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3 16:19:0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道德與法治的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二、大學生法治教育與道德教育結合遵循的原則
法制教育與道德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二者的結合教育應該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和原則。第一,法制教育與道德教育的結合首先應該以教育性與管理性結合的原則為基礎。教育性與管理性相結合是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既要采用說教式的教育手段,又要在一定程度上采用強制性的措施,將二者有效并用,才能在大學生的法制與道德教育中取得較好的效果。大學生道德教育主要側重于對大學生進行思想的引導,而法制教育則重在對大學生行為的規范上。堅持教育性與管理性相結合的原則就是要對大學生進行耐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又要合理科學地規范大學生的行為,使二者形成統一,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第二,法制教育與道德教育的結合應該秉承自律與他律結合的原則。自律是道德的主要特征,它支配著人的心理活動,可以說是人靈魂的“指南針”,決定著我們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他律是法律的主要體現,它是由國家制定的,并且采用強制力保障實施來調整社會關系的規則與規范。自律和他律從表面來看是對立的,但二者在本質上是對立統一的,自律是他律所追求的結果,而他律是自律的必經過程,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互相轉化,因此,要實現大學法制教育與道德教育的結合,需要堅持自律與他律的有效結合。第三,法制教育與道德教育的結合要堅持主導性與主體性結合的原則。大學生和教師之間不是主導與被主導的關系,而是處于平等的地位,他們二者都具有主導性和主體性,不是主客體的關系,法制與道德教育的過程是師生互相施加影響、相互發展的過程。在高校要堅持這一原則,就要辯證地看待和處理師生之間的關系。
(二)道德教育與法制教育的融合,是大學生走向社會、適應社會的需要社會中每個個體要生存、發展、獲得幸福,首要的前提是個體具有生活和創造生活的能力。就大學生這一群體來講,他們掌握了一定的專業知識,但是就總體而言,權利意識差,維權意識薄弱,適應社會能力方面不容樂觀的。道德教育使大學生道德高尚,明禮誠信;法制教育使大學生遵紀守法,尊重法律。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融合,對于增強大學生成長的動力、提高大學生的全面素質、優化大學生的成長環境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通過兩者的結合,一方面,培養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提高大學生的道德辨別力、判斷力、選擇力和創造力,引導大學生處理好理想與現實、權利與義務、個人與集體、競爭與合作、自由與紀律、友誼與愛情、學習與工作等關系。另一方面,激發大學生的主體意識,幫助大學生塑造新的行為方式,做到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擁有必要的用法、護法能力,形成自覺依法辦事的行為習慣,以適應自身的發展和社會秩序化的要求。當前我們國家正處于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這為大學生成長成才和創業提供了施展才華的大好機遇和廣闊空間,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是大學生的基本素質,體現著大學生協調各種關系、處理各種問題時所表現出的是非善惡判斷能力和行為選擇能力。良好的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將會有助于大學生不斷拓展個人發展空間,從而更大程度地實現自身價值。
二、大學生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融合的實踐把握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9-0234-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9.152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著少慢差費的現象,歷來為人詬病的同時也困擾著語文教學的同仁,因此,質疑者、建樹者層出不窮。筆者偶從“理論指導實踐”這一哲學命題獲得靈感,并進行了不斷地思考、實踐,漸漸形成了本文論題。
一、“理論指導實踐”的哲學思想
唯物辯證法科學地反映了關于宇宙自然、人類社會和人類思維的最一般、最普遍、最深刻、最基礎的規律與本質。唯物辯證法認為,認識的過程包括兩次飛躍,由實踐到認識,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所以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是認識過程的第一次飛躍;然后,又由認識到實踐,即用理性認識去指導實踐,并接受實踐的檢驗,是認識過程的第二次飛躍。認識過程的第二次飛躍比第一次飛躍更為重要。第一次飛躍解決的是認識世界、形成思想的問題,第二次飛躍解決的主要是改造世界、實現思想的問題。同時又是認識過程的繼續和完成。
二、“理論指導實踐”哲學思想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闡釋
古往今來的語文工作者,早已為我們實現了第一次飛躍,即在通過對大量的語文現象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經過抽象和概括,形成了諸多的文章理論、文學理論、寫作理論。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實現這些理論的第二次飛躍,即運用這些理論指導學生的語文學習,指導閱讀課教學。反過來,如果不是把這些理論用于指導我們的教學實踐,而僅僅是作為知識去學,僅僅是為了考試或者束之高閣,那么這些理論就是死的理論,禍害了理論產生的初衷,也禍害了的唯物辯證法。
三、“理論指導實踐”哲學思想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例談
中學語文課本所選的文章,不管是哪種版本,不外是文學體裁(詩歌、散文、小說、喜劇)和實用文體(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二者也會有交叉現象。而相關的理論知識,課本都有介紹。學生通過閱讀學習,再經教師提煉,歸納出一二三,易于掌握就夠了。這不是關鍵,關鍵是要把這些文體常識、文學常識運用于閱讀教學。
例如,先學習小說的概念,這是綱。在小說的閱讀中逐步提出“主人公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怎樣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環境描寫有什么作用?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生活?你有怎樣的收獲(文學的審美功能、認識功能和教育功能)”等問題,任務驅動學生的課堂學習,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三遍五遍的閱讀,不厭其煩地與文本對話,與作品中人物對話,與作者對話,完成小說的學習。
遺憾的是現在流行的注重展示、張揚個性的課堂,很少看到學生讀書,事實上,這樣的課堂,學生也沒辦法靜下心來讀書。南宋教育家朱熹說:“大抵觀書,先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爾。”這個“得”,大概類同于陶淵明的“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的“會意”。倘若如此,學生還會不喜歡閱讀嗎?食髓知味,還怕學生養不成終生讀書的習慣嗎?
