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5 17:09:0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風景園林培養目標,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中圖分類號】G47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646(2008)08(b)-0242-02
獨立學院是高等教育尋求辦學模式和管理體制的一項重要制度創新,在解決教育經費短缺和滿足人民群眾的教育需求上起了重要的作用,為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作出了積極貢獻[1]。與此同時,隨著人們對居住環境質量要求的提高,社會對風景園林專業人才的需求急劇增加,風景園林專業從以前的默默無聞成為今天最受歡迎的熱門專業之一。據中國風景園林學會的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已有76所理工類、農林類、綜合類高校設立了風景園林本科專業,國內現存的30余所農業院校幾乎全部設置了風景園林本科專業。風景園林也因此成為農林類院校獨立學院辦學中的首選專業。與傳統的大學本科“科研型”、“學科型”教育明顯不同的是,獨立學院辦學必須重實踐,直接面向市場和社會,教育目標由素質教育轉向應用人才的培養。因此,如何建立一個合理的培養體系,如何在獨立學院園林專業教學中體現辦學特色,如何引導學生正確理解風景園林職業素質需求和掌握學習方法,都值得我們關注和思考。本文將在詳細闡述獨立學院風景園林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基礎上,構建獨立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并探討其培養方法,希望對提高獨立學院風景園林專業的教育質量有所益處。
1 獨立學院風景園林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獨立學院風景園林專業培養目標應結合獨立學院生源的特點,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向社會輸送既有專業理論素質又有實踐操作技能的高級應用型本科人才。
1.1 獨立學院學生的特點
獨立學院的生源在錄取分數上,他們與第一、 二批錄取的分數相差懸殊,是在高考第三批錄取的,俗稱“三本生”[2]。由于降分錄取,其文化基礎與“一本”、“二本生”之間有一定的差距,但他們優勢明顯,多數學生思想活躍,興趣廣泛,勇于創造,可塑性大,對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非常珍惜。
1.2 社會對風景園林專業人才的要求
社會需求為風景園林行業提供了嚴峻的挑戰和諸多的機遇,風景園林師擔負著改善生活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社會歷史重任。社會需要基礎深厚、知識面寬、動手能力強、有創新精神的園林規劃設計和園林施工管理的復合型人才[3]。
1.3 獨立學院風景園林專業人才培養的方向
獨立學院本著“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的辦學理念,要求風景園林專業學生必須具備生態學、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等方面的基礎理論與基本知識,能在城市建設、園林、林業部門和花卉企業從事風景區、森林公園、城鎮各類園林綠地的規劃、設計、施工、園林植物繁育栽培、養護及管理等工作,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復合型、應用型和技術型高級專門人才[4]。
2 獨立學院風景園林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建立
獨立學院風景園林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建立必須依托教學理念的更新、教學環節和教學方法的改進以及教師隊伍的完善。
2.1 教學理念
傳統風景園林專業本科教育因注重理論教學和研究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非常注重信息量的提供,目的是打下深厚的基礎和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學生面對“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往往非常被動。學生做畢業設計或走上工作崗位時才開始組裝龐大的知識結構,常陷入茫然的困境。獨立學院風景園林專業人才培養理念應由過去“被動地灌”轉為“主動地抓”。師生應充分認識到本專業的綜合性和應用性,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老師教學的引導性。在教學理念中強化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作用和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自主創新和專業實踐技能。
2.2 教學環節
風景園林專業因其綜合性和實踐性,在教學環節安排中,采取了專業理論課和實踐課交叉進行的方式,但這種交叉主要在第三學年和第四學年的教學中。第一學年和第二學年主要是文化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的學習。為改善學生對專業認識模糊的局面,促使其對專業產生濃厚的興趣,本專業在新生入學開設了專業介紹和專業認識實習。這些環節的加入起到了一定的引導效果,但還有將近一半的學生到二年級對專業認識仍然不清。獨立學院為了強化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和適應社會的能力,應在一年級通過專業認識實習或導師小組活動讓學生明了本專業的學習任務和學習目標,引導其產生自主學習的原動力。
2.3 教學方法
根據獨立學院學生的特點、風景園林專業的知識結構和職業要求,獨立學院風景園林專業本科教學必須一改過去“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可以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獨立學院風景園林專業教學宜多采用啟發式教學,讓學生變成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在學生對專業產生濃厚興趣之后,明確自己要學什么。部分課程教學中教師只需提煉重點加以講解,學生根據教師要求,通過查閱資料和實踐探尋,將細節部分加以補充和完善,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課堂由“講授式”變為“討論式”或“探究式”。一些設計類課程中應加強與學生的互動,做到邊講邊學邊做。工程類課程可以通過室外集中實踐或觀摩進行強化訓練。
2.4 師資隊伍
獨立學院要提高學生專業技能和適應社會的能力,“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是關鍵。“雙師型”師資隊伍應由專業基礎理論課教師、專業基礎實驗課教師、專業理論和實驗教師組成的有機整體。“雙師型”教師要具備較好的教學能力與素質,能將專業知識正確、有效地傳授給學生 ,并能獲得學生的歡迎。可以通過對專業教師的培養、緊缺人才的引進以及聘用具有專業實踐經驗、操作技能與職業素養的兼職教師來完善“雙師型”師資隊伍。
3 獨立學院風景園林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途徑
3.1 入校后施行導師負責制,讓其盡早明確專業培養目標和職業內涵
獨立學院學生管理中大多實行班主任負責制,班主任主要由學生工作處或者退休老教師擔任,這些老師在日常管理中非常認真負責、對幫助入校新生適應大學校園生活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往往忽視對學生的專業引導和專業興趣的培養。入校實行導師負責制,導師由專業老師擔任,可以帶領學生通過觀摩和興趣小組開展小項目的形式,讓學生盡早接觸到專業知識,明確學習目標,有利于學生加深對職業內涵的理解。本人在本專業一年級學生中組織過興趣小組開展小型綠地的規劃設計,大部分學生對此活動表現濃厚的興趣,說明他們有強烈了解專業的意愿,只是不知道表達的途徑。在低年級興趣小組活動開展過程中,盡管進程比較慢,交流有一定的難度,但學生都表現出了非常高的自主積極性,這給他們后期專業課程的學習起到了積極的引導作用。
3.2 在低年級開展專業認識教育環節,引導學生產生濃厚的專業興趣
專業認識教育是幫助學生從宏觀上把握專業的指導思想,引導其產生對本專業的濃厚興趣。本校東方科技學院風景園林專業在一年級進行了入學教育和專業認識實習,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專業認識教育除了報告式的入學教育和實地考察型的專業認識實習,還可以通過班級座談、優秀畢業生事跡報告交流會會和業內成功人士報告等形式來開展。這種活動應主要在新生入學時進行,幫助他們樹立優良的學習榜樣,通過激勵產生濃厚的專業興趣。
3.3 在高年級開展產學研聯動,增強師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產學研聯動是高校辦學的一種發展方向,也是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的有效途徑。在獨立學院辦學中,豐富的社會資源和靈活的辦學機制為產學研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平臺。風景園林專業實行產學研結合有非常現實的人力基礎和良好的社會環境。在風景園林專業產學研聯動中,可以充分發揮高年級學生的作用,給他們直面社會的平臺,讓他們明確社會對本專業的需求。在東方科技學院風景園林專業教學依托了湖南農大園林發展中心的項目開展,給部分學生鍛煉了社會實踐技能,為增強師生的社會實踐能力提供了舞臺。
4 結語
獨立學院風景園林專業的綜合性和應用性決定了其人才培養目標必須朝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方向發展。人才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從教學理念、教學環節、教學方法和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入手,可以通過導師制、認識教育和產學研聯動來實現。獨立學院應在明確風景園林專業培養目標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獨立學院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構建合理科學可行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實現服務社會的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 冀滿祥.明確獨立學院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探索應用型人才培養新路徑.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6(3)321-324.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21-0138-02
1 引言
201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公布了將風景園林專業定為一級學科專業,這標志著風景園林學科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1]。由于各類學校辦學層次、辦學歷史、學科背景以及地域影響等因素不同,出現了各高校人才培養模式不盡相同的局面。多數高校重理論教學,輕實踐教學,導致學生動手能力差,創新能力不強,不能適應人才市場對風景園林人才的需要。要進行高校轉型發展,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模式必須隨之進行改革,為進一步激發高校的辦學活力和轉型動力,教育部把高等教育結構調整作為“十三五”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務。因此,地方本科高等院校轉型發展成為必然[2],培養應用型人才,要以市場為導向,以面向基層,服務社會為目標來進行。
