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3 16:18:59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扶貧工作重點,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工作開展情況
目前**轄區內有**鎮、**鄉、**鎮及**片區4個鄉鎮,共有扶貧患者4989人。
(一)強化保障措施,確保健康扶貧工作各項措施得到有效落實、認其學習健康扶貧政策,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
**管理委員會分別組織召開了貫徹落實健康扶貧工作座談會和專題工作會議,就我區貫徹落實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衛生健康、人社、民政等相關部門,按照脫貧攻堅和健康扶貧工作職責要求,多次召開專題工作會議,認真學習國家、省、市相關政策和每次會議精神,并及時安排工作任務和印發會議材料及各項政策措施,進一步加強對扶貧攻堅和健康扶貧政策措施學習,統一思想,提高對健康扶貧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艱巨性、長期性和重點任務、政策內涵再認識,筑牢工作思想基礎,形成一盤棋工作格局,確保健康扶貧工作扎實推進。
1、建立健全組織機構,切實加強對健康扶貧領導。
**社會事務服務中心成立了以中心主任為組長、各鄉鎮衛生院為成員的健康扶貧領導小組,并結合實際,進一步明確各科室工作職責任務。隨著健康扶貧工作推進,社會事務服務中心調整充實了由主要領導任組長、副主任和轄區衛生院院長任副組長、各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健康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并進一步明確了工作職責和任務要求,層層壓實責任。同時,還建立了健康扶貧領導、科室掛鉤聯系貧困鄉鎮長效工作制度和聯席會議制度,確保健康扶貧工作有序開展。
2、研究制定相關政策措施,確保健康扶貧有效實施。
為貫徹落實國家《健康扶貧工程》和《山東省健康扶貧行動計劃》,**制定了相應的《實施方案》,同時還進行重點工作任務分解,責任到科、到人抓落實。為使各項措施得進一步到落,衛健、人社、扶貧、民政、財政等部門共同研究制定下發了《**貧困人口大病專項救治工作方案》、《**醫療保險健康扶貧工作方案》等政策措施,明確了總體要求、工作目標、工作重點、保障措施和部門職責分工,確保健康扶貧工作有效實施。
3、廣泛開展宣傳工作。
為提高群眾知曉率和滿意度,讓衛健系統全體干部職工了解掌握健康扶貧政策措施,**印制了《**衛生健康系統健康扶貧手冊》發至各成員單位和醫療衛生機構加強學習;在人員集散公共場所設置永久性宣欄50余塊;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宣傳月、“世界家庭醫生日”等活動期間廣泛開展了健康扶貧政策宣傳。
4、認真開展督導檢查工作。
為使健康扶貧工作取得實效,加強了督查工作。**社會事務服務中心主任多次聽取專題匯報,并多次深入到鄉村調研督導健康扶貧工作;社會事務服務中心多次聘請第三方對轄區內開展健康扶貧工作情況進行檢查指導,區健康扶貧領導小組辦公室多次組織衛健、人社、民政等主要成員單位對全區健康扶貧工作進行督導檢查,確保各項措施落實。
(二)建立健全保障制度,落實便民惠民措施,讓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方便看病”
1、有效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轉發市衛健委《關于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實施方案》。為貫徹落實好《實施方案》,確保“2020年全區簽約服務率達到30%、重點人群簽約率達到100%、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簽約率達100%、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簽約率達到100%”的任務指標,**社會事務服務中心成立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協調領導小組,建立了日常信息月報制度。
到8月31日,共有3個醫療機構參加家庭醫院簽約服務,建立家庭醫生團隊30個,有120名醫療衛生人員參加簽約服務。1-8月共貧困人口簽約4989人,占貧困人口的100%。
2、各醫療機構完善了服務流程。
設置綠色通道方便貧困人口就醫;衛生、人社、民政等部門密切配合,在定點醫療機構開設了“一站式”即時結算窗口,并完成了信息系統對接,網絡已通至各衛生室,“一站式”即時結算工作有序推進。同時,投入4.8萬元,印制發放健康扶貧簽約協議書5000余份,發放給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人手5000余冊。
3、實行縣域內先診療后付費。
根據《泰安市貧困住院患者縣域內先診療后付費實施方案》,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鄉鎮衛生院住院已取消住院起付線,并于2019年1月起在全市縣、鄉(鎮)各級醫療機構實行了先診療后付費制度。
