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8 10:36:5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風險管理研究,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概述
賒銷[1]是在銷售產品和提供勞務的過程中以一定信用為基礎,通過協議的形式,由賣方向買方提供一定期限內延期付款的銷售方式
賒銷在我國自古有之,到改革開放以后才出現了大規模的商業賒銷,發展至今,我國信用經濟水平相比之下仍然十分薄弱,現階段我國企業平均賒銷比例只有20%,但企業平均壞賬
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賒銷所帶來的風險,我們應選擇理性賒銷,應該建立企業內部有效的信用管理與控制體系,企業防范信用交易風險不能只寄希望于客戶,而更應該從自身管理環節著手,借鑒國外成功企業的實踐經驗,結合企業實際引入“信
二、現在我國賒銷管
賒銷信用風險產生的原因包括很多方面,以企業為主體風險管理模型,其原因
外部因素:企業外部因素指的是企業以外的因素,包括宏觀經濟狀況以及行業總體狀況的影響和客戶自身的原因。主要包括:宏觀經濟狀況
內部因素:企業內部因素是賒銷風險產生的基礎因素,屬于企業可以自身控制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固守傳統
企業賒銷信用管理研究的是如何科學地運轉一個企業的信用管理部門,正確執行企業信用政策,將該部門所擔負的客戶風險管理、應收賬款管理、商賬迫收、輔助企業市場部門開拓市場等功能充分地發揮出來;另外.企業信用管
但是,國內絕大多數企業對于賒銷管理的理解就是“清欠”,一旦大量應收賬款逾期甚至造成現金流極度緊張的時候,就會成立一個清欠小組,對應收賬款進行全面清收,同時全面停止賒銷,這些并不是企業決策的主要內容,這只是一種戰術手段,企業真正缺乏的是對賒銷的理性管理,企業缺乏理性管理具
基于對以上存在問題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到了對
1)在企業內部建立專門的信用風險管理部門(包括:專門的信用風險管理部、銷售
2)對信用風險管理流程進行再造,改變
3)對信用風險管理過程中所要涉及到技術或方法進行收集和整理,形成一個完整的技術
根據企業賒銷信用風險管理的三個階段,下面將重
三、賒銷信用風
企業賒銷信用風險管理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圖 1 賒銷信用管
風險管理的前提是企業信用管理部門首先要掌握本行業的各種環境信息風險管理模型,制定信用管理政策,信用管理政策包括賒銷管理政策和應收賬款管理政策。賒銷政策是將客戶劃分等級,不同的等
篩選客戶是賒銷前的客戶管理,屬于事前管理階段,對于風險的防范具有很大影響。具體的操作包括:收集客戶
收集客戶信息:買方市場形成后,由于客戶資源有限,企業銷售已經轉變為一種競爭性的銷售,賒銷方式普遍流行。在這樣的情況下,了解客戶、合作伙
評估客戶的信用,決定給予客戶怎么樣的信用額度和結算方式,是企業控制信用風險的重要手段。傳統的信用評估是建立在經驗
客戶的防范與維護是屬于信用管理的事中管理階段,管理的好壞直接決定了企業賒銷風險的高低。具體的操作包括:監控客
應收賬款管理是信用管理的事后管理操作,根據客戶最新的信用狀況,對應收賬款進行管理。包括賬款催收,壞賬處理等操作龍源期刊。只要從事商業活動的企業,就有可能出現逾期應收賬款。企
企業信用管理水平評估是信管部門對本企業的信用管理水平進行評
四、企業賒銷信用風險
由上面提出的企業賒銷信用風險管理流程,我們可以分析出,企業賒銷信用風險管理模型主要
圖2 風險管理模
信用風險管理的核心內容是風險評估,根據客戶的信息對賒銷客戶進行信用評價,是我們從事風險管理的首要步驟。而我們事中和事后管理中
五、結論<
本文針對當前我國企業賒銷信用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對企業賒銷信用風險管理流程進行了分析,認為賒銷風險管理應包括信用管理政策的制定風險管理模型,客戶的篩選,客戶的監控與維護,應收賬款管理和信用管理水平評估等五個方面,并分析了企業賒銷信用風險管理模型,認為風險評估模型是信用風險管理的基礎模型。
br> 都需要以客戶的風險評價的指標來進行管理,所以風險評估是信用風險管理的核心內容。風險評估模型是信用風險管理的基礎模型。
型結構
由風險評估模型,風險預警模型,風險決策分析模型等組成。其關系如下圖2所示:
管理模型結構
估,然后根據評估結果對企業的信用管理政策進行調整。
業必須認真分析每筆應收賬款逾期的原因,找到最佳處理對策,并馬上實施追收。處理逾期應收賬款最忌諱的就是拖延,很多本來能夠收回的賬款,隨著時間的流逝變為壞賬。
戶還款信息及其它信息變化,根據變化的信息對客戶信用風險重新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對客戶實施不同的處理措施。
基礎上的,很難保證評估的準確性和科學性。科學的信用評估應該建立在經驗和對信用要素進行科學分析的基礎上。
伴和競爭對手的信用狀況對于企業防范風險、擴大交易、提高利潤、減少損失尤為重要。信息收集已經成為信用社會經濟繁榮與穩定的重要基礎。
信息,對客戶進行信用風險評估,根據評估結果篩選客戶,并且授予客戶賒銷額度等其它信用標準。
級授予不同的信用標準,包括客戶賒銷的最大金額,還款期限等方面;應收賬款管理政策是根據客戶還款情況,對于應收賬款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風險管理模型,比如賬款催收,壞賬處理等。
理流程
圖如下圖1所示。
。包括:逾期賬款追收、壞賬處理以及客戶信用重審。
對信用風險進行合理的轉移。包括:應收賬款監控和信用風險合理轉移。
的分析和決策。包括:客戶信用信息管理、客戶資信狀況評估和信用銷售政策(授信)決策。
up>[7]:
險流程
點對企業賒銷信用風險管理流程進行分析。
或方法體系,建立信用風險管理系統,為信用管理人員提供全面的支持龍源期刊。
企業賒銷管理混亂的現狀。
部門、財務部門和決策層),并且理清管理組織內各要素間關系。
于企業賒銷信用風險管理的幾點啟示:
體表現在以下幾種情況:1) 缺乏對客戶信息的統一管理;2) 僅以企業規模來判斷企業信用好壞;3) 對客戶信用額度沒有限制;4) 不太注意應收賬款的日常管理和分析;5) 對應收賬款缺乏嚴格的跟蹤管理;6) 對逾期應收賬款的催討力度不夠;7) 忽視老客戶的信用管理。
理人員還要參加銷售合同的起草和評審訂單。某些時候,企業信用管理也被人狹義地稱為賒銷管理。賒銷信用管理主要是對企業自身可控的因素進行管理,通過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來規避企業可能會遇到的信用風險。
觀念;缺少客戶信息, 不能準確判斷客戶的信用狀況;各部門之間缺乏溝通;企業缺少科學的信用管理制度等。
的影響;社會缺乏良好的社會誠信環境;相關法律不完善,信用體系不健全;以及客戶的償還能力和償還意愿等客戶自身的因素。
可以概括為企業外部因素和企業內部因素兩個方面;
理出現的問題
用管理”理念,從控制交易各個環節的信用風險出發,建立一個規范化、制度化的賒銷程序,以增強企業風險防御能力,加強應收賬款管理,減少企業呆壞賬損失,在擴大銷售與控制風險之間求得最佳平衡和實現盈利最大化。
率高及5%一10%,賬款拖欠期平均是90多天,導致有人戲言到:不賒欠等死,賒欠了找死。這基本上可以反映我國企業界在對待賒銷時進退維谷的尷尬境地。
。通過先交貨后付款的方式,企業擴展了客戶范圍,從而增加了產品的有效需求和銷售額,進而擴大了市場份額和利潤。
參考文獻
[1]林鈞躍.企業信用管理[M].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2001.
[2]李寶慶,中小企業發展之信用管理體系的構建,金融研究,2002.3,32-35.
[3]Manuel Ammann著,楊玉明譯.信用風險評估—方法·模型·應用[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4]譚永智.企業信用管理實務[M].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04.
[5]林均躍,謝旭.企業賒銷與信用管理(上,下卷)[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99.8
[6]安賀新,信用管理概論[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7.
