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1 09:10:0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技術創新發展分析,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引言
生物技術藥物(biotechdrugs)或稱生物藥物(biopharmaceutics)是集生物學、醫學、藥學的先進技術為一體,以組合化學、藥學基因(功能抗原學、生物信息學等高技術為依托,以分子遺傳學、分子生物、生物物理等基礎學科的突破為后盾形成的產業。
一、生物制藥技術
目前生物制藥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向:
1.1腫瘤在全世界腫瘤死亡率居首位,美國每年診斷為腫瘤的患者為100萬,死于腫瘤者達54.7萬。用于腫瘤的治療費用1020億美元。腫瘤是多機制的復雜疾病,目前仍用早期診斷、放療、化療等綜合手段治療。今后10年抗腫瘤生物藥物會急劇增加。如應用基因工程抗體抑制腫瘤,應用導向IL-2受體的融合毒素治療CTCL腫瘤,應用基因治療法治療腫瘤(如應用γ-干擾素基因治療骨髓瘤)。基質金屬蛋白酶抑制劑(TNMPs)可抑制腫瘤血管生長,阻止腫瘤生長與轉移。這類抑制劑有可能成為廣譜抗腫瘤治療劑,已有3種化合物進入臨床試驗。
1.2神經退化性疾病老年癡呆癥、帕金森氏病、腦中風及脊椎外傷的生物技術藥物治療,胰島素生長因子rhIGF-1已進入Ⅲ期臨床。神經生長因子(NGF)和BDNF(腦源神經營養因子)用于治療末稍神經炎,肌萎縮硬化癥,均已進入Ⅲ期臨床。美國每年有中風患者60萬,死于中風的人數達15萬。中風癥的有效防治藥物不多,尤其是可治療不可逆腦損傷的藥物更少,Cerestal已證明對中風患者的腦力能有明顯改善和穩定作用,現已進入Ⅲ期臨床。Genentech的溶栓活性酶(Activase重組tPA)用于中風患者治療,可以消除癥狀30%。
1.3自身免疫性疾病許多炎癥由自身免疫缺陷引起,如哮喘、風濕性關節炎、多發性硬化癥、紅斑狼瘡等。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多于4000萬,每年醫療費達上千億美元,一些制藥公司正在積極攻克這類疾病。
1.4冠心病美國有100萬人死于冠心病,每年治療費用高于1170億美元。今后10年,防治冠心病的藥物將是制藥工業的重要增長點。Centocor′sReopro公司應用單克隆抗體治療冠心病的心絞痛和恢復心臟功能取得成功,這標志著一種新型冠心病治療藥物的延生。
基因組科學的建立與基因操作技術的日益成熟,使基因治療與基因測序技術的商業化成為可能,正在達到未來治療學的新高度。轉基因技術用于構造轉基因植物和轉基因動物,已逐漸進入產業階段,用轉基因綿羊生產蛋白酶抑制劑ATT,用于治療肺氣腫和囊性纖維變性,已進入Ⅱ,Ⅲ期臨床。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轉基因動、植物將成為未來制藥工業的另一個重要發展領域。
二、生物制藥發展分析
未來生物技術將對當代重大疾病治療劑創造更多的有效藥物,并在所有前沿性的醫學領域形成新領域。
生物學的革命不僅依賴于生物科學和生物技術的自身發展,而且依賴于很多相關領域的技術走向,例如微機電系統、材料科學、圖像處理、傳感器和信息技術等。盡管生物技術的高速發展使人們難以作出準確的預測,但是基因組圖譜、克隆技術、遺傳修改技術、生物醫學工程、疾病療法和藥物開發方面的進展正在加快。除了遺傳學之外,生物技術還可以繼續改進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療法。這些新療法可以封鎖病原體進入人體并進行傳播的能力,使病原體變得更加脆弱并且使人的免疫功能對新的病原體作出反應。這些方法可以克服病原體對抗生素的耐受性越來越強的不良趨勢,對感染形成新的攻勢。
除了解決傳統的細菌和病毒問題之外,人們正在開發解決化學不平衡和化學成分積累的新療法。例如,正在開發之中的抗體可以攻擊體內的可卡因,將來可以用于治療成癮問題。這種方法不僅有助于改善癮君子的狀況,而且對于解決全球性非法貿易問題具有重大影響。
各種新技術的出現有助于新藥物的開發。計算機模擬和分子圖像處理技術(例如原子力顯微鏡、質量分光儀和掃描探測顯微鏡)相結合可以繼續提高設計具有特定功能特性的分子的能力,成為藥物研究和藥物設計的得力工具。藥物與使用該藥物的生物系統相互作用的模擬在理解藥效和藥物安全方面會成為越來越有用的工具。例如,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在藥物審批的過程中利用DennisNoble的虛擬心臟模擬系統了解心臟藥物的機理和臨床試驗觀測結果的意義。這種方法到2015年可能會成為心臟等系統臨床藥物試驗的主流方法,而復雜系統(例如大腦)的藥物臨床試驗需要對這些系統的功能和生物學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
[中圖分類號]TE19 [文獻碼] B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3)-10-147-1
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與日益增加的物質要求,使得我國對油氣資源的需求也變得更加迫切。近幾年,中國石油工業越來越注意加大科技攻關力度,并且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力求突破創新,并取得一批重要的科研成果。有這些勘探理論與應用技術的支持,中國石油不僅在油田的儲集上取得重大發現,而且維護了資源市場的穩定與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
1現有的石油地質勘探技術
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石油地質勘探技術也正向作業化和工具集成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而且以多學科協同研究為基礎的油氣勘探研究體系是一項綜合體系,取得了長足進步。
(1)鉆井技術。
欠平衡鉆井技術是通過減輕底層的損害,克服卡鉆等問題,進而提高石油機械設備的鉆速,是開發枯竭油層的首選。
(2)測井技術。
測井技術是利用巖層的電化學特性、聲學特性等物理特性,測量物理參數的方法。隨著計算機科技的迅猛發展,采集、處理和解釋測井數據的技術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同時,成像測井技術、套管井測井技術、核磁共振測井技術也都得到快速發展。
(3)物探技術。
物探技術作為石油開發領域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未來中將出現的至關重要的技術包括:實時地震油藏生產監測,可視化控制的鉆井進程,完善多分量地震勘探技術,以及全方面提升工作組的資產評估能力和研究能力。
2石油地質勘探的創新路徑
我國的油氣資源勘探面臨巨大的挑戰,大幅度提高油氣資源保障的工作變得更加困難,因此,為了促進并保障我國經濟健康、快速的發展,確保國家能源安全,就必須加強石油地質勘探的創新研究,不斷開創石油地質勘探的新路徑,把石油資源的開采使用效益全面提升。
