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8 15:42:2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對外貿易的風險,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進出口貿易是典型的涉外經濟活動,企業在外貿業務中要收付大量的外匯或擁有以外幣表示的債權和債務,故涉及外貿活動的企業受匯率變動的沖擊更為顯著和直接,面臨的匯率風險也更大。
一、匯率風險的形成機理
(一)匯率波動引發匯兌風險
在外貿業務中,從最初的合同訂立到最終的貨款交付,一般都有一段較長的時間間隔,在此期間若外幣升值,進口企業支付既定的外幣數額要付出更多的本國貨幣;而若外幣貶值,則出口企業收進既定數額外幣結匯時可得的本國貨幣更少了。雖然以外幣表示的款項數目沒有變化,但反映到企業的收益水平上,匯率波動帶來的損失可能遠遠超過企業進出口業務所獲得的利潤。
(二)匯率波動產生利潤風險和市場占有率下降風險
當人民幣升值時,在匯率完全傳遞的情況下,我國出口商的外銷價格如果與貨幣升值上升同等幅度,在國際市場上此商品價格需求彈性較大的情況下,那么出口的數量就會銳減,進而導致出口企業喪失市場份額,收益下降;如果出口商自己承擔一部分本幣升值帶來的利潤成本,只部分地提高出口品價格,則會直接導致其出口利潤下降。他們只有自己承擔大部分本幣升值帶來的成本,而無法向外國進口商轉嫁,因此,當前人民幣不斷升值的現實背景加劇了出口廠商的利潤風險和國際市場占有率下降的風險。
(三)匯率波動導致折算風險
在我國,符合條件的企業在賬面資產上不僅有人民幣資產而且有外幣資產,但其綜合財務報表上的資產和負債都要統一折算為人民幣來表示。由于人民幣匯率的變動,資產負債表中某些項目的價值也會相應改變。目前我國規定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日波幅遠遠小于兌非美元貨幣匯率的日波幅,對于最終財務成果以人民幣結算的我國企業而言,如果他們使用非美元貨幣計價結算,則其面對的匯率風險要高于用美元計價結算。
(四)匯率變動將強化企業預期并影響其業務拓展
現實的人民幣升值壓力將對出口企業的預期產生很大影響,并進而影響其業務拓展。在企業預期人民幣匯率持續走高的情況下,其可能會通過提價來確保正常收益,但當進口國的貨幣購買力保持穩定或出現對內貶值時,提價的結果將使得企業損失大部分客戶,進而導致經營困難。
(五)匯率變動可能導致企業價值變動
人民幣匯率改變有可能會導致企業價值發生變動。比如,對于我國外貿企業而言,如果基于公司價值的層面,在人民幣匯率的單邊升值走勢下,以未來美元現金流的現值衡量的企業價值,將出現較大幅度的縮水,從而
可能影響到企業的融資能力及投資價值。
二、人民幣匯率風險的衡量
在2005年7月21日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之后,人民幣就走上了逐步升值的道路,且升值幅度呈遞增態勢,我國企業對外貿易的匯率風險因此逐漸積累和放大。
人民幣匯率風險的程度可由方差計算的波動率和幣值變動幅度來綜合反映。從圖1可以看出,經過匯改初期的微幅波動之后,人民幣匯率的波動程度逐漸上升趨勢。2005年匯改至年底時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日間波動率僅為0.0001,人民幣匯率僅升值0.5%;2006年的波動率迅速上升至0.005,人民幣匯率也升值了3.4%;而2007年的波動率進一步擴大至0.017,人民幣匯率也升值了6.9%。這就意味著,在2007年,如果企業沒有做任何匯率風險的防范措施,僅人民幣升值一項就使其利潤率減少6.9%以上。而從2007年末到2008年2月底,人民幣兩個月升值幅度就達到2.1%。對于那些習慣了在國際市場上靠薄利多銷維持生存的國內企業而言,這種匯率變動的風險已經對其敲響了警鐘。
與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單邊升值相比,人民幣對歐元匯率呈現出雙向波動的走勢。在2005年初至2007年末這段期間,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波動率為0.07,而對歐元匯率的波動率為0.15,可見國內企業對歐洲貿易的匯率風險程度更高。另外,人民幣對歐元匯率的方向并不固定,匯率風險更難確認。在2005年11月16日之前,人民幣對歐元匯率由10.98升值到9.43,但此后人民幣對歐元朝著貶值方向演變,至2007年末,已貶值到1歐元兌換10.65元人民幣,貶值幅度高達13%。這就意味著,那些以歐元作為結算貨幣的國內進口企業,匯率變動已經使進口成本上升了13%。表1反映了這幾種匯率的統計性質。
表1數據表明,人民幣與我國主要貿易伙伴的貨幣匯率波動差距還是比較大的。基于標準差和方差的分析都表明人民幣與港幣匯率波動幅度最小,與英鎊匯率波動幅度最大,與歐元匯率波動幅度也比較大,與美元和日元匯率波動幅度基本相當。由于這幾種貨幣都是我國主要貿易伙伴使用的幣種,波動幅度的增加顯然是我國貿易商必須面對的交易風險。
上面的計算僅僅揭示了已經發生的風險程度,而將來要面臨的匯率風險還有進一步上升的趨勢。從國內外經濟形勢來看,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幅度將會持續擴大,升值速度也將繼續加快。一方面,在各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國的國際收支順差將繼續增加。盡管國內經濟高速增長,但受到社會保障、教育以及體制方面的約束,國內需求提升乏力,加大出口是消化國內產能的主要方式,貿易順差的擴大必然增加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另一方面,國際社會對我國持續施加升值壓力。歐美等國為保護本國利益或轉嫁國內危機,通過各種途徑要求我國放寬匯率波幅,加快人民幣升值步伐,在強大的國際壓力下,人民幣匯率很難維持小幅微升的走勢。此外,國內的緊縮貨幣調控以及由此引發的升值預期,也會促使人民幣匯率繼續走高。因此,未來的匯率風險程度還將有所上升,成為企業外貿活動中面臨的首要風險。
三、匯率風險的后果評估
從目前情況來看,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并未對我國外貿總體格局產生根本性的影響。2005年至2007年,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增長了52.9%,進出口貿易盈余更是增長了157.4%,這說明我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還具有相當強的競爭力,勞動力、自然資源等要素稟賦的優勢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匯率波動的影響。盡管人民幣相對美元持續升值,但我國企業的成本優勢仍然較為明顯。而且很多企業以加工貿易為主,人民幣升值在增加出口成本的同時也降低了原料進口成本,兩相折中后并未受到多大影響;另一方面說明我國企業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有所增強,可以積極采取合理措施規避匯率風險。
但是總體的波瀾不驚并不能掩蓋局部的負面沖擊。由于特定行業的貿易模式區別較大,匯率波動的影響存在明顯的行業差異。人民幣升值對進口比重高、外債規模大的行業而言是長期利好,但對出口為主、外幣資產高的行業沖擊較大。其中,紡織服裝、農產品加工等低附加值、低利潤出口行業將受到影響。紡織企業對于人民幣升值的承受能力也在不斷減弱。然而,對于那些技術和資本門檻較高的行業而言,如電子、機械、冶金等資本技術密集型行業,這些行業中的企業利潤率相對較高,且議價能力較強,能夠在合同中增加合適的價格條款規避風險,人民幣升值對其的沖擊相對緩和。
此外,近年來我國外商直接投資增長也比較快,在我國對外經濟合作關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我國引進外商直接投資已有相當大規模,2007年末累計使用外商直接投資達6189多億美元。表面上看,進入我國的外資既能獲得投資收益,又能獲得人民幣升值的收益,真可謂一舉兩得。但是,人民幣升值帶來的風險從我國近兩年來外商直接投資的增長速度上早已體現出來,從2004年到2005年,我國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幅為28%,而從2005年到2006年,這數值已經下降到15%,從2006年到2007年進一步下降到14%。這說明,人民幣不斷升值并沒有對外商直接投資產生更大的吸引力。因為一旦投資者將其外幣資產換成人民幣資產,等若干年后再兌換回去時,可能面臨人民幣更大幅度的升值所帶來的損失。因此,人民幣不斷加速升值以及仍然存在的升值預期顯然會影響我國外商直接投資的流入。另外,已經獲取相當投資收益的外資也會在各種借口和渠道下流出我國。它們一方面已經取得了投資收益,分享了我國經濟調整增長帶來的收益;另一方面經過這兩年的人民幣升值,它們也獲得了升值帶來的好處,正所謂一舉兩得。因此,不斷加速升值的人民幣很可能促使它們盡快匯出以實現收益。
四、匯率風險的控制措施與建議
針對上述幾種主要的外貿風險,本文提出以下幾點風險控制的措施與建議。
(一)合理選擇結算貨幣
在對外支付中,應多使用軟貨幣,而在收匯時則應多使用硬貨幣;在對外融資中,應爭取使用軟貨幣以便減輕債務負擔。從目前的國際貨幣走勢來看,美元將會延續弱勢,而歐元的強勢地位短期內難以改變,人民幣也將持續升值趨勢。因此,要力爭在對外貿易中以美元作為支付和融資的貨幣,而用歐元作為收入結算的貨幣,尤其是用人民幣計價結算。另外,還要注意保持外幣資產與負債的幣種匹配。
(二)積極利用衍生金融工具
在發達國家,外貿企業利用衍生金融市場的金融工具進行保值操作是規避國際貿易中匯率風險最常用的方法。匯率保值操作主要有外匯遠期、外匯期貨以及外匯期權。這些現代衍生金融工具在西方企業的外貿風險控制中得到廣泛應用,而我國企業對此還相當陌生。外貿企業應當積極主動學習掌握外匯避險工具。在匯率波動幅度逐漸擴大的情況下,培養外匯專業人才,不斷積累自己的外匯風險管理能力,以便在匯率發生波動時采取適當措施保全自己的利潤。
(三)擇機確定合同價格和結算方式,適當分散交易風險
我國出口企業在結算貨幣呈現貶值趨勢時,可適當提高出口價格,或與進口商約定按一定比例分擔匯率損失;當結算貨幣可能升值時,我國進口企業可要求境外出口商降低進口商品價格。外貿企業還可通過提前或推遲結算時間來規避匯率風險。企業可以根據結算貨幣的匯率走向選擇提前或推遲結算,如果預測結算貨幣相對于本幣貶值,我國進口企業可推遲進口或要求延期付款,而出口企業可及早簽訂出口合同收取貨款,反之,進口企業可提前進口或支付貨款,出口企業可推遲交貨或允許進口商延期付款。
參考文獻:
1、趙明昕.出口貿易中的國家風險管理[J].保險研究,2006(6).
