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04 06:20:54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金融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摘要:數字創意產業屬于一種高風險和高回報并存的新興產業,是一種技術密集型的產業,在資本上對于政府的財政支持很是依賴,并需要在投融資市場的幫助下加快自身的發展進程。文章在分析了歷年來數字創意產業的數據基礎上,發現了我國財政對于數字創意產業的扶持力度不大,在參考之前相關研究的基礎上,探索提出相關的改善措施,以幫助我國數字創意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數字創意;財政金融體制;創新研究
引言
從2019年查詢到的數據可以看出,中國的網民數量已經達到了8.54億人。互聯網的普及率已經達到了61.2%。其中,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高達8.47億,手機已經成為人們上網的常用工具。人群的基數造就了一個數字產業巨大的市場,為數字游戲、數字電影等數字產品帶來了大規模的潛在消費者。從近年來數字創意產品的增長趨勢中也可以看出,數字創意產業在大環境各個產業都放緩增長的同時,以每年增速20%的速度,爆發式逆勢增長,成為了我國經濟發展又一個重要的驅動產業。
一、數字創意產業的含義和類別
1、數字創意產業的含義
2016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第一次出現了“數字創意產業”這個概念,但是實際上這個概念在2007年就已經在學術界出現了。陳剛、宋玉玉認為數字創意產業是以創意為基礎,在數字技術的支持下,創造價值,幫助人們生活和生產領域的結合,以推動數字產業的發展。臧志彭和陳洪認為,數字創意產業是一種技術和生活互相結合的新型產業,是一種圍繞著創意和依靠數字技術才可以實現的新形文化形態。王博等認為數字創意產業是一種建立在創意的基礎上,通過現代化的互聯網傳媒科技,來進行文化傳播的新形產業。本文認為,數字創意產業是建立在互聯網科技、數字技術和傳媒技術的基礎之上,把創意當作產業核心思想,以電影和游戲等作品形式當為載體,提供娛樂產品的新型文化產業。
2、數字創意產業的類別
根據數字創業產業的含義,大體可以分為兩個類別: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傳統產業包括了影視產業、音樂產業等,這些產業的共同點是,在互聯網技術存在之前就產生了。在科技發展后,這些產業借助新的技術手段,向數字化轉型,之后就出現了數字電影和數字音樂等新形式的出現。新興產業包括了文學小說產業、游戲產業、虛擬現實產業等,這些主要是在互聯網技術的幫助下,發展起來的新型文化產業形態。新興產業在產品的體驗上,更加吸引消費者,可以說,新興產業代表了數字創意產業的最新技術和未來發展的方向。[1]
二、財政金融體制創新的原因
1、數字創意產業處于發展初期
通過大量的數據可以看出,中國的文化創意產業還在一個發展的初級階段。在這個階段的產業,對于國家的財政政策很是依賴,需要在稅收及融資方面給予優惠政策,來幫助企業增加自身的抗風險能力。處于這個階段的產業,企業的抗擊風險的能力較差,產品的技術不完善,產品的推廣已經花費了企業大量的宣傳費用,而國內的消費者群體,主要來源于支持國產技術的消費者。這對于高投入、高風險的數字創意產業的企業來講,急需政府的財政支持,幫助企業的初期發展。[2]
2、數字創意產業的資本要求
數字創意產業有以下幾個特征:高投資、高風險、高科技、重知識產權、高回報等特征,是文化產業中最具風險的行業之一。數字創意產業的這個特征,造成了它發展需要的初期資本投入較大,風險也大,如果政府沒有相應的政策對其進行擔保和支撐,就會造成民間資本不敢投入到這個行業。除此之外,數字創意企業生產的核心在于創新,但是創新有時候并不能帶來預期的經濟效益,這就讓文化創意的企業面臨著高投入、高風險的境地。所以,數字文化產業的資本風險率過高,預期回報率不明確,這就使得金融機構不愿意對文化創意行業的企業投資。[3]
三、我國數字創意產業財政金融體制的現存問題
現在中國在財政方面,對于文化產業的扶持政策資金,主要有兩個類型,分別是國有資本的經營預算資金和專項資金。文化產業的專項資金是指,從2009年出臺了《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的相關文件以來,國家成立了幫助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專項資金,會對影視制作、文化創意和出版發行這些領域的發展,進行更加針對性的幫助。同時設立項目補助、績效獎勵、貸款貼息等相關項目,促進幫助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改善產業的資源分配情況。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資金的意思是,財政部會通過出資的方式來代表國家向文化企業購買其股份,主要是通過費用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兩種方式,來促進文化、科技和數字的創新。另外,在財政扶持的方面,在2010年,中國人民銀行和其他九個部門,一起了一個《關于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的文件,提出了針對文化市場的信貸、保險、融資、評估、檢測等方面的有關政策。在2014年,財政部、文化部和中國人民銀行一起頒布了《關于深入推進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見》的文件,提出了要開始重視創新文化相關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鼓勵自身條件過關的文化企業,通過股票和債券的融資形式,去吸引社會上閑余資金的投資。雖然隨著國家有關政策的相繼出臺,財政和金融市場對于數字創意產業的重視不斷的提升,但是還是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
1、出臺的有關政策對于數字創意產業的促進不足
我國的數字創意產業還處在一個發展的初級階段,企業需要的資金量往往比較大,但是因為現在我國對于數字創意產業投入的財政資金較少,投入的資金數量完全不能滿足數字創意產業對于資金的發展需要。而且當下有關的金融政策對于文化產業的融資限制比較多,文化投資的資金數量沒有辦法滿足企業的發展需求,資本市場沒有在這里完全發揮自身的作用。現在我國的金融創業板市場,中小企業的融資活動比較頻繁,但是數字創意企業在其中的占比卻很小。在銀行貸款的總體資金里,因為數字創意企業的資產是一種無形化的,這就沒辦法給銀行提供大額貸款所需要的有關擔保,這讓大量的數字創意企業沒辦法獲得銀行的貸款。而在銀行的風險投資中,因為數字創意的投資項目,具有高風險、高投入的特點,銀行通常會對這種投資項目采取一種保守的投資態度。這就造成了大部分的數字創意企業保持著一個低資本經營的生存狀態,很難實現規模經濟,從而開發不出來高技術含量的新產品。
2、對于數字創意產業支持的失衡
現在的有關政策對于數字創意產業的扶持有著明顯的失衡問題存在。一方面是財政政策對于創意人才的培養,知識產權的保護,公共信息的平臺建設,對于文化產業跨國之間的交流等方面,都有著明顯的問題。第二個方面是財政政策的偏向不平衡,比如在不同的地區,投入的結構失衡,財政政策的自身內容不合理,對于投入太過看重,而忽視了考核的重要性。在數字創意產業的內部,金融資金的支持上也存在著不平衡。政策主要偏向一些已經成長起來的有一定市場競爭力的大企業,而對于一些規模較小的企業比較排斥。在企業的所有制上,對于民營企業的扶持力度明顯不足。而在制度上,對于兼并重組的數字創意企業重視不足。
3、有關政策對于數字創意產業的幫助機制不完善
現在我國財政對于數字創意產業的技術平臺、信息平臺等基礎建設的政策支持明顯不足,這就造成了產業發展的相關機制不夠完善,這樣不利于產業資產的增值,也不利于文化資源的培養發展。除此之外,沒有幫助數字創意企業籌集資金和上市的服務的平臺和咨詢機構,但是數字創意創作團隊大多是以互聯網和數字技術為主的創業組織,因為現在缺少了解金融和數字創意的復合技術人才,造成了企業在爭取投資和運營上市等方面處于一個非常被動的處境,難以通過資本市場中的投資來解決企業需要資金的問題。
四、對于財政方面相關的策略建議
1、發揮稅收的積極作用
讓市場在資源的分配里起到一個基礎的作用。在尊重市場規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稅收政策的積極作用,促進數字創意產業的資本進入,調整資本的結構,把政策完善成相關體制和法律。例如英國,對于電影和動漫,這類數字創意產品就是實行的零增值稅,來減輕企業的資金負擔;而法國在產品的流通過程中,對數字創意類的產品實行財政的補助,但是同時限制了外來的數字創意產品。
2、改善相關投資體系
