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8 15:42:34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交通安全風險點,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當今社會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社會的各個領域都在采用新的技術和設備,而交通機電工程也不例外,因此機電工程施工開始變得復雜,施工的流程也變得繁瑣,加之施工人員的機電知識沒能及時更新,導致機電工程的施工不斷的出現問題。
1 交通機電工程的技術優勢
交通機電工程系統包括監控系統、收費系統、供配電系統、通信系統、照明系統等。在最開始的時候,交通機電工程主要是高速公路管理配套當中的一部分。隨著各種工程和公路建設的加多,還有交通機電工程本身的巨大優勢,讓其的應用領域不斷的擴大,現如今不論是公路工程亦或是城市交通管理都采用交通機電工程技術。其主要具有技術發展速度快、交通機電工程有較高技術水平、有較寬的技術專業領域等
2 交通機電工程施工安全風險管理的不足
2.1 對施工風險認識不足。在交通機電工程施工安全風險管理中,進行風險管理的首要步驟是風險識別,而風險識別的主要基礎是總結和研究過去施工項目的風險。目前在交通機電工程施工中,對于項目風險的總結資料還比較少,很難支撐項目安全風險識別工作的開展。
2.2 安全風險管理組織不完善,意識不足。在交通機電工程施工中,雖然人們的安全風險管理意識已有了一定的增強,但還沒有形成非常系統的安全風險管理體系,導致時常發生安全事故。
2.3 施工人員的素質不高。在交通機電工程施工中,因為一線工人大多是低技術含量的勞動人員,自身文化教育程度比較低,安全意識較低,接收安全培訓以及風險控制能力也較差,這給機電工程施工的安全風險管理帶來了一定困難。
3 預防交通機電工程安全風險的流程
3.1 建立組織。建立組織主要是對參與安全風險防范工作人員的要求,具體指建立交通機電工程安全風險防范管理組織。組織中要求安全風險防范管理人員需具備安全管理和風險防范的知識和意識,同時具備相應的工作能力和專業素質。工作人員要參與現場工程,通過各類渠道搜集信息,并且對搜集到的信息進行全面和客觀的分析與評價。
3.2 設定目標。在交通機電工程項目施工中,存在多種影響工程安全的風險因素,但不是所有的都可能導致風險產生,因此,只需要選擇其中的一項或兩項作為風險分析和控制的目標,并將其作為交通機電工程中的重點防范對象。
3.3 風險識別。確定風險控制目標后,需要確定風險可能產生的部位及成因等,其判斷方法主要是根據以往類似場合的經驗.另外,還可以搜集相關信息,并進行整理、統計和分析,從而得到目標風險可能產生的部位以及成因。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了解風險存在的同時,也存在機遇,必須同時辨識利害關系。
3.4 風險評估。風險識別之后,對可能產生風險的后果進行評價以及估算,同時,還要在技術以及經濟的基礎上.對可能產生的風險后果做出定量和定性評估,確保制訂出能將風險影響程度降到最低的應急預案。
3.5 風險應對。風險應對主要指制訂和啟動應急預案。風險應對的主要方法有回避風險、承受風險、降低風險和轉移風險。必須在項目經理和職能部門責任落實的基礎上,保證風險應對的程序和執行得到有效實施,特殊情況下,需要取得相關企業領導和政府管理部門的幫助。
3.6 信息與監控。雖然已根據經驗對風險的識別和評估制定了有效的應對措施,但風險具有不確定性,因此,為了有效應對風險,必須加強對風險的日常監控,全面搜集各方面信息,做好溝通工作,根據了解到的信息對預案進行修整和補充。
4 機電工程施工安全風險管理措施
4.1 明確項目安全風險。交通機電工程項目開工前,項目經理部應組織設計單位對安全風險、安全風險的控制指標、處理措施等進行技術交底,對于危險性較大工程必要時可組織第三方介入進行風險評估。工程中標施工單位會同監理單位確定、選擇、辨識安全風險范圍,結合自身施工經驗判定危險級別,根據安全風險調查情況,組織專業人員按“LEC 定量評價法”對已識別安全風險進行評價、歸納,整理成《安全風險評價表》,最后匯總形成《安全風險動態臺賬》。施工單位按照安全風險范圍和危險級別,編制《安全風險專項施工方案》,審查后按照《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的規定,經專家論證審查的安全專項施工方案,施工單位應當組織專家組進行論證審查。施工單位根據建設項目特點和安全風險的危險性,編制安全生產應急綜合預案和安全風險專項應急預案,聘請業主、監理、設計單位進行評審,對于危險性較大的建設項目必要時可聘請專家進行評審論證。
4.2 確定項目安全管理目標。交通機電工程屬于工序復雜、涉及面廣、危險性大的行業,各類突發事故時有發生,事故所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巨大,教訓十分深刻。為實現交通機電工程安全風險預警管理工作的標準化、系統化、規范化、加強施工建設安全風險的檢查、監控和預警,避免人員和財產損失,需要明確交通機電工程安全管理目標。
4.3 制訂安全風險管理方案。機電工程項目開工前,需要組織項目部、監理單位根據設計要求和現場情況制訂安全風險管理方案,對安全風險源進行準確的識別以及分級。方案制訂后,邀請相關專家對其進行評估,審查方案中確定的項目危險源和施工安全風險等級,從而針對安全風險提出解決或者控制的相關意見或者建議。
4.4 以人為本,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最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在機電工程施工中,應加強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風險管理制度和安全風險管理應急方案,保證安全管理工作有跡可循。
4.5 建立健全安全生產保證體系。在工程建設中,項目部應該將安全風險管理工作列人重要的議事日程,正確處理生產進度、經濟效益與安全生產的關系。項目部要建立安全體系、安全管理機構,制定出安全規章制度和獎罰制度,形成完整、規范的規章制度。
4.6 做好設施和設備的管理。為進場施工人員配備安全帽等安全防護用品,為登高人員配備安全帶,并檢查施工人員佩戴的對不對。隨著進度的推進,要搭設腳手架,并組織驗收,在危險部位掛設警示牌。進場驗收的電材料和機械,專業電工和機械人員需每天檢查,并做好記錄。所有操作人員都要持證上崗。在施工現場等重點防火區,要按配備滅火器和消防栓等消防器材,并要定期進行檢查。
5 結語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交通機電工程很多新的技術和新設備產生,因此,我們要不斷地進行培訓與學習,提高交通機電工程安全管理的水平和管理質量,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減少國家的財產損失。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V35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5(a)-0190-01
