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4 16:30:4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數字教育培訓資源,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2.操作實踐,引導自主學習
由于操作實踐總是處于一個動態過程,符合小學生的好奇愛動的年齡特點,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生的操作實踐,一方面能夠集中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另一方面還能更多地調動學生多方面的感官參與,在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如在講授“角的初步認識中”角的大小與兩邊的長短的關系的過程中,可以讓向學生提供活動角,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并通過觀察解決以下問題:(1)使活動角變大,邊是不是也變長?(2)使活動角變小,邊是不是也變短?(3)用剪刀把角兩邊剪短,角發生了什么變化?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得出:“角的大小與角的長短沒有關系,只與角的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系,角兩邊張開得越大,角就越大,反之則越小.”由此,學生在動手操作的實踐活動中,探索了規律,突破了難關,通過自主學習,解決了問題.
3.巧設練習,強化自主學習
承蒙園領導關心和厚愛,今年5月17日至5月20日我有幸地在我們學園美術課題組長劍容老師的帶領下,參加了2011年福建省幼兒園美術教育研討暨師資培訓會。現將學習期間的一些收獲與大家一起分享,希望能與大家共勉。由于能力有限,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本次培訓不光重溫了幼教方面的理論知識,還學習一些從未接觸的技能技巧。如:聽取了南京師范大學教授孔起英的《幼兒美術創作與作品解讀》專題講座,觀摩了福州市晉安區實驗幼兒園、福州軍區總院幼兒園的現場觀摩活動及聆聽專家對觀摩活動的點評,并參觀其幼兒園的美術工作坊。所見所聞開拓了我的思路,提高眼界,收益非淺。
這次的培訓,還為我們安排了省幼兒園部分骨干教師的示范課,跟著省幼兒園領導和骨干教師學習,我們獲得了很大幫助。
如:福州市晉安區浦下幼兒園劉偉群老師的手工:創意童印之象棋兵示范課,讓我們目不暇接。在她手里,簡單的一粒棋子搖身一變就成了很好的教育資源,成了孩子們篆刻的用品。孩子們玩的樂此不彼。整個教學都在游戲中完成,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符合幼兒的心理特點,值得我們去認真研究與學習。
又如:福州總院幼兒園中班劉文琴老師的美術欣賞活動:昆蟲的對話。她結合自己在幼兒園美術欣賞教育實踐,給我們上了一節美術欣賞示范活動。使我們學到了一些幼兒園美術欣賞教學的方法、手段,讓我們知道美術欣賞活動是豐富多彩的,將靜態的畫面轉化成動態的畫面,進一步提升幼兒的審美、創作的能力。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在世界范圍內基本實現了由傳統圖書館向現代化、信息化、網絡化、數字化的轉變。我國在世紀之交的前后5年,圖書館事業的發展進入數字圖書館建設的高峰,館員的作用也隨之發生變化。于是,加強館員的繼續教育與培訓,幫助他們實現工作崗位角色的轉變成為同濟大學圖書館思考與實踐的一項重點工作。
1組織圖書館全員教育與培訓的途徑
1.1資源整合,系統升級,組織館員培訓
2000年,同濟大學完成了原5所學校合并的工作,圖書館進入圖書資源的整合與自動化管理系統的轉換工作。2002年,在資源整合、系統轉換工作基本完成的前提下,我們組織了第一次全館職工的培訓。2005年系統升級后,我們又一次組織全員培訓。通過這樣的培訓,使得圖書館的新老職工全面了解圖書館自動化管理系統,對自己工作崗位的對應模塊能夠較熟練地運用到讀者服務過程中。
1.2迎百年校慶,開展愛崗敬業的教育
2007年是同濟大學百年校慶年。我們抓住時機,開展愛崗敬業、弘揚圖書館職業精神的教育。職工通過《圖書館職業精神》、《公共關系學在高校圖書館的應用》等系列講座及討論,提升了圖書館館員的自身價值,理解了高校圖書館在世紀之交變革過程中帶來的沖突,并在工作中以行動支持圖書館的各項改革。
1.3組織學術活動,提高館員業務
素質數字圖書館的建設引發了傳統圖書館學理論的變革,同時也帶動了服務方式的變化,館員不懂得這些新知識就不會有自覺的工作態度,更談不上主動的、創新的讀者服務行為。2005年以來。我館積極邀請國內外圖書館界28位專家、學者來館做了29場學術報告,傳播圖書館學的新知識、新理論及圖書館界的熱門話題。我們要求圖書館中級職稱、中級崗位以上的員工都應參加聽講,也歡迎其他同志參與。
1.4配合全校文獻資源的整合,組織二級學院圖書資料人員的培訓
圖書館文獻資源的數字化建設包括了二級學院圖書館收藏的文獻資源的整合。2006年上半年,我們組織了全校二級學院圖書館(室)資料人員的培訓,系統講授圖書館數字化建設的進程、內容以及自動化管理系統的使用。至目前,已完成I9個二級學院圖書館(室)的文獻資源整合,基本實現文獻資源共享。
2為推進數字圖書館的建設,對部室主任進行培訓
2.1組織部室主任理論培訓班,提升他們在數字化環境下的管理能力
推進數字圖書館的建設,目的在于方便讀者最大限度地利用圖書館,提升圖書館的服務水平。為實現這一目標,抓好圖書館部室主任的教育與培訓是極其重要的。2002年,我館推行圖書館工作人員聘任制,將原來25個部室機構精簡為16個。通過競聘,產生了新的部室主任。2003年開始,我們利用寒暑假,先后組織了8期部室主任培訓班,對部室主任進行系統的管理理論教育。每位參加學習的同志既是學員,同時又是教員。我館4位行政領導每人承擔了3次的授課任務,近80%的部室主任走上講臺。這種培訓,效果非常明顯:豐富了部室主任的管理知識,提升了管理水平,同時還充分地展示了個人的價值,激發了大家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
2.2走出校門,與同行合作,組織部室主任培訓
為了拓寬部室主任的視野,加強與同行的合作與交流,我們在2005年開始探索將部室主任的培訓推出校門。幾年來,我們先后與南通大學圖書館、井岡山大學圖書館、中國藥科大學圖書館、安徽滁州學院圖書館合作,組織了部室主任培訓班。部室主任在學習各兄弟院校圖書館先進管理經驗的同時,也逐步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同行的講課,對我們的啟發很大。中國藥科大學圖書館馬世平館長、教授的《常用中藥養生健身的調理法》、井岡山大學圖書館王喜和副館長的《國內外虛擬參考咨詢服務》、滁州學院梁輝館長的《以人為本服務育人》的學術報告,至今都記憶猶新。
2.3重視國際交流,選派部室主任參加國際交流活動
高校圖書館數字化建設離不開國際的合作。近5年來,我館在推進部室主任參加境外培訓工作方面開展了有效的嘗試,先后派遣到美國西弗吉尼亞大學理工學院圖書館進修學習(2—3個月)6人次;到香港城市大學圖書館和澳門大學圖書館訪問與見習(10天一批)7批32人次。所有的部室主任都輪了一回。
2008年,我館與德國魯爾大學圖書館建立互派館員,交流訪問的合作關系,每次1人,每次2周,已有2位部室主任選派參與交流。香港大學圖書館近幾年連續舉辦亞太地區圖書館館員領導力培訓活動,我館已先后選派了5人參加培訓。2009年7月,我館又選派2位部室主任與館長~起赴美國參加美國圖書館協會年會,并參觀訪問了美國北卡羅萊納州大學greensboro分校圖書館。另外,本世紀以來,我館每年都堅持選派2名部室主任以上的同志參加國際圖聯大會。通過以上國際交流活動,不僅增加了部室主任的業務新知識,同時,也帶回圖書館的國際發展趨勢,有力地推進了我館數字化建設的進程。
3組織館內業務骨干、優秀員工的教育與培訓
3.1重視館內業務骨干的教育與培訓,促使他們成為數字圖書館的信息咨詢員
荷蘭圖書館專家舒茨指出,“由于信息在未來是一個發展的領域,我們必須配備更多的人員去做信息研究和咨詢服務,同時也要加強自動化部門的人員配置。”隨著向數字圖書館的推進,圖書館工作的重心將轉移到各種信息服務中,將有更多的館員參與到以參考咨詢為重點的讀者服務中。本世紀以來,隨著數字化圖書館建設的推進,我館將高級崗位和關鍵崗位列為業務骨干崗位,承擔起信息咨詢為重點的讀者服務工作。對這些業務骨干的繼續教育與培訓重點放在選派外出學習和參加各種學術活動,豐富知識,拓寬視野,以勝任崗位要求。關鍵崗位的館員及部分高級崗位的館員已被選派到香港城市大學圖書館和澳門大學圖書館學習。2004年以來,我們組織業務骨干參加上海圖書館等單位組織的學術報告會25場,參加聽講的達264人次。
3.2關注優秀館員的繼續教育與培訓,幫助他們成為數字化圖書館的合格管理員
數字化圖書館的建設給館員的工作壓力是前所未有的。有部分館員提出充電的要求,我們根據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給予支持。我們多次組織館員參加計算機中、高級使用與維修培訓班的學習,較多的館員經過培訓,獲得合格證書,能夠在網絡環境下熟練地開展讀者服務。另外,我們還堅持組織年度考核優秀的館員外出參觀學習,幾年來,先后組織優秀館員到北京大學圖書館、中山大學圖書館、西安交通大學圖書館、廈門大學圖書館學習。這一做法,不僅是一種獎勵,而且給優秀館員提供了學習的機會,變成“另類”培訓。
4加強青年館員的繼續教育與培訓,使他們成為數字化圖書館建設的主力軍
4.1組織新館員培訓,幫助他們了解高校圖書館
