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2 09:15:24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安全工程行業分析,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13-0260-03
引言
安全工程專業的高等學歷教育是中國培養安全領域專業型高級人才的主要途徑,近年來安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重要體現之一。復雜性和多樣性是安全科學的顯著特點之一,這種特性反映在安全工程專業建設中,就使不同的院校安全工程專業的辦學呈現出不同的特色,這是目前許多高校在進行安全工程專業辦學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 [1~2]。實現人類更安全、更健康、更舒適的工作與生活環境,安全科學技術的應用與普及是其根本的保證。因此,這就需要大量的高素質的安全工程專業人才從事安全工作。高等院校在此方面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僅要從事安全工程專業的教育工作和研究建立、健全安全科學學科體系,同時,還要為社會的需求不斷地培養高素質專業安全人才,對改善中國各企業的安全狀況,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有著重要的意義。那么,如何培養出高素質的安全專業人才來滿足社會需求,在各高等院校安全工程專業的教育和安全科學學科體系的建設發展過程中,也還面臨著一些困惑和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主要介紹重慶科技學院(以下簡稱我校)安全工程專業的特色內涵和實施途徑。
一、專業平臺
打造安全工程專業“政、產、學、研”一體化發展平臺。其內涵包括:(1)以監管部門為主要載體,充分發揮政府在統籌規劃、決策監管、協調指導、服務保障的作用,打造安全工程學院發展的政府支持平臺。(2)以中國西部安全(應急)產業基地為主要載體,充分發揮安全(應急)產品的研發、制造、交易、培訓、演練等于一體的特色“產業集群”、產研“知識集群”在安全工程本科人才實訓、實踐中的作用,打造安全工程學院發展的人才實踐平臺。(3)以學校為主要載體,實施 “人才興安”戰略,構建完善的安全工程高等教育、安全技術培訓、安全演示演練等教育培訓體系,打造安全工程學院發展的基礎支持平臺。(4)以中國安科院重慶分院和中國安科院安全工程技術實驗與研發基地為主要載體,構建安全科研協作體系,實施重大安全科技項目攻關、科技成果轉化、科技示范工程,推廣先進適用安全技術,打造安全工程學院發展創新人才培養支持平臺。
二、專業定位
根據當前的實際情況,安全工程專業辦學層次、專業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分別為: (1)辦學層次:以安全工程本科教育為主,積極創造條件發展研究生教育。(2)專業定位:培養安全工程本科應用型人才為主。(3)人才培養目標:堅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培養基礎知識面寬,工程實踐能力強、具有創新精神,面向石油、冶金等高危行業,以安全工程為主體,以職業安全健康和安全風險控制為兩翼的安全工程高素質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三、人才培養體系
安全學科既不單純屬于自然科學學科,又不單純屬于社會科學學科,而是屬于綜合科學。安全工程教育涉及到數學、力學、物理學、化學和生物學等學科為基礎理論,以安全哲學、安全管理學、安全系統工程、人機工程、行為科學、可靠性理論、毒理學等學科為應用基礎理論,并結合最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生產技術及安全技術知識,對人、物以及人與物關系進行安全相關的分析研究,形成在安全科學技術開發與推廣、安全工程設計施工、安全生產運行控制、安全檢測檢驗、災害與事故調查分析與預測預警、安全評估認證等方面的安全技術理論及其實施方法體系[3]。根據安全工程學科的理論特征和結構體系特點,借鑒中國高校安全工程學科建設規劃的具體特點,基于我院的學科優勢,結合重慶市安全形勢,確立面向石油、化工等高危行業,以培養安全工程為主體,職業安全健康、安全風險控制為兩翼的高素質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為目標,全面推進具有行業安全特色的“一體兩翼”安全工程人才培養體系建設。該體系以面向石油、冶金等高危行業安全工程人才需求為主線,突出安全工程應用型人才必須具備的職業安全健康和安全風險控制運用能力的培養,職業安全健康主要通過職業危害檢測檢驗、評價和評估、職業危害防治等能力構成,而安全風險控制則主要通過重大危險源檢測檢驗、安全評價與評估和災害事故定損等能力構成。
四、專業建設條件
(一)師資隊伍
安全工程專業配有專任教師17人,博士5人,占29%,碩士學位(含3人在讀博士)占53%;教授3人,占 18 %,副教授(含高級工程師等) 3人,占18 %,講師 6人,占36%;40歲以下青年教師占65%,50歲以上老教師占0.06%;石油類背景6人,化工類背景3人,礦山類背景3人,其他5人。目前師資方面主要不足是缺少高水平的學術帶頭人和安全工程專業背景人才。培養和引進高層次人才帶動師資隊伍整體建設。抓住培養、引進、使用三個環節,選拔培養和引進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學術大師和學科帶頭人,培養和造就一批具有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的中青年學術骨干。加強本科教學團隊、科技創新團隊建設,培養和建設一批以專業帶頭人領銜、專業方向負責人和課程負責人為核心的結構合理、優勢互補、團結協作、具有凝聚力和戰斗力的教學團隊和科技創新團隊,增強本科教學水平以及承擔安全生產科技重大科研項目、創造重大成果的能力。
(二)基地建設
1.安全工程實驗室及石油、冶金等特色學科實驗室。安全工程人才培養是以石油、冶金、機械、化工等特色學科行業安全為主要切入點,一方面能夠進行相關專業基本的教學、科研活動,另一方面也形成了安全工程學科與其他相關優勢學科院系共同享有的特色方向安全工程基本實驗設施和實驗平臺[4]。2007年,投入40萬元建成安全人機工程實驗室、安全事故應急訓練實驗室,2008年,投入150萬元建設安全仿真實驗室、安全風險預測與評價實驗室,安全工程專業實驗室與特色學科既有實驗室為油氣井、機械、冶金、化工、礦山等方向安全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創造了基本實驗條件與平臺。
2.國家安全生產技術體系實驗室建設。2007年12月國家安全生產技術支撐體系兩個省級實驗室(重慶市職業危害檢測與鑒定實驗室和重慶市非礦山安全和重大危險源監控實驗室),正式落戶我院,建成后將為重慶及云南、貴州、四川等省市安全生產檢測檢驗提供技術支撐。全面加速建設的上述兩個實驗室,為特色行業安全工程人才培養的現場實踐、科學研究、事故鑒定、安全評價方面創造完善的硬件保障能力。
3.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特色優勢學科實驗室。2009年,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特色優勢學科實驗室(安全工程實驗室)投入建設,實驗室包括四大功能,即安全基礎理論實踐教學功能;重大危險源監測與監控功能;職業危害檢測功能;風險預測與評價功能。四個功能的分別實施,既滿足安全工程及其相關專業的教學需要,還能滿足安全工程技術科研、培訓和評價等社會服務的需要。
4.重慶市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以我院資源為基礎,聯合煤炭科學研究總院重慶研究院、重慶大學等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構建重慶市安全生產科研協作體系,開展安全生產理論與政策、公共安全、安全管理技術、職業危害、危險源監控、應急救援、石油化工安全、礦山安全、危化安全、交通安全、建筑安全等領域的研究,實施重大安全科技項目攻關,推廣先進實用技術,實施安全生產科技示范工程。重慶安科院為安全工程學科人才培養、實踐基地建設及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物質基礎和保證。
五、人才培養途徑
(一)按照“大平臺,小模塊”模式科學設置課程體系
所謂“大平臺”,即本著“厚基礎,寬專業”的本科教育要求,設置一個課程群,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公共基礎理論知識和學科基礎理論知識與技能,為學生更深入地學習安全工程學的某個較具體的領域搭建一個平臺。所謂“小模塊”,即根據面向行業,培養安全工程‘一體兩翼’高素質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的要求,在大平臺的基礎上設置若干個模塊課程群,滿足安全工程主體,職業安全健康和安全風險控制兩翼的要求,同時依據行業的要求,設置不同行業安全的“小模塊”供學生選擇某個較具體的領域做深入學習,滿足就業市場對人才的要求標準。具體的課程設置思路為:
1.“大平臺”課程群。“大平臺”課程群分為公共基礎知識體系和專業知識體系兩大部分,包括大學公共教育、自然科學基礎、社會科學基礎、工程技術基礎、管理專業基礎、工程專業知識、管理專業知識,內容涵蓋了安全工程學科各個領域深入學習、研究所必須的基礎理論知識,為終身學習和個人的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2.“小模塊”課程群。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分為安全工程、職業安全健康、安全風險控制三個方向進行小模塊課程教育,而在安全工程的基礎上進一步分為石油安全工程、冶金安全工程、化工安全工程和礦山安全工程等四個方向。(1)安全工程。以石油、冶金、機械、化工等特色優勢學科行業為依托,培養在石油、化工、冶金、礦山等行業從事安全技術及工程、安全科學與研究、安全監察與管理、安全健康檢測與監測、安全設計與生產、安全教育與培訓等方面復合型應用型的人才。主干課程主要有《油氣安全生產技術》、《冶金安全生產技術》、《化工工藝生產技術》和《礦山災害防治技術》等。(2)職業安全健康。以重慶市安全生產技術支撐體系建設為平臺,培養具備安全科學與技術、勞動安全衛生管理、安全衛生法律方面的知識能力,掌握預防職業傷害技術與方法,能夠在政府安全監察部門、企事業單位及各級工會組織從事勞動安全與職業衛生方面技術研究、監察、管理、監督檢查、評價與咨詢的,富有創新精神的應用型、復合型專門人才。主干課程主要有《職業中毒預防與急救》、《工業衛生》等。(3)安全風險控制。以重慶市“安保互動”建設為契機,培養掌握產品、設備及工程壽命周期(開發、設計、研制、運行及維護)中的系統的風險分析、安全評價與理論技術,掌握安全科學基礎理論、安全工程技術與工作環境治理技術及現代化安全管理方法,具備分析事故隱患、消除或控制潛在危險能力,能夠在安全監察部門、技術監督部門及其他部門從事安全監察與管理、安全環境檢測與監測、危險評價安全教育與培訓,在保險公司從事防災防損、事故調查與處理及理賠、索賠等管理工作的綜合應用型人才。主干課程有《責任與信用保險》、《人身與財產保險》、《災害事故定損》等。
(二)加強實踐性教學,培養應用型人才
加強實踐性教學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徑,利用具有行業特色的實驗室硬件條件和安全工程實踐教學平臺,面向行業生產第一線,培養具有職業健康檢測和安全風險控制現場實踐應用能力的安全工程高級專門人才[5]。安全工程實踐教學將主要通過應急救援實訓平臺、安全工程實驗平臺、職業安全實訓平臺和安全風險控制實訓平臺等實踐教學環節組成。在應急救援實訓平臺中通過逃生訓練和應急救援訓練等培養學生安全生產事故現場應急與救援能力;通過安全工程實驗平臺,從機電安全、防火防爆、特種設備、職場環境等四大模塊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掌握通用安全生產技術的動手能力和實驗技能,為今后從事安全生產管理工作奠定扎實基礎;利用職業危害檢測與鑒定實驗室和非礦山安全與重大危險源監控實驗室進行職業安全健康、安全風險控制實訓,培養具有行業特色的突出安全檢測、安全評價兩大能力的“一體兩翼”應用型安全工程人才。
結語
通過對我校安全工程專業的分析和研討,提出一些新思路和一些創新措施,筆者認為,安全工程專業培養內涵不一定強求統一和規范,各高校可根據自身的特點和服務對象和服務領域靈活確定。對我校目前采取立足行業,面向社會,培養安全工程為主體,發展職業健康和風險控制為兩翼的模式,在實際教學中易于操作,同時為學生擇業創造有利條件,將工程基礎課與相關應用技術課整合成綜合性課程的做法值得提倡,與我校的幾大基地緊密結合,充分開發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有利于資源整合。
參考文獻:
[1] 倪文耀.關于華北科技學院安全工程專業建設的探討[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4,(3):40-43.
[2] 許江,鮮學福,司鵠.關于安全工程專業培養計劃的思考[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4,(4):16-19.
安全是人類永恒的話題,安全工程也是隨著經濟發展成長起來的培養專門安全人才的學科專業。近幾年來,安全工程專業的發展非常迅猛,從1999年開辦安全工程專業的不足30所院校迅速發展到2016年的160多所院校。然而,該專業在高速發展的過程中,也存在諸多的問題,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安全工程人才在就業中存在適應力不強、成長較慢、專業知識單一等現象。這些問題直接反映了目前安全工程人才培養模式與社會需求的脫節,也凸顯了安全工程人才培養方式方法轉變的必要性及緊迫性。黑龍江科技大學安全工程專業招生于2003年,截至目前已畢業本科學生600余人,近幾年平均就業率達到98%以上,45%簽約于世界500強企業,發展勢頭良好。但對已就業學生的回訪發現安全專業畢業生存在薪酬增長較慢、跳槽比例較高、從事非本專業人數較多等問題。由于發現了安全工程專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諸多問題,針對安全人才培養不能滿足企業需求的實際問題,在2015年度黑龍江省教育規劃課題“校企協同創新實現共贏的合作模式研究”(項目編號:GJD1215063)的支持下,黑龍江科技大學安全工程學院研究團隊針對該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
一、調查問卷構成及調研對象
研究團隊經過調查分析,于2016年10月到11月期間,向來自安徽理工大學、黑龍江科技大學、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及河南理工大學的安全工程專業畢業生共計40人發放了調查問卷,對本校安全工程本科層次2014版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調研分析。(一)調研對象的構成為了對安全工程專業有更全面的認識,對本校2014版安全人才培養方案有多角度的分析,調研對象主要由四所本科院校的安全專業畢業生組成。學歷層次為本科及研究生,工作年限為6~13年,平均10年左右,工作性質主要為廠礦企業安全管理部門(包括煤礦、港口、建筑、化工、石油等行業)、安監局\煤監局的公務員,安全評價人員,科研單位等,大部分為本單位的中高層管理干部及技術人員。調研對象選取的依據原則是本科專業為安全工程,畢業后從事本專業,且在本專業學有所長,對本專業的發展關注度較高。表1為本次調研對象的群體基本概況。本次調研并未像通常針對人才培養方案的評價采用專家匯集一堂,運用頭腦風暴法對其進行分析評價,原因如下。1.通常聘請專家集中分析,聘請專家數量有限,涉及行業也較為有限,很難對安全工程所面對的行業做出深入全面的分析。2.在集中分析過程中,專家囿于時間限制很難對培養方案進行仔細深入的分析,往往更集中于其中幾個部分。3.所聘請的專家往往更集中于高校,對安全工程的發展方向把握更準確,但對于企業的實際需求可能缺乏更深入的了解。4.所選取調研的對象均是1999年設立安全工程專業后入學成長起來的,對安全工程人才培養方案更熟悉,提出的建議更具有建設性和針對性。(二)調查問卷的構成調查問卷的主要部分為整體素質、知識結構、崗位勝任能力和創新能力。整體素質是指本科學生在培養過程中形成的不同于其他教育層次學生的總體表現,主要體現在學生的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科技素養等綜合素質的反映;知識結構培養主要是學生的自然和社會科學知識培養,更重要的是專業知識的養成,主要體現學生培養過程中的理論寬廣性;崗位勝任能力主要是指學生的社會適應性,重點是安全工程人才的管理組織能力、專業技術和實踐能力的養成,以滿足在不同崗位的工作需求;而創新能力的培養則是學生面對新問題新情況的獨特解決問題的能力,滿足學生在工作中對新問題的解決能力。調查問卷由4個一級指標和6個二級指標構成,滿分為100分。由各調研對象獨立完成,通過郵件或其他方式送達研究團隊。
二、調查問卷反饋結果
在規定時間內,共發放調查問卷40份,回收有效問卷38份,表2為此次調查問卷的評分反饋匯總表。在38份的調查問卷中,畢業于本校的問卷共14份,校外畢業的問卷共24份。從調研對象的評分結果來看,2014版黑龍江科技大學安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受到了調研對象的好評,平均得分為82.26分,評價得分較低的是技術能力培養、專業知識培養和動手實踐能力等方面。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校內和校外分組中,對該版培養方案的評價等級有較大差距。畢業于本校的幾位調查對象平均得分70.71分,僅達到中等程度;而畢業于外校的幾位調查對象所給評價分數達到89.85分,基本達到優秀程度。之所以出現如此差距可能是因為畢業于本校的學生對之前的人才培養方案執行中出現的問題印象較深,影響了本次打分;2014版人才培養方案的專業課程涉及面還較窄,開設實驗的課程也不多,還不能滿足現場的需求。此外,在創新素質和能力培養方面的具體措施還不足,方案的可操作性還不夠強。這也是本研究開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根據調查問卷的反饋結果,發現目前安全工程人才培養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下。(一)專業整體方向不明,課程繁雜而不系統目前國內安全工程培養模式大體可以分為兩大類:以中國礦業大學為代表的強化行業特色的培養模式和以首都經貿大學為代表的通用型安全科技人才培養模式。黑龍江科技大學2014版人才培養方案有工業安全和礦山安全兩個方向,但礦山安全方向的專業基礎課程與工業安全方向基本相同,而專業課有較大差別,導致這兩個方向在專業課學習時學生學習吃力,學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對一些基本知識如采礦、化工、建筑、機械知識儲備不足,學習專業課程時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二)安全工程課程建設落后,安全理論有待完善根據問卷調查的結果來看,目前安全工程專業課程設置遠低于現場企業的需求,導致培養的人才達不到市場需求。