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5 17:09:01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數學教學內容,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人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數學不僅可以使人明智,而且能陶冶人的性情。在現代數學教學中,其文化功能和人文價值得到了廣泛的發掘和利用,數學中的情感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是數學畢竟是注重理性的學科,它以數量關系,幾何圖形和縝密的邏輯推理為基本內容,因而數學教學內容中所蘊含的情感教育因素一般不具有外顯性,它是深藏于具體教學內容之中的。因此,要落實數學教學的情感目標,首先就要學會如何挖掘教學內容中的情感因素,對相關的教學內容進行情感性藝術處理,以滿足學生的情感審美需要,從而真正實現新課標提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一、挖掘數學背景之美,賦經典內容以時代特色
任何數學知識,數學問題都有其產生的生活背景,數學的背景之美,實質上是生活之美。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我們要善于把數學引向生活,通過數學問題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來揭示數學的背景之美。教學中,我們經常處理的是一些經典的教學內容,這些內容不因歲月的遷移而變化,其內容也不能隨意地更改。如數學公式,基本定理,數學規律等,這些內容很容易給學生一種“枯燥乏味”的感覺。如果我們在教學中不善于情感性地處理這些教學內容,就會使原本枯燥的內容更加枯燥。那么如何使這些內容變得鮮活起來,變得富有生動活潑的情感呢?一個有效的方法就是在這些經典內容中注入時代精神,比如與當代社會和科技進步聯系起來,設置數學問題情境,使學生在對于數學問題的探究時,能夠感受時代脈搏,在解決數學問題時具有時代意識,感悟數學的文化功能,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如教學“二次函數”的內容時,我們可以從市場商品經濟角度設計問題情境:某商場在原有成本與利潤核算的情況下,采取薄利多銷的策略,現有20件電器,計劃今后兩個季度內逐步降低銷售價格,如果每季度都比上一季度的價格下降x倍,那么兩季度后這種電器的價格y將隨計劃所定的x的值而確定,y與x之間的關系應怎樣表示?如果你能利用二次函數去解決這一問題,你將成為一個精明的商人。由于問題情境的創設是從現實生活的實際問題入手的,使得“二次函數”這一經典內容,一下子變得有了時代感,有效地引發了學生新奇的心理,營造了一個輕松富有積極情緒參與的課堂氛圍。問題的解決可以為得出二次函數的定義做好鋪墊,并讓學生感受到身邊的數學,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學生通過分析、交流,探求二次函數的概念,可以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從而為解決問題打下基礎。
二、挖掘數學多態之姿,展現數學之美
數學家華羅庚曾說:“就數學本身來說,也是壯麗多彩,千姿百態,引入入勝的。”只是數學之美不像音樂美術之美那樣顯性化,它需要教師引領學生去挖掘,去發現,進而欣賞它。數學教師要善于發掘教學內容中美的因素,將數學之美一一呈現給學生,使學生感受數學美的神韻,讓枯燥的運算變成充滿快樂的探索。數學之美不像文學藝術之美那樣形象化,感性化,它主要是通過概念、符號、邏輯關系來反映理論內在的邏輯美、結構美和方法美等。因此,人們要有更多的知識上準備,學生也更需要有教師的啟發和引導,才能領悟到蘊藏在公式和符號后面的數學美。
有真才有美,數學之美首先在于數學的求真。數學老師不僅要注重培養學生縝密的數學思維,而且要經常利用數學家追求真理的典型事例教育學生求真,以激勵學生在求真中求美。
簡潔也是一種美,數學之美突出地表現在簡潔之美上。數學的一個概念、一個定理、一個公式、一個方程式或一個函數關系式,往往在形式上表現得極為簡潔,高度體現出數學的概括性,給人一種強烈的簡潔美感。數學的最大功能就是能夠用最簡潔的數學語言,表現出復雜的事物。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發現數學公式、數學定理特別是數學語言的簡潔之美。讓學生發現,數學上一個簡單的公式,一個簡潔的圖形可以代替一大段語言敘述。數學語言的表述,往往是不能多一字或少一字,也不能調換一字。如“小于”和“不小于”,“增加了”和“增加到”,其含義完全不同。
對稱美在數學中有多種表現。數學不僅有數字的對稱美,圖形或圖像的對稱美,而且數學規律也有其對稱美。如我們在指導學生解決數學習題時,常常啟發學生憑借感觀直覺,去判斷某些數學對象的規律具有對稱性,從而努力去發現、去構造、去運用其可能的對稱性。挖掘數學對稱美在教學中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如認識一些概念、公式、定理的對稱美,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中領略到美的同時,更好把握數學概念實質,有利于記憶,便于掌握運用。在如平面幾何證明中利用對稱性進行構造,常常給我們的解題帶來一種另辟蹊徑的新思路。
總之,數學教師要善于從教材中挖掘美的因素,通過充分揭示數學內容中隱含的美的因素,引發學生相應的美感體驗,滿足學生的審美需要。
三、揭示數學新奇現象,引發樂學效應
數學教學是義務教育甚至高等教育的重點教學內容,不僅僅因為數學是基礎學科,而且學好數學可以開發潛能,開拓思路,對提高全面素質有很重要的意義。我國的初中數學教學是義務教育階段最重要的內容,必須堅定不移實行義務教育。在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能力培養的重要性,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發展,需要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能力,根據學生特點進行分層教學,為激發學習興趣,進行情感教育,不斷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這些要求都需要教育部門,根據政策要求采取合理的措施進行落實。
一、我國初中數學教學內容的側重
