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1 09:18:51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數字孿生與教育,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關于說明文教學,《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給出了明確的要求:“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這正如葉圣陶先生曾說的:“說明文以說明白了為成功。”教學說明文,首先要把握文體特點,教學過程中要通過對文本內容的學習,讓學生明白文章作者是如何運用語言文字來說明介紹的。如《神奇的克隆》一文,作者按照什么是克隆、克隆的作用以及克隆的誘人前景這一順序安排材料,讓讀者逐步地、深入地了解克隆這一生物技術。在初讀課文后,可以引導學生學習這種有順序的表達方式,上出語文味。葉圣陶先生說:“說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來說話,說明文未嘗不可帶一點風趣。”《神奇的克隆》由《西游記》中“孫大圣”“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氣,毫毛立刻變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樣的孫悟空” 開頭,一方面巧妙地說明了克隆是怎么一回事情,另一方面又激發了讀者的閱讀興趣,還初步體現了克隆的神奇,一舉三得。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討論作者這樣開頭的作用,感受作者寫作手法的高明,體現語文味。
說明文中往往會運用很多說明方法,引導學生學習說明方法,體會其妙處,也能上出濃濃的語文味。《埃及的金字塔》一文,在說明金字塔很高時用了列數字和作比較的說明方法——“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當于40層高的摩天大廈”。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為什么要運用說明方法,通過對比閱讀的方法讓學生感受說明方法在說明文中的重要作用,這樣就緊緊抓住了學生的心,課堂就能充滿情趣。
二、在品味詞語中體現語文味
說明文的遣詞造句雖比較樸實,但樸實中也蘊涵著語文味。因為說明文以傳授知識為目的,所以就要求它必須用準確的語言,包括表示時間、空間、數量、范圍、程度、特征、性質、程序的詞句,都要準確無誤。說明文的教學就是要抓住這些詞進行咀嚼、對比,讓學生充分感受說明文用詞之藝術。《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一文中作者就多處使用了“也許”“可能”等表示推測的詞語,充分體現了作者用詞的嚴謹,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細細體會。《神奇的克隆》一文在介紹克隆的作用時,作者用了“可以”“也可以”“還可以”“能夠”等詞語,體現了克隆技術的作用巨大。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扣住這些詞語充分與文本對話,使學生體會到克隆技術可以造福人類。在介紹克隆技術在醫學上的重大意義時,作者用了“制造”“配件”“裝配”等學生易懂的詞語來描述器官移植這一復形的醫學現象,有趣、形象,而且非常生動,這也體現出濃濃的語文味。
三、在體會情感中體現語文味
說明文的教學也需要著力挖掘情感因子,帶領學生與文本對話,并引領學生通過深層閱讀,展開想象,挖掘文中深藏的意蘊,學生內心被觸動的情感轉化為語言表達出來,就能引起情感上的激蕩。《埃及的金字塔》一文,作者除了介紹埃及金字塔的外形宏偉、結構精巧之外,還介紹了埃及金字塔的建造過程。在教學中,教師、學生與文本三者對話,想象金字塔的建造過程,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勞和智慧。學生經歷了情感和智慧的旅程,朗讀起來就會朗朗上口。再如《麋鹿》一文,在教學過程中僅僅讓學生知道關于麋鹿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讓學生讀出文字背后隱藏的情感。這樣一來,說明文的教學就非常富有感染力,就能體現出濃濃的語文味。
關鍵詞:人才培養;學生就業;存在問題;對策
2009年,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面臨著比以前更加趨緊的形勢,一方面是新增611萬需要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加上2008年已畢業但未就業的近100萬人,總數將達710萬人左右;另一方面,受經濟危機影響,就業空間相對緊縮,企業人員需求下滑。需要我們要認真研究的,提出適當的對策。
