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4 16:30:54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水利工程環保措施,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隨著社會的發展,環保型施工是建筑業主要的發展趨勢,并且越來越受到重視。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水利工程節能環保施工的重視,因此,對其進行進一步研究非常有必要。在進行水利工程環保型施工時,需要采取一些環保節能方法進行排洪防澇控制,引進一些新型節能技術進行多方面的節能控制,從而有效控制污染[1]。
2水利工程建設對環境的影響
2.1水利工程施工建設對河流生態環境的影響
水利工程是對水資源的集中開發,因而在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設階段,其對河流生態環境的影響是最為直接的。首先,水利工程需要利用鋼筋混凝土材料對天然河道進行人工改造,建立各類基礎設施,一些工程甚至還會改變河流的流向,導致河流內生物的生存環境出現極大的變化,如河流流量減小、流速變緩、營養物質沉淀、泥沙大量沉積、水位提高等,而各類物種的正常生存也會面臨巨大的危機。一旦有物種在河流流域內消失,當地的生態平衡會被打破,整個生態系統的完整性以及生物多樣性都會受到嚴重的影響。其次,水利工程施工建設雖然以鋼筋混凝土材料為主,但其他施工材料的應用也非常多,加之工程建設過程中生活垃圾以及廢水排放等方面的影響,不可避免地會對河流中的水資源造成污染,從而對河流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
2.2水利工程施工建設對當地氣候條件的影響
根據水利工程的功能,水利工程可分為防洪工程、農田水利工程、水力發電工程、巷道港口工程、城鎮供排水工程、環境水利工程、漁業水利工程、海涂圍墾工程等。對于大多數類型的水利工程,施工建設會對山體結構以及植被造成破壞,并不同程度地改變當地的地形,因而削弱了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保持水土、調節溫度等功能,當地的溫度、降雨量、地表蒸發量等氣候條件都會出現一定的變化。
2.3水利工程施工建設對當地土壤條件的影響
不同地區的土壤條件存在較大的差異,因而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設的影響下,土壤條件產生的變化是截然不同的。例如,在南方地區,土壤多為紅土,土壤中的酸性物質含量較高,而水利工程施工建設完成后,周圍區域的地下水位會隨之升高,從而使當地土壤的酸堿度遭到破壞、氮元素含量大大降低,土壤肥力下降,農業生產會受到影響。而在北方地區,土壤大多為黃土,由于土壤中的水分含量較低,因而堿性物質的含量會比較高,而在水利工程的影響下,當地植被覆蓋率大大下降,降水量會隨之減少,土壤中的水分含量也會變得更低,土壤的酸堿度同樣會失衡,最終使土壤肥力下降。
3水利工程環保型施工措施
3.1加強水泵的效能
為了達到水利工程的節能目的,可以從用電設備的使用出發,如提高水泵的整體性能。為了提高水泵的使用性能,需要對水泵的進水效率進行調整。為了實現水泵的節能使用,需要不斷加強水泵的改造升級工作,從而減少用電負荷,實現綠色施工。
3.2節約資源
進行綠色施工時,節約資源非常關鍵。施工前,需要對材料的使用量進行精確地計算,對于數量不夠的施工材料,可以進行二次采購,從而避免材料過量造成浪費現象,也可以避免因長時間的儲存,導致材料變質,不能用于施工造成的材料浪費。在施工過程中,會產生很多污水,要對污水進行處理后才能排放,防止對周圍環境造成影響,并將可進行二次利用的水資源進行儲存,并將其進行充分利用,從而達到節約資源的目的[2]。
3.3進行綠色施工
為了實現綠色施工,需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1)將施工場地和非施工場地進行隔離,以減少施工過程中對周圍動植物產生的影響;(2)需要對施工產生的廢棄物進行回收,并派專職人員進行施工廢棄物檢查與處理,對可回收利用部分進行再利用,確保最大程度發揮其作用,減少施工垃圾,達到綠色施工的目的[3]。
3.4控制對施工區域的污染
環保型水利工程的建設可減少空氣污染。在施工過程中,需要減少施工現場的煙塵,減少廢氣中有害氣體的排放。進行材料運輸時,需要采用封閉性較好的運輸車,同時使用灑水車進行輔助,從而減少粉塵污染。使用工程機械時,需要安裝除煙塵裝置。對于廢水以及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問題,需要嚴格按照相關標準進行控制,可對廢水和廢棄物進行處理后回收利用,對于不可回收的材料,需要嚴格按照相關標準進行處理,嚴禁隨意丟棄,如重金屬材料。
3.5建立環保清潔責任,做好制環境監理
在水利工程的施工過程中,需要將環境保護納入監理人員的工作內容中,從而在施工過程中對資源的利用、現場生活用水、水源污染、空氣氣質量檢測、植被恢復、水土流失的治理等內容進行嚴格的監督與管理,并且環保部門要進行階段性檢查,從而落實環保型施工的各項措施,更好地促進水利工程可持續發展建設。
3.6相關環保措施的制定
為了更好地落實水利工程的環保施工,需要建立一些環保機構,同時考慮到環境因素,進行工程施工時,需要加強整個過程的管理和監督。管理機構采取以下措施:(1)完善合同中有關環保的內容,進一步加強施工期間對環境的保護;(2)制定環保規劃方案;(3)加強環保工作的監督工作;(4)不斷加強環保工作的宣傳和培訓工作;(6)加強環保項目的驗收工作。
當前,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和人們日常用水用電需求的提升,水利水電工程得到了更加廣泛的興建。水利水電工程的施工性質決定了必將對周圍的生態環境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為了能夠降低施工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更好地實現環境保護,我們應通過科學 的管理手段,對施工中各項要素進行控制和管理,努力將污染要素降至最低。
一、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對環境的影響
1、造成水污染
水利水電工程中,會對施工工地和周圍環境的水質產生影響。施工過程中,需要使用多種類的施工材料,在這些材料配置和使用的過程中,就會產生大量的化學成分,進入水環境中,從而造成水污染。并且,由于水利水電工程一般都是在水域附近進行施工的,施工中的各個環節都會產生大量的化工廢水和生活廢水,排放到附近的水域中的,對周圍的水質造成大量的污染。
2、產生空氣污染
除了對水質產生污染之外,水利水電工程施工還會對周圍空氣產生影響。當前,霧霾、沙塵暴等惡劣氣候頻繁發生,建設工程施工就是造成霧霾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水利水電工程施工過程中,會使用大量的機械設備和車輛,這些機械設備和車輛在運行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為其,還會揚起塵土,給周圍的空氣帶來惡劣影響。
3、容易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
水利水電工程的施工中包含圍堰、挖掘基坑等環境,如果水庫建設過程中發生坍塌現象,就會引發地震,施工中的泥沙沖淤對于航運的正常運行有著很大的影響。施工中泥土堆積產生的地下水位升高將會引起土地鹽堿化或者沼澤化,污水順著水流向下游流淌,也將影響到下游的生態環境。
4、引發噪音污染和光污染
在車輛和機械設備運行的過程中,將會產生震動,發出大量的噪音,對周圍環境產生噪聲污染,影響周圍居民的日常生活。還有的水利水電工程為了趕工期,在晚上也進行施工,需要大量的照明,給周圍的環境帶來了光污染。
5、影響土地利用
水利水電工程由于耗資巨大、施工期長、規模較大,因此在開工之前要將當地的居民進行轉移,如果移民沒有得到妥善的安置,或者將森林開墾用作居住地,就會引發水土流失的問題。
6、涉及到文物保護問題
