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5 17:09:15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社交技巧及語言技術,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0引言
我國高速鐵路快速發展和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與高速鐵路相交的城市道路立交建設工程越來越多,其中城市道路與已開通運營的高速鐵路相交的立交工程尚存在諸多技術難點。此類橋梁附屬工程設計還需要分別結合鐵路、市政相關規范研究確定,各設計者對規范的執行和理解往往不一致。本文結合某城市道路與高速鐵路立交工程的附屬工程方案研究,希望對此類型項目的設計有參考作用。
1工程概況
新建道路在鐵路站場附近與南昆客專、南崇客專、湘桂鐵路、站場站線相交。交叉處鐵路平面線性均為直線,交叉角度約為60°。橋下鐵路共有8股道,分別為Ⅱ道和Ⅰ道為南昆客專正線,3道和4道為湘桂鐵路到發線,5道為站內調車線,在既有5道左側預留調車線(6道)、在Ⅱ道右側新建南崇客專2股道。以上各既有鐵路股道均為電氣化鐵路,其中Ⅱ道右側采用單支柱進行懸掛,Ⅰ道利用3道和5道間硬橫跨支柱單挑腕臂進行懸掛,3道和5道間采用硬橫跨進行懸掛,3道右側和5道左側設置接觸網硬橫跨支柱。建設此立交橋時橋下南昆客專已正式通車運營,南崇客專尚在設計中。
2附屬工程方案研究
2.1交通安全設施設計
本立交橋跨越南昆客專和南崇客專,按《高速鐵路設計規范》(TB10621-2014)要求,立交橋上跨鐵路用地范圍以內的橋梁段車行道外側按兩級防護,將人行道和非機動車道作為防撞緩沖帶,并在每幅橋外側設置0.75m檢修通道與0.25m豎直監測電網的基礎。機動車道外側設置SX級鋼筋砼防撞護欄,人行道外側SS級鋼筋砼防撞護欄。主橋交通安全設施設置如圖1所示.人行道外側和機動車道內側防撞護欄頂面設置安全防拋網,防拋網頂面高出人行道或機動車道面不小于2.5m,網眼≤0.25cm2,防拋網設置范圍為鐵路寬度外延長10m。
2.2異物侵限系統設計
為確保高速鐵路行車安全,根據《高速鐵路設計規范》(TB10621-2014)以及南寧鐵路局總工程師室審查意見,需在立交橋上安裝異物侵限監控裝置,監控橋上物體因故越過護欄(防撞墻)、防護網(防拋網)而侵入鐵路限界并控制列車運行。該監控裝置由豎直監測電網、0.75m檢修道以及安全監控系統組成。豎直監測電網高度2m,每單元寬度為1m,雙電網傳感器內置于豎直監測網,柵格大小為12cm×12cm。橋上檢修道兩側需設置帶鎖鐵門,由鐵路相關部門管理。該系統施工須按中國鐵路總公司企業標準《鐵路自然災害及異物侵限監測系統工程施工及驗收標準》(Q/CR9745-2014)的相關規定辦理。
2.3防、排水工程設計
本橋橋面防水等級為Ⅰ級,橋面瀝青混凝土鋪裝層底面與箱梁頂面之間設置柔性防水涂料,選用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涂料PB(Ⅰ),在防水層中間設胎體增強材料,采用聚酯無紡布,材料用量不小于220g/m2。熱熔型防水涂料,其厚度不小于3mm,水性防水涂料不小于2mm。其中,胎體下面的涂料厚度不小于0.5mm、且不大于1mm。本橋橋面細部構造防水處理選用瀝青類密封材料,護欄、路緣石等構件以下與箱梁頂面的隱蔽部位須采用防水涂料涂刷。伸縮縫處必須滿足防水要求,橋梁伸縮縫旁邊且位于橋梁縱坡高點一側、沿橋梁橫坡的坡底處設置滲水漏管。主橋根據鐵路部門要求,梁部外側不懸掛排水管。主橋橋面機動車道雨水通過防撞墻下泄水孔進入非機動車道,再匯入人行道路緣石內Φ150mm鑄鐵水管進入人行道板下縱向排水槽,在主橋梁端處匯入豎向Φ150mm鑄鐵水管,最后通過邊墩或橋臺附近豎向排水管進入地面排水暗溝排水系統。
2.4鐵路安全防護設計
1)根據《高速鐵路設計規范》要求在橋面設置異物侵限系統、兩級防撞護欄以及防拋網。2)轉體前跨既有鐵路范圍約40m范圍的橋面兩側防撞墻、防拋網先行完成施工,避免轉體就位后在南昆客專等鐵路上方作業。3)正式轉體前撐腳與滑道間設鋼砂箱鎖定,以免遇到臺風等惡劣天氣造成梁體不穩。4)主橋梁部澆筑施工過程中靠鐵路側設防護隔離墻,將施工區域與鐵路隔離。隔離墻立柱采用660mm×13mm鋼管,立柱之間設[18槽鋼。5)主墩靠鐵路側基坑開挖設鉆孔樁防護,并對施工影響范圍內的鐵路路基進行沉降觀測。6)主橋主體工程實施引起的鐵路權屬設備有通信、信號以及電力設施。7)主橋橋墩承臺基坑開挖采用排樁支護。排樁樁徑1.5m,樁間距2.0m。樁間采用植筋掛網噴混凝土防護。主墩承臺基坑側壁設截水帷幕,帷幕頂部低于支護樁頂1.5m,底部至基坑底以下2.4m。
3結語
目前本工程所在區域乃至全國,城市道路上跨高速鐵路的立交工程相對較少,城市市政相關標準或規范尚無這方面明確的規定,希望本文對類似工程具有參考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趙嬌(1980-),女,陜西高陵人,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工商管理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語言及應用語言、職業技術教育理論與管理。(陜西咸陽712000)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985(2012)11-0113-02
當前,我國高職院校多以工科專業為主,培養生產經營第一線和基層部門需要的實際工作者,因而衡量學生的標準倚重其技術應用能力的水平。同時,社會中的工科類崗位對崗位人才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多的用人單位開始重視聘用人員的基礎人文素質,其中“語言表達能力”占據除技術能力外招聘條件的首位。筆者在的一項調查中發現,87%的工科崗位都對應聘人員有“語言交際能力強”的職位要求。然而,目前我國高職院校中的工科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卻不容樂觀,與實際工科工作崗位的要求還有較大距離。本文對高職院校工科學生語言交際能力存在的問題及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一、高職院校工科學生公關語言能力現狀調查與問題分析
(一)現狀調查概述
以筆者對陜西省高職工科學生的語言交際認可度調查為例,被調查的400名學生基本來自數控、機制、電氣等工科專業,其中,86%以上的學生認為語言交際能力在其日后工作中的作用非常重要。54%的認為語言表達能力是自身對外展示的重要部分,在一些場景中,語言甚至可以成為影響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其次才是學習成績和實踐經驗。同時,筆者又對這些學生進行了實際語言交際狀況的抽樣調查,統計結果顯示,有58%的高職工科學生一天內與人進行有效談話的時間(指有一定話題交流的談話時間)只在30分鐘以內。有34%的被調查者一天不超過30分鐘,一天談話少于10分鐘的“失語”型工科學生比例竟有8%,而且78.3%的語言交流純粹是飯后睡覺的聊天。“說不出、說不好、說不清”,詞匯貧乏或言語交際障礙癥、缺乏表達技巧或語言藝術、缺乏層次感或邏輯性,是被調查者對身邊學生語言水平的普遍感受。
在日常教學中,經常出現學生在回答問題的時候,思維結論與其外在語言表達不能同步,出現詞不達意或欲言囁嚅的現象,需要教師進行輔助式語言引導。在課余放松狀態下,師生進行交流時,部分學生會出現被動式交談的狀況,即教師問一,學生答一,回答狀況多不理想,有時甚至規避交談,使師生無法達到理想交流狀態。人與動物、機器的最大不同之一就是可以自由使用語言溝通交流,表達意愿想法,通過語言解決問題。試想如果工科學生在實際崗位中,對機器操作過程中出現的故障不能用語言準確反映,對工作任務不能用語言清晰描述,該如何在工作崗位中立足?因此,在某種程度上,公關語言交際能力差已成為高職工科學生走向社會、立足崗位的瓶頸。
(二)高職院校工科學生語言交際能力存在問題的分析
1.語言交際意識不足。一是害怕在公眾場合發言。在調查中,為工科學生設置了基于工科類工作崗位需要的公眾語言情境,即在車間進行年度個人工作總結發言。結果在五個被調查學生中無一主動發言,在被點名后才被動發言。學生在發言過程中,均出現臉紅、結巴、發抖等怯場現象。嚴重者甚至中途拒絕進行公眾發言。二是對語言交際有回避現象。在調查中,一些學生反映在課余閑暇的時間里,他們更愿意自處或者上網,部分學生甚至認為有意識地與他人語言交流是在浪費時間,多數學生還提到他們更愿意自己和“自己”交流思想。在王艷芝2007年發表的《大學生社交回避及苦惱與領悟社會支持狀況分析》一文中曾得出“男生的社交回避高于女生,農村學生的社交回避高于城市學生,工科學生的社交回避高于文科學生”的研究結論。而高職工科學生正好存在著男生多于女生、農村學生多于城市學生等工科學習背景的特點,這些特點與這一結論結合對照,反映出高職工科學生自我封閉,回避社交,有意識主觀回避公共語言交流的現象。三是語言交際中自信不足。在調查中,多數高職工科學生表示,在與他人進行語言交流時,如果對方語速比自己快,表達比自己連貫并且聲調高于自己,尤其是這些現象出現在與對方的交流處于觀點對峙階段的時候,他們會放棄或中斷交流。這正是學生在語言交際中缺乏自信和熱情的表現。
