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9 16:22:1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音樂教學分析,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縱觀人教版中學音樂教材,其在不同側面上均體現出鮮明的人文精神: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提倡學科綜合;弘揚民族音樂。概括歸納為四個大的方面:(1)歌唱及知識;(2)音樂賞析及知識;(3)最基本的音樂知識;(4)實踐與創造活動。這四個大的方面里又各分許多小的分支,教師應讓學生在音樂的學習中逐步接觸并掌握,從而陶冶學生情操,美化其性情,促進其道德審美觀念的形成,真正體現音樂在整個素質教育美育中的重要地位。下面就這幾個方面怎樣運用于教學并能迅速準確地達到預定目標而逐一探討。第一,歌唱及歌唱知識的教學。歌唱教學并不像我們平時講的把歌唱出來就行了,要把歌唱好,首先要具備一定的文化知識素養和音樂知識,其次要具備唱歌的能力(即嗓子的發聲能力),再次應具備豐富的情感、飽滿的熱情以及一定的發聲技巧。符合以上幾方面要求,你就基本上具備了唱歌的能力。當然,學生在中學階段對于音樂概念還處于一個比較模糊的狀態。“樂”者,美也。有美才有樂,有樂才會美。中學的歌唱教學就是要將學生本身潛在的美挖掘出來,讓他們自覺主動地發現美、歌唱美、創造美,把美帶給自己,帶給同學,帶給教師,帶向社會,這才是學生學習歌唱的目的,而不是力求每個學生成為歌唱家。
歌唱及歌唱知識的教學,我個人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一是歌唱教學。從初一開始循序漸進地教會學生最基本的歌唱方法,包括歌唱的姿勢、呼吸、發聲、咬字、共鳴等。二是發聲訓練。了解了歌唱的基本方法和發聲訓練知識后,歌唱前要配以發聲練習。三是節奏訓練。根據所學歌曲,練習歌曲里最基本的節奏型。四是視唱節奏型。五是視唱所學歌曲里的樂句。六是進入歌曲教學,引導學生利用所掌握的歌唱方法,加上教師對歌曲的分析、講解,讓學生更好地表現歌曲。第二,音樂欣賞及音樂知識教學。音樂欣賞在整個中學音樂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內容也較為廣泛,從中國歌曲到外國歌曲,從中國民歌到外國民歌,從中國舞曲到外國舞曲,從中國古典音樂到外國古典音樂,從中國戲劇、歌劇到外國歌劇等,無所不包,可以說讓我們在音樂的海洋里遨游了一番,基本上達到了了解音樂并被音樂感染深化以達到心靈共鳴的目的,使學生感知繼而驚嘆:原來音樂如此浩瀚,如此有魅力!音樂作品就像文學作品一樣,有其思想性、時代性、針對性和代表性。欣賞它們就如欣賞好的文學作品。它們同屬于藝術,只不過一個是文學藝術,一個是音樂藝術而已,目的都是為了讓學生了解人類文化的博大精深,從中汲取營養。
二、音樂劇在聲樂教學中的融合分析
在上面中我們已經簡單介紹了音樂劇本身所具備的一些特點,這也使得音樂劇融入聲樂教學中具備了初步基礎。下面我們將對音樂劇融合在聲樂教學中體現的藝術特性進行一定的分析。
(一)藝術性
音樂劇之所以能受到我國大眾甚至于世界大眾的好評與其濃重的藝術價值優質緊密的聯系。尤其從1927年美國上演《演義船》音樂劇開始,主題變得更為貼合時代精神,形式上更為活潑。以后的音樂劇則大多以此為范本,追求輕松幽默又不乏內涵,70年代上映的《奶油小生》一度創造了連續演出場的神話。而英國的傳統名劇《貓》則以其絕無僅有的票房引起世界驚嘆。此外,音樂劇還具備傳統歌劇所不能具備的一個重大特點:通俗性。傳統歌劇中雖然不乏雅俗共賞的曲目,但是仍舊對于觀眾的審美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與之相反的是,音樂劇本身是作為都市文化的產物存在的,具備很高的大眾性。在情節設計和歌唱表演等環節多運用肢體語言來使得表現富有張力和藝術性。同時,能在聲樂教學中融入音樂劇無疑對學生的積極性也能起到明顯的帶動作用,并且能進一步推動聲樂事業的發展。
(二)動態性
“載歌載舞,邊演邊唱”是音樂劇本身所具有的最大特色,也是音樂劇演出所具有的最大難點和亮點。這一點如果能融入到靜態的聲樂表演中,聲樂表演將會具備更美妙的感官享受。現代舞夸張、熱情的律動、抒情優緩的芭蕾,無疑能更好的把聲樂表演變得動態化,更為直觀的感受到熱烈的舞臺氛圍,情節中的沖突轉折。這一點對于聲樂表演的舞臺張力來說是一個明顯的提高點。通過動態性的聲樂表演,來達到表演實時共享的效果。在實時共享的氛圍下,觀眾更容易被舞臺的氣氛所感染,更加投入的去觀看聲樂表演。這一點對于聲樂表演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突破和進步,同時也應該是聲樂表演吸收的音樂劇的精華所在。
(三)多元化
音樂劇本身的演唱形式和風格復雜多變,包含了多種流派和表現形式。因此在演出時要求演員必須具有很高的藝術素養,僅僅單一的美聲和民族唱法不能完全滿足要求。通過對于音樂劇的培訓,可以使得學員在聲樂表演時具備更大的可塑性,掌握技能多元化。例如,最開始的《貓》《屋頂上的提琴手》《音樂之聲》《窈窕淑女》等作品中,其演唱技巧里的呼吸、吐字、支持等基本與美聲唱法保持一致,具備細膩的情感表達能力。但是在《西區故事》中“阿美利加”則在發聲上更貼近于自然聲,適合表達青年的原始情感。《奶油小生》則是純粹的搖滾唱法,《歌劇院的幽靈》就比較貼近于豐富的情感表達。音樂劇本身所具有的多元化的演唱方法的特點,對于學員在聲樂表演上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也能使得學員在面對聲樂表演的要求時候能夠使用更豐富、更多元的表現形式。
(四)趣味性
音樂劇本身具有很大的喜劇特點:活潑幽默、富有趣味。因此,音樂劇在表現中必然會帶有大量的喜劇元素,達到一種特殊的諷刺效果,使得整個戲劇表演能夠兼顧娛樂和藝術性兩方面。把音樂劇融入聲樂表演中能夠使得學員更好的豐富學習生活,同時也能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傳統的聲樂演唱中對于聲音的控制力要求非常高。但是學生在學習的初始階段并不能很好的完成這一任務。從整體中看,音樂劇絕大部分的演唱難度比較小,且情節富有吸引力,對于學生在初始階段的練習來說具有很大的幫助。同時,在音樂劇的表演中還能使得學生兼顧到除了技術以外的一些東西,激勵起學生的表演欲望,對于學生的整體素質來說也是一個較大的提高。
三、音樂劇在聲樂融合中的構思
