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4 16:31:0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小學數字校園建設,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在大力推進校園建設和改革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加大對數字化校園建設的重視,同時對于其在校園師生工作、學習、生活以及校園管理、發展、教學等方面所造成的影響,也要有一個相對清晰的認識。從而有針對性、有規劃的開展小學教育數字化建設工作,提升數字化建設的有效性。
1 小學數字化校園概述
數字化校園,也就是校園信息化,它主要以網絡為基礎,利用先進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實現校園環境、校園活動、校園資源等的數字化,使得在傳統校園的基礎上形成一個數字化的校園交流方式,在傳統校園的圍墻上拓寬校園的廣度和時間上的長度,整體實現信息化焦慮,提升校園的服務、管理、交流效率,拓展校園的傳統功能,與工作方式,從而達到提升管理水平,提升教學質量的目的。
2 數字化校園建設現狀分析
數字化校園在高校了經過了二十年的長足發展,無論是實現技術、項目建設,還是管理策略、發展趨向等等都有了頗為豐碩的成果。
越來越多的高校根據當前技術的發展不斷推進更新數字化校園建設,并為此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力作為支撐,將校園建設成為一個完全數字化的辦公、管理場所。如,學生、教務、人事、科研、黨團、財務等方面的管理工作,以及學生的一卡通、教師的辦公自動化等,大大方便了管理,方便了學生。
與高校數字化校園建設工作相比,小學在這方面的建設,由于受到諸多因素的限制和阻礙,因此發展、起步較晚。不過最近也有了很大的發展,基本上滿足了最基本的信息化需求。但是在小學數字化建設的過程中也出現了缺乏整體規劃、盲目投資、只重視硬件建設,忽視軟件的兼容等問題,教師缺乏足夠的信息技術素養也使得數字化小學校園應用成為一個很棘手的問題。
缺乏科學的建設模型使得很多小學數字化變得方向凌亂,目的性不明確是擺在很多小學數字化團隊面前的主要問題。很多團隊直接套用高校中的數字化模型,出現很多不合適的問題;有的套用這一些信息,套用那一些信息,使得兼容性成為很大麻煩。造成了資金投入不少,效果總是不明顯的問題。
3 小學數字化校園模型構建
雖然高校的數字化已經相當成熟,但是小學的數字化之路并不能照抄照搬,因為高校跟小學還是有一定的差異性的:首先辦學規模上存在巨大差異,高校巨大的師生規模決定了數字化校園的龐大用戶量,而小學師生加起來不過千人,管理部門不過幾個;其次是資源的差異,高校擁有雄厚的資金支持,擁有高科技的團隊支撐,而大多數小學是不具備龐大資金消耗的,也不具備先進的科研團隊去探索。
但是高校和小學的數字化校園的目的是一樣的,都是為了使得校園管理教學的信息化。因此,我們可以在理念上借鑒高校的數字化校園理念。因此,我們在研究高校數字化校園的基礎上進行了小學校園數字化模型的構建。
3.1 構成內容
在此模型里面,我們以三方面內容來建設數字化校園:管理文化建設、軟環境建設、硬環境建設。
(1)在管理與文化建設方面主要包括發展、評估、安全、分責、考核、培訓等幾個方面。第一,在管理方面,要對數字化校園的發展規劃要有一個完整的認識,對安全體系進行構建,加強校園建設與管理的責任制,建立健全數字化校園的評估制度,切實做好建設的規范性、第二,在文化建設方面,針對教師進行現代教育技術培訓和數字化校園資源使用培訓,并定期進行教師信息化水平考核。
(2)在軟環境建設方面主要包括數字化管理、數字化協同交流、數字化教學三個方面。
第一,數字化管理是數字化校園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它貫穿學校管理中的教師、學生、財務、科研、試驗、檔案、教務、教產等多個方面,是協同各個部門,提高校園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數字化管理有助于提高學校整體管理水平。
第二,數字化協同交流主要包括校內工作上的協同交流、學生之間的協同交流、學校與家長之間的協同交流等,是溝通各方的重要橋梁;
第三,在數字化教學方面我們要把教學資源平臺、學生在線學習平臺、教師教育技術與培訓學習平臺結合起來,通過平臺使資源互通共享,將資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學生可以利用資源平臺和在線學習平臺進行相關知識學習,也使得課余時間得以充分利用,滿足了時間與空間的拓展。教師通過教育技術的培訓學習,使得自身知識更新與當前科技發展步伐相一致,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更好地幫助學生答疑解惑,整體提高教學質量。
(3)在硬環境建設方面,主要包括網絡布線、網絡設備以及相關配套設施。大部分小學已經具備相應的模塊,在此不做過多分析。
“數字化校園”這一概念最早由美國克萊蒙特大學教授凱尼斯·格林于1990年提出,指在校園局域網、網站等軟硬件基礎上,對學校信息資源進行全面整合規劃,并應用到教學、管理、師資培訓、教學科研等各方面,最終形成一個體系完善、應用豐富的信息化教研交流環境。
在建設數字化校園的過程中,由于小學與大中院校相比,其辦學規模、資金投入、師生年齡、水平層次等都存在著差異,所以在建設數字化校園中,要充分考慮到這些因素,因地制宜地計劃建設,不能一種模式套到底。
作為一所示范學校、集團龍頭學校,我校在很多方面都走在了前面,提出了建設小學數字化校園的意義與建設思路等。
二、建設數字化校園的意義
建設數字化校園,對教學、管理、教科研、家校溝通、信息搜集、資料儲存等方面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1.數字化校園能夠加強學校管理
充分利用數字化環境方便、快捷的特點,可以大大增強校園管理的時效性與透明性:利用電子公告板或短信群發系統,可以隨時將管理信息到相應接收終端上,做到信息有效;利用數字視頻功能,可以很方便地召開家長見面會、教師培訓會議等;利用校園網的信息交流功能,可以實現無紙化辦公,教師的備課行為、教研活動、考試卷面分析等都可以通過數字化的形式呈現出來。數字化校園的建立,減輕了管理成本,實現了管理的公開化、規范化和現代化。
2.數字化校園可以提高辦學水平,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數字化校園具有教學資源庫,可以提供充足的信息資源供備課教師參考使用,從而提高備課效率;學生可以在課堂上隨時利用多媒體資源理解學習內容,提高學習效率;家長可以利用數字化校園的交流平臺隨時了解教學進度,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并與教師及時有效溝通,與學校一起為孩子創建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最終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三、 如何建設數字化校園
