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4 16:30:54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研究報告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第一章項目總論
第二章項目背景和發展概況
第三章市場分析與建設規模
第四章建設條件與廠址選擇
第五章工廠技術方案
第六章環境保護與勞動安全
第七章企業組織和勞動定員
第八章項目實施進度安排
第九章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
第十章財務效益、經濟與社會效益評價
第十一章可行性研究結論與建議
第一章項目總論
總論作為可行性研究報告的首章,要綜合敘述研究報告中各章節的主要問題和研究結論,并對項目的可行與否提出最終建議,為可行性研究的審批提供方便。總論章可根據項目的具體條件,參照下列內容編寫。
§1.1項目背景
§1.1.1項目名稱
企業或工程的全稱,應和項目建議書所列的名稱一致。
§1.1.2項目承辦單位
承辦單位系指負責項目籌建工作的單位(或稱建設單位),應注明單位的全稱和總負責人。
§1.1.3項目主管部門
注明項目所屬的主管部門。或所屬集團、公司的名稱。中外合資項目應注明投資各方所屬部門。集團或公司的名稱、地址及法人代表的姓名、國籍。
§1.1.4項目擬建地區、地點
§1.1.5承擔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單位和法人代表
如由若干單位協作承擔項目可行性研究工作,應注明各單位的名稱及其負責的工程名稱、總負責單位和負責人。如與國外咨詢機構合作進行可行性研究的項目,則應將承擔研究工作的中外各方的單位名稱、法人代表以及所承擔的工程、分工和協作關系等,分別說明。
§1.1.6研究工作依據
在可行性研究中作為依據的法規、文件、資料、要列出名稱、來源、日期。并將其中必要的部分全文附后,作為可行性研究報告的附件,這些法規、文件、資料大致可分為四個部分:
(1)項目主管部門對項目的建設要求所下達的指令性文件;對項目承辦單位或可行性研究單位的請示報告的批復文件。
(2)可行性研究開始前已經形成的工作成果及文件。
(3)國家和擬建地區的工業建設政策、法令和法規。
(4)根據項目需要進行調查和收集的設計基礎資料。
§1.1.7研究工作概況
(1)項目建設的必要性。簡要說明項目在行業中的地位,該項目是否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技術政策、生產力布局要求;項目擬建的理由與重要性。
(2)項目發展及可行性研究工作概念。敘述項目的提出及可行性研究工作的進展概況,其中包括技術方案的優選原則、廠址選擇原則及成果、環境影響報告的撰寫情況、涉外工作的準備及進展情況等等,要求逐一簡要說明。
§1.2可行性研究結論
在可行性研究中,對項目的產品銷售、原料供應、生產規模、廠址技術方案、資金總額及籌措、項目的財務效益與國民經濟、社會效益等重大問題,都應得出明確的結論,本節需將對有關章節的研究結論作簡要敘述,并提出最終結論。
§1.2.1市場預測和項目規模
(1)市場需求量簡要分析。
(2)計劃銷售量、銷售方向。
(3)產品定價及銷售收入預測。
(4)項目擬建規模(包括分期建設規模)。
(5)主要產品及副產品品種和產量。
§1.2.2原材料、燃料和動力供應
(1)項目投產后需用的主要原料、燃料、主要輔助材料以及動力數量、規格、質量和來源。
(2)需用的主要工業產品和半成品的名稱、規格、需用量及來源等。
(3)進口原料、工業品的名稱、規格、年用量、來源及必要性。
§1.2.3廠址
地理位置、占地面積及必要性
水源及取水條件。
廢水、廢渣排放堆置條件。
§1.2.4項目工程技術方案
(1)項目范圍,即主要的生產設施、輔助設施、公用工程、生活設施內容。
(2)采用的生產方法、工藝技術。
(3)主要設備的來源,如需向國外引進,則簡要說明引進的國別、技術特點、型號等。
§1.2.5環境保護
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是否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
主要治理設施及投資。
§1.2.6工廠組織及勞動定員
工廠組織形式和勞動制度。
全廠總定員及各類人員需要量。
勞動力來源。
§1.2.7項目建設進度
§1.2.8投資估算和資金籌措
(1)項目所需總投資額。分別說明項目所需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包括投資方向調節稅、建設期利息)、流動資金總額,并按人民幣、外幣分別列出。
(2)資金來源。貸款額、貸款利率、償還條件。合資項目要分別列出中、外各方投資額、投資方式和投資方向。
§1.2.9項目財務和經濟評論
(1)項目總成本、單位成本。
(2)項目總收入,包括銷售收入和其它收入。
(3)財務內部收益率、財務凈現值、投資回收期、貸款償還期、盈虧平衡點等指標計算結果。
(4)經濟內部收益率,經濟凈現值、經濟換匯(節匯)成本等指標計算結果。
§1.2.10項目綜合評價結論
§1.3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表
在總論章中,可將研究報告各章節中的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匯總,列出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表,使審批和決策者對項目全貌有一個綜合了解。
主要技術指標表根據項目有所不同,一般包括:生產規模、全年生產數、全廠總定員,主要原材料、燃料、動力年用量及消耗定額、全廠綜合能耗及單位產品綜合能耗,全廠占地面積、全員勞動生產率,年總成本、單位產品成本、年總產值、年利稅總額、財務內部收益率,借款償還期,經濟內部收益率,投資回收期等。
§1.4存在問題及建議
對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項目的主要問題進行說明并提出解決的建議。
第二章項目背景和發展概況
這一部分主要應說明項目的發起過程、提出的理由、前期工作的發展過程、投資者的意向、投資的必要性等可行性研究的工作基礎。為此,需將項目的提出背景與發展概況作系統地敘述。說明項目提出的背景、投資理由、在可行性研究前已經進行的工作情況及其成果、重要問題的決策和決策過程等情況。在敘述項目發展概況的同時,應能清楚地提示出本項目可行性研究的重點和問題。
§2.1項目提出的背景
§2.1.1國家或行業發展規劃
說明國家有關的產業政策、技術政策、分析項目是否符合這些宏觀經濟要求。
§2.1.2項目發起人和發起緣由
(1)寫明項目發起單位或發起人的全稱。如為中外合資項目,則要分別列出各方法人代表、注冊國家、地址等詳細情況。
(2)提出項目的理由及投資意向,如資源豐富、產品市場前景好、出口換匯、該類產品可取得的優惠政策、利用現有的基礎設施等。
§2.2項目發展概況
項目發展開礦指項目在可行性研究前所進行的工作情況。如:調查研究、試制試驗、項目建議書(初步可行性研究)的撰寫與審批過程、廠址初選工作以及籌辦工作中的其他重要事項。
§2.2.1已進行的調查研究項目及其成果
1、資源調查,包括原料、水資源、能源和二次能源的調查。
2、市場調查,包括全國性和地區性市場情況調查;出口產品國際市場供需趨勢調查。
3、社會公用設施調查,包括運輸條件、公用動力供應、生活福利設施等的調查。
4、擬建地區環境現狀資料的調查,包括擬建地區各種主要污染源以及其排放狀況,大氣、水體、土壤等目前環境質量狀況等。說明環境現狀資料的取得途徑、提供單位、以及當地環保管理部門的意見和要求,取得的環境現狀資料及文件名稱。
§2.2.2試驗試制工作(項目)情況
已完成及正在進行的試驗試制工作(項目)的名稱、內容及試驗結果。這些實驗包括建筑材料的試驗、擬采用的新工藝技術的試驗。對采用的新工藝技術必須有國家有關部門的認可證明。
§2.2.3廠址初勘和初步測量工作情況
(1)各個可供選擇的建設地區及廠址位置的初勘、測量、比選等工作情況。
(2)初步選擇意見和資料。
(3)遺留問題。
§2.2.4項目建議書(初步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撰寫、提出及審批過程
(1)項目建議書(初步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撰寫、提出及審批過程。
(2)項目建議書所附資料名稱。
(3)審批文件文號及其要點。
§2.3投資的必要性
一般從企業本身所獲得的經濟效益及項目對宏觀經濟、對社會發展所產生的影響兩方面來說明投資的必要性。包括下面這些內容。
(1)企業獲得的利潤情況。
(2)企業可以提高產品質量,加強市場競爭力。
(3)擴大生產能力,改變產品結構。
(4)采用新工藝,節約能源,減少環境污染,提高勞動生產率。
(5)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的優越條件和競爭力。
(6)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影響。包括增加稅收、提高就業率、提高科技水平等。
第三章市場分析與建設規模
市場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于,任何一個項目,其生產規模的確定、技術的選擇、投資估算甚至廠址的選擇,都必須在市場需求情況有了充分了解之后才能解決,而且市場分析的結果,還可以決定產品的價格、銷售收入,最終影響的項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要詳細闡述市場需求預測、價格分析,并確定建設規模。
§3.1市場調查
§3.1.1擬建項目產出物用途調查
本產品的主要用途,可否有替代其他產品的用途,如果產品是工業基本原料,應分別說明本項目產品在主要使用行業的用途及單位消耗量。
產品經濟壽命期論述。調查本產品目前處于經濟壽命周期的哪一個階段,更新換代的可能時間。
§3.1.2產品現有生產能力調查
(1)本項目產品國內現有生產能力總量,現有生產能力開工率;主要生產廠家生產能力利用率。
(2)國內現有生活能力總量在本地區的分布數量與比例。
(3)本產品目前在建項目的生產能力及其在地區間的分布、數量與比例。
(4)已批擬開工建設項目的生產能力,預計投產年月。
在建設項目和已批待開工建設項目,目前雖然沒有形成綜合生產能力,但卻是生產能力的組成部分。
§3.1.3產品產量及銷售量調查
(1)全國或地區目前的產量總數。
(2)本產品一段時期以來的產量變化情況。
(3)本產品國內保有量與國外有關國家保有量的分析比較,以了解國內保有量是多還是少,說明本產品市場需求滿足程度。
(4)本產品一段時期以來的進口量及進口來源,主要來自哪些國家或地區;占國內生產量或銷售量的比例;進口產品的價格等。
(5)本產品一段時期以來的出口量及出口去向,占國內生產量的比例;主要向哪些國家或地區出口,出口產品的價格。
§3.1.4替代產品調查
(1)可替代本產品的產品性能、質量與本產品相比的優缺點。
(2)可替代產品的國內生產能力、產量;可作替代用途的比例;價格分析。
(3)可替代產品進口可能性及價格。
§3.1.5產品價格調查
(1)產品的定價管理辦法,是由國家控制價格,還是由市場定價。
(2)產品銷售價格,價格變動趨勢,最高價格和最低價格出現的時間、原因。
§3.1.6國外市場調查
(1)產品國外的主要生產國家和地區。
(2)國外主要生產廠的生產技術、生產能力、銷售量。
(3)產品國際市場銷售價格及其變動趨勢
(4)我國進口該種產品的主要進口國的生產能力及變化趨勢。
§3.2市場預測
市場預測是市場調查在時間和空間商的延續,是利用市場調查所得到的信息資料,根據市場信息資料分析報告的結論,對本項目產品未來市場需求量及相關因素所進行的定量與定性的判斷與分析。在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市場預測的結論是制訂產品方案、確定項目建設規模所必須的依據。
§3.2.1國內市場需求預測
可行性研究工作中,應對下述各項與市場預測有關的因素加以說明:
(1)本產品的消耗對象。
(2)本產品的消費條件。消費條件因產品特點性能而異,如汽車的消費需要具備相應的道路交通條件;電視機、電冰箱的消費需要有電等等。預測某一種產品的市場需求量時,應將哪些不具備消費條件的消費領域從消費對象總量中剔除掉。
(3)本產品更新周期的特點,說明本產品有效經濟壽命的長短。
(4)可能出現的替代產品,即代用品。
(5)本產品使用中可能產生的新用途。產品所用途的出現,意味著擴大了本產品的消費領域,擴大了市場需求容量。
根據以上分析,提出預測的本產品國內需求量及與現有生產能力的差距。
§3.2.2產品出口或進口替代分析
(1)替代進口分析。將本產品與目前進口產品從性能、重量、價格、配件、維修等方面進行比較,說明本產品的優勢和有利條件。
(2)出口可行性分析。如果擬建項目的產品在質量和技術等方面,具備在國際市場上進行競爭的能力,則應考慮國外市場對本產品的需求。
分析國家對該種產品的出口有何限制條件或鼓勵措施,該產品進口國的貿易政策,該產品出口流向,出口價格是否有利。
通過以上分析,預測本項目產品可能的替代進口量或出口量。
§3.2.3價格預測
進行產品價格預測,要考慮產品產量、質量、同類產品目前價格水平,還要分析國際、國內市場價格變化趨勢,國家的物價政策變化、產品全社會供需變化等因素;產品降低生產成本的措施和可能性;為擴大市場需采用的價格策略等,綜合以上因素,預測產品可能的銷售價格。
對擬增加出口的產品或替代進口產品,還要參照國際市場價格及變化趨勢定價,如產品外銷,應附有有關方面承諾外銷的意向書。
§3.3市場推銷戰略
在商品經濟環境中,企業不可能仍然依靠國家統購包銷完成銷售額。企業要根據市場情況,制定合適的銷售戰略,爭取擴大市場份額,穩定銷售價格,提高產品競爭能力。因此,在可行性研究中,要對市場推銷戰略進行相應研究。
§3.3.1推銷方式
(1)投資者分成。
(2)企業自銷。
(3)國家部分收購。
(4)經銷人代銷及代銷人情況分析。
§3.3.2推銷措施
(1)銷售和經銷機構的建立。
(2)銷售網點規劃。
(3)廣告及宣傳計劃。
(4)咨詢服務和售后維修措施。
§3.3.3促銷價格制度
促銷價格制定可根據市場銷售預測情況確定,一般用于產品投產初期,以較低價格、同等質量、優良的售后服務擴大市場占有份額。
投產初期產品以較低價格出售,會對銷售收入產生影響,因此價格制定要合理,并應采取相應的成本控制措施。在一定時期后,可根據產品銷售情況逐漸將產品價格提高到一定水平。
§3.3.4產品銷售費用預測
產品銷售費用包括建立銷售機構、銷售網點、培訓銷售人員、產品廣告宣傳、咨詢及售后維修服務費用,在可行性研究中,應根據制定的產品銷售計劃,分別估算產品銷售費用。對某些產品,銷售費用在成本中占很大比例的,不可忽略不計。
§3.4產品方案和建設規模
§3.4.1產品方案
(1)列出產品名稱。有多種產品時,應逐一列出主產品和主要副產品名稱。
(2)產品規格標準。說明產品規格、標準選擇依據。
§3.4.2建設規模
建設規模又叫設計生產能力,是指項目生產一定質量標準的產品的最大能力。一般用實物單位或標準實物單位來計量。
(1)建設總規模。說明主要產品年產量,主要副產品年產量,主要設備裝置。
(2)主要生產車間的生產能力,生產線數量。
(3)說明項目經濟規模,不同規模下項目效益與費用的比較分析,說明本項目確定的建設規模的合理性。
(4)如果項目采用分期建設方法,應說明項目總規模、分期建設規模并說明分期建設的起止時期、各期建設的主要內容。
§3.5產品銷售收入預測
根據確定的產品方案和建設規模及預測的產品價格,可以估算產品銷售收入。
產品銷售收入可以分別計算主要產品和副產品的年銷售總收入,并計算銷售收入和計算期內銷售總收入,銷售收入一般列表表示。
第四章建設條件與廠址選擇
根據前面部門中關于產品方案與建設規模的論證和建議,在這一部分中按建議的產品方案和規模來研究資源、原料、燃料、動力等的需求和供應的可靠性;并對可供選擇的廠址作進一步技術與經濟比較,確定新廠址方案。
§4.1資源和原材料
§4.1.1資源評述
資源系指項目需要利用的自然資源,如礦藏、森林、生物、土壤、地面或地下水資源等。項目所需資源的來源、數量、運輸方式、供應條件以及今后發展和開發趨勢等,均是項目建設的前提條件。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對項目在有效期間所需資源及其來源的可靠性,應作深入調查和科學論證,并就下列內容進行說明分析:
(1)項目需用的資源名稱、經全國儲量委員會正式批準的儲量、品位、成分、產地或供應點。
(2)資源品位、成分與需用要求的適應性。
(3)資源開采方式。要說明自行開采、計劃供應、市場供應或合資開發等不同方式。
(4)本項目年最大需用量、資源的可能供應量及今后生產發展所需資源擴大供應的可能性。
(5)在已有資源不能滿足擬建項目生產規模需求時,提出相應的措施,如增加進口(說明國別、資源品位),調整建設規模或分期建設等。
§4.1.2原材料及主要輔助材料供應
(1)原材料、主要輔助材料需用量及供應。
按項目的生產要求,分別敘述所需的原材料及主要輔助材料的名稱、品種、規格、成分、質量以及年需用量(包括年耗用量、儲運損耗量),并分別撰寫:
①原材料及主要輔助材料需用量表。
②有害有毒、易燃易爆材料、物料需用量表。
③需進口的原材料表。
說明進口原材料的理由和一旦來源有變化時的應變措施,分析預測原材料國產化前景及分年度國產化的提高幅度。
對季節性生產的原料,如農、林、水產品等,需說明短期進貨數量。
(2)燃料動力及其它公用設施的供應。燃料、動力及其它公用設施是指生產需用的煤、電、水、汽、氣、油等,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需說明生產所需燃料、動力及公用設施的數量和需由項目自建的種類和規模以及可以利用的現有的燃料、動力數量。
①燃料品種的選擇,應說明其依據,如執行國家能源政策、適應地區條件、滿足生產特殊要求等。分別列出燃料需用量、來源、運輸方式,進行燃料成分分析。
②電力最大需用負荷、供電來源及其穩定性、需要自建電力設施和投資估算。
③最大需水量、水源及其供應可能性。是否需增加供水設施。
④熱源及供熱要求。
⑤其它設施,如油、氣、汽需用量、供應量及需要增加設施的情況。
(3)主要原材料、燃料動力費用估算。
將主要原材料、零配件和外購燃料動力分別計算費用,其它材料可合并估算。
§4.1.3需要作生產試驗的原料
生產特定產品的某些原料因尚無生產實踐經驗;或使用指定的原料而尚無成熟的生產和工藝;或使用緣由的生產方法生產新產品還缺乏必要的生產數據等各種原因,需要對原料進行生產(中小型)試驗,以確定技術參數和消耗指標,測定產品質量,取得主要設備選型的各項數據。在可行性研究中需說明:
(1)需要試驗的原料名稱、試驗目的和要求。
(2)試驗或試生產方法(試驗室、中型或小型生產試驗)。
§4.2建設地區的選擇
選擇建廠地區,除須符合行業布局、國土開發整治規劃外,還應考慮資源、區域地質、交通運輸和環境保護等四要素。其原則是:
自然條件適合與項目的特定生產需要和排放要求;合理地靠近原料和市場;具有良好的投資環境和公共政策;運輸條件優越;有可供利用的社會基礎設施和協作條件;土地使用有優惠條件,可不占或少占良田,地質條件符合要求。在作方案比選時,應著重論證所選地區在行業政策上的正確性、技術上的可行性和經濟上的合理性。
§4.2.1自然條件
(1)擬建廠地區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基本情況和區域地質、地震、防洪等歷史數據。
(2)水源和水文地質條件調查分析。包括地面水或地下水量和水質的分析、在枯水期的可能供應量及水質變化、地區今后水源開發和可利用水量增長情況。