[7]劉宏程,賒銷與風險控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風險是未來發生的,某個期望值可能發生的變動情況,在企業經營過程中,如果風險成本最小,則能夠保證實現價值的最大化。這是企業在風險管理過程中的指導性原則。通過風險管理,可以確保企業目標的實現。而在企業整體風險管理過程中,更需要做好財會部門的風險管理,這不僅是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同時還要企業財務活動的需要。財務會計部門作為企業風險管理的一個部分,所以加強其部門的風險控制至關重要。另外財務部門在企業經營活動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其自身的業務活動就著眾多的風險考驗,所以加強財務部門的風險管理,減少風險因素的所帶來影響至關重要。所以作為企業的財務會計部門,則需要在業務操作之前就要做好風險的分析,提前制定風險的應對措施,以便在風險發生時能夠及時應對,同時通過對可能遇到的重大風險進行估計,實現對風險的主動防范,避免當風險發生時處于被動給企業帶來嚴重的損失。
二、會計風險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缺乏明確的風險管理目標
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需要有戰略目標、經營目標、報告目標和監管目標,這四個目標也是企業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的要求,通過各項目標的明確,可以有效的實現對業務風險的控制器,確保報告的準確性和有效性,實現監管的職能,目前我國企業雖然也對這四項目標都進行了明確,但各個目標之間缺乏協調性,特別是戰略目標與各項經營目標之間更是缺乏統籌性。
2.缺乏系統的風險識別機制
風險識別作為企業進行風險控制的重要內容之一,其通過對過去和未來的識別技術的組合,同時采取相應的輔助工具,確保了企業風險識別的系統化,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了風險管理的反應速度和主動性。所以對于一個企業來講,需要建立系統化和制度化的風險識別機制。但目前我國大部分企業中不僅存在著風險識別標準缺失,權責不清,分工和合作不夠,而且在風險識別活動上存在著范圍有限,缺乏整體性,存在著盲區。
3.內部控制活動運行機制不完善
內部控制機制作為企業經營活動的重要制度和方法,其需要建立在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基礎上。目前我國企業在內部控制機制上還存在著一些問題。由于對內部控制缺乏深入的認識,自我約束還遠遠不夠;對企業內控與發展及風險的關系上存在著認識上的偏差,只重眼前利益,而對風險管理的防范和管理較為忽視,從而導致違規違紀現象頻繁發生;內控制度缺乏落實,形式主義嚴重,制度不健全,與現代企業的發展和風險控制不吻合。
三、強化會計風險管理的具體建議
1.強化公司治理
會計舞弊行為的發生,會給會計活動帶來較大的風險,所以需要對企業內法人治理結構進行完善,確保治理結構的良性,從源頭上遏制舞弊的發生。這就需要對企業的經營控制權和剩余索取權等權利進行合理的分配及實現各權利之間的相互制衡,避免權力過分集中,實現責、權、利的相一致,使權利在行使過程中受到有效的監督。
2.加強企業內部控制
企業內部控制不僅是一個過程,同時也是企業為了確保其資產能夠更加安全、完整而采取的一系列制度和方法,所以在對企業內部控制設計時,需要其能夠對企業經營活動中存在的漏洞進行及時發現并給予糾正,而且還在確保內部控制制度與企業的實際情況相符合,具有可行性,能夠得到很好的落實和執行。內部控制制度是一系列連續的控制活動,其包括控制環境;風險評估過程;信息統計與溝通;控制活動;對控制的監督等五個要素,所以需要從各要素入手來,確保所制定的內控框架屬于我國的基本國情,從而確保控制的實現。
3.建立風險預警系統
在會計風險管理流程中,風險識別是十分關鍵的一個環節,只有對存在的風險進行有效的識別,才能不對風險進行主體和應對,所以需要對企業的整體運行情況進行了解和分析,及時發現會計流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找出風險點。企業應該建立風險預警系統,制定合理的風險評估及預警標準,從而更好的實現企業財務會計風險管理。在風險評估過程中,可以采用定性評價法,即通過調查分析,借助經驗和判斷能力判斷風險是否可以接受的方法。
四、結束語
目前我們處于市場經濟環境下,競爭日益激烈,市場瞬息萬變,風險無時無刻都會存在,對于企業經營管理工作產生著重要的影響。所以在當前企業發展經營過程中,如何對風險進行防范和化解成為企業當前一個重要的課題,同時也是企業在激烈的市場中取得關鍵。通過對財務部門風險管理的加強,可以有效的降低風險發生的機率,確保企業預期經濟效益的實現。財務部門作為企業的核心部分,其在財務活動中通過制定風險管理機制,可以及時發現財務活動中存在的風險,并及時對風險進行評估,然后制定相應的防范措施,實現對風險的有效控制。這樣在風險管理過程中占據主動,通過有意識的去承擔風險和管理風險,可以減少風險所帶來的損失成本,獲取良好的風險收益。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不可能完全消除,所以作為企業核心管理部門的財務部門,則需要了解風險的來源和特征,正確預測、衡量財務風險,進行適當的控制和防范,健全風險管理機制,將損失降至最低程度,為企業創造最大的收益。
近年來,校園信貸的信用問題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移動支付在大學生中的逐步普及,使得信貸消M快速風靡全國高校,但高校學生信貸消費信用問題也越來越突出。若把信貸過程看成雙方博弈,由于信息不對稱等原因,企業則處于劣勢地位,加上企業信用貸款風險管理機制不健全,信貸風險進一步增加。
一、校園信貸發展現狀
當今時代,大學生作為特殊的消費群體,他們對于新產品和新概念有濃厚的興趣,崇尚個性,追求變化,并且消費過程中有一個鮮明的特點就是依附性強。然而大學生缺乏消費規劃意識,消費過程中不能做到理性思考,并且消費經驗匱乏,尤其是大部分人在大學校園已經脫離了父母的監督管理,消費的行為不再受到約束,因此大學生信貸消費給企業帶來了較大的風險。
因為大學生信貸消費行為復雜性、沖動性、多樣性的特點,導致企業提供信貸服務時需要承擔一定風險。而目前傳統銀行貸款模式僵化,網絡貸款規模迅速膨脹,民間借貸質量又參差不齊,并且企業信用貸款風險管理機制不夠完善,使得校園信貸風險管理存在許多問題。
二、校園信貸放貸方風險管理問題分析
(一)借貸雙方信息不對稱
因為校園信貸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依舊存在在借貸雙方中,導致企業很難真實把握大學生的還款意愿和還款能力,同時無法隨時掌握大學生的可支配金額的變化,而且企業也沒有辦法觀察到大學生的思想行為,所以就無法事先預測到大學生是否會違約,而這種不確定性就會導致信用風險的存在。
(二)企業缺乏對校園信貸信用風險進行管理的動力
企業的運營管理體制不健全,且監督機制不完善是造成這問題的主要原因。一方面,部分企業例如京東、分期樂的主營業務不在通過信貸服務獲得差額利潤,他們提供校園白條服務的主要目的是促進營業收入;另一方面,客戶拖欠貸款,企業也沒有較為有效的追究措施,往往靠有損個人信用的威脅。所以企業本身不注重信用風險的管理,考核的指標也往往只是考慮贏不贏利,而忽略了信貸的風險和損失,缺乏管理動力。
(三)企業在校園信貸消費管理的控制機制不完善
盡管近幾年來我國部分企業已經開始慢慢重視對信用風險進行管理,大多采取審貸分離、統一授信以及對學生進行信用評估等手段,有的企業還建立了風險管理部門,投入了這么多可風險管理的功效不明顯,壞賬率仍然居高不下。其主要原因還是內部控制制度不夠完善。第一,風險管理部門和內部控制部門不夠獨立,且權威性不足,企業也沒有真正認識到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的重要性;第二,實行崗位責任制的企業,這一制度的執行還是不夠嚴格,并沒有清楚地將責任和權利劃分到每一個人;第三,比如會計以及財務這些輔的管理制度還沒有真正做到公開透明,還需要再次完善,信息化建設的腳步也相對落后;第四,有很多業務范圍很廣的企業,由于自身的管理鏈過長,導致企業信息流通緩慢,所以上傳下達的效率太低,企業控制能力差,也就造成了信用風險。
(四)企業在校園信貸風險管理的經驗和技術落后
在我國,很多企業在對大學生的信用進行初始認定時只要求你出示身份證、學生證等基本證件材料,企業也很難了解到一個學生是否遵紀守法,無法對信用狀況進行評估,況且還沒有正規有效的渠道和程序去進行調查。同時企業在信用貸款發放上表現出來的重放輕管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因為企業在收取了你的資料后就會決定是否給你貸款,而且發放后也沒有制定出一套相對應的管理措施,對大學生的可支配收入情況沒有相應的跟蹤和監控手段,所以如果借貸大學生的可支配金額發生重大變動造成無力還款,企業也不能及時得知,更別提對大學生的品德、信用以及貸款償還能力的動態變化的掌控。企業有的只是一些較為籠統且效果不佳的管理制度,不能針對大學生這一群體,實際操作性差。書面上反映的問題往往是企業內部在界定責任時的唯一依據,往往進行簡單處理,一般就按照材料情況談貸款。總之,各家企業既缺乏大學生動態信息的來源,也缺乏一套針對大學生的信用評價體系,所以沒有辦法做到多全方位并且動態地核對收集到的大學生的信息材料。
三、加強校園信貸風險管理體系建設
根據目前校園信貸處于的兩難境地來看,我國必須加快規范我國個人信用征信體系,規范對個人征信服務機構的管理,同時加快個人信用信息數據庫的建設,建立有效的個人信用報告制度。企業也要設計一套適合自己的信用評價體系,選取一定的指標,構建針對大學生的信用評價體系,科學準確地對大學生進行個人信用評估,從源頭上減小風險發生的可能性。企業健全校園信貸貸后信用風險控制機制同樣勢在必行,要有自己的校園信貸信用風險轉移機制,將信用風險造成的損傷控制在最小。
只要我們針對當前信貸消費市場問題對癥下藥,積極采取對應的措施予以改善和調整,建立起針對高校學生的信用評價體系,引導樹立以“信”立“貸”的觀念,實現良好大學生信貸消費生態環境的營造,從樹立信貸消費理念,構建信貸風險防范機制,完善信貸消費法律體系等角度入手,使得大學生信貸消費在規范化和法律化的背景下開展。同時企業加強監管,完善信貸風險控制機制,提高風險控制的技術,加強借貸雙方信息的對稱性,我國大學生信貸消費市場定會朝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英,任慧英.對當代大學生消費行為及教育對策的幾點思考[J].社科縱橫,2008(11).