1.數字化校園建設需要科學的領導與管理
數字化校園的成長離不開有效管理,建設中應以“內行管內行”的理念,確立一名信息方面的專家為數字化建設的主要管理者,負責協調、領導學校信息中心、校園電視臺、多媒體制作室等各個信息工作部門的實際工作。
規范管理,制度先行,有了專業的領路人之后,學校才能從實際出發,以專業的視角,制定并落實各項管理制度,如:培訓制度、信息制度、教師使用獎勵積分制度、信息資源庫建設制度、各處室責任制度等。
2.數字化校園需要做好全面的軟硬件建設
完備的校園局域網與工作終端是數字化校園的硬件基礎,功能強大的校園網站與資源充足完備的信息庫是軟件基礎。投入多少資金,建成多大規模的辦公教學網絡,一般還需看各校的實際情況。有些學校處于貧困地區,硬件建設有所受限,所以學校的硬件發展可以從“建網、建隊伍、建庫”入手,采用“邊建設,邊應用,以應用促建設”的方式逐步推進。
(1)“建網”—完善網絡硬件環境
考慮到發展空間,建議學校的局域網絡采取三層交換架構,即主干交換機(千兆,光纖接入)、樓宇交換機(千兆或百兆)、節點交換(百兆自適應進桌面),這樣的架構可以滿足以后的網絡升級需要。網絡中心必須架設有服務器,如網站服務器、論壇服務器、學生資源服務器、教師資源服務器等。信息節點需要遍及全校:連通全校各個區域,覆蓋全部教室和辦公室。有條件的學校可以開設無線網絡,實現無線上網。為了加強網絡安全,方便管理,學校需要購設網絡硬件防火墻、硬件防病毒網關等設備,并且在每臺計算機上安裝殺毒軟件。
除網絡中心與學生機房外,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建設數字化演播室(校園電視臺)、多媒體教室、大型多媒體報告廳、課件制作室等。
為了充分發揮數字化辦公教學的效率,學校可以為每一位教師配備辦公筆記本電腦,這樣可以大大方便電子備課和網絡學習。
(2)“建隊伍”—不斷培養信息人才
數字化校園的成功建設離不開日常維護,這不僅是信息教師或專職網站管理員的工作,也應當是全體領導、教師的日常工作。
因此,學校除了應當重視信息技術教師的專業培養外,同時還應加強普通教師的信息技能培養,可以組織如“課件制作培訓”“網絡辦公講座”“學校網站的使用”“網絡教學系統”等方面的信息技能校本培訓。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經常組織教師參加課件制作大賽、電教技術論文評比等各級各類比賽,可以將比賽結果與各年級組績效考評掛鉤,使全校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得到提高。
3. 數字化校園的應用要靈活有實效
(1)數字化管理系統
校園的數字化管理,至少應當分為數字化信息的與回饋、數字化信息的搜集與整理兩大塊。
在建設數字化信息的與回饋系統時,可采取以下3條思路制訂發展計劃:一是建立基于局域網的內部辦公系統;二是建立基于互聯網的網絡信息交流平臺,如BBS,電子公告板等;三是利用通信網絡建立短信群發平臺。三者建好后,可以將其進行有效整合。
在建立數字化信息的搜集與整理系統時,學校各部門都應有數字化信息管理系統并實際使用,如成績分析系統、學籍管理系統、校產數據管理系統、招生管理系統、財務報表系統、教師博客系統等,為安全性考慮,我們可以建立基于局域網的FTP,讓各部門負責人先進行數據篩選,再把有價值的數據保存在統一的數據服務器上,便于數據共享與管理。
(2)數字化教學的應用
數字化校園至少建有3套數字化教學系統:一是基于局域網的“網絡教室”,每個終端都可以通過計算機收看教師發送的數字信息;二是基于互聯網的“網上課堂”,學生可以在“網上課堂”中與同學或教師互相探討;三是基于“移動多媒體”的展示互動系統,可以是移動投影機,也可以是每個班級的液晶大電視,但至少要做到每個班級都有條件用其演示多媒體信息資源。在數字化教學系統的基礎上,要求教師能夠在現代教育理念的指導下,積極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網絡環境下的教學,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有機整合。各小學在添置數字化校園的教學設備時,應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操作簡單、體積小、色彩鮮艷、易于展示的教學設備。
四、建設數字化校園的常見問題與對策
創建數字化校園是一項基礎性、長期性的工作,在我校與本市兄弟學校建設數字化校園的過程中,有以下幾個常見問題:
(1)廣大教師甚至各部門領導的觀念轉變和信息素養的提高有一定阻力,易造成“建好了卻沒人用”的局面。
(2)出現浪費性投資,購置的器材大部分時間在閑置,沒有起到預期的作用,使得本來就緊缺的教育建設資金更為不足。
(3)數字化校園平臺只由信息技術教師等寥寥數人甚至一人管理,造成只有空架子,缺少資源內容,甚至有想法卻建不成的局面。
數字化校園是數字時代學校必然的發展目標,是我國校園文化發展的必然趨勢, 數字化校園需要不斷地建設完善,才能跟上信息技術發展的腳步。我們應該多向各校學習,以數字化模式為依托,以現代教育技術為手段,堅定不移地走信息化之路,才能真正構建起一個充滿生命力的數字化校園。
參考文獻
1中小學數字化校園建設的核心任務
中小學數字化校園是以校園網為背景而構建的集教學、管理、學生開放活動為一體的新型數字化工作、學習和生活環境,且利用先進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將現實校園的各項資源數字化(管理形式、紙質圖書、教與學資源、科研資源等),形成一個整體、完善、可控的數字立體空間,使現實的校園環境在時間和空間上得到延伸,為學校發展提供更大的空間和更強的競爭力,從而提升辦學的質量。
數字化校園旨在用層次化、整體化、發展性的觀點來實施校園信息化建設,將校園網上的信息更好地進行組織分類,提高用戶在網上獲取自己需要信息的速度,方便師生在網上進行信息交流,同時也便于管理人員安全、科學、規范、精細化地管理自己的數據,并能及時快捷地對數據信息進行發送和回收。數字化校園實質是:運行內容數字化,支持環境信息化。也就是說,對于學校中關于教學、學習、管理等方面的內容,將逐步由紙質管理方式轉變為數字化形式,再通過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實現信息化管理,完成紙質到數字化轉變的管理形式,建設與此相適應的信息化技術支持環境,帶動學校全體人員參與的整個過程。
2應用平臺是數字化校園建設的突破口
經過幾年時間,中小學基本實現“班班通”、“校校通”,普遍建成了校園網,實現了讓多媒體教學進入每一間教室,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已逐步被教師認可。但是,在中小學數字化校園建設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不盡人意的問題,其中最主要的是信息技術應用缺乏常態化,學校普遍感到可直接應用于教學的優質資源嚴重匱乏,很多資源往往只是教師自己擁有或以本學科使用為主,在共享性、互通性方面很差。其次在管理中也出現大量紙質與數字化重復的勞動,不但工作效率沒提高,而且還浪費了資源。究其原因,主要是學校缺乏自己開發研制應用平臺的技術力量和管理隊伍,造成想用信息技術而用不起來的尷尬局面,應用平臺的軟環境開發建設力量不足,嚴重制約中小學數字化校園的進一步發展。