總理在2009年1月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時提出了的“切實解決學科專業結構設置與就業市場需求脫節的問題,著力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提高畢業生就業能力”的要求,2009年1月9日至11日,他在考察常州市高等職業教育園時強調,要把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起來,把人才培養與就業緊密結合起來。在職業學校學習,不僅要懂知識,還要掌握技能,更要學會生存。
一、存在問題
1.專業設置不合理。
一些學校不結合自身辦學定位,不研究社會需求,不問辦學條件,缺乏專業建設長遠規劃,一哄而上,片面追求種類多、數量多、名稱新,專業設置帶有一定的隨意性,導致了人才的結構性短缺和結構性過剩并存的矛盾。還有一些大學專業設置過細,使得培養出來的學生與社會所需求的復合型人才的要求有所差距,適應面窄,影響就業。此外,一些學校為爭奪生源,未經充分的市場調研和論證,盲目開設熱門專業,導致一些熱門專業遍地開花,專業趨同化非常嚴重,以至于一些熱門專業的學生剛入學事實上就被打入了就業難的冷宮。
2.人才培養方式單一我國高校長期以來實行的計劃經濟影響下單一的人才培養模式,基本按照統一的教學計劃、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培養學生,普遍存在重理論教學輕實踐教學、重專業知識輕人文素質和能力培養,忽視了社會需求和學生的個性培養。對學生的全面發展重視不夠,使得畢業生缺乏人文精神,缺乏創新意識與實踐動手能力,最終導致其知識結構和能力素養與用人單位的要求存在較大的差距,從而嚴重影響學生就業。
3.培養目標定位不準確。
不少學校片面追求高層次,中專升大專、大專升本科,本科院校爭上碩士點、博士點,這似乎已成為一種時髦。在追求高層次辦學過程中,一些過去十分有專業特色或專業優勢的學校放棄了自己的特點,在人才培養定位上出現了明顯的偏差,從而導致人才培養規格雷同,畢業生供需結構性矛盾突出。
大學生就業難這個問題由來已久,只不過今明兩年因為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就業形勢更加雪上加霜。所以,要解決此問題,我們必須要采取相應的對策。
二、大學畢業生供需結構性矛盾突出
在目前大學畢業生供需結構性矛盾突出、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就業壓力越來越大的情況下,要有效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迫切需要重新定位人才培養目標,不斷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和培養策略,努力健全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與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一)科學定位培養目標 對高等教育來說,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和多樣化是其發展過程中一對必然的孿生兄弟。如果一所大學的宏觀定位確定為教學型大學,那么教學性就是它的主要特點,其人才培養模式就必須考慮勞動力市場的直接需要,培養應用型、技術型等當前社會急需的人才;如果一所大學將自身定位在研究型層次上,那么這樣的大學不應把社會需求作為主要方向,而應注重學術性的研究,像清華北大都屬于這類型學校。
(二)優化人才培養方案 人才培養方案是依據一定的辦學指導思想和社會發展要求,為完成人才培養目標而對教育教學內容進行的選擇,已形成一系列專業和課程,構成一定的專業結構和課程結構。高校只有根據經濟和社會發展對人才的現實和長遠需要,不斷優化學科、專業結構,調整、改革專業設置和課程體系,才能從知識和能力結構上不斷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存在著傳統的基礎性學科相對過剩、新興的應用性學科和高新技術學科比較薄弱,專業設置與社會需求脫節,且專業趨同化嚴重等問題。面對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變化,高校在學科專業結構和課程體系的調整改革中,應密切聯系地方經濟特色、地方傳統文化、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及人們物質文化生活需求,大力發展優勢專業,打造品牌專業,強化辦學特色。具體來說,一是在學科結構的調整上,要堅持貫徹培養復合型人才的目標要求,分類型培養,加快傳統學科的改造,加大應用學科和高新技術學科的發展力度,建立起能與社會需求相適應的新的高等教育的學科結構。對研究性人才,要開設有一定深度的專業選修課,拓寬他們的知識基礎,提高他們的學術研究能力和學術論文寫作能力。對于應用型人才,要開設知識領域廣闊的專業選修課,使他們更多地學習和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二是在專業結構的調整上,要適應社會發展要求,進一步拓寬專業口徑,由培養對口的狹窄的“對口型職業人才”(即專才)向適應社會發展的“寬口徑專業人才”(即通才)轉變。專業課既要體現拓寬專業培養“通才”的目標要求,又體現自己專業特色