我館十分重視新進館員的教育與培訓。每年都組織新職工培訓活動,給他們介紹圖書館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發展,培養他們愛崗敬業的職業精神。同時,還安排非圖情專業的新職工參加上海圖書館等單位舉辦的圖書館學專業知識的學習。通過這樣的培訓,造就一支既有學科背景,又懂得圖書館知識的新館員隊伍,以適應數字圖書館建設和發展的需要。
4.2組織青年論壇,開展學術研究和學術交流活動
隨著新館員人數的增加,在館長的建議和支持下,我館于2005年成立了館內青年論壇。他們思想活躍,進取心強,學術研究氣氛濃厚,一開始就很關注數字化圖書館建設問題,較長時期內積極參與圖書館2.0的研究與討論。他們在數字化圖書館的發展過程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4.3組織英語口語培訓,提高圖書館館員的英語應用能力
一、智慧農民工程
智慧農民工程是為加強農民文化服務,培養新型農業人才,提升農民文化素質的重要舉措,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大工程。
智慧農民工程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以云計算、物聯網、移動通訊技術等手段為依托,把優質教育培訓資源快捷高效地送到廣大農村,可以多快好省解決農民培訓問題,特別是新一代移動通訊網絡和信息智能終端可以有效地把基層農業從業人員、專家與管理人員連接在一起,形成移動互聯、智能互動的基層農業技術培訓網絡。從而實現基層農技培訓與服務手段的創新。
二、打造智慧農民工程的基礎與條件
1. 農廣校豐富的媒體資源和先進的技術傳播手段
廣播資源不斷擴展。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擁有“致富早班車”固定播出時段,每年播出廣播節目152小時,在“中國鄉村之聲”和“鄉村大講堂”每年播出節目365小時,在此基礎上,又承辦了“中國鄉村之聲”頻率“三農早報”、“科技直通車”和“鄉村大課堂”三檔欄目,年錄制廣播節目943集,時長330小時。農村“大喇叭”廣播站數量達到12000個。
電視資源穩步增長。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在中央電視臺第七套節目擁有“農廣天地”固定欄目,每年播出電視節目550小時;開辦全國黨員干部遠程教育專用頻道“農業生產經營”欄目,年報送節目907期, 時長365小時。
網絡資源全面發展。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建設了面向全國開展農民教育培訓的衛星通信專用網絡,擁有600多個衛星遠端站和4個省級直播分中心,可開展遠程培訓和舉辦視頻會議,每天分4個頻道各播出6小時的農業技術推廣節目。利用衛星網每月開展2~3期農業專業技術人員知識更新遠程培訓,年培訓農業系統干部、基層農技人員近60萬人次;與《荷斯坦》雜志社合作開辦“荷斯坦奶牛衛星大講堂”,每月舉辦2~3期直播培訓,聘請國內外高水平專家授課,利用目前流行的微信、3g視頻回傳等功能與奶牛場管理人員、奶業工人開展交流互動,培訓形式新穎,培訓效果明顯。
2. 農廣校完備的農民教育培訓體系
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除具有較為完備的信息技術與多種媒體傳播手段,海量的數字化農業知識技能節目資源外,還擁有遍及全國省、市、縣四級建制農廣校和鄉村教學點五級辦學體系以及6.5萬人的專兼職教師隊伍。未來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需要將現代信息技術優勢、內容優勢、媒體優勢和體系優勢合理整合,更好服務于農民教育培訓,服務于農家書屋,必將大大促進農家書屋的轉型升級,實現文化服務功能拓展,延伸農民教育培訓覆蓋面,有效滿足現代農民的多樣化教育培訓需求。
三、智慧農民工程實施內容
1. 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
數字化基礎設施是開展智慧農民數字工程服務的條件和基礎。為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農業實用技術、社會文化生活音視頻資源點播,實現遠程培訓課堂進村,實現資源的數字化傳輸和移動式傳播,將搭建高效、便捷、即時互動的數字化文化服務平臺,配備互聯網電視、衛星遠端接收站和移動終端系統對全國農家書屋進行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其中,依托云服務平臺的移動終端系統包括農民教育培訓移動多媒體資源庫、農用智能手機、立式觸摸屏和平板電腦等多種互聯互通移動終端產品。
2. 智農惠農數字化資源建設
智農惠農數字化資源建設是持續穩步推進智慧農民數字工程的重要內容支撐。為實現進一步拓寬知識傳播渠道,實現為農民提供高效便捷、即時互動的服務形式,實現使農家書屋成為農村社會文化資源存儲傳播的主陣地,將著力開展農家書屋傳統媒體資源數字化、中央農廣校農民教育培訓資源進書屋、文化生活、基礎教育等多種類資源進書屋等工作,將教育培訓資源和文化資源進行數字化整合,實現數字化資源建設。 其中,中央農廣校農民教育培訓資源進書屋是指將中央農廣校的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網絡等多媒體數字資源通過數字基礎設施進入農家書屋,進行傳播共享,豐富農家書屋資源內容建設。
3. 文化服務功能建設
在做好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和智農惠農資源建設的基礎上,為實現文化服務功能的延伸與拓展,為農村的文化生活、農民教育提供學習的多種形式,為新型職業農民培養提供文化功能服務。工程以農家書屋為平臺,開展文化服務站點、遠程培訓課堂、基層教學站點和自助學習平臺建設。
4. cctv—7《農廣天地》走進農家書屋
策劃制作農業特色節目,豐富資源內容,通過cctv—7《農廣天地》電視欄目走進農家書屋學習場所、走進基層農民培訓課堂等形式,進一步提升農家書屋社會影響力,促進農家書屋有效使用。
5. 職業農民手機報創辦
中國幅員遼闊,農村人口眾多,發展農業遠程教育極有意義。遠程教育的最大優勢在于能使任何地方的農民學員方便快捷地獲取最好的教育資源,極大地提高農村勞動力的科技文化素質,為推動各地農業農村經濟做出積極貢獻。中國農業遠程教育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盡管中國農村基礎薄弱,大多數基層農廣校缺乏廣播、電視等遠程教育資源,在地方電臺、電視臺也沒有教學節目播出時段,但從長遠看,這都不會影響遠程教育優勢和效益的發揮[1]。發展農業遠程教育,存在一個發展模式選擇的問題。考慮到中國東西部地區、城鄉之間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以及廣大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戶家庭條件現狀和發展趨勢,中國農業遠程教育應該采用數字技術與非數字技術恰當結合、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道路,綜合利用VCD光盤、有線電視、衛星網、互聯網等手段,采取以下兩種不同的教育發送和傳輸的模式[2]:
1.主流模式
衛星傳輸數字化教育發送技術,適用于中國廣大農村、特別是中西部農村。采用主流模式的地區可以采取的擴展數字化教育應用的技術方案為:CD-ROM光盤刻錄和發送方案;各類局域網應用方案;基于有線電視網的多媒體數據廣播系統方案和電話撥號接入或其他公眾電信網回傳方案。
2.替代模式
計算機寬帶網的地面接入技術,適用于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農村。
二、農業遠程衛星教育系統建設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和衛星網作為一種新的技術手段開始在遠程教育領域廣泛應用,但很多農村家庭由于家庭貧困買不起電腦,另外,受農村人口教育水平限制,很多人也不懂電腦和網絡方面的知識。中國廣大農村地理條件復雜,通信網絡線路建設難度較大,架設網絡線路成本相對較高,互聯網普及率和使用率非常低,短時期內,在中國農村推廣互聯網教學還很難實現。衛星教育網建設屬于公共財政支持范疇,由政府投資建設,具備提供話音、視頻、通信服務的綜合能力,性價比高、技術先進、性能可靠,是提供農村遠程教育簡單經濟、行之有效的手段。衛星遠程教育不受時空限制,能為農村學員提供與發達地區質量相同的遠程教育服務,能有效解決廣大農村教育發展不均衡、優秀教育資源稀缺的局面。目前,農廣校在以色列政府的援助支持下,已經建設了擁有1個中心主站和360個雙向遠端站點,以中央農廣校為演播和資源服務中心,各省、地、縣級農廣校以及鄉鎮教學班為衛星網絡遠端接收和教學服務點,能實現數據通信、遠程教育培訓和視頻廣播會議的遠程衛星教育系統。通過衛星教育系統,中央農廣校將農業教育培訓、實用技術等音視頻節目、多媒體課件、農業科技教育培訓等方面的教學內容實時發送到網絡各遠端接收站,面向全國開展實時交互式的農業現代遠程教育培訓和科技推廣,對各級農廣校農業教育和科技培訓工作進行遠程指導和管理,實現信息互動交流,共享教育培訓資源。農廣校衛星教育系統利用“SkyBlaster”衛星通信系統,采用“TrainNet遠程教學/培訓系統”作為遠程教育培訓平臺。衛星系統網絡結構是星型網,主站可聯接大量的VSAT遠端小站,支持所有基于IP的數字信息技術,可實現全國范圍的遠程實時教學、數據文件多點分發等業務。衛星網主站提供DVB-S標準的出向信道,信息速率從2Mbps到52.5Mbps,遠端小站的入向信道采用FTDMA接入機制,系統采用不對稱的數據流通信方式[3]。在衛星平臺上,運行應用軟件的各類功能服務器通過快速以太網聯接到衛星主站數字基帶設備,通過衛星發射到全國各地的衛星小站。基層教學點的學員通過遠端小站接收主站發送的教學內容,與主站老師進行雙向視頻、單向音頻的互動交流,獲取各類教學支持服務。