長春大學旅游學院是一所三本院校,生源質量較重點大學和二本院校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要想培養出能為地方風景園林行業做出貢獻的合格畢業生,就一定要突出專業特色。因此,長春大學旅游學院根據所處的地域、教學條件,重新修訂了原有的培養方案。在教學中發揚專業優勢,與園林行業對人才需求接軌,將人才培養定位為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增強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自2013年起進行“3+l”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辦學模式。
2 “3+1”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及意義
2.1 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
從2013年開始,長春大學旅游學院修訂了風景園林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積極探索風景園林“3+1”人才培養模式,即學生入學后的前三年進行系統的專業課程的學習,掌握專業必備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能力訓練,最后一年去校外實習基地進行實踐教學學習。
2.2 人才培養模式實施的意義
目前,由于風景園林專業在吉林省開設較晚,園林行業急需實踐能力強的專業人才。因此,需要將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在提高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針對園林市場對畢業生就業能力的需求,充分發揮“3+1”人才培養模式的作用,使學生能夠適應人才市場需求,成為復合型人才。學生可將理論知識融入園林實踐,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使學生可以在一年的園林實踐中學到課本上學不到的實踐經驗,集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完善的實踐能力于一身。“3+1”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為風景園林專業學生就業發揮了重要作用。
3 “3+1”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
3.1 科學定位人才培養目標與優化課程設置
3.1.1 培養目標
風景園林專業的學生不但要學習專業基本理論知識,還要著重提升實踐能力,使學生畢業后能夠勝任園林規劃設計、園林工程施工等工作,成為具有豐富理論知識和生產實踐技能的技術人才。基于此目標,提出了風景園林“3+1”人才培養模式,將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具有“基礎理論扎實,專業知識面寬,動手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應用型技術人才”。
3.1.2 優化課程設置
風景園林是一個綜合性、交叉性的學科,需要文學、藝術等多學科的融合和支撐[3]。風景園林專業人才培養要突出“應用性”、“復合性”、“設計性”的特點。因為“3+1”的人才培養模式需要前三年把全部課程講授完畢,筆者結合長春大學旅游學院的實際情況,對原有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多次討論與研究,科學地修訂了人才培養方案。對原來的課程體系進行調整和優化,如:將原來培養方案中的《旅游學概論》、《旅游資源與開發》等與園林就業關系不大的課程刪減下去,將其學時增加到《園林植物景觀設計》、《園林規劃設計》等與學生就業相關的核心課程中。又如:把《測量學》的理論課與實驗課分開設置,《測量學》實驗改為獨立設置的課程。這樣,加強了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加大了設計類課程和實踐類課程的比重,從而建立注重實踐能力培養的特色課程體系。
3.2 改革實踐教學體系
3.2.1 增加實驗、實習的實踐教學比重
在構建實驗、實習課程體系時,打破過去傳統的實驗、實習教學模式,增加了一些實驗課的學時數。如《測量學》的實驗課由原來的16學時增加到24學時,《測量學》、《園林樹木學》教學實習周數由原來的一周分別增加為兩周。通過實踐教學比重的增加,提升了風景園林專業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科學研究等能力。在實驗考核上,增加了實驗操作考核的項目,增強學生動手、親身參加的意識,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激發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踐教學效果明顯提升。
3.2.2 利用校外實習基地培養學生
該校十分重視校外實習實踐基地建設和管理,建立了“吉林省中辰園林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中景園林建設有限公司”、“長春鈺霖市政園林工程有限公司”等12個能夠長期合作的實習實踐基地。
在本科最后一年的畢業實習前,首先利用問卷調查形式了解學生的就業意向,然后專業教師根據學生的就業意向和專業課學習情況將其分成參加園林規劃設計實習或園林工程實習兩部分;再結合實習公司的用人崗位,分配學生去不同的校外實習基地進行實習,如有的學生手繪和電腦繪圖能力強就分配他們去以設計為主的園林公司;有的學生想去施工為主的園林公司,就分配他們去這樣的園林公司進行畢業實習。
學生在實習期間,結合實習單位的生產實際完成畢業設計(論文),由校內導師和實習單位的導師共同指導,提高設計(論文)的質量。學校規定在實習結束后,由實習單位給每個參加實習的學生做實習鑒定,只有實習合格的學生,才有資格參加畢業論文答辯。這樣,能夠促使學生認真對待并積極參加畢業實習。
學生通過在校外實習基地一年的頂崗實習,提升了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使就業競爭力明顯提高,一些在實習期間表現好的學生能夠被園林公司錄用,成為公司的正式員工。通過畢業實習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還解決了一些學生的就業問題。
3.2.3 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各類大學生科技競賽及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如組織學生參加第九屆全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組織學生參加吉林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促進學生專業知識、創新精神、專業技能的全面提高,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敏捷的思維能力。
4 實施“3+1”人才培養模式取得的成果
通過發放調查問卷、座談會等形式,對畢業生、用人單位進行了調研,總結“3+1”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成果,主要有以下幾點。
4.1 學生就業競爭力增強
風景園林專業“3+1”人才培養模式實施后,由于校內的實驗、教學實習及校外的實踐教學環節得到加強,學生的實踐內容更貼近生產實際。學生在園林公司由具有專業經驗的技術員現場指導,使學生的園林施工能力、設計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用人單位一致評價“3+1”人才培養模式實施后,畢業生的實踐經驗豐富,綜合素質得到了提高,就業競爭力明顯增強。如2013級的學生在剛剛參加3個月的畢業實習后,已有半數以上的學生與實習單位簽訂了就業合同。
4.2 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效果明顯
結合學科優勢,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各級創新創業競賽,專業教師指導學生參與科學研究和創新創業訓練項目,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近年來,風景園林專業學生在各類創新創業競賽獲獎多項,如在第九屆全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中風景園林專業的學生分別取得吉林省級競賽二等獎一項、三等獎一項,國家級競賽三等獎一項。
4.3 青年教師的教學效果得到提高
長春大學青年教師基本上都是從學校畢業后就來到學校工作的,缺乏園林生產實踐經驗。學校支持青年教師深入園林生產第一線,安排青年教師去校外實習基地帶領學生參加園林公司生產與管理等活動。在實踐中,把園林的理論知識與生產實踐相結合,提升了實踐教學的能力。實施“3+1”人才培養模式后,青年教師得到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機會,有助于對教材上生產實踐方面內容的深入理解,從而提高了青年教師課堂教學的效果,如風景園林專業的一名青年教師在2015年全校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大獎賽中,取得了全校第一名的好成績。青年教師通過在園林公司的實踐,更加了解企業對風景園林人才的需求,在今后課程講授中能夠根據生產實踐的需要進行講授,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對我校建立一支高學歷、高技能的師資隊伍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4.4 探索科研方向,促進企業發展
“3+1”人才培養模式使教師在指導學生參加教學實踐過程中,也參與到企業的生產與管理等工作中,能夠及時發現并解決行業中出現的問題,幫助園林企業提高工程及管理的效益。教師在解決園林生產實際問題的同時可以探索科研項目的研究方向,有助于教師科研項目的申報,提高教師科學研究能力。
大四學生經過一年的生產實踐鍛煉,就業能力得到明顯提高,一些學生已經成為今后企業發展需要的綜合性人才,校外實習基地可直接把畢業生留下工作,既解決了學生的就業問題,又為企業輸送了專業人才。
5 結語
風景園林專業“3+1”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使風景園林專業培養的人才具有較高的專業水平,更能適應園林人才市場需求,使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得到了提高。為學生提升職業崗位技術能力提供了充分的實踐機會,同時促進了青年教師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獲益的不僅僅是學生,對于學校、企業和社會來說也能夠滿足各自的需求[4]。
參考文獻:
[1]華 穎,程泊淞,邊亞光.風景園林專業實踐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J].山西建筑,2013(3).
20世紀50年代初,北京農業大學園藝系與清華大學營建系合作創辦了我國第一個園林專業,時稱“造園”專業,開創了我國風景園林教育事業的先河。近年來,風景園林專業本科教學的缺失對我國風景園林事業發展帶來的影響日漸顯現。2006 年 4 月,教育部公布了《2005年度教育部備案或批準設置的高等學校本專科專業結果的通知》“,風景園林”專業作為北京林業大學的新增專業首批獲準招生,學制 4 年,授予工科學位。這意味著停止了 9 年的風景園林專業本科招生工作再次開展,由此,風景園林專業的教育又進入了一個全面恢復和全新發展的局面。
一、職院校園林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大典》,園林專業所涵蓋的職業崗位(見表1)包括2種工程技術崗位,即風景園林工程技術人員崗位和園林綠化工程技術人員崗位,以及6種職業工種,即花卉園藝工、草坪建植工、插花員、盆景工、假山工、園林植物保護工等。可見,高職園林專業是以培養學生技能為主的專業。
因此,高職園林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可以確定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具有園林規劃設計和園林工程施工、植物栽培與管理、園林綠地管理等專業技能的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二、培養模式選擇
實施“注重基礎,工程結合、培養能力、拓寬口徑”的人才培養模式,執行“通識教育 + 學科基礎教育 + 專業教育 + 第二課堂教育”的人才培養體系,按“先大類培養、再專業方向分流”的人才培養方式,實行以學生“有范圍自主選擇專業方向和自主選擇課程相結合”為基本特征的學分制,努力構建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模式,盡可能滿足各類學生的求知和成才需要。同時,注重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為學生成人成才,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三、知識體系建設
