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9 16:22:25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新型服務貿易,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開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有利于推進外貿轉型增強服務業競爭力,在促進貨物貿易發展的同時,加快服務貿易發展,可以推進外貿結構優化,促進外貿轉型,培育經濟新動能和帶動就業。
去年初,國務院下發的《關于加快發展服務貿易的若干意見》指出,大力發展服務貿易,是擴大開放、拓展發展空間的重要著力點,有利于穩定和增加就業、調整經濟結構、提高發展質量效率、培育新的增長點。
來自商務部的統計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我國服務貿易快速發展,貿易額年均增長14.5%,規模躍居世界第2位,軟件、技術、文化等新興服務出口占據半壁江山,成為對外貿易新亮點和轉型升級的新引擎。
值得關注的是,2015年在世界經濟深度調整、國內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背景下,我國服務貿易結構繼續優化,區域發展協調性增強,對外貿結構升級作用進一步顯現,進出口規模再創歷史新高,服務出口和進口實現雙增長,服務出口結構繼續優化,國內區域發展協調性增強,帶動外貿結構升級作用進一步顯現。
毫無疑問,我國已成為服務貿易大國,但同時也是服務貿易弱國――服務貿易逆差不斷攀升,與主要服務貿易強國的競爭力水平相差較大,服務貿易依然是對外貿易的“短板”,凸顯出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力亟待提升。而隨著跨境電商的發展,服務貿易的管理體制機制和監管模式將會發生改變,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形成新的制度。
在此情勢下,創新發展試點的設立能推動豐富我國服務貿易品種,提高服務貿易的效率,擴大服務貿易的覆蓋范圍。
1月22日召開的國務院服務貿易發展部際聯席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指出,要鼓勵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在管理體制、促進機制、政策體系、監管模式等方面先行先試,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打造服務貿易制度創新高地。推動服務業雙向開放,積極商簽服務貿易合作協定,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
(二)創新試點意義重大
國務院在當下進行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意義非同小可。
此次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是2016年結構性改革大戲中重要的一幕。要按照積極推進新興服務貿易出口與擴大傳統勞動密集型服務貿易出口相結合的原則,重點擴大工程承包、技術轉讓、設計咨詢、國際運輸、金融保險、教育培訓、民族文化、信息技術等服務貿易出口。同時,充分利用外資和外資企業在新型服務貿易部門的產業示范、人員培訓和產業前后向關聯等途徑實現的技術外溢效應,提高我國服務企業的技術水平和管理手段,優化服務貿易結構。
此次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也是促進外貿轉型的一個重要舉措。隨著新經濟形式的出現,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的機會漸顯。去年兩會傳遞出的創新、創造等理念,已成為轉變我國經濟發展方式、打造經濟“升級版”最重要的途徑之一,也將是我國服務貿易由弱變強的機遇所在。在一系列的創新理念中,“互聯網+”概念的強勢推出,為我國服務貿易帶來了轉型升級機遇。
此次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還可以培育經濟新動能和帶動就業。當前我國出口形勢十分嚴峻,在中國經濟2015年“成績單”中,對外貿易可能是降幅最大、最引人關注的宏觀數據之一。時隔6年后,中國進出口再次出現“雙降”。在此情勢下,強調服務貿易創新,修補外貿短板的重任在肩,可為經濟增長提供新的發展動能,比如蓬勃興起的跨境電商,外貿企業利用跨境電商平臺,既可以拓展便捷通道,也可以節省財務成本。站在“互聯網+”的風口,以前基本靠擺攤過日子的傳統外貿企業和互聯網企業,正追風逐月跨境電商。商務部預測,2016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貿易額將達6.5萬億元,未來幾年跨境電商占中國進出口貿易比例將會提高到20%,年增長率將超過30%,有望改寫中國外貿的窘迫境遇,可助力中國外貿抵御“寒冬”,實現“優進優出”。
(三)政策支持殿后
試點需要中央給政策,以政策引導,通過實踐,積累經驗,在面上推廣,擴大試點成果。
據此,會議對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提出三方面的政策支持,通過減稅、設立引導基金和方便融資的方式,有側重地鼓勵高技術、高附加值的企業發展服務貿易,有利于提升服務貿易水平,優化服務貿易結構,促進外貿轉型。這與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服務貿易的若干意見》高度吻合。
一是在試點地區推廣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將享受政策的企業范圍由服務外包擴大到高技術、高附加值的其他服務行業,給予減按15%繳納企業所得稅的優惠,并對職工教育經費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8%的部分據實稅前扣除。
二是設立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引導基金,為試點地區中小服務企業提供融資支持。對試點地區進口國內急需的研發設計、節能環保和環境服務給予財政貼息。
中圖分類號:F831.5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6-1770(2007)09-013-03
2007年7月,是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10周年,在亞洲,人們正以各種方式總結危機教訓,反思亞洲經濟增長模式。始于1997年7月泰國的這場金融危機,幾乎席卷了整個東南亞,就連當時號稱亞洲榜樣的日本也難逃此劫。隨后連續幾年,金融危機就像颶風一樣,席卷了俄羅斯、巴西、土耳其、阿根廷這些新興市場國家。危機是諸多內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許多新興市場國家不顧國內金融市場的發展程度而盲目開放金融服務業。
如果說1997年中國幸免于難,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們的金融服務業和資本帳戶暫未開放。那么入世過渡期結束后的今天,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2006年底,我國在金融服務領域兌現入世承諾,2007年5月下旬,中美第二次戰略經濟對話(SED)又對我國的金融服務貿易開放注入了新的內容。因此,在新形勢下,金融服務貿易開放與金融穩定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中國是否準備好了應對國內外的各種沖擊呢?
一、從中美戰略經濟對話看我國金融服務貿易開放的新趨勢
按照WTO《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的相關規定,作為服務貿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金融服務貿易”包括跨境交付、境外消費、商業存在、和自然人移動。在這四種方式中,商業存在是最重要的,因此,金融服務貿易的自由化主要涉及:一是允許國外金融服務提供者在國內自由建立分支機構或代表處,即市場準入的問題;二是國內與國外、國外之間的金融機構在東道國公平競爭的問題,即“國民特遇”,“最惠國待遇”;三是關鍵性生產要素和資源在國與國之間自由流動的問題。與我國入世所做的原則性承諾相比,美國在中美第二次戰略經濟對話上得到了更多實實在在的成果。當然,根據“最惠國待遇”原則,我們對美國的開放承諾,同樣對其他WTO成員國有效。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我國金融服務貿易開放的新趨勢。
趨勢之一:開放進入實質性的操作階段。如前所述,入世過渡期結束后,我國銀行業、保險業、證券業等金融服務行業均已兌現最惠國待遇、國民待遇、市場準入等原則性承諾。現在,外方更加關注我國開放過程中的具體操作性問題。例如銀行卡問題,銀監會曾對《外資銀行管理條例》解讀說,“外國銀行轉制為當地注冊的銀行法人以后,可以發行人民幣信用卡,但有關風險管理的規制以及支付系統的應用等相關的一些問題和技術問題,都將在即將制定和的《銀行卡管理條例》中加以明確規定。”直至2007年5月底的中美對話,新《銀行卡管理條例》始終未得出臺。由于外資銀行銀行卡業務尚無法律依據,外資銀行還是未能發出一張人民幣銀行卡。這次中美對話,中國答應“具有經營人民幣零售業務資格的外資法人銀行發行符合中國銀行卡業務、技術標準的人民幣銀行卡,享受與中資銀行同等待遇。”也就是,在新的條例出臺之前,中外資銀行共同遵循1999年人行頒布的《銀行卡業務管理辦法》。
趨勢之二:開放的進度將會逐步加快。從中國入世談判至今,金融服務業的開放始終是我國政府非常謹慎對待的一個領域。由于我國金融業在經濟轉型中積累了大量的隱患,我國一直堅持有序、漸進的開放原則。但美國人的邏輯是“中國的金融風險不是改革太快了,而是太慢了。” 這次談判,無論是恢復外資證券公司、外資財險公司的審批,還是擴大已有外資證券公司的業務范圍,美方都提出了具體的、較短的時間表。在金融服務業方面具有比較優勢的西方國家,早已“迫不及待”地要打開中國潛力巨大的金融服務市場。
趨勢之三:開放的程度將超出WTO金融服務貿易的范圍。在WTO框架下,我國金融服務貿易開放的承諾僅限于GATS的四種形式。而目前我國金融領域的開放已超出WTO管轄范圍的領域。例如,QFII制度。我國入世時對外資參與我國A股并未承諾,從2002年11月起,我國主動實施QFII制度,允許特定國際投資者進入中國證券市場。這次中美SED,我國將投資額度從100億提高至300億美元。當然,在有些問題上,中國還是堅持原則,如美方在第二次戰略經濟對話時,就要求外資對中國商業銀行的股份持有數從最高25%提到49%,并放寬部分證券公司的33%外資持股限制,中國在這個問題上并未讓步。
趨勢之四:對外開放與對內開放同時進行。中國不僅對外資開放中國的市場,而且也在逐步放開內資對外投資、經營的限制。例如,在中美這次對話中,中國宣布取消合格境內投資者(QDII)對外投資的限制,同時要求美國在審批中資銀行開設分行時,必須根據國民待遇原則進行。
二、開放新形勢下的金融穩定問題
金融服務業開放,猶如打開“潘多拉盒子”,我們在為開放可能帶來的收益津津樂道的同時,對潛在的金融風險必須保持清醒的認識。目前,我國股市、樓市持續過度“繁榮”,流動性過剩的問題已成為影響我國金融穩定的重要因素。
(一)金融服務貿易開放導致資本流動復雜化
以商業存在為例,外資金融機構的進入,對資本流動有重要的影響。從正面角度看,外國銀行的進入有助于留住外逃資金,當國內發生金融危機時,本國居民住往傾向于將存款轉移至國外銀行以逃避風險,外國銀行在國內金融市場的存在往往能夠起到替代境外外國銀行的作用(Domac等,1999)。從負面角度來看,如果金融服務貿易政策不當,自由化會鼓勵境外短期借貸,大規模的資本流入能夠動搖貨幣政策,刺激風險借貸和資產泡沫,影響金融穩定。在亞洲金融危機前期,大量國際熱錢涌入東南亞國家,一旦出現危機,大量的外資,包括境外銀行貸款便望風而逃,使遭受危機的國家雪上加霜。雖然我國資本項目目前沒有完全開放,但是,最近幾年,隨著我國金融服務業開放的推進和人民幣升值預期,各種熱錢通過種種渠道涌入我國,前兩年樓市狂漲,這兩年股市瘋狂,背后都離不開國際熱錢的身影。前不久的6月26日,國家外匯管理局通報銀行外匯檢查情況,19家中資銀行和10家外資銀行,因違規操作而造成境外投機性資金通過假外貿形式流入房產和股市。
(二)金融服務貿易開放挑戰金融監管的有效性
金融業日益市場化和國際化使金融風險表現出不確定性,金融監管部門面臨更加復雜的金融環境。一方面,國際金融機構不斷進行金融創新,金融衍生產品層出不窮。上個世紀末的金融危機大多與衍生工具投機有關。目前,我國股票、債券、貨幣等基礎性金融市場不夠發達,金融體系市場化程度不高,監管體系不夠完善,金融衍生品將會對金融穩定構成巨大威脅。另一方面,國際金融機構大部分是混業經營,而我國目前分業經營,分業監管,最近幾年,國內金融行業要求混業經營的呼聲也是越來越高,實踐中,我國很多金融機構已經采用控股等多種方式拓展經營范圍,這無疑也增加了金融監管的難度。
(三)金融不穩定因素還與外資金融機構的進入動機有關
國際金融機構對外擴張的最直接動機就是在本國金融市場相對飽和、資本邊際回報率較低的情況下,到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廣闊的市場里去攫取較高的回報。外資逐利之本性決定了它們不會主動按照我國的偏好將信貸資源投向我國急需發展的農業和中西部欠發達地區,也不會無條件地把最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轉讓給中方的合作伙伴。在逐利本性的驅使下,有的外資金融機構甚至還會做出一些有損東道國利益的事情。2007年5月17日,俄羅斯海關美國的紐約銀行,稱其參與洗黑錢給俄聯邦造成225億美元的損失。2006年7月,日本三菱東京日聯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因違規給深圳三九企業集團相關企業高達140億日元的融資,被中國金融監管當局罰款28億日元。因此,在金融服務貿易開放過程中,既要給外資合理的回報,又要因勢利導,形成激勵相容機制。
三、在進一步開放中維護金融穩定的對策
WTO的本質決定了中國加入WTO必將是一個權利和義務并存的過程,因此在經濟承受能力的范圍內讓渡部分利益,是合理的、必須的。目前,在我國金融服務貿易對外進一步開放的情況下,政府為了應對持續的流動性過剩問題,采取了放大人民幣匯率升值幅度、多次提高基準利率等政策。然而,升息、升值對維護金融穩定有效嗎?
