參考書目:
1. 吳正旺《泉州小商業步行街的地域性研究》 華僑大學碩士論文
2. 林翔《城市化進程中居住性歷史街區保護與更新研究》華僑大學碩士論文
3. 謝鴻權《泉州近代洋樓民居初探》 華僑大學碩士論文
4. 鄭妙豐《泉州西街地區小規模動態更新與保護設計模式初探》華僑大學碩士論文
Li Rui
(Zhengzhou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Preserv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Office, Zhengzhou Henan 450007)
Abstract: Both documentation and impact assessment are essential aspects in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WCH) domain in terms of its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They focus on the 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 of the WCH, enjoying particular defini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in WCH domain. They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playing significant roles in WCH protection, management, presentation and promotion.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ocumentation and the impact assessment of cultural relics in the WCH domain, so as to promote the proper us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WCH.
Key words: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documentation; impact assessment; application
中原文化?z產是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的重要歷史文化資源,河南省目前擁有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洛陽龍門石窟、大運河河南段、絲綢之路和安陽殷墟五處世界文化遺產,是突出普遍價值獲得國際肯定并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一部分精華。檔案信息系統建設是文物工作中四有檔案建設的一部分重要內容,為文物的歷史沿革、價值內涵、現存狀況提供記錄,為文物發展趨勢和潛在危險、解決方案提供借鑒。而文物影響評估為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面臨的當前和潛在風險提供分析和評級,為解決方案和預防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據。本文分析世界遺產范疇的檔案信息與文物影響評估關系,旨在促進世界文化遺產得到妥善利用和可持續發展。
1 世界文化遺產范疇的影響評估與檔案信息
1.1 世界文化遺產范疇的影響評估
世界文化遺產影響評估的對象主要為文化遺產威脅因素及影響,如各種形式的大規模開發對世界遺產保護造成的威脅――道路、橋梁、高樓的建設,不恰當、不和諧或欠考慮的開發、翻新、拆除等行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土地使用政策變化以及城市構架變化。此外,過度及不適當旅游等,都會給文化遺產外觀、天際線、關鍵景觀等承載突出普遍價值的文化遺產屬性帶來潛在的不利影響。
2011年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ICOMOS)制定《世界文化遺產影響評估導則》,對擬議項目施加于反映突出普遍價值的整體屬性的影響進行連續和動態的分析,并根據遺產的保護級別、價值、保存狀況等因素對擬議項目引起的變更程度進行定級,為決策提供依據。
1.2 世界文化遺產范疇的檔案
1.2.1 世界文化遺產檔案的定義。世界文化遺產檔案是指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的文化遺產這一特定對象及相關活動的各種文字、圖表、聲像等不同形式的歷史記錄。遺產記錄是以文字或圖片形式對文化遺產的物質信息、發展演變及保存狀態進行的捕獲[1]。世界文化遺產檔案是信息和資源的整合,應當跨學科和跨部門,最大程度地利用所有信息資源,以便認識重大問題,確保文檔質量[2]。
1.2.2 世界文化遺產檔案的要求。國內外對文化遺產檔案的內容、格式、形式及要求予以規范。《世界遺產公約操作指南》認為檔案文本是申報世界遺產及申報后做好管理工作的依據。締約國所提供申報文件內容應涵蓋遺產、保護管理、旅游設施和統計資料等方面[3]。國家文物局定義文化遺產檔案為“文物保護單位本身的記錄和有關文獻史料,形式有文字、攝影(照片、幻燈片、電影膠片)、錄像、繪圖、拓片、摹本、計算機磁盤及其他信息載體。”記錄檔案分為主卷(保護管理工作和科學資料)、副卷(行政管理文件及日常工作情況)和備考卷(可供參考的有關資料)[4],并遵循記錄檔案檔號編制規則[5]。
1.2.3 世界文化遺產檔案的特點。世界文化遺產檔案既要遵循檔案的建設原則和方法,又具有自己的特點:①以文化遺產的突出普遍價值、真實性和完整性為核心對象,不僅對遺產構成單體進行記錄,還對承載和體現遺產價值的整體屬性和單一屬性進行記錄;②根據遺產歷史年代和文物類型(如古建筑、遺址、景觀、文化線路等),涉及的領域和專業有所區別,是融合文獻學、歷史學、檔案學、管理學、社會學、繪圖學和數字化等的較為復雜的綜合性實踐;③是一個動態和發展的過程,文化遺產的保存狀態、周邊自然人文環境和保護管理情況在不斷發生變化,因此“記錄檔案應不斷充實,力求做到系統、完整”[4]。
2 世界文化遺產影響評估與檔案建設之間的關系
檔案信息科學和文物影響評估系統在世界文化遺產保護中發揮重要作用,前者是文物工作的內容和依據,后者為文物工作的有效性、合理規避風險提供工具和方法:世界遺產檔案記錄遺產的價值、保存狀態,保護和管理情況以及一個時間點上或者一定時期內的變化,構成世界遺產基準數據,具有重要參考和依據意義。世界遺產影響評估旨在通過評估遺產潛在威脅對其影響作出決策和反應,保護世界遺產本體及與其相關的歷史、文化、科技、藝術等聯系。檔案和影響評估具有雙向關系,促進二者相互結合和作用,有助于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
2.1 檔案為文化遺產影響評估提供基準數據和資料
一是在評估準備設計(前期設計、咨詢,確定領域和范圍,確定機構或人員)、分析評估階段(收集整理數據,分析遺產資源特征,建立影響評估模型并進行直接或間接影響評估),檔案提供遺產目錄廓清遺產范圍和內容,檔案中關于突出普遍價值及承載價值的整體和個別屬性以及其保存狀態有助于建立數據基準和評估模型。