(三)創新人才培養方式 人才培養方式是完成人才培養目標、落實課堂教學而采取的一系列途徑、方法和手段。培養策略是培養目標實現的有效保證。高校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革教學管理體制等,切實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實際效果。
1.改進課堂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
以往那種滿堂灌的 “注入式”、“填鴨式”、“地毯式”教學方式使學生長期處于被動接受地位,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空間,抑制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創新能力。為此,高校一是要進一步加強校園網、數字化圖書館和多媒體教室的建設,并提高對學生的開放度和服務水平,對于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對于需要較強形象性思維的內容或需要逐步展開演示的內容,盡可能運用動態演示手段進行輔助教學;二是要以增加課堂教學信息量為出發點,充分運用網絡、電視等現代化教學手段來輔助教學,把網絡教學、集中授課與分散討論和個別指導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自覺學習的內在動力,增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三是要改革考試方式。學校應采取和鼓勵教師進行考試模式的改革,對需要進行筆試的課程應增加主觀題的比重,探索開卷、口試、大作業、實踐報告、論文等多種形式的課程考試方式,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如營銷和管理類的某些課程,可具體設計若干案例題,考核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如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是人才培養中的一個重點和難點。實踐教學作為融合知識與能力、理論與實際的重要形式,對于全面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應圍繞新的人才培養目標,走與企業合作辦學的培養模式。這其中,學校要解決的是基礎知識和基本素質的部分,企業要解決的是技能訓練和實踐能力提高部分。學校通過合作辦學,可以不斷探索高技能人才成長的規律,進一步完善課程體系,提高自身的辦學水平;企業通過合作辦學,促進技術創新、技術改造、研發攻關等進程的加快和提速,為產品的升級換代,企業上臺階增強動力;學生在校企合作過程中,體驗了知識和技能結合過程中螺旋式上升的酸甜苦辣,會促進自己世界觀和價值觀的進一步完善,學、做、想三管齊下也會進一步促進自身素質結構的合理化,在未來的競爭中更具優勢。
3.強化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創新教學管理運行機制
在“傳授型”的傳統人才培養模式下,高校的教學管理運行機制側重于對師生雙方“守時”“守紀”以及教學進度、課堂教學效果的規范和制約,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和個性,束縛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高校應實行新的人才培養目標,貫徹“嚴格目標要求、放活培養過程、實行彈性學制、提高教學質量”的教學管理方針,推行完全意義上的學分制和學生自主選課制,為學生提供一個自主學習、自我發展、自我成才的寬松環境和平臺。
4.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高職院校應突出職業教育的辦學特點,重視學生職業技術、技能和創新能力以及敬業精神的培養。專業設置與勞動力市場需求相結合,教學內容與國家職業標準相銜接。采取“訂單教學”的校企合作培養模式,實行學業文憑和職業資格“雙證書”制度。大力發展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此類高校要找準定位,突出應用技能培養的辦學特色。要按照人才市場供求信號進行學科、專業和教學內容的調整,以適應社會需要。在培養學生的知識、能力、技能等方面都要與其他綜合性本科院校有所區別。要注重貼近實際、貼近實戰需要,在通識教育基礎上實施寬口徑專業教育并滲透素質教育,為社會培養大批的基礎厚、專業精、技能強、素質高的符合知識經濟時代要求的灰領人才。總結高校發展的歷史經驗,不難看出高校的人才培養是隨著社會需求的發展不斷變化的,但是由于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變化具有一定的滯后性,造成了高校畢業生的培養與社會需求存在著一定的差異。
