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8 15:42:2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智慧課堂的特點,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情感產生教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教師必須熱愛學生,這是教育素養中期決定作用的一種品質,因為這種愛的情感,不僅對學生產生激勵功能,還能對學生產生感召和轉化能力。”聾生由于受其生理缺陷的影響,大多形成了自卑,多疑,封閉的心理障礙,以至于課堂氣氛死氣沉沉。所以作為一名特教工作者,要對聾生付出一份濃濃的愛,深深的情,用自己的愛心去化解聾童冰凍的心靈,要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一個善意的眼神,一個無意的,一個甜美的微笑都能喚起聾童的情感共鳴,激起他們強烈的學習動機。所以上課時一定要做到精神飽滿,親切熱情,情緒昂揚,目光盡可能的關注全體學生,微笑面對每一位學生,讓他們在充滿愛意的環境中接受你的教育。另外,作為聾校低年級的孩子更有其特殊性,他們年齡偏小,自主能力差,再加上遠離父母,吃住在校,所以作為他們的老師,更要兼起師長的雙重身份,即要做他們學習的指路人,更要做他們生活的導航者。灌注他們40分鐘以外的點滴,聾童的良師益友,只有這樣,他們才能親近你,進而接受你的教育,這就是所謂的“親其師,信其道,明其理,樂其學。
二、尊重學生,善用表揚
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在老師眼中是最好的。我們面對的小學生是極富有情感的人,而且情感變化多端。他們非常渴望得到老師的肯定,得到同學的贊賞。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盡可能的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并及時地用恰當的語言進行鼓勵表揚。即使學生有失誤、有錯誤,我也是用善意的藝術的方式進行批評,引導學生改正。教學中不要吝嗇表揚,我自己覺得這話很對,可一旦置身其中,卻發現并不那么容易。一年級學生好動性強,紀律觀念較差,有時候看見大家紀律亂了,心里一惱,真想下去揍他們一頓。其實,每個人都喜歡聽好話,小孩子更不例外,他們有著極強的表現欲和好勝心理,時時都想爭得老師的表揚和肯定,成為全班同學的榜樣。老師一個贊賞的眼神,一個稱贊的手勢,就可以讓他們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因此在教學中我就充分利用他們這一特點,發現長處及時表揚。在滿足個人表現欲的同時,刺激其它同學的表現欲,從而保持良好的課堂紀律。例如,當課堂秩序混亂時,我從不批評那些不好的學生,而是迅速選出一個認真聽講的學生加以表揚,樹立榜樣,號召其他同學向其學習。受表揚的同學由于得到了滿足會更好地表現自己,其他同學也會為爭得老師的表揚去努力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或者有的孩子很頑皮,一直就沒坐好,實際上這樣的孩子是想引起教師的注意,這時我會這么說:“同學們看一看,××同學今天坐得多端正呀!和上一節課相比,她安靜了許多,也專心了許多。”這時,孩子一定會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及時調整。當回答問題亂喊亂嚷時,我會這么說:“我要讓舉手最快坐的最端的孩子來回答問題。”這時孩子們個個都好好表現自己,向老師傳遞眼神示意你叫他。
三、寓教于樂愉快教學貫穿始終
小學低段兒童以無意注意為主,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這就要求一節課中,組織教學應形式多樣地貫穿于課堂始終,以達到提高課堂效益的目的。針對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盡量運用主動、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開展有趣的課上活動,使課堂教學聲情并茂,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這樣,學生不僅樂于上語文課,而且更盼望有機會參與課堂活動,回答老師的問題。他們喜愛做游戲,我就把游戲引進課堂,這樣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能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使他們輕松愉快學到了新知識。例如在進行枯燥的拼音教學時,發音時間一長,學生就表現出不耐煩的表情,那么我就準備了一些拼音卡片,讓同學們隨意抽取,抽一張,讀一張,讀對的放在自己面前,錯的老師收回,最后看看誰面前的卡片多,結果同學們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課堂氣氛很活躍。這樣通過多種形式的小游戲,既避免了課堂的枯燥,有讓同學們在愉快的氣氛中掌握了知識。
四、制定課堂常規保證教學活動有效進行
孩子們結束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家庭生活,來到這個需要各種紀律制度約束的學校環境,畢竟有些不適應,甚至于不知上課為何事。這是我們就要制定一定的課堂常規來約束他們的行為,保障教學活動有效進行。所以我從上課起立,師生問好,點名,一點點練起,慢慢規范孩子的上課習慣。通過這一系列制度的制定,課堂秩序有了很大改觀。另外,教學常規要持之以恒,切忌朝令夕改,這樣學生才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4-2117(2015)13/14-0112-04
從基于物聯網技術構建的智慧教室,到利用電子書包開展智慧學習,以及基于云計算和網絡技術搭建的智慧課堂,信息技術增強了課堂互動交流,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大數據時代,開展基于大數據技術的動態學習評價,建立基于學習數據分析的智慧課堂,為現代學校智慧課堂的構建與應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智慧課堂的定義
目前對智慧課堂的定義總體上有兩類:一類是從“智慧”的語義學上定義,與“智慧課堂”對立的是“知識課堂”;另一類是從信息化視角定義的。本文的定義是基于后者。從信息化的視角來看,隨著信息技術不斷發展及其在學校教育教學中的應用,信息技術從早期的輔助手段向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發展,傳統課堂向信息化、智能化課堂發展,對智慧課堂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化。
目前基于信息化視角對智慧課堂概念的定義有三種。一是基于物聯網技術應用的。這一定義強調基于物聯網的“智能化”感知特點。二是基于電子書包應用的。這一定義強調基于電子書包的“移動化”智能終端特點。三是基于云計算和網絡技術應用的。這一定義強調課堂中的“個性化”學習應用特點。
這里我們結合實際開發應用,提出基于動態學習數據分析的智慧課堂概念。即智慧課堂是指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打造的智能、高效的課堂,是基于動態學習數據分析和“云+端”的運用,實現評價反饋即時化、交流互動立體化、資源推送智能化,全面變革課堂教學的形式和內容,構建大數據時代的信息化課堂教學模式。
智慧課堂的主要特點
基于動態學習數據分析和“云+端”運用的智慧課堂,與傳統課堂相比,在技術和教學應用上具有重要的特色和創新價值。主要特點有:
①基于數據的課堂:一切靠數據說話,依據學生學習行為大數據挖掘分析與決策,用直觀的數據了解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水平,精準地掌握來自學生的第一手學情資料。
②高效互動的課堂:利用智能化的移動學習工具和應用支撐平臺,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更加立體化,能無障礙地進行即時交流和互動。
③動態開放的課堂:借助于新興信息技術及各種智能終端,課堂系統超越了時空限制,實現更為開放的教室、更為開放的課堂活動,讓課前、課中、課后融為一體。
④合作探究的課堂:采取小組協商討論、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協作群組服務能夠幫助有相同學習需求和興趣的學習者自動形成學習共同體,教師可以通過平臺對小組合作進行實時的數字化評價和及時的反饋。
⑤個性化學習的課堂:通過課前預習測評分析和課中隨堂測驗即時分析,實現對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能力的評估,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方案和輔導策略,真正實現“一對一”的個性化教學。
⑥教學機智的課堂:教師基于動態學習數據分析和即時反饋,采取機智性行動,及時調整課前的教學設計,優化和改進課堂教學進程,充分體現教師的教學智慧和教學藝術。
智慧課堂的信息化環境
智慧課堂常態化應用的前提是具有先進、方便、實用的工具手段,為此,需要構建基于學習動態數據分析和“云+端”應用的智慧課堂信息化環境。智慧課堂信息化環境的基本架構如圖1所示。
智慧課堂信息化環境的總體架構包括三大部分,其主要功能是:
①微云服務器:提供本地網絡、存儲和計算服務,可以方便、直接地將即時錄制的當堂課程進行本地化存儲;構建無線局域網,教師和學生可以通過多種移動設備,在無需互聯網的狀態下,實現任意點對點的通訊與交互,節省大量互聯網資源的占用;當連接互聯網時,可以實現教室的跨越空間的直播。
②端應用工具:包括教師端和學生端。教師端實現微課制作、授課、交流和評價工具,導入PPT并實現動畫及視頻的插入,電子白板式任意書寫,實現任務、批改作業、解答問答等。學生端可以接收并管理任務(作業),直接完成作業,進行師生交互、生生交互。
③云平臺:提供云基礎設施、支撐平臺、資源服務、教學服務等,如構建完整的教學資源管理平臺,可以進行結構化與非結構數據的各種教育教學資源管理,支持各種教育教學資源的二次開發與利用,實現多種教育教學資源綜合應用。
智慧課堂的教學流程
在教學實踐運用中,智慧課堂的教學流程為“3+10”模式,即由3個階段和10個環節組成。這些階段和環節包括了教師“教”和學生“學”的共同活動以及它們的互動關系。智慧課堂的教學流程如下頁圖2所示。
1.課前環節
