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6 16:46:3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感恩教育小故事,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由于目前的獨生子女家庭所處的環境,幼兒接受的道德熏陶和教育不容樂觀。父母辛辛苦苦給孩子做好吃的甜點,買漂亮的衣服,他們不領情,只認為這一切是應該的。當小朋友不小心尿床了,教師幫助他們穿上干凈的衣服,他們也不曾說一句“謝謝老師”。他們視而不見周圍人對他們的關心,甚至傲慢、自私。
幼兒時期是一個人習慣、品德形成的重要階段,感恩在早期教育里有很特別的價值。我們必須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對他們進行“感恩教育”的指導,讓他們從小養成感恩意識。
一、感恩教育的途徑
(一)理解“感恩”
首先要給幼兒灌輸“感恩”的意義,讓他們對感恩有著深刻的理解。我希望各個年齡段的幼兒都能夠發散出愛的信號,也希望幼兒能接收到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瑣碎的感恩。
聽故事、講故事是幼兒平時最喜歡的活動,我們要用簡潔而不簡單的感恩小故事,讓幼兒明白感恩的道理。我們可以利用中午睡前故事的時間,用聲情并茂的語言,為他們講述感恩小故事,讓他們在有趣精彩的故事中,喚醒心靈深處的善念。
在幼兒園的教學活動里,也時常有感恩的詩歌。“下雨了,別讓小松鼠淋著,松鼠媽媽用她的大尾巴,給小松鼠撐著傘。老鷹來了,別讓小雞給老鷹抓走,母媽媽用她的翅膀,把小雞緊緊地護住。天黑了,別讓寶寶害怕,媽媽用她好聽的聲音,給寶寶哼著搖籃曲。”我們用這些短小精悍的兒童詩歌,讓幼兒朗誦時,感受來自母親的愛。
(二)體驗“感恩”
“感恩”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自然產生的,而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只要我們給他們愛,幼兒會自發地產生對我們愛,這就是感恩。陶行知說:“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從生活與教育的關系上說,是生活決定教學。從效力上說,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所以,我們培養幼兒感恩,就應該從身邊的點滴開始。
1.主題活動。我們可以將“感恩教育”的內容能反映在教學活動中,并根據幼兒不同年齡的特點,滲透相關的主題活動,讓幼兒去體驗,感受感恩。小班幼兒年齡小,感恩應從身邊出發。如主題“親親熱熱一家人”,特別強調對家庭的情感,讓幼兒更好地理解父母與幼兒之間的親密感情,而且從家庭出發,貼近生活經驗,可使幼兒愛自己的家人。具體的教學活動“媽媽”,幼兒從動物的身上感受母愛,再延伸到生活中我們對媽媽的情感。感恩還可以是對整個自然界的,大班幼兒的“環保小衛士”活動,讓幼兒了解我們生存的物質環境,人類依賴自然給我們的恩惠,我們也要保護自然環境,這就是對大自然的恩惠。
2.節日體驗。一年一度的“教師節”“三八婦女節”“父親節”“母親節”等等都是感恩教育的開展不容錯過的機會。把教育融入到這些眾所周知的節日里,在一個大的氣氛中體驗感恩。例如,今年的“三八婦女節”,幼兒園開展了“媽媽我愛你,五個一活動”。我們用簡單的“五個一”:給媽媽一個甜甜的吻、對媽媽說一句甜甜的話、送媽媽一幅作品、為媽媽做一件事、為媽媽唱一首歌,讓幼兒更了解母親,讓幼兒知道他的母親成長的愛和辛勞付出的過程;讓幼兒體驗到深深的愛,用簡單的行動表達自己的感謝與感恩。在一次一次這樣的節日活動中,幼兒的內心也充滿感恩。
3.日常“感恩”。
(1)在日常生活中滲透感恩。《綱要》的生活教育目標中指出:在體現正面教育思想的同時,也要滲透生活教育的理念,即社會性的教育是在日常生活中,借助于日常生活,并且為了日常生活而進行的。