四、理論指導實踐哲學思想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好處
(一)還課堂給學生
這是喊叫了多年卻又沒法落實的老大難,有的地方還把講課超過十分鐘視為師德不合格。高壓之下便是學生展示、活動得熱熱鬧鬧,真正x書的很少。毋庸置疑,中學教材的選文都是精品,美嗎?學生說,美。美了多讀幾遍。讀得多了,好多問題學生都會自己理解,根本不需要教師字詞句篇語修邏文面面俱到地講解或提問。正如一個母親用愛心給孩子做了一頓飯,香嗎?孩子說,香。香了多吃幾碗。她根本不會在孩子才吃了幾口之后說:“打住,回答幾個問題,有哪些原料,有哪些調料,分析是怎樣的火候,體現了炒菜者當時怎樣的心情,你最喜歡哪種原料,還有……”筆者認為,學生的不愛閱讀,都是教師造成的。
(二)教給了學生讀書的方法
理論指導,問題驅動,在解決問題的閱讀中,學生獲得了解決問題的。同時在多讀中,難免會有諸多新的感受感悟,所謂溫故而知新,常讀常新。就這樣,在學習了兩篇文章之后,學生會提這些問題,教師便不需再問,學生的閱讀學習就會是水到渠成的事了。若如此,便成就了一名教書匠。教書匠,是教師自嘲或者他人蔑視的貶義詞,事實上,我們的語文教師根本做不到“匠人”的水平。
(三) 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語文素養的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人文素養等。語文素養,是指學生在語文方面表現出的“比較穩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展要求的學識、能力、技藝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豐富內涵,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的一個核心概念。“語文素養”的內容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分為六個層次:必要的語文知識,豐富的語言積累,熟練的語言技能,良好的學習習慣,深厚的文化素養,高雅的言談舉止。如何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見仁見智,不一而足,筆者以為讀的多了,與古今中外的大師對話多了,交流多了,語文素養的提升,也就無需苛求了。語文素養提升了,還怕考試成績考不好嗎?
二、《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程分層教學的實施
(一)分層的方式課程開始的時候,我們對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采取無差別的方式,教學項目任務。根據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把學生按甲、乙、丙、丁四個層次分組。在這個基礎上,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不同的項目任務,確保學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具體實施過程中,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發展情況動態地調整教學項目的難度,乙組的學生經過努力可以升到甲組。甲組的學生不能勝任該組的項目任務,也可以調入乙組。
(二)統一授課和分層輔導相結合在現有的教學條件下,為了保證授課的效率,課程《職業道德與法律》采用集中式的班級授課模式開展。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講授的內容和授課的方式是一致的。為了兼顧不同層次學生的接受程度,我們采取“統一授課,分層輔導”的方式。對于接受程度比較好的甲組和乙組的學生,強調“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教師幫助點撥為輔”的原則,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丙組和丁組的學生則以“幫助”為主,重在帶領學生學習。目的在于引領學生在各自的“最近發展區”發展,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心理需求,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積極作用。
(三)關注學生的自尊,避免分層教學的負面效應分層教學的目的在于激發不同層次學生的習潛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得適合自身的發展。然而,給學生進行分層,難免會給學生貼上“三六九”等的標簽。尺度把握得不好,會給處于低層次的學生帶來心理陰影,對學習產生負面的影響。這就要求授課教師對“分層”的操作進行藝術化的處理,在分層的過程中,弱化“層”的概念,強調“分”的原則。
(四)課程《職業道德與法律》的評價方式為了配合“項目教學”的實施,課程《職業道德與法律》采用了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相結合的評價方式。1967年美國哲學家斯克里芬(M.Scriven)首先提出了過程性評價(formativeassessment)的概念。隨后,過程性評價被美國教育家盧姆(B.S.Bloom)應用于教育實踐中。過程性評價將評價對象過去的表現跟現在相比較,或者把被評價的個體的有關側面進行相互的比較,從而得到評價的結論。這種評價方式的主要特點在于能及時、客觀地反映學生學習中的情況,評價更為真實、客觀。另外,在教學過程中,及時地將評價的結果反饋給學生,可以使學生全面地了解到自己階段性的學習效果,促使學生積極地進行反思和總結,端正學習的態度,調整學習的方法和心態,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雖然過程性評價有著終結性評價無法比擬的優點,但在實施的過程中也暴露出了教師工作量大,不同教師對評價標準的把握主觀性大等缺點。相比之下,終結性評價具有評價效率高,客觀性強等方面的優點。在教學課時有限的情況下,可以作為過程性評價的補充評價方式。
在中職學校中,舞蹈作為一種美學教育,必須要有情感的滲透,有了情感的舞蹈才會更具魅力,情感便是舞蹈的靈魂。舞蹈教師必須要根據實際教學的情況,創新和豐富情感教學的方式,來進一步強化中職舞蹈教學的效果,全面提升學生的舞蹈功底和表現能力。以下是我結合自己多年的相關工作經驗,就當前比較重要的幾種情感教學的方式方法提出自己的幾點看法和建議。
一、關于中職舞蹈教學中,影響情感教育的因素分析
