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4 16:31:0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腹股溝直疝護理診斷,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摘 要】目的:分析小切口疝修補腹股溝疝患者的護理效果。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70 例局麻下行小切口疝修補腹股溝疝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全面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手術治療時間、住院天數以及護理滿意度評分等方面均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給予小切口疝修補腹股溝疝患者全面護理干預,可有效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關鍵詞 小切口疝修補術;腹股溝疝;護理干預
由于腹部溝部位的腹橫筋膜以及恥骨肌孔被破壞或存在缺損,而形成腹股溝疝。臨床常用疝修補術治療,主要是在患者腹膜下行間隙處給予修補,符合了腹股溝生理結構、解剖結構。傳統的疝修補術由于對患者創傷較大,術中出血量多,不利于患者術后恢復,因此臨床應用范圍有限,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提高,在局麻下行小切口手術,避免了傳統手術弊端,預后效果良好[1]。我院為研究小切口疝修補腹股溝疝患者的護理效果,選取收治的70 例局麻下小切口疝修補術患者為研究對象,分別給予常規護理與全面護理干預,現將其相關報告總結如下: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收治的局麻下行小切口疝修補術患者70 例,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5 例。觀察組男29 例,女6 例,最大年齡79 歲, 最小年齡23 歲, 平均(61.8±3.7)歲,其中斜疝26 例,直疝9 例。對照組男30 例,女5 例,最大年齡81 歲,最小年齡24 歲,平均(62.2±4.1)歲,斜疝27 例,直疝8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主要包括抗感染、凝血治療,給予血常規、尿常規檢查、術前備皮、術后切口護理以及健康宣教等。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全面護理干預,主要包括心理干預、術前干預、術后疼痛干預、感染干預等。
1.3 觀察指標[2]
詳細觀察并記錄住院患者手術時間、住院天數等。患者采用醫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形式對本次護理工作進行評分,調查表主要包括護理人員的服務質量、服務態度、健康教育、溝通交流以及基礎護理等內容。滿分為100 分。得分越高,表示護理滿意度越高。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數據選用spss18.0 統計軟件處理, 計量資料用( ) 表示, 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 檢驗,P<0.05 為差異,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平均手術時間、住院天數均少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3 討論
腹股溝疝是臨床常見疾病,又可稱為疝氣,多發于男性,一般有腹股溝直疝與斜疝兩種,主要有保守治療與手術治療兩種方式,其中保守治療主要通過中藥、疝托、疝帶等緩解患者臨床癥狀,難以實現徹底治愈的目的,因此手術治療為臨床常用治療方法。由于傳統疝修補術對機體創傷較大、術中出血量多、術后恢復難,因此臨床療效并不理想。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提高,腹腔鏡技術逐漸應用到腹股溝疝治療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在腹腔鏡下行小切口疝修補術,并給予局部麻醉,減小了對患者機體的創傷,降低了麻醉風險,有利于術后恢復,因此臨床應用范圍不斷擴大。且給予圍手術期患者全面護理干預,可有效保證手術效果,縮短患者住院時間,緩解患者及其家屬的經濟壓力。
全面護理干預措施如下:
(1)心理干預。
(2)術前干預。
(3)術后疼痛干預。
(4)感染干預。
通過本次觀察可以看出,觀察組患者手術治療時間以及住院天數均少于對照組,且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因此,給予局麻下行小切口修補腹股溝病患者全面護理干預,可顯著提高護理質量,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腹股溝疝(inguinal hernia)是指腹腔內臟器通過腹股溝區的缺損向體表突出所形成的疝,俗稱"疝氣"。根據疝環與腹壁下動脈的關系,腹股溝疝分為腹股溝斜疝和腹股溝直疝兩種,以腹股溝斜疝較為多見,約占腹股溝疝的95%,右側比左側多見,男女發病率之比為15:1[1-2]。疝修補術是治療腹股溝疝的常用方法,在臨床應用較為成熟,預后較好,但若治療不及時不規范,或護理不得當,也可能導致病情延遲,甚至引起并發癥和不良反應[3]。本文通過對31例疝修補術患者實施全面精細化護理模式取得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在我院進行腹股溝疝擇期修補手術治療的62例患者,其中男性53例,女性9例;年齡19歲~81歲,平均年齡59.6歲;第1診斷為腹股溝疝,均為單側,其中斜疝58例,直疝4例。均行擇期疝修補手術治療。合并慢性支氣管炎3例,冠心病1例,高血壓7例,前列腺肥大3例,糖尿病2例,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1例,兩組間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方法 患者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常規疝修補手術治療,均1次手術完成,手術時間35~55min。術后對照組實施腹股溝疝修補術后常規護理,包括術后平臥,雙腿彎曲膝下墊枕,指導患者術后下床恢復輕微活動,術后8h可恢復飲水,進半流質飲食,術后1d可進普食,觀察手術切口是否滲血、敷料是否清潔,給予相應處理等。觀察組在對照組護理的基礎上,實施更為全面和精細化的護理模式,包括密切監測生命體征,觀察術后各種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先兆,觀察大、小便情況,以沙袋壓迫手術切口12~24h,詳細介紹術后各類注意事項,進行疼痛控制、術后加強飲食和營養護理,指導患者正確咳嗽咳痰,進行疾病相關的健康知識宣教,進行詳細的出院指導等。
1.3觀察項目 觀察記錄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住院花費、術后并發癥和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等。
1.4統計方法 使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用率表示,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χ2檢驗和t檢驗,檢驗水準α=0.05,P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住院花費、術后并發癥、不良反應均少于對照組,見表1。其中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為切口滲血1例,陰囊水腫3例,皮下積血1例;不良反應為術后疼痛2例,傷口異物感6例。觀察組術后未出現并發癥,不良反應為術后傷口異物感2例。
3 討論