(1)多維發展,以提高石油的綜合勘探水平。
石油勘探在今后面臨越來越復雜的世界性難題,比如:復雜山形、薄層、超低孔低滲、黃土塬等作業。從油田發展的整個生命周期中,物探技術始終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挑戰。為此,中國石油以二維、三維描述、三維可視化、四維檢測為技術路線,制定了物探研究技術的發展戰略。為確保國家能源的安全,在二次開發階段,地震、測井等工作逐漸實現工程技術一體化,為勘探實現全面服務提供解決方案。
(2)充分利用計算機仿真技術,提高石油勘探質量。
計算機、機械技術的突飛猛進為三維地震模擬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可能,使得含油氣系統模擬、油藏模擬及盆地模擬方面都取得顯著的進步。與此同時,由全球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地質信息系統及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組成的3G技術將實現生產管理、數據組織、力學研究及工程設計上的一次新的跨越。含油氣系統使得以往單獨地逐一研究各個單一的成藏條件的狀況得到改善,把油氣的運移、聚集作為一個完整的科學體系進行應用,成為不可或缺的油氣理論和手段。
(3)通過可膨脹套管技術,以降低勘探成本。
常規鉆井中下井的套管尺寸不是逐漸變化的,井口到油層的尺寸是越來越小的。因為這樣,井眼的尺寸會在某一程度上限制井下作業,有的甚至不能達到目的層。而最近殼牌研究中心開發的割縫管的直徑可以逐漸膨脹2倍,可以比異型管更容易擴徑,從而完全解決問題。目前,該技術已被大型的油氣田,如大慶、勝利油田等使用在勘探中。
3石油勘探技術的發展分析
為滿足當前和以后的油氣勘探需要,中國石油應將地質理論、方法和應用技術當作重點,在今后較長的一段時間內需要著重研究油氣勘探的地質理論和實用技術,發現維持油氣勘探可持續發展的新技術、新方法。今后一段時間內重點發展的關鍵勘探技術如下:
(1)含油氣系統模擬技術。
通過定量控制模擬從源巖圈閉的成藏的整個過程,利用三維可視技術,含油氣系統的知識體系和內涵作為基礎,,可以更加直接清晰地再現油氣的形成過程及分布。這項技術作為一項潛在效益很大的實用技術,挑戰性很強,主要用于油氣有利勘探方向、區帶和資源評價和勘探目標的預測方面。而現在,應采用數值模擬與實驗相結合的方法,加大攻關力度,形成技術系列。
(2)勘探目標與資源的一體化評價技術。
該技術的評價方式是科學的、多方面、全方位的,以石油公司的正確的投資決策為基礎。在臨界參數的選擇方面,國外的大公司經過多年的應用和發展,大多都有自己的評價決策技術系統,并且相對符合實際,因而可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勝利,對勘探高效化的實現、資源與勘探同步的促進、穩定市場的反應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3)層序地層學分析技術的應用。
許多國際大油公司將這項技術作為油氣勘探的核心技術,應用于油藏描述、盆地分析和儲集砂體的預測。目前,層序地層學分析技術在商業化應用中的潛力很大,作為當代地層學和油氣勘探理論方面的一項重大突破,應用前景廣闊,并且在技術和商業化應用方面已經取得一定的效果。
4結束語
科技的進步不僅提高了人們發現資源的本領,而且還提高了人類開發油氣的能力。在科技進步的推動下,石油地質勘探技術飛速發展,令石油的產量實現了二次跨越式增長,其理論與技術的進步支持了石油企業在更多盆地的勘探、開發工作順利進行,獲得了石油儲量的重大發現。科技的進步也使得勘探的綜合效益和收益不斷增加,而且使中國石油在獲得油氣信息資源的領域可以得到不斷擴展。同時,使得我國的經濟健康、快速發展,并穩定了資源的供應。
參考文獻
[1]水.產業將經濟學[J].高等教育.2005(8).
中圖分類號:S7-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1233161
1 林業技術創新對現代林業發展的重要性
1.1 林業產業結構的優化,有助于將林業產品的經濟效益提高
筆者認為我國林業若想取得長期性的發展,就必須進行林業技術的創新,林業技術的創新能夠將林業產品的質量提高,將傳統林業產品的品種缺陷改變,如:較長的繁衍周期、生長緩慢、抗病蟲害能力較低以及發育遲緩等;對林業的技術進行創新,能夠將高效的新品種培育出來,使得林業的產品種類得到豐富,從而為現代化林業的發展提供新的一個經濟增長點,最終將實現林業產品的最大化經濟效益。
1.2 綠色化林業進程的推動是林業可持續發展保證
現階段,國內林業發展的模式依然沿用的是傳統的粗放式管理的形式,該種模式難以對作物繁衍、生長以及繁育所需要的水分、光照、養分、溫度以及土壤等條件進行精確地控制,并由于林業品種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缺陷,使得我國現目前的林業產品有著較低的成活率,顯然,所取得的經濟效益也較差,然而再對林業技術現象的管理模式創新以后,以上問題均能夠得到有效改善。
將現代化的集約型管理模式代替了原有的粗放式管理模式之后,人們在數字化信息技術的利用下,能夠實時對作物生長的實際情況進行監測,并在監測結果的遵循下能夠適當的對作物生長所需要的各種條件進行調節。
1.3 林業從業人員的結構優化
若想在現代化的林業之中大力推廣和實施創新林業技術,這就要求林業企業所選擇的從業人員具備豐富的實踐理論基礎,不但懂得作物生長習性,還能夠應用現代化的計算機技術。只有在優化從業人員結構的情況下,才能夠將林業技術應用的普及率提升,從而使林業現代化的發展得到促進。
2 存在的問題
2.1 缺乏對林業技術創新的認識
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限制,如:技術條件的落后、管理理念的落后等,人們對于林業發展的認識依然停留在傳統基礎上,當在林業產業化發展中受到自然因素的影響時,人們普遍持有的是消極心理態度,認為這是與市場規律和自然規律相符合的,沒有必要將更多的人力、財力和物力投入進來。因而,受到這種消極思想的影響,我國的林業發展長期停留在淡薄技術創新意識的狀態上,自然使國內的林業現代化發展受到了嚴重限制。
2.2 不對稱的社會主義市場的經濟規律同林業科技體制之間的關系
若想對林業技術進行創新,需要將產研學一體化的體制建立起來,將林業科學的科研成果和林業產業的實踐成果結合在一起,并在相互配合相互促M的基礎上,確保我國的林業產業化結構不斷取得突破。但是,在實際的情況下筆者發現,國內的林業科技體制不能夠很好的同社會主義市場的經濟規律相適應,市場經濟的效益化要求在林業科技創新中難以得到實現,并且林業產業化的實踐過程也與理論研究嚴重脫節,使得國內現代化林業進一步的發展受到了阻礙。
3 發展的策略分析
3.1 林業產業化技術創新的機制完善
現目前,還有很多的問題存在于我國的林業產業化發展之中,分析其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人們創新理念認識不足,依然沿用著粗放型經營管理的模式,使得沒有過多的人力、財力和物力在技術創新上投入,最終出現了林業產業結構不合理、林業產品技術含量低的情況。為了改變以上情況,需要將完善的一個林業產業化技術創新的機制建立起來,以此來將林業科技成功的轉化率提高,從而確保林業產業化效益提升的有效性。