在當前的中職舞蹈情感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認知狀況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一個完整的課堂教學活動,必須要有三個基本的構成要素,分別是教學的主體、教學的對象以及教學環境。在實際的情況下,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是具備充沛情感的主體,而舞蹈就是搭建他們情感橋梁的重要基石,因此,教師必須要積極主動地與學生進行交流與溝通,拉近彼此之間的關系,漸漸將彼此的情感交融為一體。
二、如何創新與優化中職舞蹈教學中的情感教育
(一)舞蹈教師要擺正自己的位置,明確教學的方向
隨著社會各界對于教育行業的關注力度越來越大,舞蹈教師必須要認識到自己肩上所承擔的教學任務的重要性和艱巨性,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必須要確保自己的舞蹈教學與中職學生的生理特點有著高度的一致性,要不斷創先傳統單一的教學方式,逐漸樹立起多維度的舞蹈教學觀念,不僅僅要關注學生的生理素質,更要關注到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需求。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要留給學生足夠的自我表達和展現的空間,鼓勵學生們表達自己的想法,激發學生的情感力量,為學生們營造出一份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與學習氛圍。
(二)借助情感教學,樹立榜樣形象
對于一名中職學生而言,他們學習的最重要對象就是自己的舞蹈老師,所以,舞蹈老師必須要為學生們樹立起榜樣,充分發揮出榜樣的力量。通常情況下,進入到中職學校學習舞蹈的學生,一般都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舞蹈功底,面對這樣的學生群體,舞蹈教師必須要對自己提出更高的標準與更嚴的要求,確保課前準備的充足性與課上表達的精確性,讓學生們真正感受到,原來自己與教師的水平差距非常大,讓學生感受到教師身上有他們需要努力學習的東西,這對于學生來說會是一種非常鼓舞和振奮人心的力量。
(三)情感教學的具體措施分析
1.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提高互動頻率。作為一名舞蹈教師,要明白自己的教學對象就是學生,學生在舞蹈課上才是真正的學習主體。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謹記這一點,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時時刻刻以學生的學習和感受為主,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來制定學習方案。2.充分發揮情感的催化劑作用。情感是一種無形的東西,但是,其中卻包含著非常強大的潛在力量,舞蹈教師必須要學會如何應用情感這一學習的催化劑,將其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充分調動起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舞蹈課堂的教學效率。在此之外,舞蹈教師必須要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正視學生在學習舞蹈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且始終保持一種積極面對的勇敢態度。3.充分發揮眼神與語言的作用。第一,眼神。俗語有云,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睛所傳遞出來的感情是最真摯,也是最不可替代的,舞蹈教師必須要充分發揮眼神的作用,與學生進行互動。在這里,我要提的一點是,在教學的過程中,舞蹈教師必須要學會適時適當地使用消極的眼神,一旦學生犯了錯或者出現了問題,教師必須要學會用眼神進行示意,讓學生們自行去認識自己的錯誤,進而在無形中去改正,這種方式要比直言不諱的批評教育,效果更加理想。第二,語言。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語言是舞蹈教師必須要借助的一項教學工具,舞蹈教師需要努力做到的是,對語言、語音、語氣以及語調的準確拿捏,要學會應用最科學最有力量的語言來進行教學,讓學生更加容易接受。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舞蹈既是情感的載體,更是情感的詮釋方式,舞蹈是對人體動作的美化與加工,其與舞者的情感渾然一體,一段成功的舞蹈,其不僅僅有著精湛的舞蹈技巧,同時也能夠真正展現出人類的豐富且多元化的情感,中職學校作為培養優秀舞者的沃土,必須要高質量地完成好這份教學重任。
參考文獻:
[1]關宇.運用情感教育法,中職舞蹈教學充盈活力[J].教育藝術,2016,(10):45.
[2]趙雪榮.對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初探[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19(4):150-151.
中圖分類號:S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7)12-0243-01
水稻紋枯病又稱云紋病,“花稈”、“花腳稈”、“爛腳病”。在我國,隨著水稻矮稈品種及密植、高氮素化肥用量的高產栽培技術的推廣,水稻紋枯病為害日趨嚴重,1975 年水稻紋枯病被列入全國防治對象,成為水稻三大病害之一,目前為我國水稻的第一大病害。我國水稻紋枯病年發病面積在 2.5 億畝次,全國所有稻區均有發生,一般減產10%~30%,嚴重的減產50%以上。紋枯病從苗期至穗期均可發生,以分蘗盛期至抽穗期受害最重。主要危害葉鞘、葉片,嚴重時可侵入莖稈并蔓延至穗部。
一、Y狀特征
葉鞘、葉片染病癥狀特點:如圖1所示。
先在近水面處出現暗綠色水漬狀小斑點,以后逐漸擴大向上發展,形成橢圓形或云紋形病斑,條件適宜時,病斑邊緣暗綠色,中央灰白色。天氣干燥時,邊緣褐色,中央草黃色至灰白色。經常幾個病斑相互愈合成云紋狀大斑塊。發病重時病斑布滿葉鞘、葉片,影響根部吸收肥料、水分,導致葉片提前枯死。
診斷要點:病斑為云紋狀,由下向上蔓延,影響水稻營養物質積累,使水稻籽粒不飽滿,產量降低。后期菌絲結成蘿卜籽大的褐色菌核(圖2)。
二、紋枯病侵染途徑(圖3)
紋枯病病菌主要以菌核在田間土壤,或以菌絲在病殘體或其他寄主上越冬,成為下一年或下一季的侵染源。在水稻生長期,漂浮在田間的菌核,在適宜條件時萌發,從稻蔸基部葉鞘侵入,病部長出的氣生菌絲,在稻田通過 “水平”或“垂直”方向擴展蔓延,從而導致發病率升高和病害加重(圖4)。