2、侍偉.出口企業匯率風險管理組合型方案[J].中國外匯,2006(5).
一、湖南對外貿易風險防范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環節
1.外貿企業和外貿從業人員風險防范意識淡薄
湖南一些外貿企業普遍缺乏風險防范和規避意識,認為只要有定單、有業務做就是好事,一心只想者開發市場,增加成交量。而對于交易中潛伏的風險因素無暇顧及。對于一些國際通行的風險防范手段缺乏有效認識和利用。平時很少研究國際貿易風險實例,很少考慮預防各種風險的對策。一些外貿企業內部基本不開展國際貿易防范的教育,企業內上至領導決策層下至普通員工都缺乏風險防范意識,沒有做好抵御、防范外貿風險的心理準備和措施準備。企業外貿人員對風險的生成、發展的特點規律沒有充分的認識和把握,對外貿風險的諸多征兆不去關注,對那些可以用來規避外貿風險的工具手段不去了解。一些外貿人員責任心不強,工作馬虎,不能及時發現和防范風險。一些外貿人員急功近利,無視風險的存在,為完成任務而不惜一切代價,不知不覺地陷入外貿陷阱。為了摸清楚湖南外貿企業在風險防范與管理方面的基本情況,筆者專門組織了對湖南外貿企業的問卷調查。相當多的湖南外貿企業將訂單、利潤、效益等指標放在企業經營目標的首位,而很少有外貿企業去關注風險防范與管理。這個問題需引起湖南外貿企業的高度重視。外貿企業在對外經營的過程中不僅要看重訂單、利潤,更應該重視企業的風險防范與管理。
2.外貿企業風險管理組織制度不健全
湖南外貿企業風險防范管理中最嚴重的問題就是風險防范的組織機構缺位,風險管理的制度規范很不健全。風險防范管理組織制度的缺位,使外貿企業在對外經營活動中無法對國際貿易風險實施有效的監控、預警,出現風險也不夠及時控制、處置,企業在國際貿易風險面前處于一種不設防的狀態。外貿企業風險防范組織制度的缺位,大大增加了外貿企業在實際經營管理和交易過程中風險發生的概率。目前,湖南外貿企業風險防范組織的缺位主要表現為: 其一,相當部分的企業沒有設置外貿風險管理的崗位,更沒有建立風險防范的專門部門或聯勤機構。少數設有風險管理部門的企業大多數是外商投資企業。其二,外貿企業內部缺乏一個統一的信用風險防范操作規則,不少制度規定過于粗略、模糊,制度落實執行的剛性較差,有令不行、行而不嚴的現象較普遍。其三,外貿企業缺少科學有效的風險防范機制,外貿企業內部風險管理無章可循,各外貿人員的職責不明。其四,對國外客戶風險信息收集不全面、不真實,對擬交易客戶的資信狀況把握不準,不能選擇正確的交易方式和結算條件。其五,外貿交易項目審批不規范、不科學,各個交易流程缺乏相互間的協調和制約,以致外貿企業在客戶開發、信用評估、合約簽訂、資金安排、組織貨源、租船訂艙、跟蹤貨款等諸多環節中,出現操作失誤。相當多的企業在對外貿易中只側重市場贏利,不去進行風險防范的組織建設和制度建設,沒有相應的風險預警方案和監控機制。這些外貿企業,事前往往缺乏對風險的預測,事中往往缺乏對風險的控制,事后往往缺乏對風險的有效處理。
3.忽視對客戶的資信管理
在國際市場上,一些客商資信不良,經營狀況不佳,資金周轉不靈,無法支付貨款或提交貨物;一些信用惡劣的商戶利用假單據、合同中的陷阱條款等方式蓄意欺詐,妄圖部分或全部占有對方貨物、貨款。如果忽視對客戶的資信管理,外貿企業就會遭遇信用風險和風險損失。當前,湖南一些外貿企業的風險管理處于空轉或無序狀態,諸多湖南外貿公司對國外客戶缺乏充分的資信調查。出于市場竟爭的壓力,一些外貿企業不得不以賒銷而拉攏國外客戶。有的湖南外貿企業貨款制度管理不嚴,或沒有對貨款的回收有制度性的要求,而只憑外貿業務員的感覺控制,貨款目標不明,導致外貿企業進入“呆賬壞賬”的陷阱。在對外經營中,外貿企業對新客戶或許還會去調查下其信用狀況,而對老客戶卻似乎非常缺乏提防的意識。而實際上許多風險事件往往系所謂的老客戶所為,對新老客戶信用管理的缺失使湖南外貿企業吃虧不少。這些外貿企業又由于法制觀念不強,存在著“人情重于債”的意識,怕得罪老客戶,因此不善于用法律手段來保護自身的債權,甚至放棄債權。
4.湖南外貿企業缺乏風險防范管理人才
風險防范與管理,是湖南外貿企業規避風險的有效手段,也是樹立湖南外貿企業國際形象的重要舉措。風險防范管理的建設需要專業人才。外貿風險防范管理人才的素質包括專業知識水平、經驗、管理水平、責任心等方面。相對于西方國家風險防范管理經驗和風險防范管理人才的培養模式,湖南的風險防范管理人才的教育和培養就落后了許多。風險管理人才的嚴重不足,導致一些外貿企業風險防范管理工作處于空缺狀態。風險防范管理人才的缺乏,嚴重損害著湖南外貿企業的利益,影響著湖南對外經濟貿易的健康發展。
5.缺乏有效的風險防范管理手段
在歐美等發達國家,風險防范管理已普及到各種規模的國際化經營企業之中。這些國家的外貿企業風險防范與管理的制度相當完善,能夠對國際保理、出口信用保險等國際上通行的風險防范手段運用自如,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自身的外貿經營風險。然而,處于內陸省份的湖南外貿企業對于國際上通行的風險防范手段的了解和認識遠遠不夠,能有效地運用這些手段的更少。大多數湖南外貿企業只是通過單一的保險方式來處理風險。許多企業的風險防范管理措施建設不到位,一些外貿企業在遭遇諸如技術性貿易壁壘、人民幣升值、跨國欺詐等風險危機打擊時,往往一蹶不振,甚至破產。
二、加強湖南對外貿易風險防范機制建設的初步建議
1.加強外貿企業風險防范的組織機構建設
一、我國對外貿易面臨政治風險的特點
對外貿易經營中的政治性風險傳統上劃分為征收風險、戰爭和內亂風險 (政治暴力風險)、違約風險、匯兌限制風險(轉移風險)、延遲支付風險5類。近年來我國對外貿易中面臨的政治性風險的發展呈現以下特點:
1.公開、直接的征收風險總體降低,但蠶食式征用風險日益突出;征收風險即東道國政府對外資企業實行征用、沒收或國有化的風險。上世紀80 年代以來各國政府競相吸引國際投資,大多數建立正常政治秩序的國家,公開、直接的征收風險可以忽略不計。但在中國企業跨國經營中,“蠶食式征用”(creeping expropriation,又稱“間接征用”)風險依然存在,甚至有所上升。
2.傳統戰爭風險轉向和平環境中的政治暴力風險;戰爭風險指戰爭、內戰、恐怖行為等。目前,中國企業在對外貿易中面臨的主要政治暴力風險不是傳統的戰爭風險,而是和平環境中貿易保護主義驅動的政治暴力風險,由于勞工權益問題引起的政治暴力風險也呈方興未艾之勢。
3.違約風險集中于部分發展中國家和轉軌國家;違約風險即東道國政府違約,投資者無法或無法及時求助于司法或仲裁機關;或雖有裁決,但無法申請執行。這類風險通常出現在一些法制不健全的發展中國家和前蘇聯東歐轉軌國家。
4.國家延遲支付(債務違約)風險不可忽視,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更高;國家延遲支付通常指由于東道國政府停止支付或延期支付,致使外商無法按時、足額收回到期債權本息和投資利潤。目前這一風險的主要存在于一些重債發展中國家,主要發達國家的貨幣是國際廣泛接受的清償手段,理論上可以開動印鈔機無限償還債務,但發達國家地方政府沒有貨幣發行權,完全有可能陷入財政破產,甚至紐約、慕尼黑等世界聞名的富庶城市政府也未能幸免。
5.匯兌限制風險(轉移風險)總體大幅度降低,但部分金融危機高發國轉移風險仍然較高;匯兌限制風險(轉移風險)即東道國國際收支困難而實行外匯管制,禁止或限制外商、外國投資者將本金、利潤和其他合法收入轉移到東道國境外。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貨幣/金融危機頻繁爆發,新興市場就先后爆發了1998年俄羅斯危機、1999年巴西雷亞爾危機、2001年土耳其危機和2002年年初的阿根廷危機。
6.第三國干預風險等新型政治性風險也日益嶄露頭角。該類風險可分為兩類,一是第三國政府直接采取制裁措施的風險,這種風險目前主要來自美國,企業如果與美國列舉的所謂“無賴國家”開展經貿往來,就有可能面臨這項風險。例如中石油籌備海外上市赴紐約路演時,美國一些政治勢力致函各大投資基金,以中石油在“邪惡國家”蘇丹開發石油為由要求其抵制中石油,并在美國國會提出了正式的議案。另一類是在第三國干預行為的壓力或引誘下,東道國政府違約的風險。由于日本參與,中俄石油管道工程方案多次反復,中石油在安大線上的前期投入全部落空,且損害了我國的能源戰略,就是這一風險的典型案例。
二、對外貿易中政治風險的預測方法
