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3 16:19:1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鄉村發展的重要性,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Abstract: after decades of development, China's current rural tourism has become a whole China's tourism industry sector important component parts. With the increasing pressure for city life, close to nature, short outing has become a way of people leisure dominate choice, especially since the number of tourists has increased sharply suburban driving, but also the further stimula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market. And in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rural tourism in 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 the rural cultur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rural playing a reckoned the important role.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Key words: the rural economy, leisure tourism, the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green ecology
中圖分類號:G812.4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現代社會,隨著生活工作壓力的攀升,人們的出游觀念開始轉變,集休閑、求知于一體的旅游度假方式已然成為新的時尚。越來越多的旅游者和城市生活者開始將目標定位到周邊環境好的農村游玩,路途時間少,呼吸新鮮空氣,品嘗綠色食品,舒展心情等幾大優勢吸引著旅游者趨之若鶩。農村旅游經濟的發展,最大的受惠者當之無愧為農村。客觀的分析,它從以下幾個方面推動了新農村的建設。
一、有利于農村產業結構的優化,是產業多樣化的體現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農村生產是重中之重,是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礎。鄉村旅游的出現,打破了傳統的以耕養農的單一產業模式,在保證農村生產的前提下,介于第一產業與第三產業之間的鄉村旅游,是二者相結合的切入點,在拉動第一、第三產業發展的同時,也推動了第二產業的發展。鄉村旅游經濟的出現,適應了農村產業結構多樣化的要求,促進了現代農業體系的建設。因此,鼓勵發展鄉村旅游,在很大程度上能夠解決“三農”問題,推進社會小康目標的實現。
在利用自然優勢滿足了人們擁抱原生態、返璞歸真等個體化需求的同時,一系列現代化相應旅游服務設施的設立,極大的延伸了旅游產業鏈條,拓展了鄉村旅游經濟內涵,增強了鄉村旅游業的中堅力量。與此同時,各地鄉村在不斷探索和交流中,找到切合自身實際的鄉村旅游管理模式,其積累的管理經驗也為鄉村經濟的發展儲蓄了后備力量。
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增加農民收入
據不完全統計,旅游業中1個直接就業崗位可以帶來5個間接就業機會。在鄉村旅游快速發展的浙江烏鎮、云南麗江等周邊村鎮中,直接和間接從事鄉村旅游服務業的人員比例已經占到55%以上,旅游經營戶的年收入均值超過40萬元,旅游項目所帶來的巨大商機和不可估量的人氣激發了本地百姓投身旅游業的創業熱情,從事旅游業已經成為當地農民發家致富的首選。
鄉村旅游中, 最為直觀的效益莫過于給旅游目的地帶來的經濟增長。目前,國內的廣大農村地區,貧困人口比重較大,不少地區土壤貧瘠,并不適合耕地發展,所以自然風光的優美使得發展旅游業成為當地脫貧致富的必要有效手段之一。以觀光體驗為主的休閑旅游產業涉及面廣,地方特色產品制作、線路引導、民間技藝演示、民風民俗食宿等內容吸引著旅游者的眼球,而旅游業的發展又與當地農民的參與積極性密切相關。鄉村旅游本身具有人員需求多層性、投資少、見效快等優勢,也大幅吸引了農村富余勞動力的目光,使其成為增加農民收入的一種方式。在市場經濟高速增長的影響下,一些毗鄰城市的農村地區正大力發展中西結合新型休閑經濟,甚至在西北等一些偏遠的農業地區也依托我國城市休閑經濟發展開始開發旅游休閑產業。
三、強化農民素質 改善文化環境
新農村建設是一項浩大的系統工程,物質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政治文明建設,三足鼎立,缺一不可。
發展鄉村旅游業,帶動了城市與農村之間的人員、物質和資金的三大流動,也帶動了先進與落后之間信息、觀念的交互流動。在整合了各種資源、技術等鄉村物質建設的基礎上,鄉村旅游業更是進一步帶動了鄉村文明建設的發展。語言溝通、競爭觀念、時間觀念、效率觀念、集體榮譽觀等企業管理中的相關觀念,正驅動農民越來越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用自己展示的一言一行來作為本地旅游的“活招牌”,主動尋求各種外出培訓交流學習的機會,從而提高了農村旅游從業人員的文明素養和審美情趣,有利于農村健康良好文明風尚的形成。鄉村旅游業的崛起,依托其自然優勢及文化優勢,促使旅游業反哺文化,農民的素質和農村的面貌有了較大提高和改觀,推動了文化的繁榮與創新,進一步提高了鄉村文明程度。
四、縮短城鎮差距 促進和諧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旅游產業帶動了農村的經濟發展,促進了農民素質的提高,多方位的縮短了城鎮之間的差距。另一方面,已發展鄉村旅游的地區,顯而易見當地的農民有著城市邊緣人的身份,他們既具備著農民最淳樸的民風,他們誠實厚道、勤勞儉樸、熱情好客;他們又是精明能干、合作互利、團結發展的。這種雙重的特殊身份使他們既知道作為農民最會做什么,又懂得生活壓力漸增的城市人最需要什么,從而在鄉村旅游經濟中大顯身手。與此同時,習慣了在鋼筋混凝土叢林中穿梭的城市人有機會走近自然、了解自然,認識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能夠促進自身環境保護的意識。簡而言之,互惠互利的合作方式縮短了城鎮之間的經濟和文化差距,促進了和諧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可見在“三農”建設的過程中,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將會大幅提升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面貌、精神面貌、文明面貌,提高社會主義新農村人文素質、服務意識及管理能力,把社會主義新農村推上一個新臺階!