風景園林專業的學科涉及到自然科學、工程技術和人文科學,綜合性、實踐性強,知識面廣,具有相當的綜合性和邊緣性。正因為該專業內容十分繁雜,這就要求課程設置多樣化和完備化。結合實際情況,我們制定了專業知識體系的四大平臺:
3.1 生態類知識平臺
以植物學基礎、園林樹木學、花卉學、園林植物栽植與養護管理、城市生態綠地規劃、風景園林植物規劃設計、風景園林生態工程等課程為代表;
3.2 藝術類知識平臺
以素描、色彩、鋼筆畫與速寫、國畫、書法、園林美與園林藝術、風景攝影、盆景與插花藝術等課程為代表;
3.3 工學類知識平臺
以建筑與園林制圖、風景園林設計初步、測量學與 3S 技術、建筑構造與材料、建筑力學與結構、風景旅游規劃、風景園林規劃設計、風景園林建筑設計、風景園林工程設計、建筑設計原理、古建筑設計原理、風景園林工程施工與管理、園林工程項目管理等課程為代表;
3.4 人文類知識平臺
以中外建筑與園林史、中外風景園林思潮、環境心理學、建筑與園林法規、園林文學等課程為代表。
3.5 綠化工程方面
這方面的專業技能應包括:(1)園林綠地的規劃設計技能;(2)園林樹木的栽培與養護技能;(3)園林植物和花卉的繁育、栽培、種植施工等技能;(4)草坪的栽培管理與養護技能;(5)園林苗圃的建造和開發技能。
3.6 建筑藝術方面
這方面的專業技能應包括:(1)園林建筑制圖的技能;(2)園林建筑藝術設計的技能;(3)假山、噴泉、水池、風景墻、盆景和塑石等園林小品的設計與施工技能;(4)園林藝術品的設計與制作技能;(5)園林建筑工程的施工與管理技能。
四、“工學交替”教學模式
根據高職園林專業各個教學模塊的要求及教學進程,學校應與不同的園林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在各年級實行“工學交替”的教學模式。一方面,學生通過參與園林企業的實際生產過程,可以提高技能,增長見識。另一方面,教師通過經常參與園林企業的實際運作,既可以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又可以把課堂搬到園林企業、園林施工現場開展實地教學,從而優化了教學內容。同時,“工學交替”教學模式也有助于拉近學校與企業之間的距離,促進學校利用自身的學科專業優勢充分發揮社會服務職能,從而形成園林企業、學生和學校“三贏”的局面。
五、結語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經濟水平的提高,將大大推進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人類在新世紀中,面臨人口、資源和環境的巨大壓力,同時也向往更高水平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因此,人類生態意識、環境意識和資源意識必然日益增強。這就要求風景園林的規劃設計與建設管理的學術造詣和水平更上一層樓,促使社會對風景園林行業和專門人才的需求量迅猛增長。在這樣大好形勢下,風景園林專業面臨著重要的發展機遇和嚴峻的生存挑戰。因此,對于風景園林專業教育工作者來說,一定要深化風景園林學科的改革,促進教育符合時代潮流。我們要提倡加強風景園林專業教育和實踐的聯系,倡導風景園林專業“跨專業、跨領域”的通才教育,強化學生“批判性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走向“跨學科、多層次”的風景園林學教學模式,為市場經濟培養出大批具有綜合素質的應用型高級專業人才。
風景園林專業課程是農林院校園林和風景園林專業課程的主要方向之一,尤其是風景園林專業,一系列的課程均是圍繞風景園林專業而設置。專業基礎課是學生進入專業的入門課,是學好專業課的前提保障,因此對于風景園林專業的其他課程的學習至關重要。
一、風景園林專業類課程專業基礎課分析
(一)教學目標
風景園林專業類課程專業基礎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風景園林專業的基本概念與基本理論,并能通過理論的學習,能夠分析園林設計的作品;掌握風景園林專業的圖紙繪制的規范與表現技法,掌握從方案設計的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透視圖、鳥瞰圖以及施工圖的表達方法,并通過一些園林空間與建筑空間的模型制作,讓學生初步掌握園林三維空間的尺度,以及與空間功能的關系,為今后的一系列課程設計打下理論、繪圖以及空間感知的基礎。
(二)教學主體的特點
教學的主體由兩部分所組成,即教師與學生。風景園林專業類的課程講授的教師主要是風景園林專業的專業教師與美術教師,專業教師主要講授《風景園林專業原理》、《設計初步》、《園林制圖》、《園林建筑設計初步》等專業基礎課程,《景觀表現技法》、《構成設計》等課程是由美術老師開設。風景園林專業的學生是參加全國高考統一招生錄取的理科學生,有較好的邏輯思維和自主學習的能力。但入學沒有美術類課程的測試,絕大部分的學生沒有美術基礎,對于繪圖等技法比較陌生,入學需要一年的時間進行素描、水彩等基礎美術課程學習的基礎上,學習專業基礎課的繪圖表現的學習。
(三)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風景園林專業類專業基礎課是學生接觸專業的入門課,一開始學習專業課都投入了極大的熱情,但隨著課程的不斷深入,學習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課程的學習中與規劃設計的課程設計中。
(1)風景園林專業的理論課理解問題
《園林藝術設計原理》作為設計理論的基礎課,對其內容的理解與應用應貫穿于整個園林設計的相關課程的整個學習中,但由于該門課程開課時間較早,而且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并不是十分明確對相關課程設計的指導作用,加上時間的遺忘。因此,該門課在其后的設計課中的學習會出現一些“斷檔”現象。
(2)圖紙表現問題
圖紙表現問題也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制圖規范,二是技法藝術性。圖紙表現的規范主要是在《園林制圖》與《設計初步》課程中講述,是園林設計相關圖紙的繪制需要遵循的制圖規范,學生在課程學習中,大部分是以臨摹相關的圖紙為主,在其后的課程設計中就會出現由于概念的不清而出現的一些不規范的繪圖,如立面圖與透視圖的混淆、施工圖的標注、索引等等問題。表現技法藝術性一直是困擾園林與風景園林學生的一個問題,主要原因是學生沒有美術基礎,雖說大一上了一年的美術課,但是課時相對較少,且一周只一次美術課,對于圖紙色彩關系的處理以及鳥瞰圖、透視圖繪圖的技法教難,很難一時掌握,在相繼的課程設計中表現并不是很理想。
2.教師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的專業不同導致教學方法不同
園林設計類課程的專業基礎課理論的開設是風景園林專業的教師,而技法類的課程大部分是美術老師。美術老師都是長期受藝術的訓練,其授課的方法大部分是以美術的訓練的過程為基礎,而園林專業學生的美術基礎較差,單純美術的訓練在短期內很難見成效,學生的訓練大部分是以臨摹為主,很難掌握設計表現的實質與內涵。
(2)對學生的要求不夠嚴格導致教學不夠嚴謹
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在基礎課階段進入到專業的狀態,隨著課程的深入,內容的增加,圖紙量的增大,學生會出現厭學的情緒,從而導致學習熱情下降,拖圖的現象比較嚴重。而有些教師礙于情面,加之課堂教學評估的壓力,對學生姑息遷就,影響了教學效果。
(3)實踐性教學環節薄弱導致對學生基本技能的培養不足
由于風景園林專業屬于理工科專業,學生缺乏美術基礎,更要加強藝術審美能力的培養。因此,在一入學,就加強學生美術基礎的培養。但是,單純靠課堂的時間很難建立起學生的形象思維的能力。而且近幾年,由于計算機輔助設計的普遍應用,學生普遍輕視手繪,導致在專業的規劃設計類課程中,方案能力和手繪表達圖紙的能力都較弱。
二、風景園林專業基礎課的優化策略
從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風景園林專業類的專業基礎課不僅是課程本身的要求,更是規劃設計一系列課程的應用,最終的培養目標是提高學生的規劃設計與實際應用能力。因此,為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需要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提出優化的策略。
(一)教學內容的優化
1.增加理論教學的實例,加深學生對理論的理解
專業基礎課中的理論課最終是應用到專業課程的實踐教學之中,在理論教學中增加一些風景園林專業的實例,一方面減少理論教學的枯燥性,加強學生對理論的理解,另一方面,提高學生對理論實際應用的能力,將理論更好地應用到規劃設計中,提高園林設計的水平。風景園林專業是藝術設計的一種重要形式,以繪畫藝術、音樂藝術、造型藝術等綜合時空藝術設計,因此,理論課之初以各種藝術形式增強學生對于藝術的直覺和敏感,從同學們熟悉的藝術形式自然過渡到園林藝術設計。
2.加強繪圖技法培養,增加繪圖量,提高學生的圖紙表現力
近幾年的專業基礎課的教學中,為了鍛煉學生的手繪表達能力,有機地將圖紙表達的手法貫穿在《設計初步》和《景觀表達技法》中,課堂上,老師有的放矢地加強風景園林平面圖及其效果圖的直接訓練,做到“形象的思維”邏輯化,注重一些技法的表達;同時,加大作業量,課上課下一起抓,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教學方式的優化
1.教與學結合,加強學生學習目標、學習態度與學習興趣的培養
興趣是學好一切知識的前提,培養學生對專業的興趣是專業基礎課的主要任務之一。可以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如利用多媒體增加教學的直觀性,可以到現場感受的實際的空間與尺度,課程設計由淺入深,逐漸建立學生對專業的信心與興趣。
2.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緊密結合,加強學生的應用能力
風景園林專業的最終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學生規劃設計的能力,因此,在專業基礎課教學階段就應該加強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結合。如《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原理》增設了對不同園林設計形式的臨摹與分析,訓練學生能夠按照園林藝術規劃設計理論來分析園林設計的空間布局與景觀的設計,引導學生學會賞析一些設計作品的優劣;《設計初步》、《園林制圖》等課程在講述制圖規范等基礎上,實例以實際項目的園林總體平面圖、剖面圖、立面圖以及透視圖、鳥瞰圖、施工圖的繪制,要求學生不僅識圖,而且掌握各種圖紙的基本制圖規范。
3.多媒體教學與手繪相結合,增強課堂教學的信息量與藝術性
多媒體作為現代教學的一種手段,在風景園林容藝術與與科學一體的學科,更是不可缺少的一種手段。在理論課的教學中,注重“圖文并茂,聲像結合”,一方面傳授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的基本原理,一方面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與藝術修養。如在ppt中,多插入一些手繪的、電腦繪制的設計方案及其實際項目的實景照片,還注重播放一些視頻資料,這些視頻資料以專業為主,同時,還增加一些藝術價值較高的視頻,以不斷加強學生的藝術素質修養,同時使枯燥的理論課,能夠愉悅學生們的心情,加強學生對專業課的興趣。
4.專業基礎課與專業課的有機結合,不斷調整專業基礎課的內容與講課方法
專業基礎課無疑是專業課的基礎,專業課反過來也可以促進基礎課的教學。都是基礎課在低年級開設,在專業課的教學過程中,如果學生專業基礎不扎實會在專業課的學習過程中暴露出來,就要及時反饋給專業基礎課的任課教師,分析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調整教學內容或方法。總之,風景園林專業的基礎課的教學質量直接關系到風景園林專業學科的教學質量,關系到園林以及風景園林專業學生的培養質量,因此,抓好專業基礎課的教學至關重要。同時,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東西方文化的不斷交流,也促使專業基礎課的教學首先是立足于本專業,同時也要按照社會對園林專業人才的需要,不斷調整教學計劃、教學內容與方法,以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綜合性素質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劉濱誼.風景園林學科專業哲學風景園林師的五大專業觀與專業素質培養[J].中國園林,2008,24(01):12-15.
[2]吳良鋪.人居環境科學與景觀學的教育[J].中國園林,2004,20(01):2-5.
[3]王紹增.論風景園林的學科體系[J].中國園林,2006,22(05):9-11.