政治風險預測是管理政治風險的第一步。預測方法可概括為兩大類。一是定性預測法,運用風險預測者的知識、經驗、理智地對政治風險做出主觀判斷。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國蘭德公司創立的Delphi Method。該方法從媒體等渠道收集來的有關東道國政治、經濟、社會資料為基礎,邀請國際問題專家、經濟學家、熟悉東道國的新聞媒體代表人、外交人員、商人等等參加評議會,或以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當意見初步匯總后,企業可將這些看法進行歸納、總結,然后再反饋給這些人士,如此反復多次,直到最后形成一個較為一致的意見。二是定量預測法,即充分利用現有市場信息,運用統計和模型進行計算,對政治風險進行定量預測。其中以美國紐約國際報告集團制定的ICRC――國家風險國際指南最為著名。
除此之外,《歐洲貨幣》雜志每年9月或10月會公布一張當年各國國家風險等級表,以一國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表現為基點評估各國政治風險。這張國家風險等級表也是的重要參考之一。
三、我國對外貿易中政治風險的管理策略
2004年9月,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爆發了埃爾切事件和巴基斯坦匪徒綁架中國工程師兩起惡性案件,充分說明我國企業面臨的政治性風險與日俱增,而我國企業在對外貿易政治風險的預測及管理上還有待提高。
綜上,筆者認為:在對外貿易業務中,我國企業在對外貿易經營匯總應繼續加強風險意識,在應對、處理政治風險時,應結合使用定量、定性兩類預測方法,揚長避短,以期能夠更加準確地預測政治風險。根據最終結果判斷東道國的政治風險,根據面臨的具體情況盡量采取積極管理策略,如:一是針對可能發生的政治風險,做出填密的安排盡可能使本公司發展方向與東道國發展方向保持一致,減少沖突及矛盾。二是管理政治風險時投保政治風險也是積極舉措之一。三是使用地域分散來減少風險。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里,利用地域上的分散經營來應對政治風險。但是對于已經發生的的政治風險,企業也應事后迅速采取補救措施,例如迅速轉移資金、財產等,以期減少損失。
參考文獻:
[1]李東陽:略論大型跨國公司的競爭優勢.財經問題研究,2002年1月
[2]21世紀論壇2000年會議文集,經濟科學出版社
進入新時期后,國際貿易已經融入一體化浪潮中。與此同時,各國也面對了更劇烈的國際貿易競爭。作為參與國際貿易競爭的企業,如果要在劇烈競爭中表現出自身的優勢位置,那么就需要從全方位的角度入手來防控外貿風險,在此基礎上確保國際貿易的實效性。在各種類型的經濟貿易風險中,外匯風險構成了其中的核心要素,防控外貿風險,這樣做有助于在根本上為國際貿易提供保障,從而推進外貿的持久和穩定進步。妥善防范外匯風險,有利于提升綜合性的競爭實力,杜絕外匯風險對企業造成的利潤損失。
一、外匯風險的根源
從現狀來看,我國在外匯市場這方面并沒有真正達到完善。在本質上,市場機制只能支持本幣與外幣的互相轉換,而并沒有上升為金融性的完全性外匯市場。在欠缺完善機制的狀況下,外匯市場就很難杜絕多樣的外匯風險,同時也無法保障參與其中的企業安全。具體而言,外匯風險來源于如下層面:
首先是兌換貨幣。受到一體化影響,全球都表現出頻繁的交易狀態。在各個地區間,進行外貿的前提都是需要兌換貨幣。這是由于各國具有差異性的會計制度和貨幣類型,因而只有通過兌換才能順利交易并且實現結算。在國際市場的正常交易中,不同類型的企業如果可以憑借同種貨幣來完成交易,那么就能從根源上杜絕外匯風險。但是實際上,這種情況并不存在。經過貨幣兌換之后,外匯風險就表現出大幅增加的趨勢。
其次是結算類型的多元化。當前國際形勢下,外貿經濟正表現出頻繁的趨勢,與之相應的結算方式也變得多元化。為了適應形勢,目前市場中的企業可以選擇多樣的結算種類,例如匯兌或者賒銷等。然而如果選擇了這些類型的結算,那么將會人為延長結算用時。同時,各時期的外匯匯率都處在不停的波動中,與之相應的本幣和外幣也都在不停的變動,這種情況導致了更高的外匯風險。處于發展中的國內企業仍欠缺外貿經驗,因而導致較低的結算管理水準,在交易中隱藏了較高的匯率風險。
第三是波動的匯率。企業參與國際貿易,首先就要考慮到當前階段的外匯匯率。這是由于,外匯匯率在本質上反映了現今的市場波動狀態。假設匯率是恒定的,那么參與外貿過程的各種企業都可以擺脫風險困擾。但是,匯率時刻都在波動和變化,因而富有多變的特征。在匯率改變時,貨幣兌換也會因而受到影響,企業在這個時候將會面對較高風險。
二、外匯風險給國際貿易帶來的干擾
外匯風險會造成兌換的損失。一般情況下,國際貿易的流程都會消耗較長時間,這個過程通常涉及到制定合同、雙方交易和制定款額等各個步驟。在貿易進程中,各階段的匯率都處在波動中。對于買方而言,應當根據這個時期的匯率來付款,這時就很難避免兌換貨幣的損失。如果匯率增大,那么買方付出的款額成本也會相應增多,買方因而就會承受損失;如果匯率下降,賣方就會由此遭受損失。依照國際貿易準則,提前結匯的行為是被禁止的,這種現狀也導致了資金不能及時結算的漏洞和缺陷。
外匯風險可能會降低企業整體的業務量。在很大程度上,企業不斷下降的對外貿易總量很可能根源于外匯風險。在匯率波動時,業務量也會隨之波動。從出口的角度來看,如果本國匯率升高并且產品價格提升,那么外貿企業通常就會承受下降的銷量損失,這是由于國際市場中此類產品的整體需求正在縮小。與之相應,進口企業如果遭受了價格上漲和本幣貶值的影響,則會被迫付出更高的貿易對價。由此可知,業務量與匯率的浮動是不可分割的。
外匯風險還會帶來賬面損失。財務管理的關鍵點就在于賬面管理,會計賬簿因此構成了外貿管理中的核心部分。通常情況下,會計賬面體現為外匯或者本幣的形式;在編制報表時,企業也需要先行折算各種類型的貨幣,然后表述為本國貨幣的方式。只有明確了會計賬目,企業才可以順利進入后期貿易中。受到匯率影響,不斷變化的賬目很容易導致賬面損失。這種狀況下,企業亟待全面防控各種類型的匯率風險,確保自身不會遭受強烈的匯率風險干擾。
三、防范風險的具體途徑
國內企業通常很y借助自身力量來改變國際經貿的外部環境,但卻可以選擇適當的措施來防控風險。對于外匯風險,企業通常可以首先調整自身,在此基礎上確保適應能力達到最佳。對于匯率而言,企業有必要加強關注,隨時預測不同階段的外貿匯率波動和變化。在交易過程中,企業管理者為了防控外匯風險,就應當依照因地制宜的基本思路來完成交易。此外,企業還需要對于產品價格予以適時的調整,善于借助金融衍生工具來防控過大的風險沖擊。詳細而言,在國際經貿中防控外匯風險可以選擇如下的措施:
1.完善結算方式
企業在完成結算過程中,應當選擇最符合自身的一種結算方式,這是因為結算方式與外貿風險具有緊密的聯系。為減少整體的外匯風險,企業有必要適當提早或者推遲完成結算的時間。在合同生效的前提下,外貿企業需要追蹤查看本幣匯率的浮動情況。依照匯率變化的現狀,選擇適當的方式用來完成結算。對于外匯的匯價而言,外貿企業也應當予以精確的估算,在估算和預測的基礎上才能適當調整收取的外匯費用,調整支付外匯的時間。通過全方位的結算方式調整,就能在本質上減輕外匯風險給自身帶來的沖擊。例如在某次業務中,企業發現短期的計價貨幣匯率正在不斷升高。為了應對現狀,企業有必要在最大限度內延長交付貨幣的結算時間,通過合法方式來延長收匯的期限。這樣做有利于保障自身權益,同時也防控了匯率升高的風險損失。
2.適當進行融資
在外貿交往中,融資的過程應當是不可缺少的。國際貿易中的交易雙方通常可以選擇多樣化的融資手段和措施,在此基礎上解決目前面對的資金困境,順利完成資金周轉。對于融資環節中的風險防控,企業如果能提前獲得融資款額然后用于結算匯款,那么就可以及早收回這部分款額。通過這種改進,企業既能在根源上躲避外匯風險,還能保護自身利潤。某些小規模的外貿企業通常運用出口押匯的信用證方式,對此還可以借助保理業務的措施來緩和融資壓力。
3.謹慎選擇結算的貨幣
企業應當明確的是:貨幣結算很容易導致風險或者埋下貿易中的隱患。因此,外貿企業都需要謹慎選擇費用結算的貨幣,在條件允許時盡可能選擇本國貨幣用于款額的結算。企業如果選擇了本國貨幣,就能避開外匯風險的干擾。在某些情況下企業無法選擇本國貨幣用于結算,這時就應當優先選用國際認可的通用貨幣種類,例如美元和歐元等貨幣,選用普遍性較強的貨幣有助于防控風險。
四、結論
在經濟發展中,外貿占有很重要的部分,構成了不可缺乏的經濟成分。完善國際經濟貿易的相關機制,有利于保障綜合實力的提升。然而近些年來,外匯風險在較大程度上干擾了國際貿易和經濟的進程,與此同時也減損了外貿企業應得的利益。作為參與國際經貿的對外企業,有必要對于外匯風險給予更多的重視,探尋最適合自身的風險防控手段和措施。在防控外貿風險過程中,企業需要緊密結合各階段的外貿目標,立足需求并且完善機制。企業只有提升了全方位的外貿管理水準,才能在根源上防控并且杜絕風險威脅,從而服務于風險防控的整體水平提高。
