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2 16:06:25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初中生心理教案,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一般資料
肖某,女,14歲,漢族,初三學生,身高1.56米,體態正常,無重大軀體疾病,出生于教師家庭,父母親都是縣城教師,父親為小學教師,大專學歷,母親在她所就讀的縣城重點初中擔任教導主任,家族中無精神疾病歷史,從小到大,生長發育正常,家庭條件一般,不輕易與別的小朋友一起玩樂,性格內向。父親平時工作不忙,家務幾乎全包,對她的生活起居照顧得非常周到,母親忙于工作,但平時能抽時間與她交流,父母對她的學習要求很高,期望值很高。
咨詢前心理測驗 sas標準分62。
二、主訴和個人陳述:
主訴:焦慮、 緊張、不安一個月。睡眠障礙,無食欲,考試也不敢考。
求助者陳述:她出生在教師家庭,家庭和睦,從小聰明好學,性格內向,不愛說話,在學習上父母要求嚴格。父母為她制定的目標就是考重點高中,從小學到現在,學習成績優秀,一直名列前茅,偶爾一次考不好就非常難過,擔心對不起父母,此后更加努力,下一次一定能考好,進入初三后,父母對自己更加關心,每頓飯都做她最喜歡吃的。父親原來喜歡帶朋友到家聊天的現在也取消了,也不上網打牌了,說話很小的聲音,怕影響她休息,這些促使她暗暗努力,以期不辜負父母的厚望。在初三第一學期的前兩次階段考試中都考了班里第一名的好成績,但在去年期末考試前20天,她正準備復習迎考力爭佳績時,母親被學校派往英國進修學習,生活中陡然少了理解自己能給自己很好安慰、指導的母親,感覺很不適應,心里空落落的,再加上這次期末考試老師家長都非常重視,成績全縣排名,老師還說,根據歷年經驗,這次成績和中考成績很吻合,要求同學們發揮出好成績,以增強自信心,考得好回家過一個快樂的年。不知怎么考的,她成了班里第15名。老師說的話時常在大腦中縈繞,這次成績和中考成績很吻合,她的重點高中夢不是破碎了嗎?爸媽肯定會傷心死了,但轉念又一想,按照原來的經驗,這一次考不好,下一次一定能考好。寒假也不忘學習,第二學期開學就投入到緊張的復習中,盼望著來年第一次階段考試的到來,可等這次成績出來,她懵了,比上一次成績還差,成了班里20名,怎么會考出這樣的成績呢?此后心神不安,上課不能集中精力,腦子亂糟糟,有時是一片空白。這樣下去成績會很快滑落下去,連重點都考不上了,更別指望以后考什么重點大學,白天想晚上也想,所以晚上怎么也睡不著覺,飯也吃不下,馬上就要到來的模擬考試也不想考了,一想到中考,就緊張得幾乎不能呼吸,回家還常常對爸爸發脾氣。母親現在雖然回國了,但因為不理解她在自己關鍵時間出國,沒留下來,故也不想跟媽媽多講話、進行交流。自己覺得這樣下去不行了,便前來咨詢。
三、觀察和他人反應
咨詢師觀察到的初步印象:求助時自己前來,衣著得體,敘述情況條理清楚,回答問題能抓住要領,很少抬頭,放在兩膝之間的手不停的搓來搓去,語速快,時常不自主的抬頭看咨詢師,表現心神不定。
教師反映:
學習成績一向很優秀,連續兩次沒考好,最近一次的階段測試中表現異常煩躁。一會兒看表,一會兒擦汗,多余動作增加,且整個臉都是緊繃的。考試結束后,她神情木然,呆坐在那里。面對這種情況,她自己非常著急,每次都要在學習方法上找原因,但找來找去,問題仍得不到解決。老師面對這種情況也替她著急。她自己更是心急如焚,除了拼命想在學習方法上找出原因外,在身體狀況上也查過原因,但都無濟于事。為此,她陷入極度的苦惱之中,逐漸遠離起集體,而同學關系、師生關系也越來越僵硬。學習成績更是每況愈下,害怕參加大考,最近一次的模擬考試也不想參加了。原來那個活潑開朗、聰明可愛的學生不見了。
家長反應:從小懂事要強,成績優秀,最近回家后,脾氣特別大,總是吃不下飯,而且經常失眠。最近一次大考后,情緒低落,郁郁寡歡,有時幾天不說一句話。并總說自己多汗、尿頻、心跳很快...有時還自己哭,和原來判若兩人,還說中考也不想參加了。
四 評估與診斷
從上述考試焦慮案例及量表測試中可以看到,求詢者平時的學習成績很好,出于很強的自尊心,一心期望在重大考試中獲得好成績。但在考試遇到挫折之后,陷入極度的苦惱之中,體驗到愧疚、失落、自卑、自責等復雜的情感。這些情感又產生了連帶效應,使得他的學習成績越來越差,對人際關系的處理也出現偏差,遠離了同學與老師。考前緊張,擔憂成份重,從而影響了復習和考試。另外一上考場就慌了手腳,會做的做不出,出現了以前從未出現過的問題,如計算馬虎、看錯題等。而考后由于成績不理想,又整日陷于苦悶之中,萎靡不振。
求詢者這種遇到考試,就感到緊張恐懼,進而影響考試水平正常發揮,導致考試失敗的現象,就是心理學上的“考試焦慮癥”。
求詢者的考試焦慮是由一定的應考情境引起的,表現在心理層面、行為層面和生理層面。它以擔心為基本特征,由消極的自我評價形成意識體驗的認知反應;產生同自主神經系統活動增強相聯系的特定的情緒反應,如心率加快、多汗尿頻等考試焦慮的生理反應;同時產生以防御和逃避為方式的行為反應,如神情木然、呆坐、多余動作增加(一會兒看表,一會兒擦汗)。上述幾種反應的交織形成了求詢者考試焦慮的情緒反應。
導致考試焦慮綜合癥的主要原因是:
(一)個體原因:
它是影響考試焦慮水平的個體因素,也是引起考試焦慮的主導原因。
(1)個體成熟水平。在個體發展的不同年齡階段,考試焦慮水平是高低有別的。一般來說,象求詢者這樣的初三學生神經興奮性較強,容易受環境作用而激動,青春發育開始時焦慮水平會有所上升。
(2)認知水平能力。求詢者對考試性質的認識程度、對考試厲害關系的預測程度以及對自身應付能力的估價程度,直接影響到其考試的焦慮水平。如果求詢者把考試與自己的終生前途相連、動機水平過強,其焦慮水平必然升高。另外對個人能力的估價低于對考試難度的估價時,也會加重焦慮情緒。
(3)身體狀況。體質虛弱、疲勞過度、經常失眠的學生,對即將來臨的考試,容易激起較強的情緒波動,產生過度的焦慮。
(二)社會因素和學校因素
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教育政策體制和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大搞題海戰術,以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都會影響到教師和家庭的教育方式,影響到學生對考試的態度和認知評價。從而影響到考試焦慮程度的高低。
(三)家庭因素
求助者的父母及周圍的人對她的期望水平很高,尤其是她的母親由于顧及到自身的形象、面子對她寄托了很高的厚望,這些均加重了她的心理負擔。她也接受這種期望,對自己的要求很高.一旦自己有少許松懈怠慢,就會緊張自責焦慮, 導致學習效率差,再加上這種情況又沒有得到及時引導調控,于是情緒更加緊張 焦慮.....于是就陷入到惡性循環中了。
五.咨詢目標的制訂
根據以上的評估與診斷,同該求助者協商,確定如下咨詢目標。
具體目標與近期目標:適度調整個人和家長對考試的動機水平,注意學習過程,降低考試結果的關注度,緩解求助者焦慮情緒,逐步提高學習效率,正常參加考試,以坦然的心態面對中考。
長遠目標與最終目標:正確接受生活中重要事件的得失成敗,特別是對不確定事件的認知方式,多關注其積極面。促進求助者心理發展,充分實現人的潛能,促進人格完善。
六.咨詢方案的制訂
(一)咨詢方法與適用原理:合理情緒療法, 系統脫敏法。
合理情緒療法為認知療法中的一種,是根據著名心理學家艾利斯的著名“abc理論”而設計。為了使這一治療理論能被更好的理解,艾利斯極其同事常使用一個具體公式——a
b
初中物理是青少年學生進入物理知識寶庫的入門和啟蒙,它是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使學生具有初步觀察事物、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關鍵。然而,教學實踐證明,由于物理知識較為抽象,導致初中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并不高,因此,激發和穩固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是每一個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面臨的重大課題,那么,如何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呢?我以為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教案和學案的設計要體現趣味性