風景園林模型制作原本屬于工藝制作的范疇,但由于從設計意圖到實物模型的轉換過程中,涉及到園林形態、比例、色彩、材料、空間、結構等造型因素的變化。通過模型制作,突破二維平面表現手法的局限性,在三維空間造型上對設計進行推敲、修正,體會設計的形體、光影、結構布局、構成等,進行細部推敲、分析與設計構思的完善,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設計創新能力、動手能力、樹立空間想象力的作用。
1.2風景園林模型分類
根據用途和制作工藝,模型有兩種分類方法。一種是按其表現形式和最終用途,一般可分為方案模型和展示模型。方案模型又稱“工作模型”或者“構思模型”,主要用于設計過程中的分析現狀及周邊環境、推敲設計構思、探討多方案的可能性、論證方案可行性等環節。展示模型也稱“實體模型”,用于模擬設計外觀及展示成果使用;另一種是按制作模型的材料進行分類,風景園林模型常用的主要有紙板模型、聚苯模型、木模型、石膏模型、鐵絲模型,以及由多種材料組合而成的模型。
1.3模型制作在風景園林設計教學中的意義
(1)培養學生從二維走向三維的空間思維能力
模型設計制作是依據學生的設計思路和設計圖紙來實踐練習的。設計圖是風景園林設計師表達思路的語言,主要體現在如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透視圖等圖紙上。設計圖由各種具有不同代表意義的圖形符號所構成,并體現在二維圖形中。通過由設計圖紙到模型實物制作這一過程,既強化了學生的看圖識圖能力,又培養了學生思維能力,使之從二維圖形走向三維空間。
(2)培養學生理性思考與視覺思考相融合的思維能力
模型作為實體的存在,可以使學生方便地從宏觀到微觀,從整體到細部對設計方案進行深入的思考與推敲,在此過程中,學生的理性思考與美學思考得到有效的交融,有利于提高其綜合思考的能力。此外,模型制作要求美學與功能設計有機統一,這種靈活的設計方式為教師的教學也提供了方便,以便于教師深入了解學生的設計思路和思維水平。
(3)培養學生的實操能力與實踐能力
從工作模型的推敲到展示模型的制作,作為一個較完整的設計過程可以模擬從風景園林方案構思到施工前的過程,學生可以深入體驗方案分析—方案建立—方案推敲—方案深化—方案實施的全過程及設計階段的關聯性,從而提高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同時,模型制作需要一套完整的制作方法和完善的制作流程,以便于提高模型的完成度,在此過程中,可以使學生建立合作意識,從而提高了他們的實踐能力。
2模型制作在風景園林設計教學中現存問題
2.1風景園林設計教學現存問題綜述
關于風景園林設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少學者和教師都有所論述。現歸納普遍問題如下:從課程體系設置層面看,①教育觀念和課程體系設置缺乏及時更新,表現為某些課程的設置上理論與實踐的脫節、各課程教學環節中的脫節。②綜合性課程設計和現場教學等實踐教學環節亟待加強。③“課外素質教育體系不夠健全,課外學習在一些方面缺乏課堂的知識補充和完善、缺少教學內容的延伸、自學能力鍛煉。基于上述原因,設置風景園林專業的各校都在積極準備和提出新的風景園林教育的培養目標和培養方式,形成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內容。從人才培養層面看,①人才培養目標不夠明確,重方案設計技能而輕工程知識,導致本科畢業生不論是在專業知識方面還是在社會工作能力上都需要有一個再培養和訓練的過程,才能真正獨立工作。②設計教育重“形式”而輕實踐,忽視必要的邏輯思維和理性思維,導致學生熱衷于討論缺乏建造技術支撐的“概念”、“構思”,而對風景園林設計師職業產生誤解。
2.2模型制作在風景園林設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模型制作的內涵較為狹窄實踐技能的培養是當前我國風景園林教學體系中最為薄弱的環節,風景園林設計教學一般僅停留在方案完成階段,缺少園林工程與技能的講授并闡述其與設計的聯系。在國外的風景園林教學中,學校把從方案到施工實現的知識作為培養學生的基本內容,如美國的羅德島設計學院(RhodeIslandSchoolofDesign)通過技術與材料(Technology&MaterialsI,T&MII,T&MIII)3部分課程,使學生購買材料進行建造,從而實現自己的方案。(2)模型制作的表現單一模型制作在風景園林設計教學中通常僅作為設計階段的輔助和補充。在風景園林設計教學中,通常方案構思是教學的主要內容,這個階段模型制作主要側重表現設計內容,目的是對培養學生空間概念,而不強調制作材料和制作技巧。因此對于模型表現的其他方面必然有所忽略。(3)模型制作的操作簡單模型制作在風景園林設計教學中以手工操作為主,輔以簡單機械操作,較為復雜的模型會使學生畏而不前甚至在設計中摒棄較為復雜的設計內容,手工操作同時還帶來了意義較少的重復勞動,進而影響了學生的制作熱情和教學效率。
3風景園林設計教學中模型制作的強化與拓展
3.1統籌安排,漸成體系
應從風景園林設計教學體系的全局出發,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強調模型制作的意義,并合理安排其內容與深度,來滿足各年級風景園林設計教學的需要,使學生在學習中循序漸進。以筆者所在的北方工業大學為例,風景園林專業設計課程體系如表1所示。其中一年級的設計初步課程在賈東教授負責的《同源同理同步的建筑學類本科實踐教學體系研究》的指導下,強化模型教學,從紙板、石膏、木、聚苯、鐵絲等五種基本材料的認知出發,使學生了解材料及指代材料特性,對空間進行認知、體驗和構成設計,達到空間認知的教學目的。該課程改革后確立了模型制作在整個設計教學中的核心地位,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①。二年級、三年級乃至四年級,也根據課程體系對模型制作做了一定的規定。
3.2因地制宜,區分對待
在形成模型教學體系的基礎上,應從風景園林設計教學的具體內容出發,根據設計課程內容來制定模型制作內容和要求。目前,風景園林專業主要設置在建筑類、農林類、藝術類和綜合類高校,由于設置風景園林專業的高校的學術背景不同,具體課程設置和風景園林設計教學內容的安排必然會有所偏重、有所差異。但風景園林設計教學的基本程序總體上都是由項目分析、資料搜集、案例研究、設計立意、方案構思、多方案比較、方案調整、方案表達等幾個階段組成,來達到專業技能訓練和人才培養的目的。甚至可將上述程序總結為三個階段。如在案例研究中,僅對相關案例進行資料梳理和現場調研,甚至圖紙抄繪,學生難以建立起完整的邏輯思路和全面的印象,如果在本階段引入案例模型制作環節,則可以加深對案例的認知。如筆者所帶設計課程中曾使學生對經典案例北海濠濮間進行資料收集、測繪,并制作模型,模型制作使他們對所講授內容、測繪成果進行了鞏固和再認識,而僅做資料收集則無法到達這種效果。
3.3內外結合,貫穿延續
重視課外教學的作用,在課外教學延續和拓展風景園林設計教學內容,通過各種設計競賽、名師講座、社團活動、社會實踐以及實習實訓環節,培養學生的實操能力,強化專業知識和技能,提高綜合素質和競爭力。模型制作可以將課堂內外有機結合在一起。利用課外活動,以模型制作為切入點,延伸課堂教學到這些活動中去。如兩位筆者所帶二年級文化景觀與遺產保護課程介紹了古建筑的基本知識,同時利用大學生科技活動,使學有余力的學生制作實體模型,使之理論與實踐水平都得到了提高。
3.4善借于物,提高效率
充分利用現代技術手段,縮短模型制作中意義較少的重復性工作,節省時間,提高效率。如激光測繪、3D掃描技術、數控設備如數控雕刻機、單片機、3D打印技術等發展迅速,大大提高了模型的制作精度和美觀程度,同時聲、光、電等技術的引入,也擴大了模型制作的內容。這在風景園林模型制作中尤為重要,以地形建模為例,風景園林設計中的等高線相對而言比較復雜,手工制作很難達到滿意的精度和外觀,如果使用數控機床對等高線進行切割,就大幅度縮小了模型制作的時間。又如假山模型的制作,使用3D掃描技術結合3D打印技術可以使學生有更多時間去推敲假山設計而不是過度專注模型制作本身。
4.風景園林模型教學的幾點思考
4.1開設模型課程
宜建立與風景園林設計教學體系相適應的模型制作體系,統籌安排各設計課程模型制作的內容和所占課程比例,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宜在低年級開設模型制作課程,系統地有針對性地普及模型制作方法,有利于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4.2構建課外模型教學體系構建
構建課外的模型教學體系,宜將課外與課內貫穿聯系,形成“兩翼并重,兩渠相融”的模式,加強課堂與課外之間的聯系,使課外與課內模型教學內容互不重復、互不沖突、互為補充,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并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創新能力。
(一)適應高校研究生教育的改革與發展 ,加強了學科建設
1.提高導師學術水平,減輕學術門戶的負面效應
導師團隊的建立不僅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培養的質量,而且有利于提高導師自身的學術水平[ 2 ]。不同專業、不同研究方向的導師集聚在一起,相互交流、研討,年輕的教師有活力和激情,年長的教師成熟、知識淵博,兩者可以相互借鑒和補充。在交流中各種學術新思想相互碰撞,可以擴展導師的知識面,開闊學術視野,彌補知識欠缺,開拓相關研究的新思路。同時,也可以有效地減輕學術門戶效應的負面影響[3]。
2.有利于學科交叉,實現學校資源共享
風景園林碩士應能較好地掌握風景園林專業的相關理論知識,具有較高的人文素養,具備獨立承擔風景園林設計、建設、保護和管理工作的能力[1]68。某一位導師往往只專注于某一研究方向,而對其他研究方向可能缺乏了解,如:研究植物栽培管理的導師一般不具有規劃設計的能力,精通規劃設計的導師植物栽培知識也可能有所欠缺。單一導師制不能滿足風景園林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的需求,也會阻礙風景園林學科的發展。導師團隊聯合培養模式是實現風景園林相關學科交叉的有效途徑,規劃與栽培等學科相融合,加強了學科建設,促進了學科的發展。另外,導師團隊培養模式可使原先分布于各導師實驗室中的實驗儀器和設備有效地集中起來,實現實驗資源共享,更好地培養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與創造能力。
(二)培養了研究生的創新能力 ,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
1.有利于研究生選擇研究課題與方向,發揮學生創新能力
風景園林專業學位研究生在校時間一般為兩年,以往入學后學生不能清晰地定位自己的研究方向,實行導師團隊聯合培養的模式,可使風景園林專業的研究生吸納導師集體的智慧,博采眾長,能夠很快地定位自己的研究方向,根據自己的愛好確定論文選題,在后期的研究中能極大地發揮創新能力。
2.有利于提升研究生管理水平,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
導師團隊培養模式中,研究生的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學內容、論文選題及研究方向等,都是集體決策。導師團隊監督、檢查培養計劃的落實情況,嚴把論文的開題、中期檢查、答辯關。發揮導師各自的專長,有利于提高決策質量,提升管理水平,彌補單一導師制中師徒模式的缺陷。導師團隊聯合培養模式彌補了單一導師指導下知識面狹窄的缺陷。實行導師團隊聯合培養,學生可以取長補短,加強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為自己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同時,在這種模式下有利于團隊精神的培養[4]。
二、 導師團隊聯合培養風景園林碩士模式的構建
(一)根據應用性 、復合型高層次人才知識結構的要求,制訂科學的培養方案