(3)氣象條件。收集分析地區氣溫、濕度、降水量、日照、風等資料,對需要增設防風沙、抗高溫、改善光照等設施的地區,需進行費用估算。
§4.2.2基礎設施
敘述擬建地區與項目直接有關的公用事業及基礎設施的情況和可供利用的條件,從不同地區、不同條件中選取最有利的地區。
(1)供電、電源情況;近遠期可能的供電量及電壓;費用及計費方式;供電部門的要求。
(2)供水、水源情況;近遠期可能的供水量及水質;費用及計算方式;供水部門的要求。
(3)運輸。地區內各種運輸線路的分布;站庫碼頭的位置和地形;運輸費用;運輸能力及其發展規劃等。
(4)排水。排水條件;容污水能力;當地環保部門對污水排放的要求等。
(5)電訊、供熱、供氣等公用設施及可利用的種類、容量、技術特征等。
(6)施工條件包括建筑材料及制品的供應條件;施工勞動力來源;施工運輸條件;施工用動力(水、電)來源等。
(7)市政建設及生活設施。包括當地的衛生、郵電、文化教育。
§4.2.3社會經濟條件
社會經濟條件主要指地區的工農業生產水平及近遠期發展規劃、與本項目有關的現有企業、技術工人來源等在項目建成后所需社會協作的條件。
§4.2.4其它應考慮的因素
項目選擇建廠地區還應考慮其它特殊的要求。在選擇下列地區建廠時應特別慎重,要取得有關部門和群眾的認可。
(1)風景區、名勝古跡、自然保護區。
(2)水土保持禁墾區。
(3)礦山作業等爆破危險區。
(4)有放射污染或有害氣體污染嚴重的地區及傳染病、地方病流行或常發區。
(5)軍事設防區。
(6)生活飲用水源的衛生防護地帶。
(7)民族宗教風俗有特殊要求的地區。
§4.3廠址選擇
在實際工作中,具體廠址的選擇不一定要與建設地區的選擇分開,往往是廠址選擇與建廠地區的選擇合并進行。兩者通常是相輔相成、相互牽扯地交叉進行的。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如果需要,可以分別敘述。
選擇廠址通常是隨基本建設程序的各個工作階段逐步深入的。項目建議書(初步可行性研究)階段需提出廠址初選意見;進行可行性研究時,應提出具體廠址的推薦建議;進圖初步設計階段時,對廠址的各種條件需作詳細勘查和落實,最終確認廠址,標定四周界址。
§4.3.1廠址多方案比較
建設地區選定以后,就在這個地區內選擇若干個可供建廠的地段,作具體分析比較,從中選取一個比較理想的廠址。并編寫廠址選擇報告作為可行性研究報告的附件,研究報告中僅需敘述選擇要點和廠址的主要優缺點。有關選廠所需的調查資料、勘察和測量資料、取舍理由、論證等均應編寫入選廠報告內。確定廠址,須作多方案比較,一般可按下列內容進行。
(1)地形、地貌、地質的比較。
①工廠輸出、入交通線、供電、取水、排污等與外界產生直接關系的方位、地形。
②平整土地、防水、防洪、廢渣堆置、四鄰地物。
(2)占地土地情況的比較。比較占用耕地、林地、荒地、山坡等面積的比例,以盡可能少占耕地、林地為原則,作出占地用地情況的評價。
(3)拆遷情況的比較。包括原有地面建筑物需拆除的數量、原有居民需遷移的人數及拆遷安排等條件和難度的比較。
(4)各項費用的比較。由于各個可供選擇地段條件不同,在費用上會產生較大差別,需作多方案比較。
①土地費用。如土地購置、拆遷、場地整治、青苗賠償以及土方處理等費用比較。
②交通運輸整治費。如需要建設或整治的運輸線路,轉運場站等費用比較。
③基礎處理費。如不同工程地質需用不同地基和基礎處理的費用比較。
④取水、防洪、排污設施所需費用比較。
⑤抗震所需費用比較。
⑥環境保護、生活設施等費用的比較。
§4.3.2廠址推薦方案
(1)繪制推薦廠址的位置圖。在有等高線的地形圖上標明廠址四周界址、廠址內生產區、生活區、廠外工程、取水點、排污點、堆場、運輸線等位置及四鄰居民點和主要生產企業的相互位置。說明對生產要求的適應性和合理性。
(2)敘述廠址地貌、地理、地形的優缺點和推薦理由。說明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氣象等自然條件符合建廠要求的理由。
(3)環境條件的分析。
(4)占用土地種類分析:
①占用耕地面積占總占地量的比例;
②占用林地面積占總占地量的比例;
③利用荒地面積占總占地量的比例;
④利用山坡面積占總占地量的比例;
⑤需要拆遷的面積和估計所需的費用;
⑥推薦廠址的主要技術經濟數據。
第五章工廠技術方案
技術方案是可行性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
主要研究項目應采用的生產方法、工藝和工藝流程、重要設備及其相應的總平面布置、主要車間組成及建筑物結構型式等技術方案。并在此基礎上,估算土建工程量和其它工程量。在這一部分中,除文字敘述外,還應將一些重要數據和指標列表說明,并繪制總平面布置圖、工藝流程示意圖等。
§5.1項目組成
凡由本項目投資的廠內、外所有單項工程、配套工程包括生產設施、生產后勤、運輸、生活福利設施等,均屬項目組成的范圍。
各單項工程和配套工程需按其性質加以分類,一般可分為:生產車間或工段;輔助生產車間或配套工程;廠外工程;生產后勤車間或設施;生活福利設施;其它單項工程。
如有自成體系需單獨撰寫分項可行性研究報告的配套工程,如自備熱電廠、水廠、鐵路、專用線等,應列出工程的名稱、分項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的編號。并將工程的投資列入項目總投資內,分項研究報告列為附件。
§5.2生產技術方案
生產技術方案系指產品生產所采用的工藝技術(包括專利或專有技術)、生產方法、主要設備、測量自控裝備等技術方案。選擇技術方案必須考慮:技術是否是先進成熟的;是否適合所用的原料特性;是否符合產品所定的質量標準;能否適應擬建地區現有工業水平;在維修、操作、人員培訓等方面是否有不能克服的障礙;所需投入物的規格和質量能否滿足生產要求,并與地區的技術吸收能力、勞動力來源相適應等。
§5.2.1產品標準
敘述本項目主要產品和副產品的質量標準。如國家一級標準、行業標準等。并將選定的標準與國家標準、國際常用標準作比較說明。
§5.2.2生產方法
使用同一種原料生產同一種產品,如有不同的生產方法時,在可行性研究階段需要作方案性選擇,根據產品用途、質量和成本等因素擇優確定。對選定的方法需要說明生產方法的名稱及主要特征、選用的理由以及與其它生產方法比較的利弊。
在選用專有技術、專利技術時,應說明取得技術來源、專利號、技術特征,還需說明專利和技術轉讓費的金額及支付方式。
§5.2.3技術參數和工藝流程
工藝流程系指投入物(原料或半制品)經有次序的生產加工成為產出物(產品或加工品)的過程。在生產過程中規定的各種技術條件和數據,統稱為技術參數。工藝流程和主要技術參數,在可行性研究階段需要結合產品質量、生產成本、各種消耗等要求,選取最佳方案。
在可行性研究階段只敘述若干主要車間的工藝流程,一般車間可從略。
§5.2.4主要工藝設備選擇
主要工藝設備系指工藝流程中的重要設備(包括專用設備和通用設備),應按車間、工段分別敘述所選取設備的名稱、規格、型號、數量和來源。需要從國外引進的設備,則應詳細論述引進的必要性,引進的必要性,引進方向和選擇方案比較。主要設備選型是生產的技術水平和經濟合理性的具體表現,必須作多方案比較后,確定主要設備的規格型號與來源。
(1)按車間、工段編列主要工藝設備(包括計算機集中控制站室的裝備)一覽表。需要引進的設備(包括備品備件)應單獨列表。引進設備還要說明引進必要性、備品備件的來源、國內分交方案,引進設備外匯來源及引進計劃。
(2)一般設備(除已列入表內的設備以外的其它設備)在可行性研究階段一般不作詳細選擇,但需按車間(工段)參照現有同類型、同規模生產廠所用的一般設備估算本項目應予裝備的設備數量,或采用行業中慣用的比例指標推算出本項目,本車間所需一般設備的數量。
(3)全廠計量設施的配置原則和要求。
(4)設備費用估算。主要設備可根據詢價、協議意向書中價格等分別估算,一段設備可綜合估算。
§5.2.5主要原材料、燃料、動力消耗指標
單位產品所用材料、燃料、動力等的消耗指標選取的來源有:
(1)現有生產廠的消耗定額高低值的平均數;
(2)同型號設備的實際運轉時的消耗值;
(3)通過生產試驗測定及分析推算;
(4)設備出廠時的說明或訂貨合同規定值。可行性研究中,可結合本項目技術方案特征,確定主要原材料、燃料、動力消耗指標值;
(5)撰寫主要原材料、燃料、動力消耗指標表。消耗指標不同于前面所列的原材料、燃料及動力需用量,消耗指標純屬生產過程中需要的或消耗的數量,不包括其它因素如:運輸、儲存的損耗。消耗指標與所用生產技術的先進程度有關;同一種設備不同型號的,又同生產管理和操作水平直接有關,因此常被用作企業間衡量經營管理水平的指標。
§5.2.6主要生產車間布置方案
在工藝流程、技術參數和主要設備選擇確定以后,應就設備的外形、前后位置、上下位差以及各種物料的輸入和流向、操作要求等作通盤的研究,選擇車間布置方案。車間布置方案要求達到物料流向最經濟、操作控制最有利、檢測維修最方便。
主要生產車間布置方案要求提出車間布置簡圖、主要標準尺寸和技術說明。
非主要車間布置方案要求提出建筑面積、平面尺寸、層高等估算和建筑物特征。
§5.3總平面布置和運輸
§5.3.1總平面布置原則
總平面布置應根據項目各單項工程、工藝流程、物料投入與產出、廢棄物排出以及原材料儲存、廠內外交通運輸等情況,按廠地的自然條件、生產要求與功能以及行業、專業的設計規范進行安排。達到工藝流程(生產程序)順暢、原材料與各種物料的流送線路最短、貨流人流分道、生產調度方便,并考慮用地少、施工費用節約等要求。總平面布置還應考慮到企業今后發展的方向、與外界的交通聯系線路等外部因素的合理安排。在確定了總平面布置原則并繪制總平面布置后,需估算廠區場地平整、建、構筑物基礎、管溝、路槽地下工程等全廠土石方量,并說明余缺量的走向與來源。
§5.3.2廠內外運輸方案
根據工廠的投入物、產出物與廢棄物的總量,按其不同種類、不同運輸方式與運輸工具分類說明,從運量、運距、運輸成本、運輸負荷變化以及投資與經常費用等方面加以分析。確定和推薦經濟、實用的運輸方案。運輸方案的確定要包括全廠運輸量分析、運輸設備選擇和廠外、廠內運輸方案的說明,其中廠內運輸方案要求作到與生產有機配合。
§5.3.3倉儲方案
論述原材料、燃料、主要輔助生產物料主副產品的年周轉次數;儲存期(可供生產需要的天數);儲存方式(散堆、包垛、罐儲);裝卸及搬運方式等方案設想和要求,對用量較大的大宗貨物以及易燃易爆危險物品的倉儲方案,應專題敘述。
§5.3.4占地面積及分析
建設項目用地,應遵循保護、開發土地資源、合理利用土地的方針,盡量少占耕地,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要估算占用土地數量,并分別估算生產區、生活區、原料基地占地面積,計算土地利用系數、生產區場地利用系數、全廠綠化系數、占地用地面積等指標。
在占用土地分析中,還需同時說明需要拆遷的原有建筑物、構筑物的數量、面積、建筑類型;可利用的原有建構筑物的面積,拆遷后原有人員及設施的去向,項目需要支付的賠償費用。并對可能的不同拆遷方案進行拆遷費用及征地費用的比較。
§5.4土建工程
土建工程是指工廠所有建筑物、構筑物的建筑與結構設計。在可行性研究階段僅需對主要生產廠房、重要構筑物以及特殊基礎工程作原則性的敘述和方案選擇建議,如采取的建筑形式和標準、結構造型、基礎類型和需要采用的重要技術措施等。對一般建(構)筑物只作綜合說明、估算工程量、選取單位造價指標等即可。對全廠所有建(構)筑物的工程量,造價以及三材用量。視單項工程的大小,可采用不同方式進行估算。
§5.4.1主要建、構筑物的建筑特征與結構設計
按生產流程順次列出主要建(構)筑物名稱、建筑面積;建筑形式和標準、建筑材料的選用要求;特殊要求(防腐、防爆、防火、隔音、隔熱等);消防及報警設施選用標準和要求,應遵守的設計規范名稱。
對一般建筑物可以列出工程量、建筑面積作綜合性說明。
結構設計的依據,主要是建構筑物的結構造型、地基處理方案、建構筑物基礎造型及對施工的特殊要求。
對需要進行抗震設計的,要有地震烈度確定依據、地震設防標準及設防方案的選擇及說明。
§5.4.2特殊基礎工程的設計
遇有不良地質條件的項目或重要建構筑物與大型工藝設備的基礎工程,應進行特殊基礎工程設計,提出設計方案的選擇建議。
對需要防震動,防腐蝕及其他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以及對基礎沉降有嚴格要求的工藝設備的基礎工程,需作專題研究,提出設計方案的選擇建議。
§5.4.3建筑材料
分析擬建地區可以提供的建筑材料名稱、規格、運輸條件、預制構件的最近供應點和可提供的最大構件規格及制作能力。需由外地供應的應說明主要建筑材料名稱及供應點。對項目施工時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要單獨說明,如需說明特殊工程的施工組織與機具、大型或大宗預制構件的來源等。
進行三材用量估算,撰寫建筑材料用量估算表。
第六章環境保護與勞動安全
在項目建設中,必須貫徹執行國家有關環境保護和職業安全衛生方面的法規、法律,對項目可能對環境造成的近期和遠期影響,對影響勞動者健康和安全的因素,都要在可行性研究階段進行分析,提出防治措施,并對其進行評價,推薦技術可行、經濟、布局合理、對環境的有害影響較小的最佳方案。按照國家現行規定,凡從事對環境有影響的建設項目都必須執行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審批制度。同時,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對環境保護和勞動安全要有專門論述。
§6.1建設地區的環境現狀
(1)項目的地理位置(附平面圖);
(2)地形、地貌、土壤和地質情況;江、河、湖、海、水庫的水文情況;氣象情況;
(3)礦藏、森林、草原、水產和野生動物、野生植物、農作物等情況;
(4)自然保護區、風景游覽區、名勝古跡、溫泉、療養區以及重要政治文化設施情況;
(5)現有工礦企業分布情況;
(6)生活居住區分布情況和人口密度、健康狀況、地方病等情況;
(7)大氣、地下水、地面水的環境質量狀況;
(8)交通運輸情況;
(9)其他社會經濟活動污染、破壞現狀資料。
§6.2項目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6.2.1主要污染源
分車間敘述產生污染物的裝置、設備、生產線及其投入物、產出品和排出物的品種、數量、排出方式,產生震動和噪聲、粉塵、惡臭、有毒氣體的裝置和車間;易燃、易爆、劇毒物料的運輸線路(指廠內外自運)、儲存庫站位置;放射性物料及放射性廢棄物的運輸線路、儲存和使用場所及其位置。
分析污染物的性質、成分、數量、危害程度。
§6.2.2主要污染物
(1)主要污染物向廠(場)外排放的性質可分為:煙塵、粉塵、廢氣、惡臭氣體、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廢液、廢渣、噪聲、放射性物質、振動、電磁波輻射等。
(2)主要污染物所含有害物質分析,列舉污染物所含主要有害有毒物質。
(3)排放量。污染物經處理后最終排入周圍環境的含有有害物質的混合物的數量,注明混合物中所含有害物質的含量或濃度,并列出國家或地區允許的排放標準。
§6.3項目擬采用的環境保護標準
采用的環境保護標準是指國家及項目所在地區環保部門頒發的標準,如大氣環境質量標準、污染物排放標準、噪聲衛生標準、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及有關法規、規定等。如地區規定嚴于國家規定時應執行地區規定;地區沒有特定要求的;執行國家規定。個別目前國家和地方尚未制定標準的由可行性研究單位與當地環保部門協商確定。
§6.4治理環境的方案
(1)項目對周圍地區的地質、水文、氣象可能產生的影響,如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等。防范和減少影響的措施。
(2)項目對周圍地區自然資源可能產生的影響。如森林和植被破壞影響野生物、植物繁殖和生存等,防范和減少這種影響的措施。
(3)項目對周圍自然保護區、風景游覽區名勝古跡、療養區等可能產生的影響,如土壤污染、水源枯竭等,防范和減少這種影響的措施。
(4)各種污染物最終排放量對周圍大氣、水、土壤的破壞程度及對居民生活區的影響范圍和程度,污水、廢氣、廢渣、粉塵、及其它污染物的治理措施和綜合利用方案。
(5)噪聲、震動、電磁波等對周圍居民生活區的影響范圍和程度,消聲、防震的措施。
(6)綠化措施,包括防護地帶的防護林和建設區域的綠化。
§6.5環境監測制度的建議
監測布點原則;
監測機構的設置和設備選擇;
監測手段和監測目標。
§6.6環境保護投資估算
環境影響經濟損益簡要分析。對可以量化的環境影響,可將其計算并列入經濟評價中現金流量表內進行分析。
§6.7環境影響評論結論
§6.8勞動保護與安全衛生
建設項目必須確保投產后符合職業安全衛生要求,保障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的安全與健康。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應根據國家有關規定進行分析和評價。
§6.8.1生產過程中職業危害因素的分析
(1)生產過程中職業危害因素的分析;
(2)生產過程中的高溫、高壓、易燃、易爆、輻射、振動、噪聲等操作者健康影響的分析;
(3)生產過程中危害因素較大的設備、分布點及其危險程度。
(4)可能受到職業危害的人數及受害程度。
§6.8.2職業安全衛生主要設施
(1)危險系數較大的生產點、擬采取的防護方案及安全檢測設施;
(2)生產過程中的自動報警、緊急事故處理等安全設施的初步選擇方案;
(3)對高溫、高噪聲、高振動工作環境擬采用的防護、檢測和檢驗設施。
§6.8.3勞動安全與職業衛生機構
(1)機構設計及人員;
(2)保健人員和保健制度;
(3)日常監測檢驗人員。
§6.8.4消防措施和設施方案建議
第七章企業組織和勞動定員
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根據項目規模;項目組成和工藝流程,研究提出相應的企業組織機構、勞動定員總數及勞動力來源及相應的人員培訓計劃。
§7.1企業組織
企業組織機構包括生產系統、管理系統和生活服務系統的劃分,其設置主要取決于項目設計方案和企業生產規模(產品范圍和產量、車間多少、職工人數等)。
企業組織機構設置要符合現代化大生產管理的要求,保證多個部門、多個環節以及全體成員之間能協調一致地配合,以完成企業的生產經營目標。
§7.1.1企業組織形式
部門、行業不同,生產規模不同,企業組織機構可采用不同的形式。最通用的形式是采用金字塔式(企業董事會或管理委員會)、中層經營管理(部門和科、處)和基層現場管理(車間和設施)等三個層次。一般來說,企業管理層次與管理幅度成反比關系,幅度越大,層次越少。中小型項目可采用兩級管理(廠和科室、車間);大型項目可采用三級管理(公司或總廠、廠或分廠、車間)。
§7.1.2企業工作制度
根據各車間和設施的工藝特點和生產需要,可分別采用連續工作制或間斷工作制。個別項目采用季節性生產,每年可分為生產期和停產期。
§7.2勞動定員和人員培訓
§7.2.1勞動定員
一般來說,企業所需人員按其工作崗位和勞動分工不同,可分為四類人員:
(1)工人:是指在基本車間和輔助車間(或附屬輔助生產單位)中直接從事工業性生產的工人及廠外運輸與廠房建構筑物大修理的工人;
(2)工程技術人員?是指擔負工程技術工作并具有工程技術能力的人員;
(3)管理與經營人員:是指在企業各職能機構及在各基本車間與輔助車間(或附屬輔助生產單位)從事行政、生產管理、產品銷售的人員;
(4)服務人員:是指服務于職工生活或間接服務于生產的人員;
在可行性研究中,分別估算各類人員需用量,并說明其來源,撰寫勞動定員匯總表。
企業所需人員,有一部分必須參與建設過程、設備安裝、調試,對這部分人員的來源及進廠時間要單獨說明。
§7.2.2年總工資和職工年平均工資估算
分人員類別估算年工資總額,并計算職工年平均工資。
§7.2.3人員培訓及費用估算
(1)人員來源分析,需培訓的人員總數。