腹股溝疝修補手術方式相對簡單,術后一般恢復較快,患者預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護理質量。本文實施的全面精細化護理模式,是針對患者群體進行的包括檢查、用藥、、術后活動、飲食指導,知識宣教、出院計劃等項目的綜合護理日程方案,對護理工作的要求不僅僅是盲目機械地執行醫囑,而是有計劃、有預見性地進行護理工作,護士和患者共同探討并完全了解護理工作的計劃和目標,促使患者主動參與護理過程,增強其協作意識和能力,因此能達到較為滿意的護理效果。
3.1護士儀容和操作 護士作為臨床一線工作中與患者聯系最為密切的人群,其儀容形象不僅代表自己,也代表了整個科室和醫院。患者來到醫院,面對手術和醫護人員,首先內心就存在著畏懼心理,護士通過得體的儀表,和藹的語言,溫柔的操作,積極主動的工作,以微笑的服務,友善、富有親和力的外在形象取得患者充分的信任,使其產生安全感和信任感,將會大大有助于促進患者配合護理工作的主動性,增強其對于手術治療和術后康復護理的協同性,并提升其對于醫院和醫務工作者的滿意度。
3.2心理護理 向患者及家屬詳細解釋病情和手術的必要性,介紹麻醉、手術和術后護理等方面的知識。介紹醫生的技術和同類型已做手術的患者,提升患者對醫院的信任度和對術后恢復的信心。注意患者的精神和心理狀態,術后患者可能出現傷口疼痛、排尿或排便困難、惡心、嘔吐,害怕咳嗽咳痰等,護士應盡力鼓勵患者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耐心傾聽并表示理解,盡力滿足患者的要求,為患者創造安靜、舒適的病房環境,幫助他們順利康復。
3.3護理 無張力疝修補術一般需術后平臥6h,傳統疝修補手術后3~6d方可下床活動。臥床時,患者采取雙腿屈曲平臥位,膝下墊枕使腹部松弛,可減少傷口的張力。1~2d后,可將病床床頭抬高15°~30°。在患者身體條件允許的前提下,鼓勵術后盡早活動,既可減輕術后長時間臥床的不適感,又可降低手術切口的感染率和腸粘連的發生率。但早期只可進行輕微活動如短距離行走、下床排便等,較激烈的活動應至少在手術后3個月才開始進行。
3.4健康宣教 指導患者正確的咳嗽、咳痰,培養患者定時解大便的習慣,告之患者吸煙、便秘等不良習慣可導致使腹內壓增高,不利于術后康復,可誘發或復發腹股溝疝。對于便秘者,可給予通便藥物或肥皂水灌腸,告知患者勿用力排便,以防切口開裂和腹股溝疝復發。囑患者術后注意保暖,防止受涼感冒咳嗽而影響切口愈合。
3.5病情觀察 術后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觀察手術切口有無滲血,用沙袋壓迫切口0.5~1d,有助于切口愈合[4]。對于男性患者,因陰囊比較松弛且位置較低,若有滲血容易積聚于此,為促進淋巴回流,且避免陰囊內積血,術后可應用"T"字型托帶將陰囊托起,或者以小枕抬高陰囊[5],必要時可給予5%硫酸鎂濕熱敷。及時查看并更換浸濕的敷料,防止切口發生感染。絞窄性疝手術后,密切觀察體溫、脈搏、呼吸及血壓變化,給予靜脈輸液及應用抗生素,必要時輸血。
3.6飲食營養護理 一般患者術后8h可恢復飲水,逐漸可進流質、半流質飲食,如米湯、稀藕粉、菜汁、果汁等。術后1d可進軟食或普食,如軟的米飯、面條、雞蛋糕、切碎煮熟的菜及魚肉等,注意多補充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的易消化清淡飲食。
3.7并發癥護理 一般的疝修補術屬于無菌小切口手術,術后發生感染的幾率不高,但絞窄性疝行腸切除、吻合術者,切口容易發生感染。術后應關注患者的體溫、脈搏,切口有無紅、腫、疼痛等感染征象,一旦出現異常應盡早進行相應處理。術后觀察患者有無血尿、尿外滲,以防膀胱損傷。
3.8出院指導 囑患者出院后多吃維生素和纖維素豐富的食物,如韭菜、芹菜、粗糧、大豆、新鮮水果等,有助于保持大便通暢。出院后注意休息,可適當做一些保健操、打太極拳、跳交誼舞、散步等運動,出院后3個月以上方可進行重體力勞動。少吸煙,注意防寒保暖,減少呼吸道感染咳嗽的機會。有排尿及排便困難者,需及時進行相應的治療,謹防腹內壓增高導致疝復發。
總之,在腹股溝疝修補手術患者中實施全面精細化護理模式,可明顯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減輕費用負擔,減少并發癥和不良反應發生率。
參考文獻:
[1]John T Jenkins, Patrick J O. Dwyer. Inguinal hernias[J]. BMJ,2008, 336 (7638): 269-272.
[2]陳孝平. 腹外疝/外科學[M]. 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440-450.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 年2 月2015 年3 月在本院行腹腔鏡下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術的患者142 例,根據隨機數字表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71 例。觀察組腹股溝斜疝者43 例,直疝者28 例,年齡40 ~85 歲,平均( 64. 9 7. 8) 歲,男39 例,女32 例; 其中伴發糖尿病23 例,伴發高血壓15 例,伴有慢性支氣管炎12 例,存在前列腺增生11 例,伴有慢性便秘10 例。對照組腹股溝斜疝45 例,直疝26例,年齡41 ~ 86 歲,平均( 65. 1 8. 3) 歲,男41例,女30 例; 伴有糖尿病25 例,伴有高血壓16例,伴有慢性支氣管炎11 例,伴有前列腺增生12例,伴有慢性便秘7 例。納入標準: ① 入組患者均符合相關診斷標準; ② 患者認知功能正常,能夠進行有效功能; ③ 腹股溝疝無崁頓及絞窄; ④入組患者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并報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 ① 伴有其他重大器質性器官疾病者; ② 伴有神經或精神性疾病者。2 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比例,病情等基礎資料方面差異均不顯著( P 0. 05) ,具有可比性。
1. 2 護理方法
1. 2. 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在手術前后均采用常規護理,包括術前心理護理,術后對癥護理,同時進行健康教育,并在出院后給予健康指導。
1. 2. 2 觀察組: 基于FTS 護理理念的護理模式,主要包括入院時護理、住院期間護理及出院后的跟蹤護理。
① 入院時護理: 患者入院后盡快安排其與主治醫師、護士及科室主要成員見面,促進良好醫患關系的建立,為后期方便溝通,促進治療奠定基礎; 此外,還需安排專人向患者及家屬介紹病區環境、陪護制度、作息制度,一方面可方便患者及家屬在住院治療期間生活的方便,另一方面還有助于緩解患者緊張情緒; 有針對性的向患者介紹腹股溝疝的高危因素,幫助患者糾正不良生活習慣; 此外,還應針對患者存在的支氣管炎,慢性便秘等并發癥制定有針對性的護理計劃。
② 住院期間護理: 多數患者術前存在恐慌、焦慮等不良心理,因此在術前應安排責任護士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多向患者傳達治療經驗,消除患者顧慮,以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此外,由于腹壓升高作為腹股溝發生、復發的主要危險因素,因此在術前有必要對可能造成其升高的多種因素進行合理控制以降低風險; 同時使患者盡早適應在床上進行排便以利于術后的護理,并指導患者練習,術前1 天開始食用流質食物以降低術后便秘或腹脹的風險,同時進行清潔灌腸,降低術后腹內壓升高的風險; 手術進行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協助患者選擇合適的; 在手術過程中責任護士應在離患者不遠的位置進行言語安慰和鼓勵以緩解患者的恐懼心理,同時術中密切監視生命體征變化做好應急處理以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手術完成后在患者清醒之前保持去枕平臥位,術后約6h,待患者蘇醒后保持半臥位,配合給予持續的低流量氧氣吸入; 膝下墊軟物,并保持髖膝關節略屈,避免疝修補處組織頓開和牽拉痛; 在術后12h 可以進食流質食物,第2 天開始進食纖維蔬菜、水果、粗糧并適度增加飲水; 同時指導患者術后適當活動,一般6 ~ 12 h 可下床活動,活動時需密切關注敷料滲出,發現異常及時通知醫生或護理人員進行處理。
③ 出院后護理: 出院后患者以恢復為主,囑咐患者出院后腹帶半年以上,同時避免過度勞累和劇烈活動,以免造成復發; 注意預防會對腹股溝疝康復產生不利影響的原發疾病的發生,如糖尿病、慢性便秘以及前列腺增生; 囑咐患者日常飲食中適當增加維生素、粗纖維。同時安排醫護人員每2 周進行一次電話隨訪,每1 ~ 2 個月進行1 次上門隨訪,共隨訪1 年,隨訪內容包括用藥、飲食、運動等情況。