學情分析:教師通過智慧課堂信息化平臺提供的學生作業成績分析,精確地掌握來自學生的第一手學情資料,預設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并向學生推送微課或富媒體預習及檢測的內容。
預習測評:學生預習教師推送的富媒體內容,完成和提交預習題目,并可在論壇或平臺上進行相關討論,提出疑問或見解,記錄在預習過程中的問題。
教學設計:教師根據學情分析結果和學生預習檢測統計反饋的情況,以學定教,確定教學目標、內容、方法等,優化教學方案設計。
2.課中環節
課題導入:教師采取多種方法導入新課內容,主要通過預習反饋、測評練習和創設情境等方式導入新課程,學生展現課前自學成果,圍繞新課導入進行演講展示、分享觀點。
探究學習:教師下達新的學習探究任務和成果要求,學生開展協作探究學習,主要包括小組合作探究、游戲教學等方式。教師設計活動,為學生分組,進行互動討論,學生開展小組協作后提交成果并展示。
實時測評:學生完成學習探究任務后,教師將隨堂測驗題目推送到每個學生終端上。學生完成隨堂測驗練習并及時提交,教師進行實時診斷和反饋。
總結提升:教師根據實時測評反饋結果對知識點、難點進行總結和點評,對薄弱環節補充講解,重點進行問題辨析。學生針對教師布置的彈性分層作業和任務,對所學習的新內容進行運用鞏固、拓展提升。
3.課后環節
課后作業:教師利用平臺個性化的課后作業,學生完成課后作業并及時提交,得到客觀題即時反饋。
微課輔導:教師依據學生課堂的學習情況,結合批改作業,錄制、講解微課并有針對性地推送給學生,進行個性化輔導。
反思評價:學生在線觀看教師所錄解題微課,總結所學內容,在平臺或論壇上感想與疑問,與教師、同學在線討論交流,進行反思評價。
智慧課堂教學應用實例
我們研究與開發的“基于動態學習數據分析的智慧課堂”,已經在全國各地許多學校進行實際應用并取得良好成效。2015年1月10日,由蚌埠市教育局主辦的“蚌埠首屆智慧課堂觀摩研討會”在蚌埠二中舉行,來自安徽、上海、江蘇、深圳、武漢等省市的1000多名中小學教師前來觀摩6節課,《中國教育報》專題報道了這次觀摩活動。在觀摩會上,蚌埠第二實驗學校基于“智慧課堂信息化平臺”開展了一堂教學實踐課“認識三角形”。該堂課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使學生課前學習微課;課堂上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創設“金字塔闖關”的游戲情境,并進行實時測評和資源推送,結合任務驅動教學法展開深入的探究活動。
1.觀摩課名稱
認識三角形。
2.課程描述
“認識三角形”是蘇教版《數學》第八冊的教學內容。
3.教學目標
①利用生活經驗,通過觀察、操作等學習活動,認識三角形的基本特征,了解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②在認識三角形的活動中,體會認識多邊形特征的基本方法,培養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
③體驗并掌握自主學習的形式和方法,培養學習興趣,培養合作交流的意識和創新精神。
4.教學模式
(1)課前環節
發放資源:在微課平臺發放學習資源,學生在家自主學習三角形的相關知識,并完成教師在作業平臺發放的作業包。
微課學習內容:①三角形的基本特征;②三角形的三邊關系。
(2)課中環節
集體分享:利用平臺觀看學生作業平臺中的“生活中的三角形”。
游戲教學:利用三角形的相關知識,與同學合作探究,鞏固深化學習內容。
①自主創造。學生可以自己獨立創造一個三角形,或與同學合作,創造一個三角形拍照并上傳。教師展示學生作品并點評。
②分組探究。小組合作,從4根小棒中任意選3根,圍成一個三角形,寫出所有選法。教師巡視指導并展示學生上傳的數據記錄,進行分析,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三角形兩條邊的和大于第三條邊”。
③自主學習。學生完成作業平臺中的測評練習。教師借助數據分析平臺提供實時反饋圖,針對問題展開討論。
④鞏固練習。依據所學內容,教師提出問題(把20厘米長的吸管截成3段,每段長是整厘米數,圍成一個三角形,思考:最長的一條邊最多是多少厘米?)和要求,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動手操作。
(3)課后環節
總結討論,教師提出課后任務:通過今天的學習活動,你有什么感受?
5.效果評價
這是一節充分展示“智慧課堂”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的課。教師在沒有“刻意”應用“技術”的痕跡下,以極其自然的方式,通過大數據分析、小組協作以及“云+端”設備的應用,實現了“探究學習、主動學習、游戲化學習”等一系列傳統課堂難以實現的教學理念和方法。這是一節形式與內容均發生了深刻變化的高效課堂,充分展現了教師基于動態信息反饋的教學機智。
參考文獻:
[1]王盛之,毛沛勇.基于數字化教學案的智慧課堂互動教學系統實踐研究[J].教學月刊(教學管理)中學版,2014(4).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3)08-0031-05
智慧課堂呼喚著教師的教學實踐智慧。教學實踐智慧不僅是教師專業特性的重要表現,更是當今教師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標之一。因此,教師不但要努力發現自己的教學實踐智慧,發展自己的教學實踐智慧,而且要善于將自己的這種實踐性極強的教學智慧啟迪、開發、轉化為學生的學習智慧和創造智慧。
一、教學實踐智慧的概念和特點
教學實踐智慧,是指教師在理解教學本質、把握教學規律的基礎上,通過對教學文本、教學情境和教學事件的持續關注和研究反思,進而在教學過程中形成的深刻理解教學文本、敏銳把握教學情境,靈活應對教學事件,自如駕馭教學課堂,始終彰顯道德德性和生命意義的一種綜合實踐能力。其基本特征為:
1.實踐性。教學實踐智慧是一項很復雜的實踐活動,它既不同于理論知識,可以通過系統的學習獲得;也不同于實踐技能,可以通過有意識的系統訓練形成,它必須依賴于課堂教學情境的不斷建構,依托于具體的課堂教學實踐,即通過師生之間的積極互動和智慧對話才能真正獲得。如此看來,教師的教學實踐智慧必定是在實踐中體現,必須是在實踐中養成,必然是在實踐中得到發展。
2.動態性。教學實踐智慧的生成有賴于具體的課堂教學情景,而真實的教學情境又是動態生成的、不確定的,所以,教學實踐智慧也是動態的、不確定的。它需要教師對具體的情景作出及時的判斷和處理,并適時調整教學環節和內容,從而讓實踐智慧得到充分而自然的生成。
3.真理性。教學實踐智慧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形成的有關教學整體的真理性直覺認識”。[1]其真理性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它是教育教學理論在教學實踐中的轉化和具體應用;第二,它是教師教育教學經驗的積淀和升華,是教師運用自己積累的教學經驗,靈活而恰當地處理各種教育問題的綜合能力的體現。
4.獨創性。教學實踐智慧最能體現教師的個體獨創性。這是因為,不同的教師,由于其年齡、性別、成長經歷和生活背景等因素的不同,他們對教學的感悟、對情景的敏感度就會存在著差異;再加上其思維方式、性格特征、職業生涯的不同,必定會對相同的問題采取個性化的處理方法,從而形成獨特的個性化實踐智慧。
5.緘默性。教學實踐智慧是教師個體面對具體教學情景所作出的一系列反應,它以行動為導向,綜合體現了教師的知識、能力、個性特點,是邏輯推理所不能解釋的,也很難通過語言進行傳遞的。[2]這正與波蘭尼所勾畫的緘默性相吻合。
二、教學實踐智慧的生成原則
教學實踐智慧是教師面對復雜多變的教學情景而生成的一種教育智慧,它體現了教師靈動的教學機智和隨機應變的綜合能力,是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過程中積淀的經驗智慧。鑒于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堅持四個基本原則。
1.立足整體原則。教學實踐智慧體現在教師進行著的、真正發生的教學過程中,能比較全面、動態地體現教師的教學狀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重視課堂45分鐘的師生對話,還要把教學視角向前延伸到前置課堂(準確解讀教材、準確判斷學情、有效教學設計等),向后拓展到后置課堂(主動的教學反思、學習效果的客觀分析等),才能從真正意義上提升其實踐智慧。
2.理論積淀原則。先進的教育理論是人們對教學現象的能動反映,對教學實踐活動理性思考的產物,對教學規律的真理性認識。既然如此,教師必須有計劃地學習先進的教育理論,不斷提升理論素養,夯實提升教學實踐智慧的底蘊。
3.合作共享原則。教學實踐智慧是一種復雜的心智活動和行為方式,它不僅需要教師個體兀兀窮年的探索和追求,還需要依靠團隊的互助合作,匯聚集體的智慧結晶,才能漸次形成。學校(包括教育行政部門)必須要組建具有較強團隊意識的教師共同體,讓全體教師學會相互合作,共同探究問題,體驗研究收獲,分享成功喜悅,逐步生成教學實踐智慧。
4.持續關注原則。教學實踐智慧的生成與發展是個復雜的過程,是在教師個體的教學理念和教學實踐的撞擊中實現著動態的發展和和諧發展。鑒于此,教師必須持之以恒地學習教育理論、研究教學實踐、反思教學過程,自覺地把教學理論的學習和教學實踐的反思和諧融通起來,使自身的教學實踐知識、經驗,和教育的知性、理性、情感等有效嫁接、整合、融化,才能升華為教學實踐智慧。
三、教學實踐智慧的生成策略
課堂教學的復雜多變性,決定了它不是教師展現知識、演練技藝的場所,而是彰顯教師實踐智慧的過程。所以,在課堂教學時,教師要致力于教學實踐智慧的發現、積淀和生成。
(一)科學設計,繪制智慧藍圖
作為一種創造性活動,課堂教學需要精心設計。從一定意義上說,沒有精心的教學設計,就沒有嚴格意義上的課堂教學。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加涅認為:“教學是一組經過精心設計的用以支撐學生內部學習的外部行為。”這就充分說明,科學地、精心地進行教學設計,是生成教學實踐智慧的基石。
1.智慧解讀文本,把握教學核心。談到課堂教學的原點,一般老師都認為是教學設計;其實不然,課堂教學的真正原點是文本解讀。這是因為,教者只有認真閱讀教材,深刻解讀文本,才能理解文本的內涵和要義,才能對文本價值進行二度開發,把文本的“原生價值”轉換、生成為“教學價值”,實現文本解讀和教學設計的對接。也唯有如此,才能為教學實踐智慧的“顯山露水”搭建好平臺。