安全是民航空中交通永恒的主題,安全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指的是一種狀態,即可以通過可持續的危機分析和風險管理等途徑來實現安全管理過程,將人員損傷、財產損失等各種類型的風險降低到最低,或者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范圍內。隨著我國民航交通的快速發展,如果我國民航空中交通安全依舊停留在目前的水平,那么隨著民航交通的快速發展所引致的風險事故將是我們無法承受的,因此我們民航空中交通應該將安全管理作為重中之重,最大程度地提升我國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水平。從另一個層面上來說需要將主動預防模式作為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的重要方式,科學地實現民航空中交通風險識別與管理,提升中國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整體水平。
1 中國民航交通安全管理現狀分析
我國民航空中交通在十一五時期飛行累計時間已經達到了兩千萬小時,與十五時期相比飛行時間多了一倍,而民航空中交通飛行百萬小時事故率可以達到0.05,與十五期間的事故率相比降低了70%以上,在很大程度上比世界平均水平好。從2004年到2010年我國民航空中交通安全飛行了兩千多天,創造了我國民航空中交通歷史上時間周期最長的安全期。百萬離場架次全損事故率是民航交通事故發生常用的數據之一,據統計,我國民航空中交通這種類型的事故率為0.1,比全球西制航空器的事故率要低,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我國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已經開始步入了世界領先行列。隨著我國近年來對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的日益重視與加大投入,我國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水平正在與日提升,但是如何更好地實現我國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降低風險事故率還需要展開進一步的研究分析[1]。
2 中國民航交通安全管理目標分析
安全管理目標是安全管理方在進行安全管理實操過程中所設定的預期結果,安全管理目標從嚴格意義上來說與普通目標有一定的差異,普通的目標往往只是涉及到預期結果而忽略了如何去達到這種結果,安全管理目標則更多地考慮如何應用科學的方法來實現安全管理預期目標,由此可見,安全管理目標包含了安全預期結果和未達到預期所使用的安全管理措施。在此基礎之上我國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目標主要包含了如下幾個方面。
一是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目標界定: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需要有效保障空中交通安全與通暢,因此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的內容包含了交通服務、流量管理以及空域管理等幾個方面,根據空域屬性以及空中交通的特性,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目標需要建立良好的交通秩序、完善的機制管理、設備設施、優勢服務,有效促進民航空中交通安全運行;二是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目標分解涉及到安全生產指標、安全指標以及空中交通安全措施指標等,其中安全生產指標指的是提升民航交通運行能力以此滿足市場需求,安全指標指的是合理確定公眾認可、科學認可的風險安全指標,空中交通安全措施指標指的是通過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措施優化實現安全管理[2]。
3 中國民航交通安全管理戰略建議
中國民航交通安全戰略管理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展開實施。
3.1 設立安全優先級目標、展開主動防御戰略
民航交通安全戰略管理首先需要強調的是“安全第一”,并根據國際標準設立安全優先級目標。航空運輸作為我國的一大支柱性產業,對我國航空事業的發展、國家生命財產安全等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安全第一”是我國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的核心發展觀,針對當前現狀需要確定“安全第一”的安全管理原則,在確保航空安全的前提之下實現效益發展;主動防御戰略指的是將我國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作為民航事業發展的基點與重點,我國民航交通安全管理戰略需要將安全可持續發展作為重要目標,樹立風險管理意識、全局意識以及充分的責任感意識等,健全行業標準、管理激勵機制等,全面提升我國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整體水平[3]。
3.2 系統化與精細化充分結合戰略
系統化管理指的是需要預先做好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計劃,從而保障整個管理組織在安全管理計劃的指導之下展開工作,為了確保民航空中交通風險能夠得到快速準確的識別,需要從系統的角度進行分析,充分考慮民航空中交通所涉及到的人、技術、運行環境以及程序等方面的因素,運用系統的方法去進行分析評價,有效排除潛在的民航空中交通風險,并對各類要素進行全面系統的協調優化,保障系統以最佳的狀態進行工作。民航空中服務隨著需求的日益提升需要不斷增強服務標準與要求,因此民航空中交通管理需要從顧客需求的視角出發進行精細化管理,在規范化、系統化的前提之下以更高效率和更優質服務滿足顧客的個性化需求,同時需要確保精細化服務的“精”、“準”、“細”、“嚴”標準,重視細節、準確、嚴格標準等,保障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的品質性[4]。
3.3 開發戰略與持續優化戰略
我國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是為了提供更優的服務,需要敞開視野、樹立開放性的安全管理觀念,不斷吸收不同國家的民航空中交通先進安全管理理念與方法,構建良好的利益合作關系,實現信息交流、資源共享以及安全管理方面的優勢互補等,不算優化我國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措施以及戰略模式,促進我國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往國際化更高水平發展,有力提升我國民航事業的安全系數以及綜合國際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付令.中國民航交通運輸高等教育改革構想[J].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學報,2007(11):133-134.