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會危害到部分自然景觀和文物古跡,工程將原有的河流阻斷,使得當地的生物種類受到影響,一些稀有保護動植物有可能會減少或絕種;施工中的大肆挖掘工程將會造成泥沙的遷移,有可能掩蓋文物古跡。因此,在施工開展之前,應做好文物古跡和自然生態景觀的記錄、遷移和保護工作。
二、如何對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工地采用科學的環境保護措施
1、做好施工前的準備工作
為了保障周圍居民生活的穩定,在水利水電施工過程中應對當地有關施工噪音標準和污染標準的法律法規進行了解,使其控制在當地規定的范圍內,不得在施工工地排放有污染物的水和雜物等,并注意對周圍管線的保管和看護,防止出現重大的管線事故。在施工區域內要做好對危險品的控制和管理,預先做好防汛、防風和消防措施,并將施工現場的粉塵等固體廢物按照規定進行處理。為了確保施工中各項環境保護工作能夠徹底落實,施工項目經理將作為環境保護工作的第一負責人,負責對施工中的各種危害周圍環境問題的行為和要素進行控制和管理,并且將環境保護工作量化,使其分布到各個部門、各個施工人員身上,使環境保護工作能夠得到強有力的落實。
2、做好安全文明施工
在施工過程中,要保護好施工周圍的綠色植物和生態環境,未得到批準不能夠在施工現場濫砍濫伐,不得破壞原有的植被,如果在施工中出現逼不得已的情況,要在施工完成后的第一時間使植被恢復原來的面貌。施工現場的垃圾要進行分類管理,設置垃圾點,所有的垃圾要及時清理、及時投放,其中,廢舊電池對于環境的威脅最大,因此應重點對廢舊電池進行回收處理。對于施工期間出現的生活垃圾應該在統一的地點堆放、在施工現場就餐時,不得將剩飯、剩菜隨意亂放亂到,保持現場的清潔衛生,一次性飯盒應及時回收。工業廢水也要排放到固定排放點,不能直接流入居民生活用水的下水道。
3、做好揚塵管理
施工中的揚塵是環境保護工作中的重點,也是管理起來難度最大的部分。對施工現場應另外制定揚塵管理制度,并將施工場地硬化,關鍵部位設置綠化盒,使其發揮抑制揚塵的作用。。對于一些粉狀、容易散落、飛揚的施工材料,要著重注意對其的運輸和保管,在施工作業之前必須由項目經理進行對其包裝和質量進行嚴格檢查,并增加保護措施。在運輸車輛進入施工現場之前,應進行初步的清洗,防止車上的灰塵進入施工現場。對于一些特殊工藝引起的粉塵,水利水電專業工程師應在施工前對防止揚塵技術進行交底,并編制預防和治理指導材料,對施工中可能產生粉塵的工藝采用隔離或封閉的措施。
4、加強水質監控和管理
為了降低水利水電工程施工中隊周圍水質的危害,在施工之前,應對《水污染防治法》進行透徹了解,在施工方案中增加水污染防治方案。在混凝土攪拌過程中要經過沉淀和充分的處理之后,再進行回收應用,剩余的泥漿定期清理到垃圾場。在機械設備運行過程中產生的廢水一律不準排入水域內,要將其收集起來進行統一處理,再進行綜合利用。施工工地產生的生活污水必須經過化糞池發酵殺菌之后,再進行集中處理,或者用專用管道運送到無危害水域。為了實現對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工地水環境的保護,還應定期對排放的污水進行檢監測,一旦發現超標要馬上采取必要的措施進行處理,確保污水的數值維持在國家規定的范圍內。
5、建立生態保護機制
在水利工程建設中,我們要把生態環境保護融入到水利建設工程的各個環節之中。在水利工程的設計階段,我們應本著和諧發展的理念,為植物生長和動物棲息創造條件,同時為魚類產卵提供條件以及為鳥類和水禽提供棲息地和避難所。在工程的建設階段,應優先考慮采用環保的技術措施,在水利工程建設時,要采用有利于植物生長、動物成長的環保材料。在水利工程完成階段,應建立水利工程環境影響監測和反饋機制,及時進行環境跟蹤評價,發現有明顯不良影響的,應及時采取改進措施,把破壞程度降到最低水平。
三、結語
隨著水利水電工程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也采取了科學的方法,盡可能降低施工中的污水、廢氣排放,實現了對生態環境的保護。為了能夠為環境保護事業做出貢獻,我們應探尋創新施工方法,在施工工地實現安全文明生產,進一步降低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從而促進我國水利水電工程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趙文君. 關于水利水電施工工地環境保護管理的探討[J]. 農業科技與信息,2015,12:51-52.
[2]和仕云. 淺談水利水電施工工地環境保護管理[J]. 經營管理者,2010,10:146.
[3]莊偉,鄢旭燕. 水利水電工程施工中的新技術應用和環境保護探析[J]. 科技風,2014,10:142.
中圖分類號:TV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保護生態環境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水利工程建設施工期間,可能對環境與生態產生諸多影響,我們應在工程的規劃、設計、施工、運行及管理的各個環節中都要注意保護生態環境。同時,還應采取行政、科技、經濟、法律等措施,建立施工環境保護管理體系,明確業主、監理和施工單位的各自職責,制訂工程施工期環境保護計劃,盡量減輕施工對原有生態環境的破壞,使水利工程建設與資源環境的良性循環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相協調。
一、工程業主的環境管理與保護措施
工程業主在施工組織設計和工程造價及施工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到環境保護因素,并著重在以下幾方面進行有效監督和管理:制定建設期環境保護實施規劃和年度計劃及具體管理辦法;編制招標文件和承包項目合同中的環保條款;組織實施并監督檢查環保工程措施的落實;負責協調環保和其他部門的關系,配合環保部門做好環境監測檢查工作,發現問題及時整改;編寫年度環境保護工作報告及月、季、年報表;開展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和培訓;認真做好工程的竣工驗收工作,環保項目未按要求實施完成的,不能通過驗收。
二、施工監理的環境管理與保護措施
環境監理是工程監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落實水利工程環境保護的有力措施,監理工程師不僅要抓好合同、進度、質量和建設資金使用的管理,還要加強環保管理,建立以總監負責制為核心的環境監理組織體系,完善各項監理制度和監理程序,落實監理具體措施,實行分工負責,對施工單位的環保工作實施情況進行監督。
1、工準備階段。應審查設計文件和施工方案是否滿足環保要求,如有問題,應協助做好設計優化工作。
2、體施工階段。應根據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確定監理的主要內容,檢查環保工程設計是否得以實施、質量是否達到要求;檢查環保工程資金的使用是否落到實處、配合環保職能部門做好施工期間的環保檢測和監督工作。此外,對于施工單位存在的造成環境嚴重破壞和污染的施工活動,監理工程師必須依據相關環保法規、政策規定加以嚴格控制,并責成施工單位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整改。
3、工驗收階段。提交環境監理報告,參與業主組織的工程竣工驗收和環保主管部門組織的環保監測驗收。環境監理的內容主要包括:地表、地下水資源保護;施工區生活供水滅菌消毒的監測與檢查;生活污水和生產廢水的處理,排污口及水質監測;粉塵及有毒、有害氣體的控制和大氣監測;噪聲污染控制和監測;固體廢棄物的處理;水土流失的防治與植被恢復;人群健康保護;文物保護;環保設施的建設。
三、施工單位的環境管理與保護措施
1、強施工人員管理。施工單位要嚴格按照施工合同中環保條款的要求,指定專人負責環保工作,根據具體的施工計劃制定與工程同步的施工區和生活區的環境保護措施計劃,及時檢查環保設施的建設及運行情況,妥善處理施工過程中出現的環保問題,對施工區域外的植物、樹木盡量維持原狀,防止由于工程施工造成施工區附近地區的環境污染,加強開挖邊坡治理,防止沖刷和水土流失。積極開展塵、毒、噪音治理,合理排放廢碴、生活污水和施工廢水,最大限度地減少施工活動給周圍環境造成的不利影響,改善和恢復施工區的良好環境。
2、立環境保護體系。施工單位應建立由項目經理領導下,生產副經理具體管理、各職能部門參與管理的環境保護體系。