4、嚴格規范診療服務行為。
市衛生健康委制定下發了《關于加強農村貧困人口大病診療的通知》,我區嚴格執行此項政策,強化組織管理,嚴格執行分級診療制度,積極開展臨床路徑,保障質量、控制費用工作和信息化管理,方便貧困群眾就醫,切實減輕醫療費用,醫療機構診療行為得到進一步規范。
(三)加強基層衛生能力建設,提升醫療服務水平
1、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標準化建設。
積極爭取資金40萬元,完成了2020年鄉村兩級醫療衛生機構能力提升工程3個衛生院建設項目,同時在**鎮衛生院、**衛生院通過鄉鎮衛生院等級評審前提下,大力推進**鎮衛生院等級評審工作。目前,我區已實現每個鄉鎮建有1所標準化的鄉鎮衛生院、每個行政村有1所標準化村衛生室的“三個一”目標的脫貧要求。另外,還積極開展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提升年活動,向國家審核推薦群眾滿意鄉鎮衛生院2個,并有力開展了基層醫療機構院內感染專項整治行動。
2、切實加強衛生人才隊伍建設^
我區于2020年招聘20名具有執業醫師或助理醫師資格的特崗醫生到各鄉鎮衛生院工作。目前招聘醫生均在崗,且工作表現普遍較好,薪酬待遇得到落實,購買了“五險”,并按要求開展考核評價工作。同時扎實做好全科醫學專業人員的執業注冊工作,目前全區共有經注冊執業的全科醫生15名,其中:西醫助理全科醫學專業醫師4名、執業全科醫學專業11名。
3、不斷強化基層衛生專業人員培訓。
2020年,全區共有182名基層衛生人員參加在職教育,其中全科醫學專業142人、護理專業40人,組織3人參加為期一年的全科醫師轉崗培訓,有10余名鄉鎮醫療衛生機構專業人員參加全市婦幼健康服務管理培訓學習。
4、不斷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
目前,全區已基本建成以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為支撐的中醫醫藥服務網絡。到2020年7月,100%的鄉鎮衛生院和92%的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服務能力明顯提升。
二、不足及問題
在上一階段健康扶貧工作中,**取得一定成績,但在通過現場指導及入戶隨訪等形式調研后,在實際工作中,仍然存在部分問題,主要表現在:
1、政策宣傳不到位。
受幫扶責任人及簽約醫師宣傳力度不夠、扶貧戶知識素質參差不齊影響,存在極個別扶貧戶對健康扶貧“兩免兩減半”、“先診療后付費”等政策表述不清、掌握不透,尤其在各級第三方檢查中表現突出。
2、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仍較薄弱。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員、設施不足,素質和水平需要進一步提高,特別是村衛生室服務能力有待加強。同時部分扶貧門診慢性病患者需要藥品特殊,鄉鎮衛生院采購困難,無法滿足貧困患者需求。
3、政策落實有待加強。
一、高度重視,強化組織領導
為切實加強對駐村聯戶包扶工作的組織領導,我局將包扶工作列為重要議事日程,周密籌劃,扎實推進。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并抽調4名精干教師組成駐村工作隊,長期駐在恩樂民江村和五一村。
二、細化工作措施,確保工作成效
按照“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總體要求:學校主要從以下幾方面抓實抓細扶貧工作。
1、準確詳細摸底篩選脫貧戶。對包扶村、組、戶進行詳細摸底調查,全面精準掌握包扶村情、戶情,徹底摸清貧困村以及貧困戶的底,能夠扶持的貧困戶精準篩選出來。
2、緊貼實際制定脫貧規劃。在深入掌握村情、扶貧對象情況的基礎上,探索采取“農戶+基地+產業”的模,結合“一村一策、一戶一法”方,做好扶貧聯系村的精準扶貧下步工作。
3、不定期聯系村委班子成員進行扶貧脫困工作的研究和探討,特別是和村書記、村主任每月都進行多次溝通交流,共同研究扶貧措施。
4、指導扶貧村的各項規章制度,進行完善和研討,做到切合實際,切實可行,同時建立了防范惠民資金被克扣、挪用的制度,完善了一事一議制度,并在村里重大工程,如修路、維護的事項。
5、把結對幫扶工作落實到位,學校的中層以上干部與全村貧困戶相掛聯,做到人人有責,戶戶有幫。
三、存在不足和改進措施
1、走訪不到位,因為有部分村民全家在外打工,致使走訪多次,家中無人,主觀認定他的致富方向,但是事情的發展和實際并不相符,我肯定實事求是的在春節都在家時,進行登門走訪,做到一步一個腳印做規劃。
二、落實安全生產許可制度,強化源頭管理
嚴格按照國家和省規定的條件、權限、程序、時效認真審查,做好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安全生產許可證、包裝物、容器生產企業定點證書的審批發放、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的換證和易制毒化學品的備案工作,完成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使用劇單位的登記工作,完善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網上申報工作,通過危險化學品行政許可,不斷規范企業安全生產條件。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嚴格控制的原則,嚴格控制劇生產經營企業的審批,提高準入門檻并加強日常安全監管。認真落實《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安全許可實施辦法》,嚴格規范審批程序,把好企業的準入關。