資本是一個國家發展本國經濟的重要動力之一。所以要不斷的完善我國的金融資本市場,引導資本市場的資金向數字創意的相關企業流動,來促進數字創意行業的發展進程。第一個方面要通過政府或者行業協會的推動,來創建數字創意產業資金的擔保體制,為數字創意的相關企業提供信用的擔保,來減少對產業的相關資金風險,讓企業可以順利的獲取貸款和投資。第二個方面是加強相關的指導咨詢服務,增加數字創意企業的資本運作水平。促進企業把上市作為自身努力的方向,改善企業自身的資產結構和經營機制,規范企業的組織架構,促進企業引入投資來幫助企業的快速發展。第三個方面是,增加無形資本在數字創意產業里的融資能力。數字創意產業屬于一種技術密集型的產業,企業的人才和技術這些無形的資產在企業的資本中比例中很高,應該用合理的方式去核算企業的無形資產,增加企業的總價值,來達到提高企業的融資能力的目的。
結語
總而言之,完善我國的財政金融體制,對于促進我國的數字創意產業的發展至關重要,要引導資本市場偏向數字創意產業,完善資本市場秩序和相關法律法規,完善擔保制度,加強平臺建設,不斷探索改善相關政策的方法內容,全面推動數字創意產業在我國的發展進程,讓數字創意產業在我國盡早的成熟起來。
財政金融畢業論文范文模板(二):關于財政金融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探析論文
摘要:我國是世界農業大國,在農業生產中一直以政府財政撥款作為資金支撐,但是在工業化發展進程下,對農業建設的投入的資金較少,對農業現代化發展形成一定程度的制約和影響。本文主要針對財政金融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行分析和探究,希望給予我國相關部門以些許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財政金融;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措施;分析
我國是世界農業大國,農業生產也是推動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的支柱型產業,但是當前,在我國產業結構角度分析,農產業與工業發展存在較大差距,對農業生產者的經濟效益和生產熱情帶來負面影響,甚至對社會穩定發展帶來一定制約。在此背景下,想要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序進行,需要以財政金融作為支撐,通過提升資金扶持力度,推動農業的穩定以及可持續發展。
一、財政金融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積極意義
(一)緩解環境壓力
我國農業在長期發展進程中,受到粗放式經濟模式的影響,對生態環境保護沒有給予重視,農業生產大量使用殺蟲劑、除草劑、農藥以及化肥,對附近生態環境造成巨大影響。推動結構性改革可以促使農業趨于綠化型和生態型方向發展,緩解農業生產和生態環境的矛盾,對促進二者的協同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二)優化產品質量
當前,我國居民的生活質量獲得顯著改善,對農產品質量也提出更為嚴格的要求,不僅要吃的好,還要吃的健康。推動結構性改革可以轉變農戶固化的生產理念,更加重視農產品質量和當前市場的需求,進而為我國社會提供更加健康的農產品。
(三)降低生產成本
當前,隨著我國農業的不斷發展轉型,在種養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者以及農業企業等新型生產主體中,其普遍存在生產成本高的問題,不利于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深化結構性改革是降低農業生產成本的重要舉措。
二、財政金融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優化途徑分析
(一)整合金融機構職能
在開展結構性改革中,農村金融機構承擔著重要職能和關鍵任務,想要發揮其職能,需要對金融機構進行整合和優化,改變以往的職能缺位問題。首先,對農村地區的金融機構給予政策扶持,規范金融機構組織體系,發揮各大銀行的核心力量;其次,鼓勵國有大型銀行的經營重心從城市轉移到農村,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更為便捷、更為廣泛的金融服務;最后,建立農村區域金融組織,與國有銀行相互作用、相互促進,鼓勵更加資金從城市流向農村。
(二)改善農村金融環境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金融環境改善與優化屬于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其對促進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積極意義和重要價值,尤其對于結構性改革而言,更是起到了基礎性作用,因此,當地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金融環境。首先,優化征信管理,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全面建立征信體系,完善相關業務、建立農戶信用數據庫,為征信管理提供數據支撐;其次,政府、企業以及銀行要構建合作關系,以信息技術為支撐構建信息化平臺,政府要起到牽頭以及引導作用,與企業和銀行機構進行有效對話,根據當地農村的經濟發展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提供金融服務;最后,利用重大節日、農村趕集等途徑,普及以及宣傳金融知識,尤其對于金融犯罪要重點宣傳,通過典型案例的方式突出金融犯罪的危害性以及嚴重性,為了幫助農村居民更好的接受知識,還可以利用土話歌謠或者趣味手冊的方式進行宣傳,促使其加深理解和記憶。
(三)建立完善保險機制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保險行業獲得快速發展,但是在眾多保險企業中,尚未有一家專業為農業發展提供保險服務的機構,對農村經濟發展帶來一定的制約和阻礙,因此,國家要鼓勵保險企業推出各種農業保險服務,并且從國家層面建立保險企業,落實和貫徹國家出臺的各項保護政策。首先,通過各種形式的農業保險服務,可以幫助農戶分攤經營風險,例轉移農業生產所承擔的市場風險和災害風險,并且通過自愿自主的形式參保;其次,保險企業要積極落實和相應國家相關政策,并且結合當地農村實際情況,推出各種形式的保險產品,加大在農民群體的宣傳教育力度,讓更多的農戶認識到農業保險的作用和價值;最后,鼓勵各種證券公司、信托租賃以及保險企業向農村轉移,與農村企業開展深度合作,構建多元化的保險組織體系,為農村經濟發展注入資金與活力。
(四)財政支持創新模式
摘要:概述在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中,國際資本流動對我國資本市場、貨幣政策金融體系及監管帶來的影響,探討了中國資本市場作為新興市場,應對國際資本流動應采取的策略。
關鍵詞:資本流動;金融體系;風險防范
經濟全球化自上世紀90年代起已經勢不可擋。當世界經濟活動跨越國界之時,資本流動國際化也形成了趨勢。國際資本流動包括長期資本流動和短期資本流動。長期資本流動包括國際借貸、證券投資和直接投資;短期資本流動包括銀行資本流動,保值性資本流動和投機性資本流動等項目。隨著全球金融市場的建立和完善,現代電子交易技術的廣泛運用,新金融主體的產生以及金融工具的創新等外部環境、內部條件的不斷變化等,促進了資本流動規模的不斷增加。改革開放以來,資本流動對中國經濟產生了積極影響,比如,直接投資有效彌補中國資本不足,為利用外資促進經濟發展提供了資金支持;資本流動加速商品周轉,推動國際貿易往來的同時增加中國的財政收入;改善國際收支等等。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國際資本流動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巨大機遇的同時,也給中國金融經濟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和風險。
1資本流動對國內金融經濟的影響
國際資本流入我國主要經過以下幾個途徑:一是通過經常性項目,虛假提高出口商品價格從而進入我國資本市場;二是隨著我國的投資環境日益寬松,外資利用虛假投資信息使資本大量流入;三是通過跨國公司的投機行為流入資金。國際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加大了資本流動,為中國利用國際資金發展本國經濟提供了可能。但國際資本的頻繁流入流出,會加劇中國國金融市場的動蕩,影響微觀經濟發展,不利于中國經濟的穩定持久發展。
1.1對資本市場的影響我國是一個還處于高速發展中的國家,我國的貨幣發行量始終以一個穩定的速度增加,M2雖然在今年有所下滑,但依然維持在10%以上,正因為我國的經濟快速發展,我國的市場利率始終高于國際上發達國家幾倍的水平,同時我國在大的趨勢上仍處于匯率長期升值的通道上,這必然會引起國外的資金大量流入。將外幣兌換為人民幣幾乎沒有任何成本,卻能享受高額的匯差和利差,再加上對我國的商業投資也可以保證一個較高的回報率,若沒有資本監管的限制就會促使大量外資涌入中國。尤其是短期資本流動的投機性,會促進我國股市的短期繁榮,助長股市指數的上升,在這個過程中,參與市場的投機者會主動地承擔市場風險,同時對沖套期保值者的風險。同時依照托賓q的理論,股市的繁榮也會在一定程度使企業的市場價值大于重置成本,促進實業投資,而持有股票的投資者也會因為資產的增值增加消費。而從負面影響上看,這種純市場的投機行為并沒有改善我國資本配置,只會異化證券投資功能,破壞市場價格均衡機制,在大規模撤出后引發資本市場震動還會關聯到實體經濟,直至引發金融危機。
