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6 16:46:4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語文詩歌大全,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作者簡介:張惠華(1954- ),男,天津人,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應用語言學及第二語言習得、英語教育;高騰(1982- ),男,山東人,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語言學及跨文化交際。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1-7518(2012)17-0016-03
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國外以塞繆爾·亨廷頓和弗朗西斯為代表地一批學者以“文明的沖突”、“文明的終結”等觀點來詮釋文化安全在整個國家安全體系中的不可忽視的作用[1][2]。文化安全議題正變得日益突顯,比較高等教育學家菲利普·G·阿特巴赫也指出:“傳統的學術中心變得更加強大,并且越來越集中于北方的英語國家(美國、英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以及歐盟中的大國(主要是德國和法國,某種程度上還包括意大利和西班牙)。中心國家的準則、價值觀、語言、科學革命和知識產品主宰、擠壓著其他觀念和實踐。”[3]
近年來,我國學者從我國文化安全面臨的挑戰和潛在的威脅出發,對國家文化安全的概念、特征、原因、以及面臨的問題等諸多方面都做了細致的探討,同時,學者們大都從全球化的視角論述我國正面臨著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文化滲透,突顯了文化安全對我國國家安全的重要性;但是從文化安全的視角對目前大學教學活動中存在的文化安全教育的缺失現象學者們關注還較少,沒有形成體系化的研究思路。文化作為大學的核心基石,大學的文化趨向應該引起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重視,華南理工大學校長李元元也指出:“大學在本質上是一種文化現象,大學的象征就是文化,大學的現代化首先是大學文化的現代化”[4]
筆者擬從文化安全的視角,綜合運用定量考查和定性分析,對天津兩所高校非英語專業學生的文化認同程度及文化自覺意識做出個案研究。
一、文化安全、文化認同和文化自覺
對文化安全和文化認同,學術界目前還沒有達成明確的界定和厘清。筆者認為:文化安全以及文化認同的共同基點是文化,二者的內容界定離不開對“文化”概念的深入剖析。
“文化”一詞在我國最早出現要追溯至西漢劉向的《說苑》:“文化不改,然后加誅”,此處文化是“文治教化”之意,包含有“以文教化”和“以禮馭民”的意思[5]。而西方學術界對“文化”一詞的釋義則更為繁雜[6]。西方歷史中,拉丁語“Colere”承載著最初的文化本意,起先為“耕作”之意,之后, 西方“文化”一詞的內涵與外延漸漸鋪展開來,在英國人類學家愛德華(Edward Burnett Tylor)的《原始文化關于神話、哲學、宗教、藝術和風俗的研究》一書中,文化被系統性地表述為:文化或文明就其廣泛的人種學而言,是一個復雜的整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及作為社會成員的人所獲得的才能和習慣[7]。
“文化”有廣義和狹義之分[8],文化作為一種動態的社會現象,具有多種維度,涵蓋社會活動各個方面。基于本文研究的重點,筆者在此選取西化文化(相對于傳統文化)影響和承載的重要個體角度出發,把文化界定為以下七個維度:生活方式、消費性娛樂藝術、文藝性文學藝術、風俗節日、價值觀念、語言文字以及宗教神話。
文化自覺是在“文化反思”概念的基礎上發展演化而來的,由社會學家在《跨文化的“席明納”—文化價值再思考之二》一文中提出。他認為“文化自覺,意思是生活在既定文化中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來歷、形成的過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發展的趨向。自知之明是為了加強文化轉型的自主能力,取得決定適應新環境、新時代文化選擇的自主地位。”[9]
先生從全球化背景下闡述“文化自覺”或“文化自覺意識”這一概念,重點強調了保持文化自主性、兼容性的必要性。筆者認為,“文化自覺”應包含對傳統文化的“批判繼承”,對外來文化的“兼收并蓄”,以及對自身文化的“大力弘揚”。文化自覺雖然是一個寬泛的概念,但是對大學生的文化自覺而言,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學生文化自覺體現了大學生對文化的自我覺悟和覺醒,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和反思,對國外文化的借鑒與批判,進而參與文化的傳承和創造。
二、研究設計
(一)研究問題
在信息傳播電子化的當下,非英語專業大學生(以下簡稱大學生)在學習期間是否加強了對西化文化(包括歐美和日韓文化)的認同,這種強化如果存在,是否是英語學習深入的一種表現,或者僅是一種文化發展融合的自然過程;在兩種差異化顯著的文化(中國傳統文化與西化文化)之間,受試對象更傾向于選擇前者還是后者,或者受試對象在何種層面上更易達成對外來文化的認同;非英語專業學生在學習期間是否具有文化安全的意識以及他們的文化安全意識程度如何。
(二)研究假設
假定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強化了對西化文化的認同,但這種認同主要是經濟轉型時期消費性文化流行所引起的一種表層文化認同[10],大學期間的英語學習對這種類文化認同意識的強化作用并不明顯;如果剔除消費性文化因素影響,大學生對西化文化的認同要低于對傳統文化的認同。
(三)研究方法及受試對象
本次調查內容包括定量和定性兩部分,分別采用了問卷調查、交流和訪談的形式進行數據材料的采集和分析工作。
根據分層抽樣的原則,本次調查對象為隨機抽樣的兩所高校非英語專業的六個院系,并做到社會科學及文史哲專業和自然科學及理工科專業的平均分布。共發放問卷400份,其中有效樣本為378份,男性213人,女性187人,年齡分布為18~25歲,所得數據全部用Microsoft Excel和SPSS17.0進行處理。
(四)實驗工具及數據采
1.問卷設計。調查問卷由兩部分內容組成:一為受試者基本信息,包括學籍號、性別、年齡、專業、大學學習階段、英語學習年限;二為考察學生對西化文化(即歐美和日韓文化為代表的外來文化)以及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閾值,測試問卷涵蓋七大子域,共30個問題,同時為保證數據采集的簡易性,問卷采取李克特5級量表形式(Lickert Scale):1=完全不同意,2=不同意,3=不確定,4=同意,5=完全同意。對西化文化認同測試項的實驗結果會通過對傳統文化認同對應測試項的實驗結果獲得比照和驗證。
2. 問卷內容。(1)問卷的信度。使用SPSS17.0統計軟件對原始問卷信度進行數據分析并做了二次修訂,最終修改后的問卷信度達到0.734。依據Cronbach’s值判斷,內部一致性信度達到0.7以上適合做量表分析;(2)KMO和巴特利特球形檢驗。利用KMO(Kaisar-Meyer-Olkin Measure of Sampling Adequacy )和巴特利特球形檢驗(Bartlett’s Test of Sphericity)檢驗模型各變量是否具有相關性,以及是否適合做因子分析。最終得到KMO=0.708; Bartlett球型卡方值為1655,球形檢驗顯著,自由度為595,顯著性(sig)0.000,為明顯顯著,表明問卷矩陣中各子要素之間有諸多共同因素,適合做因子分析;(3)公因子分析。運用通用的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正交旋轉法(Varimax)和斜交旋轉法(Oblimin)歸納公因子,并依據特征值,碎石圖檢驗結果,經過嘗試分析,最終確定提取7個公因子,累計解釋方差和達到70.80%,7個因子能夠反映研究問題所需的大量信息,而又不重疊。最后通過對照問卷內容進行綜合分析,筆者得出大學生對西化文化認同的7種類型(如表一所示)。
三、研究結果
(一)學生對傳統文化與西化文化認同的比較
采用平行問卷測試模式以對比驗證大學生對西化文化的認同程度是否得到了橫向對比模式下來自傳統文化的認同數據支持,筆者采用的李克特量表形式,所得均數的極值為15(如圖一所示)。