1. 3 觀察指標
腹脹判定標準患者自感無腹脹即為無腹脹; 患者有輕微腹脹感,但切口不脹痛為輕度腹脹; 患者有腹脹感、腹部膨隆,切口脹痛但忍可耐受為中度脹痛; 患者有強烈腹脹感,腹部膨隆,切口劇烈脹痛無法忍受為重度脹痛。監測患者術后胃腸蠕動開始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術后開始進食時間和排氣時間等。記錄2 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和疼痛時間。采用自制問卷調查表對2組患者及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進行評估。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 0 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 珋x s) 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有序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P 0. 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2 組手術及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及疼痛時間比較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及疼痛時間均較對照組縮短,但差異并不顯著( P 0. 05)。
2. 2 2 組患者胃腸功能比較觀察組患者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和胃腸蠕動開始時間均較對照組短( P 0. 05) 。
3 討論
隨著腹腔鏡技術的飛速發展和修補材料進步, 經腹腔鏡腹股溝疝修補術取得了長足發展, 與傳統手術相比, 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痛苦低、復發率低、住院時間短等優點[1]。現在護理模式強調以人為本, 醫療護理也擴展為預防、醫療、康復一體化, 因此護士對患者實施入院指導、院中護理、院后隨訪及健康教育一體化持續護理是適應護理模式發展的需要。選擇2011年1月~2012年06月在河南省漯河市第六人民醫院行經腹腔鏡腹股溝疝修補術的87例患者進行住院術前、術后精心護理及出院后電話隨訪及健康教育一體化護理效果滿意, 現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1年1月~2012年6月行經腹腔鏡腹股溝疝修補術的患者87例, 男75例, 女12例, 成人80例, 兒童7例, 年齡5~77歲, 平均年齡52歲, 其中腹股溝斜疝60例, 直疝27例, 單側疝81例, 雙側疝6例, 伴有高血壓20例, 糖尿病11例, 冠心病5例, 長期便秘者21例, 前列腺增生者15例, 慢性支氣管炎10例。所有患者手術后均順利出院, 平均住院日(2.88±0.27) d。
2 護理方法
2. 1 術前護理
2. 1. 1 術前檢查 術前體格檢查, 術前生化檢查包括, 血常規、尿常規、糞常規、肝功能、腎功能、血糖、電解質及傳染病免疫檢查, 心電圖檢查, 胸片檢查, B超檢查等, 了解患者全身情況并判斷患者是否適應手術。如有感染、肝功能異常或者貧血等應術前給予抗感染糾正肝功能和貧血等治療。
2. 1. 2 心理護理和健康宣教 現在經腹腔鏡腹股溝疝修補術住院時間短, 對醫護人員及病房環境不熟悉, 對手術知識不了解, 更容易引起患者焦慮、恐懼等心理癥狀。術前心理護理可減少患者的應激狀態[2], 醫護人員根據患者年齡、文化程度、職業、信仰等, 評估患者對經腹腔鏡腹股溝疝修補術知識的了解程度。通過錄像、黑板報、健康教育卡片等進行宣傳, 講解術前、術中、術后知識及注意事項, 講解責任醫生、手術醫生、責任護士、病區環境及住院規章制度等以此來緩解患者心理壓力。同時評估患者的心理情況, 有無因疾病影響生活和工作, 而感到焦慮不安;有無對手術存在顧慮, 害怕手術失敗等。醫護人員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手術進步及成功率, 也可以通過術后患者的獻身說法, 緩解或消除患者顧慮。
2. 1. 3 皮膚護理 術前督促患者洗澡、剪指(趾)甲, 老年人及生活不能自理患者要求家屬或者醫護人員協助, 防止燙傷、跌倒等意外事件發生。術前30 min常規備皮, 注意臍部清潔, 備皮時避免刮傷患者皮膚。
2. 1. 4 飲食及腸道準備 術前一天清淡飲食, 術前8 h禁食, 4 h禁飲, 并保持充分的睡眠及休息[3]。術前晚排便灌腸或口服瀉藥如蓖麻油30 ml清理腸道減少術后不適及排便困難, 同時也防止術中損傷腸管。
2. 1. 5 去除腹壓增高因素 向患者講解腹壓升高因素:咳嗽、大笑、尿潴留、便秘、重體力勞動等。手術前禁煙2周以上, 預防和治療呼吸道疾病, 治療尿潴留, 有便秘者調理大便通暢后來院手術, 禁止重體力勞動。因為這些因素會導致手術失敗。
3 術后護理
3. 1 麻醉清醒回病房, 去枕平臥6 h, 頭偏向一側, 6 h后自主。腹股溝區用醫院自制鹽袋壓迫24 h, 吸氧3~4 L/min, 提高血氧飽和度及糾正氣腹引起的高碳酸血癥。
3. 2 病情觀察 密切監護患者生命體征, 并做好記錄, 如有異常情況及時報告醫生, 配合醫生給予處理。。觀察切口處有無紅、腫、痛等情況。觀察患者有無腹痛、腹脹、惡心、嘔吐等癥狀并做對癥處理。觀察切口處敷料是否清潔固定, 有無滲血、滲液, 如有應給予更換敷料。
3. 3 飲食 術后禁食6 h, 6 h后給予流食, 術后第一天改半流食, 以后逐漸給予普食。如疝有嵌頓, 患者排氣后方可進食。
3. 4 排尿護理 觀察患者排尿時有無血尿、尿外滲, 如有及時報告醫生并做相應處理。觀察患者有無尿潴留, 給予調整、聽流水聲等誘導排尿, 必要時導尿。術后6 h內液體不要滴速過快, 避免加重尿潴留[4], 因膀胱區離切口太近, 尿潴留時禁止按摩和熱敷, 防止切口出血。
3. 5 去除腹壓增高因素 積極預防和治療患者呼吸道疾病, 指導患者咳嗽時用手按壓切口, 減輕疼痛并避免切口裂開。囑患者多食水果蔬菜、多飲水, 保持大便通暢, 大便干結時用開塞露20 ml擠入幫助排便, 必要時灌腸。避免劇烈活動, 避免提重物等。
3. 6 術后疼痛護理 積極處理患者腹脹、腹痛、切口疼痛。一般疼痛輕微無需特殊處理, 但經腹腔鏡疝修補術有損傷生殖股神經生殖支和肌外側皮神經的可能性, 應注意詢問患者有無會陰、腹股溝區皮膚燒灼感或針刺樣疼痛, 如有異常及時報告醫生處理[5]。
3. 7 建立患者隨訪登記本 登記患者姓名、年齡、性別、診斷、出入院時間、手術時間、手術方式、具體住址、電話號碼、隨診時間和隨診內容等。電話隨訪有助于提高患者對康復指導的依從性[6]。電話隨訪了解患者康復情況、用藥情況、切口情況、飲食情況、大小便情況及復查情況, 了解患者及家屬對治療護理的意見和建議。對電話中不能解決的問題, 派專人上門指導。
4 出院指導
囑患者注意休息, 對小兒疝氣患者要求一周內絕對臥床休息, 3月內禁止劇烈運動[7]。成人3月內避免提舉重物或重體力勞動。多食水果蔬菜、多飲水, 養成每天定時大便習慣, 保持大便通暢。保持排尿通暢, 積極治療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疾病。注意保暖, 防止受涼, 避免劇烈咳嗽。避免腹壓增高因素, 防止復發, 如有不適及時就診。
5 討論
經腹腔鏡腹股溝疝修補術是一項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痛苦低、并發癥少、復發率低及不易損傷神經等優點的手術方式, 是目前治療腹股溝疝的首選方法。通過對患者精心的圍手術期護理、做好出院指導及電話隨訪, 有助于促進患者的早日康復及減少術后復發率。
參考文獻
[1] 李健文,鄭民華,董峰,等.腹腔鏡腹股溝疝修補術的經驗總結(附235例報告).外科理論與實踐, 2005,10(2):126-128.
[2] 汪莉,李意,趙娜.加速康復外科護理在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患者中的應用.中華護理雜志, 2011,17(16):1925-1926.
[3] 丁宇紅,張和平.優質護理服務在腹腔鏡成人腹股溝疝修補術中的臨床應用.國際醫藥衛生導報, 2013,19(4):563-566.
[4] 張春紅, 劉波, 陳兵.腹腔鏡下完全腹膜外腹股溝疝修補術的護理.中國藥物經濟學, 2013,4:427.