(2)培訓方式:①派往類似廠礦的生產現場和設備制造現場,通過實習培訓生產、維修和管理人員,部分生產維修人員可參加本項目施工現場的施工、設備安裝、調試、運轉。引進國外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必要時派往國外生產現場和設備供應廠實習。②在廠區舉辦各種類型的培訓班,按照生產和業務工作的具體內容,分專業、分工種進行培訓。
(3)培訓計劃。國內培訓人員數量、專業、時間、方式和國外培訓人員數量、國別、專業、方式、時間及國外培訓的必要性。
(4)培訓費用。國外培訓的,要單獨說明外匯來源。
第八章項目實施進度安排
項目實施時期的進度安排也是可行性研究報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謂項目實施時期可稱為投資時期,是指從正式確定建設項目(批準可行性研究報告)到項目達到正常生產這段時間,這一時期包括項目實施準備、資金籌集安排、勘察設計和設備訂貨、施工準備、施工和生產準備、試運轉直到竣工驗收和交付使用等各個工作階段。這些階段的各項投資活動和各個工作環節,有些是相互影響,前后緊密銜接的;也有些是同時開展、相互交叉進行的。因此,在可行性研究階段,需將項目實施時期各個階段的各個工作環節進行統一規劃、綜合平衡,作出合理而又切實可行的安排。
§8.1項目實施的各階段
§8.1.1建立項目實施管理機構
根據項目不同,新項目可以由業主指定項目實施管理機構;改擴建和技改項目可在老企業內專門成立籌建小組,籌建小組的任務是辦理勘察設計和施工的委托手續及簽訂相應的合同和協議(一般是通過招標、投標和評標來確定的);參加廠址選擇;提供設計必需的基礎資料;申請或訂購設備和材料;負責設備的檢驗和運輸;承擔各項生產準備工作。
§8.1.2資金籌集安排
項目資金的落實包括總投資費用(固定資產投資和流動資金)的估算基本符合要求和資金來源有充分的保證。在可行性研究階段要撰寫投資估算,并在考慮了各種可行性的資金渠道的情況下,提出適宜的資金籌措規劃方案。在正式確定建設項目和明確了總投資費用及其分年度使用計劃之后,即可立即著手籌集資金。
§8.1.3技術獲得與轉讓
技術獲得和轉讓是實施時期的一個關鍵要素,選擇的技術將涉及到法律、經濟、財務和技術等許多方面。當從國外引進專有技術時,與國外供應商的談判有時需要長的時間,有時還要解決法律問題,例如專利權的限制或者技術轉讓的限制等。如果技術供應商標的合同責任中含培訓,那就應該包括在培訓計劃中,可行性研究中應包含與項目選擇有關的技術獲得與轉讓有關的計劃時間和費用。分配給項目詳細工程設計的計劃時間,將取決于技術種類及其復雜性。
§8.1.4勘察設計和設備訂貨
在設計工作開展的過程中,要委托進行必要的現場勘測工作。要提出設備、材料訂貨清單和非標準設備制造圖紙。勘測精度要與設計階段相適應,設計階段的劃分可根據不同項目區別對待。大中型項目一般采用兩階段設計(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技術復雜或行業有特殊要求的項目或其中某些采用新工藝技術的車間,可能在施工圖設計之前,再增加一個技術設計階段。
安排大型建設項目的設計進度要充分考慮設備問價和大型設備的預訂貨時間以及取得設備資料的時間。
訂購設備要考慮設備到達時間和安排順序。當引進國外設備時,還要考慮到向國外有關公司進行詢價、談判(技術談判和商務談判),比選和簽訂合同所需要的時間,以及辦理各種審批手續所需的時間。
§8.1.5施工準備
項目初步設計話總概算一旦批準之后,即可著手進行施工準備,施工準備包括的主要工作內容有:選定施工單位話簽訂施工合同。
一般時通過投標確定施工單位。此外,還需進行如弟征購和拆遷安排;組織設備和材料訂貨(前面已經述及);完成施工用水、用電和道路等工程;進行臨時設施建設和代替臨時工程的住宅建設以及報批開工報告等。
§8.1.6施工和生產準備
(1)施工。施工階段時項目實施時期的主要階段。安裝大型復雜項目,施工單位要根據施工圖撰寫詳細的施工組織設計,根據工廠生產系統投產次序安排車間和設施的施工順序,主體車間及其相應的輔助公用設施的配套要完整。土建施工和設備的驗收、發運、運輸以及設備的安裝都要作出適當的安排,保證合理交叉進行。
(2)生產準備:
①建立管理機構,企業管理方式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逐步形成、擴大和健全。
②招收和培訓職工。對職工的調集、招聘和必要的培訓要做出適當的時間安排,使其和生產經營需要相銜接。
③組織收集生產技術資料,制訂必要的管理制度和各種操作規程。
④組織生產物資供應。落實原材料、燃料、協作產品、水、電、汽和其他配合條件,簽訂有關協議。
⑤組織工具、器具、模具、備品、備件等的計劃、制造和訂貨。
⑥生產前推銷。投產前后應制訂具體的銷售計劃,并進行銷售市場的準備工作,包括廣告宣傳、培訓銷售人員和推銷人員等。
§8.1.7竣工驗收
這個階段通常包括以下各項活動:
(1)生產前檢查;
(2)試運轉(單機試車或聯動試車);
(3)負荷試運轉(負荷試車);
(4)竣工驗收、交付使用。
建設項目按批準的設計文件規定的內容建完,并經生產前檢查、試運轉、帶負荷試運轉合格后,形成生產能力,能正常生產合格產品時,應及時驗收。這時,生產人員進駐現場,由施工單位向建設單位辦理移交固定資產手續,交付使用。
國外引進成套設備項目和大型聯合企業可安排試生產階段,試生產時間一般不應超過三個月(成套引進項目合同中有專門規定除外)。
建設項目驗收前,建設單位應組織設計、施工等單位進行初步驗收,提出竣工驗收報告和竣工決算,系統整理技術資料,提交竣工圖。
§8.2項目實施進度表
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根據分別確定的項目實施各階段所需時間,撰寫實施進度表,項目實施進度表有多種表示方法。在我國,多年來一直采用的方法是橫道圖。近年來,網絡圖在一些行業中也開始應用。
簡單項目的實施進度可用橫道圖,復雜項目的實施進度可用網絡圖(關鍵路線法或項目評審技術)。為避免項目實施工程中費用和時間的浪費以及各項作業活動能前后左右的協調配合,利用網絡圖可以模擬實施項目的各種不同方案進行篩選。
§8.2.1橫道圖
橫道圖是一種最簡單的方法。它可適用于各種項目,這種圖表可以表示建設項目的計劃任務、計劃進度和實際記錄等具體內容。它是把項目實施計劃分為若干項(作業活動或工作單元),用橫坐標表示時間,縱坐標表示各項作業活動,每項工作用一橫道表示,橫道兩端表示該項作業活動的起、止時間;其長度即是完成該作業活動所需時間。
§8.2.2網絡圖
對于包括許多相互關聯并連續活動的大型復雜的綜合建設項目和對實施進度有圖書要求的項目,需要適用網絡圖。應用統籌方法對項目實施進度作出安排。網絡的定義是一組節點(圓圈)用一組帶方向弧所連接,關鍵路線法(CPM)和項目評審技術(PERT)是應用網絡圖的兩種方法,網絡圖多用于施工階段的項目規劃與控制。目前在可行性研究階段,一些行業也有所應用。
§8.3項目實施費用
項目實施費用是指項目從籌建開始直到項目鞠躬投產以前整個實施時期的籌建費用。這部分費用應包括在項目固定資產投資估算的第二部分,即其他建設費用中,項目實施費用按以下各項分別估算。
§8.3.1建設單位管理費
建設單位管理費是指籌建單位為進行項目籌建、建設、聯合試運轉、驗收總結等工作所發生的管理費用,不包括應計入設備、材料預算價格的建設單位采購及保管設備、材料所需的費用。可以“單項工程費用”為基礎,乘以按照工程項目的不同規模分別制定的建設單位管理費率計算。
§8.3.2生產籌備費
生產籌備費是指生產籌備人員費和投產前進廠人員費用。
§8.3.3生產職工培訓費
生產職工培訓費用是指項目在竣工驗收、交付使用之前擬建企業自行培訓或委托其他廠礦培訓技術人員、工人和管理人員所支出的費用以及生產單位為參加施工、設備安裝、調試、熟悉工藝流程機械性能等需要提前進廠人員所支出的費用。該項費用可根據規劃的培訓人員數、提前進廠人數、培訓方法、時間和職工培訓費定額計算。
§8.3.4辦公和生活家具購置費
辦公、生活家具購置費是指為保證項目初期正常生產、使用和管理必須購買的辦公和生活家具、用具的費用及設計規定必須建設的托兒所、醫院、招待所、中小學等的家具、用具費用。該項費用可按有關定額計算。
§8.3.5勘察設計費
勘察設計費是指:
(1)委托勘察設計單位進行可行性研究、勘察設計,按規定應支付的費用;
(2)在規定范圍內由建設單位進行勘察設計所需的費用。此項費用可按國家頒發的工程勘察設計收費標準和有關規定進行撰寫。
§8.3.6其它應支付的費用
第九章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
建設項目的投資估算和資金籌措分析,是項目可行性研究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要計算項目所需要的投資總額,分析投資的籌措方式,并制定用款計劃。
§9.1項目總投資估算
建設項目總投資包括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和流動資金。
§9.1.1固定資產投資總額
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由固定資產投資、投資方向調節稅和建設期利息組成,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要分別估算,并匯總為固定資產投資總額。
(1)固定資產投資。根據前述各部分中估算的費用額,估算固定資產投資。
①工程費用。
分為建筑工程、設備購置、安裝工程、其他四項費用,可按主要生產車間、輔助生產車間、公用工程、服務及生活福利設施、廠外工程等分別計算,以人民幣、外幣分別表示。
主要生產車間是指生產主要產品的生產車間,輔助生產車間指為主要生產車間配套的工程項目。
公用工程是指為本項目生產服務的工程,如循環水場、給排水管網、給水泵站及水池、消防設施、三“廢”處理、輸變電工程、電信工程、供熱電汽線路等。
服務及生活福利工程包括辦公樓、試驗樓、職工宿舍、食堂、學校等。廠外工程主要是指本項目的輸水管線、排水系統、高壓輸變電、物料管線、通訊管線、專用碼頭、專用公路、鐵路專用線、銷售倉庫、貨物轉運站等。
②其他費用。
除了將前幾章中已估算的費用進行匯總分類外,還應將未估算的費用項目作出詳細的估算。
其主要費用項目有:①建設單位管理費;②職工培訓費;③辦公和生活家具購置費;④土地征用費;⑤外籍技術人員來華費用;⑥出國人員培訓考察費;⑦進口設備材料國內檢驗費;⑧工程保險費;⑨大件運輸措施費;⑩大型吊裝機具費;①項目前期工作費;②設計費;③其他費;
第二部分費用估算是,應說明各種費用的取費標準、定額,一般按國家和地區有關規定執行。估算中有外匯費用時,以外幣表示。
③預備費。
分為基本預備費和漲價預備費兩部分。分別計算列出,漲價預備費以年度投資中第一部分費用為基礎,按國家計委的費率計算,同時需考慮外匯部分的限價因素。
(2)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按國務院第82號令(1991年4月16日)的有關規定執行。
(3)建設期利息應根據提供的項目實施進度表已研究確定的基本建設投資來源及資金籌措方式、各種貸款的利率及分年度用款計劃表計算得出。當項目投資來源為多種渠道時,應分別計算各種貸款資金的建設期利息。
在可行性研究中,建設期利息均按年計息。利息的計算,分為單利和復利,計息方法及年利率視項目實際情況而定。
利息計算中,假定借款發生當年在年中支用,按半年計息,還款當年也在年中償還,按半年計息,其余各年按全年計息。按國家規定,建設期利息當年付清。
人民幣和外幣貸款分別計息,匯總于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中。
以上各項計算完成后,撰寫固定資產投資估算表。
§9.1.2流動資金估算
(1)流動資金的組成。項目流動資金按其在生產過程中的作用,可以分為:
①儲備資金。即為保證正常生產需要而用于儲備原材料、燃料、備品、備件等的資金。
②生產資金。即在正常生產條件下處于生產過程中的生產品占用的資金。
③成品資金。即產成品入庫后至銷售前這段時間中產成品占用的資金。
除此之外,還有應收應付帳款、現金等組成的流動資金。
(2)流動資金估算。可行性研究報告中流動資金的估算,按項目具體情況,可采用擴大指標估算法或分項詳細估算法。
擴大指標估算法為:參照同類生產企業流動資金占銷售收入、經營成本、固定資產投資的比率以及單位產量占用流動資金的比率來確定流動資金。
分項詳細估算法為:按項目占用的儲備資金、生產資金、成品資金,分別按年需用額及周轉天數估算定額流動資金,按項目占用的應收應付帳款、現金等估算非定額流動資金。
按詳細估算法估算流動資金后,可列流動資金估算表。
§9.2資金籌措
一個建設項目所需要的投資資金,可以從多個來源渠道獲得,項目可行性研究階段,資金籌措工作是根據對建設項目固定資產投資估算和流動資金估算的結果,研究落實資金的來源渠道和籌措方式,從中選擇條件優惠的資金。可行性研究報告中,應對每一種來源渠道的資金及其籌措方式逐一論述。并附有必要的計算表格和附件。可行性研究中,應對下列內容加以說明。
§9.2.1資金來源
籌措資金首先必須了解各種可能的資金來源,如果籌集不到資金,投資方案再合理,也不能付諸實施,可能的資金渠道有:
國家預算內撥款;
國內銀行貸款:包括撥改貸、固定資產貸款、專項貸款等;
國外資金:包括國際金融組織貸款、國外政府貸款、贈款、商業貸款、出口借貸、補償貿易等;
自籌資金:包括部門、地方、企業自籌資金;
其它資金來源。
可行性研究中,要分別說明各種可能的資金來源、資金使用條件,利用貸款的,要說明貸款條件、貸款利率、償還方式、最大償還時間等。
§9.2.2項目籌資方案
籌資方案要在對項目資金來源、建設進度進行綜合研究后提出。為保證項目有適宜的籌資方案,要對可能的籌資方式進行比選。
可行性研究中,要對各種可能的籌資方式的籌資成本、資金使用條件、利率和匯率風險等進行比較,尋求財務費用最經濟的籌資方案。
§9.3投資使用計劃
§9.3.1投資使用計劃
投資使用計劃要考慮項目實施進度和籌資方案,使用相互銜接。
撰寫投資使用計劃表。其中:固定資產投資按不同資金來源分年列出年用數額;流動資金的安排要考慮企業的實際需要,一般從投產第一年開始按生產負荷進行安排,并按全年計算利息。
§9.3.2借款償還計劃
借款償還計劃是通過對項目各種還款資金來源的估算得出的,借款償還計劃的最長年限可以等于借款資金使用的最長年限,制定借款償還計劃,應對下述內容進行說明。
(1)還款資金來源、計算依據;
(2)各種借款的償還順序;
(3)計劃還款時間。國外借款(包括國內外幣借款)的還本付息,要按借款雙方事先商定的還款條件,如借款期、寬限期、還款期、利率、還款方式確定,與國內按借款能力償還借款不同的是借款期一般是約定的。還本付息的方式有兩種:
①等額償還本金和利息,即每年償還的本利之和相等,而本金和利息各年不等。償還的本金部分逐年增多,支付的利息部分逐年減少。
②等額還本,利息照付。即各年償還的本利之和不等,每年償還的本金相等。
利息將隨本金逐年償還而減少。
國外借款除支付銀行利息外,還要另計管理費和承諾費用等財務費用。為簡化計算,也可將利率適當提高進行計算,對此,可行性研究報告中要加以說明。
第十章財務與敏感性分析
在建設項目的技術路線確定以后,必須對不同的方案進行財務、經濟效益評價,判斷項目在經濟上是否可行,并比選推薦出優秀的建設方案。本章的評價結論是建設方案取舍的主要依據之一,也是對建設項目進行投資決策的重要依據。
本節就可行性研究報告中財務、經濟與社會效益評價的主要內容做一概要說明。
§10.1生產成本和銷售收入估算
為了確定項目未來的生產經營和盈利情況,對項目的生產成本作出接近實際的預測是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內容。生產成本是指生產一定種類和數量的產品所發生的經常性費用,它包括耗用的原料及主要材料、燃料、動力、工資、固定資產折舊費用及大修理費、低值易耗品、推銷費用等。
在成本估算時,其精確度要與投資估算的精確度相當。
§10.1.1生產總成本估算
生產總成本是指項目建成后在一定時期內(財務、經濟評價中按年計算)為生產和銷售所有產品而花費的全部費用。
(1)生產總成本的構成有:
①外購原材料及輔助材料。根據前面第四節中外購燃料動力的數量和單價計算。
②外購燃料動力。根據第四節中外購燃料動力的數量和單價計算。
③工資及福利基金。工資根據第七節中的工資總額計算,福利基金按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提取。
④折舊及推銷費。
⑤大修理基金。
⑥其它費用,包括成本中列支的稅金以及不屬于以上項目的支出等。
⑦流動資金利息,按流動資金貸款額和貸款利率計算。
⑧銷售及其它費用,包括教育費附加,計入成本的技術轉讓費等。
以上各項費用總額構成項目生產總成本。總成本扣除折舊及大修理基金和流動資金利息為經營成本。
(2)列表表示生產總成本。
§10.1.2單位成本
單位成本是將總成本按不同消耗水平攤給單位產品的費用,它反映同類產品的費用水平。
生產單一產品的項目以總成本除以設計生產能力即是單位產品成本,生產多種產品的項目,也可按項目成本計算單位成本。
列表表示單位成本。
§10.1.3銷售收入估算
根據第三節中預測的產品價格及設計生產能力,逐年計算產品銷售收入,當有多種產品時,可分別計算多種產品的年銷售收入并匯總計算年總銷售收入。
§10.2財務評價
財務評價是根據國家現行財務和稅收制度以及現行價格,分析測算擬建項目未來的效益費用。考察項目建成后的獲利能力、債務償還能力及外匯平衡能力等財務狀況,以判斷建設項目在財務上的可行性,即從企業角度分析項目的盈利能力。財務評價采用動態分析與靜態分析相結合,以動態分析為主的辦法進行。評價的主要指標有財務內部收益率、投資回收期、貸款償還期等。根據項目特點和實際需要,有些項目還可以計算財務凈現值、投資利潤率指標,以滿足項目決策部門的需要。
財務評價指標根據財務評價報表的數據得出,主要財務評價報表有:財務現金流量表(全部投資、國內投資、自有資金)、利潤表、財務平衡表、財務外匯平衡表。
用財務評價指標分別和相應的基準參數----財務基準收益率、行業平均投資回收期、平均投資利潤率、投資利稅率相比較,以判別項目在財務上是否可行。
財務評價詳細做法見本書另章。
§10.3國民經濟評價
在對建設項目進行經濟評價時,除了要從投資者的角度考察項目的盈利狀況及借款償還能力外,還應從國家整體的角度考察項目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和需要國民經濟付出的代價,后者稱為國民經濟評價。它是項目經濟評價的核心部門,是決策部門考慮項目取舍的重要依據。
§10.4不確定性分析
在對建設項目進行評價時,所采用的各種數據多數來自預測和估算。由于資料和信息來源的有限性,將來的實際情況可能與此有較大的出入,即評價結果具有不確定性,這對項目的投資決策會帶來風險。為了避免或盡可能減少這種風險,要分析不確定性因素對項目經濟評價指標的影響,以確定項目的經濟上的可靠性。這項工作稱為不確定性分析。
根據分析內容和側重面不同,不確定性分析可分為盈虧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風險分析),盈虧平衡分析只用于財務評價,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可同時用于財務評價和國民經濟評價,在可行性研究中,一般都要進行盈虧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可視項目情況而定,不確定性分析的具體做法,見本書第九章。
§10.5社會效益和社會影響分析
在可行性研究中,除對以上各項經濟指標進行計算、分析外,還應對項目的社會效益和社會影響進行分析。
項目社會分析方法,除可以定量的以外,還應對不能定量的效益影響進行定性描述。內容包括:
(1)項目對國家(或地區)政治和社會穩定的影響。包括增加就業機會、減少待業人口帶來的社會穩定的效益,改善地區經濟結構、提高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等。