目前來看,我國航空事業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在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空中交通安全預警管理,主要是任務就是保證空中交通中秩序的規范,預防各類航空器械設備在空中運行時發生碰撞事故,同時還要防止航空器械設備與其他障礙物之間出現碰撞。
一、空中交通安全預警管理的主要功能、模式以及原理分析
1、空中交通安全預警管理系統的主要功能
就目前來看,我國空中交通安全預警管理系統的功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警報功能
空中交通安全預警管理系統中的警報功能,主要是對空中交通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安全因素進行全面的監測診斷、識別以及報警,它主要是根據空中交通安全系統在運行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一些問題,建立一個相應的界限區域范圍,準確的識別與警告這一系統中存在的安全因素,以確保這一系統的有效性、安全性。
1.2 矯正功能
空中交通安全預警管理系統中的矯正功能,主要是主動的預測與控制空中交通管理事故以及災害發展的進程,及時的糾正空中交通安全預警管理中出現的一些錯誤行為,確保管理過程中的自我平衡,對各個事項中存在的安全風險進行控制,預防事故的發生。
1.3 免疫功能
空中交通安全預警管理系統中的免疫功能,主要是全面預測同一類型空中交通事故中存在的安全因素以及災害預兆;在迅速識別安全風險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當空中交通安全管理過程中出現曾經發生過的安全事故征兆時,能夠有效的預測出應當采取哪一種手段來防治與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
2、空中交通安全預警管理的主要模式
空中交通安全預警管理模式,主要是全程監測空中運行系統,對空中運行系統的安全風險進行綜合評估,預測空中運行系統的安全趨勢,在這一基礎上制定并實施相應的解決策略。通過對空中運行系統的全程監測,能夠有效的提前識別空中交通不安全事件以及事故等,在提前分析與研究的前提下,解決空中交通安全隱患問題;按照這一種模式,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確保整個空中交通運行系統的安全性,使空中運行系統處于一個穩定、安全的狀態。
3、空中交通安全預警管理的主要原理
就目前來看,空中交通安全事故的出現具有一定的偶然性與隨機性,同時也具有相應的必然性。由于事物之間具有一定的因果關系,若是能夠有效的阻斷事物之間的因果鏈,就能夠有效的預防一系列空中交通安全事故出現。一般情況下,空中交通安全事故導致的后果也具有隨機性,難以準確的預測安全事故會造成什么樣的后果;因此,不論空中安全事故會造成一個什么后果,如果想要有效的預防安全事故的再次出現以及將損失降到最低,就需要對事物的基本原理進行深入的分析。
二、空中交通安全預警管理需要注意的事項
1、應當重視安全警報準則的合理性與準確性
空中交通安全預警管理過程中的中心思想,是預測事態發展的總體趨勢以及事態發展的最壞情況,如果想要將空中交通安全預警管理自身存在的風險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就要降低安全風險的成本。所以,應當重視安全警報準則的合理性與準確性,將風險歸置于可忽略區域中,以防止出現遺漏警報現象。
2、有機的結合空中交通安全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
空中交通安全中的定性評價,實質上就是指根據對管理人員自身的教訓、經驗等一系列非量化信息進行評價,對整個空中安全運行系統的風險狀況進行全面的識別與監測,并且在這一基礎上,總結相關的離散現象,形成一種宏觀的概念。從空中交通安全定性評價的本質上來看,主要是通過對象調查與符合性檢查進行深入的訪談,做好相應的記錄,然后利用理論上的指導,構建一個分析框架,從而整理相關的資料信息編碼。空中交通安全中的定量評價,實質上就是指通過數量指標對各種風險進行衡量,保證數據結果的合理性、準確性、客觀性是其主要的優點。如指揮違章率=(違章指揮次數/上崗小時總數)X100%,空管設備可靠性=[1-(設備不能正常運轉小時數/全部工作小時數)] X100%。在對安全風險進行評價的過程中,不能一味的追求量化,還要重視定量評價,這樣才能夠確保評價的合理性。
三、結語
空中交通安全預警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空中交通運輸能否正常進行;因此,航空企業要充分重視空中交通安全預警管理的發展,根據空中交通中存在的安全風險,制定并實施相應的防范策略,避免空中交通安全事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霍志勤,羅帆.空中交通安全預警管理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9(03).
一、引言
我國公路人車路的復雜程度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所不能比擬的,由此造成道路交通安全事件與交通事故頻發。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僅2009年,道路交通事故達23851起,造成67759人死亡,275125人受傷,直接財產損失9.1億元。面對如此頻發與損失極大的交通安全事件,我們有沒有辦法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保障人民群眾安全出行? 實際上,在現代交通發展的100多年歷史過程中,都發展了相應的應對策略。比如說,在經常發生事故的地段設置路況提示;加強交通硬件設施建設;加強交通監管等。然而問題是如何確定監管與懲罰的合理力度,如何合理確定道路安全硬件標準。如果都按照最高標準來做,既可能浪費社會資源,又可能影響駕車的正面效應。是否有比較有效的工具來衡量政策標準的選擇,從而選定比較合理的標準。