[中圖分類號] R65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3)08(a)-0061-02
在臨床醫學上,腹股溝嵌頓疝屬于一種比較常見的腹部外科急腹癥,通常是由于腹腔臟器進入并停滯在疝囊內的情況,因為其無法自行復位,妨礙了血液循環,嚴重時可以引起較窄性腸梗阻或者腸壞死。因為疝囊出現的位置不同,可以分為不同的種類。例如,腹股溝斜疝、閉孔疝以及腹股溝直疝等,另外,還有一種股疝,十分容易引起腸壞死,嚴重威脅這患者的生命健康。為探討分析腹股溝嵌頓疝致腸壞死患者的手術治療效果,以該院2008年6月—2011年11月期間收治的840例由復股溝嵌頓疝患者為研究對象,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院共接收腹股溝嵌頓疝患者40例, 其中男21例,女19例。患者年齡在11個月~79歲之間,平均年齡在41.6歲。在40例患者中,嵌頓疝的類型可以分為4種,腹股溝斜疝和直疝分別為10例和5例,閉孔疝4例,剩余的 11例全部為股疝。
醫生在對患者進行診斷時發現, 大多患者腹股溝區有腫物,一般情況下此腫物在患者站立屏氣時出現,當患者平臥之后就會消失,若是用手擠壓仍舊出現。對于男性患者,有陰囊腫大、變硬的現象;女性患者則是在大腿根部出現包塊。同時,在腫物出現時,患者有疼痛、腹痛癥狀,嚴重的患者出現全腹壓痛以及肌緊張等癥狀。兒童則伴有嘔吐癥狀,腹痛后有腹脹現象。
1.2 治療方法
在對患者進行手術之前,所有患者都進行了合并癥狀的治療,首先為了預防感染,對患者使用了廣譜抗菌藥物,繼而進行持續硬膜外麻醉,接著實施手法復位,最終觀察患者的腹部情況。另外在進行修補時,使用網塞型成套補片。對腹股溝嵌頓疝實行切口,繼而解剖腹股溝管,然后是疝囊游離并翻入腹腔,利用網塞填充內口并進行縫合固定[1]。最后進行止血,并用生理鹽水進行沖洗。患者在手術后進行3~5 d的抗生素輔佐,等排氣后可進行胃管拔出。
2 結果
對于40例患者全部進行手術治療,無術后死亡情況,最終全部治愈出院。采用補片無張力疝修補術的患者有8例,采用疝囊高位結扎術的患者有4例,有10例患者采用傳統的術進行管壁的加強修復,剩余12例患者因為有腹膜炎體征,在進行開腹手術后,發現患者有腸管絞窄壞死的情況,對患者進行腸切除吻合,縫合內環口。還有6例患者在進行腸壞死切除吻合之后,進而進行了一期疝修補術。手術時間在0.5~2 h之間,平均時間為68 min。患者手術后第2天即可進行正常活動,其中,有5例患者出現了陰囊積液癥狀,在進行穿刺抽液之后治愈且恢復良好。40例患者在術后的6個月~1年之內,進行隨訪,均無復發和排斥的情況發生。
經試驗發現,在40例患者中,疝嵌頓的類型也影響著患者的腸壞死情況,具體的數據顯示,見表1。
3 討論
在臨床上,腹股溝嵌頓疝屬于常見的外科急腹癥,一般情況下沒有并發癥,輕微患者沒有嚴重的不適癥狀,完全不影響正常生活,但是對于嚴重的患者,一旦出現嵌頓和絞窄,就會嚴重危及患者生命。通常情況下,關于嵌頓疝的治療方法大致有兩種:保守復位治療以及手術治療[2]。其中,保守復位治療要對患者的病癥特征和生命體征進行綜合判斷,然后進行鎮痛、鎮靜以及解痙這3步,最終進行手法復位。需要注意的是,在對患者進行鎮痛和鎮靜治療的時候,其會影響患者病情的判斷。同時,對于比較嚴重的患者,諸如出現絞窄性疝,在臨床上具有明顯的表現癥狀,例如,膿毒癥,感染性休克等。這類病癥在進行復位之后如果手法失敗,就要立即進行手術治療。在該次的40例患者中,就由有1例患者因為實施鎮痛治療導致病情誤判,貽誤了手術治療的最佳時機,導致腸壞死,最終實施了腸壞死切除手術。另外,有學者研究證明,臨床上關于腹股溝嵌頓疝的手術治療有著最佳的治療時機,而且不同的嵌頓時間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腸壞死情況[3]。有資料顯示,嵌頓時間在6 h之內的患者,腸壞死比例大約在4%左右,但是當嵌頓時間在12~24 h之內的患者,腸壞死比例就會高達約50%,當嵌頓時間超出24 h之后,腸壞死比例也隨之提升約65%。從這些數據中該院可以發現,嵌頓時間的多少和腸壞死比例成正比,其中最佳的手術治療時機就在6 h之內。當然了對于患者來說,疼痛程度也在不斷的提升。
現階段,關于臨床上對于腹股溝嵌頓疝的治療方法,大多采用無張力疝修補術,但是此類手術主要針對為發生腸壞死的患者。然而,由于腸壞死之后在對患者進行手術的時候切口容易感染,尤其是因非己物質引起的感染更加難以控制,補片本身也屬于非己物質,這樣就會造成修補失敗[4]。所以,對于腸壞死患者較多情況下都是實行高位結扎手術和修補手術。在該次試驗的40例患者中,就有2例患者因為在無張力修補術后出現切口感染,醫生在對其進行常規傷口換藥、消炎等一直沒有痊愈,最終又進行了2次手術,取出補片、切口上藥等,最終患者痊愈出院。另外,嵌頓疝發生較窄,可以同時進行部分小腸切除術和疝修補術,在手術的過程中,一定要保護切口不被感染,及時對切口的各層組織進行沖洗,利用自制的細引流管進行外加負壓吸引[5]。
另外,對于老年人來說,因為生理功能老化,一些氣管功能降低,患者大多有其它的慢性器質性病變,通常情況下以心、肺疾病為主。對于這類患者一方面手術耐受性差,另一方面需要進行急診手術,這樣就造成麻醉困難,增加了手術的風險和難度,且在術后有較多的并發癥。針對這一情況,該院認為需要采取3種對措:第一,仔細檢查,科室會診;第二,進行補液,平穩患者生命體征;第三,及時手術,切忌延誤手術時機。在該次的實驗中,就有1例69歲的患者平穩度過了手術期。
[參考文獻]
[1] Vr ijlangWW, Van den To lMP, Lu ijienddijk RW, et al. Random ized c lin ica l trial o f nonm esh versus m esh repa ir o f pr im ary ingu ina l hernia [J]. B r J Surg, 2002, 89(3):293-297.
[2] 王君,劉彩云. 腹股溝嵌頓疝腸壞死發生時間的探討[J]. 寧夏醫學雜志, 2011(2) :99-101.
[3] 席如光,栗宏,張韶光,等. 應用疝環充填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嵌頓疝并小腸壞死手術體會(附21例報道)[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11(6): 110-113.