教案和學案的設計要體現趣味性就要一體化設計教案和學案,也就是要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體現教學手段和教師語言表達的趣味性,使教學過程能夠經常刺激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在持續的興趣中保持長久的注意力,為順利完成初中物理教學任務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方法的設計要體現趣味性。教學設計要盡量增加對學生有用的知識內容,讓學生通過學習從中汲取更多的有益的營養。例如:把物理教學中的一些知識設計成魔術,增強物理知識的趣味性;充分開發和利用學生好動的心理特點,用有趣的教學方法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轉化成學生積極的求知欲望,從而取得明顯的教學效果。
2.教師語言設計表達要體現趣味性。設計物理教學的語言,要實現“四個滲透”,即:德育滲透、美育滲透、科學滲透、人文滲透。教師在語言表達形式上要體現藝術美。只有做到了語言風趣幽默、講解生動,這樣才能夠引起學生的高度注意并認真聽講,才能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得知識、增加技能。
3.教學設計要理論聯系實際,要體現時代的特點。理論聯系實際,就是從內容上能夠反映最新科研成果,并且可操作性要強,能夠使學生從現實生活入手,從身邊的事物入手展開學習,激發學習興趣,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目的。
二、多媒體教學設備的應用要體現趣味性
如今,計算機及其網絡的應用已普及,各類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和自制課件已成為教師教學過程中得心應手的工具。這種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極大地豐富了教學內涵。其中,制作有趣的教學軟件是運用這一現代教育技術的重要手段。
現在的青少年學生非常喜歡電子游戲,面對電子游戲,他們簡直可以“廢寢忘食”。究其原因就是游戲軟件的設計制作非常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具有青少年所喜愛的趣味性。那么,教學軟件制作就如同游戲軟件一樣,學生也非常喜歡。這就說明教育輔助軟件的趣味性是激發教學對象產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通過軟件的應用,不僅使學生學到了知識,教師的教學水平也同時得到了提高。
三、要充分利用物理教材的內容設計教師的教學
現行初中物理教材的內容設計比較符合青少年的心理與生理特點,更顯示出教材的科學性、可行性和生動有趣的特點,是一本學生們愛不釋手的通俗科學讀物,同時也令每位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感到事半功倍。
1.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卡通化插圖。我們都知道,卡通畫是青少年十分喜愛的圖畫表達形式,其中的那些著名卡通人物往往使學生們終身難忘,這一點與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又非常吻合。如果把卡通插圖設計在物理教材中,就會使學生在學習中很快對物理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使初中物理教材能更好地為青少年學生的學習服務。
2.要充分利用教學中的游戲化實驗。教師的教學設計要從創設情景入手培養學生的興趣,物理教材中的趣味性實驗設計就給廣大教師創造了一個很好的教學情景,如果我們的教學從游戲中開始,那么教學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我們可以將部分枯燥的演示實驗制作成類似游戲軟件;還可以利用計算機和投影TV等電化教學設施再現物理實驗的基本情況等等。
總之,教學的趣味性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源泉。作為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研究教材,認真備課,在教學中,教師要采取多種教學模式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上增加趣味性,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關鍵詞:
情感教育;初中地理;教學;應用
一、情感教育在地理教學中的作用
從教育心理學上來看,關注學生的情感領域,從學生的情感世界出發,關注并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從中引導初中生進行高效學習,才是當今中學教育的主要發展趨勢和目標。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適當進行情感教育,可以為學生創造一個平等、友愛、融洽的課堂氛圍,不僅可以激勵學生學習,還可以促使學生積極思考,踴躍發言,從而進一步提高初中地理課堂的教學質量。開展情感教育可以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有助于教師更了解學生并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指導。
二、情感教育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模式過于刻板在傳統的地理課堂教學模式中,地理教師過于重視教學過程中知識的傳輸,過于重視研究教材和教學技法,卻忽略了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這使得精美的教案成了花架子,對學生的學習進步絲毫沒有效果。現有的教學模式需要進行適當的改革,將教學重心放在學生身上,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情緒和情感動態,才更有助于打造高效優質的地理課堂。
2.教學方式不合理目前大多數學校的初中地理老師在上課前或下課后均沒有與學生適當地做情感溝通,沒有深入到學生群體中,往往以完成授課為己任,忽略了學生的情感需要。例如在課堂上同學起身回答問題,當學生的回答與標準答案不一致或者沒有切中要害時,一些老師會打斷學生,指定其他優秀的學生回答,抑或通過語言暴力挖苦學生。殊不知這樣會給教學帶來更惡劣的消極效果。
3.學生學習興趣低下一方面,初中科目多且課程繁雜,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影響下,多數學生都會產生一種“地理課不是很重要”的錯誤認識。另一方面,地理課由于內容多且雜,范圍廣,被認為是一門抽象的科目,導致學生喪失學習興趣。地理考試的不理想也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學生學習地理課的激情和興趣。
三、初中地理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對策
1.樹立良好形象,提升情感素養首先,初中地理老師需要提升自身的情感素養,從根本上認識到為人師表需要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從情感上引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再者,要樹立良好的老師形象,初中生正在青春期,求知欲、好奇心都很強,因此作為初中地理教師首先要樹立好自身形象,不僅要滿足初中生的學習需求,更要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首先需要做到有嚴謹的教學態度,兢兢業業、一絲不茍的教學作風,從而循循善誘地引導學生。
2.轉變傳統教學觀念一方面,地理教師需擯棄原有的“填鴨式”教學觀念,認識到學生才是課堂真正的主體,而自己則是課堂的引導者,通過對學生的引導,促使學生更好地進步和發展。另一方面,老師需要尊重學生,對每一個學生公平相待,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更好地實施情感教育。