1.2對金融體系的影響資本頻繁流動會對中國的金融體系帶來沖擊。國際資本的流入導致國內資金較充足,銀行往往會盲目擴大借貸,增加銀行體系的風險。流資本的頻繁動同時會引起利率和借貸市場波動,資本流入會增加貨幣供給量,導致利率下降;而資本大量流出會導致利率上升。其次,不管國際資本采取何種方式都會涉及到貨幣兌換,與匯率產生直接掛鉤,進而會影響到外匯市場。第三,資本頻繁流動會引起股票價格和股票市場波動,當國際資本采取股票投資的方式進入中國市場,會刺激股票需求增加,引起股票價格上漲,反之一旦流出就會引起股票價格下跌。而短期資本流動形式的多樣化,推動金融市場價格的頻繁波動,也會造成市場的虛假繁榮。
1.3對貨幣政策的影響無論是長期還是短期的資本流入,都會使國內貨幣供給以內生的方式增加,央行原有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將受到挑戰,必須對現行的貨幣政策作出改變。面對大規模的資本流入,央行將被動地調控人民幣,投放大量基礎貨幣來吸納流入的資本,并采取宏觀調控措施沖銷因資本流入引發的通貨膨脹。而短期資本通過經營項目、地下銀行、洗錢等方式導致資本流入源頭增加、速度加快,不同程度增加了央行貨幣政策目標確定的難度和實施效果的保證。
1.4給監管帶來難度我國的金融機構國際化進程加快以及外國金融機構的大量進入,為國際資本進出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和機會。而隨著金融保護期漸進,在華金融機構與國外金融機構、外資銀行可對中國的企業和個人直接經營人民幣業務,從事我國國債發行等,國際資本及國外投資者的資金往來將更為多樣和便利。此外,由于我國匯率波動,利率調整相對國際市場所形成的匯差、利差等,會不同程度地誘發套利資本流入和流出。而依托金融創新工具和現代電子通訊技術,國際間資本在不同金融市場間的流動更具隱蔽性、更便捷也更難以掌控。這些都給央行對資本國際流動的監管造成極大的困難。
2面對資本流動應采取的策略
國際間的貿易和金融資本的流動在過去十年中數以十倍的增長,以紐約為首的三大國際金融中心和其他新興的國際金融中心之間的聯系不斷加強,那些可能存在的價值洼地在信息技術的發展下也會在瞬間被填平。隨著中國對外開放進程的不斷深入以及積極利用外資政策的推行,作為新興市場,國際資本流動對中國經濟將產生多重性影響。因此,國家應采取謹慎的態度和有力的措施,通過實施嚴格管制以避免潛在的風險和危機。
2.1提升資本利用效率
中國在利用外資發展經濟過程中,為避免對國際資本的過分依賴,要提升整體金融資本的使用效率。單純從數量來看,金融資本市場已經趨于飽和,但從質量來看,國際金融資本對優化產業結構的優勢尤為突出。我國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提高資本的利用效率,減少國際資本帶來的擠占效應和沖擊影響。化短為長,主動吸引長期資本,適應國家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及產業轉型升級的要求,積極為符合產業發展方向的企業提供融資支持。
2.2建立完善的金融體系
加快進行國有銀行的改革,統一和開放金融市場準入的限制,采取多種措施,加強內部管理,實現業務交叉,多種經營,增強國內銀行業的競爭力,從根本上完善金融業的風險控制機制。在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的基礎上,增強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彈性,適當擴大浮動范圍,管理升值預期和通漲預期,尋求信貸規模調整和信貸結構優化的平衡點。逐步開放金融市場,加快利率和匯率體制改革,推動利率市場化。對資本項目實行嚴格管制,保持國際收支平衡。大力發展金融創新,通過金融制度和金融工具的創新,推動和穩定衍生金融市場的發展。
2.3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資本市場的逐漸開放增加了貨幣政策操作難度。面對我國當前出現的財政赤字,從經濟能力和償債能力出發,避免采用擴大通漲來彌補赤字。不斷完善貨幣政策,建立一體化的宏觀調控體系,靈活運用調整再貼現率和存款準備金率以及公開市場業務等金融工具,將貨幣政策真正控制在適度寬松和穩健的水平上,科學地調控貨幣供應量和銀行信貸規模,抑制泡沫的持續膨脹和投機炒作行為;適度規模增加供給,遏制價格上漲,化解資產價格上漲的壓力。通過穩健的貨幣政策,合理引導資本流向,削弱短期國際資本流入中國套利、套匯和套取資本溢價的沖動,避免國際資本流動對國內經濟帶來沖擊。
2.4加強監管維護市場的安全穩定面對開放的國際經濟環境,應加強與國際金融機構的監管合作,主動與國際金融統計接軌,通過建立一整套防范金融風險機制,化解國外金融機構對國內金融業構成的危機。通過設置中外合資、合作基金的形式,引導、管理和使用好國際資本,并積極采取防御性措施,限制短期國際資本的大規模流入,避免投機性國際資本對國內金融市場的過度沖擊。此外,要不斷提高鑒別和監控各類投機性資本的能力,進一步加大打擊查處力度,以監管體制的完善,持續維護國內金融市場的穩定。
參考文獻
[1]林純清.信息時代財務控制趨勢分析[J].安徽冶金科技職業學院學報,2012,2
[2]華興順,孫都光.國際金融危機對安徽經濟的影響及其對策研究[J].安徽冶金科技職業學院學報,2010,1
金融經濟類論文范文二:現代金融經濟風險分析
摘要:作為現代市場經濟的核心命脈,現代金融體系運行是否穩健、有序、有效,對國家經濟安全極為重要。本文以金融風險概況為出發點,對我國金融行業存在的風險因素進行了分析,且立足我國經濟發展現狀,對現代金融經濟風險問題防范措施進行了探究,以期穩定金融經濟,實現金融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關鍵詞:現代金融經濟;風險問題;解決對策;概況
作為一個雙重轉型國家,伴隨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我國經濟建設發展速度不斷加快,金融領域改革也取得了良好了成就。但金融經濟不穩定因素的長期存在也加大了其風險性。特別是2008年金融危機給世界經濟帶來了極大的沖擊,相比其他國家的損失,我國在該場金融危機中損失不多,但這并表示我國金融體系較為穩定,事實證明,必須對我國金融體系建設進一步改進與完善。
一、現代金融風險的概況
風險是指未來結果的不確定性,如未來收益、資產等具有波動性。金融風險是指于企業、機構而言,任何有可能致使其出現財務損失的風險,是企業、機構未來收益不確定性與波動性,其與金融市場波動性具有直接關聯性。金融結構風險造成的損失往往在其自身影響以上。在具體金融交易活動中金融機構產生的風險,將嚴重威脅金融機構的生存現狀。同時,如金融機構經營管理不到位也將產生極大的威脅,如產生系統風險,無法正常運行金融體系,甚至出現整個社會經濟市場無序現象或產生極為嚴重的政治危機。根據具體標準可將金融風險進行多種類型的劃分,如下:
(一)根據金融風險出現的根源劃分,包含兩類(靜態、動態)金融風險。靜態金融風險是指因自然因素或不可抗力出現的風險,其與相應定律基本符合,預測具有準確性。動態金融風險是指因改變宏觀經濟環境出現的風險,伴隨時間推移動態金融風險產生的概率與影響作用也會隨之改變,其預測難度較大。
(二)根據金融風險涵蓋的范圍劃分,其包含兩類(微觀、宏觀)金融風險。微觀金融風險是指由于客觀環境改變、決策誤差或其它因素導致經濟活動參與主體資產、信譽受到損失的可能性。宏觀金融風險是指全部微觀金融風險歸總。
(三)根據金融機構類別劃分,如銀行、證券、保險等風險。
二、現代金融經濟存在的風險問題
(一)金融發展格局不協調與風險向銀行集中。我國金融資產結構存在合理性較差的現象,具有較高間接融資比重,儲蓄率與廣義貨幣M2持續上升,進而大量風險集中于銀行業。我國廣義儲蓄率較高及持續上升,如34.3%為1985年我國儲蓄率,38%為1990年儲蓄率;40.2%為2001年儲蓄率,44.6%為2003年儲蓄率。近年來,以我國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末,社會融資規模達17.29萬億元,是年度歷史最高水平;廣義貨幣(M2)余額110.65萬億元,同比增長13.6%,比上年末低0.2個百分點,繼續保持適度增長的態勢。在銀行業發展中,其主要依靠大量儲蓄存款吸收,與中長期貸款發放進行儲蓄增長壓力釋放。通過大量數據顯示,我國銀行貸款中所占比例較高為企業融資,一般為80%以上,但股票與債券融資比例則較低。企業融資對銀行貸款過分依賴,將導致整個社會融資風險向銀行體系過度集中。以長期發展而言,貨幣供給過度將對物價、資產價格穩定性產生極大的沖擊,這對金融體系穩健運行不利,也將對貨幣政策調控空間產生擠壓作用。目前,我國金融體系以銀行主導型為主,在整個金融資源中銀行業所占比例超過90%,證券業發展滯后現象較為嚴重,保險業具有過小規模。在金融資源配置與金融風險分散中資本市場、保險市場無法充分發揮其作用。該類金融發展格局,與市場經濟發展需求無法滿足,進而對金融體系穩定、效率產生極大的影響。