三、農業遠程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近年來,農廣校綜合采用各類教學手段,整合應用各類教育資源,發揮獨特的媒體資源優勢,緊跟世界信息技術的發展,引進、吸收、應用各類遠程教育技術的最新成果,加快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業遠程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平臺以農廣校體系多種教育教學資源建設為核心內容,以媒體資源庫系統建設開發為硬件支撐,以數字化、網絡化傳播渠道為主要途徑,對涉農教育培訓工作進行高效管理,對涉農科教需求迅速反映,對基層辦學機構提供便捷服務。平臺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集信息采集、存儲、編輯加工、傳輸多種功能于一體,具有運行機制公益性、媒體應用大眾性、教學內容多樣性和服務對象定向性的特點[4]。
中央農廣校作為國家級的現代農業遠程教育教學中樞和媒體制作傳播中心,具有廣播電視和網絡教育節目的制作、播出和傳送等多種功能,將具備自辦1套廣播和電視節目的能力,可以錄制各種文藝節目、語言節目,對錄制的文藝節目和語言節目素材可進行編輯、復制、加工、審聽,可對外交換錄制好的素材和成品節目。每年能制作電臺節目、區域節目、少數民族節目和綜合類等農業專題廣播節目1500集,電視節目1270小時,網絡教學節目2000小時,發送音頻資料100萬張,節目原始磁帶數字化存儲1910小時。農廣校將逐步實現媒體資源制作、存儲、管理、應用的數字化和網絡化,建成農業媒體資源數字化采集、加工、整理、存儲和傳播利用的數據中心、工作平臺和傳播共享網絡,并具備以下功能:
1.資源數字化加工存儲整合電視、廣播、網絡、報刊雜志、教材、光盤等多種媒體資源,統一集中存儲管理數據,建立數字化媒體資源庫,實現數字化存儲。
我國的交通系統得到了逐漸的完善,將干部培訓教育工作落到了實處,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干部人員和專業技術人才,極大程度上促進了我國交通建設事業的發展。目前在實施干部培訓教育工作過程中依然存在著很多不足,對此,相關部門務必要積極采取措施加以改善,如果將“互聯網+”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技術貫穿到整個交通運輸干部教育培訓工作中,將會取得更好的培訓效果。
1“互聯網+”應用于交通運輸干部教育培訓的現狀
交通系統干部培訓教育工作在我國已經實施了很多年,取得了可觀的教育成果,培養了大量的專業技術人員和領軍人物;從一定意義上來講,其與理想的交通建設團隊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有待進一步提高。傳統的交通干部教育培訓模式與現代教育的發展存在一定的矛盾,對此,相關的教育管理部門要注重對傳統教育培訓模式的改革,使之更好地服務于現代教育事業,推動我國現代交通建設事業的發展。在“互聯網+”和“大數據”背景下,在線培訓模式更好地彌補了傳統教育培訓模式的不足,發展快速的網絡信息化技術為教育培訓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得培訓管理水平提高,培訓范圍擴大,同時還可以增強培訓效果,信息化技術帶來的大數據環境大大改善了傳統教育培訓模式存在的問題。相關研究結果表明,構建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統在交通運輸行業干部教育培訓管理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對我國交通建設事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般而言,諸如干部的個人信息、培訓記錄、學習狀況、培訓進度等方面都屬于信息管理的內容,管理人員要將以上這些方面的信息詳細記錄下來,為后續的大數據分析、培訓個性分析和需求預測打好基礎。通過多年來對干部教育培訓的實踐探索,具有現代教育特色的互聯網培訓模式取得了較好的發展。
2“互聯網+”應用于交通運輸干部教育培訓的建議
2.1創新以“互聯網+”技術為基礎的教育培訓模式
遠程培訓是一種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培訓模式,尤其是在互聯網信息技術發展迅速的今天,更是備受歡迎的一種模式,即使是這樣,遠程培訓和面授培訓還是存在一定的差別,二者各有利弊,不能相互取代,主要體現在學習的系統性、授課效果和培訓完整性等方面。人才需求量大、干部培訓內容復雜等是交通運輸專業的主要特點,在此基礎上,在實際培訓過程中,如果能將“傳統面授”和“網絡學習”結合起來,組成一種混合式的教育培訓模式,則會大大增強培訓的效果。混合式學習模式就是將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和其他相關的教學模式有機結合到一塊,開展教育培訓工作,比如傳統板的課堂教學模式和視聽多媒體教學模式的結合、傳統學習方式和計算機輔助模式的結合等。為了使得交通運輸行業的網絡培訓取得更好的效果,可以構建含有微課錄制、視頻剪輯、課件制作等內容的培訓數據庫系統,將網絡培訓資源的策劃、設計、制作、審核、測試等具體的工作落到實處,實現對交通運輸行業的特色網絡培訓管理。
2.2構建基于“互聯網+”的教育培訓信息體系
為了完善交通運輸行業的管理體系,需在原來管理模式的基礎上,實行創新,就交通運輸行業干部培訓內容而言,對于不同級別的干部就應制定不同的培訓計劃,并安排合理正確的培訓內容,同時,還需不斷地完善培訓技術和學習服務支持體系,提高培訓管理效率,努力做到培訓資源標準化、合理化。在互聯網迅速發展的時代,交通運輸行業管理部門可以建立以互聯網為媒介的培訓學員綜合信息管理系統,提高學員學習效率。比如,學員可以通過手機客戶端進入學員管理系統,只需注冊一個賬號就可以完成網絡選學、作業提交、教學資料共享、網上聽課、教學評價、學員交流、考勤信息等培訓流程的操作。此外,還應建立數字化的培訓管理系統,便于對傳統的服務資源和管理制度進行整合和改良。為了確保教學工作順利開展,提高學生學習和授課教師質量管理,教育培訓部門需通過此系統對教學工作做出明確的計劃,并開展評估教學質量工作,加強監督培訓管理,使交通運輸行業干部培訓質量得到保證。
2.3整合基于“互聯網+”的教育培訓資源體系
在互聯網迅速發展的時代,全國交通運輸行業可結合“互聯網+”技術制定干部教育培訓方案。首先,優化教師資源。優化交通運輸部門教師資源庫,建立一個清晰的目錄,便于學員依照學科和研究方向查詢。其次,合理規劃教學資源。通過互聯網可以將分散在各個地方交通運輸管理部門教育培訓資源聚集起來,比如,培訓視頻、文件規定、多媒體課件、案例等,并對教育培訓資源進行整合,建立一個培訓資源信息平臺。通過此平臺,使得學習資源更加豐富,并得以最大化利用,實現數字化教學和培訓資源共享。在科技不斷進步的時代下,合理利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優勢,共同協作,完善教育培訓資源體系,促使交通運輸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更上一層樓。應該說,交通運輸行業是我國民生發展的一個關鍵,其行業的發展應該及時把握新的發展,以主動適應的模式來適應干部教育培訓新常態。通過“互聯網+”的思維理念為指導,合理化、科學化地設計整個教育培養體系,不僅能夠更高層次地滿足于交通運輸行業的發展,還能夠促進交通運輸行業的創新。
3結束語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2011)07―0075―04
一 背景
2010年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構建體系完備的終身教育,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協調發展”[1]。近年來,我國政府及各級各類機構也積極致力于終身教育體系和學習型社會的建設,構建終身教育環境,提供優質教育資源及服務。在這種形勢下,學習者的需求呈多元化趨勢發展,盡管社會對學歷教育的需求依然存在,但職業技能教育、社區教育、職業資格認證以及各企業行業的在職人員繼續教育(如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公務員培訓等)等非學歷教育的需求更加突出。
遠程教育作為一種先進的教育模式,是建設學習型社會的重要途徑,在終身教育體系建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國教育部在2006-2008年實施了“數字化學習港”教改項目,基于中央電大公共服務體系建成了社區、鄉鎮、企業和行業4種類型的7個示范學習中心,探索了基于信息技術手段構建數字化學習環境、面向各類人群提供繼續教育資源及支持服務的模式和機制。與普通學習中心不同,示范學習中心更加強調服務的社會性和大眾化,學習中心的內涵得到了延伸。英國開放大學的“學習中心指南”[2]中學習中心的含義是“一種有效的、廣泛的提供教育機會、教育資源的方式”也與此有異曲同工之妙,其承建單位可以是辦學機構,還可以是企業、行業等等。基于此,遠程教育學習中心也需要與時俱進,充分發揮技術優勢和服務優勢,積極拓展非學歷繼續教育服務,整合優質的非學歷教育資源,面向城鄉社區、企業、行業等各類個體學習者及學習型組織提供教育資源及服務,促進教育公平,為學習型社會的建設貢獻力量。