在晨談時,展開“幫助”話題,幼兒都樂意分享他們幫助別人的小故事,使得幼兒在這樣輕松的氛圍中學會感恩同伴。在午餐或點心后,組織幼兒談論食物的來源,讓他們知道農民伯伯的辛苦,我們應該感謝他們,不浪費食物。
(2)在游戲中滲透感恩。游戲是幼兒最感興趣的活動,幼兒的日常生活是與游戲分不開的。我們利用游戲的特性,引導幼兒愉快地嘗試“感恩”的行為。如區域游戲生活區里“喂娃娃”游戲要求幼兒給小動物喂食,體驗保育阿姨給他們喂飯的感覺。在角色游戲“娃娃家”里面,模仿成人的行為,體驗成人對他們的照顧,從而學會關心身邊的人,尊重別人的勞動,善待生命。在游戲中體驗,是幼兒潛移默化嘗試感恩的好方法。
(三)落實“感恩”
感恩教育,特別需要社會、家庭與學校的合作。我們積極引導和教育年幼的幼兒,讓他們將意識轉化為行動,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去回報。如開展社區活動“爺爺、奶奶、小寶貝”,讓幼兒給爺爺,奶奶多一些關愛,有的幫奶奶掃地,給爺爺捶捶背。盡管稚嫩的小手還不是很靈活,但是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能讓幼兒能成為一個充滿愛心的人。
二、實施效果
“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感恩教育也不是一兩次活動就足夠的。在多方面的努力下,我們的大部分幼兒從剛入園到現在,學會了許多,如從早晨給植物澆澆水,到關愛同伴,到能為父母教師做力所能及的事。這表明,我們對幼兒實施的感恩教育是行之有效的。然而,在實施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不少的問題。問題之一就是家長的配合度還不夠,沒有轉變教育觀念,沒有改變教育手段。問題之二是我對個別化教育上還做得不夠到位,尤其是缺少家園溝通。因此,在感恩教育的路上,要嘗試的還有很多,要做的也有很多。
三、討論與思考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4-0102-02
一、感恩及感恩教育的涵義
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感恩”的解釋為“對別人所給的幫助表示感激”。感恩就是懷一顆感激與回報之心,記得周圍人對自己的幫助而忘卻不快樂的事,是一種認知、一種情感、一種行為、一種生活態度、一種處世哲學。感恩教育內涵實質就是以人性喚起人性的人性教育,最終達到完善人的生命,特別是完善人的精神生命。簡單地說,就是讓孩子知道:每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里都是在享受別人通過付出給自己帶來的快樂。從小培養一種關注他人的能力,體驗他人情緒的能力,表達自身感受的能力,將有助于今后形成對他人較高的關懷取向。
二、當代幼兒家庭感恩教育的現狀分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關于社會領域總目標指出:“增強幼兒的自尊、自信,培養幼兒關心、友好的態度和行為,促進幼兒個性健康發展。”人們不時總能從各種媒體上聽到和現實中看到各種慘絕人寰、泯滅人性的、觸目驚心的少年犯罪案例。這些個案雖然不能說明當今孩子內心世界的全部,但我們依然能感覺到當今感恩教育的隱憂。一葉知秋,形勢的發展趨向值得深刻的思考,引起每一位教育者的重視,特別是每一位父母,畢竟“擔當者”有擔當。透過這些現象,隱約觸摸到是感恩意識的匱乏。社會問題總是譴責教育的不力,教育說自己問題其實就是一個社會問題,兩者相較知根源。我惟愿相信這是凸顯感恩教育的缺位。我就當代幼兒感恩缺乏的表象概括如下:
1.日常行為方面
在日常行為習慣上,表現為不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為人父母理應警醒與深思“自己萬千寵愛的孩子,如何不愿給他人付出一點點愛?”若是不知恩何在,愛心哪里來?