小結:
在綜合分析鄉村旅游開發必要性的基礎上,在產業的開發過程中,要合理布局、循序漸進、統籌兼顧。注意對原始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要充分利用當地的文化底蘊,扶持形成具地方風格的特色旅游,也要杜絕對生態環境的人為破壞,保護旅游資源,消除城市旅游建設過程中所產生的不利影響的蔓延。另外,鄉村旅游的發展是城市旅游的擴充,在發展鄉村經濟時切忌盲目跟風復制,應加強政策性導向,不求立竿見影的追求經濟效益,但求適時發展、突出特色、具備長遠發展的生命力的開發,逐步全方位的推進新農村建設。
參考文獻:
自2002年起,我國不斷出臺文件,將“三農”作為焦點問題,并把城鄉統籌發展作為一項重大戰略舉措。城鄉統籌是當前有關城鄉規劃的重點問題之一,在省城或各地市紛紛出現城鄉統籌類規劃項目,城鄉統籌背后真正能夠推動其發展的主因當屬城鎮化轉型發展的客觀現實需要。因此,從城鎮化問題的層面,本文將透過鄉村視角,結合當前我國城鄉統籌規劃的實際情況分析探討今后的規劃策略。
1.城鄉發展困境
1.1農民作為主體的被動
我國各級政府始終將關心農村建設作為重中之重,農村建設的主體是農民,但是關于農村建設的話題,卻始終處于政府有關部門及專家學者論證階段,并未將農民作為其中的主角參與到農村建設規劃上來。農民反而處于被動地跟著口號前進的角色。由于農民整體素質較低,所接受教育水平不高,大多數農民并沒有能力深層次考慮轉型問題,他們被迫處于在未對當地情況有清楚認知的階段便被動接受規劃。因此,鄉村建設未將農民作為主體參與進來,鄉村建設始終只是紙上談兵。
首先,城鄉利益可能出現分配不均衡現象。無論是資金、技術還是政治制度,城市都具有先天優勢。城市在發展中,不斷向農村轉移重工業、制造業,很多土地資源被占用,低成本的農村土地逐漸被工業生產所占據。農民大多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對土地資源不松手,城鄉一體化進程也在這樣的觀念影響下受到阻礙。
其次,環境的污染。農村資源是城市發展的可靠保障,不少城市的高污染企業開始發現農村市場,并逐漸向農村轉移。還有很多城市的生產、生活垃圾源源不斷向農村轉移。當眾多城市意識到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后,卻不惜讓農村付出沉重代價。特別是高污染、高能耗的產業進駐農村市場以后,對農村生態環境帶來極大的破壞,很多農村地區的審批時考慮不足,加之農村地區“三廢”的處理較為薄弱。因此,所帶來的生態環境影響更大。
2.統籌引導鄉村人口及城鄉空間規劃
城鄉發展總是在鄉村人口的遷移中得到發展的,鄉村人口的統籌疏導也是城鄉規劃的一項重要工作。我國人口眾多,經濟社會的發展進程日趨加快。但是我國農村人口占全部人口的三分之二。但是城市的快速發展也使大批農村人口涌進城市,勞動力大量流出農村。不斷推進的城鄉一體化進程中,鄉村居民也成為首要解決的問題。因此,城鄉人口的統籌規劃主要工作是合理轉移鄉村人口。
鄉村人口的轉移主要有三種途徑:首先,通過提高自身技能,滿足城市手工業、制造業勞動力需求。不斷發展的城市各領域都需要擴大就業來拉動生產力,此時城市將提供更多就業機會來滿足鄉村人口轉移的需要。其次,城鎮工商業也是鄉村人口轉移的途徑之一。過去城市單一的產業逐漸向多元化發展,此時充足的勞動力是今后發展的需要,特別是城鄉結合部地區可以滿足附近鄉村人口的轉移。第三,過去從事農業勞動的人口可以轉向發展養殖或旅游業。從鄉村視角看城鄉統籌規劃,其最優化的策略當是側重于農村。為了實現城鄉一體化,將城市與鄉村間的互動區域不斷擴大,可以擴張城市范圍,將周邊的城鎮地區囊括到城市中來。
3.鄉村視角下的城鄉統籌規劃策略探討
3.1城鄉統籌規劃的前提是“空間全覆蓋”
在充分認識到鄉村地區的重要性后,應當將“空間全覆蓋”作為規劃的核心思想,重新認識和界定鄉村空間。鄉村空間的完整性是需要關注的重點問題,這里不僅是農村居民生活的空間,更可以統籌考慮生產、旅游、設施等方面的內容。在對城鄉進行統籌規劃時可以通過地理分析軟件,全面掌握土地資源的利用現狀,將城市與鄉村的綜合利用土地情況進行統一安排和規劃。
3.2城鄉統籌規劃的基礎是功能分析
要想在一個地區實現城鄉一體化,應當結合產業結構及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的綜合指標,廣泛考慮城市和鄉村兩個方面的分工與協作。廣泛發揮城市與鄉村的資源優勢,使城鄉發展的目標及方向實現各方面的優勢互補。城鄉產業可以因地制宜,建立雙方之間的經濟聯系,還可以結合鄉村地區的自然條件、農業結構等的特點,實現呈現之間的功能分工。鄉村可以建立二次產業,實現產品的初級加工,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不同的發展策略。
3.3明確不同規劃層次
不同的地域所規劃的范圍不同,在進行城鄉統籌規劃時的任務及深度都有所差別,應當因地制宜,根據不同地區呈現的不同特點將功能區分開。在制定總體目標時,要結合當地鄉村發展的目標規劃進行,因為鄉村是城鄉統I規劃的重點內容,將鄉村的發展規劃好,可以大大加快城鄉統籌規劃的進展。在我國,鄉村的地域面積廣闊,范圍眾多。從宏觀層面來看,鄉村數量龐大,并且分散,要想進行開發建設,應當將規劃建設計劃從相對集中的農村社區著手,在制定總體發展規劃時,可以將城鄉基礎設施在鄉村普及。具體的分析研究可以從運行方式、發展動力、趨勢及現階段存在的問題等多個方面展開論證,最終制定城鄉統籌發展規劃的實施方案。在規劃過程中,要將城鄉空間進行統一規劃布局,應當將目標具體化,按照不同階段的發展規劃分解,在不同時期還應當對規劃設計本身進行目標內容的設定,突出重點。
3.4城鄉統籌規劃的最佳空間單元是縣域空間
我國鄉村并無明顯低于差異,但是作為基層的獨立行政單元,縣域的空間范圍通常包括幾百平方公里甚至上千平方公里。因此,在進行城鄉統籌規劃時,應當根據深入具體地規劃內容,規劃方案也要盡可能地將宏觀的指導性內容與實際可操作性內容相結合。對于鄉鎮中具有中國特色的區域要采取城鎮體系規劃的方式進行。作為最佳空間單元,要想將城鄉統籌規劃地更具操作性,縣域空間是首先要把握好的區域范圍。
3.5城鄉統籌規劃焦點是集鎮
在廣大鄉村地區,集鎮屬于經濟、服務等方面的中心,這部分地區也是城鄉統籌規劃的焦點地區之一,盡管規模不大,但其重要性可見一斑。特別是作為鄉村地區來說,城鄉統籌規劃的一個重點便是集鎮,城市化水平越低的地區,集鎮的重要性就越明顯。我國人口眾多,人地矛盾日漸突出,并且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不斷增強,此時集鎮地區及其周邊地區的發展也是今后城鄉一體化發展亟需完善和加強服務功能的地域。
4.結語
綜上所述,當前在對城鄉統籌規劃中,人們將更多精力放在城市的角度,而從鄉村視角的相關研究和探索相對匱乏。本文基于鄉村視角,從“三農”的發展角度,站在農民的立場提出了未來在城鄉統籌發展中的路徑,這是對城鄉一體化發展的一項有力探索。對于鄉村視角下的分析探討的理論,期待對今后城鄉統籌規劃策略提供一定的借鑒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尤海濤. 基于城鄉統籌視角的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研究[D].青島大學,2015.