在此背景下,我國教育行政部門也開始關注遠程非學歷繼續教育的發展問題,探索如何基于信息技術手段,開展遠程非學歷教育服務。教育部在2007年啟動了“數字化學習示范中心建設”項目,評選出了24個國家級示范學習中心,評審標準中非常關鍵的一項就是非學歷教育項目的開展情況。這也促成了本研究所探討的主題:學習中心拓展非學歷教育的模式。24個示范學習中心積極探索了基于公共服務體系的、面向社會各類個體學習者和學習型組織提供非學歷教育支持服務的模式和機制,并取得了初步的進展。
二 研究目的意義及研究方法
1 研究目的及意義
中央電大奧鵬遠程教育中心負責我國第一個也是最大的遠程教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管理與運行,主要依托電大系統建成了1400多個覆蓋全國城鄉社區的學習中心服務網絡,目前合作高校40多所,學歷教育學習者40多萬。本研究的目的是基于公共服務體系的技術和服務優勢,以終端學習中心為主體,探索拓展非學歷繼續教育的模式和機制,旨在拓展公共服務體系的服務內容和內涵,提升服務能力,最終形成可供其它學習中心復制和借鑒的非學歷教育拓展的模式和經驗,為遠程教育學習中心參與終身教育體系建設背景下的市場競爭奠定基礎。
通過本研究,形成符合市場需求的非學歷教育拓展模式,首先,拓展公共服務體系的服務內容及服務對象范圍,能夠滿足學習者的多元化學習需求;其次,為電大公共服務體系的1400多個學習中心提供經驗借鑒,推動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質量,進而促進學習型社會的建設;最后,提供非學歷繼續教育服務能夠為公共服務體系探索促進資源共享、研究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學分互認、溝通銜接等問題奠定基礎。
2 研究方法
(1)文獻調研法
本研究基于文獻和對遠程教育的優勢及特點的正確認識,調研了遠程非學歷教育的在國內外的實踐情況。文獻調研得知,遠程非學歷教育市場潛力巨大,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制約因素。遠程教育與傳統教育相比有其特有的優勢,包括廣域性、實時性、個別化、與雙向性以及最為突出的經濟性。同時,缺乏質量監管機制、受傳統思想制約、課程資源質量及技術支撐力量薄弱也是制約遠程非學歷教育發展的關鍵因素[3]。但不可否認,遠程教育作為獨立的教育形態,為更大范圍的群體提供了多層次、低成本、高質量的學習機會,允許在更大范圍內更有效地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在網絡時代,遠程教育是各國政府實現終身教育的第一選擇,是終身教育系統的主力軍[4]。
國內外對于遠程非學歷教育的關注與日俱增。國內的福建師范大學網絡教育學院在2005年就提出了“非學歷教育為主,學歷教育為輔”的發展思路,發揮技術優勢,建成了基于計算機網絡技術和衛星通訊技術的先進的遠程教育網絡和教學支撐平臺,構建了“天地網”合一的網絡學習環境,形成了覆蓋全省的培訓網絡,開展全省30多萬名中小學教師的培訓工作,并通過網絡教育方式開展公務員培訓、心理咨詢師培訓,以及面向東南亞各國的對外漢語培訓等各色培訓[5]。國外在遠程非學歷教育方面的實踐已經比較成熟,有資料顯示,國外發達國家非學歷教育和學歷教育的比例是3:1。這些國家在終身教育體系建設中積極引入現代遠程教育手段,主要集中在職業教育和企業培訓領域,發展很迅速,且政府在其中發揮了宏觀管理的作用,在制定政策法規、啟動并管理諸多研究或行動項目(research project or action project)、制定相關標準規范、開展遠程教育共享資源服務、規范教育機構等方面推進遠程教育的發展(Rova,i2007)[6]。
(2)實地考察法
在教育部“數字化學習示范中心建設”項目實施過程中,多個奧鵬遠程教育學習中心通過市場調研確定學習者需求,進行了非學歷教育資源整合和服務的一些有效實踐。采用實地考察法,我們對多個非學歷教育拓展較好的學習中心進行了調研,內容包括其開展的非學歷教育服務項目、基本情況、思路、方法、取得的進展、遇到的困難及采取的解決措施,包括依然還存在哪些難以解決的問題等。
三 研究結果
非學歷教育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研究指出,目前國內非學歷項目開展的主要對象是證書培訓、行業培訓和政府推動的一些培訓項目[6]。本研究通過學習中心拓展非學歷繼續教育的實踐證實了這一點。需要指出的是,遠程教育學習中心是學習支持服務的終端機構,在開展非學歷教育服務拓展的中需要根據學習者及學習型組織的需求整合外部教育資源,基于本學習中心提供技術平臺、數字化學習環境及資源、學習過程支持服務等。本研究主要通過對各示范學習中心拓展非學歷教育的案例進行深入剖析,歸納相應模式,提出了遠程教育學習中心拓展非學歷教育服務的四種模式,包括遠程職業資格證書教育、承接政府培訓服務外包、成為當地的遠程教育基地和為企業行業提供員工繼續教育咨詢及服務。
1 遠程職業資格證書教育
這種模式是采用遠程手段進行與職業相關的資格證書教育,包括考前的培訓及考試服務。學習者報名之后,基于遠程學習平成相關課程的學習、測驗、考試等,最終獲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中央電大公共服務體系先后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等合作推出動畫設計師、心理健康輔導員、營銷師等多種國家緊缺型人才培訓項目。目前,多所國內外著名院校和機構正在與奧鵬遠程教育培訓中心合作相關項目,如Sun公司的Java培訓、新加坡培訓與就業項目、澳大利亞TAFE的中國遠程學院項目以及清華大學的遠程培訓項目等。今后公共服務體系還將根據社會需求,持續開發新的遠程職業資格證書教育培訓項目,打造中國職業教育培訓第一品牌。
需要指出的,這種模式的特點是:遠程教育學習中心必須要首先調研當地的市場需求,并以此作為根據來選擇相應類別的職業資格證書教育培訓項目,為學習者提供從報名、入學、基于學習平臺的學習、考試、領取證書等各個環節的學習過程支持服務。在這種模式的實踐過程中,學習中心如果能夠抓準市場需求,容易在短期內取得較好的突破。
2 承接政府教育培訓服務外包
(1)模式概述
為了促進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提升本地居民的文化素質和職業技能,尤其是在學習型社會建設的大前提下,政府提供繼續教育培訓服務的規模越來越大。政府的培訓項目也是非學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為特定對象開展的培訓項目,通常通過各種方式進行扶持,比如提供開辦經費、提供開業貸款擔保、甚至進行收入補貼、享受稅收方面的優惠等來扶植教育機構開展特定的非學歷培訓[6]。這種模式是指遠程教育學習中心作為政府的教育培訓服務的外包承接單位,學習費用多數由政府負責或者采取學習者與政府費用共擔的機制。學習中心在這種模式中可以提供的服務類型很多元,包括提供學習場所、學習設備(計算機)、相關教育教學資源、學習過程支持服務和考試服務等。遠程教育學習中心還可以發揮技術優勢,將傳統的基于面授的培訓模式轉化為或者局部地轉化為基于網絡的、遠程的、在線的教育培訓模式,提升繼續教育培訓的覆蓋面及培訓質量,這對于一些政府的量大面廣的培訓尤其適用。
(2)相關案例
采用這種模式的案例非常多,這里舉幾個比較典型的例子。蕪湖奧鵬學習中心與弋江區政府合作建設了“南瑞社區數字化學習示范點”,并申請成為了該區的農民“陽光工程”培訓機構,并在此基礎上常年面向社區居民、本區的農民提供各種政府所指定的教育培訓項目。西安奧鵬學習中心與未央區殘疾人聯合會和區就業局合作分別面向殘疾人、正在服刑人員進行就業培訓和計算機培訓,并頒發殘聯和就業局的培訓證書,學習中心為學習者提供學習設備、學習資源以及學習過程的支持服務。大連電大奧鵬學習中心與長海縣獐子島鎮政府合作,將獐子島的文化宮改造成為“鎮民數字化學習中心”,投入百萬元進行內外裝修改造,搭建門戶網站,引入了特色的數字化非學歷繼續教育資源及社區教育資源,滿足了島上居民學習、娛樂之需,有力地促進了學習型數字化海島的建設。廣州海珠奧鵬學習中心也依托建在南華西街工業區外來務工人員宿舍附近的數字化示范學習中心,為外來務工人員提供學歷和非學歷的繼續教育服務,并爭取到了海珠區勞動局70%的學費補貼,提升了外來務工人員的勞動技能和職業素質,為打造新型的工業基地貢獻了力量。
需要指出的是,這種與政府合作,承接政府教育服務外包的模式,在學習模式上有很大創新。以前,政府的教育培訓項目多為面授,而遠程教育學習中心承接此類項目多基于信息技術手段,輔以面授輔導和實訓操作。從實踐效果來看,這種混合式的學習模式滿足了學習者的學習需求,同時也達到了政府的要求,促進了教育信息化水平的建設。
3 成為當地的遠程教育基地
(1)模式概述
這種模式是遠程教育學習中心依托自身的平臺、資源、支持服務等優勢,爭取當地政府支持,想政府之所想,幫助政府策劃學習型城市建設的方案,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平臺,整合當地優質教育資源,成為當地居民學習的課程超市和學分銀行。這種非學歷教育拓展模式的成功結果是學習中心成為當地終身學習的服務平臺,即區域性的數字化學習港,為當地社會各類人群的繼續教育問題提供解決方案、數字化學習平臺、教育資源及過程支持服務,但同時,這種模式成功的基礎也在于學習中心承建單位的強大支持。這有利于發揮遠程教育學習中心及公共服務體系的技術平臺優勢和資源整合優勢,還解決了政府建設學習型城市和終身教育體系的難題,同時推動了自身業務范圍的拓展和學習對象的更廣的覆蓋,是一種最佳的非學歷繼續教育拓展模式。