數字化校園建設是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在具體行動中是波浪式前進的,但在總體發展中又是螺旋式上升的,在建設過程中要抓住主要矛盾。一般建設數字化校園可從4個層面來考慮,即:建設良好的網絡環境;建設豐富的數字化資源庫;建設實用的應用平臺;建設高效的機構隊伍。其中開發應用平臺是建設過程中的主要矛盾。應用平臺位于數字化校園的中心樞紐,建設中只要把它作為突破口,其他層面建設在它的帶動下就可迎刃而解。一個經過科學規劃,具有良好交互功能、自主功能、協作功能的應用平臺軟環境,用戶依靠網絡環境能快速地上送下傳數字化資源,能便捷地調用資源庫中的共享信息數據,并隨時可對數據進行管理和進行二次開發。應用平臺是集眾人智慧和技術而成,一般能較好地解決學校個體或部門力所不能及的問題,給教師、學生和管理者帶來教學、學習和管理極大的便利,往往比較受用戶喜愛。隨著應用的深入,用戶慢慢依賴上應用平臺,信息技術成了他們日常工作中一種不可缺失的元素。
只有學校管理者和師生全員參與的數字化校園,才能真正體現其價值的所在。把開發實用的應用平臺作為突破口,充分讓管理者和教師在應用中感受到平臺的優越性,最后自覺加入到共建、共管、共用數字化校園的行動策略,不失為一種高效提高數字化校園建設的創新舉措。
3數字化校園建設的內容
建成完整統一、技術先進、覆蓋全面、應用深入、高效穩定、安全可靠的數字化校園,消除信息孤島和應用孤島,建立校級統一信息系統,實現部門間流程通暢,可平穩過渡到新一代技術,并為校園的各項服務管理工作和廣大教職工提供無所不在的一站式服務。具體目標就是實現“4個數字化”。
3.1校園環境數字化
完善軟硬件支撐平臺,健全數字化校園環境建設,為我校數字化校園項目建設提供堅固的基石,為整個數字化校園項目保駕護航。實現信息管理標準體系(數據標準、技術標準、管理規范等);硬件網絡環境平臺中的網絡環境和上網行為管理等;基礎軟件平臺中的個人統一門戶、統一身份認證及授權中心、數據共享中心、公共通訊集成平臺和數據報送流程管理等方面建設。實現校園的學習環境數字化、教學環境數字化及校園的生活環境數字化。
3.2教學資源數字化
通過對教學資源的數字化處理,運用現代的、整體的、系統的、網絡協作的新思維方式來指導和規劃教學資源庫的建設。依托校園網建設起一個系統的、規范的、開放的、高效的海量教學資源庫,實現教學資源共享,幫助學校走出“信息孤島”的困境,最大限度地實現資源的共建共享,有效提高教學資源質量,為我校師生建立一個支持教學活動的教學資源數字化平臺,極大地擴展學校教育中教與學的時空,為教師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提供資源支撐。讓學生體驗數字化學習生活,給學生提供一個自主學習的空間,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興趣,使學生能更有成效地、更有個性地學習。教學資源數字化平臺也把教師從傳統的、低效的工作狀態中解放出來,使他們有更多的精力研究教與學,發揮教師的能動性進行教學創新,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及教學效果,提升專業化水平,從而整體提高學校教學質量。
3.3教學數字化
校園網為教育管理的信息化、現代化提供了高速通道,以我校的光纖為主干,通過網絡來實現管理手段的創新,實現教育管理數字化,使各管理模塊之間的運行與學校的管理模式實現一致,能夠相互協作、統一調度,營造很好的數字化辦公氛圍。數字化管理是行政管理的最基礎性工程,也是管理制度勢在必行的改革,將數字化管理作為我校科學發展觀的一項重要內容,從政治、體制上加以確保,使學校教育管理的現代化、信息化躍上一個新的臺階。教育管理數字化作為傳統管理模式的補充,為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一種新的管理模式,利于實現上下級、部門間更迅速便捷的協調溝通,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民主性,形成充滿活力的新型管理機制,從而提高教育規范化管理的力度和效率,提高服務管理水平,提高辦事效率和質量,同時向學校數字化的發展方向邁進了一大步。
3.4教學應用數字化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7-151-01
一、中小學數字化校園建設的內涵
中小學數字化校園首先是指一種依托現實校園而存在的,以網絡為基礎的教育平臺;其次,這一平臺通過信息化環境支撐,實現了從環境、資源到活動的信息化,輔助完成校園活動的全部過程;第三,數字化校園并不只是簡單地把傳統學校活動數字化照搬到網絡上,而是在這一過程中重新整理、設計和構造學校活動,優化并提高學校工作質量,以適應社會不斷發展的需要。
中小學數字化校園包括兩個方面:
1、基礎設施建設:校園網絡系統,計算機網絡教室,多媒體教室,校園安全監控系統,校園廣播系統,校園閉路電視系統和實驗室數字化輔助設備。
2、業務應用系統建設:教學管理系統,一卡通系統,教學支撐系統,學習交流系統和資源應用系統。
二、中小學數字化校園建設與管理的現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
1、中小學數字化校園建設與管理的現狀
據統計彭水縣有代表性的中小學在數字化校園建設與管理中主要取得了以下成績:
(1)初步建成了百兆或千兆校園網,并接入Internet: 有38.3%(如下表)的學校
已完成學校 二期在建學校 總計(中學+中心校+完小)
12 24 94
已完成或正在進行二期工程建設,將教室、辦公室、實驗室、多媒體教室、微機室、圖書館、教工宿舍聯成了一個網絡,實現校園內部資源的共享,為學校管理、教學、科研的數字化提供了物質基礎,師生可以通過校園內計算機訪問Internet,查找資料,瀏覽新聞,了解時事和各種教育教學的信息,還可以進行校外交流。
(2)調查的學校基本都建成了校園一卡通系統,主要實現了食堂收費管理、機房收費管理、教師考勤管理等,有的學校正考慮拓展其功能。
(3)調查的學校中75%以上的學校都有大于120 G以上的教學資源,一些學校有200G以上的資源,一般通過自制、購買、下載、教學資源點接收等多種途徑收集各種教學資源,并逐步系統化,以便更好地應用到教學中去。
(4)設立了網絡信息中心,負責校園網絡的管理和維護:該機構屬于技術性的部門,主要負責學校網絡安全的管理、設備的維護以及信息的等。
(5)制定了各種使用、管理和獎勵制度:使得在管理的過程中有章可循,大家各司其職,養成良好的使用習慣,賞罰分明,激發大家的積極性。比如,電教人員工作職責、校園網絡使用規則、微機室準則等。
二、中小學數字化校園建設與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在中小學數字化校園建設與管理中取得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1)領導重視不夠,經費投入不足:近60%的學校沒做好長遠規劃,在數字化這方面學校每年沒有進行經費預算,而是有資金就建設,使教育信息化建設相對滯后;
