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4 16:30:4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服裝設計調查,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1.服裝企業對設計師助理的需求
1.1 2010年服裝設計人才與企業的供需關系
中國服裝人才網提供的數據顯示,2010年共有6185家用人單位選才,提供崗位數量56455個,求職人才累計達175540人次,人才供需比為3.11:1。總供需規模較去年同期相比有較大增長,繼續保持供需兩旺的勢頭。
招聘專業崗位依次為服裝設計 、銷售業務、技術人才 、經營管理 、工業工廠類服裝人才占職位總數的74.43%。招聘主要集中在首席設計師、設計總監、女裝/男裝設計師、設計助理、制版師、樣板師、質檢、外貿人員、跟單員、銷售主管、區域經理、導購店長、營銷總監、市場總監、市場督導、市場拓展、生產廠長、車間主任、采購主管、QC等崗位。詳見(圖1.1.1、圖1.1.2)
1.2 中國服裝行業為什么需要服裝設計人才
據服裝行業調查顯示,目前我國有5萬家左右的服裝企業,服裝設計師是服裝企業最急缺的,人才缺口高達15萬人。但是,國內服裝企業并不缺乏單純的“流水線”式的設計師,而真正短缺的是懂得經營設計的拓展型設計師。
在中國,大部分生產服裝的企業對懂設計、會操作的人才求賢若渴,服裝人才的缺乏對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壯大日漸形成桎梏。目前,服裝企業的招聘頻率比較密集,像招聘廣告中,幾乎每天都能看到一些服裝企業在招聘各類人才。服裝界的專家表示,目前國內服裝企業數量雖多,但在世界知名的企業卻不多,做大、做強成了服裝企業一個迫切的目標,而人才的培養在此便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眾多服裝類招聘職位中,服裝設計師的需求量最大,同時也是市場供應最為不足的專業人才。“中國只有優秀的打版師,沒有優秀的設計師”,國外設計專家的評語,顯示了中國服裝業作為“世界工廠”的尷尬。“我們可以把最新款的名牌皮具模仿得如假包換,卻設計不出富有靈感的原創作品,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國服裝業的發展”。一位本土服裝設計師對這種現狀不無擔憂。由此可見中國服裝行業是何等急需設計人才。
1.3 服裝企業對設計師助理的要求
2011年的7月我去了湖南的某些服飾有限公司,剛好湖南長沙有幾家服裝企業招聘服設計師助理,于是我假裝應聘者去參加應聘面試,在面試中我得到相關的一些信息。可以得出服裝企業就服裝設計師助理的崗位職責有如下總的要求:
(1). 謄抄整理設計師草稿,把服裝設計師的手繪草稿繪制成電腦稿
(2). 根據設計師設計草圖,協助設計師尋找出面料、輔料
(3).協助設計師收集當季最新流行資訊,捕捉時尚信息等
(4).跟進版房,跟進樣衣,把版房、樣衣的疑惑傳遞、反饋給設計師
(5). 負責建立、更新研發商品的檔案
對招聘的服裝設計師助理的要求分為:
專業能力:(1)有較強的手繪功底,熟悉電腦繪圖軟件的繪制。
(2)懂的服裝材料的性能,辨別、使用和市場需求。
(3)對流行面料,色彩等有敏銳的觸感。
(4)會操作辦公電腦軟件(WORD、PPT等。)
社會能力:較強溝通能力
內在素質:吃苦耐勞,工作敬業、謹慎細心、有責任心、有強烈的集體認同感和團隊合作精神。
2.中職畢業生的就業方向
2.1 中職服裝設計專業的畢業生就業選擇
對湖南省各所中職學校及服裝專業任教老師進行交流,從中得到近4年各校服裝專業畢業生從事服裝設計師助理職位率。(見圖2.1.1)
針對從中職畢業已經從事除服裝設計助理以外,其他崗位的學生也做了個調查。詳細見(圖2.1.2)
從上面的圖表中可以看出,從中職畢業的學生從事服裝設計師助理這一崗位率最高也沒有7%,而沒選擇服裝設計師助理這一崗位的原因是在學校里學的在企業里用不上,就這說明了中職的教學課程存在著弊端。專業教學有待改革。
2.2 畢業生為什么選擇設計師助理這一崗位
在網上針對已經從事服裝設計師助理的中職畢業生做個調查。(以調查小組人員的學生為主)調查他(她)為什么選擇從事服裝設計師助理這一崗位。被調查人數為60人
在一網站上我們看到下面一段對話,是一個服裝企業招聘服裝設計師助理時,考官問應聘者(節選一小段)
……
問:你為什么要選擇服裝設計師助理這一崗位?
答:因為我想做設計師,但是目前的資歷不夠,我只有做設計師助理,才能在企業里向設計師學習,積累和提升自己,為做設計師打下基礎。
由上面的所有數據可見這個想法不單單只是這一位應聘者的想法,而是很多選擇從事服裝設計師助理者的想法。做服裝設計師助理就是為了以后能當設計師。為以后成為設計師打下基礎。
學習或從事服裝行業人的,誰不想成為服裝設計師?可事實是,成為服裝設計師的人不多,成為大師的人更是廖若晨星。
要想成為真正的設計師就首先必須放下高高在上的藝術家架子,甘心做市場的小徒弟,從設計師助理開始,牢牢樹立為消費者服務的意識。跟前輩,跟設計師學習的基本理論,練就服裝結構設計與制作的基本功,只有從設計師那里吸取了營養,積累了豐富的設計思想與經驗之后,才開始了真正的設計師生涯,這便為以后成為設計師打下基礎。 也是為什么許多畢業生一開始愿意選擇服裝設計師助理的原因。
3.調查結論與建議
3.1 中職服裝專業設計課程急需按照企業的需求進行教學改革
教學與企業需求存在脫節。不少企業認為學校的專業教學與企業的具體工種要求明顯脫接,學校教學要求偏低、教學目的性不明確。事實上,當前中等職業學校把專業技能置于學校教育的重要地位,
當前的職業教育模式,沿襲了21世紀90年代的職業教育體制,職業學校制訂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專業課的具體設置與企業的需求有一定距離,所以我們要深化校企合作,合理、科學、全面地規劃、制訂、實施教育方案,加強專業建設,這樣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形勢,為畢業生開拓更廣的就業門路。憑中職服裝專業畢業生在學校掌握的知識技能,企業反饋畢業生們最難勝任的工作是設計部門,盡管有62.8%的企業認為這些畢業生還是可以從設計師助理開始做起。這也反映出了學校在設計教學這一塊所存在的問題。
3.2 目前服裝企業很愿意選擇中職畢業生
據調查服裝企業中,88.5%的企業中有中職服裝專業畢業生,大量服裝企業選擇中職生,最大原因是中職生勞動力成本低,能滿足企業需求;此外,企業通過學生實習,了解學生,留住學生;再者,許多中職學校都與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一些表現突出、符合企業要求的學生都能直接留在企業工作;由此分析,中職服裝專業畢業生在當前形勢下就業還是有一定的優勢。
參考文獻
[1] 〖ZK(#〗《2009――2010中國服裝行業發展報告》(中國紡織出版社. 本社 編)
中圖分類號:F830.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392(2008)10-0033-04
易縣扶貧經濟合作社,是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美國福特基金會和孟加拉鄉村銀行的資助下,于1993年10月正式成立的民間社團組織,是全國首家小額信貸扶貧試驗單位。該社借鑒孟加拉鄉村銀行的模式,向貧困鄉村廣泛提供小額信貸服務,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貧困地區融資難的問題,在扶貧到戶、提高扶貧資金的運作效率等方面都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同時,在它的發展歷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是我們需要關注和認真思考的課題。為此,我們對易縣扶貧經濟合作社的發展情況進行了深入調查。
一、易縣扶貧經濟合作社基本情況
河北省保定市易縣是山區農業大縣,總面積2534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積占85%左右。轄28個鄉鎮(處)、469個行政村。全縣擁有16萬戶, 55.5萬人口,其中農業人口44.7萬人;耕地面積55.3萬畝,人均耕地1.00畝。1986年易縣被列為河北省重點貧困縣,1994年被列為國家實施“八七”扶貧攻堅計劃中的重點扶持貧困縣,2001年再次被列為省扶貧重點縣。