3.多元教學方式激發學生情感在初中地理教學的課堂中,可以積極采取多元化、有創意的教學方式來授課,一方面滿足初中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通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對地理課堂的興趣,從而提高授課質量。例如,可以從每日新聞入手,當講到各大季風氣候時,可以從日常的每日天氣預報引出話題,從而吸引學生的興趣,以熟悉的事物開展教學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僅可以啟發學生思考一些地理規律和一些現象的成因,也有助于教師通過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這樣的手段來突破一些教學難點。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對地理學習是很重要的,地理老師應當積極創新教學方式,促進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二、激勵性教育存在的問題
1.激勵教育表面化
根據我們對初中物理課堂激勵性教育的相關調查發現,對于老師們在課堂上采用的激勵手法,學生們普遍反映沒有什么獨特的地方,以口頭提醒和宣教為主。對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遭遇挫折、遇到困難、有所迷惑和無所適從的心理,老師們沒有采取效果更為積極的激勵方式,僅限于口頭說說而已,缺乏深度,不能贏得學生深層的認可,因而不具有有效性。
2.激勵方式單一
激勵性教育說起來淺顯易懂,但是在實際操作上,是要具有充分的心理學知識、心理教育學知識做基礎才行的。而且,對學生的心理學經驗和教育經驗也有著很深的要求。而對于大多數物理老師來說,他們對教育心理學的了解也僅限于常規的知識層面,而對于心理學可能根本就沒有涉及,因此在執行心理學的一些方法或者將心理學的激勵藝術融入到實際物理教學過程中并不是那么順利。加上有些學校的老師執教經驗不足,沒有能力在物理教學中把握學生們的心理狀態,因此也就無從進行激勵教育。除此之外,缺乏激勵性教育的指導思想和系統規劃的教案教材也是物理老師無法執行復雜的激勵性教育的主要原因。3.激勵性教育與課堂內容結合不夠激勵性教育只有貫穿到課堂內容之中才能真正發揮激勵的作用。而在實際初中教育教學活動中,我們發現真正可以將物理課程中的內容與激勵性教育聯系到一體的很少。一方面來說,物理教育屬于知識教育的范疇,不屬于心理或思想教育的范疇,因此要把激勵方式、激勵策略與物理課堂的話題聯系起來感覺比較生硬。第二是在物理課堂上,老師更注重對物理定律、原理、實驗和課題的講解,經常會忽視其中的心理激勵方面;無法針對課堂上學生的反應來了解其心理和情緒上可能存在的問題給出有效的處理辦法。
三、如何更好的進行心理激勵性教育
1.物理老師本身的心理學理論要加強
對初中生進行激勵性教學,首先要老師們能夠掌握如何分析學生的心理,如何把握學生更容易接受的激勵方式等因素才能加以開展。所以,當前最重要的是對初中物理老師的心理學知識進行培養,重點內容為如何正確的分析學生的心理狀態,哪一些激勵性方法可以進行嘗試以及如何結合物理課程的相關內容來進行激勵性教學。除了要傳授相關的激勵性教學的理論基礎、方法之外,適當進行相關知識的拓展也是很有必要的。對于大部分物理老師來說,心理學方面的內容并不擅長,多進行一些實用性的方法討論與指導,對他們盡快開展激勵性教學有推動作用。
2.要嘗試變通具體的激勵措施和方法
在物理課堂上進行激勵性教學,可以在以下幾個環節重點進行。第一是激勵學生進行物理實驗和實踐操作,比如涉及到體積計算、加速度實驗、重力實驗等一些簡單的試驗項目,難度不大,學生參與的熱情更高一些。老師們可以特別注重鼓勵大家嘗試去操作,甚至可以在課堂上設立對比實驗項目或同學之間分組對抗實驗比賽的形式,讓兩個小組之間展開互相監督比賽,從而促進學生的參與熱情。第二是在課堂提問和解答環節,有時候可以考慮讓學生來提出問題,讓學生來解答問題。這樣的互動教學,也會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初中生的認知中,對老師的認同和稱贊還是有很強的期待的,老師們也可以通過適度的認可和稱贊來表示激勵,促進學生進行更多嘗試。
3.物理老師之間開展的激勵性教育研討
物理課堂上的激勵性教育活動,可以說進行嘗試的難度比較大,一方面是老師沒有這方面的經驗,二是也缺乏足夠的方法指導。因此,有必要讓從事物理教學和激勵性教學嘗試的老師們定期的坐下來分享自己的經驗成果,大家一起針對學生群體的情況想辦法,制訂激勵性教育的計劃和方案,進一步觀察教學成果。為了保證效率,也可以讓初中的思想政治老師或心理健康導師參與進來進行討論,以把握激勵性教育的方向和策略。
物理學科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這就要求廣大物理教師不僅要具有豐富的物理知識,還有具備其他學科的相關知識,在專業素養方面成為“一專多能”的復合型教學人才。作為初中生首次接觸的新學科,物理比學生在小學接觸的科學和社會更加深奧、難懂,這也就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初中物理教師要想盡方法讓學生更快、更好地融入到物理學科中來,做好角色的轉化,改進學生傳統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使之做到手到、眼到、心到,讓其在學習掌握物理基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加強動手操作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促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面發展,全面進步。
1 初中物理教學現狀淺析
在以往傳統的教學方法中,教師往往更偏重于對理論知識的講授,使學生全然陷入了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題海之中,教師很少關注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養,更談不上對其創新思維的培養。在這樣的情況下,新課改的教學目標很難完成,學生科學價值觀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這個最終目標也難以實現。由于傳統的教學方式是一種被動式教學方式,它忽視了對學生學習方法、學習習慣以及科學創新方法的培養;過度強調學情的統一性,忽視了不同學生之間的個性差異與地區差異,難以適應不同學生個性發展多樣性的需要,因此,新課改的推行勢在必行。根據《初中物理新課程標準(試行)》的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始終貫徹“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這一教學理念,只有堅持這一理念,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切實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另外,新課標還要求教師重視對學生終身學習愿望、創新意識、探究能力和發散性思維的培養,摒棄傳統的狹隘、勢利的眼光,著眼于學生的長久發展,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巧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通過觀察實際生活,探究物理規律,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與科學精神。然而,綜觀目前傳統的教學方法,其與新課標的要求相比相去甚遠。而且,長久以來,教師的主要教學形式就是在講臺上講解課本,使學生掌握教材的內容,于是這就在學生腦海中形成了這樣一種意識:教科書就是權威,考試的試題就是教科書經過加工變成的,教師通過這些試題去檢測學生學習的好差。應試教育下的教學弊端已被暴露出來。因此,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探尋嶄新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正確學習、科學學習是當前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務。