二是在結論和措施階段(制定緩解措施草案,制定報告初稿,咨詢,修改評估結果和完善緩解措施)以及實施、記錄和反饋階段,遺產檔案中保護規劃、監測管理措施及實施情況是遺產影響評估報告和措施制定的重要資料來源。
2.2 世界文化遺產影響評估進一步豐富檔案內容
世界文化遺產影響評估報告包括世界遺產的確切名稱、地理坐標、列入日期、遺產影響評估報告日期、負責準備遺產影響評估報告的組織或實體的名稱、報告為誰而作以及是否經過外審或同行審查的聲明等內容。報告大綱包括非技術性總結、目錄、引言、方法(數據來源、數據庫、田野調查、影響評估方法和評估范圍等)、遺址評估領域定義歷史與描述、對提議變化或開發項目的描述、對提議變化的整體影響進行評估、影響的緩解措施、總結和結論、參考文獻、術語詞匯、鳴謝和作者、圖表圖片以及數據詳實的附錄等[6]。這些在評估過程中積累的數據和資料構成世界文化遺產檔案的重要內容。
2.3 檔案與影響評估在世界文化遺產范疇中的應用
世界文化遺產檔案與影響評估圍繞遺產突出普遍價值,從保護價值及承載價值的相關遺產屬性出發,對城鎮化發展帶來的影響進行記錄、監測、評估和反饋,從而實現世界遺產的保護與傳承(見圖1)。
2.3.1 反映作用。以世界文化遺產價值為核心:與突出普遍價值相關的遺產整體屬性和個體屬性在某個時間的狀態或一定時期的變化情況能夠反映世界遺產突出普遍價值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是檔案建設和影響評估的主要對象。
2.3.2 診斷作用。為世界文化遺產價值的改變提供診斷:遺產現狀、遺產價值、保護級別以及遺產改變程度有助于對城鎮化帶來的影響進行分析和定級,為制定開發建設相關決策、遺產保護措施提供科學、量化的依據。
2.3.3 反饋作用。為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提供反饋:以預防性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為指導原則,對于開發項目施加于文化遺產的風險評估過程及結果進行檔案記錄并反饋于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有助于遺產影響緩解措施的制定以及對開發項目的建設具體行為的控制。
3 世界文化遺產檔案信息與影響評估關系的啟示
3.1 結合世界文化遺產范疇的特點,加強檔案建設
一是不斷充實檔案內容,通過文物收集、科學調查、坑探或試掘,口述歷史或證據的收集等方法豐富檔案內容,并確保信息與數據的科學性與有效性。二是進一步依靠網絡和科技構建數字化檔案系統,便于遺產的評估和分析。同時,應當建立科學的信息化系統對遺產數據進行提取、分析,并提出解決方案。二是加強數字化檔案平臺對接和數據分享。根據國家文物局要求,各世界遺產地建設了檔案預警監測平臺,實現監測數據的共享。然而還應當擴大平臺的應用范疇,促進跨部門、跨地區的交流與合作,提高數據利用的效率。如日本亞洲文化中心對其組織的所有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與項目建立了亞太非物質文化遺產數據庫,實現亞太地區相關信息資源的共享[7]。
3.2 充分利用檔案和數據,做好影響評估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我國唯一以苗族為主體民族的少數民族自治州,自古以來該地區就素有“苗疆腹地”之美稱。因此,黔東南成為許多專家學者研究苗族文化的重要地區之一。在苗族現存的諸多傳統習俗文化中,“鼓藏節”是規模最大、消費最高、最具有影響力的苗族節日活動,對其進行分析研究有助于我們更好地了解苗族人民的生活習俗和歷史傳統,對我們在當今時代批判繼承和發展苗族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一、黔東南苗族“鼓藏節”概述
“鼓藏節”是苗族人民原始而傳統的祭祖大典,現今黔東南廣大地區仍然流行著這一傳統習俗。這一節氣的祭祖內容十分豐富且龐雜多樣,各地有同有異,即使是相鄰的兩個“鼓社”之間,也很難找到完全相同的祭祖內容,但這并不影響我們對“鼓藏節”習俗的研究和考察。原因在于,“鼓藏節”作為苗族社會多年來普遍存在的一種傳統文化現象,在一定意義上有著共同的祭祀內容和祭祀程序。據《貴州通志》記載:“每十三年蓄牯牛,祭天地祖先,名曰吃鼓藏。因其以肉分贈親友,而以腸臟餉客,故名。”1如是觀之, 黔東南苗族地區的“鼓社祭”活動每十三年舉行一次,每次歷時三年完成,即起于子年,經丑年,終于寅年,主要程序如下:
(一)公推鼓頭。先由群眾公推第一鼓頭,其條件是:已婚男子,家境較好,為人正派、公道、能干。然后,由他指定四名副鼓頭,分別負責各種有關事務。
(二)準備祭祖牯牛。經濟狀況較好的,每戶準備一頭,經濟困難者可幾戶籌資共買一頭。祭祖牛選購回來之后,派專人精心喂養。此外,各戶還得準備相應數量的豬、雞、鴨等祭品,以便配殺。
(三)制鼓、醒鼓 、接鼓。苗族祭祀用的“鼓”分為單鼓和雙鼓。在苗族人民心中,單鼓是人類始祖蝴蝶媽媽的象征,雙鼓被視為苗族祖先“央公”、“央婆”的化身。平時單鼓藏于鼓山林的石窟中,雙鼓放在鼓頭家。制鼓,即砍樹制造單鼓。在農歷子年十月下旬舉行砍樹儀式,于寅年五月再制成新鼓。醒鼓,也就是敲擊單鼓,在子年八月子時舉行,主要是預告祖先,子孫將要殺牛祭祖了,請祖先回來享受。接鼓,在寅年農歷十月再次醒鼓,將其接下山,同時把原存放于上屆鼓頭家的雙鼓轉至新任的第一鼓頭家存放。
(四)殺牛祭祖。寅年十月舉行。殺牛由舅父或女婿執刀。殺牛有一定的次序,即先殺鼓頭家的牛,然后再殺群眾的牛。合資購買的牛,則由出錢最多者的親友執刀宰殺。殺牛之后舉行一系列祭祀活動,如祭祖、“擁牛角”、“澆花樹”、“過橋”,最后送鼓、藏鼓等。
在上述主要活動過程中,苗族人民都根據不同場合和不同需要進行祭祖、跳蘆笙等活動,在神圣而莊嚴的祭祖大典中增添快氣氛,以顯示出苗族節日的娛人性質和功能。
二、“鼓藏節”習俗的社會作用分析
(一)“鼓藏節”具有維護苗族地區社會和諧的功能
我們知道,苗族同胞世代遷徙平凡,他們在歷史上從來沒有建立自己的國家,沒有固定的疆土,四處散居。因此,他們只有以祭祖的方式體現公共的民族標識。在苗族同胞及其落后的世界觀中,對祖先的忠誠就是對自己本民族的忠誠。正是基于這一點,苗族同胞不惜一切代價殺牛祭祖。于是他們以氏族或宗族為基礎建立鼓社,以“鼓社”為單位,通過舉行“鼓藏節”活動祭祀祖先。“鼓藏節”期間,方圓幾里或數十里的苗族同胞都來參加節日活動,共同分享節日的快樂。我們認為,通過這種活動的舉行,可以增強人們之間的團結與交流、減少人們之間的隔閡和矛盾,對維護社會穩定具有積極作用。正如羅義群同志所說:“鼓社祭像一根無形的線,一頭拴在氏族成員的手里,一頭拴在氏族成員的手里。無論你走到哪里,你和他總是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一旦你跌了跤,他那頭就把你來起來。只要還有這根游絲在也就夠了,民族認同的意念就會從這根游絲上傳遞過來。”2 如是觀之,苗族祭祖活動具有極強的社會凝聚力,通過祭祖使人們形成了一個較為穩定的人際關系網,這個網狀結構就是:以共同的原始祖先為中心,以血緣關系為紐帶,使“鼓社”內部所有成員都歸向自己的祖先,共同維護和遵守本“鼓社”的一切規章制度。表面看來,一個“鼓社”似乎就是一個苗族大家庭。苗族正是以這種樸素的思維方式,把人們天然的人論情感升華為強烈的民族意識,這對于社會生產力極其低下的古代苗族社會凝聚人心、促進和諧具有重要作用。