風景園林碩士專業學位主要為風景園林事業相關行業培養應用性、復合型專門人才。因此,制訂科學的培養方案尤為重要。南京林業大學根據本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及學校的實際情況,制訂了詳細的培養方案。培養方案中要求學生掌握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相關知識和方法,具有一定的藝術設計素養,具備理論與實踐設計能力。研究方向劃分為兩大方向,即:風景園林規劃設計方向和園林植物應用與管理方向。風景園林規劃設計方向研究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相關理論,包含城市綠地系統規劃、風景名勝區與森林公園規劃、園林建筑規劃設計等。園林植物應用與管理方向研究園林植物種質資源、現代化花卉生產理論與技術、園林植物遺傳育種理論與技術、新品種培育與開發、園林植物規劃與種植設計、園林植物生產管理、園林企業管理、園林建設管理的理論與方法等。知識體系分為五個方面,即:園林植物應用、園林植物繁殖栽培;城市生態環境規劃、園林規劃設計、景觀建筑;森林生態、林農復合生態、景觀生態;工程建設、工程環境;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動植物相互作用等。培養方案的課程設置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研究方向和知識背景合理選擇。
(二)根據培養方案 ,建立跨學院多學科合作的導師團隊
風景園林碩士專業的發展離不開城市規劃與設計、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生態學、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土木工程學等相關學科的發展;應用性、復合型風景園林專業人才也必須具備這些相關學科的理論知識。根據已制定的風景園林碩士專業培養方案,在學生的科研和實踐中,建立跨學院多學科的合作團隊,實行多學科導師聯合培養的模式,其導師團隊構成如表 1 所示。
三、實施導師團隊聯合培養模式的保障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導師團隊結構 ,定期舉行學術交流活動
要完善導師團隊的組成結構,導師團隊應由不同學科、不同知識層次、不同專業特長的教師組成[5]。在專業構成上,強調以風景園林專業的教師為主,其他相關專業教師為輔;學歷上將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導師相搭配;年齡上應考慮中年、青年導師相結合,中年導師思想成熟,基礎扎實,年輕導師有激情有活力,兩者可以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南京林業大學所建立的風景園林碩士專業學位導師團隊來自不同院系和專業,如:風景園林學院、森林資源與環境學院、土木工程學院、藝術設計學院等。導師團隊建設的目的在于聯合培養風景園林碩士,他們的合作就是圍繞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這一目標,相互配合,精心合作,直至實現培養目標。在培養過程中,定期組織學術交流活動非常重要,一方面學術交流活動可以促進學科發展,另一方面可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在科研與實踐中遇到的困難。為此,導師團隊每月組織研究生報告會,學生將自己的研究進展匯報給團隊中的每位導師,研究中遇到的難題也及時提出來,由導師團隊進行交流商討后,提出解決的措施與方法。
(二)健全管理制度,強化研究生導師的職責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3)14-00100-02
服務社會是高校的重要功能。在教育大眾化的新形勢下,立足地方經濟文化發展,積極提高辦學特色,努力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這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準確的發展戰略定位,可見,應用型人才是地方院校的必然選擇。目前應用型人才培養上還存在諸多問題,其中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的問題尤為突出,以往的人才培養方案主要強調課程設置的合理性,反映了教學體系對理論知識的重視,而對實踐能力培養和職業素質的訓練重視不夠,極易造成理論脫離實際,產學脫節的情況,反映在現實中就是很多院校和專業打著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旗號,培養的依然是理論研究人才,畢業生的專業能力與社會的需求存在較大差距。改革人才培養方案,構建先進的教學體系是解決應用型人才培養問題的關鍵。模塊化教學體系的出現和應用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較好的途徑。
一、模塊化教學體系及構建思路
模塊化教學體系通過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組合在一起,構成培養相應理論和實踐能力的“模塊”,“模塊”取代傳統教學體系的“課程”,成為基本教學構成單位,實際上是將課程體系構建思路從傳統的知識輸入轉為知識輸出。
根據應用型人才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目標,結合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具體能力要求,確定模塊化教學體系的模塊數量,每一個模塊對應一個專業能力。專業能力由若干理論知識點和能力要素構成,因此,每一個模塊由實現理論知識和能力要素培養的具體課程構成,模塊中的課程與傳統教學體系中的課程不同,模塊中的課程在性質上有理論課和實踐課兩類,分別培養學生理論修養和實踐動手能力。在理論課中,根據課程的不同,還將設置不同的自主學習課時,以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一個模塊可以在一個學期內完成,也可以在幾個學期內完成,時間長短取決于該模塊對應的理論知識和能力要素的多少及其重要性。
二、風景園林專業模塊化教學體系的構建
風景園林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要求學生通過學習,掌握風景園林設計、風景園林建筑、風景園林工程、園林植物及綠地系統規劃等領域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繪畫技法、制圖方法、園林表現技法和規劃設計方法等方面的綜合訓練,具備運用所學的植物理論、設計理論、工程技術理論進行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及表達、園林施工與組織管理的基本能力。
風景園林專業培養的是應用型人才,是能夠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人才,這就要求風景園林的教學體系突出實踐教學的重要性,模塊化教學體系對于風景園林專業具有很強的實用性。下面以許昌學院為例,介紹地方本科院校風景園林專業模塊化教學體系的構建和具體內容。
許昌學院是一所省屬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2012年,風景園林專業開始招收本科生。作為我國中部地區的地方性本科院校,如何借鑒同類高校發展經驗,依托并整合地方教育的資源條件,面向地方社會發展建設的現實問題和需求,把握好時代性和地方性,辦出有特色的風景園林教育,培育出真正的應用型風景園林專業人才是當前我院急需深入探討的問題。
為實現應用型風景園林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根據模塊化教學體系構建思路,將風景園林專業培養方案劃分為五大模塊,分別是:通識教育模塊、藝術與表現模塊、園林植物與應用模塊、園林規劃與設計模塊和園林工程與管理模塊(圖1),每一模塊下包含有若干實現理論知識和能力要素培養的具體課程,圖中各列舉了主要的6門。
通識教育模塊主要注重培養學生哲學與法學、科學與技術、語言與應用和信息與技術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這些是對人才的最基本要求,本模塊主要由通識類課程構成。
藝術與表現模塊主要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以及將規劃設計理念準確表達的能力。本模塊中學生將受到繪畫技法、制圖方法、風景園林表現技法、電腦輔助技法和規劃設計方法等方面的綜合訓練,同時將進行為期2周的美術野外寫生實習,實習地點為太行山寫生基地、百泉古典園林和鄭州綠博園等,主要的課程包括素描、色彩、園林美學與藝術、設計初步、設計表現技法、計算機輔助園林設計和美術實習等。
園林植物與應用模塊主要講授園林植物的種類、生態習性、觀賞特性和植物選擇等內容,在這些基礎上,使學生能夠獨立進行園林植物的選擇、規劃、配置應用,深入理解園林植物在園林規劃設計中的重要作用,同時學會利用文獻資料和工具書鑒定植物屬種的基本技能。除課程中的實踐內容外,本模塊設置有為期2周的園林植物實習,實習地點為中原花木博覽園和鄢陵各大花卉苗木生產基地。主要課程包括園林植物學、園林樹木與花卉、園林生態學、園林植物栽培與養護、臘梅和園林植物實習。許昌市鄢陵縣是我國臘梅之鄉和重要的臘梅生產基地,享有“鄢陵臘梅冠天下”之美譽,在本模塊中設置臘梅課是聯系地方實際和突出地方辦學特色的具體體現,以期為許昌市臘梅產業的持續發展和提檔升級提供智力支持。
園林規劃與設計模塊要求學生掌握園林規劃與設計、風景園林建筑設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獨立進行風景區、森林公園及城鄉各類園林綠地、風景園林建筑和風景遺產等方面的規劃和設計工作。本模塊中實踐教學所占比重較大,風景園林設計、風景園林建筑設計、風景園林規劃和城市規劃原理四門課中約一半的課程為實踐課時,同時安排有風景園林綜合實習和園林規劃設計實習,風景園林綜合實習為期2周,實習地點為蘇州-杭州一線,園林規劃設計實習為期1周,主要在院內studio內完成。
園林工程與管理模塊要求學生掌握園林工程施工的基本方法,如要求學生掌握風景園林建設中豎向設計、土方工程、園林給排水工程、道路工程、水景工程、假山工程和園林供電工程等單項工程的設計原理和方法,具有園林工程概預算和園林管理的能力。同時了解我國風景園林行業現行的管理機構和方式、主要政策和方針、國家法律法規和相關的地方法規體系以及有關的技術規范和標準等。主要課程包括風景園林工程、風景園林工程概預算、風景園林政策法規與管理、遺產保護與發展、園林測量與遙感和風景園林生產實習,生產實習為期18周,實習單位主要為園林施工企業和園林行政管理部門。
■
圖1 許昌學院風景園林模塊化教學體系
模塊化教學體系是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而實施模塊化教學則需要相關的制度保障和一定的客觀條件。如需制定與模塊化教學體系一致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保證各教學環節的順暢運行。模塊化教學要求教師同時具備扎實的理論功底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因此師資隊伍建設亦是實施模塊化教學的重要保障,這可以通過教師的進修和培訓、聘請工程技術人員為兼職教師等實現。同時,實習基地和校內學生工作室的建設也十分重要,以保證實踐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此外,選擇符合專業規范的教材、編寫適應本校特色和實際情況的專業課教材和實習實驗指導書、擁有一定數量本專業的圖書、期刊、音像資料和數字化資源也是實施模塊化教學重要客觀條件。
[ 參 考 文 獻 ]
[1] 陳建國.探索特色辦學創新之路打造服務地方發展平臺[J].河南教育,2011,(11):30-31.
[2] 王新慶,張健,洪波等.依托區域經濟促進高校學科及專業發展[J].大學教育,2012,(12):53-55.