平行問卷測試模式同時包括了上表中所述的七個維度(公因子),通過直方圖我們可以判斷,大學生對民族文化認和西化文化認同并不具有絕對的負相關性,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生活方式、消費性娛樂文化以及價值觀念公共因子測試中,兩者負相關性體現的相對顯著;而其他因素,諸如傳統文學、語言文字方面,大學生仍然展示了對傳統文化的認可;也進一步證明了筆者最初的假設,西方消費性文化因素的影響要大于西方歷史性文化因素對非英語專業大學生文化認同的影響。
同時筆者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考察兩者之間是否有差異(見表二)。
根據方差齊次性檢驗結果:F值為0.038,顯著性概率為0.837,因此兩組方差差異不顯著,因此通過考察t值-4.483,相關系數r的絕對值在0.3~0.5之間,表明大學生對傳統文化認同和對西化文化認同處于一種弱負相關關系。
(二)非英語專業學生文化認同的組間差異
在綜合訪談、問卷定性分析以及深入考量數據統計結果的基礎上,我們選擇了“性別”、“英語學習年限”和“大學學習階段”作為自變量,文化認同的因子值為因變量,對不同組別的文化認同趨向進行了多元方差分析。
1. 學習年限與文化認知趨向。由表三分析結果表明,“學習年限”下所示的一年級和四年級對文化認同有顯著的主效應,大學剛入學時期對母文化的認同度要大于對西方文化的認同度,而這種差別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大學學習以及生活閱歷的增加出現了一種倒置。
結合筆者對受試學生的定性問卷考察以及訪談結果,做出了以下嘗試性的分析,首先是地理位置因素影響,相當一部分學生來自農村以及偏遠地區,他們大學之前缺少有效的西化文化輸入渠道;其次社會生活圈的變化,大學之前的學生生活圈局限于老師、同學及少數親戚朋友之間,大學之后這一局面發生了轉變,使得他們信息的接受源呈現爆炸式增長;再者學習內容廣度和深度上的拓展,使大學生接觸到了前沿的理論知識,思維變得開闊,也有接受新事物的意愿。
2.學習專業與文化認知趨向。不可否認,通過英語的學習能夠影響學生的文化身份,Giles H. & P. Johnson(1987)也指出,第二語言的學習會影響學習者的母語文化身份[11]。語言是文化身份的外在表征[12],是文化身份的重要表現手段[13]。中國大學英語學習者,尤其是英語專業學生,具有顯著的雙重文化身份[14]。
但是,不同專業的大學生是否也表現出同樣的文化認同程度。筆者挑選了社會科學專業和自然科學專業兩個變量,對兩者之間的文化認同做了獨立樣本 T-test檢驗(如表四)。
根據上表所得數據可知,文科專業學生對兩種文化認同趨向的差異顯著性(0.005﹤0.05)要遠遠大于理工科專業學生,通過定性分析以及訪談結果,筆者推測,出現這樣的結果可能歸咎于諸如性別、知識構成和行為情感等諸多因素,對這一發現的可靠程度有待進一步的梳理鑒別和分析。
四、結論
通過對大學生的西化文化認同狀況個案的簡要分析,所獲得數據表明當代大學生對多元文化有著開放的胸襟,同時對本土流行文化發展持積極肯定的態度,但對如何處理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位置關系普遍沒有明晰的架構意識。這種文化并存的局面是否讓年輕一代產生文化焦慮,是否會讓他們陷入民族身份認同危機?
按照李慶本的觀點:“文化的核心價值構成文化的深層結構,主要是指使該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思維和行為模式、民族信仰和價值趨向等等,而語言、藝術、宗教、哲學等則是它主要的客觀性載體”[15]。對身份的雙重認同,Bosher曾對100名苗族大學生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這些新入學的大學生在沒有放棄他們本土文化及民族歸屬感的情況下,能夠適應學習異國文化,并能發展其雙重文化身份[16];而且通過本文分析證明,大學生對西方文化的追求多是一種消費性、商業性層面上的表層追逐和自身身份和價值的外向訴求,他們的思維模式、民族信仰、文學藝術、宗教哲學層面上的內在素質并沒有受到西方文化的根本性顛覆,我們可以稱這樣一種現象為傳統文化內核下的“西方外衣”。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年輕一代已根據自身精神需要,對多國流行文化進行吸納和整合,傾向于大眾文化多元形態發展,這種大眾文化的融合趨勢,在不影響國家文化和民族傳統深層結構和核心要素的基礎之上,是兼容并存、共同發展的。
參考文獻:
[1]孫程芳. 關于國家文化安全管理模式的研究[J]. 廣東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04(2):70.
[2]FrancisFukuyama. The End of History[J].The National Interests, 1989 (16),.3-18.
[3](美)菲利普·G·阿特巴赫, 施曉光譯. 傳統與過渡: 高等教育的國際規則[M]. 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 2008:142.
[4]李元元. 大學文化建設的意義和策略[N].光明日報,2005-3-25.
[5]莊緒策. 信息化時代我國國家文化安全問題研究[D]. 華中科技大學,2008(5):9.
[6]GaoYihong.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1+1>2”[M]. Beijing: PekingUniversity Press, 2001.
[7]程. 當代西方文研究詞典[M]. 長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3: 307.
[8]夏征農. 辭海[M].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0: 821.
[9]. 跨文化的“席明納”—文化價值再思考之二[M].北京: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1997 (10), 7.
[10]Jerry M.Burger著, 陳會昌譯. 人格心理學[M]. 北京: 輕工業出版社, 2000.
[11]Giles, H. & P. Johnson. Ethnolinguistic Identity Theory: A Social-Psychological Approach to Lan-guageMaintenance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Sociology ofLanguage, 1987(6): 69-99.
[12]Joseph, J. E. Language and Identity: National, Ethnic, Religious [M].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4.
[13]劉雙.文化身份與跨文化傳播[J].外語學刊, 2000 (1): 87-91.
在進行了讀懂詩歌的訓練后,我進行了一次測驗。隨即我又作了一次學情調查。結果令人深思。現舉一個例子。閱讀李白的《獨坐敬亭山》,回答問題⑴一、二兩句主要寫了“靜”,請簡析作者寫“靜”的手法。⑵簡析三、四句的表現手法。本來,這首詩學生很熟悉,小學就已經學過。論文大全。我想,這個題學生答起來不會有多大問題。可試卷結果卻令人意外,這個題學生得分并不高,許多學生只能得一半分。原因多是表達不準和答非所問。通過調查,學生說,他們對詩很熟悉,可要說出好在哪里,又說不出來,更談不上簡析了。至于手法,那更不知該答什么了。
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們的學生缺乏系統的理論基礎,對詩歌的閱讀還處于最初的感知層次,要讓他們對詩歌作出理性的評價,還需進一步訓練準確表達的能力。論文大全。
如何進行有效的訓練呢,講理論,枯燥;再說,時間也不允許;況且,詩歌確實需要學生自己的領悟,別人是很難幫上忙的。因此,我們要架起作者、作品和讀者的橋梁,幫助學生學會鑒賞。忽然想起書法課上的做法。學習書法,首先要臨帖。這里就有一個讀帖的過程,所謂“讀”,主要是研究范例的運筆輕重、字的結構、前后呼應、風格等。那么對于一個初學詩歌的學生來說,也應該有一個“讀帖”的過程。所以,訓練的第一步:研讀例文。論文大全。