[2]郭耀斌. 鄉村視角下大別山地區村莊規劃編制研究[D].北京工業大學,2014.
本文主要從鄉村規劃的角度分析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相關問題。
關鍵詞關鍵詞關鍵詞關鍵詞
:鄉村規劃;新農村建設;作用
中圖分類號:TU984文獻標識碼:A
引言引言引言引言
鄉村規劃建設應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
主”的要求,協調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
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艱巨、較為重要的任務在農村。應該不斷加強農業以及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而這也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大舉措,有著十分重
要的現實意義以及深遠影響。在解決農民各類生產生活問題的基礎之上,應該切
實做好鄉村規劃,使得鄉村的建設以及管理可以符合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鄉
村建設規劃的實施這是一個長時間的工作,應該注重改善村容村貌,也應該從當
地實際出發,尊重農民的意愿,并且充分考慮農民的承受能力;應該堅持節約以
及集約使用土地的基本原則,也應該方便農民生產生活,體現地方特色。新農村
建設,才可以在農民擁護的基礎之上不斷穩步地向前推進。
1111、鄉村規劃的現狀、鄉村規劃的現狀、鄉村規劃的現狀、鄉村規劃的現狀
1.1、對鄉村規劃缺乏充足的重視
鄉村規劃長期得不到重視,缺少相關規劃部門支持和經費投入,鄉村規劃先
天不足,比較薄弱。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城鄉規劃法的推動下,鄉村規劃得
到了快速發展,各地紛紛開展鄉村規劃工作,現在一些地區已經有了鄉村規劃,
但是還有很大一部分地區沒有進行鄉村規劃。
1.2、理論同實際脫節
鄉村規劃蓬勃發展的同時,一些問題也暴露出來,突出問題是照搬城市規劃
模式,忽視農村實際,盲目規劃和拆建,以致規劃和建設工作受挫。部分地區村
莊建設規劃標準過高,難以實施,被村民譏稱“中看不中用”。
2222、鄉村規劃的具體措施、鄉村規劃的具體措施、鄉村規劃的具體措施、鄉村規劃的具體措施
2.1、突出規劃引領,在規劃設計上下功夫
科學規劃村莊布點,在現有基礎之上與城鎮規劃相統一,重點發展特色村落,
做到科學取舍、合理布點。精心編制村莊設計,根據村莊特點,在實用、美觀、
特色的基礎上將傳統特色與現代風格有機統一。以鄉村旅游為主的經濟型村莊,
因地制宜發展現代農業和鄉村旅游等項目,建成宜業示范村。
2.2、突出地方特色,在建設實效上下功夫。
規劃上體現一村一品,根據地理地貌環境,以及民習民俗,編制具有特色的
村莊、村民住宅方案。建設上以農民自愿為主對破舊單體建筑進行必要的改造和
修繕,避免大拆大建,要圍繞村莊文脈傳承和自然生態風貌保護,充分利用地形
地貌,尊重當地鄉風民俗,保護村莊自然肌理,從村莊路網、空間布局、住宅及
院落組臺、綠化以及建筑材料等方面營造濃郁的鄉土風情。
2.3、突出村容整治,在生態建設上下功夫
新農村的建設,環境整治是關鍵。抓好生活環境的改善,圍繞農民群眾日常
生活起居,深入開展“二修”“三清”“五化”,即:修整危舊房屋、院墻,清垃
圾、清污泥、清雜物,實現道路硬化、村莊綠化、路燈亮化、環境美化和公共設
施配套化,建立“戶集、村收、鎮街運輸、區處理”城鄉垃圾一體化模式,健全
村莊衛生長效保潔機制。
2.4、突出興業富民,在產業發展上下功夫。
新農村建設能有效解決“三農”問題,推進農業產業化建設、加快推進安居
富民工程是推動新農村建設的根本。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實行一村一策,鞏固和
擴大農業產業化基地,做大做強農業種植、農業休閑旅游等產業,形成鄉村建設
與經濟發展良性互動的局面。
2.5、突出管理創新,在鄉村文明上下功夫。
新農村的建設不是簡單的人民生活富足、村莊環境整潔、鄉村環境優美,更
重要的是鄉村文明,是群眾素質的提高。健全村民自治機制,健全村民代表會議、
村務公開、村民理事、村級財務管理等自治制度,加強村民理事會、村務監督委
員會等組織建設。
2.6、突出規劃原則,在編制標準上下工夫
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全新的、復雜的系統工程,過去的農村建設規劃標準
已不能適應新農村建設的現實要求,沒有現成的東西可以借鑒,又不能按照城市
規劃生搬硬套,為提高村鎮規劃編制質量和標準,必須堅持以下四項原則,一是
統一規劃,逐步實施。正確處理村莊現狀、近期規劃建設、和長遠發展規劃的關
系,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合理確定村鎮發展建設規模、速度,使其與人口和
經濟發展相適應,與城鎮體系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銜接。二是因地制宜、
分類指導。對村鎮規劃從實際出發,不搞一刀切、不搞千村一面,注重區域特色、
經濟條件、產業特點和資源優勢。三是堅持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的原則,充
分把握社情民意,尊重群眾意愿,尊重自然環境注重改善農村居住環境和生態環
境,構建人與自然和諧、格調新穎、形勢多樣、具有地域特色的新型村莊。四是
建設節約型村莊,堅持立足實際,適當超前合理確定建設用地范圍,保護耕地和
減少自然資源浪費,加強村民精神物質文化建設需要,提升村莊建設品位。
3333、鄉村規劃建設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之中的重要性、鄉村規劃建設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之中的重要性、鄉村規劃建設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之中的重要性、鄉村規劃建設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之中的重要性
做好新農村建設,不僅僅實現城鄉一體化的戰略部署,也是提升農民幸福指
數的有力抓手,還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舉措,更是展示新農村形象的有
效載體,是人民群眾的殷切期盼。在建設之中應該堅持堅持以人為本、規劃引領、
生態優先、因地制宜、城鄉一體、整體謀劃的原則。既要著眼于改善村容村貌,
又要從當地實際出發,充分考慮農民的承受能力,尊重農民的意愿,開展整村推
進,逐步配套完善,既堅持了節約和集約使用土地的基本原則,又便于農民生產
生活和體現地方特色。
4444、結語、結語、結語、結語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應該以鄉村規劃作為重點,做好資金籌措,通過村民參
與決定、設計以及監督實施,如此才可以給農民帶來實實在在的物質利益,才可
以在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
新農村。
參考文獻參考文獻參考文獻參考文獻
:
[1]藍燕.充分發揮文化建設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J].鄭州航空工業
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1:12-13.