時過境遷,歷史的車輪已緩緩邁進了現代社會。在改革開放的今天,我國廣大苗族集聚區依然是中國欠發達的地區,語言障礙、風俗習慣等多種原因使我國的各項政策難以在苗族地區得到順利貫徹執行。“鼓藏節”等苗族習俗在少數民族地區至今仍具有國家憲法和法律不可替代的社會調節功能,因此,苗族“鼓藏節”習俗的存在具有必然性和合理性。
(二)“鼓藏節”的傳統消費觀阻礙了苗族地區經濟的發展
用現代經濟發展眼光看,“鼓藏節”不利于黔東南苗族地區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鼓藏節”作為一種祭祀祖先的活動,既生動地體現了黔東南苗族同胞的傳統文化,又展現著他們熱情好客的民情風俗。但是這種祭祀活動,祭品選用的是水牯牛,而且是上等水牯牛,舉行一次“鼓藏節”,每個村寨一次性要宰殺十幾頭甚至幾十頭水牯牛,這些被宰殺的牯牛均在血緣家族和親戚朋友中分吃掉。如果以現在物價水平衡量,一頭上等牯牛至少五六千元,如果是善于打斗的牯牛則高達七八千元乃至一萬余元。除了牯牛,各家還要自備各種節日消費。粗略估計,一個家庭過一次“鼓藏節”的開銷,少則數千元,多則數萬元,這對于目前處于經濟落后地區的黔東南農村家庭來說,確實是一筆過于奢侈的消費。這種節日消費不但會使苗族同胞數年的積蓄在幾天內迅速消耗掉,而且還會助長各血緣家族間互相攀比排場的不良生活作風。如果我們都把這些奢侈的消費投入到農業生產或其它經營活動中去,則更有利于苗族同胞的脫貧致富。
有學者認為,“鼓藏節”的傳統習俗不算奢侈消費,其原因有二:一是廣大苗族同胞可以借節日活動從事商業買賣;二是節日期間前來祝賀的客人也會贈送一定的禮物。這兩項收益可以彌補殺牛過節付出的巨大損失。筆者認為,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但卻又只看到表面現象。從現實看,并非所有殺牛戶都有能力在節日活動中通過經商來賺錢,這正如我們現實生活中并非人人都具備經商條件一樣。相反,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更有可能是節日活動中的看客和真正的消費者。雖然前來祝賀的客人也會贈送一定的禮物,但“鼓藏節”畢竟不同于婚、喪、嫁、娶等酒宴,客人僅是象征性地贈送禮物,這些禮物根本不足以維持他們長達數天的生活花費。更何況節日結束時,主人還要增給客人一定的肉、酒、糯米飯等信物。
由此看來,多數苗族同胞的致富路勁不可能通過傳統節日活動來實現。雖然近年來廣大苗族同胞在生活水平上有了一定提高,但這絕不是通過傳統民族節日來實現的。客觀上講,這種相對富裕主要是隨著社會的開放,苗族同胞家庭內部剩余勞動力外出務工的結果。因此,如果苗族同胞對傳統節日習俗的奢侈消費換來的只是少數經商者盈利的話,這種做法實在有點得不償失。故此,我們應在繼承“鼓藏節”這一苗族文化傳統的前提下,進一步轉變人們的消費觀念,提倡節約精神,鼓勵理性消費,將一部分可貴的資金有效地轉移到人們的現實生產和生活中去,增強自我發展的意識,提高本地區經濟發展的“造血”功能,加快本地區經濟發展步伐。
三、發揮“鼓藏節”的傳統文化功能,推動民族文化生態旅游業的發展
民族文化生態旅游,是以民族傳統文化為核心、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目的的旅游經濟發展模式。黔東南作為我國經濟發展較為落后的地區之一,加快其經濟發展步伐是歷史的必然。同時,黔東南又是我國少數民族自治州,其境內有以苗族為主體的多種少數民族文化并存,這些少數民族文化不但是我國民族文化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也是黔東南苗族地區經濟發展的潛在的文化資源。再者,黔東南處于祖國西南邊睡,遠離經濟發達的工業區,因而擁有較為完備的生態環境。所以筆者認為,加快以民族文化為核心的民族文化生態旅游業的發展,是實現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途徑。
當然,我們在堅持和發展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時,要盡可能地刪除其中的神秘色彩,增添現代性的文化內容,使傳統民族文化從信神向娛人方向過度。就“鼓藏節”而言,我們在堅持這一節日文化范式的基礎上,依然可以推陳出新,采取每個家族或每個村寨殺一頭牯牛的方式,這樣以來,不但殺牛的數量大大減少了,而且苗族節日的風俗傳統依然存在,這既有利于節制苗族同胞過度消費的不良生活作風,又有利于加速苗族地區的生產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與此同時,我們還可以簡化節日期間煩瑣的祭祀儀式,在其間開展各種有利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內容的競技文化活動,如唱歌跳舞、斗牛、賽馬、劃船、民族藝術展等,用這些形式多樣的活動充實節日的文化氛圍,提升節日的文化內涵。通過發展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吸引人們回歸自然的力度,讓黔東南成為廣大旅客游覽觀光的陣地,從而有力地推動該地區民族經濟的發展。所以筆者認為,開發民族文化生態旅游,是實現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和保護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最佳方式。
綜上所述,我們在保護、繼承、宣傳和弘揚黔東南苗族傳統文化的同時,更應當用科學理性的態度對待這些傳統文化,挖掘其中的合理成分,充分發揮它們在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經濟發展中的作用,為復興黔東南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和加快黔東南地區民族經濟的發展作貢獻。
參考文獻
[1] 伍新福:中國苗族通史[M],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 1999。
[2] 周大鳴,劉志楊,秦紅增. 尋求內源發展--中國西部的民族與文化[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6。
[3] 羅義群著.苗族牛崇拜文化論[M],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
【Abstracts】Guzang Festival is one of the core contents of the Miao nationality culture in QianDongnan , and it is also indispensible important content when people research the Miao nationality culture . The essay regards Guzang festival of Miao nationality in QianDongnan as base, further analysis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roles of Guzang festival by the two pros and cons aspects, point out that Guzang festival custom plays an important economic significance in tourism of the Miao nationality regions.