三、繼續深化危險化學品安全專項整治,突出監管重點
一是繼續深化危險化學品使用企業的安全專項整治,重點抓好液氨、液氯、劇毒溶劑使用企業的安全專項整治,通過整治,進一步摸清我省危險化學品使用企業基本情況,督促企業落實安全生產的主體責任,開展安全評價,加大安全投入,完善企業安全生產條件,完善內部安全管理,加強從業人員的安全培訓教育,深入開展反“三違活動,嚴格規范企業生產流程各環節、各崗位行為,嚴防爆炸、泄漏、污染事故。二是配合有關部門,抓好危險化學品運輸過程的安全整治。指導督促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儲存單位建立和執行發貨和裝載環節運輸資質、車輛查驗、登記和核準等制度,嚴禁超裝混裝,把好發貨環節的源頭關。依靠科技進步,對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實施動態監控,對液氯、液氨、石油液化氣、劇毒溶劑等重點品種道路運輸實行嚴格監控,嚴厲打擊超載、無資質運輸和普通貨物中夾帶危險化學品或將危險化學品偽裝成普通貨物運輸的違法行為。三是繼續推進位于城市區、安全距離不足的危險化學品企業,采取政府掛牌督辦等方式,促進其盡快搬遷,確保安全。四是加大對違規銷售氯酸鉀的查處力度,督促氯酸鉀生產企業、經營單位建立并落實氯酸鉀流向登記制度,嚴禁將氯酸鉀銷售給煙花爆竹生產企業,對違規銷售的企業,一經發現,堅決予以查處。
四、積極推進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安全標準化工作,建立長效機制
將安全標準化工作作為加強安全生產基礎工作、提高企業本質安全水平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切實抓緊抓好。積極推進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企業開展安全標準化工作試點,組織專家對試點企業進行咨詢指導,幫助和督促試點企業建立與運行安全標準化體系,及時推廣工作中好的作法,協調解決工作中出現的難題。同時,積極探索激勵企業開展標準化工作的有效途徑,通過經濟、行政等手段,鼓勵企業積極參與標準化工作。擬在各設區市選擇3-5家基礎條件較好的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企業開展安全標準化工作試點,取得經驗再進行推廣。同時,在合成氨、氯堿企業強制開展安全標準化工作,力爭在明年底前,試點企業和部分合成氨、氯堿企業實現企業安全管理標準化。
五、完善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預警機制,提高處置突發事故的能力
完善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處置方案,通過建立危險化學品專家庫,建立完善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企業重大危險源監控系統,重大危險源數據數據庫、監控平臺,依托有實力的企業建立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專業隊伍,做好應急救援物資的儲備等,為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提供支撐保障。開展從業單位應急救援的教育培訓,督促指導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認真開展應急救援演練,提高應急處置能力。認真做好危險化學品事故和重、特大未遂事故的跟蹤調查工作,吸取教訓,加強防范。
六、研究制定經濟政策,大力推廣先進技術和經驗
二、工作機制建設情況
為貫徹《關于印發〈全省脫貧攻堅專項實施方案〉的通知》(魯扶貧組發〔2016〕3號)文件精神,扎實落實《山東省信息化建設扶貧專項實施方案》,區xx局成立了以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各部門負責人為成員,負責全區信息化建設扶貧工作的組織領導、統籌規劃、政策研究、綜合協調和宏觀管理工作,局信息辦具體承擔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
為加強部門間的協調配合,根據《山東省信息化建設扶貧專項實施方案》、《信息化建設扶貧實施方案》,明確了2016-2018扶貧責任目標、主要措施和組織保障,聯合科技局、農業局、教育局等有關部門,以及基礎電信運營商、廣電網絡、鐵塔公司等相關企業,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每季度召開一次聯席會議,由召集人或召集人委托的同志主持,按照區委、區政府的統一部署和階段性工作要求,協同推進我區扶貧工作重點村的信息化建設。
xx店和xx店兩個信息化扶貧示范鄉鎮成立了由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財政所、經管站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在資金管理、項目實施和資產監管等方面建立健全了相關制度和工作機制。