3.2 技術創新投入機制的建立完善
現代化林業生態環境的建設更傾向的是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取得,因而具有社會性和公益性的特點,如:特種用途的林建設、防護林的建設等建設項目均屬于其發展的范疇。正是因為林業生態環境的建設同林業產業化建設之間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因而在強調對林業產業經濟效益取得的同時,還需要加強對林業生態建設環境的重視程度。
3.3 專業技術人員的組建
為了將現代化林業發展的目標實現,就需要不斷地將科技推廣隊伍的建設力度加強,從而將我國林業創新技術的可持續性提高。筆者認為需要將現有的林業從業者劃分成3部分,分別是高級林業管理者、普通林業維護員以及專業林業技術員;隨后需要根據從事林業工作內容的不同,有針對性的將從業人員的養護技能、栽培技能、設備維護技能、技術操作水平、現場調度和管理能力等提高。
4 總結
[中圖分類號] S5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07-0028-01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我國的馬鈴薯生產技術已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和進步,但是我國的馬鈴薯加工行業還處在比較落后的階段。在我國不管是馬鈴薯的生產還是加工都具有顯著的發展前景,特別是馬鈴薯產業發展的技術創新,將是未來我國在今后的一段時間內重點開發和應用的發展方向。
一、國內馬鈴薯發展現狀以及創新的趨勢
首先,馬鈴薯技術體系與技術創新。馬鈴薯產業是一個涉及到很多領域和學科的綜合性系統工程,其與很多領域有著密切的關系和銜接,在開展工作過程中需要多個部門密切合作,共同進行。最近幾年,在我國科學研究人員和農業科技人員共同的努力之下,在種子資源、新品種的培育和選擇、栽培技術的研究和種薯生產加工方面都已經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其次,加工技術與技術創新。隨著我國馬鈴薯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總的產量也在不斷增加,這就在我國市場中逐漸形成了馬鈴薯產業化開發的初步形態,在我國南方地區的馬鈴薯主產區的馬鈴薯加工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果。在這些地區,馬鈴薯的加工方式已經由傳統的粉皮加工、粉絲加工、酒精生產等向著薯片加工、薯條加工、雪花粉加工以及顆粒、膨化食品等方向轉變。其中馬鈴薯點心、去皮薯以及各種化工產品的發展,擴大了馬鈴薯的用途,提高了各方的經濟效益。
二、馬鈴薯需要的技術創新領域與發展方向
1.馬鈴薯可持續超高產栽培理論與技術模式研究
首先,馬鈴薯主要產區的高效抗逆性、超高產新品種篩選示范。在篩選過程中,從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區域的適應性、耐密抗倒、抗旱、抗病等幾個基礎方面出發,分析影響提高馬鈴薯產量的影響因素,篩選出適合本地區種植的馬鈴薯品種,然后進行示范種植,最后對推廣種植這些具有高產的優質品種;其次,馬鈴薯超高產技術理論與模式研究。研究超高產形成的作物群體產量的構成理論和群體光合作用與群落生態系統的關系,從多個方面對馬鈴薯超高產研究進行控制和調整;最后,馬鈴薯產高產技術組合模式與定向調控研究。在馬鈴薯主要產區尤其是南方地區,重點對馬鈴薯種植的密度、種植的數量以及水費管理和栽培技術等進行有效的組合研究,確定相應的技術標準和技術規程。
2.馬鈴薯主要產區環境改善和無公害生產技術研究
首先,馬鈴薯主要產區的農田地力測試與培肥模式研究。在研究過程中,根據不同地區馬鈴薯生產過程中對土壤肥力的不同需求,利用相應的技術得出馬鈴薯生產區域農田地力的整體情況,明確馬鈴薯生產中導致低產量的各種阻礙因素,研究提出相應的培肥技術模式,并進行大面積的推廣應用;其次,馬鈴薯主要產區的農田環境保護和節水技術研究。對馬鈴薯主要產區存在的農藥花費使用不當以及灌溉錯誤等主要問題,重點開展降低農田土壤農藥殘留技術、農田花費污染技術以及合理灌溉技術的推廣和應用。
3.馬鈴薯主要產區保護耕作與關鍵性技術研究
首先,馬鈴薯主要產區的少耕、免耕以及土壤耕作技術研究。在研究和分析過程中,主要針對不同種類的馬鈴薯對不同土壤的耕作方式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進行對比分析研究,研究出不同種植區域、不同耕作環境以及不同馬鈴薯種類的耕作方式,從而在最大程度上保證種植區域內的生態效應以及水分和養分的供給效率;其次,不同保護性耕作效應評估以及技術標準研究。在種植過程中開展不同類型的耕作技術效果監測技術研究,建立合理的保護性耕作技術評價體系和評價的方法,建立合適的土壤、器具、種植方式等相關技術標準;最后,馬鈴薯主要產區的保護性耕作技術示范體系建設。這個體系的建設主要包括了重點示范區域寒冬季節農田覆蓋植物的效率以及高效的配套管理技術體系,同時還應該包括新型草薯間種帶狀種植模式優化以及配套高產技術體系等內容。
4.馬鈴薯主要產區防治重大病蟲害方式技術研究
首先,病蟲害的防治的共性技術研究,在研究過程中主要涉及到的內容為病蟲害生物控制技術,農田病蟲害的防治和控制技術、化學農藥的安全精確施工技術等幾個方面的研究;其次,馬鈴薯晚期病蟲害研究,種植過程中晚疫病、換伏兵和病毒病的防治研究,同時還應該加強對馬鈴薯主要病蟲害為對象的組合式的無公害綜合方式措施研究,并建立重大流行性病蟲害防治規律、預測監督警報和綜合防治等內容的研究;最后,在進行病蟲害防治過程中,盡量不要使用高毒高污染的化學農藥,盡量要使用那些低污染、低毒、低殘留的生物農藥,加強對環境的保護力度,提高農藥使用的安全性。
結語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步伐不斷加快發展,我國的馬鈴薯的種植面積和產量正在不斷的提升。我國要想實現馬鈴薯產業化發展,就需要轉變發展思路,開拓創新,用新的思路和新的創新方式引領我國馬鈴薯產業的不斷發展壯大。
參考文獻
[1]汲河.我國馬鈴薯產業化存在的問題與應對策略[J]. 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02)
[2]楊抑,吳衛國,陳杰.馬鈴薯綜合利用研究進展[J].中國食物與營養.2010(10)
[3]趙萍,李春雷,張軼,鞏慧玲. 馬鈴薯生產加工現狀及發展前景[J]. 甘肅工業大學學報. 201(01)
一、格力簡介及發展歷程
格力前身為珠海市海利冷氣工程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經珠海市體改委批準更改為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格力隸屬于家電行業。格力的發展歷程主要經過五個階段:創業階段(抓產品);發展階段(抓質量);壯大階段(抓市場、抓成本、抓規模);國際化階段(爭創世界第一);創全球知名品牌階段(爭創世界名牌)。2006年格力又提出“打造精品企業、制造精品產品、創立精品品牌”的戰略,全力實踐“弘揚工業精神,追求完美品質,提供專業服務,創造舒適環境”的崇高使命,向著“締造全球領先的空調企業,成就格力百年的世界品牌”的愿景繼續前進。