[2]吳小偉.鄉村旅游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淺析[J].安徽農業科
1引言
荊門市鄉村旅游資源豐富,鄉村旅游迅速發展,但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著鄉村旅游資源開發價值認識不清、產品體系構建不全、重點發展方向不明等問題,針對此問題,加強對荊門市鄉村旅游資源的價值評價勢在必行。結合以往學者的研究成果,發現對鄉村旅游資源進行評價應用較多的是層次分析法,張晶、李良軍等運用層次分析法建立評價標準值,構建貴州鄉村旅游資源的評價模型,以便于貴州鄉村旅游科學發展[2];吳愛麗運用層次分析法采取資源價值、開發條件、管理條件3個方面的13個評價指標,對滿城縣旅游資源進行系統的評價,并根據評價結果提出了滿城縣鄉村旅游發展的對策建議[3];林雄斌、顏子斌等采用層次分析法對寧波市鄉村旅游資源進行評價,得出資源因素中不同價值的重要性[4]。根據荊門市鄉村旅游資源開發現狀,本著科學合理、簡明易操作、可比較等原則,運用層次分析法(analyticalhierarchyprocess,AHP)對鄉村旅游資源進行評價,并據此提出荊門市鄉村旅游發展的對策建議。
2荊門市鄉村旅游資源概況
鄉村旅游資源是指分布于鄉村地區,能吸引旅游者前來進行旅游活動,為旅游業所利用,并能產生經濟、社會、生態等綜合效益的鄉村景觀客體,通常以鄉村生產景觀、鄉村生活景觀和鄉村生態景觀的形式存在。
根據《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T18972―2003)的國家標準對荊門市可以為鄉村旅游發展所利用的旅游資源進行調查,全市擁有7大類49個基本類型263處資源點,但本文主要是對荊門市鄉村旅游資源的評價而非對荊門市旅游資源進行評價,因此將荊門市鄉村旅游資源從旅游資源中單獨列出來,可將其分為6大類,分別為農業景觀、生物景觀、地質景觀、水域風光、非物質文化遺產、鄉土建筑等,具體見表1。
3評價方法
3.1基本原理及指標的確立
層次分析法是20世紀70年代美國運籌學家Saaty教授提出的一種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決策分析方法[5],具有簡便、靈活、實用的特點。AHP將復雜問題簡單化,將其劃分成不同組成因素,形成層次結構,再通過兩兩比較確定各個因子要素的相對重要性,可通過數量值來表示因子之間的重要性(表2)。
層次分析法評價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通過將事物兩兩比較,得出事物之間的重要程度,從而構成判斷矩陣。通過求解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根和所對應的方向向量,得出這一組事物的相對重要性。判斷矩陣示意了各個因素之間的重要程度:
A=W1/W1W1/Wn
Wn/W1Wn/Wn,
為了綜合反映荊門市鄉村旅游資源的價值,本文根據荊門市鄉村旅游資源的分布和特點,構建荊門市鄉村旅游資源的評價體系表(表3)。
該體系表的指標體系分為3個層次:第1層為總目標評價層,即A層;第2層為綜合指標層,即B層;第3層為項目指標層,即C層。由于各層次因子之間具有相互獨立性,所以體系結構為獨立性結構。
3.2構建判斷矩陣及計算
根據層次分析法,通過對專家、地方旅游工作人員問卷調查,然后篩選、整理,最后取平均值,構造判斷矩陣A=(aij)。本指標體系可以構建如下4個判斷矩陣(表4~7)。
3.2.1B層相對于A層的判斷矩陣
3.2.3層次單排序及一致性檢驗
層次單排序是為了確定本層次與之有聯系的因子重要性的權重值。對于判斷矩陣B,計算滿足:BW=λmaxW的特征根特征向量,其中λmax是B的最大特征根,W為對應于λmax的正規化特征向量,也是單排序的權重值。計算出最大特征根λmax之后,為了保證準確性和說服力,必須對所得結果進行一致性檢驗,一致性指標為:CI=(λmax―1)/(n-1),當CI=0時,判斷矩陣具有完全一致性,CI的值越大,則判斷矩陣的一致性就越差。同時,計算判斷矩陣的隨機一致性比例CR,即計算CI與同階的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RI的比值:CR=CI/RI。CR<0.1時,說明取得較滿意的一致性結果。在表4~7中各判斷矩陣的CR值分別為0.0790、0.0675、0.0000、0.0333,均小于0.1,其一致性結構比較滿意,符合層次分析法的要求。
3.2.4層次總排序
在對表4~7的計算中,已經求得各因素相對于上層某一因素的權重值,在此基礎上,可算出Cn相對于A層的最終權重值,見表8。
4分析與小結
在綜合指標層(B)中相對于總體目標評價層的三個評價因子,資源要素因子(B1)的權重為0.7766,開發條件因子(B2)的權重為0.1549,管理條件因子(B3)的權重為0.0685。這表明資源要素因子(B1)在荊門市鄉村旅游資源開發中處于最重要的位置,因此,荊門鄉村旅游的發展過程中要注重鄉村旅游資源的調查、開發與保護,只有摸清家底才能更好地開發與保護資源。此外,開發條件因子(B2)緊隨資源要素排在第二位,表明在荊門發展鄉村旅游的過程中也要十分重視政府政策的制定、鄉村生態環境的保護與鄉村意境的營造、區位交通體系的完善等。管理條件因子(B3)對荊門鄉村旅游資源的總體評價影響最小,但并不表示其不重要,因為在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必須搞好旅游服務、基礎服務、服務人員培訓等問題才能助推鄉村旅游的大發展。
在項目指標層(C)層各影響因子權重的總排序結果(表8)可以得出:
資源要素因子(B1)中,農業景觀因子C1影響最高(0.3493),其次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因子C5(0.1269),再次為生物景觀因子C2(0.0829),第四為水域風光因子C4(0.0794),第五為地質景觀因子C3(0.0785),最次為歷史文化建筑C6(0.0524),表明荊門鄉村旅游的發展要特別注重現有農業產業的開發,大力發展以沙洋油菜花基地、萬畝藍莓產業園、昕泰生態休閑農業園、盛老漢莊園、中華葛文化風情園、老柳河甲魚養殖專業合作社、十里花卉苗木長廊、茶花源景區、萬畝桃花基地等為代表的種植園、采摘園、觀光園、養殖園等農業項目,完善旅游農業旅游產品體系。此外,注重傳統鄉村聚落、建筑的保護與開發,加強主題村落特色旅游產品的開發;注重對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的挖掘與整理,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旅游產品具象化表現。同時,繼續加大力度發展自身傳統優勢旅游項目,進一步完善王莽洞、黃仙洞等旅游景區(點)的產品設計及服務配套。