初中數學的教學任務首先是作為承上啟下的過度,加深小學的深入學習,有為進入高中學習打下基礎,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在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已經不單單像小學一樣以教授課本知識為主,而是按照新課標及素質教育的教學要求,將側重點放在學習能力的培養上以及教學方法的改進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1、側重于學習學習能力的培養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書本上的知識永遠都不是學生自己的,只有經過認真的思考和實踐才能真正學會知識并得到應用,真正學會一種能力。學習能力包括許多方面,學習欲望是基礎,這是最基本的端正學習態度和控制注意力的能力,還包括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誘發創新的動機和理論聯系實際的時間能力就十分重要。這首先是在教師具有創新和實踐能力的基礎上進行的,在適宜的教學環境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參與意識,時刻思考如何能激發學生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堅定的意志品質,創造機會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實踐體驗,通過實際的認知感受到解決問題的趣味和成就感。
2、側重教學方法的改進
就我國現在的教學國情來講,仍有很多地區初中數學教育處于一種比較傳統的教學模式下,這種情況嚴重阻礙了我國初中數學教育水平的進步,教學方法亟待改進。因此在意識到這個問題之后,在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改進教學方法的要求,著重解決教學模式落后的問題。
根據一線教師以及各界教育學者的經驗總結,總結出了一些創新有效的教育方法。包括分層教學法,情景教學法,情感教學法等等。分層教學法是基于教師對學生的關注,根據學生個體差異進行的差異教學發,以避免出現兩極分化,使生基本齊頭并進,全面進步。分層教學需要老師有非常強的責任心,利用課余時間充分了解每一個學生,分析學生之間的差異,鼓勵學生特長發揮。分層不光體現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在課前準備的備課過程中就應有分層的意識,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擬定合理的教學內容時要按照一定的層次和難度級別進行,合理設計分組以便進行討論和總結,使學生之間也能有所促進和幫助,一定要注意把握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在進行完備課之后,課堂中的分層就容易把握一些,主要是設置不同的學習目標和按計劃進行合理的學習活動,使所有學生都能找到自信,得到充分的發展。
二、我國初中數學教學方法的落實
我國初中數學教學已經取得了很豐碩的成果,尤其從各種國際數學競賽中的獲獎情況來看,我國初中學生數學能力已經處于國際領先地位,但仍然存在很多問題,比較突出的是高分低能現象,書呆子現象等等,這種現象的產生主要是沒有切實落實新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對初中學生素質教育的要求,而且也沒有實現教育人士提出的教學方法的嘗試和實行。我國對教學方法的研究日漸深入,成果顯著,但是實際應用情況堪憂,因此目前迫在眉睫的問題是如何切實落實初中教學方法的理論。
1、提升教師知識水平和教學能力
首先應該從教師的能力入手。教師對于學生來說是人生的導師,不光體現在課堂教學上,教學方法和人格魅力也是很重要的地方。教師之所以為教師,就是因為教師能夠按照學生的需求將自身所學全部教給學生,而不是有些專家涂有知識而無法傳授出來。加之初中數學所處的特殊重點地位,提高教師的知識水平和教學能力是切實落實教學方法的基礎。學校在進行教師招聘以及崗前培訓時務必把好關,教師的質量決定教學的成果和學生的未來,因此決不可懈怠。積極鼓勵教師進行在職進修、參加各種講課比賽等活動,提高教學水平。
2、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構建和諧的課堂氛圍
現在全國各地初中基本上都能覆蓋多媒體教學設備,但是實際教學應用率很低。經驗總結得出結論,多媒體教學是提高課堂參與度和激發學生興趣的最有效方法,對于構建和諧的課堂氛圍也十分重要,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教學資源,使學生感覺身處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中,最終全面開發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3、建立數學第二課堂全面提升學生素質
學校多多舉辦數學競賽、師生交流等活動,鼓勵學生多提意見,多學習多創新,構建起一種培養數學能力的體系,以各種活動刺進學生數學素質的發展,強化課堂上的教學效果。
總結:
自從我國新課程標準以來,各界人士都十分重視,尤其對于初中數學教育者來說,分析數學教學內容的偏重十分重要,并且將這些重點部分付諸于課堂中落實下去更加重要。首先教師要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并樹立起責任心,注意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以便進行分層教學。善于利用教學資源,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調動學生積極性。積極開展第二課堂,全面響應素質教育的號召,將新課標初中數學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曹培英.中日小學數學教材的比較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00(06)
[2]沈九強.如何讓沉悶的數學課堂煥發活力[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0(12)
[3]蔡躍陽.數學課堂教學互動的實踐與認識[J].福建中學數學.2005(09)
數學家華羅庚曾經說過:宇宙之年夜,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這是對數學與生活的出色描述。生活化的數學進修資本大量的存在于學生的生活。“數學來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在我們身邊的大千世界中蘊涵著無窮無盡的數學信息,數學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人們離不開數學,因而數學在現實世界中也有著普遍的應用。所以,《新課程標準》更多地強調學生用數學的目光從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自動地運用數學常識剖析生活現象,自立地解決生活中的現實問題。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應正視學生的生活體驗,把數學教學與學生的生活體驗相聯系,把數學問題與生活情境相聯系,真正實現“數學教學生活化,生活化的數學教學”。
