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1 09:09:5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人際交往技巧與溝通,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調查中,盡管許多學生意識到了人際交往的重要性,但是他們并沒有在實際生活和學習中對人際技能進行有意識的提升。他們認為人際技能無需進行專門的學習與訓練,它是一種能夠自然而然掌握的東西。這種錯誤的觀念從根本上抑制了個人人際技能的提高。人際技能有利于信息的獲取、思想的交流、個人的發展和自我價值的實現,良好的人際技能能造就良好的人際關系。對于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而言,良好的人際技能是順利進入社會的保障,也是社會對該專業學生的基本要求。
(二)交流方式不科學,缺乏交流技巧
科學的交流方式和合理的交談技巧是人際技能的兩項重要指標。在我們的調查對象中,很多工商管理應用人才的交流方式都存在不科學性。調查結果顯示,工商管理專業學生越來越多地傾向于利用網絡和手機來進行交流,而面對面的交流卻越來越少。他們認為面對面的交流會讓人產生害怕或羞怯的心理,給人不自然或者尷尬的感覺。但是網絡和手機這樣的交流方式很多時候都局限于文字的交流,對形成良好的交流技巧造成了極大的阻礙。除了方式的不科學,缺乏合理的交談技巧也是一個突出問題。本次調查結果顯示,39.6%的學生覺得自己不知道如何與人交流。很多學生在不同的場合與不同的人交流時總是顯得不知所措,不懂得靈活變通。
(三)以自我為中心,存在交流障礙
當前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絕大部分屬于90后獨生子女,因此他們也有著90后的鮮明個性——以自我為中心。他們從小在父輩的呵護中成長,有的甚至是在父母的溺愛中長大,缺乏對他人的理解和包容,做事往往只考慮自己,總是以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求為出發點。他們總是認為別人應該按自己的意愿來行事,喜歡把他們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別人,缺乏與人合作的精神,不懂得換位思考,不善于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由于這種自我心理的存在,很大一部分工商管理學生在與人交流的過程中缺乏主動性,喜歡被動地等待別人來與自己交流,甚至在交流的過程中表現出對別人的不尊重。這些都構成了他們人際交往的重要障礙,非常不利于人際技能的提高和人際技能素養的養成。
(四)交流經驗不足,缺乏鍛煉平臺
人際交往技能同樣需要在實踐中去獲得,并在實踐中得到提高。目前工商管理專業不僅在課程安排上沒有給予學生足夠多的人際交往指導,學生無法系統地學習人際交往的技能,而且也沒有為學生提供足夠多的互動式的人際交往平臺,讓學生在實踐中親身體驗與人交往的重要性,掌握人際交往的技巧。學生一旦沒有正確的引導和合適的平臺,他們的人際交往會成為零散的和不合理的活動,甚至有些學生會由于性格的原因放棄本可以交流的機會。總之,由于沒有足夠多的鍛煉機會,導致學生交流經驗的缺乏,使學生無法掌握正確的人際交往技巧,以及養成良好的人際技能素養,所以在交往過程中容易出現不當的行為而影響人際關系,或是語言表達能力欠佳、表達不妥或是詞不達意而讓人誤解,給人際交往造成不好的影響。
二、工商管理應用人才人際技能素養的影響因素
(一)家庭氛圍
家庭氛圍在潛移默化之中影響大學生的人際技能素養的高低。生活在相對富裕家庭的孩子,由于長輩們的溺愛,性格高傲,自認為高人一等,在人際交往中根本不屑于與其他人交流。而處于相對貧困家庭中的孩子,由于自身條件的影響,在人際交往時則會表現出自卑心理,獨來獨往,不愿參加集體活動和人際交往。因此,不同的家庭氛圍造就不同的人際交往的性格與偏好。
(二)學校環境
學校環境也是影響大學生人際技能素養養成的重要因素。學校能否為學生創造一定數量和質量的交流平臺、師生之間和同學之間交流的無障礙性與和諧度、學校對學生人際交往的控制力度等等,都會影響學生參與人際交往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在一個良好的校園人際環境下,學生不僅樂意與人交流,獲得交往的滿足感,而且能夠在交流的過程中掌握交流技巧,不斷提高人際交往的技能。
(三)性格類型
在正常情況下,人的性格類型包括外傾型、內傾型和介于兩者中間的混合型。外傾型的學生開朗積極,喜歡各種社交活動,善于與人打交道,擁有較強的人際交往能力。內傾型的人害怕與人交流,不善言談,不愿參加各種活動。混合型的學生,在熟悉的人面前開朗活潑,但在陌生人或與自己交流不多的人面前則表現得比較沉悶。不同性格類型的人的人際交往能力不同,性格的差異性也讓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呈現出繽紛的色彩。調查發現,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大部分屬于外向型性格,這也是專業的需要。
(四)溝通方式
溝通方式在人際交往中也是一項重要的影響因素。溝通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每種溝通方式都有優缺點,比如面對面的交流可以傳達及時的信息,更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而缺點是無法表達更加詳細和完整的信息,以及容易讓人產生畏懼感和不自然感;而網絡交流方式雖然可以避免畏懼心理,但是容易拉大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正是因為溝通方式的差異性與局限性,在不同的場合和時期,采用不同的溝通方式會產生不同的效果。要想與人保持良好的溝通關系,需要我們選擇合適的溝通方式。工商管理人才將來從事的是在不同場合與不同類型人打交道的工作,所以,只有能夠靈活地選擇溝通方式,才會獲得他人的尊重,取得事業上的成功。
三、工商管理應用人才人際交往素養的強化對策
(一)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際交往觀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與人的交往越來越趨向物質性和實用性。很多學生在與人交往時,都抱著功利性的目的,重利輕義,真實的情感和友誼不被重視。這種唯利是圖、一切以自身利益為中心的價值觀直接影響了其人際交往觀,造成了一切以利益為紐帶、缺乏真正溫暖的人際關系的局面。所以大學生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際交往觀。人際交往中不僅是利益的交換,更是情感的交換,我們要教導學生尊重人性、關注他人、平等互助、真誠交友,享受人際交往中的快樂,讓別人的生活變得更美好,也讓自己的生活更加幸福。
(二)培養積極樂觀的態度
積極樂觀的性格會促進人際關系的發展,豁達的生活態度會產生無限的魅力,吸引別人與自己交友。積極樂觀的性格和態度不是天生的,需要通過后天培養。學校要經常督促學生閱讀一些相關書籍,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幫助學生消除自卑感,增強信心,敞開心扉,開心地去與別人交流。要引導他們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周圍的事物和朋友,鼓勵學生有意識地在人際交往中鍛煉自己,提高自己的人際技能。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問題,對心理存在問題的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消除其心理障礙,改善他們的羞怯和交流恐懼心理,提高他們的交友信心、樂觀心態和開放程度。
(三)培育人際交往知識和技巧
人際交往技能是一種包含言語交流、非言語性表達、傾聽、識別團體特征、情緒協調等多種技能的規則復雜、特征顯著的社會技能。與人交往是一門很有藝術性的學問。學校可開設一些有關人際交往的課程,給學生系統地傳授人際交往的知識和技巧。有針對性地定期對學生進行人際交往的知識和技巧的培訓,開展一些素質拓展活動和知識講座。另外,督促學生去學習社交禮儀的基本知識和規范。
(四)加強實踐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只有在實踐中才能更好地掌握人際交往的各種技巧,并通過不斷總結經驗,增強在人際交往中的信心和勇氣。學校可以多開展一些知識、技能競賽活動,讓學生在這些活動中運用所學,促進其良好人際關系的形成。在活動中,對于人際交往能力較弱的學生,可進行一些有效的指導。鼓勵學生多參加校外的實踐活動,接觸社會,和不同社會地位、生活在不同社會環境中的人進行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學習他人的優點,掌握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更適合自己的交往方法,提高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
(五)完善學校和家庭教育
從小學到高中,學生接受的學校教育都是應試教育,這也造成了很多學生智商高、分數高,但情商和人際技能卻較低。人際技能培養要從娃娃抓起,即從幼兒園開始就注意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評價一個學生不僅要看其成績,更要看其綜合素質。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到人際交往的重要性,促進學生之間的日常交流。高校可以開展人際交往的系列活動,在期末的學生測評中加以適量的人際交往知識,把學生的綜合人際交往能力作為期末考核的一項重要指標。關于家庭教育的完善,首先要讓父母選擇科學的教育方式,不能一味地讓子女讀死書刷高分數,要注重子女的素質教育。父母還要加強和子女的溝通,要主動與孩子進行交流探討,增進彼此的了解。只有通過相互溝通了解,才能形成相互之間的和諧關系,讓子女享受到和諧人際關系的樂趣和必要性,促進其加強自身的人際交往能力。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人際交往是中職學生日常生活的基本內容之一,但由于主觀或客觀的原因,一些中職學生往往出現人際交往和溝通不暢的情況,影響了他們的身心健康和學習生活。