(2)項目與當地科技、文化發展水平的相互適應性;
(3)項目與當地基礎設施發展水平的相互適應性;
(4)項目與當地居民的宗教、民族習慣的相互適應性;
(5)項目對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的影響;
(6)項目的國防效益或影響;
(7)對保護環境和生態平衡的影響。
可行性研究人員可以根據項目的不同特點,對項目的主要社會效益或影響加以說明,供決策者考慮。
第十一章可行性研究結論與建議
§11.1結論與建議
根據前面各節的研究分析結果,對項目在技術上、經濟上進行全面的評價,對建設方案進行總結,提出結論性意見和建議。主要內容有:
(1)對推薦的擬建方案建設條件、產品方案、工藝技術、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影響的結論性意見。
(2)對主要的對比方案進行說明。
(3)對可行性研究中尚未解決的主要問題提出解決辦法和建議。
(4)對應修改的主要問題進行說明,提出修改意見。
(5)對不可行的項目,提出不可行的主要問題及處理意見。
(6)可行性研究中主要爭議問題的結論。
可行性研究報告附件。
凡屬于項目可行性研究范圍,但在研究報告以外單獨成冊的文件,均需列為可行性研究報告的附件,所列附件應注明名稱、日期、編號。
§11.2附件
(1)項目建議書(初步可行性研究報告)
(2)項目立項批文
(3)廠址選擇報告書
(4)資源勘探報告
(5)貸款意向書
(6)環境影響報告
(7)需單獨進行可行性研究的單項或配套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報告
(8)重要的市場調查報告
(9)引進技術項目的考察報告
(10)利用外資的各類協議文件
(11)其它主要對比方案說明
(12)其它
§11.3附圖
(1)廠址地形或位置圖(沒有等高線)
(2)總平面布置方案圖(沒有標高)
廣告經營對報業發展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在目前報業競爭激烈、政府已經終止了對報業的財政支持、報業多元化經營在短期內難以實現的背景下,廣告經營對報業集團的發展至關重要。
根據相關調查顯示,組建了報業集團以后,形成了規模效應,廣告逐步向強勢媒體集中。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國內市場的成熟,報業廣告總量呈逐年加速增長的趨勢,據最新統計,截止2003年底,我國報業廣告的總額已經達到200億元,穩坐四大傳統媒體頭把交椅。而且,權威部門基于我國廣告發展模型樂觀預測,自此至2010年,我國廣告經營額總量尚有3倍的增長空間。
然而,報業集團的整體發展卻不容樂觀。經歷了組建之初的調整、磨合階段后,嚴重的體制束縛報業集團自由發展。隨著報業體制改革的步伐加快,報業集團內部的運營機制必將發生重大的變化,廣告經營也是如此。
一、報業體制改革的主要內容
改革開放20年以來,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我國報業正一步步掙脫計劃經濟的束縛,逐漸在日益開放的媒介市場上獨領。而報業的集團化改革對報業的發展具有特別重大的意義。
從我國現行的報業集團的組建過程來看,由于報業發展還遠遠沒有到自由競爭的階段,在短期內很難依靠市場的力量改變無序、分散的狀態,實現資源的整合,因此,行政力量在報業集團的組建中起著主要推動作用。
這種先天不足給報業集團的發展帶來的局限是報業集團的兼并和重組主要局限在同一個區域內進行、單一報業系統內的聯合,同時,還由于特殊的行政規定限制了業外資本投入報業集團。這些都牽制了報業集團產業化的深入發展。
報業集團進行體制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參與市場自由競爭。結合國企改革經驗教訓以及報業集團的實際情況,報業集團體制改革可以從以下三個漸進的層次來思考:首先,明晰報業集團的產權;其次,將報業集團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開,并將國有資產授權經營;最后,對報業集團進行公司制改革。
然而,目前我們一些主要依靠行政力量組建的報業集團只不過是各種子報、子刊的物理組合。所以,體制改革就迫切需要報業集團轉變成為國有資產的授權經營公司,將各子刊、子報的國有資產統籌經營,并對所屬子公司國有資產行使所有權同時承擔相應責任,以持股運作的方式從事國有資本營運,實現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二、體制改革背景下,報業集團廣告經營的發展趨勢
以報業集團為首的媒介體制改革必定對整個媒介行業的結構產生巨大影響。經過體制改革之后,各媒介集團均以獨立主體的身份參與自由的市場競爭,現存的帶有行政烙印的市場格局肯定會被打破。報業集團為了避免在競爭中被擊敗的命運,就需要拓展現有的發展空間和發展范圍,這需要雄厚的資金實力。但是,報業集團的自有資金有限,依靠報業經營自我積累資金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所以,報業集團可以積極探索資本運營多種方式,而通過資本市場融資則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種方式。然而,由于受到舊思維的束縛,媒介進入資本市場的步伐一直比較滯后,報業集團作為整體上市,目前還不可能。通過將經營中的印務、發行或者廣告剝離出來組建成股份有限制公司上市來籌集資金,或許是目前較為適宜的方式,其中廣告經營以其特殊重要作用及盈利能力被作為重點發展對象。
在這種背景下,報業集團廣告經營的發展趨勢成了備受關注的焦點。
報業集團體制改革要求廣告經營實現三個轉變:
首先,整合資源、改變經營思路。這個轉變要求報業集團將各子報和子刊的廣告部合并成一個機構,統管整個集團的廣告經營,經過初步的調整之后,逐步實現各方面資源的整合。
其次,改變廣告經營理念。“厚報時代”和“多頻道時代”的到來宣告了傳媒市場的供求關系由過去的“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這對廣告經營產生了強烈的沖擊。過去是等著客戶上門排隊登廣告,如今,廣告公司必須主動出擊,不僅要對市場構架非常熟悉,而且要對客戶相當了解,要有能力為客戶提供超值附加服務。
1、提高服務層次,落實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
廣告客戶的發展離不開媒體支持,在激烈的競爭中它們更需要專業媒體的宣傳。“以客戶為中心”經營理念的核心就是從客戶的需求出發,盡最大努力滿足客戶。
比如,南方日報報業集團的廣告公司針對客戶的需要,不斷分行業細化服務,先后開辟了“信息速遞”、“現代電腦”、“現代通訊”、“汽車市場”、“天南地北”等廣告服務專版,分別涉及電腦、通訊、汽車、旅游、醫藥等領域,并面向大客戶提供增值服務。以小組化操作的服務方式,固定專人面向特定行業提供有針對性的深度服務,小組成員全面了解整個行業的最新信息,與行業主管政府機構和行業協會、研究專家搞好關系,要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服務,還要在客戶遇到困難時,幫助企業溝通、公關、解決問題。同時,廣告公司還專為大客戶提供增值服務,籌建成立了“大戶室”讓大客戶享受到“超五星級”的服務,利用廣告公司所擁有的資源為大客戶提供“一對一”頂級服務。
一些媒體的廣告公司還為客戶事前提供市場分析、事后提供播出評估等,滿足客戶的潛在需求。
2、主動出擊,推介廣告資源
好的內容不能僅僅靠自身的版面推薦給廣告客戶,還要從各個角度向客戶進行面對面地推薦,這就要求各報業集團的廣告公司紛紛從原來的坐商,變成每年都要在全國各地召開眾多大型推介會的行商,主動走出去,與讀者和廣告客戶進行面對面地交流。
各種推廣招商會不僅內容更加實在,形式也變得豐富起來。從內容上說,以前廣告部門跟客戶開的大部分是“聯誼會”,如今則演變為“推廣會”,主要是向客戶介紹自身媒介的價值、跟同類產品相比的優勢以及其他服務。從形式上說,如今的各種招商、推廣會的花樣層出不窮,有的招商會甚至連專刊編輯記者、文化界的明星、娛樂歌星影星也會出來助上一臂之力。
廣告推介會進一步促進了報業集團、企業和廣告公司之間的交流與溝通,縮短了媒體與企業的距離,也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巨大收獲。
3、創新服務形式,為客戶量身定做各種廣告方案
在信息爆炸、廣告泛濫時代,傳統的硬廣告形式己較難獲得很好的傳播效果,尋求更有傳播效果的廣告形式成為當務之急。
再次,為報業集團承擔籌集資金的任務。這個轉變的第一步就要求將報業集團廣告公司從集團中剝離出來組建有限責任公司。在報業集團體制改革成功的前提下,組建廣告有限責任公司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
對廣告公司的財產實行有限責任。有限責任包含兩個層次,一是廣告公司以自己的所有財產對自己的經濟行為負全部責任;一是針對投資者而言,以其出資額或者持有股票的數額為廣告公司承擔有限責任。所以,投資者即股東享有法律規定的股東權利,并承擔有限責任,而廣告公司則對股東入股的貨幣投資、實物投資乃至無形財產均享有自主、充分、完整的控制權,并以其全部財產對他的債務承擔責任。這是廣告公司上市融資的前提。
根據權力機構、經營機構、監督機構三大機構相互分離、相互制衡和效能最大的原則,建立廣告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任何公司制企業都必須建立的一套比較規范的企業領導制度,其基本構成是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以及經理層。應該說,法人治理結構便是這些機構之間形成的相互制衡的權責利關系的制度化表現,這種組織管理體制既能保障股東的權益,又能使經營者有充分的財產經營權,同時保障有效的監督。
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保障投資者、經營者和勞動者的合法收益。建立一套統一、規范的利益分配制度的目的在于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和利益驅動機制,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擴大廣告公司的自,促進廣告公司的發展,最終實現提高經濟效益的目標。
第二步就是將組建的廣告有限責任公司股份化上市融資。報業集團廣告股份公司可以通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直接融資又包括債券融資和股權融資。
公司債券是指由公司發行并承諾在一定時間內還本付息的債權債務憑證。債券屬于固定收益的金融產品,其早期是和貸款聯系在一起的。不同的人或機構之間借錢與還錢是最簡單的貸款形式,是債務人與債權人兩者之間的行為。債券在本質上也是借錢與還錢,但其與貸款的根本區別在于債券可以公開交易。貸款除非債券化,是不進行公開交易的。債券在最早是由向多方貸款逐漸延伸,即提供資金的人數多到一定程度,從而產生交易的需求,最后從發行時便設計出公開市場交易的機制,逐漸分化成為具有固定收益的一種金融產品。相對于股權融資,債券融資的融資成本較低,可以發揮財務杠桿的作用,同時可以保證股本對公司的控制權。但財務風險較高、限制條款多,且籌資數額有限。
股權融資亦即公司發行股票融資。對公司而言,發行股票所籌集的資金屬于長期自有資本;對股東而言,所持股份代表對公司凈資產的所有權。相對于債權融資,股權融資有著自己的優勢(本文僅指普通股),如:股票屬公司的永久性資本,不需要償還,也不必負擔固定的利息費用,從而大大降低公司的財務風險;由于預期收益高,易于轉讓,因而容易吸收社會資本等等。但股權融資也存在著不可避免的缺點,如發行費用高、易分散股權等。分散股權這個問題對于傳媒產業的上市公司非常敏感,而我們可以借鑒國外傳媒業的經驗,限制小股東的持股比例,超過1%或者3%時要自動減持,從而保證國家對報業集團發展方向的控制。
此外,盡管目前我國創業板市場尚未啟動,但深圳股票證券交易所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據悉最遲可以在2005年上半年啟動。作為新興的市場,創業板是針對那些中小企業而設,以便為相關企業提供一個持續融資的途徑,以助其盡快的成長與壯大。而主板市場則是針對那些具有一定業績基礎的大中型企業而設,為該類企業實現規模的擴張提供融資途徑。這為一些難于在主板市場直接上市的媒介集團的廣告公司,提供了一個難得的融資機會,而不用在主板市場買殼或者利用非媒介公司上市,從而降低了進入資本市場的成本和門檻。
目前媒介集團常見的上市融資模式有兩種,一種是將自己原來的經營部分資產分離出來,注入一家非媒介公司,再由該公司申請上市。東方明珠、電廣傳媒、歌華有線和中視傳媒采用的都是這種模式。另一種是借殼上市,找一家上市公司進行資產重組,用媒介的優質資產置換不良資產。采用這種模式的包括博瑞傳播、賽迪傳媒等。而這兩種模式存在的共同缺陷就是周折太多,成本居高不下。如果報業集團將廣告經營直接上市,則可以避免這些弊端。
財務會計報告由會計報表、會計報表附注和財務情況說明書三部組成。會計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及相關附表。相關附表示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補充報表。
1.2資產負債表
資產負債表是反映企業在某一特定日期財務狀況的報表。他是根據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這一會計平衡式,依照一定的分類標準和一定的順序,將企業在一定日期的資產,負債及所有者權益予以適當編制而成的。資產負債表反映使企業在某一特定時期的財務狀況,所以它是靜態的報表。
1.3利潤表
利潤表示反映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經營成果的報表,是動態的會計報表。他是根據利潤=收入-費用這一會計平衡式,把一定期間的收入與同一會計期間的費用進行分配,以計算出企業一定時期的凈利潤。
我國該定采用多步式利潤表,凈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用以反映企業的稅后利潤。
1.4現金流量表
現金流量表示反映一定會計期間現金流入和流出的報表,是動態的會計報表。現金流量表為會計報表使用者提供一定會計期間內現金流量的信息。會計報表使用者通過對現金流量表的分析,可以評價企業在未來會計期間的現金流量,評估企業償債及支付投資報酬的能力,了解企業本期凈利潤與經營活動中現金流量發生差異的原因,掌握本期內影響或不影響現金流量的投資活動與籌資活動。
2財務會計報告環境的新需求
2.1信息的透明度和可靠性的要求
會計信息對使用者范圍較廣,用戶需求觀關注的焦點是價值的相關性問題,許多投資者認為,歷史成本財務報告缺乏透明度、可靠性的信息,不僅不能為監管部門和投資者發出預警信號,使其判斷失誤。針對會計信息嚴重失真的局面,許多人認為財務會計報告的質量主要取決于其是否向投資者進行了充分而公允的披露,強調信息的透明度和可靠性,按照用戶需求觀,為了提高會計信息的相關性,會計準則必須給予企業相當大的可選擇空間,但這勢必給企業的盈余管理提供合法的操作空間。投資者保護觀更注重會計信息的可靠性,注重對處于信息劣勢地位的中小投資者的保護,它要求會計準則盡可能縮小企業會計政策、會計判斷選擇的空間。在很多情況下,相關性與可靠性是正相關的關系,遺憾的是在某些情況下,相關性強的信息可靠性卻較差,可靠性強的信息相關性卻較差。
2.2財務會計報告長期性和導向性需求
傳統工業經濟下信息使用者注重的是財務信息,而在知識經濟下不僅要獲取財務信息,還要獲取非財務信息;不僅要獲取長期量信息,還要更多地獲取導向性信息;不僅要獲取確定的信息,還要更多地獲取不確定的信息;不僅要獲取長期量信息,還要更多地獲取預測信息;不僅要獲取企業整體信息,還要獲取分部信息。信息使用者要求拓展信息披露的內容,在信息的質量上強調信息的相關性、長期性與導向性。
2.3報告主體硬件與報告主體拓展的需要
中國的會計報告主體規模從小到大、硬件配置極不均衡,有些大型企業完全實現了電算化會計核算,有些企業還至今仍停留在手工簿記階段。全面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實現財務會計報告革命的關鍵。隨著信息化的加速和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企業組織結構正悄然發生網絡化的改變,會計主體的內涵與外延亟需拓展,主體資源需要重新計量與評價。另外強大的外部競爭壓力,迫使企業的財務會計報告發生革命性變革。
3財務會計報告的發展趨勢
3.1報告彰顯快捷靈敏
財務會計報告是企業中一項重要的管理活動,在企業的股東結構日趨多元化的今天,企業不僅要考慮現有投資者的信息需求,更要將企業推向潛在的投資者,吸引潛在投資者的注意。為做到這些,企業的財務會計報告要向使用者充分披露有關企業未來發展前景,盈利預測,現金流量的信息。同時更加強調對預測信息的規范,盡可能提高預測信息的可信度和可靠性。反映經營者的經濟狀況是會計的基本目標,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決策的會計信息是會計的主要目標。會計的報告目標逐漸由受托責任觀向決策有用觀轉變,同樣新的財務報告目標也將繼續鎖定在為企業各利益相關者決策提供快捷靈敏的相關財務信息。
3.2報告內涵更加多樣性
新的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是一種以事項會計為基礎的,可以向信息使用者充分披露有關企業未來發展前景,盈利預測,現金流量等財務信息的更為簡明易懂的一種交互式的實時報告。這種財務報告由于信息量的不斷擴大,會使得信息的范圍上將有很大的擴展,將更多反映非貨幣性的信息。在信息的表述方式上,不再僅限于文字與表格方式,而是更多地運用圖形與音像方式恰如其分地表達信息內涵,做到圖文并茂,音像俱全,使信息的表達更形象、直觀、易于被使用者接受和理解,以便在網絡上轉輸的、表式信息更為簡明易懂的實時報告。
3.3報告注重雙向高效的信息傳遞
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是一種以事項會計為基礎的,可以向信息使用者充分披露有關企業未來發展前景,盈利預測,現金流量等財務信息的更為簡明易懂的一種交互式的實時報告。這種財務報告模式借鑒與融合了現有的幾種對未來財務報告的預測,它以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及全面收益報表為支柱。這種財務報告模式通過增加全面收益報表,可以讓報表使用者更清楚地得到有關一個企業財務業績的全部信息,更好的滿足信息使用者對企業財務信息特別是反映企業未來現金流量的預測信息的要求。從而為會計數據的分類、重組、再分類、再重組提供了無限的自由空間。同時,這種財務報告模式是一種實時報告系統,有效地解決了信息的時效性問題。它通過提供實時的財務信息,為經營決策者和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確的判斷服務。
總之,未來財務會計報告在計價模式上將向多元計價模式發展,由歷史成本計量到公允價值計量,同時考慮通貨膨脹的因素;在披露信息的范圍上將有很大的擴展,將多多反映非貨幣性的信息,像關于企業人力資源、無形資產、數字資產、金融衍生工具等方面的信息。并通過雙向的信息傳遞,使信息的提供者與使用者做到知己知彼,減輕信息的不對稱現象,提高資本市場的效率。
參考文獻:
[1]姚正海,梁棟楨.試論未來財務報告的發展趨勢[J].2003,02.