例文分兩類,一類是有關的淺顯易懂的理論文章,如謝冕的《重新創造的藝術天地》林庚的《說“木葉”》袁行霈的《中國文學的欣賞》《感受·聯想·修養——中國古典詩歌的藝術鑒賞》等。通過這些文章,學生初步懂得了詩歌鑒賞的一般規律,如欣賞要“泡”“找”“猜”“補”要充分進行聯想和想象,仔細咀嚼等要求。一類是關于具體詩篇的鑒賞文字。從感性入手,從學生熟悉的詩作入手,先閱讀一定量的古詩鑒賞文章,初步感知鑒賞的一般規律,掌握古詩鑒賞常識。學生從小學到高中,閱讀了大量的古詩詞,但是他們對古詩的理解和鑒賞,還建立在聽老師講解的層次,自己很難獨立鑒賞,更談不上準確表達了。所以,教學古詩時,我們先給學生印發了100首古詩鑒賞的文章,并提出閱讀要求,讓學生初步感知鑒賞詩歌的角度,掌握古詩鑒賞常識。如閱讀李白的《獨坐敬亭山》的鑒賞文字。閱讀時提出幾點要求:鑒賞文字共幾段,每段的具體內容是什么,文章分別從哪些角度對詩作做出了評價,文中用到了哪些術語等。通過本篇文字的閱讀,學生明白了本文主要是從詩作的思想內容,詩句的具體含義和表現手法,前人的評價,意境的特點等角度對詩作作出了評價。積累了諸如以動襯靜,烘托,境情結合等鑒賞常識。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對詩歌鑒賞就有了初步的認識,也歸納出了古詩鑒賞的一般常識。當然,這只是鑒賞的第一步,要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還需要課堂上的具體學習。
記得我的一位書法老師曾說:“誰能把《九成宮》帖練習10遍,我就拜他為師。”書法學習的關鍵在實踐。要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水平,同樣需要不斷的實踐。第二步,課堂實踐。
㈠ 課堂講解重在幫助學生從不同側面,不同層次理解詩句內容,并幫助學生進一步辨識古詩的語言特點和表現手法,體會評價鑒賞古詩的角度和方法。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三冊,安排了兩個古詩鑒賞的單元,從《詩經》到宋詞的內容,第五冊安排了李白杜甫的專題鑒賞,教學時,結合課本內容,我們著重從詩句的理解,古詩的語言特點、表現手法的辨識、詩歌的意象和意境等方面予以講解。如樂府詩的賦、比、興的手法,反復詠嘆,回環往復的抒情手法;杜甫《登高》詩中“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一句的多層理解;柳永《雨霖鈴》中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手法;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壯闊的意境等。這樣,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進一步認識了古詩鑒賞的規律和方法,從而為準確表達打下基礎。
㈡ 課堂學習多角度練習學生的評價表達能力,使學生充分學習體會古詩鑒賞的要求。
課堂上除了讓學生體會詩歌鑒賞的規律外,我們還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的評價表達能力。常常采取簡析詩作某個特點,評價作者的思想,改寫詩句的意境,回述精彩片斷,搜集評價其他觀點等方式,力求學生準確表達。如學習完杜甫的《登高》一詩,提問:杜甫的詩以沉郁頓挫的風格著稱,試以《登高》為例,從情景交融的角度簡析之。要點:詩人當時的心境,首聯景物的特點和表現的情感,頷聯景物的特點和引發的感想,頸聯表現的感情,尾聯的詩意,總結意境特點——雄渾高闊,情感特點——憂國傷時,突出沉郁頓挫。又如同是用典,同是三國時期的諸葛亮的事跡,杜甫的《蜀相》和陸游的《書憤》分別表現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古人用典有哪些作用?另外,學完一首或幾首詩后,你印象最深的或你認為最精彩的一點是什么,試作分析。諸如此類的問題,不僅幫助學生深入體會詩歌妙處,而且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㈢ 課后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題,教會學生抓住評論要點,根據要求踩點答題。
課后,結合試題特點和高考要求,我們設計了不同層次的訓練題。先從客觀選擇題入手。客觀題難度相對較低,各個選項也給學生提供了鑒賞的格式,有助于訓練學生答題的準確性。所以我們在講解試題時,先引導學生觀察試題角度,然后研究表達選詞,最后找出答案。
例如2004年北京12題
紅梅
蘇軾
怕愁貪睡獨開遲,自恐冰容不入時。故作小紅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隨春態,酒暈無端上玉肌。詩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綠葉與青枝。
①對這首詩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②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通過分析,可以看出,①題主要告訴我們詩句的含義,也給了我們分析詩句意思時應注意的東西,即表面意思和深層感情。②題主要是對詩歌的表達手法,詩作的主旨,梅花的形象以及描述的意境等作的評價。同時,也告訴我們,諸如擬人手法,紅梅的品格的的敘述要準確無誤。這樣,學生在自己表達時就開始斟酌怎樣用詞了。
接著,又選擇了一些填空題,從課本到課外。填空題已經給出了表達的格式,只是空出了關鍵的部分,練習這類題,有助于學生把握表達的關鍵,從而知道答題要點。如閱讀劉禹錫的《石頭城》完成1~2題。1、詩人寫沉寂的群山,寫潮打空城,寫朦朧的月色,都是為了烘托———。2、詩中的景物都染上了濃重的——色彩,暗藏著深沉的感情潛流,抒發了—————的感慨。第一題考查了烘托的對象,實際上告訴我們怎樣表達詩作的表現手法。第二題考查了景與情的關系,也告訴我們對詩歌主旨的回答要注意說明,詩作寫了什么景,抒發了什么情。答案:1、今日的沒落荒涼 2、凄涼對金陵昔盛今衰 又如2003年春季上海四:(17)題這兩首詩所詠對象相同,但寫法不同:甲詩是通過描述—————,諷刺了—————;乙詩是通過描繪華清宮凄清的景色,抒發了作者對歷代王朝的感慨。研究這類題,學生很容易就體會到了表達的內容和格式,并且重視了關鍵詞的選擇。答案:送荔枝一事 唐玄宗、楊貴妃的逸誤國 興衰(興廢、更替)
最后,選擇主觀表達題,通過對題型的歸納,進一步提高學生答題的準確率。
面對主觀表達題,首先應當引導學生審清題目方向,看看應該從哪個角度入手,然后確定答題要點,最后才是準確表達。就此,我們引導學生對賞析體的問答模式作了歸納,如分析意境型,分析技巧型,分析語言型,分析煉字型,一詞領全詩型,觀點評價型等,并且一一對答題要點作了總結,如分析煉字型,要點包括解釋該字在句中的意思;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形象;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這樣,學生在答題時就不會盲目了。答題的準確率逐漸提高。
書法最終是融他人之長,形成自己的風格。鑒賞最終是形成能力。所以,第三步,準確表達。
通過一段集中學習后,我讓學生歸納總結古詩中常見的意象,常見的表現手法,并形成文字,寫一些詩歌短評,規律總結等內容的文章,最終形成較高的對古詩鑒賞的能力。
通過上面的訓練,學生對詩歌鑒賞有了較深的認識,為了加深印象,鞏固所學,我們還借助寫作訓練,對所學現象進行總結。詩歌鑒賞重點訓練了一段后,我們隨即作了一次寫作專題練習。以“我心中的詩歌”為話題,要求學生總結古詩詞中常見的意象,并對這些意象的含義做出分類;或者歸納古詩詞中常見的表現手法,并對這些手法的表達效果做出評價;或者歸納詩歌語言上的特點;或者歸納表現同一思想或者同一主旨的詩歌等。總之,針對詩歌某一方面的特點,或總結,或歸納,或評價,寫成短小的評論文章,并在全體學生中交流。這種做法,激起了學生學習詩歌的熱情,進一步提高了學生對詩作的理解、分析和鑒賞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是我們學生的部分題目:《李白和月的緣分》《古詩中的落日》《也說襯托》《詩詞中的情和景》《王維和空山》《怎一個“愁”字了得》《懷古詩中的悲情》《梅花的贊歌》《陶潛和他的酒》《千古流芳——愛情詩》《一片冰心在玉壺》《割不斷的鄉愁》《古詩中的蟬》《楊花點點》《同一首歌》《婉約和豪放》等。
通過一系列由淺入深的訓練,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課題結束時,我們又進行了一次測驗和調查,這回,學生的得分大大提高,60分的試卷,得48分以上的占過一半。學情調查時,學生們說,現在我們知道怎樣答題了,原來,詩歌鑒賞并不神秘,只要用心體會,詩句的妙處是可以意會也可以言傳的。
當然,詩歌鑒賞是重點也是難點,僅僅通過這樣的集中訓練還是遠遠不夠的。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還需要長期的積累和熏陶,所以,我們的教學仍然是任重而道遠。以上,只是我們的一點探索,還很不完備,現在拿出來,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參考資料:
1、人教版中學語文二、三、五冊教材
2、人教版教材第三冊教學參考
3、《唐詩鑒賞辭典》
4、《高考總復習輕松1﹢1》
學會評估人生目標楊協亮
高中學子,教我如何讀懂你廣東教育(高中版) 李建軍
話題:如何有效實施綜合實踐活動鄭藹嫻,王淼珍
這樣的課,我喜歡陳健生
探索市場銷售的秘密--綜合實踐結題報告太陽雨
高考作文的審題策略陳妙云
高考是考什么,考什么?楊一經
培養英語學習興趣的奧秘芮利文,彭修成
只有了解才能應對--粵教版高中語文教材透視陳佳民
高中新同學:你的角色轉換了嗎?彭琳
走出數學筆記的誤區陳京山
快速求解化學選擇題八法陸建源
戴月行全玲
人生?不過如此!王媛
"我是雞"陳濟林
書海看人生劉卉丹
《麥子》賞讀申青山
道德話題作文例說游曉林
只需13招,搞掂英語單選題朱顯愿
英語書面表達高分策略邱玲
例說數學高效解題方法丁旭生
標點符號的連用商東冉
憲法專題中的政史學科考點提要林桂平
高考歷史分析及對策全仁經
有關靜摩擦力問題的分析方法廣東教育(高中版) 徐輝
試金石佚名
偶爾可以牽著蝸牛散步章晴雨,李翰洋
血色母愛佚名
用寧靜洗滌心靈琳合國
霍金宣告自己原先的黑洞理論"突然死亡"等
語順則意達--閱讀古詩方法摭談蓋英俊
情態動詞高考考點誘視鄒國如
非謂語動詞作補語的考點大盤點張麗群
2005年高考作文命題趨勢與備考策略徐根
文言文閱讀訓練何傳躍
2004年最有影響力的物理試題吳俊
英語單項填空模擬題王雅
和祖國統一溫才榮
作文試筆二題阿琳
學會在錯題本中"淘金"朱敬華,劉立新
漏解直線方程的情形胡彬
如何對對子--試析2004年高考題(廣東卷)擬對句秦志斌
高考備考減壓有良方王極盛
科學論文解題方法點撥茹清平
有效的審題方法王曉東
萬般無下品,平凡也能高何晟毅
議論文寫作中有效選材的主要標準張玉玲
高考作文如何以立意取勝黃碧俊
議論文論據的引入方式何國躋
高考議論文寫作審題舉隅許喜桂
議論文論證材料的來源楊克敏
在高中英語課文學習中培養猜詞策略邱彩花
動詞在寫作中的常見錯誤王鳳琴
英語句子表達的靈活變通易桂清
根據要點提示組合或擴展句子有招數古和添
英漢句子翻譯的四個技巧魯江牡
閱讀理解中細節題的解題技巧黃卓琳
向量幾何運算的"華麗轉身"——運用特殊化方法解答數學客觀題之二彭建開
在比較中選擇蔡遠光
一類函數問題的難點突破高雨來
把根留住——辨析對稱與周期雷小華
對隱含條件不能不理不睬羅華根
細節之大——函數觀點求遞推數列通項一例余學明
探尋突破口是高效解題的利器黃偉軍
直線與圓錐曲線相交嗎張松云
展現上海世博風采再助中國經濟騰飛李振洋,嚴志標HtTp://
近三年全國高考文綜歷史試題對我省高考備考的啟示(一)林良展
優化方法提高效率張鐵牛
電學實驗歸類解析陳灶來
2010年高考廣東語文模擬試卷李祎,劉軍
高考語用題專項訓練
基礎寫作預測題
2010年高考廣東英語模擬試題(一)徐君婷
2010年高考廣東數學(理科)模擬試題
2010年高考理科綜合化學測試題廣東教育(高中版) 劉平
2010年高考理科綜合物理測試題劉志敏
擯棄蒼白,追求"表現力唐惠忠
不要忽視自我的美陸璐
堅守良知堅守正義藍碧涓
停停電,減減速周振駒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再談法向量與二面角雷小華
巧用圓錐曲線定義解高考試題鐘烙華
語法填空解題技法大全陳曉紅
2009年高考詩歌鑒賞題備考策略黃競
詩歌鑒賞答題方法于倡導金先新
從高考詩歌鑒賞題(廣東卷)的解答看"讀懂"廣東教育(高中版) 宋曉霞
2009年高考數列備考錄王佩其
數列新題型——新定義數列陳安心
詩歌鑒賞專項訓練趙鶯
語法填空專題模擬練習
電場胡志堅
遺傳的細胞學基礎杜海堅
遺傳的分子基礎丁文韜
當代國際社會專題王勇軍
文化與生活專題徐永輝
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專題唐冬云
2008年化學熱點問題——"三聚氰胺"張玉彬,胥會敏
更多關于教學工作計劃的內容請點下方鏈接
五年級語文下冊《清貧》精選教案
小學三年級下冊《面積》精品教案
八年級數學教學計劃范文大全
小學數學教研組工作計劃
小學三年級下學期數學教學計劃
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塞下曲》教案設計范文一教材解讀:
《塞下曲》是古時邊塞地區的一種軍歌。唐朝很多詩人尤其是邊塞詩人用過此題寫詩。盧綸的《塞下曲》共六首一組,分別寫發號施令、射獵破敵、奏凱慶功等等軍營生活。語多贊美之意。我帶領孩子們學習的是其中的第三首,這首詩寫將軍雪夜準備率兵追敵的壯舉,氣概豪邁。前兩句寫敵軍的潰逃,后兩句寫將軍準備追敵的場面,氣勢不凡。本詩情景交融。敵軍是在“月黑雁飛高”的情景下潰逃的,將軍是在“大雪滿弓刀”的情景下準備追擊的。一逃一追的氣氛有力地渲染出來了。全詩沒有寫冒雪追敵的過程,也沒有直接寫激烈的戰斗場面,但留給人們的想象是非常豐富的。因此,我的教學思考也是從景入手,由景入情,前兩句重點品讀“夜”,由夜黑、夜深、夜靜到雁驚感受單于驚恐的心情與狼狽的樣子;后兩句由“滿”入手,感受雪大、環境惡劣,將士不畏艱險,奮勇追敵的豪邁氣概。
教學目標:
一、讀通詩句:讀準字音,書寫自己認為比較難寫的字,讀出詩的節奏。
二、品讀詩句:了解詩所描寫的將士雪夜準備追敵的情景,由景入情,感受詩人對將士不畏艱險、英勇無畏氣概的贊美之情。
三、發揮想象,敘寫古詩。
教學過程:
一、課前交流:由題入手,簡要了解《塞下曲》以及詩人盧綸。
二、引入古詩學習,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今天,我們重點學習的是這六首《塞下曲》中的其中一首,第三首。
1、請同學們自由地朗讀古詩(3遍),要求借助注釋,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正音:這首詩中,有些字在讀的時候需要注意,出示:單于、遁逃、欲將、輕騎,指導學生讀準字音的基礎上,了解字詞在詩句中的意思。
2、自主選擇比較難寫的字詞寫在田字格中,并說說需要提醒同學們注意的地方。
3、請個別同學朗讀,糾正讀音,讀出詩的節奏。
三、理解詩意:通過讀并借助注釋了解詩所描述的一件事情。
這首詩究竟寫的是什么呢?請你根據注釋了解一下,然后,我們看看誰能把這首詩讀成簡單的一兩句話:單于趁著夜色逃跑,將軍率領輕騎追趕。(板書)
四、品讀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1、解讀“夜”:夜晚、黑夜、深夜,此時的夜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夜?由夜黑、夜深、夜靜,宿雁驚氣感受單于逃跑時驚恐的心情與狼狽的樣子。
讀出單于潰敗的樣子。
2、解讀“滿”:滿字用在這里,寫出了什么?由滿感受到突如其來的雪很大,天氣嚴寒,塞外環境惡劣,將士們不顧嚴寒,英勇無畏的精神品質。
讀出對將士的贊美之情。
五、敘寫古詩。
1、詩讀到這兒事情卻還沒有講完,作者跟我們買了個關子?將士們最后究竟是追到了單于呢還是沒有追到?(發揮你的想象來寫一寫,學生敘寫并交流。
)
六、這首《塞下曲》是通過描述將士雪夜追敵來展示將士英勇無畏的氣概的,那么剩下的5首塞下曲又寫了什么呢?課后同學們自己讀一讀,交流交流。
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塞下曲》教案設計范文二教學目標:
1、正確掌握本課生字。
2、理解重點文言詞語的意思,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句描繪的情景。
3、把握將軍的形象。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
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句描繪的情景。
教學準備:
小黑板、錄音帶。
一、激趣引入
今天我想給大家引薦一位古代的大將軍,他是西漢著名的軍事家,曾做過都尉、郡太守,鎮守邊郡時匈奴都不敢侵犯,被稱為“飛將軍”,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廣。
據記載,在李廣巡視打獵時就發生過富于戲劇性的故事,流傳到唐代,被一位名叫盧綸的詩人即興改編,創作了一首膾炙人口的古詩,取名為《塞下曲》。(教師隨機板書)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古詩的學習。
二、初讀古詩,識字正音
1、板書課題、作者,理解題目。
2、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形式把古詩讀幾遍,讀通順,注意古詩的停頓。
3、檢查學生的讀詩情況,指名讀。
作出評價。
三、理解詩句,體會詩境
1、想具體了解這首詩寫了飛將軍李廣的什么故事嗎?不過在學習之前,老師想讓大家回憶一下,要想學好古詩,必須有好的學習方法,回憶一下,都有哪些方法?