三、省扶貧工作重點村寬帶網絡覆蓋情況
我區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覆蓋面較廣,在聯通、移動、電信公司支持下,已經實現包括省扶貧工作重點村在內的村村光纖寬帶入戶,寬帶接入速率20兆比特每秒,且資費不變。3G/4G無線網絡已經在交通干道、公共區域、各生產重點部位等有效覆蓋,實現移動寬帶網絡人口全覆蓋。所有扶貧村固定電話、有線寬帶和無線電話接入能力全部達到100%,學校有線寬帶基本實現全接入。
四、省扶貧工作重點村信息員配備情況
在村兩委人員的推薦下,深入各村挖掘具有致富頭腦和為民服務意識的中青年作為各村信息員,現村級信息員隊伍10名,擴充至16名,信息員配備率達到100%;兩個鎮村兩委成員培訓率達到60%,居民家庭成員參加過信息技能培訓率達到20%。信息員多為村兩委干部、致富能手、文化程度較高且樂于向村民義務宣教信息知識的村民。同時,對信息化扶貧示范鎮的信息員進行了建檔,從而進一步建立健全了信息員隊伍。
五、省扶貧工作重點村農民信息技能培訓情況
2017年11月28日-30日,市經信委組織開展了扶貧工作重點村信息員培訓和信息技術下鄉活動,我區共培訓信息員237名,扶貧工作重點村信息員培訓率達到100%。
除參加全市統一組織全員培訓完,各鎮對農民的信息培訓分別開展。利用鄉鎮和村委會會議室,圍繞涉及農村群眾生產生活的手機和電腦選購、種養殖知識查詢、農資和農產品購銷、設施農業網絡構建、網絡安全防范以及“美麗鄉村”等APP的信息采集、、查詢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通過集中培訓、遠程教育、進村入戶等方式進行了分批次培訓,累計培訓村兩委干部300余人次,培訓農村居民1萬余人。扶貧工作重點村“兩委”成員培訓率100%,且培訓次數均達到3次以上。農村居民培訓率達到30%以上。通過培訓,使他們全面學習利用電腦和手機上網的相關知識,提升了農民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信息查詢、采集和能力。
六、“互聯網+”示范建設推廣情況
xx店鎮建成鎮級“互聯網+農業”服務中心一處,村級“互聯網+農業”服務中心四處,購買了測土配方檢測儀、測土配方查詢機、三臺二維碼打印機;在王樓村建設了“互聯網+電子商務”示范項目,可輻射10個省扶貧工作重點村,在劉橋村建設了“互聯網+醫療”應用示范項示范項目,可輻射省扶貧工作重點村10個。通過“互聯網+”項目的實施,既帶動了貧困戶就近就業,又帶動了地區經濟發展。
xx鎮“互聯網+農業”示范項目在周海、牛樓成立了信息化服務站,購置了觸摸屏查詢機,可實現方便快捷的測土數據查詢和配方查詢指導群眾進行農業種植,為潤泰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犇源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恒信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配置了二維碼打印機并安裝了農產品質量溯源系統,對農作物種植區域環境信息、種植過程信息、采收包裝信息、質量及安全檢測信息等進行采集匯總,方便對農產品質量安全進行溯源查詢。“互聯網+醫療”示范項目建在鎮衛生院,購置了智能云健康體檢儀,為村民提供健康知識、健康查詢等服務,該項目輻射省扶貧工作重點村16個。
七、社會力量參與信息化建設情況
獲批進行信息化扶貧示范鎮創建的鄉鎮充分發揮省財政獎補資金的引導作用,積極發動社會力量參與蔬菜大棚、土壤改良、健康醫療、旅游和電子商務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設。黃店鎮通過組織實施“互聯網+農業”,進行玫瑰旅游園區建設,引進玫瑰茶、玫瑰糕點等加工企業,著力打造地方旅游和農產品品牌。
八、下步工作計劃
一是加大信息化建設的宣傳力度。通過廣播電視、網絡、微信平臺等各類媒體,廣泛宣傳信息化應用的好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二是加大信息化培訓力度。鼓勵引導各鎮街結合本地實際,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活動,提升信息員和廣大群眾的信息化應用能力和水平。
一、援助資金和物資是指省為幫助我省貧困地區改變落后面貌,改善生產、生活條件,提高貧困群眾生活水平,促進經濟和社會全面發展而援助的資金和物資。包括省本級和省14個對口幫扶市(企業)援助我省15個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的資金和物資。
二、省本級援助資金的項目計劃由和兩省對口幫扶承辦部門雙方研究確定。由省扶貧辦根據援省本級資金總額提出安排建議,經與省經合辦研究初定后,由省經合辦報省政府審批確定。省各幫扶市(企業)幫扶資金的項目計劃由對口市(企業)和對口縣政府及扶貧部門研究確定。確定的資金項目計劃年初報州(地、市)、縣扶貧辦備案。
三、援助資金的使用范圍和扶持對象:按照貧困群眾直接受益的原則,主要扶持貧困鄉村貧困群眾調整結構、發展種植業和養殖業,以及引進優良品種、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基礎設施建設等生產性扶貧項目和社會公益項目。資金重點投向整村推進、產業化扶貧、勞動力轉移培訓和異地扶貧等扶貧開發重點工作。