參考文獻:
[1]劉月,謝源虎.國際經濟貿易中對外匯風險的防范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5(06):105-106.
[2]王懷軍.國際經濟貿易中潛藏的外匯風險及防范對策[J].哈爾濱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4(06):67-69.
[3]周詠絮.國際經濟貿易中外匯風險及防范措施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4(04):137-138.
[4]丁超超.國際經貿易中的外匯風險及防范[J].中國經貿導刊,2014(17):14-15.
一、對外貿易風險的概述
對外貿易是一種復雜的商品交換活動,其風險的種類也是多種多樣,其中包括:
1.信用風險,在進行對外貿易的雙方,由于買賣雙方的財務經營狀況發生變化,以致在接洽開始直到履約的過程,在此期間危及到履約,就會出現信用風險;
2.商業風險,這種風險主要體現在交貨期延誤、單證不符等方面,從而引起對雙方利益的損害,造成商業風險;
3.匯兌風險,對外貿易貨款的清償多以外匯支付,由于外匯匯率不斷變化,信息傳遞不及時,就會給交易的一方帶來損失;
4.儲運風險,對外貿易中貨物運輸距離加大,在運輸過程中的風險也隨之加大。例如海運風險海、空運風險等,由于自然環境或者人為因素都會造成貨物損壞和丟失;
5.環境風險,產品的對外貿易涉及不同的國家和民族,在商品交換中,會由于受到地域的習慣、語言文字、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差異性,造成貿易上的失利。
二、對外貿易面臨的風險事故
1.對外貿易面臨的風險事故有國家性風險。國家性風險是指因國家事故所造成的貿易風險。可能是由政治因素導致,例如外國政局動蕩不安、爆發戰爭等;可能是由社會因素導致,例如階級沖突、種族沖突等;也有可能是貿易制度因素,例如外匯管制、不同的法律政策等。
2.對外貿易面臨的風險事故也有可能是欺詐性風險。欺詐性風險是指由人為欺詐所導致的風險。這種風險主要是由于對外貿易主體的欺詐行為而導致的始料未及的風險,例如對外貿易合同的欺詐、對外貿易貨物運輸欺詐、對外貿易結算欺詐。
三、我國采取貿易法律保護措施
1.我國可以運用WTO的爭端解決機制保護對外貿易。中國是WTO的成員,根據WTO的貿易原則,有權利對不合理的貿易爭端進行申訴,通過公平的談判方式來解決貿易中的問題,WTO的爭端解決機制能夠確保的經濟利益,我國要充分利用這一原則來爭取最大的經濟利益。
2.我國要加強政府的職能,引導和支持對外貿易。我國政府應支持和鼓勵國內大中小企業開展對外貿易,在進行對外貿易的過程中,保護我國企業的利益,政府要鼓勵國內企業的合作,幫助企業與外國政府談判,為我國企業發展對外貿易提供服務與支持。
四、對外貿易風險的防范
1.我國的企業要關注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強化對外貿易的管理理念。企業要開展對外貿易活動,就要增加企業的信譽度,同時對企業的新、老客戶的資信也要進行調查,確實掌握客戶的資金狀況、經營能力和信用狀況等。以保證企業自身的信譽程度。
2.企業對簽約交易合同要做到嚴謹簽訂。企業對合同的簽訂是為了保障雙方的利益不受侵犯,在簽訂合同前,一定要做到嚴謹,認清合同的約束和法律保障,既要重視價格條款又要注重檢驗條款,要保證每個合同和條款均不出差錯,簽訂正規合同,交易才會規范。
1.2 中小企業對外貿易面臨的風險種類 對外貿易是涉及到多個國家法律制度、經濟政策以及交易習慣的商品交易活動,因此對外貿易的過程中面對的各種風險也是比較繁多,根據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的過程分析,中小企業對外貿易面臨的風險主要有:①外匯風險。在對外貿易中不可避免要使用外匯進行交易,但是由于外匯匯率是不斷變化的,因此需要企業在交易的時候及時了解交易方之間的匯率變化,避免出現經濟損失。一般情況下外匯風險主要包括交易風險、經濟風險和融資風險等。②信用風險。隨著我國企業對外貿易的不斷發展,我國外貿企業的拖欠款現象非常嚴重,這些問題的發生主要是信用風險。對外貿易需要買賣雙方經過多環節的接觸與交流,在此過程中雙方就會可能發生經營變化,而對此這些變化企業可能會采取隱瞞的方式,導致貨款的拖延、拒收貨品等。③企業財務風險。中小對外貿易企業為了能夠在對外交易中獲得足夠的市場份額,它們就會以賒銷的方式擴大企業產品的營銷,而在賒銷的同時也會增加企業的財務風險,企業過大的財務風險會導致企業的壞賬率上升,增加企業的經營風險。④國際環境風險。國際環境風險主要針對的對外貿易國家的經濟環境、政治環境以及社會環境所說的,對外貿易國家如果出現任何宏觀層面的政策制度,都會對貿易產生極大的影響,并且這些風險存在著一定的不可以預測性。
當然中小對外貿易面臨的風險是多種多樣的,除了上述的集中風險之外,中小企業還面臨著企業管理風險、企業運輸風險、企業融資風險以及國際經濟環境風險、國際金融貨幣風險等等,只是這些風險在具體的中小對外貿易過程中會根據不同的條件所產生的影響效果不同,因此在制定中小對外貿易風險防范措施時要根據影響中小企業主要的風險因素制定具體的措施。
2 中小外貿企業風險防范措施
中小企業由于受到經營規模以及信息來源渠道相對單一的限制,中小企業在對外貿易中常常處于劣勢一方,它們面對的貿易風險也越來越多,尤其是近幾年我國發生因為中小企業沒有防范對外貿易風險而導致經濟損失的案例非常多。因此中小企業制定對外貿易風險防范措施顯得很重要。
2.1 加強風險防范的體制建設 首先中小企業要根據企業的發展規模、結合對外貿易的情況在中小企業內部設置專門的對外風險防范機構,提高企業應對風險的防范意識和提高企業的管理能力,如果中小企業的經營規模不大或者其沒有必要專門建立風險防范機構的話,其可以采取建立風險防范管理委托制度,通過委托實現企業風險的轉移,規避企業的對外貿易風險;其次建立客戶信息調查機制。中小企業要根據對外貿易的情況,建立客戶信息調查機制,掌握交易對象的經濟信息情況,及時發現交易對象的經濟問題,避免交易風險的出現。
2.2 加強外貿人員的素質建設 首先中小企業要積極引進高素質風險管理人才,高素質風險管理人才可以幫助企業在對外貿易中獲得更大的經濟利益,促進對外經濟貿易的健康發展;其次加強外貿人員的專業素質建設。建立和完善培訓體系,提升企業員工的專業素養,保證企業員工在各個交易流程相互間協調,避免貿易流程的順利進行受阻;最后開展專門的風險防范管理教育。通過宣傳教育的形式,使企業內上至領導決策層下至普通員工都樹立起風險防范意識,時刻做好抵御、防范外貿風險的心理準備和措施準備。
隨著我們國家的經濟不斷發展和改革開放穩步進行,我國加入WTO以及與一些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發展至今,很多的外國企業都進入了我國的市場,我們國家的市場已經和國際市場緊密的聯合在一起,從而使得我國的中小型對外貿易企業得到一個更好的發展機會,但與此同時也出現了融資難的問題。
一、我國中小企業在對外貿易融資上存在的問題
我國中小企業對外貿易融資確實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因為涉及到對外貿易的中小企業不但要面臨著企業本身實力不強、可以流動的資金比較少、沒有足夠的抵押擔保等情況之外,還要考慮到一些國際政治問題、經濟上容易出現的風險、外匯管制、匯率容易出現的風險以及出口退稅率下調等方面的問題。
(一)我國中小企業對外貿易融資的過程中地位相對弱勢
首先,根據我們國家的相關規定,我國外貿公司的注冊資金必須達到50萬元人民幣以上才能得到進出口的資格,同時我們國家的中小對外貿易企業的進出口額度也才勉強達到平均幾十萬美元,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我國的中小對外貿易企業在注冊資金和進出口額度方面是非常弱勢的。其次,我國的大多數中小對外貿易企業都是勞動相對密集型的企業,科技創新能力較弱,所以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也處于比較弱勢的地位。最后,我國中小對外貿易企業由于自身實力不足,在業務方面非常容易受到一些國際匯率變化等方面外在因素的影響,這些都是導致我國中小對外貿易企業無法保證自身的穩定發展的因素,同時也就使得中小對外貿易企業很難獲得銀行方面的融資。