①防治水源污染。根據國家水資源保護有關標準,控制進入水體污染物排放總量和污廢水濃度,對砂石骨料加工清洗、混凝土養護、化學灌漿、機械廢油、施工企業生產廢水、生活污水等采取處理措施,防止直接排放污染水體,保證生活飲用水衛生,施工人員生活污水經化糞池處理后施與農田,施工機械檢修沖洗廢水經隔油沉淀處理后用于噴灑道路及施工場地。
②防治大氣污染。根據有關排放標準,采取措施消煙除塵,控制污染源,減少排放量;材料堆放應采取必要擋風措施,減少揚塵;組織好材料和土方運輸,防止揚塵和材料散落造成環境污染;材料運輸宜采用封閉性較好的自卸車運輸或采取覆蓋措施;對施工場地、材料運輸及進出料場的道路應經常灑水防塵;施工機械車輛應安裝尾氣凈化裝置,各種燃油機械必須裝置消煙除塵設備;砂石料加工及拌和工序必須采取防塵除塵措施;嚴禁在施工區焚燒會產生有毒有害或惡臭氣體的物質;并加強施工機械、車輛的管理和維修保養,防止汽油、柴油、機油的泄露,減少有毒、有害氣體的排放量。
③防治噪聲污染。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噪聲標準,采取減噪降振措施或選用低噪弱振設備和工藝,實行施工區與居住區分離,設置隔音設施,所有進場施工車輛、機械設備的外排噪聲指標參數必須符合相關環保標準,尤其在靠近生活營地和居民區施工的單位,必須合理選擇和調整施工時間和機械配置,盡可能在白天進行施工,嚴禁晚上進行大規模施工活動,減少和避免噪聲擾民,保證施工的順利進行和居民的正常生活。
④防治廢物亂排。按照批準的棄渣規劃有序地堆放和利用棄 ,防止任意倒放棄渣阻礙河、溝等水道,降低水道的行洪能力。結合造田、修路等利用棄 ,減少占用耕地、河道等;防止廢棄物中有毒有害成分污染水體;采取一切措施盡可能防止運輸車輛將砂石、混凝土、石碴等撒落在施工道路及工區場地上,安排專人及時進行清掃;工程施工人員生活垃圾應實行袋裝化,并及時清運至施工區周圍較近的城鎮垃圾填埋場進行填埋處理,并做好人群健康保護工作。
⑤防治疾病流行。防治疾病流行,保護人群健康。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認真做好疾病調查和防疫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減免流行性傳染病、地方病、自然性疫源性疾病的發生,千方百計保護人民生命健康。
⑥防治水土流失。按工程設計和合同要求采取工程或生物防護措施,防止邊坡失穩、滑坡、坍塌或水土流失;合理設置土石方填挖施工現場臨時排水系統,及時疏導雨水,以減少雨水對挖填土坡坡面的沖蝕;填方坡面應及時夯實并進行邊坡綠化;合理確定借土棄土位置,合理開采砂石料場,注意料場棄土棄渣分離處理;多余的土方盡量就地用來整理坡面,當不得不外運時,應該運至無自然保護價值的規定場所,棄土不得破壞或掩埋地表植物;當堆砌高度較高時不應進行護面設計并應設擋土構造物以免將來發生坍塌;盡量避免在工地內造成不必要的生態環境破壞。在工程施工期間不亂砍、濫伐林木,盡量不破壞草灌等植被,并選擇適宜本地區栽植的植物,進行生態護岸、草皮護坡,保持工程與周邊生態環境的協調,盡量減免工程施工對水域生態環境的影響。
⑦防治文物破壞。在施工過程中,發現文物(或疑為文物)時,立即停止施工,采取合理的保護措施,防止移動或破壞,同時將情況立即通知業主和文物主管部門,保護好文物。
總之,有關部門要根據各自的職責和有關法規,相互協作,密切配合,共同維護好工程施工期間的生態環境,使工程充分發揮社會、經濟和環境等綜合效益。
參考文獻:
(2)動物與植被遭受破壞。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施工現地需要對建設周圍進行適當清理,這就造成了亂砍亂伐現象,一定程度上也影響到了野生動物的環境。水利工利對動物的影響還體現在河流生物的生存環境上。
(3)水土流失情況嚴重。在對土地進行開挖時,裸露在外的土層經過水的沖擊容易產生飽和現象,使水土嚴重流失,對施工場地及周圍的河流造成污染,水流的污染對魚類的生存環境受到威脅。
(4)廢棄物的處理。水利工程的施工會使用大量的物材、施工人員吃住也會產生一定的生活垃圾,這些建筑廢料與生活垃圾的存在會對水利工程附近的生態環境產生嚴重影響。
2.生態環境的保護措施
(1)生態保護體系的建立。在水利工程的建設中,科學合理的生態建設體系的建立是環境保護的重要舉措,首先要對各個崗位的責任進行制度分配,做到一崗一責,且這些崗位在管理中互相制約,使生態環境建設的流程清晰明確,崗位體系與責任的流程主要分多個層次,一一落實;還要建立相關的生態保護小組,對各崗位的職責進行詳細劃分,各部門相互監督與管理。在水程工程建設上,對有利于動植物生長的環保材料的使用是極有必要的,且管理體系應做好對水利環境的反饋與監測機制,對其環境進行及時的評價與跟蹤。
(2)建立生態影響的評價制度。當考慮到某地區的建設會產生影響環境的結果時,在對工程進行規劃前,要對形成影響的因素進行詳細得評價、預測和調查,并由此作出相關的預防生態環境遭受破壞和污染的措施,再對相應的方案進行最后的確立與制訂,這一做法稱為環境的影響評價制度。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生態影響評價體系的建立是實現水利建設、環境建設與經濟建設一同發展的重要舉措,環境影響與經濟評價是水利工程項目進行的兩大評價內容,通過科學合理的分析,找出工程實施中出現的影響生態的問題,提出治理措施。此外,生態影響的評價體系可以給水程工程的建設項目提供最佳區域選址,以防地理布局不合理對環境造成難以消除的各種破壞。
(3)生態補償機制的建立。為了減少水利工程的建設對生態平衡與該區域經濟的破壞,生態補償機制的建立與實施刻不容緩。水利工程的實施與建設在一定程度上會破壞該地區經濟的發展,尤其表現在生態環境影響因素方面,依靠環境自身的自然治愈能力是無法完全將生態平衡修護到工程未開發與建設前,因此,在水利工程的建設方面,應貫徹實行生態性質的補償機制,建立責任單方制,此外,在工程建立時,理應在水利工程的建設資金中提取一部分,作為補償該區域生態環境,改善該地區環境的生態資金,促進與保證生態的后期平衡。生態補償體系的確立,不僅還原了環境的生態價值,還緩解了水利工作的建設破壞程度,一定程度上也利于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符合當下生態和諧社會的構建主題精神。
(4)減少環境污染客觀因素。由于客觀的人為因素導致生態污染的因素很多,且很難從根本上杜絕污染的發生,但可以針對這些污染的來源,統籌兼顧,盡可能改善造成污染的外在因素。例如,空氣污染,在進行工程材料的運輸時,可以提前對其經過的路段進行灑水,且對運輸的沙石和泥土進行適當的包裝,此外,針對汽車尾氣的污梟可以采取改進汽車裝置或減少輸送量等方式對污染進行改善;機械操作的噪音污染也可以通過對施工現場進行全封閉的策施,在工地周圍修建臨時圍墻,以降低噪音污染。
隨著社會需求的不斷提高,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規模也在不斷增加,在這樣的過程中,當地的生態環境會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設而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隨著目前人們環保意識的不斷提升,逐漸認識到需要在發展經濟的同時,需要對環境進行保護,創建環境友好型的社會,所以,相關部門需要對水利水電建設中所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并且實現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共同進行。
一、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
從整體上來看,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對生態環境所造成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首先是有利影響。水利水電工程可以利用水能進行發電,這樣的發電方式屬于一種可再生能源,不但能夠緩解目前我國資源緊缺的現狀,同時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由于化石燃料的燃燒所帶來的有害物質,減少了其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另外,水利水電工程除了利用水能進行發電之外,還能夠起到防減災的作用,在這樣的情況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進行保護。