2 轉變教育理念,明確角色定位,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牢固樹立以學生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觀念,努力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明確學生學習的過程是學生自主探究、思考,教師輔助指導的過程。教師的角色是學生建構知識體系的協助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應從傳統的知識傳授的權威者轉變成學生學習的輔助者,成為學生學習的伙伴和合作者。要對學生“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魚”,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另外,教學是教與學的過程,是師生互動、交流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互相溝通、互相啟迪、互相補充,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與情感體驗,以此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求得新發現、新思考,從而實現共同發展與教學相長。師生關系也是學生在學校關系中最基本、最普遍的人際關系,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3 精心設計教案,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俗話說得好,“功在課前,效在課堂”。一堂完美的課堂教學需要教師在課前深挖教材,精心設計教學方案,以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率。現在普遍使用的初中物理教材是以新課改的標準為依據而編纂的,因此,教師首先必須要吃透新教材,掌握新課標的詳細要求,在根據學生的實際學情,設計出合理的教學方案。而物理的新教材中也增加了不少的新內容,如一些探究性實驗、合作交流實驗、信息拓展窗口等,教師要充分應用這些教學資源,并結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明確不同的教學內容所使用的教學方案,以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物理。例如在講解《電阻》這一節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怎樣測定電阻的阻值,然后聯系電壓、電流、電阻之間的關系,凸顯由伏安法測定電阻阻值的優勢。這樣教師就可以在回顧以前學過的知識點的基礎上,鍛煉學生的知識實踐能力,使學生學習物理的有效性大增。
4 突出探究教學理念,提倡多元化的教學方法
探究式學習既是學生學習的目標,又是學習的方式。探究式教學是讓學生主動學習物理知識,并以科學的研究方法為載體,讓學生體驗探究式學習的過程。對初中生而言,學習科學的探究方法,能增強對未知領域探究、發現的興趣與能力,培養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因此,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主動改變以往以書本講授為主,實驗為輔的教學方式,突破“教師中心、課堂中心、教材中心”的局限,把探究式自主學習作為開展物理教學活動的基本思想,倡導多元化的課堂教學方式。
圖文分類號:TM73 文獻標識碼:A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往往會遇到學生的學習能力參差不齊的問題,既有成績優秀的、成績中等的,也有成績較差的學生。長期以來,初中物理教師上課時,由于條件限制,面對同一班級不同層次的學生或自己所上的不同層次的班級,只采取了一種面向中等生的折中方法進行教學,執行的是相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進度,備的是相同的教案,采用相同的教學方法、輔導方法和評價方法。這樣籠統地把所有的學生置于同一平臺上,容易造成能力強的學生吃不飽,能力中等的學生吃不好,能力差的學生吃不了的尷尬局面。因此,為了讓每一個學生都學好,必須改變原有的"一刀切"的教學方法,采用分層教學,這樣才能提高教學質量,兼顧全班同學的需要,使每一位學生學好課本知識。
1分層教學的含義
本文所指的分層教學是針對初中在同一班級內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按照《初中物理新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新課標)的要求,從各類學生學習物理的實際情況出發,將他們分成A(優等生,以下簡稱A類)、B(中等生,以下簡稱B類)、C(后進生,以下簡稱C類)三個層次,根據不同層次的要求,進行不同層次的教學。在對學生進行輔導、質量檢測與評價時,也對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策略。
2初中物理應用分層教學法前的準備工作
筆者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認為對初中物理實施分層教學策略,必須在充分做好以下工作的基礎上進行。
2.1對學生逐個調查,全面了解學生
在對學生逐個調查時,主要從學生的智能、學習方法與習慣、實踐操作技能、語言和數學基礎知識、存在的心理問題,以及在校內外的行為表現情況等方面著手。
(1)智能調查
智能是智慧和能力的合稱,包括感覺、記憶、思維、語言和行為等。為了取得實施初中物理分層教學策略的預期效果,必須了解每位學生的感覺的靈敏性、記憶的方法與持久性、思維的靈活性與堅韌性、語言的表達與理解力和在校內外的行為表現等。
(2)學習方法與習慣的調查
經過多年的觀察對比,由于很多原因和條件的限制,農村大部分初中生的自覺學習習慣比城市初中生差,學習方法也比同齡城市初中生欠缺。因而教師必須充分了解每位學生具體的常用學習方法的效率與其學習習慣是否真正良好,以便將來在實施分層教學時對癥下藥。
(3)實踐操作技能調查
由于受家庭和傳統教學模式影響的原因,有些農村學生做家務較多,適應能力強,在學校實驗操作能力也較強;而有些學生因父母從小嬌生慣養,家務做得少,久而久之就不易養成良好的動手習慣,實驗操作能力也隨之較差。
(4)語言和數學基礎情況調查
語言和數學均是物理學思維的工具。物理學中很多概念的含義及概念間的聯系要能準確理解,沒有扎實的語言基本功和豐富的數學基礎知識是很難做到的。
(5)存在的心理問題調查
農村初中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自卑,承受挫折的能力較弱,學習方式不適應,情緒起伏變化大,調控能力差和人際交往不適應等。
(6)行為表現調查
學生在校內外良好的行為表現是學好任何學科知識和做人的基礎。學生在校內外的社交情況和行為表現對其學習的正、負面影響是很明顯的。
2.2在逐個調查學生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分層
通過逐個調查學生,教師對學生的基本情況已有了較為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礎上,如上文所述,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將學生分成A(優等生)、B(中等生)、C(后進生)三個層次。對這三個層次的學生,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為了尊重學生的人格、需要、興趣和愛好,一方面教師不能在班上公布名單,另一方面教師要將他們按AB、AC或BC三種方法編座或編組(編組時,每組中A或B要占一半以上)。當然在不違背這三種編座或編組原則的情況下,教師也應充分尊重學生之間平時的交往。筆者試驗表明,這樣做很符合農村初中學生的交際心理,非常有利于分層教學模式的實施。
2.3對學生分層后,分別對各層學生制定不同的目標要求
在將學生按新課標的要求和他們的實際情況分為不同層次后,隨后就是對他們分別制定不同的目標要求。對于所授的教學內容,如物理知識點、概念、原理、定律或公式等,筆者通常的做法是:(1)對于C類,只要求知道、理解;(2)對于B類,不但要求知道、理解,而且還要求學會從現象、事實或各種實驗中獨立總結出;(3)對于A類,要求在達到B類目標的基礎上,能展開聯想,獨立探究,并能應用所授內容創造性地分析解決實際問題。
3農村初中物理應用分層教學的策略