(二)銀行資本充足率較低及呆賬準備金不足2003年以后,我國金融機構不良貸款額、貸款比率呈現大幅度下降趨勢,但對此類指標的過度性強調,只會導致金融機構利用信貸投放擴大對不良貸款進行稀釋或對有利貸款進行回收,實際上不良貸款存在的金融風險仍無法消除。目前,銀行機構仍具有極大的呆賬準備金缺口及具有較低的資本充足率。近年來,在國有4家獨資商業銀行內,高于國際標準8%的資本充足率銀行僅有中國建設銀行。而11家股份制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平均值僅為6.15%。由此可見,伴隨貸款增長速度的提升,大部分銀行業金融機構并沒有根據相關規定進行貸款損失準備金的提取,仍具有較大缺口,及較低的貸款損失承擔能力。當銀行資產擴張與資本金補充不符時,一定程度上必將造成其經營脆弱性。
三、現代金融經濟風險問題解決對策
(一)繼續深化金融改革對金融宏觀調控能力進一步提高,且對間接調控方式不斷完善,進而實現市場運作機制建立與健全,調整信貸結構與產業結構。第一,貨幣政策決策民主化的實現,增加透明度,對貨幣政策決策水平全面提升。對金融宏觀調控科學性、有效性地提升,對貨幣政策工具創新能力地提升,都能為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完善提供依據,且能夠在金融宏觀調控中將貨幣、資本與保險市場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中央銀行將繼續推行穩健的貨幣政策,該貨幣政策不僅能夠對經濟平穩發展起到支持作用,還能避免通貨膨脹及進行金融風險的有效預防。在日常流動性管理與引導市場利率中將公開市場操作的作用充分展現出來,應達到運用存款準備金、差別存款準備金及公開市場操作之間組合的合理性,以此對數量調控能力進行全面提升。對中央銀行運用價格工具實現貨幣政策目標傳導機制加以完善,在資源配置方面將市場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以此對貨幣信貸合理穩定增長起到積極促進作用。第二,對利率市場化改革穩步推進,對利率杠桿進行靈活應用,以此調整總量平衡度。利用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對市場利率起到引導作用,且按照市場利率金融機構對其資產、負債價格利率調控體系進行準確確定。通過外匯管理體制改革不斷深化,進行國際收支市場機制與管理體制建立,為貿易與投資活動提供便利。第三,加強與改進銀行窗口指導,要求必須對區別對待、有保有壓原則貫徹落實,對支農金融服務加以改進,對非公經濟、中小企業增加金融保障,調整信貸、產業結構,且對金融企業核心競爭力進行全面提升。
(二)建立科學、高效防范風險與金融穩定機制
1、強化金融法制建設與實行依法行政。完善金融法制體系,對銀行業、證券業等金融行業法律邊界進行界定,對各個金融機構的進行準確市場定位,對機構監管、功能監管特性進行合理劃分,及時補充、改進其相關法規,實現金融機構依法行政。
2、風險評估與預警體系建立與完善。金融風險評估指標體系必須具有系統性、合理性,確保金融評估報告的準確性、科學性,同時對整體金融運行狀態與潛在風險及時把握,進行金融風險識別、評價與預警體系的合理化建設,且按照風險程度向市場及時提醒,做好事前防范工作,以此對金融風險的擴展范圍進行有效控制。
3、金融危機應急處理機制建立。在實現金融一體化與金融穩定性不足的現狀下,必須進行金融危機應急處理機制的快速建立,以此對突發性事件產生加以有效控制。通過金融危機應急組織體系的建立與完善,能夠對金融應急處理措施進行統一制定與實施。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伴隨社會經濟與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國現代金融經濟發展事業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為降低金融經濟風險問題,推動整個金融行業的進步。必須重視風險問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大金融改革力度。這就要求各個金融行業充分了解自身發展情況的前提下,確立正確的金融風險防范措施,只有這樣才能推動金融事業的健康發展,才能為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提供可靠保障。
參考文獻:
[1]童錦治,呂雯.我國銀行業實際稅負水平對其盈利能力影響的實證研究[J].稅務與經濟.2010(02)
2.科技在金融套利行為中,科技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先進的科學技術為金融套利行為提供了物質條件,套利者在進行套利活動的時候利用先進的科技對金融套利行為進行綜合分析,對金融工具進行分解和組合,進而降低套利成本,反之,套利者缺乏科技依靠,必然會增加更多的成本投入來保障自己的利益。
二、加強金融經濟中的金融套利行為的管理
1.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金融套利作為金融經濟活動中一種普遍行為,為了更好地促進我國金融經濟的發展,我國金融機構及相關部門就必須重視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網絡系統建設,為金融套利行為提供物質基礎。另外,在金融網絡系統中還要做好金融網絡管理工作,實時更新,確保金融網絡安全,通過高效的網絡系統來減少金融交易的時滯,降低資金流動成本。完善金融法律法規就我國當前社會發展形勢而言,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夠完善,金融套利行為受市場經濟影響較大,為了更好地促進我國金融經濟的發展,完善我國金融法律法規非常重要。在這個國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下,金融套利行為需要法律來提供保障和依靠,只有健全的法律體系才能促進我國金融套利行為發揮正面作用。首先,我國政府及相關部門應盡快出臺相應的金融監管法治體系,確保金融監管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其次,要完善金融立法,使法律能夠有效地運用于金融經濟活動中,規范金融套利行為,保障資金安全。另外,金融監管機構還可以利用現有的一些制度套利活動建立起有效的反饋機制,提高對金融套利活動的敏感性,逐步減少現有的金融管制,在確保我國金融穩定的前提下積極的推進金融自由化進程,實現資金在市場內部和市場間自由流動,使市場機制發揮真正的作用,降低整體市場運行成本。
2.加強市場主體建設在當前社會發展形勢下,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而金融套利行為作為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一種產物,其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環境下要想保持著優勢地位,就必須提高加強市場主體建設。就目前來看,我國四大國有銀行在金融體系中占據著壟斷地位,這種壟斷地位會破壞市場競爭的公平性。為此,適當提高非公有制銀行在市場經濟中的主體地位非常重要。我國政府及相關部門應當積極推進國有金融機構以產權改革為核心的體制改革,盡快建立現代金融企業制度。加大人才的培養在這個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里,人才的作用越來越大。尤其是我國加入WTO后,我國的金融改革開放進程越來越快,現階段阻礙套利活動的因素將逐漸減小,金融套利活動將逐漸活躍,為了充分發揮金融套利活動的正面作用,避免其負面影響,加大專業人才的培養極其重要。首先,要加強金融監管人員風險管理意識,提高他們在金融套利行為中的風險意識。其次,要加強金融監管人員專業知識的培養與教育,進而保障金融資金安全。
【金融危機論文作者中文名】張靜;
【英文論文關鍵詞】金融危機;崩潰;資本流動;危機預期;匯率制度;
【金融危機論文英文關鍵詞】FinancialCrisis;Collapse;CapitalFloating;PsychologicalExpectationsforCrisis;SystemofExchangeRate;
【論文中文摘要】在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日益增強的今天,我們對經濟的迅速發展不能采取全盤肯定或否定的態度,而是應當認真研究其運動和發展的規律,盡量防范并消除其消極影響。從七十年代中期開始,發展中國家陸續開始推行結構性的經濟自由化改革和宏觀經濟穩定計劃,以試圖打破傳統體制的僵化,并保持國內通貨的穩定。但所有的這些嘗試都未曾在短期內達到預期的效果,反而引起了一系列的宏觀經濟問題,這些國家的宏觀經濟績效、國際收支狀況與國際外部經濟環境之間表現出日趨復雜的關系,特別是金融危機的頻繁爆發,地區性的危機通過商品市場、貨幣市場和證券市場的傳遞迅速向全球擴散,給國際金融體系和世界經濟發展造成沖擊。人們不禁要問:金融危機因何產生?筆者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首先透徹地進行金融危機的因素分析---資本流動自由化的利弊、待機而動的國際投機資本、經濟基礎的衰敗、國內居民對危機的心理預期。接著將分析和敘述的方法相結合,著重對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英鎊危機、亞洲金融危機等發生過的金融危機事件進行實證分析和比較,從案例中歸納總結出結論:危機最初表現為固定匯率的瓦解,而后呈現出外匯市場、銀行、房地產市場、股票市場出現崩潰的復雜癥狀。最后根據前...