部分課程重復內容較多,缺乏系統規劃,如安全學原理與安全管理學,安全心理學與安全人機工程均有部分內容重復,且基本概念不一致。而對一些現場急需的課程如安全標準化、ISO管理體系、安全文化、應急醫學、安全法規、風險識別及控制等沒有在我校安全人才培養方案中涉及,課程開發和建設缺少前瞻性和創新性。(三)知識體系碎片化在當前國家強調重基礎、淡專業、寬口徑的培養模式下,[1]由于安全科學的交叉性和綜合性,幾乎需要所有的相關知識基礎,而教學課時有限,導致專業課程設置受限,學生學習的知識碎片化、零散化,無法形成系統的理論體系。(四)教學實踐環節效果欠佳由于安全工程專業的特殊性,進行實踐學習的場所本身的固有危險性比較大,企業安全責任較大,學生無法深入實習,且實習場所多樣性不足,導致實踐環節的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學生動手能力弱,上手較慢,現場普遍反映不佳。(五)企業對安全人才需求差異化較大在此次問卷調查中,還發現各行業對安全人才的需求有很大的區別。例如從事安全監督檢查的調查對象要求增加和開發相關職業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增加文字處理、匯報總結方面的選學課程;從事現場管理的調查對象要求加強對人才的講演、語言組織方面的培養,這是安全管理人員的基本要求之一,還要求對安全法規與標準、安全心理、安全文化建設、應急救援和應急醫學比較熟悉;從事安全評價人員的調查對象則建議加強專業基礎課的學習,對工藝、自控、消防、機械、化工等相關知識均要有所了解。由此可見,目前單一的工程技術型安全人才無法達到各行業的差異化需求。
四、對策建議
針對以上問題,我國安全工程高等教育應著重從以下方面進行改革。(一)加強理論研究,夯實專業基礎目前安全工程專業基礎理論薄弱,大多數學校以安全系統工程、安全心理學、安全人機工程三大課程作為專業核心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則立足于本校傳統行業開設,缺乏廣泛認可的專業基礎課。類似流體力學、防火防爆工程、機械工程、電氣工程等則是基于原行業安全特色的基礎課程或公共基礎課,而類似安全法規與標準化、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學、風險管理等現場急需的理論基礎課則相對缺乏。可喜的是,目前以中南大學吳超教授為代表的一批學者在這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近些年安全文化學、物質致災化學、安全人性學、安全倫理和安全職業道德等學科體系先后建立。這些理論的逐步建立為安全科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也將逐漸成為安全工程的高等教育基礎理論。研究團隊認為應以此為契機,推動安全科學基礎理論的研究,逐漸推動這些基礎理論的課程標準化建設,夯實安全工程的專業課程建設。(二)細分安全工程人才類型,制定相應的人才培養方案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各個行業對安全專業人才的要求不盡相同,如想各個方面均有涉及,則學生負擔太重,也不現實。目前對于安全工程高等教育的改革,有部分企業認為應仍然按照傳統的行業安全模式培養,研究團隊認為這是不可取的。對于企業來說,如果采取傳統的行業安全培養模式,畢業生進入角色較快,但學生就業受很大約束,選擇面狹小,受企業經濟效益影響較大,不利于學生的多向全面發展。因此,在通識教育的基礎上新的安全工程人才類型應劃分為工程技術型、安全管理型、安全經濟型、安全服務型等,[9]在此基礎上凸顯行業特色。目前沈陽航天航空大學安全工程、安全防范、以安全為背景的保險專業等本科專業,首都經貿大學開設的安全科學與工程、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安全管理工程、公共衛生等碩士專業是這一類型的代表。因此,未來的安全工程高等教育應根據技術、管理、經濟、社會服務等類型分別探索其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和實踐環節的模式,培養更具特色的新型安全人才。(三)提高師資水平,優化課程設置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目前我國高校教師隊伍往往缺乏現場工作經驗。雖然在教學科研工作中仍有機會接觸現場,但畢竟和現場工作所獲有所差別。因此,山西焦煤霍州煤炭集團與國內八所煤炭高校的校企產學研合作模式極具創新性,既解決了企業生產中的一批技術難題,也為高校青年骨干教師提供了理論聯系實際的機會,提高了高校教師的科研水平,實現了校企雙方共贏的目的,[10]此外,還應積極鼓勵教師獲取注冊安全工程師等資格證書,了解注冊安全工程師的工作內容、性質、特征,更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對于課程的設置,應對課堂教學內容進一步進行創新。如吳超教授先后開設的《安全科學方法學》《安全比較學》《安全統計學》,中原工學院王新泉教授等開設的《安全生產標準化教程》,華北科技學院顏燁教授開設的《安全社會學》等專業課程,是對安全工程課程設置的極大豐富。此外,還應系統優化和深化已有課程的教學內容,例如安全評價類課程應增加軟件包的學習和實際操作,增加通風、火災、爆炸等專業模擬軟件的了解和學習,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課程的設置應結合注冊安全工程師、注冊消防工程師、卓越工程師的要求進行改革,以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高質量工程技術人才為目標。(四)實踐基地的多樣化和虛擬化安全工程專業的實踐基地建設難度較大,真正能夠讓學生實踐的機會較少。解決的方法有在社會公共層面對愿意接受實習訓練的單位給予特殊的經濟政策,為實踐單位帶來看得見的效益,使企業能夠愿意、樂意接受實習生;校企之間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在實踐過程中除了企業為校方提供實習機會外,校方也可以為企業提供人才培養、技術咨詢等幫助,實現校企共贏的格局。實踐基地的建設還應多樣化,盡量為學生創造各種實習實踐機會,為學生的學習和就業提供便利條件。有條件有能力的院校也可以充分利用現在高度發達的計算機技術,利用流行的VR技術開發仿真系統,滿足教學需求。(五)創新能力培養的具體化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創新也是一個人的能力體現。在面對新問題、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的情況下,安全工程人才的創新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目前黑龍江科技大學的安全工程專業也設置了相應的創新創業訓練,主要以大學生科研立項、參加省級創業創新大賽等方式開展,開展方式較為單一。而實際在整個教學周期內,創新教育無處不在,例如在交互式和案例教學的課堂中,師生的交流互動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開放專業實驗室進行創新實驗,參與教師科研項目,申請專利等。2015年9月,由中國職業健康協會、全國高校安全工程專業學術委員會主辦,華北科技學院承辦的首屆全國高等學校安全科學與工程類專業大學生實踐與創新作品大賽的成功舉行,也為全國安全工程專業的創新實踐提供了全國性的創新實踐平臺。[11](六)學分制下人才培養方案的執行問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明確指出要注重因材施教,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優勢潛能,推出分層教學、走班制、學分制、導師制等教學管理制度改革”。學分制成為我國高校教學改革過程中社會各界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12]黑龍江科技大學也即將逐步開展完全學分制。在此情況下,在學分制下制定的培養方案能否完全執行,執行是否到位就是值得研究的問題。例如黑龍江科技大學2014版安全工程人才培養方案中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達62門,如果全部開設難度很大,教師數量有限,且知識結構較為單一,一名教師一般只能主講2~3門課程,很少具備開設新課的能力。因此,在無法增加教師數量的前提下,應逐步推進青年教師外出聽課學習,拓展知識結構,培育新課程,使教師具備一專多能以滿足新形勢下的教學需求。此外,針對人才培養方案的實習、實踐、創新等各環節,應提前籌劃,安排具體實施方案和步驟,使人才培養方案能夠切實執行。
五、結束語
安全科學是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而發展起來的綜合性科學,專門的安全人才應滿足不斷發展的社會需求。目前安全工程高等教育還存在著粗放、簡單、傳統、條塊化的教育模式,本文在針對黑龍江科技大學安全工程2014版人才培養方案的調查問卷的基礎上,分析了目前我國安全工程專業高等教育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加強理論研究、細分安全工程人才類型、優化課程設置、增加實踐基地的多樣化和虛擬化措施,以及創新能力的具體化等具體對策建議,期望能夠對安全工程專業拓寬辦學思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有所裨益。
[參考文獻]
[1]蔣永清,李彪,于曉洋.安全工程本科教學改革探討[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1(01).