(2)相關案例
天津電大奧鵬學習中心和長春奧鵬學習中心是這種模式的典型案例。天津電大奧鵬學習中心作為天津市遠程教育中心參與完成了天津市終身學習公共服務平臺(省略)的一期工程建設,開通10個應用系統平臺,覆蓋學歷教育、職業繼續教育、社區教育、專題教育和文化活動等多個方面,實現管理、學習、練習、考試、統計、分析的一體化,滿足了千萬級用戶注冊管理、10萬人同時登陸在線學習的需要。天津電大奧鵬學習中心引入了各種非學歷教育資源包括基礎教育、職業教育、社區教育和干部教育培訓資源等四大類優質教育資源共計約5TB,并依托數字化學習平臺開展了相應的教育培訓。在基礎教育方面,與天津市教委中學處、電教館合作開發了“天津市普通高中選修課空中課堂”在線學習平臺和相應的學習資源,實現了高中學生網上跨校選課和校際學分互認,促進了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在職業教育方面,引入了IBM的職業教育資源,與天津市泰達開發區政府簽訂了“訂單式”人才培養協議,促進了大學生的就業,并為天津市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持續的人力資源支持;在社區教育方面,在“數字化學習港”教改項目欣苑小區示范點的基礎上,繼續建設和整合了500G、11大類的社區類教育資源,依托復制的一批社區示范點提供教育服務,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質量和水平;在教育干部培訓方面,整合了國家教育行政學院的教育干部培訓資源若干,并開展了面向天津市高校教育管理者的教育培訓服務。據悉,天津電大奧鵬學習中心與天津市紅十字會和天津市法制辦的兩個合作項目正在落實,前者是進行救護培訓,后者是對全市執法人員的普法教育培訓,都是一些持續的、量大面廣的繼續教育培訓項目。長春奧鵬學習中心也是這種模式,長春電大成為長春市數字化學習港的承建方,與相關單位合作建設了完成了數字化學習港的網絡技術平臺建設、963001通信系統建設,可以滿足10萬人注冊、1萬人同時在線學習、1千人同時點擊視頻學習需要和百姓對學習的咨詢服務。在資源整合方面,已經整合7T學習資源,涵蓋了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學歷教育、黨員教育、就業培訓、生活課程等,面向該市社會各類人群提供教育培訓服務。
4 為企業行業提供繼續教育咨詢及服務
(1)模式概述
新形勢下,學習型企業、學習型行業的建設也被許多大中型企業/公司、行業/系統提上日程。他們對本企業/公司、行業/系統在職員工提供職業及管理技能的相關培訓、提升其工作能力和創新素質的需求非常突出,由此產生了遠程教育學習中心拓展非學歷繼續教育的另一種模式―為企業行業提供繼續教育咨詢及服務,即學習中心與企業行業合作,為其提供員工培訓的解決方案、培訓資源、培訓場地或平臺、學習過程支持服務、考試服務等。
(2)相關案例
鑒于在職人員是非學歷教育的主體,遠程教育學習中心采用為企業行業提供繼續教育咨詢及服務模式來拓展自身服務范圍的模式也比較典型。如惠州奧鵬學習中心本身就是中央廣播電視大學設在TCL集團的學習中心,經惠州市勞動與社會保障局批準成為“TCL集團高技能人才實訓基地”,并基于此開展了多項面向不同工種的企業員工的技能培訓,包括面向TCL呼叫中心、TCL家庭網絡事業部等部門的在職技工提供的工種為“呼叫服務員”、“家用電子產品維修工”、“移動電話機維修員”、“電子設備裝接工”、“計算機系統操作工”等的培訓項目。大鐘寺奧鵬學習中心依托其技術優勢和服務優勢為寶潔公司的員工提供了Office辦公軟件的培訓。除企業之外,行業系統的繼續教育需求也非常突出,鞍山電大奧鵬學習中心與鞍山市總工會合作開展了職工技術遠程培訓。
四 討論
遠程教育學習中心拓展非學歷繼續教育的實踐目前已經形成了前文所提的四種主要模式。必須指出的是,學習中心拓展非學歷教育對于自身發展及學習型社會建設都是有重要意義的。但是,學習中心只是一個終端支持服務機構,在拓展非學歷教育的過程中必須把握好如下兩點:
1 需要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
政府在非學歷繼續教育推動中能夠發揮關鍵作用。首先,遠程教育學習中心拓展非學歷教育目前還處于探索和嘗試階段,有些實踐遠沒有形成長效運行機制,在這種情況下,政府的主導能夠使項目更容易推動,實現從無到有的飛躍,更樂觀的情況下,還可以獲得資金的支持。尤其是學習中心采用承接政府培訓服務外包模式拓展非學歷教育時尤其需要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其次,目前,遠程教育學習中心的主要功能是為現代遠程教育試點高校及學習者提供支持服務,而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的學分互認、銜接和溝通也是一種趨勢,政府的主導可以使學習中心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獲得政策支持,進行學分積累和學分銀行的試點和探索,為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的學分互認和溝通銜接奠定基礎。再次,遠程非學歷教育領域的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尚不健全,政府的主導能夠促進遠程非學歷教育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和完善,從而促進服務質量的提升,保證學習者得到規范、專業、高質量的支持服務。最后,學習中心在整合優質非學歷繼續教育資源時確實存在一些困難,政府的主導和引領作用能夠引起一些社會辦學機構的重視,將精力更多地投入進來,加強非學歷教育資源的建設,從而提升非學歷教育服務的質量。
2 公共服務體系必須做好后端的支持服務工作
在學習中心進行非學歷教育業務拓展的實踐中,公共服務體系必須做好后端的支持服務工作,為學習中心的業務拓展提供強大支撐。首先是技術支持,尤其是對于那些主要需要依托學習平臺來提供教育培訓服務的非學歷教育項目來講,公共服務體系的技術支撐水平非常關鍵,能夠保證教育培訓服務的順利進行,進而提高客戶的滿意度,從而為形成非學歷教育運營的長效機制奠定基礎。其次是資源整合,公共服務體系在資源整合中也需要發揮對于學習中心的支撐作用,尤其是在遠程職業資格證書教育和成為當地的遠程教育基地這兩種模式上,公共服務體系可以發揮其高端優勢,整合量大面廣的職業教育資格證書教育項目等優質教育資源,鞏固學習中心的資源優勢。最后,在支持服務質量方面,公共服務體系尤其需要做好學習中心工作人員的相關培訓,保證學習者和客戶能夠獲得專業化、高質量的支持服務。
參考文獻
[1]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2010-2020)[Z].人民出版社, 2010.
[2] 李偉編譯.英國學習中心指南[Z].奧鵬研究院,內部資料.
[3] 王雪玲等.我國遠程教育中的非學歷教育發展戰略研究[J]. 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9,(1):61-62.
[4] 陳麗.網絡時代遠程教育在終身教育中的定位和作用[J].開放教育研究,2004,(2):8-15.
[5] 夏巍峰.福建師大網院:重點轉向非學歷教育[J].中國遠程教育資訊,2008,(2).
[6] 應衛勇等.非學歷教育在現代遠程教育中的地位與趨勢[J].開放教育研究,2008,(2):40-44.
[7] 任為民等.教育部“數字化學習示范中心建設”項目結題驗收報告[Z].2009.
The Model of Distance Education Learning Center’s Expansion of Non-academic Education Service
LI Wei
(National center for open & distance education of CRTVU,Beijing 100120,China)
Abstract: More than ten years practice prove that,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have commendably promoted the reasonable allocation of education resources.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of Lifelong education system and learning-oriented society,the variety trend of learning needs and the diversity of learners brings challenges to the simply function of distance learning centers. Based on degree education,learning center need expand non-academic educational services to meet the needs that are growing and changing.Through the practice of several OPEN learning centers, the research summarizes four different typical models of expansion non-academic educational services, analyzes it and points out some notices.