1997~2011年收治腹股溝疝與闌尾炎同臺手術患者23例,現總結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本組患者23例,男19例,女4例,年齡8~62歲,其中斜疝17例,直疝6例。無闌尾炎癥狀6例,有闌尾炎癥狀者17例,其中單純性闌尾炎12例,化膿性闌尾炎5例,同臺手術取1個切口7例,2個切口16例。
1個切口手術者合并切口感染較高,2個切口手術者合并腸梗阻較高,見表1。
例1:患者,62歲。2008年5月13日以“陣發性右下腹疼痛2天”為主訴入院。既往患右側腹股溝疝3年,未治療。體檢:T 37.8℃,發育正常,營養中等。神志清,精神差,急性病容,痛苦貌。自主,查體合作。全身皮膚黏膜無蒼白,淺表淋巴結不大。心肺正常。腹部平軟,未觸及包塊,右下腹麥氏點壓痛明顯,無反跳痛,結腸充氣試驗陽性,肝脾肋下未觸及,腸鳴音正常。右側腹股溝區外環口增大,站立位右側腹股溝區有約4.0cm×3.0cm大小突出腫塊,質軟,無壓痛,可達陰囊,平臥位,該塊消失,。手指緊壓腹股溝管深環,立位咳嗽時腫塊不能出現,移去手指后復現。陰囊透光實驗陰性。血分析:WBC 12.3×10.9/L,N 87×10.9/L,L 16×10.9/L,RBC 4.3×10.12/L,HB 130g/L。尿分析正常。腹部B超:肝、膽、脾、腎未見異常,心電圖正常。入院診斷:1急性闌尾炎;2右側腹股溝斜疝。患者及家屬要求同臺手術。硬外麻成功后,先行右斜疝疝囊高位結扎修補術,再取右下腹麥氏切口行單純性闌尾切除術。麻醉滿意,手術順利,共約2小時。術中出血約60ml,患者清醒返回病房。給予心電監護,禁食水,臥床休息,鹽袋壓迫疝切口6小時,應用頭孢曲松鈉針輸液、支持及對癥治療。術后3天一直未下床,床上排尿正常,生命體征平穩,切口無滲出,腸鳴音一直未聞及,陰囊輕度腫脹。術后4天,出現惡心,無嘔吐,輕度腹痛,全腹腹脹均勻,腹部膨隆明顯,未見腸型,叩診呈鼓音,叩擊無移動性濁音,未聞及腸鳴音。查鉀、鈉、氯、鈣正常。考慮麻痹性腸梗阻。囑其下床活動量加大,腹部熱敷,胃腸減壓,復方大承氣湯低位灌腸,排出幾枚干便后,腹脹仍無明顯緩解。術后5天給予胃復安針20mg,1次/日肌注,腸鳴音開始恢復,腹脹減輕。術后6天,肛管排氣,腹脹消失,開始進流質飲食。術后10天痊愈出院。
結果
23例同臺手術患者,有術后并發癥14例(60.87%),說明兩種疾病同臺手術,易出現的術后并發癥幾率較高,常見的并發癥有:切口感染、腹膜炎、腸梗阻、疝復發等。有并發癥者多數恢復時間長、痛苦大、甚至需2次手術。
討論
腹外疝與闌尾炎在臨床上能否同臺手術,衛生部外科學教材上一直無明確顯示,在實際臨床工作中,有手術者同臺設施兩種手術,有手術者不主張同臺手術,兩種意見一直有爭議。
腹外疝是無菌手術,闌尾炎為有菌手術,同臺手術交叉感染幾率較大,易導致切口感染和腹膜炎,疝手術區域一旦感染,腹壁強度降低,導致疝復發率較高。如同對絞窄性疝,凡施行腸切除術吻合術的患者,因手術區污染,在高位結扎疝囊后,一般不宜做疝修補術,以免因感染而導致修補術失敗是同理。
兩種手術術后護理措施要求不同,臨床工作處置上有矛盾。1區別:疝術后當天要求取平臥位,膝下墊一軟枕,使髖關節微屈,以松弛腹股溝切口的張力和減少腹腔內壓力、利于手術修補部位及切口的愈合,同時減輕切口滲血腫脹和疼痛。同時因陰囊位置較低,早期立位滲血滲液易積聚于陰囊,而出現陰囊積血腫脹,疝術后第2天可改為半臥位。闌尾炎手術,血壓平穩后即可采取半臥位。2活動區別:傳統疝術后,一般要求患者3~6天離床活動,必須在床上靜養3天。對年老體弱,復發疝,絞窄疝,巨大疝術后臥床時間可延長至術后10天。采用無張力疝修補術的患者,可以早期離床活動除外。而闌尾炎術后多鼓勵患者早期床上或床下活動,促進腸蠕動恢復,防止術后腸粘連等。3飲食時間區別:疝術后一般6~12小時若無惡心,嘔吐,可進流食,次日可進軟食或普食,絞窄性疝行腸切除吻合術者除外。而闌尾炎術后1~2天要求禁食,靜脈輸液,待腸鳴音恢復,排氣后方可進飲食。
腹股溝疝與闌尾炎的手術均為臨床上常見的一般手術,因同臺手術術后出現的并發癥幾率大而造成不必要的問題和風險,故主張原則上兩種手術不能同臺,可以分別分期手術,以保證手術質量和安全。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16-0102-03
良性前列腺增生( 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 BPH ) 合并腹股溝疝為老年男性常見病[1]。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聯合無張力疝修補術具有創傷小、疼痛輕、復發率低等優點,是治療BPH合并腹股溝疝的常用術式[2]。
臨床護理路徑(clinical nursing pathways,CNP)是以兼顧成本與效益為目的,根據每天標準護理計劃為某一類特殊疾病患者制定的臨床護理管理模式[3-5]。為評價CNP對BPH合并腹股溝疝患者同期施行TURP及無張力疝修補術圍手術期護理效果的影響,筆者進行了為期兩年的調查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泌尿外科2011年1月~2012年11月住院的BPH合并腹股溝疝且同期施行TURP及無張力疝修補術患者作為調查對象共90例,均以尿頻、進行性排尿困難合并腹股溝可復位包塊入院。年齡52~80歲,平均年齡69.8歲;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13例,中學(含中專)58例,大學及以上19例;經濟狀況:15例患者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2000元,29例患者家庭人均月收入2 000~3 000元,23例患者家庭人均月收入3 000~5 000元,22例家庭人均月收入5 000~8 000元,1例家庭人均月收入高于8 000元;婚姻狀況:已婚78例,未婚3例,離異或喪偶9例;經B超、TPSS\直腸指檢及尿動力學檢查診斷為BPH,直腸指檢前列腺Ⅰ度 17例,Ⅱ度 69例,Ⅲ度 4例,Qmax均50 mL,IPSS均>19分。原發性腹股溝疝均為單側,其中斜疝73例,直疝17例。本組患者均在持續硬膜外阻滯麻醉成功后開展手術,取膀胱截石位,先行TURP,術后膀胱持續沖洗;之后改平臥位,行疝環填充式無張力疝修補術,術畢腹股溝切口用不透水的護創貼進行保護。兩組患者在年齡、文化程度、經濟狀況、婚姻狀況、前列腺增生程度、疝的類型、麻醉方式等方面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分組及干預 采用非同期隊列對照設計,將2011年1 ~12月我院外科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腹股溝疝手術患者45例設為對照組,實施泌尿外科常規護理;將2012年1~11月我院收治的同類患者45例設為干預組,采用CNP表進行護理。評價兩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平均住院費用、護理滿意度及術后療效的差異。
1.2.2 CNP[6-9] 首先收集和分析BPH合并腹股溝疝且同期施行TURP及無張力疝修補術的各種臨床護理資料,并根據我院外科室的實際情況,設計出科學的CNP表格。CNP主要包括:向患者介紹術前各項檢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項,交代如何配合手術;手術前1 d,對患者進行焦慮評估,并進行必要的心理護理和疼痛教育;術后1~3d,進行必要的疼痛干預,指導患者早期功能鍛煉,告知患者各種留置管道的留置時間及注意事項,開展飲食指導、傷口護理、藥物指導等。出院前1 d給予出院指導,包含用藥指導、飲食指導、自我保健指導、心理干預、復診指導等。責任護士按CNP表的標準化流程進行護理干預,操作完成后執行者簽名。CNP表詳見表1。
1.3 評價指標
術前住院時間;術后住院時間;總住院時間;總住院費用,日平均住院費用;護理滿意度:我院自行制定的護理滿意度量表;術后3個月隨訪情況:包括國際前列腺癥狀評分IPSS、最大尿流速Qmax、術后手術切口愈合及感染情況、疝氣復發及其他手術并發癥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相對數(%)表示。應用SPSS17.0作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分別采用t檢驗和χ2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術前住院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和住院總時間比較
見表2。對照組術后住院時間和住院總時間分別為(11.5±2.0)d和(14.6±2.5)d,干預組術后住院時間和住院總時間分別為(8.0±1.3)d和(11.5±1.5)d,與對照組比較均顯著縮短(P < 0.05)。
2.2 兩組患者總費用、平均日費用比較
見表3。對照組和干預組患者住院總費用分別為(13923.1±1132.5)元和(10782.4±760.4)元,干預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 < 0.05)。干預組患者總住院費用較對照組降低了3140.7元,降低率為22.6%。