【Key words】QianDong-nan,Miao nationality,Guzang festival.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4)10-0129-01
一、“意境”是解讀中國古典詩歌的重要途徑
中國古典詩歌講求“寄意、抒情”,講求“意境”之美的傳統非常悠久,且是中國文學的民族傳統特征之一。早在西周年間產生的《易經》中的卦、爻辭,以及春秋時的詩歌總集《詩經》中的詩歌就注意講究“意境”的表達。
中國古典詩歌講究“意境”原因很多,從認識論角度看,“中國重直覺、重內省與切身領悟、重先驗理性與倫理精神,習慣于對事物作整體的觀照和‘即事見理’式的品味”。
陳伯海的這段話概括了中國古典詩歌講究意境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國哲學家沒有一種發達的認識意識和邏輯意識,所以在表達思想時顯得蕪雜不連貫,這種情況會使習慣于系統思維的人得到一種哲學上料想不到的不確定感”。因此,詩人在作詩時,常常不是直接白描,而是要經過一個比附的過程,借用景、物來宣情、明道、達理。最能代表中國遠古認識事物方法的《周易》在《系辭》中歸納出“觀物――取象――比類――體道”的方法。這種方法體現在文學上,尤其是詩歌創作上就形成了重視意境的傳統了。
二、解析中國古典詩歌“意境”的方法――注意詩歌中主客觀的統一
“意境”是“文藝作品中所描繪的生活圖景和表現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一種藝術境界”。詩歌的意境是詩美的集中表現,是通過精煉、生動、富有音樂美的語言來創造鮮明獨特的形象,構成優美而深遠的意境。這一點使詩歌具有能夠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社會生活,抒發作者思想感情,表達作者理想愿望的功能。因此,若想正確理解中國古典詩歌中“意境”,就要注意主觀與客觀的統一,主客體的緊密結合。正如李澤厚先生在談意境時所說:“意境,有如典型一樣,如加以剖析,就包含著兩個方面:生活形象的客觀反映方面和藝術家情思理想的主觀創造方面。為簡單明了起見,我們姑把前者叫做‘境’的方面,后者叫做‘意’的方面。‘意境’是在這兩方面的有機統一中所反映出來的客觀生活的本質真實。”
中學教師在講授中國古典詩歌時一定要做到將作者的主觀和客觀物象、事象有機統一,才能讓學生真正體會中國古典詩歌中美好的意境及作者對意境的傳達。以《語文新課標》(初二下)中選取的陶淵明《飲酒》(其五)為例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0.引言
電氣設備在使用過程中,隨著設備的損耗,將會產生一些故障,若不對故障進行及時的檢修和維護,將會導致設備工作效率較低,嚴重時甚至會造成生產事故。因此對電氣設備的常見故障進行分析研究顯得十分必要。本文詳細分析了電氣設備的一些常見故障,并介紹了故障的形成原因,然后分析了幾種比較實用的電氣設備故障檢修方法。
1.常見故障分析
1.1繼電器故障
常見癥狀為熱繼電器出現誤動、拒動或遲動。癥狀原因:
(1)用來固定、調整熱繼電器內部部件的支釘松動,原整定位置偏離。(2)此前有短路電流通過,導致熱繼電器的雙金屬片變形。(3)熱繼電器生銹、蒙塵(4)整定電流值偏低。
1.2自動開關故障
癥狀一:對自動開關進行電動或者手動操作時,出現觸點接觸不良現象。
癥狀分析:(1)電磁鐵拉桿的行程不到位,距離過短;(2)電動機操作定位開關出現故障,導致無法正常工作;(3)失壓脫扣器的線圈損壞;(4)貯能彈簧變形或斷裂,導致閉合無力或者不到位;(5)起反作用的彈簧彈力過大,這種情況常常是因為調節不到位。
癥狀二:自動開關溫升過高。
癥狀分析:(1)施予觸點的壓力不夠;(2)處于兩個導電件之間的連接螺釘松動,導致接觸不良的現象發生;(3)由于工作時間過長,造成自動開關的觸點面成燒損,從而導致接觸不良的癥狀。
1.3電機故障
癥狀一:電機運轉振動,伴以軸承發熱。
癥狀分析:首先要考慮電機的放置面是否水平,固定螺絲是否松脫。其次要考慮電機軸承的狀況,通常在缺油或者油質不凈情況下,都會造成這種故障發生。這種癥狀會導致軸承磨損,電機使用壽命縮短。解決方法就是更換損壞的軸承,重新加注油。
故障二:電機啟動急劇升速后馬上降速甚至停機。
癥狀分析:首先要對電流通過的數值變化情況進行觀察檢測,如果電機在升速時電流急劇增加,則可以考慮因為熱繼電器等過載保護裝置發生了反應。這種情況下,就應該對電路回路的接線情況進行檢查,確定接線部位是否松動或接觸不良;其次,要考慮是否是因為電機的超負荷超時間工作,從而導致接線端子處形成氧化物層,造成接觸不良,這種情況下可清理接線端子和導線的接觸面,將導線氧化物層去除,如情況嚴重,可對已經損壞的接線端子進行更換,對緊固接線螺釘進行加固處理。