(一)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實驗及教師的評價,使學生及時認識自己的學習能力,極大地鼓舞和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尤其增強了基礎較差學生的學習信心,直接激發了學習動機。
(二)提供的知識信息量大,學生獲得的知識較多
隨堂實驗教學能給學生較大的知識信息容易,使學生獲得較多的知識。隨堂實驗教學利用“動手、動腦、動口、動筆”等多種教學形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減少由于干擾失去的信息量,在課堂上獲得較多的知識。
二、上好隨堂實驗課,應該充分準備好的內容
(一)教案
隨堂實驗課,不僅雙邊活動多,而且情況多,時間不容易掌控。因此必須鉆研教材,領會教材精神,認真準備教案。我們根據教學的需要和實際情況,一般從下列三方面考慮隨堂實驗課。
1.將要求不是很高的教師演示實驗,經過適當改進,可由學生隨堂實驗。例如,課本上用鉛皮和鉛筆盒來演示物體的浮沉條件的實驗,可改由學生在課前準備好一支空牙膏管(尾端剪開)和一只玻璃茶杯。實驗時,先讓學生把牙膏管捏扁放在水杯里,它會在水中下沉,然后將牙膏鼓起一些,它就能上浮。
2.將課本中的小實驗和一些實驗習題,改為隨堂實驗。如用紙盒能將水燒開的小實驗,反復彎折鐵絲、彎折處會發燙等實驗習題,都可以配合新課教學作為學生隨堂實驗的內容。
3.課本上的學生分組實驗,雖然驗證性的居多,但有的也可以改為探索性的學生隨堂實驗。
(二)儀器
隨堂實驗是一種上課形式的學生實驗,由于初中物理實驗儀器一般都比較簡單,且多數實驗都是定性的,有些定量的實驗精確度要求也不高。因此,大部分物理實驗的儀器都可以自制,可供選擇的器材也很廣泛。
(三)了解學生
在備教案時,還應注意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應該如何解決,學生在實驗中可能遇到的困難都要做充分的準備。
三、隨堂實驗教學的形式
在實際實施教學時可根據教材、學生以及器材的實際情況采用多種方式進行。我們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種方式:(1)將隨堂實驗安排在新課前,起到激發學習興趣的作用。(2)將隨堂實驗安排在新課的教學過程中,起到幫助學生理解概念、解決疑難問題的作用。(3)將隨堂實驗安排在下課前的幾分鐘,作為復習鞏固新課之用。
四、隨堂實驗教學的作用
(一)培養了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
學生實驗操作能力的高低對他們今后的工作和學習有著重要影響。生活中小到照明電路的安裝、各種物體質量的測量,大到交通運輸和生產勞動,都需要這方面的能力。新課標把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作為一個很重要的內容,這就要求我們去探索一種更為有效的方法來達成目標。
(二)改變了傳統的“教師講演,學生聽講”的教學局面,促進了物理教學方法的改進
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作用和地位得到了顯著提高,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實驗、探索知識的機會大大增加,學生積極性、主動性高漲,良好的實驗習慣和科學態度在實踐中逐步形成,實驗能力不斷得到提高。
(三)促進了初中物理教學質量的大面積提高
教育工作應該以教師的人格為依據,良好的教師素養及人格魅力將對教學產生積極、深刻、潛移默化的影響。初中是學生成長的重要時期,物理是學生認識世界的重要課程,初中物理教師如果能夠將自身學科素養及人格魅力運用到教學中影響學生,那么不僅會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且將對學生的認知、世界觀、行為習慣等產生積極影響。
1.教師素養及人格魅力對初中物理教學影響概述
1.1教師素養及人格魅力包含的內容及方式
物理教師需要具備的素養包括:專業而精深的物理知識水平、必備的教學機智和創造力、高超的教學藝術和組織能力、積極嚴肅的教學態度、為教學獻身的精神等。教師的人格魅力是指教師在性格、能力、談吐、氣質等方面具有的吸引學生的一種能力。教師素養及人格魅力表現的方式眾多,具體包括:幽默的教授、細致耐心的講解、良好的時間觀念、兢兢業業的態度等。
1.2教師素養及人格魅力對物理教學影響應實現的目標
教師素養及人格魅力對物理教學影響應該實現兩個目標:一是學科能力,通過教學能夠讓學生更高效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習的物理知識,明白物理現象的特征和原理,能夠結合實際應用等;二是個人能力,通過教學能夠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和技巧,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形成樂于探索、積極發現、互幫互助等優秀品質。
2.教師素養及人格魅力在物理教學中的發揮方式
2.1教授學生科學理解物理知識
教師傳道授業,首先要對物理知識有深刻、科學的理解。對于所傳授的知識,教師應該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碰到不熟悉的方面應積極詢問其他教師或者查資料,專心備課,為教學傳授奠定扎實基礎。教師應該利用對知識的熟悉尋找恰當的切入點引導學生,更深刻的知識理解和結合實際深入淺出的引導,既能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又能增強學生對教師的信賴感,讓學生更愿意聽信老師,相信老師。
2.2引導學生對物理現象的思考和探索
物理課程與其他課程不同,更傾向于探究和思考,這恰恰是課堂教學效率低的一大癥結所在。不少初中生已經適應了灌輸式的教學,對于探究和思考往往比較茫然或者存在惰性心理。作為物理教師,如果我們能夠利用學生感興趣的命題或現象,或者樂于接受的方式教授這些內容,則效果不言而喻。教師要能夠專業地解釋生活中的各種物理現象,對于新興事物或現象也能講述其原理,通過講解使學生“恍然大悟”,從而樂于聽講。物理課堂應該從生活現象出發,讓學生在熟悉的地方開始思考,進而學習探究。
2.3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式
初中學生思維活躍、好奇心重,正是教師培養學生思維方式的黃金階段。思維方式的培養能很好地表現出教師的素養,優秀的教師遵循科學的思維方式,由現象到本質,而不是照搬課本。通過科學的思維,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識和規律,更清晰地明白物理現象的本質。學生掌握正確思維方式,學習更輕松、更快樂,便會崇拜教師的知識和魅力,產生很強的學習動力。
3.教師素養及人格魅力在物理課堂中的具體實施
3.1教師素養及人格魅力在物理課堂中的模范作用
教育就是習慣的養成,好的教師應善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初中生學習習慣的養成很大程度上是受教師影響,教師極高的教學素養及人格魅力在這方面將會產生很大作用,初中物理教師如果在課堂中做到:按時上課、完整整潔地做板書、作圖和答題方式規范、實驗一絲不茍、做任何事都保持認真態度等,潛移默化中學生就會養成如此習慣,教師的模范作用對于初中學生效果顯著,一定要充分利用。
3.2教師素養及人格魅力在物理課堂中的引導作用
物理是一門要求動手能力和實驗的課程,學生通過實驗與動手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識,產生創新想法。因此物理教師不能為提問題而提問題,而是引導學生思考進而提出問題,只有真正的疑問才是進步的關鍵。對于物理問題的解答,既需要教師通過講述相關實驗和結論解答,又要讓學生通過實驗尋找答案,自己歸納。物理教師素養的體現是傳授學習之道、學習方法、實驗方法,人格魅力的體現是讓學生感覺學習是快樂的、有成就感的。
3.3教師素養及人格魅力在物理課堂中的創造作用