2.3 兩組患者出院時的護理滿意度比較
見表4。對照組和干預組患者的總體護理滿意度分別為88.57%和100%,干預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出院時的護理滿意度在統計學上有顯著性差異(P < 0.01)。
2.4 術后3個月隨訪情況
患者出院后3個月時均給予一次隨訪,對照組和干預組患者的國際前列腺癥狀評分IPSS分別為(5.00±0.42)分和(4.95±0.33)分,最低分3分,最高分7分;Qmax均>15 mL/s;術后手術切口愈合均良好且無感染;均無疝氣復發及其他手術并發癥。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均 > 0.05)。
3討論
CNP已經在歐美及部分亞洲國家得到廣泛推廣和應用,傳入我國后,CNP也先后被我國一些綜合性醫院所采用[10,11]。目前CNP的應用范圍逐漸擴大,但關于BPH合并腹股溝疝患者同期施行TURP及無張力疝修補術圍手術期CNP的相關研究尚未見報道。
由表2可以看出,對照組術后住院時間和住院總時間分別為(11.5±2.0)d和(14.6±2.5)d,干預組術后住院時間和住院總時間分別為(8.0±1.3)d和(11.5±1.5)d,與對照組比較均顯著縮短(P < 0.05)。由此可見,BPH合并腹股溝疝患者同期施行TURP及無張力疝修補術實施CNP可縮短其住院時間。CNP實施后,各項檢查、治療及護理的安排更加緊湊,護理行為中的盲目性大大減少,提高了治療的效果,縮短了治療時間,這有利于醫療資源的周轉和利用,可部分緩解我國日益緊張的醫院資源現狀。
從表3可以看出,對照組和干預組住院總費用分別為(13923.1±1132.5)元和(10782.4±760.4)元,干預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干預組總住院費用較對照組降低了3140.7元,降低率為22.6%;從患者日平均治療費用來看,對照組和干預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由此可見,實施CNP在沒有增加患者日平均醫療費用的同時,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總醫療費用,這可能與住院時間縮短有關。CNP為疾病的診療和護理提供了最佳參考,可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降低醫療費用[12,13]。
由表4可以看出,兩組患者出院時的護理滿意度在統計學上有顯著性差異。由此可見,CNP可顯著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實施CNP后,護士的行為更規范,各項護理內容更標準、更精細,提高了護理質量,減少了護患糾紛,提高了護理滿意度,促進了護患和諧[14,15]。
術后3個月對兩組患者進行隨訪,IPSS和Qmax均恢復較好,同時兩組患者的手術切口愈合均良好且無感染,均無疝氣復發及其他手術并發癥,這說明同期施行TURP及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BPH合并腹股溝疝的手術療效好且并發癥少。CNP的實施,使護士的行為更規范,各項護理內容更標準、更精細,在顯著降低患者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的同時保證了治療的效果,并沒有出現因住院時間縮短而降低療效的現象。CNP的應用,保證了護理質量,促進了患者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 黃應秀,蔣紅娜,付飛南. 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腹股溝疝圍手術期護理[J]. 現代實用醫學,2011,23(10):1191-1193.
[2] Wendt Nordahl G,Bucher B,Hacker A,et al. Improvement in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in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 over 17 years in a single center[J]. J Endourol,2007,21:1081-1087.
[3] 方曉冬,張櫻沈. 臨床護理路徑對癌痛患者鎮痛藥物治療中護理質量的影響[J]. 齊魯護理雜志,2011,17(4):13-15.
[4] 郭燕云,軋春妹,尤煒,等. 臨床護理路徑對肝臟穿刺活檢術患者焦慮及術后疼痛的影響[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3):17-19.
[5] 張艷,于蘭貞. 臨床護理路徑在自發性氣胸手術治療中的應用與分析[J]. 護理研究,2012,26(2):512-514.
[6] 劉錦啟,潘敬增,周愛國,等. 前列腺增生并腹股溝疝同期行前列腺電切術及無張力性腹股溝疝修補術的臨床分析[J]. 現代泌尿外科雜志,2011,16(3):271-272.
[7] 張艷. 臨床路徑在自發性氣胸中的臨床應用[D]. 青島:青島大學,2011.
[8] 和霞,孫玫. 臨床護理路徑文獻計量學分析[J]. 天津護理,2012,20(1):1-3.
[9] 楊春玲,張瑞敏. 臨床護理路徑[M]. 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09:53-58.
[10] 周在霞. 基于PDCA循環的臨床護理路徑對腦梗死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 中國醫藥導報,2012,22(8):144-146.
[11] 孫潔群,李祖媚,林順意. 臨床護理路徑在房間隔缺損微創修補術患兒中的應用及效果觀察[J]. 齊魯護理雜志,2011,17(14):19-20.
[12] 張巧利,賀中云,陳靜,等. 綠色通道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中的應用[J]. 齊魯護理雜志,2012,18(10):58-59.
[13] 李素娟,曹秋玲,王俊英. 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對乳腺癌根治術后患者實施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 中國實用醫藥,2011,7(12):243-244.
腹外疝屬于臨床常見病癥之一,尤以腹股溝疝的發病率最高。易感人群為老年人,而且由于患者年齡較大和身體機能較差的原因是,使得臨床治療相對困難[1]。目前臨床治療腹外疝的主要方法是采取無張力修補術,它具有微創性、高效性和簡便性等優點。但是在實際臨床治療中,由于來自患者的不確定因素較多,因此存在術后出現不良反應的現象[2]。本組探究通過選取自2008年7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進行無張力修補術的腹外疝患者120例,從中選取術后出現不良反應的患者5例進行本次探究,通過分析其臨床治療資料,以總結術后不良反應的誘因和防治要點,回顧相關資料,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5例術后出現不良反應的患者,男性4例,女性1例,年齡52-81歲,其中2例腹股溝斜疝,1例腹壁切口疝,1例直疝,1例股疝;調查患者臨床合并癥資料,合并慢性支氣管炎3例,合并高血壓病4例,合并肺氣腫2例,合并肝硬化輕度腹水1例,合并兩種及以上患者4例。
1.2 方法 治療方法:患者前后兩次手術治療的方法均為無張力修補術,使用巴德公司制造的錐形網賽與補片,同時使用傳統手術方法顯露疝囊、定位切口并確保精索的游離。患者手術中采取持續性硬膜外麻醉,之后切開患者腹外斜肌腱膜,促使疝囊高位游離,根據患者疝囊大小合理結扎,當疝囊過小時,將其游離至內環,當疝囊過大時,在距離內環4-5cm的地方將其橫斷并結扎,促使其逐漸變小,進而將其還納[3]。之后采取有效的止血方法,并將疝環置于錐形網塞內,并將患者邊腹橫筋膜與網塞的葉瓣進行縫合,固定6-8針即可,并將補片缺口、周圍組織和網片進行有效縫合,最終將精索放回原位,間斷性縫合阜外心腱膜,并關閉切口,對患者進行心電監測,一般術后6h即可進行扶床活動。探究方法:對我院收治的120例患者進行隨訪調查,統計其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的情況,收集整理相關數據后進行本次探究[4]。
1.3 統計學方法 相關數據采取SPSS10.3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P
2 結果
我院收治的120例患者中,5例出現術后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2%,其中復發2例,感染2例,形成瘺管1例,后對該5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研究分析,總結出現并發癥的原因,進而采取針對性的再次手術治療,均無不良反應發生,臨床有效率顯著提高,與首次治療效果比較,P