[2]孫浩.對我國商業銀行消費信貸業務信用風險管理的研究[J].貴州大學學報,2011(02).
(一)管理檢查不到位,監控不嚴
一是網點、管理部門的管理檢查不到位或檢查流于形式,沒有查出或糾正操作中存在的問題;二是檢查的內容、方式方法、操作程序不夠規范,對檢查存在問題整改不徹底;三是網點無專職風險主管,由網點負責人或業務主管兼職造成的管理不嚴、制度執行不力、監控不嚴。
(二)業務推廣與人員配置和業務素質的不協調
業務品種的推出與人員配置和部分柜員素質達不到要求,業務處理風險增大。一是網點過分強調業務的發展而忽視了業務人員的配備,容易造成操作人員一人多崗、串崗、混崗等違章現象,潛藏著風險隱患。二是前臺人員變動頻繁,對新業務培訓不足,業務不熟練,造成的操作風險。
(三)新業務管理不到位,留存漏洞
新業務的推出,由于配套的管理辦法、實施細則、操作規程等的不配套,或者制度執行人、管理者對新業務掌握不透、管理不到位,留存漏洞存在的風險。綜合客戶服務系統上線后,由于操作系統的變化較大,也可能存在一些管理不到位衍生的風險點。如前臺操作程序變化,庫包、業務印章個數增多,單證管理分散,現場監管難度較大;網絡運行故障影響前臺營業,后臺操作失誤導致前臺業務處理錯誤。
(四)工作責任心不強,勞動強度大,思想教育不到位,道德滑坡
一些營業網點由于業務量大,表現出普遍的心理焦慮問題,潛藏著會計失誤的風險隱患。在營銷指標和各種“數字”下網點也沒有什么時間進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思想教育的工作往往停留在表面,沒有真正深入下去,對員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缺乏針對性和有效性,使得一些員工對內控管理掉以輕心,有章不依,有規不循,不加重視,放縱自行。
二、建立商業銀行會計風險防范體系
在充分認識會計風險管理存在問題的同時,如何以新巴塞爾協議提供的操作風險有效管理和監管的架構以及國外銀行的經驗,建立一套適合我國金融體系的會計風險防范系統,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建立和完善會計管理體制
首先,應積極穩妥地推進銀行內部治理結構,使會計風險管理獲得強勁的原動力。其次,進一步強化會計集中管理,實現與總行的數據大集中。科學合理界定前后臺業務辦理范圍,規范營業網點交易與后臺核算分離模式。再次,不斷完善會計風險防范機制。要從系統和發展的觀點來審視制度體系的科學性、有效性和合理性,使各項制度在責任上有明確劃分,使各項規章相互配套,相互協調。最后,各商業銀行還應積極嚴格推行基層領導輪換制、會計主管委派制、會計督導員、稽核員委派制度等辦法,將風險管理人員與會計管理人員相對獨立,從人員上保證全行集中統一的會計管理落到實處,進一步防范、化解“選手與裁判”引發的銀行會計風險。
(二)建立科學的內控制度體系
科學合理的內控制度是內控目標得以實現的充分必要條件。首先,完善內控制度,強化制約措施。制定涵蓋全部會計業務和各個崗位的操作流程和崗位責任制,通過各環節設置相互制約的職能崗位,進行內部會計控制。其次,嚴密程序,強化管理。要按照相互分離、相互制約的原則,對所有崗位都要制訂制約措施,避免管理失控、制度懸空。再次,明確責任,獎罰分明。要對會計人員的職責權限和會計崗位責任制作出明確規定,把會計任務和工作職責具體分解到各個柜組和崗位,落實到具體經辦人員。
(三)建立會計流程監督體系
中圖分類號:F83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基礎設施建設對國家經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資金缺乏嚴重阻礙了基礎建設的步伐,成為經濟高速發展的瓶頸。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融資模式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有效途徑,它是近年來國際流行的一種基礎建設融資模式,在國內公共服務領域也有著很大的發展前景。PPP融資模式是指政府、私人營利性企業和非營利性企業基于某個項目而形成的相互合作關系的形式。通過這種合作形式,合作各方可以達到與其單獨行動相比更為有利的結果。其典型結構是:政府部門通過政府采購形式與中標私營單位組成的SPC(special purpose company,即特殊目的公司)簽訂特許協議,由SPC負責項目的籌資、建設與經營。政府部門與有關的金融機構達成一個直接協議,這個協議不是對項目進行擔保的協議,而是一個向借貸機構承諾將按與SPC簽訂的合同支付有關費用的協議,這個協議使SPC能夠比較順利地獲得金融機構的貸款。
目前,研究界更多關注于PPP模式在各領域的應用研究,而對其融資風險管理方面的研究涉入很少。由于PPP模式參與者眾多,風險因素非常復雜,且難以量化,使風險管理變得更加復雜化。筆者針對PPP融資模式的特點,深入剖析了PPP融資模式的風險因素,引入項目參與方風險態度,建立了動態的、有效的融資風險管理模型,為PPP融資風險管理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
二、PPP項目融資風險管理模型
由于PPP項目融資涉及資金規模大、周期長、參與方眾多且結構復雜,導致項目融資的風險很大。因此,高質
量、高水平的風險管理成為PPP模式成功的根本保證。本文根據系統管理理論,結合工程實踐經驗,建立了有效的、動態的融資風險管理模型。這種管理模型分為融資風險識別、風險評價、風險分擔以及風險控制四個模塊。其中,風險分擔模塊中充分考慮參與方風險態度因素,使風險分擔更加客觀、合理。融資風險管理模型從項目構
思一直到最終結束,不斷循環,進行全面、動態的管理。
三、PPP項目融資風險識別與評價
本文將PPP項目的風險因素分為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兩大類:系統風險是指與市場客觀環境有關,超出了項目自身范圍的風險;非系統風險是項目實體可自行控制和管理的風險。
1、系統風險的識別與評價
(1)政治風險。政治風險表現為:國家風險和國家政治、經濟、法律穩定因素風險。PPP項目投資方在計劃投資項目時可以盡可能的在項目所在國尋找一個強大的項目合作者參與項目,或促使國際多邊機構來參與項目,這種科學合理的產權布局就可能使得政治風險降低很多。
(2)市場風險。市場風險是指在一定的成本水平下能否按計劃維持產品質量與產量以及產品市場需求量與市場價格波動所帶來的風險。市場風險主要有價格風險、競爭風險和需求風險。
(3)金融風險。金融風險主要表現在利率和匯率的變化風險、貨幣風險以及通貨膨脹風險。
(4)不可抗力風險。不可抗力風險是指項目的參與方不能預見且無法克服及避免的事件給項目所造成的損壞或毀滅的風險。
2、非系統風險的識別與評價
(1)完工風險。完工風險是指項目無法完工、延期完工或者完工后無法達到預期運行標準而帶來的風險,它是PPP項目融資的核心風險之一。
(2)生產風險。生產風險是指在項目試生產階段和生產運營階段中存在的技術、資源儲量、能源和原材料供應、生產經營和勞動力狀況等風險因素的總稱。生產風險是PPP項目融資的另一個核心風險,它主要表現在技術風險、資源風險和經營管理風險。
(3)環境保護風險。環境保護風險是指由于滿足環保法規要求而增加的新資產投入或迫使項目停產等風險。
四、PPP項目融資風險分擔
1、PPP項目融資風險分擔的原則。PPP融資風險分擔的目標是在整體風險一定的前提下,使各參與方對風險分擔方案的整體滿意度達到最大。要實現各參與方整體滿意度最大,融資風險分擔要遵循一定的原則,這些原則必須使得風險分配結果可以減少風險發生的概率、風險發生后造成的損失以及風險管理成本,使PPP項目對各方都具有吸引力,任何一方都無須為另一方所沒有解決好其自身應該承擔的風險而付出代價。
基于以上考慮,項目參與方在風險分配過程中要遵循如下原則:
(1)風險與控制力相對稱原則。即由對風險最有控制力的一方承擔相應的風險;
(2)風險與收益相對稱原則;
(3)承擔風險要有上限原則。風險分擔過程中不能讓某一方單獨承擔接近于無限大的風險,否則必將影響這些風險承擔者管理項目的積極性。
2、PPP項目的決策者風險態度。風險態度是決策者對風險的偏好程度。風險態度一般分為三類:第一類是風險追逐型;第二類是風險保守型;第三類是風險中性型。風險追逐型的決策者為實現高回報的期望收益愿意冒風險、付代價;風險保守型決策者不愿意承擔風險,即使某種經濟活動可能有較高的收益回報,只要存在一定的風險就寧愿放棄高回報的機會而不去冒險從事該項活動。而風險中性型的決策者既不愿冒大風險,也不愿意放棄高回報的機會,其決策原則是風險損失至少不大于可能獲得的收益期望值。