音樂劇具有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這也為音樂劇在聲樂表演中的融合增大了難度,我們結合了多種實際教學案例,總結出一些音樂劇在聲樂融合中必須要關注的點。
(一)曲目選擇
在聲樂教學中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把音樂劇融入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對于音樂劇的選曲中。但是由于,由于音樂劇本身的商業性以及進入中國的時間較短,使得我們在進行音樂劇曲目選擇時很難尋找到合適的優秀作品。因此,我們認為在學生的初學階段,通常提供一些傳統的表演性較強的曲目。如《天邊有顆善良的星》、《虹彩妹妹》等藝術作品。在后期學習中,則不斷加大難度和使用一些音樂劇的片段進行教學。此外,從20世紀60年代后,音樂劇的表演風格趨于多元化,常使用多種藝術表現手法,對于這些音樂劇來說,我們并不需要一一演唱,可選取能起到最大代表作用的部分供學生學習,其余的留待欣賞使用。
(二)藝術實踐
聲樂教育是一種藝術實踐的過程,是一種“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結果,很要求學生的自主參與和親身體驗。因此,我們應該嘗試多安排實踐活動,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主動參與關于音樂劇的制定和表演,對于音樂劇作品進行自主創造和改編,同時也能豐富自己的想象和審美能力,更好的提升自己的團隊意識,把自己的審美感受通過音樂劇的演出表現出來。在學校中,可以開設一些社團專門進行音樂劇表演,豐富課堂內外生活,甚至安排小型的演出和匯演,增加學生的實際演出經驗。或者可以舉行講座來普及音樂劇知識,提升學生的興趣,加強學生對于音樂劇的理解。
二、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歌唱教學效率的策略
(一)教師有效示范以引導
對于小學生而言,音樂歌唱技法尚處于剛入門階段,因此必定少不了老師的引導和示范。在小學音樂課堂上,教師在教唱一首新曲時,要結合歌曲創作背景、意境及情感等進行示范演唱,一步一步引導學生逐漸認識、了解這首作品。同時,教師要善于抓住所要教學曲目的特色,如從歌曲語言上找特色、從節奏上找特色及從旋律上找特色等,再進行示范演唱,唱出獨屬于此曲的味道。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教師在進行示范演唱時要富含感情,同時配上與歌曲相應的肢體動作,只有這樣才能感染學生,從而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并在此基礎上產生情感共鳴。當然,教師在選歌的時候一定要充分結合小學生的生理特點,由于小學生大多處于變聲期,因此對歌曲的選擇一定要難度適中,切不可過于追求聲樂技巧鍛煉而置學生嗓音保護于不顧。
(二)正確姿勢作根本
我國著名聲樂學家沈湘曾說:“歌唱這一運動需要有良好的姿勢。”的確,歌唱時不僅需要正確的技巧,更需要正確的姿勢。好的唱姿對學習音樂尤其像小學生這樣剛涉及音樂領域的人而言尤為重要,端正、自然、挺拔的姿勢對學生增強自信、提高音樂技能有決定性作用。但在當前小學音樂教學課堂上,卻常常看到這樣一種現象:音樂教師在臺上教學,很多學生則懶散地趴在桌子上,嘴巴一張一翕地隨唱,沒有表情,沒有動作,無精打采。正確的歌唱姿勢應該是身體端正挺直、肩膀放松,眼睛自然地平視前方,身體微微前傾,雙手自然垂下,兩腳自然分開。養成良好、正確的歌唱姿勢,不但給別人帶來觀感上的愉悅感受,而且有利于自身氣息釋放和控制,以處于相對平穩的狀態。
(三)聲情并茂造氣氛
除了上述所說的幾點外,情境創設至關重要。歌唱是內心的精神活動,歌曲演唱需要聲情并茂地演繹以深入人心,以正確揭示歌曲的情感內涵,產生極大的藝術感染力。每一個作品傳達的意境是不一樣的,因此演唱時需要不同思想情感加以詮釋。在歌唱時,教師應注意明確表達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真情感染學生,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達到以景育情的目的。而教師在創設情境時可以借助諸如多媒體技術、DV等現代教學輔助工作。如作者在教學時,時常通過引入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通過播放音樂視頻,學生結合畫面對歌曲內容進行理解。這樣不僅可以開闊學生的藝術視野,還可以增長他們的見識,并且感受到藝術的魅力。總而言之,要提高小學生對歌唱的興趣,鞏固教師所教的歌唱技能技巧,必須通過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分析,以景襯情,以情感人,激發學生對音樂的熱愛之情。
二、對教學內容的有效選擇
由于當前各校對教學內容的側重點有所不同,也使得對教材的使用方法以及課程的開設方面都有一定的隨意性,所以說,要想做好音樂課的欣賞教學首先就要設計好教學內容。比如說,要想讓學生在教學當中的主體地位凸顯出來,在選擇教學內容的時候要尊重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學生的不同興趣與需求,然后再在這個前提下選擇相關的教學內容,這種有針對性的教學對于學生學習音樂還是很有幫助的。當前的技校音樂課教學中,教學內容的選擇主要以課程內容的精致和典型作為最基本的目標。在開始新知識講解前,教師需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多給學生提供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經典作品供他們去賞析,為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服務。其次,也要做好教學內容之間的有機組合,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的同時,也要想辦法努力把同類題材或者是同類風格的音樂作品和不同的人文主體的教學內容巧妙進行組合,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習無限的音樂寶庫。例如,在介紹我國各民族音樂作品的時候,就可以圍繞著不同民族的特點設計一些與之相關的教學組合方案,比方說,在對蒙古族音樂作品進行介紹的時候,就可以先讓學生先欣賞一組蒙語歌曲的作品,比如:蒙語版的《蒙古人》歌曲(騰格爾演唱)、《祖國》(蒙古國胡日德樂隊)等。在設計的過程當中,也需要考慮多種客觀因素,同時也要注意搭配關系,重視把不同題材和不同風格的作品有效進行結合,指導學生們去欣賞。