在日常教學中經由以下過程可以把數學教學與學生生活有機地聯系起來:
一、使教學內容生活化
(1)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資料。在新教材的編排中,穿插了一些供學生閱讀的短文,即“讀一讀”欄目。我們在教學時,經常組織學生當場進修,并要全體學生揭曉進修心得,上臺演講等。這些材料一方面可以輔助學生體味有關數學知識的發生和成長,把握數學與生活現實密不可分的關系,另一方面可以經由過程體味我國在數學上的重年夜成就,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2)挖掘現實生活中的進修材料。搜羅關注校園生活中的數學資本,留心社會生活中的數學資本,體味家庭生活中的數學資本。校園、家庭、社會情形都是學生生活的場所,經由過程對這些資本的收集操作,使學生感應感染到數學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我們應該學好數學,用好數學。
二、使教學過程生活化
(1)導入的生活化。“精彩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心理學研究表明,當進修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水平就越高。我們在導入時注重從生活實例引出數學問題,引起進修需要,使學生積極自動地投入到進修試探之中。例如:在“線段的垂直等分線”的新課導人中,我設計了以下情景:“如圖,A、B兩鎮要在公路旁合建一所中學,經費已有下落,但宿舍選址上有爭議,為了交通便利,選擇建在公路旁,A鎮人但愿建在C處,B鎮人但愿建在D處,同學們請你們給以調整一下,應建在何處,到兩鎮距離都是一樣的?”同學們聽后技癢,但又拿不出可行的具體方案。教師因勢利導地說,我們只要學好線段垂直等分線的常識,就可圓滿地解決這個問題了。這樣做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活躍了課堂空氣,使學生體味到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主要浸染。
(2)例題的生活化。使用的教材很難美麗絕倫地合適所有學生的常識和生活經驗教學時,我們經常聯系自己的教學狀況,對教材中一些學生不熟悉的、不感樂趣的內容及其情節和數據做恰當的調整、改編,用學生熟悉的、感樂趣的、貼近他們生活現實的數學問題來替代。例如:在教學“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應用”時,我將例題釀成一道聯系班級現實的應用題:“在我校前不久進行的七年級拔河角逐中,劃定每隊勝一場得二分,負一場得一分,每場角逐都要分出輸贏。若是我班想在全數22場角逐中獲得4O分,那么我們班的輸贏場數應分別是多少?”因為學生親自體驗了拔河角逐的全過程,參與的積極性增強,很快就投入到談判問題的空氣中。
(3)操練的生活化。“學以致用”明晰地說了我們教學的根據目的,是以數學操練必須架設起“學”與“用”之間的橋梁,把操練生活化。在講述函數內容時,我編寫了以下操練:舊中打算購置一批某型號電腦,市場價每臺5800元,現有甲、乙兩電腦商家競標,甲商家報出的優惠前提是采辦1O臺以上,從第l1臺起頭每臺按7O計價;乙商家報出的優惠前提是每臺均按85計價,兩家的品牌、質量、售后處事均不異,假如你是該校有關部門的負責人,你選擇哪家?請說出理由。經由過程此題的操練,讓學生體味若何提高經營和消費的抉擇妄想能力,加深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提高應用數學的能力。
三、課外應用的生活化
數學應用于現實,才會變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氣,才能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的價值和意義,確立用數學解決現實問題的意識和抉擇信念。教師要指導學生用數學的目光去觀察、剖析、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1)開設生活化的數學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應用、成長數學。例如:在進修了三角形的相似之后,讓學生分組到操場上測量旗桿的高度。進修了統計圖表往后,讓學生三四人一組到十字路口去收集某一時刻的車流量,然后制成一張統計表。指導他們運用所學常識和體例去剖析解決生活中的現實問題,使他們意識到數學常識真正為我們的進修、生活處事。
(2)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題例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現實問題。例如:讓學生設計并剪制軸對稱及中心對稱圖案,恰當地用在黑板報、宣傳欄上,用在主題班會的布景上,或運用軸對稱及中心對稱知識設計建筑物造型、家居飾物,改變自己房間的局部結構等。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08―0052―01
如今的小學數學教學方式,是由封閉式教育走向了開放式教育,這樣更有利于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以及對數學的好奇。在小學,學生們的學習過程和進程是經常變動的,有的學生學習快一點,有的就慢一點。在收集和整理不同學生的學習狀況,并綜合考慮小學數學教學內容特點的基礎上來制訂教學策略,能有效提升教學效率。因此,根據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內容,來研究教學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現今我國小學數學教學方式發展趨勢
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教學的責任與意義也越來越大。小學數學的教學方式也在不斷改革與深入。相比以往的教學方式,現在的小學數學教學更`活多樣,而不是單一地跟著教材一步一步教學。現在的小學數學教學方式主要是以提升小學生對數學的興趣為前提,在不違背教學初衷的情況下,結合生活中的例子來進行教學。在以前,小學教育多是以文字和圖片為主,數學也不例外。而現在的小學數學教學方式主要就是從學習的過程、解題的方向以及老師與學生的互動等方面來下功夫的。學生要認識到學習數學的原因,以及動腦的重要性,從而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想象能力和探究能力。結合生活中的實際例子進行教學,就是為了能讓學生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夠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來解決遇到的問題,是符合新課標提倡的教育理念的。我國現今的小學教育也在趨向于多元化教學,注重師生之間的交流。因為小學生正處于有豐富想象力的階段,而這種教學方式為他們提供了一個能夠自由發揮的空間。在如此人性化的教學模式下,他們會愛上數學,愛上學習。