三、紋枯病的發病因素
1、與品種和生育期有關。不同品種或同一品種不同地域、不同生育期對紋枯病的抗病性都存在著差異。秈稻>粳稻。株型緊密、矮桿闊葉、分蘗株多的品種較感病。水稻生育期和組織的老嫩與發病程度有一定關系,水稻孕穗至抽穗期較幼苗及分蘗期感病。因此在種植水稻時要選用一些高產、抗病或耐病良種。
2、與菌源數量有關。菌源數量大,發病重。(上年田發病重,則田間遺留菌核多,當年發病率就高,相反,當年發病率就低。)
3、與氣候條件有關。紋枯病屬高溫高濕病害。在適宜侵染發病的溫度范圍內,濕度越大,發病越重。發病溫度18~34℃,流行溫度22~28℃,90%以上濕度最適合發病。高溫、高濕、多雨、田間郁蔽等條件與水稻易感的生育階段孕穗期至抽穗期相吻合,病害流行程度就更嚴重。
4、與栽培管理有關。長期深水灌溉,稻叢間濕度加大,有利于病害的發展。施氮肥過多、過遲,有利于病菌侵入,而且易引起倒伏,致使病害發生更重,氮素過多也使稻株莖葉茂盛,田間濕度加大,有利于發病。
四、防治措施
1、打撈菌核
紋枯病的病原菌主要以菌核的形式在土壤中越冬,因此,從本田泡田到插秧結束,打撈菌核是有效的防治措施之一。連續三年大面積打撈菌核并深埋或燒毀,可減輕發病50%。
2、農業防治
①選用抗病品種。因地制宜選用2-3個適合當地種植的抗病品種。②合理施肥。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促進早發,避免后期徒長。切忌偏施氮肥和中、后期大量施用氮肥,減輕病害發生。③合理排灌。淺水勤灌,適時曬田。前期淺灌、中期曬田、后期濕潤灌溉,避免長期深灌,增強稻株抗病能力。④合理密植。避免過密,改善通風透光條件。
3、藥劑防治
(1)選用藥劑。井岡霉素是目前生產上用于防治水稻紋枯病的主要藥劑,使用30多年來防效一直比較穩定。由于長期使用,水稻紋枯病菌對井岡霉素的抗藥性有所上升,部分地區已出現抗性的病菌,但從生產上的總體情況看,抗性并不強。近幾年監測表明,水稻紋枯病菌株對井岡霉素處于低水平抗性狀態,但抗性呈上升趨勢。因此,不要盲目增加井岡霉素的用量。井岡霉素對紋枯病的控制時間短,持效期一般只有7天左右,在大發生年份或者發病重的田塊,需要多次用藥才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為減緩病菌對井岡霉素等藥劑產生抗藥性的速度。近年來生產上推廣使用井岡霉素與蠟質芽抱桿菌、三唑類等的復配劑,及三唑類如己唑醇、丙環唑、苯醚甲環唑等單劑及復配劑。
目前生產上用于防治紋枯病效果較好的藥劑有:
①5%井岡霉素水劑200-250毫升/畝。
②1%申嗪霉素水劑60-80毫升/畝。
③30%丙?苯醚乳油(愛苗)15-20毫升/畝。
④20%烯肟?戊唑懸浮劑(愛可)20 毫升/
⑤24%噻呋酰胺懸浮劑 20 毫升/畝。
⑥肟菌?戊唑醇、苯醚甲環唑?嘧菌酯等。
一、前言
按照新制度經濟學的觀點,制度包括了非正式制度和正式制度,其中,非正式制度即主要指企業文化。正式制度是在非正式制度的邊界上突變而產生的,因此通常所謂的制度只是正式制度中的一部分,那種妄圖通過完善的管理制度來解決企業所有問題的想法是不現實的。現代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表現為文化的競爭,解決企業問題的關鍵是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融合,也就是企業文化和企業管理制度的融合。
二、企業文化和企業管理制度的相關性
1.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制度互相包容
企業文化和企業管理制度有著緊密的關系,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而企業管理制度則是企業的軀體,兩者共同構成了企業的生命。而企業文化是在企業管理制度的基礎上,隨著企業管理的日益完善而漸漸形成的,其精髓是企業的精神和價值觀,所以企業管理制度推動著企業文化的形成;但從另外的角度來看,又可以說企業管理制度脫胎于企業文化,是在企業文化的基礎上產生的正式制度,有什么樣的企業文化,也就有什么樣的管理制度,所以,兩者又是相互包含的關系。
2.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制度互相促進
企業文化的使命是引導每位員工了解和認同企業價值觀,指導員工規范自身的工作行為,在一定程度上規范和引導著企業管理。而企業文化的重要內容則是在企業管理制度的完善過程中體現出來,企業管理制度促使企業文化不斷強化和具體化,這樣企業的發展就與企業文化具有同根性,員工也更容易接受企業文化。同時,依照企業文化的要求企業不斷創新和完善管理制度,提高了企業制度的生命力,在企業文化的支撐下,員工也更容易接受企業管理制度。
三、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制度融合的深度意義
1.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企業效益
隨著市場經濟競爭的日益激烈,傳統的企業管理模式已不能滿足企業發展的要求,企業目標難以實現。而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制度的有機契合則改變了企業的管理模式,有利于充分調動和發揮企業各生產要素的作用,提高企業效率。可見,在市場經濟供求劇烈變化的當下,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制度有機契合勢在必行,企業領導只有將企業文化融入到企業管理的每個環節,才能有效控制企業生產經營成本,最大程度地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實現企業的終極目標。
2.有利于促進企業權利義務的結合
企業主體性主要是通過權利和義務的結合來體現的,企業實現權利與義務的結合,有利于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有效控制只享受權利不履行義務或只履行義務不享受權利的現象,使企業主體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損害。為此,各企業必須加強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制度的契合,將企業文化滲透到企業管理的各個環節中,積極引導員工構建正確的價值觀,有效結合員工的權利和義務,提高員工的自我約束力,從而使企業管理制度能創造更大的利潤。此外,企業文化也是企業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其進一步促進了企業文化與管理制度的契合,有效調整了企業組織結構,提升了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運行效率。