[2]王秉,吳超,楊冕等.安全文化學的基礎性問題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6(08).
[3]石揚,吳超,陳沅江.物質致災化學的學科構建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6(09).
[4]許潔,吳超.安全人性學的學科體系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5(08).
[5]石東平,吳超.安全物質學的學科體系與研究方法[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5(07).
[6]許銘,吳宗之,羅云等.論安全科學的研究對象[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5(12).
[7]許銘,吳宗之,羅云.安全生產領域安全技術公理[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5(01).
[8]劉星,唐征友.安全生產責任的制度整合與倫理道德建設[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9(08).
[9]王凱,李珊,潘俠等.我國安全工程專業高等教育發展現狀分析[J].中國安全生產科技技術,2012(05).
[10]王為.煤炭行業校企虛擬創新機制構建及效果評價[J].產業科技與論壇,2011(10).
一、引言
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簡稱GIS)是一種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間信息系統,它是一門綜合性學科,結合了地理學與地圖學以及遙感和計算機科學。GIS利用計算機強大的數據處理功能和空間分析功能進行數據的處理、存貯和管理、查詢和顯示,目前已經廣泛應用于城市公共安全、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預測與應急救援、安全的輔助設計與評價預測等方面。GIS的運用對安全工程行業和人才的培養提出相應的要求。然而,由于所依托的學科不同,GIS在安全工程中的課程設置和師資力量存在明顯不足。為了使高校非GIS類學生獲得必備的GIS理論和方法,以及在將來能將GIS應用于安全管理和科學研究中,需要在課程設置方面采取一定的策略,突出GIS、安全工程和其他相關課程之間的多元關系。
二、GIS和安全工程專業定位與特色
GIS專業是近20年來新興的一門綜合性的邊緣學科。本文根據高校安全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要求,通過綜合分析國內外GIS專業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模式,及其適應安全工程專業培養創新性人才的需求,提出“為安全培養高素質復合人才”的辦學宗旨。
高校安全工程專業是以面向煤礦、建筑、交通、石化、消防、電力等行業為主,培養安全技術及工程、安全科學與研究、安全管理、安全健康環境檢測、安全設計與生產、安全教育與培訓等方面復合型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是一門涉及面極廣的綜合交叉學科。安全工程專業的特色在于培養學生的安全管理設計、開發和安全科學技術知識,以安全管理、安全健康、安全監控、安全評價等為主要應用方向。高校學生應學習GIS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構建基于GIS的應急救援、城市救災、重大危險源管理等安全信息技術平臺,并將其應用于安全產品的研究與開發。
三、安全工程專業GIS立體人才培養模式
1.安全專業GIS人才培養目標。傳統的高等院校安全工程培養目標具有單一性,這往往有悖于社供需狀況,不能順應多元化和市場化的發展格局。具有安全工程專業特色的GIS人才培養目標是:要求學生掌握GIS、安全系統工程、安全評價技術、計算機科學等綜合理論知識;掌握GIS和地圖學的基本理論、基本實驗技能以及GIS信息的獲取和利用;熟悉基礎GIS平臺軟件的使用,運用GIS、安全工程理論和其他相關學科的知識進行基于地理信息系統的設計與開發。安全專業GIS人才培養特色表現如下:
(1)依托安全專業進行GIS研究。突出GIS的特點,將計算機理論、空間科學、安全系統工程、測繪遙感、監測監控等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利用GIS理論建立面向企業和社會的安全管理決策系統,為企業和社會的安全管理水平提供決策支持。
(2)依托GIS進行安全知識研究。突出企業安全知識的獲取、數據處理等優勢,利用GPS、RS、GIS等地理信息技術,建立多維GIS空間數據庫、集成空間數據,進行安全產品開發,進行“4D”“3S”等安全集成產品的應用開發,重點進行安全工程專業的GIS應用能力的培養開發。
(3)依托“互聯網+”進行GIS開發研究。以“互聯網+”為基礎,集成和融合GIS技術,實現全國安全行業遠距離空間數據傳輸、交換及共享,為公共安全提供GIS服務,建立大規模的GIS平臺,為安全管理提供基礎信息資料。
2.立體人才培養模式。安全工程專業培養應針對現行教育存在的問題,抓住“應用型人才”這個解決問題的關鍵進行研究和實踐,根據學生的興趣和基礎特點,劃分不同的層次,制訂不同層次的培養計劃和培養目標。
安全工程專業GIS人才培養模式第二層次開發人才第一層次技術人才第三層次研究人才第四層次創新人才
圖1立體人才培養模式
安全工程專業GIS人才培養模式分為GIS技術人才、開發人才、研究人才、創新人才四個層次培養模式,如圖1所示。第一層次培養能熟練應用GIS基礎理論和技術,面向安全行業服務的GIS應用類人才;第二層次培養在計算機、圖論、安全等方面具有較為深厚的理論知識,面向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企業單位的GIS開發類人才;第三層次培養在前沿領域具有很深的理論基礎,具備成為科研、教學行業條件的GIS研究類人才;第四層次培養具有從事獨立研究、具備應用開發能力,在行業領域具有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創新類人才。
四、具有安全工程特色GIS課程體系設置的基本構想
根據立體培養模式,建立理論―技術―應用的教學體系,并根據安全工程專業背景、學生特點和GIS市場的人才需求,確立面向安全工程專業應用型GIS技術人才的培養目標,并且將逐步完善相應的課程體系建設。
課程設置應體現安全特色,加強開發能力培養,強化實驗開發環節,培養GIS創新意識,強調安全和GIS課程之間的銜接,體現學科交叉的特征,體現分類培養的理念。安全工程、GIS與計算機的關系如圖2所示。根據課程設置的特征,設置安全工程專業GIS課程體系如下:
安全、GIS與計算機關系安全工程理論軟件知識硬件知識圖2安全工程、計算機課程和GIS知識的關系
主要基礎課:以拓寬學生基本理論為核心,以工科院校基礎課程為基礎,面向各行業的發展需要。主要包括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數理統計等在內的數學課程,包括計算機圖形學、數字圖像處理、空間圖形學等在內的圖論課程,包括數據結構、VB/VC程序設計、數據庫原理等在內的計算機基礎課程。
主要安全工程專業課:以就業為導向,以拓寬學生安全技術和理論知識為基礎,面向企業和社會高危行業的需要。主要包括:安全仿真學、事故災害分析、安全系統工程、公共安全圖像技術、安全監測監控技術、安全在GIS中的應用等。
主要GIS課程:以延伸知識,培養學生具備在GIS軟件平臺上的綜合應用能力。主要包括:地理信息系統原理與應用、GIS軟件及應用、MapGIS二次開發、數據采集技術等。
其他選修課: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注重理論與實際的綜合應用,并銜接研究生教育課程。主要包括網絡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多媒體技術、人工智能、JAVA等的高等計算機課程,包括數值分析、數學建模理論等的高等數學課程,包括GIS系統集成基礎、WebGIS、三維GIS技術等在內的高等GIS課程,包括安全信息技術開發與應用、安全評估技術、重大危險源控制理論等的高等安全工程課程。
五、安全專業GIS教學模式
安全工程專業GIS課程教學模式應確立以教學內容改革、教學形式改革、教學環節改革為主要內容的教改模式,并以此構建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教學方法體系,充分體現了教學活動中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安全專業GIS人才培養方式是以課程教學、實踐教學、畢業設計和科研訓練為主的培養方式。
1.課程教學。教師根據教學目的任務使學生掌握安全和GIS基本理論知識,使學生了解GIS與安全工程之間的關系,從而達到將GIS應用于安全工程專業的目的。教學過程主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進行主導,常常采用講授式、展現式、討論式、任務驅動式、體驗式等教學方式。
2.實踐教學。通過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主要通過GIS實驗室MAPGIS7.0系列軟件、設計性實驗及綜合性實習的合理安排,培養學生對MAPGIS7.0軟件的綜合應用與二次開發能力。