三、讓豐富的實踐能力成為有效教學的保障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也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在實踐中得以產生和發展的。通過學習音樂,并且把音樂融入到生活實踐當中,便于培養學生鑒賞音樂的美,創造美的能力,這也是音樂教學目標的有效延續。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親自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才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實踐主要是音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音樂知識、觀察分析的過程中,逐漸教給學生鑒賞美的一種能力,而且在指導學生自己去模仿、重新編排以及自唱旋律等創作過程當中,讓他們在體驗音樂的美妙之時,還能夠在具體的實踐當中不斷地提高學生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學生們也能夠通過體驗音樂活動、音樂游戲以及音樂競賽等形式,不斷地豐富他們的音樂實踐經驗,為學生把音樂融匯到日常生活當中打好堅實的基礎。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志碼:A?搖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32-0087-02
在音樂的教學中采用情境教學的方法,能有效的喚起學生的內心情感和音樂的共鳴,可以最大化的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情感,讓音樂的實踐體驗深入到學生當中,開發學生的音樂潛質和能量,這是十分重要的。
一、重視情境教學,激發學生興趣
一位教育界的名家曾經說過這么一句話:對于老師而言,除了給學生講解學問以外,更重要的是開放他們的學習興趣,當孩子的學習興趣變得濃厚時,我們再來傳授學習方法,這才是好的教育原則。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和發展,我們已經不能局限于常規的教育模式,教師需要采用很多種的措施和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音樂的學習中我們應該帶著學生去創造快樂,體會快樂,好的教育并非是強制性的,而是去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所以在音樂教育上,老師應該要重視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情境教學,通過讓學生進入情境,從而激發學生對于音樂的興趣。音樂是來源于自然的,又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將音樂和生活情境結合起來,能起到非常好的教學效果。舉例來說,當我們在教和春天有關的歌曲時,可以先讓學生們展開豐富的想象力,隨著音樂的響起,學生們的思緒隨之飛揚,再通過語言將其描述,比如看到了廣袤的田野,燦爛的山花,飛來飛去的蝴蝶和蜜蜂,這么一來,將音樂展現成生動的畫面,加強了學生對于歌曲的理解,學生們很快就進入了歌曲的意境當中,就會學習和領悟的非常快了。
在歌曲的教學當中,給學生設置出一種情形對于學生領悟和感受歌曲的魅力是有著很好的效果的。比如我們在教授一些歌頌祖國大好河山,歌頌生活日新月異的變化等歌曲時,可以將優美的插圖展現給學生觀看,從延綿萬里的長江,到奔騰壯觀的黃河,從碧草藍天的大草原,到小橋屋檐的綠江南,從宇宙間懸浮的衛星,到海底潛伏的潛水艇,用一幅幅生動優美的插圖,讓學生感受到祖國大好河山的壯美和科技水平的日益進步,進而加深學生對于歌曲的理解和體會。
二、利用多媒體來展現音樂情境
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利用多媒體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音樂是十分有效,同時對學生來說是很有趣味性和吸引力的,比如我們在教授優美、抒情類的歌曲時,可以播放著流動的幻燈片,通過幻燈片,學生們看到了廣袤的原野,寂靜的山谷,覓食的動物等,將音樂的意境完全的融合在幻燈片當中,如此一來學生們就能很好的理解歌曲,曲調掌握的非常快,課堂氣氛一旦活躍起來,就能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又比如說,我們可以通過多媒體去播放一些學生熟悉的革命歌曲和勵志歌曲,利用一些影像資料,展現我們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光榮革命歷史。在多媒體展現的音樂情境中,學生就會很快的進入狀態,更加投入到學習當中。
三、創造意境,激發學生想象力
對于很多學生來說,音樂的領悟力不夠強,有些樂曲給學生們聽上兩三遍,學生們也難以領悟音樂傳達的意境。比如在教授《伏爾加船夫曲》時,學生們體會不到沙皇統治下的俄國人們的悲慘,這個時候,我們不妨就在音樂教室中創造一個意境,通過一些歷史資料,講述我們老一輩革命家和俄國人民類似的往事,以及當年俄國人們所受到的磨難,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播放歌曲。這樣一來,學生聽著講述,很容易就能進入到故事的意境當中,通過對于俄國人們的同情和他們所展現出不屈不饒的精神斗爭,了解音樂所表達的內涵,激起很強的心理共鳴。所以說教師要能創設適合音樂教育的環境,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其中,感受音樂的內涵和力量,這是對于音樂學習很有幫助和指導性的。每一首音樂都有它存在的背景,通過音樂的背景,老師和學生形成親切的互動和情感交流,不但有益于音樂學習,對于課堂氣氛也有著很大的幫助。
生動的意境設定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親切感和新鮮感,讓學生沉浸在自然、愉悅、美好的學習意境當中,調動學生大腦皮層的興奮狀態。對于初中生來說,他們的思維正處在最活躍和跳躍的狀態,是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時期,我們通過音樂情境的創造和再現,讓學生們迅速理解音樂,愛上音樂,這樣他們不僅接受到了新的知識,同時身心也感受到了無比的愉悅和快樂。