(二)通過“業務下沉”和“轉型升級”等多種模式開展小微金融服務一方面,秘魯正規金融機構通過新設專屬機構或業務單元等形式涉足低端市場,從事小微金融業務,稱之為“業務下沉”。另一方面,有部分的非營利組織轉型為受監管的正規銀行類金融機構開展小微金融服務,稱之為“轉型升級”。例如秘魯的MIBANCO,由非營利組織發展而來,現已成為專業提供小微金融服務的全功能銀行。
(三)放寬資金來源,保障非存款類放貸組織的可持續發展小微金融機構的資金來源主要包括公眾存款以及第三方貸款,其中公眾存款約占全部資金來源的74.5%,是小微貸款的主要來源。EDPYME不能吸收公眾存款,其資金來源主要包括本地商業銀行貸款,以及秘魯國家開發銀行的貸款等。監管機構將EDPYME外部融入資金上限放寬到自有資本的10倍,并允許符合條件的EDPYME申請更換牌照,變為可吸收存款的金融公司,鼓勵EDPYME不斷完善經營能力,提高金融服務競爭力。
(四)利率自主定價,促進市場競爭和提高市場透明度秘魯法律未對貸款的利率作強制性規定,允許小微金融機構自主決定利率水平。監管機構認為只要信息充分披露,客戶可以自主選擇合適的產品,人為限制利率會降低小額信貸的可獲得性,利率通過市場競爭會降至合理水平。同時,由于小額信貸的利率高,但金額小、時間短等原因,能夠很好地覆蓋信貸風險和市場風險,而相比于高利貸市場,小微金融機構無疑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二、秘魯小微金融的監管經驗
(一)監管機構由于秘魯小微金融市場上各類機構并存且相互競爭,因此秘魯注重對產品和服務的監管,而不是機構本身的監管。秘魯小微金融的監管部門是銀行、保險與年金監管局(簡稱SBS)。同時,秘魯還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征信系統,有4家征信機構,其中3家為私有征信機構,另外1家國有征信機構設在SBS。國有征信機構的系統與秘魯的身份證系統以及稅務管理部門的系統相連,信用信息主要來源于一般金融機構、小微金融機構以及其他機構提供的債務信息。SBS信用系統針對一般債務人和特定債務人設立了兩套不同的信用報告系統。設立于2001年的一般債務人信用報告系統記錄了債務人的債務余額、信用額度、貸款轉讓情況以及擔保情況。特定債務人是指非零售的信用組合占總信用組合25%以上的債務人,特定債務人信用報告系統設立于2012年,該系統非常詳細地記錄了那些特定債務人的信用情況,包括信用的設立與退出、風險模式、相關擔保和轉讓情況。
(二)審慎監管內容
1.最低資本和資本充足率。秘魯對小微金融機構的最低資本要求為27萬美元,遠遠低于銀行520萬美元和金融公司260萬美元的最低資本要求;資本充足率要求為9%,與銀行要求一致。
2.不良貸款。秘魯將逾期天數作為小微貸款分類的主要標準,分為8天以內、9-30天、31-60天、61-120天以及120天以上5個等級。在客戶不能按時償還全部或部分貸款的當天,該筆小微貸款應立即被認定為不良貸款,而小微金融機構應將該筆貸款全部余額(而非僅發生拖欠的額度)記錄為不良貸款,停止計算利率收入,為逾期貸款提足撥備,同時在不超過90天時間內,沖銷已入賬而未實際收到的利息收入,或者為這部分利息收入的逾期損失計提撥備。
3.貸款損失準備金和貸款沖銷。根據不良貸款的5級分類,小微貸款的損失準備金比例分別是1%、5%、25%、60%和100%。在貸款確認為最高風險級別被計提100%準備金后,該筆貸款應該認定為完全損失并全額沖銷。為了實現財務連續性,沖銷的核準需要每月進行,貸款沖銷后,應該將客戶情況上報給SBS征信系統。
4.關聯貸款。禁止小微金融機構為其董事、主要股東和管理層及其親屬提供貸款。對于雇員和小額股東,單一客戶關聯貸款占凈資產的比重不得超過0.35%,而全部關聯貸款總額不得超過凈資產的37%。同時關聯方不應在獲得貸款的難易程度上有額外便利。
(三)非審慎監管內容為了規范小微金融機構的發展,SBS對小微金融機構的信貸業務準入、費用收取、信息披露、合同管理、防范過度負債、投訴處理等內容作了全面的規范。
三、秘魯小微金融監管對我國的啟示
(一)建立全面統一的行為監管制度目前我國發展小微金融業務的機構包括:正規金融機構、小額貸款公司、政府部門和非政府組織或國內公益組織等。與秘魯類似,我國從事小微金融業務的機構中,既有存款類銀行,也有小額貸款公司等非存款類放貸機構。但是與秘魯不同的是,我國小微金融機構的監管體系相對復雜,包括人民銀行、銀監會、金融辦、農工辦、扶貧辦等多個監管部門,由于秉持機構監管理念而非行為監管理念,對從事相同業務的不同類型的小微金融機構,監管標準差異很大。實踐中,由于監管規則差異存在監管套利,大型正規銀行和貸款公司等金融機構由于監管成本較高,其小微金融業務發展規模遠低于農民資金互助社和小額貸款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另外我國部分監管部門實施監管的依據是規范性文件,沒有法律授權,如農工辦對農民資金互助社的監管尚無法可依。為統一監管標準,避免監管套利,促進公平競爭,我國應借鑒秘魯的監管經驗,從機構監管轉向行為監管,以小微信貸業務為基點,構建與其業務特征相適應的法律和政策框架,并適用于從事該業務的各類機構。
(二)完善小微金融業務的非審慎監管內容
1.放松利率管制。目前我國金融機構的貸款利率已經放開,但是小額貸款公司等非存款類放貸組織仍然要遵守最高人民法院確立的4倍貸款利率上限,實踐中小額貸款公司為了覆蓋資金成本降低業務風險,只能發放單筆金額較大的貸款,最終導致“小貸不小”和“小貸不貸”等現象。為鼓勵小額貸款公司發放小微單筆貸款,促進金融包容程度,促進市場公平競爭,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我國可以借鑒秘魯的成熟經驗,放開小微金融機構利率管制,最終通過市場競爭利率會穩定在合理水平。
2.培育社會評級機構。完善的評級制度可以為差異化分類監管提供依據,我國可以借鑒秘魯經驗,培育發展社會第三方評級中介機構,不斷完善小微金融機構注冊設立程序和日常監測程序,建立系統性的小微金融機構評級標準。監管部門可以根據評級結果獎優罰劣實施差異化監管,提升監管效率、降低監管成本。
3.強化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建立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監管指引相互配套、逐步細化的金融消費權益保護法律框架。推廣實施合同概要說明表客戶簽字確認制度,有效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保護客戶知情權和決策權。加大合同簽訂各個環節的審查和監督力度,禁止小微金融機構濫用合同條款侵害客戶權益。關注債務人過度負債風險,建立過度負債風險指標體系,要求小微金融機構在發放貸款前進行風險測評,杜絕發放掠奪性貸款。
4.加強征信系統的建設。根據我國《征信業管理條例》,從事信貸業務的機構應當按照規定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提供信貸信息,目前央行征信中心正在允許小額貸款公司有序接入征信系統。但是實踐中仍有一些小額貸款公司、農民資金互助社等放貸組織尚未與征信中心的數據庫相連。同時我國征信行業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許多私有征信企業的征信數據覆蓋面和數據量還有待提高。建議進一步培育和鼓勵征信行業發展,發揮我國互聯網金融的后發優勢,運用云計算、大數據技術開展征信服務。培育和鼓勵社會主體依法建立征信機構,不斷拓展征信系統覆蓋范圍,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宣傳教育,充分發揮征信制度對違約風險的約束作用。
(三)改進小微金融業務的審慎監管框架目前我國小微金融機構的監管框架以審慎監管為主,尤其是金融辦、農工辦等監管部門的監管框架,基本上是參照人民銀行和銀監會的銀行審慎監管框架建立的,忽視了小微金融機構尤其是非吸收秘魯小微金融監管實踐對我國的啟示存款類機構的特點,難以完全適用。因此,在監管框架上,我們應當針對小微金融機構的特征,對現有審慎監管框架進行適當調整。
1.尋找設置最低資本要求的平衡點。首先應根據市場中金融中介的經濟規模設定最低資本要求,既要足以應付機構的啟動成本和一定的損失準備,也要避免準入門檻過高限制充分競爭。尤其是對非吸收存款類的小微金融機構,資本金門檻不宜太高,避免資金閑置成本過高導致貸款大額化傾向突出。
2.推廣運用合理的不良貸款分類標準和損失準備。我國一般對小微金融機構的不良貸款分類和損失準備的設定都是參照銀行的五級分類來執行的,銀行的標準建立在長期數據分析基礎上,這對小微金融機構來說數據量不足而且程序過于復雜,小微金融機構很難掌握。可以借鑒秘魯的做法,按照逾期貸款的天數對小微金融機構不良貸款分類、設置相應的貸款損失準備,并及時進行核銷。
3.打破區域經營限制,促進市場有效競爭。出于防范風險、便利監管的考慮,目前我國的小額貸款公司、農民資金互助社等新型小微金融機構都是哪里審批哪里經營的審慎監管原則,如監管部門要求小額貸款公司只能在審批縣域范圍內經營,不能跨區域開展放貸業務。但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阿里小貸等線上跨區域發放貸款的小額貸款公司已經出現,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從促進市場有效競爭,發揮市場配置資金作用考慮,我國應打破小微金融機構的區域經營限制。如允許小額貸款公司獲得省級人民政府牌照在省內跨區域經營,鼓勵符合條件的小貸公司跨省發放具有公益性和普惠性的小額貸款。