上述這些問題都會對我國中小企業對外貿易融資方面產生比較大的影響,再加上近些年發生的國際金融危機,這就更加加劇了中小企業對外貿易融資的難度。由于中小對外貿易企業面對以上這些問題無法保證足夠的信用度,同時又沒有足夠的抵押資產,這就造成了我國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的融資越來越難,融資的風險也越來越大。
(二)我國中小企業對外貿易融資對于風險的控制力比較薄弱
由于對外貿易融資涉及到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貿易問題,所以在風險性上就會更加的高,會涉及到貿易術語的選擇和使用等相關問題,貿易實施過程中存在的操作問題,銀行以及相關的進出口企業融資的信譽問題。我國的中小對外貿易企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擁有內部信用監管系統,這也就側面的表現出我國中小對外貿易企業的融資信譽風險是非常高的事實。我國中小對外貿易企業不注重內部信用的結果就是會產生很多的欠款情況,再加上國際上的一些政治經濟風險和外匯、匯率風險等方面的綜合因素,最終導致我國中小對外貿易企業對于風險的控制和融資都難上艱難。
(三)我國中小企業對于貿易融資的相關產品沒有足夠的了解
我國的中小對外貿易企業由于自身的實力問題導致相關的從業人員業務能力都不是非常專業,無法和銀行方面實現有效的溝通,這就會影響到中小對外貿易企業對銀行對外貿易融資產品沒有足夠的了解,在銀行對外貿易融資產品進行更新的時候,中小對外貿易企業也無法得到相關的信息,從而無法獲得適合自身的相關對外貿易融資產品。當然這其中也有銀行對于中小對外貿易企業不重視的因素在里面,下面我們通過圖標來看一下中小企業通過銀行融資的被拒絕情況,如下圖:
圖1 我國中小企業銀行融資申請情況統計
從圖1.可以看出中小企業向銀行進行融資被拒絕的比例非常高,接近三分之二,再加上中小對外貿易企業的相關從業人員與銀行沒有足夠的溝通,最終導致了中小對外貿易企業在融資方面出現難題。
二、我國中小企業對外貿易融資解決相關問題的對策
(一)選擇合理的融資方式
隨著我們國家整體經濟的發展,市場上出現了很多新型的金融機構,這些金融機構可以給中小對外貿易企業提供更豐富的融資服務。這樣在一方面滿足了外貿融資的相關需求,另一方面,這些新型的金融機構也同時具有成本相對來說比較低廉,效益相對更高效的優勢,可以提高我國中小對外貿易企業融資成功的機會。
在我們國家,很多中小型對外貿易企業由于資金匱乏,各個方面的知識也夠不充足,因此如何選擇對外貿易的融資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選擇一個適合自身發展的融資方式是非常有利于中小型對外貿易企業進行長期穩固的發展的。中小對外貿易的企業在選擇使用對外貿易融資的方法時應當先要注意性價比的問題和風險指標的相關問題。要優先選擇成本比較低、風險比較分散、貿易方式與融資互相結合、交易過程都非常適合對外貿易融資的方式來進行融資。然后與專業的對外貿易融資工具一起使用,加強與供應鏈融資業務和結構性國際貿易融資這方面的問題的關注,這樣一來對我國中小企業對外貿易融資的發展具有非常大的幫助。
(二)對于企業內部的出口風險進行控制
國內中小對外貿易企業在進行對外貿易的活動中應該逐步的培養自身的融資風險意識,把對外貿易進行融資的過程中容易遇到的風險都進行研究和總結,從而能夠在融資的過程中使用科學合理的不同種類的結算方式來規避可能遇到的各種風險。所以,我國中小對外貿易企業應該把規避風險的具體細節歸納到自身的企業日常管理當中,在企業內部進行財務核算的時候,把對風險進行管理的成本也核算到其中,把其具體的做成一種指標,同時也要對收受賬款時對可能遇到的風險進行有效的防范,對相關客戶的融資信用情況也要進行仔細的調查和研究管理。
出口信用保險是國際上非常流行的一種相關政策方面的金融工具,但是在我們國家使用出口信用保險這類政策相關方面的金融工具的中小對外貿易企業非常的少見。出口信用保險可以在中小對外貿易企業沒有條件對國際上的客戶進行融資信用調查或者沒有足夠的成本進行調查的時候會起到很大的幫助,它可以從很大程度上避免由于國外客戶資信不夠或者銀行資信不夠而引發的經濟損失。如果中小對外貿易企業能夠有效使用出口信用保險這種金融工具來應對收受海外賬款時所面對的風險,那么中小企業就能夠有效的提升自身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以及擴展自身的貿易規模,也從另一方面提升了對外貿易企業自身的信用等級,為獲得貿易融資鋪平了道路。
另外,國際保險理賠這項服務也可以為中小對外貿易企業的貿易融資、賬務相關方面的管理提供很大的幫助。有一種比較特別的出口貿易融資方法叫做“福費廷”,中小對外貿易企業通過這種方法可以在履行合同的前提下更加簡單的獲得融資,同時能夠有效的抵抗外匯方面、銀行方面、商業方面的風險以及政治風險。所以說,中小對外貿易企業在使用出口信用保險這種金融工具搭配上上述的這種融資方法就可以從根本上來規避中小對外貿易企業所面臨的國外信用風險。
(三)對于外貿融資方面的相關人才進行培養
我國中小對外貿易企業對于對外貿易融資進行了充分的認識之后,就會發現對于相關專業人才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對外貿易融資是需要非常專業的人才來操作的,這種人才必須具有非常廣泛的知識儲備以及非常專業的相關方面操作素質,目前我們國家的中小外貿企業的人員素質普遍不是很高,從下列圖標可以看出:
圖2 中小外貿企業的從業人員學歷情況
所以想要把對外貿易融資發展的更好更專業,就要加強相關方面人才的培養。首先要把一些國際上通用的貿易方面的法律知識盡可能詳細的對相關的從業人員進行培訓,要讓相關的從業人員對于國際上經常使用法律知識有一個充分的認識和了解。其次,要幫助相關的從業人員對于銀行方面的相關金融融資產品有一個具體的了解,使得相關的從業人員能夠更好的和銀行進行溝通,隨時的對于新的融資產品有一個良好的掌握。最后要在對外貿易融資的過程中注意經驗的積累和總結,掌握國際上的最新相關信息,針對隨時變化的國際貿易情況采取相對應的有效方案。
(四)建立企業的商業信譽
中小型對外貿易企業融資困難的主要原因在于無法向融資方和擔保方證明自身對于賬款的償還能力。而成功的融資是建立在具有償還賬款的能力之上的。所以我國的中小對外貿易企業就應該在企業的管理中設立相關的系統用來提升自身的信譽度。為此,中小對外貿易企業就要從本身出發,結合具體的情況來對企業的具體任務進行相關參與,與此同時要不斷的對銀行方面新的融資方式進行掌握和了解,提高企業的還款能力。
我們國家大多數的中小型對外貿易企業在資金鏈出現問題的時候,就必須要在私立的信貸機構進行借款,但這種信貸機構要求的利息又非常的高。我國很多中小企業在資金鏈斷裂后,就四處舉借民間信貸,但是高額的利息往往讓企業陷入惡性循環。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很重要的一點在于我國中小企業融資中的“病急亂投醫”心理,需要較長的時間逐步改變這種心理,要在適應社會平均利潤的基礎上來慢慢的進行,不能操之過急。
三、結束語
我國中小型企業對外貿易融資問題必須通過政府、銀行和企業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來解決。政府為有潛力的中小對外貿易企業提供擔保融資的基金,提高企業的資信度。商業銀行方面也可以給更多具備創新、具備發展前景的企業降低信貸的門檻。同時企業自身也要學會應用國際貿易融資工具,選擇適當的融資方式,通過對外貿易的實踐,不斷提升自身實力,提高企業資信。
所以上述存在的這些問題必須要得到重視,因為它會直接影響到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的持續發展。雖然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對外貿易融資存在的問題很多,但是我們相信有挑戰就會有更多的機會,這些問題在逐步解決之后,相信我國中小企業對外貿易融資一定能夠發展的更好。
參考文獻
[1]于向岐.中小企業對外貿易融資[J].中國經貿,2011,(18):10-10.