第一,品讀文本,敏感感知。在解讀文本時,教者要讀出文本的韻味,讀出屬于自己的而不是人云亦云的感悟,也就是說要具有一種對文本的敏感,一種初進文本時所特有的感覺:敏感于初讀文本時的靈光一現、敏感于初讀文本時的一臉茫然、敏感于初讀文本時的深刻印記……從而由表及里,詮釋出隱藏于敏感背后的東西——極為珍貴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價值。第二,吸納精華,彌補不足。僅僅依靠自身的原始閱讀,難以把握文本的深度;依托教學參考用書這個“拐杖”,也往往無濟于事。這時,教師就要有選擇地閱讀一些與之相關的文獻資料(特別是近年來的一些研究成果),彌補個體閱讀的不足,使文本解讀得更深刻更到位。第三,揚長避短,批判吸收。文本是特定時代的產物,它雖然凝聚了作者和編者的心血和智慧,但也不可避免地會在某些方面出現瑕疵。這樣,教師在解讀文本時,要帶著批判的目光,深入研讀,發現文本的不足和錯誤之處,并加以靈動“處理”,將其轉化為適宜的教學內容,凸顯課堂教學實踐智慧。
2.智慧設計藍圖,彰顯實踐智慧。教師之文本解讀,其根本目的不是為了“學術研究”,而是為了智慧設計和智慧教學。因此,教師在深度解讀文本的基礎上,必須圍繞學生的課堂學習活動這一核心設計“教學藍圖”,對課堂教學活動過程及各要素進行系統的分析和設計,保證課堂教學的有序高效地進行。
第一,設計起點,凸現學生的“學”。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應緊緊突出“主動學習”的教育目標,努力為學生的主動學習而設計,為賦予學習以學生的意義而設計,為發揮學生的學習潛力而設計,為建立學習共同體而設計,為幫助學生形成認知結構而設計,為培育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而設計……
第二,設計理念,圍繞學生的“學”。課堂教學的設計理念是課程、教學理念在教學設計中的具體體現。在設計價值取向上,要從追求教會學生知識、技能,轉向培養學生基本學科素養的設計價值取向;在設計思路上,要從尊重教材文本邏輯,轉向尊重學生經驗與認知發展邏輯的設計思路;在設計主體上,要從教師作為既定教學設計的被動執行者,轉向教師是課堂教學設計的主體。
第三,設計要素,體現學生的“學”。教學設計是一個動態的系統,在這個系統中,需要考慮諸多要素(如教學目標、教法學法、問題設計等),但學生之“學”是核心要素,必須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制定教學目標時,要分析學習者的學情;編制教學問題時,要把握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設計教學環節時,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邏輯思維特點;設計課堂觀察和評價時,要基于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尊重關愛學生,啟發誘導學生……簡而言之,就是在教學設計時,要以“學生之學”為根本,統領其他諸要素,讓他們以快樂的心態,自主地學習,享受課堂學習的樂趣。
(二)有效教學,收獲智慧碩果
具有智慧性的教學設計,只有置身于教學實踐之中,才能使課堂教學煥發生命的氣息和活力,才能彰顯其真正意義上的教學實踐智慧。
1.智慧理答,讓課堂教學更精彩。教師要能讓課堂平靜的思想蕩起無數的漣漪,在與學生一次次的對話中不斷地撫平和掀起,使整個課堂的各個因素充滿著相互間的引力,從而不斷擴張課堂的張力,使教學產生理想的效果。理答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對話形式,正是彰顯課堂張力的智慧快車。[3]
第一,激勵性理答,點燃學生激情。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告訴我們,當愛、信任和尊重的需要得到滿足后,才會產生自我實現、自我發展的要求。激勵性理答就是一種積極有效的鼓勵方式,但它不是簡單的表揚,而是善意的、恰到好處的激勵,是教師根據學生的有效回答,迅速捕捉、找準極具激勵性的支點、亮點和美點,用富有學科專業特點的話語加以表揚和鞭策,使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快樂,點燃起他們心中的求知火花,使他們產生主動學習的正能量。
第二,發展性理答,提升思維品質。建構有效的對話教學,是發展性理答的基本特點,它包括追問、轉問、探問、反問四種理答行為。追問,就是當學生就某一問題回答后,教師為了引領學生深入思考,故意來個“回馬槍”,其目的不是讓學生措手不及,而是讓學生由“知其然”上升到“知其所以然”。探問,就是當學生由于知識欠缺、問題本身有一定難度等原因無法回答時,教師智慧地變換角度,讓學生換一個角度來思考,進而讓學生透徹理解,真正掌握。轉問,與探問同中有異。當學生回答卡殼或回答不正確時,教師把問題拋向其他學生(或學生自己把問題轉問同伴),其目的是讓問題得到更多學生的關注和討論,從而使問題得到圓滿解決。反問,表面看來是疑問形式,實際上表達肯定的意思。用反問的形式引發學生思考和探究,能穿透語言文字的表面形象,探索文本的核心價值,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彰顯學生的學習智慧。
第三,再組織理答,升華學生智慧。教師在理答的最后階段,對學生的回答重新加以組織或概括。此時的理答,充滿睿智和精妙,或歸納總結,提高學生認識的精度和清度;或推波助瀾,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或理性提升,催生學生情感的濃度和厚度。簡而言之,教師在課堂中表現出來的這種智慧理答,收獲到的是學生更有深度和寬度的回答,回報的是學生更為精彩、更為精辟的回答。
2.智慧生成,讓課堂教學更靈動。如果說預設是教學實踐智慧的孵化器,那么,生成就是教學實踐智慧的成果庫。在課堂教學中,要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和合作等活動,產生交互影響,讓“生成”之花在課堂綻放,讓凝聚著智慧的火花熊熊燃燒起來。
生成,分為兩類:精心預設的生成,未曾預設的生成。課堂教學,不僅要“精雕細琢”,重視預設生成,使生成更具方向、更有實效;還要“高瞻遠矚”動態的課堂生成,不斷地捕捉、重組課堂教學中涌現出來的各種資源(如錯誤、疑問、創見等),把其中有價值的新問題、新信息轉化成新的教學資源,巧妙地納入到教學過程之中,使之成為播撒智慧的火種;同時,對沒有價值的“節外生枝”,也要恰當處理,使之同預設的軌道“無縫對接”,讓課堂教學真正成為生成教學實踐智慧的殿堂。
3.智慧過渡,讓課堂教學更自如。無論是傳統課堂的線性教學,還是現代課堂的塊狀教學,其內部結構都是有幾個相對獨立的知識(能力)系統組合而成的。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時,必須借助睿智的過渡語,激活、、銜接各個子系統,才能建構一個完善的認知系統。因此,教師要精心策劃過渡語,講究過渡語的起承轉合,讓過渡語隨教學自然催生,隨學習靈活生成。
第一,飽蘸情感,撥動學生心弦。用充滿感情、富有感召力的語言,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沉浸在充滿智慧的課堂教學之中。主要方法有:一是以情動人。根據文本的教學內容和特定的教學場景,用富有變化的情感語言作為過渡語,感染學生,促使學生主動建構知識。激昂時,高亢激越,令人肅然;悲壯時,慷慨陳情,為之動容;委婉時,細雨霏霏,使人感懷;凄涼時,悲哀宛轉,讓人揪心……二是懸念誘惑。創設一個懸而待解、富有誘惑力的問題,滿足學生的期待心理,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去主動解開誘惑力極強的疑團。三是幽默風趣。用適宜的幽默語作為過渡語,調節學生的學習狀態,讓他們帶著輕松愉悅的情緒進入下面環節的學習。四是智慧點評。針對學生的課堂反饋給予積極鼓勵、友情提醒或善意糾錯,自然引起下一環節的教學。
第二,設問質疑,點燃思維火花。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其顯著特點就是把教學內容分割成幾個相對獨立的“塊”,然后組織對話教學。那么,如何把這些“各自為政”的板塊有機地銜接起來呢?通過巧妙設問和睿智質疑來過渡,就能架起板塊之間的橋梁,讓學生的思維得以順利貫通并深入發展,自然地從前一個教學板塊“”到后一個教學板塊的學習。主要方法有:行文并行,并列句過渡;逐層推進,遞進句過渡;前后對照,對比句過渡;花開兩支,轉折句過渡;事理抽象,比喻句過渡……
第三,總結示范,提升學習能力。課堂教學離不開學習方法的指導和歸納,教師如能用過渡語加以總結和示范,并導入到后續學習之中,不失為一種良策。這種過渡語,既帶有總結性,對學習方法有系統的歸納和提煉,使學生對所學方法有整體的把握;又凸現示范性,對學生的指導、借鑒和運用具有較強的啟發性,為下一環節的展開起到鋪墊和引領作用。如此過渡,融總結和示范為一體,不僅課堂教學效果好,還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4.智慧板書,讓課堂教學更精美。充滿智慧的板書設計,不僅是教師教學意圖的體現,教學重點的呈現,教法和學法的一種指導,更是教師對文本細讀后的概括,對文本咀嚼后的提煉。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務必精巧設計板書,讓課堂教學因板書設計而彰顯智慧——主題鮮明,閃耀思想美;目標明確,彰顯點睛美;內容緊湊,凸顯簡約美;精巧安排,展現格式美;圖文并茂,體驗和諧美……
(三)理性反思,走進智慧殿堂
教師實踐智慧的釋放,是課堂教學主體(學生)的需要,也是教師獲得專業發展和成長的需要。所以,教師必須要對精心編制的教學設計和用心經營的課堂教學作出客觀評判,加以理性反思,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不斷提高設計能力和課堂教學水平,使自己逐步擁有更豐富的、更睿智的教學實踐智慧。
1.求真崇是,客觀審視教學得失。面對精心設計后實施的課堂教學,教師要用百分之百的真誠理性解剖,實事求是,客觀審視教學的優劣得失:反思教學目標是否有效達成,反思教學過程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反思教學內容是否適應學生的個性差異,反思是否創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反思合作探究是否流于形式……簡單地說,就是通過批判性反思,不僅直觀具體地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再次研究教材和學生,優化教學方法和手段,還要善于將教學經驗系統化,使認識上升到理論高度,進而擁有更豐碩的教學實踐智慧。