截至2007年底,易縣扶貧經濟合作社先后在易縣14個鄉鎮累計發展中心195個,發展小組3437個,扶貧22959戶,其中婦女受扶持率達到83%,累計發放貸款8479萬元,直接受益人口85714人,在占全縣41%的行政村建立了扶貧社的基層機構。
扶貧社為之服務的128個重點貧困村,占全縣行政村的27.3%;所涉貧困戶2.47萬戶,貧困人口8.9萬人,占128個重點貧困村人口的88.3%。其中,年人均收入低于637元未解決溫飽人口3.5萬人,在637元-882元之間的貧困人口3.2萬人,介于882-1200元之間的低收入人口2.2萬人。在這些貧困村現有農村信用社19家,郵政儲蓄網點9家。近五年,這些金融機構從未發放過農戶貸款。(一)服務對象
扶貧社主要為貧困農戶特別是貧困婦女提供小額信用貸款支持,幫助其發展家庭種養業、手工業等。目前貧困戶的標準為:上年人均收入低于1000元,家庭總資產不超過1萬元,家庭主要成員具有創收能力。2004年后隨著業務的發展和管理的需要逐漸提高了放貸的標準,中等或中等偏下的群體如城鎮下崗職工、待業人員、失地農民都有可以成為承貸主體。
(二)運作模式
扶貧貸款的顯著特點是小額度、短周期。每筆貸款一般在幾百元至幾千元人民幣之間,期限一般在3個月,最長1年。從1993年成立到2008年初,扶貧社小額信用貸款運作模式主要有兩種。模式一是扶貧社成立時就采用的運作模式,由于貸款金額很小,已基本停止采用。模式二是從2004年8月份開始試驗推廣的模式,主要的特點是:
1.成員標準:貧困農戶家庭凈資產不超過兩萬元,上年家庭人均純收入1500元以下,以有創收能力的婦女為主。
2.貸款額度:第一期貸款額度以2000元為上限,如果第一期貸款能夠按時償還,則可得到更大額度的后續貸款。目前第二期以3000元為上限,第三期以后以4000元為上限。
3.小組基金和強制儲蓄:小組基金按貸款額的1%在放款當天一次收清;強制儲蓄是每周按貸款額的2‰交納,在農戶按期還清貸款之后將強制儲蓄退還給農戶。
4.貸款擔保方式:五戶聯保。以5戶貧困戶(主要是婦女)首先加入扶貧社自愿組成小組,直系親屬不得在同一組內。再由6―8個小組組成1個 “中心”。每個中心自己選出小組長和中心主任,實行自我管理,并自己選擇適宜的生產經營創收活動,就可以得到小額度、分階段的持續貸款直至脫貧。小組成員之間互相幫助、互相監督,并負有連帶清償責任,“中心”成員定期定點放款、收款,并對入社社員開展培訓活動。
5.貸款的回收:目前有兩種方式,一是整貸零還、按周還款,全部貸款在50周內還清;二是整貸整還,即按協議還款,最長期限不超過九個月,扶貧社只在每周收取利息、個人儲蓄,本金到期一并歸還,由信貸員每周在中心會議上收取利息。
6.服務進村到戶。所有的貸款申請、培訓、取得貸款以及還款都在農戶所在的社區(村)內完成。
(三)貸款利率及服務費用
農戶與扶貧社簽約時的簽約年利率為8%,但由于償還方式特殊,既有小組基金又有強制儲蓄,而且還每周還款,所以實際利率為年利率16%,較金融機構的貸款利率高,但比民間借貸利率低。扶貧社之所以確定這一利率標準,是基于以下原因:
一是較高利率才能使扶貧資金真正到達村民特別是貧困者手中。貸款利率如果不高或者零利率,貧困社區中各類農戶都會出來爭奪這份“廉價午餐”,特別是那些強勢人群、先富裕起來的人群,有可能利用自己的地位與勢力“霸占”這類貸款,一般的村民尤其是真正貧困農戶往往難以沾邊。
二是較高利率才能解決高違約率問題。低利率將給借款者―個錯覺,即小額信貸用好用壞無所謂。在較高利率的壓力下,貸款者不但要還本,而且要付高利息,因而就使貸款者產生精心經營的壓力與動力,如無特殊“天災”“人禍”,就必須成功。
三是較高利率才能覆蓋小額信貸的高成本。小額信貸的設立,除了支持貧困村民使用貸款發展家庭生產經營增加收入外,還要提供它自己的組織本身運作所需要的成本,包括辦公用品、人員服務費、通信、交通等的支出。如果小額信貸不能通過利息收入覆蓋它與社區共管組織的成本,那么它本身也就不能生存下來。
扶貧社的貸款利率較高但全部執行同一利率。這樣一方面便于扶貧社對貸款管理,防止腐敗現象產生;另一方面,執行同一利率讓承貸感覺到人人平等,杜絕了特權階層的產生。
(四)貸款投放和回收形式
易縣扶貧社共有信貸員20人。除中心社有固定辦公場所外,分社與中心均無固定地點,一般是在村委會。貸款投放方式為集中式放款。
貸款的投放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階段:
貸款申請階段。易縣扶貧社分社信貸員首先對農戶、小組長、中心主任等所有成員進行培訓,使每位成員了解扶貧社的有關規章制度。接下來由需要借款的農戶遞交入社申請書,信貸員對農戶填寫的有關情況進行調查核實,填寫農戶基本情況調查表,同時填寫農戶入社申請審批表。入社后的農戶自愿組合,每5戶為一個小組,并由小組內部自己選舉產生小組組長。再由需要借款的農戶填寫借款合同,小組成員在聯保協議上簽字,中心主任同意,信貸員填寫中心貸款申請審批表及調查報告,就可向分社提出借款申請。
貸款審批階段。由分社主任對信貸員填寫的需要借款農戶入社申請審批表、貸款申請審批表、聯保協議簽署意見,并匯總各種申請材料,遞交縣社審批。
貸款發放階段。總社批準后,分社發出貸款通知書。信貸員取款后與中心主任或分社會計到中心放款,并對貸款農戶進行項目再培訓,對有關項目知識掌握情況進行檢查。培訓后,扶貧社與借款人簽訂借款合同,由借款農戶在付款憑證上簽字取款,并登記社員還款記錄本和中心賬目。放款后一周至兩周由分社主任到戶抽查貸款是否落實到項目上。
貸款收回階段。每周信貸員回收貸款本息并在借款人還款記錄本上簽章。信貸員收款后要填寫收款表報分社,分社根據周報表填寫月項目進展表、會計月報表、和業務進展表,每月報縣社一次。
(五)借款人信用狀況評價
借款人信用評價首先是在互助小組內部完成的。村民采用完全自愿的形式建立小組,并自己選舉產生負責人。一方面,信用程度低、不具備生產能力的人小組是不接納的;另一方面,小組中的各個農戶,還具有互助、互督、互保的義務和責任。這就保證了互助小組內部的的信用。
貸款機構對借款人的信用評價,是建立在小組評價的基礎上,考察小組評價結合農戶自身意愿,貸款人是否具備正常生產能力,項目是否可行,然后決定是否放款。其次通過對借款人實行連續放貸機制,即信用良好的農戶可以得到連續放貸的支持,信貸額度會更高,以此推動農戶建立較高的信用。
(六)可持續性分析
通過易縣扶貧社小額信貸的連續扶持,到2007年底,易縣已有6000多戶貧困戶得到了穩定性脫貧,扶貧社累計實現利潤132.2萬元,可用資金為905.6萬,初步具備扶貧業務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下表反映了最近五年來易縣扶貧社的業務發展情況,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出貸款農戶逐年增多,累計貸款額也在逐年增加,婦女比重逐年略有下降,但財務指標比較穩健,2006年及2007年資產回報率、資本回報率、經營自負盈虧比率和財務自負盈虧比率都有所增加。
二、易縣扶貧社成功的經驗及發展中的問題
(一) 成功的經驗和啟示
1.正視貧困人口的金融需求,為貧困人口提供金融服務,使利用金融改變山區貧困面貌成為可能。易縣扶貧社以貧困人口尤其是窮困婦女為服務對象,正視窮人的金融需求,以五戶聯保方式來提供貸款服務。此舉不僅給了貧困人口靠自己雙手致富的機會,使窮人有了團隊感,有了互相幫助和督促的愿望,來實現致富目標。更重要的是小額信貸作為一種金融創新使眾多貧困人口享受到了金融服務,提高了對金融的了解,對于我們利用金融來改善山區貧困落后面貌這一做法具有可行性。
2.小組聯保制度降低了信息成本和經營風險,保證了扶貧社的可持續經營。扶貧社實行的“小組聯保”制度,小組成員間相互擔保和相互監督的關系明確,成員間也相互了解,信息不對稱的偏差小,這種針對“鄉村熟人社會”的制度設計,降低了扶貧社掌握借款農戶的基本信用的調查評級成本,也降低了扶貧社的經營風險。
3.每周還款的方式降低了扶貧社的資金回收風險。每周還款的方式是由小額貸款的性質所決定的。一是小額信貸服務的都是貧困地區,村民絕大部分都處于貧困狀態,家庭底子薄,過去幾乎沒有信貸經驗,難以從事大規模的經營活動,只適宜從事那些無風險或小風險、易操作、周期短、見效快的小型項目。二是每周須償還的金額較小,一般都能按期還款,即使貸款戶項目失敗,一般也都發生在貸款期過半以后,大部分貸款本金已收回,降低了資金風險。
4.推行市場化運作模式,有效改善了當地信用環境,實現了扶貧社和農戶的雙贏。科斯的交易費用理論認為正規金融機構不愿為貸款額度小,居住分散的貧困群體提供信貸服務,因為這樣做的成本很高。但扶貧社以高于商業銀行的貸款利率向農民發放貸款,仍受到了農民的普遍歡迎,說明農民也希望利用信貸來改善自己的生存狀況。但是這一市場化的做法,在最初也遇到過很大的困難。