升值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目前的流動性過剩一個重要來源就是持續貿易順差,人民幣升值能調節貿易順差嗎?其一,升值在一個以加工貿易為主的國家里是無效的。人民幣升值在抬高出口價格的同時,也降低了進口原料的價格,所以出口商可以在維持外幣價格不變的前提下,保持自己利潤不變,繼續按照原有的比較優勢為世界提品;其二,在中國存在大量勞動力失業的情況下,升值的效果會被企業降低工人工資所抵消;其三,升值不可能一步到位,名義匯率如果短期內大幅升值,中國經濟是無法承受的。因此,調整的過程一定是漸進式的,這就必然形成升值預期,從而繼續吸引套利資金的進入。
升息難以達到緊縮的效果,反而可能加速熱錢的流入。其一,升息難以控制信貸規模。中國融資渠道既有官方認可的“白市”,又有政府難以控制的地下“黑市”,西方一元化的市場條件下的均衡分析在這里是不適用的。白市的資本價格持續上漲,許多企業就會進入黑市去融資,所以地下錢莊、私募基金以及民間拆借發展起來了。事實上,浙江大部分的企業根本不依靠銀行信貸,也不一定依賴于資本市場,整個經濟同樣增長,而且比其它多數的省分還快些;國有企業還存在許多未分配的紅利,不需要借助銀行和股票市場來擴大投資規模,因而對利率變化不敏感;其二,升息對股票市場影響不大。相對于近兩年的股票收益而言,小幅升息似乎微不足道。央行從2004年10月至今,基準利率持續上調了5次,但中國的上證綜合股票指數卻翻了兩番;其三,持續的升息和不斷的升值,加大了對國際游資的吸引力,這些資本的進入可能繼續把國內資產泡沫抬高,結果事與愿違,可能導致流動性進一步“過剩”,泡沫繼續擴大。
那么,在開放新形勢下,如何化解潛在的風險,維護金融穩定呢?
從短期來看,必須強化國際資本流動的監管。實證研究顯示,中國短期資本流入的穩定性和可預測性都較低,而且所占比例又在提高(劉立達,2007)。而短期資本流動恰恰是觸發金融危機的重要因素,當前在流動性過剩情況下,尤其要注重加強監管。其實,GATS對于金融自由化僅要求有限的資本流動自由。具體來說,對于跨境交付的承諾,只要求提供構成該服務必需部分的資本流出和流入自由;對于商業存在所做出的承諾,僅要求提供與服務提供有關的資本流入自由,而資本自由流出則不在各國承諾的范圍之列。因此,我們必須完善金融機構境內外外匯資產劃撥監控系統,提高監管部門風險監測和分析水平,促進信息披露,規范金融市場秩序。此外,在我國分業經營的狀況下,加強我國各監管部門的協調也尤為重要。
從長期來看,關鍵還是夯實金融運行的經濟基礎,加快經濟結構調整。金融體系作為儲蓄與投資轉換的中間機構,其穩定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運行的經濟基礎。中國能否改變高投資、高能耗、高污染、低質量和低效益的增長方式,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不僅關系到金融體系的長期穩定,也關系到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從產業結構上看,目前我國第二產業占GDP的比重高達52%,高于上世紀美國、日本和許多歐洲國家工業化過程中所達到的歷史最高水平,而服務業占GDP的比重僅為33%,遠遠低于發達國家。服務業具有耗能少、污染小,創造大量就業機會的特點,并且在改善人們生活,增加居民消費方面發揮重大作用。因此,重化工階段的景氣結束,服務業的景氣來臨,才是中國增長的景氣的新開始。只有宏觀經濟均衡發展了,投資效率才能提高,積累的金融風險才可能從根本上得到有效的化解,金融穩定才有堅實的基礎,才談得上有效地去抵御外部環境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
近年來,由于政府放寬對服務貿易的限制,使其得到一定發展。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處于起步階段,而對于金融貿易服務來講,更是相差甚遠。一直以來,我國金融貿易服務呈逆差局面且逆差程度在擴大;從國際及國內市場上看,與其他類服務貿易相比,金融服務貿易的發展相對滯后。
從我國服務貿易的進出口總額來看,1991年到2015年中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從108億美元增加到7130億美元,呈穩中有升的發展態勢。但從貿易結構上來看,服務貿易進口和出口的發展極不平衡,從而導致服務貿易長期處于逆差狀態,這也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2015年,中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居世界第二位,美國領先局面未改變。從行業結構上看,盡管我國IT服務、金融服務、咨詢服務等高附加值貿易增長速度較快,但傳統服務貿易如運輸、旅游、建筑等仍占主導地位。從地理區域發展來看,東部地區在IT、信息、保險等服務領域占有比較優勢;從城市規模來看,一線城市及部分二線城市在咨詢服務、銀行、證券和廣告宣傳等領域較有優勢,這也是我國服務貿易的主要出口地區。
金融服務貿易的進出口業務,理論上有“銀、證、險”三種大類。以保險服務貿易為例,早在2005年我國就對外全面開放了保險業,但在實際操作中對保險業的開放程度遠低于銀行業。在主營收入方面,中資保險機構的保費收入總量很大且逐年遞增,而外資保險機構的保費收入很不穩定,總體上在上升,但增長幅度不大,總量小,這也一定意義上取決于中國保險服務業“平安”、“人保”、“太保”三足鼎立的局面。我國保險服務貿易在快速發展同時積極引進國外龍頭企業,如在信用險方面:我國三大保險公司均在2014年6月實現與國外“險企”在短期出口信用保險上的正式合作。“引進來”當然是必要的,但自身也要逐步成長壯大以適應時展的需求,在今后的發展中應重視“走出去”,通過股權及非股權方式在主要的貿易國家設立跨國公司,逐步提高跨國經營程度。
從網絡中心度的度量角度出發,將網絡中心性分為點度、中介和接近中心性,具體針對國際金融服務貿易的特點,我們以點度、中介中心性為主。將全球保險服務貿易看成是一個有不同國家或地區組成的網狀結構,因此在保險服務貿易中具備點度和中介中心性的節點被認為是具備優勢地位的節點。從宏觀層面上來看,一國政府扮演著以上的兩種角色,它既是一國對外貿易的核心也是與外界聯系的橋梁;從中觀層面上來看,保險行業的發展在金融體系中日益突顯了其重要地位;從微觀層面上來看,各保險主體力量對比懸殊,導致保險服務貿易的出口依賴于有優勢地位的幾大保險公司,主要保險主體的綜合實力在網絡結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但實際上,在整體網絡中過度依賴于個別節點的網絡結構并不合理,如我國保險服務貿易集中在幾個大型保險公司,一旦一家保險主體出現失誤,而在大部分險企都不曾涉及國際業務時,對整體網絡的影響將是不堪設想。因此從點度中心性和中介中心性的角度出發,應允許更多的綜合性保險公司出現,充分拓展其海外業務,在更多險種上創造收益,同時抓住中小型險企,逐步擴大保險服務貿易的出口,扭轉逆差局面。最后在應對當前金融服務貿易的國際化、自由化和保護主義盛行下,應從以下方面努力:
1.提高人力資本的質量
金融行業具有產品無形性以及其生產與消費的同時性,其人力資本無疑是其核心競爭力的具體體現,對于人力資本的要求更高。研究表明,一國人力資本存量水平越高,其跨境服務的提供質量就會越高;人力資本要素作為金融服務貿易的重要部分,其所帶來的溢出效應是無法想象的。隨著金融服務貿易專業化的要求越來越高,必然要求貿易雙方人力資本質量的提高,因此政府應在政策和資金上適度傾斜,企業應加強專業和技能培訓及專業人才間的交流,同時專業人才自身應在明確方向的同時努力實現綜合素質的提升。
2.優化金融市場結構
金融市場結構是否相對完善是代表一國金融市場發展的具體表現。長期以來,我國金融服務貿易處于逆差狀態,這不僅源于我國金融市場自身機制的問題,也體現在金融市場結構上的失衡,而且這種現象也日益突出,側面影響了金融市場整體功能的發揮。因此,優化金融市場結構是我國金融市場持續發展面臨的一項長期任務,具體應著眼于金融市場結構的合理化、高級化和梯度化方向,處理好影響金融市場結構的各因素,選擇好適當的優化路徑。同時,也要為金融企業的發展提供優質的社會環境、適度寬松的政策環境及良好的市場生存環境。
3.營造良好的貿易環境
政府可在多邊貿易談判中爭取有利于我國金融服務貿易的規則,并充分利用現有網絡中心及網絡中介的優勢,對外積極拓展國際關系,尤其是一些資源型大國,為金融服務貿易的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在保證本國市場需求的基礎上鼓勵金融服務貿易的進出口,一方面把更多的新產品、新知識、新理念引入我國,另一方面提升我國金融服務貿易的出口水平,同時通過提供高質量的金融服務也能為我國貨物貿易的發展提供便利,通過服務貿易的發展來拉動貨物貿易發展。
4.提高金融服務貿易的開放程度
金融服務貿易市場的適度開放發展是順應當前金融全球化發展的需求,我們需要在保護與開放二者中去平衡,可以減少和避免由于金融市場的過分開放對國內金融系統帶來的風險。金融服務貿易的發展受國家政策影響很大,政策一定意義上決定了其發展速度;同時,隨著國際服務貿易開放程度的提高,以跨境支付和商業存在形式發展的金融服務貿易就越多。總之,一國服務貿易市場越開放,其他國家金融服務提供商進入的機會就越大,這對于雙方來講都是利大于弊的明智選擇。
中圖分類號:R-05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17)08-0014-03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octor-patient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and the comprehensive medical institutions
YAO Zhen
(Wujiaochang Tow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0433, China)
ABSTRACT Nowadays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continues tension, all kinds of doctor-patient contradictions emerge in an endless stream, and medical institutions at different levels hav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octor-patient contradiction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 of doctor-patient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and the comprehensive medical institutions from the factors about the scale, service items, treatment expense, types of patients and so on.