(一)心理問題
交往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中職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思維日益發展,感情日益豐富,精神需要越來越多。他們進入青春期后,產生了強烈的獨立意識,要求擺脫成人的束縛。心理上的急速變化給他們帶來煩躁、孤獨,他們需要社交活動。這時,人際交往對中學生的成長顯得至關重要。
良好的人際交往是建立在熱情、自信、樂觀、寬容、大度的基礎上的,自卑、冷漠、封閉、猜疑、自傲、嫉妒等不良心理極易影響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當前不少中職學生在人際交往上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心理障礙,例如,有的學生孤傲自負,自私冷漠;有的學生自卑膽怯,悲觀失落,對同學和老師的話過于敏感這些都容易導致心理疾病,從而阻礙其正常人際關系的建立。
(二)認知偏差
在人際關系認知中,青少年本身接受刺激時的感情狀態、動機狀態、注意狀態,影響了對外界人或事物的反應,因而產生了一定的偏差,這就是認知的偏差性。導致認知偏差的情況大致有四種
(1)極度渴望或恐懼狀態。心理學研究證明,青少年在處于極度渴望或恐懼狀態時,由于大腦處在高度緊張狀態,就可能曲解認知對象,產生認知上的偏差。如,“杯弓蛇影”、“草木皆兵”都屬予這方面的例子。
(2)好奇狀態。當青少年對某一事物產生好奇時,會容易注意到事物的某一特性而忽略了其它特性,導致認知偏差。
(3)自身認知系統簡單。
(4)心理定勢和社會刻板印象。在認知他人的過程中,會產生先入為主、以點概面的作用,從而影響認識的準確性。
一些學生受社會上不良風氣影響,看待人際關系帶有較強的功利性,認為人際關系就是拉關系、找門路、相互利用,把交往看作是交易。同時,多數家長、學校乃至社會往往不重視學生對人際交往知識和技巧的學習,認為學生只要把學習搞好就行了,為人處世單純點好。這種心理使一些學生不重視人際關系,不注重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三)能力欠缺
很多中職學生一直生活在學校,交往的范圍比較窄,沒有很好地掌握學生中人際關系的技巧,使得不少學生雖有交往的意愿,但缺乏交往的能力,例如,當干部的,不善于協調人際關系,不能有效組織同學們參加活動,不善于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學習名列前茅的,卻在眾人面前卻手足無措,在公開場合不敢講話,不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更有甚者,受社會不正之風的影響,不懂尊老愛幼,不明是非,結交壞朋友,顛倒了正常的人際關系。
此外,一些家長和老師較多關心的是學生的考試分數及專業技能的學習,忽視了學生的內在素質。這其中就包括人際交往與溝通能力這一作為社會人必須具備的素質。人際交往與溝通能力是一種后天習得性能力,需要在學校教育與社會實踐話動中進行學習、培養、訓練,相關知識、技巧的掌握是良好溝通能力的基礎。目前,中職生人際交際與溝通的知識來源途徑較少,最缺乏的就是有針對性的培訓學習與社會實踐,應引起中職教育者的高度關注。
(四)以自我為中心
當前,大多數中職學生都是獨生子女,自我意識強,協作、謙讓、寬容的意識較弱。一些家長對兒女過分“呵護”,在家嬌生慣養,使他們進入學校獨立生活后,與同學和老師相處時不會主動進行交往,暴露出“以自我為中心”的問題。一些學生在與別人交往時,只顧及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強調自己的感受,而不考慮別人。例如,在與他人相處時,不顧場合,不考慮別人的情緒,自己高興時就高談闊淪、眉飛色舞、手舞足蹈;自己不高興時就郁郁寡歡,或是不尊承他人,漠視他人的處境和利益。
(五)自我封閉
一些中職生會出現自我封閉的問題。自我封閉一般表現為:一是不愿意讓別人了解自己,總是把自己的真實思想、情感和需要掩蓋起來,只注重自己的內心體驗,在心理上人為建立屏障,把自我封閉起來;二是有的人雖然愿意與他人交往,但由于性格內向孤僻,導致無法讓別人了解自己,形成了一種自我封閉的狀態。從中職生的角度來看,如果一直處于自我封閉狀態,將不能進入某種社會角色,無法與他人共同工作,不能承擔社會責任。
二、對策
(一)排除心理障礙
學校要對中職生開展挫折心理教育與挫折心理訓練,增強學生的心理調適能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識的教育。在教學活動中,開設人際交往與溝通課程,進行人際交往與溝通知識的宣傳;定期舉辦與人際交往有關知識的講座,傳授必要的心理調試和人際交往的技巧,從而引導學生正確評價和認識自己。
(二)促進合作交流
在校園生活中,讓能力較強的學生多帶動能力較弱的學生,讓性格開朗的學生多與性格內向的學生接觸,讓他們在平時的學習、活動中取長補短,互相影響,從而促進他們積極的交往行為。
(三)學習交往原則
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建立在一定的交往原則基礎上的。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通過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如討論、演示、角色扮演、模擬等方式,讓學生理解平等、尊重、真誠這三條人際交往原則,以增強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總之,人際交往與溝通能力的培養是一個職業化與社會化成長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教育者從思想上、觀念上對人際交往與溝通能力培養進行定位,把學校教育與職業實踐活動相關聯,建立人際溝通能力培養體系,有計劃、有步驟、有目的地進行。
2、調查的結果
心理的閉鎖性少年期開始出現到高中階段。隨著自我意識的增強,再加上過去生活中的經驗和教訓,使其發現逢人不可再全拋一片心,加上自尊心、文飾、內隱的需要及各種顧慮,使其嘴上相繼都加上了一把鎖。有許多問題被作為個人的內心秘密隱藏起來,給自己蒙上了一層薄薄的面紗。特別在非同齡的人群中,尤其是對父母、老師等成人保持心理閉鎖。但另一方面,這時期他們客觀上又存在有強烈的歸屬的心理需求及與人交往的愿望,希望廣交知心朋友。但相互的閉鎖,尤其是異性間相互的閉鎖,更加使其產生特殊的好奇心和神秘感。心中的苦悶很想找人傾訴、討教,于是常處于左右兩難的矛盾之中。閉鎖性既是適應現實社會的需要,是適應力提高的表現,但也加大了對他們了解及把握的難度。使其不敢與人傾心相交而感孤獨,于是大都述說于鎖于抽屜的日記之中,致使有些老師變得困惑不解,倍感學生變了,不信任自己了。
在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我發現,對高中生人際關系優化策略的指導幾乎很少涉及。高中生在接受系統的學校教育過程中,同樣不可避免的要與他人發生人際交往,但是,在當前高級中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處于首要地位的是對學生進行科學知識與知識技能及思想品德的教育。而對學生人際關系方面的指導則往往被忽視,而棄之一旁。這樣,不能進行正常交往的學生則往往就會處于被孤立與嫌棄的地位,輕者,導致產生自卑心理,情緒低落,重者,產生嚴重畸變心理和人際交往障礙。家庭教育中,對孩子的人際交往指導涉及很少。目前,社會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很多的負面影響,加上獨生子女的增多,家庭教育中父母一方面對子女溺愛,過于放縱,另一方面對子女期望過高,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導致學生各種不正常心理行為增多。他們任性、倔強、刁蠻、目中無人,不善處理人際關系,同學間、師生間、親了間關系緊張。
在積極推進基礎教育課程的今天,我們不得不反思我們一貫的教育理念、教育機制在新時期的新需要下需要怎樣與時俱進,才能適應現代社會需要集順應人性的發展。
二、調查方案設計
1、內容設計:
高中生人際溝通技巧的培養包括那些內容;現今高中生人際交往與溝通的現狀如何;高中生人際溝通心理發展的規律性是怎樣的;培養學生人際溝通的形式有哪些,使用的情況怎樣,各有什么特點、作用和效果;對于不同類型的學生又該采取怎樣的方式。
2、過程設計:
階段
時間安排
任 務
第一階段
1、 查閱有關文獻,如《教育心理學》等著作,為本課題的調查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2、 通過問卷調查,找學生訪談和學生進行交流,對學生交往能力與交往狀況進行自測等形式,了解學生人際交往的現狀。通過調查分析,明確課題研究的重點。
3、 隨機選取實驗班,討論研究方法、形式、研究進度
第二階段
實行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交叉進行研究
1、 面對學生實施人際交往心理輔導和行為訓練,形式有:組織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班隊活動、講座、家長會、宣傳、心理信箱等;
2、 對學生進行個別教育,特別是對有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個別矯正訓練,即個案研究;
3、 組織研究組成員外出參觀學習,向兄弟學校學習、借鑒、交流研究經驗;
4、 每學期上交研究報告
第三階段
1、對實驗學生進行人際溝通狀況測試,與第一階段進行對比;
2、對上階段積累的材料進行分析總結和提煉,結合每時期的結果逐步完善課題研究的內容和結論,逐步完成高中生人際溝通技巧培養的調查報告