2.消費觀念方面
盛世繁華,不少孩子虛榮作祟,盲目攀比。中國傳統文化中存在“存天理,滅人欲”的價值原則,強調節欲勤儉,主張精打細算,量入為出,反對奢侈浪費,反對及時行樂的生活態度。勤儉終究是中國歷史上消費觀的主線。
3.人際關系方面
在人際關系上,缺少與人為善,缺乏團體協作的精神。很多孩子不會與人相處、不合群體,對于他人不知幫助和體諒,對于幫助自己的人不知感激和回報。
感恩教育,家庭為先。導致孩子缺乏感恩缺失,究竟原因不乏有三:首先是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忽視了對孩子感恩意識的培養;其次是長期以來,我們對感恩教育有所忽視;第三是家長沒有對孩子做出很好的示范。
三、幼兒家庭感恩教育的實施途徑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幼兒在家中的時間也最長,培養孩子的感恩意識應從家庭入手。我就此做了如下五方面的初步探究。
1.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父母為孩子提供的榜樣示范能夠促進其更加自覺地知恩、報恩、施恩,父母要有敏銳的觀察,并及時發現幼兒的施恩行為,使其體會到施恩的快樂,為感恩教育創設良好的氛圍,感恩教育才會碩果累累。俗話說:“子不教,父之過”家長應讓自己的美德去啟迪孩子的心智,滋潤孩子的心靈,讓孩子的心靈高情遠致,德厚流光。
2.持之以恒,故事熏陶
在感恩的歷史長河中,流淌著許多古今中外名人感恩的小故事。以講故事的形式,來培養幼兒感恩意識。可以選用短小精美,富有人生哲理的寓言,小故事,通過收集和講述《羊羔跪乳》《烏鴉反哺》《邵東毅探母》《吃水不忘挖井人》等對幼兒進行春風化雨般的引導,喚醒幼兒心靈深處感恩的善根,使幼兒在故事中受到熏陶,心靈得到凈化,促使幼兒感恩心理的形成。讓孩子隨著故事情節里的人物領悟傳統美德,直抵心靈。
3.利用節日,強化提升
對于心理發展水平還處于以自我中心為特征的幼兒來說,單純的口頭教育是很難接受的,我們可以在這些眾所周知的節日里開展專門的集體的感恩活動,讓幼兒在一個大的氛圍中感受學會“感恩”。家長還可以讓孩子過一些具有感恩意義的節日,如“感恩節,父親節,母親節”等,通過引導孩子動手做一些賀卡,唱首《世上只有媽媽好》,在一次次這樣的活動中,孩子們內心被融化。
4.抓住機會,及時肯定
教育是思想與思想的碰撞,是生命與生命的對話,是心靈與心靈的交流。育人先要育心,只有走進孩子心靈世界的教育,才能引起孩子心靈深處的共鳴。孩子是最純真的,只要你給他創造一個機會,他就會將“愛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語言轉化為實際行動,當然大人要對孩子的施恩及時給予肯定,“媽真高興,寶寶真懂事,謝謝你”“孝敬爺爺奶奶的寶寶是最棒的”等。同時我們也可以從孩子的眼中看到濃濃的自豪感,看到他施恩的快樂。家長要有意識地、適時、不失時機以感恩教育出發為起點,注重幼兒愛心、責任心的培養,并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幼兒的民族自尊心與社會責任感,從而為兒童健康成長奠定深遠的基礎。
總之,感恩教育是一項長久的工作,需要家長不斷去摸索與探究,采用多樣教育方法來展開感恩教育,才會取得理想的效果。讓感恩之情如涓涓之細流流到每個家庭,無聲地滋潤每個幼兒純潔的心靈,孕育每一顆稚嫩的靈魂,讓他們都擁有一顆感恩之心去營造美好、和諧、幸福的社會大家庭。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胥翠云.淺析幼兒家庭感恩教育現狀及實施策略[J].吉林教育,2012,(28).