中圖分類號:G642.0;TU98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2909(2016)05-0022-07
一、制定背景
復合應用型人才是本科教育培養目標的基本定位[1-2],這不僅契合了當前高等教育多元化發展的趨勢,也滿足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復合應用型人才一方面表現為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復合化,另一方面指其將所學知識或原理直接用于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實踐領域[2]。風景園林專業通過技術服務社會,其知識體系具有交叉性和綜合性,這與復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一致。本科專業培養計劃是人才培養的總綱,也是高等教育教學的核心,它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質量的好壞[3]。在當前國家生態環境戰略決策的背景下,以人居環境建設為中心的風景園林學科發展形勢較好,農林、建筑、藝術、師范等院校的風景園林本科教育事業百花齊放,結合各地區特點和學校辦學實際情況,形成特色是專業生存發展的客觀要求[4]。因此,風景園林復合應用型本科培養計劃相關的研究和實踐顯得格外重要。
中國風景園林教育可追溯到1951年由北京農業大學園藝系和清華大學建筑系聯合創辦的造園專業[5]。經過60多年的發展,我國形成了園林、風景園林、景觀學、景觀設計等專業近250所本科院校的辦學規模(2015底統計)。2011年風景園林學獲教育部新增一級學科,2012年教育部正式設立風景園林本科專業[6],這標志著該人專業教育培養事業凝聚了共識,迎來快速發展機遇期。
廣西大學園林教育始于1994年園林專科,1999年升為當時廣西區內唯一的園林本科,2006年獲得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二級學科碩士點,2011年獲風景園林學一級學科碩士點,2014年獲國家首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建設試點
和風景園林專業碩士點,2015年風景園林本科專業獲教育部批準并開始招生。經過20余年的辦學積淀,依靠綜合性大學學科門類齊全的優勢,形成了以林業為背景,園林植物資源及利用為優勢,生態、工程、設計、管理并舉的學科特點。
文章基于學校關于制定2015版本科專業培養計劃的任務,依托學科特點,在廣泛調研和多年園林專業培養的基礎上,參考《高等學校風景園林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對風景園林專業本科培養計劃進行了制定和研究,以供同行參考。
二、制定過程
(一)制定原則
學校確定了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實際應用為背景,以技術創新為主線的辦學思想,并為2015版培養計劃提出了準確定位、彰顯特色、校企合作、全程互動的基本原則。從中不難看出,專業教育與社會實踐結合是我校辦學的核心,培養計劃的制定必須服從和服務于這個核心。就風景園林專業而言,不僅課程設置、教學和實踐要走向社會,教師與學生也要面向社會;同時,企事業單位也需要走進專業,走入課堂。校際間、校企間、師生間、員工間呈現出來的多層次、全方位的互動是知識型教育向能力型教育的轉變,也是以獲取學分為主的傳統封閉型課程體系向以獲得技能為主的現代開放式課程體系轉變,這必然要求相關課程設置做大量、全面的改革。
根據上述制定原則,學校對本次培養計劃編制提出了一些具體要求。一是學時和學分上要求培養計劃課內總學時數不超過2 700學時,每18學時(含理論教學和以學時計算的實驗教學)計1學分,集中進行的實踐教學環節為每周1學分,勞動每周0.5學分;二是在課程體系上要求必須包括通識教育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專業領域課程、集中實踐教學環節四部分;三是理工農類本科專業實踐不少于總學分(學時)的25%,企業培養的學分(學時)數達到15%,選修課占課內學分數的比例原則上不低于20%。課程設置是培養計劃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由于風景園林的綜合性特點,需要開設的課程眾多,總學時數的限定和相關學分比例的規定為本次課程計劃安排帶來不小難度,借鑒已有園林專業課程設置和安排就成了首選。
(二)專業定位
專業定位對于培養理念的明確和專業課程的設置至關重要。一方面,專業定位需要與市場結合。隨著新型城鎮化成為當前中國發展的戰略決策,受過高等教育的風景園林專業技術人才社會需求旺盛,而廣西區內培養風景園林本科人才的高校僅有桂林理工大學和廣西藝術學院。因此,通過確定綜合、全面的教育培養思路既區別于區內其它高校,也符合社會對一專多能的人才需求。另一方面,專業定位還需有別于已有園林專業。在對國內高校同時開設園林與風景園林專業的調研分析得出,風景園林專業更偏重于規劃設計、工程建設與管理。綜上所述,本專業定位確定為立足廣西、面向全國,培養系統掌握園林植物科學知識,具有風景園林規劃設計與工程建設管理的復合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三)培養理念
風景園林專業服務于人居環境領域,具有工科性質且獨立于其它工學門類,學生對專業的理解會經歷入門認知、基礎學習、專業掌握、技能創新幾個階段,人才培養體系呈現多層次和專業化的特點。這要求教育培養必須滿足認知過程,在全程互動模式下了解社會、接觸社會并服務于社會,形成德育先行、技能主導,知行與踐行相互聯系與統一的風景園林專業培養理念,為培養掌握系統的風景園林科學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實踐技能,具有一定的理論研究、應用研究、科技開發和工程管理能力,綜合素質高、開拓創新、實踐能力強、富有開拓精神的應用型復合人才奠定基礎。
三、制定結果
經過園林系多次討論,學院審核最終確定培養方案,專業名稱為風景園林(Landscape Architecture),專業代碼082803,學制4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畢業要求需修完不少于188個學分(表1),包括通識必修課42.5學分、通識選修課10學分、學科基礎必修課47學分、學科基礎選修課14學分、專業必修課23學分、專業選修課15學分、實踐必修(含專業實踐、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等)36.5學分、實踐選修2學分。
在學時與學分數統計上,培養計劃總學時數為3412,其中必修課學時數為2674,選修課學時數為738,課內學時(包括理論教學、課內實踐和隨課實驗)數為2476,獨立設置的實驗教學學時數為252。另外,專業實踐學分(包括課內實踐、隨課實驗、獨立實驗教學和集中實踐)77.5,占總學分的41.22%;企業培養學分32.5,占總學分的17.29%;選修課學分41,占課內學分的29.82%,均滿足學校的相關規定,尤其強調了實踐教學重要性,見表2。
在課程設置上,除了保留園林專業一些傳統特色課程之外,還結合當前社會需求和風景園林學科發展設置了一些新的課程,如生態規劃、遺產地保護與規劃、地景資源及規劃、鄉村規劃與設計、風景園林“3S”技術等。另外,整合學院生態學優勢學科,開設了由外籍教師主講的生態與保護前沿雙語課程。
四、制定總結
(一)專注5種技能的PEDES培養模式
培養模式是對培養過程的設計、建構與管理,在工程教育中較流行的培養模式為CDIO,代表了工程項目中“構思―設計―實驗―運作”的四個層面,國內學者在此基礎上提出了EIP-CDIO[7],即在上述四點上加入“道德”、“誠信”和“素質”。由于上述模式未能完全代表風景園林綜合性較強的特點,結合復合應用型培養目標和專業定位,提出5種技能的PEDES培養模式,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植物運用(Plant):掌握園林植物學、風景園林樹木學、園林植物栽培學、園林苗木學等方面的知識,能夠識別華南地區常見園林植物并熟練運用于植物造景和栽培繁育的能力;(2)工程管理(Engineer):熟悉我國地景資源管理、“3S”技術、生態環境保護和園林工程技術方面的方針、政策、法律和法規,有較強的調查研究與決策、施工組織與管理能力;(3)規劃設計(Design):掌握風景園林設計、城市規劃、風景園林建筑設計、環境生態設計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并具有較高的手工和計算機圖面表現能力和一定的創新能力;(4)綜合表達(Expression):掌握一門外語和較寬廣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具有較強的文字撰寫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5)科學研究(Science):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獨立獲取高新技術和前沿科學知識、信息處理,并能夠運用科技創新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PEDES英文譯為“足”,PEDES模式可稱為大足培養模式。風景園林是關于土地及空間設計的科學和藝術,在景觀營建的過程中需要腳踏實地的完成,因而形成足下之美和足下文化的大足培養模式與風景園林本質契合。PEDES培養模式一方面體現于課程設置和課堂教學,另一方面也通過實踐教學環節加以強化。
(二)構建5大模塊的課程體系
風景園林涵括理、工、農、藝術、管理5大學科,具有較強的綜合性。根據課程性質,確定了園林植物、規劃設計、工程技術、文學藝術、經濟管理5大模塊,進而形成相應的5類專業課程模塊(圖1)。模塊構建有效減少了學生選課學習的盲目性,有助于全面系統的專業教育;同時,學生可根據自身興趣、特長深入對某一模塊的選課學習,還有利于多元化、個性化的人才培養,為差異化擇業和就業奠定基礎。
(三)校企合作強化實踐能力培養
校企合作有利于學生專業實踐和提高就業率,也有利于企業貯備人才和提高知名度,還為專業建設和發展提供支持,是一個校、企、生三贏的策略。通過與行業內數十家知名設計院所、企事業單位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并聘請企業導師,從而把學生推向社會,讓企業走到課堂,提升了專業活力。在制定企業培養計劃中,按照風景園林工程師應具備的職業素養、工程實踐和研究創新能力等方面進行校企聯合培養,合作模式包括校內課堂教學和企業實踐教學兩大部分。其中,承擔校內課堂教學的企業人員由于工作繁忙,持續一個學期兼職授課存在困難,這要求對課程計劃安排進行改革。
1.優化課程學分,讓企業走進課堂
達到畢業要求的最低學分為188學分,該學分是在園林專業培養計劃基礎上,依照學校關于課內學時和實踐學時要求,同時考慮學生大學四年學習負擔而確定。除去通識課和公共課之外,本專業共設88門專業課程(含集中實踐課),共159個學分,平均1.81學分/課(圖2)。除創新實驗4學分和畢業論文13學分之外,所有課程均不超3學分,整體呈多門數、少學分的特點。小而多的課程體系滿足生態多樣性原則,順應“慕課”、“微課”與“翻轉課堂”的教育變革[8],也能減少多學分課程的高權重屬性,成績匯總還能更好地評價學生專業學習水平。
風景園林專業學科涉及面廣,導致多知識點、多學時、多學分的課程較多,如都在一個學期完成將導致學生負擔過重,學習效果不好,也會讓教師整個學期束縛于教學而無法兼顧科研和學術交流,還讓實踐經驗豐富的企業導師難以真正走入課堂教學。因此,把部分課程分解為兩到多門,實現
理論與實踐相對獨立,從而增加課程數量,減少每門課程學分數。這不僅豐富了學生視野,也為課程走精品、特色之路奠定基礎。如規劃設計類必修課程貫穿第2-6學期(表3),讓學生獲得較為持久的技能訓練;獨立設置的實驗必修課程為企業導師在較短時間內參與教學提供便利。
(四)課程開設時間與順序符合認知過程
課程開設時間與順序是一個復雜的技術調整過程,既要考慮課程知識體系的先后銜接,還要考慮考試和考查課程門數的安排情況;既要滿足每學期開設課程數與學分數均衡,還要考慮每學期必修課和選修課的協調;既要考慮專業教師全年均有課程安排及特殊要求,還要考慮季節對課程安排的影響等。如設計類課程需要先完成制圖類、美術類、植物類等課程的學習;風景園林樹木學需安排在春季以便更好的識別觀賞特征;選修課應分配到每個學期保證學生都有課可選,且不會出現低年級多選課到高年級少選課的不合理現象。
因第8學期為畢業設計(論文)和畢業學分不夠的補選階段,無具體課程安排,所以根據1―7學期課程學分、門數等相關指標統計繪制圖3。從總學分數(含全部選修課學分)來看,1―6學期所修學分在27~29之間,按20周/學期、最低40學時/周計算,理論上13周左右可以完成1個學期的教學任務,考慮學生不是所有選修課都選,整個學期課程的時間安排游刃有余;從必、選修學分上看,必修學分呈先穩定再逐步下降,選修學分與之相反,二都互補;從課程門數上看,除第1和第7學期課程門數為13外,其它幾個學期課程門數在16―18之間,相對均衡;從考試考查課門數上看,考試課程門數呈先增后降至第7學期為0,考查課程門數從第1學期的8門穩步增至第7學期的13門。這些不僅保證了某學期不會出現無課可上或課程任務過于繁重的問題,也符合學生對專業認知從興趣到了解再到熟練應用的心理過程。另外,第7學期安排課程總學分僅為22.5,必修課程較少,且大部分為考查類選修課,給予學生充足時間準備求職就業、各類考試和考研升學等。
五、討論
(一)畢業總學分的優化與降低
我校93個四年制本科專業在本輪培養計劃制定的畢業學分最低為176、最高為192,風景園林專業的188學分排在42名,處中等偏上的位置。隨著當前創新型國家戰略的穩步推進,實施素質教育則是培養大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立足點和突破點[9],有必要在實踐和調研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并適當降低畢業總學分數。
(二)實踐教學存在諸多安全問題
實踐教學在培養計劃中占據較為重要的位置,由于風景園林專業的大部分實踐無法在校園或者實驗室內完成,且部分實踐需分散進行,然而學生需走出校外參與實踐,必然面臨個人、財產、意外事故等諸多安全性問題。是否因為安全風險過大就放棄校外實踐?答案無疑是否定的,但實踐各環節怎么操作是安全的、安全規范措施應該怎么制定、合作企事業如何確定等都需要長期探索。
(三)創新實踐課程的實施
我校統一確定了4學分的創新實踐課,該課程由“科研學分”、“學科競賽學分”、“技能學分”、“社會實踐學分”和“創業實踐學分”5部分若干子項構成。學生只要完成5項中的某一方面就可獲得課程學分,因此學生獲得學分的途徑很多。就風景園林專業而言,學生拿到駕駛執照就可獲得學分,然而獲取這樣的創新學分并不能達到專業創新的目的。因此,強化學術科研和設計競賽,確定多項的綜合考評,區別制定適合風景園林專業的創新實踐學分管理辦法顯得格外重要。
(四)專業能力的評估
培養方案提出的5大專業課程模塊,兼顧了課程學習、人才培養的全面性和個性化。通過對每個模塊賦予權重值,模塊內課程的量化考核可作為用人單位評估學生專業能力使用,也可為校際同專業培養的橫向比較提供基礎,但如何量化和權重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
總之,本次培養計劃的制定以復合應用型技術人才培養為宗旨,對課程體系進行了全面系統的優化組合,難免存在不足,希望在不斷的探索實踐中完善,為風景園林人才培養事業盡一份力。
參考文獻:
[1]楊志堅. 中國本科教育培養目標研究[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張海燕, 吳風慶. 復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與解析[J]. 教育探索, 2008(2):78-79.