4、調查方法設計:
(1)訪談法:通過對教育行政管理人員、一線教師、學生等訪談,更清楚了解學生的人際交往狀況,為全面考慮研究范圍和方法提供有力建議;
(2)文獻法:通過查閱和分析已有的有關學生人際交往和人際溝通技巧的研究,了解目前的研究狀況,作為研究的借鑒;
(3)問卷調查法:用已有的量表在實驗前和實驗后對學生進行施測,同時也將實驗班和非實驗班的學生的結果進行對比,作為實驗結果的一個證明;
(4)課堂情景實驗法:通過系列的教學活動,如班會課,心理健康活動課,有針對性地組織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掌握與人溝通的技巧和能力;
(5)個案研究法:結合課任教師的觀察和調查的結果,選取個別學生運用心理學的輔導知識進行輔導,并做好相應的跟蹤記錄。
三、調查的實踐意義
1、調查意義:
有利于解決學生人際交往與溝通方面存在的矛盾與沖突,為學生、家長、教師共同提供良好的溝通機會與橋梁,讓教師掌握培養學生人際溝通的技巧與方法,讓學生與人的溝通達到情感上的相互了解和理解,掌握與人溝通交流的方法與技巧。
2、理論價值:
使教師對心理學知識中有關人際溝通技巧有更深刻的教學實踐和感悟,從現實教學探討培養人際溝通技巧的最優化手段,為高中生人際溝通技巧研究提供第一手的資料和數據。
四、調查總結
正確處理高中生的人際關系,應當正確引導和促進高中生良好人際關系的形成,幫助高中生健康地成長,指導學生進行健康的人際交往,形成良好的班集體心理氛圍,使各個學生在班集體的學習和生活中,充滿自信,情緒高漲,精神振奮。使他們具備較強的人際交往能力,為今后進一步學習或步入社會奠定良好的人際溝通基礎。
五、調查參考文獻
職校生正處在學習知識、了解社會、探索人生的關鍵時期,他們的所有活動都是在與人的交往中實現的。明確職校生人際交往的重要意義,幫助他們突破人際交往中的心理障礙,教會他們正確把握人際交往的原則,掌握人際交往的技巧,提高他們人際交往的能力,對于職業學校的班主任而言,至關重要。
從人際交往的基本涵義來看,“人際交往是指兩個或兩個人以上,通過一定方式發生某種溝通和交流的活動方式。” 一個人要融入社會,就必須學會與別人交往,將自己的思想、觀點、興趣、情感與別人交流,從而建立一定的人際關系。職校生同樣如此,在家要與家長、親戚交流,在學校要與同學、老師溝通。客觀上講,許多職校生在人際交往中存在一些心理障礙,主要表現為:對家長不夠親近,對老師不夠信任,對同學不夠理解。仔細分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1.職校生一般處于15至20歲之間,正由青春期向成年期過渡,有時會表現得比較叛逆,聽不進家長的意見,沒有兒童時代與家長的親近感了。加之有些家長對于就讀于職業學校的子女期望值也不高,對他們的學習成績也不太關注,平時也很少與班主任聯系,對于自己子女的在校情況也缺乏了解,這同時也使職校生認為家長對自己不夠關心;2.由于大多數職校生從小學到初中成績都不突出,在校表現也不算好,經常是被老師忽視或者批評、指責的對象。長此以往,他們潛意識就會對老師持排斥態度,缺乏信任感。進入職業學校后,他們就會本能地疏遠老師,擔心老師向家長告狀。如果老師處理問題的方式稍有不當,他們就會認為老師故意刁難自己,對老師產生排斥情緒,有時甚至與老師產生對抗;3.現在的職校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從小就是家長的掌上明珠,在家中是“小皇帝”,與同齡的孩子缺乏溝通和交流,也缺乏分享與合作的意識。他們習慣于自以為是,以自我為中心,不愿意遷就別人,很少有謙讓的舉動。他們在與同學交往的過程中發生沖突一般不會進行換位思考,很少從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這樣造成彼此之間互不理解,容易產生隔閡。
面對現狀,作為班主任應當想方設法幫助職校生突破人際交往中的心理障礙。首先,班主任要加強與職校生的溝通。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要強化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比如我在擔任09電子商務班的班主任之初,我在班會課上向全班學生表明班級的班風和學風建設主要依靠各位同學的積極參與,我作為班主任會努力服務好大家,大家對班級建設有什么好的想法與建議可以與班委會成員聯系,如果與我聯系我也十分歡迎。盡管我在課堂上是如此說的,但是課后主動找我交流的學生還是不多,為此我主動出擊,與學生進行交流,傾聽他們的心聲。我與他們交流的內容并不僅僅局限于班級管理,還包括他們對學校、老師以及同學等多方面的印象和感受。我的主動出擊,建立起了我與學生之間心靈溝通的橋梁,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同時也樹立了他們與我進行溝通的信心。另外我與學生溝通的方式也不局限于面談。針對學生喜歡上網的現實,我主動將我的電子郵箱和QQ號向全班同學公布,歡迎他們通過網絡與我交流。另外我還為班級制作了網頁,并設置了班級管理、學習心得等交流空間,還申請了班級QQ群,鼓勵學生加入。在與學生交流的時候,我刻意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并適時加以表揚,從而重拾他們的自信心。總之,我對他們以正面鼓勵為主,對于他們出現的一些缺點,持相對比較寬容的心態,通過暗示的方式提醒他們改正,注意維護他們的尊嚴。通過實踐,取得的成效比較明顯。
一、人際交往的原則
(一)誠實信用原則。
“在人際交往中,誠實原則是人們相互信賴和友好交往的基礎。” 在人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只有以誠相待才能取信于人。首先自己要敢于向對方袒露心扉,讓別人了解你,從而信任你。如果相互禁錮自己,就無法進行交流;其次還要為人正直,一個正直的人才能真正贏得別人的信任和尊重。信用是指一個人信守諾言,言行一致,這也是做人的一個基本原則。誠實信用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當今社會所迫切需要的基本品質。市場經濟從某種意義上說是誠信經濟,一個人如果不誠信,就無法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站穩腳跟;一個人如果不誠信,就沒有人愿意與其交往,其會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勢必會被社會所淘汰。
(二)平等互助原則。
“平等是建立良好人際交往的前提。互助是促進人際交往的劑。” 每一個人的人格都是平等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尊的需要,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 因此人與人交往時應當相互尊重,只有你尊重別人,別人才會尊重你。同時人與人在交往的過程中還要互相幫助。一個人懂得給予,不求回報,定能結識不少朋友,相反付出多少就要索取多少,這樣的友誼不會長久。
(三)寬容理解原則。
一個人嚴于律己,寬以待人,才能容易與人相處。許多情況下,要換位思考,互相理解。當然對于大是大非的問題要講究原則,不能做和事老。現代社會由于每個人的經歷不同,所處的環境有差異,對一些問題的認知有差異也很正常,我們要積極溝通,努力達成共識,特殊情況下也可以。因此一個人心胸開闊,寬宏大量,善于發現別人的優點,懂得體諒別人的難處,人人都會樂于與其交往。
二、人際交往的技巧
(一)語言溝通的技巧。
語言是最重要的交流溝通工具,掌握語言溝通的技巧對于職校生而言非常重要。在與他人交談時應當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1.交談時要注意尊重他人、要善于贊美他人,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得到別人的尊重和肯定,“一句由衷的贊美可以使對方的內心充滿陽光,從而也使對方愉快地接納自己。” 同時語氣也要親切,熱情。
2.交談時不能只顧自己講話,與別人交流時要善于傾聽別人講話,認真聽取別人的建議和批評。交流畢竟是雙向的,不能一方滔滔不絕,另一方一言不發,否則得不到交流的效果。
3.交談的話題盡量使人輕松愉快,注意避免提及對方敏感或者易使對方陷入尷尬境地的話題。開玩笑要適度,尤其不能拿對方的缺陷作笑料。
4.交談時聲音也要適中,聲音太大顯得不夠文明,聲音太小則對方無法聽清,影響溝通的效果。語速也要適中,語速太快,可能會使對方來不及接受,語速太慢,可能會使對方失去耐心。
(二)非語言溝通的技巧。
人與人在進行語言交流的過程中,有時一個手勢,一個眼神,一個表情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掌握非語言溝通的技巧,也能夠提高溝通效率。
與別人溝通時最好面帶笑容,這樣會使對方覺得輕松、友好。講話時適當增加一些手勢,可以幫助對方理解你的觀點。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溝通時看著對方的眼睛,會使對方覺得你很真誠。
我們班有一位王同學,平時習慣于用余光看人。別人同她講話時她要么低著頭,要么用余光掃視一下,使人感覺很不舒服。有一次她與一個同學站在班級陽臺上講話,正巧隔壁班的一位李同學走過她們身邊,她用余光瞥了李同學一眼,然后低聲說了一句話。李同學以為她在說她壞話,于是停下腳步責問她。她說自己講什么話沒有必要向別人匯報。李同學很氣憤,堅信王同學就是講她壞話了,否則不會用那種眼神看她。為了這件小事兩人差點吵起來。其實,王同學的這種習慣在剛入學時也曾引起許多同學的誤解,但是時間長了,本班同學都知道她就是這樣的習慣,也就不計較她的眼神了。后來我請她到我辦公室談心,在我同她講話的過程中她的眼睛始終看著自己的腳尖,偶爾抬頭用余光看一看我。我就向她指出,她的這種習慣很不好,使人感覺很不舒服。我請她抬起頭,正面對著我,兩只眼睛看著我,學會與人溝通。經過我的教育,她也意識到了自己的習慣動作容易引起別人的誤解,不利于她與別人交流。后來她確實改掉了壞習慣,與其他同學的關系也都比較融洽。去年教師節時她發短信祝我教師節快樂,同時感謝我的那次教育,使她學會了如何與別人交流。