二、格力的成就
格力通過在技術、營銷、服務和管理上不斷得創新和發展,莫定了國內空調市場的龍頭地位,在消費者中享有很高的聲譽。2008年在第十屆中國專利獎上,格力發明的“智能化霜”技術榮獲中國專利獎優秀獎,開創性得實現了空調行業發明專利在中國專利獎上零的突破。驚喜的是兩項自主創新成果被列入國家科技部公布的 2008-2009 年度國家科技計劃項目的名單。09 年初,由于其卓越的行業技術研發水平,格力又經國家科技部批準組建中國制冷行業唯一一個國家級工程中心國家節能環保制冷設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這又意味著格力已具備引領制冷行業技術發展和工程化實踐的領軍能力。同年格力自主研發的兩項技術又雙雙入選國家火炬計劃項目。2010年格力“G10低頻控制技術”和“熱回收直流變頻模塊化多聯機組”被認定為2010年度“國家火炬計劃。
圖1 格力空調器及配件國外營業收入(圖中09年收入下降主要是金融危機的影響造成全行業整個出口市場的低迷。數據采集來自格力電器年度報告)
三、企業的戰略文化
格力大力推廣“實”文化。格力“實”文化以“實、信、廉、新、禮”為核心價值體系, 以“忠誠、友善、勤奮、進取”為企業的精神,以“少說空話、多干實事”為工作態度,因此形成了外拓內斂的求實文化,同時結合中國改革開放的實際情況、圍繞當代“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和向全球化發展潮流的具有“格力”特色的企業文化。面對異常激烈的市場競爭,面對行業快速整合的市場格局,格力緊緊圍繞“技術、管理、營銷”創新來提升格力的管理水平和綜合競爭能力。同時格力加大了國際化戰略實施的步伐,立足于技術實力和優良品質,提升了中國制造的形象和口碑,并推動 “中國創造”走上國際舞臺而奮斗。
四、企業的低碳化發展之路
長期以來,格力把以節能環保為重要技術指標的產品質量作為企業生存和發展壯大的基石,并把節能環保作為打造和提升產品品牌的重要措施。在節能減排方面,企業通過引進國際先進節能設施及技術以及加強節約能源管理方面的工作。2008年格力科研積極響應國家的節能減排政策,投入很大的資金購買節能設備、引進先進節能技術以及引進優秀的管理人才,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不斷降低,著眼長期來看,格力的大量節能投入降低了能耗費用開支同時也減少了企業生產成本,提高了企業的競爭能力。
圖2 公司的低碳發展之路亦即是企業的發展之路(數據采集來自格力電器年度報告)
五、格力的研發體系
格力作為一家專注于空調產品的電器制造商,成立了家電技術研究院、制冷技術研究院和機電技術研究院3個研究機構,專業跟蹤研究空調行業的長遠發展技術和頂尖技術,建建了近300個實驗室,對新研發的產品進行各種情況下的實驗,并相繼攻克了一系列頂尖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取得了技術上的主動權和主導權。
圖3 格力近年來科研人員與營銷人員人數的增長對比(數據采集來自格力電器年度報告)
六、格力的技術創新戰略
格力一直強調技術的創新,完成了由“技術追隨”向“技術領先”的技術蛻變過程。2005年,格力企業全面開展了“自主創新”的系列活動,可以說是碩果累累,總計完成創新型項目1612項,其中產品開發類項目670項,技術類項目143項,生產工藝類項目183項,質量整改類項目561項,管理類55項。2007年格力繼續堅持自主創新,自主研發成功了智能人體感應、智能化霜、一氧化碳檢測、變頻多聯空調、EVI 低溫啟動等全球領先的尖端技術,繼而形成了格力的技術核心。2008 年,格力依然圍繞“創新”這個主題。因為只有通過技術、管理、營銷等全面的不斷創新才能繼續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才能持續不斷地適應環境的變化,才能持續保證格力的健康發展。2010年格力通過自主研發的“G10 變頻引擎”低頻控制技術被一致鑒定為“國際領先”水平,其格力 G10 變頻空調被鑒定為“國際先進”水平。G10 變頻引擎采用的多項頂尖技術,在控制理論和性能指標上均超越了國際現有技術。格力采用的定制專用控制芯片、自主研制壓縮機以及風扇電機等一些技術,真正實現了獨立自主的“中國創造”,為變頻空調在中國甚至在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普及創造了條件,標志著“中國制造”從模仿性的研發走向了引領性的創造之轉變。
圖 4格力近年來高科技人才人數的增長(數據采集來自格力電器年度報告)
七、格力管理模式
格力企業以“堅持一條正確道路,貫徹兩個戰略思想,實現三個走在前面”為指導方針,全面貫徹“創新”思想和“精品”思想;努力實現“管理走在前面,技術走在前面,產品走在前面”,堅定落實“八嚴”方針,全面導入卓越績效管理模式,逐步形成了以卓越績效為管理結果導向、六西格瑪為管理方法、三合一體系為管理基礎,全面質量管理為質量氛圍的企業經營管理模式,同時開展了QC 小組活動。企業在精神激勵方面,把企業目標與高管的奉獻精神、社會責任感、事業成就感相結合起來。
八、品牌化發展
2000年以來格力成功收購了多家企業,對企業的成功收購,有利于企業品牌的培育和維護,有利于企業降低成本,有利于提高格力配套能力、抗風險能力和綜合競爭能力。在打造“格力”品牌方面,格力一直在做大“格力”自主品牌出口的力度。目前已經成功打入英、法、巴西、俄羅斯、菲律賓、澳大利亞、沙特和印度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自主品牌出口占格力總出口量的比例接近于1/3。2005年,商務部授予“格力”品牌為“中國出口名牌”稱號。同年,格力位列海關總署公布的“全國國有企業出口100強”榜單之中。
通過對“格力”企業硬實力和軟實力的分析,我們不難發現企業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但經過最近幾年歐美經濟的持續低迷,我們的民族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也遇到了一系列的問題,希望我們國家的這些創新型企業在不斷提高自身競爭力的的同時,抓住機遇,開拓創新,把企業做成真正一流的世界級企業。
參考文獻:
[1]格力電器2006年年度報告
[2]格力電器2007年年度報告
[2]格力電器2008年年度報告
[4]格力電器2009年年度報告
中圖分類號:E924文獻標識碼: A
1、AFS的基本概述及發展現狀
原子熒光光譜技術,自1964年提出至今,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發展。從最初分析概念的提出到氫化物氣體分離技術的發明,再到微量元素測定的應用,可以說,原子熒光光譜分析已經成為一種較成熟的分析技術了。伴隨著AFS的應用,其他領域在分析方面的瓶頸得以慢慢解決,各項目的深入研究都因為AFS取得重大的突破,實現了技術上的創新。那么,AFS到底是一種怎樣神奇的技術呢?