KEY WORDS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doctor-patient contradiction; characteristics; difference
醫患矛盾在任何醫療機構幾乎都無法避免,不同大小、級別的醫療機構所產生的醫患矛盾也各有其成因和特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綜合性醫療機構在門、急診患者數量、醫療技術水平、醫療資源配置、病癥嚴重程度、治療方式方法、醫者學歷水平甚至是患者結構分布等方面的不同都會使矛盾呈現明顯的區別。
1 我國醫患關系現狀
近年來,無論是我國醫療技術水平的發展程度抑或是醫療資源配置完善與否都已不再是社會所關注的焦點,取而代之的是種種駭人聽聞的醫患矛盾新聞。這些負能量事件讓醫患關系不斷呈惡化趨勢,也為處于新醫改體制下的中國醫療事業蒙上了一層陰影。
據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統計,2013年全國醫療機構發生的醫患糾紛已達7萬件[1],大量爆發的醫患矛盾讓醫患雙方都備受煎熬。根據上海市醫患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及衛生工作者協會不完全統計,2015年上海市二、三級綜合性醫院發生的涉及賠償的醫患糾紛事件有3 600多起,即每天大約發生10起左右的中、大型醫療糾紛,總計糾紛賠償金額達到1.5億元。
一份在全國5省市30所醫院的隨機調查顯示,患者對醫院整體服務質量滿意的占51.3%,對治療效果滿意的占56.9%,對醫務人員服務態度滿意的占44.8%[2]。由此可見,有一半左右的患者在就醫過程中有不滿情緒。從醫患的訪談調查中感到,醫務人員包括醫學生對目前的醫患關系表示出了比患者群體更多的擔心和恐慌[3]。
2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綜合性醫療機構醫患矛盾特點對比
2.1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患矛盾主要特點
以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15年1―12月的投訴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表1)。
研究數據顯示,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15年醫患糾紛總數61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特點之一是以周邊轄區居民為主要服務對象,患者常年反復于中心就診,醫患之間溝通密切、醫患關系易于維持,醫患矛盾發生較少;服務態度引發的糾紛共37例,占糾紛總量的60.7%。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應對常見病、多發病為主,老年慢性病患者所占比例較大。對于此類病情穩定的患者,不滿情緒通常存在于服務態度方面;因醫療質量而產生的糾紛共10例,所占比例達16.4%,位居第二。這與醫療事故集中的綜合性醫療機構形成了鮮明反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療資源與技術水平相對欠缺導致醫療事故糾紛較為罕見。而醫療質量原因所占比例位居第二,說明對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通過業務培訓提升醫療質量也是一種避免矛盾發生的重要措施。
2.2 綜合性t院醫患矛盾主要特點
二、三級綜合性醫院目前是我國醫療事業的中堅力量,也是醫患矛盾發生的主要場所,總體數量及賠償金額較為集中。選擇綜合性醫院就診的患者普遍對治愈疾病抱有較高期待,且綜合性醫院可供患者選擇的治療方案較多,然而在同意醫師選定的某種方式治療未果后,懷有負面情緒的患者或家屬會將其視為醫師帶有誘導性的選擇,將矛盾擴大化,患者也很難比較理性的思考和進行協商。醫患雙方無法正常談判時,需要以第三方調解或司法機關介入幫助進行賠償解決。
3 影響矛盾差異的因素
3.1 醫方差異
3.1.1 規模差異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綜合性醫療機構最直觀的差異就是規模,它體現在占地面積、門急診數量、工作人員數量、診療項目、專科數量等各個方面。規模決定了各級醫療機構的醫患基數和潛在糾紛的數量,許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既沒有夜間急診也不設置病房,這就規避了部分矛盾發生的風險。
3.1.2 服務內容差異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開具常用藥和常規檢驗兩大服務內容作為支柱,實際用于臨床治療的操作較少。而綜合性醫院手術多、臨床治療方式多,相對治療的風險系數高、糾紛的發生頻率高。
3.1.3 醫技人員差異
目前我國綜合性醫院基本由高等醫學院校附屬,人員選擇方面具有人才輸送便利、選擇范圍廣、專業能力強、專業學歷高等優勢,更有利于吸引優秀醫務工作者的加入。以筆者所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15年的人力資源數據為例,其在崗職工137人,醫技專業技術人員114人,其中具有碩士及以上學歷的為5人、副高職稱5人,中級職稱65人,其學歷構成相較于普遍以碩士為執業醫師最低標準的三甲醫院相距甚遠。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財政支持力度不夠、薪資待遇不高、地理位置偏僻、服務項目單一等現狀是造成不同醫療機構間差異的主要原因。
3.1.4 費用價格差異
高昂的醫藥費用所引起的醫患矛盾仍然普遍存在,不同級別的醫療機構醫保報銷比例也有差異。患者選擇收費相對較為昂貴的綜合性醫院,若沒有獲得滿意的療效,就會產生支付醫療費用與所獲得服務不匹配的想法,發生醫患矛盾的概率就會上升。
3.1.5 資源配置差異
綜合性醫療機構相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其醫療資源配置更為豐富集中,對資源合理分配的要求也更高,往往綜合性醫院在提升床位周轉率的同時會伴隨術后觀察期短、康復不系統等現象。甚至存在個別綜合性醫院將傷口拆線、拆除石膏等后續工作下沉至周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情況。在合理配置資源的同時如何避免矛盾隱患是目前綜合型醫療機構迫在眉睫的問題。
3.2 患方差異
3.2.1 綜合性醫院患者
選擇綜合性醫院就診的患者通常有以下三種情況:①未明確病因但伴有持續性不適癥狀;②表現出了嚴重的突發癥狀,急需就診處理;③已經診斷明確有嚴重病情或某些罕見疑難雜癥。這些患者都具有以下特征:病癥程度較重、治療欲望迫切、心理期望較高、治療過程復雜及治療花費巨大。以上特征的任何一項都可能成為醫患糾紛的發生原因。
3.2.2 基層醫療機構患者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患者以罹患常見病、慢性病的老年患者為主體,隨著家庭醫生制度的不斷完善,患者就診時有固定或熟悉的全科醫師,通常側重點不在于精湛的醫療技術而是診療時有如“家庭”關系般的關愛。患者老齡化伴隨的視力、聽力、行動力的下降使社區醫務人員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責任心。此類患者心態穩定、溝通便捷、醫患矛盾尖銳程度小,醫患關系也易于維系。
3.3 體制差異
3.3.1 綜合性醫院體制
綜合性醫療機構擁有先進的設備、技術和較多科研項目,但政府部門不會為其所需的經費進行全額撥款,為保障自身發展需要,綜合型醫療機構難以完全實現公立醫院的“公益性”,許多進口或自主研發的藥品仍需要患者全額自費。這些體制所產生的問題與群眾所期待的理想化醫療模式相距甚遠。
3.3.2 基層醫療機構體制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甚至二級醫療機構實行“收支兩條線”的資金運轉模式,即醫療、藥品等所有收入及時上繳區財政專戶,而其支出全部納入部門預算管理。收支兩條線管理的基本原則堅持“資金統籌、綜合預算、收支平衡”[4]。這種方式最大限度的保證了醫療機構服務的公益性質。2016年上海市著力于推行社區衛生服務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其中一項重要舉措就是切實將“患者滿意度”作為績效分配的一項重要指標,促使醫務人員重視醫療服務態度。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患者側重家庭醫生般無微不至的非醫療技術服務,而綜合型醫療機構所產生的醫患矛盾多為醫療技術方面的問題。想要解決好目前醫患關系的難題,必須二者結合、分工明確,注重各級醫療機構醫務人員的思想轉變,逐步形成“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5]。
參考文獻
[1] 麥子. 醫患相煎全民之痛[N]. 檢察日報, 2014-08-27.