總之,作為職業學校的班主任,有責任通過教育使學生克服孤獨和怪癖心理,戰勝自卑和羞怯心理,遠離偏見和狹隘心理,使學生把握人際交往的原則,掌握人際交往的技巧,并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進行實踐,從而切實提高他們人際交往的能力,為畢業以后踏入社會,踏上工作崗位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黎文森等著.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導論[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1、多讀書
青少年們應珍惜在校學習的時光,珍惜每一次晨讀與課堂閱讀,通過讀書來訓練自己的發音與呼吸,長期下來,你會發現你的發音與氣息變好了,精氣神也更好了。
2、多看書
多看不同類型的書籍,多看有益身心的書籍,你就會從中獲取大量知識,這是你一生的財富。多看書,你就會積累更多談資,與人溝通時,你就永不缺少話題。
3、多溝通
多與你的父母親人、同學、朋友與老師溝通,既能增進你們的感情,又能讓你積累談話經驗,讓你領悟出與不同的人交流需要不同的溝通式與技巧,你也會變得越來越大膽,善于交際。
4、多思考
人說話前都要經過思考與措辭,不經大腦說出口的話往往顯得拙劣,難讓人喜歡。所以,在你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你一定要多思考與反思,考慮自己的說話方式、語氣、用詞等是否正確,從而不斷改善缺失。
5、多模仿
你的口才不好,那你應該多看一些名人的演講與訪談,向他們學習,觀察他們是如何說話的,然后模仿他們的好口才,并思考自己口才的不足,改正缺點。
青少年提高人際交往能力的注意要點
1、別以為你跟你的朋友,是那種你的東西就是我的,而我的東西是你的!告訴你:錯啦。東西絕對要分清楚,不然到最后…東西壞了…要讓對方賠,又覺得不好意思。所以自認倒霉,但卻因此在心中會自然形成一種排斥感!
2、別以為你跟你的朋友,好到是不論到哪,就有人會開車或是請客…告訴你:錯啦。偶爾1、2次,或許受得了。時間一久了,換成誰都受不了…所以出門玩之前,最好先講好:油錢大家分攤,花費大家先交錢玩后在清點退還。這樣不僅大家玩的快樂,也可以更增加朋友間的感。
3、別以為你跟你的朋友,熟到那種連他們的廚房、臥室,你都可以自由出入…告訴你:錯啦。越是好的朋友,越是要彼此尊重。因為畢竟不是自己的家…你憑什么自由進出別人的地盤?那種行為只會讓人覺得你不尊重對方…否則的話!盡可能避免…。別以為那沒什么,對方可以早在心里把你罵到爛透啦!
4、別以為你跟你的朋友,感情很好了。所以一切都可以比較隨和,就算去到對方家,不用去在乎那些禮節。告訴你:錯啦。越是好的朋友,禮節越是不能少。今天去拜訪他家,絕對絕對不可兩串蕉唷!一定要帶點禮物,哪怕是一袋水果。所謂禮輕情意重,也就是這種道理,又所謂的禮多人不怪!所以千萬別帶'兩串蕉'!切記
5、別以為你跟你的朋友,可以到好的連上個廁所都可以形影不離。告訴你:錯啦。偶爾給對方自己一點空間,讓彼此去看看身邊的人、事、物、回頭來。彼此的視野會更開闊的!就好比你跟他每天生活在以一起。換句難聽的,那跟坐牢有什么差別?再怎么看,就只有我看你,你看我,大眼瞪小眼。給自己及對方有更大的空間,會讓彼此成長的速度更快!
青少年的語言交際技巧
聽的技巧
聆聽他人講話時要專心,要用心去聽,而不是只用耳去聽。要暫時忘卻自己的想法和成見,與講話者一起去回顧體驗,要通過目光接觸、點頭、贊許聲等給予積極反饋,增強對方表達的自信心,使他樂于講下去。聆聽時要耐心不要表現出任何不耐煩和不高興的神情。聆聽時還要虛心,不要輕易打斷他,要善于發現對方思想中的閃光點。
目光技巧
常言道:“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目光接觸,是人際交往間最能傳神的非語言交往。在交往中通過眼神的交流可以促進雙方的溝通。正視表示尊重,斜視表示輕蔑,雙目炯炯會使聽者精神振奮。柔和、熱誠的目光會流露出對別人的熱情、贊許、鼓勵和喜愛,目光東移西轉,會讓人感到是心不在焉。交往中,適當的目光接觸可以表達彼此的關注。
說的技巧
說是自我表達的最佳手段。說是要給別人聽的,所以要使別人對自己說的內容感興趣,就得做到:一、說得明白,語言要簡練、通俗、生動易懂。二、還要善用敬語,對上級,要謙恭有禮,多用親切友好的詞語。三、適當贊揚別人。適時適度、發自內心地贊揚別人,可以造成融洽的交往氣氛,強化人際吸引力。但贊揚要真誠適度,不要亂戴高帽。
體態技巧
體態包括身體的動作、手勢。在人際交往中,人的舉手投足都能傳達特定的態度和含義。身體略微傾向于對方,表示熱情和感興趣;微微欠身,表示謙恭有禮;身體側轉或背向對方,表示不屑一顧。不同的手勢也具有各種含義,比如擺手表示制止或否定;雙手外攤表示無可奈何;雙臂外展表示阻攔;拍腦袋表示自責或醒悟;豎起大拇指表示夸獎。
青少年如何提高人際交往能力相關文章:
1.如何提升中學生人際交往能力
2.如何培養中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1.前言
為了了解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現狀,提出解決大學生人際溝通障礙的辦法,課題組歷時一年,對恩施及周邊5所高校(湖北民族學院、恩施職業技術學院、三峽大學、長江大學、湖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進行了問卷調查。本次調查共發放1000份調查問卷。收回975份,有效問卷958份,其中男生497份,女生461份;各年級比例為大一267人(27.8%),大二289人(30.2%),大三245人(25.5%),大四157人(16.5%)。結合調查結論,課題組咨詢了各高校心理健康中心的輔導老師和相關負責人,聽取他們對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現狀的認識和看法。
2.在校大學生人際交往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分析調查所得資料,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1)對人際交往認識不夠。在對1000名學生個案訪談資料進行分析發現,在回答“如果你的人際交往出現困難,會不會向學校心理輔導中心尋求幫助”的問題時,有將近80%的學生回答“不會”。在回答“你是否會關注心理健康中心開展的有關人際交往能力提升活動”。只有30%表示會積極參加,有45%的同學表示時間、機遇湊巧會參加,而有25%的學生則表示完全不會參加。而在回答“學校開展的有關人際交往講座,提升社會適應力的專題活動多不”時,有近60%的學生表示不知道有這類的專題和講座,有26%的人回答偶爾舉辦,而只有14%人回答很頻繁,而這14%的人中大部分是學生部門或學校社團的活躍者。但從各高校心理健康中心了解到,他們每個月都會進行一次不同主題的心理輔導或活動,持續數日甚至一個周,但參加的人卻是寥寥無幾。
(2)人際交往目標不成熟。在回答“你交往的第一動機是什么”時,有57.6%人回答是為了“獲取信息”,有20.1%人回答是為了“拉關系”、“辦事方便”,只有22.3%人回答是為了“思想交流,獲得友誼”。可見大學生出于真正交朋友的目的并不是很多,大多數大學生和他人交往都是為了獲得現實的利益,或物質的,或非物質的。
(3)人際交往缺乏自信。在回答“你覺得自己善于和人交往嗎”的問題時,74.5%人回答自己不是很善于交往,對自己的交往能力表示懷疑,15.2%人回答感覺良好,覺得自己在人際交往中不存在問題,能與人和諧相處,和周圍人關系融洽;而只有10.3%人回答自己很善于交往,認為自己是交際的人才,和什么人都有話題談。在回答“你是否會主動和不熟悉但見得多的人打招呼”時,只有29.3%人回答“會”,有57.2%人回答“可能會”、“看情況”;另外13.5%人回答自己從沒有想過和他們打招呼。
(4)缺乏人際交往技巧。在回答“和他人溝通時你能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意思嗎”時,有65.3%的人回答不能,有16.5%的人選擇因為害羞而不能完全表達(女生的比例明顯高于男生),18.2%的學生回答能很好的表達自己的意思。在回答“你認為自己人際關系不好的原因是”的問題時,有超過2/3的同學回答是自己人際交往技巧缺乏,排在第一位的是“不懂得交往技巧”比例高達40.4%。“時常避免表達自己的想法或是不知道該不該表達自己的想法”占15.3%,還有就是“不能聽取別人的意見”。在回答“在和別人發生沖突后,你會言歸于好嗎”的問題時,有28.7%的同學回答“從不”、“很少”,40.1%的學生選擇了“偶爾這樣”只有31.2%的學生選擇“常常這樣”。
(5)與異往困難。大學生與異性的交往非常重要。在調查中發現,大學生的戀愛觀并不是很健康,又由于自卑、羞怯等心理因素的影響,大學生與異性的交往變得困難。缺乏異性知己,甚至有些大學生不知道怎么與異性相處。在回答“你為什么會在大學談戀愛”的問題時,經過權重的分析,發現前幾位的分別是“隨大流”、“寂寞”、“感受戀愛的樂趣”、“獲得生理滿足”、“尋找人生伴侶”、“尋找學習動力”和“追求美好的愛情”。另外在回答“和異性相處時,你會?”時,有45.7%的人會覺得非常不自然,而有6.9%的學生選擇從不與她們進行交往。
3.在校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影響因素分析
通過以上分析,當代大學生在人際交往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問題,究其原因,通過分析調研材料和請教相關專家,筆者認為影響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家庭因素。家庭對大學生的影響是最深刻的。家庭對大學生的影響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即家庭教育、家庭結構和家庭的和諧程度[1]。小孩的模仿學習能力很強,因此家長的一些行為習慣,待人處事的風格會直接影響到小孩,他們從小就模仿其家長的行為,因此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會對直接投影到他們以后處理人際交往問題上。從家庭結構上來講,通過調查的數據顯示,家庭成員越多的大學生更善于人際交往,而單親或獨生子女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出現交往困難。此外,家庭的和諧程度也會影響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從小生活在溫暖,和諧家庭的學生,會形成積極主動的交往觀念,具有較強的交往能力。