學生天生喜歡玩具,并非天生就愛看書。所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是第一步,走好這一步才能打開他的閱讀之門。有了低年級識字量的基礎,學生步入中年級后,應該推薦一些內容廣泛,思想深刻一點的讀物。《感恩小故事》系列是本課題三年級上冊要推薦給學生閱讀的內容。該內容由一個個發人深省的感恩小故事組成,是學生成長不可缺少的精神營養。為了打開學生的閱讀之門,我開始安排閱讀組長輪流讀給大家聽,有時只講一個精彩故事的開頭,或者讓故事的結尾戛然而止,每次這樣做學生總是不依不饒地追著閱讀組長繼續講。他閱讀的意識被,閱讀的欲望被誘發,閱讀的興趣便產生了。就這樣閱讀時間不長,每次大約十分鐘左右,當我把《感恩小故事》系列發給他們時,你可以想象他們是怎樣地專心了,可以用“如饑似渴”來形容吧。從那專注的神情中,我發現他們已經打開了一扇閱讀之門,書的喜、怒、哀、樂鉆進了他們的內心。
二、閱讀貴在持之以恒
聾孩子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多給他們樹立榜樣,有助于他們感恩思想的形成。比如:讓學生觀看《媽媽再愛我一次》、《暖春》等教育影片,把影片中的優秀人物作為榜樣,以情動情,讓孩子們有感恩的沖動。再鼓勵孩子給父母、老師或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寫一封感恩的信,讓孩子的愛心得到點燃和釋放。對于低段的孩子來說,養成基本的感恩習慣有利于感恩意識的形成。直接教會孩子問好,道謝,從文明禮儀抓起,培養學生基本的感恩習慣。加強日常常規文明禮儀訓練,把文明禮貌作為流動紅旗的評選標準;強化學生禮貌行為;老師對學生要給予及時回應,對學生的禮貌行為給予肯定。
二、注重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比直接的說教要有用得多。通過一些活動,如“讓我最感動的故事”演講比賽中,讓孩子們經歷從讀故事,到講故事,到體會故事,再到學習故事的過程,自然而然地去被故事打動,被故事影響;親子活動中,讓孩子在游戲中體會到父母對自己的愛,從而增進彼此的感情;把感恩教育融入戲劇表演中,把一些感恩小故事編成小劇本,讓孩子們在親身演出的過程中能有更深的認識和體會。
三、促進學生認知的轉變
要告訴聾孩子什么是“感恩”?為什么要“感恩”?如何去“感恩”?在本研究中,我們充分地利用升旗儀式、黑板報、班會課、教室的環境布置,全方位、多角度地宣傳感恩的意義,對孩子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如主題班會“算算親情賬,感知父母恩”,讓孩子試著算一下每年自已的學費、書雜費、生活費、交通費,零花錢一共是多少,自己的父母每年的收入是多少,讓孩子意識到父母為了養育自已花費了多少的心血,從而增強對父母的感恩之情。“感謝您,我的老師”,通過讓聾孩子學習名人尊師的例子,讓孩子明白老師是需要尊敬和感謝的,同時讓孩子明白感恩老師的方式:一句熱心的問候,認真上好每一堂課等等,這些都是對老師的肯定和尊重,都是感恩老師的好方式;“從小事做起,關愛社會”,讓學生知道糧食、水、電等都是社會資源,提倡節約、減少浪費也是一種感恩,從而養成節約糧食,不浪費水、電的好習慣。
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首先要把正確的道理明確地告訴聾孩子,使之明白感恩是一個人必須具備的品德;另外就是組織各種生動有趣的活動,寓教于樂。
比如:“讓我最感動的故事”比賽,讓孩子先從故事中去體會感動,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并把故事中的主人公作為自己學習的榜樣;班會課也融入培養孩子感恩的教育活動,多給孩子樹立榜樣。班主任在平時的生活中,根據各班情況,抓住一些契機,教育聾孩子,對做得好的班級給予及時鼓勵,作為流動紅旗的加分項目。又比如:當同學住院時,帶領孩子們去看望同學,學著關心他人。再利用一些特殊節日和活動讓學生親身去實施感恩行為,去學習到底怎樣做才是感恩,在感恩的行為中體會到快樂,強化感恩行為。比如:三?八節,“做爸爸媽媽的好孩子”主題教育活動,讓學生回家為媽媽爸爸做件事,并寫成日記,家長寫感想,教師節,“把我們的愛獻給老師”主題教育活動,讓學生自己動手為老師做禮物,老師給予積極反饋等。
五、家校聯手,形成教育合力