二、研究小學數學教學的目標
一、教學內容的優化
1、注重基本概念教學。
嚴密的邏輯性和系統性是數學的特點之一,概念是思維的基本形成,形成概念是掌握教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必所要條件。如果概念明確,才可以作出合乎邏輯的推理,在教學中,教師能否以基本概念、原理為中心,深入挖掘教材中的重點難點所包含的豐富知識,揭示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直接關系到學生對知識的系統掌握。如在三年級下冊中教學《面積和面積單位》時,教師問:書本表面的大小就是書本表面的面積,那么課桌表面的大小可以說成什么?物體表面的大小可以說成什么?平面圖形的大小可以說成什么?這樣做使具體事物的個別特點逐漸消去,留下事物的共性特點,再讓學生用比較科學規范的語言描述出面積的概念,再解釋關鍵詞義,增強概念的清晰度。這樣把概念回到具體事物中,使概念具體化,如讓學生指出所配鏡框玻璃的面積,用彩筆涂出三角形的面積,觀察實物模型,引導學生區別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使學生對概念的理解達到更為清晰的程度。
2、注重知識結構教學。
小學數學知識是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針對這種結構特點,在課堂教學中,處理好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抓準學習新知識的生長點,是學生循序漸進地將基本知識學到手的一個重要條件,引導學生在舊知識的基礎上掌握新知識,并通過學習新知識,復習舊知識,可使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不感到突然,又使舊知識不斷得到加深與鞏固,收到溫故而知新之效。例如“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這類應用題時,要幫助學生復習好有關的分數應用題。利用分數、百分數應用題之間的密切聯系,利用知識的正遷移,合理安排課堂教學。先讓學生練習一道題:李明有8張郵票,張小強有5張郵票,求李明的郵票是張小強的幾分之幾?張小強的郵票是李明的幾分之幾?通過練習,總結出規律:求甲數是乙數的幾分之幾(或幾倍),就用甲數除以乙數。即:甲數÷乙數=甲數是乙數的幾分之幾。然后出示例題:六年級有學生80人,五年級有學生50人,五年級人數是六年級的百分之幾?學生根據求甲數是乙數的幾分之幾的規律列式計算,最后將分數化成百分數,即求出50÷80=5÷8=62.5%。這樣在傳授新知識過程中,緊緊抓住“求甲數是乙數的幾分之幾”與“求甲數是乙數的百分之幾”兩種應用題的共同結構,利用遷移規律,有利于學生牢固的掌握新知識。優化教學內容,教師緊緊抓住知識的內在聯系,掌握教材的整體結構,吃透教材,用活教材,使學生獲得最大發展。
二、教學過程的優化
1、教學方法的選擇。
不同的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對象的心理特點影響著數學方法的選擇。只有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才能卓有成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在選擇教學方法時,由于每種教學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還應注意到多種教學方法穿行,達到教師教得生動活潑,學生學得輕松愉快。給學生自由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教學活動的指導者和參與者;學生是數學知識的建構者。給學生充分思考時間和活動的空間,嘗試成功的喜悅,使課堂教學真正成為學生自主活動和探索的天地。如“圓面積的推導”,課本是把圓平均分成16份,然后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進行推導的。顯然按照書本的方法進行探索,學生的思維過程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而在教學時,先引導復習已學過的平面圖形公式及推導方法,然后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用剪、拼、擺方法把“圓”轉化為近似于已學過的平面圖形,接著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并在全班進行交流。結果,學生把圓平均分成了8份或16份,分別拼成了近似的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就這樣,學生利用已學過的平面圖形公式推導出了圓的面積公式。顯然,這樣的教學更具探索性,可使學生多角度靈活思維,學得更為主動活潑,也能促進學生不斷地追求、探索、創新。
在教學中,應采用各種教學方法相結合,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可選擇講解法,演示法;在問題解決教學中可選擇討論教學法、講解法、實踐練習法;針對低年級學生注意力不能長期集中,興趣多變這一特點,選擇的教學方法應注重直觀性、趣味性、靈活性。所以要善于綜合使用各種教學方法,把各種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使學生生動活潑地學到知識。
2、訓練層次的設計。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應充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增強其學習主動性,提高其綜合素質,使其能夠學以致用,教育部陸續出臺了很多指導文件,目的是進行課標改革。在當前的新課標要求下,高中數學的內容日趨簡單,其教學重點轉移到培養學生自主探索能力c提高學生創新水平方面。新課改的教學意見雖然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很大提高,然而,也導致學生學到的實際知識愈加有限,從而使大學和高中數學在知識結構上相距甚遠,在難度上也有相當大的差距。所以,多數學生認為大學數學過于抽象、深奧,致使其在學習數學過程中屢屢受挫,影響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對此,相關人員應積極研究可行性方案,做好大學數學與高中數學的銜接工作。
一、大學與高中教學階段在數學教學內容上的銜接問題
[JP+1]數學學科是進行科學文化研究需要應用的基礎學科。在數學學習的各個階段,其教學內容都獨自構成一個體系,各個體系之間又彼此存在關聯,互相作用。數學學習的后一階段,將直接受到前一階段學習效果的影響。新課程標準改革政策實施以后,高中數學在教學結構、教學內容、教學目的、教學要求以及教學理念、教學思想等方面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導致大學數學與高中數學教學之間出現脫節,因而給學生造成了一定的困惑與負擔,也使大學數學教學無法順利、高效地開展。