(2)學校因素。除了家庭,學校是大學生的主要生活場所。中國一直以來的應試教育觀念對大學生人際交往影響深遠,學生在升學的高壓力下,埋頭苦讀,平時就忽視了與人交流的重要性[2]。此外,高校的教育體制也不利于大學生的日常人際交往,高校學習相對寬松,自由支配度大,學生平時都是以個體進行各種活動,缺乏與人合作的團隊意識,與人溝通困難,如果與同寢室的人關系不好,很容易引發各類安全問題。
(3)社會因素。社會環境對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社會經濟、科技發展和社會風氣對大學生人際交往觀念和理念的影響。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際關系更注重物質利益的交換,情感的交流慢慢淡化。科技的發展拓寬了人們的傳播空間,改變了人際交往的方式,擴大了人際交往的范圍。但同時也帶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而社會風氣的個人主義,功利主義,拜金主義也使大學生的人際交往逐漸變得功利化[3]。
(4)自身因素。心理障礙是影響大學生人際交往最重要的因素,一些常見的心理障礙極大的阻礙了大學生主動與他人交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大學生提高人際交往能力的最大障礙。包括自卑心理、羞怯心理、猜疑心理、嫉妒心理[4]。要改變這些不積極的心理因素,社會、家庭、學校要通力合作才行。如何使大學生的心理教育達到社會、家庭、學校的一致性將是未來的重大挑戰。解決大學生心理健康,建立積極的人際交往關系任道重遠。
4.在校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提升的方法與措施
通過訪談各高校心理輔導老師并結合調查的實際情況,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指導大學生的日常人際交往行為。
(1)從大學生自身方面來講,要樹立正確的人際交往觀念。調查發現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存在以自我我中心,人際交往觀念存在嚴重偏差。提高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應樹立正確的人際交往觀念,提倡君子之交。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要堅持誠信為本的原則。誠信是人際交往的重要準則,真誠的交往可以加深彼此的了解,增進感情[5]。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要擺脫自我為中心,要考慮雙方共同的價值利益,是雙方都能獲得滿足。人際交往其實也是一種交換關系,即人們都希望在人際交往中能獲得不少于他們所付出的回報[6],在人際交往中要克服功力主義,自我主義。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還要學會正確的認識自我,大學生只有正確的進行自我認識,明確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找準自己理想中追求的目標,在現實中的水平,才能發現差異,知道自己改進的方向。古人言“人貴有自知之明”說得也是要正確的評價自己,不貶低自己,也不高看自己。
近年網絡的大行其道,使很多大學生都沉迷于網絡,從而忽視了現實中良好人際關系的重要性[7]。一大批大學生生成了真正的宅人,每天過著兩點一線的生活,缺乏樂趣。當代大學生要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就要克服宅的影響,打破平常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8]。一方面是平時上課多和不認識人坐在一起,并積極主動的與他人進行交流和溝通。認識更多的陌生人,擴大自己的人際交往范圍。另一方面多關注學校,社會上的熱點問題,積極尋找大家的共同點,就大家普遍關心的問題挖掘深度的意見,并爭取能形成自己的看法,贏得大家的尊重。三是可以多利用網絡工具進行溝通,積極參加班級QQ群、微博群里的話題討論,拉近彼此的距離。這樣在網內網外都能讓同學感覺到自己的存在,人際交往就更容易打開生面。
(2)從高校方面來講,高校要提供良好的人際交往平臺,讓大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人際交往才發。高校應改變傳統的模式,創新性的發展一些人際交往平臺,切實指導、培養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一是加強師生溝通機制,及時的疏導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心理。大學教師和輔導員應該多和同學進行交流和溝通,利用各種形式增加師生之間的了解,如郵件,QQ、微博等及時溝通工具。二是積極發揮心理輔導中心的作用,要改變輔導中心在大學生心中的不好印象,認為只有心理有疾病的人才會找心理輔導老師。三是加強寢室文化建設,發揮公寓文化節的真正作用,通過一系列趣味活動調動同寢室,寢室與寢室之間的關系,活躍公寓氛圍。四是增加班級趣味活動,大學是一個缺乏班級凝聚力的地方,原因在于班級很少活動,或者是舉辦的活動老套,不能吸引90后大學生的興趣愛好,參與者寥寥無幾。班級開展的活動應該集時尚,趣味性一體,激發大家的熱情。應多開展聚餐,聯誼,郊游等,而現在高校擔心安全問題,不支持甚至禁止這類活動,極大的削弱了學生參加班級活動的積極性。五是高校應將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納入日常的教學內容。多開設一些人際關系課程。如《管理溝通》、《人際關系》 《大學生人際交往與溝通能力提升小組》 《大學生人際交往指導》等。通過這些選修,必修課的學習,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際交往觀念,懂得更多的人際交往技巧。同時充分發揮“大學生口才與演講協會”等社團的作用,為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提供實踐的機會,在實踐中得到鍛煉和提高[9]。
(3)從社會方面來講,整個社會應給大學生提供積極向上的人際交往環境。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新媒體的出現為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提供了更有有效的途徑和工具,社交新媒體出現極大的改變的人們交往的方式。借助于網絡,人們可以不必面對面的交往,這使得有自卑心理和羞怯心理的大學生在網絡中與人交流變得更加簡單和自然。新媒體的好處就是它的開放性和去權威性,互動性,虛擬性[10]。新媒體的這些特點使得人際交往可以完全忽視個體的差異性,面向社會大眾。在網絡中大學生可以尋到彼此共同的愛好,易于產生共同話題,在現實中面對面的交往時也有更多的談資。一些性格內向,有自卑心理和羞怯心理的人,因其對網絡上的某件事特別了解,也會贏得大家的重視和關注。這將極大的增強他們人際交往的自信心和能動性。安全感,歸屬感增加,人際交往的能力將得到極大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孫崇勇.大學生人際關系困擾調查研究[J].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07(3)
[2]劉雷.大學生人際交往現狀的調查與思考[J].安康學院學報,2012(8):108-110
[3]倪嘉波.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問題的成因及對策[J].教育探索,2008(2):126-127
[4]趙崇蓮等.影響大學生人際關系主觀因素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學,2006
[5]鄒平.大學生人際信任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6]申武丹.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及其與自我概念的相關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7]黃少華,魏淑娟.論網絡交往理論[D].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3(2):8-11
[8]周福華.“宅”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影響及社會工作的介入—以武漢區X高校為例[D].華中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許多高職院校學生都渴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從中得到激勵、自信和歸屬感,但從調查結果來看,人際交往問題已經成為困擾他們的主要問題。針對這一現象,本課題組對高職學生的人際交往與溝通能力進行研究,找出他們在人際交往溝通方面存在的問題,并為培養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與溝通能力提供理論依據。
一、高職院校學生人際交往中存在的問題及調試
(一)高職院校學生人際交往中的認知偏差
在人的心理過程中,認知是基礎。認知包括對自己的認知、對他人的認知和對交往本身的認知。正確的認知會產生健康的情感和意志,而錯誤的認知則會導致消極的情感、心理與不良行為。錯誤的認知稱為認知偏差。