2.向善崇德,努力完善自我人格。康德認為:“一個人可以沒有知識,但不能沒有道德,人之所以為人,就是因為人有道德。”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更是把“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作為核心理念,這就要求教師之反思,不能僅僅滿足于反思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的合理性,還應該反思教學過程中“人”的主體性是否得到真正的凸現,從而將教學實踐智慧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第一,立足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主動反思。提升教學實踐智慧,從本質上看,就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引導他們自主發展,智慧發展。所以,基于教學實踐智慧的反思,就是要反思課堂教學是否面向全體學生,是否使大多數學生都能達到課標要求,并獲得成功;反思課堂教學是否促進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發展;反思課程教學的設計是否符合學生的心理和發展特點,是否關注學生的需要、興趣、體驗、困惑和疑難等因素……
第二,立足于教師對學生的服務自覺反思。教師是一名教育者,承擔著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神圣使命,同時,教師又是一名特殊服務者,與其他服務行業的人員一樣,“每個人都成為優質服務的提供者”,盡力給他的顧客(學生)帶來愉悅,這就要求教師以服務者的身份組織課堂教學,促進學生能動地對體驗的內化、知識意義的生成和人格精神的自主建構。從這里可以看出,教師之教學反思,必須要使自己的課堂教學達到如下目標: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彰顯其獨立人格;尊重學生的獨立性,重視其情感體驗;尊重學生的能動性,培養其參與意識;尊重學生的創造性,激勵其發散思維;尊重學生的發展性,促進其多元發展。
3.唯美崇研,不斷追求藝術境界。熊川武教授認為,教學反思就是“教學主體借助行動研究,不斷探究與解決自身和教學目的以及教學工具等方面的問題,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統一起來,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使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的過程”。[4]反思可以使教師從沖動的或例行的行為中解放出來,以審慎的方式行動,不斷解決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更好地、更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
如此看來,教學反思的過程,其實就是教師借助行動研究,不斷優化教學環節、不斷追求教學藝術、不斷提升實踐智慧的審美過程,就是積極探尋適合學生和自身實際的“教學模式”,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逐步實現從“搬運工”向“研究者”角色轉換的過程。簡而言之,教學反思就是教師不斷追求教學藝術過程,不斷攀登教學實踐智慧這一神圣殿堂的過程。
教學實踐智慧是一種刻骨銘心的感受,是一方個性張揚的思維場,是一棵心心相印的思想樹……教者只要浸潤于課堂教學實踐,致力于實踐智慧的開發研究,教師的教學實踐智慧,就會在智慧課堂的大熔爐里得到不斷鍛造、顯揚和升華。
參考文獻:
[1]張彥杰.教師的實踐智慧及生成途徑[J].教學與管理(小學版),2008(2).
[中圖分類號] G623.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18-058
智慧課堂指的是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有效學習的課堂。教師應始終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角,基于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與特點,采取科學的教學方法,給予學生自主分配的時間與空間,最大限度地激活學生的思維、智慧與潛能。音樂節奏明快、內容有趣,學生可伴隨著動作、節拍,在有意義的語言情境下,自由欣賞、感受和創造。因此,教師可以引入音樂節奏,構建英語智慧課堂,提升英語教學質量。
一、基于學生發展規律,奠定智慧課堂基礎
小學生對新鮮的事物具有濃厚的興趣,但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長。小學屬于學生學習英語的起步階段,大部分學生存在害怕說英語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需要基于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與特點,引入音樂節奏,營造和諧、有趣、快樂的英語學習氛圍,讓學生都參與到模仿、學練、創編音樂節奏的活動中,從而快速掌握英語知識。
例如,在課堂開始階段,教師可以引入《Jingle bells》《apple tree》等音樂節奏歡快的兒歌,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或者引入英語歌曲《Hands up hands down》,師生一起擺動身體和手臂。明快的音樂節奏使學生身心統一,緩解了學生的學習壓力,為構建學生創新思考、自主合作探究的智慧課堂奠定了基礎。因此,將音樂節奏引入課堂,以形式活潑、寓教于樂的形式展開教學,有利于構建智慧課堂,有效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二、巧妙套用音樂節奏,豐富智慧課堂內容
教師可以準備一些學生早已耳熟能詳的兒歌或是童謠,通過套用的方式,填入英語單詞、句子,形成有趣的英語歌曲,以此展開英語知識教學。啟發性的套用音樂節奏教學,給學生留足創新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進行想象與創造,把握音樂節奏,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豐富智慧課堂內容。
例如,教師可以套用歌曲《兩只老虎》來教學關于“my body”的英語單詞,將單詞結合歌曲,編成英語歌曲:“ I have two hands. I have two hands. My left hand,my right hand.Do you see my two hands?Do you see my two hands?”“Two tigers,two tigers,running so fast,running so fast. One has no ears,one has no tail. How strange!How strange!”教師通過巧妙套用音樂節奏,引導學生學習“hand/tail/ear/fast/run/tiger”等單詞及其用法。音樂節奏促使學生展開想象,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學習思路,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創編趣味音樂節奏,構建高效智慧課堂
小學生敢于大膽想象,教師應鼓勵他們發揮創新能力,根據學習內容,嘗試創編趣味音樂節奏。小學英語語言淺顯、語法簡單,教師要注意音樂節奏形式的形象性、可感性,構建智慧課堂。
例如,教學四年級下冊Unit 5《 Seasons》關于四季的小詩后,筆者鼓勵學生參與節奏創編活動,為小詩配上自己喜好的音樂節奏,并在節奏、韻律中歌唱小詩。同時,筆者還讓學生自主創編節奏,可以是合作或個人完成。學生興致盎然,積極創編音樂節奏,并將曲調唱了出來。有的學生唱的曲調婉轉,完全是自己即興發揮,很有鄉村音樂的味道,筆者與學生一起把它冠名為Country Music(鄉村音樂)版本;有的學生配合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的節奏和曲調,唱出了小詩;還有的學生為小詩配上了鳳凰傳奇的歌曲《自由飛翔》的曲調,獲得全班同學熱烈的掌聲。音樂節奏創編活動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有利于構建高效的智慧課堂。
英語智慧課堂應該是全體學生積極參與的、高效的課堂。教師應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與特點,堅持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科學設計課堂教學。教師用音樂節奏來進行英語教學,可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使學生通過引用、套用、創編音樂節奏,提高學習效率,進而構建智慧課堂,提高教學質量。
近些年我國教育界關注的話題就是智慧型小學語文課堂的構建,一些教育學者對其進行適當的研究,但是智慧型小學語文課堂在我國發展的比較晚,目前還沒有形成針對智慧型小學語文課堂形成統一的定義。小學語文教師在構建智慧型小學語文課堂的時候,需要結合教學模式的構建等相關的問題,使智慧型課堂可以和小學語文教學有效的結合在一起,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可以更好的發展。
一、智慧型小學語文教學的內涵
智慧型小學語文課堂需要以小學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點,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過程中,需要將資源靈活機制的運用,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利用靈活的方式,將各種各樣出現的問題進行解決,為學生創作出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可以獲取更多的知識,提高自身獲得知識的能力,并且使自身運用知識的能力。
二、智慧型小學語文課堂的特點
1.情境性。
教師為學生創作出生動形象的情境,對學生形成引導,深刻解讀學習的內容,學生在具有情境的學習環境下,學生對于教學活動開始變得積極,使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得到提高,在觀察和合作以及討論等方面,使學生可以學會發現問題,并且學會解決問題,使學生可以全面的發展。
2.藝術性。
教師自身的一項基本的能力就是理解教學,教師要將理解問題的角度進行轉化,使語文教學可以成為一門藝術,教師自身的專業素質不斷提高,使學生在小學教學課堂上獲得藝術上的享受,使學生可以獲得更多的語文學習體驗。
3.機智性。