3.畢業設計。通過畢業設計,訓練學生查閱文獻資料的能力、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使學生對某一課題做專門、深入、系統的研究,鞏固、加深已有知識,培養綜合運用已有知識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4.科研訓練。通過給學生提供參與科技研究的機會,使學生得到科研工作的基本訓練,促進科研與教學相結合,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團隊精神、科研能力和綜合素質。科研訓練的方法主要是教師下達多個科研任務,每個任務選取4~6名本科生參與課題,學生參與科研訓練項目后,指導教師應根據每個學生的訓練情況給出一定的評估。另外,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GIS創新設計大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通過定期舉辦研討會、設置名師講堂、進行科研訓練,教師定期指導學生參加GIS設計大賽、科技創新大賽,把學生在科技大賽、社會實踐、發明創造等活動中獲得的成果、獎勵以及發表的論文等計入學生綜合測評學分;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六、結論
安全工程專業GIS課程建設體系和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將安全工程和GIS有機結合起來,有利于提高安全工程學生的GIS應用能力,拓寬安全工程W生的知識面,改變安全工程學生的知識結構,從整體上提高教學質量。本文基于“為安全培養高素質復合人才”的辦學理念,提出應用安全工程專業GIS立體人才培養模式,建立具有安全工程專業特色的GIS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為安全專業的GIS人才培養提出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鄭貴洲.GIS專業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構建[J].測繪科學,2014(9).
人才培養的首要問題是目標定位問題,培養目標決定著人才培養的實施手段、內容、評判標準等內容,也決定了人才培養工作的成敗,更決定了人才成長、發展的方向。按照高等院校安全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的意見,“本專業的目標就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具備安全科學基礎知識、解決安全問題的基本技能的,具備行業安全工程技術基礎知識、安全管理科學知識的,掌握多種事故預防手段,且具備應用能力,能夠有效進行事故預防工作、有效進行事故后損失控制工作的綜合型專業人才。”
這一目標為安全工程人才的培養提出了宏觀的要求,具體操作過程中要特別注意處理好大安全型(寬口徑、多方向)、應用技術型(重基礎、重實踐)、工程設計型(重技術、重技能)人才培養的定位問題。我國的安全工程專業主要設置在工科院校,人才的培養必然不能偏離工科院校培養人才的基本要求。另外,安全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還必須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既符合科學本身發展的規律,又能滿足社會對人才能力的需求。
通才教育和專才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幾個基本理論問題之一,相關的討論一直沒有停止。安全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同樣面臨著這樣的基本問題。在安全科學中,有一個“大安全”的概念,它是指無行業背景的通用安全,主要研究安全科學的理論、安全原理與安全管理技術;安全工程則是工程安全(或行業安全)的范疇,是以行業為基礎的技術型安全專業。我們常說:安全是生產過程中的安全,生產是在安全的前提下進行的生產。這就決定了安全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應立足于不同生產行業背景,并注重安全科學的基本素質的培養。實現這一目標首先要在課程設置中融入這種培養理念,并通過科學、合理的教育教學環節逐步培養出符合目標要求的人才。
2安全工程專業的課程設置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距和社會現實的不同,安全科學的核心課程設置也有較大差異,如表1所示。方案對比可以知道,在安全專業的教學中,英聯邦國家重視安全管理,美國重視技術方面的工業衛生問題,中國重視安全問題的工程解決手段。在安全工程專業課程的設置時充分考慮要以行業為依托并逐步向外拓寬、專業拓寬領域與本學科的相關性、自身的人材力量、本專業學科與其他專業學科的交叉、市場的需求等方面。高等院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將安全工程專業設置的課程分為四種:公共基礎課(包括政治理論和思想品德課和文化基礎課)、技術及專業基礎課(包括根據專業方向選擇開設的技術基礎課和專業基礎(理論)課)、專業課(根據專業方向選擇設置課程)和實踐教學環節。公共基礎課程的設置滿足了我國高等教育對人才的基本要求,而技術及專業基礎課程能培養學生基本的專業素質,能對本專業領域有比較全面系統的了解,為將來進一步深入學習或從事工作奠定基礎;專業課程則保證了在具有通用知識的前提下,掌握較為具體的、深入的專業技能,體現“一技之長”。實踐環節則促使其專業知識的融會貫通、靈活應用。就安全工程專業的本科教育而言,它要培養的是從事安全工作的“工程師毛坯”。既然如此,那么在課程設置中就要充分考慮到所培養的人才的可塑性,以使其能夠適應將來的工作和學習;同時,又要考慮人才培養的目的性,從大的方面為其將來的發展指明方向。
基于上述考慮,我校化工學院設立了安全工程專業,目的就是培養化學工程領域的安全專業人才。安全工程專業以化學工藝和過程裝備專業為依托,以過程安全和設備安全為研究內容,體現化工安全工程的特色。在課程設置上,教學內容設置劃分必修和選修兩個類型、七大模塊。其中,必修課包括:(1)人文社科體育模塊、(2)數學自然科學模塊、(3)工科基礎模塊、(4)工程基礎模塊、(5)專業基礎模塊;選修課包括、(6)專業必選課模塊和(7)專業任選課模塊。模塊(1)、(2)目的是培養學生的人文、自然科學基礎和綜合素質;模塊(3)、(4)則突出工科特色和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設立了四大化學課程和化工原理、化工機械設備基礎等工程基礎課;模塊(5)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質,以培養學生安全科學意識和基本能力為目的,包括安全管理學、安全系統工程、安全人機工程、化工熱力學、工程力學等課程;模塊(6)強調安全與化工學科的結合,突出化工行業對安全人才能力的要求,包括化工安全設計、事故調查與分析技術、化工工藝與安全設計、安全與環境評價、化工裝置安全可靠性、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等課程;模塊(7)則為考慮學生自身的興趣與志向,設立了供學生完善自己知識體系的相關課程,如文獻檢索、現代企業管理、化學反應工程、工業危害與控制技術、火災科學導論管理等課程。經過多年的實踐,我校培養的安全工程專業畢業生具有良好的安全專業素質,同時又在行業安全技術方面接收過系統教育,因而在就業和考研等方面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3結語
安全工程專業的教育教學模式是多年來一直存在的問題。確立合理有效的培養模式既要借鑒國內外相關的研究經驗,又要從自身出發,通過不斷實踐、改正,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總體要注意如下幾個問題:
(1)培養目標要明確。只有先有了一個準確鮮明的目標定位,各項培養工作才能合理有序地進行;
由于安全工程專業面向行業多、就業面廣,很多高校將安全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具有堅實基礎和寬廣知識面的、能滿足不同行業需要的通用安全人才。綜觀各高校安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大體可將安全工程專業的專業課劃分為工程技術基礎課、通用安全課、行業安全課三大類。為實現培養通用安全人才的目標,高校在安全工程專業課程設置過程中,大多以電工電子技術、流體力學、工程力學等工科專業通用的基礎課為平臺,將安全系統工程、安全人機工程、安全管理學等通用型安全類課程的作為專業課程體系的主體。為保證以上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一些具有行業特色的專業課程的學時、學分被不斷壓縮甚至取消。這就導致安全工程專業畢業生雖然具有寬厚的專業基礎知識、寬廣的專業知識面,卻往往因為缺乏具體的行業安全知識而被用人單位拒之門外。為解決這一問題,一方面需要各高校不斷強化自己的專業特色,根據自身特點,結合地方工業實際,建立以行業為依托的安全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另一方面更需要在安全工程專業課教學過程中不斷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加強工程技術基礎課和通用安全課兩類課程的理論教學與工業實際的結合,在保證理論知識教學效果的同時,使學生更多的接觸工業實際,以彌補學生實踐經驗不足的問題。
2項目教學法在安全工程專業課教學中的應用
2.1項目教學法及其特點