[2]馬煥卿,王虎平.中小企業對外貿易融資分析[J].邢臺學院學報,2012,27(1):130-131.
[3]蔡粵屏.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路徑選擇[J].企業經濟,2007,(8):140-142.
[4]高瞻.金融危機下中小企業對外貿易融資策略與風險控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11.
[5]趙曉丹.我國中小企業貿易融資現狀分析[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14.
[6]鐘俊.我國中小企業的國際貿易融資[J].經濟導刊,2012,(5):32-33.
2008年波及全球的經濟危機給各國的金融業帶來了不同程度的沖擊,隨即世界貿易的發展態勢受到很大影響,這提示我們金融和貿易之間存在不可分割的聯系,實踐證明,金融利于對外貿易企業降低融資成本,獲取一定的生產優勢,提高經濟收益,可見,金融對貿易發展有著促進作用。
一、金融促進貿易發展的作用機制分析
1.比較優勢
通常企業在發展前期所需資金的數額不大,處于學習和成長階段,靠的主要是自身積累的資本。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必然會擴大生產規模,如擴充人員、更新技術、增加生產設備等,這種情況下則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本,單靠原有資金遠遠不夠,此時企業會借助銀行、股市等機構進行融資,并且在內外各種因素的作用下,這種外部融資的作用日益增大,特別是技術和資本密集型產業,對金融的依賴性隨之增強,同時H-O模型結果證明,一個國家或地區的金融發展水平會影響對外貿易的比較優勢,最終表現為金融發達的國家成品出口比例較高,而金融不發達的國家半成品的出口比例較高。
2.風險分散
任何經濟行為都存在風險,只是大小程度的區別,因此最大限度的降低風險是經濟個體獲取最大化利益的主要途徑。對外貿易的風險涉及面廣,可以說存在于交易行為的整個過程中,如信用、價格、匯率、運輸、政治、法律等風險,其中部分風險可以有效防范,但大部分卻無法規避,只得在金融機構的支持下分散風險甚至消除風險。由于金融體系的功能中包含了風險管理,如銀行在信用保險和貿易融資等方面的風險管理,因此外貿企業可借助金融衍生品規避價格風險,利用出口信用保險轉移匯兌風險等。此外Svaleryd和Vlachhos等學者從不同的角度證明了金融產業分散風險的功能能促進對外貿易發展。
3.技術進步
眾所周知,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技術的進步帶動了整個社會面貌的煥然一新。但是我們應該明白,僅靠人才的知識水平不足以實現技術的創新,其中金融因素對促進技術進步并將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作用不可小覷。因為企業之所以更新技術就是為了增加資本收益,所以金融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企業增加投入,從而推動技術創新和進步。研究表明,金融對促進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具有穩定、長期和持續的的作用,而且增加了技術創新成功的幾率,從而實現企業資本增值的目的。可見,金融體系的良好運作利于閑散資金的調動和集中,為企業技術創新提供成本低、效率高的融資保障,同時可以引導和激勵企業不斷創新,促進企業穩健發展。
4.規模經濟
規模經濟出現在各行各業中,但無論它出現在哪個行業,都需要強有力的金融體系作保障。對于規模經濟現象突出的制造業,擴大生產規模就要增加大量的生產設備,這也意味著需要大量的資本投入和相應的金融服務。現實中一個企業實力再雄厚,它的資金也是有限的,因此只能依賴金融服務進行融資,其中向銀行機構貸款和融資租賃是常見的對外融資形式,而且會隨著規模的擴大增大對金融服務的依賴性,對于外貿企業而言這是一種額外的比較優勢。同時Beck就金融對國際貿易結構和流量的影響進行了研究,證實運作效率較高的金融體系可降低流動性對外貿企業的約束,減少交易成本,促使其規模效應的產生,增強其比較優勢。
此外相關法律和金融制度也會影響國家貿易的比較優勢,完善的金融制度會促進金融體系的良好運行,特別是合同執行、產權保護、會計準則等制度的制定,總之,健全的金融制度利于外貿企業融資成本的降低和資金使用效益的提高,從而促進一個地區或國家的貿易發展水平的提升。
二、金融促進貿易發展的對策分析
1.我國金融促進貿易發展的實踐
一是倉儲融資業務,解決了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突出問題,實現了倉儲公司、企業和銀行的“三贏”,對對外貿易的發展有間接的促進作用。二是貿易金融業務,不僅降低了出口貿易企業的成本,擴大了其貿易活動,還在匯率方面降低了對外貿易風險,對我國貿易發展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如2010年中國銀行的國際結算量在全球銀行中位居榜首。三是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的快速發展,為成千上萬的企業以及數百個中長期項目提供了出口信用保險服務,對促進對外貿易發展的貢獻不可磨滅。四是風險擔保和投資公司利用自身優勢,幫助規模和信譽不占優勢的中小企業獲取銀行的相關服務,降低銀行風險的同時更促進了企業對外貿易的發展。
2.金融促進貿易發展的對策
(1)完善金融體制,擴大金融規模
一方面我們應該適應金融發展需求完善金融體制,為金融更好的服務于對外貿易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利用市場化手段規范民間融資行為,關注和呵護民間借貸,促進民間資本流動有序進行,實現新型金融組織的構建。同時針對債券市場的不成熟,政府應鼓勵和督促企業提高上市意識,并通過企業債券市場的開放,允許符合相關條件的對外貿易企業利用債券進行投資,從而擴大金融服務范圍,促進對外貿易良好發展。
(2)強化利率市場化的建設
由于資金使用效率在市場化條件下最高,因此國家應提高直接融資的規模水平,合理減少金融市場中存貸款利率的比例,并選擇一些具備相關優勢的商業銀行為試點,然后運用利率等貨幣政策完善利率體系,重點是基準利率的完善,最后要加強關于利率市場化的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存款保險、退出市場等機制,從而為利率市場化的良好運行提供保障,提高資金配置和使用效益。
(3)提高金融機構運營效率
為促進對外貿易健康發展,國家應將非國有和非銀行等金融機構納入金融體系,實現金融機構的多元化,維護其競爭秩序,提高其運作效率,從而滿足對外貿易的多樣化需求。同時應根據發展需要加強與外資銀行的交流與合作,并在良性競爭的基礎上為外貿部門提供金融服務。同時還要適當的簡化中小外貿企業貸款的程序,降低貸款要求等。一句話就是實現金融機構的多元化與良性競爭,提高其運行效率。
(4)拓寬對外貿易的融資渠道
為了增加外貿企業的融資渠道,盡量的規避貿易風險,金融機構應掌握外貿企業的實際需求,不斷創新,拓展金融衍生品,如嘗試融合銀行、證券和保險業,特別是要大力發展保險,從而優化資源配置,為外貿企業提供多樣的融資渠道,實現金融和對外貿易的協調發展。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金融對貿易發展的促進作用不容小視,因此國家應從國情出發,正確處理金融和對外貿易之間的關系,通過金融體系的不斷完善為貿易發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實現金融和貿易協調發展。
一、中小企業對外貿易融資的優勢
中小企業通常是指規模相對較小或正處于創業成長階段的企業,根據規模標準可分為自然人企業與法人企業,在不同國家的各個經濟階段內,中小企業的界定標準均有一定差異。對外貿易融資等同于國際貿易融資,它以國際結算為基準,以對外貿易為根本,目的在于促使進出口貿易得以順利開展,優化對外貿易進出口商的融資環境,為國際貿易活動搭建平臺。
(一)準入門檻及融資成本較低
對外貿易融資的還款來源是完成該項對外貿易融資授信業務后的收回款項。在對外貿易融資審查中,銀行更關注的是企業歷史信譽狀況以及該項貿易的真實性,不使用傳統的評價體系。由于對外貿易融資的期限短,有明確可靠的還款來源,有相關的貨權單證作抵押,銀行對貸款方的授信審查條件也就比較寬松,給出的利率也相對較低。因此與其他非貿易融資授信的流動資金貸款等相比,企業更容易獲得融資且融資成本也相對較低。