在風險分擔活動過程中,不同的參與者對待風險的態度是不同的,風險能否被接受,除了考慮風險的客觀水平外,還應該注意風險態度對項目參與方的影響。由于PPP項目涉及到眾多的參與方,不同的參與方面臨的風險因素不同、承擔的責任不同以及對風險的承受能力不同,客觀上注定其決策者的風險態度是不盡相同的。
五、PPP融資風險控制
融資風險控制是通過各種經濟、技術手段將可控制的風險化小、分散和轉嫁的過程。融資風險控制分為主動控制和被動控制兩種;融資風險的控制對象主要是非系統風險。
1、完工風險的控制。超支、延誤風險以及工程質量風險是影響PPP項目竣工投入生產的主要風險因素,控制它們的方法通常由項目公司利用不同的“項目建設承包合同”,將部分風險轉移給項目承包公司。
2、生產風險的控制。降低這類風險可以通過一系列的融資文件和信用擔保協議來實施。
3、環境風險的控制。控制的措施主要有熟悉項目所在國與環境保護有關法律,并在項目的可行性研究階段進行充分考慮;擬定環境保護的環保強制;將環保評估作為項目的經常評估范圍,并根據環保法的變化予以調整。
六、結語
PPP融資風險管理是PPP項目成功的關鍵。本文構建的PPP融資風險管理模型的核心在于建立客觀、有效的風險與評價系統,確定合理的風險分擔結構,采取有效的規避和控制融資風險措施對項目進行動態管理。而參與方態度的引入也為融資風險管理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
(作者單位:1.重慶大學建設管理與房地產學院;2.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主要參考文獻:
[1]劉志.PPP模式在公共服務領域中的應用和分析[J].建筑經濟,2005.7.
中圖分類號:F2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2374(2009)09-0076-03
所謂風險管理(Risk Management)是指經濟單位對可能遇到的風險進行預測。識別、評估、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有效地處置風險,以最低成本實現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學管理方法。
要正確理解上述定義,就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風險管理的主體是經濟單位,即個人、家庭、企業或政府單位。由此可知,風險管理這個概念的外延很大;第二,風險管理是由風險的預測、識別、評估、分析、處置等環節組成的,是通過計劃。組織、指導、控制等過程,通過綜合、合理地運用各種科學方法來實現其目標的;第三,風險管理以選擇最佳的管理技術為中心,要體現成本效益的關系;第四,風險管理的目標是實現最大的安全保障;第五,人們通常所說的風險管理是狹義的風險管理,即專指企業風險管理。
人們在一切社會經濟活動中,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風險。從總體上看,風險是一種客觀存在,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在一定條件下還帶有某些規律性。因此,人們只能把風險縮減到最小的程度,而不可能將其完全消除。這就要求主動地認識風險,積極管理風險,有效地控制風險,把風險減至最低的程度,以保證生產的正常進行。
一、業主的風險及其應對措施
業主主要存在以下風險:
1.項目定義不準確。在招標階段,業主只能給出項目的預期目標、功能要求及設計標準,業主要對這些內容的準確性負責。如果這些地方存在錯誤、遺漏和不合理,在工程建設過程中業主指令變更,如提高功能要求、增加關鍵設備等,由此引起的投資額增加和工期延長要由業主來承擔責任。
2.選擇承包商不當。鑒于EPC項目投資額高、專業技術復雜、管理難度大的特點,加上業主要求合同總價和建設工期固定,潛在的投標人可能采取非常謹慎的態度,競標人的減少很可能使業主無法選擇到最合適的承包商。同時,如果沒有綜合考慮承包商類似工程的業績和經驗、設計采購施工能力、投標報價這些因素,很可能導致業主錯誤地選擇了承包商。如果選擇的承包商不能很好地完成工程項目,業主不得不在工程建設過程中更換承包商,蒙受重大的損失。
3.工程建設過程中的風險。在FIDIC的銀皮書(EPC/交鑰匙工程合同條件)中規定,業主只承擔合同執行中因自身違約,業主變更項目的預期目標、功能要求和設計標準,法律變更以及不可抗力的風險。除此之外,EPC項目總承包合同中確定的合同價格和建設工期將不能調整。
業主違約包括業主在執行合同中履約時間不當和履約瑕疵。在合同執行中,如果工程項目所在國的法律或者政府的有關政策發生改變,對承包商履行合同規定的義務產生影響,合同價格和工期應該考慮因上述改變而造成的任何費用和工期的增加,也就是說,這部分風險一般應由業主來分擔。
根據FIDIC銀皮書,不可抗力屬于業主風險。對于自然力作用的不可抗力,如地震、臺風、火山爆發等,業主只承擔工期延長的風險;對于自然力作用以外的其他不可抗力,業主既要承擔對承包商履行合同義務造成的工期延長的風險,同時又要承擔費用增加的風險。而在工程實踐中,業主為了保護自身利益,往往不愿意在合同中列入業主風險條款,即使承包商要求把不可抗力的風險作為業主風險,業主也有可能盡量縮小不可抗力的定義范疇。
為了規避風險,業主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準確地定義項目。業主在招標時只給出了項目的預期目標、功能要求和設計標準。對于這些原則要求業主應盡可能做到全面和準確,避免出現錯誤和遺漏,這樣承包商才能夠充分理解業主的要求,盡量避免或減少在工程建設過程中發生不必要的合同變更。
2.選擇合適的承包商。承包商必須有足夠的能力完成整個項目的設計、采購、施工任務,其投標報價和承諾工期必須滿足業主的要求,同時還要承擔工程建設過程中可能發生的絕大部分的風險。
為了選擇合適的承包商,業主應給投標人提供足夠的時間和資料,讓投標人仔細研究業主的要求,進行初步方案設計,全面評估項目風險,使投標人確認是否有能力來承擔EPC項目的工程建設任務。
業主選擇承包商時,可以從幾個方面對投標人進行評價:對業主要求的理解;以往類似工程的業績和經驗;財務狀況;現有的工程負荷;設計能力;設備材料的采購渠道和采購能力;項目管理能力和相關經驗;投標報價和工期;其他相關資源。
3.嚴格履行合同。在工程建設過程中,業主應嚴格按照合同履約,如及時向承包商提供現場,及時審核承包商文件,按照付款計劃表及時支付工程款。另外,業主應盡可能減少因自身原因造成的費用增加和工期延長,以
確保按照預期可接受的投資額和工期完成工程項目建設。
二、承包商的風險及應對措施
承包商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會出現以下風險:
1.盲目參與投標。在EPC模式下,投標人在投標時要花費相當大的費用和精力,其投標費用可能要占整個項目總投資的0.4%~0.6%。如果在沒有多大中標把握的情況下盲目參與投標,那么投標費用對承包商來講可能就是一筆不小的浪費。EPC項目比較復雜,加之業主要求合同總價和工期固定,承包商如果沒有足夠的綜合實力,即使中標了,也可能無法完成工程建設,承包商最終將蒙受更大的損失。
2.合同文件存在缺陷。一般情況下,合同文件存在缺陷的風險也要由承包商來承擔。除了預期目標、功能要求和設計標準的準確性應由業主負責之外,承包商要對合同文件的準確性和充分性負責。也就是說,如果合同文件中存在錯誤、遺漏、不一致或相互矛盾等,即使有關數據或資料來自業主方,業主也不承擔由此造成的費用增加和工期延長的責任。工程建設過程中的風險在工程設計中,業主有審核承包商文件的權力。承包商文件不符合合同要求時可能會引起業主多次提出審核意見,由此造成設計工作量增加、設計工期延長,承包商要承擔這些風險。同時承包商有設計深化和優化設計的義務,為滿足合同中對項目的功能要求,可能需要修改投標時的方案設計,引起項目成本增加,這些風險也要由承包商來承擔。
在設備和材料的采購中,供貨商供貨延誤、所采購的設備材料存在瑕疵、貨物在運輸途中可能發生損壞和滅失,這些風險都要由承包商來承擔。在工程施工過程中,發生意外事件造成工程設備損壞或者人員傷亡的風險應由承包商來承擔。承包商要負責核實和解釋業主提供的所有現場數據,對這些資料的準確性、充分性和完整性負責。另外,承包商還要承擔施工過程中可能遭遇的不可預見困難的風險。
承包商在參與EPC項目時,一般應采取以下措施進行風險應對:
1.謹慎參與EPC項目投標。承包商在決定是否參與投標前,必須仔細研究項目的特點和業主的要求,識別和評估項目存在的風險,從自身實力出發做出理智的判斷。承包商還要考慮競爭對手的實力,分析中標的可能性。決定投標后,承包商應該根據風險評估的結果,在報價中加入適當的風險費用。
2.合理應對合同文件本身的風險。在投標前,承包商應盡量明確業主的要求,發現模糊的地方及時要求業主加以澄清,然后再在此基礎上進行報價。簽約后,如果合同文件中仍然存在錯誤、遺漏或不一致,承包商應盡早發現并修正這些錯誤,盡量減少由此造成的損失。
3.積極控制建設過程中的風險。在工程設計中,承包商要爭取設計一次性成功,通過業主的審核,盡量減少設計的多次返工。在進行深化設計和優化設計時,因業主變更項目的預期目標和功能要求而引起費用增加和工期延長,承包商應及時向業主提出索賠。
在采購過程中,承包商要從技術上和時間上分析供貨商的履約能力,并要求供貨商承擔違約賠償責任。由于EPC項目中設備材料費用占工程總投資的比例很高,承包商還可以通過投保的方式將設備材料運輸途中發生損失的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
在施工過程中,承包商既要自己嚴格按照合同履約,又要協調好分包商的工作。為了防止意外事件的發生和損失,承包商要加強內部管理,還可以投保建筑/安裝工程一切險。對于可能發生的不可預見困難,承包商要盡可能從業主那里獲得全面的現場資料,充分勘察現場,并制定相應的預備措施計劃。對于可能發生的不可抗力事件,承包商要爭取由業主來承擔風險。
4.加強自身能力建設。承包商自身能力建設是做好風險應對最重要的環節。承包商應不斷總結投標報價的經驗,改善企業的技術力量和裝備條件。同時承包商還要努力提高設計管理的水平,充分發揮設計的主導作用,積極拓寬設備材料的采購渠道,增強EPC項目的管理能力。
中圖分類號:F83文獻標識碼:A
一、概述
融資活動是當前市場經濟下眾多企業經營中經常需要面臨的一大難題,對企業生存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EMC項目融資是以擬節能改造項目自身節能潛力的預期收入償還債務,由ESCO籌資,使高投資的節能改造項目實現了在傳統模式下較難完成的節能改造融資目標。由于EMC業務特點為“業主零投資,零風險”,故EMC項目融資潛在的風險必然全部由ESCO承擔。融資風險不僅涉及ESCO企業的投資問題,也涉及EMC項目整個生命合同期其他風險。所以對融資風險進行研究是ESCO運營獲得成功的關鍵之一。
二、EMC融資風險識別
EMC項目融資風險管理作為一個系統過程,將其納入項目生命周期的全過程,其風險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項目選項階段風險、項目實施階段風險、項目運營階段風險。
1、項目選項階段的風險。項目選項階段風險是從EMC項目的可行性研究開始出現的風險,包括能源審計、節能改造項目評估、能源管理合同的談判與簽署等系列工作。此時,EMC項目雖然還沒正式運作,但是如果項目的可行性研究結果不可取,即產生了融資前期成本投入風險。
作為投資者ESCO,在這項目融資前期工作中已投入了大量的時間、人力和物力,其中的所作所為是一個復雜的過程。ESCO甚至要在世界范圍尋找資金來源,同國內外銀行、顧客談判,取得承諾,安排貸款,而這些工作都要花費一大筆的管理費,即融資前期成本投入風險。如果項目具有可行性,ESCO與業主簽成能源管理合同,融資談判也成功落實,那么這時期需要資金預訂購買相關節能設備和建筑材料,貸款利息也隨著計入資金成本。
2、項目實施階段的風險。項目實施階段是融資風險很高的一個階段,包括節能改造方案設計,節能設備采購、工程施工及性能調試等系列工作。此階段關系到運營階段能否按預算的評估達到節能目標,能否達到預期的經濟效益。隨著改造項目施工的進展,資金投入不斷增加,利息就會隨之增加,而此時還未產生任何收益,ESCO面臨的融資風險也隨之增加。如果出現了方案設計不合理、節能設備有缺陷、工期延誤、建設成本超支或技術原因導致改造工程不合格等情況,都是完工風險的表現。完工風險都會與計劃改造項目的現金流量分析和預測存在偏差,最終結果往往是達不到既定的節能效益。一旦以上風險超過預期,ESCO有可能在未來沒有足夠的收益支付生產費用和償還債務,無法回收投資,更無利潤。
3、項目運營階段的風險。在實施階段節能項目改造成功后,實際節能量效益滿足計劃要求,EMC項目就產生了現金流量收入回報投資,并償還債務獲得應有的收益。運營階段的主要風險:信用風險、管理風險、金融風險等。
(1)信用風險。信用風險主要是指業主的信用風險。節能改造后的受益方業主若存在誠信問題,則有可能故意隱瞞或轉移改造后項目的節能收益,不按合同約定如期支付屬于EMCO享有的節能效益部分,對這種風險應引起重視。
(2)管理風險。管理在項目的任一階段都十分重要,即使節能項目成功改造后運行中的節能效益是顯著的,但此時如果忽略運營期的管理或管理不足,勢必造成節能效益降低的風險。因此,ESCO的項目負責管理人員切不可虎頭蛇尾。
(3)金融風險。市場風險、利率波動風險、通貨膨脹統稱為金融風險。市場能源價格、通貨膨脹、匯率和利率等方面的變化,有可能會引起從節能量回收投資減少和融資成本增大,導致產生融資風險。
三、EMC項目融資風險評估
對于EMC項目融資風險評估方法有概率分析法、層次分析法(AHP)、模糊綜合評判等。本文引入另一類風險評估方法,即運用動態指標進行EMC項目融資定量風險評估。只有對融資全過程實行動態管理,不斷評價融資風險程度,企業持續經營才可能實現。項目融資風險評估一般分為項目融資決策的風險評估和項目融資管理的動態風險評估。
1、項目融資決策風險評估。項目融資決策風險評估是通過計算累計債務覆蓋率和項目債務承受比率兩個指標,對風險進行評價與衡量。
(1)累計債務覆蓋率。累計債務覆蓋率是債務覆蓋率的指標之一,項目債務覆蓋率是指項目可用于償還債務的有效凈現金流量與債務償還責任的比值,該指標可以通過現金流量模型計算出來。債務覆蓋率越大,就意味有更多的有效凈現金流量可用于償還債務,但是根據EMC項目的特點,在選項、實施階段時出現較低的值,這期間ESCO是沒有能力償還債務的,須給償還債務一定的寬限期且須為公司保留一定比例的盈余資金。累計債務覆蓋率是為了保證EMC項目能夠持續地、經常地滿足債務覆蓋率的要求。累計債務覆蓋率一般認為在1.5~2.0之間,多出資金部分才允許作為利潤返還。
累計債務覆蓋率可用公式表示為:
DCR =
式中,NC :從第1年到t-1年的累計凈現金流量;NC :第t年的凈現金流量;A:年金;E :第t年的年末匯率;D :第t年年初貸款余額;R :浮動利率。
(2)項目債務承受比率。項目債務承受比率是指項目現金流量的現值與預期貸款金額的比值,可用公式表示:
CR=
式中:NPV:項目在經濟壽命期內的凈現值;D:計劃貸款額;E0:貸款時的匯率。
項目債務承受比率一般認為在1.3~1.5之間,在項目進行過程中,每年結束后對CR指標重新進行計算,檢驗P{CR≥CR最小值}≥95%是否都滿足。如果某年的CR指標不滿足,就說明項目按期償債具有一定的風險,為規避破產風險,投資者就應當采取相應的措施。
2、項目融資管理的動態風險評估。項目融資管理的動態風險評估是通過動態分析指標Bt,以及對Bt分析,進行融資活動的動態風險評估。項目融資管理的動態風險評估可以使用Bt,Bt為第t年有負債時自有資本報酬率與第t年無負債時自有資本報酬率的比值,自有資本報酬率為稅后凈利潤與自有資本的比值。經過計算,Bt可用公式表示:
Bt=
式中:Yt:第t年項目實際負債率;Dt:第t年初貸款余額;PD:單位產品價格;KD:單位產品可變成本;T:所得稅稅率;Qt:第t年產品銷售數量;F:固定成本(不包括折舊);Cd:按平均年限法計算的折舊; (1+INFi):通貨膨脹因素。
這里可以根據公式計算的Bt≥1或者Bt<1的概率分布來判斷項目的風險承受力。Bt的分布主要取決于Et和INFi的分布,這兩者的分布可采用預測樣式,利用蒙特卡羅法確定出Bt的分布。當P(Bt≥1)<95時,就應對項目的資本結構進行調整,其中的95為保證率。如果要進行資本結構調整,這時把上式的Yt、Dt和A當成自變量,利用上式結合蒙特卡羅法,計算Bt的分布,P(Bt≥1)=95。
四、EMC項目融資風險對策
EMC項目融資風險對策一般有三種:風險回避、風險控制、風險轉移。
1、風險回避。EMC業務在我國剛起步,無更多良好業績和經驗可作參考,其特點決定了EMC業務是高風險項目。雖然在企業經營中,更多的情況是建議投資者在決策中回避高風險,但這是一種消極的防范手段,因為風險與利潤共存,在回辟風險的同時也拒絕了利潤,所以一味地回避風險是不合適的,會挫傷新生ESCO企業進取精神。作為一種風險應對方法,其使用原則應認為是回避那些遠遠超過ESCO企業承受能力或對企業造成致命打擊的風險。