5.國家宏觀政策支持
3月17日,教育部下發《國家促進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公告》,首次以公告形式公布了國家促進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政策,包括20條新舉措,將對“到基層到中西部地區就業”、“應征入伍服義務兵役”、“參與重大科研項目”、“到中小企業就業和自主創業”、“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等五類大學畢業生,提供補償學費、考研加分等優惠政策。?根據“市場導向,政府調控,學校推薦,雙向選擇,自主擇業”的大學就業制度,政府出臺措施,調控大學畢業生的走向,是十分必要,也是正常的。
6.就業能力培養。
據職業介紹中心負責人介紹,與前些年相比,用人單位的人才消費理念更加理性務實,更加注重學生的創新能力、再學習能力、吃苦和敬業精神。有的企業反映,雖然招聘時有很高的淘汰率,但一些大學生來了以后還是讓人不滿意。這一方面是指技能上的缺乏,另一方面也有工作態度上的問題,如果不對他們進行培訓,他們很難在工作中體現企業的理念和價值觀。中創軟件人力資源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眼高手低、急功近利、不負責任,是部分大學生身上存在的最讓用人單位頭疼的問題。(1)加強正確的理論、信念、人生觀的教育,幫助受教育者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主義的侵蝕,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財富觀和成功標準,樹立遠大的理想。
【中圖分類號】G420【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2010)04―0028―05
一 序言
班主任工作是一項需要愛心、慧心和恒心的工作,更是一項需要科學指導的工作。一名優秀的班主任,應具備迅速、準確且全面了解學生的能力。面對活蹦亂跳而又淘氣可人的學生,新手教師在有序管理班級、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開展教學活動上該如何著手呢?彭興奎[1]在《優秀班主任的九個好習慣》一文中提到“取長補短,互相協調”(一群相互依賴、互有渴求的學生組合在一起去完成具體目標時,工作效率最高)和“學會傾聽,勤于觀察”(班主任要能傾聽學生家長和同事的意見,切實把握學生的思想脈搏)。
座位是每位學生和家長特別關心的事。對于班主任而言,安排座位是件費心的事,更是項智慧的實踐,對新手班主任而言更是項挑戰,是新手班主任的必修課。根據一些專家班主任的多年實踐經驗總結,安排好學生的座位,需三個步驟:第一,安排座位前,要詳細調查、了解班內各種情況。第二,座位安排時,要全面、慎重考慮各種因素。第三,座位安排后,要根據隨時出現的特殊情況及時調換座位[2]。本文從社會網絡的角度探索班級學生間的整體網絡結構,通過個案研究展開對班級學生間的調查了解,為班級學生的座位安排做好第一步,也是首要步驟。
二 社會網絡分析方法
社會網絡分析方法是一種研究社會結構、組織系統、人際關系、團體互動的概念與方法,能夠用于測量行動者個體及他們所處社會網絡成員之間的錯綜復雜的關系和連結[3],對群組成員之間的通訊模式等進行可視化建模[4]。通過對行動者間的情況分析,得出行動者之間的社會網絡信息,了解行動者的社會網絡特征。社會網絡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在于:能夠帶領我們“透視”社會網絡中行動者之間的互動――能夠定義并清晰地說明它們,看到它們創建的相互連接的圖式,以及達到理解這些圖式的意義[5]。社會網絡分析被視為研究社會結構的最簡單明朗、最具有說服力的研究視角之一[6]。
三 研究設計與實施
本案例研究的目的是讓新手班主任詳細調查和了解班內學生的各種情況。研究聚焦于新手班主任在安排學生座位問題時,對班級學生間的人際交往、知識交流與共享、信息流通、學習協作等的了解。本研究運用社會網絡分析法測量班級成員個體及他們所處的班級網絡關系和連結,可視化的交流模式,得出班級成員間的班級網絡信息。研究對象為江蘇省無錫市某高中201班的40名學生。由于該班級是高一直升高二的,所以班級成員不變,只是換了一名新的班主任。
對于整體網絡結構而言,節點代表的分析單位不同,其間的連帶也不相同,而且這些連帶不是一維的,班級成員之間的連接可以是多維的,比如同學A是同學B的孿生兄弟,那么A和B間的連接可以是同學關系、也可以是兄弟關系、更可以是學習上的競爭關系。魁克哈特[7]將個人在組織中間的社會網絡分為以下四種:情感網絡、信任網絡、咨詢網絡和情報網絡。以魁克哈特的四種網絡為指導,結合本文的研究對象和研究目的,筆者預先設計好了一份問卷,作為幫助新手班主任詳細調查和了解班內各種情況的依據,以使座位安排符合學生的實際需要。在本文的解釋案例中,問卷題目如表1所示:
首先,新手班主任在新學期接手該班級時,讓班上部分同學先做此問卷,然后根據調查結果適當的修改問卷,接著在第一次班會活動課上讓所有學生填寫問卷。調查問卷中除了學生的個人信息狀況,例如姓名、性別等以外,主要是4道與學生間的班級網絡信息相關的問題。所有學生均返回了有效問卷,該問卷得到的數據作為本研究分析的根據。
表1 了解班內成員間關系的問卷
(1)如果功課遇到困難,你經常跟班上哪些同學討論(咨詢關系)
(2)你通常會與班上哪些人分享班級八卦消息(情報關系)
(3)你有班上哪些同學的電話(包括家里的)(信任關系)
(4)如果你有煩心事,你會向誰吐露苦水(情感關系)
然后,將原始記錄表導入社會網絡分析軟件Ucinet6.1得出數據矩陣表。
四 數據分析與處理
社會網絡分析是一種通過收集社會網絡數據,描繪班級內學生間的信息溝通、知識傳播、學習交流以及情感情報的關系網絡。
在網絡分析中,如果分析的節點較多,人們一般會利用矩陣的方法來表示社會關系網絡,其中最常見的矩陣是鄰接矩陣。鄰接矩陣中的各元素可以表示兩個節點間是否連接以及相互間聯系的強度,其中行代表某種關系的發送者,列代表某種關系的接收者。出于對保護個人隱私的考慮,我們用數字1、2、3......40表示不同的學生。咨詢關系是學生間在知識交流與共享中最重要的關系,因此我們選取咨詢網絡所形成的矩陣如表2所示,相應的社群圖見圖1。
對于表2所形成的矩陣,X12=l表示成員1對成員2進行過學習討論(1是橫坐標,2是縱坐標),在圖1中則表示,節點1連接一根有向線至節點2;X13=0表示成員1沒有對成員3進行過學習討論,那么在圖1中可看出節點1與節點3之間則沒有連接。從圖1亦可看出,學生5、30、22、23、36的點入度極高,即班上很多同學愿意咨詢他們學習或生活上的問題,由此可看出這5位同學知識豐富,也比較樂于幫助其它同學。而學生9和17的點入度和點出度都極低,說明這兩位同學處于班級的邊緣地帶,他們倆既不是很主動請教別人問題,同時也很少有同學向他們請教。新手班主任通過對該矩陣圖和社群圖的分析,能夠清晰的看清每位學生的請教對象和被哪些同學請教,從而采取一定的措施。我們依據安排座位時的優差組合法[8],將學習積極性較弱的同學座位盡量安排在學習主動性較好的同學的附近,將容易傳播、共享知識的同學與一些處于邊緣的學生盡量安排在一起。同上述方法所述,新手班主任可將獲得情感、情報和信任網絡的矩陣和社群圖作為學生座位安排的一個參考量。
1 網絡整體結構分析
通過對整體網絡結構的分析,可以了解其整體特性結構是否適合知識的共享及傳播。而看一個整體網絡結構如何,應該從網絡的密度入手,密度是一個圖中各個節點之間連接的緊密程度,即每個個體間的聯系的緊密程度。通過對網絡密度的分析,可以了解其組織結構的知識共享或情感交流情況。固定規模組織的成員之間聯系越多,網絡的密度就越大。一般來說,關系緊密的團體合作行為較多,信息流通較易,情感支持也會較好;而關系十分疏遠的團體,則常有信息不通、情感支持太少、學習滿意度低等問題[9]。
所以密度是一項重要變量,密度計算公式是=2L/g(g-1)(L=圖中線的數目;g=圖中節點的數目),計算得出該班級的四個矩陣密度,結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四個矩陣密度均在0.15以上,參考其它的一些研究[10],可以認為該班級學生間的互動較多,該班級比較團結。咨詢網絡和信任網絡形成矩陣的平均密度均在為0.2以上,說明該班學生間的信任度很高,溝通與互動也較多,只有少數幾個邊緣型學生,沒有產生獨立的小團體。而情報網絡與情感網絡形成矩陣的密度相對較低,分別為0.1642和0.1604,說明學生間的情報消息和情感互動相對較少,同學們還不愿把心里的秘密或者認為最重要的事情與他人分享。人們普遍認為信任網絡是另一種情感關系,但也有特殊性即咨詢網絡和信任網絡重疊的情況更嚴重,該班級就是一個很好的范例。依據安排座位時的性格組合法及開小灶的方法[11],新手班主任將學習上積極的和平時關系較好的同學的座位拉近點,更利于這類同學的交流,促進學習進步。將那些喜歡傳播班級小道消息的同學分散開來,以使這些與學習無關的消息不易傳播開來,從而給全班同學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2 中心性分析
中心性是社會網絡分析的重點之一,評價一個人重要與否,衡量一個人的地位優越性或特權性,以及在群體中的社會聲望等常用這個指標[12]。其中網絡中心性中的程度中心性和中介性使用最廣泛。程度中心性常用來衡量誰在一個團體中成為最主要的中心人物。中介性測量的是行動者對資源控制的程度,表示一個點在多大程度上位于網絡中其他點的“中間”,占據這樣的位置越多,就越代表他具有很高的中介性,越多的人聯絡時就必須要透過他而與他人聯系。
上述四個矩陣都可進行中心性分析,從情感交流方面看,情感網絡所形成的矩陣最能反映交流過程中誰處于核心地位。為此,我們對情感矩陣進行程度中心性分析,結果如圖2所示。