2.語言會話素材儲備不足。在目前工科高職院校更側重學生專業技能的背景下,學生多忽略母語學習的重要性,對語文的學習態度冷漠,缺乏熱情。導致其在母語環境下的日常交際中出現以下幾個方面的狀況:一是語言基礎詞匯缺乏。在高職工科學生的語言能力調查中,多數學生反映在交際場景中經常覺得“心明口難言”或者詞不達意,別人很難理解其想要表述的基本意思,更不用說使用成語和慣用語來為交流添光增色了。因此,在高職工科學生的語言交際中,語言基礎詞匯的缺乏是交際出現障礙的根本問題之一。二是語法與修辭能力欠缺。模擬一個在車間舉行的陳述自己工科崗位目標的發言場景中,15名工科專業學生在發言過程中,語法層面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語言層次錯亂、隨意搭配、前后表述矛盾的狀況。語言感染力方面多數學生語言表述生澀,社會性差。三是普通話水平差。在現今社會,普通話表達能力被視為高校學生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和學生的內在素質的體現,對于高職工科類學生來說,普通話更是僅次于其專業技能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的交流工具。高職工科類學生在全國就業的區域非常廣,在無法用地方方言交流的情況下,流暢的普通話無疑會成為工作生活中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但在調查結果中發現,多數工科學生在生活中不講普通話或者普通話發音不標準,自身方言干擾大。一旦用普通話交流,不由得將方言發音、方言詞匯帶進來,使交流變得不流暢。普通話水平差也成為高職工科學生語言交流障礙的重要因素。
二、造成高職工科學生語言交際現狀原因分析
(一)工科類高職學院的重視程度不夠
高職工科類專業側重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倚重學生“做”的能力,但同時卻忽視了對學生的語言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從教育目的上將學生的未來單方面定義為“能更好地與機器打交道的人”。雖然部分高職院校在工科學生中開設了一些人文課程,但也僅作為一門或幾門課程對待,未成體系,課時偏少,課程的效果只是點到即止,浮光掠影。基于此種模式,多數高職工科畢業生在走向工作崗位后,對于崗位中體現出的人文社會特點,措手不及,適應性較差。尤其是在社交語言和行為的表現上,未能體現出高等人才的人文素質。
(二)高職工科專業學生對自身提高重視不夠
由于教育傳統觀念的影響,在文理科學生的培養過程中,文科生更側重于專業的人文性和社會性。在語言的培養上也是如此,對于社交語言能力的把握一般都是針對文科生提出的。而對理工科類院校的學生則沒有這樣的要求。因此,理科學生意識不到語言社交能力的重要性,缺乏主動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三)校企雙方對工科學生在崗能力目標的設定存在缺陷
“校企合作”是高職院校為了更好地了解社會用人要求,擺脫閉門造車的教育誤區,使培養的人才能更適應崗位要求而提出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此種模式目前已成為高職院校,尤其是工科專業生存發展的必然趨勢和內在需要。但因其尚處摸索發展階段,也存在許多問題。一些企業短時間內基于崗位用工的迫切性,急于要求學校培養出技能操作能夠即時上崗的學生,而學校方面為更好落實學生就業,急于使學生的技能水平和企業的技能要求能無縫對接,達到用人企業的要求,因而雙方都在培養目標上選擇了短期效應,重操作性的“技”多,重社會性的“技”少,并由此產生了很多負面影響。如學生社會人文意識缺乏,難以融入企業文化,表現在語言交際能力上,“不會說話,說不出話,說不對話”,從而導致與上級溝通不利,與同事交流不暢的現象。一些學生在上崗一段時間后,多處事被動,苦悶難當。
三、提升高職工科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方法
(一)科學系統地進行語言交際能力訓練
可以確定語言交際課程內容,優化課程框架結構,尤其是基于工科學生的實際語言狀況,從詞匯、語法修辭,到普通話水平制訂具體方案,系統提高高職工科學生的語言交際基礎。還可以加強學生的語言情境式實踐訓練,如在課程中加入學生喜歡的沙龍式交流、自由演講、論題辯論等語言實踐類內容,也可根據工科學生崗位就業特點,模擬崗位語言情境,使學生在崗交際的真實感中,進行語言訓練,調動學生參與熱情,以學生喜歡的情境創設為載體,融入教師的賞識激勵,全面提升高職工科學生的交際語言能力。
(二)通過引入“企業語言”提升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
現今許多企業越來越關注企業語言的作用,語言源于文化,企業語言和文化之間的相互作用能夠強化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鑒于語言對文化的塑造作用,很多企業利用巧妙合理的企業語言創建并支持企業文化。將“企業語言”引入校園,正是讓企業告訴學生,企業崗位需要員工具有怎樣的語言認知力。如一個知名企業老總在對高職工科學生的語言交際課中提到,在他的企業中單從員工話語中的“它”“你”“我們”出現的次數,就可以了解企業在營銷和溝通時程表中是處于“通知”“銷售”“購買”“認同”,還是“朋友”或“摯友”的模式。簡單幾個詞就傳達了企業的風格、思路及文化,但同時這種企業語言的引入也使學生在就業前,能夠主動去理解并掌握企業語言的使用,了解企業文化,融入企業氛圍,為將來能夠迅速勝任崗位要求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提升高職工科學生語言交際技巧
高職工科學生在進行語言交際的過程中,應注意交際技巧的使用。如跟人交談時應讓眼睛在我們開口寒暄之前“說話”,務必要使眼睛密切注視對方的眼睛和臉部,而且目光要充滿和藹、真摯的情義,讓對方感到你的尊重和文化教養;在交際過程中,應多注意聽者的反應,應多說“你”、少說“我”,加深對方印象等。因此,高職工科學生的語言交際技巧訓練對提升工科學生的語言能力十分重要。
基于高職工科學生的崗位要求,對高職工科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語言交際能力培養,能夠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人文素質形象,在工作崗位中,確立穩固的人際關系,更好地提升工作效率,為人生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愛云,王秀影.關于大學生口語表達現狀的調查分析[J].教育與職業,2007(8).
[2]孫玉娟,王萍.農業院校大學生公關語言和禮儀[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2).
[3]王艷芝.大學生社交回避及苦惱與領悟社會支持狀況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07(3).
[4]鄒小陽.論大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自我培養[J].企業家天地(理論版),2008(6).
禮儀是人們生活和社會交往中約定俗成的,人們可以根據各式各樣的禮儀規范,正確把握與外界的人及交往尺度,會處理好人與人的關系。交談講究禮儀,可以變得文明;舉止講究禮儀可以變得高雅;穿著講究禮儀,可以變得大方;行為講究禮儀,可以變得美好……總之,一個人講究禮儀,就可以變得充滿魅力。
一、科學安排程序,明確訓練目標
訓練學生突破心理障礙,能在正式場合當眾表達自己的見解。通過氣息控制訓練、“吐字歸音”訓練、語音規范訓練、語調純正訓練,要求學生做到聲音洪亮、口齒清楚、四聲準確。向學生傳授頭部動作、面部表情、眼睛動作、四肢動作等態勢語言知識,及坐、立、行、走等方面的身體姿勢知識。做到不僅會控制自己的態勢語言,而且會根據別人的態勢語言判斷傳達的情感。通過訓練形象思維、比較思維和創意思維等,要求學生的思維有一定的廣度、深度、精確度、敏捷度。針對聽眾心理,進行口才話題選擇訓練、口才集中性訓練、口才應變性訓練等,要求表達內容符合聽眾的判斷標準。