3.增強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市場經濟體制越來越開放,在這樣的大環境中,企業的生存發展面臨著更大的風險。企業只有選擇正確的經營決策,管理者合理運用經營決策,才能充分調動全體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將風險轉化為機遇,從而強化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同時,也只有實現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制度的高度契合,才能提高員工抵抗風險的意識,降低市場大環境帶給企業主體的風險。
四、論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制度的融合發展之道
1.創建和諧穩定的企業環境
從理論來說,企業文化和企業管理制度是相互促進的,但在實際操作中,兩者往往有不一致的地方,如果企業文化不能有機結合管理制度,而是浮于表面和形式,甚至與企業管理制度的某些內容相沖突時,企業文化反而會變成一種負擔,阻礙企業的發展。因此,企業應充分重視并運用好“人”這一資源,創建和諧、穩定的人文和制度環境,創造積極、健康的工作和學習氛圍,為員工提供向上發展的空間,激發員工的主動性、進取心和創造力,引導員工把個人的價值追求與企業的戰略目標有機結合起來,把企業當成一個大家庭,在企業中樹立正確的價值理念和理想目標,鼓勵員工在創造企業價值,實現企業目標的同時,積極主動地實現個人價值。
2.以管理制度孕育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建設離不開企業制度的支持,企業精神和企業價值觀的培育倡導、發揚光大,都依靠企業制度的全面支持。企業管理者應對員工進行社會責任感方面的熏陶和教育,當員工的責任感上升到為全社會生產服務的層次時,就會自覺地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形成優質的價值觀。因此,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管理者要善于運用企業管理制度,及時糾正出現的道德失范現象,制衡每一位員工的思想和行為,使員工不斷調整自己的價值觀、理想信念和行為準則,切實發揮管理制度的高效性和實效性。只有當員工清晰認識到自身的職業道德義務,才會正確處理各方面的關系,追求精益,生產優質的產品及履行相應的社會責任,從而逐漸形成孕育企業文化的基因。
3.把企業文化轉化為生產力
從前人們認為文化是“婆婆媽媽”的東西,而現在,如果沒有明確的企業文化,就很難有效執行企業戰略目標和管理制度。企業文化出了問題,企業員工就會士氣下降,矛盾重重,企業的績效和利潤也隨之下降。現代企業強調“以人為本”,企業制定管理制度的時候,應尊重員工的實用意識和個性表達,發揚民主集中的精神,推動管理制度建設,讓企業的管理制度既體現出企業的價值觀念,又代表廣大員工的意見。企業文化彰顯了企業的主流價值觀,企業管理者要善于引導員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 開發員工的潛力和創造力,并應用于實際工作中,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企業要把“以人為本”理念深入運用到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中,使企業員工生成強大的凝聚力和執行力,與企業發展目標協調共振,從而把個人的價值追求與企業的戰略目標有機結合起來,把企業管理制度內化為自覺的行動,在日常工作中互相約束和和鼓勵,形成你追我趕、爭優創先的大好局面,使企業經營管理規范而高效。
4.實現自律和他律融合發展
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有著不同的戰略思想、經營目標和管理制度,因此必須變革和創新企業文化,使之與企業管理制度相適應。當企業管理制度落后于社會發展步伐和企業經營思想,在企業中難以推行的時候,就要發揮企業文化的導向作用、協調和激勵作用,改變和完善企業管理制度,使兩者在規范和價值方面達成一致,共同促進企業的發展。企業管理制度是一種顯性的制度,是用“他律”來規范員工的行為,但只是通過規章制度來約束人們的行為,就很容易產生教條主義思想,最終使企業管理機制固滯,窒息企業的創新精神。同時,正式制度之外有著管理不及之處,這就需要企業文化來配合,通過“自律”來激勵和約束員工,使他們產生使命感和責任感。可見,自律和他律融合發展,軟性文化和硬性制度相結合,企業才能嚴肅活潑,生機勃勃。
五、結語
企業管理制度規范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是企業的硬性管理手段,具有一定的強制力;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是推動企業不斷發展的精神力量,具有更強的滲透力。二者有機融合,形成相互促進的力量,有利于增強企業員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迎接挑戰和抗擊風險的能力,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支持。立足于經濟新常態下,企業應改變傳統治理模式,融合企業文化和企業管理制度,以此完善現代企業治理結構,確保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近些年來,全國多數高校積極開展了本科教學質量工程的建設。在這種背景之下,很多綜合性高校紛紛設立“大學生創新實驗項目”(理工科還有國家級創新實驗項目),以期在相當學歷和職稱教師的指導下,培養本科生的創新能力,促進本科教學質量的提升。對于如何檢驗學生的項目實施情況,各學校的要求大同小異,總體來說,在相關學術期刊則是各高校共用的重要的指標。
如何提高中文系學生的創新能力,指導具有科研潛力的本科生撰寫學術論文并發表出去,就成為本專業教師們思考的問題。
本文擬結合自身的體會,針對指導本科生進行唐詩研究論文的寫作,談一些粗淺的看法,以期拋磚引玉,促進這項教育創新活動的深入開展,同時也為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貢獻綿薄之力。
一、指導學生細讀唐人的詩歌
從中華書局編輯部編的《全唐詩》來看,唐詩數量有5萬余首,要想在大學期間全部讀完恐怕不切實際。但是,選擇經典詩人的經典詩作,范圍縮得小一些,指導學生精讀、細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培養他們的藝術修養,卻是完全可行的。