易縣是省級貧困縣,多年接受國家扶貧救濟,在民眾中形成了“扶貧款不用還”的觀念。小額信貸發放初期,由于思維慣性和對小額貸款的不理解,許多借款戶拒絕還貸,一些村的大喇叭甚至宣傳“扶貧貸款是外國人的錢,不用還”,受此影響小額貸款大量沉淀,貸款違約率高達19%,扶貧貸款工作一度陷入絕境。為此扶貧社的領導與員工進行了大量基礎工作,逐戶宣傳解釋,普及金融知識,強化信用觀念、市場觀念,并緊緊抓住農戶聯保這一熟人社會的相互監督手段,促使農民履約還款,保證小額信貸工作的持續開展。到2007年底,該社貸款回收率達到99%,實現了資金的良性循環,農戶也普遍養成了良好的信用習慣,實現了二者雙贏。
(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后續資金不足,扶貧效果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小額貸款屬于規模經濟,每個中心社資金規模達到190-200萬元時才能有效實現成本的覆蓋,到目前為止,易縣扶貧社資金來源中有孟加拉鄉村銀行與美國福特基金會的捐助、中科院550萬元的軟貸款和歷年利潤滾存,共計905.6萬元,雖初具規模,但“只貸不存”的模式使小額貸款的可用資金量非常受限。
目前易縣規模最大的中心社資金規模僅123萬元,扶貧社資產總規模僅萬元,與規模要求相去遠,急需擴大可用資金。另據調查,農村資金需求量非常旺盛,每戶資金需求在1.5-2萬元之間,而現在扶貧社只能提供戶均1500元的資金,資金滿足程度不高。
2.沒有合法身份,發展受限。由于扶貧社所屬的公益性小額信貸組織還沒有相關的法律和政策法規予以支持,無法確定合法身份,嚴重影響了組織的發展,也影響了機構的籌款,甚至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如在發展過程中扶貧社試圖利用農行資金合作扶貧,但受法律主體地位限制,無法運作。
3.內部風險控制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扶貧社經營管理水平還不高,業務發展中個人傾向性色彩太濃。小額信貸發放初期,信貸員管理資金終端地位不明確,中心主任權力過于集中,曾一度出現中心主任架空信貸員案,大量貸款形成逾期。為此扶貧社在逐筆審查貸款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對信貸流程進行了調整,進一步明確了信貸員作為內部貸款管理終端的地位和作用,減少了中間環節,形成中心主任協助、組長配合下的定點收貸模式,大大改進了原有的管理方式。但扶貧社的組織結構尚未健全,內部管理體系還不完善,突出表現為內部監管部門缺位,機構內部自上而下強有力的監管系統尚未形成,風險控制意識較弱。
三、建議
(一)拓寬融資渠道,保持小額貸款組織的可持續性
正規金融機構可通過參股或批發貸款方式,參與扶貧社發展。2007 年 1 月,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確定了中國農業銀行改革的十六字方針,即“面向‘三農’、整體改制、商業運作、擇機上市”。農行股改后,仍然把發展縣域金融作為重點,但其經營方式與股改前有很大的改變。其中一個重要的變化將是通過開展批發貸款業務、入股其他農村性金融機構成為農村金融的主要力量。因此,農行、農村信用社等金融機構向農村扶貧社提供貸款或參股,再由扶貧社發放給農民,可達到既服務“三農”,又獲取利潤的雙贏目標,同時也解決了農村扶貧社因只貸不存,造成資金來源短缺的難題。
建議將政府部門的扶貧資金嫁接到扶貧社這種扶貧模式上來,即將每年政府下撥的扶貧資金劃出一部分,撥到扶貧社運作,到期收回。這將大大提高扶貧資金的使用效率。經過試點、運作,條件成熟后可把扶貧資金的大部分用于扶貧社這種農村發展的有效模式。
(二)盡快制定相關法律法規,明確扶貧社的合法地位
【中圖分類號】R-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5-0088-01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是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基礎部分,是城市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的主要承擔者,在深化醫改的背景下,社區衛生人員是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實施者。社區衛生服務人員的人力資源狀況在社區衛生服務的生存和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影響著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提供的服務質量。通過調查圖們市社區衛生服務人力資源狀況,掌握社區衛生服務人力資源配置中存在的問題,研究分析未來人員供需趨勢,問題和對策,合理地進行社區衛生服務人力資源配置,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基本醫療和社區衛生服務“六位一體”功能的需要,保障社區衛生服務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對象為圖們市所轄行政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家,鄉鎮衛生院4家。
1.2 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采用普查法,對所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進行普查,調查結果應用數理統計原理進行統計,并進行相關數據指標分析,建立數據文件。
2 結果
2.1 人員數量分布狀況 圖們市總人口130084人,其中農業人口54699人,城鎮75385人;社區服務中心在職人員中醫生10人,衛生技術人員4人,每萬人口所配置醫生1.30人,衛生技術人員為0.53人:鄉鎮衛生院在職人員中醫生19人,衛生技術人員5人,每萬人口所配置醫生為3.4人,衛生技術人員0.92人。根據《國務院關于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指導意見》以及《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和編制標準指導意見》的要求,圖們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師與衛生技術人員的配置相對低。每萬人口所配置醫生為1.30人,衛生技術人員0.53人。鄉鎮衛生院的醫師與衛生技術人員的配置相對合理。基本上能夠保證每萬人配置2-3名醫師以及相對的醫技人員。如表1所示:
2.2 職稱分布情況 圖們市社區衛生人員職稱整體構成:高級職稱占12%,中級職稱占38%,初級職稱占41%,未聘任占4%。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高級職稱占22%,中級占42%,初級及以下占36%,鄉鎮衛生院中高級職稱占7%,中級占36%,初級及以下占51%。如表2、圖1、2所示:
2.3 學歷分布情況 全市社區衛生人員中本科學歷占5%,大專學歷占46%,中專學歷占49%;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員中本科學歷占5%,大專學歷占70%,中專學歷占24%;初中以下學歷占11%;鄉鎮衛生院人員中本科學歷占4%,專科學歷占41%,中專學歷占55%。表3、圖3、4所示:
3 討論
3.1 人員整體素質不高 目前人們日益增長的衛生服務需求相比,公共衛生服務人員學歷層次偏低,圖們市社區衛生服務人員絕大多數為中專和專科學歷,高達94%,特別是鄉鎮衛生院醫療技術職稱不高,一半以上為初級及無職稱,占57%,高級職稱只占7%,難以完全承擔基層社區衛生服務的重擔。
3.2 衛生人力資源結構不合理 專業分布上全科醫師太少,需要進一步提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有全科醫師2人,鄉鎮衛生院沒有全科醫師。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員中大專以上學歷占76%,中級以上職稱占64%;鄉鎮衛生院人員中大專以上學歷占45%,中級以上職稱占43%。而相對于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的衛生人員在服務壓力,學歷和職稱上明顯較低,這相對于較大的服務需求,必然需要更一步加強和改進。