[2]程春暉.全面收益會計研究[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12.
[3]于振亭.對新形勢下財務報告改進與發展的建議[J].財會月刊,2001,04.
[4]2001最新企業會計制度、企業會計準則匯編[S].中國物價出版社,2001,06.
[5]張以寬.論當前虛假財務信息的主要成因[J].江西審計與財務,2002,08.
[6]任福海.試論財務會計報告的發展趨勢[J].會計之友,2004,12.
一、選題及目的
撰寫學位論文的開題報告首先要有選題。選題就是學生學位論文的研究題目。選題有幾種來源,要么來自于個人的生活經驗或專業經驗,要么來自文獻閱讀,要么來自于老師的建議。選題還會涉及選題的大小、選題的范圍。它們都是相對而言的,這也視研究隊伍的大小和研究能力強弱來確定。我們舉個例子就可以說明,“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可以縮小為“小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還可以縮小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甚至再縮小為“小學數學幾何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由此可以看到選題由大到小的變化。選題意義可以理解為研究目的,選擇了一項研究到底要達到什么目的,這是研究者首先需要明確的目標,通常選題意義或研究目的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第一是學術意義,第二是理論價值,第三是實踐價值,第四是個體目的,第五是知識發展。任何一項選題都可能從以上幾個方面來設定其意義,但并不是每一個選題都要達到這些目的,這要視選題大小、范圍和類型而定。在選題意義上,作為一種科學研究,論文的意義在于填補知識的空白或探索新知識、找到一些現象的起因、描述一些現象、解決一個實際問題或驗證一個假設。
二、概念和理論框架
從研究選題、研究問題、研究文獻綜述到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的確定中可以明確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的主要內容,但一項研究是否具有獨創性或原創性還取決于這項研究的理論框架或分析框架、研究視角或范式。所以在學位論文的開題報告中還須提出研究的理論框架,這個框架將決定學位論文的邏輯結構。研究“概念框架和研究目的密切相連,而且研究目的與框架共同對研究問題的形成造成重要影響”[1]8。為什么研究需要概念或理論框架呢?這是因為一個概念框架、模型或理論可以幫助提出一個科研問題或對某個問題做出解答。科學研究實質上是為了發展或驗證能解釋自然界和社會生活的理論、假設、模型、猜想或概念框架。研究問題和理論之間的聯系是直截了當的。一個研究問題可能需要多個理論,不同的理論可能對一個問題作出不同的解答,如“班級人數和學生成績之間的關系是什么”這樣一個研究問題可以用多種理論來回答。另外,觀察什么與如何觀察是由該問題或選題的一個核心概念來驅動的。那么什么是概念?什么是概念框架?什么是理論?什么是理論框架?概念或理論論文格式從哪里來?如何在研究設計中構建概念或理論框架?如何在研究設計中應用概念或理論框架?這些問題都是我們在研究中需要解決的問題。研究的理論框架其實還與研究的假設聯系在一起,也就是說,每一個開題報告都會有研究的假設,或者說,做研究首先要有假設,然后去找證據證明這個假設是成立的。如一個研究生提出了一個假設,說一個人的數學成績取決于他的語言能力,語言能力強則數學成績就高,這就是一個假設的理論模型。
三、研究問題
一切研究都始于問題,學位論文的開題報告是研究的開題報告,因此也必須始于問題。年鑒學派大師費弗爾說得明確:“提出問題是所有史學研究的開端和終結,沒有問題便沒有史學。”[2]同時,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可能只需要數學或實驗技巧,而提出新問題、發現新可能性或以新視角看待舊問題,卻需要具有創造性的想象力,這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3]52由此可見在研究中問題的重要地位。什么是“研究問題”?研究問題說明研究者想要知道什么,想要通過研究理解什么,因此研究問題一定是指向知識和理解。研究問題與研究假設是有區別的,研究假設是研究者對這些問題的嘗試性回答。1.問題的來源“多數人的寫作或者緣于現實的思考,或者緣于閱讀的興趣。其實,在大多數情況下,閱讀會促進對現實的思考,對現實的思考常常會求助于閱讀。”[4]“通過專業或個人日常經驗選擇一個研究問題似乎比通過(老師)建議或文獻的途徑更加危險。但這種擔心未必正確。以個人經驗指導你的研究有可能會更具價值。”[1]13從這些話中我們可以看出,閱讀、專業活動、生活經驗、老師建議都可能成為研究問題的來源。這里需要解釋和說明的是,在中文中“問題”有多重意義,而英文中question、problem、issue各具有特定的意義所指。我們用三個動詞就可以解釋這三個詞的意義了:“回答問題”、“解決問題”和“討論問(議)題”。在學術研究中可能為了“解決問題”而要提出需要回答的研究問題,所有的“解決”“回答”的問題都可以成為討論的問題。因此在研究中需要“回答問題”。通常我們會說,“偉大的科學研究工作常常出于解決某一急迫的實際問題。”[3]192.三個基本問題:是什么?為什么?如何?由于研究者的研究價值觀不同,對研究問題的認識也不同。馬克斯威爾把研究問題劃分為三類,它們是一般化問題(genericquestions)和具體化問題(particularisticquestions)、工具主義者問題和實在論者問題、變量問題和過程問題[1]53。也有方法研究學者認為,“大量的教育研究問題可以歸納為相互關聯的三類形式:描述性問題———正在發生什么?因果性問題———是否有系統性的作用?過程性或機制性問題———為什么會發生或怎么發生的?”[3]93我們把問題基本上分為三類,即本體論問題、價值論問題和方法論問題,通俗地說,在研究中時刻要回答“是什么”、“為什么”和“如何、怎么辦”的問題。3.問題的表述方式研究者應該以有助于實現實踐目的的方式提出研究問題,而不應該把這些研究的目的隱藏在研究問題本身中。并且研究問題必須是通過研究能夠得到解答的問題,研究必須是真正可以實施的。“如果提出一個沒有哪個研究能夠回答的問題是沒有價值的,無論是因為無法獲得回答問題的資料,還是得出的結論可能會有嚴重的效度威脅。”[1]51如果把研究問題劃分為工具主義者問題和實在論者問題,那么通常會有如下說法:提出研究問題時,要以研究對象所說或所報告的方式,或者以直接觀察到的方式,而不是以信念、行為或因果推論的方式提出。4.問題和選題的關系對什么問題的研究和回答才具有選題意義?研究問題應該通過研究者的研究可以回答的問題,而且可以直接詢問研究如何實現實踐的目的。在論文開題報告中,首先要表述的是“問題的提出”,也就是提出要解決的問題,提問的方式多種多樣。德里達在談到“本體論”問題時,認為本體論始于“這是什么”這種方式的提問,但他反對邏各斯中心主義方法,但反對的策略則是“回溯到源頭去”,他主張的追溯就是“提問(questioning)”,“提問看上去只是疑問而無所肯定,其實,照海德格爾的說法,在提問中,所要問的問題的方向就已經確定了。這其中就有著yes。”[5]因此在我們的論文開題報告中,提出問題本身就是一種肯定,提問者只是對它進行論證而已。要很好地設計研究問題,因為它們會影響到方法的可行性和研究的效度或結果。研究問題是研究設計的中心,它決定著其他各個部分。問題提出要有意義。“從偶然的想法到形成概念并具體確定一個值得探索的問題,這一過程對科學研究是至關重要的。”[3]515.研究問題與概念或理論之間的關系這兩者之間的關系也很重要,因為研究問題的提出是基于研究的概念或理論基礎上的。我們舉個例子就可以明白,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這個選題并沒有能夠反映出某一個重要概念或理論,雖然“課堂教學”、“有效性”都可以作為概念來看待,但不足以表明其學術性或理論性;如果我們把選題改為“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心理學研究”,“心理學”的學科性就成為這個選題研究的概念來源或理論來源。
四、研究方法
通過對研究內容的建構,確定了研究的對象和方向,但任何研究都需要利用一定的研究方法來完成。研究方法,即收集數據的方案和對數據的測量和分析,應根據研究問題來選用,并應該能直接回答該問題,將問題和方法直接相聯系,可以在調查方法、數據、假設的互相作用基礎上進行一系列邏輯推理,從而得出合理的結論。包括教育學在內的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通常會有四種,如歷史研究法、內容分析法、個案研究法、統計和調查研究法[6]。研究問題和研究方法有什么關系呢?從邏輯上說,研究方法與研究問題應該是一致的,“你運用的方法一定要能夠回答你的研究問題”[1]8。研究方法是回答研究問題的手段,而不是研究問題的邏輯轉換,研究方法的選擇不僅依賴于研究問題,而且取決于真實的研究情境,還要考慮如何在這種情境中最有效地獲得研究所需要的資料,也就是針對什么問題使用什么方法在邏輯上要求清楚地表達出來的,如對基本概念的界定和梳理,用文獻法,但文獻綜述中可能會使用文獻統計法。研究問題與研究方法應該是結合在一起的,它們不是一種邏輯結合,如果研究方法不能為回答研究問題提供所需要的資料,那么就需要改變研究問題,或者改變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必須適合研究問題,而且研究者必須有能力實施這個方法。”[3]59因此研究者應該指出某種研究方法為什么能有效地研究某個問題,對研究方法必須進行詳細描述,包括測量的方法、數據收集的過程論文格式、對數據的分析等,必須能讓其他人評論或重復驗證這項研究。此外,研究還需要指出研究方法的局限性。研究問題與研究目的、概念和理論框架、研究方法、研究結論的邏輯關系如圖1所示。各學科研究都有一套指導科學研究的根本性的原則,這些原則是:①提出有意義并能通過實證來研究的問題;②將研究與相關的理論相結合;③使用能對研究問題進行直接研究的方法;④進行有條理的、明確的邏輯推理;⑤實施重復驗證和研究推廣;⑥發表研究結果,鼓勵專業人士的審查與評論[1]49。
五、研究文獻綜述
在確定了選題和確定了研究的問題之后,必須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研究工作是文獻綜述。文獻綜述雖然是一種研究方法,但它是一種最基礎的研究方法,是任何研究都必須要使用的一種研究方法。問題是文獻種類有哪些?通常我們可能需要的文獻有教育學術專著、教育學術期刊論文、教育學術會議論文、教育政策文本、教育學術學位論文、教育學術研究手冊、教育學術工具書(百科全書、辭典等),但要注意不包括教材。有學者指出,“針對某個問題所作的相關的文獻綜述可能會發現這個問題尚未被解答。當發現這個空白之后,文獻綜述通過分析該問題和相關假想是如何被討論的,以及發現過去所用的抽樣、選址和其他重要背景,可以幫助提出各種不同的答案及研究的設計和執行方案。”[3]52由此可見,在進行文獻綜述的時候必須以問題為中心,也就是要針對研究中所提出的問題進行綜述,這樣可以避免羅列文獻的簡單做法。為什么要做文獻綜述呢?它是學術研究的一項基本規范,當然文獻綜述更重要的是為了知識傳承和知識創新。在做文獻綜述時我們最需要弄清楚的是知識譜系。借用福柯的“考古學”說法,文獻綜述可以理解為知識考古學,它就是對知識形成的歷史過程進行梳理,這一過程不再被看成是確定無疑的,或是有明確的主體意義的規劃在其中起決定作用。知識形成的過程被福柯處理為知識相互詮釋的過程,一個(或一種)知識的形成總是“通過另一個既是次要的又是重要的、既是隱蔽的又是基本的意義的話語之明確意義重新”[7]當然就一項研究而言,文獻綜述的價值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價值就是為本研究選題提供啟示,也就是說,通過文獻綜述為本研究選題奠定了知識基礎,從文獻綜述中找到了選題的重要依據,或許是新選題新研究,或許是舊選題新研究,或許是舊選題補充研究……總之只有在文獻綜述的基礎上才可能知道你的選題在所屬研究領域中的地位,這是研究創新和研究進步的根本標志所在。因此文獻綜述是進入到學術研究的第一道門檻,不做文獻綜述是無法進入到學術殿堂的。通過以上的研究我們可以看到,學位論文的開題報告需要有選題、問題、文獻綜述、內容、方法、理論框架等內容,而所有這些內容具有內在的邏輯一致性,選題要具有意義必須通過問題的研究和解決來體現,而文獻綜述是圍繞著提出的問題來展開的,研究的內容是根據文獻綜述和研究問題來確定的,研究方法一定是從屬于研究的問題和研究內容的,而理論框架、分析視角是為了使方法使用的有效性得以展現。看來,研究問題與研究目的之間的關系應該清晰,應該利用有關研究對象的已有的知識以及相關的理論概念與研究模式來豐富研究問題,應該用理論與知識豐富研究目的,選擇什么樣的相關理論和知識又取決于研究目的和研究問題。湯一介說:“照我的想法,‘哲學’應該是從思考某個(或幾個)‘哲學問題’出發,而形成的一套概念體系,并據概念之間的聯系而形成若干‘哲學命題’,并在方法上有著相當的自覺,進而進行理論上的分析與綜合而形成的關于宇宙人生的哲學體系。”[8]哲學體系是這樣形成的,包括教育在內的其他學科的理論體系又何嘗不是如此形成的呢?開題報告或研究設計應是整個研究過程中不斷進行的事情,而不僅僅是一開始的事情,因為隨著研究過程進展,研究者會出現新的觀念,找出新的材料,……它是一個無限的過程,因此適時、適宜地作出調整是很正常的事情。
參考文獻
[1]馬克斯威爾.質的研究設計:一種互動的取向[m].朱光明,譯.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7.
[2]布洛赫.為歷史學辯護[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譯者的話12.
[3]沙沃森,湯.教育的科學研究[m].曹曉南,等,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
[4]周曉虹.《白領》、中產階級與中國的誤讀[j].讀書,2007(5):119.