創造場景可以有效的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如果僅僅是刻板,枯燥的教授音樂,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就會受到限制,比如在欣賞《船工號子》時,我們可以通過語言創造這么一種場景:在四川境內長江流域廣袤的江面上,有著一群正在勞動的船工們。孩子們聽了音樂之后,就會感受到船工們面對險灘和驚濤駭浪時進行的搏斗和抵抗。作為教師,我們要為學生創造出適合的場景,用以和音樂相互配合,為學生理解和接受音樂創造良好的條件。
四、讓學生在歌唱中贊美意境
當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進入了音樂的意境當中之后,就會自然而然的通過歌唱去表達意境,贊美意境。這種在內心真實情感下的歌唱可以說是最為動人心弦的。我們在創造音樂情境中,一樣也要懷著一顆真誠的心去對待。比如在教授一些成長類型的歌曲時,老師以過來人的身份回憶童年的趣事,成長的經歷等。這么一來,學生們很容易被激起共鳴,課堂氣氛變得輕松而活躍,我們在這樣的氣氛中歌唱,老師和學生都會沉浸在美好的音樂氛圍當中,在歌唱中贊美意境,讓學生對音樂產生感情和熱愛。
總而言之,我們通過展開不同的情境教學,將音樂教學“情感化”、“審美化”,在這個過程之中充分地利用情境教學,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和關懷,在音樂的學習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感受到民族音樂的博大精深和豐富的內涵,喚醒孩子們對于音樂的熱情和喜愛。
參考文獻:
一、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就小學音樂課程教學活動設計而言,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手段必須符合小學生的認知情況及心理發展特點,由此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以便學生接受音樂知識及音樂技巧技能,進而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例如,歌曲《小小老虎》的教學中,教師應事先示范性演唱歌曲《小小老虎》,然后再鼓勵學生自愿演唱歌曲,注意認真聆聽學生的演唱,及時給予表揚。如此一來,一方面可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也可鼓勵其他學生積極參與進來。
二、及時評價
教師的及時評價往往直接影響著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及興趣,因此教師應該特別重視對學生學習狀況的練習評價或分層評價,注意時常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使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此外,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應該面面俱到,即評價的內容應該全面覆蓋學生對音樂力度、速度、節奏、情感等方面的掌握情況及學生對音樂的愛好、參與態度、興趣、情感反應及參與程度,其中音樂的參與程度包括參與過程的配合程度及參與的積極性等。就個人或集體而言,其評價獎勵的常用方式包括小印章、小紅旗、紅五星、小紅花等,此外教師亦可以采取他評、互評、自評等評價形式對學生進行定量評價或定性評價,由此充分體現出評價的及時性、差異性、激勵性。
三、合作交流,學習新歌
小學音樂教師應該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歌曲的情感與內容。例如,鼓勵學生自由學唱歌譜及學習或理解歌曲內容等。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彼此合作與相互交流,同時鼓勵學生大膽唱出自己掌握的歌曲,此外教師務必要引導學生開動腦筋,找出整首歌曲的難點及最美的部分。例如,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的學習過程,教師有必要事先留出足夠的時間給學生學習歌詞,然后再鼓勵全體學生跟著錄音帶自行學唱歌曲,若學生自主學習過程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向同伴或老師尋求幫助。針對歌曲所涉及的重難點,教師有必要事先或中途進行示范性演唱或及時點撥,由此啟發學生以最佳的聲音及情緒演唱歌曲。
綜上所述,合作交流的方式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舊知識的復習與新知識的獲取以及對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并解決難點至關重要。與此同時,把對歌曲與歌譜的學習結合起來能夠幫助學生聚精會神地聽取歌曲力度的強弱、旋律的走向、節奏的跳躍舒緩,進而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詞曲結合所表現出的藝術形象,以便從視覺、聽覺、口語表達等方面實現自身音樂知識的全面協調發展。
綜上所述,合作交流、及時評價及學生自信心的培養皆是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環節。作為小學音樂教師,應該把音樂基本技能及基礎知識的學習與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逐步滲透到一起。此外,教學形式與教學內容的安排必須始終結合全體學生的實際情況。據現代行為科學研究表明,若未受到任何激勵,那么人的潛能僅有20~30%能夠被開發;若受到足夠的激勵,那么人的潛能約有80~90%能夠被開發。總體而言,小學音樂課堂教學過程,教師對學生學習活動的限制應盡可能少,引導應盡可能多,即盡可能留給學生更多的發揮空間,其中針對某些大膽表現自己想法的學生,應該及時給予評價與表揚,進而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與積極性,并最終實現小學音樂的高效教學。
參考文獻:
[1]張曉.試論構建小學音樂高效課堂方法的多樣性[J].大舞臺,2011(3).