2、學生小組互助,理解詩句。
3、交流。
A、說說“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兩句詩的意思。
抓住“引”字總結聯系上下文解釋的新方法。
從“驚”字體會,感受氣氛的緊張。
教師指導朗讀。
B、說說“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兩句詩的意思。
抓住“沒”,并且利用情景表演體會將軍力氣大,勇武。
讀出贊嘆之情,指導朗讀。
4、指名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生評價。
兩個人對讀。
師生對讀。
四、全詩整合
1、剛才我們學習了古詩,了解了飛將軍李廣的一個富于傳奇性的故事。
下面,誰愿意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
2、老師也想講一講這個故事,不過,需要大家的合作,我講到哪句詩,請大家讀出相應的詩句。
五、把握情感,全班朗讀
李廣將軍真不愧是“飛將軍”,最后,就讓我們想象著詩歌描繪的情景,帶著對飛將軍李廣的贊嘆與敬佩,齊讀《塞下曲》!
六、拓展延伸
同學們,詩人盧綸筆下的《塞下曲》可并不只是這一首,而是共6首。今天我們學習的是第二首。在剩下的5首古詩中,第3首“月黑雁飛高”也十分有名。另外,像著名的大詩人李白、王昌齡,也都創作過《塞下曲》。那么,課下就讓我們互相幫助,搜集這些古詩,把它摘抄在采集本里。
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塞下曲》教案設計范文三一, 教學 目標
二, 重點、難點 已混點
三,教 學準備 六、課 時安排 七、方 式、手 段
知識與技能: 1、正確掌握本課生字。 2、理解重點文言詞語的意思,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句描繪的情景。 3、把握《塞下曲》中將軍的形象。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背誦古詩。 過程與方法: 1、掌握動腦、動口、動手的讀書方法,解釋詩句和部分字詞的意思。 2、深入理解名句,培養學生品味語言鑒賞詩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加強合作學習,養成自主、探究、交流的良好習慣。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并默寫詩歌。 教學重點: 1、理解詩歌內涵,準確把握詩中情感,真正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2、深入理解名句,培養學生品味語言鑒賞詩歌的能力。 教學難點: 1、真正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2、對名句的深入理解。 已混點:《塞下曲》所表達的主題思想以及作者當時的心境。 教師:課件 學生預習課文,課前查找資料。 1 課時 合作交流,讀中感悟。
四、教學過 程
第一課時 激情引入,解題質疑.一、激情引入,解題質疑.(預設 5 分) 1、在中國古代,有許多位著名的將軍,他們都憑著自己的軍事才能和高超武藝,建 立了豐功偉績。那么,你知道古代的那位將軍,給大家介紹一下! 今天,老師也想給大家介紹一位著名的將軍,他就是西漢名將李廣。李廣駐守 邊疆的時候,讓敵人聞風喪膽,號稱飛將軍。這節課,我們就可以從唐代詩人盧綸 筆下的古詩《塞下曲》中,領略這位飛將軍的風采! 2、課前交流搜集的有關西漢名將李廣的資料。 初讀古詩,識字正音。( 。(10 二、初讀古詩,識字正音。(10 分) 1、板書課題。指名學生解題,簡介作者及背景。 2、自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形式把古詩讀幾遍,讀通順,注意古詩的停頓。 3、小組內互讀。糾正字音,將詩歌讀正確,讀通順。 小隊長檢查詞語。 (1).指讀生字詞,分析字詞,理解詞義。 讀音重點:盧
綸 沒 棱 詞義重點:草驚風 夜引弓 平明 白羽等 (2)開火車讀詩歌,達到熟讀能夠背誦的地步。 3、聽老師范讀,體會情感。 4、學生有感情朗讀詩歌,思考:這首詩寫了飛將軍李廣的什么故事?(寫了西漢飛 將軍李廣以石為虎而射之的故事。) 深入探討,挖掘主題。( 。(10 三、深入探討,挖掘主題。(10 分) 1、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利用工具書查找不理解的字、詞的意思。自己總結一下 詩意。) 2、小組合作探究,交流研討。 A、說說詩句的意思。你認為每句詩中的關鍵詞是誰?能起到什么作用? B、找出文中最能表現將軍力氣大、勇武的詩句,談一談理解。 把握情感,全班朗讀。( 。(10 四、把握情感,全班朗讀。(10 分) 師:剛才我們學習了古詩,了解了飛將軍李廣的一個富于傳奇性的故事。下面, 誰愿意做故事大王,把這個故事用自己的話講給大家聽? 生講故事,教師鼓勵要聲情并茂。 師:老師也想講一講這個故事,可以嗎?請大家跟我合作,我講到哪句詩,請 大家讀出相應的詩句。好不好? 師生合作。 遷移運用,內化積累( 五、遷移運用,內化積累(5 分) 師:同學們,假如我們的飛將軍李廣現在就站在我們的面前,你特別想對他說 些什么呢? 學生說出最想說的話。 師:最后,就讓我們想象著詩歌描繪的情景,帶著對飛將軍李廣的贊嘆與敬佩, 齊讀《塞下曲》! 引導發現,嘗試創作。( 。(5 六、引導發現,嘗試創作。(5 分) 同學們,喜歡這首古詩嗎? 其實,詩人盧綸寫的《塞下曲》可并不只是這一首,而是共 6 首。今天我們學 習的是第二首。在剩下的 5 首古詩中,還有第 3 首“月黑雁飛高”十分有名。另外,像著名的大詩人李白、王昌齡,也都創作過《塞下曲》。那么,課下就讓我們互相 幫助,搜集這些古詩,把它們積累在采蜜集里,或者是辦一張精美的手抄報,然后 一起來展覽!