(2)重視技術應用,忽視理念轉變:在目前數字化校園的建設過程中,還存在著只重視技術應用,忽視教育理念轉變的現象;
(3)重視內部資源的建設,忽視外部資源的利用:有很多學校在數字化校園的建設過程中,比較重視校內的教學資源建設,缺乏對校外的資源進行收集和整理;
(4)教師信息素養整體偏低,信息技術培訓有待加強:調查中了解到,70%的學校只是偶爾組織教師進行培訓,很多時候都是靠教師自學的;
(5)重視硬件建設,忽視管理制度的完善:數字化校園建設中硬件只是基礎,管理才是保障。
三、中小學數字化校園建設與管理的實施策略
在數字化校園建設和管理中要講究策略,以避免造成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浪費,發揮數字化校園的優勢,將學校信息化提高到一個嶄新的水平。
1、領導重視,保障有力:學校領導應借數字化校園構建的契機,重新梳理學校辦學思路,可以到一些數字化建設示范學校參觀、考察,學習借鑒別人的經驗,結合自己學校的情況,發揮自己的優勢,彌補自己的不足。
2、總體規劃,逐步完善:從調查結果看,近58%的中學校長對學校信息化建設有詳細的規劃,并列入重點發展項目,19%的按上級要求去做,更有23%的覺得很難規劃。
3、內外結合,資源共享:調查發現,50%的學校對軟件的建設,特別是數字化校園建設比較成功的學校,很重要一條經驗是:引進與開發相結合,優化利用資源,合理使用資金,避免低水平的重復性開發和造成人力物力的大量浪費。
4、健全制度,加強管理: 要建立健全各種規章制度和設立專門機構進行安全管理與維護,認真履行職責和落實制度,確保各系統的正常運行和學校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展示數字校園的魅力。
5、加強培訓,建設隊伍:數字化校園中設施建設是基礎,而加強師生的培訓和教育,樹立正確的信息化意識,是數字化校園發展的基礎。通過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和對學生的教育,提高信息素養,增強信息能力。
6、應用主導,以用促建:在數字化校園建設中來自教師需求的應用才是真正的應用。
參考文獻:
關鍵詞:農村小學;數字化;現狀與對策研究
一、理縣農村小學數字化資源建設、使用現狀分析
1.數字化軟硬件教學資源建設不到位,未形成統一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庫。近兩年來理縣農村小學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發展明顯,都擁有校園網、多媒體教室、計算機房,而且每間教室都配有電子白板,教育信息化硬件指標已達到省要求的標準,在調查中發現各校都建有學校網站,但更新頁面的速度低,資源少,應用率極低,學校網站成為擺設。而且學校網站上很少有本校校內資源庫的鏈接及各種輔導教學的應用軟件,在提升校園網的功能上缺少有力支撐。
2.學校重視投入沒有重視使用效率,技術上缺少培訓與指導。調查發現,學校的數字化硬件設備沒有得到相當的效益、許多教師的電腦變成了擺設,甚至于變成娛樂、游戲機。這方面是管理制度的影響,但從調查發現另一方面是因為技術培訓的缺少。教師群體中大部分自學能力強,可以依靠自己探索獲得信息處理能力,但因為目前受升學率的影響,各校在抓教學成績方面的力度都很大,教師花在批改作業和學生管理方面的時間占了很大部分,導致學習時間少,特別年齡比較大的教師沒有經過專門的技術培訓根本不能提高操作水平。
3.輔助教學的教學資源類型單一,建設資源的難度大。合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對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構建新型教學方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造成學校教育技術手段單一、模式化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學校沒有對教師進行系統、完整的技術培訓。在調查中,教師上課使用的課件一般都是PPT課件,交互性強的flas用的很少。以前傳統教學中的“書灌”變成“電灌”。導致這個現象的原因也是因為PPT課件制作簡單,而flash課件等強表現性、交互性的教學資源的建設難度大,花費時間長,無法滿足教師的正常使用。
二、農村小學數字化校園建設的建議與對策
(一)加強領導,提升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質量
1.要切實提高領導的重視與認識,積極引導理念重構。要提高學校數字化軟件硬件資源的作用效益,首先要使學校領導特別是校長具備搞信息素養的現代教育觀,擅長于有效配置、開發、管理和運用數字化環境,建立一個開放的溝通體系,從而改變管、教、學的方式并成為有領導力的“數字校長”。更要讓校長們感悟到:在當今信息化時代,誰的信息化工作發展得早,誰就走得越高。
2.繼續加強各校數字化軟硬件資源的建設。學校在硬件建設過程中,不能片面追求設備的高檔次,而是要根據學校教育教學的需要和信息技術發展快、更新快特點,采取滾動發展,逐步升級的策略。
3.配置充足現代教育技術專職人員。在調查中發現學校的技術教師一身兼數職。即要承擔學校信息技術課教學,還要負責學校所有數字化硬件設備的基本維護工作。而且這些學校的技術老師配置都不多,技術老師在完成課堂教學外還要疲于應付全校多媒體教室及計算機室的維護,很少有精力去開展各層次的教師培訓,更無從談起進行技術知識的鉆研幫助開發學校數字化教學資源庫等工作。為此各校應該配備專門的現代教育技術專職人員,專用于開展各層面的培訓、維護工作。
(二)提高認識,確保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地位
1.轉變教師對數字化教學資源的觀念。在調查研究中,了解到大多數教師還只是將數字化教學資源當做教學的一種輔助,很少有教師會把它上升到學習和提高自己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沒有意識到學校有效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建設對于教師個人教學的提高和學校發展的重要意義。所以對很多教師來說,教師更關注對網絡上的一些網站的使用,如果哪個網站上的內容有用,就更受教師的歡迎。也就是說學習技術自己開發與不勞而獲網絡上下載兩者之間,教師更傾向于后者,他們只在乎獲取“魚”,而忽視“抓魚的技術和方法”。
2.提高教師素養,努力解決教師的技術難題。要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即提高教師的信息識別能力、信息整合、編輯能力以及對網絡中豐富的教學資源,并且初步形成教師個人的教學資源庫。同時要鼓勵教師多用網絡,提供一些好的網站,供教師下載教學資源,并且多用其它一些互動性強的教學資源,而不只是用單一的使用文字和圖片素材。所有這些需要外因與教師內因相結合,即外界創造條件同時教師自身努力學習從而得到全面提高。
【關鍵詞】SOA 數字校園 綜合信息服務 門戶設計
1 SOA的概念和特點
1.1 SOA的概念