[2] 郭永松, 吳水珍, 張良吉, 等. 國內外醫患關系現狀的比^與分析[J]. 醫學與社會, 2008, 21(11): 1-3.
發燒病人的飲食應清淡、易消化,一般以流質或半流質食物為主,如米湯、稀飯、面條、藕粉等,并搭配一些新鮮水果。
退燒后,可以食用雞湯面、菜泥粥等食物。到病情恢復后期可以多補充瘦肉、魚、豆腐等高蛋白食物。
(文華)
鴨血是液體肉
鴨血也稱“液體肉”,通常被制成血豆腐,是補血佳品。鴨血富含鐵,且以血紅素鐵的形式存在,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多吃可以防治缺鐵性貧血,并能有效地預防中老年人冠心病、動脈硬化等癥。
鴨血還是人體污物的“清道夫”,可以利腸通便,清除腸腔的沉渣濁垢,對塵埃及金屬微粒等有害物質具有凈化作用。
因此,貧血患者、老人、婦女和從事粉塵、紡織、環衛、采掘等工作的人尤其應該常吃鴨血。
鴨血還含有維生素K,能促使血液凝固,有止血的功效。
鴨血中脂肪含量非常低,適合血脂高的人經常食用。
在日本和歐美食品市場上,鴨血多被做成香腸、點心等。在我國,人們則喜歡用鴨血制成血豆腐做菜,還可以做湯,不但味道鮮美,而且可以起到植物蛋白和動物蛋白營養互補的作用。(小康)
奶茶是女性心臟的殺手
多少年來,健康專家一直提醒,飲茶有益于人的心臟。但一項最新研究提出,向提神的茶水中加入牛奶,或茶與牛奶(奶茶)同飲,會破壞茶水中的所有健康成分,對心臟有很大危害。
統計顯示,目前女性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已經是乳腺癌發病率的10倍,是直接威脅女性生命的“頭號殺手”。德國研究人員在《歐洲心臟雜志》上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稱,喝奶茶會讓人的血管壁的收縮能力明顯下降,對心臟十分有害。
目前,女性心血管疾病的發病情況并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多數女性知道如何預防乳癌和皮膚癌,但很少有人擔心自己會得心臟病。因此,對于疲倦、呼吸困難、惡心、身體不適、背痛和腹痛之類的癥狀,許多女性都會選擇“挺一挺”。殊不知,這些看似普通的癥狀,很可能是你的心血管出現“疲態”的一個信號。在此提醒廣大女性朋友注意呵護自己的心臟,盡量遠離奶茶。 (小麗)
孕產婦不宜使用風油精
夏天,風油精是人們隨身備用的物品,它具有提神醒腦、解暑避邪、祛風鎮痛、驅蚊止癢等功效。而它的主要成分之一樟腦卻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風油精所含的樟腦進入人體后,正常情況下人體內的葡萄糖磷酸脫氫酶會很快地與之結合,使之變成無毒物質,然后隨小便一起排出體外,所以不會發生不良反應。
然而由于生理上的變化,孕婦體內的葡萄糖磷酸脫氫酶的含量會降低,懷孕3個月內若過多地使用風油精,樟腦就會通過胎盤進入羊膜腔內作用于胎兒,嚴重時可導致胎兒死亡引起孕婦流產。
剛出生的新生兒體內也缺乏葡萄糖磷酸脫氫酶,產婦如大量使用風油精,樟腦會隨氣味透過新生兒嬌嫩的皮膚和黏膜滲入血液,使紅細胞破裂,溶解成膽紅素。血液中的膽紅素含量過高,就會透過腦膜與腦細胞結合,引起嬰兒黃疸癥,還可出現抽風、驚厥等神經癥狀,即使經過治療也可能使嬰兒腦功能受損。所以,孕產婦應慎用風油精。
(小美)
堿性食物提高智商
英國科學家發現,人體液的酸堿度與孩子的智力有關。在體液酸堿性允許的范圍內,酸性時孩子智力低,堿性時智力高。科學家對6~13歲孩子的智力觀察發現,大腦中的體液ph值大于7者比小于7者智商高一倍。科學家把這一發現稱為智力水平的“化學標記”。
食品可分為堿性、中性和酸性三大類:
含鉀、鈉、鈣、鎂等元素的食品為堿性食品,如水果、蔬菜、豆制品、海帶、堿性飲料等。
含磷、氯、硫、碘等元素的食品為酸性食品,如肉類、谷物、油脂、酒類等。
不過,具有酸味的食品不一定是酸性食品,以橘子為例,它含有豐富的鉀,所以它不是酸性食品,而是堿性食品。
(大周)
牛奶加蜂蜜少女不痛經
相當數量的未婚女性,每次來月經前往往有下腹疼痛、腰膝酸軟、全身倦怠乏力等不適感,這就是令人苦惱的痛經。
經期出現這類癥狀,主要原因是青春期女性的子宮頸比較細長,或未發育完好,經血流經子宮頸時會刺激子宮肌收縮引起疼痛。
雖然絕大多數女性痛經屬于生理現象,但疼痛的惡性刺激常使人坐臥不寧、睡眠不安。
婦產科專家提出的方案可幫你減輕痛苦:每晚睡前喝一杯加一勺蜂蜜的熱牛奶,即可緩解甚至消除痛經之苦。
牛奶含鉀多,蜂蜜富含鎂。研究表明,鉀對于神經沖動的傳導、血液的凝固過程以及人體所有細胞的機能都極為重要,它能緩和情緒,抑制疼痛,防止感染,并減少經期失血量;鎂能幫助大腦中神經沖動傳導,能讓具有神經激素作用的活性物質維持在正常水平。在月經后期,鎂元素還能起到心理調節作用,有助于身體放松,消除緊張心理,減輕壓力。
另外,B族維生素對經前緊張癥有顯著療效,特別是維生素B6最為重要。此種維生素能夠穩定情緒,幫助睡眠,使人精力充沛,并能減輕腹部疼痛。香蕉中含維生素B6較多,痛經女性不妨多吃一些。 (小劉)
鹽是女人美麗的天敵
1. 雀斑、黃褐斑吃鹽過多,除了會使臉色黑黃外,臉頰還會長出雀斑。若同時攝取動物性脂肪和蛋白質過多,則會影響肝臟正常代謝而使雀斑更顯眼。要想皮膚好,比較科學的方法是多喝水,幫助皮膚排毒,同時要把每天的食鹽攝取量控制在6克以下。
2. 頭發脫落、發質枯黃吃太咸不僅會造成代謝性脫發,還會讓頭發變得枯黃。中醫理論上講,腎氣盛則頭發烏黑有光澤,腎氣虛則頭發干澀而枯黃。
3. 面部浮腫浮腫的原因有很多,但吃太咸可能是其中之一。
近年來,中國服務貿易取得了快速發展。據世貿組織2006年4月11日的報告,中國服務貿易出口的世界排名由1982年的第28位上升到2005年的第8位,進口的世界排名由第40位上升到第7位,并且在1982年到2005年期間,中國服務貿易出口年均增長15.9%,高于同期世界平均出口增速和全球服務貿易主要出口國家(地區)的增速,約為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更為值得慶幸的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服務貿易,提高我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學術界也從理論上探討通過發展服務貿易提升我國外貿的整體競爭力。這些都將促進我國服務貿易在今后一段時期更為快速地增長。
但是,在官、產、學各界都大力鼓勵發展服務貿易之時,卻很少有人對我國服務貿易的結構做出探討。筆者認為,我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提升不僅有賴于量的增加,更有賴于質的提高,否則,很可能會發生我國服務貿易的增長陷入“比較優勢陷阱”的悲劇。因此在全球服務貿易增長結構變化的大背景下來比較分析我國現行服務貿易結構及其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轉變我國服務貿易結構的戰略措施,以期從質上提升我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即是本文研究目的之所在。
一、世界服務貿易結構的變動情況
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旅游、運輸等傳統服務貿易部門保持穩定增長的同時,世界服務貿易的結構發生了一個顯著的變化,那就是逐漸向新興服務貿易部門傾斜。1990年至2005年,運輸服務的出口雖然在貨物貿易快速增長和運輸成本大幅提升的雙重推動下有所增長,但占世界服務貿易的比重卻從28.6%下降到23.3%;受亞洲旅游業的積極影響,旅游服務出口額保持了較大幅度的增長,但旅游服務出口額所占比重也呈下降趨勢,從33.9%下降到28.9%。而同期以計算機和信息服務、金融、保險、通訊、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為代表的其他服務類型所占比重則從37.5%逐步增長到47.8%(王小平,2006)。給出了世界服務貿易出口中各部門金額及其所占比重變化情況。
從世界服務貿易結構的變動情況來看,國際服務貿易競爭的重點將集中于新興服務行業。服務貿易結構日益向知識技術密集型方向轉變。運輸服務和旅游服務在世界服務貿易中的比重呈下降趨勢,以電子信息技術為主和以高科技為先導的一系列新興服務將成為未來各國國民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柱和強大動力。
發生上述變動的原因在于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的蓬勃興起,信息服務業迅速崛起,由此帶來資金技術密集型新興服務貿易的蓬勃發展(劉紹堅,2005)。金融、保險、證券、信息、法律、會計等服務行業伴隨全球對外投資的擴張而增長,并快速進入全球貿易領域。以新興服務貿易部門為主的其他服務蓬勃發展,充分反映了信息技術革命對新興服務貿易的推動作用。全球信息技術革命的不斷發展增強了服務活動及其過程的可貿易性,通訊、計算機和信息服務、會計、咨詢等新興服務行業不斷擴張。同時,與近年來出現的大型呼叫中心、數據庫服務、遠程財務處理等一樣,新的服務貿易業務也將逐漸衍生出來。世界服務貿易將逐漸由以自然資源或勞動密集型為基礎的傳統服務貿易轉向以知識技術密集型為基礎的現代服務貿易。
在服務貿易逐漸向新興服務貿易部門傾斜的過程中,發達國家在其中扮演著“主角”。表2給出了世界主要發達國家2006年運輸貿易、旅游貿易以及新型服務貿易(此處新型服務貿易主要包括計算機和信息服務、金融、保險、通訊、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等)的進出口額及其占世界的百分比。
由表我們可以看出,所列主要發達國家在2006年的服務貿易中,新型服務貿易的進出口,無論是從絕對金額上看,還是從所占世界的百分比上看,都明顯高于傳統的運輸服務貿易及旅游服務貿易。由此充分說明發達國家在服務貿易逐漸向新興服務貿易部門傾斜過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現在的問題是,在世界服務貿易的結構,尤其是發達國家的服務貿易出現了向新型服務貿易部門傾斜的顯著變化之時,我國現行服務貿易的“質”的狀況如何,其發展趨勢是否與世界服務貿易的發展趨勢保持一致,即,我國服務貿易的增長是否也開始從傳統的服務貿易部門逐漸向新型服務貿易部門傾斜了呢?