自20世紀八十年代,鄉村旅游在我國廣大農村地區蓬勃發展起來,現已成為我國旅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促進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據測算,2008年全國鄉村旅游接待游客超過3.85億人次,鄉村旅游收入達到573億元,農民直接就業達到495萬人,間接就業、季節性就業達到1,840萬人。然而,在鄉村旅游快速發展的同時,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就是農村生態環境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嬗變。為此,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鄉村旅游與農村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已成為鄉村旅游乃至農村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課題。
一、鄉村旅游及農村生態環境
鄉村旅游是立足于農村,利用鄉村自然和人文景觀、農耕文化、農家生活、民俗民風等旅游資源,通過科學規劃和開發設計,為游客提供觀光、休閑、度假、體驗、教育、娛樂、健身等多項需求的旅游經營活動。它的生命線是鄉村性,表現為鄉村性的建筑、服飾、食品、田野、果園、環境等自然物質方面和鄉村的民俗傳統、鄉風鄉貌、語言文化、制度規范等精神文化方面,也即原生態的或鄉村性的生態環境,包括鄉村性自然生態環境和鄉村性人文生態環境。
鄉村旅游的產生與發展有其深刻背景和時代使命,一是城市化、工業化快速推進,人們在物質生活不斷得到滿足的同時開始追求精神生活的滿足,同時也是城市居民迫于工作和生活的雙重壓力而渴望遠離喧囂的都市、回歸淳樸的自然,由此形成了對鄉村旅游的巨大需求動力;二是農村謀求脫貧致富,縮小城鄉差別,由此構成了鄉村旅游強大的供給動力。
我國鄉村旅游發展迅猛,目前已形成多種模式,根據《全國鄉村旅游發展綱要》(2009~2015年)(征求意見稿),我國鄉村旅游將“形成領域寬廣、規模較大、特色突出、發展規范的大格局”,成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載體,推動實現農村產業發展、農民增收和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的三大目標。由此可見,我國鄉村旅游發展充滿機遇,前景廣闊。
二、鄉村旅游與農村生態環境互動關系分析自鄉村旅游產生之時起,鄉村旅游與生態環境注定是不可割裂的,他們既相互促進又相互制約。農村生態環境是鄉村旅游的根基,沒有良好的生態環境,鄉村旅游發展就會受到制約。而作為衍生物的鄉村旅游對農村生態環境的影響則是非常深遠的,是二者關系中的最主要方面,也是我們應該關注的重點。
(一)鄉村旅游與農村生態環境互促共進1、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發展鄉村旅游的基礎。鄉村性生態環境是鄉村旅游的內核,是鄉村旅游的拉力源。鄉村旅游得以存在和發展的根本就是鄉村獨有的人居環境、田園風光、生活方式、民俗民風和生產活動等城市所不具備的要素。大凡鄉村旅游都是在鄉村自然生態環境優越、人文生態景觀豐富的地區發展起來的。如筆者所在的湖北省荊州市的桃花村鄉村旅游就是發端于曼妙嬌艷的遍野桃花;張新場村鄉村旅游則因楚國高等級貴族古墓葬熊家冢而插上騰飛的翅膀。全國各地鄉村旅游發展得好的地區,也都因有良好的鄉村性生態環境,如四川郫縣友愛鄉鄉村旅游是在發展園藝、盆栽、林果的基礎上嫁接鄉村旅游;浙江省淳安縣立足于優美的自然生態環境和特色民俗、節慶發展鄉村旅游;云南省根據生態性、民族性、地域性的差異,因地制宜、因勢利導,打造出鄉村旅游的多種不同發展模式。
2、鄉村旅游促進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保護和改善鄉村生態環境是鄉村旅游的內在要求;同時,鄉村旅游發展增強了農村經濟實力,當地政府和農民有能力對旅游環境資源進行投資,提高資源環境質量。
(1)促進鄉村自然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
[中圖分類號] S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3)11-0090-01
農業作為影響社會生產、發展的首要產業,只有在農業的基礎上,才能保障工業發展、生產,進行第三方產業。在這過程中,農業產量提升與否作為一項系統的工作,種子、肥料與水分是關鍵因素。但是,其中,最主要的仍然是植保,通過對病蟲害進行防治,保障鄉村生產質量。
一、農業植保在鄉村發展中的重要性
從農作物生產過程來看,都需要經過幾個時期,在不同的時期會有不同的蟲害對其造成影響。由于產生的性質不同,所以防治方法也具有很大的差異性。為了增強農村植保工作,必須進行有效的病蟲預報以及防治工作;通過提供合理的防治方案,從根本上增強病蟲防治工作,提高農村作為產量。在2008年某鎮發生的小麥病蟲防治工作來看,為了及時發現每種病蟲,得到病蟲情報,并且將相關內容傳輸給農民,讓農民掌握小麥病蟲產生特征以及危害性,從而使用有利的防治措施與技術進行處理。在這次防治過程中,進行了三十多次現場會議,技術講座高達二十多次,并且還印制了專題性病蟲防治講座,讓麥田雜草在原來的基礎上減小了40%,和以往相比,小麥紋枯病也減小了51%,白粉病減小了44%,蚜蟲減少了36%。
從整體來看,近年自然災害影響越來越嚴重,同時也讓農業病蟲影響越來越突出,并且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各種植物都遭到蟲、病、鼠、草以及其他動物影響,這不僅讓很多植物不能正常發育、生長,同時也讓作物減產,嚴重時還有無產現象。針對這種現象,必須綜合應用農業防治措施,避免大面積損失,而植保工作久顯得尤其重要。
二、加強農業植保工作的措施
為了認真貫徹十三中全會精神,在實際工作中,必須用“三個代表”具體思想指導工作。三個代表作為新形勢下行動與思想的指南,對植保具有重要影響。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必須從各個方面增強農業植保工作進程,提高農業經濟效益。
1.減少農藥殘留污染,強化植保工作