四、援助物資的分配和管理:省本級援助物資由省扶貧開發辦公室商對口幫扶部門確定。省各幫扶市(企業)幫扶的物資由被幫扶縣扶貧部門統一分配。物資分配要以貧困村的貧困戶為受益對象,做好物資的登記、造冊、公示、入帳、備案等工作。
第二章援資金項目申報
五、申報條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為解決貧困人口溫飽和改善貧困地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及扶貧開發重點工作的項目。
六、申報程序:援省本級項目按雙方協商確定的項目內容,由項目實施縣根據省扶貧辦安排的項目要求,提出建設方案,由省扶貧辦組織項目審查論證。各扶貧工作重點縣向省級扶貧辦申報;省對口市(企業)幫扶各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的資金項目在項目遴選的基礎上,由各對口縣與省對口幫扶市(企業)共同研究確定。
第三章援資金項目審批
七、審批權限:省本級援助資金項目由省扶貧辦公室根據兩省確定的援助資金計劃和投向負責初審,并商省經合辦同意后審批或根據雙方研究確定的項目商省經合辦同意后直接下達有關扶貧開發重點縣;省對口市(企業)幫扶各扶貧工作重點縣的幫扶資金項目由各對口縣與省對口幫扶市(企業)協商后審批。審批結果報州(地、市)、縣扶貧辦備案。
第四章援助資金的項目管理
八、援助資金嚴格實行項目管理,做到資金到項目,管理到項目,檢查、驗收到項目。
九、項目前期工作。省級管理的資金項目,項目建議書審批后,項目實施單位應編制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報省扶貧辦組織省級項目論證后批復。縣級管理的資金項目的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由縣上批復。根據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復及時撥付資金,對可行性研究報告未經批準的項目,不得撥付資金。
十、項目管理。項目可研批復下達后,項目建設單位按照批復的建設規模、內容及建設地點,精心組織實施,加強管理,按期完成建設任務。項目實施過程中,各項目縣扶貧辦和有關業務部門應對項目進行指導、監督和檢查,確保項目質量。對實施的項目應建立標示牌。
十一、項目的后續管理。已檢查驗收的項目,由項目區受益群眾及相關單位共同負責管護,并明確管護主體,確保項目長期發揮效益。
十二、項目的變更調整。對已審批下達的項目,原則上不得調整。因特殊情況需要變更調整的,項目實施縣須將變更調整原因及調整項目的名稱、建設內容、資金額度、實施地點、實施單位等情況和新上項目的申報書向上一級扶貧辦申報,按資金項目的審批權限另行審批。
十三、對未經批準自行調整的項目,其資金由項目審批單位收回;對已審批下達的項目,超過12個月未實施的,其資金由項目審批單位收回。
十四、項目檔案管理。建立援助資金項目檔案。項目檔案應將項目申報至竣工驗收各環節的文件資料,按項目下達時間、項目類型進行分類、整理和存檔,作為檢查、驗收、運行維護和審計監督的重要依據。
第五章援助資金項目驗收
十五、驗收依據。項目驗收的主要依據是各級扶貧部門對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復文件、項目資金文件和項目實施方案、項目申報文件等。
十六、驗收條件。項目驗收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項目建設單位按照下達項目的計劃和設計要求,完成建設任務的;
2、工程建設項目經試運行或技術檢測,質量達到技術指標的;
3、項目計劃、初步設計、擴大設計或實施方案、批復文件、有關圖表、實施單位合同或實施責任書、初驗報告、總結材料、財務決算和資金審計報告、管護措施等文件資料齊全的。
十七、驗收程序。項目建設任務完成后,項目實施單位要對照項目計劃和設計要求,組織自查和有關部門進行初步驗收,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確保項目建設質量,并寫出《竣工驗收申請報告》,申請驗收。
十八、驗收方法。采取聽匯報、查對項目檔案、實地查勘、走訪受益群眾等多種方式相結合的辦法進行驗收。
十九、驗收權限。援助資金項目按照誰審批,誰驗收的原則,實行分級驗收。
省級驗收:由省扶貧辦或會同有關部門對省本級援助資金項目進行檢查和驗收。
縣級驗收:由縣扶貧辦組織有關部門和鄉(鎮),對縣級審批實施的項目進行驗收。
二十、驗收內容。1、項目批準計劃任務的實施地點、完成時間、數量、質量;2、援助資金的到位和使用情況;3、項目的自籌資金及農民投工投勞情況;4、縣級配套項目資金在項目實施中的到位情況;5、項目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情況;6、項目建成后的運行管理措施;7、有關文件資料、圖表、財務檔案、標牌、公示等情況。
二十一、驗收標準。按項目批復的計劃及規定的標準進行驗收,驗收評定結果分為優良、合格、不合格三個等級。
二十二、驗收報告。由負責驗收的單位對所驗收的項目寫出驗收報告。項目實施縣扶貧辦每年須對本縣實施的援項目執行情況寫出總結報告,于年底前報省扶貧辦。
二十三、驗收工作經費。省級和縣級驗收經費分別在省本級援資金和各對口幫扶單位援助項目資金中適當安排。
第六章附則
這個設想的初衷是充分利用學校在教育和技術方面的綜合優勢,探索建立一種“大規模、可持續、見實效、能推廣”的遠程教育扶貧模式。