針對教學的機智性,教師為學生創作的教學氛圍要具有自然和諧性,讓學生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時候,可以在一個快樂的氛圍當中,可以充分利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讓學生可以享受語文課堂。
4.創作型。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具備創新意識,將教學內容可以深入的發掘出來,將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轉變,使學生的特點得到深入的發掘。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各種自然機制的方式,將教學內容展示給學生,將學生創作性充分的體現出來。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可以將自身的智慧體現出來,利用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教學行為進行創新的前提就是教學智慧,教學創新也可以將教師的教學智慧充分的展現出來。
三、構建小學語文智慧型課堂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才可以積極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如果學生對學習產生厭倦的情緒,達到的教學效果也會不怎么理想,需要讓學生感興趣的前提下,積極的引導學生,這樣才會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在學習過程中興趣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例如:在學習《晏子使楚》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在課前進行建設,提出具體的問題,教師可以向學生們提出問題:學生們認為對于一個人來說是智慧重要還是外貌重要?引起學生的熱烈討論,最后教師要對學生的討論進行總結,正確的引導學生,智慧是更重要的,智慧是外貌的基礎,這個時候,教師再進行引導,將歷史有效的介入到課堂教學中,對晏子進行簡單的介紹,雖然鴨子身材矮小,但是沒有一個人嘲笑過他,他用自己的智慧不僅維護了自己的尊嚴,還維護了國家的尊嚴。
2.教師積極采納學生意見。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有的學生表現大膽,對教師講解的內容提出意見,會使有些教師感覺尷尬不敢面對學生提出的意見,往往會選擇視而不見,這樣往往不利于學生思維的開發。而智慧型語文教師應直面學生提出的意見,與學生一起探討問題,使學生在課堂探討中發揮所長。例如:教師在講解《春曉》這首古詩時,其中有一句“花落知多少”,教師按照詩詞教材上的解釋是“不知花兒落了多少”,但有的學生會認為這樣解釋不妥當,較為簡單直白,應該解釋為“落了這么多花朵,會帶走多少春光,體現出詩人的無限遐想和對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才更加貼切”,這時教師應贊揚這位同學聰明,有自己的想法。這樣一來,課堂氛圍就變得活躍來,為學生創造了奇思妙想的空間,可見,教師積極采納學生的意見是多么重要,不僅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還增強語文課堂活力,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3.教師尊重學生個體差異。
在語文課堂上,有的學生會表現的另類,對課文的見解不循規蹈矩過于有創造性,然而作為智慧型語文教師不應批判學生這種另類表現合適包容學生,耐心引導學生,為學生灌輸正確觀念。小學生也存在自己的思想和見解,教師要對學生信任和尊重,為學生搭建展現自身優勢的舞臺,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展現自己的個性與長處,為課堂增添活力,實現學生多元化發展。
4.教師應及時進行自身反省。
我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說過“吾日三省吾身”,指的是人應該每天都要反省自己,教師作為教育的引導者更應及時進行自身反省,反省課堂教學的表現與傳播給學生的理論知識以及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語文教學水平與效果,從中領悟到教學的智慧。
智慧型小學語文課堂中能夠使學生通過教師適當的引導,來提高學生語文水平,使學生在有限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深入了解到教材知識和相關知識探究,提高學生實踐應用能力與對知識的感悟,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課堂是教師揮灑激情和智慧的舞臺,因為教學的主體是一個個富有生命活力而又與眾不同的學生,這就決定了課堂教學具有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合作生成的特點,即每一堂課都應該是不可重復的師生情感與智慧綜合生成的過程。課堂的復雜多變對教師是一種挑戰,它的動態生成又可以創造出許多精彩的瞬間。例如:我在教祈使句時是采取做游戲的教學方式,即教師快速說出一些祈使句, 做得最快最準的學生獲勝。它有效地訓練了學生聽祈使句并快速反應的能力。這個游戲也可以用競賽的形式進行,將全班分成若干小組,每組抽一名學生,一起到前面做動作,做錯了就被淘汰,最后剩下的一人(或兩人)為優勝。給該組(或該兩組)記10分。然后各組再抽另一名學生上前繼續進行。通過游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匯聚了知識,碰撞了思維、交鋒了思想,融合了情感,尤其是將教育者的教育轉化為受教育者的教育。教師之“魅”在于學會等待和抓住教育時機,用一個智慧的生命去照亮許多的智慧生命,用一個智慧的心靈去喚醒許多智慧的心靈。
二、 讓智慧點燃激情課堂
新課改的精髓體現在最大限度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宰,一切以學生的“學”來評價教師的“教”。課堂上必須體現出“生命的狂歡”,學生在課堂上無拘無束,盡情釋放。教師要在課前課中課后給予學生智慧引導和點撥,幫助學生進行抉擇,做學生思想的引導者,為課堂生成的學生智慧引路指航。
同時,教師要激勵學生不斷迸發出思想的火花,架設起師生、生生、互動的平臺,形成人人參與、自由對話、真誠溝通的學習氛圍,開創學生思維任意馳騁、不斷創新的境界。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智慧火花的集成舞臺。 轉貼于
三、 讓智慧提升速度課堂
筆者讀過這樣一個故事:有兩只螞蟻想翻越一段墻,尋找墻那頭的食物。一只螞蟻來到墻腳就毫不猶豫地向上爬去,可是每當它爬到大半時,就會由于勞累、疲倦而跌落下來。可是它不氣餒,一次次跌下來,又迅速地調整自己,重新向上爬去。另一只螞蟻觀察了一下,決定繞過墻去。很快地,這只螞蟻繞過墻來到食物前,開始享受起來;而另一只螞蟻還在不停地跌落下去又重新開始。
這個故事給我很多感悟:要實現一個遠大的理想或達到一個奮斗目標,除了不懈地追求、積極地進取,不怕苦不怕累,勇于付出辛苦的汗水以外,還要注意拼搏的方式或手段。運用智慧的方法、智慧的方式就會事半功倍,輕松地步入成功的殿堂。課堂教學也應如此,教師應發揮教學機智,善于捕捉課堂教學中生成和變動著的各種有價值的信息,作為活的教育資源,努力創造條件去扶植它、栽培它,揚長避短,讓智慧的花朵在每位學生中綻放。
四、 讓智慧打造高效課堂
近年來,以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新型交互媒體等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廣泛應用,加速了教育信息化的進程,促進了智慧教育的發展[1],給信息技術環境下智慧課堂的構建帶來了新機遇。智慧課堂具有的寬泛開放智慧型教與學活動、深度智慧交互行為、海量教育數據分析、科學智慧課堂評價體系等優勢是變革與創新課堂教學的內在動力,智慧課堂呈現出勃勃生機與強大的生命力。普遍認為,采用“線上/線下”將在線教學平臺與傳統課堂教學進行融合的SPOC教學模式是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環境下智慧課堂的趨勢[2]。
一、SPOC和智慧課堂的內涵及聯系
1.SPOC的內涵
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譯為“小規模私有在線課程”)起源于MOOC(幕課)。“Small(小范圍)”對應于MOOC中的“Massive(大規模)”,指人數少、規模小,這有利于提高教學的參與度、師生互動性及課程的完成率;“Private(私有)”對應于“Open(開放)”,指對課程設置準入條件,只有符合申請條件的學生才能被納入SPOC學習體系,這有利于開展面對面的實體課堂教學。因此,有人將SPOC理解為“Classroom+MOOC(教室+幕課)”[3]。SPOC教學流程可簡單描述為:以翻轉課堂的形式開展教學,課前學生自主觀看教學視頻、完成預習作業(實現知識的傳遞);課上答疑解惑、師生互動、小組協作探究、接受測試與評價(實現知識的內化);課后鞏固提升(實現知識的應用)。
2.智慧課堂的內涵
智慧課堂,即充滿智慧的課堂,是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依據,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核心支撐的智能課堂,是培養學生學習智慧,促進學生向全面、可持續發展方向發展的課堂,它具有“開放性”、“思維性”、“合作性”、“探究性”等特點。智慧課堂關心關注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注重學生的知識建構,注重學生知識的吸收、積累、反思與頓悟,注重學生智慧螺旋上升的過程,強調差異性、針對性、發展性,強調師生的情智交流,重視教師對學生的啟發與引導,強調學生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的激發,注重學生通過體驗獲得知識,鼓勵通過創新獲得智慧。智慧課堂最終目的是變“授人以魚”為“授人以漁”。
3.內在聯系