在鄉村建設中,開展植保工作,可以從農作物病蟲檢疫、預報,進行有目的、有針對性的防治,從而降低農藥在作物生長中的用量與使用次數。在這次鄉鎮調查中,在小麥用藥上超過5次的用戶超過123戶,只有4次的有47戶,3次或者更少的只有29戶。這些農民大部分是高中學歷,都是和農業技術人員聯系密切的農戶,和產量沒有特別明顯的差異;在玉米種植中,從苗期直到收獲結束,在農業技術人員的指導下,用藥在7次以下的只有32戶;7次以上,9次以下的有43戶,9次以上的有78戶。根據每畝用藥量50毫升每次來計算,可以降低200毫升以上,由于一般用藥都具有中級到高級的毒性,所以不管對作物,還是病蟲都具有殺傷力。從這一系列數據來看,在農業植保技術人員的指導,不僅能保障農業生產、增產,還能降低農藥用量,達到節省成本消耗,減小環境污染的目的。
2.增強植保工作,保障產品品質
在實際生產中,如果農藥殘留量過高,不僅對人體有害,而且對農產品銷售、流通也會造成影響。雖然利用藥劑能有效提升作物產量,但是如果產品不能賣出,仍然會對增收造成影響。為了進一步增強植保工作,必須進行恰當的植保工作,通過病蟲預報以及綜合性農業防治措施,充分應用生物、物理進行防治。在這過程中,應該盡量少使用化學藥劑,甚至不同高、中毒性的農藥。
3.打造綠色植保理念,保障作物產量
在農業植保中,為了提高作物產量,必須樹立良好的綠色植保觀念,在綜合防治、預防為主的方針下,將植保工作視為自然與人和諧發展的保障,從而突出優質、高產、生態、高效、安全的農業生產。通過建立高標準的紅薯、小麥、蔬菜、瓜果等重要作物病蟲防治區,使用低毒、高效、低殘留的藥物,在科學先進的施藥技術、實施中,進一步減小農藥用量、污染與殘留,杜絕對作物或者人畜造成影響。因此,在這過程中,必須加強藥械、農藥、施藥過程研究、推廣力度,通過增強落后機械、高毒農藥、施藥技術的更新,進一步提高防治成效。
4.加強農業植保投入
在農業發展中,農民、農業是植保主要的服務對象。因此,在工作中,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素養,在加大業務培訓、學習的同時,強化植保系統建設基礎,并且設置先進的設備儀器,保障植保工作順利開展。同時,還應該增強農民培訓工作,在提高專業技能、操作水平的同時,進一步增強鄉村植保工作。
三、結束語
農業作為影響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產業,對經濟發展以及農村建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必須根據產業建設要求以及實際情況,從各方面增強農業植保投入,健全植保體系,促進農業發展。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 A
隨著社會不斷的進步,科技的不斷進步,由于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導致城市人口迅速增長,環境污染,這就需要對新農村建設這一戰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對我國鄉村景觀模式進行一定的調查并且還要進行景觀元素設計,在國外的農村中都實現了結構的調整和功能的提升,進一步促進了鄉村的價值。根據當地的鄉村景觀特點進行景觀元素設計,能夠有效的實現新農村建設的要求。本文就對鄉村景觀模式調查和景觀元素設計模式研究進行簡單的分析和闡述。
一、鄉村景觀元素設計的重要性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人們生活的水平也在逐步的提高,城市的發展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于現當代社會發展的需求。在我國提出新農村建設的戰略中,必須對鄉村景觀進行一定的設計,能夠有效的保留鄉村文化和鄉村景觀,不僅能夠維護了原有的鄉土生態資源,而且還保留了鄉村應有的文化氣息,也是新農村建設的標準之一。在進行鄉村景觀元素設計中,必須要遵循一個原則就是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在進行鄉村景觀元素設計時,必須要充分了解當地鄉村的風土人情以及當地鄉村文化內涵,結合新農村建設的標準來進行合理的設計,才有充分發揮出鄉村景觀的價值和特色,進而能夠有效的開展新農村建設。
二、鄉村景觀元素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步的提高,鄉村的居民越來越向往城市般的生活。在我國提出新農村建設的戰略中,要先更有效的實現這一戰略,就必須要對鄉村景觀元素進行一定的設計,由于我國在對鄉村景觀元素設計方面有著一定的缺陷,有可能導致鄉村景觀元素設計中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
(一)鄉村景觀設計規劃不合理
在鄉村景觀設計中,由于規劃的不合理就有可能阻礙新農村的建設。就目前狀況而言,鄉村景觀設計規劃發展落后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嚴重影響了鄉村的布局。我國在提出新農村建設的戰略,政府對鄉村景觀進行一定的設計,由于在設計過程中對鄉村的不了解,沒有根據當地鄉村的風土人情以及文化歷史與內涵進行充分的認識,在設計鄉村景觀中,只是一味的按照城市規劃設計,從而喪失了鄉村景觀設計的意義與內涵,進而失去了鄉村景觀應有的特色與價值,所以說,由于設計不合理,影響了鄉村景觀元素的設計。
(二)鄉村生態環境破壞嚴重
1、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科技的不斷進步,一些工廠紛紛的建立在鄉村周邊,工廠的建立不僅占據了大量的田地,而且排放出來的污水破壞了原有的鄉村景觀環境,嚴重影響了鄉村周邊的生態環境,進而不能對鄉村景觀元素進行設計。
2、近年來,由于旅游業的蓬勃發展,旅游業的開發對鄉村的建設有力一定的保障,拓寬了人們收入的渠道,但是對鄉村景觀資源沒有進行徹底的分析,破壞了鄉村景觀環境。
(三)喪失了原有的鄉村文化氣息
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的發展,科技的不斷進步,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人們生活的水平逐步的提高;目前存在著普遍的一個現象就是:鄉村里的居民越來越向往城市的生活,城市生活的居民越來越向往鄉村生活,喪失了原有的鄉村文化氣息。人們對新農村建設存在著一個誤區:就是建設新農村按照城市的生活方式和城市的居住環境來進行建設,不僅嚴重破壞了鄉村景觀的和諧,而且在鄉村中不能有效的體現出鄉村的價值與特色,甚至喪失了原有的鄉村文化氣息。
三、鄉村景觀元素設計模式研究
在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交通擁擠,人口增長迅速等現象,無疑會給城市的發展帶來一定的影響,在新農村建設中,勢必要突顯出鄉村景觀元素設計的重要性。