SOA應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單元(即服務)通過定義標準的協議和接口,它們連接在一個中立的方式定義的接口,編程語言,操作系統和服務實現的硬件。此功能稱為服務之間的松禍合中立的接口定義。SOA松散禍合的,可互操作的,位置和傳輸協議透明的封裝和重用的服務,異步調用功能。
1.2 SOA的特點
與傳統的學校信息化方案相比,SOA性能的主要優點是容易與現有系統集成,標準化的架構,以提高開發效率,降低開發和維護的復雜性。簡單來說,SOA是一種設計和構建松散禍合的軟件解決方案,該程序可以獲取軟件服務的形式公開業務功能,以便其他應用程序可以使用這些服務,只要通過接口己被釋放,都可以找到。構成并組織應用程序通過應用SOA的學校,可以使用一組分布式服務。學校將能構建新的應用程序,再利用自己的資源和他們的合作伙伴的業務功能。
2 綜合服務
隨著政府、企業和學校從管理型向服務型發展的過程中,IT領域也隨著時代的發展,技術的進步從強調構建完善的硬件基礎設施、設計研發個性化軟件系統逐步過渡到以提升IT服務能力與水平為目標的IT應用理念。當然,學校也不例外,隨著建設廣度和深度的不斷推經,學校數字校園規劃、設計與建設也從信息管理到綜合服務升級發展。
2.1 信息管理
MIS是應用工T基礎網絡、應用計算機軟件系統、借助通訊網絡以及先進的辦公設備,在以人為中心的協同下,進行信息數據的加工、儲存、收集、傳輸、更新、維護和使用的計算機與人的交換系統,全面支撐學校戰略決策、頂級操控和逐層控制和基層操作,同時拓展效率和效益為目標、優化單位戰略。
MIS提供給管理者需要的信息來實現對組織機構的有效管理。管理信息系統涉及到3大主要資源:人(people),科技(technology)和信息(information)。管理信息系統系統不同于其他的用來分析組織機構業務活動的信息系統。
2.2 信息服務
綜合信息服務就是說給用戶提供各種數字信息的創建、更新、查詢、統計和分析等功能和操作的一種有償或無償的活動,滿足用戶的對信息或者數據的需要而通過某種終端提供給用戶某種格式的信息。例如,教師的職稱等信息屬于學校辦公室管理,當教師職稱發生了改變,那么后勤部門如何實現及時的更新和調整相應的福利待遇呢? 這就需要各個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而比較好一個方法就是通過部署基于SOA的應用來達到這個目的。
3 基于SOA的綜合門戶設計
綜合信息門戶服務位于各類綜合服務應用之上,支撐校園應用的集成運行,提供單一登錄、一站式訪問的基礎環境和個性化的配置能力。以瀏覽器Web訪問的形式面向全體師生用戶提供服務的綜合信息門戶服務將全面表現數字校園的各種管理、應用、服務、辦公和社區生活等信息,系統整合各類集成應用之間的差異,滿足學校全體師生、職員和服務人員個性化自由定制和訂閱的信息內容。綜合信息門戶服務利用信息門戶軟件架構和組件服務技術來滿足各種應用與服務諸如郵件系統、一卡通系統、OA協同辦公系統、知識發現系統、信息系統等等收的統一認證、系統授權、訪問接入與應用集成,提供校園信息服務門戶的所有功能和作用,同時滿足未來智慧校園與物聯網技術發展的趨勢和業務發展和流程改革的實際需要,應用業務和集成系統都需要在門戶服務的系統資源中添加、注冊、配置與審核之后,才能在在綜合信息門戶服務平臺中使用。門戶將人員整合、應用整合后,提供統一的SSO(單一身份認證)入口。數字校園用戶利用統一的登錄賬戶,當然可以個性化設置自己的手機號碼、郵箱地址等易于記憶的符號作為賬戶,就可以快速的訪問用戶角色和權限范圍內的信息資訊和業務系統。
信息門戶的重要職責是全面展示新聞資訊、業務應用、協同辦公、社區娛樂等綜合信息和快捷桌面,集中推送用戶的個性化定制服務、自定義業務流程、業務應用與頻道定制等的信息服務與知識共享。
綜合信息門戶負責將校園內的異構的與分散的各種信息資訊、通知公告、辦公生活等等信息資源集成,支持一個提供信息化分享、瀏覽、協作以及傳遞的網絡化信息化集成數字平臺,通過提供辦公服務、校園資訊、社團生活、教學科研等的虛擬化校園、班級、部門以及個人的服務平臺,全面科學的導向和激活各種學校信息化服務系統中的信息資產,滿足全校的學生、教師、領導、工作人員、服務人員和校友以及社會公眾的個性化需求、自助服務、業務處理和信息服務。
總之,綜合信息服務門戶緊跟主流互聯網應用系統的設計理念和布局風格,以向師生提供全面的一站式信息服務為目標。統一信息門戶科學有效的整合學校新聞資訊、通知公告、辦公協同、科研教學、社區生活等綜合信息與資源,滿足全校的學生、教師、領導、工作人員、服務人員和校友以及社會公眾的個性化需求和信息服務。綜合信息門戶服務全方位支持分級部門和個人用戶應用門戶生成技術,各個分級部門或者個人用戶調用組織機構通過數字校園的多機構綜合信息門戶服務構建各個部門或者個人的獨立綜合信息門戶,各不同綜合信息服務門戶之間實現校內各業務系統、信息服務等之間的身份認證和權限服務,提供每個分級部門和個人用戶可以定制個性化交互界面(UI)和服務欄目的模版服務,提供基于角色和組織機構的多機構的分級權限管理以及角色分級管理。
參考文獻
[1]王運武.我國數字校園建設研究綜述[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1(04).
[2]陳鵬,花麗,沈潔.數字校園系統綜述[J].電腦知識與技術,2007.
[3]姜輝,許鑫.數字化校園建設的問題及對策[J].情報雜志,2003.
學校信息化特色經驗
1.基礎設施建設
學校堅持“為用而建、適用好用”的原則,加大了對數字校園建設的投入,建有標準的網絡中心、監控中心、電視臺、廣播系統、可實現同課異構的網絡互動教學、教研交流系統、數字化階梯教室及多媒體教室等,為學校全面實施數字化管理及智慧課堂教學的探索提供了有力保障。
2.智能化管理、教學模式
學校在邁向集團辦學的過程中,由于時空差異和物理距離等原因,造成校區之間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共享不夠等問題。為此,學校從2012年開始探索“魚洞二小智慧校園”管理新模式,全面實施多校區數字化、智能化管理,提高學校管理效益和辦學水平。同時引入云教育及電子書包項目,借助智慧校園云服務平臺,改變現有課堂教學模式,形成魚洞二小智慧課堂“2655教學模式”,有效地縮小了校區之間在管理、資源配置、教育教學質量、師生發展等方面的差距,促進了優質教育均衡發展。
3.信息技術課題研究
學校把信息化課題研究作為提升學校內涵發展的重要保障。從2000年至今,學校先后進行了一批高質量的信息技術課題研究,有力地推動了數字化校園的建設和發展,如“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小學生主動自主學習實驗”、“校園網絡教學及其環境的研究”、“以教師博客為平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城市小學多校區數字化校園管理模式的研究”等4個中央電化教育館立項重點課題的研究,培養了一大批科研型教師,促進了教師專業成長及學生主體性發展。
在實施“數字校園項目”前期,我們做了多項調研,包括外出考察和查閱國內外的研究資料。我們發現,對于信息技術的運用,大家多在教育教學的周邊打轉。比如,大學中最為典型的應用是“卡應用”,用于買水、買電、交學費、借閱圖書等;中小學最為典型的應用是作為一種“電子記錄器”,記錄孩子的到校時間、學習成績或者錄制當天的課程。也有些應用只體現“種”,不體現“收”。如在課堂上用了許多媒體手段,設計了眾多精彩的教學環節,卻沒有對教學效果予以檢測。哪些學生學會了、哪些學生還有欠缺以及教學哪里有問題,并沒有數據的體現。對于調研資料,我們認真組織了研討,試圖找到能夠對孩子成長直接有幫助的信息,但結果卻是令人遺憾的。