(四)拓寬非存款類小微金融機構的融資渠道,提升商業可持續性除了銀行等正規金融機構外,小額貸款公司等其他小微金融機構都是禁止吸收公眾存款的,同時由于自身的非金融機構屬性限制,無法獲得再貸款融資,導致商業模式難以持續。因此,我們應當借鑒秘魯經驗,采取多種方式拓寬非存款類小微金融機構的融資渠道。
從2002年開始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調整,現在來看這一過程經受住了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和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基本平穩地完成了匯率的過渡。現已形成參照一攬子貨幣進行調節、以市場供求為基礎、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體系。在利率市場化改革上,以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為代表的市場基準利率體系已初步建立,市場化的定價機制作用得到進一步增強。
2.金融宏觀調控和金融監管不斷加強
針對不同情形下的經濟運行,綜合運用多種宏觀調控工具,貨幣政策適度、及時、靈活的予以調控。以“一行三會”為核心的多層次金融監管體系日趨成熟,監管效率得到進一步強化。
3.金融對外開放進一步深化
金融業履行對外開放承諾,積極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同時對外資金融機構實行國民待遇。此外,中資金融機構通過并購、設立海外分支等方式逐步進軍境外金融市場。與之相對應的,合格境外、境內機構投資者制度繼續穩步實施,人民幣可兌換資本項目、雙邊本幣互換項目繼續推進,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也開始試點實施。
二、兩岸金融合作現狀分析
隨著十年來兩岸關系的不斷進步,兩岸間的經貿往來日益密切。現在臺灣已是內地第九大出口市場、第七大貿易伙伴和第五大進口來源地。但相比之下,目前兩岸間的金融業合作卻嚴重滯后,發展形成了“小金融、大經貿”的不平衡格局。(1)銀行業合作。近年來大量臺企赴內地進行投資,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和建設銀行已在臺北設立分行,另有招商銀行在臺北設立辦事處,以服務兩岸的金融和貿易活動。同時,島內銀行業也積極在內地設立分支機構,截至2013年5月底,共有11家臺灣銀行分行,其中已開業10家、在建1家,代表處7家。(2)證券業合作。臺灣當局自海基會和海協會恢復商談并達成兩項重要的經濟協議之后,開始逐步放開內地的合格機構投資者,允許投資臺股、債券、基金等。內地方面同時也給予了積極回應,開通了“臺股直通車”、“陸股直通車”,允許臺資企業在內地A股上市等。(3)保險業合作。隨著2002年臺灣“兩岸保險業務往來許可證”的公布以及內地保險業的逐步對外開放,兩岸保險業間的合作得到了進一步發展。但因內地保險業對外資的市場準入條件較高,在地區、數量、業務和股權方面還存在限制因素,目前符合條件的僅有臺灣的新光人壽、國泰人壽和臺灣人壽等三家保險公司。
三、兩岸金融合作深化存在的問題
目前兩岸金融合作既有政策性的障礙,也與長期以來兩岸間缺乏金融合作的實踐經驗等客觀因素有關。
1.主要障礙來自于臺灣方面政策
雖然內地始終堅持“不主張以政治分歧去影響、干擾兩岸的經濟合作”,但由于歷史的原因,在政治上兩岸之間存在嚴重的分歧。臺灣當局經常將兩岸間的經濟問題政治化,認為兩岸間CEPA模式的經貿合作制度會“威脅”臺灣經濟,兩岸間的直航會“危及”臺灣安全,對于經貿的爭端要求提高到“國際層次”進行交談。臺灣當局目前的政策制度依舊無法做到互惠對等,兩岸間的金融交流更多的形式是間接單向,無疑在很大程度上給兩岸經貿關系的合作帶來負面影響。
2.內地金融法規不完善
目前在兩岸間的金融合作方面并沒有專項立法,對人民幣與新臺幣之間的匯率兌換也沒有詳細的規定。這使得兩岸間的金融合作無法可依,相關合作進程也無法有序進行。此外,兩岸間的貨幣兌換由于立法上的缺失,通匯方面仍要借用美元進行清算,兩次的兌換費用高、占用時間也較長,這就使得資金往來更多的是在地下錢莊進行,大大降低了兩岸間經濟貿易的效率。
3.兩岸金融監管合作體制不統一
內地建立的金融管理體制是分業經營、分業監管,即“一行三會”的體系,而臺灣現有的金融體系則是由中央銀行和財政部共同管理。因此,兩岸間還存在著金融合作監管方面的差異,并且目前也還沒有建立起正式的溝通渠道,給兩岸的金融合作帶來一定的影響。
四、關于福建閩南地區推進兩岸金融合作的建議
1.閩南地區應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
閩南地區不僅在產業結構上與臺灣相似,更重要的是與臺灣之間有著語言習俗和地緣鄰近的因素。目前內地的投資環境已得到顯著改善,作為對臺前沿的閩南地區具有先行試點的優勢,因此必須著力改善相關投資環境,用貿易投資的發展來帶動閩臺金融合作,進而擴展到全國范圍。例如,福建地區要在建立健全相關金融監管體制、治理金融機構、市場建設等方面加快創新步伐,逐步建立起與臺灣地區相匹配的低成本、高效率金融體系,真正在兩岸金融合作中先試先行、有所作為。
2.建立兩岸金融合作實驗區,擴大合作雙向開放
一、我所理解的“金融危機”成因
我認為導致次貸危機的原因是美國政府的目光短淺和過于自信。
1.次貸危機的產生
根據資料,我了解到,所有的一切都起源于“次貸危機”。1999年,互聯網開始流行。在布什時代,互聯網的熱潮逐漸退去了,美國要尋找新的經濟活力。于是,他們將目光集中在了房地產上。政府提供60倍的按揭貸款。所以申請貸款的人越來越多。2007年,美國人的按揭貸款已和國內生產總值一樣大。而且,后來有很多申請貸款的人無法還款,這種無法還款的比率越來越高,引發了次貸危機。
2.全球金融危機的產生
次貸危機,是不足以產生金融危機的。2000年,在美國出現了一種法律監管不是很完善的CDS信用違約互換,CDS成為了最時髦的金融產品。因為沒有很強的法律監管,CDS這個金融產品被越來越廣泛地使用。在發生次貸危機的同時,還發生了一些事情。以前美國證監會規定只有在股票上漲時才可以賣空,現在股票下跌時也可以賣空。這個變化加速了股票的下滑。以上內容加上次貸危機、CDS的膨脹和大企業的降息,引發了金融危機。
3.我的觀點和想法
這次金融危機是政策上失誤所造成的后果。政府在決定按揭貸款這一政策的時候,沒有考慮這一政策的弊端,沒有為自己的決策留后路,而是一味地追求經濟騰飛。政府、組織似乎是照顧了中低收入的人民,卻使企業與公司虧損、破產。經濟是一條環環相扣的鏈子,從小商鋪到企業,從股票到銀行……一環連一環,一個環會影響相鄰的兩個環。如同多米諾骨牌一般,事情發生得太快,連政府都來不及控制,只能花費大把的資金追隨在事態后面,試圖控制大局。
次貸危機的“危”在于貸款款額過大,就算人民把貸款全部還清,國內生產總值就全部賠進去了,美國的經濟將無法自給。何況,人民無法還清貸款。再加上,政府為了刺激經濟,不斷降息,會導致通貨膨脹;錢不值錢,貸款的窟窿不但沒有變化,還有可能會緩慢變大,形成了惡性循環。從上述資料看,政府似乎是非常富裕的,但是那些資金都是從各種稅中來的,且其中企業、公司所交的稅占大多數。很多企業、公司都因為政府的降息,導致收入減少,股票也因為美國證監會的政策改變而一路下跌,越下跌,賣空的人越多,也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把企業、公司的本金全部抵消了。而且美國是一個影響力巨大的發達國家,每個國家幾乎都和美國有各個方面的關聯,美國出了事,世界必定都會受影響;因此美國的金融風暴就刮遍了全球。
二、各國政府如何面對金融危機
“救市”這個詞是在“金融危機”后出現的。“救市”的意思就是對金融危機采取救助措施。
平息金融風暴的方法我并不十分了解,但是我認為現在各國政府使用的方法只能緩解暫時發生的狀況。要真正平息金融風暴,我認為需要長一些的時間。畢竟金融風暴就是慢慢到來的,所以我們要做的是等待以及在最短的時間內醞釀出最好的解決方法。
1.各國采取的措施
金融危機發生以后,各國政府都采取了一定的救市措施。主要采取措施的是美國和歐洲的許多國家,舉幾個例子:
德國政府將拿出最多5000億歐元用于救市,英國政府宣布向皇家蘇格蘭銀行、哈利法克斯銀行和萊斯銀行注資370億英鎊,法國將拿出最多3600億歐元用于金融救助。而美國則已撥出7000億美元救市,還有4500億備用。政府只有撥出大量的資金,才能填補貸款和股票下跌形成的經濟漏洞。
這些出資救市的國家基本上是發達國家,而我們生活的亞洲似乎沒有受到非常嚴重的打擊,這對我們來說算是一件幸運的事情。
2.我的觀點和想法
如上述觀點一樣,我認為金融風暴不是能輕易平息的。其實美國政府撥款救市的原因不僅是因為要維持國家正常運作,還有安定民心,重新給予企業、公司信心的作用。它要告訴人們:“既然這個經濟漏洞已經出現了,就要有耐心,有信心。”
我認為除美國外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大的國家應該循序漸進,不要浪費太多資金用于環緩解暫時的經濟困難,應該想辦法讓大企業、公司恢復運作能力,因為一個國家的財力大部分是靠這些企業、公司作基礎的。
而關于美國的救市措施80年前,美國也曾經有過一次經濟大蕭條。當時的政府就通過把投資銀行和商業銀行分開營業從而降低了商業銀行的風險,保證了儲蓄用戶的利益。再經過時間的磨合,和財富的積累,使美國的經濟又飛上了世界的頂端。然而現在,我們又面臨了更大的金融危機,所以,我認為美國的企業家、政府應該用長遠的眼光研究出一套完善的救市計劃。我認為美國政府首先應該解決的問題是保證人民的生活質量,第二步才去考慮怎樣填補經濟漏洞,最后再考慮如何使美國經濟再度騰飛。