(一)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
在鄉村景觀元素設計模式中,必須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才能有效的設計鄉村景觀元素,因為人是鄉村環境居住的主體,這一切的鄉村景觀元素設計都必須要圍繞著人來進行服務的,不僅要滿足人的各種需求,而且還要滿足社會發展的各項需求,并且還在要鄉村景觀元素設計模式中突顯出人的主體性,才能有效的進行鄉村景觀設計。
(二)合理的設計
1、在鄉村景觀元素設計中,還要堅持合理性的原則,只有充分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以及文化歷史價值和文化內涵才能進行有效的設計,而且還要堅持因地制宜,最大限度的合理的利用鄉村景觀生態資源,充分發揮出鄉村景觀的價值。
2、在鄉村景觀元素設計中,對經濟資源、生態環境和綜合效益三個方面進行綜合的考慮,在設計過程中,要兼顧著三個方面進行合理的設計。
(三)科學的設計
1、在鄉村景觀元素設計中,必須要堅持科學性的原則,才能有效的發揮出鄉村景觀元素設計的重要性。根據每一個鄉村景觀元素設計,針對不同的鄉村景觀要進行不同的設計,在鄉村景觀設計中,要把藝術性和實用性二者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才能設計出具有特色的鄉村景觀元素。
2、在鄉村景觀元素設計中,要想有效的建設新農村,就必須要綠化新農村,通過種植模式的設計能夠最大限度的利用綠化鄉村,在進行綠化的同時還要保證房屋、設施、交通等多種條件沒有任何的干擾,在進行綠化中,還要保證科學合理的分布綠化空間,能夠體現出鄉村景觀的特色。
(四)體現出文化性
在鄉村景觀元素設計中,必須要充分體現出鄉村景觀的文化性。在設計中,要對當地的文化進行一定的尊重和認識,不僅要設計良好的鄉村景觀元素,而且還要充分體現出當地鄉村的文化。不僅要維護原有的鄉土生態資源,而且還要保留鄉村原有的田園氣息,同時也是現代鄉村景觀建設發展的一種趨勢。鄉土文化的繼承性是鄉土景觀保存的根本,所以,在不受到城市化進程的影響下對鄉土文化特色進行一定的保護,能夠有利于實現鄉村景觀文化生長的能力。
(五)鄉村景觀元素設計的綜合性
在鄉村景觀元素設計中,還要堅持非常重要的原則,就是綜合性。在鄉村居住的環境中是由廊道、基質組成的鑲嵌體。在鄉村記住景觀中,基質一般都是田地,而廊道大多都是林帶,田地和林帶二者相互交錯形成了網狀的結構。斑塊動態影響著整體功能,最終影響的是農業景觀的整體效益。所以,在進行鄉村綠色景觀元素設計中,這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必須要對自然景觀進行透徹的了解和分析,還要考慮到社會經濟條件、經濟發展以及人口的問題,才能有效的進行鄉村景觀元素設計,能夠為建設新農村打下了堅持的基礎。
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針對鄉村景觀元素設計的重要性、鄉村景觀元素設計存在的問題以及鄉村景觀元素設計模式進行一定的分析和研究。在實際的鄉村景觀元素設計中,還要充分考慮各個方面,從而進行有效的合理的、科學的進行設計,不僅能夠充分體現出鄉村原有的歷史價值與特色,而且還能體現出鄉村景觀文化的氣息,從而能夠為建設新農村提供了一定的基礎保障,進而在鄉村景觀元素設計中滿足時代的發展與人們的各種需求。
參考文獻:
[1]翟義欣.鄉村庭院景觀設計模式研究[J].天津科技,2014(02)
[2]楊杰.新農村建設視角下的鄉村景觀現狀思考[J].農業與技術,2012(10)
二、新農村建設與鄉村生態旅游互動發展模式分析
(一)新農村建設與鄉村生態旅游互動發展模式的構建理念新農村建設與鄉村生態旅游互動發展模式的建立,離不開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支撐。鄉村生態旅游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融入其中,依托鄉村的生態環境,增加生態體驗與生態教育的功能,保證游客的休閑、觀光、娛樂、農事體驗、生態素養等多方面需求。它的蓬勃發展拉動了新農村建設,可持續發展理念貫徹始終,成為新農村建設與鄉村生態旅游互動發展模式創建的有效切合點。
(二)新農村建設與鄉村生態旅游互動發展模式的構建方法首先,充分利用鄉村生態建設工程,如農業科技、退耕還林、生態項目開發等,統籌鄉村生態旅游產業結構,實施產業優化;其次,以鄉村生態旅游發展為中心,將鄉村旅游相關資源充分整合,以旅游產業引領農村地區旅游發展,調整區域產業結構,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從而解決“三農”問題;再次,從鄉村生態旅游產業結構優化入手,增加鄉村生態保護意識,推動農業無公害生產;最后,充分發揮鄉村生態環境條件的重要作用,構建區域特色鄉村生態旅游發展模式,以品牌建設為落腳點,提高鄉村生態旅游知名度。
(三)新農村建設與鄉村生態旅游互動發展基本模式大對數的鄉村生態旅游存在旅游資源單一、品位不高以及相對貧困的狀態,這種現狀之下要求鄉村生態旅游與新農村建設結合在一起,實施政府引導、企業推動以及全民參與的政策方針,建立新農村建設與鄉村生態旅游互動發展模式,如圖1所示。
2結果分析
2.1生態環境與資源保護理念
為確保暑場鄉村生態旅游的可持續性,旅游設計必須充分考慮當地的生態環境與資源保護。開展鄉村生態旅游時,將生態環境與資源保護作為重要的提升旅游品質的手段,不僅有利于生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促進社區發展,緩解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壓力,而且另一個重要的功能體現在對游客和村民的環境教育方面。游客可以直接參與到署場村民的農耕生活中,深度體驗農作物種植與采摘,了解暑場居民與大自然的相處狀態。
2.2暑場生態環境與資源保護現狀
根據云南大學農村發展中心監測團隊的實地調查發現,暑場的生態環境與資源保護現狀令人擔憂。(1)暑場鄉村生態旅游才剛起步,許多基礎設施跟不上旅游發展的步伐。目前,暑場鄉村生態旅游管理委員會組織增添了一些生態座椅,生態衛生間和生態垃圾簍等。但是,環境設計不太理想。生態衛生間離水源地較近,且無排污系統,可能會影響整個村莊的飲水安全問題。(2)游客管理松散。暑場對游客的管理較松散,CRDS監測團隊在實地探勘發現仍有許多游客隨地亂扔垃圾,不按照工作人員的指示任意停車等。(3)暑場村民的生態環境與資源保護意識差,能力弱,需要外界力量的支持。暑場在生態環境與資源保護方面存在很大的改進空間,只是由于暑場村民文化水平不高,在生態環境與資源保護方面存在意識差和能力弱的特點,所以暑場需要外界力量的支持。通過外界力量的支持,可以對暑場村民進行生態環境與資源保護能力培訓,或是對暑場提供決策與資金支持。