學位論文開題報告是研究生在完成文獻調研后,寫成的關于學位論文選題與如何實施的論述性報告.碩士研究生作開題報告的時間一般在第三個學期末或者第四個學期初,即基礎課程學習完成之后,研究工作實施之前.開題報告既是文獻調研的聚焦點,也是學位論文研究工作展開的散射點,對研究工作起到定位作用,對于研究生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國內高校和研究院所在研究生的培養過程中都十分重視開題報告,組織相關專業的專家,會議評審《開題報告書》.暨南大學 2002年1月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研究生學位論文開題報告工作并啟用新版開題報告書的通知》.一般,對開題報告選題合適、方法得當、措施落實的,同意論文開題;對于尚有不足的,需要修改報告.有的要求書面回答開題報告會提出的問題和意見.對于不合格者,必須重做開題報告,通常只有一次重做報告機會,而且在一個學期以后.在審核開題報告時,若評議為科研能力差,缺乏培養前途的研究生,則認為不宜進入論文階段,通過中期篩選淘汰.有的單位還要求填寫《學位論文開題報告評審表》,尤其對博士生的開題報告.可是,對如何做好開題報告的文章很少見到,希望本文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因博士生開題報告比碩士生開題報告要復雜得多,以下只針對碩士生開題報告加以論述.碩士生的開題報告與科研課題開題報告不同.在科研中,重點項目要求寫可行性論證等報告,一般項目寫開題報告,科研課題開題報告由有中級職稱以上的科技人員編寫,涉及深度和廣度都遠大于碩士生開題報告.碩士生開題報告目的也不同,主要是培養學生如何選擇論文研究題目、辨認難點、確定技術路線、怎樣計劃安排等,重在科研程序的訓練.對應于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的科研過程,開題報告相當于《設想方案》和《實施方案》的階段.中物院研究生開題報告內容包括3個大的方面:立論依據、研究方案和主要參考文獻.立論依據包括課題研究目的、意義和應用前景,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研究方案包括:(1)研究內容、研究目標和擬解決的關鍵問題;(2)擬采取的研究方法、技術路線、實驗方案及可行性分析;(3)本項目的研究特色與創新之處;(4)預期的研究進度.其它高校和研究院所的研究生開題報告,因學科不同,格式有所區別,但主要內容和關注點,卻大同小意.結合核能科學與工程碩士生近年的實際情況,對開題報告看法如下.按照東北林業大學史濟彥老師[1]的觀點,從課題選擇到論題選擇體現了選題的整個過程,由4個部分組成,其總步驟是:課題選擇→課題綜述→論題選擇→開題報告.因此,文獻調研的深入和全面程度,會相當程度地影響開題報告的質量,在開題報告中反映出來.對沒有太多實際經歷、在相關知識方面積累較少的研究生,要作好論文研究,必須首先做好文獻調研.雖然受到該領域科技發展狀況、具體實驗室條件、指導老師等因素限制,但為了獲得一個好的學位論文選題,充分掌握文獻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客觀基礎,值得學生付出艱苦努力.問題是指事物的實際運行狀態和期望狀態的差異,是與存在、發展、創造、成果等相關的一個概念.馬斯洛[2]認為:科學研究應該以問題為中心,不應該以方法為中心.波普爾的理論中,認為科學研究起于問題, 止于問題.這二位科學家,時代不同,角度不同,表述不同,對問題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地位的看法卻是相同的.文獻調研的目的,除了掌握情況,豐富知識,提高文獻綜述能力外,更重要的是發現問題.在研究生開始接觸科學研究之初,就要樹立以問題為中心的觀念.在文獻調研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在開題報告中明確研究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2、開題報告的主要內容
隨著高職院校數的增加,高職學報數在不斷增加。據筆者不完全統計,全國高職高專學報已有540余種,其中電力類高職高專院校學報僅12家。雖然大部分為具有雄厚基礎和實力的刊物,在各省優秀高校學報中也占有一席之地。但學報要想成為全國高職學報中的一朵奇葩、一個亮點,需進一步強調特色,全方位提高學報的質量,正確定位,不斷創新,將學報打造成具有電力學院特色的學報,才能成為精品學報、品牌學報。
1電力類高職高專學報有其自身的獨特性
1.1行業性
電力類高職高專院校通常是以工科為主,工、管、文、財等學科相結合的省屬普通高等學校,大多數學院隸屬于地方電力公司,業務上接受教育廳指導,其辦學指導思想主要是面向地方、面向電力行業,培養地方和系統內急需的應用型、技能型專門人才,直接為地區經濟建設服務。因此,學報應結合學院的辦刊宗旨,立足電力系統,使行業性成為學報的特色。
1.2應用性
本科高等學校學報通常把學術價值放在第一位,但高職學報應結合高職學院重實踐、重基本技能和技術應用能力培養的辦學宗旨在重視學術價值、不排斥高尖技術外,更多要求是應用性,需要覆蓋面廣,兼容各門各類層次的適用技術,以便直接為當地經濟建設和當地政府決策服務。這一點無疑要成為學院學報的“重頭戲”,所以“應用性”是學院學報選題和欄目編排的重點。根筆者統計,在高職學院學報2006年自科版刊發論文中,應用技術方面的論文約占總數的75%,這個比例充分證明應用技術方面的文章在高職學報中占有的份量。以我院學報為例,2006年全年刊發的128篇論文中,電力系統、動力工程及電力發展論壇、電力企業管理類論文60篇,占總數的47%;在全年刊發論文的178位作者中,省內作者高達126人。學報的行業性、地方性可見一斑。
2求是創新,打造有電力特色的品牌學報
2.1設置特色欄目
我國現代著名的出版家鄒韜奮先生很重視報刊的個性和特色,他曾經說過:“沒有個性和特色的刊物,生存已成問題,發展就更沒有希望了”。鄒先生將刊物的個性特色提高到存在與發展的高度,并將特色作為衡量刊物力度的標志。一個刊物,尤其是學術期刊,應特別重視和倡導個性特色的形成。
電力類高職學報的辦刊宗旨是堅持為教學、科研服務,為電力行業的發展服務。要辦出自己的特色,學報自然科學版在欄目設置上緊緊結合學院所辦專業性質,突出技術應用性,要將電力工程、動力工程設為特色欄目;社會科學版將電力企業管理、電力發展論壇設為特色欄目。這些欄目是固定常設的,相應的稿源較豐富,且理論聯系實際,主要反映應用研究成果,有利于形成以學科專業建設與發展為重點的學術氛圍。這些欄目特色鮮明且獨樹一幟,讀者反響熱烈,論文的下載率和引用率較高。
隨著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電力行業與其他行業的關系日益緊密,因此有關電力供應、電力價格等敏感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電力類高職學報應考慮增加“電力市場”欄目,以適應電力發展的需要,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據筆者調研,目前該欄目在電力院校學報欄目中尚為空白。
客觀地分析,自2004年夏季的“電荒”波及到全國各行各業和人民生活后,未來的10年內電力這個原本應該提前出發的“先行官”,一定會邁開大步,奮力趕超至其他行業的前頭,以保證經濟的正常發展。
因此有關電力方面的各類政策性研究課題、技術類研究課題會很容易地得到資金贊助而獲得批準,自然也就有相當多的論文伴隨著課題的進展和完成而誕生。多發表與學報的專題化欄目選題一致、高級別課題類稿件,是擴大學報的社會影響和知名度,提高學報學術質量的有效措施。另一方面,在我國,專門設置與電力相關欄目的學報屈指可數,除幾所電力學院外,只有幾家綜合性大學學報刊登電力行業相關技術的論文,因此,學報設置如電力系統、電力市場、電力企業管理、能源動力工程等電力類特色欄目,將為廣大作者提供有選擇余地的、對口的園地。
此外,所有學報目前都設有教育教學欄目,筆者認為,高職學報應專設“高職教育理論與實踐”欄目,并作為特色欄目,及時將高職理論與實踐研究的最新成果刊發出來,以指導各高職院校的辦學實踐。高職院校從師資和科研能力等各個方面跟普通高校相比是存在相距,但在高職教育領域上大有文章可做。
因為高職院校培養的是技術型人才,高職院校“雙師型”的教師建制使教師的素質培養、教學方式、教育理念等方面有獨特的地方,高職教育在高職學報上完全合適,也增強了高職學院特色。如果電氣學院學報設置該欄目,將在高職院校中樹立起一面旗子,既能對高職理論的發展作貢獻,又能將作者群和讀者群擴大到全國各地,可謂一舉兩得。
2.2發揮優勢,正確定位,文理分開
目前,所有的電力類高職高專學報,雖然側重于發表工科版論文,但事實上均為綜合版,即文、理兼顧。新聞出版總署《關于進一步調整高校學報結構的通知》中明確指出:可適當發展高校專業性學術期刊[1],電力類院校學報應抓住這一機遇,抓緊策劃,對現有學報進行改造,文理分開,創辦社會科學版和自然科學版期刊。根據本院校學科的優勢,將自科版集中報道強學科的科研成果和教學經驗。文理分開后更能體現欄目特色同時縮短發表周期能對重大的吸引眼球的課題研究項目進行跟蹤報道這樣不僅及時將相關研究成果應用于實際工作,還能保持讀者對這些課題、對學報的興趣和熱情。
在近年來的全國高職高專學報評比中,《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浙江水利水電專科學校學報》、《山東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沈陽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等電力類學報均獲得優秀學報的稱號,充分說明電力類高職高專學報的整體實力。如果電力類學報實行文理分開的辦刊模式,將會使社科版的文摘率大大增強,自科版的影響因子大大提高,從而使學報在界限分明的文科學報和理科學報評比中均能獲得更好的成績和名次。
2.3圍繞特色征集稿件
電力院校學報要圍繞特色征集稿件。社科版圍繞高職高專教育觀念改革、體制改革,教學體系、內容改革,電力企業管理、電力市場板塊;自科版圍繞水利工程、電力工程、能源工程、動力工程技術板塊;總之,只要充分體現高職高專院校學科建設特色,能讓讀者了解所在領域的研究進展,關注科研動態和研究的焦點,又能提供專業的知識積累的文章,都屬于學報征集的主力稿件范圍。2.4建立開放型編委會
編委會是學報編輯出版工作的學術指導機構,對學報編輯出版工作起指導、監督和咨詢作用。編委會的學術陣容、學術水平與學報的質量息息相關。
高職院校的學報編委會成員,大多是學校各部門負責人,雖然能勝任把握學報的辦刊宗旨,使學報沿著正確的軌道發展的任務;但在學報的學術研究深度和廣度、學術發展視野等方面尚需進一步加強,尤其是對與生產活動緊密聯系的高新技術發展動態把握不夠。根據高職學院的特點,應考慮增加編委會成員,從其他有關高校及科研院所和公司企業聘請知名的中青年學者和技術精英,組成陣容強大、學術造詣精深、學風嚴謹、緊隨現代科技發展的學報編委會,在這樣的編委會指導下,學報的水平會很快提高。
特色是質量的體現,但特色并不等于質量。學報質量的保證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其中編輯的責任重大。
編輯工作的本質是選擇,而選擇的核心是前沿性選擇,只有立足于科學前沿,才能準確地發現并選擇具有科學價值的稿件。因此,編輯首先應緊跟社會發展,緊跟科技發展,了解科學前沿動態。編輯既是雜家,也是專家,編輯應有一個主要專業方向,并融會貫通多門學科。對于高職院校的學報,學報依托行業,編輯應熟悉本行業的專業基礎理論,專業發展方向,才能保證特色欄目的質量。因此,筆者認為,高職學院教師提倡是雙師型的,高職學報編輯也應提倡是雙師型的。編輯是教師,能勝任專業課程的教學工作,才能保證論文中基礎理論的正確性。編輯是工程師、經濟師、會計師……,掌握管理新理念和科技新技術,才能從眾多稿件中遴選出具有最新科技含量,對生產實際有指導推廣作用的好稿子。學報的特色是編輯們賦予的思想和文化內涵來體現的[3],學報上發表的每篇論文都傾注著編輯的心血。而高素質、雙師型、強陣容的編輯隊伍,是建設具有電氣學院特色的精品學報的基本前提。
3結束語
電力類高職高專院校在發展,院校學報也在發展。根據“與時俱進”的要求,及時調整學報發展的思路,深化學報改革,突出地區和專業特色,提高編輯素質,促進學報成為全國高職高專學報的品牌學報。
[參考文獻]
《中國青年報》報道:復旦大學新聞學院2019級研究生所做畢業論文開題報告,僅有不到1/3的博士研究生獲一次性通過,而78位碩士研究生,10人沒獲通過,僅有19人獲一次性通過。這在復旦大學乃至于全國研究生教育的歷史上“都很少見”。但據筆者了解,倘若以嚴肅的眼光審視目前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的論文開題報告工作,可以說,管理部門、導師、研究生三者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認識不足的問題——視“論文開題報告為走過場”、視“論文開題報告為形式”。除思想上重視不足外,對畢業設計開題報告的撰寫方法缺乏了解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鑒于此,筆者結合自己的管理工作體會,就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的寫法和技巧做一探討。
1.1 1 畢業論文選題的原則
畢業論文選題一般要求滿足以下原則:
①開拓性:前人沒有專門研究過或雖已研究但尚無理想的結果,有待進一步的探討和研究,或是學術界有分歧,有必要深入研究探討的問題;
②先進性:碩士畢業論文要有新的見解,博士畢業論文要做出創造性成果;
③成果的必要性:所選課題應有需要背景,針對實際的和科學發展的需要,即應有實際效益或學術價值;
④成果的可能性:課題的內容要有科學性,難易程度和工作量要適當,充分考慮到在一定時間內獲得成果的可能性。
以上要求說明,畢業論文題目不是給定的,而是研究出來的,只有在對所研究領域的過去、現在的研究資料等信息進行全面把握、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才能夠確立滿足以上“四性”要求的選題,從而為完成高質量的畢業論文奠定堅實的基礎。無論是結合導師已有科研任務的選題,還是自選課題,選題之前的“信息積累”與“發現問題”均是研究生所必須經歷的過程,盡管導師已完成了以上過程,但導師并不能替代研究生,這就是研究生學習、研究的獨立性要求。
1.2 2 開題報告的內容與撰寫要求
開題報告的內容一般包括:題目、立論依據(畢業論文選題的目的與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研究方案(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過程、擬解決的關鍵問題及創新點)、條件分析(儀器設備、協作單位及分工、人員配置)等。
2.1 開題報告——畢業論文題目
題目是畢業論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要求:
①準確、規范。要將研究的問題準確地概括出來,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反映出研究的性質,反映出實驗研究的基本要求——處理因素、受試對象及實驗效應等。用詞造句要科學、規范。
②簡潔。要用盡可能少的文字表達,一般不得超過20個漢字。
2.2 開題報告——畢業設計立論依據
開題報告中要考慮:
① 畢業論文的選題目的與意義,即回答為什么要研究,交代研究的價值及需要背景。一般先談現實需要——由存在的問題導出研究的實際意義,然后再談理論及學術價值,要求具體、客觀,且具有針對性,注重資料分析基礎,注重時代、地區或單位發展的需要,切忌空洞無物的口號。
此外,文獻綜述所引用的主要參考文獻應予著錄,一方面可以反映作者立論的真實依據,另一方面也是對原著者創造性勞動的尊重。
2.3 開題報告——畢業設計研究方案
開題報告中要考慮:
① 研究的目標。只有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才能保證具體的研究方向,才能排除研究過程中各種因素的干擾。
② 研究的內容。要根據研究目標來確定具體的研究內容,要求全面、詳實、周密,研究內容籠統、模糊,甚至把研究目的、意義當作內容,往往使研究進程陷于被動。
③ 研究的方法。選題確立后,最重要的莫過于方法。假如對牛彈琴,不看對象地應用方法,錯誤便在所難免,相反,即便是已研究過的課題,只要采取一個新的視角,采用一種新的方法,也常能得出創新的結論。
④ 研究的過程。整個研究在時間及順序上的安排,要分階段進行,對每一階段的起止時間、相應的研究內容及成果均要有明確的規定,階段之間不能間斷,以保證研究進程的連續性。
⑤ 擬解決的關鍵問題。對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關鍵性困難與問題要有準確、科學的估計和判斷,并采取可行的解決方法和措施。
⑥ 創新點。要突出重點,突出所選課題與同類其他研究的不同之處。
2.4 開題報告——畢業設計條件分析
突出儀器設備等物質條件的優勢。明確協作單位及分工,分工要合理,明確各自的工作及職責,同時又要注意全體人員的密切合作。提倡成立導師組,導師組成員的選擇要充分考慮課題研究的實際需要,要以知識結構的互補為依據。
以上就畢業論文開題報告之構成要素的撰寫進行了簡要的介紹。要寫好開題報告,除了掌握必要的開題報告的寫法之外,筆者認為,思想上一定高度重視,平時要勤動筆,并善于學習借鑒他人開題報告的優點。(選自:《浙江中醫學院學報》2019.9,原文:“撰寫研究生開題報告的技巧與方法”作者:張紅)
開題報告寫作規范
一、 開題報告的寫作應包含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綜述本課題國內外研究動態,說明選題的依據和意義;
2、研究的基本內容,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3、研究步驟、方法及措施;
4、研究工作進度;
5、主要參考文獻。
二、開題報告的排版要求:
封面為四號宋體,正文為小四號宋體,頁邊距為左3cm,右2.5cm,上下各2.5cm,標準字間距,標準行間距,頁面統一采用A4紙。
三、開題報告的字數要求:
正文字數不得少于3000字。
設計策劃碩士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一. 簡述
設計計劃學是一門新興的綜合性邊緣學科,它研究的是如何保證設計的優良度和高效性,以及如何指導設計的展開。在設計需要科學計劃這一概念已成為現代設計界共識的情況下,我國業界內部對設計計劃學的認識與研究,還沒有跟上設計發展需要的步伐。針對我國設計教育現狀,本書將就該學科的教學方面,提出一套科學的行之有效的設計計劃方法。以期為設計類學生深入理解設計,更好地掌握設計的方法提供必要的指導。
二.學術價值分析
1. 選題依據
計劃在今天已逐漸成為一門顯學,大至國家事務,小至個人日常生活,社會各個領域都離不開計劃,各類大大小小的成功項目,很大程度上都自覺或不自覺地導入,實施了相應的計劃活動。計劃學的興起是知識經濟時代資源整合化的大勢所趨。而反映到藝術設計學的領域,我們可以發現,計劃同樣有極大的發展空間:如何設計,如何保證優良的設計,這都需要科學的調查研究,需要精準的分析定位,需要詳實的設計依據,需要合理的組織安排,這些與我們通常理解的形式,風格的賦予層面的“設計”相異而相成的工作,就是設計計劃的內容。而如何正確進行設計計劃,存在著一個方法論的問題。在學科間的交叉融合成為當前學術主流的大環境下,設計計劃應該可以打通各設計專業間的藩籬,為取得成功的設計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上的支持。
在設計先進國家,對設計計劃方面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尤其在設計方法研究方面,已取得比較成熟的結果,出現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技術預測法,科學類比法,系統分析設計法,創造性設計法,邏輯設計法,信號分析法,相似設計法,模擬設計法,有限元法,優化設計法,可靠性設計法,動態分析設計法,模糊設計法等。這些方法側重于不同的專業設計方向,而設計計劃面臨不同設計專業,更需要的是一種整合的靈活的解決問題的計劃方法。這就需要我們針對計劃自身的學科特點,從現有的成型的方法群中進行提煉,總結出一套適應現在情況的設計計劃方法來。
2. 創新性及難度
本文將參考管理決策方法與相關設計方法研究的成果, 試圖尋找一套對于我國設計師來說,明確可行的跨專業設計計劃的方法體系。
本文致力于從簡明實效的角度,為設計計劃人員提供易于操控,而且便于和各個專業設計師進行溝通、交流的方法。要求該方法不僅對專業設計團隊的計劃環節有用,對個體設計人員的的設計工作也應具有指導作用。這就需要針對我國設計現狀,從國內外各學科領域名目眾多的相關方法中進行精心挑選,合理安排,科學綜合的處理,創造出一套高效的計劃方法來。雖然國外的相關成果業已成熟,但如何在眾多不同側重角度的方法中總結出理想的計劃方法,需要我們對所有已知方法深入地認識和理解,同時明了我們設計各專業的工作規律,以期做到跨專業的有效性。
本文具有一定的難度。首先在對計劃的理論性分析與研究中,需要樹立對計劃的正確理解與認識,進而廓清設計計劃的概念。接著將在設計計劃方法論層面的研究上,對設計計劃及其方法論進一步闡述。鑒于國內現在并沒有對設計計劃有深入的的系統的研究,該書內容基本上屬此方面問題的首次討論,面臨著缺乏大量相關經驗及理論借鑒的景況,所以需要作者在目前積累的實踐性資料和相關學科的研究成果中加以總結與深化。
本文最大的難度在于資料的搜集上,國內相關資料匱乏且本方向的研究缺乏交流的氣候,而由于我院互聯網情報系統的不完善和出于對技術保密的考慮,也很難從互聯網上得到理想的資料。作者只能從書店,圖書館和其他專業的老師和同學手中求取所需要的信息。當然本研究方向的直接信息是很缺少的,更多是從其它方向的研究成果中搜集所需要的信息資料。方法的研究是一個涉及面很廣的課題,也需要從很多領域進行比較分,探索總結。而從一個學科到另一個學科的跳躍性研究,需要迅速轉換思維及反復調整視點,這也對作者的思維技能,思考方式,學術視野及知識積累等方面的研究素質提出了很大的挑戰。
3. 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由于國際設計交流間的局限和我國設計界的特殊情況,尤其是國內設計教育上的某種封閉性和滯后性,我國業界對設計計劃方法的認知尚不夠深入,還缺乏一套完整的,在教學和實踐中簡明且易于操作的設計計劃方法。經初步調查,當前學界內僅有的幾本相關著作,也僅限于對西方某些設計方法與程序的簡單的介紹,沒有很專業地從計劃的層面進行系統闡述,而市場上連篇累牘的相關書籍主要是從市場營銷和工商管理方面著手,對設計類諸專業的設計計劃,并不具備現實指導作用。所以亟待有這么一套專業性較強的設計計劃方法及其論著出現。在某種程度上,本書的出現將對設計計劃這一門新興學科,起到填補教學用書空白的作用。而從技術的角度而言,本書的完成也有相當的可行性,在分院近幾年來的設計策劃課程的教學中,已為之積累了大量新鮮的實踐性,經驗性資料。而分院的教育架構,亦為這個跨專業的研究項目做好了充分的人力物力資源上的準備。
4.預期成果
本書預期字數為12萬字,分為理論與方法兩大版,僅闡述設計計劃的相關內容,更重要是推出設計計劃的概念與方法。所涉及范圍主要包括管理學,決策學,認識論,方法論,創造學,心理學,行為組織學,人類學,社會學,設計學,史學等諸多學科領域,最終將完成一本集科學有效的方法程序,大量生動案例及實際操作指導于一身的,具有教學指導作用的專業書籍。現在本書工作已大致完成資料收集階段任務,在下階段三個月的時間內,我將就所收資料進行分析總結,完成方法程序的完善工作。
附一. 全書基本構架
設計有序---設計計劃學方法研究
前言
一. 思維的奧秘
1. 神奇教練的解決之道
2. 全腦運動---人腦思維的奧秘
3. 理性思維程序化
4. 日常生活中的思維程序
二.設計有序
1. 系統設計系統---淺析設計
2. 設計有序---設計計劃學的興起
a. 設計計劃學的需要
b. 設計計劃學的發展與前景
c. 設計計劃學的角色
3. 設計計劃方法論
4. Step to step---計劃的展開(全書之重)
5. 一起來吧(具體案例)
6. 計劃書
a. 操作方案書的要求
b. 實施方案書的要求
c. 計劃書的構成
d. 計劃書的表現技法
7. 十八般武器---計劃工具介紹
三.計劃從身邊做起
a. 處處留心皆學問---以窺視來訓練
b. 排除確信無疑的定論
c. 要有追根究底的精神
d. 培養有效運用分配時間的能力
后記
附二. 參考書目(僅列二十條)
1.《蘭德決策—機遇預測與經營決策》/喬迪譯著? —成都:天地出版社,2019,10
2.《麥肯錫理念》/ [美] 埃森?拉塞爾 保羅?弗里嘉著;趙睿等譯? —北京:華夏出版社, 2019,4
6.《企劃書實用手冊》/ [日] 小泉俊一著;于大德譯? —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9,
8.