3.3 改進措施
3.3.1 加強衛生人才的隊伍建設。第一,加大中青年骨干培養力度,選拔有發展潛力的中青年作為行業排頭兵的培養對象,根據專業特點,合理確定培養周期。培養出在本專業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學科帶頭人,確實提高我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技術綜合實力。第二,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的學歷層次。首先是要招募更多高學歷和醫學相關專業的畢業生,提高總體人員的學歷和職稱水平,其次要加強去入職人員的培訓,確保其具有相當的專業程度才準許其入職工作。還要加強對現有在職人員的系統培訓,完善和提高整個隊伍的專業技能。第三,建立傳、幫、帶制度。通過綜合評選高職專家,帥選有潛力、好學上進的低職稱技術人員,在本土培養一批業務技術骨干。第四,培養高學歷的中青年社區衛生服務人才,調整全科醫生、公共衛生醫師和社區護士數量。通過吸引高素質人才進入全科醫生隊伍措施,才能加快全科醫生培養,穩定和發展全科醫生隊伍,滿足社會發展需要。
3.3.2 加強全科醫師人力培養。加強對全科醫師隊伍現有人員的專業技術培訓,通過在職教育來培養全科醫學人才,完善全科醫學培訓體系,探討與應用多種全科醫學培訓模式,改變當前社區衛生人力分配不合理的現狀,全現提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醫療人員能力與素質,提高社區醫療服務質量,滿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面開展“六位一體”功能的需要,更好的服務社區居民。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 R47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4-4721(2010)04(a)-125-02
自2003年以來,醫務人員的職業傷害越來越被人們所關注,而隨著血源性疾病傳播的增多,銳器傷成為醫務人員最重要的職業傷害之一,尤以護士所占比例最大。據有關資料表明,90%以上的護士曾遭受不同程度的銳器傷害。門、急診護士因操作頻繁、護士人力配備相對不足等原因,銳器傷更是頻發。為了解基層醫療單位門、急診護士的暴露后處理現狀,2008~2009年筆者對東莞市4個鎮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進行了調查,現將結果報道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對本市4個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含下屬社區衛生服務站)護士以整群抽取方式進行調查。被調查對象年齡18~45歲,平均28歲。
1.2方法
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進行調查。就調查目的作出書面填寫說明,統一發放問卷,由工作人員獨自填寫,不署名,及時回收。共發出問卷198份,回收有效問卷194份,回收率為98%。
1.3判斷標準
暴露后傷口處理判斷標準:參照教科書標準,暴露后立即流動水沖洗,傷口旁離心方向輕輕擠壓,盡量擠出血液,用75%酒精或0.5%碘伏進行消毒視為處理有效,24~72 h內報告給專(兼)職管理人員為有效。暴露后血液檢測24~72 h首次留取基礎血標本,4、8、12周、半年抽血檢測HIV、HBV、HCV,共5次為有效。
2結果
在基層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工作的護理人員銳器傷發生率較高,為83.5%,但報告率卻較低,僅為27.8%,具體見表1。
其絕大部分都接受了職業暴露處理、個人防護知識培訓,對銳器傷有一定的認識,銳器傷后傷口正確處理率較高,達到80.4%。銳器傷后預防用藥低,被調查人員無一例使用預防用藥。銳器傷后血液追蹤檢測,被暴露護士依從性較差,暴露后能按時完成檢測人員僅為報告患者的38.9%。
3 討論
門急診護士銳器傷發生原因調查及特點如下:
3.1銳器傷發生率較高,暴露類型多樣
東莞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社保定點機構,并為參保人社區首診試點市,參保人社區門診就診可享受七成報銷優惠,此舉較好地為低收入群體解決了看病貴、看病難問題。門診診療工作任務大,護士配備卻相對不足,加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護士大多從衛生站轉型而來,低年資護士多,未經規范化培訓,操作不熟練或違規操作現象屢有發生,對一些突況處理無經驗,調查中發現多例為操作時銳器損傷,如小兒躁動不合作,抽血時因未做好解釋,在拔出采血針的瞬間遭遇患者撞擊刺傷;或是不認真執行洗手,接觸患者手污染后,再為另外的患者加藥時安瓿破碎損傷;也有的系違反操作規程,使用后一次性廢物處理不及時,廢物箱放置位置不合理,拔針后處理廢物時被行走中的患者撞擊刺傷或接觸未放置好的廢物受到傷害等。
3.2暴露源病情復雜,危險程度評估難度大
門、急診患者病情經常不明確,流動性大,護士銳器傷后經常存在暴露源不明或患者不配合現象,對暴露級別評估標準不熟悉等,難以評估暴露級別,難以較好地掌握預防用藥指征。
3.3預防用藥不規范,醫療機構備藥率低或品種不足
預防藥物價格昂貴,副作用大,如ZDV、AZT,有關管理人員對預防用藥知識掌握不夠,不能做到合理正確使用。據了解,東莞市目前絕大部分的一級醫院與社衛中心(站)由于缺乏貯藏條件及相應的專業防治技術指導人才,未能配備一定數量的預防用藥,導致職業暴露后預防用藥空白。
3.4護士暴露后血液檢測依從性差
基層醫療機構能開展的血液檢測項目少,與上級醫院未能建立有效的合作機制;護士對銳器傷后的危害性認識不夠,嫌檢查太麻煩,或是預防用藥過少,產生檢查無用思想或抱僥幸心理,致使大多數暴露者追蹤檢測均沒有按時進行,本次調查報告病例按時完成檢測的僅為38.9%。基層醫療機構無專人管理負責暴露病例追蹤檢測,或專管人員未經專業培訓上崗,認識不到位也是導致檢測次數不夠的原因之一。
綜上所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從業護士職業安全狀況不容忽視,尤其在暴露后預防用藥及追蹤檢測方面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直接影響護士的職業安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分布范圍廣,遍布全鎮各村(居),管理與監督的確存在一定難度。新醫改對醫療資源重新整合提出了新的要求,社區衛生服務推廣已成趨勢。如何吸引專業人才流向社區,除改善基層醫務人員待遇外,職業環境與職業安全保障也非常重要。為確保社區護士的職業安全,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應完善相關的管理制度,職業防護流程,創造良好的從業條件,做到管理、職責到位,專管人員要有能力有水平。其次,基層醫院與有條件檢測醫院應建立合作機制,簡化檢測程序,如由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抽血送檢,方便護士接受檢測。再者,降低醫療機構承擔的備藥成本,提高醫療機構預防用藥備藥率,可在指定的醫療機構貯備一定數量的預防用藥;建立明確的預防用藥指征、指引,加強專業人員暴露后危險級別判斷知識培訓,尤其對專(兼)職管理人員應做到人人掌握;關愛醫務人員身體健康,對醫務人員職業暴露后處理追蹤給予補貼,政府、單位、個人按比例承擔相關費用,以提高單位、個人暴露后處理措施落實的依從性,規范預防用藥,降低護士銳器傷后傷害發生概率。
[參考文獻]
[1]鄭靈巧,時駿.醫務人員職業暴露危險增大九成急診護士受過針刺傷[J].中國社區醫師:綜合版,2006,8(15):122.
[2]陳秀麗.急診護士職業暴露防護的調查[J].中外醫學研究,2009,7(8):136.
[3]謝英.門診采血護士職業暴露危險因素及防護措施[J].現代醫藥衛生,2008,24(14):2177-2178.
[4]吳曉芬.急診科護士職業暴露調查分析[J].九江醫學,2009,24(1):55-56.
[5]朱麗梅.急診科護士職業暴露防護能力調查[J].現代醫學,2009,37(1):80-81.
[6]李玲.基層醫院急診科工作人員血源性疾病職業暴露防護知識調查[J].護理研究:上旬版,2008,22(11):2854-2856.