國內研究事故災難的文獻主要有兩條主線。第一條主線為事故災難發生的事前預警、檢測研究,通過研究事故災害的形成機理更加準確的預測事故災害的發生時間、強度與作用范圍。第二條主線為事故災害發生后的應對、管理,通過研究災害或突發事件的應對與管理對策,從而減少事故災害造成的損失。然而,很少有學者研究事故災害防護措施的標準衡量問題。本文的目的通過介紹社會技術的評價衡量方法在政策選擇中的應用以填補這一研究空白。并通一個案例分析來介紹這一系列工具的應用。
二、風險衡量與事前預防措施
由于事故災害的發生往往具有人力不可抗拒的特點,因此我們要減少事故災害造成的損失必須要衡量事故災害造成的風險。對風險有了度的把握才能找出相應的對策。對于風險的衡量我們可以通過回答三個問題進行度量,即變壞的主體是什么、變壞的可能性有多大、變壞的結果是什么。
雖然直接回答風險衡量的問題非常困難,但是我們可以采用間接的變通方法來完成風險評估。首先,我們要明確面臨的選擇方案,例如在修建斜坡鞏固工程避免山體滑坡時我們需要如何選用材料和建筑標準以減少事故災害造成的損失。其次,如何權衡風險和收益,例如提高減災減故工程建設標準與增加建設成本是一致的。最后,要明確當前的管理決策可能造成的不利影響,例如為可能犧牲山體的使用功能,影響本身的生態。我們在制定政策時必須考慮風險的衡量,不然就會造成“臨時”的安全措施變成永久措施的情況。而這些“臨時”安全措施沒有經過評估和討論,可能會發生意外風險。而且此類預防特性沒有基于定量的風險度量,只能應對一般的弱點。
政府在制定交通事故災害預防標準時必須權衡其投入的社會成本以及可能帶來的收益。政府必須考慮是否值得投入巨大的花費去提高交通事故災害預防工程的標準。這一類問題不僅僅是技術的問題而是社會決策的問題。由于增強預防能力需要很高的成本,因而相關的參與者和有影響力的人員就包括政府官員、專家學者以及直接利益相關的群眾。社會和決策科學提供了有意思的研究工具來對這一系列問題進行決策。我們討論其中的三種工具如何應用到交通安全指標確定的問題。
三、社會技術決策工具
用于制定目標和決策的工具分別是社會判別理論、泰勒羅素圖和系統動力學模型。每種工具都有不同的用途,并一直隨政策的改變而改變。第一種工具是社會判別理論,能用于制定預防措施的指標。社會判別理論是建立在 Brunswik(1952)的概率論機能主義而發展出來的用于理解人類決策的一種理論。在風險管理領域,社會判斷理論被Meacham(2004)修改成用于風險管理的有效工具。第二種工具是泰勒羅素圖,用于將公眾意見反映到制定安全指標閾值的決策中,即決策者認為多安全才足夠。這種工具開始出現在信號檢測理論中(Green and Swets,1996),已經被有效應用于眾多政策問題決策。最后一種工具是系統動力學模型,可以用來考察隨時間等因素變化而變動的安全閾值,與泰勒羅素圖一樣,這種工具也在其本身以外的領域內產生了巨大作用。下面依次介紹各種工具,包括其應用背景、方法、結論或者可能產出的可交付結果。
(一)利用社會判別理論法確定安全指標
在確定交通事故災害防范設計標準時,確定交通事故災害防范安全指標非常重要。我們首先明確問題的構成,我們的問題非常明確,目的就是要確定交通安全的設計指標。其次,我們要明確引致交通安全判斷的因素,如交通基礎設施結構、質量、數量等屬性,交通監管力度,交通個體的素質等。接下來,我們需要收集面臨交通風險因素,交通個體表現出來的安全特性數據。然后,我們對交通個體的安全性進行回歸分析,就可以得出交通的安全指標與各相關因素的相關關系。一旦求出各交通風險因素的參數,我們就可以推算出交通個體的安全分數。用歷史數據確定各風險因素權重的方法雖然比較客觀、可靠,但是精確的歷史數據通常很難獲取,我們還可以通過專家們的判別獲取安全指標。
交通風險因素的權重由專家法確定。然而專家的判斷主要是基于自己的知識、經驗,因為為了提高預測的準確性與科學性,我們一般通過多個專家的綜合意見,利用統計學上的回歸分析,進而得出更加準確的專家預測。得出交通個體的安全分數后,我們就可以根據交通個體的安全分數,通過調節交通安全措施程度,來控制交通安全判斷因素。
社會判別理論能將不同類專家的判斷準則模型化處理。與此同時,政策的制定者能對不同的判別準則擬定折衷的可接受的安全指標。這個結果是基于經驗的安全指標。
(二)利用泰勒羅素圖確定安全閾值
一、 項目研究思路及框架。
交通安全管理風險集中,可能導致交通事故誘因復雜,人、車、路、環境的變化都可能引發交通事故;一旦發生交通事故致死、傷殘幾率大、造成財產損失嚴重。隨著我廠生產規模的擴大、承包商的引入,機動車輛作為油田生產組織、施工作業的主要工具,交通安全管理面臨的風險更為突出。面對油田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生產區域分散、道路環境復雜、車輛運行頻次較高、交通資源多元化的實際,我廠通過嚴格準入進行源頭控制,通過路查、路檢和GPS監控,對駕駛員的行為進行過程監督;通過風險評估、隱患治理消減交通風險,并結合工作實際,提出了“兩線一體化”的管理思路:即對內外部駕駛員“培訓教育、考核評價、行為監督” 一體化管理;對內外雇車輛“調派、檢驗、日常管理” 一體化管理
;利用GPS監控系統和路查路檢,對內外雇車輛的運行動態和駕駛人員的駕駛行為一體化監控,從而加強車輛動態管理,規范駕駛人員交通行為,確保了交通安全風險過程受控。
二、 項目實施情況及做法
(一)理順機制夯實交通安全管理的基礎
1、內、外雇交通資源。各單位將“人、車”統一歸口由小車班進行管理,加強基層小車班的管理力量,形成交通安全專業化管理。通過定期召開外雇車主承包商專題會,簽訂交通承包商《誠信服務安全承諾卡》,整合外雇交通資源,增強承包商自主管理的意識和能力,解決外雇車輛交通安全管理的問題。
2、駕駛員準駕證考核機制。抓住“內、外”部兩條主線,重點突出外雇駕駛員準入前的“交通法規、機械知識、道路駕駛”的綜合考評,對合格駕駛員進行安全培訓后申報辦理準駕證。在外雇駕駛員準駕證上加蓋用車單位字頭及年號章,嚴肅勞動紀律和準駕證管理實行末尾淘汰,保障了良好的人力資源。
3、梳理、完善交通安全管理制度
完善車輛調派制度。在明確“三加強、六控制、九禁止”內容的基礎上,針對基層單位對車輛管理調派程序不清的問題,制定了機關部門、作業區、大隊、井區交通安全管理“九個禁止、三個必須”的車輛調派管理制度。建立動態管理考核辦法。以各基層單位為平臺,對駕駛員的“服務質量、精神狀態、車輛維護、行為規范”四個方面進行考核,即:井區對配屬車輛駕駛員進行評價,將《動態考核卡》上報作業區小車班;小車班每月對全區駕駛員進行考核,將考核結果報廠部;安全科對各單位上報的考核資料,結合交通路查路檢、車輛GPS監控、專項檢查情況,對全廠駕駛員及基層單位進行考核評價,對連續兩個月考核不合格的駕駛員,外雇駕駛員予以辭退,內部駕駛員調離駕駛崗位。通過實施動態考核