(二)不利影響。從整體上來看,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對環境的不利影響要遠遠大于有利影響,其中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在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當中,能夠增加水汽的蒸發量,當地的降水量也會相應的增多,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當地的天氣條件。另外,對于一些大型水庫來說,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會對河道造成阻攔,使水庫的水文環境發生相應的變化,這樣的變化會對當地生物的生存條件造成一定的影響,同時,水利水電工程會阻擋某些生物的回游路線,使其不能得到順利的繁殖,在一定情況下可能會對當地的物種造成較大的影響。水利水電工程雖然能夠防止由于水勢過大而對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威脅,但是相應的會對當地土壤的肥力和酸堿性造成影響,另外,也會對當地地質結構造成影響,在特定情況下可能會出現滑坡或者崩塌等自然災害的產生。隨著目前社會需求的不斷增大,水利水電工程的規模也在不斷增大,在這樣的情況下,在對其進行建設的過程中會占用大量的植被面積,這樣就會對當地的生態平衡造成破壞,而在生態平衡造成破壞的同時,當地物種的生存情況就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脅。
二、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生態問題的保護措施
通過以上敘述可以知道,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雖然能夠在一定范圍中對生態環境進行保護,但是從整體上來看,其不利影響要遠遠大于有利影響,加上目前我國的生態環境情況并不容樂觀,針對這樣的情況,需要在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中,采取相應的措施對生態環境進行保護,具體的方法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首先是加強工作人員的環保意識。在對水利水電工程進行建設的過程中,需要從各個角度提高其中施工人員的環保意識,使其在施工的工程中,結合實際情況,采取相對比較環保的施工方法,來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設計人員在對水利水電工程進行設計的過程中,需要結合當地物種環境的實際情況,在保證水利水電工程質量的情況下,進行相應的環保設計,其中所采用的施工材料需要符合環保工程的實際要求,在具體的施工當中不能產生大量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的垃圾。最后,施工人員需要根據施工設計圖來進行工程的建設,以此來減少對生態環境建設的不利影響。
(二)建立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目前,這樣的環境影響評價制度越來越多的被應用于大型項目的建設當中,主要指的是在對一些可能會對當地環境造成破壞的工程建設之前,結合當地環境的實際情況,進行相關的調查和分析,并且對可能造成的影響進行預測,同時有針對性的提出相關的防止措施,最后根據以上調查結果和方案,來對項目工程進行施工設計。這樣的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同樣適用于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當中,在這樣的評價制度下,能夠全面準確的對當地環境影響進行預測,并且根據具體數據來對影響的程度進行預測,在對生產要素和環境變化進行綜合評價之后,選擇出合理的建設方案,這樣一方面保證了水利水電工程的整體質量,同時在最大程度上減少了由于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而對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
(三)將生態環境保護與工程建設理念相互融合。在對水利水電工程進行建設的過程中,需要在其中的每個環節對生態環境保護進行考慮,以此來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其中這樣的建設理念主要體現在一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在水利工程的設計階段,需要結合當地物種的生存環境特點和習慣,來為植物和動物創建有利的生存環境,尤其是對于部分魚類的回游產卵,需要采取相應的設計手段建立專用通道,為魚類產卵提供條件。在工程的建設階段,其中需要采用較為環保的施工材料和施工技術,以此來保證當地植物和動物的正常生長,維持生態的平衡。最后,在水利工程建設完成之后,需要根據當地生態環境的實際情況,建立有效的環境監測系統,對生態環境進行及時而有效的跟蹤調查,在l現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的時候,需要第一時間采取相關措施進行處理。
三、結語
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會在一定程度上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針對這樣的情況,需要加強施工人員的環保理念,建立環境評價制度,并且在施工的各個環節融入環境保護理念,以此來將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程度降到最低。
參考文獻:
[1]徐建紅.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的生態環境問題分析[J].中國科技博覽,2015,(35).
一、導言
隨著人們社會認識的逐步提高,由于修建水利工程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越來越被重視,但是目前水利工程的不良影響還有能制定出一份國際公認的評判標準,各個國家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評價問題的存并且采取對應的解決措施。我國的水利工程建設不但有利于我國防洪、灌溉、發電等事業的發展,而且還有利于資源的合理利用。因此,完善水利工程對我國的社會經濟與發展有著尤為重要的含義,但是在現實的生活中,在建設水利工程時對環境所造成的損傷有時十分嚴重。水利工程的管理體制和規章制度。管理體制指的是在管理權限上的劃分以及與此相適應的組織機構和管理制度。由于水利產品生產的技術經濟特征,使得管理體制不容易保持固定的模式。企業內部的各級組織機構、管理權限必須與企業所承擔施工任務的規模、性質、地區條件等相適應,并隨著這些情況的變化而變化。規章制度是指企業職工在例行生產經營管理活動中應遵守的有關方法、程序、要求及標準所做的規定。由于這種管理和經營體制的關系,根本就不涉及環境保護,環境保護意識淡薄,是多年來造成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隨著人們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我們應改進和完善水利工程的管理體制。
二、建設水利工程對陸地環境所造成的影響
主要表現在工程施工過程中以及運行的過程中。在建設水利工程的過程中常常會對樹木、農田、草叢等植被造成破壞。伴隨水利工程的建設進行,施工單位必須實施工程占地等,必然會對植被造成大量的破壞,同時在建設的過程中產生的生活污水、工業廢水等許多沒有經過處理直接排放入河道,直接對河道兩旁的環境惡化了,于此同時還導致地區飲用水污染。在建設水利工程過程中所產生的污染對動物和人們賴以生存的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讓動物們都被迫遷移至其他地區,最終造成該區域的生態系統嚴重失衡。在運行水利工程時,也會造成許多植被遭受水利工程的破壞。在河流的附近,有各種各樣的植被生長,然而環境的破壞使得植被的生存環境被改變甚至喪失,直接減少物種的群居,導致該區域的動物和植物之間結構產生轉變,讓該地區的生物結構鏈發生改變。