首先要加強與家長的聯系,讓家長重塑成才觀,明確培養目標。對于溺愛孩子的家庭,要告訴他們對聾孩子不要事事遷就、縱容,要把他們看做正常孩子來教育,不要把“聾”作為他們依賴的借口,而要把“聾”看成是孩子需要比常人付出更多努力的命運。同時,也要告訴家長,要給孩子樹立榜樣,言傳身教。鼓勵孩子在家中尊老愛幼的行為,多讓孩子分擔一些家務活兒,讓孩子在勞動中明白生活的艱辛,父母的辛勞,讓孩子的感恩觀念在心中扎根,轉化成一種思想意識,成為一種自覺的行動。
我喜歡的一本書
德國大詩人歌德說過;“讀一本好書,就等于和一位高尚的人對話。”我非常喜歡讀書,其中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是《小故事,大道理》。
這本書的內容十分豐富,它用一個個令人回味無窮的故事向人們闡述了很多道理。我覺得它像一位無聲的老師,在潛移默化中,告訴我們在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教育我們該怎樣做人做事;我又覺得它像一場溫暖的春雨,輕柔地沖刷掉我心靈上的污漬,使我成為一個品格純潔的人。總而言之,讀了《小故事,大道理》這本書,我真是受益非淺。
其中一個小故事講的是美國前總統羅斯福家失盜,被偷去了許多東西,當朋友安慰他時,他卻說:“謝謝你的關心,我很好,感謝上帝:因為第一賊偷去的是我的東西,而沒有傷害我的生命;第二,賊只偷去我的部分東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慶幸的是,做賊的是他,而不是我”。對任何人來說,失竊是件不幸的事,而羅斯福卻找出三條感恩的理由。看了這個小故事,我感到非常汗顏。在這之前,我常常為自己過重的學習負擔而煩惱,羨慕爸爸媽媽小時侯作業少,學習輕松,沒有沒完沒了的考試,不用 彈琴唱歌。甚至當爸爸媽媽告訴我,他們小時侯放學后要出去割草,洗衣,農忙時要下田幫大人干活時,我都滿不在乎地說,我不愿意現在這么辛苦地學習,寧愿和你們小時侯一樣干活。可當我看完這個故事,換一種思路再來看待兩代人的學習和生活時,我卻為自己是生長在這個時代而感到幸福。現在的我雖然學習任務重了一點,可我想吃什么都有,想穿什么都有,出門有汽車,天熱有空調,無聊可以看電視,和同學打電話。彈琴唱歌雖然辛苦了,可我學到了很多本領,當同學們羨慕我歌唱得好時,我不都應該感謝父母培養了我,給了我機會嗎?從此以后,我也要學羅斯福一樣感恩社會,知足自己的現狀,笑迎充滿希望的明天。
我能換一種思維來熱愛我的學習,我的生活,都是這本書的功勞。整本書,三百多個小故事,簡單地闡明了三百多個淺顯的道理,我將不斷用這些道理來指導我的學習,鞭策我的人生。
劉志老師又給我們講了一位聾啞小姑娘成為世界名模的小故事。大家聽后,熱淚盈眶,有的還會發出哭泣的聲音來,我也一樣。這時的我,想:與我年齡一般大小的小女孩都沒有了父母,而我的爸爸媽媽每天都關心我,我卻身在福中不知福,真是慚愧啊!
劉志老師不但教我們感恩父母,而且教我們感恩老師。
老師說:“當你們在操場上嬉戲的時候,老師在辦公室里備課;當夜深人靜的時候,老師在批改作業。老師不停地位你們付出,而你們呢?”這時候,大家都低下了頭。
通過形式多樣、富有實效的敬老主題活動和良好的社會氛圍的渲染,展現龍王小學少先隊員尊老敬老的精神風貌,進一步營造敬老、親老、愛老、助老的社會風尚;激發全體隊員孝老愛親的內在自覺,并由愛家、愛老推及到愛國、愛社會,進一步樹立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積極投身到和諧社會建設中來。
二、主要內容
根據青少年的特點,在各中小隊中開展豐富多彩的“念親恩、感親意、抒親情”主題系列活動,通過活動展現新世紀小學少先隊員孝老愛親的良好精神風貌。
1、以中隊為單位,班隊課上各班開展以“念親恩、感親意、抒親情”為主題的班隊課,進行家庭美德教育,引導少年兒童孝敬父母長輩,學會感恩。
2、小小真心話。利用課外活動的時間,每位同學準備一張漂亮的賀卡,將自己想要對父母、長輩說的祝福語或最想表達的感謝語寫到紙上并帶回家送給自己的父母長輩;
3、開展“爺爺、奶奶的重陽節,我做主”的活動,要求少先隊員們開動腦筋,為爺爺(奶奶)設計一個有新意的過節方案,向長輩們送上節日深深的祝福。建議少先隊員可以為爺爺、奶奶準備一根拐杖,方便他們平時的出行;可以陪爺爺、奶奶鍛煉身體,大家一起來運動;也可以陪爺爺、奶奶聊天,陪老人們說說話,談談心,還可以幫助爺爺、奶奶做點家務事,減輕爺爺、奶奶的辛勞等。用實際行動感恩爺爺、奶奶,旨在進一步喚起少先隊員們尊老、愛老的意識,大力弘揚尊老、愛老的風尚,讓他們學會感謝,學會關愛。共同享受溫馨的家庭生活。
4、三分鐘小故事演講。利用晨讀課的時間進行“三分鐘小故事演講”。請學生講述自己親身感受或發生在自己身邊的父母、長輩真心付出、無私關愛子女,以及作為子女真誠回報、感恩于行的感人故事。
5、自選活動。各中小隊圍繞主題,自主設計,鼓勵創新。