一、顧客滿意度調查概念
顧客滿意度調查(Customer Satisfaction Survey)是用來測量一家企業或一個行業在滿足或超過顧客購買產品的期望方面所達到的程度。測量顧客滿意度的過程就是顧客滿意度調查。它可以找出那些與顧客滿意或不滿意直接有關的關鍵因素(用統計指標來反映,有時稱之為績效指標),根據顧客對這些因素的看法而測量出統計數據,進而得到綜合的顧客滿意度指標。它也是近年來市場營銷調研行業中發展最快、應用最廣泛的調查技術。
顧客滿意度調查工作從所涉及的具體內容上來說可以分成兩個方面,顧客滿意程度調查與顧客忠誠度調查。顧客滿意程度是指顧客感知產品質量或者服務質量與其期望相比的結果,顧客對產品或服務的實際感受能否符合原先期望,符合程度越強,越能反意顧客對產品或服務的滿意程度。對顧客滿意度的調查就是要針對是顧客對產品或服務與其期望相比的結果進行相關調查工作,具體到電力設計行業而言,就是顧客對我們的設計是否滿意,我們的設計是否符臺顧客的要求。顧客忠誠度指的是顧客對某一產品或服務滿意度不斷提高的基礎上,重復購買該產品或服務,以及向他人熱情推薦該產品或服務的一種表現,它反映的是顧客對產品或服務的認同程度。具體到電力設計行業,顧客對我院設計隊伍設計水平、設計能力的一種認可,直接關系到我院在電力設計市場上的美譽度。
二、電力設計行業顧客滿意度調查工作的現狀
我院作為福建省電力設計行業的龍頭老大,我院領導一向十分重視顧客滿意度調查工作,本年度顧客滿意度調查工作就在我院三級管理體系基礎上建立、實施的情況下進行的,主要調查了顧客對我院電力設計相關服務的滿意評價以及顧客對我院設計水平、設計能力的認可程度。調查方式由以下幾種:(1)由經營部組織相關部門自行進行顧客滿意度調查;(2)經營部利用工程回訪和現場中間檢查等機會進行調查;(3)委托駐現場施工代表進行調查。調查實施過程主要采取:電話邀請、預約送表上門或電話問卷講解,傳真、系統OA及電子郵件調查和電話回收確認等,確保問卷為最終顧客填寫。上半年度共發放問卷49份,收回45份,回收率占91.84%;從回收的問卷狀況來看,雖然有部分企業對我院的設計服務、設計水平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大部分企業對我院的設計服務、設計能力、設計水平還是持較肯定的態度。
三、顧客滿意度調查工作存在的問題
首先,作為電力設計市場供給方――各省電力設計勘測院,對顧客滿意度調查工作重視不足。
顧客滿意度調查工作一直存在各行各業中,但是電力設計行業作為一專業性要求較高的特殊行業,一向以來不重視顧客滿意度調查工作。特別是這幾年,隨著國家基礎設施力度不斷增強,電力設計步入了黃金期,設計成了“驕兒”,容易忽視了質量、服務,“皇帝女兒不愁嫁”的思想在一定范圍內存在,全員全意識顧客至上的思想薄弱。這一兩年來,隨著電力設計市場地進一步開放,電力設計市場了也由賣方市場轉向了買方市場,再加上2009年國際金融影響,電力設計行業也再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了解顧客需求,作好顧客滿意度調查就在新的歷史時期下作用日益突顯。因此,真正建立起全員全意識顧客至上的思想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缺乏科學有效的電力設計市場顧客滿意調查評價體系。
結果:已婚婦女生殖道感染患者對疾病認識不足,多數患者希望了解治療知識,最希望獲得的服務是醫護人員的主動宣教,患者對疾病知識掌握情況與其病情嚴重程度、年齡無關,而與文化程度和經濟收入呈正相關。社區中流動人口育齡婦女與戶籍婦女相比,獲得相應服務情況較差。
結論:應加強對已婚婦女生殖道感染知識的宣傳普及,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和情感支持,重視流動人口育齡婦女生殖健康,加強研究利用現有的計劃生育資源優勢,對社區已婚RTI感染女性進行長期追蹤服務,提高已婚婦女生殖健康水平。
關鍵詞:社區 已婚婦女 生殖道感染 認知 需求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3)06-0385-02
生殖道感染(RTI)是育齡婦女的常見病和多發病。生殖道感染的定義為: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蟲引起的人類生殖道的感染。它雖不威脅生命,卻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QOL)。20世紀90年代的資料以及近兩年來北京、江蘇RTI防治項目提供的結果均表明:滴蟲性陰道炎、念珠菌陰道炎、細菌性陰道炎、宮頸炎等常見RTI的患病率高達50%左右。[1]劉克玲等在中國15個省(市)城市已婚婦女調查中發現,婦科常見病中RTI占第一位,達到42.9%。雖然RTI的患病比例較高,但許多婦女感染病原體后未出現任何癥狀或癥狀輕微。所以患者就診率很低,而進行充分治療和保健的比例更低。高博等[3]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四川省農村婦女RTI癥狀出現率達76.6%,而求醫率僅為41.5%,有27.1%的婦女甚至沒有采取任何措施,其原因主要在于她們認為白帶異常(量多、顏色改變、有異味)及外陰瘙癢等RTI癥狀是正常現象,只有等到癥狀嚴重了才去看病。經濟困難、生殖保健知識缺乏、傳統觀念的影響以及婦女認為的醫療服務質量不高等是影響貧困農村婦女利用RTI診治服務的主要原因。[4]因此,了解生殖道感染女性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和需求,以便有針對性地提供干預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本研究于2008年12月1日――18日對商南縣城關鎮3個社區部分22歲以上的已婚育齡婦女進行問卷調查。現整理分析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居住在城關鎮長新路、南大街、東崗社區,年齡在22―53歲的已婚女性208例,回收有效問卷199例,其中流動人口育齡婦女58人(29.1%),戶籍婦女141人(70.9%),有效回收率95.8%。其中用RTI發生率調查問卷,并經婦產科專業醫生鑒定、篩選出RTI患者132例,年齡22―53歲,平均年齡(32.9±8.3)歲,平均妊娠(2.17±1.18),平均分娩(1.56±0.83)次,學歷以初中及高中為主,占43.9%。
1.2 方法。①研究工具及測量內容。采用問卷調查法,包括兩部分。第1部分為RTI發生率調查問卷,內容包括:人口學特征、產育情況、RTI種類程度。第2部分為RTI認知調查問卷,該問卷在參考相關文獻基礎上自行設計,經反復修改而成。內容包括:1RTI相關知識,包括疾病知識、治療方法等12個問題,答對計1分,答錯或不知道均計0分,總分12分。該部分預調測信度為0.718。②資料收集方法。調查表由專門培訓的醫護人員分發,采用統一指導語,有能力填寫者由調查對象自己填寫,填寫有困難者,由調查者逐條詢問并代其填寫,填寫完畢后當場收回。
1.3 診斷標準,通過肉眼觀察、結合電子陰道鏡、陰道宮頸涂片及相關實驗室檢查等,將RTI分為三大類:①常見RTI,如滴蟲性陰道炎、霉菌性陰道炎、細菌性陰道炎等;②性病,包括衣原體感染、淋病、梅毒;③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HIV/AIDS)。RTI按其感染途徑可分為內源性感染、醫源性感染和性傳播感染。
1.4 數據處理方法:采用統計描述和X2檢驗,t檢驗。
2 結果
2.1 RTI發生情況。208例已婚女性中,排除18人月經期未做檢查,檢查正常20人,其他生殖系統疾病24人,總患病率77%;其中急慢性宮頸炎占72.1%,滴蟲性陰道炎5.1%,霉菌性陰道炎占22.8%。
2.2 RTI患者對疾病知識的掌握情況表,患者對疾病知識的掌握情況(n=132)。
2.3 獲得RTI相關知識的來源:僅27.3%的患者了解過RTI相關知識,①專業書籍占37%;②親友占44.4%;③電視、報紙等媒體占27.8%;④醫務人員宣教占22.2%;⑤醫院或社區舉辦的專題講座占11.1%。
2.4 對疾病知識的掌握情況與病情嚴重程度、年齡、文化程度及經濟收入的關系。相關分析結果顯示,患者對疾病知識的掌握情況與其病情嚴重程度(r=-0.113,P>0.05)、年齡(r=0.171,P>0.05)無關,而與文化程度(r=0.325,P
2.5 對疾病的態度。69.7%的患者認為RTI是已婚婦女婚后特別是生育后的正常現象,45.5%認為是一種疾病,80.3%認為沒必要就診,認為RTI可以治療和預防的僅占25.8%和24.2%。
2.6 認為疾病對身心的影響見表2。
3 討論
RTI是育齡期婦女最常見的疾病,本調查顯示,社區女性RTI患病率為77%,是非常嚴重的。女性特別是已婚婦女是社區中的重點人群,這部分人群的健康保健應成為社區醫療服務的重點。
3.1 患者對RTI認識不足,應加強宣傳普及。本次調查顯示,患者對RTI相關知識了解不足,如有些婦女不知道什么是“生殖道感染”,只聽說過“婦女病”。從未聽說過RTI,多數不了解RTI的治療方法等。另外,患者對疾病認識存在誤區,僅45.5%認為是一種疾病,多數認為是正常現象,沒必要就診等。同時本次調查結果還顯示,患者對疾病知識的掌握情況與年齡、病情嚴重程度無關。
另外,調查顯示,患者的文化程度、經濟收入越高,對疾病知識的掌握越好。原因是文化程度、收入越高,就診和自我保健意識越強,獲取知識的主動性越強,享受的醫療保健服務越好,對疾病的認識度也就更高。這提示我們,對文化程度低,經濟狀況差的患者應給與更多關注。
調查中,患者最希望了解RTI治療知識,其次是疾病相關知識。因此,我們開展RTI教育的形式應多樣,內容應有針對性,基層計生服務醫護人員是社區生殖保健的主體,充分利用社區計劃生育服務資源,成為RTI知識的傳播者。