二、針對大學和高中階段數學銜接問題的解決對策
1從高中數學角度進行的改革
(1)適當增補教學內容。在新課改要求中小學教育“減負”的形勢下,高中數學教材刪減了很多內容,在整體教學難度設計上,也變得容易許多,但是其刪去的知識很多是大學數學中的基礎內容,如果學生在高中階段沒有接觸或深入學習過此類知識,在大學數學的學習上會感覺吃力,難以跟上教師的講解思路,從而導致考試“掛科”現象出現。因此,在高中的數學教學中,應該適當增補一些必備的教學內容,以此為大學數學學習打好基礎。
(2)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應該向學生普及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并為學生列舉日常生活中的數學應用實例,以此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此外,教師要參考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對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進行重點培養,使其能夠學以致用,而不是高分低能,導致將來無法適應社會。
(3)應用軟件等教學資源。當今社會科技進步很快,多媒體教學資源以及各類軟件等教學資源紛紛得到很好的發展和應用,在此情形下,學生掌握計算機與軟件等高科技教學資源,是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與必然趨勢。應用數學軟件,不僅可以使教師的教學更加方便,而且開闊了學生的視野。
2在大學數學方面進行的變革
(1)刪減重復內容。當前,在大學數學的教學內容中,有一部分在高中已經出現過,對于此部分內容,在大學課程中應予以刪減。刪減重復內容不僅可以使大學數學教育減輕負擔,也可以節省學生的時間,避免將教學資源與學生的精力都集中在學過的內容上。比如,學生在高中就已經學習過數列、極限以及導數等知識,在大學數學教學中,可以對此部分重復內容予以適當刪減。
(2)推進實踐教育。學生在高中階段,已經養成了在實際問題中應用數學方法的思維習慣。在此前提下,大學的數學教育應該深化學生所學的知識,并進一步推進對學生的實踐教育工作,力求大學數學與高中數學教育得到有效對接,也使學生的應用能力得到進一步深化。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大學數學是在高中數學基礎上所做的遞進,是相較于高中數學級別更高級的存在。在數學教學工作中要注意高中數學與大學數學之間的關聯,在高中的數學課堂中適當深化知識內容,為大學的數學教學打好基礎,做好銜接工作,此舉將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白秀,楊培鳳,祁根鎖新課程標準下大學數學(微積分部分)與中學數學銜接問題的研究[J]大學教育,2014,7(9):71-73
一、教學內容的經驗化方式
教師在呈現教學內容時,要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通過復習、提示、鋪墊、引申等方式,激活與學習新知識有關的舊知識,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中找出學習新知識的“支撐點”,在新舊知識之間架設一座“橋梁”,由已知育未知,由舊知促新知。例如,在講授《等腰梯形性質》的內容時,在引入等腰梯形的概念之前,先給學生呈現比較性等腰三角形:“用平行于底的直線與兩腰相交”和“用等腰梯形延長兩腰相交于一點”,有助于學生結合原有的知識學習新的等腰梯形概念及其性質。
二、教學內容的情景化方式
德國一位學者有過這樣一句精辟的比喻:將15克鹽放在你的面前,無論如何你難以下咽。但當將15克鹽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湯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時,將它全部吸收了。情景之于知識,猶如湯之于鹽。鹽需要溶于湯中,才能顯示出活力和美感。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努力使教學內容情景化。創設教學情景是教師對教材進行再創造的過程,需要教師依據學生的特點和對教學內容進行藝術性的構思設計,因此教師要深入研究、分析教材,了解學生的特點和需要,在此基礎上,有效運用影像資料、案例等教學資源,為教學活動的開展創設特定的場景和氛圍。
三、教學內容的生活化方式
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生活、貼近社會實際,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了解社會、接觸社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參與社會管理的主人翁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數學跟生活和社會有著很密切的聯系,今天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幾個重大問題(能源、環境、糧食、生命的進化等)均與數學有關。數學教學應充分發揮這個優勢,積極開發并利用校內外各種課程資源,合理整合教學內容,重視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聯系社會生活實際,關注學生經常接觸的與數學有關的問題,思考社會問題,并進行決策,力求使學生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掌握科學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認識科學、技術和社會之間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形成科學的價值觀。
四、教學內容的問題化方式
以“問題”方式呈現教材,能喚起學生探索研究的熱情,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勤于思考的內在需要。教學內容的問題化策略的關鍵是教師要從教材中提取出有價值的問題,激起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學生產生強烈的追求事物本源的欲望。例如《分式方程的解》一節的教學,可以把分式方程的解的概念這個知識點設計成以下三個問題呈現給學生:①方程解的概念;②由原方程解得的值是否原方程的解;③用什么方法去檢驗原方程的解。通過以上問題討論分式方程的解的概念的過程、原因、結果和實質,引導學生步步深入地進行思考,從而受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五、教學內容的可視化方式