給出一個熟悉的話題,稍許準備,讓學生進行發言。要求學生大方得體的走到臺上,與臺下進行目光交流,流利地表達自己的見解。掌握演講稿的寫作技能,學會確定演講基調的風格、控制語調、營造等技巧,能夠自然地運用手勢和表情,初步進行有效的演講。在了解辯論的基本特征、作用及分類的基礎上,重點掌握辯論賽的戰略設計和實踐戰術技巧,組織學生觀看辯論賽并進行模擬,體驗賽前、賽后的每一個環節,逐漸領悟辯論的精髓。
二、優化訓練方法,調控訓練過程
社交中受人歡迎、具有魅力的人,一定是掌握社交口才技巧的人。社交口才的基本技巧表現在適時、適量、適度三個方面。一要適時。說在該說時,止在該止處,這才叫適時。可有的人在社交場上該說時不說,他們見面時不及時問候;分手時不及時告別;失禮時不及時道歉;對請教不及時解答;對求助不及時答復……反之,有的人該止時不止。他們在熱鬧喜慶的氣氛中嘮嘮叨叨訴說自己的不幸;在別人悲傷憂愁時嘻嘻哈哈開玩笑;在主人心緒不安時仍滔滔不絕發表宏論;在長輩家里樂不可支地詳談“馬路新聞”。請設想一下,假如你在社交中遇見了上面這種人,你會對他產生什么樣的印象呢?二要適量。捷克諷刺作家哈謝克的名著《好兵帥克》里有一個克勞斯上校。此人以說話羅嗦聞名。他有一段對軍官的“精彩”講話:“諸位,我剛才提到那里有一個窗戶。你們知道窗戶是個什么東西,對嗎?一條夾在兩道溝之間的路叫公路。對了,諸位,那么你們知道什么叫溝嗎?溝就是一批工人所挖的一種凹而長的坑,對,那就叫溝。溝就是用鐵锨挖成的。你知道鐵锨是什么嗎?鐵作的工具,諸位,不錯吧,你們都知道嗎?”克勞斯上校的這番話,雖然是作家加工過的,但生活中、社交場上說話羅嗦,也不乏其人。
三、突出舉止禮儀訓練
要塑造良好的交際形象,必須講究禮貌禮節,為此,就必須注意你的行為舉止。舉止禮儀是自我心誠的表現,一個人的外在舉止行動可直接表明他的態度。做到彬彬有禮,落落大方,遵守一般的進退禮節,盡量避免各種不禮貌、不文明習慣。到顧客辦公室或家中訪問,進門之前先按門鈴或輕輕敲門,然后站在門口等候。按門鈴或敲門的時間不要過長,無人或未經主人允許,不要擅自進入室內。在顧客面前的行為舉止,當看見顧客時,應該點頭微笑致禮,如無事先預約應先向顧客表示歉意,然后再說明來意。同時,要主動向在場人都表示問候或點頭示意。在顧客家中,未經邀請,不能參觀住房,即使較為熟悉的,也不要任意撫摸和玩弄顧客桌上的東西,更不能玩顧客名片,不要觸動室內的書籍、花草及其它陳設物品。在別人(主人)未坐定之前,不易先坐下,坐姿要端正,身體微往前傾,不要蹺“二郎腿”。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克服各種不雅舉止。不要當著顧客的面,擤鼻涕、掏耳朵、剔牙齒、修指甲、打哈欠、咳嗽、打噴嚏,實在忍不住,要用手拍捂住口鼻,面朝一旁,盡量不要出現在場,不要亂丟果皮紙屑等。這雖然是一些細節,但它們組合起來構成顧客對你的總印象。
需要說明一點的是,人前化妝是男士們最討厭的女性習慣。關于這一點,慣例放寬了。女性在餐館就餐后,讓人見到補口紅,輕輕補粉,誰也不再大驚小怪。不過,也只能就這么一點,不能太過分。需要梳頭,磨指甲,涂口紅和化妝時,或者用毛刷涂口紅時,請到化妝室,或盥洗室進行。在人前修容,是女性使男性最氣惱的一個習慣。同樣,在人前整理頭發,衣服,照鏡子等行為應該盡量節制。
四、優化訓練談吐禮儀,達到理想境界
禮貌是人與人之間的接觸交往中,相互表示尊重和友好的行為規范,它體現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風格和道德品質。禮節則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特別是在交際場合中,相互問候、致意、祝愿、慰問以及必要的協助形式。禮節是禮貌的具體體現。社交是一門技術,同時它也是一門藝術。人如果不懂一些禮節的話,會鬧一些笑話,這還是小事。就是怕你無意做出的事,對別人來說,是一種侮辱,怕你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了。禮儀作為一種行為準則和規范是約定熟成的,這是各民族禮儀文化的一個共性。
一般來說,訪問某人,應事先選擇好時間,不宜選擇對方較忙或三餐時間,晚上不宜太遲。節假日和周末,本是訪問的好時機,但如果沒有預約,也不要冒然前往,這些時間主人往往另有安排。預先約定時間,最符合禮貌。盡量不做不速之客,不請自到。預約好的拜訪,賓主都要守時、守約、守信。客人應準時或稍提前一點兒到達,因特殊情況不能赴約,應想辦法通知對方,無聲無息地取消預約是極不禮貌的。注意服裝的選擇。一般的訪問,整潔、樸素、大方即可,不必太過華麗。虛掩著或開著的門也不可破門而入,給主人一個措手不及則很失禮,進室后最好等要拜訪的人來后才落座。如果需要較長時間等候,可先落座與接待者交談或看些報紙書刊雜志之類的讀物,要拜訪的人來后應起立寒暄。對于約好的正式拜訪,無論事情多急,拜訪的時間很緊,在門口也只能寒暄問候,不要談正題,入室落座后再談,否則會給對方留下不成熟的印象。要穿拖鞋的在門口就換好,見到其家人應問好致意,不打招呼是失禮。對主人的熱情款待表示感謝。
在人際交往中,擺正你和他人的位置,交往以對方為中心,請你注意端正自己的態度,善于接受別人,做一個真正有教養的人;不斷地完善自己,充實自己。
參考文獻:
[1]方位津.實用口才訓練教程[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5.
1.你是否在所有社交媒體渠道都使用一致的、易于識別的品牌形象和風格來吸引和維護你的粉絲?
Amazon、Square、GoDaddy和其他社交媒體佼佼者們,將社交媒體互動用藝術形式包裝成了講故事的技巧。你完全可以從他們身上學到幾手。塔吉特公司(Target)與瑪氏彩虹糖(Skittles)也同樣通過Facebook首頁來用一種可視而難忘的方式介紹它們的品牌故事。
2.你是否在社交媒體用互動方式讓你的品牌更加人性化?
觀察一下聯合利華在其Facebook、Twitter和YouTube推廣其AXE品牌男士洗護產品的方法。在聯合利華看來,AXE“不僅是一個領先的男性洗護產品,它代表一種生活方式,通過男士們生活、工作和娛樂的獨特體驗來觸及他們內心的一種代表生活方式的品牌。”
匡威品牌通過消費者日常使用其產品的過程中建立其社交媒體網絡,很多內容來自于崇拜這一品牌、愿意與這一品牌互動的大眾。可能做得最好的是能多益(Nutella),它使用很出色的時間線鏈接,用其獨創而令人印象深刻的方式讓其從眾多品牌中脫穎而出。很多品牌通過將大眾帶入其生產流程的方式使品牌顯得人性化。在社交媒體渠道發帖問一些有趣甚至離奇的問題,與你的受眾互動,并保持幽默感,這能很快成為你的品牌承諾的一部分。
3.你在社交媒體上的“聲音”是否前后一致?是否與品牌管理較好的方面保持同步?
發展并傳遞統一的社交媒體品牌聲音并不是件容易的差事。在這一點上,專門設立了社交媒體部門的大企業和總人數不到10人僅靠大家輪流維護社交媒體的小企業,他們之間并無不同。把社交媒體的監控和反饋工作交給更愿意在社交媒體上發聲的年輕員工,是很容易的選擇。但是所有的員工都應該對企業愿景、企業使命以及企業精神有足夠的了解,確保他們能在公共場合代表公司的面貌。在社交媒體上的發聲應得到重視。社交媒體內容是否在方式、語言、風格以及傳遞方式上在各個渠道保持一致?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制作一份樣式表應當被列入日程。
4.你的企業是否將社交媒體戰略定位于18~34歲的人群?
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你可能就失去了一部分重要的社交媒體人群:年長者。根據皮尤研究中心互聯網和美國人生活項目(Pew Research Center’s Internet and AmericanLife Project)調研結果,社交媒體上超過65歲的人群正在迅速上漲。斯坦福大學長壽研究中心負責人Laura Carstensen表示,在美國國家公共電臺2013年11月的采訪中發現,超過一半的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都在用互聯網,“老年人使用互聯網的技術也越來越熟練。”這些65歲及以上的老人大多出生于嬰兒潮時期,比他們之前的任何一代人都要富有——他們對技術的悟性很高,更加年輕化。你得確保你的社交媒體信息不要遺忘了這一群體。你發帖的風格和內容決定了你的受眾群體。如果你還沒有確定你的社交媒體品牌定位,你可要抓緊時間了。
5.你在社交媒體上處理消費者投訴以及不滿意的消費者點評時,是否及時,是否還帶有自我保護的防御態度?
帶著真誠關懷的態度回復粉絲,丟開防御的姿態。你的回復方式和風格要讓粉絲們知道你關心他們以及他們對你產品/品牌的體驗,這是一筆財富。最好的企業能迅速將消費者的投訴轉到線下(處理),但在公開場合依然保持開放與誠意,留給消費者一個長期滿意的印象。最重要的一點,不管怎樣不要刪除差評——肯定已經有人看到了這些負面評論,他們也很有興趣看你如何回復。
6.你的社交媒體內容是否鏈接到你的公司和產品頁面?