2003年9月12日,在國家有關部委掛職干部的幫助下,第一批清華大學教育扶貧現代遠程教學站開通儀式暨教育扶貧工作座談會舉行,這也標志著清華大學教育扶貧工作順利啟動。為了實現短時間內大規模建站的工作目標,清華大學充分結合國務院扶貧辦定點幫扶的政策,探索出了一條規范化建站的模式。在幫扶單位的協助下,清華大學選擇了安徽阜南、重慶豐都等16個國家級貧困縣實地考察,在得到地方黨委政府的積極響應后,學校邀請承辦單位親臨清華大學參加建站培訓,免費贈送衛星設備,并派人進行安裝調試。這些教學站建成后,立即組織了針對干部和中小學師生的培訓課程,通過遠程方式播送給了各教學站,在當地產生了良好的效果。
2005年9月1日,原定初步目標的最后一批教學站開通典禮在清華大學舉辦。至此,全國已有26個省區市建立了100個清華大學教育扶貧現代遠程教學站。
在實現第一步目標的同時,學校深刻認識到100個縣還遠遠不夠――全國還有很多貧困地區、革命老區和邊疆少數民族地區需要教育資源。學校扶貧辦決定在2011年百年校慶前,將教育扶貧工作基本覆蓋到592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2011年3月,在百年校慶來臨之際,清華大學已經在539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建立了遠程教學站,同時在全國各地設立教學站1018個,其中297個設在了縣委黨校,少數設在區委和市委黨校,482個設在教育系統的培訓機構或學校,包括教師進修學校、普通中小學及職業教育中心,239個建在計生工作站。至此,清華大學教育扶貧工作建站工作基本告一段落,工作重點轉為研討、開展各類培訓工作,利用教學站更好地為欠發達地區服務。
遠程教學站的建立為通過培訓開展教育扶貧提供了技術和組織平臺。借助這一平臺,清華大學過去十年間一直堅持為貧困地區提供貼近需求、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教學和培訓工作。
清華大學教育扶貧工作以培訓貧困地區中小學師生及黨政干部為主。在中小學教師方面,培訓針對中小學校長、班主任、教研員、各科目老師、教育局長等展開。在香港偉新教育基金有限公司贊助下,每年開展16期專題培訓,包括班主任工作、各科目老師新課改形勢下如何教學、校長教育管理、心理輔導老師培訓等專題;同時開展1期高考考前輔導課程,幫助貧困地區的學生分享高考最新信息及如何備考。
干部培訓方面,基本涵蓋所有黨政干部以及后備干部,給地方干部提供縣域經濟、依法行政、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公共管理、政府新聞發言人、公共危機管理等專題培訓。
清華大學教育扶貧工作采用遠程和面授相結合的方式,針對貧困地區需求設置培訓課程,采用“請進來”和“送出去”相結合的培訓模式,實現實時互動。
“請進來”就是把貧困地區的各類人群請到清華大學來參加針對他們自身發展的培訓。以2012年為例,清華大學舉辦了16期中小學教師培訓,10期干部培訓。清華大學每期還邀請60-80名貧困地區的中小學教師或領導干部來校參加面授學習,他們一般只需由地方負擔往返路費,培訓費用和在清華大學的食宿全部由學校免費提供。
去年,我省認真貫徹執行國務院扶貧辦、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全面改革扶貧貼息貸款管理體制的通知》精神,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下放管理權限,引入競爭機制;固定貼息水平,靈活補貼方式;逐步探索建立風險防范和激勵約束機制”的總體思路,下大力抓了信貸扶貧工作各項規章制度的落實,使扶貧貼息貸款工作逐步走上經常化、制度化、規范化的道路。經過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一年來,累計投放扶貧貼息貸款22.9036億元,其中項目貸款10.3247億元,小額到戶貸款12.5789億元。扶貧貼息貸款共扶持扶貧龍頭企業93個,扶持貧困戶13.9萬戶、52.8萬人。覆蓋了全省10個市、77個中省重點貧困縣和14個有扶貧任務的縣。培育了主導產業,壯大了龍頭企業,調整了產業結構,有力地促進了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一)加強組織領導,強化部門協作。扶貧貼息貸款是一項直接面向農村和貧困農戶,惠及千家萬戶的民心工程,是幫助貧困群眾實現脫貧致富的有效措施,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將扶貧貼息貸款工作作為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的重要內容,加強領導、精心組織、落實責任。省上成立了有扶貧、財政、人行、銀監局、有關金融機構組成的聯席會議制度,主管副省長為會議召集人,協調解決改革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各市、縣也成立了扶貧貼息貸款管理體制改革工作領導小組或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落實了相關部門的工作職責,定期研究扶貧貼息貸款工作,加大部門間的協調力度,幫助解決具體問題。各貧困鄉鎮都有2至3名干部主抓落實。形成了各級高度重視,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分工負責、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明確目標任務,突出工作重點。