2、風險控制。融資風險對策研究應著重研究風險控制措施,并使控制措施針對項目的具體情況,包括技術措施、管理措施、組織措施等。如選項階段盡量做到能源審計、節能改造項目評估預測分析的準確,就可以把節能量定位在一定的水平上,以滿足最低現金流量的需要;盡可能地選擇優良的業主,減少信用風險;實施階段提出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的預防措施確保順利完工,盡量降低完工風險;運營階段指派專人維護節能系統、對節能量實施連續監測,降低設備維護費用等等。
3、風險轉移。EMC項目全部轉移的實質就是風險回避,一般提倡把部分風險轉移出去,常用的有合同條款、保險等方式,將潛在風險轉移給合同另一方或保險人。
五、結語
我國合同能源管理機制還處在政策上的引進和財稅政策上的支持階段,新生眾多的節能服務公司,通過對EMC項目融資風險識別,可以使ESCO正確認識到各階段風險,對融資全過程實施動態管理,評價融資風險程度,努力做好與融資活動有關的工作,管理好與融資風險有關的工作才能較好地實現ESCO的投資收益和持續經營。
(作者單位:華東交通大學土建學院)
主要參考文獻:
風險投資公司是指具有一定特質的金融中介人,它們具有識別新創企業或早期成長企業的能力,通過對其投入高風險資本、提供必需的專家技術、實施項目管理等,幫助企業成長,并以此獲取報酬。由于風險投資的最大特點就是高風險和高收益并存,風險投資公司要想獲取高收益,增加風險項目的成功率,減少風險損失,必須加強對風險的控制。風險投資公司的籌資階段是風險投資活動的起始階段,對這一階段進行風險管理就是要通過采用一系列風險管理技術,有效規避資金籌集過程中面臨的各種風險,促進風險投資公司資金籌集工作的有序進行,最終建立適度的資金規模和合理的資金來源結構,為風險投資未來能夠成功運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本文僅對風險投資公司的籌資風險管理進行探討。
一、基本概念及內涵
1.風險的涵義
所謂風險,簡言之就是事物的不確定性。在現實的經濟活動中,不確定性總是或多或少地伴隨于人們的利益活動和經濟行為之中,也即任何風險活動都是圍繞利益進行的,風險就其本質而言是風險利益。風險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已成為理論界和實務界普遍關注的焦點之一。
2.風險投資的涵義
風險投資也叫風險資本、創業投資等,是指對創業企業尤其是高科技創業企業提供資本支持,并通過資本經營服務對投資企業進行培育和輔導,在企業發育成長到相對成熟后即退出投資以實現自身資本增值的一種特定形態的金融資本。其涵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風險投資是指投資者對任何有風險項目的投資;狹義的風險投資是指投資者對初創企業(主要是高科技企業)進行投資,參與被投資企業的經營管理,并為被投資企業提供服務,以期望獲取高額收益的目的。本文的風險投資指的是狹義的風險投資。
3.財務風險的涵義
對財務風險的理解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財務風險通常被稱為舉債籌資風險,是指企業由于舉債而給企業財務成果(企業利潤或股東收益)帶來的不確定性;廣義的財務風險是指在企業的各項財務活動中,由于內外部環境及各種難以預計或無法控制的因素影響,在一定時期內企業的實際財務收益與預期財務收益發生偏離,從而蒙受損失的可能性。
二、風險投資公司籌資風險管理問題
1.風險投資公司的特點
風險投資作為一種帶動成長型高科技產業發展的新型投資方式,正以迅速發展的態勢在我國出現。風險投資的具體運作是通過建立風險投資公司進行的。目前在我國雖然已出現了一批風險投資公司,但對于風險投資公司如何運作仍處于探索之中。風險投資公司是適應高科技產業的發展應運而生的,是在有利于提高比較優勢的新的社會分工下出現的。由此決定了風險投資公司的投資方向是高科技產品。風險投資公司只有從事高新技術產品的開發,才能充分顯示出它的比較優勢,才能在比較優勢下獲得的高回報。高新技術產業之所以采取了風險投資這種新型方式,是因為高新技術產業的技術創新投資,資金需求量大,雖然回報率高,風險性也大,失敗率也很高。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投資領域中有其特殊的投資規律和資本的運作方式,正是這種投資的特殊性,才決定了風險投資公司存在的必要性。
2.籌資風險的特點
籌資風險一般是指企業因借入資金而帶來的無法償付債務所遭受損失的可能性。但由于風險投資對象多為中小型高技術企業,規模小、資信差以及它的高風險性,難以從銀行、企業及證券市場等傳統渠道獲得必要的創業資金。因此籌資風險不僅是客觀存在的,也是無法逃避的。風險投資公司的籌資風險主要是指由于債務融資所導致的股東收益的可變性和償債能力的不確定性。
(1)資金來源變化所造成的股東收益的可變性。根據資金成本等相關理論我們知道:在投資收益率高于負債利息率的前提下,企業的負債率越高,自有資金的收益率越高,股東的收益也越高;反之,在投資收益率低于負債利息率的情況下,企業的負債率越高,自有資金的收益率越低,股東收益不確定性越大。
(2)資金來源變化所造成的償債能力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是由于債務融資必須要按事先的約定支付固定的利息,企業的負債率越高,需要支付的利息費用數量越大,企業喪失現金償付能力的可能性就越大。
3.籌資風險的影響因素
風險投資公司籌資的風險主要與資金的籌集規模、來源渠道及其資金的結構等直接相關。資金來源主要有:富有的個人和家庭、政府、大企業資金、養老基金、金融機構以及外國資本等。根據資金的來源并結合我國當前的現狀,我國風險投資公司的籌資風險主要受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
(1)資金來源渠道狹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私人資本進入風險投資領域存在很多障礙。主要是大多認為中國人傳統心理決定了銀行儲蓄仍是當前多數人的首選,且私人資本太過分散,因此不能期望私人資本成為可行的融資來源;而且風險投資業務的中介機構不完善,沒有具有全面準確的科學知識、技術、信息、經驗和技能作為支撐并有一定數量、為投資人提供智力服務并按市場機制獨立運作的專業機構;當前的法律和政策環境存在問題、技術轉化環境不良、信息指導不力等。
第二,政府過分參與投資模式不合理。對風險投資事業的發展,技術創新活動的不斷深入,“官辦官營”的投資模式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政府作為風險資本主要來源的不合理性和不可行性。
第三,養老基金難以進入風險投資領域。世界各國養老基金都是風險資本的一個重要來源。然而,在目前的國內,由于政策法規的限制,社會保障基金還無法進入中國的風險投資領域。
第四,金融機構進入投資領域受到限制。發達國家的金融機構,包括銀行和保險公司、投資銀行、信托投資公司等非銀行的金融機構,也提供了一定的風險資本。在國內,由于現行保險法的限制,保險公司的資金難以進入風險投資領域。同樣,商業銀行資金進入風險投資領域也受到了類似的限制。
第五,外資進入風險投資領域的政策不夠完善。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只要相關法律和政策的配套措施能跟上,進入中國的外國風險資本一定也將非常可觀。
(2)資本結構不合理
資本結構是指公司中各個資本要素額占總資本額的比例,或者說,長期負債占總資本額的比例。確定最佳資本結構是公司一項重要的籌資決策,即為實現股票價值最大化而有效組合債務、優先股及普通股。企業的資本成本就是企業利用不同融資工具籌集資金的平均成本或總的代價。風險投資公司的資本結構面臨著:長期資金與短期資金安排不合理;籌資期限與投資期限結構不匹配;債權籌資與股權籌資結構不合理等不合理因素。這必將影響到風險投資公司的籌資風險的發生。
4.籌資風險的控制措施
通過以上的分析,關于風險投資公司籌資風險控制的措施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控制措施:
(1)選擇籌資渠道,控制籌資風險
風險投資由于籌資渠道的狹窄,以及籌資渠道障礙的因素的影響,是風險投資公司籌資風險的關鍵所在。這樣選擇理想的籌資渠道就成了風險投資公司的首要任務。當前在我國拓寬籌資渠道,主要有:
第一,重點培育以上市公司為主導的風險資本供給機制。我國目前處于風險資本發展的初創階段,大企業是我國現階段風險資本第一供給主體。上市公司絕大多數是各行業的大型企業,資本實力雄厚,公司的治理能力和風險投資的參與意識也較非上市公司強。上市公司參與風險投資,不僅可以拓展風險資本的來源,改變我國目前風險資本供給規模小并由政府為主導的格局,而且能夠通過參與風險投資調整其產業結構,培養新的增長點。
第二,鼓勵證券公司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參與風險投資。由于證券公司有著優秀的人才,具有參與風險投資的人才優勢;證券公司作為直接投融資的中介,在長期的投融資過程中,與商業銀行、大型企業集團以及上市公司等已經建立了密切合作的工作關系,具有參與風險投資的投融資優勢。
第三,適當放寬對養老基金、保險公司和商業銀行投資的法律限制。我國的《養老基金管理辦法》、《保險法》和《商業銀行法》等法律制度都對養老基金、保險公司和商業銀行參與風險投資進行了限制。在這些法律制度的約束下,養老基金、保險公司和商業銀行等資金還不能進入風險投資領域。因此,應對現行的法律制度進行合理的修訂,放寬機構投資者的投資限制,允許它們參與風險投資,但為了防范金融風險,同時對他們參與風險投資進行一定的監管和監督。
第四,建立有效的信用保障體系。在信用普遍惡化和信用秩序嚴重混亂的條件下,無論采取何種方式,都很難將各路風險資本引導到風險投資領域。因此,建立有效的風險投資供給機制,當務之急是加快完善信用體系,強化社會信用秩序。
第五,對外資的運用要加強法律制度的建設。對于我國加入WTO以后,利用外資已經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因為境外資本不僅可以解決我國資金緊張的局面,還可以帶來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在當前利用外資的光明前景下,更應該加強法律法規的健全和完善,保證我國風險投資的快速發展,同時也是保證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
(2)優化資本結構,降低籌資風險
研究企業資本結構的出發點是企業在籌資過程中如何控制資本成本。企業可以通過不同的手段獲得資本,從利用純粹的債務融資到完全的股權融資。為了獲得資源,就需要支付一定的代價。不同的融資手段需要支付的成本是不同的,比如債務融資需要固定償付本金和利息,股權融資需要支付紅利,或者使投資者獲得資本增值。結合風險投資公司的自身特點,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優化資本結構:
第一,長短期籌資的比例要合理配置。風險投資公司應該根據長短期籌資本身的特點和風險性質來合理地配置長短期籌資,降低籌資風險。
第二,籌資期限與投資期限相結合。風險投資公司在籌集資金時必須對資金的使用時間進行合理預期,根據資金需求的具體情況,恰當地安排資金的籌集時間,適時獲得所需資金。否則,容易出現或是由于過早籌資形成資金投放前的閑置增加利息支出;或是因資金到賬時間滯后,錯過資金投放的最佳時機,造成經營損失。
第三,優化債權/股權結構。風險投資公司本身的業務特點決定其資本流動性非常差,因此更需要一個穩健的債權/股權結構。相關的理論,我們以企業市場價值最大化作為評價風險投資公司債權/股權結構是否最優的評價標準,使公司資產價值達到最大的資本結構,同時也是使公司資本加權成本達到最小的資本結構。
三、結論
籌集風險資金是風險投資運作流程的起點,風險資本的籌集在風險資本的運作中占有重要地位。風險投資具有流動性差的特點,這就決定了它需要一個長期的、相對穩定的資金來源,以保證風險投資家不斷對原有項目再投資和對新項目投資。本文通過對風險投資公司的籌資風險的來源及影響因素的分析,指出風險投資公司的籌資風險的控制措施,給我國的風險投資公司的籌資提供一定的指導和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金錫萬:企業風險控制[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
[2]彭韶兵:財務風險機理與控制分析[M].立信會計出版社,2001
[3]楊艷萍:風險投資的風險識別、評估與控制分析[J].經濟師,2003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經濟的不斷發展,各行各業都呈現著繁榮的發展趨勢。而其中,石油業就是蓬勃發展,日益興盛。人們對于油氣的需求越來越高,因此,向世界各地輸送油氣的工作也越發繁重。管道是輸送石油的方式,是一種經濟安全的手段,因為便捷性,在世界各地已經取得了廣泛的應用。幾乎所有液體輸送資源的生產、運輸都采用了壓力管道這種方式。而且,隨著石油化工產業的快速發展,壓力管道在其中的地位越來越高。壓力管道正在朝著自動化和整體化的方向發展。壓力管道輸送的物質具有高溫高壓、易燃易爆等危險的化學性質,一旦發生滲漏等問題,將會出現嚴重的安全事故,因此,我們要使壓力管道的安全性和經濟性兼備,制造出符合實際情況的,具有先進技術的壓力管道,對于壓力管道進行嚴格的評估,進行有效的風險管理。
1在壓力管道管理中引入風險管理的背景
風險評價技術最早是從金融業發源的,隨后被廣泛應用到航天、石化等領域中。隨著二戰的結束,許多國家的油氣管道都亟待修復,出現各種安全事故,造成了大量的人員財產傷亡。因此,由美國發起,最先借鑒經濟學理論中的風險評價技術,來評估油氣管道的風險性,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油氣管道的事故發生率,延長管道的使用壽命,合理地配置資源。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全世界很多國家都開始建立起了自己的風險評價體系,大大提高了油氣管道的安全性和科學性。
2壓力管道的風險管理在國內的管理現狀
近幾年來,國內的很多研究人員不斷地提出有效的評價方法,利用多種數學分析方法,建立餓了輸油管道的風險評價體系,制定了一套切實可行的計劃。但是,總體來說,我國在壓力管道的風險管理方面還是處于研究階段,依舊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克服,風險評價技術的應用也只是處于半定量性的研究上,還沒有制定出壓力管道風險評價技術的相關標準,缺乏大量基礎研究的支持和數據的依托。因此,許多模型難以構建,一些技術上的專業問題也很難突破,只有將管道風險管理技術的研究建立在大量分析實驗的基礎上,才能使得評價體系具有系統性。在今后的研究過程中,還是要密切關注國內外的最新研究成果,不斷地積累實驗數據,結合我國壓力管道施工的具體情況,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來解決。只有把管道的風險管理技術的研究建立在大量實驗的基礎上,才能使這套評價體系系統、完整,對于壓力管道的施工真正起到監管作用。
3對于壓力管道管理的重要性
壓力管道的風險管理,指的是管理單位對于管道施工使用中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預估,將管道運營的風險程度控制在可以接受的合理范圍內,從而降低管道的事故發生率,保證管道施工的收益最大化,壓力管道風險管理的實質是評價管道系統不斷變化的風險,對于管道做出相應的維護和調整,使得管道系統的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之內,將調控的費用限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
4結語
本文著重討論了壓力管道的風險評價、風險控制和風險監測。風險評價的目的就是利用施工現場的具體情況,結合已有的經驗和實例,經過對于風險的評估分析,確定最終為了減少風險而投入的資金,以及各種改進的方法。將管道的風險控制在一個可以接受的水平。而風險控制的目的就是在風險評價的基礎上,通過做出決議和實施對策,減少施工的風險,合理地分配資源。而風險監測的目的就是對于管道的檢測來評價管道的現狀,提出有效地施工維修方案。
作者:謝志堅 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特種設備檢驗研究院
參考文獻:
[1]趙帆.海上壓力容器、壓力管道基于風險檢驗管理系統應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3.