幼兒出生對于父母是無法選擇的,對于出生的家庭也是不能由自己挑選的。一個家庭的好壞,對幼兒的社交能力的培養是有重要影響的。所謂家庭的好壞,其主要是指家庭環境的優劣,對家庭環境細分又可劃分為家庭軟環境和家庭硬環境。家庭軟環境主要是指家庭中的人際關系、家族結構、家庭情感及父母觀念等;家庭硬環境則是指家庭的經濟水平、家庭人員的文化素養及家庭的生活習慣等。很顯然無論是家庭軟環境還是家庭硬環境都對幼兒交際能力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若要培養幼兒具有良好的社交能力,創設優良的家庭環境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家庭環境對幼兒社交能力的影響現狀分析
現階段,隨著社會競爭壓力的增大,社會變得更加復雜。幼兒時期孩子生活的空間變革更加狹小,接觸最多的就是父母,長期生活在簡單的人際關系之中,缺乏有效的交流和溝通,幼兒的社交能力得不到有效的發揮和培養。
1.面對日益增大的社會競爭壓力,父母對幼兒從小就給予很大期望,為幼兒的成長報了許多特長班,如鋼琴班、繪畫板及舞蹈班等,幼兒變得多才多藝的同時,其情商卻更加弱化[1]。這主要是由于幼兒每天忙于上各種特長班,導致與社會接觸的機會大大減少,缺少社交能力段里的機會,導致情商減弱,社交能力低下。
2.現代社會是技術社會,是科技社會,科技產品遍布全球。幼兒從小就被教育使用各種科技產品,對各種科技產品比較精通,多數時間都是與科技產品共同度過的。然而,科技產品就是機器,他缺乏人的思維,沒有感情。幼兒與科技產品待久了,致使與社會人群接觸的時間短了,缺乏有效的交流和溝通,導致社交能力的弱化。正如幼兒喜愛奧特曼、變形金剛,可以與他們單獨玩耍一整天,及時零交流,幼兒也不會感到孤獨,但這種現象是不正常的,是有問題的,是社交能力缺乏的重要原因。
3.當前我國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中一般僅有一個孩子,在這種家庭環境中成長的幼兒,缺乏與同齡孩子的交流和玩耍的經歷,致使幼兒也缺乏團隊合作的機會。同時,父母由于經常忙于工作,僅有較少的時間與幼兒溝通,關愛幼兒,導致幼兒更加的孤僻,不愿與他人進行社交,長此以往,社交能力受到極大損害。
4.社會環境的復雜多變,不安全因素長期存在。導致父母不愿讓幼兒更早的接觸社會,擔心幼兒沾染不良社會習俗,讓幼兒長期在象牙塔中生活,有很少的機會與外界進行接觸,致使幼兒的社交能力未能獲有的有效的培養和發揮。
二、從家庭角度看幼兒社交能力的培養
1.創設良好的家庭交往環境
在家庭之中構造一種和諧的家庭氛圍。對于家庭之中的重要事情,要適當讓幼兒參與,鼓勵幼兒發表自己的意見,樹立幼兒講話的自信心[2]。創設一種平等民主的家庭觀念,幼兒與父母之間相互之間能夠平等交流,對于關系幼兒自身的事情,要給予幼兒發表自己意見的機會,聽取幼兒本人的看法,對幼兒的想法和建議,父母要仔細考慮,與幼兒進行討論,告訴幼兒正確的選擇,不可草率抉擇,更不能所有事情都由父母決定,磨滅幼兒發表言論的機會。只有在和諧平等的家庭環境之中,幼兒的社交能力才能夠獲得有效的培養。
2.提供更多的交往機會
幼兒時期對外界事物最為敏感。作為父母既要對幼兒進行合理保護,以防幼兒沾染不良社會習俗,又要創造機會讓幼兒更多接觸社會,增強幼兒的社交能力。在家庭生活中,有機會常帶幼兒四處走動,拜訪鄰居朋友,有選擇的讓幼兒接觸好的社會環境,鍛煉幼兒的社交能力。同時,父母可以邀請其他父母或小朋友到家中做客,與幼兒共同玩耍,既能對幼兒的活動范圍進行有效的監管,又可以鍛煉幼兒與他人溝通交往的能力。因此,從家長角度而言,要創造更多有利的環境和機會是十分有必要的,這種環境既讓幼兒社交能力獲得提升,又能防止幼兒沾染不良社會習俗。
3.教給孩子交往的技能
從家庭角度出發,為使幼兒具有更好的社交能力,父母應從對方面提高他們的社交技巧,從而增強幼兒的社交能力。
(1)善于文明用語。作為分母,要教育幼兒講文明,懂禮貌。對于一些如“謝謝”、“您好”、“麻煩您”、“對不起”等文明禮貌用語,善用文明語言,禮貌待人,獲得別人對幼兒的好感,增加鍛煉社交能力的機會。
(2)遵守規則,學會合作。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作為父母,一方面,教育幼兒,要遵守游戲規則,與其他幼兒一起玩耍時,遵守游戲的規則,促使游戲順利的進行,其他幼兒才會更愿意與自己共同玩耍;另一方面,要學會寬容待人,善于和他人合作,在游戲的過程中,不可自己過于獨大,凡事必須聽從自己,要能夠與其他幼兒和諧相處,共同商議游戲對策,尊重其他幼兒的選擇,善于和他們合作,共同完成游戲[3]。在這樣的情況下,其他幼兒才更愿意和自己玩耍,幼兒自身才有更多的機會培養社交能力,社交能力才能更好的發揮。
三、結論
家庭作為對幼兒時期接觸最多的生活場所,對幼兒社交能力的形成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父母作為家庭最主要的成員之一,有責任有義務為幼兒社交能力的培養,營造優良的家庭環境,促使幼兒社交能力獲得有效的發揮。
參考文獻:
〔關鍵詞〕社會情緒學習;中小學;“促進選擇性思維策略”課程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84(2012)10-0018-04
情緒能力(emotional competence),也譯作情緒勝任力,是個體對自己和他人情緒進行識別、解釋和建設性地反應的必要社會技能,是以情緒智力為基礎的一種習得能力,反映了個體通過學習掌握技能以及將這種技能應用到具體情境中的能力。情緒能力具體包括8項技能:(1)知覺自己的情緒狀態;(2)根據所處背景和表情線索識別他人情緒;(3)使用情緒語言;(4)共情,有同情心;(5)理解情緒表達與內部體驗可以不一致,并采用適當的情緒表達方式表現自己;(6)采用自我調節策略來適當地應對消極情緒;(7)使用適當情緒進行人際交流;(8)能夠接納自己的情緒體驗。
情緒能力被視為積極發展的基石,它可以幫助個體達成目標、應對挑戰、管理情緒、解決問題并影響人際關系,對兒童的社會能力提升起著重要作用。缺乏情緒能力會使兒童和年輕人不能有效應對社會和生活的挑戰,引發社會不適應。例如,欺負他人的兒童和受他人欺負兒童都存在著情緒調節問題,前者往往有不適當的情感表達方式,缺乏共情和與他人的情感聯結,后者則存在高度焦慮。
影響情緒能力發展的因素很多。首先,它會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但是作為一種以非智力因素為主的心理學能力,更多是在后天環境中逐漸習得和發展起來的。例如,二十世紀90年代,研究者們發現很多威脅兒童情緒健康的因素,包括貧窮、父母失業、父母犯罪、錯誤的父母教養方式、緊張的家庭關系等,這些都會對兒童的情緒和行為產生持續的影響,導致兒童情緒和行為的外部或內部問題。外部問題主要表現為:大吼大叫、隨地吐痰、踢打物品、咬人、打架等破壞。內部問題主要有:抑郁、焦慮、社會退縮、社交恐懼等。正因為情緒能力具有很強的可塑性,這也為教育實踐中兒童情緒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基本條件和可能。
美國的研究者和教育者針對美國兒童青少年存在的問題,將“情緒能力”這一概念應用于中小學教育中,在1994年提出了社會情緒學習(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簡稱SEL)課程的概念。社會情緒學習旨在安全、支持性的環境中習得社會技能和情緒技能,包括自我覺知、自我管理、社會覺知、關系技能以及負責任的決策,從而減少學生的問題行為,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使個體更好地面對生活中的挑戰。美國學業與社會情緒學習聯合會(Collaborative for Academic,Social,and Emotional Learning,簡稱CASEL)是為從幼兒到高中孩子的社會情緒學習提供科學的指導與評估的交流中心。CASEL在2003年評定出20個優秀項目,其中側重提高情緒能力的優秀項目共5個,分別是“促進選擇性思維策略”(Promoting Alternative Thinking Strategies ,PATHS)、“第二步”(Second Step)、“關愛學校團體”(Caring School Community)、“多種沖突解決”(Productive Conflict Resolution)以及“創造性解決沖突與合作學習”(Resolving Conflict Creatively & Partners in Learning)課程項目。近期發展的“強健兒童”(Strong Kids)項目也側重提升情緒能力,并且得到了CASEL的肯定。本文主要對“促進選擇性思維策略”(PATHS)課程進行詳細介紹。
促進選擇性思維策略(PATHS)由格林伯格和庫施等人于1995年提出,最初在賓西法尼亞州實行。截至2009年,在美國已經超過1000所小學使用此課程,課程適用于學前到小學六年級的普通兒童和特殊兒童(失聰、低收入、農村兒童、其他文化兒童)。該課程通過提升兒童的情緒理解、情緒調節以及社會問題解決能力,來降低危險性兒童的攻擊行為。課程約30~45課時,每節課約20~30分鐘。對PATHS項目的實施效果研究表明,PAHTS課程適用于正常學生和特殊教育學生,可以有效減少兒童的攻擊行為,并具有持續作用。格林伯格(1995)對48所美國社區學校的一年級學生實施6個月的課程干預后,學生破壞行為減少,班級氣氛得到改善。追蹤研究表明,在三、四年級期末時,接受過課程的男生同其他男生相比有較少的攻擊行為。2006年研究者對318名小學二、三年級的普通學生進行每周三次、共68課時的PATHS項目課程干預,促進了學生抑制控制和言語流暢性的發展,減少了學生的問題行為。PATHS項目也可用于特殊教育的問題兒童(學習障礙、心理延遲、情緒與行為障礙、身體缺陷兒童),接受該課程的一至三年級學生在兩年后有較少的內部問題(焦慮、退縮)、外部問題(違規與攻擊行為)以及抑郁癥狀。另外,在對一至六年級聾啞兒童進行該課程教育后,兒童的社會情緒技巧、情緒識別技巧和社會能力得到顯著提高,而且在接受課程的一年和兩年后仍具有效果。
1.“促進選擇性思維策略”課程的理論基礎
PATHS項目基于兩個理論,分別是情感-行為-認知-動力模型,即ABCD發展模型(Affective-behavioral-cognitive-dynamic Model,ABCD model)和神經認知模型(Neurocognitive Model)。