1.1 AFS的基本原理
進入科學的時代,很多事情的發生都超出想象,AFS的誕生,無疑就是鮮明的例子。科學家們口中的AFS,即原子熒光光譜技術究竟是怎么樣的呢?原子熒光光譜技術,簡單來說是一種分析的方法,而分析依據則來源于不同原子所呈現熒光譜線波長與強度的差異。一方面,它處于原子發射光譜與原子吸收光譜之間,另一方面,它是利用原子在輻射后激發發射出的熒光強度作為分析基礎,這在分析思維上是一種創新。也正是由于它的靈活性,所以才得以在其他領域中得到推廣,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也在不斷地發展著原子熒光光譜技術。
1.2 AFS的發展現狀
剛提出原子熒光光譜不久,我國科技人員就開始接觸這一技術,當時針對于它某些方面的缺陷展開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有效的成果,將其推向實際的應用中。隨著地質部門大規模勘測工作的進行,原子熒光光譜技術開始應用到這一領域,也為化探工作貢獻了力量。目前,AFS在環保、生物科學、化學、地質等領域廣泛應用,此外在我國還出版了很多相關專著書籍和綜合性文獻,同時也研究出了很多相關儀器及技術,可以說原子熒光光譜分析技術近十幾年來發展迅速,也推動了科技的進步。
2、原子熒光光譜分析的創新及其應用
經過國內科研人士的共同努力,AFS已經逐步發展成了相對比較成熟的分析方法,其中不容置疑的是該技術有著其的優勢,靈敏度高、精準度強等特性都是科學研究中夢寐以求的效果。另外,結合其分析原理發明的高強度空心陰極燈、自動低溫點火裝置等專利,以及相應的研究儀器等等,這都是在原子熒光光譜技術上取得的新成果,不僅增強了該技術的實用性,同時也實現了一定程度上的創新。
2.1新反應理論體系的創新研究
原子熒光光譜分析是具有一定的理論基礎,由于外界不定因素的影響,可能會對分析結果造成一定的誤差,為了減少誤差,更好地得出分析結果,科研人員在這一方面也投入了研究。隨著水溶液中Cd KBH4-NaXO3-HCl(X=Cl、Br、I)這一新反應體系的出現,鎘檢出限也達到了10 pg/mL,與此同時,作為氧化劑的(NH4)2Ce(NO3)6,既使鎘的熒光信號顯著增強,又促進了鉛的氫化物發生,可謂是一舉兩得。另外利用二苯胺對鎳體系中鋅含量的研究也有一定的效果,具有明顯的增敏性,這一反應體系中鋅的檢出限為0.2μg/L。新反應體系的出現,都是在AFS的擴展中取得的創新成果,當然新反應體系并不只是這些,其中也存在著不確定因素,因此相關的機理研究仍待創新。
2.2新技術研究的持續創新
科學在不斷地進步,研究也在不斷地進行,科學研究,一直保持其嚴謹作風和不斷創新的精神。科學人員一方面肯定原子熒光光譜分析技術的優勢,另一方面也不斷地推進這一技術的發展,以尋求新的突破口。AFS涉及的電化學氫化物,研究人員發生不使用NaBH4,其穩定性會有所提高,但其效率問題又成為難題,為了提高氫化物生成的效率,于是有了對噴式氫化物發生法的提出。這一新方法,與常規相比,靈敏度大大地提高了。此外,還有利用原子熒光光譜分析技術,間接地去測定I、Mo也是一種創新,這些新技術的研究一直在持續,為得是更好地發揮出AFS最大的作用,以加快科學研究的進程。
2.3 AFS在地質樣品測試的應用
早期,我國大規模的化探工作,開展起來非常困難,即便是得到了良好的地質樣品,對于測試方面的工作進行起來也很艱難。后來,原子熒光光譜分析在地質領域的逐步應用,為地質樣品的測試提供了很大的幫助,相對而言,地質樣本都很復雜,而測試工作對其準確程度有了一定的標準。所以應用這一技術對地質樣本測試,特別是對于As、Hg等的測試也有了很好的效果,而原子熒光光譜技術在地質領域也加大了應用研究。當然,如此先進的技術在水質樣品檢測、空氣樣品檢測等廣大領域都有一定發展空間。總而言之,原子熒光光譜分析,是科學新時代的創新,未來的發展空間很大。
3、原子熒光光譜分析技術的未來
原子熒光光譜分析技術,已經走過了幾十年發展,它從特殊應用到普遍推廣也經歷了一段時間。然而即便它具有如此多的優勢,這也不可能成為科學研究人員停止研究的理由,只會有更多的科學研究專家對它更加深入地去探討,去挖掘它潛在的能力,因此,AFS的未來是不可限量的。
3.1對 AFS研究具有可延伸性
原子熒光光譜分析技術發展至今,已經取得了不少重大研究成果,也已經算是較成熟的分析模式,然而它也有著不足的一面,可能目前它對于各方面的研究都比較有利,但是也有可能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而對于AFS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可延伸性,為了進一步提高其靈敏度或其他性能,一來研究人員不斷地對研究系統進行改進,或者使用增敏劑,另一方面也在想辦法擴大測量元素的形態,以便進一步的分析,從這個角度上說,原子熒光光譜分析技術未來發展的空間是不可預測的,可能還會繼續地擴大其應用領域,趨向于更加成熟、更加精確的狀態。
3.2 AFS未來的發展方向
眾所周知,新反應體系的出現、新技術的研究都推動了AFS的快速發展,許多的研究工作也圍繞著相關內容進行展開。與此同時,有不少的科研學家提出了要研究新型的激光光源,在原來的空心陰極燈上開發更加穩定、更加可靠的產品,在測試元素領域也在不斷拓寬、不斷深入等等,這些都將會是原子熒光光譜分析技術未來的發展動態。另外,也有可能借助于原子熒光光譜的相關原理,從而發現其他更高層次的技術,以提供給各方面的研究更多、更好的幫助。由此可見,新技術、新反應體系將會是AFS未來發展的去向。
4、結束語
科學的魅力,往往就是在不經意間發生了奇跡。當今,新科學時代的來臨,人類的驚嘆也成為了技術出現的回應。作為重大研究成果的原子熒光光譜分析技術,以其特殊的能力得以在科學領域中邁出了成功的一步,可以說是功不可沒的。原子熒光光譜分析技術的成功研究,不僅帶動了某些特定領域研究任務的進行,同時也帶動著一些其他領域研究的深入,而它的高靈敏性、高準確性也受到科研人員的青睞。當然,我們也知道科學是不斷進步的,不可能停滯不前,所以對于原子熒光光譜技術的研究還有待深入的層面,各相關技術、相關機理的研究也有待增強。
5、參考文獻
[1]舒永紅,何華.原子吸收光譜分析和原子熒光光譜分析[J].分析試驗室,2005,24(2):81-92頁.