SPOC繼承、發揚、創新了MOOC的優勢,創造性地將MOOC在線教學與面對面的傳統實體課堂教學兩方面的優勢深度融合,強調教師的引領、監控和啟發,注重對學生主動性、創造性、合作性等能力的培養,教師的教學手段與方法和學生學習的范式得到徹底革新。課前教師搭建SPOC資源平臺、推送教學資源的過程既能體現教師的能力與水平,更能體現教師的智慧;同時要求學生必須能夠全面深刻領悟教師的意圖,這也體現了學生學習的智慧。實體課堂教學釋疑解難、協作探究、交流互動、總結評價階段既是檢驗教師教學智慧又是體現學生學習智慧的重要階段。課后學生利用SPOC平臺及課外實踐平臺進行自主探究、創新實踐階段,能夠充分體現教師的引領智慧以及學生創新實踐智慧。
三、基于SPOC的智慧課堂構建策略
1.以SPOC平臺為基礎,構建“線上線下結合、課內課外互補”的知識融合型智慧課堂
傳統課堂教學的教學內容主要集中在課內完成,課堂容量大,可供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時間非常有限,同時課前、課后教師和學生處于分離狀態,學生的學習無法得到教師及時指導,整個教學過程是一種“填鴨式”的教學,學生學習能力得不到培養、智慧得不到激發。而基于SPOC的智慧課堂變革了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將課堂分為課前導學、課中研學、課后鞏固三個階段。
課前導學。教師任務:(1)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習需求、課程目標、課程內容進行分析,確定教學方法、教學媒體及媒體的視覺表現形式;(2)將教學內容細化為知識點模塊并制作成5-10分鐘的教學微視頻,搜索相關教學資料,構建虛擬交互平臺,準備在線測試題與探究主題;(3)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資源、實踐項目等制作具有循序漸進的“任務導學單”;(4)將教學視頻、相關教學資料、“任務導學單”推送到SPOC教學平臺;(5)利用SPOC平臺構建班級學習群組,指導學生完成SPOC平臺身份注冊確認;(6)與學生互動,引領學生完成課前學習任務。學生任務:(1)M入SPOC平成身份注冊確認;(2)利用SPOC平臺,搭建個性化學習平臺;(3)觀看教學視頻,閱讀相關教學資料,根據“任務導學單”開展探究學習,初步掌握課程內容;(4)利用SPOC平臺、QQ群、微信群、社交網絡平臺進行互動,交流學習心得;(5)記錄學習過程中存在的疑難問題。
課中研學。面對面實體課堂是整個智慧課堂的核心,實體課堂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深度心智交互的過程,是教師智慧與學生智慧碰撞迸發的過程。教師任務:(1)利用學習分析技術分析“誰在學”、“怎么學”、“學什么”、“學的效果”等數據,根據分析結果進行針對性輔導;(2)圍繞重難點做進一步講解、疏理;(3)解答學生所提出的共性或個性問題;(4)對學生進行知識遷移能力訓練;(5)發起并參與學生的分組討論,共同完成主題探究;(6)對學生情況進行評價,展示優秀作業,分享成功經驗。學生任務:(1)接受教師的集中或個性化輔導,釋疑解惑,查漏補缺;(2)通過聆聽教師的講解,厘清、理順所學知識的體系結構;(3)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進行主題探究;(4)完成知識遷移訓練,提高認知能力與水平;(5)接受教師的測試與評價。
課后鞏固。教師任務:(1)以SPOC平臺為基礎,以課外創新實踐平臺為補充,教師向SPOC教學平臺推送課外作業及創新實踐項目;(2)通過SPOC平臺查看學生作業完成的數量與質量:(3)發起在線討論,在線批改作業,完成評語上傳;(4)通過大數據分析不同學生、不同階段對所學內容的掌握情況,并以此作為今后完善教學目標、優化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依據。學生任務:(1)通過SPOC平臺查看教師作業批改情況、閱讀教師的評語;(2)接受教師在線輔導、在線測試;(3)圍繞探究主題進行在線討論;(4)總結反思學習效果,交流學習體驗;(5)通過“拓展知識”進一步開拓創新,讓所學知識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升華。
2.以學生為中心,構建“研、學、訓、用”的能力培養型智慧課堂
(1)“研”,指研究。首先,學生根據自己的認知水平、認知能力、興趣愛好,研究SPOC平臺上網絡教學資源、相關學習素材等,選擇適合自己的教學資源、交互資源重新構建滿足自己學習需求的個性化特點的微型學習平臺;其次,學生根據自己知識層次、性格特征,選擇相關同學組成研究團隊,在教師的指導、引領下開展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小組討論,完成教師下達的學習任務;再次,學生利用所學知識,通過自主研究、合作探究完成教師在SPOC平臺及課外實踐訓練平臺上下達的課外實踐任務,致力于研究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通過研究激發智慧。
(2)“學”,指自主學習。基于SPOC的智慧課堂非常適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但在構建課堂教學模式時應做到學習目標技能化、學習內容實用化、學習過程自主化、學習時間隨時化、學習空間虛擬化、學習求助師生化、學習形式游戲化等;其次,課程目標應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責任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消除學生的孤獨感、樹立學習信心、養成互幫互學的習慣及自我調控學習內容與進度的能力。
(3)“訓”,指思維訓練。思維訓練是最有效也是最流行的開發智力的方法。首先,根據學科教學的目標和重點來確定思維訓練的目標和重點,確定每個單元、每個知識點宜采用何種思維形式、何種思維方法進行訓練,確定是訓練心理、訓練品質,還是訓練能力。訓練要適度,要循序漸進、要從簡單到復雜、要由淺入深。其次是思維訓練要科學,講究步驟:第一步是加強訓練指導,分章節或知識點進行訓練,每章每節或每一個知識點做一個訓練;第二步是突出訓練重點,圍繞最能促進學生智力成長的知識點進行思維訓練;第三步加強綜合訓練,綜合訓練應緊扣課程教學內容、課后練習題或思考題。
(4)“用”,指學以致用。知識是對客觀事物的描述,而智慧是一種處理問題的方法、手段和能力。僅有知識不能叫智慧,具有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那才叫智慧。基于SPOC的智慧課堂構建應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團結協作能力以及運用信息處理能力的培養,不僅要培養學生知道“是什么”、“為什么”,更要培養“在哪里”、“怎樣做”[4]。基于SPOC的智慧課堂無論是課前導學階段,課中集中研學階段,還是課后鞏固階段,都特別強調通過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協作討論完成教師布置的基本作業、基本任務,強調學以致用,用所學知識去完成更具挑戰性的拓展任務。
3.以“自主合作探究新”為主線,構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開拓創新”的創新實踐型智慧課堂
基于SPOC的智慧課堂改變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轉換了教師的角色,賦予了學生新的學習體驗[5],“自主合作探究創新”是課堂的主線,它讓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探索、勇于發現、開拓創新成為可能。
(1)自主。在基于SPOC的智慧課堂中,教師由“講師”變成“導師”,由傳統課堂教學“毫無保留”地向學生“灌輸”知識變成利用SPOC平臺向學生推送精心準備的教學視頻、教學資料、創設教學情境并引導、協助學生自主完成學習任務;學生由課堂的“忠實”“傾聽”者變成借助SPOC平臺、實體面對面的課堂、課外實踐平臺自主學習者,通過自主學習完成知識的傳遞,實現基礎知識的原始積累,為開啟智慧之門打下堅實的基礎。
(2)合作。合作是完成學習任務的一種策略,“問題式合作”、“討論式合作”、“表演式合作”等是比較典型的合作學習方式[6]。教師要利用SPOC平臺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等特點,根據不同興趣愛好、不同認知水平等把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充分發揮小組每個成員優勢,鼓勵取長補短,鼓勵彼此互勉、互相競爭,通過合作與競爭并舉的方式激發學生思想的火花,促進學生智慧的生長。
(3)探究。在不同教學階段,教師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分別創設不同層次的探究題,這些探究題要有明確的指向,要有一定的廣度與深度,要兼顧各層次學生,要盡可能讓所有學生參與探究。學生借助SPOC平臺上的課程資源、依靠教師的引領指導及小組協作、利用創新實踐平成各階段的探究任務。
(4)創新。創新能力的培養一直是素質教育的重點。傳統課堂很少有創新能力實踐的場域,學生的創新能力很難表現出來。基于SPOC的智慧課堂為學生提供了創新實踐的自由空間:首先,該課堂模式為學生提供了創新學習的體驗式學習情境,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小組協作完成任務能力的培養。這種體驗式學習情境在一定程序上激發了學生學習智慧。其次,該課堂模式從教學資源提供、教學平臺架設、面對面實體課堂互動、課后創新實踐平臺構建等各個層面為學生進行智慧學習提供了保障,學生有充足的學習資源、學習時間、學習空間、學習途徑來完成創新學習。再次,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進行問題探究過程時,需要篩選學習資源、內化課程知識、接受教師指導、與其他同學共同研究探討等,這個過程也是不斷思考與嘗試的過程,更重要是一個創新能力培養的過程。
基于SPOC的智慧課堂是建立在新一代互聯網技術基礎上的科學、智慧、高效、全面育人的課堂,重要的是它不僅改變了課堂教學模式,改變了師生關系,而且還讓“自主、合作、探究、創新”成為課堂教學的新常態,讓追求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和智慧的養成成為課堂教學的意識與習慣。因此,我們要進一步加大基于SPOC的智慧課堂的研究力度,構建真正平等、信任、寬容、尊重、理解的課堂,構建有效培養學生自主能力、合作能力、思維能力與創新能力的課堂,構建真正能夠開啟學生智慧、促進學生心智健康成長的課堂。
參考文獻
[1] 鄭旭東,楊現民,岳婷燕.智慧環境下的學習資源建設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5,25(04).