ABCD發展模型認為認知、情感、情緒語言和行為的整合對提升社會能力有重要作用。在兒童早期,情緒的發展早于認知發展。兒童在學會用語言表達情緒前,便已經會體驗情緒并做出反應。隨著年齡的增長,情緒會與認知和語言功能整合起來。ABCD模型強調要將兒童的認知、情感和情緒語言及行為進行整合,進而促進兒童的社會適應、改善同伴關系。
神經認知模型提出了“垂直控制”和“水平交流”的概念。垂直控制指較高級控制系統的前額皮層控制較低級的邊緣系統。在成人中,邊緣系統在快速接收情緒信息后,會將信息傳至前額皮層進行解釋,之后信息再傳回至邊緣系統,以進行情緒調節。兒童的前額皮層與邊緣系統的神經聯結尚未完全發育成熟,在面對挑戰性社會情境時,情緒信息無法順利傳至前額皮層進行加工,因此抑制控制能力較差,往往會表現得過于沖動。水平交流指大腦兩半腦通過胼胝體的交流。左右半腦在加工不同類型的信息時分工不同,左半腦負責接收、表達語言和表達積極情感;右半腦負責接收情感和表達消極情感。用語言表達情緒體驗時,信息要從右半腦傳遞至左半腦,兒童兩半腦神經發育不成熟,在體驗到情緒時,常無法通過語言表達出來。神經認知模型認為兒童的神經功能會影響情緒調節,以及社會、認知和行為表現,兒童缺乏抑制控制能力和情緒語言表達能力都會引起問題行為,因此PATHS的目的在于通過提升這兩種能力,促進垂直控制和水平交流能力的發展,以減少問題行為。
2.“促進選擇性思維策略”課程的主要內容
PATHS課程主要提升學生的水平交流和抑制控制能力。教師通過教學生情緒識別和情緒語言表達技巧來提升學生的水平交流能力。教師使用卡通圖片,讓學生理解各種情緒的面部表情,促進學生對基本情緒的理解。卡片內容包括表情狀態的面部圖畫(通過右半腦識別)和相應的表情詞(通過左半腦識別),積極情緒使用黃色卡片,消極情緒使用藍色卡片。教師通過情境想象法或游戲,讓學生體驗不同的情緒狀態(如愉快、緊張)的身體感覺;教學生觀察同伴的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學習情緒狀態的各種線索,鼓勵學生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以促進兩半腦的神經整合。
在課程中,兒童通過練習自我控制策略來提升抑制能力,主要包括言語調節(自我對話)和抑制控制。學生學習采用小烏龜技術(Turtle Skill)調節消極情緒,并與信號燈控制(Control Signal Poster,CSP)相結合以解決問題。小烏龜技術即講述一只小烏龜學會如何控制自己情緒的過程。兒童學習“扮演小烏龜”,當體驗到憤怒或其他強烈的消極情緒時,試著像烏龜縮進龜殼一樣控制自己的沖動,共分三步:①先讓自己的沖動停下來;②試著做深呼吸,呼吸放慢;③用語言說出產生消極情緒的事件,以及自己的感想。在采用小烏龜技術時,同時采用信號燈控制技術。信號燈控制技術是給學生呈現交通信號燈的圖片來指導行為,信號燈中的紅色,是指通過小烏龜技術,使自己冷靜下來;當小烏龜技術完成后,采用黃色信號燈,自己針對引緒的事件想出可行的計劃,并選出最佳計劃;綠色信號燈是實行計劃,并評價實行計劃后的結果,作為行動的反饋。教師在課堂中可進行講故事法和想象法,讓學生想象引發自己憤怒情緒的情境,如被同學叫不喜歡的綽號時,自己的情緒體驗是怎樣的,學生試著用小烏龜技術讓自己冷靜下來,并采用信號燈技術想出可行的解決方法,讓學生參與討論,并對引發的結果進行討論。課程中,完成小烏龜技術的學習所需時間隨兒童不同的發展水平而有所差異。
3.“促進選擇性思維策略”課程的應用實例
凱姆,格林伯格和庫施等人在考察PATHS課程在特殊教育上的持續效應的研究中,針對七所特殊學校中的133名兒童,開展為期60個課時的PATHS課程教學。本研究所設計的課程包括三個單元:自我控制單元(小烏龜技術)、感受單元以及問題解決單元。
自我控制單元旨在教授小烏龜技術和強化行為控制。在課程中首先向兒童講述小烏龜的故事:一只小烏龜有人際交往和學業困難,因為他“不會停下來思考”。在大烏龜的幫助下,小烏龜學會了自我控制(縮進龜殼里)。當兒童遇到問題時,首先模仿小烏龜將手臂蜷縮,然后通過三步冷靜下來:先控制住自己的沖動,然后做深呼吸,再說出產生消極情緒的事件,與教師討論自己的問題和感受。同時這個單元中教師還要設計一個強化系統為兒童提供物質和精神獎勵。當兒童正確使用這些技術時就會受到獎勵,起初為兒童提供的是物質獎勵,隨后物質獎勵逐漸被精神獎勵所替代。通過這種方法,兒童在各種情境中就會自發使用小烏龜技術,進而增強兒童自我控制能力、改善人際關系,提高注意力。
感受單元的主要目的為促進對情緒和人際關系的理解。這部分主要講授35種不同的情緒,分為基本情緒(高興、悲傷、生氣)和復雜情緒(嫉妒、內疚、驕傲)兩種不同的發展水平。讓兒童了解到自己可以體驗到各種不同的情緒,這些情緒有些是令人舒適的,而有些則令人不太舒適。然而行為則不同,并不是所有的行為都是合適的。換句話說,兒童要學會對行為進行評價。同時兒童要了解到感受可以作為一種信號為人際交往提供有用的信息,如果兒童學會了如何讀懂自己的情緒,就可以借助這些信息決定下一步應該如何做。因此使用“感受面孔”技術:首先讓兒童制作自己的“感受盒子”,向兒童介紹每種情緒含義,隨后兒童制作每種情緒的自畫像,制作情緒面孔圖片,每張情緒面孔附上一張相應的紙條寫著“我感到……”,將它們放入“感受盒子”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兒童的“感受盒子”中會裝滿各種情緒面孔。這些小紙條和情緒面孔可以幫助兒童交流他們的感受。另外,教師也擁有自己的情緒面孔,并且能夠給學生作示范,與兒童進行交流。
問題解決單元包括主要問題識別,感受識別,思考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并且對結果進行評價,最后選擇最好的計劃。這些課程能夠改善兒童的認知技能并且可以和信號控制技術共同使用。問題解決單元主要包括兩部分。第一,教師在講桌上放置一個“問題盒子”或者“信箱”。學生可以將所遇到的問題寫下來放到盒子中。然后每周一次或兩次針對這些問題開展討論會。第二,將所學到的問題解決技能遷移到其他的學習領域。盡管PATHS關注的是社會思考能力的發展,但是教師在教授其他學業課程(如閱讀、數學等)時也能夠使用到問題解決模型。
PATHS課程所關注的是長期的效果,因此研究者對課程效果的測量分三次進行:第一次在實施課程之前,第二次是實施課程之后,第三次為課程結束后的三年當中。主要從以下方法來評估PATHS的效果。
情緒詞匯:根據庫施情緒訪談問卷(Kusche Affective Interview,KAI)測量兒童對情緒的理解以及提供不同情緒的實例的能力,如“寫出你所知道的不同的情緒”。
社會問題解決能力:使用社交問題解決訪談量表(Social Problem-Solving Interview,SPSI)測量兒童的社交活動思維技巧,在三種不同的情境中:被嘲笑、被拒絕、被同伴搶走東西,詢問兒童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他/她是否有解決問題的辦法,以及怎樣做。
兒童抑郁自我報告:使用兒童抑郁問卷(Children’s Depression Inventory,CDI)。該問卷包括27項抑郁自我報告測量,要求兒童報告過去兩周內的感覺,測量兒童的抑郁水平。
教師評價行為問題:兒童行為評定量表(Child Behavior Checklist-Teacher Report Form,CBCL-TRF)評價兒童的內部感受和外部表現以及兒童在學校的適應情況。教師通過觀察兒童,對兒童的行為和情緒問題進行評價。
教師評價社交能力:使用教師-學生評定量表中的社交能力分量表(Teacher-Child Rating Scale, TCRS)。主要從挫折容忍度、果敢性、任務定向、同伴社交技巧四個方面對兒童社交能力進行評價。
凱姆,格林伯格和庫施等人發現:在課程結束兩年之后,與未接受PATHS課程的兒童相比,接受PATHS課程兒童的教師報告了更少的兒童問題行為,并且兒童自我報告的抑郁水平更低。
4.“促進選擇性思維策略”課程的評價
語言表達能力是人文素養的核心能力,是大學生綜合素質的突出表現。在知識經濟時代,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信息的傳播和交流比任何時候都更為頻繁。人際交往、信息傳遞、知識傳播、文化交流和情感溝通等各個方面都離不開語言表達。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提出勞動者需要具有的8項核心技能,第一位的核心技能就是“交流表達能力”。一些以往似乎對交流表達能力要求不高的行業,如美容、護理、機械維修等,也提出了對語言能力的要求,語言表達能力逐漸成為工作勝任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然而目前高職大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卻不容樂觀,普遍較弱,主要表現在:一、口語表達能力差。由于我國的基礎教育以應試教育為主,不少學生只知道死讀書、讀死書,很少接觸社會,與人交往。進入大學后,社會大環境、學校教學等對語言表達能力都沒有相應的要求,他們很少有意識主動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因此,在與人溝通時,往往言不及義、不知所云,無法順利地表達自己的思想,甚至有的學生由于缺少與人交往的體驗,一說話就面紅耳赤,語無倫次,在人際交往中產生強大的思想壓力,造成心理障礙。二、書面表達能力差。主要表現為:錯別字多、語病多、詞匯量貧乏、文字寫作能力差。娛樂業的發展、網絡的普及,使學生越來越遠離閱讀,寫作只需按“ctrl+c” 和“ctrl+v”就能完成。符號、數字、縮略并用,詞匯、語法錯誤等在網絡交流中隨處可見。拿起紙筆,不少學生連請假條都不會寫。求職信上文理不通、標點不符、錯字連篇更是司空見慣的現象。
據調查,高職畢業生進入企業后,往往作為一線技術工人、服務人員,很難有提升、轉崗的機會。企業認為,與一般大學生相比,高職學生在實踐方面略有優勢,但語言表達能力差、缺乏人文知識、文化素質較低。由于人文素質的欠缺,尤其是語言表達能力的欠缺,造成了高職大學生就業競爭力低、工作崗位的適應性弱、后續發展的潛效性差。筆者有不少學生在校時學習成績優秀,但進入工作崗位后表現平平,由于交際能力差,不善言語,無法將自己所學有效地表現出來,甚至個別學生工作不久即被單位以不適應工作崗位為由而解約。相反有些成績一般的學生,在實習階段善于與上級及客戶溝通,獲得好評,從而成為班上第一個簽約的學生。這種狀況與高等職業教育的初衷顯然是相違背的。
一、高職大學生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必要性