三、總結和疑問
1.總結
對于這次金融風暴的成因,我的觀點是:這是政策有漏洞導致的全球性災難。而對于各國救助措施我的觀點是:每個國家都應該循序漸進,制定長遠的計劃,保證人民生活質量,并且盡快讓企業恢復生產力,拉動經濟的腳步。
2.疑問
1我國金融監管體制發展歷程與現行問題
(1)1983年,工商銀行作為國有商業銀行從中國人民銀行中分離出來,實現了中央銀行與商業銀行的分離,從而使人民銀行集金融監管、貨幣政策、商業銀行職能于一身的金融管理體制宣告結束,現代金融監管模式初步成形。當時,人民銀行作為超級中央銀行既負責貨幣政策制定又負責對銀行業、證券業和保險業進行監督。這時的專業銀行雖然對銀行經營業務有較嚴格的分工,但并不反對銀行分支機構辦理附屬信托公司,并在事實上成為一種混業經營模式。1984~1993年,混業經營、混業監管的特征十分突出。
(2)20世紀90年代,隨著金融衍生產品的不斷增加,以及資本市場和保險業的迅速發展,1992年10月26日中國證監會成立;1998年11月18日,中國保監會成立,進一步把對證券、保險市場的監管職能從人民銀行剝離出來;2003年初銀監會的成立,使中國金融業“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框架最終完成,由此形成了我國“一行三會”的金融監管體制。
由于我國的金融監管機構成立時間短,監管經驗少,對市場的風險控制能力較差,監管仍處于事后監管,不能實現超前性和預警性,監管機構仍處于被動應付的地位。在分業體制下,監管部門之間各自為政,協調性較差,容易造成相互間的爭奪控制權或責任推諉,在監管中出現重復監管或監管真空。針對監管體制中存在的缺陷,在金融監管改革過程中,應首先建立金融監管的合作制度,使三大監管機構在各自獨立行使監管職能的同時,有效地協調彼此之間的權責,提高監管質量和效率。其次,強調金融機構內控制度建設,加大對金融機構創新業務內控制度的檢查監督力度,督促金融機構完善創新業務的操作制度,防止金融創新的衍生風險。
2建立與完善金融風險預警機制,構建一套全面的監管信息系統
考慮到一些金融市場不夠發達國家的情況,巴塞爾委員會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議。這些建議中有一點特別值得注意,即在金融市場不夠發達的國家,由于市場約束作用微弱,公開信息披露并不能促進市場監督發揮作用。因此,監管當局應建立一套全面的監管信息系統,以彌補公開信息披露的不足。
(1)應建立強制性信息披露制度和真實性責任追究制度。為確保監管數據真實可靠,金融機構必須按要求報送有關報表、報告,對于要求披露的信息,必須按要求披露。主要簽字負責人對有關報告、報表以及其他信息的真實性負責,發現虛假行為,要追究簽字負責人責任。
(2)加強對金融機構金融工具、金融業務創新的監控,建立一套科學的金融風險識別、預警和評估方法體系。實現對金融風險的動態分析和綜合評估,及早向金融機構發出風險預警信號,確定動態觀察指標,提出防范和化解風險的預備方案,及早采取防范和控制措施。此外,還應把握好監管的力度,避免抑制銀行的制度創新。
(3)加快金融監管信息系統的網絡化建設。一是要加快各金融機構內部控制監管信息的網絡化建設,實現系統內部業務發展與監管信息同步反饋;二是加快監管當局的監管信息網絡化建設,改善信息傳遞方式和速度,創造條件實現監管部門與監管對象業務系統的信息聯網,使金融機構的原始信息真實反映到監管部門,增強信息的透明度和準確性,以動態觀察與分析監管對象經營活動的合規性和風險情況;三是加快監管當局之間的監管信息網絡建設,以實現金融監管信息共享,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3學習國外立法經驗,改進風險監管法規,切實提高立法質量
我國的金融監管立法在一定程度上滯后于實踐的發展,需要立法機關和相關的監管部門共同努力,加快立法進程。以銀行業監管為例,未來一段時間應在政策性銀行和郵政儲蓄機構、信托業和融資租賃業、不良資產處置、銀行業金融機構市場退出、存款保險等方面推動中國的銀行業監管立法。在立法過程中,應進一步加強規劃性,增強系統性,提高針對性,強化操作性,切實提高立法質量。我們應當重視借鑒國際銀行業監管的良好實踐,采用國際最佳做法,充分利用國際社會的銀行監管和立法經驗,加強和改善我國銀行業的信用風險管理、利率風險管理、流動性風險管理和操作風險管理。同時,我們應從保護廣大投資者利益出發,加強我國的信息披露制度,保證監管部門對金融市場實行統一管理和有效監督,創造一個真正公開、公平、公正、安全的金融市場。
(1)實行功能性監管。功能性監管是指中央銀行同其他功能監管者(包括證券交易委員會、商品交易委員會等)相互配合,共同識別單個金融實體的風險以及整個金融持股公司的整體風險。同時著力提高金融監管的專業化水平;加強銀行、證券、保險三大監管機構之間的溝通,健全協調機制;以銀監會作為金融集團的主要監管機構或監管協調機構,負責集團整體的資本充足比率監管,并確保信息在各監管機構之間的及時交流和有效溝通。
1行為金融學概述
傳統金融理論是建立在市場參與者是理性人的假定的基礎上。在此基礎上,傳統金融學的核心內容是著名的有效市場假說(EMH)。該假說認為,相關的信息如果不受扭曲且在證券價格中得到充分反映,市場就是有效的。根據這一假說發展起來的各種金融理論,包括現代資產組合理論(MPT)、資本資產定價理論(CAPM)、套利定價理論(APT)、期權定價理論(OPT)等一起構成了現代金融理論的基礎,也構成了現代證券投資策略的理論基礎。然而,隨著金融證券市場的不斷發展,傳統金融理論和金融證券市場的現實不斷發生著沖突,大量的實證研究發現,人的行為、心理感受等主觀因素在金融投資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人們并不總以理性的態度做出決策。在現實中存在諸多的認知偏差和不完全理性的現象,證券投資行為中會表現出各種偏激和情緒化特征;在證券市場上則表現出股票價格的各種“異象”,如:一月效應、周末(周一)效應等,用傳統金融理論很難對這些“異象”給出合理的解釋。在這種情況下,源于20世紀50年代的行為金融學受到了重視,它從一個全新的視角來分析金融市場,克服了傳統金融學的一些弊端。
2行為金融投資決策的心理、行為特征
2.1過度自信(Over-confidence)
DeBondet和Thaler(1995)認為過度自信或許是人類最為穩固的心理特征,他們列舉了大量證據顯示人們在做決策時,對可不確定性事件發生的概率的估計過于自信。資金管理人、投資顧問和投資者都對可能自己駕馭市場的能力過于自信,在投資決策中過高估計自己的技能和預測成功的趨勢,或者過分依賴自己的信息而忽視公司基本面狀況從而造成決策失誤的可能性。這種過度自信完全有可能導致大量過度交易(overtrad?鄄ed)的產生。
2.2反應過度(Over-reaction)
反應過度描敘的是投資者對信息理解和反應上會出現非理性偏差,從而產生對信息權衡過重,行為過激的現象。主要表現在投機性資產的市場價格與其基本價值總會有所偏離。過度反應的另一種表現是,當沒有出現需要采取某種行動的事實時,投資者由于主觀判斷失誤,以為事實已經發生并采取行動而導致投資損失。
2.3反應不足(Under-reaction)
當市場上有重大消息時,股價通常未見波動,但在沒有任何消息的時候,股票市場卻有時會出現異常的波動且幅度較大,這表明股價對信息反應的滯后。與個人投資者對新信息往往反應過度相反的是,職業的投資人以及證券分析師們更多的表現為繁衍不足。他們通常會因為過分依賴過去的歷史經驗作為判斷的參照依據,而對市場中出現的新趨勢和新變化反應遲鈍,從而錯失贏利的良機。
2.4非貝葉斯預期
行為金融理論認為,人們在具體決策過程中,并非按照傳統金融理論中的貝葉斯規律來不斷修正投資的預期概率,而是對最近發生的事件和最新的經驗給予更多的權重,在決策和做出選擇時更注重近期事件的影響。
2.5后悔厭惡(MyopicLossAversion)
投資者在發現自己做出了錯誤的判斷之后,通常會感到傷心和痛苦,而為了避免這種痛苦,投資者會非理性地改變自己的行為。“損失厭惡(LossAversion)”是后悔厭惡的直接原因,正是因為損失所帶來的痛苦才使得人們會感到后悔。如果某種決策方式可以減少投資者的后悔心理,對投資者來說,這種決策方式將優于其他決策方式。比如很多投資者具有從眾心理,積極購買市場中受追捧的股票,而一旦股價下跌,投資者考慮到還有大量其他投資者也同樣遭受了損失時,自責和不快會相應得到減輕。
2.6固錨效應(AnchoringEffect)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當人們被要求作相關數值的定量評估時,容易受事先給出的參考值影響,這種現象被稱為“固錨”效應。“固錨”是指人的大腦在解決復雜問題時往往選擇一個初始參考點,然后根據獲得的附加信息逐步修正正確答案的特性。在缺乏更多信息的情況下,歷史信息就更容易成為人們對當前事物判斷的主導影響因子。例如在美國,投資者20世紀80年代末受美國股票市盈率(較低)這個普遍認可的“錨”的影響,認為日本股票市盈率過高,而到了20世紀90年代中期,即使東京股市的市盈率仍比美國高得多,許多美國投資者卻覺得東京市場不再被高估了,因為他們將20世紀80年代末東京股市的高市盈率當成了新的“錨”來考慮。
3行為金融投資策略