對于我國高校圖書館用戶教育的主要方法,我國學者普遍認為有以下3種[1]:以大學新生為主要對象的新生入館教育;以各年級大學生為對象的文獻檢索課程;面向全校師生的文獻知識專題講座。
新生入館教育主要是由專人帶領大學的新生進入圖書館參觀,向他們介紹圖書館的功能、部門分布、所提供的主要服務、借閱的規章制度、館藏資源分布等內容,或者是向新生發放讀者手冊或指南,由學生自主完成參觀過程[2]。
以各年級大學生為對象的文獻檢索課程主要針對不同年級的大學生,根據其不同學習階段對文獻利用的需求來進行教育,主要涵蓋一般文獻檢索方法、文獻檢索工具使用、文獻檢索技巧等內容,對不同學科背景和學習進度的學生提供對應的文獻專業數據庫檢索使用方法教育。
面向全校師生開展的文獻知識專題講座,一般以專業數據庫利用與檢索技巧為主,專業針對性相對較強,要求聽眾不僅要有簡單的文獻檢索利用知識和能力,更要求聽眾有相應的專業知識作為背景,而更深層次的文獻知識專題講座可能涉及到科研項目的立項、科技查新、科研情報分析技術、學術熱點追蹤等科研工作者需要掌握的內容。
1 用戶教育存在問題與反思
1.1 教育內容傳統
目前圖書館資源最豐富的已經不再是傳統紙質圖書,數字資源在網絡時代異軍突起,不管是在經費分配,還是在資源豐富程度都占據了館藏資源很大比例,但目前開展最規模最大的圖書館用戶教育——新生入館教育內容還大多停留在以傳統圖書資源為重點的教學上,尤其是中國圖書分類法成為新生入館教育必講內容,而對極其方便獲取利用的數字資源則處于講授不足的階段。在圖書檢索方式上沿用傳統的中國圖書分類法,要求用戶不僅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類型的書,更要求知道是哪本書,這種目標明確的研究性學習,更適合于已經開始研究性學習的大學高年級學生或研究生教育,而非剛剛開始大學學習,尚未接觸學術研究活動的大學新生所需要的隨意性很強的擴展閱讀或出于休閑娛樂目的的消遣性閱讀。
1.2 教育理念落后
當前高校圖書館用戶教育基本上是以教師、課堂、書本為中心。在形式上沿用課堂講述的方式進行:將教育對象按班級或專業集中起來,由圖書館教育工作人員在教室內進行理論講述,部分學校還根據圖書館讀者教育需要,制作了相應的圖書館教育知識讀本或手冊進行發放。教學方式多以講授為主,比較古板,缺乏形象性和直觀性,受教者只是單純地聽老師講解,而缺乏實際的操作機會,教育效果常常不是很理想[3]。教育過程走入誤區:過分強調書本知識和理論觀點的灌輸,強調知識學習的死記硬背,對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及參與性考慮不夠。教學過程中采用傳統的“灌輸式”、“填鴨式”、“單向式”,導致出現教師授課時照本宣科、課堂上空洞說教,教學過程過分強調了教師在其中的主導地位,卻忽視了受教育者應有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性。
1.3 教育行為短期
多數學校的新生入館教育在入學軍訓的間歇時間完成,剛入校的新生在忙碌的軍訓空隙里參與教育,而課時設置一般又僅為一至二個課時。在新生入館教育結束后,因為大量專業課及公共課學習的需要,學期時間分配上已經極度緊張,很少有可能再調整出相應的固定課時以供圖書館開展讀者教育,導致很多大學生在校期間授受的圖書館教育到畢業時也只有軍訓時的一兩個課時。而對開展科研的學生和教師需要的高端文獻資源和數字資源使用培訓嚴重不足,多數用戶也很難意識到圖書館提供相應的文獻資源和數字資源培訓對個人的價值。導致出現大學生圖書館教育培訓不足,科研人員不知圖書館教育培訓為何物的現象。
1.4 教育成果低效
通過對三屆新生連續三年入館教育成果進行調查,發現在新生入館教育中出現了“理論考試一百分,實踐考核大鴨蛋”的情形:即新生在接受圖書館教育時,理論學習成績相當優秀,經常在理論講述課堂提問中表現為無所不知,課堂表現讓人有一種教育成果堪稱完美的誤覺,但在后來的圖書館資源利用實踐中表現卻讓人大跌眼鏡:原先在理論學習中表現完美的部分學生在真正到了書庫之后卻不知如何找書,根本想不起要使用代書板,對原來回答正確的書籍分類法就像忘記了一樣,其具體表現遠遠遜于課堂理論講述時的優良表現。
2 讀者教育工作的創新
2.1 教育內容緊跟時代變化
目前圖書館資源最豐富的部分雖然是數字資源,但很多教育者本身對數字資源的了解、利用不足,導致竭力發揮自己在傳統資源、尤其是紙本圖書資源方面的專業知識優勢,而對數字資源采取相對回避的態度。在圖書館教育中必須克服這種教育人員對教育內容的使用頻率比受教育者還少的現象,要求教育者積極學習數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通過對網絡數據庫使用,尤其是開放資源,如:百度百科、維基百科、互動百科等在線數據資源的使用和價值進行介紹,完全可以讓開放資源成為圖書館現有資源的有益補充。對于圖書館不能完美提供的數字資源提供替代性查找索取辦法,不僅教會用戶利用館內資源,更要教會用戶在海量的收費或免費資源中找到自己需要的資料。
2.2 教育方式主動貼近用戶興趣
圖書館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僅僅讓受教育者完成對圖書館知識的掌握,而是要求受教育者真正意義上學會知識的應用。在開展課堂理論教育之外進行書庫實踐,要求新生必須在圖書館進行兩個課時左右的實踐操作,內容包含書籍資源利用和圖書資源管理。正如要學會游泳的最好方式不是僅僅在課堂中聽教練喋喋不休地講述游泳知識,而是讓學習者跳到水里邊講邊練學的更快一樣,因此圖書館教育也應該以實踐為重,理論為輔。
在圖書檢索方式上傳統的中國圖書分類法需要一定量的講述,但講述的過程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理解圖書存放的規則及為什么。在學生的引導上從其個人興趣入手,比如從《微積分之屠龍寶刀》和《微積分之倚天寶劍》這樣的數學書籍開始講授專業書籍借閱規則,這種能夠引起學生興趣的方式就遠比從專業數學書講起效果要好很多。
圖書館還有豐富的館藏可以用來娛樂休閑,進行圖書館教育時,可以從學習角度來開展,更可以從用戶喜歡的娛樂休閑圖書入手,從而抓住用戶的興奮點,引導用戶通過自己喜歡的閱讀材料完成圖書館教育。
對于從事科研的高級用戶,則需要通過現場調查,發現用戶需要了解掌握的資源利用技巧和高級信息查詢技術,通過提供相應的服務,必要時提供個性化服務的方式開展圖書館教育。
2.3 教育培訓階段化、目標化
圖書館教育不是一次性教育,圖書館教育也不可能在一次教育活動中就完成所有教學任務。隨著用戶對圖書館利用能力的提高,需要圖書館教育進一步跟進,根據用戶層次不同提供階段化、目標化培訓。
針對大一新生,開展相對系統化的圖書館利用入門教育,保證對圖書館的初步了解,引導學生走進圖書館;對于大二學生,在校內定期舉辦文獻信息檢索與利用教育講座,目的在于提高學生信息素養和信息技能;對大三學生,與院系專業教師聯合,根據專業學習進度,提供相應的專業文獻利用培訓,提高學生進行深度學習的能力;針對大四畢業生,可與畢業論文指導教師合作,提供論文寫作與科研查新、課題等進一步訓練。對有科研需求的高級用戶,提供專業針對性相對較強的內容,而更深層次的文獻專題講座可能涉及到科研項目的立項、科技查新、科研情報分析、學術熱點追蹤等科研應用。
根據不同時段內用戶需求的差異,圖書館可以在四六級考試前進行四六級考試數據或模擬題庫使用的目標化培訓;針對用戶的專業差異進行專題數據庫資源教育,如:對文學院大二以上學生開展“四庫全書”等大型工具書專題講座,對化學專業開始畢業設計的同學進行化學專業數據庫使用教育。
通過組織開展階段化、目標化、多層次培訓,有系統的對初級用戶開展普通圖書借閱、通用資源利用培訓,中級用戶進行專業圖書借閱、特藏資源利用、專業數據庫利用培訓,高級用戶提供科研情報分析利用等,形成多層次、連續性的圖書館教育體系。
2.4 多手段檢查教育成果
圖書館用戶教育的成果如何,必須通過對教育效果進行檢查來確認。對新生入館教育效果考核可以采用在書庫內一邊進行理論講授一邊進行實踐的方式,確認受教育者對教授內容的掌握情況。對于其他階段和目標化圖書館教育培訓的成果,需要在教育培訓完成后組織授課人員,對用戶進行跟蹤走訪,通過詳細查詢教育內容在其學習、科研中的應用情況,發現用戶最認可的價值部分和可能存在的不足,力爭在下次教育中發揮原來的優勢,解決存在的不足,保證教育效果逐步、穩步提高。
3 結語
圖書館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為了完成授課任務,而是要求受教育者真正學會知識的應用,能夠體會到圖書館資源對學習、科研的價值,這就要求圖書館教育工作者必須對用戶需求進行差異化分析,教育方式要主動貼近用戶興趣,對不同層次的資源使用者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并適時檢查教育成效,為學習和科研工作服務。
參考文獻:
[1]清華大學圖書館信息用戶教育研究課題組.網絡條件下的大學圖書館信息用戶教育[J].圖書館論壇,2003(6):228-231.