一方面,社會對高職院校培養的人才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另一方面,高職院校忽視了高職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導致高職院校畢業生在激烈的人才競爭中處于弱勢,難以滿足社會對高職人才的要求。在這一形勢下,筆者認為,高職大學生迫切需要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首先,語言表達能力往往反映了一個人的整體素質。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大學生必須具備的重要能力和基本素質。其次,表達能力是就業的關鍵因素。語言表達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高職大學生能否進入用人單位。高職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首先遇到的就是寫作求職信、制作個人簡歷、招聘現場的談話、面試等,這些都與語言表達能力相關。在求職過程中,說比做更重要。大學生走上社會,只有借助口才推銷自己,向用人單位展示自己的能力,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兩個知識水平相當的人,其中思維敏捷、能言善辯的一個定會受到青睞,贏得更多的就業機會。再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是個人職業發展的重要因素。隨著人才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許多單位把出色的口才作為選拔人才的重要標準之一。有些高職大學生認為自己是技術型人才,到社會上靠專業技術能力吃飯,口才如何無關緊要。這樣的觀點是錯誤的。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是融洽人際關系的黏合劑,是順利通過就業面試的有效通行證,是進入合適的工作崗位的敲門磚,是展示自我才華、實現自我價值的重要手段,口才決定著個人生活的質量及人生的成就。大學生要在激烈的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必須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以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迎接來自各方面的挑戰。
二、如何提高高職大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筆者認為,要提高高職大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一方面要靠社會、學校、教師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學校大環境,加強語言文字規范標準的宣傳普及;將語言文字工作納入素質教育的軌道,開設相關課程,努力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能力;改革傳統教學模式和考試方法,將口試與筆試相結合;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發揮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另一方面更要靠高職學生自己加強語言修養,重視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在交際中克服心理障礙,主動大膽地參與社交活動,并通過閱讀、交流、演講、辯論等方法,不斷地訓練和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一)創造良好的語言文字環境,提高高職大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1、提高語言文字規范意識,創建良好的語言文字環境。
社會各部門要對語言文字規范使用的宣傳力度,懲治語言文字“污染源”,凈化語言文字環境,促使全社會形成良好的語言使用習慣。
高職院校要將語言文字工作納入素質教育的軌道,建立健全的語言文字機構,切實加強語言文字規范的宣傳普及工作。在校園設立固定的語言文字宣傳標語,設立語言文字專用櫥窗,介紹國家語言文字方面的法令法規,并通過校園網、校園廣播等方式,創建良好的宣傳氛圍。高職院校教師包括雙師型教師、企業的兼職教師,要率先垂范,規范教學語言,講普通話、正確使用漢字、正確使用標點符號,通過一言一語,一筆一劃,給學生以積極的影響。
2、開設相關課程,努力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建議高職院校在一二年級學生中開設《大學語文》、《應用文寫作》等課程;根據院校的實際情況,還可開設《美文賞析》、《書法》、《演講與口才》、《大學生口語表達》、《普通話實訓》等相關課程。
3、開展豐富的校園活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高職院校可以開展豐富多樣的校園活動,如朗誦比賽、演講比賽、辯論會等;可以幫助學生組建大學生社團,如“讀書社”、“文學社”、“辯論社”、“話劇社”等等;還可根據各系部的特點開展校園活動,如管理系舉行營銷模擬、機械系開設儀器維修部、旅游系進行現場導游等,在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培養學生語言交流能力。
4、改革傳統的教學方式,大力推廣啟發式、討論式教學模式;改革傳統的考核方式,推行口試與筆試相結合的考試方式。
高職院校應當作為學生職業生涯的一個平臺,一個起點,為學生搭建一個合理而邏輯的知識結構,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和自學相關知識的能力。當學生進入社會后,能很快將所學知識轉化為他工作時所需要的能力,并不斷學習、獲得新的知識,從而使他能夠勝任他的工作。課堂上學生與教師之間、學生之間通過討論交流分享信息、提出建議、表達看法或共同致力于解決某一問題,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知識的首要方法,這比簡單地填鴨式的教學更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尤其是語言表達能力。
高職院校一貫強調學生的動手能力,然而在實際的考核中,幾乎全都延續了閉卷筆試的方式,考核學生對書本知識的記憶與背誦。建議高職院校建立適當的面試的考試方式,要求學生動手實際操作的同時,用語言清晰地表述操作的步驟及可能出現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等。只有考試方式改變了,教師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才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二)高職大學生要重視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加強個人語言修養。
1、認識語言表達能力對個人發展的重要性。
不少高職大學生不太了解社會對技術人才的綜合要求,認為自己懷揣雙證書(畢業證和職業技能證書),英語、計算機還過得去,就能在社會上擁有一席之地。他們對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缺乏足夠的認識,認為性格內向、不愛說話,正是技術人員的天性。然而社會日新月異地變化著,一個人不可能永遠只在一個崗位上做一件事,為了事業更好地發展,追求相對的高薪與職位,追求相對和諧的人際關系,都要求一個人具有良好的口語和文字表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不是簡單的說話,而是關系到個人今后的前途、事業成敗的關鍵因素。
2、加強閱讀,積累會話素材。
閱讀不僅可以增加人的文化知識,培養思維能力,還可以學習語言知識。不少高職大學生之所以不善于表達,因為大腦中存儲的信息量太少,沒有會話的素材。良好的口才來自深厚的專業知識積累和廣博的日常生活知識的儲存。只有多讀、多看、多記,到用時,才能脫口而出。書讀多了,精彩的詞句自然記錄了下來,時間一長就不會感覺話到嘴邊無詞以對了,發言時才能滔滔不絕,精彩紛呈。因此建議廣大高職生改變只看動漫卡通、網絡文學、流行影視、短信段子的淺閱讀習慣,廣泛地閱讀文化經典,包括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中的各類經典名著,以完善自己的文化結構和知識體系,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蘊。通過閱讀,拓寬知識面,了解傳統文化,提高思維能力和應用寫作能力,同時感受語言的美感、啟迪智慧,提升人性,塑造人格。
3、加強訓練,有意識地自覺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任何技能的掌握,都必須經過長期、反復、刻苦的訓練才能取得成效。要提高個人的語言表達能力,高職大學生應當有意識地進行強化訓練,如朗讀訓練,充分運用語音、語調、語氣、語速停頓、輕重、抑揚、頓挫等語言技巧,準確讀出作品的韻味;如口述訓練,對自己所學課程進行復述、概述、綜述;如辯論訓練,通過課堂討論、宿舍臥談會等,運用敘述、提問、反駁、插話、誘導等技巧,鍛煉思辨能力及伶俐的口才;如演講訓練,利用校園生活的有利因素,積極參加各類社團及各項活動,爭取班級、社團、學校的競選演講,通過演講訓練,掌握演講的內容安排、技巧、感情運用、表情與姿態等,提高自己在大庭廣眾下的說話能力。此外,還可以通過講故事、解說、推銷、討論、對話、答題等途徑,進行說話訓練,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同時,要加強寫作訓練,通過寫作辯論詞、演講詞,以及寫作日常應用文,掌握常用文書的規范格式,做到文章意思明確、結構完整、層次清楚、用語得體。
4、主動大膽地參與社交活動,培養成功交際的心理品質。