[2]李霞,俞樹榮.壓力管道的風險管理研究[J].化工機械,2010,(05):675-678.
財務預算管理與風險管理看似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但是兩者又有一定的聯系,企業通過合理的財務預算管理可以降低企業的財務風險,促進企業健康發展。預算管理與風險管理都屬于企業財務管理,雖然國務院制定了《中央企業財務預算管理暫行辦法》,規定企業建立財務預算管理制度,但是許多企業管理層對預算管理的意識薄弱,預算管理松弛、不嚴謹,達不到財務預算管理的預期效果,更不能規避財務風險。因此,本文著重研究企業財務預算管理與風險管理的措施,督促企業改變觀點,重視財務預算與風險管理。
一、財務預算管理的特征及意義
財務預算是企業在經營預算與資本預算的基礎上安排現金流量,制作一定時期內的損益表及資產負債表。
1.財務預算管理的特征
財務預算管理具有以下幾個主要特征:第一,戰略性。預算在戰略規劃與經營之間起溝通橋梁作用,使得企業戰略意圖順利落實。一方面,預算合理配置企業的人力、物力、財務資源;另一方面,通過預算目標與實際的比較分析,及時糾正戰略目標與經營之間的差距,監督控制經營過程;最后預算還可評價各部門及員工的工作業績,為獎懲機制提供證據。因此,財務預算保障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第二,系統性。財務預算的編制、執行與控制過程、考核及獎懲各環節構成企業的一個完整體系,相互聯系;另外,一個部門的預算目標未完成,將會影響其他部門的結果,因此必須經過有權部門的權限批準。第三,全面性。體現為全員性、全方位、全程性。全員性是指財務預算管理涉及的各個部門,全員參與;全方位是指預算管理包含經營預算、資本預算、籌資預算和財務預算;全程性是指預算管理活動從編制、執行、分析、考核及獎懲等涉及企業經營活動的各個環節。
2.財務預算管理的意義
財務預算管理在規范企業各項管理工作、完善內部控制機制、加強成本費用控制、優化配置資源及提升管理水平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具體表現在三方面。第一,促進了企業計劃工作的開展與完善,減小了企業的財務風險與經營風險。財務預算能促使企業管理人員提前制定計劃,以免盲目發展,優化了企業的經營環境。第二,促進了企業各部門之間相互合作交流,加強了內部團結。企業財務預算需要全盤考慮企業各部門之間的關系,明確職責,便于各部門之間相互協調,調動了各部門與員工的積極性。第三,為考核評價、獎懲等提供了證據,有利于企業績效工作的實現。財務預算對企業計劃的數量化與貨幣化的表現,為企業的績效考評提供了具體的證據,激勵員工努力工作。
二、財務風險管理的必要性及表現方面
1.財務風險管理的必要性
財務風險管理是現代企業經營活動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財務風險管理的必要性體現在幾個方面:第一,企業生存的環境。一方面企業生存的外部環境復雜多變,市場化、全球化及信息化加速了環境的變化,還有當地政策的變化,使得企業的外部環境存在著不確定性與風險性。另一方面,企業的內部環境也在不斷變換,企業的資金鏈的不確定性、人才的流動性及努力工作程度、資源的不確定性等使得企業的經營活動存在著較大的風險,其中財務風險更甚。第二,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意識薄弱,風險管理水平低。雖然許多企業已經認識到風險管理的重要性,設置的內容繁多,但是財務風險控制能力不足,預算松弛,不能達到較好的財務風險管理的目標。
2.財務風險管理的表現方面
一個企業的抗風險能力體現在資金儲備、人才儲備與技術儲備三部分。財務風險貫穿籌資、融資、投資等財務活動的核心問題,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財務風險是一種可量度的可能性,即財務風險以認知風險為前提,若無法度量風險,就不能真正認識并解決風險,;也就無法保障企業經營安全。另一方面,財務風險與風險收益大小成正比,即高風險,高收益。取得的任何收益都要付出相應的風險成本。
三、財務預案管理與風險管理的措施
企業經營風險中對企業影響最大的就是財務風險,如何規避風險成為企業的重要工作,而財務預算是企業全面預算的一部分,企業要想規避財務風險,就必須管理好財務預算。因此財務預案管理與風險管理相輔相成,把兩者的管理措施綜合到一起,以便使企業財務管理工作更加明確,提高企業管理水平,規避財務風險。
1.密切聯系市場動態
財務預算管理之所以要密切聯系市場動態,一方面是因為企業財務預算把企業的經濟活動的過程與結果用數字與表格展現出來,進而把企業所學的資源、人力等確定下來,如果企業的產品不能適應市場需求,那么企業的生產活動就沒有價值,企業的目標亦不能實現。同時從投入的角度,市場情況的變化也會影響到資源的配置,進而影響企業經營效益。另一方面,在市場調研的前提下企業制定年度戰略目標及財務預算,而市場是千變萬化的,如果企業不密切關注市場動態,根據變化調整戰略目標及預算計劃,那么企業將失去市場機會。
2.堅持戰略管理導向
企業是一個盈利性組織,企業財務管理的最終目標是股東利益最大化,因此管理者和股東會為企業的發展制定一個長期的戰略規劃,實施戰略管理,而戰略規劃具體體現在每年的企業年度預算上,導致財務預算需要以戰略管理為導向,以期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
3.堅持過程控制原則
企業財務預算最終要具體實施,在實施過程中,企業不僅要考察企業及各個部門的預算執行結果,還要對執行過程進行嚴密的監控。
企業堅持過程控制原則,能夠及時發現預算計劃具體實行過程的問題,并及時解決問題,避免損失。同時,對過程進行控制,還是對企業部門及員工的考評,獎懲員工,激勵員工為企業做出貢獻。
4.采用科學的預算編制與考核評價方法
財務預算的編制方法有固定預算法、滾動預算法、零基預算法、概率預算法、彈性預算法等,一般而言,對市場情況掌握明確的企業,采用固定預算法;對市場情況把握不清的企業,采用彈性預算法。企業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科學選擇編制方法。同時,預算與考核同屬一個體系,考核評價方法的選擇同樣重要,將預算執行情況與預算指標比較,能夠更好的反映企業生產經營水平,評價員工的工作成績。此外,經過分析實際與預算的差異,便于企業總結經驗,改進措施。
5.加強預算信息反饋
為了提高預算編制的可靠性,需要加強預算信息反饋。編制預算是,需要的變量的不確定性,就需要一些近似值,在編制預算時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編制。第一,預算編制應具有先進性與現實性。先進性與現實性的預算有利于實現企業經營目標,并調動員工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第二,預算的可驗證性。預算的可驗證性,不僅提高了預算的準確性與可靠性,還能增強員工的責任感,有利于企業員工參與管理過程,提高預算的認可程度。
6.建立財務風險預警分析機制
財務風險預警機制是企業風險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對財務風險進行監控與預報,并且及時防范風險,建立預警機制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選擇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并分配指標權重。企業經營活動的運行和發展的變化往往通過一系列的財務指標展現出來,各指標相互關聯。通過財務預警模型的關鍵財務指標進行拓展或根據經驗篩選兩種方法確定預警指標體系。第二,確定財務預警指標的標準值。不同的企業、行業,不同的經營環境和企業條件,財務預警指標的標準值難以確定。財務指標一般可以采用國家標準、國際公認數、行業平均數、企業歷史數值等。第三,財務風險預警分析。在前兩步確定之后,對企業經營中的各項財務數值進行綜合分析。
7.完善制度體系與組織結構
企業財務預算管理要真正落實并發揮作用,需要完善制度體系與組織機構。企業建立和完善預算管理制度,是預算真正落實的前提,同時只有在企業的相關預算的規章制度深入人心后,成為員工的潛意識,才會大大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預算的編制不僅需要先進的科技,更需要相關的人才,因此,建立完善的組織機構,組建專業的預算管理團隊,保障預算編制的順利開展。
8.其他措施
企業還可以建立健全激勵機制,鼓勵員工樹立全員參與預算的意識,激勵員工為預算編制提供自己的見解、糾正有關的錯誤。還可以根據企業規模的大小建立預算管理責任中心,明確并詳細劃分生產經營業績。還可以建立風險管理的企業文化,等等措施。
企業財務預算管理與風險管理關系著企業經營的成敗,是企業的重要工作,因此,企業應該重視財務預算與風險管理,轉變意識,不斷完善相關的制度體系,遵循一定的原則,培養專業人才,建立健全完善的財務預算管理與風險管理機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