各級始終把培育貧困地區主導產業、增加貧困人口收入做為信貸扶貧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周密計劃,精心組織。突出抓了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把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貧困村作為扶持的重點。到戶貼息貸款計劃全部安排在貧困縣、貧困村,其中70%以上貼息資金集中用于國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著力幫助貧困村的貧困戶建立穩定增收的致富項目。二是把增加貧困戶收入作為重中之重。要求到戶貸款只扶持產業,不能用于看病、建房等,通過小額信貸扶持,農業產業化企業帶動,積極扶持貧困戶大力發展種植業和養殖業,培植特色產業,深受廣大貧困群眾的歡迎。三是大力扶持龍頭企業。一年來,我們立項扶持的企業全部是國定、省定貧困縣的企業,種養業、產業化項目占扶持項目總數的98%。通過對扶貧龍頭企業的有效扶持,帶動了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三)創新工作機制,嚴格運行程序。一是優選金融機構。把重原則、講信用、口碑好,愿意參與扶貧開發工作的金融機構,作為扶貧貼息貸款的發放主體及承貸機構,通過引入競爭機制,打破了農業銀行獨家運營的做法,目前,全省已有農行、農發行、農信社、郵政銀行、工商行等九家金融機構承擔了扶貧貸款業務,群眾貸款難的問題得到了有效緩解。二是放寬投放標準。按照“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的原則,由縣扶貧辦審查把關,將全縣到戶貸款總額度的20%用于能人大戶或者經濟合作組織。但每個能人大戶放貸不得超過10萬元,經濟合作組織不得超過30萬元。三是嚴格考察審核。到戶貼息貸款投放由農戶申請,村委會簽注意見(蓋章)、鄉鎮扶貧辦與金融部門考察、審核,上報縣扶貧辦審批,金融機構按照程序投放貸款,縣財政給予貼息。項目貸款由項目單位提出申請,編寫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市、縣逐級審查上報,省扶貧辦審查審批并推薦給金融部門,金融部門按照有關程序審查放貸,每年底由扶貧、財政、有關金融部門逐級審核確認后,將貼息資金兌付給項目單位。
四是著重把好“四關”。(1)嚴把扶持對象關。扶貧貼息貸款的對象是貧困群眾,因此各級各部門始終緊緊圍繞貧困農戶來開展工作,對享受貼息的貧困戶由村組和鄉鎮層層審核確定,保證貧困農戶能夠真正享受到扶貧貼息貸款的有效扶持;(2)嚴把資金投向關。在扶貧貸款貼息工作中,嚴格按照扶貧貸款貼息資金使用性質,把貸款貼息資金集中用于能夠促進農民增收的種植業、養殖業、農產品加工業等發展項目上,確保農戶發展生產得到有效扶持;(3)嚴把貼息兌付關。在扶貧貼息貸款范圍和對象確認上,堅持扶貧辦、財政局對貧困戶貸款名單進行嚴格把關、嚴格審核,無異議并經過雙方簽章后,再通過金融部門把貸款貼息直接補貼到戶,既確保了貸款農戶真正享受到國家的扶持政策,又保證了資金安全;(4)嚴把目標考核關。省上要求市、縣每月上報一次扶貧貼息貸款投放進度及工作落實情況,并適時進行通報。各級政府將扶貧貸款任務完成情況列入對部門和下級政府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內容,獎優罰劣,確保了扶貧貸款管理體制改革工作的順利推進。
一是突出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典型示范村和移民示范點建設重點,打造扶貧開發工作亮點。全力推動好每個鄉鎮(街道)抓好1個整村推進典型示范村建設,整合資源,傾斜扶持,打造扶貧和移民工作亮點。二是突出避災移民工作重點,以避災移民集中安置點為抓手,打造好移民搬遷工作亮點。
二、聚全力,抓落實
2010年,是寧夏第三批298個整村推進工作重點村規劃項目實施的最后一年。各縣、市(區)按照“減少貧困、增加收入、縮小差距、促進發展、構建和諧”的總體目標和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加強協調,整合資源,強化責任,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全力推進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工作。全年完成投資5.76億元,村均投入193萬元,超額完成民生計劃任務的386%,解決了13.8萬人的脫貧問題,各重點村基本實現了“四通十有”(通路、通水、通客車、通信息;村有小學或能就近上學、村有醫療衛生室、村有辦公場所和黨建文化活動中心、村有就近方便的農技或畜牧服務點和生產生活資料服務店、村有主導產業或特色優勢產業、村有互助資金、戶有增收項目、戶均培訓穩定轉移一個勞動力、人均擁有1~3畝高標準基本農田、戶均有一套安居住房和50%以上的農戶有新能源設施)的建設目標。
互助資金 規范運行
2010年,自治區扶貧辦整合資金8925萬元(含國務院扶貧辦分配給我區的專項資金1425萬元),按照大村30萬元、小村20萬元的標準,新增項目村341個,完成民生計劃任務的114%。并在同心縣選擇了2個千戶以上移民村建立了互助社,每村投入200萬元;將農墾系統29個生態移民村納入貧困村互助資金項目范圍,首批安排了10個隊。2010年6月3日,自治區黨委、政府組織召開了“全區貧困地區互助資金觀摩交流會”,自治區領導于革勝、馬秀芬、郝林海等出席了會議,并做了重要講話。9月1日,在鹽池縣舉行整縣推行互助資金試點工作。