2.3暑場生態環境與資源保護方式
2.3.1嚴格控制環境容量
任何一個旅游點都有其相對應的環境容量,并不是游客越多越好。為了避免蜂擁而至式的開發模式,暑場應嚴格控制游客數量,減輕生態環境荷載,走“中高端”鄉村生態旅游路線。與一般的大眾旅游相比,暑場的中高端鄉村生態旅游首先保證給游客提供的是高品質的觀光體驗和旅游服務;其次,要求游客嚴格遵守相應的游客守則,做到對生態環境和資源無破壞;然后,嚴格控制每天的游客數量,尤其是在草場生長恢復期和森林防火期等特殊時期。
2.3.2對游客加強管理,特殊時期加強戒備
對游客加強管理,嚴禁亂扔垃圾,污染水源,不規范用火和隨意采摘等一切有違生態環境與資源保護的行為。因為暑場與天池自然保護區毗鄰,所以暑場在開展鄉村生態旅游的過程中必須把森林防火納入到日常的管理和經營中。針對森林防火期,嚴格禁止游客攜帶火種、使用明火等,防火等級較高的時段禁止游客入內。
3措施和建議
3.1具體措施(1)合理設置關卡,控制游客數量,并對游客進行環境保護和旅游服務的介紹。在進入暑場的必經公路上的合理位置設置關卡,嚴格控制進入暑場的游客數量,同時對游客進行環境保護宣傳和旅游服務介紹。(2)向游客分發循環利用的環保袋,讓游客以撿垃圾換取門票或優惠券。工作人員在關卡處為每一批游客提供相應數量的環保袋,并以垃圾回收換取門票或優惠券的優惠政策激勵游客不亂扔垃圾,注重環境衛生。(3)對暑場進行合理規劃,尤其是停車場規劃。劃定合理的宿營區、燒烤區、旅游服務區、農產品采購區、餐飲區等區域。為了保護好暑場的關鍵旅游資源———大浪壩草場,避免游客隨意將車輛開到大浪壩草地上,應合理規劃停車場的位置,將停車場規劃為沿路停車場和宿營區停車場。做到既方便游客出行,又不影響暑場整體的生態環境和游客的旅游體驗。
3.2建議分析
3.2.1適當宣傳,強調生態環境與資源保護的重要性
對暑場的鄉村生態旅游進行適當的宣傳,把握整體定位。建立暑場鄉村生態旅游網站,一方面為游客提供方便的渠道了解暑場的相關信息,一方面全面地介紹暑場鄉村生態旅游情況,強調生態環境與資源保護的重要性,同時避免因宣傳不到位而引起糾紛。
3.2.2走可持續生態旅游發展路線
摒棄以經濟利益為驅動的旅游發展模式,堅持走可持續生態旅游發展路線。做到生態環境最優,游客滿意度最高,鄉村生活依舊寧靜,收益分配最適用等。
一、統一思想。切實增強創建省綠化模范鄉村的緊迫感和使命感
認識不到位,思想決定行動。措施就不可能到位。創建國家綠化模范鄉村有利于推進我市建設豫北區域性中心強市的步伐,提高鄉村的知名度和競爭力,為我市百姓創建宜居環境。省綠化模范鄉村”省委、省政府對各省轄市城鄉綠化工作的肯定,也是省綠化工作的最高榮譽。創建省綠化模范鄉村不只有利于改善我市生態環境、樹立鄉村良好形象、增強鄉村綜合實力和競爭力,更重要的對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促進經濟社會可繼續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首先。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秀美和諧的重要舉措。創建省綠化模范鄉村既符合我市鄉村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更符合科學發展觀的客觀要求,建設和諧秀美必不可少的基本條件,有利于塑造獨具特色的鄉村形象,有利于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其次。提高美譽度、加快建設豫北區域性中心強市的具體內容。提出創建豫北區域性中心強市。中心強市有多方面的指標,其中綠化指標、生態環境是重要一項。一個鄉村沒有水沒有靈性,沒有樹沒有活力,綠化實力的建設很重要,特別是對建設豫北區域性中心強市來說,更是一項重要內容。
第三。增強鄉村綜合競爭力、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現實需要。當今時代,鄉村環境質量不只是一個地區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更是衡量、影響一個地區競爭力和經濟實力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創建省綠化模范鄉村,能夠讓更加綠起來、更加美起來,讓鄉村擁有優美和諧的生態環境和守業投資空間,進而吸引和聚集人才、資金、技術等一切有利于發展的要素,極大地增強和提升我市的鄉村綜合競爭力。
大家要充分認識創建省綠化模范鄉村重要性。這是增強鄉村綜合競爭力、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現實需要,因此。要提高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把創建省級綠化模范鄉村作為突擊任務,精心組織,狠抓落實,確保迎檢工作圓滿勝利。
二、克服困難。迅速營造創建省綠化模范鄉村的濃厚氛圍
大約是10月中旬或下旬。有任務的單位要抓緊組織實施,省里對我市的驗收時間。務必在10月18日前完成任務。省綠化模范鄉村評選條件明確要求,公民對綠化重要性的知曉率要達到85%以上,對開展創建“省綠化模范鄉村”群眾支持率達到85%以上。因此我必需不時加大宣傳力度。各縣(市、區)有關部門要充分利用報紙、電視、移動通訊等手段進行全方位、多角度宣傳,同時,要在鄉村主要出入口和主干道懸掛標語,布置宣傳展板,從而使創建工作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全社會營造濃厚的創建氛圍并形成全民參與的強大合力。
電視臺要連續播出我市綠化建設成果展示宣傳短片(公益廣告)篩選精練的宣傳口號進行字幕滾動播放,營造濃厚氛圍必需要靠大力宣傳。從10月10日─10月31日。積極宣傳報道我市創建省綠化模范鄉村活動工作動態、進度和典型事例。日報社要開設專欄,宣傳創建活動的目的意義、相關法規及綠化知識等,積極宣傳報道我市創建省綠化模范鄉村活動工作動態、進度和典型事例。各縣(市、區)高新區,要在轄區內的迎檢道路、迎檢單位、關鍵路口(段)以及相對繁華、人居相對集中的街道懸掛宣傳標語、設置宣傳展板,協調轄區內的各級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制作創建省綠化模范鄉村宣傳展板或懸掛宣傳標語。林業局的同志已將這次迎檢路線涉及到16條道路、11個關鍵路口、14個迎檢單位的任務以及創綠宣傳標語、口號印發給了大家,請涉及到道路、關鍵路口所屬轄區以及迎檢單位依照相關要求,認真執行。戶外宣傳工作涉及到多個部門的要互相配合,確保迎檢任務圓滿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