3.2 RTI影響了患者的身心健康,應為其提供健康教育和情感支持。對患者身心健康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引起腰腹疼痛、性生活及情緒等方面。諸多不便給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帶來一定負面影響;RTI還給患者性生活帶來影響,由于分泌物多,身體有異味,影響男方,造成夫妻關系緊張,再者有的患者在性生活中感到陰道燒灼、疼痛、宮頸抬舉痛等不適,患者懼怕性生活,減少性生活甚至放棄。本次調查中,因RTI影響性生活的比例達42.9%;RTI也給患者造成一定心理負擔,部分患者感到難堪、煩惱或忌諱與他人討論自己的RTI問題。
以上結果均表明,RTI給已婚女性患者的身心健康帶來不良影響,我們廣大基層計生服務人員應為其提供健康教育和情感支持。
3.3 加強醫務人員的教育培訓,重視RTI的檢查和防治。目前我國有就診意識的女性RTI患者不到三分之一。同時部分醫護人員素質有限,缺乏篩查和診療意識。本調查表明,83.3%的患者表示來社區計生服務室進行一年四季度三查(查環、查孕、查病)的三查服務時,醫護人員很少主動詢問有關RTI的問題。
RTI患病率高直接影響著計劃生育服務的安全和質量,也影響著計劃生育服務對象對服務的需求和利用。開展RTI防治工作是計劃生育優質服務的拓展,也是計劃生育優質服務的需要,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避孕節育技術服務的需要。RTI既是實施節育技術的禁忌癥,也是引起節育手術并發癥的原因之一。在現有的避孕方法中,宮內節育器(IUD)是我國城鄉婦女使用人數最多的一種避孕方法。有研究提示,下生殖道感染與放置IUD引起的出血密切相關。所以計劃生育手術術前必須做RTI篩查,無菌操作,減少人為因素導致放置IUD后的副作用。不要讓患者認為所采用的避孕方法是導致產生RTI的根本原因。故開展RTI防治工作有利于提高育齡群眾避孕方法的使用率和續用率。
(2)優生優育工作的需要。RTI可造成宮內感染,影響胎兒發育,導致新生兒出生缺陷發病危險性升高。無論是上部還是下部RTI,均可能對新生兒健康帶來影響,先天性感染后果嚴重。淋病的垂直傳播引起新生兒眼炎導致嬰兒失明、新生兒皰疹性腦炎引起神經系統后遺癥等。因此,開展RTI防治工作,有利于提高我國出生人口素質。
(3)不孕不育疾病防治的需要。RTI會增加不孕不育的危險性,大多數因疾病所致的不育與RTI有關,如梅毒、淋病、衣原體、支原體、皰疹病毒、白色念珠菌和滴蟲的感染等。加強RTI的防治工作,治療由此類感染引起的不孕不育,可以提高育齡群眾生殖健康水平。
我國的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網絡遍及城鄉,有著健全的管理機制和運行模式,可以深入到每一個社區,甚至每一個家庭,充分發動基層計劃生育工作者的主觀能動性,對其提供有效培訓,利用衛生資源,節約成本,達到防治效果最大化。婦女在整個生育期都可得到計劃生育服務機構所提供的計劃生育或相關的生殖健康服務。計劃生育工作可以從多個環節有效開展RTI防治工作,如提供避孕節育咨詢時向其進行RTI防治宣教,提高育齡婦女RTI知識水平,做到自覺防治;在進行避孕節育時開展術前RTI篩查、術中無菌操作、術后開展隨訪,避免醫源性感染;在查環查孕時進行RTI普查;在計劃生育宣教時融入RTI知識的宣教等等。
RTI不僅僅是醫學問題,也是當今社會面臨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與社會問題。基層計劃生育服務機構可以有機結合生育、節育、不育三個環節,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有效利用資源,利用多種形式向服務對象提供RTI宣教和診療服務,控制RTI的發生和傳播,提高育齡群眾的生殖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 楊立舫.生殖道感染防治中需要把握好的幾個問題.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02,10(9):530~534
1.1 入戶調查
復三社區目前滬籍人口23 248人,共計7 679戶。由于舊城區改造,居民搬遷,常住戶與居室空關的比例約為1∶1。我們采取入戶調查的形式,共計對3 218戶8 660名35歲及以上居民進行了普查,詳細詢問病史并測量血壓。其中,對心腦血管死亡率的調查依據居民死亡登記卡; 高血壓的診斷標準依據《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5年修訂版)[1];糖尿病診斷標準依據《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5年版)[2];肥胖和超重的診斷標準依據《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癥預防控制指南》[3]。
1.2 資源配置調查
采取隨機選取淮海中路街道社區服務中心衛生醫務人員,對他們高血壓防治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行問卷調查,實地調查了解社區衛生服務人員的資質、藥品和臨床檢查項目和醫療儀器的配備,以及目前社區高血壓防治網絡的運行情況。
2 結果
2.1 復三社區高血壓防治現狀
2.1.1 高血壓患病率 被調查的8 660位居民中,男性占46%,女性占54%。被調查人群的人口老齡化十分明顯,60歲以上老人占40%,70歲以上老人占29%,80歲以上老人占13%。高血壓患者中60歲以上老人占71%。超重或肥胖的患者占33%,曾經吸煙或正在吸煙的患者占31%,高血壓患者合并有糖尿病的占21%。高血壓患者共計2 050人,患病率為23.7%(表1)。
2.1.2 高血壓治療現狀 2 050名高血壓患者中,服藥率為78%(其中長期服藥為32.7%,間斷服藥的為45.3%),高血壓控制率為33%(長期服藥患者,本次調查時測量血壓
2.1.3 心腦血管病死亡率 [HTSS]2006年全年復三社區心腦血管病病死率為5.8‰,其中心血管死亡占41.8%(心衰占16.4%,心肌梗死占25.4%);腦血管死亡占55.2%,終末期腎病占3%。
2.2 淮海社區衛生資源配置
2.2.1 人員配置 現今淮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共有醫生36人,90%具有大專或大專以上學歷。中、高級職稱18人,通過中級全科醫師考試12人。對社區醫生進行的問卷調查共收回問卷30份(表2)。
2.2.2 藥品以及檢查項目和儀器配置 5大類常用降壓藥物在淮海中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可配到。如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鈣離子拮抗劑、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和血管緊張素Ⅱ受體結合劑。另外也有珍菊降壓片、復降片。高血脂、糖尿病是高血壓患者常見的合并癥,社區衛生中心備有他汀類和貝特類降脂藥物,以及各類口服降糖藥物和胰島素,但至今沒有進行口服糖耐量試驗(OGTT)所需的葡萄糖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基本檢查項目有實驗室檢查、X線檢查、心電圖、B超等。
2.3 高血壓防治網絡
社區醫生除參加社區衛生中心的高血壓防治工作外,還組成了以全科醫生、護士、防保人員為主的社區衛生服務團隊,建立了居民健康電子檔案,進行高血壓的監測、隨訪。社區醫生對高血壓患者進行了心血管危險的分層,極高危患者占33%,高危占23%,中危占13%,低危占31%。并依據不同的分層實施不同的管理:極高危或高危患者每月隨防1次;中危患者每3個月隨防1次;低危患者每半年隨防1次。由于種種原因,貫穿于各級管理的非藥物治療一項只限于“控制飲食、控制體重、加強運動”等說教,而不能給患者量身訂制一套科學可行的飲食和運動處方。對于那些血壓尚在正常范圍或正常高值的高危個體,目前尚沒有納入社區健康管理的范圍。
3 討論
社區居民老齡化程度的加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肥胖的流行均是導致高血壓患病率升高的重要原因,復三社區≥35歲居民高血壓患病率已高達23. 74%。調查發現,在高血壓人群中<60歲的患病率較高,這可能與其工作壓力大,工作節奏較快及飲食不當有關。近年來隨著社區衛生服務事業的發展、居民健康檔案的建立、疾病管理的加強,社區居民對高血壓的治療率和控制率已經有所提高,但在調查中也發現了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
3.1 基層醫生的培訓應加強
社區衛生中心處于高血壓防治第一線,直接面對廣大患者,是高血壓社區防治網絡的基礎。提高社區衛生中心醫務人員的高血壓防治能力,規范其防治行為,對于提高高血壓控制率至關重要。英國的醫生在5年醫學教育畢業后,需要在醫院實習2年,才有資格進入全科醫生培訓的診所,實習1年并考試合格后才可以獲得全科醫生資格。醫院通過對醫療結果的評估、轉診率的檢查、處方的檢查以及同行評議等內容對全科醫生進行管理[4]。由于國情不同,且我國的社區衛生服務事業正處于起步階段,因此我國社區醫生的培訓情況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有很大差距。我們在調查中發現,社區醫生對高血壓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不盡人意,且較少有接受繼續教育培訓的機會。事實上,由于學歷和資質的限制,大多數社區醫生無法到三級醫院進修,這勢必直接影響到高血壓社區防治的效果。因此,建議衛生主管部門應更多地安排并保證基層醫療機構的人員有充分時間接受醫學繼續教育,提供各類培訓機會。可以考慮實行社區醫生在綜合醫院輪轉1~2年的制度,這不僅有利于更新他們知識和技能,而且有利于與社區醫生和專科醫生之間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使雙向轉診更加順暢,同時可以提高社區衛生服務對居民的吸引力。