《塞下曲》借西漢飛將軍李廣以石為虎而射之的故事,描寫了一個射箭的場面, 贊美了戍邊名將的勇武。
板書設 計
《塞下曲》 唐代詩人 盧綸 漢代飛將軍 李廣
達標測 試
高考作文想達到吸引人的眼球,獲得高分效果,開頭必須要講究形式和文采。例如在作文中,開頭的形式大體有題記、短片日記、詩歌鋪墊、名言警句、寓言故事、句式點題、問題引導等等。如何做到形式和文采的有機結合,需要多積累,多思考,多辨析,多運用,進而達到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那時你就會明白這些形式和技巧便是可以洞悉和掌握的,即到達所謂的“游目騁懷遠迷宮,萬變難離皆其宗”的境界。
一、題記:提綱挈領扣精魂,一語破定乾坤。
題記能夠凸顯文章的主題和要旨。它是指能夠揭示文章中心、表達情感的句子。貴在含蓄簡潔一語中的。但在具體運用題記的時候務必要注意,題記不是隨手拿來的,更不是直接從文章中摘抄的。它是文章主旨的概括和點睛之筆,也可以說是神來之筆,貴乎神,就是要讓題記奠定作文的品質和韻致。此外題記一般不宜太長。
例如《好樣的同桌》一文的題記:“人生的真諦,別人無法教你,只能在生存的過程中自己體味。”這里引用了名言,一言既出,分量不可小覷。再如《五彩的幸福》題記:“生活如花,姹紫嫣紅;生活如歌,美妙動聽;生活如酒,芳香清醇”,把生活中的美表現得淋漓盡致。
二、短片日記:拋磚引玉盡文氣,彩頭花絮添新意。
日記體本來就是作文行文的一種形式之一。它能夠打破一般文章整章整段的單調,給人以靈活清新的印象。這里講的短片日記,就是利用了日記體的這一優點,加以運用的。如《邂逅》的開頭:“某年月日,雨,星期天――長久的冬季,使人窒息,抑郁的星期天,壓抑著情思,無聊之處,便順著意識的流動,雙腳開始了漫無目的的遠游……在公園拐角處的梧桐樹上,遇見了你――嫩芽,哦,美麗的春天!”這片小小的日記,在短短的幾十個字中,卻把作者的情感變化展現的一覽無余,可謂妙哉!
三、詩歌鋪墊:緣情造境起風云, 辭采風流力萬鈞。
詩歌具有精煉、概括、含蓄、意味雋永等特點,詩歌鋪墊不僅能夠更好的表達文章的情感旨趣,而且還能夠增添文采,讓你的文章意氣飛動,辭采飛揚。詩歌鋪墊又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引用現成的詩歌;一種是原創。
引用現成的詩歌是多數人的首選,因為只要你能夠記憶起適合文題、切合題意的詩歌都可以運用。如《真正的天堂》(2005高考優秀作文?湖南卷):“你站在窗臺上看別人/別人站在橋上看你/你裝飾了別人的風景/別人裝飾了你的夢/”這里引用卞之琳的小詩,使文章的意味突顯雋永,余味幽長。
至于詩歌原創,第一、可以彌補作者因一時緊張或者失憶而想不出適合情境的詩歌的不足;第二、因為是原創,就是根據題目來創作的,它比引用的詩歌更為切題,它就是文章的直接組成部分,所以能更好地營造意境,表達情感。如《逝者如斯的輪回》的開頭:“‘江南舊日采蓮女,紅妝裹,藕花深處恨難求。纖腰束,牽延步,首徐回,杯盤笙歌五更躇。東風破,明月缺,一行相思淚雙眸。’生命中的輪回,有時就如偶遇一佳人,有沉魚落雁之容,碧月羞花之貌,性行賢淑,但僅是一面之緣,復見難矣,空余一懷愁苦。”此處把輪回比喻為偶遇一佳人,有情有境,可遇而不可求,大有崔護“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的悵惘失落之感。
四、名言警句:春花秋月露華濃,文淵閣樓寫情重。
這是在作文中運用的較多的一種,它比起引用詩歌來,一則少了記憶的難度;二則可以信手拈來,靈活機動。如《明月,照著我們的臉》(2005高考優秀作文?江西卷):“唐時的風,吹動多少公子的飄飄白衣;宋時的雨,打濕了多少女子的烏黑鬢發?那是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是坡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將含有月的詩句連串和組合,造成了意想不到的奇特效果。
五、寓言故事:言微旨小筆犀利,醒世諭理有張力
寓言故事適合一些記敘或者議論性較強的作文,因為引用寓言故事一方面可以增強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讀性。另一方面,這寓言故事本身就是文章的例證之一。它出現的目的就是作為補充或例證之用的。如《勝與敗》中開頭引用《伊索寓言》中《蚊子和獅子》的故事來補充說明勝敗是相對的,勝敗會因時因地相互轉化的道理。
六、句式點題:勢如破竹添虎翼,華首余芳造英奇。
句式點題是指用一組句子來點明文章的主旨,當然這些句子大多借助于一定的修辭手法。諸如排比、比喻等等,如《我們美麗的往昔》的開頭:“曾經冬去春來,春暖花開;曾經滄海桑田,天地輪回;曾經潮來潮去,海浪翻滾;曾經月橋花院,鎖窗朱戶;曾經……曾經的一切良辰美景如東逝的春水,雖然一去不回,但是在你心靈的河流中定會留下朵朵晶瑩的浪花……”,這里運用排比,不僅能點題,還能增加語勢和文采。
詩意的教學應當浮動師生的情緒、靈氣和悟性。這種情緒、靈氣和悟性是師生對人生經驗、情感經驗、社會經驗、生活經驗、閱讀經驗、課堂經驗等各種經驗集合起來之后產生的。如果把整個語文教學比作夜空的話,那么師生的情緒、靈氣和悟性無疑是整個夜空中最耀眼最動人的星光,如果沒有這些星光,夜空將是一片死寂,而星光的相互輝映則能照亮最黑暗的夜空。
為了高三語文教學充滿詩意,我做了以下嘗試:
1 吟詠詩歌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先秦的詩經、楚辭,漢、魏晉的樂府古詩,唐詩、宋詞、元曲就是我國源遠流長的詩歌發展史中一顆顆璀璨明珠。歷代詩歌中有大量膾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堪稱我國民族語言的結晶。在高三如果光是孤立地把古詩鑒賞當作高考的一個專題是狹隘而無益的。古詩鑒賞教學是一個圓點,它輻射出去的應該是中國古代的倫理道德、宗法觀念、人文現象、對幸福人生的追求和向往,最能體現中國古典文化的豐富和至美。除了背誦默寫之外,筆者會利用早讀課,和同學們一起吟誦古詩,比如《孔雀東南飛》、《琵琶行》等等。很多同學興致很高,往往筆者剛開始讀第一句,他們就接著吟詠不已。尤其是《春江花月夜》,雖然高考大綱上沒有把其列為必背篇目,但是反復的吟詠,同學們已經深深為之吸引,其音律美、形象美及春水般源源不斷的語勢,都使得同學們欲罷不能,不僅不再是學習的負擔,反而成為繁重的學習中的一種享受。
有時筆者也會補充一些課外的詩作,和同學一起朗讀。比如筆者選了《紅樓夢》中的《秋窗風雨夕》《葬花詞》和《詠白海棠》(寶釵、黛玉),自然吟詠,沒有刻意去背誦,但有些詩句已自然而然銘刻于腦海,如“質本潔來還潔去”、“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段香”、“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來露砌魂”等都是自然成誦,不僅了解了古詩意象,還能走近名著,走進人物的精神世界。
2 讀童書,找童趣
許多童話書都表現出純真的心靈,表達出關于生命與生活、愛與責任的真諦所在。筆者重點挑選三部童話書在課堂上進行朗讀。第一本是《小王子》,那清新的文筆和單純的世界、那懾人心魂的憂傷和對真愛的追尋,使同學們非常感動。第二本是《爺爺變成了幽靈》,不僅表現了祖孫之間深厚的感情和幸福快樂的時光,而且蘊含這一個深刻的哲學命題――死如平靜的道別。第三本是《窗邊的小豆豆》,可愛、幼稚、思想奇怪和行為惹人發笑的小豆豆,是一個心地善良、樂于助人的小姑娘,幸運地走進了巴學園,演繹了一連串的真善美的故事。這是書本身帶給我們的精神財富。更重要的是,在筆者朗讀的時候,教室里彌散這寧靜、溫馨而又崇高的氣氛,我們每個人感覺走得更近,然后一起和主人公同喜同悲,找回了失落已久的童真、對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根本不覺得高三是在“煉獄”,連桌子上的強化訓練和模擬卷也不再顯得冰冷。