二、我國現行服務貿易結構及存在問題
雖然我國服務貿易近幾年取得了快速發展的喜人成就,但卻存在著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結構有待于進一步完善。
從我國服務貿易的結構來看,2005年我國服務貿易總額為1582億美元,其中占有比重最大的仍然是運輸服務和旅游服務兩大傳統的服務貿易部門,分別為41.39%和30.28%,合計占我國服務貿易的70%以上。已有的實證研究表明(孫文博等,2003),我國服務貿易中,具有一定比較優勢的主要是具有資源稟賦優勢的旅游、運輸等傳統服務行業,而大量的諸如計算機和信息服務、金融、保險、通訊、專有權利使用等現代新型服務行業則處于明顯的劣勢地位。
從我國服務貿易的增長來看,圖1給出了1992-2005年我國服務貿易中旅游、運輸以及主要包括計算機和信息服務、金融、保險、通訊、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等新型服務貿易的增長變動趨勢。
由圖我們不難發現,從1992年至2005年,我國旅游服務貿易和運輸服務貿易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而新型服務貿易部門的增長速度相對緩慢。從圖我們還可以看出,旅游貿易和服務貿易的增長曲線與新型服務貿易的增長曲線之問的距離越來越大,這表明傳統服務貿易與新型服務貿易的增速差距在逐漸拉大。
上述分析表明,無論是從服務貿易的結構來看,還是從其增長情況來看,我國現行的服務貿易都與世界服務貿易的發展極其不一致。當然,這也正從另一角度說明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的確是按照所謂比較優勢在世界服務貿易格局中進行分工的結果。但是,問題的關鍵在于:我們是否應該依然按照現行的比較優勢原則,繼續發展諸如勞動密集型等資源稟賦優勢的服務貿易部門,放棄當前尚不具有比較優勢的新型服務貿易部門的發展,即,放棄實現我國服務貿易比較優勢動態轉換的機遇?下文將給出明確的答案。
三、轉變我國服務貿易結構的必要性
服務貿易結構是一國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體現,其結構變動趨勢是一國經濟轉型的重要信號,對于我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大國來說,轉變服務貿易結構,促進服務貿易結構優化,對推動工業經濟持續增長、促進經濟轉型、提高服務貿易自身競爭力等都具有重要意義。概而言之,轉變我國服務貿易結構的必要性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適應日益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
面對近年來世界服務貿易迅速發展的態勢,未來大力提高服務貿易領域的國際競爭力已成為各國貿易政策的主要著眼點。同時,自加入WTO以來,我國在服務貿易領域的開放承諾得到落實,外國服務提供者的市場準入水平大幅提高。在WTO分類的160多個服務貿易部門中,中國已經開放了100多個,占62.5%,接近發達成員水平。這都必將使得我國服務貿易部門面臨日益激烈的競爭。我國勞動密集型服務業在國際競爭中的確有一定的“比較優勢”,但在經濟全球化以及互聯網、衛星、數碼技術進步等多重力量的推動下,國際服務貿易的發展與擴張對高新技術的應用能力、研究與開發能力以及人力資源的開發管理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國際服務貿易結構正逐步向新型服務貿易傾斜。從長遠來看,我國如果不注重優化服務貿易結構,現有的“比較優勢”將隨著經濟逐步國際化而喪失殆盡,甚至轉變為“比較劣勢”,更無從談起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取得一席之地。
(二)跨越服務貿易壁壘
盡管在服務貿易總協定的推動下國際服務貿易呈現出自由化傾向,但是在全球貿易自由化的浪潮下,各國紛紛采取市場準入限制、所有權和控制限制以及經營限制等隱蔽的貿易壁壘措施來保護本國的服務業。相對而言,貿易壁壘限制的往往都是進口國國內能夠大量生產或者提供的服務,而對其本國需要卻又不能夠生產和提供的服務,則減少貿易壁壘的限制。出口國如果能在這些方面擁有比較優勢,則往往能夠在對外貿易中居于主動地位。據此,我們不難得出結論:如果我國服務貿易仍然按照現行的比較優勢一味地發展資源稟賦密集型的傳統服務貿易的話,那么其出口到國際市場上必然會面臨著形形的貿易壁壘,增加貿易摩擦,進一步快速增長的機會也因此而受到制約。相反,如果能夠逐漸轉變我國服務貿易的結構,將現行的比較優勢從資源密集型向技術、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轉變,順應甚至是引領世界服務貿易的發展趨勢,那么就將有利于提升我國服務貿易的競爭力,增強跨越服務貿易壁壘的能力。
(三)避免出現“悲慘增長”
所謂“悲慘增長”也叫貧困化增長,是指一國貿易條件惡化所導致的國民福利的下降將足以抵消從增加供給中所得的收益。有關實證分析表明(林林等,2005),近年來我國貿易條件有惡化的趨勢,出現了所謂“悲慘增長”的傾向,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國實行的“出口導向”的外貿政策客觀上刺激了我國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產品的大量出口。這也就是為什么近來政府以及理論界都呼吁轉變外貿結構的主要原因。沿此思路,我們不難想象,如不及時轉變我國現行的服務貿易結構,繼續按照傳統的所謂比較優勢出口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的服務,如旅游和運輸服務貿易,那么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上,或許能夠以低價銷售換取量的增長,但是這種增長很可能會步我國貨物貿易快速發展的后程,出現“貧困化增長”的傾向。
另外,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貨物貿易結構的逐步轉型升級,應該能夠成為快速推動服務產業轉型和增強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助推器,但事實上并沒有出現我們所期望的結果,即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貨物貿易結構逐步轉型升級不但沒有推進我國新型服務貿易部門的快速發展,甚至出現了巨大的貿易逆差。這也說明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為世界服務貿易的發展帶來了市場機會。如此之好的發展契機,豈能讓“肥水”盡流他人之田。
分析至此,我們不難發現,與世界服務貿易的結構相比,我國現行的服務貿易結構的確存在一定的問題,并且有著轉變的必要性。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更為現實的問題是:如何轉變我國服務貿易結構?
四、轉變我國服務貿易結構的戰略措施
基于以上分析,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要想從根本上提升我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應從以下方面來統籌考慮實施轉變我國服務貿易結構的戰略措施:
(一)發揮政府在服務貿易結構轉變中的積極作用
服務貿易在國際競爭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一方面,中國政府要加大對國際服務貿易企業尤其是知識技術密集型服務企業的政策傾斜與扶持力度,完善財政、信貸等優惠措施,輔之以積極的產業政策,優化中國服務貿易結構并提高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另一方面,要分層次地逐步加大服務業的對外開放步伐,引進競爭機制,處理好對外開放和適度保護的關系。處于轉型期的中國經濟,仍有不少制約服務貿易自由化進程的因素,故而決定了中國服務貿易市場的開放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充分利用GATS條款中的靈活性,分層次、有步驟、穩妥謹慎地開放國內服務市場,對某些尚處于幼稚狀態的技術知識密集型服務業要加以適當保護,促使其盡快發展并逐漸地對外開放。
(二)在現行比較優勢基礎上逐步轉變我國服務貿易結構
在我國服務貿易總體競爭力水平不高的情況下,要實現我國服務貿易結構的轉變,不僅不能放棄現行的比較優勢,反而應該以此為依托,即繼續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服務業,例如旅游;在搞好勞動密集型服務貿易出口的同時,充分利用現有力量,有步驟有重點地推進技術服務、信息服務、電信服務等知識密集型領域的服務貿易,這是提高服務貿易檔次和結構效益的根本。
(三)通過開發高級要素逐步轉變我國服務貿易結構
關鍵詞:現代服務業 新型工業 中部地區 融合 發展
在現代經濟中,服務業尤其是現代服務業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和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新型工業化道路的主要特征是現代服務業成為經濟的主體。工業化的產業支撐點是制造業,信息化則與服務業尤其是生產業密切相關。把握好工業化與服務業的互動關系,切實培育與發揮服務業的經濟牽引力、產業整合力與國際競爭力,有助于實現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的新型工業化發展戰略;有助于更好地推進我國產業結構的升級,形成制造業和服務業互動發展的產業格局。
現代服務業的涵義
現代服務業是相對于傳統服務業而言的,它伴隨著信息技術的應用和信息產業的發展而出現,是信息技術和服務產業結合的產物。它不僅包括直接因信息產業和信息化的發展而產生的新興服務業形態,如計算機和軟件服務、信息咨詢服務等;同時也包括通過應用信息技術,從傳統服務業改造和衍生而來的服務業形態,如金融、物流服務等。
現代服務業是在工業化比較發達的階段產生的,工業的發展是現代服務業的基礎和條件。現代服務業主要是依托信息技術和現代經營理念而發展起來的,它是知識和技術相對密集的服務業;現代服務業是主要依靠信息科技、人才等與知識相關的要素投入的產業,發展現代服務業有利于促進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增長向集約型增長轉變,由主要依靠消耗資源向更多的依靠智力支持和科技進步轉變。
綜上所述,現代服務業與傳統服務業具有嚴格的區別。按主要功能和對象分類、按現代服務領域科技的作用分類,可以將現代服務業劃分為四大類:基礎服務、生產和市場服務、個人消費服務、公共服務。服務業在產業結構中的比例已經成為城市經濟發達與落后的評估指標。如果服務行業的比重大,說明現代化程度就高些;反之則相反。