三、建設水利工程對天然河流周邊環境所造成的影響
一般都是在天然的河道上建設水利工程,這樣直接導致河流長久演化而生成的周邊生態環境產生了嚴重破壞,讓河流原本的生態環境多樣性發生了變化。在天然的河流上建設水利工程會造成部分河段水流的含少量、水深等發生變化,從而對河流的上下游水文泥沙也產生影響。還會直接影響河流的水質、水溫、地質環境甚至該地區氣候。建設水利工程會讓天然河道的水溫和水質發生,特別是建設水庫的情況下。由于水庫具有水面較寬、水體較大等特點,并且水面容易受到太陽的輻射等,讓水庫的水溫具有特殊的結構。當水庫進行蓄水后,因為水面對太陽輻射反射率要比陸面發射率小,使得水面的熱量輻射值直線增大,導致水庫蓄水之后壩前水溫要比天然河道的水溫要高,水溫變高會對魚蝦類的水產品生存環境造成直接的影響,從而對魚蝦類產量造成影響。建設水利工程還有可能造成該地區氣候發生變化,特別是建設了水庫情況下,水庫擁有較為廣闊水域,其水汽蒸發量遠遠大于水庫建成之前,大氣層中的水汽明顯增多,造成此區域的濕度上升,降水量增長,霧天越來越多,改變了原本的氣候環境。
隨著人們環境的保護意識持續增強,人們逐漸的認識到生態環境保護與維持平衡對人們的生存越來越重要。當我們積極興建水利工程時,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到工程建設對環境所造成的后果,所以,我們必須堅持和諧發展為原則,正確的處理建設水利工程與環境保護間的關系,讓二者之間能夠和諧的發展。因為當前社會對環境問題尤為的重視,環境保護的認識水平也逐漸的提高,運用專項學科對水利工程對環境的影響以及其改善方法進行深入研究,將能夠讓環境保護的工作更加豐富、更加全面。
關鍵詞:
水利水電工程;生態環境;影響;措施
引言
生態環境的質量與人類息息相關。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對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它在帶來巨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同時也對生態環境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所以新時期在堅持科學發展觀和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上和修建水利水電工程的過程中,加大保護環境的力度,做到雙贏。
一、修建水利水電工程的必要性
自古以來水利工程就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它具有灌溉、發電、防洪、調水、漁業、旅游、航運、生態與環境等綜合作用,產生了巨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水電作為可再生能源,對于緩解世界的能源危機,提高環境質量具有重要意義。我國河航運發達,非常有利于水電資源的開發。目前我國水電資源開發利用率約為26%,那就意味著還有70%以上的水電資源待開發,[1]所以我國水電的建設任務還十分繁重。
二、修建水利水電工程對環境的影響
修建水利水電工程與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十分密切,它在帶來巨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同時,也對生態環境造成了破壞。修建水利水電工程的影響主要有對氣候、水文、地質、土壤、水體和生物物種的影響等,所以修建水利水電工程必須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局部氣候受局部上部氣流控制,修建水利設施,會使工程上部空氣濕度增加,因而會對局部氣候產生一定影響。第一、對降水量的影響。降水量肯定會相比原來有所增加,由于水利設施的修建,會聚積大量的水,在光合作用下,水增發的量遠遠高于原來的量,形成大量的降水。同時還會改變降水地區分布。積水區蒸發量加大,空氣變得濕潤。相關資料表明,“庫區和鄰近地區的降雨量有所減少,而一定距離的區降雨則有所增加,一般來說,地勢高的迎風而降雨增加,而背風而降雨則減少。”[2]第二、對水文的影響。水利設施的修建對下游河水流量產生了重要影響,所以對下游的環境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水利設施蓄積了汛期和非汛期的河水,從而導致下游水流量大幅減少,水位下降,這個時候就會出現生態問題。例如,下游的湖泊會因此而導致水位大幅度下降,地下水位也會下降;下游水量減少,對下游的航運,養殖業均產生了較大的影響;隨著河水自凈能力的下降,也會導致水質惡化。第三、對水生生物的影響。水利設施建成后,局部水域會出現相對靜止的流動狀態,為浮游植物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環境。在泥沙大量沉積后,水質的光合作用明顯增強,水量上漲后會淹沒一些地方,導致鹽類和植物分解物溶于水,使得浮游植物得以大量生長。水庫蓄水后,也就切斷了泅游性魚類的泅游通道,這勢必會導致該種魚類的死亡,從而引起生物多樣性退化。第四、對土壤的影響。在浸沒的地方,空氣流通差,導致土壤中微生物繁殖能力差,土壤肥力下降,不利于動植物生長。水位上升后,地下水位也隨之上升,因此,土壤出現沼澤化,過于澇的土壤使動植物難以存活。第五、對社會環境的影響。首先,對人類健康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很多疾病直徑或間接來源于水體污染。其次,水位上漲后,可能會對某些景觀古跡帶來一定影響。最后,水利工程的修建肯定要產生人口遷移,對遷移人民產生了一定影響,對土地的使用造成了巨大壓力。
三、環境保護的措施
水利設施的建設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自然原來的狀態,使原本平衡狀態受到破壞。只要遵循“因勢利導,因地制宜”的原則,合理規劃設計,我想大部分不利影響都可以得到控制。水利設施能否帶來高質量的環境效益,能否把對環境的破壞降到最小是一個水利設施建設成敗的重要標準之一。因此,我們需要做好以下幾點:首先,增強水利工程建設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在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應把環境問題放在第一位。深刻考慮到工程對環境的的影響,在水利水電工程的規劃、設計、施工、過程中,充分考慮生態環境對工程的要求,不僅要取得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更要取得良好的環境效益。加強對水利工作者的生態環境保護法規、知識的普及教育,提高水利水電工程建設過程環境保護的公眾參與程度。其次,進一步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水利水電工程環境影響標準評價體系。修改評價體水利水電工程的指標體系,在施工前要全方位、科學合理的對工程地點的地質、環境進行考察、評估;進一步完善審批前履行環境影響評價和水土保持方案的審批手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的引導,力求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最小,我們收獲的效益最大。最后,建立局部區域環境監測體系。由于我國生態與環境監測方面技術薄弱,加上資金的缺乏,導致我國無法建立龐大的環境監測系統,但是,建設局部區域環境監測系統還是可行的。建議在已有的水文和水質監測站網的基礎上,選擇重點水利工程區域建立環境監測體系。“對水文情勢、局部氣候、河道泥沙、魚類漁業、水質、水生物、岸邊植被、鳥類、水力發電、當地文化等開展全面的分析”。[3]必須對工程附近局部區域的生態環境作全面地了解,對發生的或即將發生的危害采取措施能提前預警,使各方面的損失達到最小。這是一項長期的任務,是我們國家在水利水電工程上必須邁出的一步。