語言表達能力要通過不斷地實踐才能提高,因此,高職大學生要經常給自己創造與別人交談的機會,如商場、超市、食堂等公共場所,消除膽小、害羞所帶來的心理障礙,學會與不同的人交流,提高與他人得體地溝通交流的能力。主動大膽地參與各類社交活動,如參加志愿者活動、社會兼職等,并在各類社交活動中,培養自己真誠、熱情、自信、寬容等成功交際的心理品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說話是一門學問,是一門藝術,掌握人際交往中的語言技巧,學會切合語境、得體地與人溝通交流,將會使自己終身受益。
愛因斯坦說:“青年人離開學校時,應是作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而不只是作為一位專家。否則,他連同他的專業知識就像一只受過訓練的狗,而不像一個和諧發展的人。” 中國的高等職業教育不僅僅要提高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同樣也有責任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像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校長格雷博士說的那樣,“(使學生)應當具有用文字和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的能力”,提供對學生一生都有幫助的教育。
參考文獻:
[1]張芳賢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在大學生就業中的重要作用社科縱橫,2008,(12)
[2]鄂亞彬如何提高大學生口語表達能力語文學刊,2009,(7)
[3]鄒小陽論大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自我培養企業家天地?理論版,2008,(6)
[4]李愛云 王秀影關于大學生口語表達現狀的調查分析教育與職業,2007,(8)
[5]劉美娟論大學生語言素質的缺憾及對策麗水學院學報,2005,(2)
1.1 對新環境陌生 護生初到科室,對病房的布局、病種、床位、規章制度不甚了解,接觸到的是陌生的面孔、陌生的環境和遭受病痛折磨的病人,對各種引流管、急救器材和藥品更是望而生畏,導致精神緊張,心情壓抑,從心理上厭倦同醫護、患者的主動溝通。
1.2 缺乏溝通技巧 隨著整體護理工作的開展,護患之間的交流更為重要,而護生剛剛離開校園步入社會,溝通能力較差,處于一種想說而不敢說,敢說而不會說的尷尬境地,也有的護生即使開口,也是語言刻板、生硬、不通俗,無法抓住問題的關鍵點。
1.3 缺乏專業知識 與病人交談時,很多病人容易就自己的病情、癥狀及愈后對護生提出一些問題,而護生學到的只是書本上的知識,臨床經驗甚少,對病人的疑問解釋不全面,畏懼患者向自己提出問題。
1.4 師生之間存在距離 許多護生在實習時始終與帶教老師保持距離,處于被動局面,老師講多少聽多少,從不多問一句;有人對老師有畏懼心理,不敢提問題;還有人虛榮心強,滿足現狀,不懂裝懂,疏遠老師;當然不排除帶教老師自身的原因。
2 培養方法
2.1 培養護生熱愛護理專業 帶教老師是護生的榜樣,也是護生從事臨床工作的啟蒙者。帶教老師的言行舉止對護生起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帶教老師的言行要體現出對護理專業的熱愛。
2.2 做好入科介紹,消除陌生感 護生入科第一天,帶教老師首先讓護生熟悉病區環境、設備及工作人員,然后介紹工作流程、規章制度及本科室的工作特點,使其盡快熟悉環境,消除陌生感。
2.3 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專業水平 實際工作中帶教老師要指導護生多進行基礎護理及技術操作,并認真講解操作步驟、重點及注意事項,實際工作中不要生搬硬套,要多動腦,勤動手,反復練習,既強化了護生的理論知識,又提高了操作技能。
2.4 不斷提高護生的溝通技巧
2.4.1 通過加強護生的語言、體態語言(儀表、表情、動作)的訓練,以提高護生的人際溝通能力 ①引導護生與病人交談時做到文明禮貌、語氣和緩、語調委婉、語速適中,多使用啟發性、疏導性、安撫性語言。把溝通方法逐漸傳授給護生,使護生掌握好接待、解釋、送別時的基本語言。②臨床帶教中注意指導護生運用傾聽、表情、眼神、姿勢等與病人進行有效溝通,表情要親切、真誠,富有同情心,在舉手投足間體現對病人的關懷。
2.4.2 爭取病人合作 多數病人對護生不信任,認為護生經驗少,理論知識缺乏,不愿讓護生進行操作及護理,使得溝通困難。對此應鼓勵護生積極參與,并向病人解釋清楚。在護生操作前帶教老師一定要先了解操作難度,如:靜脈輸液時,血管好的病人可讓護生操作,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在一次不成功的情況下,帶教老師要親自操作,切不可讓護生再重復操作,以減少患者的痛苦和不滿。
2.4.3 消除護生的恐懼心理,提高心理素質 護生在與病人交談時,普遍存在緊張心理,尤其在病人提出問題時,倍感緊張和恐懼,這種心理將直接影響溝通的效果。帶教老師要經常帶護生到病房與病人交談,同時鼓勵護生積極參與,在護生發言時切不可打斷,發言完畢,可加以詳細補充。
2.4.4 培養護生積極而穩定的情緒 帶教老師應善于培養護生對情緒的自我認識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及時指導護生正確處理情緒變化,避免不良情緒影響與病人溝通交談。帶教中還要注意培養護生認識他人情緒的能力,處理好病人的情緒。護生要具備善解人意的洞察力,運用良好的溝通技巧,取得病人的理解與信任,使病人愿意與其交流。
3 效果
3.1 提高了自身的心理素質 實習前護生普遍認為與病人溝通困難,不知道該怎樣溝通,因為課本中沒有講到具體的交流內容,使無臨床經驗的護生將各專科知識整合為某項護理操作的解釋有一定難度。通過帶教,護生進病房后可在短時間內與病人主動、自然交談,能抓住談話重點,語言通俗易懂,并能運用表情、眼神、動作等體態語言,交流效果良好。
3.2 提高了病人對護生的信任、滿意度 通過交流,護生掌握了更多的知識、技巧,患者主動要求由護生來進行操作,為以后工作中的交流奠定了良好基礎,得到了病人及家屬的一致認可。
3.3 溝通技巧的掌握有益于護生實習 實習中善于與病人溝通,提高了病人對護理操作的知情程度,融洽了護患關系,也讓護生得到了更多的實踐機會,使其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迅速提高。
1.選題的意義及原因
語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作為交際工具的語言是由語音、詞匯和語法三部分構成的。語言這三大要素也就是心理學家所說的音、形、義。這三者當中缺少任何一項都構不成語言,也不能單獨地起到語言的交際作用。學習語言必須學習它的全部,而不是部分。由于語音是語言構成的首位要素,也就可以說,語言先是有聲的,其次才是有形的,人們在學習任何一種母語的時候,必須遵循這一語言規律,首先學會的是有聲的語言,然后才是書面的語言。在音、形、義三者當中,語音是語言的物質外殼,是語言口語交流的基本物質單位。
社會生活的信息化合經濟的全球化,使英語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語作為最重要的信息載體之一,已成為人類生活各個領域中使用最廣泛的語言。英語口語的重要性也日益明顯。但是學生說出來的英語由于語音的問題導致別人聽不懂的現象很多。因此,我國英語語音教學的現狀不容樂觀,存在許多問題。
在第二語言教學中,語音是關系全局的。語音不對,語法就不對,詞匯就不對,因為語法和詞匯都是通過語音表現出來的。在學習第二外國語言中因語音錯誤而造成誤解的例子屢見不鮮,它也說明語音學習有一定的難度。
2.學習策略的定義和分類
我國的英語教育工作者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從各個方面對學習策略進行了研究,如黃小華(1984)、文秋芳(1991)和吳一安(1993)等進行了有關學習策略的研究。他們的研究發現:學習策略的使用和很多因素有關,如學習者的性別、年齡、認知風格和文化背景等。關于不同性別對英語學習策略的影響,Gob和Foong發現,新加坡的中國女生在學習英語時比男生更喜歡用補償策略(如猜測生詞)和情感策略(如控制焦慮情緒)。文秋芳認為,性別與學習成績的好壞無顯著關聯。吳一安認為,女生的學習策略要比男生好得多。
學習策略是指學習者在學習活動中有效學習的程序、規則、方法、技巧及調控方式。它是學習者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經常采用的、習慣化了的、受本人偏愛的態度、風格、方法和技巧。學習策略包括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情感策略、交際策略和資源策略五種類型。
自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外語學習策略研究中對于一些基本問題一直持有異議,其中最為明顯的是對學習策略的定義及分類。第二語言學習策略研究者對學習策略提出了多種定義,以下將列舉出較有代表性的幾種:
Stern(1983):“策略最好用于泛指語言學習者采用方法(approach)的一般趨勢或總體特點,技巧(techniques)用于描述可視行為的具體形式。”
Wenstein和Mayer(1986):“語言學習策略師學習語言時的做法或想法,這此做法和想法旨在影響學習者的編碼過程。”
Chamot(1987):“學習策略師學生采取的技巧、方法或者刻意的行動,起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習效果和易于回憶語言的形式及內容。”
關于學習策略的分類,目前較典型的是O’Malley和Chamot,Oxford,以及Cohen的分類。
3.數據分析
3.1研究目的
通過調查分析了解高職高專非英語專業學生對自己語音學習的觀念、語音狀況和語音意識的看法及對語音教學的期望;經過統計分析高職高專非英語專業學習者的英語學習策略的使用情況,找出英語學習成功者和學習困難者的語音學習策略的差異,對語音教學提出可行性建議。因此,本項研究對英語教學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