項目教學法(projectteaching)是一種典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實施或完成一個項目,并在這一過程中學習掌握相應的理論教學內容。項目教學法的特點在于[6]:
(1)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項目教學法要求學生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項目的實施過程,通過獨立或分工合作的形式完成項目,從而使學生成為知識的主動發掘者,而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教學質量,還有助于鍛煉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交流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從而達到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的。
(2)將理論教學內容與實際項目緊密結合,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將生產或生活實際中的項目作為理論教學內容的載體,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學生既可以掌握相應的理論知識,又能接觸實際問題,從而避免了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問題,達到學有所用、學以致用的目的。基于以上特點,將項目式教學法應用于安全工程專業課程教學,可以有效緩解由于行業安全課比例偏少,實踐環節薄弱導致的學生對工業實際了解不足的問題[7]。同時,“以學生為主體”的項目式教學還有利于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2.2安全工程專業課項目式教學設計
安全系統工程、安全人機工程、安全管理學、安全學原理四門課程通常合稱安全工程專業四大主干課,在各高校安全工程專業普遍開設。其中,安全系統工程課程開設尤為廣泛。據統計,在我國開設有安全工程本科專業的院校中,86.2%的院校將安全系統工程設置為專業必修課;而在安全工程專業研究生入學考試中,超過70%的院校將安全系統工程設置為初試專業課;同時,安全系統工程的知識體系在注冊安全工程師和安全評價師執業資格考試中也占有重要比例。因此,本文以安全系統工程為例,探討項目式教學法在安全工程專業課教學過程中的具體實施方案。安全系統工程課程的核心內容是各種安全分析、安全評價方法,要求學生通過該課程的學習掌握使用適當的方法對工程、系統進行安全分析和安全評價的能力。該課程的項目式教學過程教學設計方案。通過以上教學環節的實施,學生可以充分參與到每一步的教學活動中,從而達到讓學生“主動學習”的目的。此外,從資料的搜集、分析,到評價過程的實施和評價報告的撰寫,學生的研究對象均為真實的工業生產過程。因此,在目前學生進入企業生產一線實習越來越困難的情況下,通過項目的實施來學習工業實例并模擬真實的安全評價過程,可以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一方面有利于加強學生對真實生產過程的理解,另一方面更有助于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3實施項目教學法應注意的問題
雖然通過教學環節的合理設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項目式教學的實施效果,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受教師的知識和能力、學生的素質和學習態度等各種因素影響,可能導致項目的完成質量低于預期。為避免這一問題,在實施項目式教學過程中還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項目設計合理。實施項目式教學的核心目標之一是讓學生接觸和了解工業實際,因此,首先應保證項目必須來源于企業的生產實際。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受學時和學生知識水平限制,如果直接將某個完整的工藝過程作為項目進行分析,則很難保證分析的質量。因此教師應在真實工業生產過程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簡化,使項目的規模和難易程度更適合學生進行分析。
(2)確保每個學生都充分參與到項目實施過程。由于采用分組實踐的形式,容易使小組中的個別同學出現依賴思想,參與積極性不高,甚至完全不參與。為避免這一現象,首先應明確分組的人數限制,如對于安全評價項目而言,小組人數最多不能超過4人,并要求每個小組成員承擔不同的角色(如組長,安全專家、操作人員、技術人員等),每個角色應完成相應的分析任務,從而防止所有工作由組長一人或其中幾人承擔的情況發生。此外,教師應對項目的實施過程進行全程跟蹤和監督,并對項目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加以指導,以確保學生的參與程度和項目的完成質量。
(3)建立相適應的課程考核體系。為引起學生的充分重視,應建立與項目式教學相適應的課程考核體系。主要應加大平時成績的比例,除將出勤、作業、課堂表現等常規內容外,更應將項目的參與程度、項目的完成質量等項目式教學相關的內容作為作為考核平時成績的重要依據。從而使學生充分意識到參與和完成項目的重要性,提高項目式教學的實施效果。
1我校安全工程本科專業特點
1.1不同高校安全工程專業的行業背景
國內開辦安全工程本科專業的高校很多,各高校安全工程專業一般具有典型的行業背景。調研發現,安全工程行業背景涵蓋礦山安全[6-7]、冶金安全、石油安全[8]、化工安全[9]、機械安全、交通安全、城市公共安全、農業安全[10]、建筑安全等。各高校在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時,會綜合考慮行業背景和培養定位,制定符合人才發展的培養方案。
1.2我校安全工程專業的行業背景
我校安全科學與工程學科從1988年起開始招生安全類碩士,培養以化工安全為行業背景的研究生。2006年開始招收安全工程專業學位碩士。2010年開始設置安全工程本科專業。這種先學科、后專業的建設思路決定了我校安全工程本科專業具有顯著的化工安全行業背景。
1.3國內對化工安全人才的迫切需求
近年來,雖然國內化工安全生產形勢呈現總體較好的態勢,但是事故總量依然很大,重特大化工事故未得到有效遏制。據國家安全監督管理總局披露,僅2017年就發生了203起化工行業事故,死亡238人。化工事故的不斷發生,凸顯了化工安全技術及管理人才的嚴重不足。尤其是現有的安全工程人才培養模式,知識結構單一,化工人才不懂安全、安全人才不懂化工,真正既懂化工、又能掌握安全的復合型化工安全人才,是目前國內化工行業的迫切需求[11-12]。針對此需求,我校在已有化工安全人才培養計劃的基礎上,更加深入健全化工安全人才培養體系,注重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
2以化工安全為特色的安全工程實踐培養模式
2.1培養方案中實踐環節的制定
所謂化工安全,指的是化學反應、化學工程、化工生產過程中的安全問題。化工安全具有基礎性、綜合型特點,不僅涉及安全工程的主要基礎問題,還兼具燃燒、爆炸、有毒等與介質風險相關的問題,以及與過程裝備可靠性有關的問題。因此,在以化工安全為特色的安全工程專業培養方案實踐環節的制定上,必須綜合考慮安全與化工(化學工程、化學工藝等)、安全與化機(化工機械等)的有機結合。我校在制定安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時,參考了安全科學與工程學科定位,即“瞄準國家重大需求,以反應性物質的安全技術為起源,以過程安全、化工安全、管理安全為應用基礎平臺,形成以過程工業和石油化工行業為鮮明背景的特種過程裝備安全技術、工業爆炸及其防治理論與技術、危險性辨識與災害反演評估技術為核心的化工安全學科特色和專業優勢”。經過總結教學實踐經驗并開展討論,以化工安全為特色的安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環節,將化工安全教育貫穿于安全工程本科4年的各個實踐環節中,達到系統且循序漸進的教學效果。除了工科院校普遍設置的工程訓練、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測試技術實驗等實踐環節外,我校的其他實踐環節均融入了化工安全教學,詳細介紹如下。
2.2認識實習環節
認識實習課程是培養工科學生對后續專業基礎及專業課程建立工程感性認識、激發學習興趣的重要實踐教學環節[13],設置在大二下學期,學時為1周。我校安全工程專業認識實習與化工大類專業如化學功能、化學工藝、工程裝備與控制工程、環境與生命等專業同標準、同檔次開展。同時,對安全工程專業的學生,在校內認識實習課程中增加關于工藝安全與設備安全的相關內容,一方面增強學生對安全的認識,同時也更加注重培養學生對化工行業的理解。
2.3生產實習環節
生產實習是工科學生學習和掌握所學的理論知識與生產實際相結合的課程,也是學習專業方向模塊課程的實踐基礎課程,設置在大三下學期,學時為3周,一般采用駐廠的方式開展。我校安全工程的生產實習與化工機械大類本科生同時開展,實習廠家一般安排在化機廠、化工廠等實踐基地。化工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只有深入工廠內學習工藝及設備安全,才能對化工安全有深刻的理解與感悟。
2.4化工工藝及設備課程設計環節
我校安全工程專業的學生,在大三下學期、大四上學期會開展兩次化工工藝與設備課程設計實踐環節。第一次是典型化工結構如塔、換熱器的工藝設計,為期2周;第二次是典型化工設備如塔、換熱器的機械設計,為期3周。通過這兩次課程設計,使本科生熟練掌握化工工藝及設備相關的工藝安全、設備強度及穩定性安全內容,為從事化工安全技術工作提供支撐。