我們的做法是:首先,讓學生從李白、杜甫、王維、岑參、王昌齡、高適、韓愈、柳宗元、白居易、劉禹錫、李賀、李商隱、杜牧等著名詩人中,挑選自己喜歡的詩人;其次,找到該詩人的作品集,先從總體上閱讀一遍,以保證對該詩人的詩歌風貌有整體的感觀;再次,如果該詩人的詩歌數量較多,則從中選擇幾十首具有代表性的詩歌,指導學生細細研讀,不僅要詳細理解每個字詞的含義、每個典故的來源和意涵,還要結合作者的創作背景深入理解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最后,指導學生欣賞這些詩歌,從審美的層次上體悟唐詩的魅力。
以杜甫的詩歌為例,我們讓學生從圖書館借到《全唐詩》,從中查看有關杜甫的詩歌,從整體上了解杜甫的創作情況。為了解決杜甫詩歌中字詞和用典的問題,我們推薦學生讀清代仇兆鰲的《杜詩詳注》,要求他們看著注釋,先把詩歌的意思弄懂。然后選擇了杜甫的《望岳》《飲中八仙歌》《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兵車行》《麗人行》《前出塞九首》《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月夜》《春望》《羌村三首》《北征》《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月夜憶舍弟》《蜀相》《春夜喜雨》《絕句漫興九首》《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客至》《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戲為六絕句》《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旅夜書懷》《秋興八首》《閣夜》《登高》《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江南逢李龜年》等五十余首杜詩名作,細細研讀,以求了然于心、深入理解。在閱讀的基礎上,指導他們作閱讀筆記,寫讀詩心得和鑒賞文字。
二、要求學生在熟讀唐詩的基礎上提出問題
古人云:“讀書貴有疑。”《論語?為政》篇也講:“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1]都是強調獨立思考的重要性。在做完第一步的工作之后,或者在讀詩的同時,就要啟發學生思考,從個體的閱讀體驗出發,多問個為什么,從而提出有一定價值的問題。
仍然以杜詩為例。在宋朝時就有“千家注杜”的說法,后世研讀、學習、評注杜詩者更是不計其數,可見人們對于杜詩的喜愛。我們說的杜詩是“詩史”,杜甫詩中表達了強烈的愛國之情、憂民之心,杜詩藝術成就極高,所以人們喜歡杜詩。但是,除了這些因素,到底是什么吸引了眾多的讀者,讓他們對杜詩情有獨鐘、手不釋卷?這是一個看似很簡單的問題,也是一個不起眼的問題,但其內在的因素恐怕值得我們深入思考。例如同是寫雨,《春夜喜雨》是“好雨知時節”,不只是杜甫滿心歡喜,我們讀來也覺得歡快;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的“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卻令人唏噓感嘆,心生悲涼。細細推究,應該是杜甫與我們形成了一種心理同構,也就是心理學中所謂環境影響人的心理、心理對環境也會產生投射的原理,而人們都有相同的情感體驗,通過閱讀,詩文中的這種情感體驗會散播、感染和影響讀者,從而讓讀者也跟著作者一起歡笑或者哭泣。
當然,還可以指導學生在分析和統計的基礎上提出一些問題,比如:在杜甫的詩中,為什么有那么多的顏色詞?杜甫為什么喜歡用“紅”“白”“黃”“綠”“藍”“黑”“青”等詞?在這些詞中,出現頻率最多的是哪一個?李白的詩用了多少顏色詞?他們二人用這些顏色詞有何不同?這與當時的繪畫有無關聯?他們二人又與王維在詩中用這些顏色詞有何不同?有了問題,才能激起他們探索新知的欲望,才能引導學生的思考走向深入。
三、指導學生認真查閱相關的文獻資料
對于本科生來說,學會怎樣查閱文獻資料,是至關重要的。目前高校圖書館中除了館藏紙質圖書之外,還購買了大量的電子數據庫資源。這些電子數據庫資源,比紙質書更容易獲得,閱讀也更加方便和快捷。據我們調研的情況,本科生平時多用手機或電腦百度搜索,使用中國知網(CNKI)獲取相關資料主要集中在大四,其余三年則極少使用。對于讀秀、超星、萬方、中國基本古籍庫、國學寶典等大型數據庫,則近乎一無所知。獲取知識和資料的途徑相對單一,不利于學術的發展和創新。因此,教師必須專門對此進行講解和指導,讓他們在閱讀產生疑問之后多方查找和閱讀,以全面了解別人研究的情況,同時采用更好的方法和途徑解決自己的問題。
對于唐詩的研究,也是如此。《孟子》曰:“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2]我們首先要指導學生全面閱讀詩人的傳記資料,以了解這個他所處的時代、家世、人生經歷、教育背景、所處的社會階層和地位、所受思想的影響、個人稟賦氣質等方面。例如,要想研究杜甫,必須閱讀《舊唐書?文苑傳》和《新唐書?杜甫傳》。其次,還要閱讀詩人同時代的人為其所作的《行狀》《神道碑》《墓志銘》《祭文》等資料,如韓愈為柳宗元所作的《柳子厚墓志銘》,李商隱為李賀所作的《李賀小傳》等,都是了解某一詩人的重要材料。第三,要閱讀后世學者為其所編的《年譜》,以便更詳細地了解該作家在某一階段或某些年的經歷,以及作品的系年情況。第四,要閱讀今人所著的《評傳》或對其生平進行研究的專著、論文等,以求更加全面地了解其人。通過這些材料,我們就可以對詩人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以詩人的性格稟賦為例,李白灑脫不羈,杜甫則“奉儒守官”,二人形成鮮明的對照,表現在詩歌中,就明顯地體現出清新奔逸與沉郁頓挫的不同。
四、指導學生寫作、修改論文
唐詩研究的小論文寫作當然主要是由學生獨立完成。但是,由于他們并未寫過學術論文,所以必須要在老師的指導下循序漸進,逐步提升。在寫作之前,可以指導他們列出寫作提綱和參考資料,甚至要求他們提交一份較為詳細的寫作計劃。針對他們寫作計劃中的問題,告訴他們應該補充哪些文獻資料,論文的小標題如何設置,結構如何安排,觀點如何提煉,等等。
在論文寫作的過程中,要適時詢問他們遇到了哪些困難,及時地予以指導和幫助,從而使他們能比較順利地完成論文的寫作。
論文初稿寫完之后,教師應認真地審讀一遍,最好是面批,提出具體的修改意見,讓學生知道哪個地方存在問題,為什么要修改,應該怎樣修改。根據我們的經驗,學生初學寫論文,最常見的是材料問題,有的引用材料過長,有的材料放置不當,有的材料重復使用,教師在面批時應一一指出,讓學生逐步學會該如何運用材料。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后,這些學生就大體上知道該怎樣讀書、思考和寫作,并能寫出總體上符合學術規范的小論文。
參考文獻:
[1][春秋]孔丘著,楊伯峻、楊逢彬譯注.論語譯注[M].長沙:岳麓書社,2009:16.