在研討中,我們提出思考:計算機最擅長的是什么?我們認為應該是“信息的組合應用”。于是,我們認真反思:我們需要什么信息?換言之,教師需要什么信息能夠幫助教學,學生獲得哪些信息利于自我調整,家長獲得哪些信息能幫助學生成長,管理者需要什么信息提升管理品質?我們還認真思考了這些信息從哪里獲取,怎樣在日常的活動中,最大限度地獲取和共享這些信息。最終,我們確定了建設數字化校園的目標:
以校園文化建設為中心,構建數字校園軟硬件環境,整合現有的各個應用系統,完成數據交換與共享;
以學校各項管理為中心,構建數字管理辦公平臺,利用科學的管理方法提升管理品質;
以教師應用為中心,構建教、研、學、練為一體,集特色資源建設與教學評價于一身的教科研應用平臺;
以學生學習為中心,構建學生在校內外學習與交流的平臺,為學生打造潔凈、健康的網絡學習與交流空間;
以家長、社會需求為中心,構建信息平臺,開辟暢通的校內外交流空間。
數字校園的功能
1. 教師交流共享的平臺
教師交流共享平臺的設計思路主要來自教師備課。教師們在研究課的準備過程中經常到處搜集資料,查閱大量的素材,制作精美的課件,找許多教師共同研討,但是課程結束后,這些珍貴的資料往往束之高閣。因此,我們設立了共享平臺,按照現行教材版本進行編目管理,每課下面設電子教材、教案、課件、備課資料、題庫、反思等多個欄目,凡舉所需盡在收藏。利用該平臺,每位教師通過日常知識積累和教學反思,不知不覺地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和科研工作能力。
2. 全方位鏈接學生信息
(1)德育評價系統
教學評價在教學過程中是至關重要的。尤其在小學,教師的一個親切的笑容、一句表揚的話語都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了良好的影響。新課標指出,“要面向全體學生,要關注每一個學生”。在學校教學中有一句常用的話,“抓兩頭帶中間”。這個任務怎樣不打折扣地實施?德育評價系統這時就派上了大用場。課上評價系統是一個外接的C/S程序,與數字校園系統相連,使用非常簡單,教師在課上根據孩子的表現發放電子小星星或者小提示。系統可以主動提示一段時間內未被關注的孩子名字,引起教師注意。孩子和家長也可以通過網絡獲得評價的結果。同時系統也提供課下評價和同伴評價的功能,孩子們可以輕松獲得在校表現的電子檔案。家長、教師可以通過系統給孩子寫“成長足跡”。
(2)作業診斷系統
我校鼓勵每位教師在課堂中設置檢測環節。教師上完課后,要通過檢測,明確哪些學生掌握了、哪些還差一些;有沒有知識還沒講清楚、學生沒學明白。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開發了作業診斷系統。在線作業主要針對電腦班和在機房上網絡教學課程的班級。反饋題目為標準化試題,使師生馬上獲得反饋結果,并進行針對性的在線練習。而對于非標準化試題,系統為教師提供了便捷的輸入方式,答題結果錄入系統后,任課教師可以統計學生上交作業的情況和題目的出錯率、作業質量,并根據作業情況編寫作業日志。每位學生可以獲得一份錯題本,進行有針對性的復習和練習。同時,學校管理者可以看到各任課教師的作業批改情況以及學生交作業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指導。
(3)考試自測分析系統
用于對考試測試結果進行分析,系統提供組卷、導出、考試安排等功能。在考試結束后可對成績進行分析,包括總分、平均分、標準差等若干指標。系統對本次考試中每一題算出得分率、失分率,教師可以根據系統提供的數據做質量分析。學生和家長可以在線查看歷次考試情況,為了保護學生的隱私,系統隱藏了學生的得分,只出示學生大致的成績曲線。管理者可以通過系統了解每次考試各班級的成績情況,及時指導教師調整教學。
作業診斷系統和考試自測分析系統的題目來自教師交流共享平臺的“題庫”,來自教學研究中平時練習數據的積累。系統為學生制作了個性化的錯題本,學生、家長可隨時查看錯題本,學生可以利用系統自行強化練習,教師可以利用系統為學生布置個性化作業。
3. 提高管理效益,關注校園安全
學校采取網絡門禁管理,實現一卡走遍校園。家長若在非放學時段進入學校,可以利用網絡預約系統約見班主任,經系統認證后,使用手機二維碼和二代身份證在預約時限內進入校園。由于我校校門外就是馬路,來往車輛較多,為了保證學生交通安全,防止其他社會人員隨意進入校園,在放學時,只有經過認證的家長方可通過門禁進入校園。
運轉與機制保障
在數字校園系統推進的過程中,學校采取集中控制、分散管理的維護機制,把數字校園的推進與學校各項業務予以全面整合,從而整體提高工作效益。
數字校園系統的使用提高了工作效益。那么,基礎數據的維護是否給教師、管理者帶來了更多工作量呢?答案是否定的。我們在研究中也做了一些檢測,以下摘取了學校科研部門的部分報告內容。
課上評價。教師可獲得對學生關注度的相關分析,班主任獲得本班學生所有課程表現情況,對學生課堂、課下表現數據進行分類匯總,便于樹立榜樣,表揚進步。家長、學生可以隨時了解學生的日常表現以及每節課獲得的表揚或提示。管理者可以獲得教師、學生的所有分析信息。而在傳統方式下,這些信息都無法獲得。
作業結果錄入。教師可獲得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統計表、單次作業分析、一段時間內學生知識點掌握分析、學生提交作業情況,快速給學生布置個性化作業。學生可獲得錯題本,做個性化作業,參與網絡強化訓練。家長可獲得學生錯題本,錯題知識點對應分析、作業整體分析。做這些工作需要教師每個班花費15分鐘,而在傳統方式下,則需要2小時以上的計算與整理,快速布置個性化作業更是無法達到。
考試結果錄入。教師可直接獲得成績登統表、班級質量分析表、年級質量分析表、學生成績趨勢、學生歷次考試成績分析。除此之外,管理者還可獲得包括班級成績趨勢、在線考試成績分析。學生和家長直接獲得本次考試自己的錯題本、錯題知識點分析、學生成績趨勢圖、班級均分點位圖。做這些工作需要教師每個班花費20分鐘,而在傳統方式下,獲得這樣的數據需要6小時以上的計算與整理。
數字校園建設與應用的幾點思考
第一,數字校園建設要根據學校發展現狀,明確建設目標。系統只是一個工具,當這個工具確實為教育教學服務的時候,才能說明這個工具的意義。所以,形式一定要承載內容,平臺搭起來了,里面內容的含金量要遠遠大于系統本身的價值。
第二,要把設計的過程作為培訓的過程。要改變模式,一定要轉變觀念。設計的過程就是建設目標、意義的培訓過程,同時也是初步應用的培訓過程,建立一支設計骨干隊伍,對于后期的培訓有著重要的作用。數字校園系統的建設,困難不在軟件的研發上,而是在后期的應用上。
隨著北京市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推進,從最初的鋪設教育教學網絡進行基礎設施的建設普及,到相應的教育科研、網絡辦公、學生素質評價等綜合系統的開發應用,完成了從規模普及向整合應用的轉型。如何將信息技術有效地應用于教育教學,大力促進二者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教育質量和管理效能,服務和引領教育發展,將是非常迫切的任務。