綜上所述,水電工程與生態環境的關系十分密切。因此,我們要努力尋求減輕不良影響的措施,改善和保護生態環境。通過生態環境保護促進水電建設的健康發展,特別是以科學的發展觀為指導,建立與生態環境友好的水電工程建設體系,實現水電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
作者:趙歡 單位:揚州大學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X7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 環境保護措施
施工中水土保持工作和對自然環境的保護工作至關重要,開工后,針對本標段自然地理環境特點,施工現場環境保護工作全面規劃 ,因地制宜。嚴格按照《環境保護法》及《水土保持法》要求,積極維護當地自然環境和居民清潔適宜的生活、勞動環境,盡可能保持原有綠化防護,最大限度地減少施工對自然生態的破壞,保護環境,防止水土流失。為此制定如下措施。
2 水環境保護措施
2.1橋涵施工,為防止水土流失和對水源的污染,在基礎開挖中,沙石、泥土要及時運至指定地點,不得隨便排放廢油、廢水,亂扔垃圾。
2.2靠近生活水源的施工,用溝壕或堤壩同生活水源隔開,避免污染生活水源,施工廢水、生活廢水按有關要求進行處理,避免直接排入農田、河流和渠道。
2.3施工機械的廢油廢水,采用隔油池等有效措施加以處理,避免超標排放。
2.4生活污水采取二級生化或化糞池等進行凈化處理,經檢查符合標準后排放。
2.5在農田區施工時,對既有的排灌系統加以保護,必要時修建臨時水渠、水管等,保證排灌系統的完整性。
2.6在河道中施工的臨時設施待工程完工后進行徹底清理,恢復原狀原貌。
3 大氣環境及粉塵的防治措施
在設備選型時選擇低污染設備,并安裝空氣污染控制系統。在運輸水泥等易飛揚物料時用蓬布覆蓋嚴密,并裝量適中,不得超限運輸。
配備專用灑水車,對施工現場和運輸道路經常進行灑水濕潤,減少揚塵。汽油等易揮發品的存放要密閉,并盡量縮短開啟時間。
4 固體廢棄物管理措施
4.1施工營地和施工現場的生活垃圾集中堆放。
4.2施工和生活中的廢棄物經當地環保部門同意后,運至指定地點。工地設置封閉式廁所,派專人清理打掃,并定期對周圍噴藥消毒,以防蚊蠅滋生,病毒傳播。
4.3報廢材料或施工中返工挖出的材料立即運出現場,并及時進行處理。對于施工中廢棄的零碎配件,邊角料、水泥袋、包裝箱等,及時收集清理并搞好現場衛生,以保護自然環境與景觀不受破壞。
5 噪音管理措施
對使用的工程機械和運輸車輛安裝消聲器并加強維修保養,降低噪音。機械車輛途經縣城、村鎮和營區時減速慢行,盡量不鳴喇叭。在村鎮附近固定的機械設備,修建臨時隔音屏障,減少噪音傳播。在村、鎮附近施工時,要合理安排作業時間,盡量降低夜間車輛出入頻率,夜間施工避免安排噪音很大的機械。適當控制機械布置密度,條件允許時拉開一定距離,避免機械過于集中形成噪音疊加。鋼筋加工、混凝土拌合、構件預制等場地,盡量遠離居民區。合理安排施工人員在高噪音區和低噪音區的作業時間。
6 水土保持措施
6.1水土保持設施要堅持“三同時”,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保護原有植被,對合同規定的施工界限內、外的植被、樹木等等盡量維持原狀。砍除樹木和其它經濟植物時,應事先征得環保部門、所有者和業主的批示同意,嚴禁超范圍砍伐。永久用地范圍內的地表植被加以覆蓋,臨時用地范圍內的耕地采取措施進行復耕,其它地表植草或種樹進行綠化。
6.2營造良好環境。在施工現場和生活區設置足夠的臨時衛生設施,經常進行衛生清理,同時在生活區周圍種植花草、樹木,美化生活環境。保護野生動物,嚴禁施工人員獵殺野生動物。
6.3及早施作防護工程、排水工程和地表的植被覆蓋,防止水土流失。工程完工后,及時徹底進行現場清理,并按設計要求采用植被覆蓋或其它處理措施。
6.4對有害物質(如燃料、廢料、垃圾等),按規定措施處理后,運至監理工程師指定地點進行掩埋,防止對動、植物造成損害。
7 文明施工、職業健康安全、廉政建設保證體系及保證措施
7.1文明施工保證措施
7.1.1隊伍進場后,立即進行教育動員工作,要求所有人員尊重當地風俗習慣,維護當地的正常生產、生活秩序,搞好工民關系,以保證工程施工的正常進行。
7.2.2合理規劃施工工序,盡量減少臨時占地面積,縮短使用時間,及時恢復土地原有功能,對珍稀動物、植物加以保護。
7.2.3在確有必要的地點與時間,提供足夠的照明、護欄、圍欄、警告牌及看守措施,以保障公眾的安全與方便。
7.2.4在施工隊伍內部,搞好生產勞動保護,對職工配足防護用品,在人員集中地,設置較全面的生活、衛生等設施,以保證人員的身體健康與環境衛生。
7.2.5在施工期間,要經常對主要施工機械、車輛通行的道路進行維修并灑水,以保證沿線居民生活方便,防止對居民及作物造成污染。對于建筑材料,料場設在常風向下側,采取防塵措施,拌和站遠離居民區。對容易飛揚、滲漏并造成環境污染的材料,采用密封或覆蓋的方式專門運輸。
7.2.6各種材料、機械設備存放都要按管理規定,做好防火、防水、防曬等工作。對各種施工機具設備及時保養,做到經常清洗、檢修,凡未經檢修與清洗的機械設備,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7.2.7施工時的臨時占地,將原有表層熟土推至一邊,施工完畢后,將熟土推至恢復原有表面。
7.2.8施工期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處理設置污水處理站和生活垃圾堆放站,定期處理。
8 職業健康安全保證措施
8.1項目部機械材料部負責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運行過程的控制,設置職業安全健康控制點,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技術操作規程,檢查各部門職業安全健康管理的執行情況。
8.2為保證職業健康安全管理目標、指標的實現,項目經理部在施工作業過程中時刻對職業健康安全危害因素進行識別和控制,減少有毒、有害氣體排放、噪聲排放、固體廢棄物廢棄,加強職業健康安全管理。
8.3項目經理部施工人員和各分部維修人員,在施工和機械維修過程中,嚴格按照《安全生產管理辦法》、施工技術規范和維修規程的規定進行作業。
8.4項目經理部機料科組織對施工、維修和職業安全健康監測、監控設備進行維護和保養。施工現場按標準配置各種安全警示標識,并保證警示標識齊全完好。
8.5項目經理部在進行技術交底時,同時進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方案和控制措施交底。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方案和作業交底按過程或工序進行交底到相關人員、班組長。
參考文獻
引言
近年來,我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在協調開發與保護的關系上取得了突出進展,有關認識也得以不斷深化。最近,中央提出了“在保護生態基礎上有序開發水電”、“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等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建設和諧社會的新方針,為我國未來一個時期重大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指明了方向。本文結合筆者的工作總結,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水利水電工程生態環境保護的措施。
1.建立環境友好的水利水電技術體系,推進行業健康協調發展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由于受經濟、技術、體制、觀念的制約,我國水利水電建設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暴露了諸多問題。我國在大壩建設方面,有些大壩建設技術也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但在大壩的環境友好方面長期重視不夠,相關的共性技術研究比較薄弱,缺乏監測信息和定量認知。我國在河流生態修復、減免水利水電建設對生態與環境影響的工程規劃、設計、施工、運行調度等方面與發達國家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具體有以下4個方面的工作急需加強。