由于情感網絡形成的矩陣是一個非對稱矩陣,程度中心性和標準化的程度中心性都有兩個值,內向程度中心性表示連入值,即有多少其他學生愿意向該同學吐露心聲;外向程度中心性表示連出值,即該學生愿意向其它哪些同學吐露心聲。例如:學生23愿意向其他17個同學談心事,有十二個同學愿意與他談心事,標準化的內向程度中心性為30.769,標準化的外向程度中心性為43.590。學生4、22、33、36和38具有較高的內向程度中心性和外向程度中心性。這些學生在班級中既愿意向他人談心事,他人也愿意向他們敞開心扉。而學生3、5、8、9、14、18等學生具有較高的內向程度中心性,但是外向程度中心性則相對較小。說明他人常向這些同學吐露心事,而這些同學很少主動對其他同學談心事。還有一類學生如10、13、29、36具有較高的外向程度中心性,而內向程度中心性較低,表示這類學生愿意與班級中其他同學進行情感交流,但其他同學卻較少與他們進行情感交流。最后一類內向程度中心性和外向程度中心性均較低,雖然該類學生屬于學習團體的人物,但在該班級中卻占了大多數。群體的程度中心性指標同樣也有兩個,群體外向程度中心性為28.271%,群體內向程度中心性為25.641%。雖然這兩個值反映出該班級比較團結,但其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如班級中缺少一些與許多學生都聯系緊密的核心成員,另一方面有許多同學跟其他同學的情感交流極少。新手班主任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還要關心同學們的心理健康,應鼓勵學生們多多進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加強學生間的友誼。在安排座位時,班主任就要考慮這樣一個問題:是不是將不喜歡與他人交流的學生與班級活躍分子座位靠近點,這樣既能夠帶動內向學生的情感交流,同時又避免了活躍分子與活躍分子座位挨著一起的“超活躍”現象。
本文的案例中,該班級打破人們普遍認為的信任網絡是另外一種情感網絡的關系,展示了咨詢網絡和信任網絡重疊的情況。說明某同學只有在信任另外一個同學的基礎上,才會向這個同學咨詢問題,或者他向這個同學咨詢問題,說明他對這個同學更加信任。雖然咨詢網絡能反映網絡中的信息傳播途徑,但是情報網絡更適合進行中介性分析。整個網絡的中介性是12.6%,某些學生處于信息的中介位置,控制著信息的流動。節點11、7、18、8、33、38、6、30、32、22、4、6、5、24、35、16、23、1、17等標準化中介性值均在1以上,其中11的標準化中介值最高為15.499。由圖3可見,學生11、7、8和18在班級中扮演信息傳播中介者的角色。與此相反的是,一共有7位學生的中介性為零,表示其所處位置無法快速有效的得到班級最新消息。
通過情報矩陣各節點的中介值的測量,讓新手班主任更加清晰明了的看到了班級同學中,哪些是消息的中心人物,在班級中傳播信息,為班主任以后的班級管理提供了參考。同時從另一個側面看到了班級同學的各自特點,并且清晰地洞察了班級的整體概況。
五 總結
本研究是將社會網絡分析應用于班級管理的探索性嘗試,其研究結果只適用于與本案例相近的環境(如班主任為新手,同學間有一定的熟悉以及年級等因素),更多的推論將會失之于大膽。但是,我們利用社會網絡分析也清晰地描繪了該班級學生的網絡結構和班級的整體情況。而且,通過社會網絡分析得到的一些數據,為新手班主任在學生座位的安排上提供了一定的參考依據,更好地管理班級。雖然利用社會網絡分析研究班級管理的技術不是很成熟,但是本研究還是試圖對上述數據作了一定的解釋。本文的研究過程也存在著一些不足,除了班級中的咨詢網絡、信任網絡、情感網絡和情報網絡可以給新手班主任提供參考外,新手班主任在管理班級中的座位安排時還應該考慮其他的因素,如學生的高矮個頭、近視等等情況。
參考文獻
[1] 彭興奎.優秀班主任的九個好習慣[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教育研究版),2008,(4):3.
[2][8][11] 王科雄,張巧紅.座位安排三步曲[J].輔導員,2006,(7-8):83.
[3] Wellman, B.Structural analysis: From method and metaphor to theory and substance[A]. B. Wellman&S. D. Berkowitz. Social Structures: A Network Approach[C]. Greenwich, CT:JAI Press,1997:19-61.
[4] Monge, P.R., & Contractor, N.S. . Emergence of communication networks[A]. F.M. Jablin & L.L. Putnam.New Handbook of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C]. Newbury Park, CA: Sage,2001:440-502.
[5] Haythornthwaite, C.. Social Network Methods and Measures for Examining E-learning[D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