6、孝歌我會唱。組織學生學唱一首以孝敬父母和長輩為主題的歌曲,曲目自選;
三、總體要求
1、高度重視,積極參與。各中隊要充分認識敬老愛老活動對少先隊員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教育傳統美德,推動和諧社會構建的重要意義,高度重視此項活動,利用少先隊組織的優勢,積極動員,廣泛發動,使盡可能多的隊員參與到活動中來。
2、精心組織,周密安排。各中隊要結合實際,圍繞各項重點活動,精心設計活動方案,認真組織開展,要充分考慮隊員的特點,注重活動實效
三、活動地點
各班教室
四、活動對象
一至六年級全體學生
區新世紀小學
感恩是中華民族的美德。在初中教育階段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應使其身臨其境理解感恩,與此同時,作為教師,需要在教學之前深刻研究教材中有關感恩的內容,使學生清楚理解感恩的意義。
一、培養感恩意識的意義
1.感恩教育
感恩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最頻繁的情感,每當我們從他人的舉動或言語中感到欣慰高興時,都要心存感激之情,并樹立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的思想,力求做一名精神文明社會的典范人。然而感恩的行為需要培養與鍛煉,作為教師,感恩教育是教育者的基本教學任務,無論在課堂教學還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要在適宜的時間通過有效途徑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培養學生的感恩思想,鍛煉學生的感恩態度,使學生真正意識到感恩的意義,從而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
2.培養感恩意識的意義
(1)感恩教育是目前教育部門指定對初中生進行教育的重要教育科目,培養初中生的感恩意識是提升學生素質道德的基本環節
學校作為培養學生全方面健康發展、傳播我國傳統文化的機構,在教導學生學習書本知識的基礎上,更要加強對學生的情商教育,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時刻鞭策學生的道德行為。
(2)一句簡單的“謝謝”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感恩是和諧文明社會的典范行為
當人與人之間保證以禮相待、互相信任,心存感恩的相處時,我們的社會便達到理想大同社會。反之,當人與人之間關系冷漠、碰瓷現象比比皆是時,社會終將停止前進。因此,對于正處于青少年時期的初中生,教師要以身作則,為學生展現出感恩的一面,培養學生感恩的心,杜絕社會中的冷漠現象。
二、培養感恩意識的途徑
1.從對父母及家人的感恩做起
父母是我們最親近的人,親情的體現主要表現在父母之恩,在教學過程中,深刻理解教學內容。例如,《第一次抱母親》一文中,首先要求學生熟讀課文,在此基礎上大概了解文章內容,使學生在教師教學之前能夠有感情地復述文章;然后結合文章,講解身邊有關親情的小故事,與之對比,文章中的“我”因為母親重病,不得不在醫院照顧母親,而體會到平日母親為“我”做的一切,感受到母親的養育之恩大于山,不禁感到愧疚,回憶起平日對不親母親所做的錯事,深刻理解母親的不易,同時引導學生感恩,思考過去對母親的任性,學會分擔母親的重擔;從而提出母愛,提問學生對母愛的理解,并做出總結――母愛是偉大的。
在課下,布置課后作業,要求學生為母親做一件事,親身體會母親的辛勞,不僅增進了母子感情,而且鍛煉學生學會表達自己的感情。
2.在學科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
(1)發揮思想品德課程的“主渠道”作用
思想品德表現在人們對生活的態度。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對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積累,使學生正確認識人際關系,學會認識國家與社會的重要性,使學生的思想品德得以健康發展。所以,教學部門決定改變以往的思想教學方式,要求教師在備課過程中緊密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自感受思想品德的價值,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對生活實際的獨特看法。