當前高職院校學生在人際交往中的認知偏差有以下幾種:
1.首因效應。首因,即最先的印象。首因效應是指初次對人的知覺所形成的印象往往最鮮明、最牢固,并對以后的人際知覺及人際交往產生深刻的影響。這種先入為主的認知方式容易使人陷入人際交往的誤區,應盡量避免。
2.近因效應。近因,即最后的印象。近因效應是指最后印象對人以后的認知具有強烈的影響,也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后射”作用。高職院校學生應用動態的、歷史的、全面的眼光看待他人,看待人際交往,避免近因效應的影響。
3.暈輪效應。暈輪效應也稱光環效應,是指在認知他人時,對他的某一突出特征特別重視,將其夸大,從而掩蓋了對這個人其他特征品質的知覺,也就是從已知的特征推及未知特征。
4.投射效應。投射效應是指在人際交往中,認知者總是假設他人與自己有相同的傾向、特征。受投射效應的影響,高職院校學生容易主觀臆斷、妄想猜測,容易產生人際交往的誤會和矛盾。
5.定勢效應。定勢效應是指在人的頭腦中存在的某些固定化認識,影響著對人的認知和評價。當這種印象形成后,會使人在認知過程中產生偏見,成見,甚至錯覺,影響到正常的交往。
(二)高職院校學生人際交往心理問題調適
1.自卑心理的調適。高職學生產生社交自卑感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幾種:缺乏自我認識,經驗不足,缺乏特長,畏懼挫折等。嚴重的自卑感會給學習和精神帶來精神負擔,應注意調適。第一,正確認識自己,提高自我評價能力。第二,盡可能彌補自己的不足。第三,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勵。第四,及時從社交失敗的陰影中走出來。
2.嫉妒心理的調適。社交嫉妒感是一種非常有害的心理。在人際交往中,嫉妒心理只會給高職院校學生帶來痛苦,這種心理必須加以調節。要學會正確看待別人的能力和長處;善于調整目標;善于轉移注意力,不要總是把目光盯著別人的長處和優點;保持良好的心態;以競爭代替嫉妒。
3.猜疑心理的調適。高職院校學生在人際交往中也會帶著猜疑心理,人際交往中很難避免猜疑,但如果猜疑心理過重,則容易造成人與人之間的隔閡、矛盾和沖突。消除猜疑心理可以通過以下途徑: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不要主觀臆斷,要學會識別信息;要客觀了解他人;加強溝通,多調查研究。
二、提高高職院校學生人際交往與溝通能力的對策
一是通過心理干預和自身調節,糾正自己對人際交往的認識缺陷問題,培養學生主動交往與溝通的意識。要正確、客觀地看待自己,糾正人際交往的偏差認識態度,樹立一個正確和全面的人際交往觀點和理念。
二是樹立良好的個人形象,端正生活態度。良好的個人形象可以說是人際交往的開始,此外,我們高職生在平時的學習中,要積極加強學習,提高自己的全面修養和思想道德素質。
三是開設必要的課程,強化學生的交際溝通能力。學校應開設一些相關的必修課、選修課或者專題講座,如《交際與口才》、《人際交往技巧》等課程,讓學生學會人際交往中的一些技巧。
四是加強學校心理咨詢體系的建設。優化學校心理咨詢工作,聘請具有資深經驗的心理專家,學生可以根據需要預約專家為自己進行心理輔導,遇到令其困惑的問題可以通過學校的心理咨詢網頁來進行咨詢,還可以定期為學生舉辦心理解答交流會。
五是利用體育活動培養學生人際交往能力。高職院校學生可以在體育活動中培養出善于為人、善于處世、善于助人、樂于奉獻的處世態度與技能。因此,在高職院校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培養中,我們可以借助體育運動平臺充分開發利用體育課程教學、運動訓練、課外體育活動以及校園體育社團活動等資源,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人際關系是指社會人群中因交往而構成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聯系的社會關系,是人實踐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一個動態變化發展的過程,需要人在生活實踐中不斷地調試自己的觀念和行為去適應新的社會環境。人際關系的適應已經成為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人際關系可以幫助青少年更好地適應身體和心理變化。大學生要想適應不斷變化的時代和現實社會,要想有所作為,就必須不斷地努力培養自己的交往能力。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應注重人際認知,人際交往技巧和實踐參與。
一、形成正確人際認知
能力的培養要以知識為基礎,知識的掌握有助于個人能力的提高,因此,大學生應形成正確人際認知。
(一)正確認識自我和他人
正確的自我評價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條件,大學生應恰如其分地認識自己,擺正自己的位置,不卑不亢,面對挫折與困境,能夠自我悅納,自尊自愛,正視現實,積極進取。客觀公正的看待別人,既不夸大其缺點,也不縮小其優點。“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交往中應多注意和欣賞他人的優點,向他人學習。
(二)掌握一定的交往原則
無以規矩,不成方圓,要想構建良好的人際關系,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
1.平等尊重原則。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著平等的權利和義務。交往中,我們應堅持平等地對待他人,尊重他人個性和行為習慣,才能建立有效的溝通渠道,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
2.真誠待人原則。猜疑、畏懼、缺乏信任是影響大學生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主要障礙,因此,構建大學生良好人際關系必須堅持真誠待人的原則。真誠待人主要表現在為人處世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只有這樣才能得到他人信任。交往中應該說到做到,信守諾言,以誠信為本,做到以善意的態度來批判勸告,誠心地鼓勵與贊美,而不是虛偽恭維與奉承,更不是粗暴諷刺與攻擊。
3.理解寬容。大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個人的成長環境,個性,生活習慣等都存在差異,容易產生矛盾和沖突。學會理解與寬容,在非原則問題上不斤斤計較,,以德報怨,能容忍別人的過失和不足,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來面對生活,以善良的行為去幫助人,寬容人。
4.互幫互助。以幫助與相互幫助為開端的人際交往,更易建立良好的關系。大學生既要善于發現別人的優點和長處,虛心學習,又要對別人的缺點和不足,真誠理解、熱情幫助。交往中互幫互助,關心支持,關系則愈加穩定。
二、學會交往的技巧
(一)學會傾聽。傾聽是人際交往的一門藝術。專注地傾聽對方談話,是對對方的禮貌和尊重,也是對對方的一種贊美和恭維,對方也會因此而喜歡、信賴你并樂意與你交往。真正的傾聽,要用心、用眼睛、用耳朵去聽。所以,大學生在交往中應掌握聽的技巧,做到耐心、細心、虛心、會心的聽,給予對方足夠的尊重。
(二)學會表達。表達是人際交往的重要技巧。語言是直接表達自己的思想、傳遞信息的重要工具,語言表達的效果直接影響到人際關系的好壞。大學生在語言交流的中,要善于尋找對方感興趣的話題,善于關注對方的反應,抓住談話的時機;學會用清晰、準確、生動、簡潔、有條理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學會分清場合、時間、人物等,掌握分寸進行表達;表達中還應注意語氣、語調等。學會使用幽默的語言,增強別人對自己的欣賞,以便更好的交往。
無聲語言,表情、目光、手勢等可以表達有聲語言難以表達的意義和情感。一個良好的交際形象,應學會在表達情感的同時,學會控制表情;目光應該坦然、親切、有神;手勢應該禮貌、文明、大方。
(三)學會贊賞。贊賞是一種偉大的藝術,具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力量。贊賞既有對他人的認可,又有對他人的欣賞。每個人內心深處最持久、最深層的渴望便是對贊美的渴望,學會贊美別人是日常交際過程中的秘密武器。贊美要真心實意,發自內心的感嘆;贊美要符合實際情況,要具體化,明確化;贊美需要從細微處入手,抓住其與別人不一樣的特點。
(四)學會感恩。感恩,能夠促進相互信任、理解和尊重,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只有先懂得感恩,才會懂得關愛和回報。大學生應該懷揣一個感恩的心,體會別人帶來的幫助和快樂,珍惜生命中所擁有的一切,學會在交往中付出,尊重和關心他人。
三、活動中提升交往能力
活動,是人際關系形成的橋梁,良好的人際關系需要通過一系列的社會生活實踐活動來實現。校園是大學生主要的活動范圍,課余時間富余,因此,大學生必須豐富自己的校園生活,擴大自己的交往圈子。
(一)營造良好的宿舍文化
宿舍是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基地,是交流最為密集、最頻繁的地方。積極向上健康的宿舍文化,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和諧的舍友關系,成員在不斷地交往中愈發的熟悉和親密。因此,舍員應通過自身努力,共同建設好所在宿舍的宿舍文化。大學生可依據各自的個性,民族習俗、生活方式等制定本宿舍的名稱、風格、規章制度等;定期開展一些集體活動;積極參與學校宿舍文化建設,增進交流溝通,協調合作。
(二)積極參與班集體的建設