,增強了駕駛員隊伍的綜合素質。
(二)開展“駕駛員、車輛、動態監控”兩線一體化管理
1、內外雇駕駛員一體化管理:
培訓教育一體化:各單位以交通安全例會、月度交通安全形勢分析、季度專題培訓教育會等形式,定期組織駕駛人員對安全行車、職業道德、制度職責等進行培訓教育,提高司駕人員的安全意識和駕駛技能行為監督一體化:通過專兼職監督人員的日常檢查、上路督查,乘車人員車行中的過程監督,對駕駛人員的駕駛行為實施全方位、全過程監督考核評價一體化:實行月度測評考核和年度綜合評價,每月由各單位負責,開展對駕駛人員的駕駛技能、職業道德、行為規范、遵章守紀等進行測評考核。對連續兩個月考核末尾人員實行淘汰,外雇駕駛員予以辭退,內部駕駛員調離駕駛崗位。由質量安全環保科負責,結合交通路查路檢、車輛GPS監控、專項檢查情況,對全廠駕駛員進行考核評價。
2、內外部車輛一體化管理 車輛調派一體化:內外部車輛按照 “用車作計劃、派車看性能、出車要審批、乘車須簽字”的運行模式,利用車輛管理信息系統開具、打印路單,統一進行調派日常管理一體化:執行“四交一封”制度,實現了車輛集中停放、集中管理、回場車輛“行駛證、準駕證、鑰匙、路單”集中封存,出車前簽字領取,加大車輛的監控力度。
3、 監控一體化管理
GPS監控一體化:以廠部GPS監控崗為中心,以作業區、井區監控為支撐的層層監控體系,利用GPS速度限定、行駛范圍限制、軌跡回放、短信提示等功能,對全廠內外部車輛實行不間斷監控,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截至目前,共開展路查路檢647次,檢查車輛 4579臺,處理一般性違章397起;通過路查路,
強化對上路車輛運行狀態全方位的監控。
三、初步取得成效:
“兩線一體化”交通安全管理模式,是總結適應大規模建設、市場化服務的形勢下,將內外部交通資源管理資源整合,通過統一思想認識、轉變管理觀念、理順管理機制、明晰規章制度,基層管理力量的加強和職責的落實,一體化的管理思想得到了響應,有助于對交通安全的專業化管理程度,提高我們抵御交通風險的能力。
針對“兩線一體化”交通安全管理模式的運行情況,下面談幾點認識和體會:
(一)加強交通安全管理必須首先解決有人管、明確誰來管、應該怎樣管的問題。
“兩線一體化”管理模式的建立將車輛、駕駛員、道路進行統一管理,成立專業管理機構,整合、優化管理資源,變復雜為簡單,有利于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和管理職責的落實。管理機構和管理人員的到位為開展工作造了條件,在此基礎上指導、幫助基層開展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提供相應的載體,賦于基層管理的具體工作內容,起到了發揮基層交通管理職能的作用。
(二)內、外部車輛必須統一管理,實行監、管分開。
“ 兩線一體化”交通安全管理模式的建立與實施,我們通過調整配屬車輛,按屬地管理和監管分開的原則,給承包商自主管理創造了條件,解決了承包商只配車、配人而不管交通安全的問題,在合同約束的基礎上,加強了人、車一體化的運行過程的控制管理成重要的主題。
(三)承包商蘊含著強大的交通安全管理力量,需要我們進一步挖掘和培育。
“兩線一體化”交通安全管理模式自實施以來,在承包商交通安全管理作用發揮后,極大緩解了我廠交通安全管理的壓力,甲、乙雙方的協作也更為緊密,交通安全管理向體系化的步履加快。在此過程中,我們不難看出承包商蘊藏著較為強大的交通安全管理力量,在交通承包商管理能力和綜合素質進一步提升的前景下,需要我們不斷創新管理機制,運用市場經濟扛桿調整和宏觀指導的方法,達到交通風險全面受控的目標。
交通管理的核心是強化末端管理,杜絕交通事故必須要做好一人、一車的工作。關鍵在領導、重點在基層、核心在崗位”是安全管理的重要指導思想,交通安全也不例外。只有重視和加強末端管理,將風險控制的核心放屬地管理、崗位管理上,做好一人、一車的工作,才能有效杜絕交通事故的發生。。
四、 下一步重點工作及安排
二、水上交通安全風險識別分析
1.管理職能不清晰,存在管理混亂風險
在江西省萬年縣地方海事處轄區范圍內水域的船只主要為專業運輸船舶、機動渡船、民眾自用船(農用船)、漁船等,在其水上交通管理工作中涉及的部門較多,如交通、水利、海事、鄉鎮、農業、漁業、旅游等。針對如此眾多的部門,為了明晰管理職能,在2010年,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水上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其中明確規定了各個部門對水上交通安全風險管理的職責。但是,尚沒有對具體的事項進行明確的歸類,在鄉鎮船舶安全管理存在薄弱環節。部分管理單位和部門安全生產責任人落實不夠,導致互相推卸責任、管理職能不清晰、管理混亂等現象的存在,安全隱患長期不能消除。
2.技術創新力不夠,存在交通運行風險
在地方海事管理中另一較為突出的風險因素為與水上監管、水上管理等工作相關的技術缺乏創新,大多還是完全依賴現場水上安全執法和安全監管,即通過投入大量的人力來保障水上安全。這一方法較為保守,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一定的人為因素,一旦出現人員不足或者不到位的現象,不能很好地管理和維護水上船只航行秩序,極易導致水上交通事故的發生。
3.執法力度不夠,存在違法風險
海事安全監管人員在水上執法時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執法力度不足的問題,主要表現在監管人員缺失,同時現有人員對風險識別的能力較差,無法實現對風險的全面、準確掌控;另外,在執法過程中還存在著違法成本過低,不能對各種違法現象產生應有的震懾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監管的執行力。上述在執法方面的缺乏都會造成現有水上船只忽視法規,一再發生觸犯法規的現象,導致違法風險的加大。
4.人員素質差,存在操作風險