在我國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下,有效的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輔助,對于小學音樂教學的效果提升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因此,多媒體教學方法作為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其必將成為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方向。然而在其進行實際教學應用時,仍然存在著很多概念上的偏差,所以本文就針對應用多媒體技術來進行教學的小學音樂教學,展開簡單的教學分析和討論。
一、小學音樂進行多媒體教學的特點
(一)多樣性的教學素材
多媒體教學的應用,主要是打破了傳統的單純講授模式,利用現代化的信息網絡,可以為學生在課堂上提供更多的影像、視頻等內容,并以此來加強對學生的視覺及聽覺的沖擊,從而利用最為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教師所要講授的教學內容,令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在有效提高了教學的質量同時,使教材內容更加豐富。
(二)生動形象的教學過程
針對于音樂這種藝術類的學科,采用傳統的說教式教學方法,很難起到明顯的效果。因為匱乏的語言,很難令學生對抽象的音符和樂感形成明顯的感知,從而使學生出現厭學的消極情緒。而多媒體教學大量的應用現代化信息技術,通過視頻、音頻播放等方式,可以最為直觀的向學生們展現出生動形象的音樂來,大大的提高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三)師生間的教學互動
想要有效的開展課堂教學,互動將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傳統的模式卻將教師和學生牢牢的鎖定在了自己的位置上,從而使得互動成為了機械化、模式化的問答。在教學過程中,多媒體卻利可以用信息化技術來構建一個有效的交流平臺,以對唱、試唱等眾多方式來進行有效的師生交流,最終實現最為優質的課堂教學。
二、小學音樂進行多媒體教學的影響
(一)學習興趣的有效激發
小學生在進行學習時,其根本的學習動力還是來自于本能的好奇。而傳統教學方式卻大大的束縛了孩子們的天性,從而使小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大大降低。對此,多媒體教學的圖像、音頻、視頻等相關技術的有效應用,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從而引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興趣。
(二)教學手段的有效豐富
伴隨著多媒體教學的開展,以前單一的教學手段完全被取代。原來枯燥無味的樂理知識,完全可以通過Flash來制作一些形象的小動畫,從而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并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除此之外,多媒體技術中還有試唱、伴唱、獨唱等功能,可以極大程度的鍛煉學生們的音樂實際演唱能力,為小學音樂教學的有效開展,提供了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
(三)教學要求的有效實現
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教育事業也做出了相應的改革,由此而引發了新課程改革活動的運行。而在新課程改革中,主要強調的就是素質教育的有效開展,即對學生審美意識及學習能力的強化培養。而多媒體教學通過形象的抽象化難點具體化,有效的實現了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
(四)教學活動的有效豐富
然而想要有效的提高學生們的音樂實際應用水平,就需要大量的課外活動來加強學生們的音樂實踐。可是在學生進行活動演唱時,作為必不可少的音樂伴奏,就必須依賴于強大的信息化多媒體技術來完成,因此其作為得以有效教學開展的現代化教育手段,是進行豐富課外活動的強大技術基礎。
(五)教學情境的有效營造
在多媒體教學中,由于大量音頻、視頻、圖片的應用,使得整個課堂氣氛異常的活躍,因此令整個課堂的互動顯得水到渠成。而在這種環境下,教師就可以很輕松的根據現場環境來進行有效的情景構建,從而培養學生們的豐富創造力與想象力,是將學生提升為教學主體的重要方式之一。
三、小學音樂進行多媒體教學的不足
雖然多媒體教學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擁有著大量的優勢,然而由于使用的不當等原因,令其在教學中進行有效開展出現了大量的不足,這對于我國小學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而言,十分不利。
(一)過渡形式化
由于多媒體教學手段是對現代化信息技術的一種有效應用,因此其作為新興教學方法,在很大的程度上并沒有完全被老師了解。所以導致很多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一味的注重于多媒體教學課件的美感,從而忽略了其本身與教學內容的聯系,令整個課堂教學出現了巨大的偏差。這種現象的發生,其根本原因就是因為教師對多媒體教學的形式化應用,而沒有對其進行概念上的深層挖掘。
(二)教學方向偏移
例如某校教師在進行多媒體教學時,針對《黃河大合唱》一歌的講解,選用了大量的黃河地理資料與黃河歷史資料,雖然整堂課的教學內容極其豐富,且不失幽默風趣,可是在其講完這些“黃河歷史”之后,整堂課已經接近尾聲了。從而令自己所要講的內容沒有講出來,沒有用的內容講了一大篇,出現了嚴重的教學內容偏移現象。
(三)教學主體忽視
在新課程改革的推行下,強烈要求素質教育的開展,并要求課堂教育要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然而大量教師在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下,雖然采用了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手段,但是根本上的概念還沒有進行有效的轉變,從而忽視了學生這一教學主置的確立。
(四)教師素質不足
最后就是教師本身素質的不足,無法有效的對現代化信息技術進行駕馭,從而無法有效的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成為了多媒體教學實現教學效果提升的重大障礙。
結束語
總之,多媒體技術在小學音樂教學的教學效果提升中,擁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其除此之外還存在著很多教學觀念和應用上的不足,有待于相關部門的通力合作和全力改革,最終實現我國小學音樂教學效果的實質提升。
參考文獻:
[1]劉琨.走了這么久,你變了沒有――新課改背景下城鄉基礎音樂教育發展之比較[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展與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6.