兒童思維發展新論是在對“兒童認知發展階段論”進行理解與質疑的基礎上提出的更符合兒童思維發展規律的理論,認為語言學習的根本目的是交流溝通,兒童只有在人際交往中對語言進行實踐運用才能快速有效地掌握語言知識和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這一理論可以有效地對語文學習從拼音識字到閱讀寫作,
即認知到運用環節進行指導,在兒童思維發展新論下,小學語文教學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豐富教學形式,打好拼音教學基礎
拼音無疑是語文學習的基礎,對發音、認字、閱讀等都有極大的幫助。
1.以教師為主導,利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兒童學習興趣
拼音學習需要注意發音與書寫,新理論強調重視學生的思維發展,因此語文教學應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通過利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跟隨課件、視頻等去學習字母的口型、讀音以及聲調變化等,教師將教學重點放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易混淆、易錯的地方進行補充指導。通過這種方式使學生充分調動積極性并打好拼音基礎,提高教學效率。
2.開展豐富的教學活動,培養兒童的拼音應用能力
(1)擴展學習
擴展學習主要是通過擴展閱讀和識字來進行,而學習內容應安排那些比較簡單并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連的字詞句。如:兒歌、繞口令等韻律性較強、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學習內容。
(2)組織趣味教學活動,充分調動學生思維
在學習之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簡單的拼音組詞、造句、對話、看圖搭配等實踐活動,這樣既能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又能無形中增強其拼音應用能力,為下一步的學習打好基礎。
二、結合兒童思維發展,提高識字教學效率
識字是語言學習和運用的保證,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應將重點放在學生對識字方法的掌握以及漢字運用的效率上。
1.結合課程要求,完成重點教學任務
識字課的教學任務主要是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重點學習課文中遇到的要求掌握的生字詞,包括會認會讀的和要求熟練運用的。漢字具有多種多樣的字形,學生需要掌握每個字的筆畫和書寫。通過對生字詞進行書寫、正音,使學生在語言交流中掌握字詞的用法,達到新課標的要求。
2.創新教學方式,靈活進行識字教學
教師應通過各種各樣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活動來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去識字、記憶。通過一些趣味活動,如:將字形相似的字混在一塊兒,根據聽到的不同讀音來找對應的字,給定一個字根,添加不同的偏旁變成不同的字等吸引學生的興趣,促使他們主動地去認知字詞。而在這些活動中學生會遇到許多不認識的字,教師應及時進行指導,擴展他們的詞匯量,同時鍛煉其多元思維。
三、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培養兒童讀寫能力
閱讀和寫作既是語文知識的應用,也是語言學習的重要手段。在語文教學中,教學環節都是以各種文章、詩詞、段落等形式來進行的,通過理解詞句和課文的含義,提高學生語言應用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并進行寫作訓練。在進行閱讀訓練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1.充分結合學生語文水平和思維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語文閱讀教學
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對同一類型的課文會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低年級的課文通常比較短小,表達的意思淺顯易懂,因此,在上課時以朗讀、識字為主,教師的任務應該是調動大家的熱情,并適當地對過程進行引導,無需過度干預。對于高年級如自三年級以后,課文的字數增多,內含相對有深度,表達的意思和情感較為豐富,而經過一二年級的積累學生已具有一定的漢字積累,這時除了對課文進行深層次解讀外,還可以安排學生進行專門的課外閱讀,擴展閱讀量,積累各方面的知識,并對所讀文章發表看法、感想并鼓勵學生自己進行寫作練習。
2.開展寫作教學,提高學生語言實踐應用能力
寫作是對學生語言能力的綜合運用,如低年級的字詞造句到高年級的作文練習。一、二年級時,教師應經常性地引導學生利用所學詞匯發揮想象力來造句練習,通過游戲、比賽等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其語言應用能力。到了高年級,學生經過一定的語言積累,可以進行簡單的作文練習,教師應經常引領學生深入生活,從生活、社會、自然中發現素材,充分發揮創新思維,寫出屬于自己的東西,作文內容范圍有許多,如:讀后感、生活雜事、社會見聞、自然風光,最主要的是鼓勵學生寫出真實感情、真人真事。對于作文練習,教師不應過多地限制學生的寫作,應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在掌握寫作的方法后鼓勵自由寫作,以適應他們的思維發展特點。
在兒童思維發展新論指導下,無論對于低年級還是高年級都應圍繞語言應用為核心開展教學活動,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培養兒童的思維能力和各項語言能力,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全愛華.淺議兒童思維發展新論指導下的小學語文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3(17).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9.035