1.1 加強流域綜合規劃和環評工作,真正統籌建設和保護目標
我國大型工程的建設和河流梯級開發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應通過流域綜合規劃和規劃環評進行統籌,協調建設和保護目標,合理布局。但長期以來,我國江河水電開發的環境影響評價主要是基于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由于不同工程開發目標、建設時間、所處地域和江段位置的不同,具體環境影響以及環境保護目標也有相當差異。然而江河生態系統在上下游、干支流之間是一個整體,相互交叉影響,因此科學制定水電工程規劃和江河開發的生態保護目標,必須基于流域尺度綜合考慮,先行統籌安排,然后在水電梯級開發工程中協調落實。
1.2 加強過魚設施、分層取水等技術研究,使生態保護工作有所突破
國外大量實踐已經證明,永久性攔河閘壩建設對河流的阻隔和溫度等影響,可以通過過魚設施、分層取水口設置等加以減緩或補償。發達國家的過魚設施技術已比較成熟,以保護經濟價值較高的鮭魚、鱒魚和鰻鱺等洄游性魚種為主。美國的哥倫比亞河流域中下游河段及其支流蛇河下游河段的魚類保護和恢復計劃,在科學研究了鮭魚、鱒魚等魚類洄游習性的基礎上,通過多年反復設計與改進,在多個梯級電站上采用了包括水輪機流道、岸邊式魚道、溢洪道和機動運輸等多種適應性的過魚設施和誘魚系統,有效補償了魚類下行和洄游生境。
在分層取水方面,日本對水電工程的分層取水設施開展了較多的研究,重點是對已建工程進行改建,形式也有多種。高壩分層取水設施的案例不多,美國科羅拉多河上格蘭峽分層取水口問題是一個代表,該工程改建兩臺機組的進水口,需投資8000萬美元,目前正在探討新的體制,以期能減少投資。我國在分層取水方面的研究剛剛起步,而且多是針對單項工程,今后要加強對共性和基礎問題的研究。
1.3 加強生態調度,補償河流生態,緩解環境影響
調整水利水電工程的運行方式,把生態調度納入工程的統一調度管理,是保護生態與環境的重要和必要手段。生態調度以補償河流生態系統對水量、水質、水溫等需求為目標,通過科學調度減緩下游流量人工化、下泄低溫水、過飽和氣體等不利環境影響對河流生態系統的脅迫。發達國家以修復河流自然徑流過程為基礎,經過20多年的生態調度的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合理補償工程建設對生態與環境的不利影響,近年來在我國也開始得到重視。水利水電設計部門及業主在工程的設計規劃階段開始考慮生態保護問題,如通過設計分層取水設施調整下泄水溫,通過泄流調度保持一定的洪水脈沖等。長江流域在規劃龍盤水電工程時,確定發電的下泄流量不得低于生態基流300m?/s,以滿足下游基本生態需水和景觀要求;黃河流域已連續7年實施統一調度,保證入海水量,消除了枯水季節河道斷流的情況。但仍應認識到,我國距真正實施水利水電工程運行中的有效生態調度尚有很大差距。我國具有多年調節功能的水庫數量并不多,缺水現象比較嚴重,暴雨洪水集中在汛期的3~4個月,在這種情況下要滿足生態系統對水的需求,難度相當大。因此,建立以生態保護為目標的運行和長效管理機制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
1.4 改進規程規范,建立環境友好的技術體系,多途徑恢復和保護生態與環境
減緩工程建設對河流生態影響需要采取綜合措施,并且要特別注意因地制宜。采用人工增殖技術,采用膠凝砂礫石壩減少當地材料用量,采用氣墊式調壓井減少植被破壞,建立野外多自然河流試驗研究基地,利用生態大型灌區替代常規的混凝土渠系,以及修建生物廊道,恢復岸坡植被,建立人工濕地等,都是保護生態的有效措施,國外都有大量的實踐經驗。
我國目前還沒有一套生態、環境監測信息網,沒有一套完整的各大流域及其重點河段的保護魚種及水生物規劃,也沒有成熟的技術手段和工程經驗,因此沒有形成相應的保護規程規范。同時,建立環境友好的水利水電技術體系涉及的部門多、專業多,所需資金量大,是一項長期的任務,需要國家格外重視,才有可能取得明顯的成效。
2.組織跨行業、跨部門科學調查研究,盡早建立生態補償機制
面對21世紀我國繁重的水利水理論前沿電建設和環境保護雙重任務,科學調查和確定生態與環境的保護目標,是科學協調開發與保護兩者關系的重要基礎。明確河流保護目標,建立生態補償機制,需要加強以下工作。
2.1 加強江河湖庫生態、環境保護目標研究,建立水生態監測體系
根據國際上的成功經驗,必須充分重視并切實落實對水流、生態、相關工程運行等基礎信息的長期監測,規范監測技術,共享監測信息。
由于我國在生態與環境監測方面整體技術薄弱,建設監測系統又需要大量的資金,建議在已有的水文和水質監測站網的基礎上,選擇中小流域、典型河段進行試點工作,積累經驗,逐步推廣。對于近期投入運行的、具有良好的水文和環境監測系統的大型工程,可以依托業主單位適當補充或增加環評工作所需主要參數的觀測內容。對早期建設完工的工程,應通過調查分析,根據需求的緊迫程度制定建立生態與環境監測網的策略和配套技術。
2.2選擇試點,借鑒經驗,提出適合我國國情的生態補償戰略
減緩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對生態系統的干擾,目前可行的做法有二:一是采取環境友好的工程技術和管理方式,對河道生態進行修復,減少或減免工程建設的影響,另一種是對造成的難以減免的影響采取補償,包括河流生物棲息地的建設、魚類的人工繁殖、瀕危物種或特殊物種的恢復等,在大尺度范圍內達到生態與環境保護的目標,保護河流生物多樣性及其結構功能。發達國家已進入工程的全面管理與河道生態修復階段,經過多年的生態調度實踐,提出了“適應性管理”的概念,即由“評價―規劃―設計―實施―監測”形成一個完整的良性循環。
2.3 加強財政支持,設立專項基金,建立生態補償的長效機制
我國水電開發面廣量大、總體基礎薄弱,同時面臨著建設與保護之間的矛盾,因此應該推動建立國家層面的生態補償專項基金。我國有8萬多座水庫,水電裝機已超過1億kW,30米以上的大壩4000多座,建立專項生態補償基金有比較好的基礎條件。基金主要用于生態補償和中長期的、重大的環境保護共性問題研究。
3 結束語
總之,隨著水利水電工程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因此,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勢在必行。作為水利水電工程師們,需要進一步樹立和提高生態與環境保護的意識,充分認識水利水電工程對環境與生態可能產生的重大而潛在的影響,在流域的開發,水利水電工程的規劃、設計、施工、調度及水庫運行中,應充分考慮生態與環境的要求,使工程在造福人類的同時,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降至最低。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B8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37(2014)5-0147-02
我國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不僅在防洪、發電、灌溉、航運等方面對社會經濟發展貢獻巨大,而且在促進資源合理利用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搞好水利水電工程對于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都有重要意義。中國是一個經濟迅速崛起的國家,目前正面臨著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的雙重任務。但是隨著建設投入的不斷加大,過多的水利工程建設項目會對生態環境造成相當大的影響,尤其是在水利工程建設的過程中,它往往破壞大量的生態環境導致生態環境失衡。因此,在流域的開發,水利工程的規劃、設計、施工、調度及水庫運行中,應充分考慮生態與環境的要求,使工程在造福人類的同時,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降至最低。衡量一個水利工程的成敗不僅要看它的工程技術解決的如何合理,還要看它在建設中對環境的影響是否有具體的、完善的解決措施。加強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期和運行期的生態環境監測和管理,在生態保護方面探索出符合我國國情的方法和技術是至關重要的,工程建設與環境保護同時并重,才能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有機地統一起來。重視環境保護工作,落實措施,狠抓管理,才能實現工程建設、生態環境及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