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巧妙結合教材中關于親情內容的文章,同時教育學生理解中華傳統美德――感恩,通過文章中的情感教育,結合身邊的有關親情的事例,學會感恩父母,孝敬親長,感恩社會人。
(2)在各科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
對于新課程教學標準,學校教師要同時對學生進行全面教育,將文化知識與情感培養巧妙結合。然而對于學生的感恩教育不僅僅需要教師的教導,更需要學校組織建立長期的教學方案。例如對語文的教學,教師可以在閱讀課中,為學生挑選有關感恩的文章,在鍛煉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感恩思想培養;在生物教學中,母親十月懷胎孕育自己的子女,生物教師在講解課程中流露自己的真實情感,同時帶動學生產生感恩之情;對于“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等小故事,教師可安排學生課下收集,在完成課后作業的過程中,學生便逐漸樹立了感恩意識。
3.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強化感恩意識
對于正處于青少年時期的初中生,教師的感恩教育應從活動做起,如布置學生幫助父母打掃房間,關心同學,在外珍惜環衛工人的勞動成果,不隨地亂扔垃圾等。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教師可協助學生舉辦有關感恩話題的班會,由學生自主完成班會板報,收集自己身邊的感恩實際進行演講等等。
總之,在和諧文明的社會中,感恩是每個人必須擁有的傳統美德,而初中生作為國家未來發展的主人公,學校必須對學生的未來發展負責,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通過多種途徑教育學生學會感恩,并發揚感恩精神,為和諧社會的發展做出努力。
參考文獻:
通過形式多樣、富有實效的敬老主題活動和良好的社會氛圍的渲染,展現龍王小學少先隊員尊老敬老的精神風貌,進一步營造敬老、親老、愛老、助老的社會風尚;激發全體隊員孝老愛親的內在自覺,并由愛家、愛老推及到愛國、愛社會,進一步樹立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積極投身到和諧社會建設中來。
二、主要內容
根據青少年的特點,在各中小隊中開展豐富多彩的“念親恩、感親意、抒親情”主題系列活動,通過活動展現新世紀小學少先隊員孝老愛親的良好精神風貌。
1、以中隊為單位,班隊課上各班開展以“念親恩、感親意、抒親情”為主題的班隊課,進行家庭美德教育,引導少年兒童孝敬父母長輩,學會感恩。
2、小小真心話。利用課外活動的時間,每位同學準備一張漂亮的賀卡,將自己想要對父母、長輩說的祝福語或最想表達的感謝語寫到紙上并帶回家送給自己的父母長輩;
3、開展“爺爺、奶
奶的重陽節,我做主”的活動,要求少先隊員們開動腦筋,為爺爺(奶奶)設計一個有新意的過節方案,向長輩們送上節日深深的祝福。建議少先隊員可以為爺爺、奶奶準備一根拐杖,方便他們平時的出行;可以陪爺爺、奶奶鍛煉身體,大家一起來運動;也可以陪爺爺、奶奶聊天,陪老人們說說話,談談心,還可以幫助爺爺、奶奶做點家務事,減輕爺爺、奶奶的辛勞等。用實際行動感恩爺爺、奶奶,旨在進一步喚起少先隊員們尊老、愛老的意識,大力弘揚尊老、愛老的風尚,讓他們學會感謝,學會關愛。共同享受溫馨的家庭生活。
4、三分鐘小故事演講。利用晨讀課的時間進行“三分鐘小故事演講”。請學生講述自己親身感受或發生在自己身邊的父母、長輩真心付出、無私關愛子女,以及作為子女真誠回報、感恩于行的感人故事。
5、自選活動。各中小隊圍繞主題,自主設計,鼓勵創新。
6、孝歌我會唱。組織學生學唱一首以孝敬父母和長輩為主題的歌曲,曲目自選;
學會做人,就要先學會感恩;立足社會,就要實踐感恩。
一個懂得感恩并知恩圖報的人,才是天底下最富有的人。
人有了感恩之情,生命就會得到滋潤,并時時閃爍著純凈的光芒。永懷感恩之心,常表感激之情,原諒那些傷害過自己的人,人生就會充實而快樂。
感恩是一片記憶的樹葉,一顆芳香的種子,一抹繽紛的彩虹,她不一定是詩意的表達,不一定驚天動地,但一定是真心的流露,真誠的表白,一定是心意的珍藏。
也許是害羞,也許是矜持,也許是疏忽大意讓你忘記了感恩,現在有了一個機會,讓我們一起對老師說一聲謝謝,只要有心其實每天都可以是教師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