1 本科畢業論文的指導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本科畢業論文是本科教學中訓練學生科研能力、培養學生實踐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一個很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畢業生的培養質量,同時還會影響學校的辦學聲譽。因此,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進一步提高本科畢業論文質量,是高校教學人員及各級教學管理人員非常關心的問題。
我校數學專業于2002年開始招生,2006年第一屆本科學生畢業。由于是新辦專業,專業教師中大部分是青年教師,他們在本科畢業論文指導方面指導經驗還較不夠。因此,所指導的本科畢業論文普遍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創新性有待增強。
2 本科畢業論文的指導模式與方法
對于數學專業學生來說,要完成高質量的本科畢業論文,不僅需要有扎實的數學基礎知識,而且需要有較強的科研創新能力。因此,在本科畢業論文指導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顯得尤為重要。鑒于對本科畢業論文指導的重要性,在關注社會需求和我校數學專業實際情況及學生未來發展前景基礎上,我們在數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的指導模式與方法方面進行了以下幾點初步探索與實踐。
2.1 組建畢業論文指導團隊
課題組以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為核心,以科研能力強、學術水平高的教師為成員,組建了“非線性系統的控制與優化”本科畢業論文指導團隊;以“重慶市中青年骨干教師”為負責人組建了本科畢業論文指導小組。
2.2 實踐創新能力的分步培養
在原有的教學體系中,畢業論文安排在大四的最后一學期,不但時間較短,而且受到就業、考研等影響,不能充分培養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從2007年開始,本課題組將畢業論文工作提前到大三的第二學期,此時學生已完成了專業基礎課和部分專業課的學習,也希望更多地了解“非線性系統的控制與優化”學科領域相關的知識。在這種情況下, 讓學生提前接觸與畢業論文相關的科研課題,可以讓學生在較充裕的時間內完成相應的研究工作。本課題組的做法是:在低年級,以開設科學研究方法學術講座、小論文習作為主培養學生的創新研究意識。在高年級,以參加數學建模競賽、參與教師課題研究為主培養學生的科學研究能力,采取學生自愿報名、輔導員推薦、導師擇優挑選的原則,安排本科生進入導師課題組從事一些科研實踐活動,熟悉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科研論文的寫作方法,讓學生初步了解導師的科研課題,根據學生特長,導師將自己的科研項目中的子課題作為學生畢業論文的題目。
2.3 制定自學方案,培養自學能力
自學能力是獨立獲取新知識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提高自學能力就是提高掌握知識的質量和速度。要較好地完成畢業論文,僅用已獲取的知識往往是不夠的,需要自學與研究課題相關的新知識。課題組的做法是:導師給出畢業論文題目后,指出需要學生自學的內容,并根據學生實際,與學生一道共同制定自學的計劃與方案,定期進行輔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以便獲取畢業論文所需的新知識。
2.4 傳授文獻檢索方法,培養文獻檢索能力
科學研究的基礎是文獻的積累,只有對研究背景和現狀有了足夠的了解,才會產生出新的思想和想法,因此培養學生文獻檢索能力尤為重要。本課題組的做法是:根據畢業論文和課題,導師告訴學生該研究方向需要檢索哪些文獻,它們主要來源于哪些刊物,并傳授其檢索方法,以此培養學生文獻檢索能力。
2.5 研讀最新文獻,確保問題新穎性
研讀最新文獻特別是國內外同行公認的權威期刊文獻,才能了解國內外該領域的發展現狀和趨勢。課題組的做法是:導師將自己的最新文獻以及與國內外同行交換獲得的文獻讓學生閱讀,讓學生及時了解該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以確保研究問題的新穎性。
2.6 引導學生找出問題,培養創新能力
發現問題是創新的前提,提出猜想是創新的源泉。課題組的做法是:學生閱讀文獻后,讓他們談自己的感想,然后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并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2.7 注重數學語言表達能力訓練,提高學生論文寫作水平
數學語言是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的載體,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最終要通過數學語言表示出來并獲得理解、掌握、交流和應用。因此,準確地理解、正確地使用數學語言是掌握好數學知識,進行有效的數學思維,表述數學研究成果的必要條件。所以,加強學生數學語言能力的培養,是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課題組的做法是:以小論文習作、數學建模競賽為途徑,培養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提高論文寫作水平。
3 結語
畢業論文是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鍛煉和提高的重要環節,是學生對其掌握理論知識程度及實際應用能力的最好檢驗,是幫助學生提高實踐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的教學環節,也是對創新意識與科研水平等方面的綜合訓練與升華;導師通過指導學生畢業論文,也可以促進教師科研與教學實踐的協調發展。因此,對于高校一線教師而言,我們應該在提升本科畢業論文質量、提高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方面進行大膽探索與實踐。
參考文獻:
[1]楊冬,劉磊,郭德貴.面向科研實踐的本科畢業論文改革探索[J].吉林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2005,(2):152-154.
[2]武衛莉.提高大學生畢業設計(論文)的教學質量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2):153-155.
[3]聶麥茜,蔣欣,吳蔓莉.畢業論文與科研能力培養相關問題探索[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3):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