[2]鄧勃主編.應用原子吸收與原子熒光光譜分析(第一版)[M].北京:化工工業出版社,2003
前言
科技是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林業是目前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支柱產業,為社會的穩步前進提供動力。隨著外部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林業必須做好技術創新工作,實現科技型林業,這也是林業發展轉型的突破口。因此,林業單位開始加強對林業技術創新工作的重視,并在引進先進林業技術的同時不斷創新適合自身發展的林業技術。不過先進技術的引進和創新和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經驗的欠缺之間存在著很大的矛盾,使得林業技術創新很難推動現代林業的發展,這些問題應該引起相關人士的思考。
1 當前林業技術創新中面臨的問題
1.1 創新意識欠缺,資金投入不足
自從國家提出可持續發展以來,林業實現快速發展,并且已經引起世界范圍內的關注。為了更好地適應當前外部發展環境的需求,林業單位必須重視林業技術創新,但是由于我國林業都集中在比較偏遠的地區,使得創新意識比較缺乏,而且林業工作人員已經適應傳統的發展模式和經營理念,所以沒有興趣進行林業技術創新,始終還是沿襲著過去的林業發展模式。雖然有些林業單位已經認識到林業技術創新的重要性,而且已經開始著手進行技術創新,但是由于缺乏資金的支持和高素質人才的幫助,使得相關工作很難進行下去。
1.2 體制建設滯后,主體地位不明確
當前我國林業基礎創新主要依靠林業高等院校以及相關的科研機構,而在具體的工作中林業單位參與度不高,而且只投入比較少的科研經費,這就導致整個創新過程比較混亂,使得科研成果和林業發展的實際需求并不一致,這不僅不會促進現代林業的發展,而且還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所以,作為林業單位必須確定林業技術創新在整個林業發展中的重要地位,把林業技術創新和林業的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這才能夠幫助林業產業快速地實現經濟轉型,實現現代林業的快速發展。
1.3 科研成果過少,成果轉化率過低
根據相關的調查顯示,我國林業的科技成果比較少,而且科研成果的轉化率也比較低。這已經成為林業技術創新的限制因素。導致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我國林業對創新意識的提升并不重視,而且國家對林業技術創新的資金投入也比較少,缺乏相關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因此,培養一支高素質高技能的林業技術創新隊伍,以及提高林業單位人員的素質,已經成為林業部門應該關注的重點課題。
2 林業技術創新的主要方向
2.1 轉變觀念,加大資金投入
思想觀念決定著行動。培養林業工作者們的創新意識,轉變傳統工作模式理念是落實林業創新工作的首要問題。為此,各地區的林業工作站可以通過開設講座,發放林業技術宣傳單等方式加大林業技術創新的宣傳力度,也可以建立林業示范園,將林業技術創新帶來的新技術應用其中,讓人們真正感受到林業技術創新帶來的成果,幫助提高人們的創新意識。為了保證林業技術創新的質量,政府要加大相關的財務支持,并建立更加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吸引更多社會資金的投入。
2.2 完善機制,確立主體地位
林業技術創新工作的順利開展需要完善的林業技術創新機制。當前在林業發展的過程中存在經營效果不佳、林業人員收入不高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制約著林業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所以林業單位應該建立并完善林業技術創新機制,進而解決所存在的這些問題,進一步提高林業的市場競爭力。林業企業是林業經濟發展的主體,林業企業的相關需求和林業發展的目標緊密相連,在現代林業發展中融入林業技術創新,能夠有效地推動林業產業結構的調整。
2.3 加強培訓,建設創新隊伍
針對我國林業技術科研成果較少、高素質的科研和管理人員欠缺的現狀,林業技術創新工作先要加強專業人才的培養,建立一支年齡、職稱結構合理并且技術創新能力過硬的技術隊伍。要加強對現有人員的培訓工作。例如以林業工作站或林業企業的名義邀請林業技術方面的專家學者講授林業技術創新的相關知識。也可以組織技術人員參加社會和網絡上的培訓課程,加深對林業技術創新知識的理解。可以通過調整薪酬結構和獎懲機制等提高林業企業和林業工作站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和挽留力度,使更多的高素質科研管理人員參與到林業技術創新工作中來。
3 林業技術創新對現代林業發展帶來的影響
3.1 幫助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實現
為了促進林業更好的發展,國家提出了林業應該走可持續化發展道路,這也是現代林業發展的必要措施,但是當前在林業發展的過程中經常出現病蟲害的威脅以及林業產品不符合市場等現象。在實現林業技術創新以后,林業的發展從過去的粗放型管理向精細化、數字化方向轉變,并逐步實現了集約化的管理模式。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實現對林木生長所需的水分、光照、溫度等的合理化控制,進一步提高了樹木的成活率,而且林業技術創新還包含很多培育技術、林木恢復基礎以及荒漠化防治技術等,實現了生態環境保護和林業發展的密切結合,幫助林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3.2 推動林業產業結構的調整
在傳統林業模式下林業種植的品種都是傳統品種,這些品種具有成活率低、生長時間長、易發生病蟲害等缺點,很難滿足當前現代林業發展的需要。所以,林業單位要想實現自身的快速發展,就必須創新林業技術,培養新型林業品種,進而推動林業產業結構的調整。通過林業技術創新,可以實現新型林業品種代替傳統林業品種,提高了林木成活率,進而有效地優化林業的發展結構,增加林業企業的經濟效益,不斷推動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為我國林業的整體發展貢獻力量。
3.3 優化林業產業的人員結構
人員是林業技術創新和現代林業發展的主體,所以作為林業單位應該進一步優化林業產業的人員結構。傳統的林業發展模式中人員主要依靠自身的工作經驗開展相關的工作。自從實現林業技術創新以來,不僅減輕了林業人員的工作量,而且還提高了工作效率。作為林業人員必須緊跟時代的發展,在加強自身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使得自身的專業素質不斷完善。當前新型的林業發展模式不僅體現在人員素質的提升,還體現在人員結構的優化,幫助當地解決了一部分就業問題,為林業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幫助。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了能夠更好地促進我國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盡快實現林業的綠色化和規范化。科技的進步推動了林業技術創新,進而實現了現代林業的發展,充分發揮出了當前林業單位的指導地位。盡管在林業技術創新的過程中會存在很多不足,影響到了我國林業經濟的發展,所以林業單位以及政府部門應該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林業工作人員也應該加強團結意識,共同進行林業技術創新工作,進一步實現林業產業結構的轉型,促進現代林業的穩定發展,推進我國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辛曉梅.淺談林業技術創新與現代林業的發展[J].科學與技術,2014(10).