[2] 陳然,楊成.SPOC混合學習模式設計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15(5).
[3] 尹合棟.“后MOOC”時期SPOC教學平臺的設計[J].江蘇開放大學學報,2015(4).
[4] 黃榮懷,張進寶,胡永斌,等.智慧校園:數字校園發展的必然趨勢[J].開放教育研究,2012,18(04).
面對應接不暇的新理念,面對精致唯美的樣板課,多數教師迷惑了,我們的課改之路在何方的質疑聲也此起彼伏.教學的基礎是雙基,然而提到“雙基”,便不由自主認為是忌諱.最后,課改的終極目標還是落在課堂的高效性上,高效課堂是師生和諧的智慧的課堂,尤其是數學教學,數學本身是智慧的結晶,數學學習便是智慧的活動、智慧的結果,因此,我們的教學應是智慧的生成,智慧的彰顯.
一、“兩情相悅”的動感課堂――智慧課堂的前提
周日帶孩子到動物園玩,可是,人流攢動,5歲的孩子,僅僅抓住我的手,走在我身后,他看到的只是身邊的人,感覺到的是人群在動、腳步在動,動物園里的動物,怎么也看不到.于是,我抱起他,并盡力舉高,此時,兒子的“哇,那是猴子!那是老虎!”
審視我們的課堂,不都是這樣“媽媽”領著“孩子”在“動物園”看景嗎?作為老師,有幾個能把學生“舉過頭頂”,讓學生自己看、自己聽、用心去感悟?教師們習慣于領著學生走,甚至拖著學生走,學生也習慣于被保姆般地呵護,老師們習慣于滔滔不絕地講解,獨自徜徉在知識的大海中,而學生永遠領略不到“遠處的風景”.為此,教師應和學生站在同一個高度,引領學生思考問題,引領學生學會質疑,引領學生走進數學世界.
如學習《等式與方程》,教師應走出灌輸教學的誤區,如先介紹什么是等式,什么是方程?等式和方程的區別是什么?等,再給出一個式子,讓學生判斷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試想,這樣的教學平鋪直敘,“一言堂”置學生于被動地位,學生的思維得不到發展,更談不上學習興趣的激發.而如果給學生呈現一臺天平,左邊放兩個500 g的砝碼,右邊放一個1000 g的砝碼,讓學生通過觀察,看出天平是平衡的,進而得出500 + 500 = 1000,再通過討論和交流,感悟等式就是兩邊相等的式子,或者說用等號連接的兩個式子.
再呈現給學生一個天平情境,將上邊的砝碼,其中一個500 g的換成x,那么,這時,天平是平衡的,而得出x + 500 = 1000,再讓學生們比較500 + 500 = 1000和x + 500 = 1000而感悟兩個都是等式,一個含有未知數,一個沒有,從而感悟方程和等式的相同和不同之處.
這樣的課堂,不再是教師“一廂情愿”的給予,而是“兩廂情愿”的“兩情相悅”,是師生互動的精彩和智慧的結晶,給學生觀看“遠方風景”的機會和平臺,給他們智慧的翅膀,并讓其綻放智慧的思維,領悟數學的思想、數學的智慧.
二、讓學生動力無限――智慧課堂的關鍵
一位教育家說過,教育的責任在于點燃,點燃學生的學習興趣之花,激揚學習的動力.例如,對于四年級上冊的《四邊形和梯形》的教學,筆者感悟到應該讓學生綻放思維,找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成功的自信.
1. 情境創設,形象感知
數學教學應基于學生的已有知識水平,基于學生的生活體驗和認知基礎.例如,讓學生找一找身邊的四邊形.然后,給出一些圖形,如:
給出這些圖形,讓學生從中找出哪些是四邊形,哪些不是四邊形,再根據找出的四邊形,說說找出的四邊形的特點;再給出正方形、長方形圖片,看看二者有什么異同;再給出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圖片,讓學生從形狀上感知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相同和不同之處.這些圖片,使學生對這些圖形的認識,更加直觀和具體,增加數學知識的生動性和直觀性.
2. 動手操作,智慧課堂的基實
學習《四邊形和梯形》時,學生初步感知了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后,給出幾個小木棒,分別長4 cm,3 cm,5 cm,7 cm,5 cm,4 cm等6根,問,你可以想一想、或者親自動手擺一擺,你能從中選擇四根而組成平行四邊形嗎?請親自擺一擺.
再讓學生在田字格里畫出一個平行四邊形,再用直尺等工具,測量一下你畫出的四邊形是不是平行四邊形?觀察你畫出的平行四邊形,思考:平行四邊形有什么特點和共性等,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同時,學生的實踐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等也得到提升.
3. 注意拓展和延伸,發展思維
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提高,注重知識的拓展有必要且重要.如對于《四邊形和梯形》的教學后,教師可以提出一個延伸性的探究題,讓學生或自主或合作,促使學生創新思維.如給出梯形
(1)在這個梯形中加一條直線,使之變為兩個梯形;
(2)畫一條直線,將梯形分成一個梯形和一個三角形;
顯然,這兩個思考題的給出,活躍學生的思維,促其動起來.
三、生活化課堂――智慧課堂的核心
如今的數學教材,不再是孤零零的例題、習題,不再是“冷美人”,是生活氣息濃厚,并且,內容源于學生生活.因此,我們的數學教學應架起生活與知識的橋梁,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真實性,才能使學生在學習中享受到生活數學,并生成智慧,形成技能,發展能力.
如學習《四邊形和梯形》時,學生們認識了梯形后,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的梯形,如梯子、堤壩、溝渠等,這樣,學生會感到數學的價值,從而激發學習的愿望.