[3]邸馗, 滕超. 對21世紀本科培養計劃的幾點思考[J]. 沈陽教育學院學報, 2002(2):47-49.
[4]張鳴放. 關于應用型工程本科專業培養計劃的若干問題[J]. 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1(1):26-29.
[5]李雄. 北京林業大學風景園林專業本科教學體系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 中國園林, 2008(1):1-5.
[6]高等學校風景園林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編制. 高等學校風景園林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2013年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13.
隨著全球化與城市化的深人發展,風景園林已經從小橋流水的傳統園林延伸到關注人類生存環境的現代風景園林,共同致力于建立美好的人類聚居環境。尤其在進人21世紀后,隨著全球生態環境問題提上議程及可持續發展觀點的提出,風景園林學科的發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這對專業教育的發展也是巨大的考驗。近年來,高校的擴招、各院校風景園林專業的增設,使得風景園林專業開始成為前景大好的熱門專業,專業教育取得了不凡的成績。但是在新的社會形勢及學科發展形勢下,風景園林的專業教學仍然存在很多棘手的新問題有待解決。
一、風景園林專業教學改革的發展
中國風景園林專業最早由吳良墉與汪菊淵先生聯合創辦,發展至今已有50多個年頭。盡管專業的發展過程歷盡艱辛與曲折,但對于整個風景園林教育的發展而言,可謂是取得了開創性的成績。
風景園林教育中指出,風景園林教育應培養學生在根植于人類傳統和自然系統認知的基礎上進行環境設計,形成概念、協調關系和創作作品的能力川。基于此目標,很多院校紛紛開展了教學改革,做出積極的探索與研究,從專業定位、課程設置、實踐教學、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了實質性的改革。但是,在新的社會及學科發展背景下,專業教學的發展中還存在很多巫需解決的新問題。在進一步的深人教學改革中,必須盡快順應風景園林學科的發展趨勢,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培養優秀的專業人才。
二、教學資源整合的思考
世界上的萬事萬物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整體,事物的運動在相互聯系中不斷
發展,沒有孤立存在的事物,也沒有孤立存在的學科與專業。基于各院校教學改革的現狀,筆者提出在專業教學的改革實踐中加強教學資源整合,促進風景園林學科的健康發展,這也是培養新時期風景園林專業復合型人才的需要。
風景園林學生應具有運用各種專業知識的綜合能力。教學上的聯合與協作,對培養學生的綜合技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文章主要從課程、學科、院校3個層面來探索加強教學資源整合,優化現階段專業教學的改革。
(一)加強課程街接
目前,很多院校對風景園林專業教學進行了改革與優化,專業課程的教學體系在不斷完善,學生的橫向知識面域在拓展,但是對于知識的整合與綜合運用考慮有所欠缺。在調整與完善課程整體的同時,作為其中的組成分支,課程個體與個體之間的整合沒有得到相應的重視。各專業課程一般由不同的教師擔任,課程之間相互獨立,在教學過程中,很少將其它相關課程作為教學體系的一部分融人自己的課程教學中,課程間缺少有效的銜接與溝通。學生學到的知識來源于各門單獨課程,很難將各課程的知識進行有效的融合與靈活運用,未能達到1+1)2的教學效果。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從主要專業課程與交叉學科課程兩種性質的課程教學方式上來進行銜接(圖1)。
1.主要專業課程
對于風景園林學生而言,主要專業課程傳授的是大學期間必須掌握的專業核心知識。每一門課程都是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分支,相互的溝通與銜接在教學過程中很有必要。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嘗試將課程內部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進行橫向聯合,將課程之間的實踐教學進行縱向滲透,適當增加部分綜合教學,實現各種課程獨立知識的相互疊加與融合,這將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如:北京林業大學,在新實施的風景園林專業本科教學大綱中,通過每學期開設一周的綜合Studio作為課程銜接方式,對課程之間的銜接進行了優化。另外,浙江林學院的園林類專業2010年開始實行專業綜合實習,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進行跨課程的聯合,加強了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2.交叉學科課程
風景園林專業領域的范疇在擴大,解決專業問題所涉及的知識領域也在不斷拓展,各院校紛紛開設跨學科的課程,作為對專業知識的有效補充。就知識層面來講,這些課程往往與園林規劃設計分屬于不同的學科與知識體系,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作為風景園林專業的學生,由于主要專業課程的課時量較大,課外專研交叉學科知識的時間有限,通過選修課完全掌握其他學科的知識具有一定難度。尤其是聘請其他專業的教師來擔任的部分選修課,作為開設在風景園林專業下的課程,教學內容的側重點應有所變化。因此,即便是一門獨立的跨學科課程,在教學過程中也應以園林規劃設計為導向,找到與風景園林專業的結合點,向著“園林化”的方向來進行教學,培養風景園林專業學生更綜合地思考與處理專業綜合問題的能力。
(二)增加學科合作
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分工不斷細化,學科領域的研究向著各專業分支在深人發展,高校也正在為培養各個學科與方向的專業人才而努力。但與此同時,現代社會面臨的問題卻越來越綜合,越來越復雜,僅靠單獨的某一學科的人才是難以勝任的。現代社會更強調學科聯合與知識綜合,在深人各專業研究的基礎上,將各方面的知識進行整合,從局部走向整體,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這也是風景園林學科發展的趨勢。 風景園林是一門建立在廣泛的自然環境科學與人文藝術科學基礎上的應用型學科,涉及建筑、規劃、環境、自然、生態、藝術、文化、地理、林學等相關知識背景。學科的交叉性,決定了在處理專業問題時多學科共同參與的必然性。近年來,在專業實踐項目中,不同學科的專業人員共同參與完成一項任務的現象比較常見。作為風景園林設計師,也必須具備領導不同學科的專業人員來一起解決現代風景園林專業所面臨的綜合問題的能力。但是,在目前的風景園林專業教學中,由不同專業背景的學生一起參與完成一個綜合作業或實踐課題的現象并不常見,教學中的實戰機會也很少。
某一學科領域知識的系統性,離不開各學科的相互聯合與緊密協作。風景園林專業綜合性的特點,決定了在教學中必須打破各學科之間的壁壘,加強風景園林相關學科的教師與學生深層次的交流,利用各自的專業特長進行教學合作。清華大學風景園林專業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各學科之間的融合,在學科不斷分化的當今社會,以培養具有專業綜合能力的人才為教學目標。在風景園林專業的教學過程中,應強調知識的關聯性,盡可能的給學生創造跨專業共同合作的機會。如:IFLA大學生設計競賽,為風景園林專業學生協同相關學科的學生共同解決某一實際問題提供了實踐平臺,有效促進了相關學科的融合。
另外,風景園林專業在不同院校的特色背景優勢,對形成專業間的合作與交流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學科的交流包括校內各專業的結合,如開設在建筑院校的風景園林專業,在教學過程中,嘗試將建筑專業與園林專業學生進行部分聯合教學,也包括與校外各專業在教學上的聯合與協作,共同解決現代社會面臨的人居環境間題。
(三)促進院校聯合
目前,部分風景園林專業院校與國外相關專業的高校有著良好的合作與交流,在教學上有著密切的合作關系,包括聘請外教講授專業課程或專題講座、與國外高校開展聯合培養計劃以及短期的聯合設計等多種合作模式,這對專業教學起到了有效的補充與促進。但是,國內高校間此類教學活動的組織卻并不常見,主要的教學交流也是以專題講座為主。與國外高校的聯合教學相比,無論是從經費方面,還是從文化、交通等其他方面考慮,國內高校的聯合具有更高的可行性。2007年,國內6所高校的建筑專業進行了聯合畢業設計,對國內建筑專業的聯合教學進行了積極探索,并取得了圓滿的成功,這也對國內嘗試風景園林專業的高校聯合教學提供了借鑒。
不同背景院校風景園林專業的相互交流,不僅能夠發揮各自的特色、展示各自的優勢,更能發現各自的不足,對相同問題產生不同的創新思維與解決途徑,并在差異中達到共同的提升。高校間的聯合教學,不僅是對教學資源的有效整合,而且對提高教學質量與辦學效益也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基于專業院校的不同背景,在促進院校合作方面可以分為兩大類。
1.相同院校背景的風景園林專業教學聯合
相同院校背景的風景園林專業在教學上較相似,如國內林業類院校開設的風景園林專業,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教學模式等都較接近。因此,同類院校背景的專業交流,對促進各院校專業的發展,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與學生水平有較大的推進作用。