1.4斷路器故障
接觸點溫度過高。通電時可見弧光,有燒焦的氣味。
癥狀分析:(1)當動觸頭與靜觸頭未形成良性接觸,通常是由于壓力不足導致的。這種情況會帶來觸頭溫度過高,開關容量下降的后果。針對這種情況,可將動觸頭與靜觸頭的結合點調整到有效位置。(2)如因長時間超負荷運行導致的觸頭松動,接觸不良,這種情況下進行檢修就要認真注意防范電弧帶來的傷害。對負載端與觸頭檢查完畢之后,可先行對斷路器進行空載通電操作,直至運行正常,方可進行帶負荷運行。
1.5軟啟動故障
進行啟動操作時,故障燈亮,電機不反應,報缺相;空氣開關有時可見誤動作。
癥狀分析: 首先要考慮啟動操作順序有誤。正確的程序是:先打開主電源,然后啟動控制電源。如果電源缺相,此時保護裝置會做出反應;然后考慮輸出端是否接負載、空氣開關的整定值設置或者型號是否匹配、軟起動器初始電壓參數設置是否合理、啟動負載是否過重。
1.6變頻器故障
主要分為過流故障和過載故障。
癥狀分析:(1)通常情況下,負荷分配不均或輸出端短路,是由于變頻器加減速時間間隔不夠、負載發生大的變化所導致。可以重新設置加減速時間、降低負載、更換能耗制動元件。(2)如果降低負載或斷開負載后,依舊顯示過電流故障,就要考慮逆變電路是否損壞。(3)考慮機械問題。
2.檢查方法
關于電氣設備中的常見問題的診斷可分為以下幾種辦法:
2.1直觀法
直觀判斷可以借用中醫的診斷方法,分為四個步驟。
(1)望:用眼睛對外表進行直觀觀察,判斷電氣設備的外表是否損壞、內部元件焊點、觸點是否燒熔、接合螺絲是否松動脫落、線路是否斷開等等。
(2)聞:用耳朵聽設備運行的聲音,判斷設備運行過程中是否存在諸如振動、摩擦等等聲音,,憑經驗準確判斷其故障范圍及原因。
(3)問:通過對操作人員的詢問,弄清故障前后的操作過程,以此判斷設備在工作過程中出現異常的時間、原因等。
(4)切:用手觸摸。如:在設備正在運行以及切斷電源后,在有效時間段內,對一些重要部位的溫度進行觸摸感受,判斷其溫度變化是否在正常范圍之內。用嗅覺判斷電氣設備是否存在燒焦的狀況。
2.2分析法
依據電氣原理圖對故障范圍進行分析確定。從主電路入手,對接觸器的主觸頭的連接方式進行分析,以此判斷電機正反轉控制,降壓起動,制動等方面是否正常。
2.3試驗法
如果通過以上兩種方法均不能找出故障,可進行通電測試,通過控制電路動作順序來進一步查找故障點。前提是不損傷電氣和機械設備的情況下。
2.4測電阻擊
包括分階測量法和分段測量法,適用于開關電器分布距離較大的電氣設備。
以上各種方法各有特點,實際應用時應根據故障性質和具體情況靈活掌握,才能準確迅速地排除故障。
3.維修注意事項
3.1了解設備
首先需參照維修手冊詳細了解設備的電路與結構,并在拆卸過程中詳細做好位置記錄,以便恢復原貌。
3.2先外后內
本著先外后內的檢修原則,對故障設備從外到內依次檢測。不可盲目拆卸,要先確定故障元器件與其他元器件的關系,以免造成對其他無故障元器件的連帶損害。
3.3先機械后電氣
對硬件機械零部件進行檢測時要首先斷電,如果確定非硬件故障,再對電氣元器件和電氣線路進行電氣檢測。 (下轉第166頁)
(上接第41頁)3.4先斷電后通電
首先,對于開關、保險、接觸器等進行斷電檢查;再對電氣檢測設備的參數進行通電觀察。以此確定故障位置,最后決定維修方案。
3.5先清洗后維修
由于長期使用并疏于維護的電氣設備會被污染與銹蝕,對這樣的設備進行維修前就首先要進行清洗。譬如:開關、焊接點、連接點等容易被污染銹蝕的位置。通常有些故障就是因此引起。
3.6先電源后設備
首先要對設備的電源部分進行檢查,電源暢通是設備健康運行的前提。
3.7先常見故障后設備故障
如:線路斷開、開焊、銹蝕等,是電氣設備常見的故障。先排除常見故障,再通過專業檢修設備對電氣設備做細致檢查。
3.8不急于更換部件
發現故障部件后,首先要對該部件進行電路細致分析,找出與其相關連部件以及電路可能帶來的影響,盡量做到少更換部件。
3.9先直流回路后交流回路
因為直流回路元器件要比交流回路少,所以先對直流回路進行檢修,如果確定為直流回路故障,會比較容易解決,省時省力。
4.結束語
電氣設備故障的種類、原因、維護方法有多種,因此,在檢修、排除故障時要根據實際情況,采用合適的方法,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另外,檢修工作完成后,要對此次故障的成因、處理方法以及預后進行總結記錄,旨在傳承寶貴工作經驗并于日后的工作中避免同類故障發生。
【參考文獻】
[1]蘭曉威.電氣設備維修檢查的原則與方法[J].民營科技,2010,(04).