10.《企劃訓練入門》/ [日] 悴田進一著;李幸紋譯? —臺北:小知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3,11.
11.《設計過程與方法》/ [日]沈祝華,米海妹編著? —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1995,10
47.《創意企劃案》/小管著;?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9,9
48.《新企劃力:創意思考解決難題的六大能力》/ 郭泰著;?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9,4
50.《創意企劃案》/小管著;?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9,9
本文具有一定的難度。首先在對計劃的理論性分析與研究中,需要樹立對計劃的正確理解與認識,進而廓清設計計劃的概念。接著將在設計計劃方法論層面的研究上,對設計計劃及其方法論進一步闡述。鑒于國內現在并沒有對設計計劃有深入的的系統的研究,該書內容基本上屬此方面問題的首次討論,面臨著缺乏大量相關經驗及理論借鑒的景況,所以需要作者在目前積累的實踐性資料和相關學科的研究成果中加以總結與深化。
本文最大的難度在于資料的搜集上,國內相關資料匱乏且本方向的研究缺乏交流的氣候,而由于我院互聯網情報系統的不完善和出于對技術保密的考慮,也很難從互聯網上得到理想的資料。作者只能從書店,圖書館和其他專業的老師和同學手中求取所需要的信息。當然本研究方向的直接信息是很缺少的,更多是從其它方向的研究成果中搜集所需要的信息資料。方法的研究是一個涉及面很廣的課題,也需要從很多領域進行比較分,探索總結。而從一個學科到另一個學科的跳躍性研究,需要迅速轉換思維及反復調整視點,這也對作者的思維技能,思考方式,學術視野及知識積累等方面的研究素質提出了很大的挑戰。
20世紀30年代,世界經濟危機大爆發。英國政府指派以麥克米倫為首的金融產業委員會調查英國的金融業和工商業。1931年,該委員會在報告中提出了著名的“麥克米倫缺口”的論斷,即認為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資金缺口。資金的供給方不愿意以中小企業所要求的條件提供資金,這是對中小企業融資難現象最早的關注。這一論斷的正確性至今仍得到實踐的支持,融資困難是世界各國中小企業面臨的一個較普遍的問題。即便在金融資源豐富的發達國家,中小企業融資難情況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在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上,國外現有的文獻主要是從企業金融成長周期理論,信貸配給與信息不對稱理論及關系型貸款理論的角度分析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
20世紀70年代,Weston與Brigham提出企業金融成長周期的假說。Berger和Udell (1998)認為企業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進行不同的融資安排,并據此提出了企業金融成長周期理論。該理論認為小企業具有金融周期性,其財務需求和選擇權變化隨著企業成長、經驗獲得和信息不透明的減弱而變化。小的、新建的、信息不透明的企業多依賴于內部融資.貿易融資或天使融資,當其逐步發展時,可獲得間接融資,最后可到公共權益和債務市場進行融資。但是,文章也指出由于企業規模、年限和信息不透明程度不完全相關,所以企業金融成長周期理論并不適用于所有小企業。Diamond (1991),Rajah (1992) , Holtnoslrom 和Tirole (1997)則認為企業在融資來源方面會經過三個聯合體。在企業建立早期,因為沒有信譽記錄,貸款者一般都依靠企業所有者本身的信譽作為企業的信譽指標,此階段的企業信譽是缺乏透明度的。Sahlraan (1990)和Wetzel (1994)認為因為存在嚴重的信息不透明問題,所以創始初期企業獲得外源融資非常困難。從而嚴重依賴內源融資、貿易融資和天使融資。在小企業融資的第二階段,商業銀行起著重要作用。
斯蒂格利茨和韋茲(1981)以信貸市場的信息不對稱為基礎所建立的理論模型是在對信貸配給的生成機制的種種理論解釋中最有影響力的理論之一。他們認為信息不對稱導致的逆向選擇以及道德風險是產生均衡信貸配給的基本原因。該模型證明了銀行在面對超額的貸款需求時,為避免逆向選擇,被迫采用信貸配給而不是提高利率來達到供需平衡時。很多企業即使以支付高利息為條件也會由于信息不對稱而被淘汰出局。WheUe (1983)的信貸配給模型拓展了斯蒂格利茨和韋茲模型,他放松了借貸雙方的風險類型假設,指出在借款人風險中性條件下,銀行對抵押品的要求同利率一樣可以成為信貸配給的內生機制,而對風險中性的貸款人而言,抵押品的要求增加同樣可能引起逆向選擇,從而減少銀行期望收益。Bester (1987)進一步討論了抵押品在信貸配給中的作用,認為抵押品可以和利率同時充當銀行分離貸款項目的風險類型的判別機制,銀行可通過企業對抵押品數量變動的反應程度的分離來區分高風險與低風險的客戶。Williamson (1987)討論了信貸配給中監督成本的問題,將銀行期望收益與利率間關系的非單調性變化歸因于信息的不對稱。Schmidt-Mohr (1997)在信貸配給模型中放松了借貸雙方風險類型的假設,內生化了利率、抵押品和貸款額度,并分別建立了壟斷以及競爭兩種信貸市場結構下的均衡解。現有的信貸配給模型明確指出了銀行與中小企業間信息不對稱的現象是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一個主要原因,但是現有的信貸配給模型卻依然無法從理論上回答在銀行實施信貸配給中為何小企業總是比大企業更易被淘汰出局這一市場經濟中的普遍現象。
Berlin和MeSter(1998)將銀行貸款分為市場交易型貸款以及關系型貸款。交易型貸款多為一次性市場交易行為,信貸需求不會反復的發生,而關系型貸款則是以銀行對借款人保持密切監督、銀企重新談判和雙方隱含長期合約為基本特征。Greenbaum和Thakor (1993)認為,中小企業通過購買長期含有傭金的隱性合同,企業與銀行可以建立更為緊密的關系。隨著關系時間長度和范圍擴展,銀行可以更好地監督企業。Berger和Udell (2002)認為,市場交易型貸款主要依賴于借款人易于表達、量化和傳遞的硬信息,而關系型貸款則主要依靠可意會但卻難以量化和傳遞的軟信息。一般認為中小企業更加依賴關系型貸款,因為關系有助于解決銀企之間信息的不對稱問題,增強銀行放貸意愿,提高企業信貸可獲得性,減少抵押要求。此外,也有學者從金融抑制與市場發育不完善角度來研究對中小企業融資的影響》Mekinnon(1973)和Shaw(1973)關于發展中國冢金融抑制理論及赫爾曼、穆爾多克、斯蒂格利茨等關于金融約束理論指出,在金融壓抑下,政府按照自己偏好將金融資源投入到大的項目和國有部門中去.而對中小企業和非國有的經濟部門支持不夠。銀行部門雖然擁有較強的激勵和動力支持實體經濟,但由于竟爭不足,中小企業融資需求難以滿足。'金融體系的不健全使得金融市場機制不能充分的發揮,經濟生活中存在過多金融管制措施,而受到壓制的金融反過來又阻滯經濟的發展與進步。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境方法上,國外學者主要是從如何降低信息不對稱來構建的。Berger和Udell (2002)認為中小企業更應該利用長期化和交易對象集中化的關系型貸款來應對引起相互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改善中小企業貸款條件和提高中小企業信貸可得性。Bootand Thakor (1994)得出了同樣結論,他們認為.初期銀行對借款人的抵押要求比較多,但是隨著關系頻繁化,借貸次數的增力口,銀行對借款人抵押的要求會相對減少。Diamond (1991)和Petersen and Rajan (1994)用模型證明了上述觀點,他們發現,銀行給借款人的利率會隨著銀行對借款人信息了解程度增加而下降。同樣,聲譽好的借款人的信貸條件也會得到改善,信貸的可獲得性也會提高。
開題報告是研究生畢業論文工作的重要環節,是指為闡述、審核和確定畢業論文題目而做的專題書面報告,它是研究生實施畢業論文課題研究的前瞻性計劃和依據,是監督和保證論文質量的重要措施,同時也是訓練研究生科研能力與學術作品撰寫能力的有效的實踐活動。
《中國青年報》報道:復旦大學新聞學院2002 級研究生所做畢業論文開題報告,僅有不到1/3的博士研究生獲一次性通過,而78位碩士研究生,10人沒獲通過,僅有19人獲一次性通過。這在復旦大學乃至于全國研究生教育的歷史上“都很少見”。但據筆者了解,倘若以嚴肅的眼光審視目前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的論文開題報告工作,可以說,管理部門、導師、研究生三者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認識不足的問題——視“論文開題報告為走過場”、視“論文開題報告為形式”。除思想上重視不足外,對畢業設計開題報告的撰寫方法缺乏了解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鑒于此,筆者結合自己的管理工作體會,就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的寫法和技巧做一探討。
1.1 1 畢業論文選題的原則
畢業論文選題一般要求滿足以下原則:
①開拓性:前人沒有專門研究過或雖已研究但尚無理想的結果,有待進一步的探討和研究,或是學術界有分歧,有必要深入研究探討的問題;
②先進性:碩士畢業論文要有新的見解,博士畢業論文要做出創造性成果;
③成果的必要性:所選課題應有需要背景,針對實際的和科學發展的需要,即應有實際效益或學術價值;
④成果的可能性:課題的內容要有科學性,難易程度和工作量要適當,充分考慮到在一定時間內獲得成果的可能性。
以上要求說明,畢業論文題目不是給定的,而是研究出來的,只有在對所研究領域的過去、現在的研究資料等信息進行全面把握、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才能夠確立滿足以上“四性”要求的選題,從而為完成高質量的畢業論文奠定堅實的基礎。無論是結合導師已有科研任務的選題,還是自選課題,選題之前的“信息積累” 與“發現問題”均是研究生所必須經歷的過程,盡管導師已完成了以上過程,但導師并不能替代研究生,這就是研究生學習、研究的獨立性要求。
1.2 2 開題報告的內容與撰寫要求
開題報告的內容一般包括:題目、立論依據(畢業論文選題的目的與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研究方案(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過程、擬解決的關鍵問題及創新點)、條件分析(儀器設備、協作單位及分工、人員配置)等。
2.1 開題報告——畢業論文題目
題目是畢業論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要求:
①準確、規范。要將研究的問題準確地概括出來,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反映出研究的性質,反映出實驗研究的基本要求——處理因素、受試對象及實驗效應等。用詞造句要科學、規范。
②簡潔。要用盡可能少的文字表達,一般不得超過20個漢字。
2.2 開題報告——畢業設計立論依據
開題報告中要考慮:
① 畢業論文的選題目的與意義,即回答為什么要研究,交代研究的價值及需要背景。一般先談現實需要——由存在的問題導出研究的實際意義,然后再談理論及學術價值,要求具體、客觀,且具有針對性,注重資料分析基礎,注重時代、地區或單位發展的需要,切忌空洞無物的口號。
② 國內外研究現狀,即文獻綜述,要以查閱文獻為前提,所查閱的文獻應與研究問題相關,但又不能過于局限。與問題無關則流散無窮;過于局限又違背了學科交叉、滲透原則,使視野狹隘,思維窒息。所謂綜述的“綜”即綜合,綜合某一學科領域在一定時期內的研究概況;“述”更多的并不是敘述,而是評述與述評,即要有作者自己的獨特見解。要注重分析研究,善于發現問題,突出選題在當前研究中的位置、優勢及突破點;要摒棄偏見,不引用與導師及本人觀點相悖的觀點是一個明顯的錯誤。綜述的對象,除觀點外,還可以是材料與方法等。
此外,文獻綜述所引用的主要參考文獻應予著錄,一方面可以反映作者立論的真實依據,另一方面也是對原著者創造性勞動的尊重。
2.3 開題報告——畢業設計研究方案
開題報告中要考慮:
① 研究的目標。只有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才能保證具體的研究方向,才能排除研究過程中各種因素的干擾。
② 研究的內容。要根據研究目標來確定具體的研究內容,要求全面、詳實、周密,研究內容籠統、模糊,甚至把研究目的、意義當作內容,往往使研究進程陷于被動。
③ 研究的方法。選題確立后,最重要的莫過于方法。假如對牛彈琴,不看對象地應用方法,錯誤便在所難免,相反,即便是已研究過的課題,只要采取一個新的視角,采用一種新的方法,也常能得出創新的結論。
④ 研究的過程。整個研究在時間及順序上的安排,要分階段進行,對每一階段的起止時間、相應的研究內容及成果均要有明確的規定,階段之間不能間斷,以保證研究進程的連續性。
⑤ 擬解決的關鍵問題。對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關鍵性困難與問題要有準確、科學的估計和判斷,并采取可行的解決方法和措施。
⑥ 創新點。要突出重點,突出所選課題與同類其他研究的不同之處。
2.4 開題報告——畢業設計條件分析
突出儀器設備等物質條件的優勢。明確協作單位及分工,分工要合理,明確各自的工作及職責,同時又要注意全體人員的密切合作。提倡成立導師組,導師組成員的選擇要充分考慮課題研究的實際需要,要以知識結構的互補為依據。
以上就畢業論文開題報告之構成要素的撰寫進行了簡要的介紹。要寫好開題報告,除了掌握必要的開題報告的寫法之外,筆者認為,思想上一定高度重視,平時要勤動筆,并善于學習借鑒他人開題報告的優點。(選自:《浙江中醫學院學報》2004.9,原文:“撰寫研究生開題報告的技巧與方法”作者:張紅)
開題報告寫作規范
一、 開題報告的寫作應包含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綜述本課題國內外研究動態,說明選題的依據和意義;
2、研究的基本內容,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3、研究步驟、方法及措施;
4、研究工作進度;
5、主要參考文獻。
二、開題報告的排版要求:
封面為四號宋體,正文為小四號宋體,頁邊距為左3cm,右2.5cm,上下各2.5cm,標準字間距,標準行間距,頁面統一采用A4紙。
三、開題報告的字數要求:
正文字數不得少于3000字。
設計策劃碩士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一. 簡述
設計計劃學是一門新興的綜合性邊緣學科,它研究的是如何保證設計的優良度和高效性,以及如何指導設計的展開。在設計需要科學計劃這一概念已成為現代設計界共識的情況下,我國業界內部對設計計劃學的認識與研究,還沒有跟上設計發展需要的步伐。針對我國設計教育現狀,本書將就該學科的教學方面,提出一套科學的行之有效的設計計劃方法。以期為設計類學生深入理解設計,更好地掌握設計的方法提供必要的指導。
二.學術價值分析
1. 選題依據
計劃在今天已逐漸成為一門顯學,大至國家事務,小至個人日常生活,社會各個領域都離不開計劃,各類大大小小的成功項目,很大程度上都自覺或不自覺地導入,實施了相應的計劃活動。計劃學的興起是知識經濟時代資源整合化的大勢所趨。而反映到藝術設計學的領域,我們可以發現,計劃同樣有極大的發展空間:如何設計,如何保證優良的設計,這都需要科學的調查研究,需要精準的分析定位,需要詳實的設計依據,需要合理的組織安排,這些與我們通常理解的形式,風格的賦予層面的“設計”相異而相成的工作,就是設計計劃的內容。而如何正確進行設計計劃,存在著一個方法論的問題。在學科間的交叉融合成為當前學術主流的大環境下,設計計劃應該可以打通各設計專業間的藩籬,為取得成功的設計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上的支持。
在設計先進國家,對設計計劃方面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尤其在設計方法研究方面,已取得比較成熟的結果,出現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技術預測法,科學類比法,系統分析設計法,創造性設計法,邏輯設計法,信號分析法,相似設計法,模擬設計法,有限元法,優化設計法,可靠性設計法,動態分析設計法,模糊設計法等。這些方法側重于不同的專業設計方向,而設計計劃面臨不同設計專業,更需要的是一種整合的靈活的解決問題的計劃方法。這就需要我們針對計劃自身的學科特點,從現有的成型的方法群中進行提煉,總結出一套適應現在情況的設計計劃方法來。
2. 創新性及難度
本文將參考管理決策方法與相關設計方法研究的成果, 試圖尋找一套對于我國設計師來說,明確可行的跨專業設計計劃的方法體系。