3 討論
腹外疝屬于臨床常見病癥的一種,患者一般具有慢性咳嗽、便秘脫肛、經常性嘔吐等臨床癥狀,而且多發于老年患者,如果臨床診斷效果不佳,就會延誤最佳治療時機,進而對患者身體健康影響極大[5]。根據相關資料顯示,該病的發病機理主要有兩點,其一是患者腹壁強度降低,這是腹外疝發生的基礎,它既可以是患者先天性腹壁不全,也可以是后天手術治療切口愈合不佳,使得原本堅實的筋膜組織退化成疏松有孔的結締組織或脂肪;其二則是患者腹內壓增加,它是腹外疝發生的誘因,一般慢性咳嗽、排尿困難、腹內腫瘤等原因都會造成腹內壓增加,以此患者一旦具有上述兩種情形,就極容易產生腹外疝。
目前臨床治療公認的最佳方法要數無張力修補術,它通過對疝進行結扎處理,并使用錐形網保護患者腹腔,因此具有極高的臨床價值,它可以說是一種微創性與簡便性有效結合的治療模式。不過由于接受患者身體的差異性以及其他不確定因素的作用,使得手術治療存在一定的不良反應,這就會影響患者預后效果[6]。本組探究通過選取在我院接受無張力修補術后出現不良反應的患者,對其臨床資料進行研究分析,較好的掌握了導致不良反應發生的原因,并且采取防治性措施進行再次治療,患者均取得顯著效果。筆者結合自身臨床經驗,對本組探究的結果進行如下分析。
筆者首先結合探究結果,對本組5例患者的不良反應情況進行簡要分析,其中2例患者屬于術后復發,且1例患者為右側腹股溝嵌頓性斜疝,1例為股疝,均在發病后2h進行無張力修補術,未發生大出血和腸管壞死,術后切口愈合良好,8d后自行出院,但是在接受隨訪調查1年后,出現復況,而且對其進行臨床檢查發現,內置的網片已經卷曲移位,無法有效對腹腔進行保護,再次進行的手術則是重新置入新網片,并且超過恥骨結節1-2cm,與恥骨結節的腱膜組織進行固定縫合;其中2例患者屬于術后感染,均為雙側腹股溝直疝,患者入院后并擇期進行無張力修補術治療,切口愈合良好,6d后自行出院,但在隨訪調查8個月后出現感染現象,表現為切口紅腫疼痛,可見皮膚破潰口滲液,再次就診后,首先進行切口敷藥和口服藥物進行治療,相應癥狀無有效緩解后,懷疑出現瘺管,因此再次采取手術治療,術中發現患者恥骨出現炎性反應,主要是由于恥骨結節骨膜與網片長期摩擦所致,因此將補片取出,并對恥骨進行局部清洗,之后縫合切口;其中1例為形成瘺管,該患者之前由于進行結直腸息肉惡變手術治療,切口縫合效果不佳而出現腹壁切口疝,在我院進行無張力修補術后,前期效果較好,但8d后發現切口出現紅腫與滲液,同時伴有腹腔嚴重并呈現加重趨勢,考慮出現腸瘺,予以手術探查后,確診為形成瘺管,由于補片釘脫落,損傷小腸,因此建議進行分期手術治療,一期治療線割除部分壞死小腸,取出補片,等待傷口有效愈合后,開展二期治療,進行無張力修補術,重新置入補片與錐形網,并且于補片處置留引流管。本組5例不良反應患者經過再次手術治療,切口愈合效果良好,并通過隨訪調查,均再無不良反應發生,臨床有效率為100.0%。
而筆者在分析上述不良反應患者臨床資料的時候發現,造成上述問題的因素較為復雜,就復發問題而言,一方面受到醫護人員臨床手術操作技能的影響,也就是補片、網片放置的位置不佳,沒有考慮患者身體差異性,另一方面則是由于患者自身合并癥的作用,比如慢性支氣管炎、慢性便秘等,這些合并癥會引起腹內壓升高,進而增加復發的幾率;而造成感染與瘺管的因素,主要與患者身體機能有關,比如老年患者抵抗力較差,比如出院后對傷口護理沒有按照出院指導嚴格進行,當然,手術過程中的一些因素也會造成感染與瘺管,比如沒有及時止血、使用抗生素、沒有考慮患者是否為過敏體質等。所以筆者認為,要想切實提高無張力修補術的臨床應用效率,就需要在提高手術技能的同時,多結合患者自身情況進行對癥治療,同時做好術后護理和出院指導,這樣才能夠顯著降低術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 羅華偉.腹外疝70例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的臨床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1,09(31):22-23.
[2] 溫欽,徐華,毛興敏,等.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術后復發的原因分析[J].醫學信息(上旬刊),2010,23(11):4201-4202.
[3] 張堅,張仲如,黃仕雄.腹外疝無張力修補術后不良反應臨床分析[J].白求恩軍醫學院學報,2009,07(5):306.
中圖分類號 R62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4)8-0146-02
胃腸疝氣是指人體的組織或器官一部分離開了原來的部位,通過人體的間隙、缺損或薄弱部位進入另一部位,是一種常見的外科疾病,多發于胃腸部位,有直疝、斜疝、股疝等多種,其形成多與患者的體質有關。常見療法為修補手術,近年來疝補片修補術被廣泛應用于臨床[1]。該手術安全可靠,操作方便,創傷小,患者術后恢復快,并發癥發證率和復發率低。筆者所在醫院2011年1-12月在患者知情同意情況下對收治的部分胃腸疝氣患者應用疝補片修補術進行治療,取得了滿意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試驗研究對象為筆者所在醫院2011年1-12月胃腸疝氣患者17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胃腸疝氣診療指南》中普通病例的診斷標準,均已排除肺功能障礙、先天性心臟病、肝功能不全、慢性肝炎以及血液系統的疾病,均無手術禁忌證和下腹部手術后粘連[2]。將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均分為兩組,補片組89例患者中,男48例,女41例;平均年齡(53.01±9.71)歲;病程1~33年;斜疝71例,直疝11例,股疝7例;疝分型方面,I型11例,Ⅱ型16例,Ⅲ型58例,Ⅳ型4例。傳統組89患者中,男51例,女38例;平均年齡(53.94±9.79)歲,病程2~23年;斜疝64例,直疝14例,股疝11例;疝分型方面,Ⅰ型10例,Ⅱ型14例,Ⅲ型57例;Ⅳ型8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術中和術后均給予常規補液和抗生素抗感染處理,并按照衛生部疝氣臨床路徑給予常規換藥等臨床護理[2]。補片組行疝補片修補術,手術在連續硬膜外麻醉下進行,患者取仰臥位,從腹股溝內側選擇切口,對造口處消毒后,切入腹股溝管后游離精索,尋找疝囊,高位游離頸部至暴露腹膜前脂防,某些過大的應先橫斷,將疝翼逆行還納腹腔,將備好的充填物充填到疝環處,外瓣與疝環平齊,外瓣邊緣與腹橫筋膜縫合用連發釘合器固定數針,再于精索后方置入另-平片,覆于直疝和斜疝的缺損部位加固腹股溝管后壁。傳統組患者根據疝氣類型選擇合適的的疝修補術,用已經缺損的組織進行修復,將聯合腱拉攏縫合到腹股溝韌帶上。
1.3 觀察指標
所有患者手術均由同一組醫護人員負責,術后隨訪一年,對比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并發癥發生率以及一年內復發率等數據。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補片組患者手術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以及術后住院時間均短于傳統組(P
3 討論
胃腸疝氣是一種常見的人體外科疾病,多因咳嗽、噴嚏、用力排尿、腹部過肥、用力排便、婦女妊娠、小兒過度啼哭、老年腹壁強度退行性變等使腹腔內產生負壓[3],導致腹腔內的氣壓增大,迫使腹腔內小腸、盲腸、膀胱等游離臟器見孔就鉆,脫離原來的部位,通過人體正常的或不正常的薄弱點或缺損、孔隙進入另一部位[4]。疝氣多發于老年人與少兒人群,治療如果不及時會引起局部脹痛,伴有惡心、嘔吐、食欲不振、便秘、腹脹等癥狀,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嚴重的甚至會造成小腸腫脹缺血而發生壞死,引發膿毒血癥,威脅生命,且長期不治療的疝氣還會對患者的生育產生一定的影響。
疝補片修補術是一種新興的治療腹外疝手術方法,手術需要借助聚丙烯材料等人工編織合成的補片,可以極大地避免將不同結構的解剖層次強行拉攏縫合造成的張力。補片具備良好的抗拉力和抗折疊性能,方便水分的滲入與組織長進[5],置入體內后數分鐘后即可與組織發生黏合固定,且術后可長期保留在體內,相容性良好,抗感染能力較強,異物反應極少。該術式操作簡單、患者創傷小[6],手術在硬膜外麻醉下30 min~1 h即可完成,患者術后痛苦輕微,通常在術后1 h左右可進食,5~15 h后可下地活動,術后一周左右即可出院,術后的總復發率低。
本研究數據顯示,疝補片修補術和傳統疝修補術都是安全有效、簡便易行的胃腸疝氣修補方法,但應用疝補片修補術的患者在手術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并發癥發生率以及近期復發率等方面均顯著優于傳統組。由此可見,應用疝補片修補術治療胃腸疝氣,患者創傷更小,手術方便快捷,恢復更快,安全可靠,術后并發癥少,復發少,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姚國良,姚琪遠,陳浩,等.腹腔鏡巨大切口疝修補術47例[J].中華疝和腹壁外科雜志(電子版),2011,5(2):21-23.