在人員素質方面,較為突出的一點為缺乏安全生產意識:(1)部分水運企業、經營者、從業人員對安全生產不重視,重經濟效益、輕安全生產的思想隱患嚴重。(2)當前的船員多為“自由職業”。這就造成了相當一部分船員頻繁跳槽,船員流動性非常強的現象。(3)安全管理人員變動頻繁,隊伍相對不穩定,業務難以熟悉,存在一些鄉鎮船舶管理人員不知道管什么、怎么管的問題。這就使得水上交通工作人員安全風險意識和責任意識缺乏,在工作中往往不能嚴格遵守相關的行船規則,違章操作,從而導致水上安全風險事故的發生。
5.環境安全系數低,存在渡運風險
水上環境安全狀況是導致渡運安全風險發生的主要因素。在萬年縣海事安全風險管理中,港口環境、船只環境和氣象環境是影響水上環境安全的主要方面。(1)港口方面,存在著較為嚴重的非法砂石碼頭占據渡口水域及采砂船違章在渡口水域停泊、占據渡運航線的現象,這嚴重損害了渡運的安全環境。(2)在船只環境方面,存在渡船維護、保養不足,船只承載能力差,安全系數低。(3)氣象方面,受歷年鄰省臺風和汛期惡劣天氣影響,在萬年縣的河道上會出現大風、大霧以及低溫等惡劣天氣,這些氣候條件會嚴重影響水上交通安全,加大渡運風險。(4)在渡運環境方面,安全投入不足,隱患整治、安全設施不能得到改善。
三、水上交通安全風險防范策略
1.強化水上交通管理部門以及相關部門的管理職能
(1)要以文件形式明確各方的具體職責,要在相關法規或者制度的基礎上,經過多方的考察,出臺水上安全風險管理的細則。(2)在實際的管理過程中,各個涉水部門要加強聯動,提升相互間的協調性,從而避免水上安全管理的交叉或者真空。
2.大力開拓新型監管技術,實現360°無死角監管
(1)針對水上監管困難的問題,相關單位以及研究機構應當研制出新型的監管方式,如“4R”安全監管模式,它是以風險管理為主線的安全風險監管新模式。這一科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員的利用率以及監管的執行力,實現監管資源的科學配置和利用。(2)水上管理相關機構還要加大對監管設備的創新,要充分借鑒當前先進的通信技術和無線監控技術(如CCTV安全監管系統)來實現水上監管的無死角化,實現實時監管。
3.加強水上交通巡查和執法力度,加大違法懲處力度
(1)渡口安全和鄉鎮船舶安全管理為水上交通安全的重要環節,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第五條和《江西省鄉鎮船舶交通安全管理責任制實施細則》第五條相關規定,鄉鎮人民政府對鄉鎮船舶管理實施“四落實”工作(即落實鄉鎮政府鄉鎮船舶管理機構、管理人員、管理經費、管理責任)。在節假日、學生放假、集會等重點時段人員往來頻繁集中的渡口,鄉(鎮)政府要安排安全管理現場維護好渡口碼頭安全秩序,保障渡運安全。(2)加強水上交通巡查和執法力度。對于現有的地方水上安全機構來說,在編的監管人員有限,故而需要通過擴編或者編外等途徑來擴充現有的監管人員隊伍。(3)對現有的監管人員加大教育和培訓力度。提高其安全風險責任意識,使其具體專業化的監管技能,能夠有效且高效鑒別水上安全風險的潛在因素。(4)提高執行力,加大對違法的懲處力度。在這一方面,除了要建立健全現有的相關法律法規,還要增大違法成本,即從提高罰金、加重刑事處罰等手段來起到對違法船只的威震和懲處力度,提高其對安全風險的重視度,督促其遵紀守法行為的養成。
4.加強安全風險培訓工作,提高船只從業人員安全意識與抗風險能力
(1)督促航運企業、從業人員重視安全生產,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規章制度,認真履行安全生產的主體責任,層層落實安全生產目標及責任。(2)加大企業安全生產的投入和行業安全的日常管理,加強各級安全管理層面的安全培訓、教育。加強對現有船員的專業素質的培養,通過專門培訓學校進行理論課程教學以及實踐技術指導等途徑提高其專業性,要保證培訓的深度和頻率,保證相關船員的專業能力能夠滿足不斷發展的水上運輸事業的需求。(3)督促航運企業經營業主狠抓隱患排查整改,建立完善安全隱患整改機制,落實整改責任,消除事故隱患,不斷提高管理水平。(4)可以通過相關薪酬制度的完善來水上運輸行業的用人機制,特別是提高鄉鎮渡口渡工待遇,降低船員渡工的流動性,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當前船員的專業技能和安全責任心。
5.加強對渡運環境的整改力度,提高環境安全系數
(1)在渡口環境方面,管理部門要加大對港口環境的整頓力度,要制定明確的整改細則加強對港口良好環境的維系。要對不達標、不合格的渡口加以改善或者取締。另外,船只自身也要做好港口環境的維護工作,要從點滴做起。(2)在船只方面,水上交通管理部分要對不達標船只的查處力度。船主也要及時對船只進行維修保養,避免銹蝕、破損問題的發生。(3)在氣象方面,要建立極端天氣的預警體系,要對氣象信息進行密切跟蹤和分析,通過數據以及預防機制來構建氣象掌控系統,為船只航行做好惡劣天氣預警幫扶工作,為其提供安全的通航環境。
在分析我省水運安全監管環境、監管對象以及海事管理機構自身監管力量懸殊差異的基礎上,我們提出了劃分監管風險級別,并按不同監管級別實施不同監管力度進行監管的工作理念,對轄區內各水域的海事監管點劃分為高風險監管點、較高風險監管點、一般風險監管點三個級別,對不同的風險級別監管點,規定了最低巡航巡查頻次。在實際操作中,由各級海事管理機構制定相應的年度、季度和月度巡航巡查計劃。
(二)“四重”“專項”并舉,強化安全檢查
多年來,我們結合貴州省水上交通安全監管特點,加強“四重”安全監管,將客船、渡船、旅游船等作為重點監管船舶,在船舶安全檢查、海事巡航巡查以及各類專項治理活動中,給予重點關注;將元旦、春運、五一、國慶、民俗民間活動、兩會期、汛期、趕場天等作為重點時段,加強安全監管,加強現場秩序維護。根據存在的薄弱環節,有效開展了打非治違、隱患排查、大檢查大整治、渡口渡船專項治理、救生衣行動、水上安全知識進校園等水上交通安全專項活動。
(三)注重源頭防范,強化安全措施
中圖分類號:V35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7-0179-01
這些年以來,中國的民用航空視野獲得了極大的發展,與此同時,這一產業中高空交通管制潛藏的安全隱患問題日漸明顯,民用航空交通管理潛藏的安全隱患會嚴重地威脅飛機的安全行駛,若是出現差錯,則會造成巨大的損失和人身安全傷亡情況。為了能夠最佳地發揮我國航空事業的價值,確保飛機的安全運行,以免安全事故出現,政府有關部門應當主動出擊,做好高空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采用高效的舉措,提升民用航空產業高空交通管理的質素與水平。