本文致力于從簡明實效的角度,為設計計劃人員提供易于操控,而且便于和各個專業設計師進行溝通、交流的方法。要求該方法不僅對專業設計團隊的計劃環節有用,對個體設計人員的的設計工作也應具有指導作用。這就需要針對我國設計現狀,從國內外各學科領域名目眾多的相關方法中進行精心挑選,合理安排,科學綜合的處理,創造出一套高效的計劃方法來。雖然國外的相關成果業已成熟,但如何在眾多不同側重角度的方法中總結出理想的計劃方法,需要我們對所有已知方法深入地認識和理解,同時明了我們設計各專業的工作規律,以期做到跨專業的有效性。
本文具有一定的難度。首先在對計劃的理論性分析與研究中,需要樹立對計劃的正確理解與認識,進而廓清設計計劃的概念。接著將在設計計劃方法論層面的研究上,對設計計劃及其方法論進一步闡述。鑒于國內現在并沒有對設計計劃有深入的的系統的研究,該書內容基本上屬此方面問題的首次討論,面臨著缺乏大量相關經驗及理論借鑒的景況,所以需要作者在目前積累的實踐性資料和相關學科的研究成果中加以總結與深化。
本文最大的難度在于資料的搜集上,國內相關資料匱乏且本方向的研究缺乏交流的氣候,而由于我院互聯網情報系統的不完善和出于對技術保密的考慮,也很難從互聯網上得到理想的資料。作者只能從書店,圖書館和其他專業的老師和同學手中求取所需要的信息。當然本研究方向的直接信息是很缺少的,更多是從其它方向的研究成果中搜集所需要的信息資料。方法的研究是一個涉及面很廣的課題,也需要從很多領域進行比較分,探索總結。而從一個學科到另一個學科的跳躍性研究,需要迅速轉換思維及反復調整視點,這也對作者的思維技能,思考方式,學術視野及知識積累等方面的研究素質提出了很大的挑戰。
3. 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由于國際設計交流間的局限和我國設計界的特殊情況,尤其是國內設計教育上的某種封閉性和滯后性,我國業界對設計計劃方法的認知尚不夠深入,還缺乏一套完整的,在教學和實踐中簡明且易于操作的設計計劃方法。經初步調查,當前學界內僅有的幾本相關著作,也僅限于對西方某些設計方法與程序的簡單的介紹,沒有很專業地從計劃的層面進行系統闡述,而市場上連篇累牘的相關書籍主要是從市場營銷和工商管理方面著手,對設計類諸專業的設計計劃,并不具備現實指導作用。所以亟待有這么一套專業性較強的設計計劃方法及其論著出現。在某種程度上,本書的出現將對設計計劃這一門新興學科,起到填補教學用書空白的作用。而從技術的角度而言,本書的完成也有相當的可行性,在分院近幾年來的設計策劃課程的教學中,已為之積累了大量新鮮的實踐性,經驗性資料。而分院的教育架構,亦為這個跨專業的研究項目做好了充分的人力物力資源上的準備。
4.預期成果
本書預期字數為12萬字,分為理論與方法兩大版,僅闡述設計計劃的相關內容,更重要是推出設計計劃的概念與方法。所涉及范圍主要包括管理學,決策學,認識論,方法論,創造學,心理學,行為組織學,人類學,社會學,設計學,史學等諸多學科領域,最終將完成一本集科學有效的方法程序,大量生動案例及實際操作指導于一身的,具有教學指導作用的專業書籍。現在本書工作已大致完成資料收集階段任務,在下階段三個月的時間內,我將就所收資料進行分析總結,完成方法程序的完善工作。
附一. 全書基本構架
設計有序---設計計劃學方法研究
前言
一. 思維的奧秘
1. 神奇教練的解決之道
2. 全腦運動---人腦思維的奧秘
3. 理性思維程序化
4. 日常生活中的思維程序
二.設計有序
1. 系統設計系統---淺析設計
2. 設計有序---設計計劃學的興起
a. 設計計劃學的需要
b. 設計計劃學的發展與前景
c. 設計計劃學的角色
3. 設計計劃方法論
4. Step to step---計劃的展開(全書之重)
5. 一起來吧(具體案例)
6. 計劃書
a. 操作方案書的要求
b. 實施方案書的要求
c. 計劃書的構成
d. 計劃書的表現技法
7. 十八般武器---計劃工具介紹
三.計劃從身邊做起
a. 處處留心皆學問---以窺視來訓練
b. 排除確信無疑的定論
c. 要有追根究底的精神
d. 培養有效運用分配時間的能力
后記
附二. 參考書目(僅列二十條)
1.《蘭德決策—機遇預測與經營決策》/喬迪譯著? —成都:天地出版社,2000,10
2.《麥肯錫理念》/ [美] 埃森?拉塞爾 保羅?弗里嘉著;趙睿等譯? —北京:華夏出版社, 2002,4
6.《企劃書實用手冊》/ [日] 小泉俊一著;于大德譯? —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
8.
10.《企劃訓練入門》/ [日] 悴田進一著;李幸紋譯? —臺北:小知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3,11.
11.《設計過程與方法》/ [日]沈祝華,米海妹編著? —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1995,10
47.《創意企劃案》/小管著;?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2,9
48.《新企劃力:創意思考解決難題的六大能力》/ 郭泰著;?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2,4
50.《創意企劃案》/小管著;?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2,9
本文具有一定的難度。首先在對計劃的理論性分析與研究中,需要樹立對計劃的正確理解與認識,進而廓清設計計劃的概念。接著將在設計計劃方法論層面的研究上,對設計計劃及其方法論進一步闡述。鑒于國內現在并沒有對設計計劃有深入的的系統的研究,該書內容基本上屬此方面問題的首次討論,面臨著缺乏大量相關經驗及理論借鑒的景況,所以需要作者在目前積累的實踐性資料和相關學科的研究成果中加以總結與深化。
本文最大的難度在于資料的搜集上,國內相關資料匱乏且本方向的研究缺乏交流的氣候,而由于我院互聯網情報系統的不完善和出于對技術保密的考慮,也很難從互聯網上得到理想的資料。作者只能從書店,圖書館和其他專業的老師和同學手中求取所需要的信息。當然本研究方向的直接信息是很缺少的,更多是從其它方向的研究成果中搜集所需要的信息資料。方法的研究是一個涉及面很廣的課題,也需要從很多領域進行比較分,探索總結。而從一個學科到另一個學科的跳躍性研究,需要迅速轉換思維及反復調整視點,這也對作者的思維技能,思考方式,學術視野及知識積累等方面的研究素質提出了很大的挑戰。
3. 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綠色食品、綠色家電、綠色奧運進而演化為綠色行動,似乎已經成為今天人們生活中的流行語。因為人類正面臨著越來越多環境問題帶來的困擾,有害廢棄物對環境造成的嚴重危害已經影響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直接威脅到地球的生態、動植物的生存和人類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這并不是危言聳聽,包裝所產生的垃圾對環境的破壞作用是重要原因之一。人類的生產生活與社會發展離不開商品的廣泛交流活動,面對我們賴以生存的物質需求與地球生態環境,除了引起全社會對環境問題的高度重視外,在教育與科研領域,綠色包裝設計應成為高等院校藝術專業的重要內容,并在學科建設上確立新的綠色包裝設計的教育思想,以形成長遠的人才發展戰略,從根本上造就面向未來的綠色包裝設計人才,在文化審美、思想觀念及材料的應用研究上去拓展包裝的內涵并進行一場包裝革命。
一、實現綠色包裝設計應從高等教育入手
據2001年2月18日《中國青年報》報道,美國城市垃圾中來自包裝行業的垃圾約占到35%以上,而日本的這個比例則高達45%,歐盟成員國的包裝垃圾也占到城市垃圾的30%—50%。我國至今尚沒有這方面較為可靠的統計資料,但據估計至少也在15%以上,并且這個比例還在呈繼續上升的勢頭。由于多種原因的影響,我國的包裝產業還相對比較落后,這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著較大的差距。其中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首先,我國受限于回收利用技術、經濟能力、公眾意識、文化傳承以及政策執行不力等因素的制約;其次,我國包裝工業結構與產品結構極不合理,包裝材料和包裝制品都還沒有達到規模化生產的要求,無論是造紙企業、塑料樹脂生產企業、玻璃包裝企業還是包裝制品加工企業,均以中小企業為多,他們在進行產品開發和生產時都不太可能把包裝垃圾的分揀、回收處理和再循環利用納入計劃之列,使包裝業成為最大的污染型、資源浪費型行業之一;再次,我國綠色包裝設計教育與社會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目前還缺乏大批綠色包裝設計的專業人才,不能及時將新型綠色包裝材料積極反映到產品包裝的設計中。因此,大量包裝品暴露出強烈的“非綠色”特征。要從產品的原材料采集到最終處置的全過程中,積極實現減少產生、回收利用、再生再造、有效處置,不僅生產者、銷售者和消費者都應在綠色理念指導下明確自身的責任,采取適當的行為措施,更應該積極發揮教育的重要作用,而這在根本上是從高等教育入手,加快培養出大批各類包裝行業“綠色設計”的高級藝術專業人才是長遠之計。
包裝是伴隨著工業革命和商品的大量生產與銷售才確立了它的重要位置,成為今天商品不可或缺的載體,扮演著自身與附屬的雙重身份。可以說沒有包裝就沒有商品的流通和廣泛的經濟活動及人類社會的文明與發展。然而,人類在創造物質財富的同時,由于認識上所處時代的局限性,人們的認知水平卻往往滯后于在享受商品給我們帶來方便的同時對生態環境的研究和保護,即使在具有前瞻性的科研與教育領域,“綠色包裝”設計亦沒有被廣泛地予以重視并付諸實施。比如在20世紀50年代以后我國美術學院的裝潢專業中就有包裝設計的課程,而現在在各個院校美術專業的教學中則更為普遍,但主要是以藝術教育為主,內容包括包裝裝潢的藝術特性、功能、構圖、色彩、商品的屬性以及設計構思與表現形式等,雖然也有材料應用與結構設計,但很少涉及綠色包裝設計的概念,在教育的審美思想和文化理念上相對處于唯美的狀態。其他如工業造型和建筑設計領域內類似的情況也同樣存在,這種狀況與我國快速發展的商品經濟極不適應。面對新的社會要求和設計理念,大學教育更應該把新興的文化形態積極地反映到教學改革的理論和實踐當中,教育的職能才能被充分地挖掘和體現出來。
二、綠色包裝設計是新形勢下的科學性發展
包裝設計最終實現的關鍵是對材料的選擇和運用,這就要求設計者不但具備綠色包裝設計的藝術修養,更要掌握相關的材料信息和具備一定的科學知識。大學的教育優勢更能積極地發揮其重要的作用。因為“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依然是大學的主要職能,而大學中的學科就是各種職能的具體承擔者。”[1]近幾年,在高等教育不斷向著普及和深入發展的過程中,教育教學的改革和試點工作也在全面的進行當中,也出現了許多“熱點”問題,“像如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如何進行高等學校的專業結構調整和專業建設;如何構建更加靈活的學習制度等等。”[2]面對社會發展中出現的諸如影響深遠的環境問題,理應從學術和專業的角度及時反映在教學研究當中。雖然包裝設計從西方到東方作為傳統學科由來已久,但綠色包裝設計是在新形勢條件下的科學性發展,并不等同于其原有的定義,而是在現有認識水平的高度上去發展它并找到其科學的定位,因此在理論和實踐上具有普遍的指導性。同時,我們必須認識到,綠色包裝只是事物的一個局部或一個方面,更廣泛意義在于“綠色設計”所包含的全部理念。早在60年代,美國設計理論家、教育家維克多·巴巴納克(VictorPapanek)在他的《為真實世界而設計》(Designfortherealworld)的著作中指出,設計理應認真考慮有限的地球資源的使用問題,并為保護地球環境而服務。甚至他以帶有理想性的色彩認為設計的最大作用并不是創造商業價值,也不是包裝及風格方面的競爭,而是創造一種適應社會變革過程中的元素。他的這種超前的設計思想在十幾年以后出現的環境危機爆發中得到了印證,到這時才使他的警告得到人們的普遍接受。日本著名工業設計理論家竹原秋子對于新的消費趨勢與生活方式還提出了“知、護、體、環”的未來社會的設計方法論。簡單地說,“知”是知識、信息、智慧的集中;“護”是安全性的要求;“體”是隨身使用的日用品的開發;“環”就是環境的要求。也就是說,綠色包裝設計應當同時具備安全衛生、環境保護、節約資源三個基本條件。而這些方面德國是較早以法律的形式明確對于產品包裝標準加以限制的,并且于1991年12月制定了《資源再生法》和《循環經濟法》,法令規定商品從工廠到銷售商,再從柜臺到拿回家的過程中所使用的層層包裝都必須有重復使用及資源回收的義務,利用幾年的時間達到80%的廢棄包裝材料還原為原材料或商品的目標。不僅如此,對此還以教育和法律的形式向全社會推廣,尤其在高等教育中成為現代設計專業的重要內容。德國的這一做法直接影響到其他國家,商品想登陸德國必須打上可回收再生的綠色保護標記,要不然出口國只能自己承擔回收及加工的費用。丹麥亦率先實行“綠色稅”制度,也有很多國家要求制造商、進口商與零售商負起將包裝材料回收利用與再制造的責任。2000年,日本也召開了一屆“環保國會”,通過了《推進形成循環型社會基本法》法規。為此日本一家ECOVER公司生產的一種環保型肥皂,使用的是生物分解性的植物原料,該包裝盒用可回收的舊紙生產,連商標油墨用的也是環保型材料,包裝設計全面體現了“綠色”特征。雖然日本對綠色設計的意識起步不及歐洲那么早,但現在日本市場上處處可以看到強調環保的商品。這也是未來社會商品經濟和人類文明發展的標志,一個發達社會的文明首先是生產與消費方式的文明,這不僅有利于商品經濟的健康發展,而且也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其他相對滯后的國家不能很快地跟上,不僅不利于本國環境問題的解決,還將會在國際經濟活動的大舞臺上處于被動的位置。校園陣地是知識與人才聚集的地方,是學習研究和接受新知識最快的地方。有著研發新材料、創造新工藝、進行新設計的比較優勢,也容易形成新的人才模式。學生離開學校走向社會既是一名普通的勞動者和消費者,同時也將成為未來的管理者、企業家和設計家。通過教育入手培養高素質人才是植入綠色設計理念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據統計,1998年我國各類高等教育總規模854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指在校大學生數與該地區當年18—22歲適齡青年數的比例)為9.8%;從1999年到2003年,經過5年發展,我國各類高等教育總規模達1900多萬人,毛入學率達17%;2004年,全國普通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提高到19%,全國各類高等教育規模超過2000萬人,已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位。就設計專業來看,僅1998年至2001年我國普通高校本科專業的布點數從8887個增至13,344個,3年間翻了近1倍。藝術設計與工業設計又占布點最快的10個專業中的兩個,其中1998年布點數分別為100和64個,2001年分別達到212和162個。隨著2004年又有一批大專院校升格為本科院校,近3年又分別新增數112和98個,增長率分別為112%和153.1%。這不僅表明我國的高等教育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實施大批人才的培養計劃更是為了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巨大需求,而從另一個側面也反映出學校和學生在專業上的選擇以及社會職業的響應程度,同時亦為綠色設計理想的實現奠定了有利的條件和堅實的基礎。《高等教育法》規定,高校的培養目標,是培育有專業技能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只有我們對原有專業的設置去積極地進行革新與研究,才能真正實現高等教育的培養目標,以避免造成在人才教育部署上的巨大漏洞。隨著社會的進步,“大學中的專業會隨著社會產業結構的調整和人才需求的變化而變動不停。這種不停表現為新的專業不斷產生,老的專業不斷被更新淘汰,有的專業從‘冷’變‘熱’或者相反等等。”[3]這正是時代要求與發展的使命。
綠色包裝是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無害、無環境污染、能循環復用和再生利用、可促進持續發展的包裝,綠色包裝設計在現代藝術教育的學科建設中應該占有重要的位置。當今世界各國進入市場的商品中,已經有眾多利用高科技手段完成的綠色包裝設計成果出現,如紙制無菌紙盒包裝、可降解塑料包裝、生物包裝材料等。在我國“清華大學綠色制造研發中心”于2001年4月28日首先成立,中國社會拉開了積極走向綠色設計大目標的序幕。但是,要能夠因應情勢還“需要一個全社會共同認同的價值觀與實行規則,這對于綠色設計理想的真正實現是非常重要的。”[4]地球是全人類共有的家園,僅有一部分人的投入是遠遠不夠的。目前,全球掀起了“綠色包裝”的風潮,西方一些工業發達國家在教育、設計、消費的綠色生態環境意義上進行著一場社會的變革,我們也應該加快行動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