3.2 社區高血壓管理應細化和規范
高血壓患者的治療決策不僅根據血壓水平,還要根據患者并存的臨床情況及其它心血管危險因素綜合考慮。因此,對高血壓患者的管理決不應僅限于血壓的監測隨訪。目前疾病前狀態的高危人群尚未納入社區健康管理的范疇。要普遍提高人群的保健意識和健康水平,綜合整治各種危險因素仍是任重道遠。
2006年11月全國高血壓社區規范化管理現場經驗交流會上,浙江省高血壓社區防治試點單位杭州市朝暉社區介紹了健康管理師管理模式。健康管理師作為社區醫師的助手,無需象醫生一樣具備良好的醫學專業知識和技能,但能夠掌握基本的健康知識,能夠在社區居民和醫生之間構架起一座橋梁,一方面健康管理師是社區居民的朋友,熟悉和了解其“轄區內”每一個居民的社會和家庭背景、不良的生活方式和危險因素、患者的疾病和藥物使用情況,另一方面健康管理師根據疾病管理的要求,能夠指導居民何時、何地就醫以及如何就醫。由于深入社區居民中間,專職進行疾病管理,健康管理師對被管理對象的了解會更加細致而有連貫性,有利于發現不良的社會心理因素、行為、習慣等各種可控制的危險因素,有針對性地采取健康措施,使高血壓防治工作的重心前移;同時由于社區居民對健康管理專員熟悉和信任,也有利于提高居民的認同感和依從性,有利于高血壓分級管理隨訪內容的真正落實。因此,健康管理師管理模式值得我們吸收和借鑒。為方便健康管理師對患者進行動態管理,還需要大力加強軟件開發,讓社區衛生信息網絡便于實時更新患者的資料,提醒健康管理師需要訪視的患者信息。
非藥物干預是高血壓防治的基礎。我們在調查中發現近一半的社區高血壓患者沒有進行非藥物治療,有規律運動的患者不足兩成。目前由于學科的細化,即便三級醫院的心血管專科醫生也很少有人會為患者開具健康處方。社區衛生服務處于高血壓防治的基礎環節,應當在高血壓非藥物治療領域多做工作。如做各種形式的健康講座,讓高血壓患者提高自我防治知識。幫助社區高血壓防治人員掌握相關知識,為高血壓患者和高危人群,尤其是那些合并肥胖、高尿酸血癥、糖尿病等代謝疾病的患者,根據其工作、生活的實際情況、體質、勞動強度、合并疾病情況等制定科學而又切實可行的膳食、運動方式和運動時間,使越來越多的社區居民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3.3 社區基本藥物和檢查的配備應適當調整
根據國情以及社會經濟情況,高血壓群體的治療應盡可能在一般高血壓患者中推薦使用廉價的降壓藥物,在經濟條件許可的情況下,盡可能使用長效制劑是必要的和有益的。目前,復三社區降壓藥物的配置基本符合這一原則,5大類的常用降壓藥物在社區均可配到。但調查發現,如尼群地平這種既有有效降壓作用又有價格優勢的藥沒有進入社區。短效硝苯地平目前已被國際上公認不適合用于高血壓的日常治療,卻仍有4%的高血壓患者服用該藥(因較為便宜)控制血壓。高血壓患者餐后血糖的檢查十分重要,空腹血糖≥5.6mmoL/L者均應檢查餐后2 h血糖[5]。做OGTT所需的葡萄糖粉價格十分低廉,但社區至今仍沒有配備,原因是分裝不便。檢查餐后2 h血糖時使用饅頭餐,容易造成糖尿病或糖耐量異常患者的漏診或誤診。
3.4 加強社區高血壓防治工作的評估
高血壓社區防治的根本任務是使高血壓發病及并發癥最終得到有效控制。高血壓及心腦血管疾病發生、致殘和死亡的情況,尤其是高血壓并發癥的發生率和病死率,是目前最為客觀、量化的指標,應定期進行評估。此外,應定期對社區居民和醫務人員的進行問卷調查,通過了解社區居民的認知程度和滿意程度了解社區高血壓防治的實效性。衛生主管部門應進行系統醫療-經濟學評估,了解衛生資源優化程度,并提出決策性指導方案。
4 參考文獻
[1]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 (2005年修訂版)[J].高血壓雜志,2005, 13(增刊):2-41.
[2]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編寫組. 糖尿病的診斷及分型//,見: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10-11.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疾病控制司. 肥胖程度的評價和分類,見: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癥預防控制指南[M].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4.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3)05(c)-0149-02
隨著國家衛生保健事業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老年人口逐年遞增,人口老齡化成為當今世界各國普遍面臨的社會問題,我國2000年60歲以上的人口已超過1.3億[1],占總人口數的10%,2005年貴州省1%人口抽樣調查資料計算,貴州省老年人口比例達到了12.25%,安順市于2006年進入老齡化社會。老齡化社會最突出的問題是“老有所醫”、“為老服務”。老年護理工作的開展直接影響到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關系到健康老齡化社會[2]的建設。而中醫護理具有高效快速的特點,在預防、保健、養生、醫療、康復等多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再加上中醫護理技術簡、便、驗、廉,能滿足低收入、高效率、低成本、廣覆蓋的要求,結合老年人的生理及社會特點,具有很強的適用性。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老人健康及醫療護理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探索和建立適合邊遠地區的社區醫療及護理模式, 該研究2010年2月―2012年2月對貴州省安順市老年人生活狀況及老年及中醫護理的現狀進行了調查與分析。
1 調查方法
采用隨機抽樣調查法,進行社區問卷調查、個人問卷調查及在相關部門配合下進行的全面調查。調查走訪了上百個家庭。社區調查采用自制的《城市老年人生活狀況調查表》及《鄉鎮老年人情況調查表》,內容主要涉及城鄉老年人口數、老年人的年齡結構、經濟狀況、居住狀況、勞動力狀況、贍養情況等方面;個人問卷調查采用《老年人生活質量調查表》發出調查表共計600張,回收538張,調查內容真實、可靠。同時,在安順市老齡委、民政局、統計局收集了相關資料。通過調查了解到老年人的基本情況及老年人對養老護理的需求情況。
2 調查結果及資料收集
2.1 老年人的基本情況
60歲以上老年人占總人口數的11.05%,其中城市占23.37%,農村占76.63%;女性51.1%,男性48.9%;相對年輕男性占55.8%;城市大專以上的占7.3%、文盲16.4%;農村大專以上0.2%,文盲51.4%;空巢老人中城市3.91%,農村4.1%;在城市中愿意與子女同住37.2%、無所謂22%、不愿意40.8%,農村中分別為54.4%、24.5%、21%,愿意入住養老結構的占總數的20.3%。見表1。
2.2 老年人健康狀況及老年護理的需求
健康狀況:很好8.9%,較好59.7%,較差22.3%,很差9.1%,慢性病患病率79.1%;生活自理能力-完全自理82.4%,部分自理9.6%;完全不能自理8%;護理需求中-飲食起居照料58.1%,家庭保健及健康咨詢41.8%,心理護理需求29.79%;護理服務方式-直接到家中服務5%,定期上門服務45.4%,隨時提供呼叫服務49.6%。見表2。
3 調查結果分析
3.1 從收集的資料分析
我國城鄉均已進入了老齡化社會,且發展的速度很快。據預測,到2010年老年人將占總人口的12.1%;到2020年將進一步增至15.2%,呈加速增長之態勢。但是,老年護理服務體系還未真正建立健全。發達地區老年護理服務擴展較好,邊遠貧困地區由于經濟欠發達,老年醫療衛生服務較差,缺乏專門從事養老護理服務的醫療機構及經過專業培訓及持證的專業護理人員。
3.2 高齡老人和“空巢”老人增多
城鄉老年人需要日常生活護理和照料的比例增大,家庭和社會對老人長期照料與護理的責任明顯加重。調查發現,一方面,希望入住有償服務養老機構的老年人數比例并不高,另一方面,老年人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需求日益增長,眾多居家養老的老年人對社區醫療衛生服務和社區養老護理的需求益加強烈,數量逐年遞增,隨之而來的社會服務需求也急劇增長。
1 調查方法
采用隨機抽樣調查法,進行社區問卷調查、個人問卷調查及在相關部門配合下進行的全面調查。調查走訪了上百個家庭。社區調查采用自制的《城市老年人生活狀況調查表》及《鄉鎮老年人情況調查表》,內容主要涉及城鄉老年人口數、老年人的年齡結構、經濟狀況、居住狀況、勞動力狀況、贍養情況等方面;個人問卷調查采用《老年人生活質量調查表》發出調查表共計600張,回收538張,調查內容真實、可靠。同時,在安順市老齡委、民政局、統計局收集了相關資料。通過調查了解到老年人的基本情況及老年人對養老護理的需求情況。
2 調查結果及資料收集 本文由收集整理
2.1 老年人的基本情況
60歲以上老年人占總人口數的11.05%,其中城市占23.37%,農村占76.63%;女性51.1%,男性48.9%;相對年輕男性占55.8%;城市大專以上的占7.3%、文盲16.4%;農村大專以上0.2%,文盲51.4%;空巢老人中城市3.91%,農村4.1%;在城市中愿意與子女同住37.2%、無所謂22%、不愿意40.8%,農村中分別為54.4%、24.5%、21%,愿意入住養老結構的占總數的20.3%。見表1。
2.2 老年人健康狀況及老年護理的需求
健康狀況:很好8.9%,較好59.7%,較差22.3%,很差9.1%,慢性病患病率79.1%;生活自理能力-完全自理82.4%,部分自理9.6%;完全不能自理8%;護理需求中-飲食起居照料58.1%,家庭保健及健康咨詢41.8%,心理護理需求29.79%;護理服務方式-直接到家中服務5%,定期上門服務45.4%,隨時提供呼叫服務49.6%。見表2。