中圖分類號:C9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3973(2012)011-142-02
1 引言
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及廣泛應用,計算機信息管理已經在各行各業廣泛應用,它除了具備信息系統的基本功能外,還具備預測、計劃、控制和輔助決策功能。近幾年高校在實施建設教學和管理一體的數字化校園平臺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功案例,通過計算機信息管理為基礎的校園信息門戶、統一身份認證、數據交換與共享(數據中心平臺)等基礎平臺建設已成為現代學習管理的一個熱點。同時,在國家提出建設“學習型社會”和“學習型政黨”的號召下,各企業也邁向“學習型企業”建設時代,其中E-learning在企業員工培訓中的應用,是企業培訓借助新技術,實現學習形式豐富多彩的一個很好創舉。
然而,企業在員工培訓的管理模式中,借助計算機信息管理方面還遠遠落后于高校。本研究針對企業員工培訓工作,借鑒高校數字化校園的管理模式,提出打造學習形式和培訓管理統一的數字化平臺,構建培訓項目管理體系、培訓學員管理體系、培訓資源管理體系、綜合服務管理體系及輔助決策一體的數字化管理模式,解決傳統培訓管理模式向高效科學管理模式轉變。最終形成一種基于數字環境的、立足于培訓對象的培訓過程管理、培訓考核管理和終身學習管理,依托網絡虛擬學習社區、課堂、會議、培訓班級,做到計算機培訓管理系統監控與實踐環節監控相結合,員工成長記錄和結果性考核相結合。
2 數字化校園的現狀和企業培訓數字化平臺建設必要性
隨著數字化校園概念的提出,我國眾多學校紛紛開始了數字化校園建設進程。數字化校園能使數字資源得到充分優化,在傳統校園基礎上構建一個數字空間,以拓展現實校園的時間和空間維度,提升傳統校園的運行效率,擴展傳統校園的業務功能,最終實現教育過程的全面信息化,從而達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從總體上看,我國教育信息化建設取得了重大歷史性突破,在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效率,提高決策效率,提高信息利用率等方面體現著科技的發展和進步,對教學、科研和管理具體變現為管理數字化、教學數字化、產學研數字化、學習數字化、生活數字化。
數字化產業已經由原來的注重產品價格向著注重產品質量和服務方向轉型,尤其是教育培訓領域。員工教育培訓信息化已成為為企業員工提供公平的受培訓機會,解決培訓資源分配不均,滿足員工對職業生涯發展的期望,推動企業培訓在更高起點上實現企業更大發展的重要力量。加快企業培訓信息化建設已成為我國企業員工培訓改革與發展的必然選擇。數字化平臺建設采用統一的技術構架、標準與環境,構建關聯整合的信息系統和有機集成的軟、硬件支撐環境,統一數據平臺,統一數據集中和共享,統一用戶門戶展現,可以為企業員工提供各種學習、自主選擇培訓及相關信息查詢等個性化服務。
3 企業培訓管理模式
國內各企業在重視員工教育培訓的同時,各培訓組織對企業培訓管理模式研究也在不斷深入。很多企業通過“ISO1 0015質量管理培訓體系”貫標后,員工培訓需求分析、培訓方案實施流程、員工培訓效果評估與考核、員工培訓激勵四部分的流程都得到了健全,并緊密結合。量化計分管理模式,以科學兩關考核性管理為主干,實施教育培訓注冊積分式管理模式在部分企業得到重視和推廣。國外也研究了培訓管理模式,開發出了一些數字化管理軟件。建立了內容豐富的培訓管理系統,作為培訓管理有效性標準衡量的制度性保證,提供一定的參考標準。但是國外的培訓管理機制我們可以借鑒,卻不能完全適應我國目前基本情況。
基于數字化平臺的企業培訓管理模式,可以把企業員工培訓流程、管理標準、工作標準進行平臺系統固化,確保培訓過程中標準不走樣。通過統一的數據平臺和資源中心建設,實現檔案數字化管理、數據同步及資源共享。
4 企業培訓管理模式數字化平臺設計
企業培訓管理數字化平臺通過整合數據資源和業務功能,以信息化推進管理的規范化、精細化和現代化,進一步加強學員開放式學習、改進教學培訓組織形式和教學手段、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企業員工培訓數字化平臺模型如圖1所示。
4.1 項目管理
項目管理對教學培訓流程進行梳理和優化,實現教學管理各部門之間的科學分工、密切配合與準確執行,大大提高培訓項目的組織和管控效率。通過建設集中的課程庫、現場教學庫、知識庫和師資庫,實現對各類教學資源的集約化管理,實現需求調研、課程設計、培訓實施、效果評估等培訓全過程的數字化閉環管理,促進課程質量的不斷提高。
4.2 學員管理
學員管理涵蓋自學員報名起到培訓結束止的全過程的服務內容,體現了企業培訓工作服務企業員工的理念。學員可詳細了解到學校位置、聯絡方式、校內地圖、食宿安排、培訓指南等基礎信息,方便學員合理有效地安排時間和行程;在培訓中學員可查詢并分享在校學習和在校生活的相關信息,包含教學計劃、課程表、作業提交、討論園地、通訊錄等內容;在培訓后學員可進行成績查詢、培訓評價、課程資源下載留存等,實現培訓前中后的一站式服務。
4.3資源中心
資源中心針對教學和管理需要,集新聞導航、信息搜索、信息展現等功能為一體,為學員、教師和管理人員提供遠程培訓、課件學習、館藏圖書借閱、視頻課件共享、課堂直播、錄播等多方位的數字化教學共享服務,是一個方便、直觀、易用的知識共享門戶。資源中心,將改變傳統培訓資源分散、孤立的狀態,實現信息的充分共享和最大化利用,并通過遠程教育推動教學方式的轉變,方便學員自動、自發、自主地學習,提高培訓的覆蓋率和普及率。
4.4 綜合服務
綜合服務通過對培訓機構的教室、投影、音響、宿舍、以及相關的空調等設備設施進行數字化管理,包括物質采購需求申請、審批過程信息化應用管理,優化采購流程,以促進采購過程和采購管理的規范,提高采購的管理和監管水平;日常工程檢修檢修申請,規范工程檢修流程規范。
4.5 輔助決策
輔助決策是一個智能化、自動化、標準化的數據中心,該系統以多角度、豐富的展現形式做出相關數據的智能分析,使各級領導能夠方便地了解和分析培訓機構的運行狀況,幫助領導做出科學的決策,及時、快速、準確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5 數字化平臺培訓管理模式實踐
在培訓項目管理的準備階段,用問卷法和視頻訪談法對參加培訓項目的學員進行網上培訓前的需求調查分析,通過需求調查及分析,使培訓的整體內容和主體形式更能滿足參加培訓員工的學習需求,并解決其在工作實踐中的困惑與問題,使培訓更有針對性和時效性。在培訓項目實施管理的過程中,通過數字錄播系統可以對實施課堂進行抽樣監控,掌握教學的實際情況,及時了解培訓內容、形式的針對性、時效性,以便于及時調控培訓的內容、形式,滿足絕大多數學員的不同需求。在培訓結束后,通過數字化平臺對受訓員工進行階段性跟蹤,了解學員回到崗位后,行為改變情況。建立網絡虛擬學習社區,同一項目學員可以通過論壇方式,在工作中持續學習交流,并可以通過虛擬學習區,開展群策群力、頭腦風暴方式,尋找培訓解決方案。
數字化平臺實現了統一員工身份認證,建立健全了員工學習檔案,實現了員工在企業中的全過程職業生涯管理和學習規劃方案設計。資源中心也為員工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學習資源,為員工學習差異需求和自主選擇提供了保障。數字化平臺充分考慮各業務層次、各環節管理中數據處理的便利性和可行性,使系統始終與實際需求緊密相連,進而提高系統的實用性。培訓管理模式走向簡單實用、開放靈活,實現系統實用化水平評價的動態管理,成為由業務驅動的實施過程,而不是技術主導的過程,不斷促進業務流程的科學化、規范化、程序化。
6結語
本文對企業員工培訓的流程管理、學習過程管理以及學習檔案管理進行了理論與實踐上的探索,創新通過數字分析為培訓方案解決提供輔助決策,并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所提供的數字化平臺,探索企業員工培訓管理的特點和規律,構建信息時代企業員工培訓新的管理模式,實現員工培訓研究與員工培訓管理一體化。
參考文獻:
[1] 章妙月.淺談高校數字化校園建設[J].信息系統工程,2012(6):127-128.
[2] 夏偉寧.基于數字化平臺的教師培訓管理模式的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2,31(4):36-37.
2職業教育培訓發展的態勢分析
近年來,黨和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上升,出臺了一系列推動職業教育健康發展的政策文件。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明確提出“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目標,在全國職教工作會議上也明確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支持和幫助職業教育發展,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實人才保障”。為促進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國務院出臺了《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教育部等六部委聯合下發了《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等重要文件,廣東省委省政府也出臺了《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我省教育“創強爭先建高地”的意見》等指導職業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重要文件。通過對上述文件的梳理與分析,筆者認為職業教育未來的發展將呈現如下態勢:
2.1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引領,推動行業教育培訓綜合改革與協同創新
以體制機制改革為引領,以法治思維和方式推進職業教育綜合改革,《國務院關于加快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指出:“鼓勵地方和學校大膽探索和試驗,先行先試,加快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步伐。”創新人才培養體制、辦學體制、教育管理體制,改革質量評價和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教學內容、方法、手段,建設現代學校制度。推動政校行企深度合作,研究制定促進校企合作辦學有關法規和激勵政策,深化產教融合,鼓勵行業和企業舉辦或參與舉辦職業教育,發揮企業重要辦學主體作用;加強行業指導能力建設,分類制定行業指導政策;研究制定院校、行業、企業、科研機構、社會組織等共同組建職業教育集團的支持政策,發揮職業教育集團在促進教育鏈和產業鏈有機融合中的重要作用。積極開展協同創新的改革與實踐,以協同創新平臺為載體,探索形成中高本縱向貫通、多主體橫向協同的育人機制,拓寬和提升高職院校辦學視野,解決教學資源分散低效的問題,有效利用政府的政策支持,消除壁壘、理順關系,推動與行業、企業的職業教育資源共享,積極推進學校與地方、行業、企業的合作共建,創新行業、高校、企業協同共建職業教育培養機制,構建多元、融合、動態、持續的合作體制。
2.2以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為重點,構建終身教育體系,暢通個體職業生涯發展通道
通過對我國職業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和完善,包括職業教育層次的發展、職業教育種類的完善、職業教育結構的調整、職業教育管理體系的優化,促進中高職教育的協調發展,體現終身教育理念,更好滿足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及產業結構調整對高素質專業技術人員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滿足從業人員接受職業教育的要求;是涉及到職業教育系統內外優化的重大工程,包括職業教育的政策、法律、投入、社會關注度等外部環境的建設,同時也對職業教育自身的辦學與管理、人才培養、專業建設、校企合作、社會服務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期建立起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接受職業教育需要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從行業發展視角,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建設將推動社會和行業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通過發展職前教育、職業繼續教育和勞動者終身教育等形式的職業教育體系,由職業院校和各級各類教育培訓機構開展以職業道德、職業發展、就業準備、創業指導等為主要內容的就業教育和服務,發揮職業院校、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培訓機構的合力,為所有勞動者提供多種形式的終身教育機會,通過增強職業教育體系的開放性和多樣性,使勞動者能夠在職業發展的不同階段通過多次選擇、多種方式靈活接受職業教育和培訓,促進學習者為職業發展而學習,使職業教育成為促進全體勞動者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2.3以內涵建設為主要發展方式,提高辦學質量與人才培養質量