2.5安全工程專業實驗環節
安全工程專業實驗范圍廣泛,不同行業背景下安全工程專業實驗設置有很大不同。經過最終討論,我校以化工安全為背景的安全工程本科專業實驗課程凸顯火災、爆炸、反應過程等內容,設置了閃點燃點測試實驗、最大實驗安全間隙測定實驗、氣體及粉塵爆炸特性測定實驗、放熱反應失控特性測試實驗、氣相爆燃及爆轟波傳播實驗、氣體及粉塵云火焰傳播行為實驗、細水霧抑制爆炸特性實驗、壓力容器超壓泄放實驗等。經過開展專業實驗,使學生對化工行業火災、爆炸、反應安全有較深的理解,同時能夠從事相關的實驗操作,培養實驗技能。
2.6畢業設計(論文)環節
畢業設計(論文)是教學過程的最后階段采用的一種總結性的實踐教學環節,設置在大四下學期,為期15周。我校采用如下兩個措施實現化工安全人才的培養。(1)安全工程學生與化工機械大類專業學生混合開展畢業設計。即在整個選題、選導師、開展過程,均有具有化工背景的化工機械大類專業導師指導。畢業論文題目均與化工機械相關,這樣保證了安全工程學生對化工知識的有效應用及鍛煉。(2)聘請部分校外化工企業的校外導師指導畢業設計。畢業設計選題來源于工程實踐,具有非常顯著的化工行業背景。通過這種方式,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水平。
3我校安全工程專業就業方向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07-0040-02
一、安全工程專業特點分析
安全工程專業最早起源于礦井通風專業,系礦業工程一級學科下的二級學科。后經多年發展,各高等院校結合自身特點給予安全工程專業更豐富的內涵及影響力,使其最終成為獨立的一級學科――安全科學與工程,專業范疇也不再局限于礦業方向,而是包含礦業安全在內的“大安全”,并逐漸形成集化工、機械、建筑、消防等領域安全科學及技術于一體的工業安全。由于安全專業涉及多個行業,橫跨許多專業技術領域,其知識體系必然不同于其他行業特點鮮明的專業,注重“一專多能”的傳統培養模式也并不適用于安全工程專業。開辦安全工程專業的高等院校類型很多,有軍工、化工、石油、礦業、土木、交通、能源、環境、經濟等,這也證明安全學科是一個涉及面極廣的綜合交叉科學。安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方向很多,盡管不同方向的人才未來從事的工作有所差異,但是安全專業的核心知識――安全理論和安全技能,以及安全意識的培養卻沒有本質區別。我國高校的安全工程專業正處在高速發展時期,安全工程專業的畢業生數量也持續增長以滿足社會對安全專業的人才需求。社會對安全的日益關注,國家對安全生產的重視,以及《安全生產法》的落實,極大促進了安全專業的發展,也為安全專業學生提供了很多就業機會。面對就業市場的繁榮,需要時刻謹記,人才培養不能只看數量,人才質量才是關鍵。眾所周知,懂生產的不管安全必然要出事故,管安全的不懂生產同樣不行。在這種情況下,要想從事與安全有關的工作,除了掌握必要的安全技術和安全管理知識外,還必須了解與各部門生產有關的專業知識,也就是說安全專業的特點決定了其人才培養必須注重“寬基礎”,培養對象必須掌握多個行業的安全及生產方面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因此,高校安全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方案和模式需要進一步改革和完善,安全學科自身還需要有很大的發展,以更好地適應安全人才市場需要,滿足社會對安全專業人才的期望。
二、社會對安全專業人才的要求
一、引言
民辦院校具有選擇專業靈活性的優勢,主要是應用型、職業性、社會急需的專業,并能高薪聘用一些名校的專家,教授,優中選優,以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和知名度。但目前很多民辦院校存在生源不足以及招生成本加大的困境,而且由于發展時間短,很多民辦院校無法自己培養或建立一支穩定的高水平專職教師隊伍,師資力量嚴重不足。
安徽新華學院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2006年較先在民辦本科院校中創辦了安全工程專業。但安全工程專業是一門多學科交叉、多行業交融的綜合性新興邊緣學科,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既與安全理論息息相關,又與工程實踐緊密結合。而我校不同于有較長發展歷史、較深行業基礎的老牌二本院校也不同于一般的高職高專院校,如何依據自身特點和優勢,確定安全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人才培養模式和構建合理并具有特色的課程體系,是值得探討的話題。
二、我校安全工程專業概況
我校安全工程專業已有5屆學生,其中2屆畢業生,目前在校生123人。其中2006年招生67人(女生25人),考上研究生8人(女生6人);2007年招生68人(女生10人),考上研究生11人(女生2人);2008年招生48人(女生8人);2009年招生36人(女生4人);2010年招生39人(女生5人)。目前安全工程專業專任教師和專聘教師基本滿足教學要求,課程體系已基本完備,實習實踐基地和實驗儀器設備基本能滿足實驗教學的需求,2006級和2007級學生就業形勢很好。
1、安全工程專業人才目標定位
我校安全工程專業為培養“應用型高級專業人才”做了一系列的改革與嘗試。在前期“大安全”的培養方向上,通過不斷地對社會需求進行廣泛調研,并結合所在的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專業優勢,依托安徽新華房地產集團在房地產開發、工程項目建設施工上的優勢,重新修訂和完善了培養方向,即在“大安全”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工程建設項目安全技術與管理這一專業方向,也即是圍繞“大安全”培養模式與“小安全”培養模式相結合來建設安全工程專業,堅持“立足安徽,面向全國,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和國家建設行業”。
2、安全工程專業課程體系設置及分配
安全工程課程體系包括通識教育、專業教育、職業生涯教育三大模塊,最低畢業學分19分,各模塊分別占總學分的比例依次為:38%、59.7%、2.3%,其中通識教育課是學生的基本知識儲備,包括自然科學、工程科學和社會科學基礎知識;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核心課程指各行業通用的安全科學理論和技術知識,包括工程技術、安全方法及工程技術和安全方法的交叉基礎知識,是“大安全”的基礎課程,專業選修課程體現了“小安全”專業課程,是針對工程建設項目安全技術與管理這一專業方向開設的課程。
在課程體系設置中,第一體現了本科學生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第二體現了較寬的知識面,能在各個行業通用的安全科學理論和技術知識,如:安全原理、安全系統工程、安全人機工程學、事故調查分析與應急救援等;第三加大了對工科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培養,實踐環節占總學分的41.8%,比例較以往方案分量加重;第四加強了安全管理、法律法規、安全心理知識的要求;第五,體現了“小安全”工程建設項目安全技術與管理的專業課程,如:土木工程施工技術C、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土木工程材料B、建筑結構、工程地質、土力學與地基基礎等。
3、安全工程專業實驗設置情況
目前已建成防火防爆、安全檢驗檢測、安全人機三個專業實驗室,可開設如:可燃液體閃點、燃點、自燃點測試、水平垂直燃燒、建材煙密度測試、點火溫測試、超聲波探測試件內缺陷測試、著色滲透探傷實驗、磁粉法對焊縫探傷、噪聲測量實驗、人體靜態尺寸測量、運動時、反應時測定、明度、暗度適應測試、聽覺實驗、手指靈活性測試、動覺方位辨別實驗等實驗,并具備基礎化學、物理、模擬電路、數字電路、材料力學、流體力學、軟件實訓中心等專業基礎實驗室,能基本滿足所開課程實驗需求,但仍需進一步擴大和提升。
三、我校安全工程專業存在的問題
1、專業方向和培養方案需要進一步的完善
培養方案中課程的設置是否能滿足相關施工單位和生產建設企業對安全工程專業人才專業知識的需求,還需要進一步深入到施工及生產單位進行調研,聽取企業對安全工程專業人才知識儲備的具體需求。
2、實驗室需擴大建設,實驗教師需加強培養
目前安全工程專業實驗室基本能滿足大部分的實驗課程開設,但多以驗證性實驗為主,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較少;對于專業教師應加強對自身動手能力的提高,主動鉆研和提高實驗能力,學校也應多進行相關實驗的培訓,聘請校外專家對教師進行培訓。
3、教師缺乏具體基層實踐經驗
民辦院校專職教師多數較為年輕,缺乏豐富實際工作經驗,并且中年骨干教師較少,在教學中存在理論與實際脫軌問題,因而一方面應多引進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人才,另一方面應加大對教師下基層鍛煉的支持和鼓勵,從政策上、經濟上、信息上進行支持。
課題項目:校級教研項目:本科高校安全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討(項目編號:2010jy004)。
參考文獻:
[1]沈廣元.民辦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辯證思考和實踐[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6,11:26-28.