一、航空事業高空交通管理中潛藏的安全風險隱患
1.安全管制體系不健全。高空交通管理是飛機安全運轉的保證,由當前的情況來看,中國雖是出臺了很多民用航空的高空交通安全管制機制,然而還未能形成體系化管理,民用航空高空交通安全管制系統未能貫徹實施,進而阻礙了高空交通管制體系價值的發揮。
2.高空交通管理的安全管制人員專業素養不夠。高空交通管理中的安全問題是一個極為繁雜的工作,它需要有關的員工具有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專業素養、還有盡職盡責的職業道德。但是目前我國的民用航空交通管理中安全管制問題處理的職員的職業素養、專業才能都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其在安全管理問題上未能正視自己的職責,不重視高空監測工作,很難滿足民用航空中高空較同期安全管制工作的要求。
3.信息溝通受到阻礙。造成民用航空高空交通安全管理存在隱患的一個關鍵要素是信息資訊沒有順暢傳達。目前,民用航空各個部門傾向于管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的風氣依舊存在,整個行業實行自動化、智能性資訊分享機制還不完善,從而阻礙了資訊的分享與交流。當高空交通管理出現問題時,因為信息資訊溝通受到阻礙,這些緊急信息未能在最快的、最需要的時間內精確地傳給飛行員時,安全事故就很有可能發生了。
二、優化高空交通管理,有效排除安全隱患的路徑探討
1.健全高空交通管理安全管制系統。在高空交通管理的安全管制問題上,完備的安全管制系統有益于安全工作的有效進行,促使安全管制水平與質素的提升。第一,民航部門一定要把高空交通管理的安全管制工作納入到平常的管理路徑工作上來,形成周期性的工作慣例,全面實現安全管制的目標,對于異常的意外事件需快速向上傳達,并形成應急的機制,阻止異常情況的安全問題往更壞的方向發展,把握安全事故出現的要素;第二,全面完善信息管制系統,做到有效的風險管控,構建高效的風險管理系統,針對高空交通安全問題的引發風險要素做好全面的解析,進而設計緊急應對方案,提升民航高空安全管制工作水平。
2.增強對工作人員的職業培訓強度。在民用航空高空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專業性強的、技術要求高的、同時具備高素養的工作職員有著很大的發掘潛能價值,要增強對從業人員的職業培訓來提升他們的安全管制工作水平,進而更好地進行空中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保證飛機的安全有序運行。要做到這些,第一,要建立健全危機和意外情況的預警機制,避免警報漏掉和虛假傳遞的烏龍事件出現;第二,增強空中管理人員的專業素養的訓練,讓他們全面認知空中管制;第三,民用航空所使用的機器設施都是高精尖的科技產品,專業名稱才是通用語言,為了保證空中交通管理工作有序開展,有效排除安全隱患,需要持續加強對從I人員的訓練,增加他們的專業知識儲備、提高他們的專業水準,規范他們的業務操作標準;第三,為了更好地排除高空交通安全隱患的問題,需要對有關的從業人員做好規范化管理工作,嚴格實施持證上崗機制,清晰界定崗位職責,盡最大的可能保障空中交通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排除安全隱患。
3.增加信息科技在交通管理工作中的使用,提升高空交通管理的智能化、自動化運作水平。針對航空產業中空中交通安全管制工作來講,順暢的信息流、信息傳達的速率,都會直接和飛行人員對飛機的操作選擇相關,高空交通管理中的從業人員需快速地將資訊傳達給機組職員,能夠高效地規避安全意外事件的發生;相反,則會使安全意外事件數量上升。綜合我們的生活經驗可知,信息科技有著迅速傳達資訊的特性,在民用航空的空中交通安全管制工作中,民航部門有必要清楚一點,那就是信息科技輔助技術的有效性,需增加對信息科技的使用,提升高空交通安全管理的自動化水準,從而能夠以最佳的管理工作來應對安全預警工作的開展,除此之外,民航和相關的政府組織還要增加對高空安全基建設備的投資,快速替換掉那些已經太舊以及不適用的機器設施,投入相應的資金開發適宜使用的安全管理程序,切實地、全面地提升空中交通安全管制工作的水平。
三、結束語
民用航空產業中高空交通管理工作,其核心在于排除安全風險隱患和實現高空交通安全管理的有序性開展,能夠意識到這一點是極為重要的。因為航空安全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事業,它的安全決定了民用航空整個產業的可持續性發展,因而我們必須要高度重視。為了高效促使空中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效果獲得實質性的提升,優化空中交通管理工作路徑,民用航空事業部門一定要清晰安全管理系統的運作,完善各項管理工作的細則,增強對高空管理人員的培訓力度,持續提升高空安全管理的自動化運作水準,保障民航飛機在高空中的平穩運轉。
參考文獻
[1]基于交通復雜性技術的流量問題解決策略[J]. 李泉,仲鋒惟,任森,田振才. 中國民用航空. 2010(07)
一、中旬以來,各有關鄉鎮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市政府相關部門和海事機構,迅速行動,全市全面開展了水上交通安全專項整治行動。開發區管委會、鎮人民政府、市交通局、市海事處積極配合,扎實整改地區的水上交通安全隱患。目前,的兩個旅游公司在全市率先進行了強制性的乘客保險,地區的水上交通安全意識得到普遍提高專項整治安全責任書簽到村組,簽到學校,簽到學生家長和渡工;鎮邀請長江海事局和地方海事處聯合開展水上交通安全專項整治活動,效果明顯;鎮的專項整治責任也基本到位。總的來看,此次專項整治行動,各單位都專門下發了文件,召開了動員會,全方位開展了整治,全市的水上交通安全意識得到進一步增強,安全設施得到進一步改善,安全責任得到進一步落實,水上交通安全系數得到很大提高。
二、水上交通安全基礎設施要進一步完善今年以來。市地方海事處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全面開展了渡口渡船專項整治,全市61道渡口有近40道已經達標,60余艘渡船有近50余艘得到整治,為全市水上交通安全整治帶了一個好頭。但是由于財力的問題,部分鄉鎮渡口渡船安全基礎設施依然較差,如南海鎮的三垸、林家溝兩個渡口,人證船證幾年未審,并且還是木質船和自然坡岸,安全隱患比較突出。