班集體是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基本單位。每個成員在班級中都扮演著自己的角色,成員間應相互適應和合作,建立一個和諧的班集體。班集體中的每個成員應主動積極地參與班集體多種活動加強彼此的了解和溝通,共同樹立正確輿論導向,形成積極向上的班風、學風;成員間應相互尊重、相互關心,相互幫助,形成穩定的人際關系;加強同輔導員、任課教師及領導的交流和溝通。
(三)參與社團活動提高交往能力
大學生的各種社團豐富了大學生的業余生活,為學生提供了鍛煉的場所和機會,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大學生在課余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個性、專業等選擇適合自己的社團活動,積極的投入到社團的活動中,進一步的擴大了交往的范圍,充分鍛煉和挖掘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也可以通過一系列的社會實踐活動來加強同社會其他群體成員的交流,如暑期社會實踐等。
參考文獻
1 中職生人際交往的主要障礙
中職生多為16至18周歲的青少年,該年齡段的學生正處于成人化的過渡時期。他們的自我意識高漲、敏感、個性不成熟,表現出獨立與依賴、成熟與幼稚并存的矛盾性,在人際交往中帶有鮮明的情緒化色彩。他們在人際交往中存在諸多的障礙,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1 心理障礙
中職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對于自己的形象極為敏感,他們希望在與人交往中,特別是在異性心目中,留下好的形象。而這種過高的期望值反而使他們在交往中顯得手足無措、前言不搭后語。更有甚者會出現心跳加快、呼吸短促、身體抖動等情況。這些情況的出現常常使學生陷入焦慮、痛苦、自卑之中。而自卑感又更容易使他們自我孤立、缺乏人際交往的自信。長此以往,將嚴重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和日常交往。
1.2 個
每個人都先天的性格,有的外向,有的內向。每個人的成長環境也不同,有些學生出生、成長于優越的家庭環境,長期被父母嬌生慣養,過于以自我為中心;有些則在成長過程中受到過很大挫折,心理壓力大。每個人的興趣、愛好也不盡相同。受到這些先天或后天因素的影響,一些學生形成了不健全的人格,如固執、自我、任性、依賴等。這些障礙會影響人際間的交往,讓他們不會與人合作、與人共處。
1.3 地位障礙
中職學生與同齡的普通中學的學生相比,要面對的交往對象更多更廣,除了與同學、老師、家長交往外,他們還要在實習期與領導、同事、服務對象進行溝通。在家里,父母是長輩,處于上層地位;在學校,老師是學生的管理者,也處于上層地位;在實習單位,領導肯定是上級;實習同事又比自己的資歷深,地位也不會和自己完全平等;而服務對象是“上帝”,肯定要尊為上賓。不同地位的人,其價值觀不同,必然會導致在同一問題上看法的差別,從而帶來交往中的障礙。
1.4 語言障礙
中職學校中有很多來自外地的學生,由于之前主要使用的是方言,普通話不太標準, 部分學生在學校羞于與老師溝通;在課堂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怕同學笑話;在實習單位,不敢與領導、同事和服務對象主動交流、溝通。另一方面,由于口語溝通技巧的欠缺,常常導致他們在與人溝通時詞不達意,甚至引起對方的誤解,產生矛盾。
2 中職生人際交往障礙的疏導途徑
人際交往障礙是學生成長過程中常見的一種心理問題,對于這種共性的問題,可以由學校、教師共同予以關注和疏導。具體的疏導途徑有以下幾種。
2.1 建立學生心理檔案,設立心理咨詢室
近年來,隨著全社會對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視,許多學校開始著手新生進校的心理普查工作。這項工作的開展,將為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以及學生管理提供必要的參考,也為即將開展的各項心理健康教育奠定基礎。經過科學嚴謹的心理普查工作,陸續建立起學校學生的心理檔案,并加以妥善保管,為日后的個案輔導做好資料的準備。在建立新生心理檔案的同時,對于性格有缺陷的學生,如存在人際交往障礙的學生,對于檔案要予以歸類,對于這些學生予以適當的關注,防患于未然。
學生心理檔案的建立和分析,應該由專業的心理輔導員或心理咨詢師負責。因此,學校有必要設立相關的心理咨詢室,安排專門的心理教師對于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研究。目前,有很多學校已經設立的心理咨詢室,但是其作用發揮不大。主要原因是心理咨詢室里未能安排專職的專業心理咨詢師。許多學校的心理咨詢師由心理或德育老師兼任,他們只能利用課余時間給予學生相關的幫助,而這樣的時間是有限的。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心理學專業知識不足,咨詢經驗欠缺,不能給予學生更加專業的心理指導。還有些學校的心理咨詢室設立已久,但學生卻并不知道或者不愿意前去咨詢。這就需要學校加大對于心理咨詢室的宣傳。并通過正面的引導,鼓勵學生在有心理困惑時積極主動地走進心理咨詢室。要讓學生意識到,有心理困惑并不等同于有心理疾病,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例如人際交往障礙、學習適應問題,這些都是正常情況。但是這些問題需要借助于心理咨詢師的專業疏導,才能得以很好的解決。
2.2 開展人際交往講座,實施團體干預活動
心理講座因其時間集中,受眾群體大的優勢,可以對于學生,尤其是剛入學的新生,在人際交往中存在的或將面臨的普遍問題進行答疑解惑。因講座所講內容具有主題性和普遍性,往往收效較好。所以,有針對性地開展一次以如何化解人際交往中的問題為主題的講座是非常必要的。在講座中應從以下方面入手:一是給學生分析職業學校的環境與以前的環境的差異,引導學生做好心理準備;二是向學生宣講人際交往中科學有效的適應技巧,以便他們能較快地適應中職生活;三是給學生耐心地分析新的人際關系特點,啟發引導學生樹立端正的人際交往態度,掌握有效的人H交往方式,鼓勵他們在正常社交的同時進行個別交友,使他們盡早地獲得進入新環境的歸屬感。可以通過學生中存在的一些個案分析,引導學生找到合理適當的社交方式。
團體干預活動是針對學生心理發展中的共性問題進行預防。如果在學生中出現了新的人際交往方面的問題,可以將具有共同問題的學生集中起來,開展團體的干預活動。如果是全校范圍內的活動,可以向學生介紹一些心理學知識,分析學生中普遍存在的情緒問題,對學生中出現的特殊情緒問題進行深入剖析,使學生認識到不良情緒帶來的消極后果。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行之有效的調試體驗。班級范圍內的活動,班主任老師可以利用主題班會課,針對班級內部出現的人際交往的問題進行討論、解決,也可以結合學生將要面臨的人際交往方面的挑戰,未雨綢繆,提供一些經驗。這樣會更有針對性。例如案例討論法:針對學校發生的一些因人際溝通不當而引發的打架事件進行分析,引導學生學會正確的溝通方式、克服不良行為、培養自制力。主題活動法:開展一些青春對對碰活動,通過游戲、演講、拓展訓練等團體活動的形式,達到人際互動,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與人溝通的能力。
2.3 樹立教師交往典范,創建民主團結班風
對于學生來說,每天接觸到最多的人是教師,班主任及任課教師人際交往的方式對他們的影響很大。因此,教師必須要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人際交往的能力。通過定期參加心理健康培訓,增加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在平時的師生交往中,注重培養自己敏銳的觀察力,對學生存在的一般的人際交往問題能提供及時有效的幫助。在師生交往中存在著正式與非正式兩種形式。相比正式交往,非正式交往更具有方便性和隨意性。然而非正式交往是建立在需要、情感、興趣、愛好等方面較為接近或一致的基礎上的,并且是在輕松、自然的情境中進行的,所以非正式交往往往更重要。所以每位教師既要注重師生間的正式交往,更要重視師生間的非正式交往,這樣才能給予學生在人際交往方面更有意義的幫助。因此,教師要樹立個人魅力,以正確的態度與學生交往,建立民主的交往模式。民主的氛圍能夠幫助中職學生塑造積極的個性,并對他們的人際交往起著積極而深遠的影響。教師在示范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人際交往時,要從思想上真正的信任學生、尊重學生,學生得到教師的尊重、信任,就能暢所欲言。
學生日常生活的集體就是自己所在的班級,加強班級管理,樹立良好的班風才能促進學生的良好人際關系的發展。教師應通過加強班級建設來引導學生,充分利用班級的非正式群體來促進學生間的積極交往。與此同時,教師應建立班級的正確輿論環境,在班級非正式交往過程中引а生形成正確的輿論,例如:如何選擇交往的對象,如何形成正確的交往方式等。教師要維護正氣,抵制歪風邪氣,使班級風氣積極向上,學生間的非正式交往得以健康的發展。
2.4 加強家校溝通,重視家庭環境影響
家庭是學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場所之一,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的形成離不開健康、和諧的家庭氛圍。學校和教師應經常性地與家長進行溝通,召開家長會,開展相關的中職生人際交往的主題講座,或者以短信形式發送一些教育類的短文。讓家長逐步了解中職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征及在人際交往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同時讓家長自己明確在人際交往中所起的示范作用,掌握正確的疏導方法。這樣,家長可以有意識地發揮好榜樣作用,同時能夠更好地從專業角度觀察、發現孩子的人際交往障礙,及時疏導孩子的問題。也可以與教師進行溝通,反饋問題,從而獲得更加及時、專業的幫助。
參考文獻
[1] 黃麗霞.中職學生人際交往心理的輔導[J].教育教學論壇,2015(28):53-54.