教師素養及人格魅力對物理教學的創造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營造氛圍環境,如果物理教師有極高的人格魅力,那么他(她)的課堂將能更好地引起學生關注,課堂氛圍活躍積極,師生互動頻繁高效,學生更樂于接受知識,學習效率極大提高。此外,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各種教學活動吸引學生注意力,“創造”魅力;二是創造性地教學,培養學生創造性的思維能力。創造性的教學是指不拘泥于固定教案和課本,教師能夠將物理知識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連,從常見現象中引導學生學習物理知識,能創設情境吸引學生思考,教學方法具有創造性,如開拓式實驗、探討式教學、分組討論等,真正把教學教“活”。對于培養學生創造性,一方面教師以身作則,經常創造性教學,并傳授給學生方法和經驗,另一方面鼓勵和提倡學生多進行創造性活動和實驗,讓學生從生活現象、生活經驗中尋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教師素養及人格魅力對教學的影響深刻而長遠,但不是一蹴而就能完成的,教師富有耐心地在教學中滲透和改進,從各方面提高素養及人格魅力,教學相長,真正把自身素質提高和教學水平提升落到實處,為教學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G64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9162(2008)3-0015-05
初中是基礎教育的關鍵時段,特別是在今天的終身教育的背景下,學生面臨高學歷競爭以及學業負擔日益加重而言,它顯得尤其重要。在初中階段,學生面臨許多問題,考試失敗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因此開展學生的學習指導和幫助學生進行自我調整、自行適應是有必要的。
1.初中生考試面臨的問題
眾所周知,現行的教育制度仍以應試教育為主,而不像西方國家一樣以動手和創新能力的開發為主。正因如此,再加上初中生所處的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的轉型期使得初中生面臨一系列考試問題,初中生面臨考試問題的原因主要有:
1.1教育方式單一,教育模式僵化
古代文豪韓愈提出:“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他在對老師下定義的同時實際上也概括了中國傳統教育的模式,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文明程度的提高,教育模式相對落后和僵化已經不再適應當今的教育發展要求,程方平、毛祖恒等編著的《中國教育問題報告》中指出“在知識經濟時代,教育的這種沉迷于傳統的特點已不被時代所容,再想以堅固的象牙塔來禁錮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思想和行為,使之無法真正與社會交流和溝通,只能使教育陷于蒙昧和迂腐的深潭” [1]面對于此,應該有一種能結合中國傳統的注重理性、知識教育和西方注重技能和創新能力的新型、完美組合的教育模式,這樣教育方式的多樣化就會使得我們培養出來的人才不盡是“方”或者都是“圓”,而是讓他們各盡其才、各顯其能。
1.2考試模式單一,過分看重成績
在中學教學過程中,學校、教師和家長都關注學生的成績和進步,但關注的主要是考試成績。諸如,“推優”、選班干、入團等等,學校老師都以成績為主要參考。如此一來,就使得學生只注重卷面成績而忽略了考試的真正目的。一些學校更是把考試排名、分等級炒得沸沸揚揚。這對于那些考試不理想的學生來說,最大的壓力莫過于此,隨之而來的是對學習的厭惡、反抗甚至是逃學。那么家長呢,學生回家家長就問,這次測試考得怎樣?排名第幾啊?一聽到考試失意,立馬一頓劈頭蓋臉的責罵,而不是對考試失意的分析和引導孩子對考試的正確看法,然后對下一次考試提出希望和鼓勵。
再者,老師考試的模式單一,注重卷面考試,而忽略學生創新能力,動手能力以及體能素質的綜合考察,使得一些學生的特長沒有被認可和發揮,不能真正體現學生的能力,這就使得部分學生產生不服和叛逆。于是學習態度不端正,考試次次失意造成了惡性循環。
再次,對于剛步入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此時的叛逆心理較之以前就顯得強烈,而初中階段正值教育的關鍵時期,對其心理和生理的良好成型就顯得至關重要,不僅如此,對其知識掌握的影響也就非同一般了。倘若不能及時疏導其心理障礙,那么他們考試失意就“情有可原”了。
1.3家長配合不夠,教師孤軍奮戰
自從“減負”實施之后,初中學生的課業負擔減輕;與此同時,學生的業余時間也相應增多,這就給教師的教育帶來新的問題:如何在更少的時間和作業量相對少的情況下做好教育教學工作。正如前所說,學生的學習時間和課業相對少,加上新編教材注重動手和探索能力的教案,使得學生在課堂上掌握知識點就變得更加困難;而要解決這一難題僅僅依靠教師單方面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們的孤軍奮戰既使他們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也使得教學效果不盡人意。
要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并非是學校和教師單方面的責任,而是要求學校、教師、家長共同努力、相互配合。一些家長沒有意識到這點,而忽略了“家庭教育”,要知道,孩子在家的時間肯定比在校多,如果家長沒有在第一時間內了解自己孩子的不良學習習慣甚至是不良的心理狀態,任其所為,試問,這樣孩子能考出理想的成績嗎?
1.4學生自主性差,學習動力不足
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由于其自控能力、對學習的認識以及主動學習的動力不足導致對知識的掌握不夠,未能使知識系統化,這樣就使得他們不能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也就不能使他們在考場上脫穎而出了。
新教材的實施,對學生的動手和探索能力要求的增加,對于一些知識點,課本和教師將不會直接告訴學生,而是要求學生自我總結和歸納,甚至要求自行分析、實驗從而得出正確結論。面對于此,學生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更不要說去適應它了。這樣,不能端正原有的學習態度、自主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無法與新教材相適應,知識就不能扎實掌握。
還有一部分學生錯誤的認為,努力學習的學生是“死讀書”、“書呆子”、“低智商”, 而“高智商”的學生應該是會玩、能玩,不是“死讀書”。在這樣思想的驅使下,他們揮霍光陰,荒廢學業。
2.初中生考試失敗的原因
2.1考試焦慮
考試焦慮我們可以從這兩方面進行分析。由于先天或后天形成的神經衰弱癥、緊張癥、急躁癥等導致了在考試過程出現焦慮情緒,從而使得考試的失敗。再者,由于生理原因(多見于女生),使得他們在有序間斷的時間里心情郁悶、浮躁,加上對考試沒有正確理解,壓力過大考試焦慮的產生就順乎其然了。還有一種歸因于心理因素,“初中的學生思維逐漸趨于成熟,逐漸意識到努力經常被看作是對低能力的一種補償,因而在人們普遍以成績的好壞來衡量學生是否有能力的今天,初中生尤其是那些刻苦學習的學生為了維護自己是有能力的積極形象,就特別看重考試,這就使得初中生考試焦慮有所回升”。[2]大家都知道,適當的壓力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動力,而過度壓力反而會促使他產生強大的精神壓力,甚至導致了更多學生的反叛和厭學。同時,中國的家長也會對他們的孩子嬌慣,過分看管和呵護,期望值過高,教育不一致等。家長的不良心態及錯誤教育方式導致的結果是學生對家庭的依賴性過大,獨立性較差,營養過剩,身體不良和心理素質偏差,意志品質薄弱,不能積極勇敢地面對困難和壓力。如此一來,他們“血濺考場”就不足為怪了。
2.2教學方法不當
不能不承認,在過去,我們絕大部分的教學內容繁、難、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結構單一,教學方式單調,課程內容沒有生活化,與實際銜接性差。而新編教材卻側重動手、創新和探索能力的培養;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教材雖改,但考試的制度、衡量的標準卻是“一如既往”,新教材與舊制度無法兼容,我們的學生面對這些問題沒有很好的處理、調整和改進學習方法、沒有使知識系統化、網絡化,沒有從實質性抓住規律,切實掌握知識從而未能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卻死記硬背,搞題海戰術。這樣怎能好好的答好命題靈活的試題?