職業教育在經歷規模擴張后,已經進入到內涵發展的關鍵時期,未來五年內,職業教育將圍繞辦學模式、人才培養模式、教育教學模式、課程體系與資源開發、雙師師資隊伍建設、信息化建設、國家交流與合作以及技術積累機制等方面,全方位提高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
(1)在辦學模式方面,重點推進校企合作、多方聯合,體現現代性和開放性的自主辦學模式建設。
(2)在人才培養模式方面,繼續深化產教融合、多元主體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開展包括訂單式、現代學徒制、中高本銜接的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3)在教育教學模式方面,積極開展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性和主體性、體現職業教育特性、關注實踐技能和職業能力培養的項目教學、案例教學和工作過程導向的教育教學模式探索。
(4)在課程體系與課程資源開發方面,注重適應經濟發展、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需要,建立專業教學標準和職業標準聯動開發機制,推進專業設置、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相銜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科學合理設置課程,將職業道德、人文素養教育內容融入交通職業教育培訓課程體系之中。
(5)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強調建立職業師資評聘標準,落實專任教師下企業鍛煉制度,完善企業工程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到職業院校擔任專兼職教師的相關政策,兼職教師任教情況應作為其業績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推進高水平學校和大中型企業共建“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全面提高職業院校雙師隊伍水平。
(6)在信息化建設方面,強調構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的有效機制,推進職業教育資源跨區域、跨行業共建共享,逐步實現所有專業的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支持與專業課程配套的虛擬仿真實訓系統開發與應用。推廣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實時互動的遠程教學。
(7)在國際交流與合作方面,推進職業院校引進國(境)外高水平專家和優質教育資源,加強中外職業院校教師互派、學生互換。實施中外職業院校合作辦學項目,探索和規范職業院校到國(境)外辦學。積極參與制定職業教育國際標準,開發與國際先進標準對接的專業標準和課程體系。
(8)在技術積累機制建設方面,鼓勵建立重點產業技術積累創新聯合體。制定多方參與的支持政策,推動政府、學校、行業、企業的聯動,促進技術技能的積累和創新。在關系國家競爭力的重要產業部門,規劃建立一批企業和職業院校緊密合作的技術技能積累創新平臺。推動職業院校和職業教育集團通過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和技術推廣體系,主動參與企業技術創新,積極推動技術成果擴散,為科技型小微企業創業提供人才、科技服務。
3交通運輸行業發展態勢分析
3.1我國交通運輸行業的“四個交通”的發展態勢分析
十以來,結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態勢,立足于我國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的階段性特點,為更好地實現交通運輸科學發展,服務好“兩個百年目標”,未來一段時間內,交通運輸行業將以全面深化改革,集中力量加快綜合交通、智慧交通、綠色交通和平安交通的“四個交通”為發展目標。加快發展綜合交通,堅持適度超前、改革創新,做到量力而行、盡力而為,與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要求相適應,合理布局不同區域、不同層次、不同方式的運輸網絡,合理配置和優化整合交通運輸資源,發揮各種運輸方式技術經濟優勢和交通網絡整體效能。加快發展智慧交通,推進交通運輸管理創新,推動交通運輸轉型發展。堅持面向發展、開放協同,重點突破、全面提升,以信息化、智能化為牽引,推動現代信息技術與交通運輸管理和服務全面融合,實現交通運輸設施裝備、運輸組織的智能化和運營效率、服務質量的提升。加快發展綠色交通,建設生態文明,轉變交通運輸發展方式,實現交通運輸與資源環境和諧發展。加快發展平安交通,以人為本,服務民生,實現交通運輸科學發展。把安全發展理念貫穿于各領域、全過程,強化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提高交通運輸安全發展的防、管、控能力;健全完善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有效防范和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發生,實現交通運輸持續安全發展。
3.2廣東交通運輸行業服務“四個交通”,構建開放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發展態勢分析
按照我國交通運輸行業發展“四個交通”的發展態勢,結合廣東省“三個定位、兩個率先”的改革發展目標,未來五年內,廣東交通運輸行業將呈現以下發展態勢。其一,建立現代綜合運輸體系。通過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形成網絡完善、布局合理、運行高效、與港澳及環珠江三角洲地區緊密相連的一體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使珠江三角洲地區成為亞太地區最開放、最便捷、最高效、最安全的客流和物流中心。其二,全力加快高速公路建設,促進區域交通協調發展。通過加強領導、統籌規劃、省市共建、落實資金,省財政新增財力每年安排50億元、5年共250億元用于高速公路資本金,到2020年,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7300km左右,其中珠江三角洲達到3300km,地級市與地級市之間基本上通高速公路,沿海重要港口基本上由高速公路連接,全省基本形成網格狀的高速公路網絡。其三,提升服務能力,推動客貨運輸加快發展。不斷改進運輸裝備,提高客貨運輸的安全性與舒適性;實施公交優先發展戰略,加快公交都市創建,進一步提高公交覆蓋率和服務水平;積極開展了城市配送和農村物流配送試點,增強服務能力;推進內河船型標準化工作,不斷優化船舶結構,推進實施珠江門戶戰略,以廣州航運交易所為重點積極打造航運服務集聚區,推進水運結構轉型發展。其四,強化安全監管,切實保障交通生產安全。通過全面推進平安公路、車站、航道、港口和工地建設,推進交通運輸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工作,扎實推進“平安交通”建設;積極開展工程建設領域、港區危險品倉儲安全監管、瓊州海峽客滾船舶安全運行、道路危險品運輸和長途接駁運輸等專項整治,確保交通運輸重點領域安全工作的落實;強化安全生產培訓和預防預控,重點開展公路水毀突發事件、汽車客運站應急疏散、應急處置等方面的工作,進一步提高應急管理能力。其五,推進節能減排,推廣發展綠色低碳交通。加快運輸方式轉型升級,推動甩掛運輸發展,繼續推進廣東綠色貨運項目,推廣中短途道路客運車輛使用LNG等清潔能源,積極推進新能源車輛在公交領域的應用;加快推進綠色港口發展,積極探索粵港控制珠三角遠洋船舶污染氣體排放的合作路徑和技術措施;大力開展和推廣運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等方面的研發和技術應用,推廣發展綠色低碳交通。其六,以信息化為引領,著力推進數字交通建設,積極開展信息化管理平臺建設,繼續推進交通建設和運輸市場信用服務系統等四個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設;加快推進交通運輸信息感知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物聯網在交通引導、停車誘導、城市公交智能管理、實時路況、客貨車輛管理、危險品運輸管理、電子通關等方面廣泛應用;搭建創新平臺,健全創新體系,全面實施科技強交戰略。
4廣東交通職業教育培訓發展趨勢
行業“四個交通”、職業教育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以及廣東省“三個定位、兩個率先”的發展態勢對交通職業教育培訓提出了新的要求,從整體的趨勢來看,我省交通職業教育培訓發展將以管理創新與機制創新為引領,呈現數字化、終身化、全員化、科學化以及內涵發展態勢。
4.1交通教育培訓的數字化發展趨勢
利用現代信息手段,建立包括行業教育培訓管理平臺,遠程學習中心、數字化資源共享中心等在內的信息化管理與學習平臺;積極開發共享型網絡課程資源、慕課、微課等信息化學習資源;探索包括網絡教育、遠程教育、網絡自主學習等多種信息化學習方式,積極推進繼續教育與培訓學時網絡申報、認證等工作,使教育培訓工作從組織、實施、質量評價與反饋的全程實現信息化管理,全面推進行業教育培訓的數字化發展。
4.2交通教育培訓的終身化發展趨勢
現代社會科技日新月異,交通技術快速發展以及交通運輸行業全面向現代服務業轉型的發展態勢,對行業的人才儲備和從業人員素質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統籌廣東交通職業院校、培訓機構、企事業單位以及行業中介組織等在內的教育培訓資源,建立職前教育(職業準備教育)、職中培訓(職業繼續教育)以及職后教育(勞動者終身教育、轉崗培訓)等在內的終身教育培訓體系,從而為行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儲備,不斷提高從業人員隊伍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是未來一段時間行業教育培訓事業的重要任務和發展趨勢。
4.3交通教育培訓的全員化發展趨勢
無論是行業轉型發展,推進“四個交通”發展目標的實現,還是滿足個體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需求,教育培訓都將成為所有行業從業人員的一種義務和權力。將行業發展對崗位能力以及個體發展的學習要求有機結合起來,特別是對管理干部隊伍、專業技術人員、技能型人員等開展有針對性的專業技術培訓、學歷提升教育、繼續教育、職業生涯發展教育、崗位素質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將行業發展要求、企事業單位需求、崗位需求和個體發展需求有機的結合起來,形成全員教育培訓體系,是建設幸福廣東、促進行業發展的重要支撐。
4.4交通職業教育培訓的管理將全面走向科學化
行業主管部門、行業組織以及行業教育培訓機構的職責分工進一步明確。行業主管部門以制定發展規劃,出臺政策和指導性文件,以統籌、引導、規范和監督考核為主;行業組織充分發揮中介組織功能,聯合開發行業教育與培訓標準及教材,教育與培訓信息,成為行業教育與職工培訓的信息平臺和技術支持中心;行業教育培訓機構具體組織開展各類職工教育培訓工作,深入開展職業教育與培訓的教學模式、培訓方式改革的研究,不斷提高培訓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