[2] 桀淑坤.青少年心理咨詢案例分析與輔導[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中圖分類號:G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117(2012)02-0362-01
一、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原則
(一)熱情主動交往原則。熱情主動對人際關系非常重要。著名心理學家阿希曾做過一個實驗,發現一個人是否熱情影響對這個人其他品質的評價,熱情是一個人的中心特質。許多同學人際交際能力差,不是因為他的能力、知識、性格、人格魅力等不如別人,而是他不愿主動與人打招呼。有的同學可能會覺得主動打招呼很沒有面子,相互不認識,主動打招呼別人怎么會搭理自己呢?正是由于這種想法,失去了很多交往的機會。大學生在交往過程中要熱情主動地表達自己的看法,熱情主動地幫助別人,主動的和其他人交往溝通,這樣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二)真誠交往原則。真誠即真心實意,坦誠相待。真誠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梁,只有真誠相待,才能使交往雙方建立信任感,并結成深厚的友誼。[1]人之相知貴在知心。真誠是一種美德,真誠是一種胸懷,在人際交往中真誠能獲得信任。那么怎么做一個真誠的人呢?首先,真誠要有寬廣的胸襟和氣度,這是大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進行有效溝通的需要。面對交往過程中出現的矛盾,要以寬廣的胸懷看待對方,嚴格審視自己,面對自己的錯誤要真誠向對方道歉,同時,真誠的指出對方的問題,來解決問題。其次,真誠不僅要發自內心,還有表現在行動上。真心實意,言行一致,才能收獲真正的友誼。最后,大學生在交往的過程中不應有欺騙的行為,因為欺騙是真誠的死敵。
(三)集體活動原則。個體大學生首先是一個獨立的人,但又不是獨立存在,而是生活在各種各樣的集體中,大到整個學校、院系、學生會,小到一個班級、一個寢室、一個學習小組。作為個體的大學生怎樣才能融入集體并在集體中生活學習呢?一方面要遵守集體的規范。任何一個集體都有一定的規范制度,大學生在集體活動中要遵守集體的規范,要主動適應集體,而不是要求集體的規范和自己相適應。例如學生會的成員要遵守學生會的例會制度,嚴格執行崗位職責,并在學生會中分工合作,使學生會工作順利開展。另一方面,要培養團隊意識和集體合作精神。大學生在集體活動中不僅要遵守集體規則,還有善于與集體合作,積極主動的支持配合集體的活動。
(四)換位思考則。換位思考,即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是想人所想,理解至上的一種處理人際關系的思考方式。大學生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要互相理解、信任,并且要學會換位思考,這是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基礎。互相寬容、理解,多站在別人的角度上思考。換位思考的實質是對交往對象的切身關注,深入對方的內心世界。它既是一種理解,也是一種關愛。大學生在交往的過程中要變“挑剔”為“欣賞”,變“計較”為“寬容”,用欣賞的眼光看待他人。
二、大學生人際交往的藝術與技能
(一)學會傾聽
傾聽是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劑。認真傾聽是一種待人的態度,也是一種為人處世藝術。戴爾.卡耐基說過:如果希望成為一個善于談話的人,那就先做一個愿意傾聽的人。在溝通的各項功能中,最重要的莫過于傾聽能力。大學生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要學會傾聽,“傾聽與聽不同,他包括用耳朵聽,最重要的是用眼睛觀察,用嘴提問,用腦思考和用心靈感受,做到誠心、虛心、耐心、靜心和專心。”[2]達到傾聽的最佳效果,要注意以下方面的細節:目光要集中注視對方。在交往的過程中目光閃爍不定,左顧右盼會顯得不尊重對方。在傾聽的過程中不要隨意的打斷對方,在傾聽的過程中還要適當的有所呼應和適時的詢問、追問,表示對對方的話題感興趣。
(二)學會微笑待人
卡耐基說過:一個人的面部表情,比著裝更重要。此笑容能照亮所有能看到他的人,像穿過烏云的太陽,帶給人們溫暖。“微笑是一種令人感覺愉快的面部表情,它可以縮短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為深入溝通與交往創造溫馨和諧的氣氛。因此有人把微笑比作人際交往的劑。”[3]在人際交往中,微笑可以感染他人,微笑可以緩解拘謹,微笑可以緩解矛盾。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要學會微笑,用微笑這種力量去打開人際交往之門。
(三)恰到好處的贊美別人
威廉.詹姆士說過:“人類本性上最深的企圖之一是期望被贊美、欽佩、尊重。”贊美能有效的縮短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是大學生正確處理人際交往的有效方法,但在交往中贊美別人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一方面贊美別人要真誠。因為這不僅是對別人的價值、意義等做判斷,同樣也是考問自己良知和品行的時候。贊美別人不能太離譜,比如輕率、虛偽的奉承和溜須拍馬等會使人產生反感,相反贊美別人要坦誠得體,要有誠意。另一方面,信任是最好的贊美。在人際交往中,大學生要信任交往的對象,這樣雙方在情感上距離才會拉近。
(四)掌握消除同學間誤會的技巧
誤會和交往是相伴產生的,在交往過程中誤會經常發生,它會給大學生的交往帶來障礙。產生誤會并不可怕,關鍵是要學會消除誤會。消除誤會的技巧如下:一要認清事實。很多誤會是在交往中誤傳誤聽引起的,此時,需要認真調查事情的真偽,弄清事實,消除誤會。二要換位思考,審視自己的不足。站在對方的立場想問題,檢討自身的不足,以寬廣的胸懷真心化解誤會。
(五)掌握人際交往語言藝術
人際交往中要掌握一定的語言藝術,主要是把握說話的內容和聲音。一方面說話的內容要符合交往的場合,比如,在他人悲傷的時候不能嘻嘻哈哈滔滔不絕的說自己高興的事,歡樂祥和的氣氛中不能喋喋不休的訴說自己的苦悶與不幸,也不能自己滔滔不絕的說話讓對方沒有機會說話。另一方面,說話時的聲音要適量。在安靜的環境中交談要小聲,在嘈雜的大庭廣眾之下聲音要適量大一些。最后,說話要簡明扼要,言簡意賅,不能繞來繞去,反復表達。
作者單位:許昌學院美術學院
作者簡介:張素君(1983- ),女,漢族,河南漯河人,許昌學院美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民商法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