2.3學生努力不夠
個體努力不足是導致考試失敗的內在因素之一。我們了解到,在考試失敗的學生中,絕大多數是因為平時學習努力不夠,知識掌握不牢造成的。如前所述,部分學生認為,現在拿高分不光榮,而是看誰會玩,誰不“死”讀書,誰的智商高。他們沒明白“書山有路勤為徑”、“一分辛勞一分才”的道理,知識沒能很好的掌握,考試失意當然是必然了。同時,還有一部分學生沒有清楚的認識到初中階段是學習的重要階段,而沿襲了小學時貪玩、不重視學習的壞習慣,教師又沒有做出有針對性的引導,使得學生的叛逆、厭學情緒加重,這樣就更別說他們能努力學習了。
2.4應考技巧不足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學生忽略了應考技巧的重要性,而是死記硬背定理、公式,在考試之時以常規思路解題,讓他們面對發散思維、創新思維、應變能力、計算能力的挑戰他們只能是“絞盡腦汁”、“束手無策 ”了。例如(以數學為例),出題者為了考察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在選擇、填空題別出心裁,非用非常規思路不能速解。如果學生不能很好掌握“圖象法”、“待定系數法”、“特殊值法”、“逆向思維法”、“同類比較法”等,那么他們就無法在規定的時間完成答卷,成績也不盡人意了。更有甚者,一些考生在考試中遇到難題,不能做出好的處理,老是在琢磨,試圖把它解答出來,但最終卻沒能解答,時間消耗,后面的題目也未完成,試卷沒有檢查,正確率低,分數自然低了。
2.5學習興趣缺乏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它能產生學習的強烈動機與愿望。信心是對自己能力的信任和對學習成績的期望。一些學生對學習沒興趣,因此學習動力就小,平時學習所花的時間也就少,學習效果差。“教人未見其趣,必不樂學。”因此,能否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關系到教學的成功與否,只有當學生對其學習內容產生興趣,才會樂意去學,才會去積極思維,才會受教育于輕松愉快之中;如果老師沒有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引導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學生考試失意,從而產生厭學情緒,造成惡性循環。
3.中學生考試失敗的對策
3.1創設問題空間,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激發學生認識上的沖突,造成強烈的求知欲望,點燃思維的火花。同時,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權利,應該創造一個寬松、自主的有特色的學習環境。正如所說的:“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保護學生的探索精神、創新思維,營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圍,為學生的稟賦和潛能的充分開發創造一種寬松的環境。”
“學校憑借恐嚇、壓力和權威來教育管理學生是一件最壞的事,它破壞了學生深摯的情感和真誠、自信,它養成學生馴服的性格。”[3]每一個教師都有著教育和教學的雙重職責,既不是一味的進行知識的講解并無休無止地對學生進行高強度的解題訓練,也不是為了考試的成績和由成績所帶來的淺薄的榮耀而勞作,而是要更關心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是否有樂趣可言,更關心自已的教育對他終生發展是怎樣的一個影響。作為教師,所做的不僅僅是“解其惑”,而更應該使他們能夠“趣其惑”、“惑其惑”,從而使得他們的知識不斷得到提高。
“最好的教學其實就是鼓勵學生在學習中自己去設計,自己去實施,并且自己去評估” [4]衡量人才應該不拘一格,同樣的,教書育人也要不拘一格。對同樣的課程,針對不同的學生群體所采用的教學方式和方法也應有所不同。因為他們的思想理念、學習基礎、思維方式各有千秋。比如,城市和鄉鎮之間、層次水平的高低之間的差異,等等。這些差異必然要求教師的教學方式、方法要有所不同。教師應該在了解主體學生的學習特點的前提下靈活使用教學方式,而不能墨守成規、照本宣科。因此,作為教師應該積極主動地嘗試著素質教育和教育改革,推動著中國教育革命的步伐,真正的起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3.2加強學習交流,改進教學方法
3.2.1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
古人說:“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學習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不斷交流、相互促進的過程。如果閉門自讀,不重視學習心得的交流無異于固步自封,如同井底之蛙。由此,有效組織學生對學習方法的交流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可以讓學生交換作業批改,并告知對方的不足。這樣,學生能夠在批閱他人的作業中得到對比和參照,知道自己的優劣之處,對改正而言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確教導學生認識競爭,開導學生主動交流學習經驗;開展學習方法的專題討論,最終實現共同進步。
3.2.2改進教學方法
教師對知識點的傳授過程能否有效的把學習方法貫穿在教學當中,對學生快速、高效地掌握知識,從中摸索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是很關鍵的。教師應該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對考試經常失意的學生找出他們的學習特點,從而更好地指引他們盡快掌握適合他們自己的學習方法,使他們“脫離考試失意的苦海”。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告訴學生掌握知識難點、易混淆點,提醒和促使他們少犯錯誤,達到高效掌握知識點的目的。例如,在教學過程中,請學生當“醫生”,把一些學生容易犯錯的題目板書,讓他們指出錯誤之處,并改正。這樣,一來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二來使得學生印象深刻,減小了犯錯的可能性。再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及時關注學生的聽課狀態,適時調整教學方法,使“45分鐘效益”充分發揮。
3.3改革考試方法,正確對待考試
如果將分數視為評價學生的結論,以及排隊區分優劣學生,這是考試價值的第一個層次,是最膚淺,最低層次的價值。此時,考試相對于教育和教學是獨立的,只是為了給個分數,這樣的考試可操作性最強,造成負面影響的可能性也最大。現實考試的多數結果是對學生進行否定或部分否定,強調的是試卷上出現的錯誤和產生錯誤的原因,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而這樣的結果卻是壓抑了學生對自我價值的認識;而考場環境所體現的師生間人際關系,也因教師的觀念態度和行為變化產生了沖突和對立,從而影響了本來健康的教學環境。由此表現出了考試霸權的另一個側面,形成了學生對于考試的依附性和從屬性,使他們原本可以在思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積極性、自主性和創造性受到極度的壓抑。因此,教師應該在表彰考試理想的學生的同時更加要注意鼓勵和引導考試失意的學生群體;因為他們的心理脆弱程度和心理安慰需求比考試理想的學生更高,如果處理不當容易使學生走極端,更別說安心讀好書了。大家都知道,教育以外越來越多地使用考試手段選擇各類人才,這無形中影響著教育,加強了考試在教育中的地位。在此,我們不禁要問:當今中學的考試是否真的能夠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高考制度是否確實選拔了合格人才?高分低能是否就是我們需要培養的人才?而這一切,都急需引起社會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3.4重視心理教育,提高心理素質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工作和學習的重要保障,針對初中生的心理特點,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方面進行指導。
3.4.1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學校要專門開設健康教育課或講座,利用廣播、電視、錄像、黑板報等宣傳工具,針對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及知識要求,讓中學生從多角度、多場合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引導他們正確認識其身心發展特點,掌握解決心理問題的方法和技巧。轉變不良行為,從而使其具有良好的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在有必要的時候可以利用每星期的班會進行心理教育的專題講座。在確定講座課題的時候應注意課題要有針對性,要注意前后銜接,要能夠成體系。也可以派學生代表上臺講述關于如何疏導心理壓力,以利于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
3.4.2開展心理咨詢