(二)高度靈活性
中小企業對外貿易融資具有諸多特點,例如資金周轉速度快、短期融資特性、資金流動性強等,這些靈活特性能夠充分滿足企業融資需求。銀行基于這些特點,幫助企業核定不同的授信額度,然后根據企業自身經營情況和資金鏈來就某項具體業務提出融資申請,申請過程中企業可根據自身資金條件選擇是否提前歸還貸款。與此同時,在銀行負責核定的融資額度限值內,企業可以對金額循環利用。
(三)綜合收益指數高
從銀行角度出發,對外貿易融資還能夠提升綜合收益,其表現為:第一,對外貿易融資的流動性、盈利性及安全性等優勢可以完善銀行資產的負債結構,帶動相關負債業務資產增長,減少銀行劣質資產所占比例,同時還可以為銀行提供匯差、手續費以及保證金存款等業務營收,最后,由于銀行對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的扶持與融資流程中的介入,還能使銀行深入企業貿易中,讓雙方建立更為穩固的合作關系。
二、中小企業對外貿易融資發展現狀
(一)融資擔保機構數量不足
現階段,我國中小企業總數超過4300萬戶,在市場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但由于中小企業受到規模限制,只能在對外貿易中從事生產服裝、日用品、工藝品或電子產品加工等低端的產業鏈,貿易資金流量低,科技含量有限,營收回報遠低于各類大型企業。困擾中小企業的另一個問題則是資金周轉能力,在對外貿易競爭發展中長期處于不利局面,我國專門針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擔保機構數量稀少,服務類型單一,在缺少擔保機構的情況下,對外貿易融資體系能夠發揮的作用很小,中小企業融資相當困難。
(二)金融機構限制過多
在擔保融資機構數量有限的情況下,中小企業在融資過程中還要面對許多限制條件,從銀行角度觀察,中小企業在對外貿易融資中所要承擔的貸款利率明顯高于大型企業,并且有復雜的擔保、抵押等限制,致使中小企業不但要承受繁雜的業務手續,還需支付一定數量的擔保費用以及資產評估費用,融資成本不斷增加,盡管有些中小企業可以應對這些復雜的限制,但融資所耗費的時間較長,其中包括金融機構進行的風險評估以及融資審批,這使中小企業承擔過多的時間成本。
(三)區域發展失衡
2012年,我國中小企業對外貿易融資擔保機構超過4000家,整體擔保總額高達5000億元以上,與此同時,受保企業數量在30萬左右,這證明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擔保額度依然不夠理想,并且在這些寶貴的資源中呈現出區域發展失衡的狀況,體現為我國東部地區以及全國大中城市所占擔保資源在80%以上,區域發展的不均衡使得內陸地區的中小企業長期為融資耗費更多時間,所取得的成果也不盡如人意。
三、中小企業對外貿易融資問題
(一)企業自身因素
在對外貿易資金嚴重缺乏的情況下,部分中小企業為了獲得更多的利潤空間,不惜濫用企業信譽,通過抵押貸款等方式套取資金,這一情況對金融機構也造成了影響,這些中小企業反復小額融資,削弱了金融市場資金流動能力,并造成了安全隱患,制約金融機構發展,擾亂了融資擔保體系,最終致使對外貿易融資和金融機構形成惡性循環。
(二)金融機構體系問題
在商業活動中,無論是擔保或者信用,大部分金融機構的服務體制都傾向于大型企業,在業務發展中缺乏長遠的戰略視野,漠視中小企業在對外貿易中蘊含的潛力,針對中小企業的信貸評估十分苛刻,并套用大型企業信用模版,金融機構在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時基本沒有任何形式的針對性調整,評估模式和服務方案完全按照大型企業標準來執行,這一僵化的融資體系長期影響著對外貿易融資。
(三)融資方式不靈活
通過金融機構來完成融資在西方發達國家中是最普通的融資方式,企業還可以和政府形成溝通,甚至利用民間資本來拓寬貿易融資渠道,但我國現階段的融資方式遠不如發達國家靈活,因為政府所能提供的融資保護機制還在建設探索之中,民間資本也無法實現制度化管理,缺乏相關法律法規的約束,因此中小企業對外貿易融資始終要依賴于金融機構,在融資方式上缺乏靈活性,基本停留在傳統資產評估,金融功能和服務類型相對單一,這是導致融資困難的原因之一。
(四)融資文化缺失
融資文化主要是鼓勵某種融資環境因素和融資行為的結合,包含銀行的業務人員培訓、管理溝通、重要性的確定、價值取向以及銀行金融體系等。融資文化是銀行經營成敗和銀行績效的重要體現,融資文化缺失主要表現為:
(1)存在重融資、輕管理的思維模式。資金發放后,銀行很少關注企業取得融資后的經營管理決策以及資金使用狀況,未進行必要的監督及檢查,這種不負責任的做法會導致資金使用失控。此外,融資與業務人員的利、權、責不能合理掛鉤,缺乏相應的激勵機制。
(2)融資的基本流程停滯在表面的形式上。銀行應關注業務人員在融資業務處理過程中是否存在違規行為,如存在,則應進行嚴格處罰。
(3)風險意識相對薄弱。發放前的預測和風險分析不能貫穿融資的全過程,從業人員一般只關注當期顯示的風險,而嚴重忽略融資和客戶的潛在風險。
四、中小企業對外貿易融資體系構建對策
(一)拓寬融資渠道
對于掌握業務結構,拓寬融資渠道,可以考慮以下方面:第一,提升抗風險能力。中小企業在對外貿易中難以融資的關鍵原因在于風險,因此企業必須能夠適應市場環境變化,提升自身抗風險能力,以外在形式的改變來贏得擔保機構的信任,例如提高產品科技水平、摸索上游產業鏈發展路徑、強化企業競爭能力等,通過各種手段來規避風險,拓寬融資渠道。第二,投資收益不低于銀行存款利率是融資的基本原則之一,因此中小企業想要在融資渠道中取得成果,必須考慮投資收益問題,以此來吸引投資。第三,企業融資由內部融資和外部融資組成,對外貿易也是同樣,在外部融資渠道受阻時,中小企業可以考慮積極開拓內部融資方法,或者與民間資本建立聯系,讓融資不再完全依賴于金融機構。
(二)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
在政府作用的完善方面,首先應當基于目前法律框架對中小企業對外貿易融資問題進一步界定與規范,確保融資雙方的共同利益以及所需履行的責任,在我國中小企業對外貿易融資的專業化與法制化程度上尋求提升。此外,還應借鑒發達國家的融資管理經驗,強化貸審分離制度,在兼顧企業發展與融資環境的前提下通過政策監督制度,政府職能部門可以對中小企業的擔保項目及信貸償還能力進行審查,讓貸款償還具有確鑿依據。信貸償還能力的審查應深入到整個信貸過程,對企業目前的經營現狀與清償能力全面評估,貸款獲得批準后,協助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展開持續性監督,一旦貸款企業存在拖欠問題,要充分確保金融機構的合法權益。對金融機構的監管也要同步進行,為中小企業擔保提供幫扶,建立專項基金并減免一定程序上的費用,盡量簡化貸款手續,使中小企業對外貿易融資更加便利。
(三)加強中小企業融資體系建設
融資體系建設工作是解決中小企業對外貿易融資問題的關鍵,首先應當推動金融體系的改革,金融機構的融資服務要與市場經濟高度結合。具體可以由政府主導和推出相關中小企業對外貿易融資政策,進一步優化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發展環境,此外還應當對金融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方面加大政策支持,鼓勵融資服務對外開放,為中小企業建立專門的地區性融資擔保服務機構,還可以由政府主導,中小企業、金融機構和行業協會三方共同合作創建信用擔保基金,為中小企業對外貿易融資提供擔保,落實這些有利于中小企業和金融機構雙方共同發展的舉措能夠從根本上推動我國中小企業對外貿易融資體系的建設步伐。
(四)完善融資風險監管系統
首先,應將非現場和現場的監控工作有效結合,以此作為銀行融資風險管理的一項手段,非現場監管指的是對于不同現代化工具的使用,如互聯網、計算機,對融資信息和相關資料開展科學的分析統計,在分析過程中如果發現借款者的潛在風險,一定要及時給出相應的建議或警告。其次,對融資企業進行重點監管和全面監管。銀行有必要對于融資企業擔保品的價值變化情況、生產活動情況以及經營收益情況進行實時監管,同時對不同的融資類型產生的風險進行嚴格監管,尤其是部分信用級別低的企業和從事高風險行業的企業。最后,實行非定期檢查和定期檢查相融合的風險監管方式。對融資企業的所有財務報表定期進行檢查分析,并進行適當的資產評估,正確判斷企業的風險信息和信貸資產信息,同時,銀行有必要對融資企業開展不定期檢查,保障定期檢查中的數據信息的準確性。
參考文獻:
2經濟貿易中遇到的風險
在對外經濟貿易中,由于本身交易的復雜性,涉及范圍的廣泛性,所以很多細節都可以引發貿易的風險,為了更好地解決貿易風險,我們需要對貿易中遇到的風險進行分析.