新型工業化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的必要性
在經濟服務化和工業化作為發展中國家不可逾越的發展階段的條件下,發展服務業與推進工業化非但不矛盾,而且能夠在更高程度上相互促進、相互融合,成為推動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的力量。新型工業化的推進離不開第三產業中現代服務業的支持,而工業部門的發展也為第三產業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新型工業化發展的過程同時也是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逐步提高的過程,服務業所占比重最終將超過工業。國際經驗表明,一個國家的整體經濟由中低收入水平向中上等水平轉化的時期,產業結構屬于快速變動期,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將是一個轉折點,服務業發展得快,經濟發展就快,服務業發展得慢,就會阻礙經濟的發展。
目前,我國沿海地區經濟發達的城市總體上處于工業化中期,珠三角地區已進入工業化中后期。從這些城市GDP中服務業實現的比例可以看出,現代服務業發展與新型工業發展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見表1)。從表1中可知,現代服務業發展好的城市,基本上也是新型工業發展較快的城市。所以現代服務業與新型工業已呈現融合發展的趨勢。這是以新型工業經濟為基礎,借助于信息化手段進行社會化大生產的新型生產方式。我國經濟發展的全局要遵從新型工業與現代服務業的融合發展規律,各省市及經濟區也要在促進新型工業與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實現融合發展。
我國中部地區服務業發展滯后的原因及對策
通過計算得到2010年中部地區六省服務業占GDP的比例統計表(見表2)。由表2可知,全國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43.0%,我國中部地區六省服務業占GDP的比重均低于全國數值,而與服務業十大城市相比差距就更大。
(一)我國中部地區服務業發展滯后的原因
1.服務業內部部門發展不合理且結構失衡。從總體上看,中國服務業內部結構落后,旅游、運輸和其他商業服務等傳統服務業比重過高,而保險、金融、咨詢、房地產等現代服務業發展不足,仍然是以傳統服務業為主體的結構。而目前在發達國家的服務業內部結構中,現代服務業所占的比重已經明顯超過傳統服務業的比重,這一趨勢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的表現也較為明顯。
2.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低。中部地區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中部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0.3%,這一指標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與發達省份有較大差距(見表3)。
3.服務業支撐體系不完善。現代服務業對工業的支持是綜合的、配套的、快速反應的體系,能有效滿足制造業的服務需求。設計、生產、營銷、配送、支持產品等是制造業鏈條上的不同環節,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業務流程。在制造業鏈條中,服務業的效率對整個鏈條的效率影響很大。生產前的服務除研究開發外,還包括人員培訓、經營管理、會計服務、信息服務等能夠提高企業經營效率和生產效率的服務,生產后的服務包括物流、通信、倉儲等能夠實現價值、滿足最終需求的服務。但是,目前我國服務支撐體系尚不完善,服務質量、服務效率整體水平不高,制約了工業部門的發展。
4.現代服務業缺乏國際競爭力。經過30多年的改革與開放,我國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日益提升,正逐漸發展成為全球制造基地。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我國現代服務業與國際先進水平相距甚遠,國際競爭力不強,直觀的表現就是國際服務貿易發展處于較低水平。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國際服務貿易發展迅猛,其增長速度超過了國際商品貿易的增長速度。2010年我國服務貿易占世界服務貿易總額的比重為5.1%,并且自1990年以來一直處于逆差地位,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貨物貿易上的順差。由于目前我國服務業整體對外開放程度不高,特許和專利使用以及金融等新興服務貿易部門占出口的比重低于全球水平,我國服務貿易在今后較長一段時期仍將維持一定的逆差。我國服務貿易出口的部門結構與全球服務貿易存在很大差異,服務貿易出口結構亟需改善。
(二)我國中部地區發展現代服務業的對策
1.優化傳統服務業。當前國際現代服務業正呈現出技術化、國際化、標準化,與傳統服務業之間的界限正逐漸消失的趨勢。目前,現代服務業中的金融、商業、物流、交通等行業科技含量較低,與國際水平還有較大差距。中部地區要加大科技在上述服務行業中的含量和滲透力度,加大通信技術、網絡技術等的應用程度,并注意不同行業的交叉和融合,努力提高現代服務業的效率,增加產業的附加價值。同時注意積極運用現代經營方式、服務技術和管理手段,改造提高傳統服務業,全面提升企業素質、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
2.加快信息技術應用。不管是新型工業還是現代服務業,它們均是建立在信息化平臺上的。傳統工業需要進行信息化改造,新型工業更是集中體現為信息科學技術的運用。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市場一體化,現代服務業中的金融、保險、物流、營銷等需要通過現代信息科學、網絡技術,將不同的經濟主體、活動過程連結在一起,并且這種信息技術的應用本身就是服務過程。為此,進一步加強信息網絡建設,搭建公共信息平臺,加強區域信息合作,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從而為新型工業與現代服務業互動融合發展打下信息基礎。
3.協調好現代服務業和中部地區工業的關系。一方面,從產業發展順序來看,我國中部地區工業的發展拉動了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只有中部地區工業勞動生產率的不斷提高,人力資源才能分流到服務業,而收入水平的增加使人們有條件去滿足個人更高的精神需求。工業化和專業化程度的不斷加深,為生產業的發展提供了需求、動力和技術支持。另一方面,要注意到現代服務業和新型工業越來越依賴于設計策劃、技術研發、物流等現代服務業的支撐。因此,中部地區在著力改造傳統產業的基礎上,在一些經濟發展水平較高、新型工業比較發達的城市和地區,應大力發展現代服務化,加速新型工業與服務業的專業化分工合作,提高我國中部地區產業國際競爭力。
4.以完善的公共服務促進服務業的發展。服務業的發展高度依賴于完善的公共服務。公共服務主要包括經濟性公共服務、社會性公共服務和制度性公共服務等方面。為營造有利于服務業發展的社會環境,政府應在突出以經濟調節和市場監管為主的經濟性公共服務的同時,強化社會性公共服務和制度性公共服務,主要在非市場領域或市場本身無力調節的領域充分發揮作用,在解決“越位”的同時重點解決“缺位”的問題,創造一個有利于各市場主體平等競爭的市場環境。目前,要重點消除制約服務業發展的不利因素,完善服務業的法律法規,加強監管,健全信用體系,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采取積極的財稅、土地、價格等政策,消除產權歧視,強化產權保護,支持服務業關鍵領域、薄弱環節、新興產業和新型業態的發展,形成競爭力較強的大型服務企業集團。要實行政企分開、企業與事業分開、營利性機構與非營業性機構分開,培育符合市場經濟體制和國際競爭需要的服務經濟主體。市場化是服務業發展的有效途徑,同時,服務業的發展程度本身是市場化程度的一個重要的標志,要制定和完善市場規則,打破市場壁壘和壟斷,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放寬準入領域,規范準入條件,鼓勵社會資金投入服務業,提高非公有制經濟比重,實現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
5.積極承接服務業國際轉移。要加大對外開放的力度,積極承接服務業國際轉移。可以采取新設投資、收購兼并、風險投資、不良資產和債務的合作處置以及上市公司國有股轉讓等多種方式,引導外資投向我國現代服務業部門,更好地吸引國際資本、技術、人才和管理,推動我國現代服務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邁克爾·波特.競爭優勢[M].陳小悅譯.華夏出版社,2002
2.徐冠華.加快我國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思考和建議[J].中國科學院院刊,2006(11)
3.鄭吉昌.讓現代服務業成為浙江“十二五”時期的主導產業[J].今日浙江,2011(7)
中圖分類號:F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9.057
1 培養新型外貿人才的必要性
(1)適應新型貿易方式跨境電商發展的需要。跨境電商是對外貿易發展的一種新模式,在國家“互聯網+”背景下,跨境電商已經成為外貿轉型的重要支撐和未來發展的趨勢。
2015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達到4.8萬億元,跨境電商進出口額年增速將超過30%,預計到2020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將達到12萬億元。跨境電商對國際貿易運作方式、貿易鏈環節產生了革命性、實質性的影響,原有國際貿易方式已經不適用于當今跨境電商業務的發展,現有的外貿人才培養模式已不能滿足跨境電子商務發展需求。
(2)新型外貿人才供給缺口大。跨境電商成為國際貿易的新方式和新手段,也是未來外貿發展的趨勢,而能勝任跨境電商業務工作既懂外貿又會平臺操作的新型外貿人才顯得非常稀缺。據統計未來三年我國跨境電商人才缺口達到445.7萬,高達85.9%的企業認為跨境電商人才缺口“嚴重存在”。
(3)探討跨境電商外貿人才的培養是推動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綜合改革,完善學科專業建設,提高專業教學質量的必然要求。高校要從產業行業的調研入手,從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出發,確定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的方向,并通過改革人才培養模式、調整課程體系以及組建雙師型專業教學團隊等方面來推動跨境電商平臺下新型外貿人才的培養。