任何理論都是為應用服務的,行為金融學也不例外。行為金融學不僅是對傳統金融學理論的革命,也是對傳統投資實踐的挑戰。如行為金融學的大師RichardThaler,他既是理論家,又是成功的實踐者,他和RussellFuller一起發起成立的以他們的名字命名的Fuller&Thaler資產管理公司管理著15億美元資產。他認為他們的基金投資策略的理論基礎是:利用由于行為偏差引起的系統性心理錯誤。投資者所犯的心理錯誤導致市場未來獲利能力和公司收益的偏差期望的改變,并引起這些公司股價的錯誤定價。發現投資者心理上的系統性偏差,是基金獲利的基點。其基金業績似乎也在證明著這一點,從1992~2001年,其基金的報酬率高達31.5%,而同時期的大盤指數收益僅為16.1%。總體而言,行為金融的理論和實踐之間還存在著很大差距,還沒有成為投資專家們廣泛而普遍的制導理論。有兩個原因,一是行為金融理論本身并不完全成熟;二是利用這些理論測定各種各樣影響價格的心理變量時,會遇到很多操作難題。當然,任何理論都是有缺陷的,在金融市場中沒有人也沒有任何投資策略可以一直獲得超額回報。行為金融投資策略讓投資者具備了戰勝市場的可能,但永遠也無法具備打敗市場的保證。
3.1反向投資策略(contrarianInvest?鄄mentStrategy)
反向投資策略就是買進過去表現差的股票而賣出過去表現好的股票來進行套利的投資方法。由于股票市場經常是反應過度和反應不足的,對反應過度的修正會導致過去的輸家的將來表現高于市場平均水平,從而產生長期超常回報現象。邦特(Debondt)和塞勒(Thaler)(1985)的研究表明這種投資策略每年可獲得大約8%的超常收益。對此,行為金融理論認為,這是由于投資者在實際投資決策中,往往過分注重上市公司近期表現的結果,通過一種質樸策略(NaveStrategy)———也就是簡單外推的方法,根據公司的近期表現對其未來進行預測。從而導致對公司近期業績情況做出持續過度反應,形成對績差公司股價的過分低估和對績優公司股價的過分高估現象,為投資者利用反向投資策略提供了套利的機會。
3.2慣易策略(MomentumTrad?鄄ingStrategy)
慣易策略是指在分析股票過去相對短的時間內(通常是一個月到一年)的表現的基礎上,預先對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設定過濾規則(filterrules),當股票收益或股票收益與交易量同時滿足過濾規則就買下或賣出股票的投資策略。Rou?鄄venhorst(1998)對其他12個國家的研究證實了動量效應的存在,從而證明了這種效應并不是由于數據采樣的偏差所造成的誤解。我國市場存在明顯的慣性效應,利用股票在一定時期的波動采用此策略可以買人賣出而獲得價差收益。
3.3成本平均策略和時間分散化策略(DollarCostAveragingStrategyAndTimeDiversificationStrategy)
投資者將現金投資于股票時,通常總是按照預定的計劃根據不同的價格分批進行,以備不測時分攤成本,從而達到規避一次性投入可能造成較大風險的策略,即成本平均策略。它與投資者的有限理性、損失厭惡及思維分割有關。時間分散化策略是指承擔股票的投資風險的能力將隨著投資期限的延長而降低,投資者在年輕時應將其資產組合中的較大比例用于投資股票,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則逐漸減少股票投資比例增加債券投資比例的策略。成本平均策略和時間分散化策略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是在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中普遍采用并廣受歡迎的投資策略,同時卻又被指責為收益較差的投資策略,而與現代金融理論的預期效用最大化原則明顯相悖。
3.4捕捉并集中投資策略(Concentrat?鄄edInvestmentStrategy)
行為金融理論指導下的投資者追求的是努力超越市場,采取有別于傳統型投資者的投資策略從而獲取超額收益。要達到這一目的,投資者可以通過三種途徑來實現:①盡力獲取相對于市場來說要超前的優勢信息,尤其是未公開的信息。投資者可以通過對行業、產業以及政策、法規、相關事件等多種因素的分析、權衡與判斷,綜合各種信息來形成自己的獨特信息優勢;②選擇利用較其他投資者更加有效的模型來處理信息。而這些模型也并非是越復雜就越好,關鍵是實用和有效;③利用其他投資者的認識偏差或錨定效應等心理特點來實施成本集中策略。一般的投資者受傳統均值方差投資理念的影響,注重投資選擇的多樣化和時間的間隔化來分散風險,從而不會在機會到來時集中資金進行投資,導致收益隨著風險的分散也同時分散。而行為金融投資者則在捕捉到市場價格被錯誤定價的股票后,率先集中資金進行集中投資,贏取更大的收益。
4結語
自20世紀80年代起至丹尼爾·卡尼曼(DanielKahneman)的行為經濟學獲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行為金融理論迅速崛起,對現代金融理論提出了強有力的挑戰,可以說行為金融理論已經成為金融理論領域最為引人注目的研究主題之一。當然,行為金融理論遠非一個完全成熟的理論,其對投資實踐的指導能力也因時因地而異。
參考文獻
1李心丹.行為金融學———理論及在中國的證據[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4
金融是國民經濟的神經中樞,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加入WTO后,在金融市場開放的同時,必須高度重視金融安全。凡是與貨幣流通以及信用直接相關的經濟活動都屬于金融安全的范疇。金融市場開放后,國際金融資本會因政治、經濟和市場之變化而在國內外迅速流動,從而沖擊著一國的金融體系,潛伏著很大的金融風險。近年來,世界上頻頻發生的金融危機證明,如果—國在防范金融風險問題上認識不足或處理不當,就會發生金融風險甚至金融危機,從而威脅到自身的經濟安全,乃至國家安全。美國經濟學家麥金農在總結發展中國家金融自由化的經驗教訓時指出:過早地取消對外國資本流動所實行的匯兌管制,可能導致資本的外逃或外債的增加,也許二者兼而有之。諾貝爾獎得主托賓教授則明確指出,中國應積極參與經濟和貿易的全球—體化過程,但不要急于使自己的金融市場同國際金融市場實現—體化。這就是說,不要在條件不具備時,過早地取消對資本項目外匯管理,實現人民幣完全自由兌換。
在資本項目管理方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貿易組織都不強求其成員實行貨幣的資本項目可兌換。我國加入WTO的協議也并末承諾人民幣資本項目的可兌換。入世后,我國仍將維持資本項目下外匯管制的體制。這是由于資本流動對—國經濟會產生較大影響。在建立完備的市場運行機制、利率機制,以及各項嚴格的制度之前,過早地取消對國際資本流出、流入的限制,國內經濟極易受國際市場左右。放開資項目的管制,前提是建立靈活有效的金融宏觀調控機制,加強金融監管,提高應付國際資本流動、資本價格變動和匯率變動沖擊的能力。要做到這些還需要一定的時間。當前我國外匯儲備穩步上升、到001年10月底已達2030億美元。加人們WTO后,利用外資潛力巨大,資本項目對外資有著較強的吸引力,因此,國際收支仍將保持樂觀的前景。良好的宏觀經濟狀況和銀行間外匯市場供求關系,決定了我國加入WTO后人民幣匯率將繼續保持穩定,而這是加快外匯體制改革的重要保證。當前我國外匯管理部門正在從改進匯兌監管和提高國際收支監測預警能力等方面人手,積極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最終實現人民幣完全可兌換,這是我國外匯管制體制的長遠的終極目標,也是我國融入經濟全球化最佳次序中的最后一步。
鑒于金融市場的開放,伴隨著金融風險的增加,我國必須按照國際慣例,加強對外資銀行的監管。
首先,要建立強有力的監管機構,并完善外資銀行監管的法律體系,使之系統化和法制化。與WTO重要原則之—的“國民待遇”原則相一致,國外發達國家將外資銀行與國內銀行—視同仁。這一模式理應成為我國監管機構的最終發展方向,但是由于國內銀行與國外資本實力雄厚的大銀行相比差距過大,所以在相當一段時間里,主要是在世界貿易組織允許我國金融業進入自我保護的五年左右的時間里,外資銀行和國內銀行的監管需分開進行。在此,人民銀行現有的“外資金融機構管理司”就應成為最高機構,全權負責外資銀行監管及相關事宜。另可下設局、處等基層組織,對不同地區的不同外資銀行進行監管,并直接受各地人民銀行領導,獨立于地方政府。這一過渡過程及最終制度的穩定和形成都必須以外資金融機構監管法規體系的完善為基礎,以保證外資銀行的健康發展和我國的正當權益不受侵害
第二,外資銀行市場準入的監管。這是有效監管的首要環節。其主要內容有:一是有關法律法規和達成的協議.對進入中國市場各類金融機構規定的資本金最低限額。據報道,在華設立外資銀行最低資本金為200億美元。二是按照我國有關法律,對外資銀行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的有關認定,有違規違法記錄者不得認定。三是依照我國有關法律、對外資銀行業務范圍的認定。
第三,對外資銀行業務營運的監管。在監管工作中要特別注意到透明度這基本原則。透明度解決的是游戲規則和披露信息的公開化問題。落實透明度原則,要求各類金融機構在金融活動中必須遵循國際標準統一會計準則。在亞洲金融危機中,韓國、日本等國的—個重要教訓就是金融運行的透明度不高,直到出現支付危機并引致倒閉時監管當局才獲知真情況,但這時采取補救措施為時已晚。在這個問題上,對外資銀行業務運行透明度的監管方面必加強外部審計的作用,除采用傳統的日常報表分析外,還要求外資銀行聘用至少一名中國人民銀行認可的中國注冊會計師進行審計,并將其有關材料在權威報告上.予以公開位之受到法律、公眾、專業人士等多方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