數學是研究物質的數量及圖形變化規律的一門科學,所以可視化策略在數學教學中應用非常廣泛。如函數中質點運動的教學,可以采用模型的可視化策略,讓學生觀看模型,引導學生進行聯想和類比,運用抽象思維把握各種模型的本質屬性;圖形性質的教學可向學生展示實物和演示實驗,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感性經驗,引導學生正確分析觀察到的現象與各種變化之間的關系,通過思考、歸納得出正確的運動規律等,可以通過多媒體手段,增強學生的直觀性理解。板書和板畫的運用,除了生動的直觀性外,還能將知識信息以簡要的、結構化的形式動態地展現出來,有助于學生深入參與教學的整個流程,增進其對教師的教學思路的理解,從而有效地形成系統的認知結構。
六、教學內容的活動化方式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數學教學活動應建立在學生已有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教學中,教師應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景,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交流、反思等活動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和發展過程,使教學內容以大眾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現,化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為生動活潑的具體可感的形象,從而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例如,正負數的理解和應用對于剛剛進入初中的七年級學生來講,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同時也是學好初中數學的基礎的基礎。在講授這一知識點時,我運用多媒體放映了學生日常生活中可以感受的一系列場景,如冰箱里的溫度與冰的關系,冰琪淋在常溫下的溫度變化,從學生的生活中提取以零度為界限,那么冰塊的溫度在零度以下,融化了的冰琪淋溫度在零度以上,用既簡便又直觀的數學方法表示“零上”和“零下”。學生通過合作學習、討論,完成了對珠穆朗瑪峰高度的數學表示,地下商場離地面的高度的數學表示。這一環節的創設,給學生以身臨其境的感覺,不僅鞏固了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還培養了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再如,在講授軸對稱這一知識點時,我先帶領學生參觀美麗的西湖中學校園,再問學生印象最深的校園建筑是什么?學生都說新校門特別氣派,我們都引以為自豪。我接著問:“新校門有什么特點呢?”有的說有兩個一樣大小的自動門,有的說醫務室和保衛科的外觀一模一樣,頂上的造型也一模一樣……學生各抒己見,興致很高。學生的積極性一下子就調動起來了,于是我不失時機的引入了數學概念軸對稱,由于把學生帶入了熟悉的可以形象感知的具體情景中,這節課的課堂效率也特別高。
在講水位的變化時,當我按部就班的講完教材上的例題后,發現學生還是沒有弄明白實際水位、警戒水位、歷史最高水位三者的關系。怎樣才能讓學生明白呢?我在講臺上踱來踱去,突然,我靈機一動,教室的地面、講臺、將桌不正好可以類比實際水位、警戒水位、歷史最高水位三者的關系嗎?于是我利用這三者之間的關系跟學生講解完后,同學們臉上都露出了笑容。這就是情境帶來的效果,它比抽象的講授要強百倍,有的甚至會讓學生終生難忘。
二、內化生活經驗,抽象數學問題
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充滿著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從學生的生活經歷中,內化生活經驗,抽象數學問題。
例如,在進行七年級上冊“平行”這節課的教學時,我把學生帶到了學校的操場上,先引導學生觀察操場邊四號公路兩旁的電線,并讓學生知道,如果空中的兩根電線如果相接的話就要短路了,那么空中的兩根電線這么長怎樣使它們不相交以此避免電路短路呢?大家通過觀察明確,這兩根電線只要保持平行狀態延續架設,就永遠不會相交,同時也對“平行”這個比較抽象的概念有了直觀的印象。這時讓學生單獨或分小組再去觀察操場上或附近有沒有這類平行現象,并要求學生盡量把觀察到的用圖畫下來。學生經過觀察、思考、討論,發現了很多的平行問題,如:操場直線跑道上的跑道線之間是平行的;兩根雙杠也是平行的等等。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討論歸納“平行”的定義:即“在同一個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在歸納了平行的定義后,學生很有成就感,這時教師可再讓學生想想平時生活中有沒有這種平行的例子。憑生活經驗,學生自然會想到火車的兩根鐵軌;商場自動扶梯的兩根扶手等等。這樣學生在既愉快又輕松的氣氛中學會了“平行”這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了學習的自信心。
三、融入生活實踐,體驗數學情趣
數學既然是從生活中來的,就應該把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踐中去。而學生在積累了一定的數學知識后,就應該把這些知識在實際問題中得到應用,這樣才能真正感受到數學的價值,體驗數學的情趣。
講完三角形的穩定性后,我帶領學生參觀了枝城長江大橋,學生被大橋深深吸引了,個個發出感嘆,太宏偉了!我趁機讓學生觀察大橋上的鋼架有哪些幾何圖形,學生說有三角形、四邊形等,我接著問,哪種形狀最多,學生經過爭論,最后一致同意,三角形最多。我趁熱打鐵問學生,這是為什么呢?學生馬上想到是因為三角形具有穩定性。在學了《相似三角形》后,我們又組織學生去測量旗桿、樹木、房子等等不太容易直接測量的物體的高度。這樣學生覺得所學的知識派上了用場,都非常興奮。學生在這個過程既體會到了成功樂趣,同時也嘗到了學習數學的甜頭,從內心深處喜愛上了數學,學習數學的熱情不斷高漲。
“眾數”與“中位數”是描述一組數據集中趨勢的兩個重要而又基本的統計特征量,結合教學內容和現實生活聯系緊密,不僅可以增強學生運用數學的意識,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反映“數學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終服務于生活”的良好素材。在進行眾數與中位數教學時,首先我用手機號碼進行講解,效果不錯。
例如,周老師的手機號碼是13677177973
老師:這組號碼出現最多的數字是什么?
學生:7
老師:把這幾個數由大到小(由小到大)的順序排列,看看中間的數是什么?
學生:還是7
老師:由此推知,什么叫作一組數據的眾數與中位數呢?