2 跨境電商對新型外貿人才的能力要求分析
隨著跨境電子商務平臺的迅速發展以及中小型外貿企業轉型升級的迫切要求,急需復合型的跨境電商外貿人才,新形勢下高校必須創新外貿人才培養模式和路徑,培養適應跨境電商平臺的新型外貿人才。企業對跨境電商人才的需求是復合型的,不僅要懂外貿,還需要懂電子商務。跨境電子商務人才的核心能力可分為商務英語溝通能力、電商平臺操作能力、國際貿易運用能力、營銷能力和綜合職業素養。
2.1 商務英語溝通能力
跨境電商平臺比如說阿里巴巴國際站、速賣通等平臺中,賣家的后臺操作是以中文為主,但產品關鍵詞標題的設置、產品描述、與買家溝通等過程都需要使用英語。以英語為主,各個平臺還設置了多種語言,小語種尤其熱門,如法語、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等。另外,跨境電商人才還需要具備較強的產品描述能力以及與買家溝通談判的能力,要能熟練搜索到相關英文網站資訊,并從中閱讀并獲取到有效的信息。
2.2 電商平臺操作能力
該能力擁有網店運營的基本常識,掌握電商后臺實踐操作,熟練運用產品關鍵詞及標題設置的技巧,seo優化,產品照片的拍攝與處理、網頁的編輯與美化等。
2.3 國際貿易運用能力
該能力包括了解和熟悉國際貿易規則、掌握交易流程、國際商務禮儀、會展活動策劃、控制交易風險、貿易糾紛處理等能力。另外還應具備一定的外貿實踐操作技能、外貿單證填制能力、電子通關系統操作能力等。
2.4 營銷能力和綜合職業素養
該能力和素養包括熟悉國際營銷的手段,了解目標國家的文化、風俗、語言、法律等專業知識,對于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不同消費對象,針對不同的產品能制定出具體的營銷策略,具備優秀的文字表達能力,收集資料的能力,良好的溝通表達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3 基于跨境電商平臺培養新型外貿人才的對策
3.1 調整課程體系的設置
從跨境電商對外貿人才職業能力要求出發,結合跨境電商的行業需求,堅持國貿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與職業崗位對接、專業課程內容與崗位能力要求對接的思路,來調整課程體系的設置。在課程設置和課程內容的教學設計中要以跨境電商項目為主線,以真實跨境電商平臺、真實的產品、真實的外貿電商流程、真實的工作任務、真實的市場檢驗效果為基礎開展“真題真做”。所以在課程體系設置中要圍繞跨境電商業務涉及到的如何選品、平臺的操作規則、跨境平臺交易中的報關報檢、跨境電商物流、跨境電商結算方式的選擇、電商平臺的操作實務等內容展開。
3.2 實施跨境電商項目化實訓
跨境電商項目化實訓是為培養真正與市場對接,與企業對接的跨境電商人才,具備商務英語溝通能力、電商平臺操作能力、國際貿易運用能力、營銷能力和綜合職業素養。先期高校可通過派專業教師參加阿里巴巴的培訓班以及到跨境電商企業掛職鍛煉,了解和熟悉阿里巴巴后臺操作,教師再將相關課程按照跨境電商的業務流程設計成實訓項目,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進入到阿里巴巴、速賣通等電商平臺進行一系列的跨境電商項目化實訓,包括跨境電商的平臺操作、國際市場調研、如何選品、后臺實操、產品、優化排名、產品推廣、訂單的處理、國際物流、售后服務等真實項目,使學生掌握跨境電商平臺實踐操作的技能,熟悉各個環節的工作任務和要求,完成整個業務流程,實訓成果則最終由企業和市場進行檢驗。
3.3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跨境電商是一個新興行業,以基于跨境電商平臺的真實外貿項目為載體,根據項目化實訓的特點,教師團隊按照項目化運營模塊的需求可安排不同的專業教師組織教學。比如產品詳情頁描述、標題關鍵詞設置和外貿信函寫作可以安排外貿英語教師,網絡營銷、市場調研、產品推廣可由營銷教師安排教學,訂單的處理和產品售后服務可安排國際貿易教師,產品拍攝、產品、優化排名可安排電子商務教師教學。同時邀請企業骨干擔任兼職教師,校內專業教師通過下企業掛職鍛煉,暑期到企業跟崗實習,提升實習實踐能力。校內專業教師通過與企業骨干共同承擔實踐教學任務,共同開發設計跨境電商項目化實訓項目,共同負責跨境電商項目化實訓的指導。從而建設成一支優秀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3.4 實現多贏的校企合作
在新型跨境電商人才培養過程中,高校應該積極尋求與企業的合作,共同來制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共同設計課程體系、共同開發課程資源、共同實施項目化實訓、共同組建教學團隊、共同建設實踐基地。依托全球速賣通、Ebay,Amazon、阿里巴巴等跨境電商平臺,為當地企業提供服務,學校主要開展產品、產品詳情頁制作、產品優化排名、回復詢盤、在線交易、郵件處理、直通車推廣、售后服務、維護客戶等工作。在真實平臺的操作和運營中鍛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積累實際工作經驗,提高就業競爭力和外貿創業能力。對學校來說既鍛煉了師資隊伍,又提高了外貿類專業實踐教學效果。對企業來說,學校為企業提供了免費辦公場所,培養了高素質的外貿業務員和儲備人才,節約了跨境交易的成本,提高了企業的利潤。跨境電商的校企合作使得學生學習實踐與企業工作實踐有機結合,學生、學校和企業能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實現多贏的校企合作。
參考文獻
一、發展國際貿易與中小企業的跨國經營
1.目前,鄭州的出口相對依賴初級商品,為了提高在國際貿易中的競爭力,需要提升商品的營銷手段。傳統的營銷和出口渠道可以通過互聯網的使用得到改善和擴展。由中小企業生產的大多數初級商品的營銷和出口傳統上通過中間商引導,導致了高額的交易成本,生產商對市場價格并不靈通。在有些情況下,國外貿易商有意利用鄭州生產商對價格信息的不了解,支付的價格低得多。鄭州建立電子商務平臺網站,可以提高透明度,允許價格信息向鄭州生產商傳播。通過互聯網的電子化貿易,可以使生產商能夠更好地獲得價格信息,同時也能接觸到大量的購買者。2.貿易特點使中小企業需要中間商的存在需要新型中間商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開展跨國經營的企業大部分是中小企業。這是因為大企業與中小企業所處的戰略階段不同,大企業經過長期博弈,已形成了穩定的供應鏈結構和供應鏈契約,它已經與數量有限的供應商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并有穩定的分銷渠道,它更關注的是供應鏈管理和渠道管理能力的提升。而大多數中小企業最重要的是生存和成長的需要,更關注如何拓展更多的客戶資源,因此中小企業的交易結構、供應鏈往往會快速成長和變化。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將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里。目前鄭州中小企業側重經營國內市場,并且大多是源于對市場變化趨勢的高強度的老板式的天生敏感。新型中間商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開展跨國經營能為企業獲取更多的供求信息、拓展更多的貿易機會,顯然這類服務更加符合中小企業對電子商務的需求。3.電子商務平臺網站在企業銷售中的作用在傳統的國際貿易中,由于時間與空間的隔閡,企業直接對消費者銷售的模式是十分困難的。由于Internet的“去中”作用,在電子商務時代,跨國直銷可以通過電子商務平臺網站得以實現。國際電子商務平臺網站的出現與發展,其直接的作用是銷售鏈的縮短;更重要的是制造企業可以直接面對國際市場,使得它們能夠更快地把握國際市場的需求動態。
二、物流國際化與跨國經營網絡化
1.物流網絡化成為發展趨勢全球信息化加速了經濟全球化,使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發生深刻變革。網絡將是影響今后國際物流走向和發展的重大因素,而建立在Internet基礎上的網絡貿易將會給國際物流和現有的經濟運行模式帶來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商業逐步國際化的時候,這種方式的特定時間和地域的局限性就暴露出來,難以適應企業國際化的發展趨勢。當互聯網技術日趨成熟和普及之后,企業開始依托商務網站來展示和實施市場營銷策略。2.國際貿易與跨國經營網絡化相互促進經濟全球化和網絡化為鄭州國際物流的信息化創造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應大力推進國際電子商務,通過Internet溝通世界市場,分享全球貿易利益。利用電子商務平臺網站,逐步將國際物流所涉及的服務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提供一站式的國際物流信息與交易服務,使得物流過程大大便利。網絡較之以往的工具能夠在降低交易成本上發揮特殊的作用。電子商務加速了外貿業務的電子化趨勢,計算機及其網絡技術越來越多地幫助企業從事業務,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三、跨國經營模式的發展方向1.對產品負責的服務需要新型中間商網絡使得信息和溝通的距離降到零,但是商業的交易成本依然存在,而這恰恰是新型中間商在電子商務平臺上開展跨國經營的機會。對產品負責的服務是很重要的一個核心競爭力,比如手工制作的產品、自創沒有一定規則的商品、動態的商品都需要負責任地逐個檢查,這種服務是跨國經營供應鏈中的一塊短板,新型中間商要優化這條供應鏈,成為其中一個優化的節點,使產品的上游和下游對新型中間商都有依賴性。當客戶的采購量足夠大時,它們往往想直接從供應商那里采購,供應商可以提供它們想要的技術支持和低價位。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大客戶想把物料管理、質量跟蹤的苦差事甩出去,這時,大客戶就成為優秀新型中間商的客戶。2.未來跨國經營需要建設行業網站建設某個行業產品的集中網站,有統一的格式、同樣的首頁,在世界各地都有分站,各個國家的語言和貨幣換算都可以在后臺修改。中國作為主站,不斷登陸新產品,管理系統,在全世界征求合作伙伴,商分別在各個國家當地申請域名和空間,推薦網站,銷售發貨行為。這樣通過市場資源倍增效應,形成真正的網絡商務,拓展了巨大的海外市場。但是網絡人工昂貴,上傳上千上萬件產品,成本要控制好,最關鍵是費用控制。3.專業采購商大量出現,新型中間商逐步形成商業聯盟新型中間商發展為專業采購商在國內生產地建立基地,抓住三個環節:專業設計、品牌宣傳與貿易支持,在中國生產一流質量、最時尚的產品,用最有競爭力的價格供貨給網上店鋪、郵購商店、國際小批發商,甚至與國際上的網絡銷售商合作,實行品牌共享、市場共享、銷售模式共享。應當說這是一種嶄新形態的采購商,他們建立品牌、擁有設計、參與貿易,與國際網絡銷售商合作。網絡上的價格越來越透明,只有開拓新的模式才是網絡銷售的正確道路。新型中間商逐步形成自發的分行業、分區域、分主題的商業聯盟,它們之間建立了介于市場和企業內部行政之間的一種新的經濟組織形式。這種誠信的氛圍,極大地降低了商盟內部的交易成本。4.無形商品交易量劇增,虛擬與實體結合網絡已呈普遍之勢,許多傳統零售業者都在積極進軍電子商務。根據ForresterResearch的估計,Tesco光靠現有的據點,就可以服務全英國90%的人口。亞馬遜從虛擬到實體的逆向操作,也為網絡公司展示了一種新的營銷方式。更多的無形商品會加入到新型中間商在電子商務平臺上開展跨國經營的商品行列中。但是現階段由于版權、語言、民族習慣等等因素,這部分交易額非常小,產品的國際化程度較低,沒有迫切開展跨國經營的需求和能力。但是隨著市場的飽和、產品國際化程度的提升以及國際社會對鄭州生產商制作的無形商品的認可,這部分業務終有一天會爆發出驚人的能量。