北京理工大學附屬中學建于1950年,1980年被認定為海淀區重點中學,2004年成為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校,目前為北京市中小學數字校園建設首批試點實驗校。學校的數字校園圍繞“數字促進教學、數字服務校園”的建設思想,以應用為核心,通過數字校園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應用系統建設,建成學校的信息標準及統一數據平臺,高效集成學校原有系統及數據,構建滿足學校教育、科研、管理與服務要求的數字支撐環境,為校內外各類人員提供完善的個性化信息服務支持。
一、我校數字校園建設中的問題
經過不懈的努力,理工附中的信息化建設在基礎設施建設、信息資源建設、信息技術普及、運用信息技術提高教育質量和管理水平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各部門相繼應用了各類業務系統,如圖書查詢系統、VOD視頻點播系統、照片管理系統、音像資料查詢借閱系統、學生成績分析系統、中小學信息管理系統、高中新課程管理系統、綜合素質管理系統和FTP文件服務系統等。與此同時,學校的信息化建設多年來也積累了很多問題,如現有系統的設計和技術架構不統一,數據標準不統一,存在“信息孤島”現象。各系統獨立運行,通過拷貝數據或業務系統直接建立接口,造成數據的準確性、一致性、實時性無法保證。師生進入不同的系統要記多個網址、用戶名與密碼,而且管理存儲多套應用用戶名、密碼對安全也不利。信息管理流程不夠順暢,信息之間不能共享,影響了部門的協作效率。還有工作中遇到的許多問題急需建設新的應用系統去解決。學校的信息化建設迫切需要全面、系統的規劃和協調,進一步鞏固原有建設成果,不斷提升學校的核心競爭力和辦學水平,建設具有我校特色并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數字校園。
針對這樣的問題,學校積極貫徹北京市教委在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會議精神下提出的《北京市中小學數字校園實驗工作實施方案》的指導意見,通過對學校的現狀分析,結合當前中小學信息化的發展趨勢,從信息化的建設方面考慮,將數字校園建設規劃的總體目標定位為:通過2~3年的建設,利用先進技術手段,構建數字化的教學環境、數字化的科研環境、數字化的管理環境、數字化的生活環境,提高辦學效益和工作效率,突出學校現有優勢,提升教育管理水平,最終提高學校的核心競爭力,實現學校的跨越式發展,并在數字校園建設中體現出整體解決方案的特色、先進性、易用性及可擴展性。
二、我校數字校園整體規劃設計
數字校園建設的實質就是學校和教育管理部門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對各種資源的有效集成、整合和優化,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實現教育和校務管理過程的優化、協調,教師與學生實現教學過程與學習過程的優化,從而實現提高各種工作的效率和效果[3]。
圖1是我校關于數字校園建設的整體方案設計,學校主要以統一數據和資源平臺為基礎,為教育、教學、管理提供服務為宗旨,對數字化校園進行長期規劃和設計,從而達到數字校園建設可持續性發展的目的。
1.基礎平臺的搭建
學校在數字校園建設的第一階段,首先以三大平臺為建設基礎,搭建統一資源中心、統一數據中心、統一認證中心。將學校所有資源統一到一個平臺中,將數據統一標準,支持單點登錄,減少應用的煩瑣程度。
2.服務平臺的搭建
在三大平臺建設的基礎上,根據學校教育教學過程中遇到的需求,進行學校教育、教學服務系統的建設,將包括校園辦公系統、教育學管理系統、國際部管理系統、資產管理系統等應用平臺。
3.師生成長服務平臺的建設
學校將要重點建設師生成長服務平臺,教師發展平臺為教師提供展示個人成果和個人風采的舞臺,進一步為教師和管理者提供數字化的辦公服務,將建設教師專業發展檔案系統、教師沙龍社區、班主任工作室等。學生成長服務平臺著力于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關注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為學校與家長委員會建立共進的網絡社區,全面服務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4.門戶網站的建設
學校將根據需求改建學校統一的門戶網站,加強互動功能的應用,實現個性化門戶,通過門戶網站彰顯學校特色。
三、我校數字校園建設的初步成果
通過對過去信息化建設存在問題的分析,我校進行了數字校園建設第一階段的初步探索,基本實現了基礎平臺的搭建、現有資源的整合、學校管理系統的應用及教學教務系統的初步建設,對學校的行政管理、教育教學都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1.資源平臺的優化
基礎平臺作為學校數字校園建設的基礎服務性建設,在我校第一階段的數字校園建設中已經開始,學校將現有資源進行了整合,學校教職工能夠實現單點登錄,通過電腦、移動終端進行教育教學資源的整合應用,為學校教師提供了方便,并且達到了及時、準確、實用的建設目標。同時通過基礎平臺的應用,使學校原有資源標準達到了統一,為下一步的管理和應用打下了基礎。
2.管理過程的優化
通過即時通訊系統、日程安排系統、資產管理系統、下載審核系統、工資查詢系統、網上評價系統等管理系統的搭建,解決了學校實際工作中遇到的不同問題,減輕了教職工的工作負擔,提高了工作效率,促進了學校管理進一步向高效、便捷、低碳的方向發展。
3.教學過程的優化
數字校園平臺同時為教師提供學籍管理系統、智能排課系統、網上閱卷系統、成績分析系統、考務管理系統,將排課、選課、閱卷、成績分析等教學環節有效地整合為一體,加上后期網絡教研、協同備課等系統的建設,將形成連貫易用的數字化教學管理體系,有效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
四、總結與展望
數字校園的建設規劃不是我們憑空想象出來的,是通過對學校各個學科和部門進行調研分析而進行的需求規劃。任何平臺的建設只有有需求才能有生命力,完全依靠行政命令強推的平臺維持不了太長的時間。所以我們根據學校的實際需求對數字校園建設進行了長期的規劃,在保證軟件提高教學水平的同時,兼顧提高工作效率,并且爭取做到加強互動、寓教于樂,使該系統適用時代的要求。
學校通過對過去建設的問題和成果分析總結,對數字校園建設做出了進一步規劃設計(如圖2所示)。
學校規劃通過下階段的建設能夠更加全面地將教師社區、家校互動、國際部服務平臺等建設內容進一步完善,同時結合北京理工大學附屬中學“人文奠基,理工見長”的學校特色,切實做到為教師提供工作方便,為學生提供學習平臺,為家長提供參與入口,使數字校園建設在學校發展中的作用不斷提高,實現教育的革命性變化,促進國家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一、學校信息化現狀