一、安全工程專業英語教學現狀分析
專業英語是語言系統與專業課相結合的一門課程,雖然學生在日常用語以及閱讀等方面有一定的基礎,但是在閱讀安全工程專業方面的英語書籍、刊物以及在學術報告上進行交流的能力仍然不足。經分析,安全工程專業英語在教學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安全工程專業英語的參考教材匱乏。目前,各高校都面臨著專業英語教材匱乏的問題,有些高校選擇出版社發行的教材,只能籠統地進行學習,不能系統地闡述和突出本校安全工程專業的特色內容。而且,教學內容基本上是以詞匯、閱讀、翻譯、寫作等形式為基礎,忽略安全專業知識的常識引導等問題。2.安全工程專業英語教師應具有高標準。安全工程專業英語的任課教師不僅需要過硬的專業能力,還要具有較高的英語聽、說、讀、寫、譯的能力,才能夠將安全工程的專業課和英語課更好地結合在一起。而且,為了能夠在專業英語授課過程中取得更好的效果,任課教師除了掌握安全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外,對于不同行業的安全問題也應有一定程度的了解。3.學生對專業英語的認識不足。目前,有些學生的職業規劃不明、目標性不強,當面對專業英語中比較生僻難懂的詞匯、復雜難懂的長句時,興趣和積極性就更低了,對老師布置的任務敷衍了事,專業英語的教學質量和教學目標更難達到要求。
二、實施研究型教學課程的必要性分析
研究型教學是德國教育學家洪堡多年前提出的,其基本含義是將科學研究與教學結合起來,將研究融入教學。其基本原則是,改善或改變師生之間傳統被動的教與學模式,教師以啟發式、探討問題方式與學生共同研究一門或各門課程涉及的知識,使學生作為探索規律的主體,以高度的熱情接受新知識[3]。在安全工程這種涉及多個學科,涵蓋了理、工、管理等方面的教學課程中,實施研究型教學具有重要意義。1.有利于安全工程專業人才目標的實現。安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指通過對理論課程系統地學習,培養具有解決安全工程理論與實踐問題能力的人才。因此,在專業英語的教學過程中,既要培養學生的翻譯和閱讀能力,最重要的是讓學生主動學習,學會舉一反三。研究型教學就是在滿足正常教學內容的同時,還注重培養學生思維、表達、自學、分析、綜合等能力。2.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研究型教學的目的是為學生構建一種開放活躍的學習環境,大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在這種模式下,借助相應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的能力,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加以分析整合并且能夠應用于實踐,有助于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不斷進取的學習精神,從而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4]。3.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研究型教學模式是以小組的形式來開展教學活動,大部分的學生經過基礎性的英語學習后,英語的水平存在差異,通過小組團隊合作,有助于學生之間團結合作,增強凝聚力,促使學生共同進步。
三、北科大安全工程專業英語研究型教學改革實踐
2完善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的措施
針對本文提出的,在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筆者認為,為了進一步提高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的整體質量與水平,要求以對組織機構的完善為前提,以科學的規劃與統籌為基礎,以技術推廣為根本,以產權明確為重點。具體而言,上述各項完善措施的實施要點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2.1完善組織機構
從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的角度上來說,需要進一步明確在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方面的職責與權限,構建更加清晰,結構明確的管理組織機構。一方面,需要加強水務站對集水供鎮的管理力度,另一方面需要上級主管部門加強對于基層部門的業務指導與培訓工作:①需要明確水行政主管部門的工作職能與權限:即水行政主管部門是村鎮供水工程的行業管理部門,負責組織研究、制定村鎮供水工程管理的政策、法規和規章制度,對實施情況進行指導和監督等;②需要以鄉鎮為單位設立鄉鎮水務工作站。其行政關系隸屬于區(市)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實施“條塊結合,以條為主”的管理模式;③在水行政主管部門的實際工作過程當中,需要將對所管轄轄區內村鎮供水工程管理的行業指導、監督和檢查工作作為重點的關注對象,同時還需要特別注意持續加強對供水站和人員的資質管理,組織業務和技術培訓,逐步建立從業資格注冊制度,實行行業準入控制。(本文來自于《水利科技與經濟》雜志。《水利科技與經濟》雜志簡介詳見。)
2.2科學規劃與統籌
在現階段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的發展過程當中,針對鄉鎮級分散式供水工程管理中所表現出的突出問題與不足之處,一方面需要將其作為管理的重點,采取針對性的處置措施,另一方面需要在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工作當中,正確處理近期、遠期的發展關系。在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中,需要落實大量的調查研究工作,充分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則,對飲水工程管理進行集中的規劃與統籌安排。在建設規劃當中,需要特別關注兩個方面的問題:①需要將對水資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作為主要發展目標,在確保鄉鎮居民用水環境,乃至整個水環境安全性得到保障的前提條件下,以點帶面,將水務統一管理模式落實至實處;②需要建立在分類指導的基礎之上,加大對于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建設力度,使其在促進鄉鎮經濟發展方面的價值與功效充分發揮出來。
2.3重視技術推廣
在促進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工作發展的過程當中,需要以區域性單元為載體,通過設置水利站的方式,將所配置的專職水利運行管理工作人員的工作效能充分地發揮出來。同時,還需要重視對相關工作人員的技術培訓力度,建立在合作經濟組織的基礎之上,依托于專業性的技術工作部門,發揮農民自辦的服務體系支持力量,將各種新型技術、工藝、設備、材料推廣至具體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工作當中。同時,還需要積極展開包括水資源利用、保水、蓄水、輸水、配水、用水、節水等多個環節在內的技術研究工作。同時,需要立足于飲水安全工程所處的環境特征,加大對于渠道防滲技術、低壓管道輸水灌溉技術等節水灌溉技術的應用力度,使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的技術價值能夠得到持續的發展與提升。
2.4明確工程產權
為了能夠立足于實際發展情況,使飲水安全工程能夠得以持續、高效的運行,同時確保其管理工作水平能夠得到有效的發展與提升,就需要將對飲水安全工程產權的明確以及相關運行管理工作職責的界定作為重點工作內容來抓。大量的工程實踐經驗證實,只有確保了產權的明細,才能夠使整個工程項目的運行管理更加科學、規范,權責利三者之間的平衡度能夠得到更加有效的保障。但對于偏遠性鄉鎮而言,由于飲水安全工程的產權歸屬于集體,現階段是通過鎮政府相關機構對其進行直接的管理,社會效益表現比較突出。為了能夠使其運行管理的工作質量得到更進一步的體現,需要在組建管理實體的同時,通過引入企業化運作模式的方式,在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背景之下,按照其一般性規律展開運作,在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工作中形成現代化的企業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