1 網絡技術的優點與不足之處
1.1 網絡技術的優點
網絡技術把一些原本分散的資源給整理了起來使更多的資源得到了共享。現今由于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可以運用很多方式開通上網的功能,無論何時何地都可以搜索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提高了人們工作的效率,改變了人們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地點。且網絡技術的發展也為人們提供了更廣的平臺,人們從這個平臺上獲得的資源不僅僅包括文字、圖像、聲音,還可以進行比較大的文件傳輸,節省了很多資金與成本。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傳輸的速度也在不斷的提高,適應了現在人們的生活節奏。
1.2 網絡技術的不足之處
網絡技術是在很短的一段時間里迅速發展開來的,當然會存在一些缺陷:一些網絡漏洞會經常在網上出現,這些漏洞有時候會給用戶帶來一定的經濟等方面的損失;網絡上還會有一些黑客的存在,黑客悄悄潛入用戶的電腦中,來窺探盜取用戶的個人資料等,極大的破壞了網絡的秩序。一些大型企業運用電腦進行數據管理時由于代碼錯誤造成經濟損失,且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私人電腦也越來越普遍,這就為電腦病毒的傳播創造了更多的空間。如何保護好自己的私人電腦不被病毒侵略,如何消滅掉隱藏在電腦內部的病毒與木馬程序是需要我們進行思考與解決的。現今網絡技術正在快速的發展,但是在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并且要采取措施來解決這些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促進網絡技術的發展,讓網絡技術為人們的工作、生活帶來更多的便利。
2 當下網絡技術的發展現狀
隨著全球化的深入發展,我國在網絡技術這一方面也在與時俱進,不斷進行數據更新。早期的大型笨重機器無法進行快速的運算與傳輸,這個問題在現在已經解決了:當今絕大多數的計算機已經可以進行高速的運算與文件數據傳輸。我國網絡技術的發展不僅靠自身的努力,也重視與發達過家經驗的交流,我們積極的吸取西方發達過家的先進技術,并對其加以改造變成我們自身的技術來加以運用。在技術交流這一方面我們也在不斷進行交流與合作:定期派出專家團隊去到發達國家進行交流學習;培養專家學者團隊進行專門的學術與理論研究;定期開展實踐活動,豐富理論知識……只有不斷的學習交流才可以不斷提高網絡技術的應用性能。當然,在現在網絡技術的應用領域已經分布到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網上訂餐、網上付款、網上交易等等,這些都在提醒著人們網絡技術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但也需要我們注意在進行網絡技術的應用時,按照規定的操作進行相應的處理,保證電腦的正常運行。
3 網絡技術的創新
現階段我們已進入了web2.0的網絡時代,該階段的互聯網具有社區網絡,內容聚集和聚合,mashups(交互網絡應用的一種),網絡媒體及音樂等特征。綜合現階段的成果考量,筆者歸納出了這樣一些網絡技術創新方向:
3.1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作為計算機技術發展的終極目標之一,近年來在應用上得到了一些創新。人類已經開始在網站上逐漸運用一些低級形態的人工智能,例如亞馬遜逐步在自己的門戶網站中運用人工輔助搜索技術Mechanical Turk,同時執行任務管理。再比如近年來逐漸興起的人臉識別技術,它通過使用細胞和神經網絡自動建立了嶄新的腦樣計算范例,并輔之以計算機遠遠超過人類的計算速度,使得原本一些看上去遙不可及的疆界正逐步被打破,人工智能正一步步的得到實現。
3.2 網絡電視
在線視頻或網絡電視近年來在互聯網世界里爆炸般的顯現,這使得我們幾乎快要忘記在數十年前這還是一項遙不可及的新型技術。網絡電視得到廣泛應用的同時,它還有許多有待開發的廣闊前景。在下一個十年里,網絡電視將取得更大的進展:更強大的流媒體、個性化的用戶體驗、更高的畫面質量等等。現有的主流電視網(有線電視、全國廣播電視等)如何順應這一發展趨勢,做好自身的轉型將會是一個更嚴峻的問題。
3.3 移動網絡
移動網絡作為一個前景巨大的網絡應用技術近年來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智能機的市場份額逐步擴大,幾乎在年輕人中間做到人手一機,就是移動網絡技術普及的一個重要體現。在未來的時間里,將會有更多的移動網絡技術創新得以實現。例如近年來重點研發的定位感知服務就是一個創新點,它可以通過移動設備為用戶定制個人推送消息。例如當你逛商場時會收到超級市場的優惠信息,駕駛時會自動定位到所在位置等等。根據有關研究人員的預估,現有的智能機設備將存在十年以上,直到移動網絡技術再次取得重大突破。
3.4 語義網
提到互聯網絡的創新就不得不提及語義網,雖然語義網至今還沒用得到廣泛意義上的運用,但單單是理論上的創新觀念就足以振奮人心。語義網涉及的是機器之間的對話,是網絡智能化的核心技術之一。一旦電腦裝上了語義網,復雜語句語義的優化問題就迎刃而解了。但是語義時代何時才能到來呢?構建語義網的一些構件已經逐步成型,例如OWL,RDF等等,相信語義網的實現也已經指日可待
本文簡要的分析了網絡技術在新形勢下發展前景以及網絡技術的創新問題。雖然網絡技術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但是仍然需要網絡技術行業每一個人的不懈努力,只有這樣才能促進網絡技術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范軍.網絡時代下的社會管理創新[J].重慶行政(公共論壇),2013(03).
[2]張健明,劉芳,李晗,于凱,曹開云,沈世勇,劉珊,羅晶.網絡時代上海社會管理創新研究[J].科學發展,2012(11).
當今社會發展迅速,工業生產是人類社會創造不可缺少的,而機械制造是工業發展的重中之重。機械制造技術是人類必不可缺的學科,而現今的機械制造技術是向著高科技、自動化、高效化,節能化發展。
1 我國先進機械制造技術現狀
近些年來我國現今機械制造技術發展迅速,但是由于起步比較晚,跟西方發達國家相比較差距較大。
1.1 管理方面
西方先進國家大多采用計算機綜合管理,對組織和管理制度、生產方式的發展比較重視,相繼推出了按時生產、迅捷制造、精益加工、并行工程等管理方法和理論。反觀我國,只有少數大型企業采用了計算機綜合管理技術,多數小型企業只是停留在理論階段。
1.2 設計方面
西方發達國家在工業設計上投入很多不斷采用先進科技,采用新的設計方法。現在西方國家大范圍采用計算機作圖作業(CAD/CAM),大多數企業開始采用無圖紙作業。反觀我國,采用的計算機輔助比較少大多采用紙質圖張作業。
1.3 制造工藝
西方發達國家在制作工藝上大多采用高精密加工、微型機械加工、納米技術、電磁加工、激光加工、微細加工、電磁加工、復合加工等高科技方法。但是這些先進技術在我國尚未完全普及,一些先進技術還處于理論開發階段。在精密儀器制造工藝上我國與發達國家差距甚大。
1.4 自動化技術方面
西方發達國家在機械制造技術中大范圍采用數控機床、加工中心、柔性加工系統、柔性加工單元和計算機集成系統,實現了制造技術的高度自動化,我國自動化技術尚在起步階段,沒有完全普及,大部分還在試驗階段,無法投入生產中。
2 我國先進機械制造技術的創新
2.1 面向工業方面
先進的機械制造技術能在多個方面體現,如:產品的研發、產品的開發、產品的制造、產品的維修等方面,這些部分組成了一個技術總體。大范圍的采用先進機械制造技術能夠提升企業的競爭能力,縮短制造工期,降低制造成本。大力發展先進機械制造技術能促進國家經濟增長、提高綜合國力,而且可以讓機械制造行業得到大力發展,提高業內效率,加大企業利潤。
2.2 面向新挑戰
在21世紀初,工業最先發展起來的是先進機械制造技術。先進機械制造技術是從普通制造技術發展起來的,先進機械制造技術不僅有著普通機械制造技術的優勢,而且還對一些弱勢技術進行了改革創新,將高科技元素融入到制造業的每一個地方。高科技的先進機械制造技術是面向21世紀巨大挑戰而生的。