截至2010年底,我區已在770個貧困村建立了“發展資金互助社”,占全區貧困村的54.8%;項目覆蓋全區21個縣(市、區)的128個鄉鎮,資金總量達3.2億元;入社農戶10.3萬戶,受益人口到達46萬人,項目實施成效顯著,得到了自治區有關領導的充分肯定和貧困地區干部群眾的普遍歡迎。
(一)加強組織領導,強化部門協作。扶貧貼息貸款是一項直接面向農村和貧困農戶,惠及千家萬戶的民心工程,是幫助貧困群眾實現脫貧致富的有效措施,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將扶貧貼息貸款工作作為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的重要內容,加強領導、精心組織、落實責任。省上成立了有扶貧、財政、人行、銀監局、有關金融機構組成的聯席會議制度,主管副省長為會議召集人,協調解決改革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各市、縣也成立了扶貧貼息貸款管理體制改革工作領導小組或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落實了相關部門的工作職責,定期研究扶貧貼息貸款工作,加大部門間的協調力度,幫助解決具體問題。各貧困鄉鎮都有2至3名干部主抓落實。形成了各級高度重視,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分工負責、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明確目標任務,突出工作重點。各級始終把培育貧困地區主導產業、增加貧困人口收入做為信貸扶貧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周密計劃,精心組織。突出抓了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把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貧困村作為扶持的重點。到戶貼息貸款計劃全部安排在貧困縣、貧困村,其中70%以上貼息資金集中用于國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著力幫助貧困村的貧困戶建立穩定增收的致富項目。二是把增加貧困戶收入作為重中之重。要求到戶貸款只扶持產業,不能用于看病、建房等,通過小額信貸扶持,農業產業化企業帶動,積極扶持貧困戶大力發展種植業和養殖業,培植特色產業,深受廣大貧困群眾的歡迎。三是大力扶持龍頭企業。一年來,我們立項扶持的企業全部是國定、省定貧困縣的企業,種養業、產業化項目占扶持項目總數的98%。通過對扶貧龍頭企業的有效扶持,帶動了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三)創新工作機制,嚴格運行程序。一是優選金融機構。把重原則、講信用、口碑好,愿意參與扶貧開發工作的金融機構,作為扶貧貼息貸款的發放主體及承貸機構,通過引入競爭機制,打破了農業銀行獨家運營的做法,目前,全省已有農行、農發行、農信社、郵政銀行、工商行等九家金融機構承擔了扶貧貸款業務,群眾貸款難的問題得到了有效緩解。二是放寬投放標準。按照“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的原則,由縣扶貧辦審查把關,將全縣到戶貸款總額度的20%用于能人大戶或者經濟合作組織。但每個能人大戶放貸不得超過10萬元,經濟合作組織不得超過30萬元。三是嚴格考察審核。到戶貼息貸款投放由農戶申請,村委會簽注意見(蓋章)、鄉鎮扶貧辦與金融部門考察、審核,上報縣扶貧辦審批,金融機構按照程序投放貸款,縣財政給予貼息。項目貸款由項目單位提出申請,編寫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市、縣逐級審查上報,省扶貧辦審查審批并推薦給金融部門,金融部門按照有關程序審查放貸,每年底由扶貧、財政、有關金融部門逐級審核確認后,將貼息資金兌付給項目單位。四是著重把好“四關”。(1)嚴把扶持對象關。扶貧貼息貸款的對象是貧困群眾,因此各級各部門始終緊緊圍繞貧困農戶來開展工作,對享受貼息的貧困戶由村組和鄉鎮層層審核確定,保證貧困農戶能夠真正享受到扶貧貼息貸款的有效扶持;(2)嚴把資金投向關。在扶貧貸款貼息工作中,嚴格按照扶貧貸款貼息資金使用性質,把貸款貼息資金集中用于能夠促進農民增收的種植業、養殖業、農產品加工業等發展項目上,確保農戶發展生產得到有效扶持;(3)嚴把貼息兌付關。在扶貧貼息貸款范圍和對象確認上,堅持扶貧辦、財政局對貧困戶貸款名單進行嚴格把關、嚴格審核,無異議并經過雙方簽章后,再通過金融部門把貸款貼息直接補貼到戶,既確保了貸款農戶真正享受到國家的扶持政策,又保證了資金安全;(4)嚴把目標考核關。省上要求市、縣每月上報一次扶貧貼息貸款投放進度及工作落實情況,并適時進行通報。各級政府將扶貧貸款任務完成情況列入對部門和下級政府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內容,獎優罰劣,確保了扶貧貸款管理體制改革工作的順利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