3.2調查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工具為學術界廣泛接受的Strategy Inventory for Language Learning Version 7.0(SILL),并采用了它的計分方法,來收集英語學習者的數據和信息。問卷分為6部分,共50個問題。
3.3調查對象
本研究的對象為湖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2009級大一學生104人,分別來自非英語專業不同院系。其中男生65人,女生39人,平均年齡18.5歲。這些學生每周都有四課時的大學綜合英語,包括讀寫課與聽說課的學習,語音學習也是其中一部分內容。
3.4數據收集和分析
當前研究的數據收集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用來分析語音學習策略的問卷數據收集和第二部分為用來分析英語語音成績的考試成績的收集。上述被試者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認真了解每一個問題并且如實地填寫。測試時間約15分鐘,一共發放103份問卷并全部收回。有效問卷為100份。問卷回收后,用SPSS統計軟件數據包處理全部數據,得出非英語專業學習者的英語語音學習策略的平均值和標準差。
3.5調查結果與討論
對收集的數據運用社會統計學軟件包SPSS13.0對所得到的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得到以下結果。
描述性統計分析非英語專業學習者的英語語音學習策略的使用情況,得出以下信息:
從表中可以看出,社交策略(M=3.2753,ST=0.78286)位于六類策略之首,而記憶策略則最低(M=2.6788,ST=0.55398)。這說明社交策略被學生運用得最多,記憶策略則運用得最少。中間的策略從高到低依次為:情感策略、補償策略、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這可以解釋為一方面學生學習了一定的發音規則,可以運用這些規律來進行提問與合作(M=3.2753,ST=0.78286)來提高發音;間接策略中的社交策略和情感策略位于前兩位,但記憶策略卻位于最后,最不被學生使用。記憶策略是大學生學習英語常用的策略,但在這里對于語音學習卻不受歡迎,可能是因為語音是為了幫助記憶詞匯、句子,因此對語音的記憶就運用得少。直接策略中的認知策略(M=2.8656,ST=0.48363)的使用比補償策略稍低,位于第一。但認知策略中的模仿操練(M=2.6520,ST=0.55149)和為輸入和輸出創造構架(M=3.4000,ST=0.84537)這兩項策略為學生較多運用這與他們的觀念一致,也與傳統的語音教學方法有關。為了能準確地發音,默念、先讀準個別音素再讀單詞、先讀準困難單詞再讀完整句子等使用頻率較高。而分析推理策略(M=2.5900,ST=0.81630)較其他兩個認知策略的受歡迎程度要低,這可能要歸因于被試者在課堂上沒有這方面的訓練,因而對于英漢發音的對比、語音知識的歸類及總結就做得較少了。
情感策略中的鼓勵策略(M=3.4500,ST=0.87473)說明非英語專業的大學生對于自己的英語語音的學習在情感上一方面鼓勵自己取得進步,另一方面卻在情感上放松語音學習,對于語音學習的重視程度不夠。另外,元認知策略被學生運用較低,說明學生對自己的語音學習計劃性低,日標不明確,對自己的語音學習重點和難點不是很清楚,因而導致了在評價自己的語音學習成效時就相對較少。社交策略中的提問(M=3.78,ST=0.975)比與他人合作(M=3.1167,ST=0.93848)的運用高,說明在語音不會的情況下多傾向提問請教別人,而較少與他人一起練習語音。
4.結語
對學生學習策略調查研究,了解學生學習活動的思想和狀態有利于教師調適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方法因而對英語專業大一學生學習策略的調查更具有特殊意義。廣大的英語教師應該重視對語音的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指導得法,他們將終生受益。
參考文獻:
[1]Abraham,R.and Vann,R.Strategies of two language learners:A case study in Wenden and Rubin(eds.),1987.
[2]Ashen,J.J.Learning another language through actions:The complete teachers’guidebook.Los Gatos,CA:Sky Oaks Productions,1977.
中圖分類號:TP39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5168(2017)11-0047-03
我國有很多的人養殖水族寵物,如觀賞魚、觀賞蝦、龜及其他水生物種等。這些人有著相同或相似的興趣愛好,但由于缺少交流平臺,有時很難對共同感興趣的事物進行交流、分享。垂直社交網站是以用戶共同的特點如興趣愛好、職業專業等為社交主題所建立的社交網站。在垂直社交網站中,用戶擁有共同的話題,且話題資源多,也更有深度,能夠使用戶快捷地獲取所需信息,有效減少用戶篩選信息的成本,提高效率。商家也會有針對性地投放廣告和信息,滿足用戶對某個方面的需求。也就是說,垂直社交具有商業價值。目前,國內水族寵物的社交媒介有博客、貼吧、論壇等,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也積累和培養了一大批水族愛好者,但這些媒介通常是綜合性網站的一部分,增加了人們篩選有效信息的時間成本和交流難度。對此,本文設計一款專門針對水族寵物愛好者的社交網站。
1垂直社交網站及相關設計技術
1.1社交網站的現狀
在互聯時代,社交網絡更加低成本、廣連接、高效率,人們社交范圍不斷擴大。在社交需求日新月異的今天,社交新品不斷涌現。目前,全球互聯網活躍的社交網站有Facebook、Twitter、Pinterest、LinkedIn等,Facebook是面向所有用戶的綜合性社交網站,Twitter是以微博客的形式進行社交的綜合性社交網站,Pinterest是世界上最大的圖片社交分享網站,LinkedIn是基于職業和商務關系垂直細分的社交網站。國內也有與之相類似的社交產品,如人人、微博、花瓣、天際等。根據社交行為和活動的基礎,社交產品大概可分為:基于關系圖譜的社交、基于興趣圖譜的社交、基于地理位置的社交等。中國社交網絡的發展歷程主要分4個階段:早期社交網絡雛形BBS時代、娛樂化社交網絡時代、微信息社交網絡時代、垂直社交網絡應用時代。
1.2相關設計技術
本文實現水族寵物垂直社交網站主要采用的技術包括MicrosoftAzure、Bootstrap、iQuery、WinJS、ADO等技術。MicrosoftAzure是由微軟提供的互聯網級的云計算服務平臺,可提供計算、網絡、數據、應用程序等服務。由這些基礎服務可以組合出基礎結構、數據管理、Web應用程序、開放和測試、存儲備份和恢復等多種解決方案。Bootstrap是由Twitter的MarkOtto和JacobThornton基于CSS開發的用于開發響應式布局的Web項目的HTML、CSS和Js框架。iQuery是一套JavaScript腳本庫,能夠完成編碼邏輯,實現業務功能,使用iQuery將極大地提高編寫Javascript代碼的效率。WinJS是一個開源的JavaScript框架,包含微軟提供的所有JavaScript庫,用于幫助開發者創建HTML/CSS/JS應用。ADO是微軟的一個面向對象的數據庫編程接口,與編程語言無關,它提供了統一數據訪問方式,用于訪問數據庫中的數據。
2垂直社交網站的設計
2.1系統構成
針對水族寵物垂直社交網站的特點,以水族箱為主題,以滿足普通水族愛好者基本的社交需求,社交體驗貼近人們習慣的方式,且具備移動特性為目標。通過對國內水族網站的調查和水族愛好者的訪談調查,對水族愛好者在其他社交媒介中分享的水族類信息進行整理歸納。將網站分為首頁、個人主頁、水族箱頁面、水族箱計算器、注冊/登錄5個部分。首頁主要實現用戶水族箱信息的匯總展示;個人主頁是用戶發表動態和了解其他用戶動態的窗口;水族箱頁面是水族箱相關內容的展示;水族箱計算器是方便用戶獲取開缸所需數據的計算工具;注冊/登錄是用戶加入網站使用社交功能的基礎,系統構成如圖1所示。
2.2各部分功能
①網站首頁:網站首頁主要向瀏覽網站的用戶介紹網站,展示網站內容,吸引用戶注冊。
②登錄/注冊:實現用戶注冊、登錄等功能,用戶注冊并登錄后才能修改自身的數據和水族箱內容,通過用戶注冊,登錄/注銷功能來保證用戶數據信息的安全。
③個人主頁:個人主頁是用戶個人信息的匯集和信息展示的主要場所,默認顯示最近動態,只有注冊用戶才可擁有個人主頁。
④水族箱頁面:是用戶水族箱詳細信息的展示,包括水族箱參數信息展示和水族箱日志等。
⑤水族箱計算器:是為用戶提供的方便計算開缸所需數據的專業計算工具,可以計算新創建的水族箱的相關信息。各部分功能如表1所示。
2.3響應式設計
為了使不同顯示尺寸設備的用戶都能獲得良好的體驗,本文采用響應式設計,主要使用Bootstrap進行實現。運用Bootstrap的流式柵格系統來創建大多數的頁面布局,并使用Bootstrap的CSS樣式和組件,完成頁面內容設計與實現。水族箱計算器頁面因其包含較多用戶輸入和輸出的操作,主要使用WinJS來實現。圖2是個人主頁的響應式設計的流程圖。
從流程圖看出,對于已經注冊的用戶登錄后,Users控制器獲取參數UserID,并實例化UserModel,通過Us-erModel里Aquariums中的GetDataSourceByUser方取與此用戶相關水族箱的數據。再通過Sections中的GetSectionListViewModelByUserID方法來獲取與此用戶相關的動態信息數據,然后返回用戶視圖。通過用戶視圖,調用與之相關的視圖片段,遍歷Model中返回的數據,呈現出完整的界面。
3運行效果
按照上述設計實現的個人主頁包括用戶頭像、昵稱以及“最近動態”和“喜歡”的水族箱、“關注”的人、“粉絲”的統計,位于頁面的上部狀態條。下面的內容使用Boot-strap的柵格系統分為三列,中間是發表新動態和所關注的用戶動態展示模塊;左邊顯示我的水族箱,并預留了個人公告板;右側放置了開缸按鈕并預留了可用于向用戶提供技巧經驗的手冊和最近訪客記錄。在大屏幕上顯示所有內容,左中右三列的橫向占比為3:6:3;在中等屏幕和小屏幕上,以8:4的比例顯示中間和右邊兩列;在超小屏幕上只顯示中間一列。顯示結果如圖3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