[2]梁偉潮,朱應昌.完全腹膜外疝補片修補術、腹腔鏡經腹腔腹膜前疝修補術與開放式傳統疝修補術臨床應用的對照研究[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1,32(20):487-490.
[3]殷紅專,閆兆鵬,蘇琪,等.腹腔鏡造口旁疝補片修補的臨床應用[J].生物醫學工程與臨床,2012,16(2):149-151.
[4]丁國飛,田文,馬冰,等.腹腔鏡造口旁疝補片修補術的臨床體會[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1,16(9):43-45.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3.189
小兒疝氣是小兒常見病癥之一, 可在出生后數天、數月或數年后發生, 臨床表現為腹痛、惡心、嘔吐等癥狀, 若得不到控制將會對患兒消化系統和生殖系統造成不利影響, 甚至會威脅到患兒生命安全, 因此早期發現并給予及時、徹底的治療尤為重要[1]。本研究選取本院2015年2~7月診治的30例小兒疝氣患兒為研究對象, 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2~7月收治的30例小兒疝氣患兒, 均經臨床檢查并確診, 符合小兒疝氣相關診斷標準, 其中男21例, 女9例, 年齡7個月~11歲, 平均年齡(3.5±0.4)歲, 斜疝18例, 直疝12例, 左側疝16例(占53.3%), 右側疝9例(占30.0%), 雙側疝5例(占16.7%)。對于患有嚴重器質性病變和感染性疾病患兒予以排除。
1. 2 方法
1. 2. 1 治療方法 所有患兒均行腹腔鏡下小兒疝氣高位結扎術, 均在全身麻醉下進行, 給予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 國藥準字H20054256, 5 ml∶250 μg)和丙泊酚(西安力邦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123318, 50 ml∶1.0 g),
劑量分別為1 μg/kg、1 mg/kg。患兒取仰臥位, 足部稍向上傾斜15°, 在肚臍下方行切口, 長度1 cm左右, 置入0.5 cm
Trocar, 注入二氧化碳建立氣腹, 預限壓為8 mm Hg(1 mm Hg=
0.133 kPa), 利用腹腔鏡探測兩側腹腔, 找出疝囊并進行結扎, 均采用體外穿刺縫合內環和體外打結方法, 具體操作為:先常規肩擦汗雙側腹股溝內環口處, 一并處理隱匿疝, 在患側投影處帶線穿刺, 穿入腹腔應避開精索血管, 左手縫合, 右手持分離鉗固定, 完成縫合后, 收緊結扎, 放氣, 拔出套管及器械。
1. 2. 2 護理配合 ①術前準備。術前1 d探訪患兒, 了解其基本情況, 與患兒家屬進行溝通, 交代治療事宜, 對年齡較小患兒, 注意談話的語氣, 多給予支持和鼓勵, 緩解患兒的恐懼感, 打消家長的顧慮;術前6 h禁食, 4 h禁水, 協助完成各項常規檢查, 常規腹部備皮, 對于皮膚嬌嫩、敏感患兒, 清潔臍部時選用刺激性較低的碘伏;準備好手術各項器具, 包括腹腔鏡器械、分離鉗、氣腹管、無菌保護套等確保腹腔鏡等系統運轉良好。②術中配合。患兒進入手術室后, 立即建立靜脈通道, 協助麻醉師麻醉, 配合醫生完成各項操作, 包括準備手術臺、協助醫生鋪單、接連各項設備, 嚴格執行無菌操作, 保持動作輕柔;術中注意保暖, 包括手術室溫度和途中溫度控制, 溫度保持在27℃左右, 濕度在60%左右;手術過程中密切觀察患兒各項生命體征及血氧飽和度, 發現異常情況及時進行處理, 術后做好交接工作[2]。③術后處理。術后清點器械, 清洗腹腔鏡, 定點放置, 專人保管;完成手術后, 對患兒及其家屬進行健康宣教, 保證充足休息、合理飲食, 告知相關注意事項;對患兒進行針對性護理, 注意觀察患兒切口情況, 是否有出血情況, 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對于疼痛較重者, 適當給予鎮痛藥物, 定期對病房進行消毒, 加強巡視, 營造良好的治療環境。
2 結果
30例患兒均順利完成手術, 手術時間為8~25 min, 平均時間為(12.2±4.3)min, 術中出血量為1~8 ml, 平均出血量為(3.2±1.1)ml, 住院時間為2~4 d, 平均住院時間為(2.3±1.1)d。護理后, 未出現嚴重并發癥及術后感染, 其中有1例患兒術后出現腹脹, 經對癥治療后癥狀緩解, 所有患兒均恢復健康。
3 討論
小兒疝氣發病援用復雜, 危害性較大, 目前臨床主要采用手術治療方法, 其關鍵點在于找到疝囊, 常規術式在尋找疝囊時, 容易遺漏隱匿疝囊, 且在手術操作中需完整牽引精索, 預后較差, 加之患兒身體各器官發育程度尚不成熟, 腹股溝管解剖部位遭到破壞后不容易恢復, 而采用腹腔鏡下高位結扎術可有效克服這些缺點, 成為臨床推薦使用術式。概括而言, 腹腔鏡下小兒疝氣高位結扎術具有微創、術后疼痛輕、并發癥少、恢復快、復發率低等諸多優點, 該術式能夠發現隱匿疝囊, 可有效避免二次手術, 減輕術后護理難度, 值得注意的是, 小兒群體的特殊性也給手術操作和術后護理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為進一步保證手術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術前充分準備、術中密切配合和術后有效處理對手術的順利進行和患兒的病情康復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是降低手術風險、提高患兒生活質量的重要保障[3]。隨著微創技術的不斷進步, 腹腔鏡下小兒疝氣高位結扎術在臨床應用越來越廣泛, 與之相關的報道也較多, 陸艷春[4]選取48例經腹腔鏡下高位結扎術治療的小兒疝氣患兒作為研究對象, 經全方位手術配合和針對性護理干預, 4 d后46例患兒痊愈出院, 其中有2例患兒手術治療無效, 其原因為存在嚴重恐懼心理, 而在術前心理護理不足, 影響到手術進行及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 腹腔鏡下高位結扎術是治療小兒疝氣常用方法, 在臨床應用中給予全方位手術配合, 完善術前、術中及術后各項護理措施, 可順利完成治療, 促進患兒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 蔣晨霞, 楊艷超, 孟香果.腹腔鏡下注射器針頭輔助行小兒疝囊高位結扎術的手術配合體會.河北醫科大學學報, 2015, 10(2):224-226.
[2] 劉楊樺, 馮澤榮, 盧國浩, 等.經臍單孔法腹腔鏡疝囊高位結扎術治療小兒斜疝58例.中國臨床新醫學, 2015, 10(3):22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