2.不同院校背景的風景園林專業教學聯合
目前國內的風景園林專業分別開設在建筑、農林、藝術等不同的院校背景中,在教學中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相互的交流與合作,可以,促進整個風景園林教學的大發展。
在具體實施時可根據地域分為3類:包括區域聯合、全國聯合、國際聯合(圖2)。
區域聯合:以地區為單位,將各個區域內的專業教學資源進行整合與優化,加強各院校師生間的交流與合作。同一區域內,開設風景園林專業的院校背景差異相對較大,專業教師各有所長,教學也各有特色,再加上高校間距離相對較近的因素,可以頻繁開展各種教學交流,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教學質量。
全國聯合:目前,風景園林學科的發展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全國風景園林專業教學的聯合,對風景園林事業的發展有積極的作用。風景園林教育年會的舉辦對各院校之間交流教學經驗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但是目前的交流,僅停留在教師層面且不夠深入,而學生之間的交流機會很少。張晉石曾提出通過舉辦全國性的畢業設計競賽來提高畢業設計的質量,這為全國風景園林專業學生的交流提供了很好的機會。教學的交流應該從學院領導一教師一學生,在不同層面開展交流與溝通,從而促進新時期風景園林教育的健康發展。
近年來,我國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人們在衣食住行等一些基本方面得到滿足后,轉而對周邊的生存環境有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在街邊簡單的種植花草樹木已經無法跟上時代的進步,園林綠化行業急需有較高設計素養的景觀人才的加入,因此中國的風景園林{langdscape architecture}專業得到快速發展,專業的設置也由最開始的幾所綜合性大學到現在的各大高校紛紛開設。每所學校都有自己的教學收集整理理念課程設計,可以說是百花齊放,而在這看似繁華的場景,卻暴露了我國景觀教育行業發展尚未成熟,急需整頓的現實情況,因為一門成熟的學科應該有其行業內部的統一性,下面將就我國風景園林教育的起源開始,論述這門學科在我國的進展。
1. 現代中國風景園林教學的起源
現代風景園林教學在中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解放前,早在那時,已經有“海歸”前輩作出努力,其中較為著名的有陳植(1899~1989)、程世撫(1907~1988)兩位先生。陳植先生1919 年進日本東京帝國大學農學部林學科造園研究室學習,專攻造林學和造園學。解放后,歷任南昌大學、華中農學院、南京林學院、南京林業大學教授。程世撫先生在南京金陵大學,園藝系獲得學士學位,1930年美國哈佛大學研究院研究生,1932年獲美國康奈爾大學la及觀賞園藝碩士,1933年任廣西大學園藝系副教授。1933~1937 年任浙江大學園藝系教授、系主任。顯然陳植、程世撫等老前輩已經接觸了與國際接軌的景觀設計思想,他們在中國一些高校內任教,也必然建立了相應的知識結構體系,在他們的努力下,中國的風景園林教育有了雛形,開始培養出專業從事造園的人才,而不是以往由文人等一些業余人士充當主力的局面。
2. 現狀
90年代后期,中國風景園林教育迎來了第一次高峰期,各個院校紛紛開設風景園林系,專業教學側重點主要依托在各個不同院校的不同專業基礎上產生,設計方向主要有建筑院校的建筑學、城市規劃、市政工程,藝術院校的環境藝術,農林院校的園林等。不同院校的專業背景(師資、技術和學科范疇等方面)的差異,所偏重的教學內容也有很大的不同,如同濟大學、東南大學等一些以建筑為特色的理工類大學主要側重于培養學生的景觀空間設計意識,注重學生空間造型能力的培養,大量培養出以空間氛圍營造為強項的造景人才;而如中央美術學院、南京藝術學院等一些藝術類高校,培養出的學生以二維空間及平面構成見長,設計出的作品形式新穎風格多變大膽,給行業注入了新鮮的活力;一些農林院校如北京林業大學、南京林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則培養出了諸多能夠運用大量植物,以植物造景見長的設計師。
3. 教學存在的問題
3.1專業名稱的不確定性
對于將本專業命名為景觀建筑學還是風景園林學是業內最著名的專業名稱之爭,各派專家據理力爭各執己見,因此出現了園林專業在各個學校的名稱都不相同的現象,由于英漢翻譯上的原因和專業發展的歷史原因,引起的學科名稱之爭,始終是專業人士心中的一件憾事。與 landscape architecture(以下簡稱la)相對應的中文名稱用過許多,如造園學、園林學、景觀建筑學、風景建筑學、景園建筑學、大地景觀、風景園林等,因此給人的感覺是一片混亂。1983年在中國建筑學會下成立園林學會,1989年正式成立國家一級學會“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它的英文是chinese soci-e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景觀建筑學”和“風景園林“只不過是對 la的直譯,是上述多種名稱中的一種,它們之間并不存在包含與被包含,誰對與誰錯的關系。而專業一開始統稱”園林“是歷史上游憩境域因內容形式不同用過的不同名稱之一,如同園、囿、苑、圃、庭、院、林園、林圃、林泉、園池、花園等,唐宋以后,園林泛指各種游憩境域。如以非學科或專業的觀點來談園林概念則確實如此,但是自從園林作為專業學科名稱以后,概念就不再停留在原地,而是隨著學科的發展而變化。許多人對園林的認識停留在“園林”詞義的本源,對該學科的了解也停留在園林發展過程中的某個階段:即對庭園、公園和風景區的規劃設計層面。事實上,園林所涉及的領域是在不斷拓展的,從古典園林的小面積的庭園、花園、公園等地形地貌設計,道路、建筑、疊石堆山及種植設計,一直到現代整個大城市園林綠地系工程的規劃設計和建設;從一個小園林的設計一直到宏觀的,涉及土地利用、自然資源的經營管理、農業區域的變遷與發展、大地生態的保護、城鎮和大城市的園林綠地系統規劃;同時運用現代尖端科學技術,如航測、衛星遙感、計算機技術的應用等。因此,景觀建筑學與風景園林在概念及實踐領域也都應該是重合的。
3.2 學校課程設置的不統一性
景觀專業主要依托在各個不同院校的不同專業基礎上產生,主要有建筑院校的建筑學、城市規劃、市政工程,藝術院校的環境藝術,農林院校的園林等。不同院校的專業背景(師資、技術和學科范疇等方面)的差異,導致景觀教育的偏向性,也無法在短期內使景觀專業走向完全意義的統一。各所高校在認識上基本趨同,但實際操作上還有很多困難。如果對課時、
學分安排以及設計輔導教師等方面作進一步研究,可以發現:農林學科下的園林專業對建筑、城市、工程技術的重視程度不夠,設計學時安排太少;建筑學科下的園林專業則在植物的認識與利用以及自然因素的作用方面是薄弱環節。而對資源的合理利用與保護性開發的研究不夠深入,
3.3 國際交流的不充分性
目前國內大部分院校處于閉門造車的狀態中,與國外本專業交流聯系過少,學生對國際上的專業進展了解不夠充分,具體體現在,1,邀請國外專家來校講座數量較少。雖然每年理事會也會安排邀請ifla成員訪問我國進行巡回演講,各校老師也會力爭邀請知名設計師來學校為學生現場講解案例,但是這些大部分在北林等一些明星院校,國內其他院校的學生由于知名度不高,所以接觸這些國際行業設計師動態的機會少之又少,造成了學生對國際風景園林行業形
轉貼于
學生實踐機會的缺乏性,而風景園林專業的動手要求能力很強,這需要學校在四年或五年的教學培養中安排大量的實習機會給學生,使他們明白自己正在學習的是什么以及需要他們掌握的是什么,設計單位需要的是一批畢業后直接可以上崗的實際經驗豐富的學生,而目前的狀況是學生們在學校里學習了大量的理論,畫了無數張紙上談兵的圖,而真正走向工作崗位之后卻需要用人單位的二次培養,在學校所畫的圖基本與實際脫節,理論也落后于行業最新動態,這也是為何社會上景觀公司招聘寫明的只要工作經驗三年以上的有經驗人員的原因,這是對現在學校教育的非常不信任的表現。
3.4 關于今后的發展
通過橫向比較歐美、日本等一些發達國家的風景園林行業發展,可以看出這個行業在我國僅是朝陽產業,還有相當大的發展與上升空間,還會需要相關學校為社會輸送大量的從業人員,但目前的學院式教育還有所欠缺,培養出的學生在技能和實踐能力上滿足不了社會上對人才的需要,通過學習借鑒比我們先起步的發達國家的景觀人才的培養方法以及從初期以來國內景觀教學所暴露出來的缺點,大學里對風景園林的課程設置應作出相應的調整。
3.4.1 核心專業課的設置
在專業人才培養上的多層次性和多方面的特點。在牢牢把握核心設計課程的專業技能訓練基礎上,通過自選設計課和多種限選及任選課使學生在某一方向形成自己的偏好和特色。比如農業院校的核心專業課就應當是植物識別與應用等一些課程,而建筑院校的核心課程則應是 空間構成等一些課程。
3.4.2 擴展學生視野,增進國際學術交流
兼容并蓄,廣泛邀請世界名流學者參與學校教育,向學生介紹成功案例及先進思想,使學生思路開闊,喚醒學生的設計師自豪感,時刻保持與最先進的行業動態的一致性,經常接觸行業成功人士,使學生能夠在更高的層面上看問題。。
3.4.3 在保持特色的前提下,學內容
根據目前各校各派課程設置百花齊放的混亂現象,各校應根據各自特點, 合理設置教研室, 經常探討各自設置課程的成功與不足之處,互相借鑒,在達到園林教育共性的基礎上, 創造各校教學特色。
3.4.4 增強學生動手能力,
不同階段應當重視不同能力的培養,本科生的教育應重視基本功培養與實踐教學環節, 因此對學生應從其入學之日起到畢業之時都要不間斷地進行造型能力的培養。在學期中間安排學生到景觀公司實習,學生通過與外界接觸,學到與學校的理論知識不同的專業知識,開闊學生的眼界,使他們不再局限于書本上的條條框框。
3.4.5 明確培養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