3 調查結果分析
3.1 從收集的資料分析
我國城鄉均已進入了老齡化社會,且發展的速度很快。據預測,到2010年老年人將占總人口的12.1%;到2020年將進一步增至15.2%,呈加速增長之態勢。但是,老年護理服務體系還未真正建立健全。發達地區老年護理服務擴展較好,邊遠貧困地區由于經濟欠發達,老年醫療衛生服務較差,缺乏專門從事養老護理服務的醫療機構及經過專業培訓及持證的專業護理人員。
3.2 高齡老人和“空巢”老人增多
城鄉老年人需要日常生活護理和照料的比例增大,家庭和社會對老人長期照料與護理的責任明顯加重。調查發現,一方面,希望入住有償服務養老機構的老年人數比例并不高,另一方面,老年人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需求日益增長,眾多居家養老的老年人對社區醫療衛生服務和社區養老護理的需求益加強烈,數量逐年遞增,隨之而來的社會服務需求也急劇增長。
3.3 根據老年人的健康狀況特點與需求
老年人臟器儲備功能低下,適應力降低,免疫力減退,應激能力降低。中醫認為老年人正氣漸衰,五臟功能日益低下,病機復雜,虛實夾雜。除了需要老年護理人員提供的專業服務外,諸多老年病更適合于中醫中藥的調理與保養,從飲食護理、情志護理、運動護理、中醫技術等方面進行日常的護理和身心保養,如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用手法、腹針、中藥等方法相結合的中醫綜合療法能達到良好的效果[3]。因此,為了滿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迫切需要培養老年護理及中醫康復護理的專業人才。
3.4 《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明確提出,大力發展中醫護理。《綱要》中透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將制訂并推廣優勢病種中醫護理方案,預計到2015年培養中醫護理骨干人才2萬名,加強中醫護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養生康復中的作用。邊遠貧困地區,老年護理工作的開展情況欠理想,缺乏專門大規模的老年人醫療衛生機構及專業人員。結合中醫護理高效快速、簡、便、驗、廉、廣覆蓋等特點,以及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點及需求,開展養老護理、中醫護理教育有著較大的空間,改革護理課程,加強學生老年護理及中醫護理知識與技能的培養勢在必行。
4 啟示
根據新的醫療衛生改革方案,要強化社區醫療衛生服務,做好社區老年人醫療護理工作非常重要。通過調查研究,筆者認為要做好欠開發、經濟欠發達的邊遠貧困地區老年護理工作,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①建立完善的老年衛生服務體系,適應老齡化社會發展的需要,促進健康老齡化建設。開發老年衛生服務是促進健康老齡化建設的必要保障。政府需加大投入,并爭取社會福利資金注入,創辦適應邊遠地區老齡化社會發展的老年衛生服務體系。以滿足老齡化社會發展及老年護理實踐和衛生職業教育一體化教學的需要。探索和建立適合邊遠地區的社區醫療衛生護理模式,為老年人提供全面、系統、規范的社區護理服務,實現健康老齡化的目標,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引言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穩定提升,服裝業受到人們的關注也越來越多了,隨著對其的要求較以往來說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服裝行業的傳統經營模式已經與當前社會的發展不相適應了。消費者對服裝的要求從簡單的舒適保暖的層面逐漸上升到了質量與美的層面,對品牌的要求也不斷提高。所以,對現階段的一些服裝企業來說,一定要注重自身企業的品牌服裝設計,利用品牌服裝設計來展現本企業服裝的文化價值,增加品牌服裝設計在營銷中的作用,以此來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需求。目前,我國服裝行業競爭激烈,大大小小的品牌層出不窮,從最初的生產工藝之間的競爭逐漸轉變為品牌設計之間的競爭。如何充分發揮品牌服裝設計在營銷中的作用,是增強服裝企業競爭力的有效手段。因此,發展品牌服裝設計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與市場競爭力的首要前提,基于此,本文重點研究品牌服裝設計的重要意義,以此來幫助服裝行業充分發揮品牌服裝設計在營銷中的作用。
一、品牌服裝的設計
品牌服裝顧名思義就是消費者對某一服裝企業的認知程度,這個品牌主要是由名稱與相關的LOGO設計而成。所有的品牌都有其獨特的價值與文化。品牌服裝的設計從一方面來說是指一種服裝類別的商標,是經過工商部門注冊來劃分服裝種類的一種符號,從另一方面來說,品牌服裝的設計具有一定的設計理念,該設計理念在服裝設計中具有獨特的意義與工藝,與其他服裝品牌有一定的不同之處。品牌服裝的設計具有獨特的風格,是區別于其他服裝服飾的重要因素。在進行品牌服裝設計時,要想使該服裝受到廣大消費者的信賴,就是廣泛宣傳該服裝品牌,并且在宣傳的基礎上保證服裝的質量,創造出獨具一格的服裝品牌。品牌服裝設計不僅僅要在品牌塑造中多下功夫,還要在生產設計工藝上提高水平,只有高品質、高水平的品牌服裝才能夠吸引消費者前來購買消費,從而達到促進營銷的目的。所以,在品牌服裝設計的過程中,相關品牌的設計師要注重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充分了解人體結構,設計出適合普遍大眾的服飾,并且還要根據不同年齡段的不同人群設計出一些區別較大的服裝,以此來獲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提高品牌效益,使企業獲得更大的經濟收益。
二、品牌服裝設計在營銷中的重要作用
在品牌服裝的設計過程中,只有高質量、高水平的服裝設計工藝才能夠達到促進營銷的作用。品牌服裝設計與營銷緊密相連,要想兩者之間協調發展,就要充分發揮品牌設計在營銷中的積極作用,不僅有利于提高品牌服裝在市場中的地位,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需求,提升服裝的價值。首先,優秀的品牌服裝設計能夠有效的提高品牌服裝在市場中的地位,就整個服裝行業來說,品牌建設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服裝行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對服裝要求越來越高,只要服裝的設計符合大眾的口味就能夠獲得一大批忠實的“粉絲”,從而使這個服裝品牌在市場中脫穎而出,進一步提升市場地位。其次,品牌服裝設計還體現在提升服裝價值的方面,在進行品牌服裝設計之前,該品牌的服裝設計師要充分的調查市場,確定消費者的核心地位,了解普遍消費者的消費理念與價值理念,以此為依據來進行品牌服裝的設計工作,可以在無形之中提升服裝的價值,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品牌服裝的營銷。最后,品牌服裝的設計要以消費者為價值導向,服裝設計師要結合實際情況,在設計服裝之前考慮到消費者的需求,這樣可以使該服裝品牌獲得更加廣闊的市場。對于相關品牌服裝的營銷,在設計過程中不出現問題的情況下,要求突出服裝的特點,并且加大宣傳力度,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前來選擇該服裝品牌,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
三、充分發揮品牌服裝設計在營銷中作用的策略
充分發揮品牌服裝設計在營銷中的作用首先要樹立品牌的價值意識,品牌的價值意識在品牌服裝設計中的作用不可忽視,樹立品牌的價值意識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發揮品牌設計在營銷中的作用,能夠使服裝設計的工作人員充分了解該品牌存在的意義與價值,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并且還能在營銷中利用品牌的價值來影響消費者的消費理念,以此來建立起消費者對該品牌的信賴。其次,品牌服裝設計要想在營銷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就要提煉出品牌的核心價值,這個過程需要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全面的、科學的市場調查,充分發揮品牌設計師的工藝水平,創造出更具靈魂的服裝來給消費者提供完美的穿衣體驗,并且將品牌的核心價值貫穿到整個服裝生產的始終,使消費者在消費的過程中能夠切身體會到該品牌的核心價值。最后,品牌服裝設計是對一個品牌的塑造與宣傳,相關的設計工作人員不僅僅要設計出舒適、健康的服飾,還要根據消費者的不同為其量身定制出獨具一格的服飾,讓消費者體驗到該品牌貼心的服務,充分發揮品牌服裝設計在營銷中的作用。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品牌服裝設計在營銷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要想充分發揮品牌服裝設計的作用,就要求設計師提高自身的工藝水平與綜合素質,這項工作是一個長期而具體的工作,需要設計師在設計的過程中為品牌服裝注入其靈魂,并且相關的工作人員在營銷的過程中樹立品牌價值意識,進一步提高品牌服裝的價值,將設計與營銷融合統一,促進服裝業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