看書總會包含著許多情感,有時會因為書中文字生色乏味且毫無價值而懊惱不已,有時會因看到一本好書,獲得頗多感受,有交流的價值而欣喜一陣,這種感覺很難得,也很復雜。
想想要定稿一片優秀文章,都需要作者構思良久,反復推敲,多次修改,那么敲定一本書,需要作者吐納多少前人的知識,耗費多少精力和時間,苦苦匯聚,死死鉆研,刪選爬剔,最終呈獻給作者一個精神殿堂,所以,有幸看到好作品時,都會為作者那淵博的知識,扎實的寫作工地贊嘆,為書中豐厚的感悟和超強的藝術表現力驚嘆。
時間久了,要求也多了,對書的整體形式也重視起來,不僅僅限于內容,有時對封面設計,紙質觸感也有選擇,捧著一本挺展展的書,心情也隨之舒暢起來,讀一本書,也步子單純的只從書中獲取寫什么,而把看書當作一種享受生活的方式,有空閑之日,就會選擇一個舒適的環境,推開耳邊的嘈雜,理一理紛亂的思緒,伴著咖啡的縷縷清香,開始鳥瞰這遼闊的世界,游弋在無數閃閃爍爍的智能星座之間,外面的情景時時變換,而臥依然故我,有書的圍繞,即使外面朔風呼嘯,暴雨如注,也能當作伴奏,享受這人生的大安詳。
與書為伴的日子總是讓人有所感悟的,跟隨作者的腳步,那些苦澀后的回味,焦灼后的會心,冥思后的放松,蒼老后的年輕最后都換成一股恒遠的力量,直達心扉。
所以,東道國必須結合自身的情況,采取適當的政策趨利避害。近年來,發展中國家為吸引外資,紛紛采取形式不同的投資鼓勵措施。但這些措施究竟效果如何,已經引起人們的關注。
一、投資鼓勵措施的定義、分類和經濟分析
投資鼓勵措施是指某一政府或在政府的指示下,出于鼓勵特定企業或企業類型進行一定的投資行為的目的,向后者提供的可以度量的經濟好處,其中包括旨在增加某一外國直接投資的回報率或減少外國直接投資的成本和風險的有關措施。雖然大部分投資鼓勵措施有某種補貼成分,這些措施中的一部分-如壟斷經營權-雖然會為有關政府帶來一些經濟成本,但不會引致直接的財政成本。投資鼓勵措施還不包括廣義的基礎設施、有關外國直接投資的一般性法律法規、企業經營的調控和財政制度、有關利潤匯出及國民待遇等非歧視性政策。
根據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OECD)和聯合國貿易和發展大會(UNCTAD)的研究,投資鼓勵措施一般可以分為財政措施、金融措施和其他措施等三大類型。
財政措施的總體目標是減輕外國投資者的稅收負擔。根據減征的依據的不同,又可以進一步分為針對利潤、銷售額、和增加值的措施,針對資本投資的措施,針對進出口的措施,等等。
金融措施是指東道國政府直接向投資的跨國公司提供資金以資助新投資或某種經營活動,其目的是降低投資或經營的成本。最常見的金融措施包括政府贈款、補貼貸款、政府參股、優惠保險等。
其他措施是指難以歸入財政類和金融類的措施,目的也是增加跨國公司在東道國當地投資的回報。其主要形式有補貼專用基礎設施、補貼服務、市場傾斜、使用外匯上的優惠待遇,等等。
可以看出,東道國政府決定向跨國公司的投資提供鼓勵措施時可以有多種選擇。究竟選擇何種形式取決于東道國政府的需要及其與跨國公司的談判結果。至于其采取的鼓勵措施的成本有多大、成效如何,則與措施的類型以及實施、管理的方式有著密切的關系。
投資鼓勵措施是通過減少跨國公司在東道國投資的成本、增加其收益這一機理達到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的目的的。至于這些措施能否達到其目的(即東道國所得收益是否大于其采取這些措施的成本),在什么條件下能夠達到其目的,更多地是一個實踐問題,經濟理論尚未做出一個系統、完整的說明。
迄今,對投資鼓勵措施最有說服力的解釋是“投資的外在效益說”。外國直接投資會給進行投資的跨國公司帶來發揮優勢、降低成本、擴大市場、獲得規模效益等好處。如果這些收益為投資的跨國公司完全內化,即完全由其所得,這些收益就會包括在投資的回報當中,東道國政府就沒有必要采取任何鼓勵投資的措施。跨國公司在沒有投資鼓勵措施的情況的投資水平就是最優的。
除此之外,外國直接投資還有可能對接受其投資的東道國的經濟產生積極的影響。譬如:促進東道國的資本形成、擴大就業、增加出口、提高技術水平等,最終起到加快東道國經濟增長、提高其人民生活水平的作用。這些效應往往不能被投資的跨國公司所內化,也就不能在其投資的回報中有所反映。
因此,它們被稱為外國直接投資的“外部效益”。不少經濟學家都非常重視投資的外部效益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如羅默認為,一個企業的資本積累將給進行投資的公司以外的公司也帶來好處,尤其是在技術進步方面。其根據是60年代的經濟增長理論:技術進步的速度取決于投資率。這樣,在投資率和人均收入增長率之間存在著正相關關系。
由于市場無法使外部效益在投資的經濟回報率中反映出來,在外國直接投資的社會回報率和經濟回報(即跨國公司自身的投資回報率)之間便形成了一個落差。
斯科特對10個國家投資和經濟增長的研究發現,投資占產出的比例是高素質勞動力隊伍擴大和勞動生產率提高的一個重要因素。根據他的測算,美國和英國的投資社會回報率比其經濟回報率高出約7個百分點。這一落差的三分之一為政府稅收所至,其余部分可以歸因于投資的外部效益。回報率落差的存在可能會導致投資不足,也就是投資(包括外國直接投資)低于社會最優水平。這時東道國政府采取投資鼓勵措施,以彌補回報率上的落差,是為了鼓勵投資超出自發水平,達到社會最優水平。
這里有一個問題需要說明。如果東道國政府為了鼓勵外國直接投資向跨國公司的分支機構提供了減免公司所得稅的優惠待遇,其在財政收入上將遭受一定的損失。從財政學的角度來看,公司所得稅有為持股人代繳個人所得稅的功能。在公司稅得到減免后,如果是國內企業,其持股人為國內居民,減免的公司稅在一定程度上會以持股人個人所得稅的形式收繳上來;但如果是跨國公司,減免的東道國公司稅則以持股人個人所得稅的形式不同程度地轉移給了跨國公司的母國。只有在外國直接投資的外部效益足夠大的情況下,東道國政府才會愿意降低公司所得稅率,放棄這筆收入。