智慧課堂是有效課堂、高效課堂的升華,教學需要智慧,學習也應該有智慧,只有教師勇于投入到新課改中,構建互動、樂究、生活化的課堂,彰顯數學思想,掌握數學方法,發展數學能力,最后上升為數學智慧,讓智慧使傳統數學的“一廂情愿”向“兩情相悅”、多元互動而轉變,使學生具有自主性和主體性,實現個性化發展.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2B-0062-02
教育不斷改革,智慧教育理念被越來越多的老師運用,智慧教學理念改變了傳統的教學理念,為教學提供了新的方法。網絡學習空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應結合真實的教學環境,根據教學實際情況來展開。
一、智慧課堂概述
智慧教育的主要內容就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智慧教育需要借助課堂來實現,所以運用智慧教育理念的課堂被稱作智慧課堂。實施智慧課堂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并且它還加強了技術和教育的交流。
(一)智慧課堂的含義
智慧課堂是在近幾年出現的,對于它的定義并沒有明確規定,曾有教授認為:學習者的智慧可以通過智慧教育得到提高,使得學習者的發展具有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特點,智慧學習環境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創建。此外,還有學者認為,智慧課堂還具備一定的規定性,例如,思維性、自主性以及多元性和探究性等。根據上述描述,可以得出智慧課堂的主要工作就是鍛煉學生的智慧能力,并且在培養過程中借助信息技術。
(二)構建智慧課堂的技術路線
一個好的智慧課堂決定著是否能夠實現智慧教育和學生智慧的好壞。實施智慧教育要求學生能夠喜歡學習,熱愛學習,在學習中能夠感到快樂。所以智慧課堂的特點是,轉變了學生學習方式,活躍了課堂氛圍。因此,智慧課堂的技術路線就是:從日常學習問題出發,并針對問題運用智慧教學理念結合智慧教學目標,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
二、網絡學習空間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應用中的不足
盡管網絡學習空間運用在教學中有很大的優勢,但是結合實際的教學工作,依然可以發現網絡學習空間還是存在一定的不足,網絡學習空間下的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不足主要表現在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以及教學評價三個方面。
(一)教學設計中存在的不足
通過對教師的教學設計研究發現,盡管老師運用了網絡學習空間,但是教師們的運用方式只是簡單地把課本中的教學資料上傳到網絡空間,供學生查閱。而我國當前網絡學習空間的運用還沒有普及,還在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并沒有因為網絡學習空間而發生重大改變。同時網絡學習空間改變了傳統的學習方式,它解決了地域和時間限制師生進行學習的問題。使得信息間的交流更加方便快捷。但是這樣也減少了老師和學生面對面的交流時間。
(二)教學實施中存在的不足
完成了教學設計,就開始展開教學實施工作。教學實施中主要存在以下不足:網絡學習空間的應用過于形式化,例如在《圓的面積》的學習中,老師僅是復制教材上的習題以及相關內容到網絡學習空間,這樣就使網絡學習空間的應用過于形式化,與傳統的教學沒有本質區別。在實施教學工作時,教學活動和教學環節沒有結合網絡學習空間的特點,不善于利用網絡學習空間的其他教學工具進行輔助教學,對網絡空間資源的利用率不高,造成了資源浪費。
(三)反思和評價中存在的不足
有些老師在完成教學工作后,會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并給予客觀的評價,但老師對自己的教學工作往往只是系統地進行評價,并沒有深入研究。例如,《不規則物體的體積》的學習中,老師把練習題上傳到網絡學習空間中,在第二次課堂上,老師只是在第一次上傳的基礎上增加相應的資料,忽略了網絡學習空間的其他功能。另外,老師往往忽略了學生在網絡學習空間上的學習記錄以及交流,查閱學習記錄可以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這樣老師可以有針對性地對學習進行輔助。
三、基于網絡學習空間的小學數學智慧課堂教學策略研究
教育改革要求,教育應結合信息技術,加強信息技術和教育之間的交流。網絡學習空間有利于促進教育和信息技術之間的融合。基于網絡學習空間的小學數學智慧課堂教學策略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研究:
(一)教學目標以培養智慧型學習人才為主
智慧型學習人才的標準是:能夠創造性地學習,并且有自己的學習方法。網絡學習空間可以為智慧型人才提供良好的平臺,因為網絡學習空間要求學生自主進行學習,師生之間的交流也不受地域和時間的限制,但是在設立智慧課堂的教學目標時應該以學生為中心,幫助學生建立屬于自己的學習方式。
例如,一年級《認識時間》,傳統的教學,教學目標會根據教學內容,把教學內容分為幾個小部分:1.讓學生認識鐘表,其中包括鐘表的構成,以及對指針的區分,這樣學生對鐘表進行簡單的認識,了解鐘表的構成;2.讓學生在認識鐘表構成的基礎上,學會認識整點時間。
在智慧課堂上,可以將課堂優化為:1.學生能夠認識鐘表上的時間,并且認識分針和時針以及秒針,知道分鐘走一圈,時針就要走5小格(一大格);2.學生掌握時間的讀法,對于鐘表應該先讀時針,再讀分針,最后是秒針,學生可以掌握快速讀時間的方法,分針在“3”表示一刻(15分鐘),在“6”表示半點。
(二)用問題或任務引導學生學習
問題或任務可以激發學生的思考和表現欲望,在進行智慧課堂時,老師可以通過設置問題或者布置任務的方式展開。但是在設置問題或者布置任務要適合學生的能力,不要太超過學生的能力范圍,這樣不僅不會激發學生的思考和表現欲望,還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但是也不能太過簡單,因為過于簡單會讓學生覺得沒有挑戰性。設計的問題或布置的任務要兼顧開放性和趣味性的特點,同時注重問題及任務的開放性,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例如,二年級數學廣角:“數的組合”中的問題是1、2、3如何組合成不同的兩位數。盡管這樣會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但是為了引起學生的注意,可以通過故事的是形式展開教學,這樣更利于學生的學習。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來了3只可愛的小動物,你們看它們是誰呀?(邊說邊貼出動物頭像:小刺猬、小鴨、小雞)小刺猬、小鴨和小雞三個好朋友今天準備到企鵝博士家去做客,可是剛走了一半路,突然下起雨來,它們三個只有小鴨和小雞帶了傘,小刺猬沒帶傘,怎么辦呢?
學生可能出現的答案有:1.小雞和小刺猬拼一把傘,小鴨自己打一把傘。2.小鴨和小刺猬拼一把傘,小雞自己打一把傘。3.小鴨和小雞拼一把傘,小刺猬自己打一把傘。
學生回答時,教師把相應的動物頭像貼在傘的下面。
師:大家想的辦法都不錯。三只小動物和你們一樣試了上面這三種方法,可最后它們選擇了第3種方法,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原來,當它們開始用前面兩種方法時,沒走幾步,小刺猬身上的刺就把小鴨和小雞刺疼了,所以只能選擇第3種方法。
(三)結合學生的情感變化
學生也是存在感情的,在教學中注意學生的情感變化,能夠讓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之間也存在差異,所以要求教學結合眾多學生的需求,例如有些學生的問題比較多,所以就要給學生準備更多的資料等。
四、結束語
網絡學習空間有利于小學數學智慧課堂的構建,同時加強了信息技術和教育的交流,給教育帶來了重大的改變,更好地實現教育的偉大藍圖,在教學中,教師利用網絡學習空間,增加了學生的學習方式,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更多的資源。
參考文獻:
作為語言類學科,語文教學的核心歸旨在于促進學生言語生命的提升與發展。而言語的品味體悟、實踐運用都離不開相應的情境資源。從某種程度上而言,情境資源就是學生認知與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更是學生提升能力、獲取語言的重要平臺。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靈活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充分聯想的基礎上深入認知體驗,從而產生獨到的見解。
例如在教學《煙臺的海》中關于夏天煙臺海的特點時,學生依據文本內容很快總結出煙臺海的特點在于浪漫。而對課文中的這一用詞,學生顯然還缺乏感性而直觀的認知。于是,教師則引導學生進行回憶,引導學生將生活中看到的、感受到的認為浪漫的現象梳理出來,從而幫助學生從心理意識中形成對“浪漫”內涵的感知。而在這樣的基礎上,教師再引導學生潛入文字,感受夏天煙臺海“浪漫”在哪里?
在這則案例中,當學生的思維出現停滯卡殼時,教師則借助學生現實生活的現有資源,讓學生圍繞著“浪漫”一詞搜尋生活中的生活現象,從而有效地探析了學生內在的認知情懷,學生也就真正走進了課文的內容,感受到煙臺海的特點。
二、在精心設問中喚醒智慧活力
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緊扣文本的本質特點,以文本基本價值取向為圓心,設計出具有較強穿透力和較廣覆蓋面的核心主問題,并以此為準繩開掘出富有層次性的子問題,從而在層層剝筍中推進課堂教學點燃學生的智慧火焰。
例如在教學《林沖棒打洪教頭》一文時,教師就精心了設置了這樣的問題坡度,讓學生在步步為營中直接指向了文本的本質要以:首先,教師引領學生回首文本語言,將關注的重點聚焦在對人物語言的描寫上,讓學生圈化出洪教頭與林沖在打斗過程中的動作描寫;接著,教師引導學生透過語言表象洞察人物個性,讓學生思考“從兩個人物出招與拆招中,你分別看出了兩個人有著怎樣的個性差異”?在教師的靜心設問下,學生從洪教頭的三棒中感受到人物為了贏取金錢而窮兇極惡的丑惡嘴臉,而從林沖“橫、退、掃”體現出林沖到處謙讓的君子形象。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基于文本的巧妙設問就像木偶表演中的提線,只需輕輕提動就能呈現出精彩的表演,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教學功效,讓學生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逐漸深入文本,強化學生的閱讀體悟。
三、在言語揣摩中點燃智慧火花
入選教材的文本可以說都是文質兼備的典范之作,不僅有著精巧的構思和精妙的語言,更具備了豐厚的文化氣韻。文本中值得品味與揣摩的語言價值點可謂比比皆是,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著力聚焦那些具有獨特表現力和豐富情感的點睛之筆,讓學生在不斷探究、反復品味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心智活力。
例如在教學《黃果樹瀑布》一文中,教師首先引導學生進入文本感知描寫瀑布聲音的語句,形成對瀑布的初步體驗;其次,引導學生對文本中的語言進行細致比照,對比瀑布聲音的變化,感受作者前后遣詞的不同;最后,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將原本生硬枯燥的語言文字激活成為鮮活的畫面感,使得學生真正走進文本展現的意境之中。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敏感地意識到瀑布的聲音隨著作者聆聽地點的不斷變化逐漸變得雄偉而壯觀。就這樣,學生依托對詞語的感知、品味、想象,不僅感知了關鍵字詞的大意,更品味了其中的質感,豐富了學生的認知體驗,最終提升了學生對語言的品析鑒賞能力,課堂教學的智慧指數得到有效提升。
四、在藝術引導中促進智慧生成
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的過程,說到底就是學生與教師圍繞著文本進行深入對話的過程。新課標理念倡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個性化體驗,如果教師能夠激活學生內在的認知動力,就能充分釋放學生的表達欲望,調整學生的認知思維,才能引發學生思緒的無限飛揚,使得課堂呈現出多元開放的質態,從而促成課堂教學的智慧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