1 水利工程對生態環境影響評估
1.1 正面效益
水利工程在防洪、灌溉、供水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不僅有著巨大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同時也有著巨大的環境效益,有效減輕和防止了生態環境災難的發生。水利工程能有效的控制河流洪水的主要要來源,減少因防洪、分洪產生的生態環境問題。某些水利工程能改善局部小氣候和生態環境,改變當地環境和景觀。通過庫區綜合的開發計劃,能夠改善水生環境和促進漁業、栽培業,改善當地人民的生活條件。成功例子可在葛洲壩、丹江口、東江庫區發現。
1.2 負面影響
水利工程的環境影響區域一般可分為庫區、大壩施工區、壩下游區。庫區的環境影響主要源于水庫淹沒和移民安置、水庫水文情勢的變化,受影響最大和最為重要的通常是生物多樣性、水質、水溫、環境地質、景觀、人群健康、土壤侵蝕、土地利用、社會經濟等因子。而在河流上建壩,阻斷了天然河道,導致河流態發生變化,進而引發整條河流上下游和河口的水文特征發生改變,這是修壩帶來的最大生態問題。水庫蓄水后,隨著水面的擴大,蒸發量的增加,水汽就會增多等等,容易發生水污染。一些水利工程建設造成河流形態的均一化和不連續化,造成河流形態多樣性的降低,進而使生物群落的多樣性降低。需要強調的是,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地河流上修建水利工程影響是不同的,要對具體的河流進行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
影響的性質有利有弊,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有短期和長期的,在水利水電工程的環境影響中,有些是不可避免的,有些則可以通過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減免。流域和區域原來的生態系統平衡被打破后,需要經過一定時間才能達到新的平衡狀態。因此,制訂水利工程的生態環境監測和保護計劃是水利發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
2 水利工程環境監測中應重視的問題
為了掌握水庫建庫后流域生態系統的時空變化,對水利工程興建前后庫區及
大壩下游地區的生態環境實行全過程系統的跟蹤監測,預測不良趨勢并及時警報,發現問題并提出減免不利影響的措施,及時為水庫影響區域生態環境建設與管理提供科學依據等,建立水利工程生態環境監測系統都是十分必要的,具有重要意義。
環境監測系統是一個具有多因子、多層次監測功能的統一管理系統,應統一領導、統一規劃,并分期實施,以保障監測系統高效率正常開展監測工作。水利工程涉及因素眾多,相關關系復雜。監測規劃應以庫區為重點,兼顧下游及河口地區,實現以較少的監測站點獲取較完整的有代表性的生態與環境監測資料。水利工程生態與環境監測系統是一個跨學科、跨部門、跨地區的系統工程,根據監測需要,應將現有機構優化組合,以獲得最大效益。此外,設置的監測系統、監測站點應具有代表性,監測系統運作形式靈活,系統分級合理,具有較現實的可操作性等。環境監測對象主要包括對水質、水文、局部氣候、山地災害、水生物、陸生動植物、人群健康、大壩區域環境、農業生態環境等內容。監測的具體項目、位置、頻率,應根據影響預測結果實際確定,按影響范圍、程度、性質確定重點監測項目和一般監測項目。
3 水利工程施工過程中的環境保護措施
對黃河小浪底工程環境保護實踐情況進行分析,在水利工程施工過程中的環境影響主要集中在水質、固體廢棄物、大氣污染、噪聲、生態環境、水土流失、文物保護等方面,同時,它們也是生態環境監測的重點對象。
3.1 空氣污染
開挖產生的粉塵采用濕法作業減少降塵,爆破粉塵一般采用濕法作業、爆破前后灑水減少降塵。灑水設備可以購買也可以租用,但要進行經濟比較。施工區設置鍋爐的,煙氣排放應滿足有關規定和要求。施工現場及溶洞群內以改進施工方法為主,采用濕鉆等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粉塵污染,同時,對現場施工人員加強勞動保護。粉體物料要盡量采用管道輸送,并對輸送管道采取防泄漏措施。
3.2 水質污染
砂石料加工廢水需進行沉淀處理,達標后才能排放,并將廢水回用至生產加工,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基坑廢水在沉降處理過程中,應加強水質監測,延長靜置時間。混凝土拌合廢水可在廢水排放量相對集中的施工點,設置沉淀凈化池,將pH值值調至中性,出水通過水質監測,達標后才能排放。含油廢水應集中修配保養場,經沉淀、除油處理,含量小于5 mg/L時,排入附近荒地。營地必須設置生活污水收集池,污水經過化糞池發酵殺菌后由地下管網輸送到無危害水域,有條件的可輸送到當地污水處理廠。
3.3 固體廢棄物
固體廢棄物由于其來源和種類多樣性和復雜性,對它的處理方法應根據各自的特性和組成進行優化選擇。對于有毒有害廢物應盡量通過焚燒或化學處理方法轉化為無害后再處。對一般廢物的填埋處置必須保持周圍環境的一致性,廢物頂部必須覆蓋植被、保持長期穩定,能防止風化侵蝕、洪水和揚塵。
3.4 水土流失
水利工程施工過程中對水土流失的預防,應從設計、施工過程甚至工程竣工后都給予充分的重視,設計時應盡量使挖填方平衡,提高土、砂、石料的利用率,減少廢渣量等。施工中應盡量減少對地貌及植被的破壞,工程竣工后應搞好護坡造林和種草。根據工程情況采取必要的開挖面防護措施,取土場、棄渣場防護措施,以及臨時工程防護措施等。
3.5 生態保護
水利工程要盡最大可能保護和恢復河流形態的多樣性,而保持河流的蜿蜒性是保護河流形態多樣性的重點之一。同時,保持河流斷面形狀的多樣性,尊重河流原有的自然斷面形態。除此之外,河道防護工程的岸坡要采用有利植物生長的透水材料,水利工程設計應為植物生長和動物棲息創造條件。開展生態監測和管理,對工程建設中形成的次生裸地要及時復土、還林。加強庫區生物群落調查,處理好生物多樣性與安全防疫的關系。
3.6 噪聲防護
合理安排施工計劃,避免在同一集中地點集中使用大量機動設備,施工單位應首選符合噪聲排放標準的施工機械,采用低噪聲設備和工藝。對敏感目標,可采取可采取限制施工時段、設置隔聲屏障等工程措施。對高噪聲作業場施工人員,應加強勞動保護,可配發耳塞、耳罩或頭盔等防噪工具。
3.7 文物保護
建立文物保護評價制度,健全文物保護相關法律法規,依照《文物保護法》的規定,按照“既有利于文物保護,又有利于基本建設”的原則,力爭民生工程和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達到“雙贏”。構建前期工作協調機制,搜索建立“基本建設文物保護經費基金”,使“文物保護先行”制度化、具體化。建立實施與驗收協調機制,優化、處理好文物保護與投資計劃的關系。還要注重后期管理,強化文物適度利用和展示。以三峽工程為例,國家建立了三峽博物館,延伸了水電文化內涵,豐富了物質載體,挖掘了文化資源的經濟潛力。
3.8 環境監測
根據水利工程對生態環境影響的特點,建立一個以人類生態環境為中心,以庫區為重點,延及庫區下游與河口相關地區所組成的跨地區、跨部門、多學科、多層次的監測網絡。建立一套完整的監測指標體系,完整的監測管理體系,保證水利工程生態與環境監測網的正常運行。對所有大規模項目都需要在運行階段進行定期監測,監測對象包括大氣、水、噪聲、土壤及自然生態的其他要素,優先污染物優先監測,要全面規劃、合理安排。
4 結 語
水利水電工程的興建和運用,對周圍環境必然產生各種有利或不利的影響,同時也會對區域生態與環境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把加強環境管理與監測作為水利工程的一項重要工作,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研究提出生態保護要求及采取的對策和措施等,使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保護、配置與生態環境相互協調,促進經濟、社會、環境協調與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