心理咨詢是解決初中學生心理問題的有效方式,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在現階段,針對初中生心理素質的現狀,很有必要配置專職的心理咨詢教師。設立心理咨詢室、心理咨詢熱線、心理咨詢信箱等等。甚至在必要時還得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對個別學生的心理疾病進行跟蹤治療,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3.4.3進行壓力疏導
大家都知道,壓力會產生動力;但過大的壓力也會構成殺傷力。“壓力和個體心理健康的關系極為密切。沒有壓力或壓力過分缺乏的環境對個體心理健康將產生不利的影響” [5] 適度壓力是維持和加強學生心理健康的方式之一,它可以使學生提高思想集中,專心致志,積極進取,從而使得學習效率的提高。相反地,過度的壓力超過了學生的承受極限,它將會給學生心理健康帶來積極和消極兩方面的影響。對部分心理素質和認識比較差的學生來說,沒能很好的調節,高度壓力就促使了種種心理癥狀的發生,甚至造成疾病的誕生,使整個身心遭受摧殘。“根據調查資料的顯示,城市中學生的心理壓力比鄉鎮學生高” [6]在城市,學校、家長對學生和子女的要求和期望比鄉鎮要高,而這樣過大的壓力使得城市學生的心理問題顯得更為嚴重。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學校應該積極配合,作好學生的心理教育工作。再者,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及社會文明的發展與進步,思想意識的改變,初中生的獨立意識,個性意識逐漸增強;然而,面對這些改變,社會、學校和家庭均沒有作好充分的應對準備,學校和家長的教育方式不當,他們與學生的沖突和矛盾必然導致學生的叛逆、厭學、心理問題的出現,極端的體現就是引發嚴重的教育問題和社會問題。于此,家長應該及時的了解自己孩子的心理狀態,適時向老師報告情況,共同制定行之有效的心理疏導方案。
參考文獻:
①. 程方平、毛祖恒.等編著. 《中國教育問題報告》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11版 第5頁
②. 王水珍著《不同維度下考試焦慮的比較、分析及教育建議》. 華中師范大學教科院
③. 祝蓓里等編著《心理學》. 華東師大出版社 2002.1版 第419頁
④. (美)Stephen D.Brookfield著 張偉澤譯《批判反思型教師ABC》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002.1版
⑤. 吳永軍著《課程社會學》 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0.8版 第157頁
⑥. 祝蓓里等編著《心理學》 華東師大出版社 2002.1 版 第376頁
⑦. 張豐著 《關于初中學習體驗與學習狀態的調查》 浙江省臺州市教研室
The Reason Analysis and Counter-plan Thinking that Junior High-school Living to Fail in the Examination
地理科學是中學一門基礎課程,他主要以地理科學知識為重點,與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思想情感價值觀培育有機結合,是新課改下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對于初中生而言尤其是初一的學生,地理學科較為陌生,此外由于受到中考指揮棒的影響,學生對于地理學科的重視度不夠,學習積極性較低,課堂參與度不高,學習效果不盡如人意。
因此,如何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構建高效課堂,讓學生提高地理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已經成為地理教師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筆者認為,要全面構建地理高效課堂,應該結合地理學科特點,改變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思路和教育方法,擴大課堂教學容量,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提高地理教學的趣味性,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重視提高學生地理知識技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努力挖掘教材。與生活實際結合,激發學生興趣
1.排除心理障礙,樹立學習信心
信心是學好地理學科的前提條件,它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經緯線這部分內容對于初中學生,尤其是初一的學生而言較為抽象,學生常常感到困惑和畏懼,老師可以利用學生座位所在的行代表緯線和用列代表經線,隨機選出一個學生確定他所在點的經度和緯度,再附加上每行緯度相差20度和每列經度相差30度的條件,讓學生們根據上述要求報告自己所在位置的經緯度。通過把抽象的經緯線知識設計成學生容易理解的活動,學生在活動中解開了疑惑,找到了規律,排除了畏懼心理,享受到學習的樂趣。要想讓學生對地理學科產生信心,關鍵在于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幫助學生排除畏懼心理,進行教師角色轉換,注重教學方法,創新課堂教學,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環境,讓學生在課堂中找到自信,享受學習的樂趣,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
2.努力挖掘教材,創設生活情境
《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地理課程要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側重基礎性的地理知識和技能。教師應該努力挖掘教材,靈活處理教材,并將教材與生活實例緊密相連,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和實例,讓學生擺脫對地理的恐懼和陌生,產生真實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樹立“地理來自生活”的新形象,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知識,探究地理科學的興趣。如:在學習人教版八年級地理《季風氣候顯著,氣候復雜多樣》時,教師以學生們的生活體驗夏天吹東南風而且經常下雨,冬天吹西北風而且天氣很干燥為切入點,組織學生對季風氣候進行小組討論、分析。讓學生用平常感受到的知識加深對我國季風氣候變化的理解,師生一起歸納總結出:冬季風與夏季風共同構成了我國的季風,夏天降水主要是受夏季風的影響,冬天干燥主要由于冬季風造成的,從而達到課堂高效和有趣。
二、創設問題情境。與學生實際結合,激勵學習動機
創設問題情境對于構建高效課堂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它能夠幫助學生帶著疑問學習,開拓思維,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實踐探究的良好學習習慣。因此,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用心設計具有啟發性、探究性、合理性的問題情境。
在問題情境的創設中主要應圍繞兩個方面:一方面,設計的問題要符合初中生的年齡和性格特點,具有趣味性、啟發性,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課堂的高效運轉;另一方面,教師創設的問題要符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把握好難易程度,讓學生“跳一跳,能夠得著”,樹立學習的信心。如:在學習長江時,教師可以設立以下問題:
(1)長江自源頭至人海口,落差約多少?(2)長江自源頭至宜賓,落差約多少?(3)長江水能集中在哪一河段?為什么?(4)假如你是一個水電站建設專家,你將把水電站建在長江的哪些河段,才能充分發揮長江的“水能寶庫”作用,為什么?
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四個問題由淺入深,環環相扣,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引導學生帶著問題思考,發散思維,讓學生在思考、討論、交流的過程中,發現了長江上游主要流經山區,落差大。推理出河流的流速快;從降水量分布圖中發現長江流經地區降水豐富,推理出河流的水量大,從而加深對長江是“水能寶庫”的理解和掌握。
三、運用多媒體技術。與課堂教學結合,提高課堂效率
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一方面,能夠將圖像、音頻、聲像有機結合起來,化抽象為具體,化靜態為動態,創設出豐富多彩、富有生活氣息的教學情境,使初中地理課堂教學變得形象生動;另一方面,多媒體信息技術可以將教師教學過程中所需的教案、板書等內容提前制作成課件,節省了熟悉板書的時間,增加了教學容量,教學進度變得緊湊有序,有利于大力提高課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