對外國直接投資鼓勵措施另一種常見的解釋是“幼稚工業說”。其基本要義與國際貿易理論中支持保護措施的幼稚工業說是完全相同的,即:在一國某一產業發展的初期,由于生產規模小,技術也不十分成熟,生產的成本較高,該國在這一產業不具有比較優勢。如果能夠引入外國資本,并以此帶動技術和管理技能的引進以及東道國市場競爭機制的建立與完善,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產量的增加、技術的成熟與進步,東道國該行業生產的平均成本下降,該國從而獲得在這一產業的比較優勢。然而,由于存在著缺陷或失效的現象,完全依靠市場自身的力量是無法實現這一目標的。
譬如,由于資本市場的缺陷,企業可能面臨著在籌資方面受到的限制。這與個人在籌資方面受到的限制是同樣道理。一個人在年輕時無法以其未來收入為基礎進行借貸,會導致其現期消費不足。同理,由于市場上存在著信息不對稱,投資者可能因無法判斷企業某一投資項目是否能夠盈利而對投資于該項目望而卻步,于是出現投資不足。
信息的不對稱性還會在其他兩個層次上導致投資不足。
首先,由于企業的局外人在開始階段對企業的資質不甚了解,企業的管理人員為了吸引投資者,可能會采取增發紅利的辦法。這樣一來,企業進行新投資的成本增加了,導致投資低于投資者充分掌握信息時的水平。
第二,企業只有在新投資能夠給現有持股人帶來正凈現值(即投資的回報大于投資和償債開支之和)的情況下才會籌資進行新投資。由于債權人和持股人相比在獲得補償上具有優先權,如果對投資的未來收益沒有把握,持股人一般不會愿意讓籌資超過僅夠支付投資開支的水平。
幼稚工業說認為,投資鼓勵措施的目的正是為了糾正市場的上述缺陷,使投資能夠反映某一項目在長期內降低成本的潛力。根據這一理論,臨時性的投資鼓勵措施對處于初始階段的外國直接投資可能會產生一定的效果,但條件是采取的措施必須具有較強的針對性,特別是要以那些規模較小、正在成長或/且有一定風險的投資為對象,而且還必須具備直接為企業提供資金的能力。降低稅率或臨時性免稅并不一定能達到預期的優惠效果。如果邊際稅率已經處于較低的水平,降低稅率就起不到多少鼓勵投資的作用。如果沒有虧損補償,無論是降低稅率還是臨時性免稅,其對投資的鼓勵作用則可能是零。對于面臨籌資困難的企業而言,雖然減稅在將來可以帶來一定的好處,但畢竟遠水解不了近渴。與此相比,可以返還的投資抵稅措施則有效的多。
如跨國公司的母國實行公司海外納稅沖抵國內稅制度,東道國政府采取的對外國直接投資減免稅措施的有效性會大打折扣,也許只會起到將稅收轉移給母國政府的作用。但如果減免稅是臨時性的,由于在此期間投資尚未盈利,向母國的稅收轉移因此而推后,對投資仍可起到一定的鼓勵作用,東道國采取這些措施還是劃算的。
對投資鼓勵措施的第二種解釋是“政府政策連續性說”。具有永久性,即以長期經營為目的是直接投資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投資一旦做出,往往就無法或至少很難逆轉。因此,投資發生地政府有關政策是否具有連續性對投資的經營狀況至關重要。如果政府有遠見,就會在設計未來稅收政策時考慮其對現期投資的影響。但是,本屆政府一般來說無法決定未來政府將采取何種稅收政策。即使是同屆政府,其稅收政策是否會隨著情況的變化而變化也難有絕對的保證。在投資進行了一段時間、資本量已有相對積累后,特別是在投資成本已經收回、投資回報幾近“尋租”后,政府可能會改變稅收政策,轉而采取較高的稅率。
由于迄今為止尚未找到一種現政府約束未來政府稅收行為的機制,如果所有有關決策人均能正確地預期到未來政府將采取的稅收政策,那么會形成一個理性預期均衡。在這種均衡狀態下,所有人在做決定時都考慮到了政府稅收政策不連貫的可能性。其結果是:和人們預期政府的政策將是連貫的時候相比,政府征收的稅率將提高,投資者的投資將有所減少。這種理性預期均衡的存在對于在發展中國家的外國直接投資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原因有兩個:
第一,外國直接投資往往在發展中國家的經濟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
第二,外國投資者對東道國政府政策的影響力往往不能與當地投資者同日而語。
由此引起的跨國公司對東道國政府未來政策的不確定往往構成了其投資不足的又一重要原因。東道國政府采取投資鼓勵措施可以對此起到一定的彌補作用。
除了上述幾種對投資鼓勵措施的解釋之外,一些國家的政府在采取這些措施時可能還有以下兩個考慮:
一是補償政府采取的其他干預措施給投資者造成的損失。例如,東道國政府之所以通過對外資企業進口設備、原材料、中間產品實行進口稅減免來吸引外資,可能是因為其實施的某項政策人為地壓低了外國投資的回報率。解決這一問題最理想的辦法是取消造成扭曲的政策,從根源上消除采取鼓勵措施的必要性。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由于受其政策目標和其他因素的限制,采取彌補性的鼓勵措施可能成為東道國政府不得不采取的次佳方案。
二是鼓勵跨國公司承擔某種東道國政府自己無力承擔的公共成本。
以上說明的是對東道國政府采取鼓勵措施以吸引外國直接投資做出的種種解釋,也就是投資鼓勵措施可以給東道國帶來的各種好處。然而,凡事都有兩個方面,投資鼓勵措施也不例外。如果運用不當,也可能事倍功半,甚至事與愿違。正如世界銀行指出的:一個政策極度扭曲的經濟體接受的外國直接投資給其帶來的很可能不是福利的改善,而是凈損失。
譬如,如果按國際價格計算外國直接投資創造的增加值為負,或其以匯出利潤的方式減少了東道國的資源,外國直接投資的增長只能是“悲慘的增長”。
除了可能會導致本章前所述及的向跨國公司的母國轉移稅收的情況外,鼓勵措施往往用于補償政府采取的其他干預措施給外國投資者造成的損失是這些措施可能導致悲慘增長的重要原因之一。這是因為,依靠減免稅等措施來抵銷當地成分要求、持股限額等限制條件的消極影響、維持外國直接投資的規模會降低外國直接投資的效益。
就一國政府采取的投資鼓勵措施的優惠幅度、該國經濟中存在的其他扭曲現象及其整體經濟的效率(全要素勞動生產率)之間的關系而言,在不考慮其他扭曲現象時,鼓勵措施的優惠幅度越大,經濟效益就越低;在不考慮鼓勵措施時,經濟中的扭曲越嚴重,經濟效益就越低,在同時考慮鼓勵措施和經濟中的其他扭曲的情況下,雖然經濟的總效益在一段區間內可能略有升高(反映出鼓勵措施對經濟中存在的其他扭曲可能有一定的彌補作用),但其總的趨勢是隨其他變量的增加而降低。