作者:帖鵬飛單位: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實驗室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為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的重要資源和保證,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實驗室建設應該與普通高校、高職高專等不同辦學層次有顯著的區別。然而長期以來,我國應用型高等院校的國際貿易專業在實驗室建設上依舊是穿新鞋走老路,建設思路因循守舊,依然固化于學科性、學術型教育的寞臼,導致相關實驗室的建設缺乏特色,往往是重形式、走過場,多數實驗室形式單一、功能匾乏,不能適應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需要。為此,筆者將自身多年的國際貿易實務教學和外貿實戰經驗相結合,意圖通過對當前主流國際貿易專業實驗室建設模式的深入分析、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進而提出創新型國際貿易專業實驗室的建設思路。
一、當前國際貿易專業實驗室建設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自1985年以來,中國的高等教育體制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伴隨著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歷程,高校國際貿易專業實驗室建設也有了不小的進步,但是總的來說從建設思路、軟硬件設備的創新發展上來看,依舊落后于國內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對專業人才技能方面的需要。
1.國際貿易專業實驗室的幾種建設模式
(1)手工操作型。利用紙質外貿單據的繕制為媒介,簡單模擬進出口業務流程的實驗室,屬于國內高校早期建立的國際貿易實驗室,其優點是投入較少,現場感強。缺點是設備較為簡陋,功能單一,以制單操作為主,實訓范圍狹窄,對指導教師的要求較高。
(2)電腦制單型。是上述手工操作型實驗室的升級版,主要是將外貿常見單據制成電子表格,供學生在電腦上練習填制。其優點是,外貿單證虛擬化,操作方便。缺點是訓練依舊集中在外貿制單環節,不利于學生全面掌握和熟悉進出口業務的全部流程和相關技能。
(3)電腦十單機外貿軟件型。即電腦加單機版的外貿軟件,優點是通過單機版外貿實訓軟件可以模擬進出口的大部分流程,其缺點是,學生只能單機操作,相互之間沒有互動和競爭,軟件僅僅停留在模擬演示外貿流程的層面上,數據庫內資源匾乏,缺少針對外貿函電磋商、進出口成本核算、外貿制單、國際結算操作、報關報檢、外匯核銷等各個環節的具體訓練模塊,目前仍有相當一部分學校采用這種實驗室模式。
(4)互聯網演練型。將上述實驗室放入局域網環境中,并且引進了網絡版外貿模擬實訓軟件,實驗室功能得以進一步擴展,實驗環境具備了一定的仿真性,主流軟件的數據庫資料較為豐富,可以進行進出口主要模塊的技能訓練。目前這一類型的國際貿易實驗室成為許多財力雄厚高校國際貿易實驗室的主流模式。
2.現有建設模式的不足
綜上所述,現有國際貿易實驗室主要為“電腦+單機外貿軟件型”和“互聯網演練型”,這兩種方式的不足之處如下:
(1)建設思維僵化,實驗室模式單一。當前,可重復、低成本的“電腦加軟件”成為國際貿易實驗室的主流模式,但無論仿真程度有多高,依舊難以避免“照著葫蘆畫成瓢”的尷尬局面,直接為生產經營第一線進行服務的服務型、創業型、全真型實驗沒有被列入實驗室功能之內。
(2)建設規格偏低,與應用型人才培養要求相脫節。例如目前的外貿模擬實訓軟件側重于對外貿制單、租船訂艙、報關報檢等環節相對機械化的模塊訓練,而對尋找客戶、開拓國際市場、外貿談判、成本核算等重要的綜合技能環節重視不夠,導致人才培養規格與高職高專層次重合。
(3)軟件實訓功能局限性大,與現實業務操作仍有較大的差距。首先是軟件自身數據庫內資料缺乏真實性,另外,功能模塊不全,一些模塊的功能較弱,例如外貿單證制作和某些環節的操作順序隨機性較強,在現實的操作環境中可能幾種方式都是正確的,而軟件形式卻較為死板,非此即彼,無法逐一實現對學生實訓結果的兼容性判斷。
(4)軟件自身的仿真模擬效果與實際操作存在較大距離,教師端控制和演示功能不強,學生得不到及時的操作指導,容易導致學生對現實的外貿操作環境認識出現偏差,難以實現“零距離就業”的目標。
二、創新型國際貿易專業實驗室的建設原則
1.按照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定位確立實驗室建設規格
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其國際貿易人才的培養單位應高于高職高專和中專層次,目前企業對這個層次人才的迫切需求是,不僅要掌握國際貿易通常的程式化操作技能,更要求他們具有國際市場開拓能力、商務談判能力和準確的成本核算等綜合業務能力,而這部分能力才是應用型本科院校國際貿易專業人才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2.遵循區域經濟對外貿人才的崗位技能要求設計實驗室功能
國際貿易專業實驗室應以崗位需求為導向進行功能設計,只有合理確定應用型本科人才的業務能力標準,才能科學合理地設計相應的實驗室功能模塊。通過我們對用人單位的實踐調查,結合筆者多年的外貿實戰經驗,可以大致將外貿崗位做一個簡單的劃分歸類。
(1)外銷員。是企業產品進出口的項目負責人,要求具備較為全面的外貿技能和綜合業務素質,應具備尋找客戶、開拓國際市場、外貿談判、成本核算、對外簽約等綜合業務能力。
(2)單證員。負責從外貿談判簽約到報關、報檢、出運和結匯各環節的文件起草和繕制。須具備起碼的商務英語信函書寫能力和各類外貿文件、單據的審核和繕制能力。
(3)報關員。負責辦理公司產品的進出口清關手續。應具備各類報關單據的填制能力、熟悉海關政策法規和報關流程,掌握報關軟件的使用。
(4)報檢員、貨代員、跟單員、結算員等。根據公司規模不同,前述崗位可能單獨設立,也可能合而為一,應熟悉相關環節的法律法規和操作程序,掌握外貿制單技能。
(5)其他相關崗位。外貿翻譯、銀行國際業務職員等,也應具備相關的進出口流程知識,懂得相關國際慣例和國際結算流程。
從上可知,外銷員在外貿業務中是產品進出口的項目經理,崗位技能和綜合素質要求相對較高,應該是應用型本科國際貿易人才培養的主要方向,而高職高專層次的相關人才培養定位應低于應用型本科層次,主要針對除外銷員之外其他的崗位進行培養。應用型本科國際貿易實驗室的建設應充分考慮相關專業的培養層次設置實驗模塊。
3.以多樣化實驗室模式滿足社會對國際貿易人才日新月異的技能和素質需求
應用型本科國際貿易實驗室應打破現有主流建設思維,實現產學結合、校內外結合、仿真與實戰相結合、模擬與現實相結合的立體化新模式。現有模式從本質上來說均為軟件虛擬操作,缺乏實物模擬,更缺少與社會對接的服務型、實戰型功能。對于國際貿易行業而言,更加重要的是實戰經驗,企業歡迎的是經過實際業務鍛煉的國貿人才,高校國貿實驗室的建設應考慮如何構建學生這一方面競爭力的問題。
據我們調查,目前有90%以上的中小企業有產品外銷意圖,其中絕大部分缺乏具有真才實干的外貿專業人才,不知道如何拓展國際市場,他們不歡迎從未接觸過外貿實戰的大學畢業生,急需的是有真正國際市場拓展和外貿操作綜合技能的專業人才。因此,高校的專業實驗室建設者和經營實驗室設備的公司應能夠及時捕捉到市場需求的最新動向,適時調整國際貿易實驗室建設的整體方案,為企業服務的創業型、實戰型實訓內容應該在國際貿易實驗室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創新型國際貿易專業實驗室建設的構建
目前,面臨著高校擴招,國內經濟持續低迷,畢業生就業難的多重壓力,很多高校嘗試在實踐教學方面走出一條實用高效的新路子,例如建立自己的創業園和創業基地,鼓勵教師、學生校內創業等等。我們認為,結合自身特色,因地制宜搞好校內實驗室創新,是當前應用型高等院校適應經濟發展需要,保障人才培養質量的一條可行之路。國際貿易專業實驗室的建設既要考慮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層次與實驗室功能設計的關系,又要注意將模擬實訓與實戰演練相結合。筆者將創新型國際貿易專業實驗室的功能界定為:軟件訓練與實物操作結合,仿真模擬與創業實戰相互補充的立體化模式(見表1)。除了校內實訓外,創新型國際貿易實驗室還應能滿足外貿企業在產品宣傳、國際市場拓展策劃、尋找客戶和初期談判方面的咨詢和操作功能。
1.實驗室硬件及環境要求
(1)空間布局
按照創新型國際貿易專業實驗室建設的構建思路,兼顧各大院校的現實條件,筆者建議將實驗室分為兩大功能區,即微機模擬實訓區和實戰操作區。
①微機模擬區。主要通過計算機和主流的外貿軟件進行局域網、互聯網范圍內的模擬操作訓練,面積要求應視具體實訓人數而定。
②實戰操作區。全真的外貿公司辦公環境,設置辦公區、會議洽談區兩個小分區,一是承接企業委托,進行真實的單證繕制、海外客戶查詢及洽談等綜合社會服務,二是進行外貿主要環節的實物單據觀摩和模擬操作,面積要求應視具體實訓人數而定。至于船公司、海關、商檢局、外管局等輔助部門的分區,由于校內實驗室的局限性,勉強設置的實物空間既不具有真實感,也起不到應有效果,畫虎不成反類犬,建議此部分功能在微機模擬試驗區完成。
(2)硬件要求
①微機模擬區:主流電腦,設置局域網,并接入互聯網,滿足學生局域網內模擬操作和在互聯網環境下拓展國際業務的需求。
②實戰操作區:配備公司運營必須的辦公家具、計算機、電話和傳真機等設備。
2.軟環境要求
實驗室是硬件、軟件和實驗內容的統一體,在具備了軟硬件條件之后,實驗項目的開發,外貿軟件的配備,實驗內容相關資料的準備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實驗室功能的充分發揮。
(1)外貿實訓軟件平臺的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