童書作家楊紅櫻也說:“現代孩子普遍的冷漠和老成導致了作文素材的缺失。現在寫作的最大問題是無米下鍋。對所有問題都有一雙好奇的眼睛自然就寫出來了。但今天的孩子缺乏對生活中點點滴滴的關注。”讀點童書,不僅可以積累作文素材,還可以讓在高考重壓下的壓抑的靈魂得到解放,抖擻精神,調整心態,積極地看待社會和人生,寫作文的時候也可避免無感可發、無話可說、內容空洞。
3 我手寫我心
與中國學生多少能吟誦幾首唐詩宋詞不同,美國教育工作者經常抱怨美國學生已不懂詩。幾十年前,能讀詩曾被美國人認為是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所應該具備的能力”。相反,小說、傳記類閱讀材料在美國中學語文課上所占的比例卻很大。從古希臘故事《特洛伊》《奧德賽》,到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再到《安妮日記》《罪與罰》《蠅王》等,都是學生最經常被布置閱讀的著作。與中國語文課本主要收錄選段不同,美國中學生要完整閱讀整本著作,然后按進度在課堂上進行討論。
一個班的學生同時讀一本作品,并且進度相當,是美國人熟悉的“讀書會”式的語文教育。一些學區還大膽地引進了“工作坊”式的語文課,這意味著學生可以自己選擇想讀的書,并跟同學們分享。曾主張學生只該讀“精華讀物”的英國文學教授Mark Bauerlein就表示,學生讀《哈利波特》還是狄更斯(英國著名批判現實主義作家)都無所謂,關鍵是在信息時代保持閱讀的習慣。
法國:“通識教育式”的語文課
與美國類似,法國中學的文學課程沒有統一的國家教材,學校可根據教育部定立的大綱自主選擇課本。受多年的精英主義教育觀念影響,法國的語文教育曾長期被等同于文學教育,16至20世紀的經典純文學作品,尤其是法國和法語區的經典小說、詩歌及戲劇,都是法國中學教師熱衷選擇的教材。從巴爾扎克到雨果、從拉封丹到拉伯雷,幾乎每一個法國文學分支都可能涉獵,文科學生還要完整閱讀如意大利作家蘭佩杜薩的《豹》和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等譯作。
為了應對中學生越來越不愿意上文學課的現象,法國教育部近年還宣布把電影引入文學課程,將學生感興趣的浪漫愛情、反叛精神及性引入日常課堂。法國教育部官員認為,他們選擇的電影能幫助正經歷青春期的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些問題。目前,已有200部經典電影被列入其中。中學生可以在老師的陪同下觀看法國電影《輕蔑》中男女主角的“調情”,以及《赤膽威龍》的槍戰,并以自己的角度進行解讀。
在法國,有個流行的說法,“每個法國人一生中都要過哲學這一關”。雖然法國學生在高中階段將分科(主修文科、經濟社會或理科),但中學畢業會考時都要考哲學作文(類似高考語文作文)。
因此,法國中學生在語文課的閱讀材料方面涉獵非常廣,除了經典的法國文學作品,還須閱讀薩特和加繆等看上去對中學生而言過于艱深的哲學作品。而這很可能還不夠,2010年,法國中學會考作文要求考生解釋霍布斯《利維坦》(英國政治哲學巨著)和托馬斯·阿奎那(中世紀意大利神學家和哲學家)的《神學大全》節錄。
德國:“驚心動魄”的公民教育
教師要使教材成為港口和指南,引導學生走出課本的小天地,遨游于浩瀚的認知空間。教師要做有心人,有預見性、計劃性、針對性地制訂閱讀計劃,按年級順序,由淺入深,從易到難,確定名家書目,建立閱讀書目列表,做到“心中有書,導讀有數”。教師在教學中因勢利導,讓童話、詩歌、寓言、名人傳記以及《西游記》《魯濱遜漂流記》等適合少兒閱讀的書目,潤物細無聲般地來到孩子視野里。
二、以篇帶本,適時引導
小學語文教材內容豐富,時代感強。教師在教材文本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在理解、體驗、積累語言的同時,經受著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升華、心靈的震撼,學生會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文字閱讀的魅力,借此教師可以相機推薦與文本教材語言特點或主人公精神相關聯的整本的書。一學期如果向學生推薦兩本著作,再加上寒暑假,小學階段最少可閱讀相關名著幾十本。俗話說“腹有詩書氣自華”。有這反復揣摩閱讀幾十本書的經歷,學生的精神世界該多么充實、豐富;語言表達功底該會多么厚實;閱讀習慣的養成,興趣的培養更是不言而喻。教學中可以廣泛開發課外閱讀資源,如:低年級學習《狐貍和烏鴉》時,學生從中感悟到故事很有趣,加上教師的點撥,學生也輕松地明白了其中蘊含的道理。在學生興趣盎然時,老師隨機告訴學生:這個故事是從《伊索寓言》這本書選來的。《伊索寓言》中還有許多有趣的故事,你們可以嘗試讀拼音版的《伊索寓言》。童話故事對于兒童有著強大的吸引力,教師在講到相關內容時,可以講一兩個童話故事或半個故事,然后簡單地介紹童話書的主要內容,使學生產生渴望閱讀的內動力,促進學生去尋找童話故事書籍閱讀。中高年級學生也是如此,他們對讀什么書,有時也很模糊,往往需要借助課堂上的展示、感悟,激發他們讀書的熱望。
三、營造氛圍,注重檢查
教師如果只是單一地向學生推薦書目,而不落到實處,讓學生自由翻讀,這往往達不到預定效果。在小學階段,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培養需要教師巧妙引導,甚至需要老師以身作則,參與其中。這一點我深有感觸,在任教四年級語文時,我照例推薦閱讀書目,學生也讀了,但常發現多數同學是流于形式,純屬應付差事,交流時,往往只是幾位老面孔。經留心觀察、分析,學生還缺乏一定的閱讀興趣,不能靜心走進主人公角色中,只是三分鐘熱度,翻翻而已。在推薦《三國演義》一書時,我也特地從圖書館中借一本,每天中午陪學生一起靜靜地閱讀,我擔心學生只有粗讀沒有精讀,這樣讀再多的書也難以形成語文能力。在讀書時,我有時告訴他們閱讀方法,精彩之處可采用精讀法,情節平淡的可略讀,有時特地安排學生讀精彩片段,從實例中明白該精讀的內容,對學生讀書起到導向作用。如今,每天清晨、中午教室內總出現一道亮麗的風景,學生個個神情專注地遨游于書海。
四、搭建平臺,著眼激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如果只通過交流匯報,做做讀書筆記等簡單的形式,來評估學生的閱讀收獲,往往會適得其反,學生長期下去將會產生懈怠心理,讀書熱情逐漸會被沖淡,尤其是低中年級的學生表現得更為明顯。要使學生通過課外閱讀真正達到豐富語言積累的目的,還應當適時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激發學生閱讀課外讀物的熱情,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1.開展藏書活動,激勵學生閱讀
班級設立圖書角,可將自認為值得閱讀的書籍提供給大家欣賞,這樣也解決部分學生無書讀的難題,同時也讓好動的學生視線中有書的蹤影,能受到感染。在圖書角處,張貼學生擁有的圖書目錄表,以便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2.開通“點播”熱線,激起閱讀熱望
書讀進去,還要能說出來,說的過程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晨會課、周會課,讓學生通過“你點我播”的形式,將冗長的書本內容,通過“成語天地”“故事集錦”“歇后語大全”“樂哈哈”等欄目,在輕松作答或簡要復述故事中,勾起學生美好回憶,激發學生將閱讀融入自己的生活。
3.開展朗誦活動,激發學生閱讀
晨讀課是一個很好的讀書時間 ,雖說只有短短20分鐘,但只要這20分鐘運用得好,它的影響力是巨大的,是不可估量的,可能會讓學生一生受益。也許很多老師會想,晨讀時間只要老師在管理,學生在讀書,肯定是有效果的。但到底有多少效果,我們很難說清楚,很多學生是和尚念經,有口無心。那怎樣讓晨讀成為一道可口的營養早餐,讓晨讀更加精彩,成為一天中最美的開始呢?