【中圖分類號】 G633.9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2)02-0134-01、
隨著素質教育的普及,教育理念的更新,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不斷的深入,《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中小學音樂新課程標準》(簡稱《 新課標》)的修訂后,音樂課程標準體現了我國深化教育改革,是我國歷史上規模最大、力度最大、難度最大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它以音樂審美體驗為核心,加強信息技術的推廣與應用,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音樂課堂教學內容豐富了,形式生動了,氣氛活躍了,效果提高了,構建了課堂教學雙重主體之間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的教與學的關系。為將學生培養成為具有審美能力、人格健全的高素質人才,本文就音樂課程標準下信息技術與中小學音樂教學的應用進行研究,以探討信息技術在我國中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效果。
一、信息技術促進中小學音樂教學改革
音樂課堂教學應該是音樂教師施展才華的陣地, 是學生進行 “美的體驗、美的探索、美的熏陶、美的享受、美的成長”樂園。以黑板、鋼琴、錄音機和書本為主要工具的傳統的中小學音樂教學模式,灌輸式的死板教學,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創造性思維、創新能力差。傳統的教學內容局限、更新慢、知識老化。在信息技術廣泛應用的現代社會,信息技術也在音樂課堂中大大得到運用,使中小學音樂課程教學得以改革成功,信息技術提供了大量最新的音樂資源為音樂教學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首先表現在拓展了課堂教學的深度、廣度,為學生創設一個自主學習的資源環境,形象而生動的音樂教學,情景而又直觀地教學法,融視聽、示范教學為一體,形象化了音樂學習,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信息技術提供與音樂相關的信息資源,利用網絡資源,搜索引擎、相關網址等,擴大了視野。充分啟動學生主動探索、主動發現的求知欲望,感受體驗音樂,這種創造性能力的培養,符合音樂素質課程開設的根本目的。其次,信息技術促進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改革提高了教學質量,豐富音樂教學內容。如在欣賞《民歌拾萃》 這一單元時, 教師把知識設計成一個個有難有易的小問題,讓學生自學,然后回答問題,讓孩子們彌補在其他課堂中的遺憾[1]。
二、信息技術在中小學音樂教學中有利作用
傳統音樂教學不能滿足現代學生的求知需求。現代教學媒體是中小學音樂教學的非常重要的工具,廣泛地應用于音樂教學中,有多媒體投影儀、數字化教學、互動式個體化音樂軟件、現代遠程教學等。促進了音樂教育的發展。新的教材都配備了精美的教學電腦光碟,為中小學生提供一種聲音、文字、圖形相互結合的教學途徑。學生利用多媒體手段查找感興趣的相關資料, 使學生學習音樂由被動變主動,人機交互方式, 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作熱情,培養其思維能力、動手能力,調動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認識音樂的美,使抽象的音樂概念直觀化, 虛幻的音樂形象具體化。如在學習《 清凌凌的水藍盈盈的天》這首歌時,描繪小芹以洗衣服為由背著母親到村口河邊等小二黑歸來的純樸可愛的形象。通過信息技術平臺使學生感知小芹在村外河邊抒發的對二黑的癡情的場面,仿佛進入山清水秀的山鄉村落, 其次是思念的回憶,使抽象的音樂作品形象化。創設具體的場景時,可更好地理解音樂的意義,如歌曲《木蘭從軍》,該曲的故事創設的情景中身臨其境的背景、獨特的音樂風格,充分體驗木蘭從軍的內心情感。信息技術能能展示和播放各種圖像、聲音,清晰地展示各種抽象的、深奧的音樂理論知識, 為音樂教學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增強了藝術感染力,在準確把握歌曲形象的同時,深化對音樂的內在情感體驗。
三、信息技術對音樂教學提出的要求
音樂教師 的素質和能力對青少年音樂素質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 中小學的音樂教師信息技術的掌握程度還有不夠的現象,信息技術對中小學音樂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2]。在音樂教學中,要廣泛應用信息技術及現代遠程教育設施,實現音樂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使信息技術的知識與中小學音樂課程所含知識聯系、溝通。使歌曲、教學、文字說明、解說、背景、其它音樂作品等組合,音像同步、情景交融。機器、學生、教師很好地溝通。通過網絡、實物投影儀,將教學歌曲、樂譜自如放大、形象展現在課堂中。信息技術讓學生深切感受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創新信息文化生活,提高了利用信息技術尋找和學習新知識的能力。在音樂課堂中, 充分開發和利用這種資源,充實音樂教學內容, 并根據需要創設一定的音樂教學情境, 以便讓學生在情境中進行問題探索、信息交互自主學習等[3],以提高教學質量。
四、信息技術運用中的問題
信息技術與中小學音樂教育相整合,在有利于教學的同時,應注意信息技術是一種教學手段,但不是教學全過程,可適時應用。要和其他教學手段結合起來。中小學音樂教師應該根據音樂課程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找出并突破教學難點。創設教學情景,重點突出。音樂教師應在中小學《 音樂課程標準》 指引下, 遵循中小學身心發展規律和音樂審美教育特點,勇敢大膽地去探索、創新、實踐、 要持之以恒地去努力,去追求,去不斷完善,為培養跨世紀的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而努力。
五、結語
課堂教學是音樂教學的主要形式和主要陣地,創新教學的目的就是要推動素質教育。現代信息技術廣泛應用,在與中小學音樂教育結合的過程中,需要中小學音樂教師加強信息技術的學習,利用各種媒體進行音樂教學,從一些電視節目中得到最新的音樂信息和知識,獲得音樂靈感。