(學生按自己的想法闡述……)
然后給出數據個數是偶數的繼續討論……,學生很快便掌握了這一基本概念。接著,同學們又把蘭老師、劉老師、張老師等的手機號碼拿來分析、驗證,加以鞏固。
高等數學是高職機電類專業的重要基礎課程,學生通過這一課程的學習,可以掌握機電類專業所必需的數學知識,并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然而,目前機電類專業的數學課程還存在著教師教學方法單一、教學內容多、知識跨度寬、教學效果不甚明顯等問題,高職數學教學模式的改革勢在必行。
高職數學教學模式的改革,需要在教材和教法上做到“兩個面向”,即面向專業和面向學生。面向專業,就是根據機電類專業設置的要求,使數學教學與專業設置的理念、培養目標、教學計劃等相融合;面向學生,就是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心理特點實施數學教學。
要實現“兩個面向”,在具體的做法上就必須將實際問題作為背景引入課堂教學中,幫助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基礎知識;同時利用數學實驗、數學活動,豐富教學方法,將數學內容與專業課程內容相結合,增加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和趣味性,使之更符合學生的學習心理和知識水平。以此,降低學生對這一課程的輕視或畏難情緒,提高數學基礎課程的教學效果。下面就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兩個方面,具體闡述機電類專業數學課程的改革。
1機電類專業數學課程內容的改革
目前,雖然高職數學教材的數量不斷增多,但能夠真正符合高職學生數學基礎特點、適應高職教學模式的仍然不多。部分教材的理論性和系統性過強,理論內容過于艱深晦澀,有的教材內容只是在本科教材的基礎上做了一些刪減后,簡單地增加了一些操作實踐,沒有進行系統性的整合。筆者認為,機電類專業的數學教材應該從高職學生的認知特點、數學基礎出發,針對高職院校面向應用的學習特點,一方面要涵蓋數學基礎知識理論,一方面也應教授學生如何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專業中去。高職機電類專業數學教材應把“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作為教材內容選取的原則,避免過分強調理論知識。同時,還要體現“注重應用,聯系實際”的理念,力求合理編排課程結構,與專業課程結構相匹配,體現高職教學特色。
1.1數學教學體系的編排,以專業課進度為依據
高職學校學生數學基礎相對薄弱,在數學內容體系編排上要結合專業課程進度,融入有代表性、啟發性的實例解釋概念,以增強學科間的交互融通,在幫助學生理解數學基礎的同時,提高專業課程的學習效果。例如,在導數概念的教學中,加入變速圓周運動的角速度、非恒定電流的電流強度、質量非均勻分布細桿的密度等例子。
1.2科學介紹數學知識的起源和演變
以往高職機電類專業的數學教材,大都按照定義—定理—公式—性質的層次展開,學生的學習以識記為主,重視運算技巧,不利于培養其數學思維。面向應用的數學知識教學,應是以“產生、理解和應用”為線路,突出數學基本思想和方法,簡化運算技巧的教學,即更多地引入數學知識產生的源頭、背后的思想方法以及對實際問題解決的意義等,從而使數學內容具體化,以幫助學生在知其然的同時知其所以然,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1.3豐富知識練習內容和方式,突出操作實踐和團隊協作
計算能力是傳統教材練習的重點內容,但是往往忽視了借用專業背景做應用練習。要提高數學課程教學效果,應根據機電類專業的課程進度,適當選擇應用題、實操題等,從學生的專業學習和未來職業發展的角度出發,將數學知識與專業理論知識融合。與此同時,可以另外組織小組學習,讓學生共同研討、互助,以強化課后練習的趣味性,并培養其團隊協作的能力。
1.4增強數學人文教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機電類數學教材中,可以增加對數學這一學科發展過程中的標志性事件、重要人物和突破性成果的介紹,使數學知識更加豐富、立體化,培養學生的數學審美能力;使學生了解數學家探索數學奧秘的艱辛歷程和閃光智慧,感受數學知識的嚴謹性和科學性,從而激發其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1.5引入生活案例,力求數學理論與實際應用相結合
將數學知識中與專業、實際緊密相關的內容提煉成教學案例,引入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如何去分析題目,如何聯系生活中的簡單模型來思考復雜模型。如人口預測、傳染病例分析、死亡時間的鑒定等與現代技術結合緊密的教學案例;又如分段計算函數實例、最優的投資方案、建立微分方程的實例等。以此拓寬學生視野,并讓學生從中體會到數學的巨大作用,促進其數學思維方式的培養。
2機電類專業數學教學方法的改革
在教學方法的改革方面,應當以數學實驗、數學活動為載體,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升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和專業能力。
2.1減少、簡化推導過程
高職數學教學,應注重學生實際運用數學知識能力的培養,要把艱澀、抽象的理論簡化,并應用到實際情境中,而不是過分強調對定理、公式的推論。例如,函數極值的必要條件、函數單調性定理,也不作嚴格的數學證明,只要給出幾何圖形,做出幾何說明,學生也就能接受了;在講求導的四則運算法則時,課堂上可以只推導函數乘積的求導公式,不推導和、差、商的求導法則;要注重概念、結論及其應用,讓學生知道學了有什么用,用在哪里,怎么用。
2.2建立學習情境
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或工作中的環境相結合,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觀察、思考,教師不只是向學生傳授知識,而且要引導學生去發現數學問題或規律。教師要注重課堂創設問題環境,為學生提供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條件。例如,在討論函數的極值與最值之前,先讓學生思考:汽車車身為什么是流線型的?蜂窩為什么是六棱柱狀的?為什么水杯等用具是制作成這種形狀,而不是其他的形狀?由學生自行思考和討論這些問題后,再由教師進行總結,給出答案,然后再引入極值與最值的概念。
2.3利用信息技術,實現課程教學方法的創新
在信息化時代,教師要善于利用信息技術來實現課程教學方法的創新。例如嘗試將高職數學的教學與運用數學軟件相結合,將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幫助學生理解理論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使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面試舉兩個例子。