三、各單位必須切實做到方案、領導、機構、人員、職責五到位。檢查中發現,雖然大部分鄉鎮都制定了專門的實施方案,但有的單位的專項整治流于形式,致使隱患長期存在全市被檢查驗收的13個單位中,只有開發區管委會管轄的兩個旅游公司的游船購買了乘客保險和收取了安全風險金,只有鎮對渡船每船收取了一千元的安全風險金;水利局管轄的北河水庫的三無木質船有13艘之多,違章渡運乘客現象時有發生,專項整治沒有到位。違章渡機動車、無證人員替渡、非法運送游客等現象沒有杜絕,渡口比較嚴重,亦存在偷運游客現象。水上交通安全是人命關天的大事,市政府要求務必引起各級各部門高度重視,認真落實政府文件精神,切實對人民的生命財產負起責任,認真吸取7.11水上交通翻船事故教訓,扎實做好水上交通安全工作。要針對檢查驗收查出來的問題,舉一反三,切實做好轄區內的水上安全隱患整治工作,船舶保險和安全風險金要迅速落實;對違章渡機動車的渡船要重點盯防,堅決打擊;對非法替渡的要立即糾正;對非法渡運游客的要嚴肅查處;安全專項經費沒落實的要迅速落實;人證船證不齊的要堅決予以取締。各地要將安全隱患整治情況于一個月內書面報市政府政務督查室。
信息融合是現代信息技術與多學科交叉、綜合、延拓產生的新的系統科學研究方向,隨著微電子技術、信號檢測與處理技術、計算機技術、網絡通信技術以及控制技術的飛速發展,各種面向復雜應用背景的多傳感器系統大量涌現。
1.2多源信息融合技術在預警系統中的應用
目前信息融合技術在預警系統中已經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果,王剛毅為了實現對尾礦庫進行實時監測和評估的功能,提出一種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預警和安全評估方法,對降低尾礦庫潰壩風險及控制災情損傷范圍具有重要的意義。高強提出了一種基于T-S模型的模糊神經網絡信息融合算法應用在赤潮的預測預警中,研究各種理化因子與赤潮藻類濃度間非線性對應規律和有效預測赤潮藻類濃度。蘇曉燕提出了基于多因素信息融合的中國糧食安全預警系統,鄧軍提出了礦井火災多源信息融合預警方法的研究。和前述其它系統一樣,水上交通系統也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如果能夠采集各個影響因素的信息,則可以通過多源信息融合技術,從而實現有效船舶通航風險預警。
2水上交通安全預警的研究進展
2.1水上交通安全預警信息采集
水上交通安全單個預警信息包括水文、氣象、船舶、交通流信息。水文和氣象信息采集目前相對較為成熟,且在長江已經建立了相應的信息傳感器,而對于船舶尺度和船舶交通流信息采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船舶尺度采集。由于航運船舶通常為不規則形狀的幾何體,必須選測多個規定點的幾何距離,計算出船體的若干個近似截面積,再結合船舶的航行速度計算出船舶的近似容積。因此,必須采用合適的非接觸式測距技術,構造一個多傳感器系統,測出船舶的相關幾何距離。(2)交通流信息采集。嚴新平通過比較了多種交通流信息采集手段的優缺點,提出了一種多源信息融合的長江在航船舶交通流狀態信息采集系統三層構架,其中由IC卡子系統、GPS子系統、CCTV子系統、雷達子系統、AIS子系統、RFID子系統以及激光掃描子系統組成信息采集層,依托現有的長江航運信息網絡與公共通信網絡設施組成信息傳輸層,由交通流數據庫、電子航道圖以及信息處理系統組成信息處理層。
2.2多源傳感技術在水上交通安全預警應用前景
隨著通訊與傳感器技術的飛速發展,數據(如AIS信息、VTS信息等)的采集,推動了水上交通安全研究的發展;由此不斷改進在水上交通安全事故的統計與機理模型。信息融合技術為水上交通安全預警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它將分布在不同位置的多個同類或異類傳感器(水文、氣象與通航環境信息)所提供的局部不完整的觀測信息加以綜合,消除多傳感器信息之間可能存在的冗余和矛盾,加以互補,降低其不確定性,形成對水上交通事故有個相對完整的感知與描述,從而提高水上交通事故預警決策與應急響應的準確性與效率。
3研究展望
3.1理論與方法研究
在船舶事故致因機理和系統安全工程理論研究基礎上,分析船舶事故演化規律,及船舶事故與其影響因子的相關關系,明確船舶通航風險預警的概念、特征、功能與預警等方面內容;構建基于多源信息融合技術的船舶通航風險預警的基本理論框架與方法體系。
3.2信息采集技術研究
對于船舶通過橋梁通航風險,主要受到外部通航環境、橋梁尺度和船舶尺度因素影響,對于外部通航環境信息,宋成果提出了一種基于多功能航標的信息采集方法,目前內河航標配備間距約為1km左右,在該航段內的水文、氣象信息相對穩定,可以為船舶通過橋區的外部通航環境提供信息來源,對于船舶的尺度,主要包括船舶的長度和寬度,考慮到需要提前獲取船舶尺度信息從而實現橋梁主動預警,選取毫米波雷達作為船舶尺度的采集傳感器,將毫米波雷達安裝在橋梁上,并通過返回的圖像信息獲取船舶尺度信息。
3.3船撞橋預警模型建立
船撞橋多源預警模型的建立步驟如下:①在多源船撞橋預警信息收集與預處理基礎上,構造完整的、相互獨立船撞橋預警指標體系;②利用多源信息融合技術,建立多源船撞橋預警信息處理的貝葉斯決策法、人工神經網絡法、無監督學習模式分類法、D-S證據推理算法和模糊推理算法等;③建立基于多源信息融合技術的船撞橋預警模型庫。在上述多源信息融合方法中,論文考慮采用模糊推理的方法實現外部通航環境的信息融合,建立船撞橋通航風險預警指標體系(見圖1)。在上述通航風險預警系統中,通過將風速傳感器采集的風速信息、流速傳感器采集的流速信息、能見度采集的能見度信息、毫米波雷達采集的船舶尺度信息和橋梁自身的相關信息進行融合,建立船撞橋預警系統。
3.4案例驗證
本案例采用模糊推理的信息融合方法,分別建立了能見度、水流、風速、橋梁軸線法向與水流夾角和通航尺度的隸屬度函數。通過建立相應的模糊推理規則可以獲得船撞橋預警信息,以在不同風、流條件下的超尺度船舶預警進行驗證,分別建立了小尺度、中等尺度、超尺度的10艘典型船舶進行計算,與《內河通航標準》船舶所需航跡帶寬度進行比較,可以獲得預警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