這里舉一個例子來說明上述3個變量相互之間的關系。世界銀行所作的一項研究表明,在實際利率為負時,投資者沒有必要考慮資本的效益。由于擁有、維持富裕生產能力的成本為零,生產能力可能大大超出近期生產計劃的需要,企業也沒有必要采用加班、輪班等提高設利用率的措施。也就是說,實際生產能力大于有效生產能力。如果外國直接投資是以合資企業形式出現的,或通過向東道國金融機構借貸使用了東道國的儲蓄,外國直接投資的效益與在東道國國內籌資進行的投資一樣不可避免地要比在利率處于市場均衡狀態下要低。在這種情況下,鼓勵外國直接投資的措施越多,其優惠幅度越大,吸引的外國直接投資越多,給東道國造成的資源浪費也就越大。
再如,如果東道國對某一行業實行高保護,外國投資者(尋求市場型)在進入該國市場后可以獲取超額利潤,那么,外國投資者做出的投資決定和由此導致的資源配置都可能就不是最優的,東道國在此情況下的福利水平一般比不實行這種高保護時要低。
綜上所述,東道國從鼓勵外國直接投資的措施中既有所得也有所失。東道國政府采取鼓勵措施的本意是彌補市場存在的缺陷或經濟中存在的扭曲、吸引外國直接投資并從這種投資中受益。然而,東道國并非總能如愿以償,有時其采取的鼓勵措施還會導致新的扭曲。
此外,還有采取鼓勵措施本身帶來的成本。這樣,在采取某一投資鼓勵措施之前,必須要綜合考慮其成本和收益。只有在總收益大于總成本的情況下,采取這項措施在經濟上才是有意義的。否則,就會得不償失。
二、投資鼓勵措施對外國直接投資的影響
在不同歷史時期針對不同區域的調查結果證實,投資鼓勵措施在外國直接投資者區位選擇中的作用是有限的。
譬如,在50年代對247家美國跨國公司所作的一項調查中,只有十分之一接受調查的公司將東道國政府提供稅收優惠列為進行外國直接投資的前提條件之一。與此相對照,分別有57%、39%、26%的公司認為貨幣的可兌換性、政治穩定、市場規模及資源供應狀況是進行投資決策時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
又如,在60年代對205個跨國公司在67個國家所作的365項投資進行的調查資料顯示,影響投資者決策的最重要的非政策性因素是面對關稅和匯兌壁壘維持市場份額或向新的市場擴張。在諸種政策因素中,接受調查的公司認為政治、經濟和金融形勢的穩定最為重要東道國法律法規對外國直接投資的所有權和組織鼓勵較少限制、給予外資企業非歧視待遇以及東道國政府重視發展經濟也被認為對投資決策的影響較大。
從這些早期對外國直接投資的決定因素所作的調查看,與投資鼓勵措施相比,其他一些政策性和非政策性因素對投資流向和區位格局的影響要大的多。
在此以后所作的一些調查的結果又反復證明了當時得出的結論是正確的。
如30家集團在80年代中期所作的調查發現,在19個影響外國直接投資流動的因素中,東道國政府采取的投資鼓勵措施只排在第7位。在同期對30家跨國公司的74項投資所作的另一項調查中,投資決策的主要依據是關于資源、生產成本和市場的經濟及長期戰略性考慮。東道國是否采取了投資鼓勵措施在其中的影響微乎其微,這些措施的存在只不過是“錦上添花”-即使原本已有吸引力的東道國更具吸引力而已。聯合國貿發大會和歐盟委員會在1996年聯合對16家跨國公司在亞洲直接投資決定因素所作的調查也再次證實了這一點。
總而言之,諸項調查的結果顯示,東道國的市場特征是影響外國直接投資區位選擇最重要的因素。對于從事出口導向型離岸生產的投資來說,相對生產成本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對于嚴重依賴資源的投資項目來說,鄰近資源的供應地則至關重要。東道國的政治形勢、關稅和其他貿易壁壘、運輸成本、法律環境以及有關外國直接投資進入和開辦企業、國民待遇等制度都對外國投資者對投資地點的選擇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
對于單個東道國而言,其采取的投資鼓勵措施對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的絕對作用不大。在實踐中,很難確定鼓勵措施的邊際引資量,即因東道國政府采取的特定的投資鼓勵措施而增加那部分外國直接投資。但可以肯定的是,由于外國投資者往往只要滿足某些條件就可以享受鼓勵措施的優惠待遇,這些措施的惠及對象即有在沒有鼓勵措施的情況下就不再投資的投資者,也包括了無論有無鼓勵措施都會前來投資的跨國公司。
從各項調查的資料來看,有相當數量的投資者屬于后者。他們之所以到某一個東道國去投資,是為其總體投資環境或特定的條件所吸引,有無鼓勵措施無關緊要。也就是說,東道國采取的投資鼓勵措施在很多情況下并沒有帶來新的投資,只是等于向跨國公司作了一筆轉移支付而已。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與鼓勵出口措施相比,各種鼓勵外國投資者向東道國轉讓先進技術的措施的效果并不十分明顯。
譬如,一些國家試圖以減免稅、對工業園區的基礎設施和土地使用費提供補貼的辦法來吸引跨國公司的研究開發設施,促使高科技企業在某一地點形成群體。還有一些東道國政府采取政府采購和補貼科研經費等手段來鼓勵跨國公司轉讓技術。但是,有研究表明,東道國提供的稅收減免和資金補貼對高技術企業的區位選擇并無多大影響;能否獲得充足的廉價而又訓練有素的勞動力對于高技術企業的投資者來說要重要的多,(如勞動密集型產業。)如果說各國吸引高技術企業政策在90年代以前是以提供稅收優惠和硬件設施為主要內容的話,進入90年代以來,其重心已轉向提高教育水平、健全有關法律制度、提供有利的經濟環境。
當然,投資鼓勵措施也并非毫無用處。
例如,如果有若干個投資地點可供選擇且其在投資環境等條件方面不相上下,如果投資項目具有明顯的成本取向且流動性較強,鼓勵措施也能起到“一兩撥千斤的效果”。其效果對于低工資國家和勞動力密集型產業來說尤其顯著。
韓國在70年代實行過允許出口企業以優惠價格獲取原材料、信貸資金和外匯的政策。臺灣曾為企業的出口提供返還投入品進口稅的優惠。不少國家和地區還開辦了出口加工區,以為出口企業提供便利、促進其發展。這些措施均有力的推動了跨國公司在有關東道國的直接投資以及這些國家出口貿易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