(1)借用數學軟件演示數學概念。數學軟件在課程教學中可以起到直觀化數學概念的作用,例如在講授定積分和二重積分時,可以通過動畫直觀地了解這兩個概念的實質和幾何意義,從而幫助學生通過觀看圖形模擬,來幫助理解定理的實質內容。
(2)通過軟件編程演示基本數學分析與代數運算。利用軟件可以簡便地進行數學實驗和繪制空間曲面、演示傅立葉級數的生成以及級數部分和逼近函數的情況;也可利用數學軟件進行積分、求導數、解微分方程、展開函數的冪級數計算等。
2.4改革考核方式
關鍵詞:高等數學;高中數學;內容銜接;研究分析
在高中時代,數學是非常重要的重點課程,而在大學時代,高等數學就成為了高等院校尤其是工科院校的基礎課程。大學有突出的專業,強調專業特色,但是數學會成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基礎,可以為專業的學習提供數學知識和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所以,高等數學對學生的學習與發展是很重要的。
一、高等數學教育現狀
高中數學主要介紹關于常量的內容,是初等數學的范疇。而大學的高等數學主要是關于變量的。他們在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甚至思維方式和邏輯的嚴密性上都存在很大差異。隨著高中數學和高等數學都在不斷的進行教學改革,它們之間內容重復的部分和知識延伸的重點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這些變化導致有些學生高中數學成績優秀到了大學卻不得要領不斷下降甚至學習有障礙,反而有些學生高中數學成績普通卻能輕松自如地學習高等數學。雖然高等數學與高中數學二者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但是仍然存在比較大的跨度,是兩個相對獨立的學習與教學階段。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高中教師一般會注重現有理論的教學,沒有延伸和拓展,大學教師又常常會忽略二者之間的聯系,造成高中數學教學和高等數學教學存在比較嚴重的脫節現象。讓學生產生了畏難情緒。尤其是在高中艱苦學習的階段過渡到相對輕松和自由的大學階段,學生更容易喪失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二、高等數學與高中數學內容銜接存在的問題
1、高等數學與高中數學存在脫節的問題
普遍存在的情況是,高中數學教學主要是為沖刺高考而服務的,一切以迎戰高考為中心。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大多會按照高考考綱進行教學,這樣就忽略了一些高考沒有涉及到的知識點的教學,而這些知識點很有可能恰好是大學數學教學中涉及到的問題。如此一來,從高中過渡到大學,在數學的學習中就會存在脫節問題。例如,在階常系數線性齊次微分方程y″+py′+qy=0時,學生要先求出其特征方程r2+pr+q=0的根,然后根據特征方程根的情況,寫出方程的通解。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對由特征方程所得的一元二次方程r2+pr+q=0解答的認識主要停留在Δ=p2-4q≥0實數解上,這給微分方程的學習帶來一定困難。
2、高中數學存在邏輯嚴密性問題
無論是在高等數學還是初等數學中,嚴密性都是至關重要的。必要的邏輯推理訓練是不可少的,因為它是創造性數學思維中不可少的工具。這也是數學教學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一個特點。但是與高等數學比較而言,高中數學教學存在邏輯的嚴密性問題。如在高中教材中沒有單獨給出極限的定義,只有描述性表述,但在介紹導數的概念時又利用了極限的概念。
3、時間間隔造成的知識點遺忘
在大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很多的知識點是與高中數學的知識點串聯在一起的。比如集合、實數、自然數、整數、有理數、無理數、函數、極限、導數、概率等。在高中階段,這些知識點會頻繁的用到并會不斷的重申,學生記憶深刻。但忙碌的高考過后,學生的身心得到放松,時間的間隔導致他們忘記了原來的知識點,而大學教師清楚的知道他們學習過這些基本的知識點,所以會一次性的復習或者根本就不復習而直接開始新的課程。學生一時間難以接受,學習就會怠慢,久而久之,嚴重影響學習的效果和效率。
三、如何避免高等數學與高中數學教學內容銜接問題
1、避免高等數學與高中數學知識點脫節的問題
例如上面講到的剛進入大學的學生對一元二次方程的主要認識。那么學生在學習在微分方程內容時,應先補習求一元二次方程r2+pr+q=0在復數范圍內的解和重根的概念。要解決“脫節”的問題,大學教師應該主動去了解高中教材,了解高中數學教學的內容、范圍及教學的側重面,然后針對性的進行教學。知道那些知識點是要補充的。例如:反三角函數、正余割函數、函數有界性及周期性的數學描述、曲線的參數方程、極坐標系、復數的概念。
2、解決邏輯嚴密性問題
高中數學注重理論本身的教學,忽略了延伸和拓展,大學教師需要把這些知識點重新詳細系統地講述一遍,給予嚴格的定義并澄清概念,加強學生嚴格的數學語言描述訓練。但抽象的數學語言描述常常讓大一新生望而卻步,因此從高中階段的直觀描述到大學階段嚴格的數學語言描述這個過程必須循序漸進,要結合直觀描述讓學生理解嚴格的數學語言描述。例如高中數學是這樣介紹對數理論的:“一般地,如果ax=N(a>0,且a≠1),那么數x 叫作以a 為底N 的對數,記作x=logaN”,利用指數函數的逆運算產生了對數函數,并且用對數的定義給出了對數的運算性質:loga(MN)=logaM+logaN。事實上,在數學發展史上對數是出現在指數之前的。在大學數學教學中,可以利用積分的知識重新審視對數理論。由雙曲線y=1/x下面的面積得出了自然對數函數的定義 這種新函數的引入是極其自然的,符合數學的歷史發展。這樣講既避免了與中學數學知識的簡單重復,又對高中數學教學的補充和拓展。
3、知識點的復習和鞏固
對于一些高中數學和大學數學重復的內容,在進入大學后,教師應該進行一個知識點的梳理,幫助學生盡快的復習之前的知識,這樣可以幫學生盡快的進入狀態,為后面的學習打好基礎。
總而言之,數學是一門重要的學科,是眾多學科和專業的基礎。無論是在高中階段還是在大學階段,數學的學習都是十分重要的。但是高中數學與高等數學之間存在一個比較大的跨度,這個就導致了高等數學的學習和教學都存在一定的難度。教師應該注重知識點的重溫和銜接,彌補疏漏。這樣才能提高高等數學學習的效率。
參考文獻:
[1]季素月,錢林;大學與中學數學學習銜接問題的研究[J];數學教育學報;2000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