2.3 面向系統工程
先進機械制造技術包含諸多技術,有:自動化技術、精密機械技術、計算機技術等方面。在普通制造技術和一些高新科技的基礎上,先進機械制造技術逐漸成為跨越物質、信息、能量的系統綜合工程。
2.4 面向全球競爭
從20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市場全球化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西方發達國家將自己的資本,高科技技術作為輸出搶占市場。我國自從加入WTO之后,我國的機械產品也走出世界面向全球客戶,在競爭激烈全球市場,機械產品想脫穎而出必須加強競爭力,而發展先進機械技術可以加大產品的競爭力,提高企業在全球的地位。
3 我國機械制造技術的創新及發展
3.1 網絡化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的網絡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并且在全國普及,在機械制造和經營上面網絡給技術的推廣和產品的推廣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利用網絡可以使原材料和產品的交易可以跨國進行。利用網絡技術可以將產品的開發和經營同時發展,給企業的發展帶來很大便利。
3.2 全球化
全球市場上,機械技術的競爭也日常激烈,一些傳統企業在這種競爭力下一些企業會無法適應導致破產,剩下的一些企業面對這種日趨強烈的競爭必須做出轉型和改革,開拓市場。
3.3 虛擬化
機械制造技術的虛擬化意思是在生產過程中對產品進行模擬和檢測。產品虛擬化技術檢測的主要工作是檢查產品加工的方式是否合理,從而保證產品的質量、優化生產的工藝、降低生產的成本,并且對產品的生產計劃和產品的物流情況等等進行一系列的仿真。從而達到確保產品的生產周期,及時找到產品的生產缺陷的的效果。
3.4 自動化
機械制造技術的研究方向是自動化技術和系統集成技術,靈活技術的方面。自動化制造技術的發展方向是制造虛擬化,全球化,網絡化。
3.5 綠色化
機械制造的綠色化是指在生產過程中實現綠色化,采用綠色的設計,選用綠色環保的原材料,使用綠色的制造設備和綠色的工藝與包裝等等使產品也綠色化,這樣的綠色產品在使用或者回收再利用時將十分有利于環境的保護與能源的有效利用。
4 結語
本文通過對我國機械制造技術的發展狀況的探討,得出了我國的機械制造技術需要進行創新的結論,這種創新要面向當今社會工業的發展,要符合我國和諧社會與新型工業化路子的發展趨勢。而上文提出的全球化、綠色化、虛擬化、網絡化、自動化的制造技術的創新將推動機械制造技術邁向更深遠的發展。這種種創新型的發展趨勢勢必會加強全球的技術和科技的溝通與交流,我國要在機械制造技術上加強鉆研與不斷創新的精神,并市場為導向,合理的配置機械制造技術資源,以環保低碳為理念。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932157
社會在進步,傳統林業發展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已經逐漸暴露出來,采用新的發展模式是社會的需求,更是現代林業的需要。而在市場經濟模式下,單純的依靠林業發展的經驗推動現代林業的生產發展是難以做到的,在現今的社會經濟飛速發展時期,只有依靠林業技術創新,不斷地改革現代林業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充分發揮創新的作用,才能推動現代林業的發展,達到生態和經濟雙重效益并存。
1 現代林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林業的不斷重視,現代林業逐漸開始了發展的道路,但是由于發展過程中缺乏技術創新,現代林業發展暴露出一部分問題。在我國現階段的林業發展過程中,首先暴露的問題就是種植方式傳統。由于林業生產發展長期受到國家生產力和林業基礎建設限制,在林業種植方面,依然遵循著傳統的種植方式,例如,林業品種的繁育普遍應用的是傳統的自然繁育方式,林業品種繁育消耗的時間過長并且林業品種在生長過程中抵抗病蟲害的能力較差,我國林業品種的成活率偏低;我國林業管理模式采用的依然是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并不能對林業生產需要的水、肥料、光照、溫濕度進行良好的調控,樹木在生長過程中可控性差。
2 林業技術創新對促進現代林業發展的作用
社會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進步,林業的發展越來越依靠先進的生產理念和生產工具,在生產過程中融入林業技術創新,能夠從根本上推動現代林業的生產發展,促進現代林業邁入科技農業的行列。
2.1 新品種的運用提高了存活率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在現代林業中運用新的繁育基礎培植出符合現代林業需要的新品種已經不是什么難題了。林業技術創新所培育出來的新品種相較于舊品種來說,培育出來的品種在抵抗病蟲害方面有了本質的提升,新品種的成活率大大提升。新品種的開發促進了林業整體結構的發展,優化了林業結構。
2.2 現代林業發展的開發和完善
林業技術穿心不僅僅推動了林業新品種的研發,還推動了管理模式的改進。現代林業發展過程中,集約化的管理方式更加適合于林業的發展。集約化管理方式對數字化要求極高。在發展過程中,通過數字化的設備對林業發展中的水、肥料、光照、溫濕度等生長環境進行檢測,并通過自動化的程序對檢測出來的結果進行智能調控,這種集約化管理方式不僅僅減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還能夠給現代林業帶來全方面的效益,推動了現代林業發展的開發和完善。
2.3 創新了現代林業發展的新理念
隨著現代林業發展步伐的不斷推進,林業發展不能夠局限于傳統的發展理念,即只關注林業的經濟效益或者是社會效益。現代林業發展要求林業部門要將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都放在現代林業發展的關鍵要素。林業技術創新加強了林業部門對森林資源的培育,促進了國家隊荒漠化的治理工作;林業技術創新能夠提高森林的成活率,縮短森林的生長周期,給林業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林業技術創新推動了現代林業發展新理念的進步,讓現代林業在市場競爭中能夠始終抓住市場機遇,穩定發展。
2.4 提高人均工資,優化人工分配
林業技術創新不僅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收益,還給林業工人帶來了收益。長期以來,我國林業工人工資低,只能依靠砍林賣木的手段來增加收益,職工工資甚至一直在千元左右徘徊。而進行林業技術創新,能夠有效的提升現代林業的整體經濟效益,通過旅游業、林區養殖業等方式來提高林區收益,有利于林區建立基本的工人保障基金,從而提高林業工人的平均工資。除此之外,林業技術創新還可以有效優化林業工人結構,妥善解決林業工人的就業問題,科學技術的普及能夠減少工人的勞動強度,減輕了林業工人的工作負擔,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林區人工分配的優化。
3 結語
在社會主義發展的新階段,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提高林業技術創新,促進現代林業的不斷發展,是推動現代社會發展的重中之重。而僅僅依賴國家經濟來補貼現代林業是行不通的,林業部門必須要轉變思想觀念,抓住現代林業發展的機遇,利用科學技術的力量,注重對林業技術的開發、創新,增強林業技術創新在促進現代林業發展中的作用,促進現代林業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重收獲,提高林業工人工資,從根本上推動現代林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