學校校園網主干為千兆,交換到桌面為百兆。學校信息化的基礎網絡設施和硬件設備已經達到北京市較先進水平,具備數字校園應用的良好條件。學校安裝了CMIS、卡管系統、中小學辦學條件管理系統等,后勤系統使用上級下發的人事管理軟件、財務管理軟件等,資源方面充分使用北京市中小學資源平臺、北京市中小學數字圖書館、社會大課堂等,同時還應用區級藍天工程、數字德育等網絡平臺。
“信息孤島”始終是困擾學校數字化發展的主要問題。由于應用系統數量多、開發環境不統一,各個應用系統之間不能進行信息交換,業務數據不一致,流程難以實現自動化,給教學、管理工作帶來諸多不便;由于各系統相互獨立,沒有一個統一的界面訪問這些系統,教師不得不登錄多個應用系統才能定期查看各種數據。伴隨著學校的發展,學校也意識到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教學,校園網在這方面的應用較為粗淺,不能滿足學校文化管理特色發展的要求。教師專業發展、學生教育教學、校園文化活動等方面的應用也有待提高。
二、“府學”數字校園總體設計與特色建設
(一)數字校園建設總體設計
學校以“減負增效”為主體原則,通過數字校園和實體校園的有機結合,為師生減輕負擔,提高教育教學效果,讓孩子受益,讓教師受益,讓學校受益,讓社會受益;建設以“府學”文化為核心,以學校辦公網為基礎,以教育教學應用為重點,基于統一的技術架構、標準與環境,構建符合學校需求的數字校園應用平臺;并以市教委CMIS為權威數據源,建立統一身份認證中心,數據層面上實現全校范圍內數據的統一集中和共享,實現各部門以及應用系統之間信息資源共享,全方位滿足學校內各類用戶對相關信息資源查詢檢索的要求。
“府學”數字校園的應用功能包括“府學”文化管理平臺、“府學”教育平臺、“府學”教學平臺、“府學”辦公管理平臺四部分。
(二)“府學”數字校園特色建設
1.“敷禮明倫”、“知行合一”的“禮文化”教育
在“府學”教育應用建設方面,圍繞“德化人生――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養現代文明習慣”的教育理念,突出“敷禮明倫”、“知行合一”的“禮文化”教育特色,以“崇禮”為德育觀,實施養成教育(如圖)。
(1)敷禮明倫:特色活動子系統
該系統是學校開展特色文化教育的主陣地。學生通過參與特色文化活動,在實踐中培養、內化愛國情懷和公民道德意識,形成德育成長檔案,供家長、教師見證學生成長;形式活潑的小競賽、小游戲等,用來鞏固和檢查學生德育養成,為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成為合格的社會公民奠定基礎。
“禮文化”教育 “禮文化”教育是網上校本課程學習、講座、活動的空間,如“入學禮”、“‘府學’三字歌”、“弟子規”、“學唱正氣歌”等,包括“禮文化”課程學習、課程管理、課程選修、在線學習、拓展資源學習、主題討論、作業任務等模塊。“禮文化”專題講座包括專題管理、講座直播、講座點播、主題討論、講座評價反饋等模塊。“禮文化”特色活動包括活動管理、成員管理、成員互動、在線活動、成果展示等功能。
成長微博教師、家長對學生在校和在家的表現進行評價,以微博形式記錄見證學生表現,并發表評論。
成長驛站提供“禮文化”教育相關的小測驗、小游戲等,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方式下得到教育,記錄學生的表現。
(2)知行合一:知行實踐子系統
該系統為學生參與學校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教育活動開辟了網上專題化空間,提供按興趣自由參與、分享、互動的教育氛圍,用豐富生動的內容吸引學生,使學生耳濡目染受到國學經典的熏陶。
學生社團 這是學校各類學生社團專題網站空間,能夠體現各社團的特色和宗旨,提供社團的建立、社團介紹、成員申請與管理、活動信息、成員交流、在線活動、社團光榮榜展示等功能。
互動社區 搭建學校師生平等交流的互動社區,包括好友、圈子等交友功能,提供播客、博客、拍客、消息、聊天、分享、留言、評論、打分、投票、統計、排序等互動功能。
懶螞蟻廣播電視臺 通過網絡實現懶螞蟻電視臺的編輯部成員管理、節目采編、節目管理、節目直播、節目點播等,提供觀眾對節目進行評價、評論、互動反饋功能。
(3)知行合一:知行評價子系統
該系統以學生成長的過程記錄信息為基礎,通過建立評價標準體系,落實綜合素質評價,引導學校實施素質教育,通過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及評價結果的使用,為教育的正導向提供良好的決策參考。
“府學”好少年 實現“府學”好少年網上評比工作管理,體現評優過程的公平公正,突出評優的激勵和示范作用,包括評優活動的、候選人推薦、候選人投票、評優結果公示等功能。可將學生的教育教學表現記錄形成學生成長檔案袋,在學生評優時向全校師生展示。
2.“博學”校本課程教學
圍繞校本課程建設特色,學校以“博學”為課程觀,面向學校技能類課程、學科拓展類課程和傳統文化類課程等三大類課程的教學展開。其功能是支持教師形成自己的個性課程;鼓勵教師將自己的智慧成果進行共享、交流,形成教學資源特色展示區;構建精品課堂,由教師對學生進行課堂實時評價,對學生良好的學習行為、學習習慣及時進行激勵;支持教師課后反思評價,形成教師個性發展檔案。
博學苑下設三個子系統。
(1)課程中心子系統
技能類課程豐富學生學習生活 學校已探索出一套教學大綱以外的比較科學、實用、簡易的體育校本課程方案――一年級形體、二年級棋類、三年級輪滑、四年級空竹、五年級武術、六年級乒乓球;編寫一套適合學生使用的校本教材初步結構,即體育技能校本教材;培養一支適宜校本課程的教師隊伍;建立一種適應學生成長與發展的新模式,即體育基礎+體育技能。
學科拓展類課程開闊學生思維 學科拓展類課程分為名家賞析系列和數學思維訓練。名家賞析分為七大領域:文學、數學、音樂、體育、藝術、書法、科學。如語文以文學鑒賞與創作為主題,為學生推薦名家、名篇欣賞。
傳統文化類課程陶冶學生情操 通過包括琴、棋、書、畫、國學教育、篆刻、茶藝、剪紙等傳統文化進入課堂,將中國傳統人文精神潛移默化地浸透孩子的心靈。
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課程學習,系統會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記錄統計。
(2)備課中心子系統
該系統在兼顧常規教學的基礎上,突出學校在傳統文化教學上的特色,使之成為校外教育的主陣地。
課程管理 對創建的課程及其包含的各類信息、資源、教學內容等,進行查詢、審核、等管理操作。以此為依托,滿足學校校本課程建設的各種要求。
網絡教研 為教師提供工作平臺,包括教學內容的、教學任務、個性化教學資源、的作業、參與各類教研教學活動、參加在線交流、發表的評論等進行管理與查詢,形成個人的教研檔案。
網絡教學 為師生提供網上學習平臺,包括課程介紹、課程設計、課程資源、資源查詢上傳、課程作業、交流天地等。
(3)資源中心子系統
資源中心子系統協助教師最大效率地管理應用現有的教學資源,實現資源的合理化配置,是學校創建資源中心實現資源共享的有效渠道。
特色展示 為學校特色自建資源提供集中展示、學習、評比空間,通過用戶自薦、他人推薦、使用者評分評價、學科組審議等多種方式,形成學校特色資源建設的良性發展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