2.1信用風險.在國際貿易中,買賣雙方經過報盤、還盤、確認、訂約、履約幾個過程來完成整個交易,但是在協商過程中,由于市場的變化,很有可能出現買賣雙方的尤其是買方的財務出現變化不能及時履約,這樣在結算的時候,就會出現由于商業信用或是銀行信用等問題造成出口商貨物與單據不符的情況,或者買方出現拒絕付款、拖欠貨款等情況,這樣就會危害出口企業的經營.這些情況都屬于信用風險.
2.2貨幣匯率變化引起的風險.貨幣匯率變化引起的風險也稱作外匯風險,是指在外貿交易中,由于簽訂合同到付款之間有時間間隔,所以很多時候會因為國際市場匯率和利率的變化而給外匯持有人帶來經濟利益損失或者收益,外匯風險分為交易性風險、經濟性風險、融資性風險這三種.在經濟時刻變化的時代,由于外匯的變化引起的企業經濟利益受損或者受益的事情十分常見,例如外幣升值,那么本國企業的貨幣貸款、關稅、增值稅等都會受外幣增值的影響而增加,由于這些的增加,企業的生產成本勢必會增加,成本的增加就會減少企業的利潤收入,影響企業的經濟利益,所以為了保證企業的利益,應提前定制防范措施.
2.3單據風險.單據風險給買賣雙方帶來的風險主要體現在合同條款本身給雙方當事人帶來的風險.在合同簽訂的過程中,條款中如果有漏洞出現,被買方利用就會損害賣方的經濟利益.如:合同條款中出現過于重視價格和付款方法而忽視了品質條款、檢驗條款及法律條款,一旦被買方利用,賣方的利益就沒有保障了.同時海運中也容易出現很多的問題,由于貨物是海運,所以在各個環節都可能出現提單欺詐、祖傳合同欺詐、海運保險欺詐以及集裝箱欺詐等欺詐行為,這些都是單據欺詐中常見的欺詐行為,對出口商造成的經濟利益損害相當大.
2.4政策風險.隨著世界的政治經濟一體化發展,各國間的經濟互相聯系起來,各國之間的經濟貿易增多了,同時利益糾紛也在不斷地增加,摩擦數量也在不斷的上升.當發生經濟危機或者其他的事件時,很多的國家會通過貿易壁壘或者反傾銷的規定來轉接危機,將本國的危機轉嫁到經濟實力不強的國家,或者通過設制貿易壁壘將外國商品擠出本國市場,從而為本國市場贏得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政策風險.
2.5工作環節出現的風險.外貿出口需要經過多個環節,環節越多,可能出現的錯誤就越多.在進行外貿交易的過程中,需要進行合同的準備、交易切磋以及履行條約階段,如果條約不能正常履行,還需要專門的工作人員進行溝通調節,這些過程中都需要工作人員的努力工作,才能夠正常的完成,如果有一環節出錯,就有可能出現貿易風險.
2.6貸款風險.隨著世界貿易組織的建立,我們為世界貿易建立了一系列的軌跡貿易制度,這些制度我們的貿易提供了一些準則,但是這些制度還不夠完善,存在一系列的漏洞.在這些制度的支持下,世界各地的貿易更加的密切,同時沒有奶一個國家希望世界發生經濟危機,因為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經濟危機會危及每一個國家的經經濟.在國際貿易中,貸款危機是不容我們忽視的,如果貸款之前沒有做好相關的調查導致貸款方沒有能力償還貸款,這會對企業帶來很大的經濟打擊,所以貸款必須在雙方互相信任且借款方有能力償還的情況下才能將款貸給貸款方.
3我國出口企業遭遇風險的原因
3.1忽視信息的全面收集.在瞬息萬變的經濟市場上,進行對外貿易,我們需要對市場進行分析,這就需要對市場上的信息進行分析,主要試分析交易方的各種信息.在國際貿易中,很容易出現由于課上的資信不良、經營狀況不佳、支付能力不足、利用虛假合同、陷阱條款等欺騙交易一方導致交易一方的資金受到損害.很多對外貿易公司忽視對客戶的信息管理,缺少對客戶合作可行性的分析,從而出現外貿風險.外貿工作人員收集信息時主要是對這些方面的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并分析出與該客戶的合作成功的可能性,幫助企業進行安全貿易.
3.2缺乏專業的風險防范人才.外貿風險防范管理是一項專業的管理工作,所以需要專業的管理人員進行管理.但是在很多對外貿易公司中,進行風險防范工作的人員很多都是非專業的人員,這些人員缺乏專業的管理知識,沒有管理經驗,對外貿風險防范的重要性理解不到位,這就容易導致他們在進行管理工作的時候忽視風險防范.缺乏對外貿易風險防范的專業人才,導致企業遭受對外貿易風險,嚴重影響企業的利益.
3.3外貿工作人員防范風險意識淡薄.外貿中出現風險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外貿工作人員的防范意識差,對市場的判定不準確,導致外貿中出現很多風險.有些外貿工作人員注重對市場的開發,市場的占有額提升之后,企業的利潤就會隨之上升,但是在開拓市場的過程中,很容易忽視市場上的風險.很多外貿公司內部本應進行國際貿易防范教育,但是在實際執行中,很多主管人員認為這些無用或者其他原因就將這項教育取消,導致外貿工作人員從事外賣工作的時候缺乏防范意識,無視市場上存在的風險.
3.4外貿企業風險防范組織不健全.外貿企業防范管理的建設中,最重要的問題就是風險防范組織的不健全,組織不健全的后果就是在進行國際貿易時,沒有相關組織對國際貿易進行相關的檢測,不能及時的提醒外貿工作人員進行相關的防范措施,出現風險之后就會措手不及.當企業的外貿風險防范組織不健全,企業的就處于不設防的狀態,大大增加了企業的在交易中出現風險的概率.
4構建風險防范體系的幾點建議
4.1加強風險防范體系建設.加強風險防范體系的建設制主要分為兩方面:加強制度方面的建立和加強對客戶信息調查體制的進程.首先是設置專門的風險防范管理部門,選出相關的風險防范管理者,并制定相關的風險防范管理機制,降低外貿企業的外貿風險.其次是建立客戶信息調查機制,在進行貿易的時候,需要對客戶的信息進行調查,對客戶的資金流動情況、支付能力、企業的經營狀況進行調查,確保客戶可以在后期的合作中將貨款定時支付.
4.2提升外貿工作人員的工作素質.提升對外貿易人員的工作素質,主要可以有三種途徑:首先可以引進大批具有專業素質的人才,這樣可以在短時間內提升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提升企業的風險防范機制,彌補貿易部門的風險防范缺陷:其次可以加強對風險防范工作人員的培訓工作,通過專家講座、短中期集中培訓等方式對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培訓的重點主要集中在客戶開發、信用評估、合約簽訂、資金安排貨物跟蹤等,通過專業的培訓,提升部門管理人員的工作額能力;最后就是加強整個對外貿易企業工作人員的風險防范教育,提升整個企業的工作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樹立牢固的防范意識,培養員工在操作過程中發現潛在風險并規避風險的能力,使得公司上下都具備風險防范意識,做好抵御風險的準備和措施.
4.3堅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以及問題政治化.貿易保護主義即對外貿易過程里實行通過限制進口以來保護本國商品在國內市場免受外國商品的競爭,并且向本國商品提供各種優惠待遇,以便增強其國際競爭力的主張和政策.很多國家為了改善本國的財政政策,將用于社會福利的資金削減,同時為了安撫民心,就要實行貿易保護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的做法是將經濟問題政治化,對于國家之間的發展很不利.
4.4提升應對危機的信心.抵御經濟貿易風險,我們還需要增強抵御經濟貿易風險的信心.當今世界的經濟貿易量逐步上升,但是外貿經濟危機還是存在,面對2008年發生的經濟危機,世界各國采取了有力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將經濟危機爆發的規模控制住,逐步恢復經濟.所以在面對經濟危機的時候,我們應增強應對經濟危機的信心,以一顆積極的心態面對經濟危機,用適當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來對抗經濟危機,逐步調整經濟的發展狀況,逐步提升經濟發展速度.
4.5增強對市場的信任.對于地域經濟貿易風險來說,國家的政策也是一項重要的調節手段,國家出于對本國企業的保護以及維護市場的正常運作的目的,應出臺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幫助緩解市場經濟風險出現的次數.但是對于政策的出臺的結果,我們還要看市場的反應程度.國家出臺的政策應與市場相契合,防止出現落差,將政府的承諾轉化為實際的經濟政策,增強企業對市場的信任度,企業對市場的信任很重要,只有企業對市場的信任度提升了,才會不斷地擴大市場,增大市場的規模.
4.6將短期的經濟政策和中長期財政政策有機結合.短期經濟刺激政策和中長期經濟政策對經濟發展的增長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將兩者在不同經濟條件下有機結合,才能夠發揮好財政政策和經濟刺激政策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在當前世界經濟不景氣的背景下,國家經濟的增長才是重點,因此,保障經濟的穩定增長,是有利于財政政策實施的手段.穩健的財政政策同時也是經濟政策的重要前提,中長期的財政政策與短期的經濟政策相結合才是保障經濟發展的政策基礎.