一、確保晨讀時間,營造讀書氛圍
都說最悅耳最動聽的聲音是書聲。的確,每天早上當我們走進教室時,聽到書聲瑯瑯,就會倍感親切。現在很多學校都在打造書香校園,在這樣良好的讀書大氛圍下,對于抓好晨讀是一個大好機會。我們一定要保證晨讀時間,不要讓晨讀時間被交作業之類的瑣事擠走。晨讀時間內只能讀書,教師不能找學生談話,不得安排其他活動;教師必須與學生一起誦讀,形成師生共讀書的美好氛圍。天天如此,晨讀在學生心里就有了重要地位,也養成了良好的晨讀習慣。
二、落實晨讀任務,做到有的放矢
每天晨讀的任務要落實。沒有明確的晨讀任務,學生猶如無頭蒼蠅,干什么的都有,有的學生學習自主能力不強,看別人做這樣,他也這樣,看別人做那樣,他又做那樣,左顧右盼,東張西望,二十分鐘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沒有目標,也就沒有好的學習過程,更談不上好的效果。因此,我在每次晨讀前,為學生布置好詳細、有層次性的任務,這個任務,要精心設計,既要考慮與教學過程的配合,又要保證學生按時高效地完成,讓學生有目的地開展晨讀,使他們做到有的放矢。
我們班級晨讀是按周次確定做好計劃安排,每天都要先確定閱讀內容。內容可以是課文內容也可以是補充內容。班級里要放一本晨讀記錄本,上面有每日晨讀安排,在頭一天,負責晨讀的教師或學生填寫好晨讀學習內容,第二天把晨讀內容書寫在黑板上。學生在明確了學習任務后,可以有的放矢地開展活動,保證了晨讀的學習效率。表格如下:
晨讀內容記錄表
三、補充晨讀內容,拓展學生視野
補充閱讀內容,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多接受一些新鮮的事物,不僅開闊學生的眼界,還能增加學生的閱歷與見識。我們以往的晨讀都以讀語文必備課文為主。對于這些課文,學生早已讀得滾瓜爛熟。天天讀這些東西,學生自然也失去了興趣。其實在讀熟課文的基礎上,可以在晨讀課上讓學生讀一些課外讀物。《閱讀快車》《語文新天地》《語文知識大全》《小學生必備古詩70首》都是很好的晨讀書籍,還有童話、寓言、故事都可以是晨讀內容。總之要充分利用晨讀的時間讓學生多讀一些課外書。對于新鮮的事物與知識,學生總是有著無比濃厚的興趣。讀的時候,他們就自然而然地讀得十分用心了。
補充閱讀的內容很多,對于低年級教學而言,通俗易懂的兒童詩歌也不失為一種好素材。兒童詩歌的語言精練優美,容易背誦,且內容與情感上都與孩子的生活、年齡更為貼近。中年級可以古詩詞為主,高年級可以更多選擇現代詩歌、名家名作和國學經典。
學生也要準備一本晨讀摘錄本,把感興趣的美文詩詞摘抄下來,或者是剪貼下來,配上自己的繪畫,這樣就有了屬于自己的晨讀本。日積月累,內容越來越豐富,晨讀本也會越來越精彩。
我任教高年級時,我們的晨讀內容是《論語》。我覺得國學經典特別值得一讀,不同年級可以根據自己班級情況進行選擇性學習。我們可以在《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顏氏家訓》《論語》中選錄生命力強、傳承久遠的名段名句讓學生誦讀。
四、豐富晨讀形式,調動學生興趣
晨讀形式多樣化,強化了晨讀的效果。晨讀形式多樣化,讓學生的興趣更濃厚。在晨讀中,我們讀的方式要多多益善。齊讀、自讀和帶讀,分組讀、分角色讀、邊表演邊讀、誦讀、比賽讀、探究性讀。每一種讀法都會有獨特的效果。分組讀可以培養學生團結合作,齊心協力的意識;分角色讀可以增加趣味性;邊表演邊讀可以鍛煉學生的模仿能力和創新意識;比賽讀可以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探究性地讀可以讓學生通過合作探究、自主探究體會不同情境、不同語氣的不同表達方式,增加朗讀的感彩。
不論什么形式的朗讀,人人都要讀,人人都要參與,不能做旁觀者。每一次晨讀結束后,最好要引導學生針對讀的情況做出相應的評價,以利于學生相互促進,了解不足,改變不足。好的要及時表揚,老師不要吝嗇你的夸獎,要讓學生對晨讀充滿期望,充滿信心。
五、樹立晨讀榜樣,培養學生自主能力
眾所周知,形象思維是兒童的主要思維模式,他們在接受新知識時,要通過大量形象直觀演示,作為傳輸的媒介和手段,如果在聽講時輔以圖像,能大大提高聽課效果。因此,在幼兒識字或小學語文教學中適當輔以簡筆畫進行講解,對提高幼兒識字或小學語文教學將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那么,如何利用簡筆畫進行教學呢?怎樣才能用好簡筆畫呢?以下是筆者在從事多年教學和指導學生教學實習實踐工作中所獲取的一點經驗和方法。
一、利用簡筆畫指導識物、識字、寫字
在教學中要靈活運用直觀方法,盡可能結合學生已掌握的知識、經驗,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及簡筆畫手段來喚起學生積極而豐富的再造想象,在他們的頭腦中形成鮮明的形象,從而對教學內容進一步地深刻理解。
1、在幼兒園的識字教學中,由于現在許多小孩都是獨生子女,生活面狹窄,對生活中的物體尤其像農產品一類接觸甚少,因此,在談到相關內容時,我們可以用圖像的形式讓孩子了解物體的形象,從而增加孩子認識物體的能力。比如西瓜,大多小孩子開始接觸到是切好的西瓜,而沒有見過完整的西瓜,這時,我們可以畫切好的西瓜和整體的西瓜給他們對比,從而增加孩子對西瓜的認識(如圖1)。
2、在孩子練習寫字時,像橫折彎鉤、豎彎鉤是難寫的筆畫之一,我們可以借助鴨子的形象讓孩子具體理解:“豎”像鴨子的頭和頸,細而長;“彎”是弧形,光滑圓潤,像鴨子的胸部,又緊連著腹部、臀部;“鉤”緊挨著鴨子的尾部。這樣借助客觀事物的形象,使文字符號形象化,能讓學生形成鮮明的視覺表象,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圖2)
二、利用簡筆畫理解重點字、詞的含義
1、字。如在理解“上、中、下”或“走、跑、跳”的字意時,你講什么上面呀、中間呀、下面呀等等,學生都只是模糊地理解,但你只要加上方位表達和走、跑、跳的動態簡筆畫(如圖3),他們就容易理解啦!
2、詞。在學習識字會語文時,理解詞的意思是非常重要的,但這又是一個非常困難的問題。如我們在給學生講到關聯詞“只要……就……、只有……才……”造句時,給學生講什么必要條件、充要條件和意思等,他們是很難理解的,但我們只要加上簡筆畫(如圖4、5)就不難理解啦!詞的含義和造句在畫中就給解決了。
三、利用簡筆畫突破教材難點
如講解我國著名詩人孟浩然的詩歌:“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有許多學生不理解為什么“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這時我們用一幅簡筆畫,學生就可以看到“遠處的天比樹還低,映照在清澈的江水上的月亮仿佛與人更親近”的情景(如圖6),這樣詩句的含義自然就明白了。
四、利用簡筆畫領悟表達方法
我們知道,作家搞創作要靠形象思維,形象在整部作品創作過程中始終貫穿著。學生在學習作品時通過作品中的形象進行聯想、想象,才能深入理解作品中的方方面面,從而揭示作品中蘊含的哲思。面對多情節問題,我們首先給故事的主角設計可能出現的形象,再用一組簡筆畫就可以把“如果太驕傲,就會被弱小的對手追上”的意思和“驕傲使人落后,虛心使人進步”的寓意表達清楚。在連環畫的提示下,學生不但很快地理解了寓言故事的內容、含義,還能復述“龜兔賽跑”的故事。這樣獨具匠心的簡筆畫(如圖7),既有利于我們傳授知識,又能發展學生的智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