【參考文獻】
審美的教育是目前我國教育改革的方向和基本的教學理念,審美教育是通過教學內容的情感教育和價值觀念的教育,培養學生基本的審美情感和審美的基本觀念。讓學生能夠在學習中發現美,這種美包含了人性的美好、生活的美好以及奮斗的美好等等,把審美的學習貫穿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成為了審美教育的終身特性。審美情感不僅能豐富學生們的內心情感還能為提高學生的道德和文化素養奠定基礎,培養學生們的品德與品質。
(二)音樂審美的基本認識
我國課程改革的腳步不斷前進,所涉及的教學領域也不斷的加深,很多地區的音樂教師對音樂有了新的教學認識。將音樂提升到了美育的教育中來,這是我國課程改革的成果也是我國未來教育發展的方向所在。音樂是集合了美的教育和藝術教育的雙重理念,通過對學生美的培養去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對學生形成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讓他們在音樂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和未來世界的美好。音樂教育就是人類美好情感的教育,學生通過對音樂的學習,切身的體驗到音樂給自己帶來的一種美的享受,每一個學生對音樂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方式,作為教育者要尊重學生的理解,不能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學生,教師在教育中處于一種引導的地位,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為了能夠給學生打下良好的音樂基礎,要鼓勵學生進行創新,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性思維。
二、我國小學音樂教育的現狀分析
(一)教學觀念的誤區
很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的音樂訓練比較重視,這樣就忽視了學生在音樂審美方面和音樂情感方面的培養。由于教師水平的不同,很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夠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指導,教師本身節奏感不強就會采用比較單一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教學,很多教師在基本節奏的展示過程中只是使用專業的術語進行教學,并沒有給學生做好示范,這樣學生就不能很好的理解教師所講授的內容。特別是對于剛剛學習音樂的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就更加的困難。
(二)學生學習態度比較被動
在音樂的學習中,很多學生由于對音樂沒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所以缺乏學習興趣、對音樂的學習比較被動。由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失去,教師的教學對學生沒有更多的意義可言,所以對于音樂審美的學習也就沒有了體驗和感受。只是被動的為了取得成績而學習音樂。
三、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音樂知識和方法的教學
(一)不同音樂作品的對比和喚起共鳴的引導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列舉多種不同風格的音樂,形成比較鮮明的反差,這樣讓學生能夠在這種比較中體驗出不同,幫助學生去更好的理解音樂所蘊含的人文感情和生活之美。音樂不管是旋律還是歌詞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情感的共鳴,這就是音樂的一種審美的形式。在我們進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教授中,讓學生進行歌曲的演唱,學生們就會聯想到升國旗奏國歌的場面,引起自己內心對祖國的情感。教師還可以對一些歌曲進行思想感情的表達然后讓學生去了解其中蘊含的情感和音樂的美感,讓學生自己去了解這種美的存在。
(二)激發興趣,產生審美聯想
教師在教學中要能夠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興趣的方法主要有進行歌詠比賽、分小組比賽、組織學生進行自編創作等等。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音樂的學習中來,發揮自己的特長了解自己國家的音樂風格和特點,以此進行審美感受的提升。審美聯想是指教師進行音樂教學的時候,要讓學生對音樂中表達出來的美麗畫面展開想象,并將這幅畫面在自己的頭腦中描繪出來,這樣才能達到對學生審美情感的培養。
(三)音樂審美教育案例分析
很多老師疑問怎樣在音樂作品中進行審美感覺的設計,而在進行湖南湘教版的小學音樂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對新課標的理解,設計出合適的課程,例如對音樂課本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這一音樂曲目進行分析,包括歌曲的創作時間與創作背景等內容,隨后我們讓學生共同聆聽這首歌,感受祖國山河以及祖國處于水深火熱時祖國人民的反映,聽過以后,讓學生進行回答,這首歌對自己的啟發,還有這首歌的演奏特點是什么?通過對這首歌的學習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思想情懷。學生可以進行小組討論和繼續演唱的方法反復的體會這首歌所蘊含的審美情感,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一直處于教學的引導地位,學生是思考的主體,學生在積極的思考中找出教師問題的答案,從而才會真正的提高他們對音樂的鑒賞和審美能力。
引言
小學音樂課作為一門展現音樂魅力的課程,更需要教師帶領學生一起細心感受音樂之美,所以為提高教學有效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至關重要。小學生因為年齡較小,大多自制能力不強,所以,在課堂上容易出現注意力分散,小動作較多等問題,影響到音樂課堂的整體教學效果。所以,為了保證課堂教學的整體效果,教師應充分發揮引導者的作用,創設多樣化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充滿樂趣的課堂中學習。
一、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現狀
(一)師資力量薄弱,音樂教學需要的硬件缺失許多小學對音樂課的設計不合理,過于關注數學、語文等課程的建設,音樂課缺乏專業的音樂教師,有的小學一個音樂教師教三、四個班級,從而造成小學音樂教學質量下降,學生學到的音樂知識少之又少。甚至還有的小學沒有正規師范院校或者音樂專業的教師,由其他教師臨時代替,這些教師沒有音樂教學經驗,不懂音樂的樂理和技巧,在音樂課堂上只教學生唱固定的幾首歌或者上自習。同時,由于一些小學受到辦學條件的限制,音樂教學設施設備不齊全,缺乏專業的音響設備及音樂教室,音樂課只能在班級教室里上,學校沒有鋼琴或者用于教學的樂器,音樂教學達不到預期效果。
(二)對音樂教材的利用率低,刪減內容不科學在目前的小學音樂教學中,許多學校對音樂教材的重視程度不夠,而且音樂教材都是循環使用的,即上一年級的學生使用后的教材留給下一年級的學生,甚至還有的小學是幾個小學生共用一本音樂教材,給音樂教師講課帶來影響。還存在一些小學音樂教師根據自己的意愿隨意刪減音樂教材中的內容,自己認為有用的知識就著重講,自己認為沒用的知識就避開不講,這樣給小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帶來阻礙。
(三)教學內容枯燥單一,無法激發學習興趣音樂教師教學內容沒有依據小學生的實際水平,教學手段簡單無趣,通常都是教師教一句,學生唱一句,嚴重限制了音樂教學的趣味性和系統性。音樂教師認為如果課堂教學內容設計得較難則不利于小學生理解,所以教學往往缺乏創新,一直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即使小學生有創新的見解,也不會得到教師的支持與幫助,長此以往使得小學生對音樂學習失去興趣。
二、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逐步增加音樂設施,提高對音樂教育的師資投入小學音樂教學是音樂教師對小學進行唱歌、音樂知識和音樂技能的訓練以及欣賞等的教育。因此,學校和教師都要提高對音樂課的重視程度,把音樂教育放在與其他學科相同的位置上。在日常工作中逐步加大音樂設施的投入力度,提高對現有音樂設施的利用率,營造適合小學生學習的教學環境,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創造全新的小學音樂課堂。同時,學校在音樂教師的配備上必須嚴格把關,要求音樂教師必須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以及豐富的教學經驗,避免其他教師代課現象的發生。提高音樂教學效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音樂教師認識到自身的水平,不斷學習專業知識,改善教學方法。
(二)靈活應用小學音樂教材,注重音樂教育的生活化音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需要以教材為依據,因地制宜地設計教學環節,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音樂教材是對音樂教學內容的高度概括和總結,教材中蘊涵了豐富的樂理知識和音樂常識等,對于小學生的學習和進步具有促進作用。音樂教師必須做到靈活運用音樂教材,不能孤立教材內容,挖掘音樂教材中的有用因素,要針對小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增加一些本地音樂和特色音樂等,進一步弘揚民族文化。同時,音樂是一門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要加強生活化教學,找到與小學生的生活經歷相符合的教學內容,精心營造生活化的生活情境,在特定的情境中教學更有利于小學生發揮特長,積極上好每一節音樂課。
(三)恰當采用直觀教學,結合經驗欣賞音樂,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僅僅用聽覺是不夠的,還必須恰當地采用直觀的教學方法。如借用影視畫面的感覺,發揮聽覺與視覺的聯覺作用,有助于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和體會音樂。同時在欣賞教學時還要結合音樂的各種要素,采用唱歌、演奏、律動等方式,引導學生充分調動各種感官,全身心地參與到音樂當中。
(四)適當的講解和分析,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小學音樂課堂中的邏輯思維主要表現在對作品的理解認識與分析方面,它不僅包括音樂內容在通過形象思維感受后的理性定位,而且要從各種音樂表現手段(如:旋律、節奏、調式、調性、和聲、曲式等)方面進行分析。一直以來教師對于音樂作品的分析都只是講解某一部作品反映了什么,并沒有教會學生怎樣去欣賞音樂,所以老師的講解要力求精練、生動,多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和主動表達,并注意講解的時機,多采用簡要提示后傾聽音樂,引導學生進行探索,經過討論、思考、探索后教師做出必要的講解和提示。
(五)精心設計音樂課堂教學,給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小學音樂教師不僅要在教學方法上進行改善,還要在教學觀念上做出及時的調整,摒棄傳統枯燥單一的教學方式,引入小學生喜聞樂見的流行元素,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一個合格的音樂教師不僅能夠教會小學生唱歌,還能夠讓小學生與教師的關系更和諧。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要盡量給小學生提供參與音樂實踐和展示的機會,讓小學生可以在音樂課上盡情地發揮,運用音樂表達自己的情感。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是優化音樂教學質量的關鍵,是改變音樂教學現狀的重要手段。要想使有效教學走進小學音樂課堂,就需要學校不斷加大師資力量投入力度,完善教學軟硬件設施,需要音樂教師負起責任,提高教學水平,發揮引導作用,把傳統的小學音樂課堂轉變為多元化的課堂形式。同時還要增強對音樂的宣傳,提高小學生對音樂的重視程度,讓小學音樂教學為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